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调研范文

时间:2023-06-12 16:40: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经营调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经营调研

篇1

基于对县情的深刻审视,兰西县党政领导班子认识到,在基础弱、底子薄、欠帐大、积累少,后发展再发展能力严重不足的现实面前,要实现脱贫解困,必须拔掉头脑中的“穷”根,解除思想上的“穷”气,消除贫困文化心态,牢固树立以市场化为主的经营理念。调研中发现,兰西县这种经营理念的确立,也是一个从不统一到统一、由不认同到认同、由不接受到接受的渐进过程。他们针对各层面存有不同认识、持有不同观点的实际,通过会议动员、专家讲课、座谈讨论、入户宣讲等办法,做了大量的解放思想、统一思想的工作,把县级领导干部讲经营定位在用市场经济思维做决策抓落实上,把乡镇讲经营定位在以带领农民进市场为主的经营服务上,把部门讲经营定位在服从服务于全县整体经营大局上,把民众讲经营定位在叫响发家是第一要务上。“经营”这两个字在兰西被赋予了较多的理性因素和实践内涵,并逐渐在兰西广大干部群众的头脑中扎下了根,形成了凝心聚力、同频共振的人和效应。“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种经营理念也是“坚毅自强、无畏有为、文明敬业、开放向上”的兰西精神的一个浓缩。在经营理念的驱动下,兰西县广大干部群众在变劣势为优势、变优势为强势上形成了共识。一是把贫困劣势转化为政策优势。从经营视角客观审视县情,逆向思维,把贫困劣势转化成政策优势,相继得到了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全省十弱县政策支持。二是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和优势。激活生产力要素中人这一最活跃的因素,调动各级领导干部积极性,尊重和发掘群众首创精神,激发广大民众干事热情,形成了全民创业的态势。三是把地缘潜力转化为地缘优势。主动融入哈市经济圈,接受强辐射,发展市郊经济,在与哈市对接中扩张经济总量。四是把特色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着眼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亚麻产业确定为立县主导产业,释放资源资产潜能,创造竞争新优势。现在看,兰西的干部群众已经深知,非经营没有出路,唯经营才有希望,人人都做经营主体、人人投身经营实践的氛围已经形成,这种意识形态领域从“破”到“立”的转变难能可贵,必将演进为引领兰西人脱贫解困、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

第二点启示:创新经营实践,凸显亚麻产业“领跑”地位,为经济扩张构筑了产业支撑

兰西素有种植亚麻的传统,拥有“中国亚麻之乡”的美誉,历史最高年份亚麻种植面积曾达到21.6万亩。然而受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影响,亚麻产业一度陷入萎缩,农民种植积极性下降,亚麻企业纷纷停产。近年来,兰西县委县政府对亚麻产业的发展进行了重新定位,变就企业抓产业为强产业带企业,变链式联结为营销牵动,坚持政府主导、行业规划、市场运作、社会融资、多方共赢的原则,聚集政策资金和人才优势,走“营销拉动、加工扩张、原料支撑、科技长入”的路子,建设“中国亚麻城”,使亚麻产业实现了恢复性发展,构筑起了温州式小规模大群体的产业发展格局。一是做活亚麻加工企业的存量优势。坚持以存量换增量,以增量扩资本,实现亚麻工业总量扩张和亚麻企业群族发展。2001年以来,全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2亿元,亚麻等加工企业发展到170家。引入香港企业纺织公司和哈尔滨阳光纺织贸易有限公司,盘活黑兰麻纺资产近亿元,以此为龙头,拉动全县亚麻产业开发提速推进。到今年年末,全县亚麻干湿纺能力将达到4万锭,织布能力1500万米,编织能力150万套(件),吸纳社会就业2万人。“中国亚麻城”轮廓日益清晰。二是释放“中国亚麻之乡”的品牌优势。注册了兰西亚麻原产地和绿色亚麻用品两个专用标志,在财政没投一分钱的情况下,用市场化运作手段建成了黑龙江亚麻大市场,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等地设立了兰西亚麻编辑制品直销窗口,兰西的亚麻系列产品已遍布全国各地,并已打入美洲、欧洲、澳洲、中东等国际市场。三是彰显兰西地处哈市都市圈内层的区位优势。以黑龙江亚麻市场、宗正物流中心的龙头,已初步搭建起哈北物流基地框架。通过“政府主导、民间运营”的方式,在5月25日举办了“首届中国(兰西)亚麻节”,国内外客商300多人参加了项目洽谈,签约额6.9亿元。县内140多家企业、5000多户个体工商户积极参与,吸引域内外游人20多万人,打造出了人流、财富流竞相迸发的会聚效应。在亚麻一业领跑的同时,各业也同步跟进。特别是以“中国东北之乡”品牌为牵动,东北的短链产业化模式初步形成,商品量达到35万头,扩繁点达到52个,连锁店发展到16家;以市场化运作、社会化融资、多元化办学的形式,兴办了私立崇文学校,改造了中小学校条件,新建电教楼、宿舍楼3.2万平方米;汇集多渠道资金投入建设了引泥入兰工程、应急水源工程和农村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水制约”问题;积极争取省市扶贫开发、以工代赈、通乡通村道路建设专项扶持资金,解决城乡道路建设问题。兰西县运用市场化经营手段,在“无中生有”、“小题大作”、“化整为零”、“积少成多”等方面不断破题,走出了一条大有可为的经营之路。

第三点启示,优化经营环境,打造多流汇聚的“洼地”效应,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环境的竞争,哪里的环境宽松,生产要素就向哪里集聚。兰西县从吸引生产要素内流,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出发,千方百计打造“洼地”效应,创造出亲商、惠商、安商、富商的优良投资环境。他们充分利用黑龙江省亚麻集团在全国亚麻行业的影响力,大造建设“中国亚麻城”声势,造出了商机,造出了做亚麻赚钱,在兰西做亚麻更赚钱的浓烈氛围,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为引进香港企业纺织公司,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三下香港,十进北京与之进行40多次洽谈,用韧劲和诚意感动了对方,两年三次追加投资1.3亿元。用香港企业纺织公司董事长苏振宇先生的话说:“兰西就象一块磁石,不仅有良好的投资环境,而且有一个能干事干实事的班子,让我们来了就不想走,干了还想大干,投了还想再投”。兰西为企业服务,逢年过节不是企业拜政府,而是政府拜企业,做到了“感情倒挂”;为企业服务没有节假日,不分礼拜天,做到了“时间倒挂”;经常出钱为企业办实事,肯于感情投资,做到了“金钱倒挂”。兰西正是用这种真心诚意的服务,引进了香港企业纺织公司、哈尔滨阳光公司等各类企业50多户,出现了投资者心系兰西、创业兰西,竞相开发亚麻产业的热潮。为筑巢引凤,他们从政策服务上切入,专门出台了《“中国亚麻城”建设促进办法》,对域内外创业者一视同仁,不设坎,不设限,放手发展,尽最可能地为创业者提供便利。在吸引外商的同时,兰西县还在调动千家万户发展亚麻编织业上做足了文章,通过以典型引路,用典型说话,让民众实实在在地感觉到做亚麻是一条致富的捷径,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发展亚麻编织的积极性。现在兰西的亚麻编织企业和编织户遍布城乡,规模大到上千万元,小到几千元不等,有的就是利用自家房屋进行作坊式生产。兰西公司就是从几台织机的小作坊起步,短短两年实现了滚动式发展,一跃成为兰西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现代化编织企业,投资规模达到1200万元,年加工能力20万套,安排就业867人,年人均增加收入6300元,“兰亚”商标成为全省著名商标,产品远销到北京、广州等国内各大中城市及欧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为提升亚麻产业的发展层次,他们引导80家企业参与成立了兰西县亚麻行业协会,制定了亚麻编织品地方标准,统一标识,规范经营行为,提供信息、市场、技术等服务,参加宽领域的合作竞争。兰西发展亚麻产业根植于民众,唤醒民众投资创业热,让民营经济唱主角,激活了产业开发的潜能和动力,找到了一把推进产业开发的“金钥匙”。

兰西在脱贫解困进程中找准了定位,选对了路子,显现了良好态势,迈出了可喜步伐。虽然他们距离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解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们以经营为重点的创业实践,无疑会使我们引发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兰西的实践告诉我们,经营之路不仅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用经营的办法不仅可以换来资本,引进技术,盘活存量,做强产业,也可以扩大财源,增加投入,办好事业,造福百姓。与兰西状况类似的弱县如此,比较有实力的强县也如此。尤其是要实现跨跃发展,与全省同步建小康,任务十分艰巨繁重,树立起象兰西那样的负重奋起,全民创业的经营理念,就显得特别重要。这几年海伦、绥棱等地在市场化办教育等社会事业方面也趟出了很好的路子,没钱办有钱的事,钱少办钱多的事,使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成为可能、成为现实。作为农业地区,市场化经营这个路子要一直走下去,而且要越走越宽,在各个领域作好经营实践。

兰西的实践告诉我们,劣势可以成为优势,优势也能成为强势。贫困是兰西的劣势,但他们把这一劣势做成了优势,谋得了支持,赢得了积累,攒足了后劲。各地都有各地的优势,在发展方向、目标取向、决策指向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对优势的利用和发挥。兰西主要有两大优势,一个亚麻产业,另一个是毗邻哈市,他们把对这两个优势的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目前亚麻立县和市郊型经济并进的局面。省委常委现场办公会议要求我们要抓好“两靠”(靠哈尔滨、大庆),肇东、安达进入哈大齐工业经济带,哈市六区与我市六县正在开展对接合作,做好“两靠”文章,我们的优势就是特色资源,应该像兰西那样,立足于优势互补和利益双赢,用经营的办法使优势更优,强项更强。

兰西的实践告诉我们,市场要“做”,品牌要“炒”。兰西面向市场需求,运用市场方式,做成了全省独有、国内闻名的黑龙江亚麻大市场和宗正物流中心,并通过首届中国(兰西)亚麻节这个载体,炒热亚麻品牌,叫响兰西知名度,使“中国亚麻城”的金字招牌树起来、亮起来。我们知道,市场是产业开发的主导,品牌是市场开发的主导。兰西抓产业先抓市场,等于抓到了先机,掌握了主动,通过搭节会台唱经济戏,既签了合作项目,引来了外埠客商,又宣传了兰西,推介了亚麻,收到了一举多得、一招多赢的效果。这几年,我们开展庆安绿节、青冈招商节等招商洽谈活动,效果都很明显,今后应在“做”市场、“炒”品牌上多下功夫、花气力,实现以市兴业,依场创业。

