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会计基础范文
时间:2023-06-13 17:14: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简单会计基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一个经济主体,两个会计主体目前,高等学校经济活动的核算被人为地划分为两个会计主体。高等学校开展日常业务过程中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各方面收入、支出的发生及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增减变动的核算遵循《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而有关为保证教学、科研等各面正常进行而开展的基本建设的投入、完成和使用核算遵循《国有建设建设会计》,这样造成了高等学校作为一个经济主体,使用两套会计准则、两种会计科目、两套财务核算账套、两种会计报表的情况。两个会计主体分别核算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反映的都只是高等学校经济活动的一个侧面,而整个高校国有资产的情况并不是二者简单的汇总加和可以全面、完整、系统地反映的,这样既不便于上级主管部门的管理,又不利于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和财务决策。
(二)具体会计核算没有明确规定高校在大规模扩招以前,基本建设投入较少,主要由上级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会计与基建会计之间相对独立,联系较少。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高校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各高校为了抢抓机遇,扩大招生规模、纷纷加大基建资金的投入力度,基建资金来源有了财政拨款、学校白筹、银行贷款、捐款、外来投资等多种形式。多种形式基建资金的使用核算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如银行贷款。银行贷款是以高校为主题,以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为根据进行的资金筹措方式,而有关本金的归还和相应利息的支付,还没有明确的规定。由于没有明确的会计核算规定,各高校做法不一。有的高校将银行贷款反映在基建会计的“基建投资借款”科目下,利息的支付反映在“待摊投资一利息支出”科目下,而在事业单位会计中并没有贷款本金和利息的有关信息。有的高校将银行贷款反映在事业单位会计中,在“借入款项”科目中核算作为流动负债,然后将贷款本金和利息的支付通过“应收及暂付款”科目转入基建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将往来款项作流动资产长期地挂账,基建会计将转入的银行贷款在“基建投资拨款”科目下处理,这部分资金将陆续被用于支付工程项目的款项,在“建筑安装投资”、“待摊投资”等科目中核算。而用银行贷款建设的资产完工或交付使用形成固定资产如何核算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三)会计信息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高校会计作为反映和监督高校整个经济活动的工具,其主要目的是向信息使用者及时地提供全面、完整、系统的财务信息。随着高校事业单位的发展,办学形式的多样化,资产来源渠道的拓宽,会计信息使用者对高校财务报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往来款项长期挂账、两套账表之间存在着科目差异、核算方式和口径不同等,造成会计信息的制度性失真与技术失真,重复核算现象严重,不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由于工程项目建设期长,往往要跨年度,因此,基建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的高校,在较长的时期里,资产负债表中会有大额的应收及暂存款,而该部分资产在基建会计报表中又以银行存款、建筑安装投资等形式存在。两账分离,虚增了资产,易造成使用者的误解。基建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在未办交付使用手续之前,高校事业单位会计是不做固定资产增加处理的。在实际工作中,基建项目建成使用和资产登记之间往往是不一致的。在有些固定资产管理不严的高校,基建项目建成并使用多年,各项投资费用并没有按照规定结转、分摊,归集出资产的成本,因此在高校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固定资产账未能准确反映,造成学校事业单位会计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资产价值不符,资产信息严重失真,不利于银行对高校偿债能力和信用等级的评估。这些信息的失真,使高校决策者无法全面、准确、完整地理解高校当前的经济运行情况,容易导致重大经济决策失误。
二、高校事业单位会计与基建会计一体化核算的可行性
(一)符合高校财政预算改革自2000年以来,财政部对预算会计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部门预算改革即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划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国库集中收付即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中的5个银行账户对财政性资金进行收付,划分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政府集中采购即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和国库单一账户一起改变了资金的流向;政府收支分类即将政府收支分为收入分类和支出分类,而支出分类包括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收入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性质,支出功能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活动的不同功能和政策目标,支出经济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这一系列的财政预算改革规范了财政性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强化了高校内部财务管理,但也给基本建设拨款支付与核算带来许多新问题。按照部门预算制度的规定,事业单位单位应该按照大收大支的原则编制部门预算,对所有的收入和支出统一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定不准由零余额账户向分校、校医院、设备处和基建处等二级核算转拨资金,一个预算只能设置一个零余额账户,因此事业单位经费与基建投资两个不同的核算体系的拨款只能在同一个零余额账户进行管理,人为增加了财政和银行有关账户核算的难度。政府收支分类将事业单位经费和基建拨款划归到相应的支出功能分类科目进行核算,也增加了财政性资金和银行账户核算的难度。
(二)提供参考资料1998年财政部了《企业基建业务有关会计处理办法》,标志着企业会计与基建会计的融合问题已基本解决。在企业会计中,基本建设工程项目款项的支付通过“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应付工程款”、“预付工程款”等科目进行核算,有关基本建设工程项目贷款的利息按工程项目建设期间按发生的借款利息进行资本化,计人工程成本。2006年2月财政部先后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2006年11月财政部下发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新实行的一系列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的核算有详细明确的规定,高校事业单位会计与基建会计一体化核算可以参考企业会计的做法,根据高等学校的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科目而进行。
(三)取消基建会计2009年8月,财政部在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对高校事业单位会计和基建会计的合并进行了尝试,取消了基建会计,在高校事业单位会计的会计科目中增加了“在建工程”“基建工程”“基建拨款”、“本期结余――本期基建拨款结余”、“累计结余――基建拨款累计结余”科目,基建项目纳入“大账”核算,实现了资金集中统一管理。
三、高校事业单位会计与基建会计一体化核算的征求意见稿意见
(一)资产类科目核算在原高校事业单位会计资产类科目下,增设一级会计科目“工程物资”科目,核算高等学校自己为基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实际成本,本科目按物资种类明细核算。购买工程物资时,按照其采购成本,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支付或应付的金额,贷“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拨款”、“应付账
款”、“应付票据”等科目。领用工程物资时,借记“在建工程”“基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的余额为高等学校工程物资的实际成本。盘亏、报废、毁损的工程物资,减去保险公司、过失人赔偿部分后的差额,工程项目尚未完工的,计入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即净损失由工程成本来承担);如果工程项目已经完工,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二)工程项目核算由于正常原因造成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报废或毁损,减去残料价值和过失人或保险公司等赔款后的净损失或净收益,如果工程项目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计人或冲减继续施工的工程成本;如果工程项目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计人当期其他费用或其他收入。如为非正常原因(如地震、台风等)造成的报废或毁损,或在建工程项目全部报废或毁损,应将其净损失直接计人当期其他费用。
篇2
