人际关系调查范文

时间:2023-06-13 17:14: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际关系调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际关系调查

篇1

关键词:中职 人际关系 调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5C-0022-02

一、人际关系的含义

从广义上说,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所有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的所有方面,诸如政治、法律、文化关系。从狭义来说,人际关系仅指人与人之间借助某种交往方式彼此产生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它反映的是个人或者群体寻求满足社会需求方面的心理状态,交往双方社会需求满足的程度决定了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

友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友谊的巩固是以人际行为为基石的。通过人际交往中实施的行为,可以修补破损的人际关系和完善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中,人际行为是一个人的观念、情感的外在表现,调节着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的交流。社会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人际关系一旦确立起来就会对人的心理及行为产生影响。

二、中职生人际关系研究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石家庄、邢台、承德三座城市中随机选择四所中职学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54份,有效率达95.4%。其中男生448名;女生506名;一年级学生312名,二年级学生322名,三年级学生320名。

(二)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此量表由郑日昌编制,是关于人际关系困扰的诊断性量表。该量表共有28道题,包括四个维度,即与人交谈、交际交友、待人接物和异往,在每个维度都有7道陈述性问题,对每道题做“√”或者“×”的回答,画“√”得1分,画“×”不得分,如果人际关系的困扰程度越严重,被试显示得分越高。

经过对量表的内在一致性分析统计,该问卷总量表的α系数达到0.83,显示本研究具有较好的信度。

(三)中职生人际关系研究结果

人际关系调查问卷中,得分越高,困扰程度越大。与人交谈、交际交友、待人接物、异往方面0~2分为没有或较少困扰;3~5分为有一定程度困扰;6分及以上为存在较严重困扰。综合人际关系方面0~8分为困扰较少,9~14分为存在一定程度困扰,15~20分为困扰较严重,20分以上为困扰很严重,出现较为明显的障碍。

总体来看,中职生人际关系现状堪忧。综合人际关系方面无困扰或有较少困扰的只有48.74%,不足调查人数的一半,有较严重困扰的和很严重困扰的占总数的14.57%。在人际关系的四个维度中,异往和待人接物方面困扰较少,特别是待人接物状况最好,平均分最低,只有1.33分,无困扰或较少困扰人数占总人数的84.38%,说明中职生在这一维度基本不存在困扰问题;在交际交友这一维度上中职生存在的困扰较为严重,无困扰或较少困扰的只有38.47%,较严重困扰的有14.57%。四个维度困扰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交际交友、与人交谈、异往、待人接物。

三、中职生人际关系偏差的主要表现

在人际关系方面,中职生普遍存在一定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家庭关系失和,逆反心理严重。中职生经常会抱怨父母不理解、不尊重自己。也有的中职生以为个人家庭生活不幸福,感觉得不到家庭的温暖,从而无视父母的存在价值,与父母不断发生矛盾冲突,甚至会产生较严重的行为冲突。师生不信任,本能的抗拒。中职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不符合常规,所以总是受到老师的斥责。这些导致他们对老师有一种本能的疏远感甚至是抗拒,把正常的批评当成故意的刁难。在同龄人中,他们希望得到同学、朋友的接纳,希望有属于某个团体的归属感。但是他们不善于处理不同类型的关系。异往出现了偏差。随着性意识的觉醒,中职生经过了异性疏远期,他们渴望有亲近的异性朋友,期望建立良好的异往关系。但是不能处理好同异性的关系。某职业学校2012年一年来的打架事件,有三分之一是由于恋爱过程中的问题引起的,女生中的矛盾冲突由恋爱问题引起的比例更大,要占到一半以上。沉溺网络也是其中一个因素,由于上网成瘾的学生长时间不与人群接触,所以在现实中觉得与人无话可说,导致总是情绪低落,使人际关系更加冷漠,从而造成人际情感逐渐淡薄,产生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

中职生交际交友和与人交谈方面困扰严重的原因是中职生是自尊和自卑的结合体。他们渴求外界对自己的肯定,又缺乏自信,于是极度敏感,怕别人议论自己,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变得多疑。本文的研究旨在引起社会重视,从而帮助中职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中职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喜平.中职学生自我概念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09(26).

篇2

笔者对苏州科技学院大学生进行了人际关系现状的抽样调查。本次调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测试,要求被测试者根据实际情况在规定的时间当场填写完成并交卷,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996份,其中有效问卷947份,有效率为95.08%,男生728人,占76.9%,女生219人,占23.1%;城市生源308人,占32.5%,农村生源614人,占67.5%;独生子女618人,占65.3%,非独生子女329人,占34.7%。

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所调查的947名学生中,得分在0~8分的有589名,占学生总数的62.2%,这部分学生人际交往困扰较少,人际关系融洽,能与周围同学老师和睦相处;得分在9~14分的有238名,占学生总数的25.1%,这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上存在一定的困扰,人际关系一般,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得分在15~28分的有120名,占学生总数的12.7%,这部分学生人际交往困扰非常严重,人际关系不良,存在严重的交往障碍。可以看出,理工科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存在困难和严重困难的学生有37.8%,现状不容乐观。

在待人接物方面,得分在0~2分的学生有790人,占83.4%,这部分学生待人接物能力较强,能够与他人和睦融洽相处,待人真诚,不伤害他人,也没有被他人伤害的感觉;得分在3~5分的学生有148人,占15.6%,这部分学生待人接物能力一般,应该说是比较圆滑的,知道应该与他人融洽相处,并全力去做,但缺乏交往技巧;得分在6分以上的学生有9人,占1.0%,这部分学生在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也容易有被别人伤害的感觉。由此可见,在待人接物方面,理工科大学生还是比较良好的。城市学生的圆滑程度要比农村学生突出,非师范类学生的圆滑程度要较师范类的高,这与个体心理特征如性格、能力等相关。

在交谈能力方面,得分在0~2分的学生有581人,占61.3%,这部分学生有较高的交谈能力,并掌握了较熟练的交谈技巧,善于用语言来交流感情和思想;得分在3~5分的学生有339人,占35.8%,这部分学生交谈能力一般,能够向别人倾诉,也能够倾听别人的诉说,但是不能掌握交谈的技巧,表述时条理不清晰;得分在6分以上的学生有27人,占2.97%,这部分学生交谈能力存在严重的问题,既不能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不能耐心地倾听别人的诉说,只有在急需的情况下才会与人交谈。通过研究发现,在交谈能力方面,理工科大学生相对较好,从而易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同时男生的交谈能力要高于女生,城市学生要高于农村学生。研究还发现,在交谈能力方面表现较弱的学生,在性别等方面的差异不大。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原因较多,如男女生在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地区差异所导致的受教育的条件不同;等等。