篇2

一、××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1、工业生产情况。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户,比去年增加1户。1—5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1910万元,同比下降25.3%;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8179万元,同比下降4.3%,在9户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有2户重点矿产业今年以来均未开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全县工业生产的发展。目前,亏损企业有7户,比去年同期增加2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488万元,同比下降18.6%;利润总额-3623万元,同比增长3.2倍。

2、延伸产业链和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南华糖业勐省公司利用榨糖过程中产生的滤泥、渣灰及酒精废液作为原材料,将有机废弃物转化成环保优质的生物有机肥生产线已投入试生产,拉长了制糖企业的产业链条,改变了制糖企业产品单一的结构,提高了抗市场风险能力,创造了循环经济效益。

3、大部分企业在对平稳度过金融危机、保生产、稳就业上充满信心。全县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7户开工生产,开工生产率77%。在调研所到的7个工业企业,大家对平稳度过金融危机信心十足,都在想方设法保生产,坚持以销定产,维持基本生产经营工作正常开展。尤其是××云矿锌业有限公司自2008年10月份停产以来,一直积极关注市场行情走势,目前1吨锌现货价格回升至13500元左右,比去年10月份最低价8500上涨近60%,月均涨幅7.5%,公司根据市场走势分析,预测四季度锌价能回升到14000元以上,因此,公司积极的在做恢复生产前的资金筹措、原料储备等准备工作,以便能及时抓住机遇,适时恢复生产。在做好以上各项准备工作的前提下,如果市场没有大的变动,10月份可正式恢复生产。

4、节能降耗工作发展势头良好。在高耗能矿业生产减产,工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下,一季度××县单位gdp能耗下降4.3%,为完成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4.0%的考核目标奠定基础。

二、××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1、工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难以在短时期内根本恢复,××金腊云矿锌业有限公司、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金腊铅2个企业在2008年的同期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8.3%,但目前还处于停产状态;莲花塘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也是由于销售市场不畅的影响,新井生产一直处于半停厂状态,老井也因生产系统环节不畅而导致产量较低,截止5月底,生产原煤11435吨,同比下降108.8%,产值304万元,同比下降53.2%;制糖业自今年2月份以来糖价一路回升,截止5月底白糖最高价3640元/吨,1-5月食糖平均销售价格3286元/吨,制糖业增速达21.9%,在全县规模以上增加值速度中支撑作用明显,但生产已于5月10日结束,后期要实现增长,要靠矿产业的恢复生产与及其它规模较小的企业支撑,因此,全年工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2、市场竞争力弱。企业外欠贷款多、资金短缺、技术设备老化、生产成本高、资金筹措难度大,产品没有价格优势,缺乏竞争力。××县的建材行业由于还没有形成规模,市场竞争处于弱势,在调研中了解到,××县建材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今年以来,由于水泥生产的成本价格高于外来水泥的生产成本,销售环节受到外来市场的冲击,1—5月,生产水泥61200吨,同比减少2800吨,下降4.4%,完成产值1775万元,同比下降13.6%。

3、外来企业与当地农户之间在土地征用、用工、运输等方面矛盾冲突多,不能很好的协调解决,影响企业的生产。碧丽源(云南)茶业有限公司是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专业茶叶公司,2006年注册成立,2008年实现工业产值1194万元,列入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之一。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公司在项目申请、种植园区的架电、引水工程、道路疏通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要在××县实现茶叶生产的产业化发展,走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茶叶全程清洁化生产发展之路,还需要当地政府给予必要的项目支持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助和配合。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1、要高度认识工业企业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其摆上重要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做到领导力量到位,领导精力到位,政策扶持到位,各项服务到位,在新的形势下,抢抓发展机遇,克服不利影响,把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增加其在全县经济中所占份额和比重。

2、在进一步加强对工业企业的培育和抚持。工业企业的发展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其自然属性是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市场经济发展模式运行;其社会属性是发展如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扶持,就会使发展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企业就会发展得更快更好。因此,我们要在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认真研究分析符合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要按照抓大不放小的方针,既要高度重视规模以上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一批对全县工业经济起支撑作用的支柱企业,又要重视小企业的发展,及时帮助解决企业运营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引导企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形成产业集群。如临沧市佤乡实业有限公司,虽经营自来水供应、纯净水生产、牛干巴加工等多个产业,但目前仍不上规模。

3、要进一步加大对项目建设的跟踪督导力度。对意向性项目要促其早签约,签约的项目要促其早落地,已落地的项目促其早开工,在建的项目促其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云南国通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累计完成投资1.47亿元,总装机容量2.1万千瓦时,预定在6月份试发电,目前日期已过半,但后期工程仍未完工。

4、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市场、资源和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继续加强对企业的改造升级,提高技术含量和工作效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企业档次,增加企业效益。立足××县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电力、矿业、竹、木等加工业,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5、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好资金问题。解决企业资金短缺、投入不足的问题,必须多方支持,共同努力。一是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还贷能力强的工业企业优先给予贷款,并在提现开户等方面减少环节积极支持。二是通过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来募集资金,吸纳民间资金和其他社会闲散资金来发展企业。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借助外力发展自己。

篇3

*市煤炭市场依托我市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以及便捷的区位交通优势和*发电厂、清镇发电厂行业对煤炭资源的利用优势,发展成为102家煤炭生产经营企业和60多家煤炭专营企业,年交易量达900多万吨,其中:市内生产企业生产800万吨,其它地区流入100万吨;成交额近26亿元,上缴各税5.6亿多元的经营市场。

1、生产、经营企业。全市共有煤炭生产企业102家(含国有煤矿企业4家),市内煤炭专营企业20家,省级、六盘水市、毕节地区煤炭经营企业在*区域火车货运站发煤(经营)的有近40家。

2、经营区域分布。我市煤炭市场的区域分布,一是依托*发电厂、清镇发电厂等大型火力发电企业,煤炭生产企业直接对其进行销售供应,销售对象相对稳定,年供应量约400万吨左右。二是依托贵昆铁路的*、幺铺、天龙、平坝等货运站形成的煤炭运销,煤炭专营企业主要通过铁路运输对大龙电厂、广东、广西、湖南等周边省区用煤企业进行销售供应,其销售量为150万吨左右。三是依托320国道、清黄公路和清镇高速形成的运输网络,主要通过汽车运输供应本省和临近省份用煤企业,其销售量为150万吨左右。四是依托县乡道路交通优势形成的个体煤场,主要分布在西秀区城区、轿子山镇、蔡官镇、平坝县城区、天龙镇、高峰镇、开发区宋旗镇、幺铺镇、西航办事处、普定县城区、白岩乡、化处镇、镇宁县城区等乡镇办事处,其销售对象主要是零散的煤炭用户,部分业户依托规模煤炭营销企业进行销售。此外还形成了以煤炭初加工为主的型煤企业(主要分布在各县区城区,主要供应民用)和洗煤企业(主要分布在关岭县、镇宁县,其产品销售对象主要是焦炭冶炼企业和紫云的用煤企业),其销售量为200万吨左右。

3、经营规模。从煤炭生产企业的经营规模看,2007年全市共生产原煤近800万吨,年底无库存,实现全销售,产值近23亿元(按时价280元/吨计算),上缴各税5亿多元;从平坝县城区、天龙镇、开发区宋旗镇、幺铺镇等煤炭市场和火车货运站经营者的经营规模看,60余家的煤炭经营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在50%以上,年交易量约400万吨,交易额12亿多元;而零散的个体煤场的市场占有份额在20%以下,交易量约二百万吨,交易额5亿多元。从其设备以及服务情况看,一类是拥有自备的铲车等装载机械、运输车辆、磅房以及为客户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经营机制比较完善,主要集中在交易量大,营销渠道比较固定的煤炭运销企业,如*市华荣矿业集团实业贸易开发有限公司拥有煤炭集散场地,近150辆的运输车辆,年销售量达150万吨,销售额达3亿多元,实现各税8000多万元。另一类就是非常简单的小煤场,场地占用较小,交易量也相对比较少,平均每个煤场交易量不足5万吨,如镇宁自治县兴隆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关岭县宏达经营有限公司等;有的甚至未开展经营活动,如*贸易开发公司、*黔鼎物资贸易有限公司。

4、管理水平。同等规模同等类型的煤炭经营户之间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业户间管理更是千差万别。规模运销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核算比较规范,如*市华荣矿业集团实业贸易开发有限公司、*永峰煤焦有限责任公司、*广盛源煤炭贸易有限公司等经营企业,不仅有规模经营场地,而且有专门的营销人员和比较固定的销售渠道,同时其财务核算比较规范。规模较小的个体煤场的经营管理较差,没有稳定的购销关系,经营者变化频繁,而且其财务核算水平较差,同时其接受各方面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

二、煤炭市场存在的问题

1、煤炭经营市场没有统一规划和管理,导致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体现在:一是非法经营现象普遍存在,从全市8个县区看,都有不同程度的无照经营的状况,特别是居民生活零用煤的经营,由于这部分煤炭经营者只有一定的经营场地和少量的周转资金及煤炭,经营规模较小,达不到煤炭经营办证的条件。二是环境污染严重,一方面煤炭经营户是分散型的,无防尘措施,运输车辆溢出抛撒路面,污染环境;另一方面煤炭中的硫份、筛选出的煤矸石等污染物没有妥善处理,污染周边环境。三是乱占土地现象严重,由于煤炭经营需要一定土地面积作为经营场地,经营者就会违反国家土地政策租用一些粮田好土来作煤炭经营场地,如平坝县清镇高速乐平站附近的煤炭市场、开发区烈士墓附近煤炭市场等。四是煤炭流向没有正确引导,给道路交通运输带来了压力,如西秀区的煤炭通过城区运往清镇、贵阳方向,而平坝的煤炭通过城区运往*电厂,给*城区道路交通带来了压力,同时路面损坏严重。

2、可以在我市进行经营的省级经营公司、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市的经营公司均未在相关部门进行登记备案。从税务部门了解到,这些经营公司若在*经营时间达8个月以上就要办理登记手续,但是均未进行登记备案,经营、纳税等情况无法掌握。

