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的申报范文

时间:2023-06-12 16:40: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研成果的申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研成果的申报

篇1

学科建设是实现科研及社会能力水平提升的重要条件及基础,而科研则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因此,强化科研是非常必要的。而科研档案是获取科研资料、记录科研活动的重要途径,是科技工作者智慧的结晶和宝贵财富。由此而知,科学、规范、系统的管理科学档案,才能更好地发掘科研档案的内在价值,全面提升科研水平,更好地推动学科建设及发展。

1 科研档案管理含义及意义

1.1 含义

科研工作进行中,科研档案是其中形成的最具价值的资料及科学储备。而科研档案则是科学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科研成果资料的科学整理及利用。科研档案管理包含了归类、整理、移交、管理及应用等主要内容[1]。归类,是指对各类材料的区分及规范;整理,是指对材料的目录编写、成卷整理;移交,是指将档案移交至管理部门保管;管理,是指针对档案进行有效处理,实现保密化存储并形成统一性系统化的流程。科研档案的管理,以科学化管理、实践应用为主要目的,这也是科研档案的价值所在。

1.2 意义

科研活动进行中,科研档案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过技术整理后而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资料,是科研项目成果最真实的反馈及水平体现。科研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科研成果形成、申报、管理、开发都是重要环节,对于科研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科研档案记录了科研开展的过程,是最真实的历史记录,具有很高的文献分析研究价值,因此科研档案管理必须具备较高的科学性及规范性,这样才能实现更高的系统规范化。

2 科研档案在科研成果申报及学科建设发展中的作用

2.1 科研成果申报中的作用

科研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而科研档案就是科研事业发展历程及成果的汇集,其中涵盖了大量的技术理论及方法,是众多技术人员智慧的汇聚,不仅为科研人员取得成果提供信息保障及支持,也为科研人员确定科研课题、申报成果提供必需的借鉴及帮助,是全面提升科研工作效率、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保障和依据。

2.1.1 科研档案对科研成果的形成和提高有指导价值

科研成果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从科研选题、立项、完成、结题到成果鉴定[2],需要3~7年的时间,其中汇聚了科研人员的多年努力,研究成果在发表后科研人员还要及时的进行总结、累计及后续研究,才能形成更符合实际需求的研究成果,实现智力及物质资源效能的发挥。因此,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不容忽视,不仅能为科研管理领导者提供决策依据,还能避免重复性低水平研究,保证人、财、物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工作水平整体效能。

2.1.2 科研成果申报

科研成果的申报,科研人员除了要准备多种科研档案资料外,还要做好很多工作总结及实验报告,科研课题立项申报书、研究实验报告、成果申?笫椤⒀芯抗ぷ髯芙帷⒊晒?申报证明等都不可缺少。一旦在申请时少了需要的资料,科研成果申报工作开展就会受阻,影响最终申报。除此之外,必须要保证科研申报成果档案结构的合理性及有序性,以提高成果申报的成功率。

2.1.3 科研档案资料直接影响科研成果申报

当前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网络使用普及到众多领域,这也使得科研成果的申报效率大大提升。但尽管如此,科研人员也必须重视科研成果申报书的填写,因为其质量直接影响成果评审的最终结果。而科研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及准确性,是成果申报书填写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因此,只有保证科研档案的真实、完整,才能真实展现申报者所表达成果的创新处及特色处,让评审专家可以透过申报书就了解到成果的科学性、先进性及实用性,提升成果申报质量。

2.2 学科建设发展中的作用

学科建设以科研为核心,而科研是以学科建设为平台,两者相互依存。高水平的科研项目,是建立在学科建设基础上,以其作为起步载体,是实现学科发展和腾飞的重要源泉。只有将高水平的科研课题作为基本,课题研究才能保证高质量和高水平,学科建设才能顺利开展,才会促进社会的进步。科研建设获得的成绩往往以科研成果水平得以体现,因此,要取得学科建设提升,必须要重视科研成果水平,从科研活动中提高人才及技术层次,全面提高学科建设的层次及学科保障。