建设单位会计是应用于基本建设领域的一种专业会计,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建设单位的资金和资金运动为基本内容,对建设单位进行基本建设经济管理,为建设单位及金融、管理机构提供各种经济信息。财政部多次下文对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加以强调和补充,到目前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体系,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诸多问题。
一、企业账表与基本建设账表混淆
误:无基本建设报表或采用企业的“资产――负债――权益”报表
正:采用“资金占用”――“资金来源”式的基本建设报表
说明:财政部规定,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建设单位都应该按照制度专门设立基本建设账目和报表,具体包括所有“当年有基本建设投资,当年虽未安排基本建设投资,但有维护费拨款、基本建设结余资金和在建工程的停、缓建的单位”,并专门规定了以“资金来源”类科目、“资金占用”类科目,“资金来源”=“资金占用”为核心的基本建设会计制度和报表格式。此外,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有财政资金的项目在项目竣工后还应从财政部门领取《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表》,由财政部门审批认可后才能转入单位的“固定资产”科目。但有的有财政性投资的企业却并没有专门设立基本建设报表和账目,项目完工后也不主动去财政部门办理竣工决算,突出表现在利用国债资金建设的县城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项目上;还有的建设单位套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设置基本建设账户和报表,以企业会计制度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原理填列基本建设数字,出现了“资产”栏只有“在建工程”没有数字的奇怪报表,无法反映工程的具体情况。
二、会计业务处理中九个常见错误及改正方法
(一)征地费、可行性研究费等费用性支出的账务处理
误:借:长期待摊费用(管理费用等)
贷:银行存款
正:借:在建工程―――基建工程支出
――待摊基建支出
贷:银行存款
说明:《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长期待摊费用”用于核算除购置建造固定资产外,所有筹建期间所发生的摊销期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在摊销时计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等费用性科目。而“在建工程――基建工程支出――待摊基建支出”则是用来专门核算应分摊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各项费用性支出,并最终将结转为固定资产成本的会计科目。因此,和固定资产形成有关的费用性支出都不应直接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管理费用”等会计科目,否则,将造成固定资产成本虚减、建设单位的费用虚增,致使建设单位的利润虚减,妨碍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此外,有的建设单位把征地费、可行性研究费等费用性支出直接计入了“在建工程――基建工程支出――建筑(或安装)工程”科目。但费用性的基本建设支出按规定应分摊计入交付使用资产成本中去,特别当建设单位有多个项目同时开工时,建设单位更应遵循配比的原则,合理地将费用性支出分摊到各个项目中去,而不是笼统地计入某一个项目的成本中。
(二)采用包干制模式下,与施工单位结算的账务处理
误: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借:在建工程――相关科目
贷:预付账款
正:借:在建工程――基建工程支出
――建筑工程
在建工程――基建工程支出
――安装工程
贷:应付账款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说明:在包干制模式下,建设单位向施工单位付款时一般采取按施工进度分次分批付款的形式,即便项目已完工,在项目验收合格前也会留取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质量保证金,此时,建设单位基本建设专户上的资金和建设单位向施工企业实际支付的资金就产生了一定的差额。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单位在记账时往往理解为整个工程尚未竣工,故应根据实际支付的资金做预付工程款处理。然而此时支付的款项实际为施工企业前一阶段已发生工作量的支出,并不符合预付账款的定义,且如果按预付账款入账,由于实际完成的工程进度常常大于工程支付的资金量,预付账款的账面价值也不能反映出项目真实的进度情况。故此,建设单位应先根据项目监理等提供的数字确认项目的实际进度,根据进度测算得出“应付账款”数额,再根据实际支付的数字,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三)上级拨入用于基本建设款项的账务处理
误:借:银行存款
贷:上级拨入资金
正:借:银行存款
贷:基建拨款
说明:“基建拨款”核算中央、地方财政的预算拨款、主管部门和企业自筹资金的拨款以及接受捐赠等资金或物资。“基建拨款”支出根据资金在项目中的用途,反映在“建筑安装工程”“器材采购”“待摊投资”等科目中。“上级拨入资金”核算投资单位(主要是主管部门或企业)拨入的供建设单位组织和管理基本建设活动使用的资金,其发生额只能计入“待摊投资――建设单位管理费”科目。
(四)有基本建设借款单位交付竣工项目的账务处理
误:借:交付使用资产
贷:建筑安装投资等相关科目
借:基建投资借款
贷:交付使用资产
正:年末:借:应收投资借款
贷:待核销基建支出
借:交付使用资产
贷:建筑安装投资等相关科目
年初:借:待核销基建支出
贷:交付使用资产
偿还:借:基建投资借款
贷:应收投资借款
说明:有基本建设借款的单位交付竣工项目时应通过“应收投资借款”科目进行核算,每年年末根据本年基建投资借款还款情况确认本年“应收投资借款”的余额;而不能在收到基建投资借款还款时直接转销“交付使用资产”的相应份额。如上例所示,正确的账务处理将已交付使用的资产及时转出,同时也如实地保留了尚未收回的基建借款数额;如果采用错误的账务处理则产生资产实际已经交付,但在建设单位账户上还有该项资产部分或全部的金额,尚未归还的投资借款也无法直观地看出,有悖于实际重于形式、及时性、明晰性等会计原则。
(五)非经营性项目报废的账务处理
误:借:待冲基建支出
贷:待摊投资――相关科目
正:借:待核销基建支出
贷:待摊投资――相关科目
说明:“待冲基建支出”核算实行基建投资借款单位待冲销已转至生产单位的各项交付使用资产,年末为贷方余额。“待核销基建支出”核算非经营性项目发生的江河清障、航道清淤、飞播造林、补助群众造林、水土保持、城市绿化、取消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费以及项目报废等不能形成资产部分的投资支出,年末应为借方余额。
(六)取得基建借款利息收入的账务处理
误:借:银行存款
贷:基建拨款――其他拨款
正:借:银行存款
贷:待摊投资――借款利息
说明:基建借款利息收入不符合“基建拨款”科目核算的范围,其既不属于中央、地方财政的预算拨款,也不属于企业自筹或接受捐赠的资金,故此,在“基建拨款”中核算借款利息的收入是不合适的。此外,由于借款利息收入并不会导致建设单位向银行的基建借款增加,也不涉及有基建借款项目的交付使用,所以有的建设单位将借款利息收入计入“基本建设借款”、“待冲基建支出”等科目的账务处理都是错误的。依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应根据借款利息收入的所得额冲减“待摊投资――借款利息”的科目,确认为待摊投资中借款利息发生费用的减少,只有在非经营性项目中,存款利息冲减完借款所支付的利息后的盈余资金,以及在没有项目贷款下的存款利息才可以作为基建拨款处理。
(七)购入设备的账务处理
误:借:设备投资
贷:银行存款
正:借:器材采购
贷:银行存款
借:库存设备
贷:器材采购(需安装)
(或)借:设备投资
贷:器材采购(不需安装)
说明:“器材采购”核算尚未验收入库的器材,包括买价、手续费、保险运输费、保管费等科目,验收后不需安装的器材由“器材采购”转入“设备投资”科目,其他则转入“库存设备”科目,其核算方法和原则类似于企业会计中的“材料采购”科目。“设备投资”核算构成基本建设实际支出各种设备的实际成本,包括交付安装的需要安装设备、不需安装设备和为生产准备的不够固定资产标准的工具的实际成本,其中也包含了从“器材采购”科目转入的金额。企业购置设备时一般不直接计入此科目。
(八)结转交付使用资产的账务处理
误:借:交付使用资产――固定资产
贷:建筑安装工程等相关科目
正:借:交付使用资产――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
贷:建筑安装工程等相关科目
说明:有的建设单位在结转“交付使用资产”科目时,没有考虑该科目下有“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四个子科目,将资产全部结转至“交付使用资产――固定资产”科目,然而建设单位为项目购置不够固定资产价值的器材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建设单位应根据项目完工时的实际情况注意区分“交付使用资产”的各个子科目。
(九)争取到财政返还资金时的账务处理
误:不做任何处理
正:借:待摊投资
贷:基建拨款――其他拨款
篇3
第一,“建造房屋”在施工企业的会计处理。“建造房屋”在施工企业的会计处理,首先要分清楚建造的房屋是自用的、还是按照施工合同为业主(甲方)建造的。如果建造的房屋是自用的,不论是自营还是发包,应将其发生的属于成本开支范围内的费用计入“在建工程”科目,即: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建造完毕验收合格结转在建工程成本时计入“固定资产”科目,即: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如果是按照施工合同为业主(甲方)建造的房屋,则应将建造时发生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属于成本开支范围内的费用计入“工程施工”科目,即:借记“工程施工”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建造完毕(合同完工)经验收合格移交给业主(甲方)时,应将“工程施工”科目归集的工程施工成本与相关工程的“工程结算”科目对冲,即:借记“工程结算”科目,贷记“工程施工”科目。