在与异往方面,得分在0~2分的学生有656人,占69.3%,这部分学生善于与异往,懂得如何处理与异性之间的关系;得分在3~5分的学生有239人,占25.2%,这部分学生在异往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喜欢与异往,但是不知如何交往,在交往技巧上有欠缺;得分在6分以上的学生有52人,占5.5%,这部分学生在与异往方面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与异性不善交往,甚至有对异性存在偏见或过分思慕异性的偏激想法。研究发现,在异往方面,理工科大学生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同时在与异往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中,男生的程度要重于女生,城市多于农村;在受困扰程度一般的学生中,农村学生表现的比城市学生明显。鉴于此,学生个人的成长环境、性别等具体因素将会成为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参考。

在交际与交友方面,得分在0~2分的学生有413 人,占43.6%,这部分学生社交能力较强,真诚待人,富有热情,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建立起真正的友情;得分在3~5分的学生有434人,占45.8%,这部分学生在交际和交友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渴望真正的友谊,但是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知心朋友,在社交中有患得患失的心理;得分在6分以上的学生有100人,占10.6%,这部分学生在交际和交友方面问题较严重,缺乏自信,在陌生人面前会感到很紧张,因而害怕交往。研究发现,有超过50%的学生在社交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鉴于此,在学校教育方面,需要重点关注,并积极给这些学生提供一些锻炼提升的机会。

建议与对策

理工科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整合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力量才能奏效;高校在人际关系的教育中要做到高目标、低起点,从学生的基本行为抓起,注重引导学生在交往中做到诚实守信、热情有礼、言行一致。鉴于以上的结果与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积极提高自身素质,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积累内在条件。

注重衣着与举止得体,塑造个人形象。礼貌在人际交往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衣着举止是最能体现礼貌修养的两个方面。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初次见面时给对方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才能有继续交往的可能。所以,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服饰衣着与环境场合相适应。对人讲话时,理应做到态度诚恳,避免油腔滑调,更不能手舞足蹈。在交谈过程中,学会倾听,懂得适时适量发言。

消除自卑与自傲情绪,主动融入集体。自卑和自傲是两种相反的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自我评价。自卑是自我评价过低,在交往沟通过程中产生了内在压抑,而自傲是自我评价过高,从而产生了对个体交往对象的外在排斥。不管是哪一种,都是人际交往中的障碍。要想消除这样的负面情绪,首先要正确地评价自己,不能因为家庭经济状况、个人外貌形象、成绩优良情况等给自己定位。其次需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既不能因为优点而洋洋自得,也不能因为缺点而自暴自弃。

学习赞美与批评艺术,真诚对待他人。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对他人的优点要不吝赞美,对他人的不足,要委婉指出。如何把握好“度”,需要我们广泛阅读,加强人文社科知识、文学经典名著的阅读,从阅读之中积累语言素材,不断地储备语言信息。

把握师生与同学关系,提升交往能力。青年学生应该充分理解和尊重老师,主动创造机会,使老师认识自己、理解自己,从而达到相互之间的坦诚相待。这也需要老师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在大学校园里要充分把握好同学之间的关系,通过宿舍内的室友之情、班级上的同窗好友、异性间的健康相处,一步步地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善用课堂与讲座咨询,关注心理健康。作为一个成年人,要善于发现自己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地想办法解决。在校大学生要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对于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等讲座,应该积极主动地参加,从中获益,对于学校开设的相关类课程,应该认真学习,与任课老师保持联系,经常进行心理咨询,端正自己的态度。

高校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加强校风建设,营造和谐氛围。良好的校风既是教育与管理的成果之一,也在教育与管理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精神力量和文化传统。在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中,学生受其熏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教育才能起到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作用。

利用课堂教学普及人际沟通技巧。高校要充分认识到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当今大学生的重要性,将人际交往以及与人际交往相关的内容学科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之列为学生的必修科目,没有条件的可以开设相关选修课。教师在授课过程,要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要以己为中心,鼓励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和课后探讨。

利用社团组织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大学校园中的社团组织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载体,学校要积极鼓励学生加入社团组织,融入集体活动之中。学校可以以社团组织为平台,举办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对于活动的宣传和参与度要求做到广而宽,以多种方式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打开心扉,悦纳自己,悦纳他人。

利用专门机构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直接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挂钩,当受到高度重视。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部门,对不同阶段的大学生开展不同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从入学到毕业定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发现问题,了解情况,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辅导和治疗。

利用交际达人联络个体交际圈。交际达人是指善于与人沟通,群众基础好,并且具有一定的号召力,能够吸引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学生。学校在组织活动的时候要善于利用他们的能力,使活动的涉及面尽量宽广,达到活动组织的效果。这样既可以提升他们的能力,又可以带动一大群学生走进人际交往的大圈子。

在社会实践中深化人际关系教育。高校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转化,让学生通过切身的实践和体验,真切地感受到人际关系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青年学生不管选择哪个方面进行实践,都离不开人际交往。高校应利用好这个结合点,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真切地感受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在活动过程中真正地学习到如何与人和谐相处。

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氛围,积极影响大学生的行为。

篇3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人际困扰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能否成为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排头兵,与各种能力的培养有关,尤其是人际交往能力。本文拟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调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程度,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为其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对策。

一、研究方法与工具

1.研究对象

以贵阳学院大一至大四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时间为2010年11-12月。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5份,其中有效问卷464份,有效率95.7%。

2.研究工具

采用郑日昌等人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总分和各维度得分越高,则说明人际困扰程度越严重;反之则较少[1]。调查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讨论

1.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新建地方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的平均分为7.31分,该均值落在0-8区间,说明人际关系基本正常。但从表1显示的人际关系情况分布结果看,有9.90%的学生存在严重的人际困扰。

2.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程度的性别差异

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男女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见表2),在“交际交友”维度(t=3.215,p

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程度的学科差异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学科差异调查结果表明(见表3),不同学科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总分以及各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但从人际关系总分以及四个维度来看,理工科学生的得分都比文科学生高,这可能是理工科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养成了严谨、理性等人格特点,凡事一板一眼,人际交往中缺乏灵活性与技巧。此外,理工科学生比文科学生学习压力大,与同学朋友交流沟通的时间少,缺乏锻炼。

4.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生源地差异比较

表4显示,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人际交往的总分(t=1.986,p

5.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差异比较

表5显示,在“交际交友”维度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显著(t=2.015,p

6.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年级差异比较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见表6),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总体状况(F=9.025,p

三、结论与启示

1.结论

(1)新建地方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基本正常。

(2)女生在“交际交友”方面的困扰比男生大,但男生在“异往”方面的困扰大于女生。

(3)新建地方院校不同学科的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差异不显著。

(4)城市学生在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比农村学生大。

(5)独生子女在交际交友方面的困扰比非独生子女大。

(6)新建地方院校大三学生人际困扰程度最大。

2.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示

首先,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际交往问题,既不要将人际交往理想化,也不要在人际交往中过于势利、庸俗。

其次,帮助自卑的同学树立自信,开导自负的同学尊重他人,人际交往时既要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也要顾及别人的感受,否则不仅伤害到人际关系,还有可能形成心理问题。

第三,教给学生人际交往的知识与技巧,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利用课堂互动、实习实践等各种活动培养交流沟通能力,建立互助、信任的良性人际关系。

第四,为大三学生创造更多交流沟通的平台,学院多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教给学生相应的应聘技巧,并通过一些测评软件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做好职业规划。

第五,关心独生子女的学习与生活,通过开展诸如“帮助儿童村的学生”以及“福利院老人”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感恩生活、反哺社会的意识,提高其价值感。

参考文献:

[1] 郑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339-345.