3 科研档案的开发和利用

科研档案,从项目立项到完成所形成的信息记录,是一套系统化的完整、准确的信息资源,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研档案不同于文书档案,除了具备一般档案的要求外,满足本单位成果转让、开发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及提供海量规范系统化信息服务,并发挥科研成果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条件。科技进步促进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于科研档案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这就提醒科研部门,对于社会的科研档案需求也要引其足够的重视,从全面性、系统性、社会性等多方面发展科研档案管理,才能更好地实现科研档案的丰富性及实用性,发挥出更大的社会及经济效能。

4 强化科研档案管理,促进学科建设发展

4.1 深化对科研档案管理的认知,为学科建设强化保障

科研管理部门担负着传播档案管理知识的重要任务,要深化对科研档案管理的认识,组织广大相关人员学习《档案法》《档案法规实施细则》《科学及时档案工作条例》[3]等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让大家掌握档案管理的内容、要求、方法、作用及价值,深化对档案管理及学科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让每个科研人员都可以在认识档案管理工作的同时,明确档案建设方面的权利及义务,提升工作水平,才能进一步实现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发展。

4.2 完善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建设,提升为学科建设服务水平

完整性、系统性、安全性、准确性是科研档案管理要遵循的统一性原则,管理制度的建设要以此为基础,并以各单位档案信息加工、编制的要求为重要参考进行制定,编制必要的检索工具,编撰简介、文摘、汇编、手册、史料等,完善和改进服务方式,完整、准确、系统、及时地做好每一项科研项目的记载。

4.3 全面提升人员素质,为优质化学科建设服务

人是工作开展的核心,承载着知识传播、科技创新的任务。档案管理也离不开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除了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外,业务素质及个人能力也是必要的。在科研档案管理的管理中,档案管理人员除了要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保管及统计外,还要肩负信息资源鉴别、选择、加工、数据处理等工作,制作相关的数据文件等,因此,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拓宽视野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服务号学科的重要战略。

篇2

关键词:教师科研成果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ASP;SQL数据库

随着院校科研实力日益增强,我院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迅速增长,科研管理部门针对论文及成果的管理难度加大,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思维、管理方法、管理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为适应自身发展的需求,以院校科研管理为应用背景,纷纷采购或者自主研发符合院校自身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科研项目和论文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使科研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对科研项目实施流程监控,已成为各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1目前我院教师科研成果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科研信息收集管理人工操作,缺乏系统、规范的信息管理手段

以往科研管理人员对科研论文、申报文件的主要处理方式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手工处理,对科研信息的处理是通过人工统计、查询来进行,工作量大,容易出错,运做的效率低下。若能通过科研管理软件,发挥计算机管理、网络共享的优势,将会及时、准确、有效的进行学院科研情况的处理,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1.2管理部门重视不够,成果经常处于沉淀状态,成果利用难展示少

教师科研论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信息资源,学校管理部门忽略了对本校教师科研成果完整性、连续性的收集和管理,缺乏对科研成果的宣传和开发利用,广大师生不了解教师科研成果的作用和价值。只有在需要时,例如教师进行职称评比的时候,或者进行国家级和省级自然基金申请时,或者当学校向上级统计汇报科研成果时,才会对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集中的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院科研水平的提高。

1.3科研项目流程管理资料不健全,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

在此次研究项目之前,我院教师科研成果管理还没有统一规范;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中,项目申报、项目中期管理、项目结题、科研成果登记等流程管理资料部分缺失,而科研项目这些连贯又交错的业务流程都是密切关联的,致使所收集的信息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为提高系统设计水平,我们在项目初期走访了兄弟院校后了解到,在具体管理中,大部分学校的科研成果由科研部门统计收集,有的由院系资料室负责统计收集,也有些学校是图书馆作为专题负责统计收集。各校数据库建设标准各异,用户检索语言、检索界面、数据的标引、分编、检索点不统一,缺乏统一的建设和质量控制规范。考虑到建设教师全文数据库的难度和工作量很大,可以先期实施科研成果管理系统,等到累积一定的经验后将全文数据库检索和展示作为以后的研究目标,所以我们拟建立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科研成果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本系统对本校教师科研成果进行管理,为专任教师、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教科研工作衡量标准和有效的考评依据,立足系统具体实施应用,进行系统实践的探索,为其他院校建设本校成果库提供借鉴和参考。