第二,“建造房屋”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会计处理。建造房屋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会计处理,首先要分清楚建造的房屋是自用的、还是开发的商品房(或出租房、周转房、代建房)。如果建造的房屋是自用的,则与施工企业建造自用房屋的会计处理相同。即不论是自营还是发包,应将其发生的属于成本开支范围内的费用计入“在建工程”科目,即: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建造完毕验收合格结转在建工程成本时计人“固定资产”科目,即: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如果是开发的商品房(或出租房、周转房、代建房),不论是自营还是发包,则应将建造时发生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费、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建筑安装工程费、配套设施费以及开发间接费等属于成本开支范围内的费用计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科目,即:借记“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科目,贷记“开发成本――土地开发成本”、“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房屋建造完毕(验收合格),应将开发成本结转“开发产品”科目,即:借记“开发产品――商品房等”科目,贷记“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科目。
第三,“建造房屋”在其他企业(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除外)的会计处理。其他企业(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除外)建造的房屋都是自用的房屋,其会计处理与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建造的自用房屋相同。即:不论是自营还是发包,应将其发生的属于成本开支范围内的费用计入“在建工程”科目,即: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建造完毕结转在建工程成本时计入“固定资产”科目,即: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第四,“建造房屋”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属于预算会计,预算会计对房屋等基建工程的核算不同于企业会计,因为企业会计与基建会计是二者合一,而预算会计与基建会计是分离的,所以“建造房屋”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是通过《国有建设单位会计》(一般称基建会计)来进行的。“建造房屋”在基建会计中,应将建造房屋所发生的属于成本开支范围内的费用(即支付给施工企业的施工费、设计部门的设计费、监理单位的工程监理费等)计人“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建筑工程投资”科目,即:借记“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建筑工程投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建造完毕验收合格,根据编制的经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基建、资产管理部门交接双方签证后的交付使用资产明细表等竣工决算资料,计人“交付使用财产”科目,即:借记“交付使用财产”科目,贷记“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建筑工程投资”科目;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接到基建会计转来的经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基建、资产管理部门交接双方签证后的交付使用资产明细表等竣工决算资料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之前,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向基建会计拨付基建款项时,如果是财政补助收入或拨入经费以外的资金安排的基建项目,则借记“结转自筹基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如果是财政资金安排,则借记“拨出经费――拨出专项经费”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篇4
摘要:事业单位主要是以精神产品和各种劳务形式,向社会提供生产性或生活的单位。事业单位是为了社会公益目的而设立的,其财务活动实行的是单位预算管理。由于事业单位的公益性质,以及近年来社会各界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加,使得有些单位的捐赠收入日益增多,然而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处理方法对此规定并不明确。
关键词:事业单位;接受捐赠;会计处理问题改进建议
1.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现行的会计处理方法现行相关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事业单位捐赠收入的规定比较少,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事业单位接受固定资产捐赠的会计处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固定资产科目的规定中指出,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根据捐赠方提供的有关凭据记账。接受固定资产时发生的相关费用,应当计入固定资产价值。例、某中学接受外单位捐赠微机10台,总计价款6万元,发生运杂费500元。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60500元 贷:固定基金60500元 事业单位接受外单位捐赠未限定用途财物的合计处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其他收入科目的规定指出,其他收入核算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收益、固定资产出租、外单位捐赠未限定用途的财物、其他单位对本单位的补助以及其他零星杂项收入等。为此,事业单位接受外单位捐赠未限定用途的财物应将其作为其他收入核算。同时作如下会计分录:借:外单位捐赠未限定用途的财物所在的相关科目贷:其他收入――下捐赠收入。
2.现行会计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上述有关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现行的会计处理方法比较粗糙,可以看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这该方面的规定是不全面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事业单位对接受限定用途财物的会计处理没有明确规定事业单位接受的捐赠财物从使用权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事业单位对接受的捐赠财物可以自由使用,不受约束;另一类是外单位在捐赠时对其捐赠的财物设定了一定的限定条件,该限定条件通常有以下几种:一是支出附有一定的条件,即受赠方对接受捐赠的资产必须经捐赠人的核准才可以使用;二是捐赠方指定捐赠资产的运作目的;三是赠予本金受到限制,即受赠方必须将本金无限期持有,通过对本金进行投资以产生收益,其收益可以归受赠人支用。对第二类捐赠财物,《公益事业捐赠法》对此有详细的规定;公益性非盈利的事业单位应当将受赠财产用于发展本单位的公益事业,不得挪作它用。事业单位在取得不同捐赠财物时,其影响是不同的。第一类捐赠财物事业单位可以自由支配,第二类捐赠财物通常需要在满足捐赠人相关要求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使用。这种差别需要在会计处理时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予以反映。但是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只对第一类捐赠财物的核算方法予以规定,没有对第二类捐赠财物的核算方法进行规定。事业单位对接受固定资产捐赠的会计处理不够全面事业单位接受固定资产捐赠,现行的会计制度规定仅需要做如下分录: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该分录并没有反映出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业务实质,材料、存货、无形资产等未限定用途的资产,制度规定是计人其他收入的、这使得事业单位接受固定资产捐赠在会计核算上与之不一致。因为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等资产从实质来讲都是能够在未来给事业单位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资源,为何事业单位在接受后者时要确认收入,而前者不需要,对此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未予说明。笔者认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此的规定未能如实反映接受固定资产捐赠的经济实质。
3.基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改进建议针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接受捐赠方面规定的不足,现基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此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可以从捐赠财物的类型出发,将该会计问题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处理。(1)对外单位捐赠未限定用途财物的相关会计处理 ①对接受未限定用途货币资金捐赠的会计处理。由于预算外资金管理规定,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货币资金是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应由行政事业单位缴入同级财政专户,支出时再由同级财政部门按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从财政专户中拨付。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接受未限定用途资金时:借:银行存款贷:应缴财政专户款――捐赠款上缴财政专户时:借:应缴财政专户教――捐赠款贷:银行存款事业单位收到财政部门拨付款项时:借:银行存款贷:其他收入――捐赠收入②对接受未限定用途固定资产捐赠的会计处理。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事业单位接受固定资产捐赠时,一方面需要反映事业单位的其他收入,另一方面需要将该固定资产纳入固定基金科目进行管理。具体会计处理如下:借:事业支出贷:其他收入――捐赠收入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③对接受未限定用途其他资产捐赠的会计处理。 对于事业单位接受的其他资产,可以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直接将其计人其他收入,并在结算时将其他收入转入事业基金中的一般基金。具体会计处理如下:借:无形资产、存货、材料等贷:其他收入――捐赠收入借:其他收入――捐赠收入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2)对外单位捐赠限定用途财物的相关会计处理 对于外单位捐赠限定用途的财物,事业单位需要在会计上对财物的限定性进行反映。上文提到外单位的限定条件通常有三种,在这三种条件下事业单位可以将具有限定性质的捐赠财物计人专用基金科目。因为该科目核算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的收入、支出及结存情况,反映了事业单位相关科目的限定性。具体的会计处理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对接受限定用途货币资金捐赠的会计处理。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收到货币资金和上缴财政专户的会计处理与上述事业单位接受未限定用途货币资金捐赠的会计处理一致,但是在限定用途资金返回时,需要做如下会计处理:借:银行存款贷:专用基金。对接受限定用途其他资产捐赠的会计处理:借:无形资产、存货、材料等贷:专用基金。