3、受煤炭供求矛盾的影响,煤炭经营者的煤炭采购渠道狭窄,销售方随意抬价销售,经营户为及时采购到煤炭,恶性竞争,给具有国家指导价的电煤供应带来了压力,一定程度扰乱了市场的稳定。

三、完善煤炭经营市场管理的建议

根据我市当前煤炭经营市场的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必须采取强制措施,对全市煤炭经营市场进行集中整治,统一规划交易市场,规范管理。

1、把煤炭经营纳入依法有序管理轨道,制定煤炭经营监管机制,对大宗批发的煤炭经营企业实行集中管理,定点经营;对民用零售企业向省级申请实行市级发证,加强煤炭产品经营活动的监管,规范我市煤炭产业市场。

2、摸清底数,明确整治目标,以市政府名义《清理整顿煤炭经营市场秩序的通告》,各县区由工商牵头,国税、地税、环保、煤炭、城管、公安、质监、经贸等部门配合(市级配合两城区),对我市煤炭经营秩序进行清理整顿。依法取缔无证经营,集中整治规范城区煤炭经营市场。

3、在依法取缔、集中整治的同时,通过科学论证选址、规划,按区域建设1-2个高标准的煤炭集中交易市场,采取统一建围墙、统一栽植防护林、统一规范出入口、统一安装防尘设备等措施,将持证经营的煤炭批发经营企业集中到交易市场统一管理,解决环境污染、乱占土地、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税收监管等问题。对不按要求进入交易市场的煤炭企业坚决取缔,并按有关规定予以经济处罚和不予年检证照。目前,平坝县政府正在着手煤炭市场规划选址等工作,但相关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篇4

【摘 要】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使我国原有汽车市场营销体系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汽车市场营销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据国家有关权威部门的调查现实,汽车人才已经长期占据紧缺人才榜首。作为培养汽车营销人才基地的职业院校,必须在汽车营销人才培养上做出贡献。但是,目前开设汽车营销专业的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硬件条件不足、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本文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以便对汽车营销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精益;全程;汽车营销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0-0082-02

汽车市场的急剧膨胀,也为汽车市场营销增添了更为精彩的价格战、品牌战、服务战、促销战、广告战等策略。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使我国原有汽车市场营销体系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汽车市场营销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据国家有关权威部门的调查现实,汽车人才已经长期占据紧缺人才榜首:“汽车营销人才成为职场新贵”“全国汽车营销人才空前告急”“市场急需专业汽车营销人才”……各地人才市场也都传递着同一种声音——汽车营销人才严重缺乏。基于上述因素,作为培养汽车营销人才基地的职业院校,必须把握时代脉搏,审时度势,在汽车营销人才培养上做出贡献。但是,目前开设汽车营销专业的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硬件条件不足、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因此,笔者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以便对汽车营销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一、企业中汽车营销人才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国内的汽车4S店硬件条件都相当先进和齐备,但软件方面相对较弱。目前汽车4S店前台各工种在人力资源方面突出的矛盾是员工职业综合能力无法达到厂家规定的标准,制约了行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就汽车销售业务领域而言,人员结构、人员素质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顾问专业素质低,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意识是指企业所有成员为顾客服务的态度和观念,包括对顾客服务的积极性、责任心等。它是开展优质服务、构建服务文化的内容和前提。而服务意识淡薄是前台员工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前台员工没有经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不能理解良好的服务礼仪对工作的积极作用。服务意识最终是要用语言和行为来体现的,语言的运用能力是多数员工觉得需要提升的工作能力。是否能把问题说清楚基本决定了客户对服务顾问个人素质的感觉,是否能说到点子上则基本决定了客户是否愿意把自己的需求交由企业来满足,这也体现了服务顾问自身的概念能力和对客户心理的揣摩能力。所有我们接触过的企业主要负责人都认为前台员工具有服务意识是比具有相关汽车产品知识更重要的工作能力。

2.前台服务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目前上岗的维修服务接待人员分为三个部分:大都分为实习生;少量一般员工;个别企业认同的技术骨干。在这方面没有明确的国家技术等级要求,由于维修服务接待工作技术含量比较高(对车辆故障的诊断),所以多数企业采取了从维修工中间选拔沟通能力强一点的员工到维修服务岗位上去。但实践中发现这种模式不是很成功,首先需要明确在维修服务的岗位上更多运用的知识和能力是哪些?所有的维修服务主管都表示沟通能力、“揣摩客户心理”的能力、服务意识是最重要的,需要丰富的维修经验判断车辆故障的机会很少。即使有也可以调车间的检验师协助处理,当然,如果员工在有了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后再具备维修知识和故障检验能力就更好了,这样的人待遇不会低。

在维修服务人员中的实习生,他们的汽车产品理论知识基本够用了,但是服务意识基本没有,或者说基本不知道服务意识的含义,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大都是依靠自己的工作经验来积累,这样使得他们的成长时间较长,企业对人员培养的投资也过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识结构的不合理,仅仅具有汽车产品知识是无法满足维修服务岗位的工作需要的,因此在学校的课程体系需加强人为素养这方面的指导和培训。

二、汽车营销人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分析

笔者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企业进行了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反映在汽车营销岗位中的职业能力要求按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来分项统计,集中于表1。表中显示就职业能力而言,针对于汽车营销业务的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基本都包含其中,其社会能力集中于职业素养、合作与沟通以及计划与创新能力。

在调查中,笔者还对汽车营销类人员职业素质要求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汽车营销类人员在职业素质的13项指标中的排列顺序是:1.职业道德;2.敬业精神;3.合作精神;4.纪律观念;5.专业知识;6.进取精神;7.执行能力;8.技术能力;9.学习精神;10.创新能力;11.文化知识;12.质量意识;13.法制观念。其中职业道德、执行能力、敬业精神、合作精神、纪律观念等人文素质要求排在了前列,尽管在企业员工的不同层面上显示了素质要求的差异,但无一例外地对这些人文素质的要求都排在了前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对此相关内容也进行了调查,其调查结果有相近之处,表明现代企业越来越注重企业员工的人文素养和基本素质,更看重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和敬业奉献精神。

三、中职汽车营销专业发展的取向:精益营销和全程营销

随着汽车市场激烈的竞争形势,汽车营销必须向服务型市场转变,这是毋庸置疑的。面对多元的客户群体,学校相应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发生改变。精益化和一体化无疑是最具价值的取向,结合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及开发导向,其核心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

1.以有效为目标。在我国,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作为同一类型的教育,都是坚持“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在办学模式上努力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在教学模式上积极探索“教、 学、做”一体,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非常高的相似性。但是,中职教育对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职业能力要求和职业素养要求,显然与高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就是“有效”的重大意义所在。根据调研,笔者认为针对企业和工作性质的差异,中职学校可以考虑在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中开设汽车保险与理赔、二手车鉴定评估与交易、汽车租赁专业方向,在专业的统一平台上通过部分课程的开设有侧重地培养适应与不同企业和就业岗位的适用人才。

2.以个性为基础。学校教育的所有活动都要以学生为本,企业的一切活动则是以顾客为主的。因此,学校的专业设置也要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的,将顾客看成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组成部分,与顾客要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用优质的服务维持与顾客的长期合作关系。因此,只要是实际岗位所需要的均可以纳入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至于理论性知识的传授可适当作为教学内容,但不可深入。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要与汽车市场发展趋势相同步,与汽车市场规律相适应,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进行科学、合理、规范的设计,力求课堂教学内容能及时反映汽车市场发展的新趋势、新技术、新成就。教学内容应开设综合化课程,不需要设置大量的单科课程。如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汽车美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售后服务与管理等。

3.以团队为动力。专业建设是学校立足与发展的根基,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学校办学水平、师资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因此,高水平的专业离不开优质的教师队伍。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做到可持续发展,教师是关键。专业教师的数量及质量直接关系到专业发展规模和教学水平。另外,企业在不断向前发展,新技术也层出不穷。为使学校培养的学生能更好的切近企业的需求。因此,教师队伍也需要可持续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发展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汽车营销专业而言,教师资源也要合理配备,主要是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老师师资力量配备。各学校调研数据显示,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老师的比例在1 ∶ 1左右。全国竞赛有专职的指导教师。只有建立起学习型团队,深入企业第一线,才能接触企业先进技术、管理技术,掌握汽车营销工作流程,了解汽车配件的类型,懂得汽车配件材料,熟悉汽车配件行业术语,学会汽车配件专业英语,进行汽车配件市场营销调查,熟悉汽车配件仓库现代化管理手段;会布置营业场地,会进行广告策划和展示活动等。

4.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不再仅仅依靠传统的营销手法,企业都纷纷投入数字化营销中去。利用网络等其他数字媒体和手段来实现营销。这是未来整体营销的走向,也是企业营销的归宿。结合中职学校的相应专业,就可以将数字化技术融入课堂之中,融入教学之中,融入实习实训之中。

清华经管学院市场营销系副教授郑毓煌曾说过,“营销是所有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最后还要加上四个字:没有之一。”鉴于中国汽车市场后时代的来临,中职学校开设汽车营销专业、办好汽车营销专业,是义务,更是责任和时代的召唤。

参考文献:

[1]孙凤霞,夏文恒,于洪超.“三本”院校开设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必要性[J].科技创新导报,2009,(11).

[2]汽车人才:中国汽车业的软肋[N].工人日报,2005,(10).

[3]李艳菲.论汽车后市场与汽车专业学科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8).

[4]姚成金,徐红金.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J].考试周刊,2015,(6).