[2] 冯宗侠.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57-59.

篇4

研究对象与方法

对于大学生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获得支持性的信息,能够确定自我价值,维持良好健康的心态。反之则会导致自我价值感的危机,引起焦虑。Weiss研究发现,个体只有在得到各种人际关系时,才能获得较高的幸福感。但是目前为止国内尚无统一标准的问卷针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进行测量,本研究旨在探索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结构,并为其测量提供一个可靠的工具,以便大学生对自己的宿舍人际关系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在河南省5所高校中随机抽取大一至大四学生实施测量。共发放问卷650份,回收有效问卷600份,有效回收率为92.4%。

研究工具 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个人访谈的基础上,本次调查问卷经反复修订共有17道题目组成,量表由正向和反向计分项目构成。

研究方法 通过SPSS15.0和 Amos5.0统计软件分别进行了项目分析、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因素分析、量表模型拟合检验等分析来考察量表的结构。其间,对随机抽取的600份问卷,300个样本用来做探索性因素分析,另外300个样本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人际关系量表的题目编制

阅读文献是前提 国内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方面的实证研究较少,大都是理论性的探讨。许多研究者尝试依据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来编制宿舍人际关系问卷,然而由于缺乏对宿舍人际关系研究的专门的理论指导以及宿舍人际关系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因而对其的研究仍处于摸索阶段。国外由于个人主义文化的影响,他们的社交活动更为丰富,人际关系圈也更为广泛,因而国外的大学生受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较小,借鉴意义不大。因此我们应该编制出符合我国特色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量表。本研究中,以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所想所感所为作为现实依据,进行编制。

设计开放式问卷调查 先通过自制的开放式问卷对河南师范大学随机抽取的50名学生作预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您认为哪些事件最容易影响室友之间的情感?”“您希望重组宿舍吗?”与此同时,通过拟定的访谈提纲对个别学生进行随机访谈。

编制并发放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量表 结合访谈的结果,将问卷中的回答以条目的形式概括出来,然后征求多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经过预试反复修改,确定为46道题项。发放问卷,收集数据。

人际关系量表的编制结果

项目分析 参与项目分析的题项为46个,删除题总相关不显著和鉴别力低的项目。结果剩余的33个题项与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478至0.766,呈中高度相关,且高低分组的所有题项经t检验后都达到极其显著地水平(p

因素分析 用剩下的33道题目做探索性因素分析。经检验,KMO=0.926,Bartlett’s球形检验显著(P=0.000),适合作因子分析。根据因素的碎石图和解释方差的百分比,取3个因素比较合适。采用主成分分析经过方差最大化旋转法来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因子数目的挑选使用凯塞准则,还需考虑每个维度包含的项目数量的平衡。这一过程删除了16个项目,最终确定为3个维度,解释率分别为21.076%、17.023%、10.622%。根据题目表述的意义对3个因素进行命名为沟通质量、人格特质和和谐度认知。沟通质量是指由室友之间相互交流、交换彼此的情感、观点、意见的方式和频率所决定的沟通的效果;人格特质是指个体在不同的时间或情境中保持相对一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倾向;和谐度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处宿舍的归属感和意义的认知。

信度分析 量表总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为0.927,各个因子α的系数分别为0.91、0.85、0.81,这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另外,本量表在间隔两周后,对30名学生进行了重复测量,重测信度为0.78,P=0.000,极其显著相关。

验证性因素分析 为了进一步验证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卷的3因素结构模型的有效性,运用AMOS5.0对施测的项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各项拟合指数较为理想。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为χ2/df=1.98,TLI=0.953,CFI=0.96,RFI=0.91,RMSEA=0.042,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结束语

篇5

A Study on the State of Mental Health of Freshen with Interpersonal-relationsh ip Sensitivity.Zhang Ning, Guo Xiaolia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Weihai 264209,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the mental health offreshmen with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ensitivity, and to supply a science ba sis for mental-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s. MethodsChose 339freshmen with sco re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ensitivity no less than 3 from all freshmen in2004~2007. Results①The factor scores of freshmen with inter personal relation ship sensitivity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scores of all freshmen and nation al model at 0.001 level. ②Other factors a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factor of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ensitivity at 0.01 level. ConclusionIt is importantto pay attention to the mental health of freshmen with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 ip sensitivity. Colleges should improve their mental health level by supposing e lective course, lecture, group training etc.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Freshmen; 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

人际关系敏感主要指个体的不自在与自卑感,特别是与其他人相比较时更加突出。在人际 交往中的自卑感,心

神不安,明显不自在,以及人际交流中的自我意识,消极的期待亦是这 方面症状的典型表现。大量调查研究表明,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在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 中排第二位[1-4]。

大学新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期,也处于从中学生向 大学生的角色转变期,他们的心理状态既不同于中学生,又与高年级的大学生有所区别,他 们既有摆脱紧张的高中生活之后的轻松与愉快,又有面临大学生活的困惑与不知所措。他们 能否顺利度过大学的适应期,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发展都有很大影响 。在他们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中,适应新的人际交往模式,调整人际交往策略,对他们而言 ,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研究人际关系敏感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期对高校进行新 生入学教育以及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取某大学2004级到2007级的新生有效心理档案共9432个,从中选取人际敏感 因子大于等于3分的新生339人,其中男生246人,女生93人,平均年龄19岁。

1.2 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5] 该量表由Derogatis(1975)编制,具 有较高的信、效度,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含90个项目,内容涉及比较广泛的精神 病症状学内容,如思维、情感、意识、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睡眠等,包括10个因子 。量表采用5级计分制,1-没有,2-很轻,3-中度,4-偏重,5-严重。因子分达到3分以上, 超出正常平均分,一般认为该因子的严重程度已经达到或超过中度痛苦水平,表明可能有比 较明显的心理问题。

1.3 数据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上海惠诚大学生心理测验综合系统扫描录入,并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 行统计分析,并进行t检验和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 人际关系敏感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 对人际关系敏感因子的9 个条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进行排序,结果见表1。

2.2 人际敏感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将人际敏感新生的各因子得分与2004到2007新生总体 的得分以及全国常模进行t检验。结果发现,人际敏感新生的各因子分均显 著高于新生总体和全国常模,且显著性达到了0.001水平,结果见表2。