篇5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 基础工作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与之相对应的财政体制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规范性及制度化方面越来越符合市场需求。但不可否认,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甚至还有扩大的趋势。因此要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效率,提升事业单位财务决策的科学性,最终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一、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概述
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是事业单位进行会计管理及会计核算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会计基础工作是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事业单位进行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本单位会计凭证的设计、制作、审核、保管的整个过程;对本单位会计信息档案的保管、归档、移交及销毁;对本单位账簿及会计报表的设计、登记、计算、审核及报送期限的设定;对本单位会计工作人员的分配及管理;以及对本单位会计监管的要求、程序以及会计基础工作的交接等。
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岗位在设置方面存在漏洞
为了减少会计岗位的开销,部分事业单位并没有设置专门的会计人员,或者在进行人才招聘时把关不严格,导致专业知识欠缺的会计从业人员进入本单位,有的单位甚至一人多职,既管财务又管会计,造成会计基础工作漏洞,影响财务决策。
(二)原始凭证存在问题
事业单位原始凭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原始凭证的审核把关不严格。具体来说,主要是对不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也让其通过,例如对外来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审核不严格;报销人和领款人使用铅笔签字;转账、报销等凭证没有完整的领导、报销人或审核人签字;很多报销单据并没有附相应的明细,报销金额的真实性存在问题;收款时用白条代替合法的收款单据,挪用公款等等。
(三)随意填制记账凭证
部分事业单位不能完整的填制记账凭证,主要表现在附件数量不完整以及编制人、负责人等相关人员的签字盖章不完整;部分事业单位在会计记账凭证摘要的填制方面不够详细,例如单位内部设施的维修以及公车维修等,只简单的写着“维修”,没有对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做详细说明;还有部分财务人员为了方便省事或因时间不足,因此将同类经济业务统一为一类进行记录,例如将所有支出类业务进行归并然后做分录,这样就导致一个分录之中包含很多附件,造成勾稽不清,账目混乱。
(四)记账及结账错误较多
事业单位记账的错误之处主要表现在:(1)记总账时只记余额,忽略发生额;(2)使用圆珠笔及铅笔进行记账;(3)不按“记账凭证”和“科目汇总表”对明细账和总账进行分别记录,导致两者不相符。事业单位结账的错误之处主要表现在:(1)结转次页不规范。部分事业单位在结转次页时不作任何标记,直接记录新的业务。还有部分事业单位不进行数字结转,只写上“承接上页”等字样;(2)年末结账不规范。部分事业单位在年末不进行结账,还有部分事业单位将有余额的账户中的资金转出,使余额不存在。
(五)财务报告数据的真实性不高
财务报告数据的真实性不高主要表现在:(1)部分事业单位为了掩盖财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因此随意编制财务报告,使得报告中的数据与真实数据相差甚远;(2)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中虽然有报表,但并没有相关的附注说明及分析。即使有,也只是简单的数字比较或应付式的文字,使阅读者不能深刻的理解本单位的财务状况(3)部分事业单位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会计账簿、凭证、报表等进行伪造,或做出明账和暗账。
(六)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
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1)部分事业单位对不在固定资产范围之内、容易损耗且但本身价值不高的物品管理不完善,任其损坏,造成财产损失;(2)部分事业单位经常出现超出规定限制的资金支出,在对待这种情况时采取私自提高开支标准或增加开支项目;(3)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方面,部分事业单位只重视交易额,而对应收账款并没有建立相应的催收制度等等。
三、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出现问题的原因
上述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很多事业单位中都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及财务决策,同时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造成不利影响。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事业单位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只有在思想上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对其多加重视。但目前我国许多事业单位的领导由于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认为其只是简单的收支,因此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不高,且经常按照自身意志对会计工作中的部分指标进行随意更改及调整,影响了会计基础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会计从业者的水平不高
近年来,虽然事业单位会计从业者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在文化、学历等方面较之以往都有所上升,但部分会计从业者的专业水平及道德素质还是有所欠缺。主要表现在:部分会计人员受到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而且自我提高的意识不强,导致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相关理论及知识不是很熟悉;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虽然业务水平尚可,但不注重自我学习和提升,对新知识的了解不够,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总是按照自身经验及惯性进行相关问题的处理,造成失误。
(三)事业单位内部原因
部分事业单位为了达到掩盖本单位亏损金额、隐瞒实际财政状况以减少纳税金额、公款私用、资产转移等目的,指使会计人员做假账,使得单位内部财政收支混乱,管理出现各种问题。
(四)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
部分行政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干预程度不够,错误的认为这是下属单位的内部事务,不应该进行过多干涉,造成对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管及审查工作不到位,最终使得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长期处于放任自流状态,或是走程序,敷衍了事,或是假账泛滥,总之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及整体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四、加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策略
(一)提高事业单位领导层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程度
一方面,作为各项事务的指挥者及掌管者,事业单位的领导层要多学习及了解与会计基础工作有关的知识,了解会计基础工作对本单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加强对事业单位领导层会计基础知识的培训工作,使其对会计基础工作对本单位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有深刻的了解。
(二)提高会计从业者的专业水平