篇5

1 仓储商务的内容

仓储商务是仓储经营人利用其仓储保管能力向社会提供仓储保管产品并获取经济收益的商业行为。商务活动是企业对外的一种经济交换活动,因此,若企业自营仓储则不发生仓储商务活动。

仓储商务活动是企业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体现,其内容包括制定企业经营战略、打造企业形象、市场调研和市场开拓、商务磋商和签定商务合同等。

(1)制定企业经营战略。仓储企业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离不开一支合理高效的商务队伍、一套完善的商务管理和作业规章制度、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因此,在全面了解企业资源的情况下制定企业经营战略,对仓储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制定企业经营战略时,要综合考虑企业自身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以及市场对仓储产品的需求和供给状况,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利润最大化为原则,合理制定企业经营发展目标和经营发展方法。

仓储企业可以在总体经营战略的基础上选择租赁经营、公共仓储、物流中心或者配送中心,或者采用单项专业经营或者综合经营,实行独立经营或者联合经营的经营定位。

(2)市场调研和市场开拓。市场调研是企业进行有效经营决策不可缺少的一步,市场调研的资料和结论往往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仓储企业市场调研的目的在于寻找和发现潜在的商业机会,对市场进行分析并合理选择商业机会。仓储企业市场调查的重点应放在仓储市场的供求关系、仓储服务需求方的需求变化、同行业的竞争状况等方面。

市场开拓的目的在于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挖掘有潜在需求的客户,并与之建立业务关系。市场开拓可采用广告宜传、人员促销、关系营销、企业联系等方法。企业也可结合有效的市场开拓进行企业形象宜传。

(3)商务磋商和签定商务合同。合同是市场经济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综合体现。仓储企业经营人应本着诚实信用、互惠互利的原则积极与客户进行商务沟通和商务谈判。由于物资仓储往往需要较长时间,而且在保管的过程中还可能涉及到加工处理、分拆等作业,也有可能涉及到仓单持有人的第三方关系,为了避免产生争议,商务磋商的内容应该尽可能条款细致、内容充分。双方在意思表示一致的基础上应该订立较为完备的商务合同,以明确仓储合同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为仓储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保障的法律依据。

(4)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履行是双方权利义务得以实现的阶段,也是仓储企业实现其经济利益的阶段。对于一项仓储商务合同而言,其履行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关键环节:存货人交付仓储物、保管人接收仓储物并保管仓储物、存货人提货、存货人支付仓储费用。

2 仓储商务管理的目的

仓储商务管理是仓储经营人对仓储商务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过程,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仓储商务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最充分地利用仓储资源,最大程度地实现经济效益。具体表现为:

(1)满足社会需要。仓储服务是社会生产和发展的结果,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仓储服务会提出更加多样化的需求。因此,仓储企业需要加强仓储商务管理,有效地开发市场、挖掘商业机会、跟随市场的需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服务水平,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使自己的产品被社会接受。

(2)充分利用仓储资源。企业进行商务管理就是要获取更多的商务机会,并实现这些商务机会。机会能否变成企业利润,离不开企业的核心产品――即仓储服务。因此,仓储企业需要充分利用企业的一切资源,包括仓储能力和作业能力、资金能力和人力资源等,获取最多的商业机会。

(3)提高经济效益。一方面,仓储企业通过商务管理采取先进的经济管理理论、现代化技术、有效的经营方法,能最大程度控制和减少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商务管理积极开拓市场、需求商务机会,能提高企业收益。因此,通过仓储商务管理,最终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4)减少风险。企业的经营风险绝大部分来自于商务风险,高水平的商务管理就在于避免发生商务风险。仓储企业通过严密的市场调研和市场分析、严格的合同管理、规范的商务责任制度,可以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5)打造企业形象。仓储企业通过有效的市场宜传、人员管理、合同管理等商务管理手段,可以打造诚信、高效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任何仓储企业都应该将良好的企业形象作为企业经营和管理的目标。

3 通过加强仓储商务管理提升仓储企业竞争能力

仓储商务管理是仓储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包括对参与商务工作的人、财、物等资源的管理,其目的在于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提升仓储企业竞争能力。

具体而言,仓储企业实施仓储商务管理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市场管理。仓储企业要广泛开展市场调查和研究,加强市场监督和管理,广泛开展市场宣传,使仓储服务能切合市场需求。

(2)资源管理。仓储企业需要充分利用仓储资源,为企业创造和实现更多的商业机会。

因此,要合理利用仓储资源,做到人尽其财、物尽其用。

(3)制度管理。高效的商务管理离不开规范、合理的管理制度。仓储企业应该在资源配置、市场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建立和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做到权利、职责明确。

(4)成本管理。一方面,企业应该准确进行成本核算、合适确定价格,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应该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降低交易成本。

(5)合同管理。仓储企业应该加强商务谈判和合同履行的管理,做到诚实守信、依约办事,创造良好的商业信誉。

(6)风险管理。仓储企业通过细致的市场调研和分析、严格的合同管理,以及规范的的商务责任制度,可以妥善处理商务纠纷和冲突,防范和减少商务风险。

(7)人员管理。商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整体形象,因此,商务管理还应该包含对商务人员的管理。仓储企业应该以人为本,重视商务人员的培训和提高,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商务人员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同时还要加强对商务人员的监督管理,创建一支高效、负责的商务队伍。

【参考文献】

[1]李永生.仓储与配送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篇6

新生代企业经营管理者逐渐成为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主力军,对其培养成为推动地区人才升级,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长期而且复杂的社会工程。本文通过对新生代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调研,把握这个群体的现状和特点,并对新生代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四个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生代 企业经营管理者 培养 途径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新生代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现状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谁拥有人才谁就控制了人才的制高点,拥有竞争的主动权。推动人才优先发展,形成人才竞争优势,支撑产业发展,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在各省市已经成为共识,因此经济转型人才为先,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转型又是重中之重。

当前众多80年代创业的企业都出现了企业家向二代“交接班”现象。而这些民营企业大部分都处于传统制造业,他们的转型升级意义更加重大。此外受政府出台的各类鼓励创业的政策吸引,借助新技术新产业以及新模式进行自主创业的青年企业经营者逐渐增多,持有部分企业股份并参与企业管理的职业经理人日趋年轻化,可以确定在当前及接下去的10年时间内,新生代企业经营管理者已成为嘉兴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主力军。

新生代企业经营管理者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他们要从第一代企业家手中稳稳的接过企业的经营管理权,承担着带领企业转型升级的重任,另一方面,他们缺乏经营管理的经验和市场磨练,自身的素质能力都迫切需要进行大力培养和提升。

从“十二五”规划和嘉兴南湖区出台的相关人才培养和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来看,目前对人才的投入是前所未有,尤其是对外部引进高端人才投入很大,但对本土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养,尤其是新生代企业经营管理者培养的关注相对较少。经过调研了解到,他们的成长环境、经历特点、能力素质等方面都与老一代企业经营管理者有很大差异。而缺乏成长发展的氛围,培训费用偏高、缺少高质量的学习资源,缺乏有效学习提升的渠道、以及学习知识的转化方法不得当等原因,严重制约着新生代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成长和发展。因此认真分析新生代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特点,明确培养需求,寻求最佳的培养途径,值得积极关注。

二、新生代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优势和弱势

为了清晰地了解新生代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现状,在嘉兴南湖区内五个镇七个街道十一个行业中在2010年年度销售收入在2000万以上的235家企业中选取了51家有代表性的新生代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了调研。新生代企业经营管理者拥有突出的知识优势、观念优势、经济优势以及政策优势,同时也存在着缺乏经历和定力,不善于协调外部关系等明显的弱势,他们的成长和培养必然有特定的需求。

一)新生代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优势

1、知识优势和观念优势

新生代企业经营管理者具有第一代企业经营管理者无法比拟的知识优势。他们普遍受过大专水平以上的高等教育,其中不乏有海归、硕士或博士等良好教育背景的人,知识优势赋予他们国际化的视野、更强的学习能力。他们比第一代企业经营管理者更重视继续学习和自身的素质提升,倡导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他们更有能力凭借知识和智力带领企业积极参与产业链的国际化分工,进入国际市场,谋求转型升级。

新生代企业经营管理者非常年轻,有活力,具备较强的观念优势。从调研的结果看他们平均年龄为34岁,最大的年龄为43岁,最小的年龄只有22岁。他们思想开放,能灵活运用各类新兴的信息渠道,愿意接受时代赋予的新观点,敢于突破,追求创新,发展的可塑性强,能力提升的潜力巨大。新生代企业经营管理者们不但非常重视提升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技术升级和品牌推广,同时有很强的变革意识,他们积极推动并把控公司的转型变革,有利于企业的转型升级。

2、经济优势和政策优势

无论是继承家业、自主创业,还是担任职业经理人的新生代企业经营管理者,都拥有较好的经济优势,在企业中都担任着重要的职务。相比老一代企业家赤手空拳打拼市场而言,他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着更充沛的资源条件和更富足的资本。

当前国家和政府不断出台并且完善各类政策,支持经济发展,鼓励创新、激励学习、支持变革,而新生代企业经营管理者能够充分地享受这类优惠政策,相比老一代企业经营管理者有着天时地利的经营政策条件。在相关的政策鼓励和引导下,新生代企业经营管理者已经开始在新兴的行业中,如电子商务、生物医药工程、咨询服务等行业进行探索和尝试,对地区的经济转型产生积极意义。

二)新生代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弱势

1、缺乏历练和定力

企业经营过程中随时会出现各种危机和风险,新生代企业经营管理者年轻,心智模式不成熟,管理历练不足,又缺少锐利的胆识和背水一战的勇气,应对结果并不如意。当前“后金融危机”仍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转型升级,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成本的大幅上升和人才普遍缺乏等困难,对新生代企业经营管理者提出更大的挑战。通过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提高情商的修炼,不断积累,能够弥补经历的不足。

尽管新生代企业经营管理者平均有11年的不同岗位工作经验,但是其中87%的人承担的是执行性管理职能,关注点和经验都集中在常规性事物管理,新生代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世界格局、宏观趋势、产业经济缺乏深入的理解,战略意识和大局观明显不足,整体浮躁,急于求成,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缺乏定力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2、外部关系协调不足

企业外部的关系包括与政府、行业、媒体、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关系。良好协调的外部关系对企业建立广泛的经济联系网络、塑造良好的形象、提高自身素质、扩大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新生代企业经营管理者自立性强,社交性差,缺乏对外部关系主动沟通协调和维护的意识。政治敏感度低,和政府的互动少,对于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不关心不熟悉,与行业的关系也类似。而媒体更倾向于把“新生代”等同于“富二代”,经常将“新生代”和一些负面新闻联系在一起,对新生代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发展非常不利。缺乏广泛的人脉和稳定有利的外部关系和环境,就有可能错过很多好的资源和发展机会。

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不可能保持可持续发展,而社会如果缺少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更无法建设和谐社会。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密不可分。新生代企业经营管理者对社会的发展和建设参与甚少,对员工的所思所想关注不够,掌握不准,对周边弱势群体的帮扶比较淡漠,社会责任感有待加强。要作为未来企业乃至经济的转型升级的主力军尚需勇于承担。