2系统分析及设计实施

2.1教师科研成果的范围

教师的科研成果类型主要有:专著、专利、论文集、学术论文、学术报告、精品课程与试点专业、教师获奖、指导学生竞赛、参展作品及其它成果等。

2.2系统功能设计及模块结构

2.2.1系统功能设计原则

在教师科研成果管理系统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以技术适用、系统实用、结构合理、运行可靠稳定、低成本、低维护量作为基本建设原则,遵循阶段开发原则,将整个工作划分为多个目标和阶段,明确各个阶段的工作目的、步骤和要求;在实际开发中,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的结合,充分考虑系统的容量及功能的扩充,具有与其他应用软件进行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的能力;后期运行中,充分考量服务器安全、数据的备份和安全访问机制,以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性,综合考虑系统的建设、升级和维护费用。

2.2.2系统功能模块

系统主要包括三个工作模块:“系统管理员模块”“,科研管理工作模块”和“科研人员(教师)模块”三部分组成“。系统管理员模块”用于科研人员创建及用户权限分配“,科研管理工作模块”用于进行科研成果申报及审核、科研文档管理、科研成果跟踪、科研经费管理、信息查询统计“,科研人员(教师)模块”用于进行各类科研成果的登记、信息变更、统计查询。

2.2.3系统结构及功能

1)用户权限管理:为了保证管理系统的安全性,需要建立用户、角色和权限数据库表,按角色不同享有不同的权利,对于不同的用户可以分配不同的权限,根据系统设置的安全策略,用户可以访问而且只能访问自己被授权的资源。2).查询统计系统:应当建立不同的搜索机制,可以对不同信息项目进行搜索。科研成果信息项目包括项目名称、项目来源单位、项目审核状态、项目组成员、课题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项目备注信息等。可以按照多种条件进行搜索,例如科研项目状态为正在申报,还是通过审核后的状态。系统中进行查询时,可依据不同的用途加载查询项,多维度显示不同的检索结果:可以按成果题名,主题/关键词,著者,著者部门,所属学科,出版/发表/结题时间,成果出处,获奖时间,基金资助等检索点来查询。查询输出功能,还应根据查询项统计结果,具备输出各种报表的功能,以方便统计某一年或月的所有成果量或某学科、某专业及某课题的成果量,方便统计历年来本校全部科研人员或者某部门教师所发表的科研成果篇数、专著专利数据等。3)项目类别管理:将不同类的科研项目划分不同的项目种类。4)项目流程管理:项目申报管理、项目审批管理、项目结题管理5)系统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密码管理。6)系统帮助

3数据库设计

通过分析,本系统需要输入的数据如下:1)学院:包括学院编号,学院名称。2)行政机关:单位名称,单位地址。3)系:系名称,学院编号,联系电话。4)教职员工:职工编号,姓名,系名称,单位名称,性别,出生年月,政治面貌,籍贯,毕业院校,联系电话。5)科研活动的信息:承担课题,发明专利,撰写论文,创作著作。6)科研项目的信息:课题(立项,鉴定,获奖),专利,论文,著作。7)课题:课题编号,课题名称,承担单位,合作单位。8)专利:专利号,专利名称,授予时间,主持人,人员,专利类型。9)论文:论文名称,主编,副主编,出版刊物名称,刊号,刊物级别。10)著作: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职工编号,姓名,著作类别。11)课题立项:立项编号,课题编号,课题来源,参与人员,职工编号。12)课题鉴定:鉴定编号,课题编号,成果等级,参与人员,职工编号。13)课题获奖:获奖编号,课题编号,获奖级别,姓名,职工编号。我们在SQL数据库设计阶段,根据系统的需求情况设计了若干个数据库表,如项目信息表,个人信息表,学院信息表、项目申报管理表、项目申报批次管理表、表等,并设置了表与表之间的关系,力求满足实际使用中各种多变的需求。