首先,事业单位多组织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及技能的相关培训活动,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其次,定期进行专业知识竞赛,并设置相应的奖励机制,激发会计工作者学习及进步的兴趣和动力;再次,培养会计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及危机感,使其在工作过程中认真勤恳;最后,提高会计工作者的道德水平,以法律和道德为工作准绳,严格要求自身在工作中的言行。
(三)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思想政治建设
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思想政治建设主要包括对领导层和会计人员两方面进行思想政治建设。对领导层进行思想政治建设主要是加强其奉公守法的理念,使其做到不挪用公款、清正廉洁,这样就会大大减少假账及其他会计问题出现的可能性;对会计人员进行思想政治建设,主要是使其真实记账、认真记账,做到不徇私。
(四)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基础工作监管机制
各事业单位要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依据,同时参照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会计制度,对会计工作的各项内容进行严格制约及监督,同时对相应的处罚条例进行明确规定,从而对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起到监督及制约作用,促进会计工作更加合法化、透明化。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基础工作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财务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要重视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存在一系列问题,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及决策工作的正确性及可靠性产生影响,从而阻碍了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因此事业单位本身到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促进会计基础工作更加有序的进行,最终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洪江岸.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基础的改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9).
[2]张宇.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7).
篇6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 会计集中核算 队伍建设
最近几年,财政管理的改革在全国遍地开花。在改革中实行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部门会计核算的变革,新型的会计核算在全国一致展开。根据各个地方所实行的效果,不难看出这种新型的会计核算模式,对于监督地方财政支出的管理成效是很明显的。更重要的是对于全面开展专业化、规范化的会计电算化的成效显著。会计系统工作中会计基础工作是根基,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能够规范和扎实不仅关系到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会影响到企业的管理和决策。综合各方面的考量,必须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才能实现公司管理的最佳效果。
一、传统会计基础工作
首先要理解一个概念,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统称为会计基础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在会计核算的前提下,企业会针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和管理要求,设置会计机构和人员,并对会计核算、会计服务展开工作。在会计工作中,会计基础工作不仅是基础也是企业业务有条不紊展开的保证,是经营管理的重要前提。会计基础工作过程中主要是考核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设置会计机构和配置会计人员,并完成会计工作的交接;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财务报告的编制以及一些会计核算的基础要求;监督该公司单位的经济活动;健全的会计制度的建立;以及对经济前景的预测、公司经营管理的参与,并负担起考核经济活动的责任等一系列基础工作。
二、会计基础工作的改变
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就是财务管理,企业管理永远不变的主题就是财务管理,那么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就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对于会计基础工作而言是会计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的变革,因为会计集中核算不仅仅只是在管理方法和手段上有长足进步,在管理观念上也提出了新的管理思路。在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展开后,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会出现一系列与以往不同的改变:
首先会对会计凭证的一致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是在多个系统及辅助核算的成果下所要求的,从根本上使凭证编制的随意性得到改变。
其次是会计凭证稽核,以前是事后进行的,现在变成为在事中或者事前进行。
再次是在会计集中核算的工作过程中,加强各部门的管理意识,最主要是加强上级部门的监督以及下级部门的执行。
四是会计集中核算的结果让会计数据报表更加透明,加强企业内部的控制和监督力度。
还有是自动计算的生成并非以前的手工汇总,而是可以很简单的看到各层级的财务报告,会计信息质量和时效性就得到了保证。
最后是事务型会计基础管理转变成管理型会计基础管理。
总而言之,现在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已经不再把注意力放在编制凭证和出具报表上面了,而是将重心转移到对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体现了向管理型会计基础管理的转变。所以,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只有前端资料完备才会促进后期会计工作的快速及规范。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得到提高,实现对资金和财务管理的强化。
三、实行新型会计核算的建议
(一)工作重心转移到前期策划,扎实会计基础
第一,在业务展开过程中要成立专业的工作指导小组,并对小组所有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设置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及计划,还要不断召开例会,在会议上针对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讨。在工作过程中还要不断梳理业务流程,加强规范化,企业内部由于大量的行业部门再加上业务繁杂,会造成核算起来比较复杂。而工作量大、难度较高便会造成管理混乱的状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良的影响。而针对以上所说的一系列问题,一些企业在实施对会计手册的完善、对长期资产建立统一的目录、或对摊销期限进行修订、或对后期的支出进行核算等一些方针政策后,得到了很显著的成效。这些政策的推出,说到底是对实物管理的强化,这样可以有效提高会计核算速度,加强企业管理水平。
第二,前期筹划工作很关键。会计集中核算的结果是向管理型会计工作的转变,那么在企业的所有管理方针和决策都会与数据报表联系起来,而会计核算又会联系到税务核算,那各单位就不得不对各项业务在制定前进行认真、细致、严格的分析,在工作启动前就要做好一系列的财务规划,以防因为前期的疏忽而造成后期无法整改,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影响企业的长足发展。
(二)企业管理全程加入财务管理,制定统一的内部操作系统
在企业集中核算的工作不应该是孤立存在的,应该深入到企业的各项业务工作中。以前只是单纯的依靠凭证来进行处理并不能满足今天日益增长的业务量的需要,在凭证处理这一环节不仅要有前期的交易平台,还要包括资金管理系统、合同处理系统以及后期的报表系统等等。日常的工作并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做好的,首先要求管理人员要转变以前的传统思路,明白今天的凭证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凭证,更重要的是凭证对经济业务的反映。让会计集中核算参与到企业工作的全程,不仅可以加强在业务活动中的监督力度,同时实现了企业对公司上下整体的实时控制。
实际工作中会出现很多预料不到的情况,这时的会计集中核算就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并由企业做出一系列的工作的改变和指导,实施严格的流程管理,制定企业上下统一的操作指南,避免各为其政的处理弊端。尤其是一些企业的会计集中核算主体很多,所涵盖的面很广,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处理方法,为了不让部门之间的处理方法相悖,所以制定严格的操作指南很重要。
(三)加强稽核工作,注意培养人才