2.3 人际因子与其他因子的关系 通过相关分析发现,人际因子与其他因子都显著相关 ,且显著性达到了0.01水平,结果见表3。

3 讨 论

大学新生刚刚经历了紧张的高考,满怀对大学的期望和憧憬,但是,当他们踏入大学校园之 后,很多学生却发现大学并非他们想象的那样美好,而是充满了困惑和迷茫。以前的学习生 活都是老师和家长安排好了,自己照着去做就可以了,现在一切都要自己去安排,但是自己 又缺乏这种能力;以前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考大学,现在考上了大学,却没有目标了; 以前同学都在一个固定的教室里,每天都能见面,现在却很少有这样的机会,除了宿舍同学 ,与其他同学接触的机会也很少;高中的老师天天督促着学习,大学的老师上完课就走人; 大学里有那么多社团,我应该加入哪一个,到底是学习重要,还是锻炼其它能力重要?等等 这一切突如其来的问题,让这些新生有些不知所措。

在这些问题中,人际交往模式的改变,是影响大学新生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笔者与 部分被邀请新生(SCL-90因子分有超3的学生)的谈话中了解到,提到人际问题占到30%以上 。他们的人际不适应主要有以下表现:①没有知心朋友;②感觉大学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 ③想念以前的同学、朋友;④人际交往圈子小;⑤不知道如何跟人交往;⑥周围比自己强的 人太多,有些不甘心;⑦不知道如何跟异往;⑧想改变自己的交往现状,不知道怎么 去做;⑨宿舍同学生活习惯不一样,容易产生摩擦,等等。

对其问题根源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①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存在心理矛盾。很多学生一方面抱怨自己找不到知心朋友,另一方面, 又由于受到家长或同学的影响,在与人交往时,又不愿意或者不敢与人交心,害怕自己在人 际交往中受到伤害;②缺乏交往技巧。很多学生在高中期间,一切以学习为重,不是很重视人际交往,到了大学 之后,意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意义,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和同学“打成一片”,和同学在一起 ,找不到话题,因此非常苦恼;③性格原因。一部分同学由于性格比较内向,与人交往时比较被动,因此到了大学,交往的 对象仅限于宿舍同学或班级部分同学。自己认识到这样不利于以后的发展,但是又不知道如 何改善;④生活习惯存在差异。大学生一般来自不同的地方,在生活习惯上存在差异,因此会产生摩 擦,这也是影响新生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⑤过于留恋过去的同学关系。有的学生来到大学之后,反映以前跟同学关系挺好的,朋友也 很多,可是到了大学,人际关系却不怎么样了。他们将重心放到想念以前的同学、朋友,忙 着跟以前的同学、朋友联系,却忽略了身边的新同学,这样也容易被身边的同学忽略;⑥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本研究结果显示,人际敏感因子中“当别人看着你或谈论你时感到 不自在”条目得分最高。笔者在谈话中也深有感触,确实些同学由于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 价,太想在别人心目中留下良好的印象,导致其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容易紧张、焦虑,掩饰 自己,甚至减少与人的交往。

从本研究的结果看,人际敏感确实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的影响,这部分新生的 心理健康相比其他新生,更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学校心理咨询机构也可以通过个别邀谈、 开设选修课、专题讲座、进行团体训练[6,7]等形式,促进这部分学生的人际交往 ,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水平,建设和谐校园。

4 参考文献

[1]何心展,张林,尤海燕,等.7763名大学新生心理症状调查研究.中国康复理论与 实践,2006,12(1):81-83

[2]彭香萍.当今高校新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辅导策略.心理科学,2006,29(1):211 -213

[3]朱爱荣.大学新生心理状况分析.高教研究,2006,(2):75-78

[4]刘忠秀,尹星星,尤海燕,等.8402名2005级大学新生症状自评量表调查分析.中 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2):188-190

[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 志社,1999:31-35

[6]尚云,李辉,高俊.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中国健康 心理学杂志,2005,13(5):369-371

篇6

〔论文关键词〕农村高中生;积极人格观;影响因素;调查

目前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面。其中,积极的人格特征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兴趣。积极心理学研究了包括乐观、自我决定性、爱、宽容等在内的24种积极人格特质。但是现有的研究对象大多为成年人,鲜有针对高中生积极人格的研究。那么,在高中生眼里,积极健康的人格究竟有哪些具体的内容?哪些因素会影响高中生积极人格的形成?本研究在上海郊区青浦区进行,研究的对象为农村高中生,希望通过广泛调查,探究农村高中生的积极人格观及其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培养农村学生的积极人格。

一、研究方法

1.研究样本来源

在预调查中,被试共172人,随机取自上海青浦一重点高中,其中男生79人,女生93人。正式调查以整群随机的方式,在区重点中学、普通中学中选取被试358人,其中男生169人,占被试总数的47.2%。女生189人,占被试总数的52.8%。除去废卷,有效问卷为302份。

2.问卷

预调查采用开放式问卷,分两部分。考虑到高中生对人格一词理解有些难度,在问卷中将“人格”改为“性格特征”。第一部分,根据高中生的学习生活现状,我们拟定调查的维度为学习、人际交往、其他方面。请被试就每一维度尽可能多地写出他们认为一个高中生应具备哪些积极的性格特征,并就所写的词汇排列出前十位。第二部分,请被试写出他们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积极性格的形成,并对所写的因素排序。

正式调查问卷也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在预调查的基础上,我们选取了33个被列举的频次在10以上的词汇。借助《现代汉语大辞典》(第5版)为每个词汇标注解释,再请学校具有高级职称的语文老师对以上词汇进行整理和删除,最终保留20个意见相对一致的词汇,分别是:自信、宽容、诚信、尊重他人、孝顺、活泼、独立自主、耐心、幽默、勤奋、乐观、积极、大方、不耻下问、友善、坚持不懈、热情、乐于助人、谦虚和真诚。考虑到所选择的词汇意义都积极向上,如果用5点评分对每个词的重要性程度排序,可能会出现较多的中庸选择,其区分度有限,所以我们采用对偶比较法来比较它们的重要性。根据排列组合的原则,将20个词汇两两组合成190组,请学生二选一。

第二部分,对预调查得到的29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整理,根据频次的高低以及各因素涉及的范围,最后归纳、保留了20个词汇。用5点评分法,请学生根据每个因素的重要性程度选择相应分值。

3. 研究步骤与资料处理

正式施测是在各自学校的机房内完成的。事先请人将问卷做成网页形式,学生点击进入网页后完成调查。分两个部分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首先是比较、分析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和不同学校学生对积极性格特征的认同情况;其次是比较积极性格特征不同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