三、新生代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养途径

新生代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养和成长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社会工程,但意义重大。这支队伍年轻、意识领先、敢于创新,加强对这个群体进行引导、培养,他们的素质提升将会推动地区人才升级,进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根据新生代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特点,有效的培养途径包含四个方面:

篇7

关键词:创业投资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机制

创业投资企业是指自身具备一定资金,通过对创业企业进行投资的方式,帮助所投资企业实现自身发展,并在所投资企业发展相对成熟时,以股权转让的形式获取资本收益的企业组织。创业投资企业有助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在推动高新技术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创业投资企业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自身企业经营方面存在较多的风险。因此,创业投资企业应从风险影响因素出发,通过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保障企业经营方面的良性发展。太湖新城处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成立于2012年1月,是苏州“一核四城”的南部板块,属于我国典型的创业投资企业集中区,更要完善创业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管理机制。

一、创业投资企业所面对的主要风险因素

(一)投资项目因素

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资项目主体是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项目存在的风险多数是由高新技术特性决定的,其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高新技术的研发成功率是不可确定因素。第二,高新技术产品由于自身新奇性市场认知度差,当高新技术产品投入市场时,具备一定的市场风险。第三,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创业需求大量资金,创业投资企业仅会提供部分资金,如创业公司不能筹集足够资金就会出现资金危机。

(二)创业企业因素

创业企业所具备的技术水平、营销能力以及企业运营和管理能力,都决定着创业企业的发展和创业投资企业的实际资产收益。因此,创业企业的业务能力和发展情况,也是造成创业投资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因素,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技术水平风险影响。创业企业如不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极有可能导致技术科研失败或产品生产失败等现象,进而造成创业投资企业的经营亏损。

第二,创业企业营销能力风险影响。只有创业企业具有较高的营销能力,才能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发展,进而提升创业投资企业的资产收益,反之就会造成创业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

第三,创业企业运营和管理能力风险影响。一个企业发展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和营销能力,如果创业企业在运营和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缺陷,将会导致企业出现人才流失、资金问题等企业问题,进而造成创业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的实际措施

创业投资企业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其企业经营存在多种风险。因此,创业投资企业继续完善自身风险管理机制,以确保企业经营工作的顺利进行,而科学、系统的风险管理机制,必须涵盖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经营保证以及资本退出四部分内容。

(一)风险评估机制

创业投资企业想降低多种风险的不良影响,首要任务即是对风险进行评估。风险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创业投资企业应创建,符合自身企业使用要求,及相关风险评估标准的风险评估管理体系。第二,创业投资企业进行任何投资工作前,依据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进行风险评估。第三,结合投资项目和创业投资企业实情,制定创业投资企业经营最大风险值,作为创业投资企业投资工作的参考依据。

(二)风险控制机制

创业投资企业通过风险评估明确风险后,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制定相关风险控制措施。

第一,优化投资对象的选取工作。创业投资企业投资的创业企业直接决定了创业投资企业的资产收益,因此,创业投资企业应对创业者、创业企业具备的技术水平、营销能力等进行实际调研,进而确定是否投资。

第二,加强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这部分工作主要要求,创业投资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市场前景、效益性等进行调研,从而保障自身的实际收益。

第三,投资决策限制机制。创业投资企业的重要投资决定,应由公司高层共同商讨决定,并明确个人对投资决策意见应承担的责任,避免因个人因素造成创业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

第四,采取多样化投资策略。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资资金不应集中在一个投资项目上,应采取分散投资的形式。同时,创业投资企业进行投资时,应注意寻求合作伙伴分担风险,并且按创业公司发展进度,分批进行资金的投入工作,最大化降低风险影响。

(三)经营保证机制

经营保证机制是指创业投资企业,通过提升自身能力,进而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其主要内容包括人才保证和资金保证两方面内容。人才保证是指创业投资企业始终保证企业内部员工,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资金保证是指创业投资企业,对企业总资本、流动资本以及投资资本,进行科学的规划统筹,进而实现企业资金的统一规划。

(四)资本退出机制

资本退出是创业投资企业发现所投资企业,实现自身投资收益可能性小或不可能时,撤回资金保证企业不受风险影响的方式。资本退出机制是指,创业投资企业对资本退出的条件、时机、流程等做出规定的管理机制。

三、结语

创业投资企业是以对创业公司投资的形式,实现自身企业资产收益的企业组织。创业投资企业的企业经营受到:投资项目和创业企业风险因素的共同影响,易发生企业经营问题。因此,创业投资企业应加强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力度,通过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经营保证以及投资退出制度,全面降低风险影响,进而促进创业投资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吴江太湖新城组织人事劳动局)

参考文献:

[1] 柏榆芳.我国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风险管理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3.

篇8

关键词:企业经营者;胜任特征;管理职能

中图分类号:F27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8)02-0074-06

现代公司制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给公司的治理与绩效问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相容”,加上公司治理结构的失衡和治理机制的不完善,经营者为追求自身短期利益而损害企业长远利益的行为屡见不鲜。因此,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出现了典型的委托理论关系,即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以及股东收益的最大化,为此,企业所有者越来越关注经营者的选拔问题,究竟应该选择具备何种素质的企业经营者?在此背景下,企业经营者胜任特征的研究盛行起来,为了防止经营者的这种短期行为,企业需要充分了解经营者的胜任特征,并且基于经营者胜任特征建立企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通过设计一套最优化的制度安排,在充分了解经营者任职素质以及充分尊重经营者人力资本价值的基础上,合理激励和约束经营者,使经营者把对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追求转化为对公司价值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追求,从而谋求企业最大效益。

本文根据国内外关于经营者“胜任力”的相关研究,通过在广东、福建、江苏和山东等地的实地调研,基于研究小组自行编制的胜任力与绩效测评问卷,从管理职能的角度探讨了企业经营者胜任特征的差异性及其与个人绩效的相关关系。该研究对企业经营者的选拔、培养、激励及继任问题,以及企业建立合理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胜任力”理论的研究综述

(一)企业经营者“胜任特征”的界定

20世纪70年代初,McClelland(1973)首次提出“胜任力(competence)”的概念,胜任力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也随即风靡于西方国家。此后,诸多中西方学者纷纷提出自己对胜任力的理解,影响较大有Guglelmino(1979)、Ron Zemke(1982)、Spencer和Spencer(1993)、Mansfield(1996)、王重鸣(2000)以及Jackson和Sehuler(2003)等。综合诸多中西方学者对胜任力的研究,我们发现胜任力的概念具有三个共同的特点:(1)与特定的工作有关;(2)创造高绩效;(3)包含了人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企业经营者“胜任特征”界定为: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应当具备的能够创造企业高绩效的心智模式、价值观、个性、兴趣,以及能够胜任岗位的知识、技术、能力等;担任某一特定任务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胜任能力的集合称为胜任特征模型。

(二)胜任力研究起源

胜任力的研究最初起源于19世纪的西方司法领域,后来在临床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领域中逐步得到发展。西方国家将胜任力模型应用于军队官兵的选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即才将其应用到管理领域中。管理领域对胜任力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管理科学之父”泰勒(1911)的“科学管理”时代,当时被称之为“管理胜任特征运动(management competenciesmovement)”,泰勒对工厂里工长们进行的“时间一动作研究”实际上就是对胜任特征的分析和探索。在我国,胜任力的研究首先起源于政府和大型国有企业经营者选任的需要,后来随着民营企业特别是家族企业的发展,经营者的选拔、激励与继任问题倍受关注,民营企业也逐渐开始关注高管的胜任力问题,并且在国外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实践。然而,与西方国家的研究相比,目前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仍然属于初级阶段。

(三)经营者胜任特征模型的主要研究成果

在管理领域,关于经营者胜任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根据工作岗位的性质和特点确定经营者应该具备何种胜任能力。主要的研究成果有:Flanagan(1954)首先运用“关键事件法”根据公司经营者的工作分析认定经营者的7个工作要素,即生产监督、生产领导、员工监督、人际协调、与员工的接触和交往、工作的组织计划和劳资关系,并且初步应用于经营者的测评;McClelland(1973)提出了“行为事件访谈法(BEI)”和“胜任特征评价法”,以及有效测试的六个原则:最好的测验是效标取样、测验应能反应学习后的变化、应该公开并使测试者知道测试特征、测试应该评价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胜任力、测试应该包括应答和操作两方面、应该测试操作性思维模式,这些原则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Boyatzis(1981)通过对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的2000多名管理人员的胜任特征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经营者应具备的19个胜任特征,这项成果后来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经营者胜任特征的测评。后来的研究逐渐转向为行业或企业建立胜任力管理体系(CMS)。其中,Spencer&Spencer(1993)开创了胜任力管理体系研究的先河,通过对科技界、教育界、制造业、销售业、服务业、政府机构、军队、医疗保健及宗教等行业与组织中的200多种工作进行的系统研究,分析了大量与优秀T作绩效相关的行为,最终构建了包括专业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社区服务人员、经理人员和企业家五大类通行行业的模型框架,并于1993年形成了“胜任力模型数据库”;Young等(1994)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胜任特征的研究,构建了HR专业人员的胜任特征模型,包括业务技能(商业敏锐性、顾客导向、外部关系),人际信任(信任、建立私人关系、坚持原则、勇气),人力资源管理技能(人员调配、业绩评价、奖励系统、沟通、组织设计)和变革技能(人际关系技巧和影响、解决问题的技能、创新和创造力)。接着,研究者们又将重心转移到企业微观层面,将胜任力管理体系与组织内部管理职能相结合,用于提升竞争优势、组织创新能力和工作绩效。

我国学者在西方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也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成果有:时勘、王继承、李超平(2002)首先在同内开展了胜任力方面的实证研究,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技术”探讨了我国通信业高层经营者的胜任特征模型:提出了影响力、组织承诺、信息寻求、成就欲、团队领导、人际洞察力、主动性、客户服务意识、自信和发展他人的10项胜任特征。王重鸣等(2002年)对正副职管理胜任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管理胜任特征由管理素质和管理技能两个维度构成,但在具体的要素上,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具有不同

的结构要素,此外,正副职层次职位在管理胜任特征上形成差异结构:正职的战略决策能力更为关键,而副职的责任意识更为重要。赵曙明(2003)在研究职业经理人胜任力测评时认为:经营者必须具备科学决策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吴孟捷(2004)借助“工作分析”、“行为事件访谈”及人力资源评估测量软件得出结论:专业知识、规范管理、概念性思维、人力资源管理直接影响营销经理的绩效;心态调整、财务管理、战略计划、应变能力间接作用于营销经理的绩效。