4系统运行环境及开发工具

本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进行设计,由客户端(IE浏览器)、WEB服务器(Windows2003Server+IIS)和数据库服务器(SQLServer2005)组成。采用ASP(ActiveServerPage)、VBScript、Dreamweaver等软件作为开发工具。

5系统运行效果及存在问题

教师科研成果管理系统服务于科研管理人员,实现了对科研项目的有效管理,及时地将教师所发表的论文、获得的奖项、科研项目流程信息等内容进行数据库存档管理,能够做到对科研活动从申报到结题的全程跟踪,为教师和学校管理层提供界面美观一致的科研信息查询和统计平台,既能实现对科研活动的高效管理和控制,又能够为高校对院系的评价以及院系对教师的评价提供依据,避免职称评定中一些虚假信息的负面影响,满足学院的决策者对科研活动的宏观管理与决策的需要。系统采用ASP架构分层明确、便于扩展和复用,采用B/S架构,系统安装部署和后期维护简单,采用IE浏览器访问,界面相对统一,缩短了软件的学习培训时间,便于科研人员使用。经过近三个月的运行,系统发生故障或者错误的概率在预定范围内。由于采用B/S模式开发,难免会出现一些兼容性或者服务组件的可用性等问题,这些通过我们的协调和努力基本能够得到解决。

目前,我院正在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教师科研管理系统为“数字化校园”的一部分,需要和教务管理系统、办公OA、人力资源系统、财务系统、资产管理、邮件服务器等系统整合为一体,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何使各个子系统兼容,需要构建统一的数据标准平台,建立数据中心,对业务流程进行整合,使业务数据同步兼容,将在随后继续努力解决。

作者:赵蕊荣 王文通 张 骞 马晓荣 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鄢碧鹏,李志强,蒋洪.基于Web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

[2]聂慧慧,高校教师科研成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4)

篇3

以学校XX年学年工作计划为指导,贯彻“两纲”精神和“二期课改”目标要求,突出学校内涵建设,树立以科研促教改的思想,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先导作用,通过组织课题研究和课题成果的应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校教育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走好科研兴校之路。  

二、重点工作与目标: 

1、建立和完善学校教科研机制,切实做好学校的科研管理工作 。进一步完善考核奖励制度,在教师中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 

 2、通过培训或讲座的形式,提高教科研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教师科研意识及其参与的自觉性,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水平。 

 3、总结和推广已有的教育科研成果,以科研促教改,使教育科研成果发挥最大效益。积极推进已立项课题的实施、总结与推广工作,争取阶段性的成果。 

4、完善学校和教师个人的课题申报制度,结合学校现状和教育教学实际,确立每个教师的子课题,并于10月份完成青年教师课题申报工作。 

5、配合教导处和政教处积极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开发校本课程资源,逐步形成学校特色。 

三、具体工作和措施  

    1、建设教科研室,配备好与教科研有关的一切硬件和软件设施。建立学校教科研工作管理机制, 成立学校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与常务管理和评价小组 ,拟定学校教科研成果评审工作条例。 

2、通过培训或讲座的形式,增加教师和教科研接触的频率。鼓励教师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或难点转化生成课题。指导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的立项、申报、实施、总结和参评。 

3、鼓励各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自觉形成课题组,按要求积极开展各类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科研室参与联合听课和研讨,使科研真正走进课堂,与教师学生的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这也有利于教师从科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现实问题中聚焦课题。 