二、结果分析

1.对积极性格特征的数据处理

对数据进行整理后我们发现,农村高中生眼中的积极人格品质排名前十位的分别为:尊重他人、孝顺、诚信、乐观、自信、活泼、独立自主、乐于助人、友善、宽容。与塞里格曼研究得出的24种积极人格比较,有一致的地方,如宽容(恕)、诚信(实)、乐观、友善(善良)等。还有一些则突出表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如孝顺、勤奋、乐于助人等。总体而言,农村高中生非常看重的积极性格特征主要有:孝顺、尊重他人、诚信、宽容、乐观和自信。这些大多涉及到道德伦理层面的内容,其中又集中在孝顺、尊重他人和诚信三方面。我们就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之间所认可的积极人格品质作了比较分析,发现虽然选择有一些差异,但在统计学上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2.影响积极性格特征形成的因素调查结果

依据所得数据作描述性统计分析,所有被试认为影响积极性格特征形成的因素中,平均数在前五位的是:与父母关系(3.53)、班级风气(3.44)、朋友类型(3.40)、个人理想(3.36)和父母教育方式(3.25)。

所有被试认为影响积极性格特征形成的因素中,平均数在后五位的是:所阅读的书籍(2.88)、同学评价(2.76)、突发事件(2.66)、家庭经济状况(2.50)和传媒(2.44)。

为了揭示高中生对影响积极性格特征形成因素的看法的潜在结构,我们对数据作因素分析,得出六个公因子,它们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1.052%。从因素负荷情况可以概括出各因子如下:

Factor1自身倾向及人际关系——个人爱好、个人理想、朋友类型、同学关系。

Factor2家庭因素——父母教育、家庭氛围、与父母关系。

Factor3受教育因素——受教育程度、学习成绩、阅读书籍和生活习惯。

Factor4社会因素——传媒、突发事件、生活经历。

Factor5班级因素——老师、班级风气。

Factor6家境及他人评价——家庭经济状况、同学评价。

第一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42.491%,说明被试认为它对积极性格特征的影响非常大。而学习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班级因素、家境及他人评价这几个因子对积极性格特征的形成作用依次减弱。

三、讨论与反思

1.关于农村高中生积极性格特征的选择情况

从调查分析的结果来看,农村高中生非常看重的积极性格特征主要有:孝顺、尊重他人、诚信、宽容、乐观和自信。这些大多涉及到道德伦理层面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又集中在孝顺、尊重他人和诚信三方面。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孝顺除了传统意义中的赡养与尊敬父母外,还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含义。虽然从小我们就接受这方面的教育,但现实是,传统的孝道观念开始淡化,种种不孝的劣行渐渐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不奉养父母,老人无家可归,以及近几年出现的“啃老族”“宅男”“宅女”等现象,令人痛心疾首。造成这一现象固然有多种原因,但就学校教育这一层面来看,在孝道教育的方式上,我们往往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这是导致中小学生孝道知行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如何引导培养学生将“孝道”真正落实在日常的言行举止当中势在必行。

马斯洛在研究人的发展需要时,提出了需要在心理学上的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所谓尊重的需要,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渴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使自己既受到社会和别人的尊重,自己也能尊重别人。”即尊重包括自尊、尊人两个基本方面。自尊是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即外界对自己的肯定和满足。尊人是个体对他人、社会、自然等的尊重。人人都需要尊重,人人也应尊重他人,满足他人尊重的需要。

但此次调查只体现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其实,学校中的尊重教育内容包括尊重自我、尊重他人、尊重社会等多个方面。当然,尊重他人是人与人交往最基本的准则,是达到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在尊重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自尊是一切尊重的基础,是正确认识自我存在价值与能力发展的前提,也是赢得他人尊重和社会承认的前提。而尊重社会教育,可以培养个体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而能够承担个体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能否适应社会发展就在于个体对社会的尊重及尊重的程度。因此,学校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全面的尊重教育。

诚信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诚信”的内涵更丰富,指人们诚实守信,重约践诺,信守法律和契约的道德状况。诚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中指出,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有三个方面,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作业和考试求真实,不抄袭、不作弊。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

反思我国传统的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其内容与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在诚信教育中有意识地回避了生活世界中的虚假、欺诈等丑恶现象,多是一些美丽的、内容空洞的说教,脱离了现实的生活,脱离了中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不仅让中学生难以理解,而且很难落实到具体的行为实践中去。青少年正处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在强化知识技能教育的同时,更要加强诚信教育,使他们养成诚信品质,确立正确的立身处世态度,进而塑造健全人格。因此,学校要结合中学生学习生活中碰到的矛盾,针对一些不诚信的现象,结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层次,对他们进行贴近实际生活的诚信教育。

2.关于影响农村高中生积极性格特征形成的因素

数据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农村高中生积极性格特征形成的主要有六大因素,涵盖家庭、社会、班级、个人等方面,其中自身倾向及人际关系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理想、个人爱好、朋友类型、同学关系等具体内容。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会被问到“长大后你想干什么”,那时就开始出现理想的萌芽状态,这些理想也成了激发个人前进的动力。当然,随着知识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个人会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理想方向。而在高中阶段,理想的确定显得尤为重要。在现实中我们可以发现,高中阶段有自我理想的学生,目标明确,学习动机更强,应对学习过程中的挫折能力也更强,更能形成良好的自我观念。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引导他们及早树立远大理想,促使他们为实现理想努力奋斗。在高中心理课程中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同伴关系是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化发展的重要领域,良好的同伴关系往往是健康心理与人格的外部表征。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个体逐渐培养了沟通、合作的技巧。青少年正是在与同伴的相互作用中学会用他人的眼光而不仅仅是自己的眼光来认识世界,这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研究表明,缺乏同辈交往的儿童与青少年将来可能有更多的社会心理问题,如犯罪、学业水平低、退学和其他心理不适应。当然我们也要注意青少年交友的对象,要引导学生结交益友,发展健康良好的同伴关系。在心理课上,可以通过设计竞争与合作的活动,以及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明辨良莠,正确处理同伴间的关系。

家庭因素是第二重要的影响因素,包括父母教育、家庭氛围、与父母关系三方面的内容。鲍姆令德根据长期的研究,把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四类: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在采取权威型教养方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并给予孩子积极正确的指导。这种教育方式使孩子形成了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富于合作、思想活跃等。在这种方式下成长的孩子,社会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比较出色,性格比较乐观和积极。

排在第三位的影响因素是受教育因素,包括受教育程度、学习成绩、阅读书籍和生活习惯等内容。这些都和青少年自身的努力程度有关。

排在第四位的是社会因素,包括传媒、突发事件、生活经历。高中生毕竟还是生活在象牙塔内,尽管现在的传媒介质非常丰富,内容也包罗万象,但对在校读书的高中生来说,影响力还是稍逊一筹。

排名第五的是班级因素,包括老师、班级风气。班级因素的影响力这么弱,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而且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按理说老师和班级风气对他们的影响应该是比较大的。但是这种影响更多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