国外目前的研究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不但已经建立起不同行业、岗位、层级经营者的胜任特征模型,而且已经将胜任特征模型充分地应用到组织的管理实践中,尤其是经营者的测评、选拔、激励等机制中。除此之外,还将胜任力管理体系引进组织的微观管理环节,用以调整组织的管理与激励机制,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人力资本价值衡量的有效性以及组织的整体绩效。然而,与国外的相关研究相比,国内的研究仍然很不成熟。首先,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经营者胜任特征的理论体系仍然很不完善;其次,测评技术与实证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缺少在不同层面与维度上的系统验证;最后,其研究结果有待于需要进一步进行实践检验,目前在企业的管理实践中,胜任特征测评的应用技术仍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下文将基于管理职能的维度探讨企业经营者胜任特征的差异性及其与个人绩效的相关关系。

二、研究方法

(一)样本描述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式,在江苏省(南京和无锡)、广东省(珠海和普宁)、福建省(泉州和厦门)以及山东省(青岛)收集样本。样本主要包括来自不同性质(国企、民营、三资企业)、不同规模以及不同层级、不同管理职能的企业经营者。一共发放问卷1800份,总共回收问卷1200份,有效问卷1146份,有效回收率为63.7%。样本的分布及主要特征如表1所示。

由于胜任特征测评量表和绩效测评量表均由单一被试填写,因此调查数据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同源方差(Common Method Variances)问题。根据Podsakoff和Organ(1986)的建议,我们在研究设计上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减少同源误差的影响。例如,问卷采用匿名制;答案无对错之分;语言表达尽量清晰;采用反向测试题目等。

(二)指标选择

本研究采用的量表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地区、管理层级、管理者年龄和文化水平、所在企业规模和性质等控制变量;第二部分是胜任特征测评量表,由11个胜任特征测评分问卷构成,分别是决策能力分问卷A(20题)、情绪智力分问卷B(16题)、自我效能分问卷C(11题)、成就动机分问卷D(10题)、创新能力分问卷E(12题)、社交能力分问卷F(16题)、学习能力分问卷G(20题)、沟通能力分问卷H(14题)、领导能力分问卷I(14题)、变革能力分问卷J(14题)、知识应用水平分问卷K(15题);第三部分是个人绩效测评量表,由3个绩效测评分问卷构成,分别是高层管理者绩效测评分问卷LH(15题)、中层管理者绩效测评分问卷LM(8题)、基层管理者绩效测评分问卷LL(5题)。其中,除了情绪智力分问卷B采用了Law&Wong(2004)编制的情绪智力量表之外,其余10项胜任力测评分问卷均由课题组根据文献自行编制而成。在绩效测量指标的选择上,本研究根据相关文献进行如下设计:高层绩效问卷LH主要包括企业的财务指标、市场价值、员工满意度等指标;中层绩效问卷LM主要包括成本控制指标、目标完成情况、与其他部门的协作情况等;基层绩效问卷LL主要包括个人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及质量评价、员工协作程度等。分问卷的所有题目都采用Likert五级量表来衡量,1表示“从不”,5表示“总是”。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SPSS11.5进行数据统计。首先,依据主成分分析对所有的变量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EFA),验证变量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及内敛效度;其次,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CFA),判断模型的拟合指数;再次,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LSD)判断不同管理职能的企业经营者胜任特征的差异性;最后,通过STEPWISE回归分析判断路径系数的显著性以及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数据分析中采用的拟合度指标主要有:x2、NFI(标准拟合指数)、IFI(增值拟合指数)、NNFI(非范拟合指数)、CFI(比较拟合指数)以及RMSEA(近似误差均方根),其中NFI、IFI、NNFI和CFI需要大于等于0.90(Byrne。1998),而RMSEA则需要小于等于0.08(Browne&Cudeck,1993)。

三、数据分析

(一)信度与效度分析

如表2所示,胜任特征测评量表中的11个变量的相关系数均在0.01和0.0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满足因子分析的条件。各变量的MSA值(取样合适性测度)均大于0.89,总体MSA值为0.947,总体Bartlett球形检验x2值为6238.71(df=55,p<0.01)。11个变量在高一阶上合成一个因子,解释了模型总变异量的61.32%。各个变量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以及累积方差贡献率如表3所示,a系数都大于有关研究建议的可接受水平0.70,显示了变量之间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同时,各变量正交旋转后的标准化因子负荷都显著高于有关研究所建议的最低临界水平0.60,都具有较强的统计显著性(p<.001),充分显示了较强的内敛效度。

此外,在绩效测评量表中,各个变量的相关系数也在0.0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其中,高层绩效测评变量的MSA值为0.89,总体Bartlett球形检验x2值为1661.47fdf=105,p<.0011;中层绩效测评变量的MSA值为0.85,总体Bartlett球形检验z。值为1596.14fdf=28,p<.001);基层绩效测评变量的MSA值为0.77,总体Bartlett球形检验x2值为1206.47(df=10,p<.001)。各变量的Cronbach’sd系数分别为0.83、0.81和0.88,分别解释了模型总变异量的73.15%、69.34%和68.02%。量表中各个变量正交旋转后的标准化因子负荷也均显著高于0.60,说明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较强的内敛效度。最后,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了整体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指数:NFI(0.96)、IFI(0.97)、NNFI(0.96)、CFI(0.97)、RMSEA(0.08)。

(二)方差分析

如表4所示,通过方差分析,不同管理职能的经营者在11项胜任特征上都存在显著差异(A:F5,993=9.42;

B:F5,1035=4.38;C:F5,1067=5.51;F5,1089=5.79;E:F5,1044=6.15;F:F5,1023=4.81;G:F5,1063=5.22;H:F5,1066=4.60;I:F5,1058=3.70;J:F5,1049=3.04;K:F1012=2.86;p<0.001,p<0.01,p<0.05)。经多重比较(LSD)发现,擅长决策/战略管理的经营者在各个指标上的得分最高,除了在社交能力、知识应用水平指标上的得分没有显著高于人力资源管理者和营销管理者之外,其余指标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其它岗位的经营者(p<0.01)。财务/金融职能的经营者在各个指标上的得分最低,除了在自我效能、学习能力指标上的得分与其他管理职能经营者的得分没有达到显著差异之外,其它指标的得分都显著低于其余的管理职能的经营者(p<0.05)。

(三)STEPWISE回归分析

上述分析已经证明,不同管理职能的企业经营者在胜任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下面将验证各个管理职能的企业经营者胜任特征与个人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本研究通过Stepwise的方式对11项胜任特征和不同层级管理者的个人绩效进行回归分析,共线性检验表明,各自变量的VIF在1.000至2.236之间(VIF<5),说明白变量之间存在共线性的可能性很小,各层级模型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在0.001和0.01的水平上显著,主要结果如表5所示。

数据显示:对于不同的管理职能来说,不同层级企业经营者的胜任特征与个人绩效之间的相关性大有差别。表5数据显示了不同管理职能及不同层次企业经营者的胜任特征与个人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B系数为正值时,说明胜任特征对个人绩效有正向解释能力;B系数为负值时,说明胜任特征对个人绩效有负向解释能力。

四、结果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经过实地调研和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不同管理职能的企业经营者在11项胜任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战略,决策领域的经营者在各项胜任特征上都有较好的表现,而财务,金融领域的管理者在这11项胜任特征上的表现相对较差。

第二,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变革能力对高层管理者的绩效有正向解释能力;领导能力和知识应用水平对中层管理者的绩效有正向解释能力,创新能力则对其有负向解释能力;学习能力和决策能力对基层管理者的绩效有正向解释能力。

第三,在营销管理领域,学习能力对高层管理者的绩效有正向解释能力;自我效能对中层管理者的绩效有正向解释能力,成就动机则对其有负向解释能力;变革能力对基层管理者的绩效有正向解释能力。

第四,在生产,项目,工程管理领域,创新能力对高层管理者的绩效有正向解释能力;决策能力和变革能力对中层管理者的绩效有正向解释能力;变革能力对基层管理者的绩效有正向解释能力。

第五,在财务/金融管理领域,学习能力对高层管理者的绩效有正向解释能力;领导能力对中层管理者的绩效有正向解释能力;变革能力对基层管理者的绩效有正向解释能力。

第六,在技术管理领域,变革能力对高层管理者的绩效有正向解释能力;学习能力对中层管理者的绩效有正向解释能力;自我效能对基层管理者的绩效有正向解释能力。

第七,在战略/决策管理领域,变革能力对高层管理者的绩效有正向解释能力,沟通能力则对其有负向解释能力;沟通能力对中层管理者的绩效有正向解释能力;成就动机对基层管理者的绩效有正向解释能力。

(二)讨论

首先,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创新能力对中层管理者的绩效有负向解释能力。中层人力资源管理者在组织中充当重要的执行角色,诸多人力资源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都是在人力资源规划的指导下,由中层人力资源管理者履行完成的。人力资源管理属于组织内部规范性较强的管理环节,而创新通常伴随着高的风险,创新能力过强,有可能背离企业的实际情况,创新理念也在实践中不易被接受,甚至可能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造成对绩效的负面影响。

其次,在营销管理领域,成就动机对中层管理者的绩效有负向解释能力。所谓成就动机,是指为自己及所管理的组织设立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的动机与愿望。中层管理者是高层与基层沟通的纽带和渠道,同时还肩负着本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工作。成就动机过高的中层管理者往往只注重部门利益,形成“隧道视野”,片面强调本部门的作用,不追求协同作用,这种行为倾向可能对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在战略管理领域,沟通能力对高层管理者的绩效有负向解释能力。随着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和管理幅度宽化的发展,高层管理者地位的权势性导致高管与下属之间的沟通往往存在“位差效应”,信息失真的情况频频出现,沟通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通过访谈得知,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仍然沿袭传统的层级沟通循环模式,然而,行业、市场和顾客的发展趋势都要求管理沟通更加精确、有效,而这种传统的沟通循环模式却对个人绩效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研究还发现,胜任特征中的一些能力与个人绩效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这并不表明这些能力对于提高个人与组织绩效没有促进作用,而是因为大多数被调查的企业经营者没有在这些能力上表现突出,同时,高层管理者也没有重视员工在这些能力上的开发与培养。因此,我们认为,企业人力资源的选拔与培养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首先,应该注重选拔和培养青年管理人员,通过各项技能的培训加强青年管理人员掌握和应用知识技能的水平,提高他们的整体学习能力,以满足企业管理人员内部更迭的需要;其次,要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员工进行有效的物质与精神激励,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协助企业留住核心人才;最后,企业在选拔管理者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管理职能和层级的需要进行甄别,不同管理职能和层次的管理者对胜任特征的要求各不相同,企业需要针对管理职能和层级的特殊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与甄别体系,提高甄选的质量和有效性以及管理者的适岗率,实现“人一职”匹配、“人一组织”匹配的理想状态。