为了加强业务工作中会计工作的准确性,要经常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调整。为此还要经常采取各式各样的培训或知识讲座,以此来培养员工的专业知识,比如,可以对以往出现问题的讨论或者采取在工作中分批进行培训的模式。而且要求管理工作者要经常针对会计核算人员进行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真实性进行考察和监督。另外要强化日常稽核工作,坚决的贯彻稽核工作,而不是让稽核工作流于形式。稽核工作的目的就是对数据准确性的二度考察,也是数据准确性的重要保证。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人才的培养也是企业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企业总是以人才培养理念贯穿始终。尤其是财务工作者的培养,对于这个问题一般会采取加强培训力度的手段来进行。而一个拥有优秀大脑的财务管理者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企业里有很多从事会计的工作者,他们分散在各个工作岗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需要分工合作来完成对企业的核算,因此作为优秀的人才来讲不仅需要优秀的技术更需要团队精神。而且在工作过程中,财务人员要加强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培养等。对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要加强队伍的精神建设和业务培养,优秀的队伍会带领企业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的会计基础工作同样也成为企业管理的关键。对于会计集中核算的转变,给企业管理带来巨大影响,不仅影响到企业管理的业务活动,更关键的是给企业管理带来新的思路和理念。在新时期新阶段,会计集中核算的提出是很有必要的,在展望蓝图的同时,也不要忽视了在会计基础工作的变革过程中给企业经营所带来的改变。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严格的制度以及优秀队伍培养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黄林军,张勇,闭珊珊.网络环境下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选择与构建[J].财务与会计,2008(08)
[2]周华,戴德明,刘俊海.会计准则的价值导向与财务会计的目标定位[J].经济管理,2009(07)
篇7
因为某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者专业素质差,掌握知识不够,致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性极为薄弱,存有譬如原始凭证内容不完整、收付款相关凭证审验不严谨、未设置总账,没有办法核对所有明细账、财务报告内容不全面等急需处理的会计问题,造成会计基础工作不稳定。具体主要体现在如下两大方面内容。
(一)会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1.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的修正存有不及时与不完善的倾向,造成了所利用的制度通常同新的财经法规以及相关制度相分离,同制度的实际履行状况与单位的实情存有差异。此外,还有一些单位虽然也构建了会计管理的一部分制度,可是在落实上亦不尽如人意,往往流于表面现象,薄弱了制度化管理监督制度,给会计工作权威性招致负面影响。
2.一些单位未依据规定安排单独的会计工作者,抑或在选择的会计人员不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明,不拥有充足的会计专业知识;一些单位因为业务比较复杂,兼职工作者比较多,在职责分担上不明确,往往会产生出纳员同会计由一个人兼任,不仅管账而且管钱之不规范的行为。
(二)会计基础性工作不规范
1.在处理记账凭证业务上,付款业务凭证上通常不存在具体经办人之签名,许多的报销单据上均未附有相对的明细清单,现实经济业务同原始凭证不相符;记账凭证栏内对业务的记录不准确,倾向简单化。一些事业单位在票据管理上未健全管理手段,票据发放之后也未采取跟进与监督,致使票据在利用时存有不合理的倾向。此外,事业单位还存有会计档案归档不规范、不及时的问题。
2.出于个人利益抑或某些人的利益,一些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实施强迫抑或指使会计工作者的方法弄虚作假,把会计报表上的数据人为的实施调理与修正,造成账目同报表数据不一致,会计信息不真实,进而给报表利用者提供了虚假的财务信息。
二、创新事业单位会计基础性工作的对策
①若处理好事业单位会计基础性工作创新的问题则应当不断强化会计的基础性工作,提升会计工作者从业素质可谓最关键。强化会计工作者的素质训练,促使会计工作制熟练地把握会计工作整个过程的要求,增强责任心,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严格履行新会计法及其配套制度,不断提升创新会计基础性工作的质量。②应当不断完善和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基础性工作地管理模式,强化监督检查,对会计工作者实施考试、考核,引导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规范地执行岗位职责,切实落实有效的措施,重点强化对会计基础性工作之规范化引导。③应当把事业单位会计基础性工作渗透到事业单位的改革进程中,实行统筹规划,科学安排,有效改变会计工作者的办公条件,使其履行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方面不断提升工作效率。
三、结语
篇8
一、加强事业单位对会计基础性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原因
(一)加强会计基础性工作规范化管理有助于事业单位财务的管理
会计工作如果没有完成好,可能会对事业单位各项经费的花销方面反映不及时甚至失去控制。而决策者想要在财务收支及预算执行情况方面做出快速、正确的决策,就需要会计部门将准确的会计信息及时提交给管理层。在没有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规范管理之前,原始凭证的内容要素、报表的编制、审批手续等方面会比较混乱,效率低下。为了保证财务管理效率的全面提升,我们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使其成为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
(二)加强会计基础性工作规范化管理对财经纪律的维持很有帮助
为了更好的维持财经的纪律,我们需要加大对会计基础性工作的管理力度。在规范化工作期间,由于时期的特殊性,我们对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是为了让他们的职能可以得到更具体的发挥,对于会计的监管职能,各种违法、违纪等方面的预防也能起到很好的维持作用。
(三)加强会计基础性工作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的质量
针对不同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中相对薄弱的环节进行加强与完善,是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的侧重点之一。如果会计凭证的填写、整理归档以及会计账簿登记等工作没有得到细致的规范,那么会计在处理整体质量方面就没有有效的保证,会计工作的整体效率很难提高。所以,在现有的情况下,为了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就必须完善单位内部的财经纪律,加强财务管理的水平,并且在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方面也不能忽视。
二、事业单位在会计基础工作管理规范化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事业单位会计在电算化方面的能力还很薄弱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财务工作所使用的工具已经从简单的方式转变为电算化这种相对先进的方式。但是,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从业者并不具备这种能力,对电算化软件的操作方法不熟悉,那么生成的资料更是无法理解,尤其是一些年龄偏大的会计人员,缺乏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所以在数据的准确性上从业者无法保证其准确性,对于单位的工作势必会造成影响。
(二)事业单位不重视财务工作
某些单位不重视财务工作,对于其管理更是不负责任。他们认为会计基础工作只是简单的算算账,没有必要花费过多的精力去管理。这会导致会计工作的效率降低,从业者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从而造成恶性循环。某些领导也认为事业单位与企业不同,就是花钱的单位,不像企业那样考核领导的利润业绩等,对财务工作也就不够重视,这些都不利于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
(三)会计核算工作方面没有标准
在会计核算工作方面没有一个标准,就会造成部分会计从业者在工作上不够严谨,对于会计凭证的编制不够认真。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单位入账核算不及时,导致核算工作滞后,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也就无法保证。除此之外,对于国家在会计核算工作方面的要求有些单位并没有执行,会计人员偷懒的现象也较为严重,随意调整会计账目。虽然,我国在很早的时候就颁布了有关会计基础规范化管理方面的法律条文,以此来约束会计核算弄虚作假以及不规范的行为。但是惩罚力度的薄弱,导致了某些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有恃无恐,对于法律条文所规定的事项置若罔闻,相关的标准形同虚设,这就导致一些会计工作者容易钻空子。另外,国家在法律宣传方面的力度不够,导致人们对于法律条文的认知不到位;一些会计从业者自身的文化水平、能力素质方面没有达到标准,法律意识淡薄,从而导致他们容易出现违法乱纪的现象。
(四)会计监督方面不够规范
一些单位的会计从业者在原始凭证的监督方面处于失管失控的状态,部分单位没有把财经法律、会计法律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当作工作的依据,对于中央颁布的先进管理条例视若无睹,坐支现金的现象特别严重,超出了现金收支范围,单位之间存在大额现金的交易,违背管理规定。
三、搞好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措施
(一)落实会计相关标准法规,不断进行完善与改进
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的提高,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在法规系统建设方面,应该具有好的科学性、针对性,同时在配套的设施方面也不能落后,保证各标准的衔接上不能有失误,防止有意外情况的发生。
二是依据《会计法》的法则条文,加大对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方面的的监管、检查的力度,防止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出现,一经查实,要严惩责任人,并且整个部门也要进行整改。
(二)重视《规范》的宣传力度