篇7

[关键词] 护理部主任;压力;线性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6-0019-03

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日益深化和临床护理模式的转变,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危险[1]。本文通过对温州地区综合性医院护理部主任以问卷调查形式取得资料后通过数据分析从而预测压力程度并建立统计学模型研究相关危险因素,以达到有效预防压力的目的。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温州地区综合性医院42位护理部主任进行了调查。

1.2测量工具

1.2.1护理部主任基本资料 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含年龄、护龄、学历、婚姻状况、身体健康自评、职称及医院等级。

1.2.2 护理部主任压力量表 针对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版本护士压力源调查量表[2],本量表由35个条目组成,分为①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②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③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问题;④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⑤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等5个方面的子条目,采用0~3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明引起压力的程度越大。

1.3研究方法

调查前,在护理部主任会议上提出本次研究的目的和需要研究对象配合的事项,并随机选取10名研究对象进行预实验,量表重测信度为0.92,此后通过现场发放和信函的方式发放本次调查的所有量表,共发出调查表45份,收回42份,回收率为93.3%。

1.4 统计学分析

将问卷结果汇总后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均值检验t检验,分类资料采用校正四格表卡方检验,P < 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压力分数为因变量,基本资料项目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方程拟合优度以R2值表示,回归方程整体显著性通过F检验实现,检验P值

2 结果

2.1 护理部主任基本资料

根据护理部主任基本资料分组后发现42名研究对象中以40岁以上且护龄超过15年的已婚健康女性居多,学历水平基本达到大学本科,目前已晋升高级职称33名,工作医院多为三级甲或乙等综合性医院。具体资料见表1。

2.2 护理部主任压力源与评分

压力源量表5个子条目进一步划分为35个具体项目,每项采用0~3级评分,子条目总分各为21分(7项)、15分(5项)、9分(3项)、33分(11项)及27分(9项),每子项目平均分数见表2。

2.3 护理部主任压力评分与基本资料项目之间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压力分数为因变量,基本资料项目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方程拟合优度R2=0.742 8,回归方程整体显著(P = 0.000 0),具体表示为护理部主任压力(分数)=43.359 67+(-1.675 361)×年龄+2.762 524×护龄+0.533 148 9×学历+12.255 37×婚姻状况+12.895 55×健康自评+9.425 644×职称+7.962 954×医院等级。其中年龄及护理以年数表示,而学历表示为0(本科及以下)、1(研究生及以上);婚姻状况表示为0(未婚)、1(已婚);健康自评表示为0(非健康)、1(健康);职称表示为0(中级职称)、1(高级职称);医院等级表示为0(二级医院)、1(三级医院)。通过t检验后发现婚姻状况、健康自评、职称及医院等级对护理部主任压力评分有显著性影响。具体见表3。

2.4 护理部主任重度压力发生与压力源之间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表4)

以压力评分超过70分为重度压力[3],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重度压力发生与分配及工作量问题(P =0.920)及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问题(P = 0.669)无显著性关联,而受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P = 0.006)、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P = 0.001)与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P = 0.047)影响,即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并以此三种变量建立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后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45.09,P = 0.000),通过计算优势比(OR)后发现,控制其中两种危险因素后,单一因素引起护理部主任重度压力的发生率增加1.338698倍、1.096766倍及2.21342倍。

3 讨论

3.1 压力及压力源的概念

压力又称紧张或应激[1],不同学者从生理、心理角度进行分析后普遍认为:它是机体对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所发生的一种非特异性的适应性综合征,是个体应对需求的能力感觉不平衡所致,是人与环境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超出人的应对能力及应对资源,就会威胁到身心平衡。而打破平衡引起压力反应的因素即为压力源[4]。护理工作中压力来源广泛,如护理专业、时间、工作量、环境及仪器等均可成为有效的压力源。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多采用中国护士压力源量表[2],该量表是参照国外权威护理工作压力量表并结合中国国情设计,它从5方面35个项目细致了解护士压力来源。本研究亦借鉴此经典模板用以研究,但针对护理部主任这一特殊群体[5],压力源有所侧重,同时加入护理部主任基本资料以综合分析。

3.2 护理部主任压力预测

为进一步探究压力指数与基本资料之间的潜在关系,本研究采用多元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处理数据,结果提示护理部主任压力与年龄、护龄、学历、婚姻状况、身体健康自评、职称及医院等级等因素存在线性关系,通过数学表达式可以发现,压力分数可以通过简单的基本信息达到预测的目的,且婚姻状况、健康自评、职称及医院等级对护理部主任压力评分有显著性影响。一般说来,已婚但身体亚健康的护理部主任面临较大护理压力,而职称及医院等级的提升进一步增加了压力指数,这可能由于婚后护理部主任不仅有繁重的护理工作任务[4,6],还要照顾好家庭,而身体亚健康无法保证其充沛精力[7,8],同时高职称及医院等级意味着需承担更多复杂的任务和职责[1,9],而同时在与其他专业同等学历与职称人员相比,待遇又相对偏低故加重落差感[3,10]。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虽未提示年龄、护龄、学历三大因素密切影响护理部主任的压力指数,但此结论需更大样本多中心研究确认并增加可信度。

3.3 护理部主任压力源分析

护理部主任不同于普通护理人员,过硬的护理知识及技能成为其优势,但同时除本职护理工作外另需参与管理、协调人士关系、改善医院沟通等重要实践[11],以重度压力发生比率为研究指标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与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成为护理部主任重度压力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以后者影响力最为显著。从管理学角度来看,高职称护理部主任往往希望能有更民主和自由的管理方式[12],但在我国目前的医院中,管理者仍主要采用比较传统的管理模式[5],他们往往会因为没有充分的自由将自己想法和才干发挥出来而感到压抑,加强培训指导可较大程度上缓解护理部主任压力[13,14]。

3.4意义

综上所述,护理部主任压力受多因素影响但有别于普通护理人员,通过回归研究可以有效预测压力指数,并重点关注危险因素的发生,有效预防护理部主任重度压力的发生;另外,本研究以数学模型的形式预测压力指数及危险因素,操作简洁方便,针对护理部主任特殊群体可作为复杂压力量表的有效补充。

[参考文献]

[1] 郭小红. 新时期护士长管理压力与应对的调查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797-799.

[2] 李小妹,刘彦君. 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6.

[3] 刘宇,何国平. 护士工作压力源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04, 39(11):852-854.

[4] 蔡艺飞,柴惠红,朱明丽. ICU护理人员负性情绪及压力的调查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2):161.

[5] 鲜于云艳,何小俊,范湘鸿. 护士长工作压力源、应对方式与身心健康水平的相关性调查[J]. 中华护理杂志,2006,41(9):849-851. 797-799.

[6] 刘茂娟,韩诗雨,郭梅芳子. 影响护士情绪劳动的压力源分析及干预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7):797-799.