五、总结

篇9

我国经济理念与经济结构的变革推动着中小企业的崛起与发展,使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体之一。中小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迎来了国内外、行业上下的大量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多重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是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主旋律。中小企业如欲在经济发展的合奏中发出新兴经济的最强音,则必须从市场营销方面入手,开拓其外部广阔的发展市场。市场营销贯穿于企业经营全程,是中小企业生存利益的关键命脉。因此,全方位处理好中小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的障碍与阻力,多层次构建市场营销策略体系,既是其自身长远发展的核心,又是提振行业士气、助力国民经济的关键。

二、市场营销对中小企业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社会的飞速变革和人们各类需求的增长,为市场营销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市场营销已经不仅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一部分,而且成为满足社会和人们需求的主要方式。中小企业相较于同行业的大规模企业而言,市场营销在创造其生存和发展的经济效益方面,更加具有不可替代的主力军作用。因此,市场营销对中小企业具有格外的重要意义。

(一)扩大产品市场份额,提升企业经营效益

中小企业经营流程的中间环节,就是将生产的产品或者开展的服务,通过有效的市场营销方式售卖到客户手中,从而在交易中获得维持企业良性经营的利益成果。可见,市场营销是中小企业经营的核心。通过市场营销,能够最大程度上将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推广到市场中。高效的市场营销方式,可以使企业产品获得广阔的市场平台,从而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产品在市场中所占份额的提升,将直接导致其交易量的上涨,从而有力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因此,市场营销是企业建设发展的活力源泉,更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生命线。

(二)拓展商品销售渠道,积累广泛客源基础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如果说市场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活力源泉,那么客源与销售渠道则是中小企业的根基。只有具备广泛的客源、宽阔的销售渠道,才能使中小企业在市场中占据更多重要席位。市场营销的首要目标就是创造、维持顾客,通过牢牢掌握顾客来把握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市场营销不仅仅是单纯针对市场的经营与销售,而是通过对市场的充分调研,详细掌握市场动向与需求,深入分析商品的流通渠道与顾客的喜好追求,从而有针对性地扩展商品销售渠道,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积累广泛客源基础。

(三)营造良易环境,奠定坚实经营根基

在市场经济中,稳定的交易渠道、广阔的交易平台能够保证市场交易的良性循环。通过高效、科学的市场营销手段,中小企业在市场交流中获得一定的人脉客源、资金积累以及品牌支撑,从而为其进一步开展交易活动做好了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物质准备,以及品牌影响等企业软实力。因此可以说,市场营销不仅为中小企业带来初步经济效益,而且为中小企业营造了良性循环的交易环境,奠定了坚实的经营根基,使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挑战的冲击下屹立成长。

三、当前中小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攀升,处于交易终端的买方已经形成较为固定的市场气候,而卖方市场由于竞争压力大、市场冲击频繁等原因,仍然处于待成型状态。作为卖方市场一员的中小企业,面临着行业内部的激烈竞争和市场环境的多重压力,产品营销举步维艰。因此,中小企业必须从自身缺陷入手,对自身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剖析,为制定优质营销策略指明方向。

(一)产品定位不明,不重市场选择

市场调研是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的基础,是有针对性地采取营销方针的关键。但中小企业囿于经营规模小,人力资源并不如大企业一般充沛。所以中小企业难以调配大量员工投入到市场调研工作中。因此,中小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大多没有对市场需求、匹配人群等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经常盲目地向市场投入新产品。这就造成中小企业产品生产和投放定位不明,难以满足市场的选择,在优胜劣汰的市场交易法则中处于劣势。

(二)营销理念落后,欠缺完善策略

阻碍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发展的另一大桎梏,是企业营销理念落后。市场营销理念是中小企业从事该项活动的根本性指导思想,因而营销理念的正确、先进与否,不仅关涉到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而且牵系着市场营销乃至企业经营的成败。但从经营实践来看,中小企业没有完备的理念引入体系,导致企业上至管理层、下至普通员工,都对市场营销保有落后的认识与态度。甚至很多中小企业仍然认为“营销就是促销”、“市场营销就是单纯的多卖产品”,这样的错误理念,直接左右着营销策略的制定,导致中小企业欠缺完善的市场营销策略,不能有效应对突发性市场变化。

(三)营销人才匮乏,难组高效团队

从总体上来看,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相比于大企业而言是不甚完备的,缺乏专业对口型人才。再加之中小企业对于市场营销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其营销方面的专业人才匮乏,在整体营销素质与水平上处于下风。市场营销也不是营销人员个人的单打独斗,需要有力的后援支撑与团队配合。同时,营销团队内部的竞争也可提升营销人员的工作热情。但中小企业的营销人才本就匮乏,更难以组建高效的营销团队。这对于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是人力方面的一大障碍。

(四)营销方式单一,缺乏培训体系

目前,众多中小企业仍然将追逐高利益置于企业发展目标之首,并不重视对企业全盘发展规划的构建。这一问题表现在市场营销方面,就是中小企业尚未建立健全市场营销培训体系,不重视储备和发展市场营销人才,且市场营销人员的专业水平亟待提升。进而言之,营销人员专业素养的参差不齐,导致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方式单一,仍然局限于促销方式,这对于市场营销质量的提升无疑是致命打击。而且正因如此,中小企业就难以通过营销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完善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机制的相关策略

在全面剖析中小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存在的障碍之后,我们必须在结合市场营销的发展前沿的基础上,探寻清除这些障碍问题的针对性解决策略,从而为完善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机制提供理论助力。

(一)引入先进营销理念,创造优质营销环境

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现状的转变,首要关键在于要转变营销理念。先进的理念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思想上的精华与观念上的助力,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软实力。先进的市场营销理念,不仅能够充实中小企业的软实力,而且能够最大程度引导企业的市场营销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同时,引入先进市场营销理念,是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第一步,能够从根源上有力创造优质的市场营销环境,为中小企业市场化发展提供精神助力。

(二)健全营销培训机制,储备高能营销人才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建设是中小企业全方位建设的重要方面,多层次的人员结构、完善的人才储备机制是其发展的根本支撑。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深化开展,离不开营销人才体系建设。一方面,中小企业要健全营销培训机制,定时定期地对现有市场营销人员进行考核性培训,着力提升其专业素养;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要建立高能营销人才储备机制,通过全面的储备性营销教育,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制备生力军。双管齐下,才能从人力资源方面完善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机制。

(三)明确产品市场定位,抓准市场需求走向

产品或服务最终流向客户,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应当是产品营销的根本依据。中小企业要改变以往盲目投放的模式,投入一定的人力进行市场调研工作。在充分考察市场需求和预期的基础上,制定相对应的市场营销策略。一方面,中小企业要明确产品的市场定位,对目标客户源、潜在客户群、市场需求量等要素都要思虑周全;另一方面,企业要抓准市场需求走向,善于对市场风向作出准确预期,从而提高市场营销方向感。

(四)采取多种营销方式,制定科学营销策略

营销方式是市场营销的主要步骤,科学综合利用营销方式即构成市场营销策略。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必须改变以往单一的促销模式,在科学分析各种营销方式优缺点的基础上,善加综合利用。例如同一款产品,针对老客户可以采用会员营销———互利互惠,而针对新客户采取公益营销模式———争取客源。这种科学的、综合性的营销策略能够最大程度维持原来客源、吸引潜在客户群。

(五)重视市场营销调研,组建高效营销团队

中小企业虽人力资源紧缺,但应提升人员工作效率,培养专门的市场调研团队和高效营销团队。中小企业应当对自身能够快速转变经营形态这一优势善加利用,通过重视市场营销调研,提前预知、准确把握市场动向,率先更改营销策略,从而占尽市场先机。在市场经济中,谁把握住先机,谁就在市场中占尽上风。高效的营销团队能够快速执行策略,有助于中小企业在与大企业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中取得压倒性优势。

(六)结合自身显著特点,构建完善营销渠道

我国的中小企业所经营内容遍及各行各业,各具特色。因此,在营销机制的建设过程中,中小企业必须首先结合自身行业特点、企业特性,再进行相应策略实施。例如,食品行业的中小企业面临食品安全、保存周期短等限制,就必须采取快速营销战略;而钢铁行业的中小企业则面临着环境限额、货品积压等压力,需要采取长线营销方式。中小企业因时因地因情制宜,铺垫网络化营销渠道,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

五、总结

篇10

[关键词]导论;企业经营;美学应用

一、企业经营美学的研究对象和学术使命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这既是学科赖以确立的基本理由,也是我们把握不同学科性质的前提条件。企业经营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美学应用的基本规律。也就是说,企业经营美学是研究企业经营活动如何应用美学原理的科学,它把企业运用美学原理从事经营活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我看来,企业的经营活动既是一种经济活动,同时也应该是一种审美活动,因为当今的时代生活特别是都市生活正在迅速地被艺术化。但是,我们现在还有许多经营者尚未清醒地意识到企业经营审美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他们经营的注意力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硬性竞争和经验管理的水准之上,而且经营者的审美修养和审美水平也亟待提高。这就使得企业经营美学的建立成为历史的必然。由此可见,应运而生的企业经营美学理应承担下列两大学术使命:一是揭示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审美规律;二是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自觉运用美学原理提供理论指导。企业经营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虽然刚刚起步,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既然企业经营美学是应现代企业经营审美实践之需而诞生的,那么,它一定会有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它将不会辜负时代生活和市场经济的重托,努力完成自己神圣的学术使命。

二、企业经营美学的学科特点

从前面的阐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企业经营美学的学科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交叉性;二是应用性。

先说交叉性。企业经营美学既不是单一的企业经营活动描述,也不是纯粹的美学原理阐释,它是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学科理论和与美学相关的学科理论的有机融合。它讨论企业经营活动,是为了给美学找到应用的注脚。它讨论美学原理,则是为了给企业经营活动提供审美的理论指导,它应该是企业经营管理学科和美学学科的交叉学科,具有边缘性。