对于《规范》的宣传工作,我们要灵活的处理,根据不同方面、不同对象、在明确重点的情况下认真的做好舆论宣传工作。让社会大众了解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要让领导清楚的知道自身的职责,提高单位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程度;对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一线工作者,要让他们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自觉的贯彻执行《规范》规定的内容。纠正他们思想上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
(三)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加强电算化工作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工作中使用电算化工具,顺应了时展的潮流。这也是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所谓电算化就是指在会计工作中不再以传统的手工工作的方式,而是使用以电脑为主体的电子信息技术来替代,对会计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记账。这不仅节省了会计工作的时间,减轻了他们的负担,也能提高工作的准确度。同时,还方便各单位对于会计工作的监管。因此,想要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还需要健全会计电算化的使用机制,制定相关的管理手段。
(四)重视会计从业者自身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1)财会从业者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在员工入职后,应该有组织、有计划的组织他们进行税收、财会等方面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整体能力及素养。
(2)加大会计从业者职业道德的学习力度。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与职业道德,使他们从被动的遵从到主动的去遵守,爱岗敬业,遵照法律法规办事,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3)财会从业者应做到持证上岗。财会工作的有效证件,是财会工作者的能力体现,与从业者的专业素养紧密相连。因此,想要提高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就要落实好持证上岗的措施。
(五)加强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
各单位应该根据各自身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法规所规定的内容,建立健全有效的、操作性强的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具体目标是工作规范化、制度标准化、管理方法科学化。会计基础工作的合规性、有效性一般由内部的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具体的流程是:内审部门制定相应的方案,抽调出在会计基础工作方面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从原始、记账凭证等方面开始进行定期的审核,对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以及会计岗位不相容等情况进行通报处理。另外,在必要时可以聘请外部的审计机构对本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流程进行梳理、总结,从而保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准确、高效的持续下去。
篇9
关键词:银行 会计基础薄弱 原因 建议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会计工作几乎贯穿于其全部业务活动,在银行的工作中地位非常重要。然而近几年商业银行不断出现的一些金融舞弊案件,暴露出银行业会计制度不严、内控制度薄弱等问题。银行业会计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银行内部金融秩序的稳定,同时也会进一步影响到社会秩序,因此加强银行会计基础工作的建设是银行工作的根本,同时也是值得我们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银行会计基础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会计核算方面
凭证的受理、填制、传递不规范。表现在原始凭证记载的重要事项不完整、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不相符等方面。此外,银行在办理储蓄业务时,会存在账户信息与开户申请书不符、账户信息修改、存款人变更印鉴未按规定办理的现象。对于一些重要的有价单证和空白凭证未纳入表外科目核算,调入、调出、领用交回不符合规定程序。
(二)会计管理方面
部分银行内部会计管理松散。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会计事项授权审批制度、资产物资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不健全,导致内部管理制度缺失,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认真落实。目前主要不规范问题有:未建立岗位责任制或者柜员类型与柜员分工不符;未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密码管理办法造成密码泄露、未经批准擅自重置柜员密码、未按规定保管密码(磁卡);柜员临时离岗,未办理临时签退或印、押、证、机未入箱上锁;财会人员变动、短期离职交接手续不全,并未及时修改柜员工作状态。
二、商业银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原因分析
银行会计基础不规范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领导对银行会计基础工作不够重视。他们认为会计基础工作只不过是简单的记账、算账等账务处理工作,没有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对银行风险管理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制度检查力度、执行力度不够。实际工作中,虽然会计工作规范完善,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其成为一纸空文;缺乏对基层银行会计基础工作的全面检查、监督和指导。另外,银行内部对于制度的执行情况缺乏相应的奖惩措施,这将导致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不能落到实处。
(三)银行会计素质不高。现代银行随着业务领域不断扩大,新业务品种不断推出,会计核算的范围也相应扩大,会计核算基本实现了电算化,但实际上银行会计没有及时更新和掌握新知识,这就成为银行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加强银行会计基础工作的建议
(一)加大培训力度,提高银行人员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加强对银行领导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首先要严把“进门关”,即在招聘人员时就选择那些素质高、专业性强的优秀人才;其次对于在职从业人员要加强继续教育,银行内部邀请专家来培训,也可以定期派员工到外面进行学习和交流,学习内容包括相关的业务操作流程与规范、法律法规。
(二)加强银行会计制度规范化建设。会计工作规范是银行会计从业人员的行动指南和纲领。因此,银行应根据业务类别及重要岗位分门别类的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使银行所有的业务流程都能够达到最优化和标准化,同时规章制度要做到简明易懂便于理解和操作。
(三)加大奖惩力度、确保制度的贯彻落实。银行内部应当建立会计人员日常行为的评价考核机制,定期(如一个月或一个季度)对考核结果进行评比公示。对于在考核中执行业务规范的标兵给予一定的精神或物质奖励,这样对于其他人也会起到一定的模范示范作用。而对于在考核中发现存在违规操作行为的人员也要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既要追究直接经办人的责任也要追究管理者的责任。并根据问题情况和责任轻重给予相应的罚款、降级、撤职、甚至开除的决定,对于触犯法律的还应当报警交由公安机关来处理。只有奖惩有度、有理有据才会对员工起到真正的教育和警示作用,也才能使制度得以贯彻执行。
篇10
会计基础是企业会计管理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会计基础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但是当前我国部分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还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和结构治理.基于这些问题,以内部控制为视角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和探索,对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内部控制;会计基础;问题;完善策略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种新兴的经济形式开始出现,使得企业基础会计工作环境日益复杂、财务风险日益增加.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形势的进步和变化,当前企业所使用的会计工作规范和依据已经无法适应越发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此外,一些单位的会计基础信息存在严重失真的现象,无法真实有效的记录企业会计信息及资产变动情况,导致会计核算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盈利或亏损.因此,各企业必须根据企业发展实际,在内部控制视角基础之上,对会计基础工作做出全新的探索,以规范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进而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1内部控制视角下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1会计核算不规范