[7] 董建,刚婷婷. 三甲医院神经科护士压力源现状及影响因素[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8):2155-2159..

[8] 韦文英,李明子,阎丽. 不同护龄护士工作压力与自测健康状况调查[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6):3120-3122.

[9] 钱芳,胡小艳. 护士压力现状调查分析及应对方法[J]. 中华全科医学,2009,7(7):752.

[10] 黄叶莉,黄海燕. 中国部分城市三甲医院护士压力源调查[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2):2605-2608.

[11] 周晓辰,隋树杰. 护士长心理压力的研究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2):1471-1472.

[12] 赵竞飞,何国平. 基层医院护士长压力源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2):1409-1411.

[13] 魏睿宏,张海苗,张静平. 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压力反应的现状调查及其相关性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6):690-692.

篇8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颁布后,我认真细致地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加深了对《纪律条令》的理解和掌握,增强了对《纪律条令》重要性的认识和体会,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时刻牢记《纪律条令》,时刻以《纪律条令》严格要求自己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今年于6月21日起施行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这部条令的出台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规范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纪律以及对违反纪律行为给予处分的部门规章。《纪律条令》共3章、31条。结合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队伍建设实际,设定了76种具体违法违纪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涉及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执法执勤、内务纪律等。这些违法违纪行为及其适用处分的设定,充分体现了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职业特点,体现了公安机关从严治警的刚性要求。然而, 《纪律条令》最引人注目之处不仅在于它的开创性和系统性,还在于它在处罚上的刚性。比如,《纪律条令》不但设定了76种具体违法违纪行为,也分别规定*了这些违法违纪行为应适用的处分。在现代国家里,警察是与公众打交道最多的执法人员,警察的形象往往代表着政府的形象。中国过去曾长期处于权力本位的管制意识之下,特权观念影响深远。而今,中国已然迈入千年未有之大转型,新的时代以法治为政府运行的基本规则,权利本位意识在社会层面日益生长。当特权观念遇上公民日益增强的权利意识,矛盾与冲突难以避免。以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等形式为公权力设定运行的轨道,有助于社会秩序的构建与维护,也有助于避免权力滥用伤害民众利益。当然,光有“牙”还不够,当《纪律条令》被违反后,这“有牙的老虎”还得及时反应,并让违法违纪者感觉到实实在在的痛。只有做到了违法必究,违纪必罚,《纪律条令》的规范意义、威慑和指引功能才会显现出来。

作为一名普通民警通过学习和讨论,使我对《纪律条令》的认识有所提高,自觉遵守《纪律条令》,能够正确运用“条令”在监督别人的同时更要约束自己,把自己的言行举止规范到“条令”之中,坚定自己的立场,进一步增强组织纪律观念,自觉做到遵守纪律不动摇,执行纪律不走样。把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全面贯彻执行到位,为社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9

【关键词】未成年人;逮捕;新刑诉法

新《刑诉法》已于2013年1月1日实施,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指导思想和任务被写入新刑诉法,新刑诉法的诸多修改颇具亮点,其中包括新加入的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尽管新刑诉法规定了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但是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依然要面对一些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审查逮捕案件。

一、新刑诉法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概述

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办理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所适用的一系列诉讼制度。检察机关在审查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刑事案件时,所要适用的新刑诉法的规定,主要体现在新刑诉法的第266条至270条。

(一)明确了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方针和特有原则

新刑诉法第266条确立了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同时确立了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保障未成年人诉讼权利、办案人员专业化三项原则。

(二)完善了未成年人刑事诉讼中的特有权利

1、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法律援助的权利。

旧刑诉法规定获得法律援助的对象仅限于未成年被告人。新刑诉法将获得法律援助的对象扩展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增加了指定辩护的义务主体,即公检法均有通知法律援助机构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辩护的义务,事实上将指定辩护提前到侦查阶段,以确保未成年人及时获得法律援助,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

对未成年人采取羁押的强制措施,一方面令其与社会隔离,不利于其成长,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交叉感染”,使未成年人向惯犯和累犯转变。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时,应当根据其犯罪的性质、主观恶性和社会危险性,综合衡量是否有逮捕的必要,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听取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陈述,直接了解其犯罪原因、成长环境等信息,全面评估其社会危险性及取保候审的可能性。

二、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审查逮捕案件的机遇

(一)将零星见于各法律法规中的规定上升到“小宪法”的层面,提高了法律监督的效率

旧刑诉法没有就未成年人保护设置专门的章节,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在诉讼程序上除了《刑诉法》,还要适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对未成年人案件进行法律监督的依据通常也来源于此。过去在纠正未成年人与成年人混合羁押的问题时,检察机关只能援引《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7条规定和《看守所条例》第14条规定。由于二法位阶低于刑诉法,在对该问题提出后不能引起重视,造成这一违法现象的反复。新刑诉法设立的专门章节,明确规定将办理未成人案件的具体诉讼程序上升到了“小宪法”的层面,为检察机关监督未成年人案件的办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监督的效果得到了提升,提高了法律监督的效率。

(二)合适成年人到场制度有利于案件的办理

未成年人受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限制,在刑事诉讼中难以充分行使诉讼权利。旧刑诉法第14条第2款之规定法定人到场制度时限制了两个条件,一是“可以”通知,意味着也可以不通知,二是通知的是“法定人”。受客观原因限制,实践中通常无法通知未成年嫌疑人的法定人讯问时到场。受路途遥远、通讯不便或者受经济条件制约,外来未成年嫌疑人的法定人无法在讯问时到场发表意见,导致这一规定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进而令未成年嫌疑人享有的诉讼权利不平等。

未成年人年纪小,涉世浅,在接受检察人员讯问时,通常呈现出胆怯、不敢正视检察人员、无心听取问题的情形,这也成为办案中的桎梏。新《刑诉法》将“可以”修改为“应当”,还规定了合适成年人到场制度,彻底的改变了这一局面。可以帮助未成年嫌疑人全面理解讯问含义,协助未成年嫌疑人与检察人员进行沟通,消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焦虑情绪,确保未成年人在既宽松又公正的情况下理性地对待讯问并客观地回答问题,监督检察机关的讯问活动,更有利于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案件。

(三)调查制度将更有针对性的挽救未成年人

新刑诉法确立了采取 “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处理未成年人案件。未成年嫌疑人所产生不良心理和人格,除了其主观因素外,与国家、社会、家庭所提供的环境有很大关系。检察机关在工作中,要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帮助未成年犯罪人矫正不良心理和人格。但是受办案时间和工作量等诸多原因限制,这些工作常被搁置。问题调查制度的出现,令公检法对未成年犯罪的教育齐抓共管,通过调查全面把握未成年犯罪人产生罪错的原因,从而为最终形成有利于对未成年犯罪人开展教育、感化、挽救工作的最佳处理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三、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审查逮捕案件的挑战