再说应用性。企业经营美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必须担当起自己神圣而艰巨的学术使命,它没有理由束之高阁,也不应该是纯理论的玄学思辨,它必须时刻关注企业经营的全部现实过程,正确而及时地指导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自觉按照美的规律从事经营活动,以便更多地尽善尽美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审美需求,创造最大效益。

三、企业经营美学的理论体系

如上所述,企业经营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美学应用问题。围绕这一研究对象进行思辨,企业经营美学建构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其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十大内容:

(一)阐述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美学原理

美学基本原理揭示了美的一般规律,它是企业经营美学的第一块理论基石。企业经营美学履行自己的学术职能,指导企业经营实践,以自己的方式阐明美学的基本原理,如:美的本质与美的标准、美的形态、形式美及其法则、审美心理与审美范畴等。如果离开美学的这些基本原理,企业经营美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习和研究企业经营美学,也应该首先弄懂弄通与之密切相关的美学原理。不懂得基本的美学原理,企业经营者就不能做到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去从事经营活动。

(二)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分析

应该说,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分析与考察,是企业经营美学发生的第二块理论基石。企业经营美学本质上属于美学学科,但它绝不同于一般的基础美学,它是应用性很强的实用美学,它要将自己的学术研究牢牢地根植于现实的企业经营活动之中。一方面从企业经营实践中总结出审美规律来,另一方面又拿这些审美规律指导企业的经营实践。这就决定了它除了要把自己的学科体系建立在美学原理之上外,还必须把理论体系建立在活生生的企业经营实践基础之上。因此,企业经营美学的理论探求,除了对美学原理的把握和阐述之外,还必须对企业经营实践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考察。企业经营活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姑且从两方面入手对它进行宏观地分析和把握:

一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历时性分析与考察。企业经营活动虽然复杂多变,但如果我们对它的动态性作出宏观的把握,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哪类企业,也无论是企业的哪类作业,其流程周期一般都可确定为四个相辅相成的步骤,这便是:市场与环境调研;计划与决策;执行与控制;评估与反馈。倘若我们能够理性地把握这四大步骤,我们就找到了总结企业经营活动审美规律的突破口,同时也就找到了为企业经营活动全程提供美学指导的出发点。

二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共时性分析与考察。如果说前面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的历时性考察属于线性的动态分析的话,那么,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共时性考察则属于非线性的静态分析。这种共时性的静态分析,使我们发现了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对管理的经营;(2)对产品的经营;(3)对服务的经营;(4)对销售的经营;(5)对公共关系的经营;(6)对企业形象的经营;(7)对企业文化的经营;(8)对人力资源的经营。企业在对以上八项重要职能的经营中,无时无处不关涉到美学原理,也无时无处不伴随着审美活动。企业经营美学就是要把企业经营活动的全方位和全过程当作一种审美活动来进行系统考察,总结这些职能活动中渗透的美学规律,进而使企业的这些职能活动变成更加自觉的经济审美活动。因此,企业经营美学的理论主体除了美学原理概述和企业经营活动分析这两大总论之外,还有下面分论,即:企业管理与美;产品经营与美;经营服务与美;市场营销与美;公共关系与美;企业形象与美;企业文化与美;人力资源与美。

(三)企业管理与美

企业管理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中枢神经和指挥系统,在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今时代的管理学家们反复强调,现代化的管理应该是科学、规范、民主化的人本管理。毫无疑问,人本管理当然应该是尽善尽美的管理,不善不美的管理只会导致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恶性循环,毫无人性可言,也毫无美和效益可言。企业经营美学将在分论部分,首先从美学的视角阐述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美学应用问题,以期为现代企业的管理审美化提供理论参考。

(四)产品经营与美

产品经营是企业经营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现代企业为消费者提供的产品应该既实用便利,又美观大方,还舒适环保,令消费者赏心悦目。本章将从产品的设计与创新、品牌的培育与创意以及产品的造型与包装等方面,探讨企业在产品经营过程中如何应用美学原理。

(五)经营服务与美

企业除了要为消费者提供实用美观的优质产品之外,还应该努力为消费者提供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优质服务。特别是在当今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的营销服务显得特别重要。有学者把服务与管理和产品相提并论,指出管理、产品、服务是当今企业生存的三大生命之柱,其中的任何一根坍塌,企业的生命将不复存在。因此,现代企业要充分重视服务,要像精心经营自己的管理和产品那样,精心地经营自己的服务。而真正优质的服务当然应该是美好的服务,其中服务者的服务态度、服务礼仪和服务规范等,无一不渗透着美学原理。在企业经营美学看来,企业的整个服务过程应该是一个审美化行为过程。

(六)市场营销与美

传统的营销方式就是企业把自己的产品推销给消费者,实现经济效益。其实不然,市场营销并不等于推销,营销与推销有着质的不同。营销的实质在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进行精神和物质的沟通交流,实行最亲密的接触,继而在这种亲密的接触当中,既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更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让消费者得到物质和精神的满足。所以,营销的宗旨不仅不是功利地推销产品,而且恰恰是要使功利笨拙的推销成为多余。由此可见,传统的推销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了,只有真善美的新营销才能完成这一崭新的营销使命。因此,企业经营美学主张在营销过程中贯彻美学精神,使现代营销成为审美化的新营销。

(七)公共关系与美

公共关系理论产生在20世纪初的美国。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有识之士纷纷指出,企业应该充分重视优化自己的内部员工关系和外部社会关系,内求团结,外求发展。于是,公共关系随即成为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经营职能。但是,在企业经营美学看来,仅从经营职能上去理解企业的公共关系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还应该把公共关系当成创建一种美好的生存环境来认真地进行经营。否则,公共关系的纯洁性就会受到玷污。当下企业公共关系的庸俗化倾向就是最好的说明。

(八)企业形象与美

企业形象是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当中的整体印象,它包括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学者们常用“企业识别系统(CorporateIdentitySystem)”来界定企业形象,简称CI。它包括企业独特的经营理念即理念识别(MindIdentity),简称MI;独特的行为方式即行为识别(BehaviorIdentity)简称BI;独特的视觉系统即视觉识别(VisualIdentity)简称VI。这三个方面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企业的形象系统。企业对自身形象的经营管理,就是力争使这三个方面超凡脱俗,优秀独特,以便给社会公众鲜明的形象感知。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借助美学的力量,加强企业内在美的修炼,同时也要强化企业外在美的修饰。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逐步赢得社会公众的好评,在社会公众心目当中树立起自己良好的企业形象,最大限度地求得社会公众的爱戴与追随。

(九)企业文化与美

如果说美好的企业形象能使企业“秀于外”,那么,深厚蕴藉的企业文化则能使企业“慧于中”。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企业与一个文化修养浅薄的企业相比,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为什么沃尔玛始终雄踞世界连锁零售行业榜首?为什么通用电器的旗帜百年不倒?为什么中国的海尔也能木秀于林?究其根本原因,无一不是长期修炼的企业文化使然。企业文化是企业所有员工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约,是企业的精神图腾,它像基因一样,深深地根植于企业的生命之中,使企业生命之树长青,使企业形象在公众心目中具有永久的魅力。而企业这种因深厚的文化修养而具备的永久魅力,当然包括企业长期的审美修养在内。如:企业崇高远大的经营理想,矢志不渝的经营宗旨,造福人类的经营道德,儒雅脱俗的经营气质,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范等。因此,企业文化的美才是企业深层次的内在美。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是这样,一个企业同样如此。

(十)企业人才与美

深厚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生命之源,而打造一支有文化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则是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之源。企业竞争的方略千千万万,但人才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管理显得格外重要。企业经营美学要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关理论,阐述企业员工审美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为企业包括CEO在内的所有员工加强美学修养提供一些必要的理论指导。

以上论及的十个方面,就是企业经营美学研究为自己设定的十大理论课题。除此之外,又由于企业经营的直接对象是广大消费者,所以,企业经营美学在讨论以上这些理论课题之后,不能不对消费者的审美心理进行必要的分析和阐述,以便指导企业经营者更加完美地投消费者之所好。出于这样一种学术考虑,因此,本课题在最后还要论及消费者的审美心理。至此,开头一个导论,结尾一个附论,中间十个理论主题,总计十二个部分,共同构成企业经营美学研究完整的理论体系。

四、企业经营美学建立的时代背景和价值前景

企业经营美学是对企业经营审美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它的提出和建立既以当今时代丰富多彩的企业经营审美实践为基础,又正是适应了当今时代企业经营审美化趋势的客观需要。因此,它的建立既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又有远大的价值前景。在企业经营美学看来,当今的时代背景呈现出以下三个明显特征:

一是买方时代的来临与市场竞争的加剧。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市场上的商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多彩,商品的供给量相对于消费者的购买力而言,明显地表现出相对过剩。而生产的相对过剩必然导致企业在市场上主导地位的丧失,代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导向。也就是说,企业过去是市场的中心和主导,消费者围绕企业转,这样的时代叫“卖方时代”。当今的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企业不再是市场的中心,买主才是市场的中心,企业开始像崇拜上帝那样崇拜消费者,追随消费者,围绕消费者转,这样的时代叫做“买方时代”。买方时代的来临,必然导致市场竞争的加剧,因为谁追随消费者,谁就占有了市场,谁丧失消费者的宠爱,谁就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这样一条铁的法则,促使企业不得不努力优化自己的所有经营职能。于是,现代化的、规范化的、科学化的和审美化的企业经营方略应运而生。与此相适应,企业经营美学就必然地被提到企业经营理论的议事日程上来,应该说这是一个好的趋势,因为一切为了消费者既是市场本位的回归,也是企业经营美学远大的价值前景之所在。

二是消费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与消费意识的成熟。买方市场的来临和商品的极大丰富,引起的另一个马太效应就是大大地提高了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人们的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方便快捷,追求舒适和美好。伴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也日趋成熟和自觉。他们不再像卖方时代那样,被企业任意地摆布和支配,他们有了更加自觉的消费观念和更加清醒的维权意识,企业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投诉。所以,企业必须想方设法地投消费者之所好,为消费者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和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服务,而这又必然要求企业经营不仅要规范化,还要审美化。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进而赢得效益。因此,企业经营美学便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