会计核算过程不规范,会直接影响到会计基础管理的水平.当前企业会计核算部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会计人员没有依据规定对会计原始凭证进行审核,使得许多填写不规范、信息不完整的原始凭证出现在会计核算中,严重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第二,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时没有对相关附件材料进行严格审核,处理过程随意性较大,成为阻碍企业内部控制的因素之一;第三,部分企业没有依照会计法规和相关规定进行会计账簿的设置,会计凭证的登记和更正过程较随.例如:业务描述不准确、财务凭证缺少相关人员签章等等.
1.2会计监督不规范
第一,在部分单位中,会计工作人员更多的是做一些常规的、事务性的财务工作,而忽略了会计监督责任.财务人员只是单纯处理各项会计信息,没有认真考虑开支是否合理、是否真实、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第二,会计人员自身未尽职履责,未能遵照会计规范进行会计信息处理,常出现一些不规范的现象.例如:将“餐饮费”记录为“会议费”,“先付钱后签字”,报销单据未经相关责任人签字即进行支付;第三,部分企业出现会计人员修改会计凭证的现象;这些问题,不仅违反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更违反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相关规定,既影响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和权威性,也造成企业财务管理不合理,不利于企业内控环境的形成.
1.3企业内控制度不完善
为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建立和完善企业内控体系,需要一系列科学、合理的配套制度作为支撑和保障,例如:会计岗位责任制度、会计信息处理流程制度、内部稽核制度、会计责任监督制度等等.但当前一些企业内控体系制度存在严重不完善的现象,导致会计基础工作处理不规范,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在一些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财务部门往往只由1-2人组成,且每人都身兼数职,往往出现“监督”和“被监督”岗位均由一人担任的现象,审批流程过于随意,缺乏规范性.
1.4企业管理人员认识不够
第一,企业管理人员注重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利益的部门,而忽视了内部控制和会计基础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没有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第二,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缺乏有效认识,认为会计工作只是简单的处理会计信息,对企业收支状况进行“核算”,忽视了会计工作中的“监督”职能.
1.5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会计工作人员是进行会计基础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基础工作水平的好坏.当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门槛较低,一些没有经过系统学习或正规培训的社会人员在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后即可从事会计工作.部分会计人员不仅缺乏过硬的业务素质,更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严重影响了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情况.例如:没有牢牢掌握企业会计信息处理流程、会计核算范围、固定资产信息处理方式,增加了企业会计工作的随意性.
2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完善会计基础工作的策略
2.1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体系作为企业内部的自律系统,能够有效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益、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而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基础是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环境,包括员工的工作能力、企业文化氛围、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等.内部控制环境的构建也是企业进行会计基础工作的基础,在具体构建时,需从员工职业培训、企业文化建设、企业规章制度三个方面着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能够有效提升会计核算的质量.会计核算不仅涉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许多方面,而且能够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支持,因此需要通过严谨的控制手段确保会计基础工作所涉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才能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对于企业而言,首先必须明确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基础工作和会计核算过程中的职责和权力;此外,要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一系列的控制制度和流程,如审核批准制度、预算制度、内部报告制度、经济活动分析制度等.
2.2加强会计工作的职能性和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第一,要明确财务部门对企业财务往来信息的核算和监督职能.财务人员在处理会计信息、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向相关人员说明,并向上一级管理人员进行报告.第二,企业预算是企业下一阶段生产资料分配、考核、控制的预估,关系着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生产经营的方向.企业要加强对预算的控制,保证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才能有效避免下一阶段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而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第三,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和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现行制度进行梳理、修订和补充,使其达到内部控制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要求.第四,梳理企业财务管理各岗位具体职责,建立岗位责任制,因岗定责权责分明,一方面有助于解决当前权责混乱的现象,规范会计工作的流程,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另一方面有助于强化会计管理的职能,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效率.
2.3强化企业内部会计信息沟通
企业财务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的业务,只有畅通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沟通渠道,促进会计信息的顺利传递,才能使会计工作人员及时掌握企业的各项经济信息,才能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在内部控制视角下强化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必须强化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明确及时传递会计信息的时间和方式、面对突发财务收支时的处理方式等内容,以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
2.4加强会计工作人员培训
会计基础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企业要经常性组织会计工作人员集中培训,并进行考核,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以促进内部控制视角下会计基础工作水平的提升.要通过培训,使会计基础工作人员熟练掌握会计基础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熟悉会计和财务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具备较强的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
3结语
除上述策略以外,强化内部控制视角下会计基础工作还应当注重企业管理人员思想意识的转变.企业管理人员改变以往重经营轻会计管理的错误意识,认识到会计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从而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顺利开展.面对新的经济形势,企业必须正确认识、高度重视内部控制与的会计基础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推动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水平和财务管理水平,进而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企业健康、良性的发展;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和自我约束机制,加强内控的有效性,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保障,从而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高硕.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4.
[2]孙浩然.内部控制环境视角下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蚌埠:安徽财经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