(一)合适成年人制度带来的挑战

1、法定人到场带来的问题

新《刑诉法》第79条规定,有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且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应当予以逮捕。

第270条规定,讯问时应当通知法定人到场,只有在下列三种情况下,才能由其他的合适成年人代替法定人到场,(一)无法通知;(二)法定人不能到场;(三)法定人是共犯的。

根据第79条规定,在犯罪嫌疑人可能串供的情况下,应当逮捕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之所以向检察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证诉讼正常进行,在嫌疑人被逮捕后继续侦查该案。而应当通知法定人到场制度的出现,则可能导致法定人在通过检察人员的讯问知悉了案情的情况下,向该案的其他犯罪嫌疑人通风报信,或者干扰其他证人作证。虽然我国《刑法》对干扰作证有相关的规定,但是要定罪还有收集证据等程序,这也会令检察机关在一定阶段陷入被动的局面。

2、其他合适成年人到场存在的问题

合适成年人到场制度还确立了可以通知未成年嫌疑人、被告人的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到场。但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合适成年人参与到讯问工作中来,也成为了一大难题。2011年笔者在办理一起未成年人案件时,嫌疑人系外地在宁打工人员,与被害人系同事关系,在无法通知法定人到场的情况下,通知街道派员作为合适成年人到场。街道派来的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只比嫌疑人大3岁,讯问期间,该合适成年人只顾着好奇检察机关的工作,根本无法消除未成年嫌疑人紧张情绪。选择什么样的人作为合适成年人才能充分保证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成为了检察机关在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一个难题。选择的合适成年人能够为未成年人做好安抚情绪的工作,可以令检察机关的工作事半功倍,反之,则可能令工作事倍功半。

3、社会调查制度的推行问题

2010 年8 月颁行的《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的若干意见》,除了明确社会调查的责任机构外,也明确了社会调查在案件侦查阶段开始,即“公安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应当收集有关犯罪嫌疑人办案期间表现或者具有逮捕必要性的证据,并及时通知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部门开展社会调查;在收到社会调查机关作出的社会调查报告后,应当认真审查,综合案情,作出是否提请批捕、移送的决定。”2006 年出台的《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第16 条涉及审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规定了“可以结合社会调查,通过学校、社区、家庭等有关组织和人员,了解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个性特点、社会活动等情况,为办案提供参考。”确定了检察机关作为调查主体的地位。

但是根据新《刑诉法》第93条之规定,对与案件无关的问题,犯罪嫌疑人有拒绝回答的权利。在审查逮捕阶段,由于办案时间短,在犯罪嫌疑人拒绝回答检察人员关于其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的问题时,检察机关也通常没有时间和精力对这一调查活动进行开展,也就很难将通过这一调查工作取得的第一手资料与决定捕或不捕结合起来。

四、侦查监督部门应对新刑诉法的几个建议

(一)与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建立合作机制,确保合适成年人能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笔者结合办案经验发现,合适成年人应当是有一定生活阅历、有亲和力、热心于未成年人保护事业的、对未成年嫌疑人没有歧视的并且具备一定法律知识,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退休老干部和老教师中选择最为合适。检察机关可以通过和关工委建立合作机制,聘请关工委中的热心老同志担任义务家长,参与到提审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中来,贯穿审查逮捕和审查两个环节,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参与到法院审判过程中,在判决后,还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继续帮教。一方面可以提高检察机关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老同志的余热。

(二)坚持严格限制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逮捕标准

在审查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根据未成年嫌疑人涉嫌犯罪的事实、主观恶性,有无监护与社会帮教条件等,综合衡量其社会危险性,确定是否有逮捕必要,慎用逮捕措施。对于罪行较轻,具备有效监护条件或者社会帮教措施,没有社会危险性或者社会危险性较小。不会妨害诉讼正常进行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一般不捕批准逮捕。对于罪行比较严重,但是主观恶性不大,有悔罪表现,具有有效监护条件或者社会帮教措施,不具有社会危险性,不会妨害诉讼正常进行的一些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根据有关条件也可以依法不予不批准逮捕。为了减少对未成年人羁押,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管护基地的建设,为外地的未成年嫌疑人创造有效监护条件,少用慎用逮捕的强制措施。

(三)通过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追踪批捕的未成年犯罪案件

对于确有逮捕必要的案件,通过捕后监督制度,定期对该案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有碍侦查的情况一旦消失,及时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变更强制措施,减少羁押,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新《刑诉法》意味着我国民主法治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在新刑诉法的背景下,检察机关面对着机遇与挑战,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在办理未成年人审查逮捕案件时,严格适用逮捕措施,对未成年人实施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将更有利于实现新刑诉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佟晓琳.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应探索建立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J].中国检察官,2011(1).

篇10

【关键词】心内科 焦虑抑郁 心理干预

为改善心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障碍,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实施为期4周的心理干预,并进行对照研究,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9年10月~2011年4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60例。入组标准:①意识清晰,无智力障碍,能够阅读和理解问卷、配合调查;②无精神病史;③无听力障碍;④知情同意。年龄21~63岁,平均(51.04±8.56)岁;男41例,女19例;文化程度:小学6例,初中21例,高中(中专)20例,大专及以上13例;职业:农民16例,工人28例,干部16例;诊断:心律失常12例,高血压18例,冠心病21例,心肌梗死9例。按抛硬币分组法分为研究组32例,对照组28例,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病种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具有一定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研究组除此之外,还实施包括健康教育和音乐心理治疗等形式的心理干预。

1.2.1健康教育 ①疾病医学知识教育:根据患者所患疾病进行口头宣教和指导;②心理卫生知识教育:由专门负责心理卫生知识教育的护士负责实施,主要讲解情绪与病情的关系、负性情绪的调适方法;③科普知识教育:赠送宣传册子、图片,看科普电视。

1.2.2音乐治疗 病房安装背景音乐治疗系统,由经过音乐治疗培训的心内科主管护师负责实施。其治疗模式是音乐治疗师选择音乐处方,在播放音乐的同时,穿插不同的心理诱导语。

治疗方式是感受式音乐治疗,主要是聆听有缓解疼痛和焦虑抑郁症状作用的轻松、活泼、愉快的乐曲,音乐中穿插诱导语。音乐治疗2次/周, 30min/次。

1.3数据处理 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SAS、SDS评分结果比较 统计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比较,研究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2.2两组治疗前、后SAS和SDS评分结果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自身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SAS、SDS分值改变明显,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SAS、SDS分值改变不明显。

3 讨论

心内科患者易出现恐惧、抑郁、焦虑和绝望等负性情绪。不良情绪可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是治疗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的重要手段。采取心理干预,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分析病因,消除疑虑,提高信心,而且帮助患者增强心理应对能力,从而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恶劣心境。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有关知识的教育,使患者在认知、情绪和态度等方面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及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