4、充实学校教科研骨干队伍,培养学校教科研后备力量,做好青年教师的立项与结题工作,鼓励青年教师参加10月份崇明县组织的青年教师课题立项。争取作到青年教师人人有课题、人人有研究、人人有成果。 

5、做好崇明县第四届教师教育科研成果奖评选的有关工作。积极完成教育科研成果奖评审的宣传、发动、初评、送评工作,鼓励广大教师踊跃参加教师科研成果的申报和参加评比。对教师申报评审的成果,教科室要认真予以指导和修改。于年内出版学校的教育科研成果专集,并逐步提高科研成果奖的奖励力度。 

6、抓好学校龙头课题的研究实施工作。我校的龙头课题是《在普职一体学校创建有利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校园的实践研究》,尽管是校长和科研室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研究仅仅是校长和科研室的事情,校长和科研室只是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具体的实践工作还是需要广大教师的参与和丰富。只有建立在广大教师的基础上的龙头课题才是有生命力的,才是有效的,才是真实的。 

7、虚心接受上级教科研部门的监督,主动配合上级教科研部门的业务指导,按时完成上级教科研部门布置的任务,积极参与上级教科研部门组织的各类活动。初步计划在10月份再次邀请县教科室主任刘伟超来校进行培训和指导。 

8、联合校教务处,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革,开展课堂教学评优活动,充分发挥县校级骨干教师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联合政教处积极推进创建温馨教室的实践研究工作,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更理性、更系统、更有特色。 

9、积极筹备11月份的县级立项课题的开题工作。邀请县教科研部门的主任与教育局的有关领导前来指导与论证,使多数教师获得教科研一般过程的体验。 

10、加强与各兄弟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交流,随时了解兄弟学校的教科研动态。了解长兴中学的教科研动态,学习长兴中心小学的研究成果,与这两所学校组成科研联合体。 

四、行事历 

XX年年9月: 

1、完善科研室建设,积极筹备开展学校教科研的工作。 

2、制订科研室工作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落实各项工作。 

3、评审校级课题,在课题组层面发放科研经费。 

4、完善科研档案的管理。 

XX年年10月: 

1、科研室参与联合听课,寻找科研与课堂教学的契合点。 

2、邀请县教科室主任刘伟超来校进行培训和指导。 

3、崇明县青年教师课题立项与申报。 

XX年年11月: 

1、校龙头课题的开题报告会。 

2、组织实施教育科研成果奖的学校初评工作。 

3、参加崇明县第四届教育科研成果奖评比。 

XX年年12月: 

1、学校其他课题的实施和开展工作。 

2、到兄弟学校进行调研与学习。 

3、推进创建温馨教室的实践研究工作。 

2008年1月: 

1、实施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管理及考核办法。 

2、表彰各类教科研成果。 

篇4

关键词: 人文学科 成果评价制度 存在问题 完善制度

科学、系统、客观、公正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科研成果评价制度是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保障,是推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前进的根本动力。制定社科类科研成果评价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客观、公正地评价人文社科科研成果的真正价值,鼓励、引导推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文化繁荣。

目前,高校社科类成果评价标准均由各高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自主制定,且围绕着“提高科研水平,促进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的基本指导思想开展工作。为了通过完善科研成果评价制度,提高社科类科研成果质量,教育部曾于2006年文件《教育部关于大力提高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意见》(教社科[2006]5号),明确了指导思想。各高校在诸如“科研成果评价制度”、“科研奖励办法”等管理文件中也都对高水平科研成果给予政策倾斜和加大扶持力度。这些对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国家科研经费投入增加、各高校对科学研究工作重视程度提高,人文社科类科研成果数量不断增加,出现了一些创新性差、水平低的科研成果。这类成果对推动学术发展无任何意义,只会鼓励善于钻营的人在科学研究中投机取巧,而对真正潜心研究取得的科研成果是一种变相压制,是科研发展的阻力。如何通过制定科学、公正客观、系统的科研成果评价制度,引导并激励科研人员产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成果,避免科研成果“泡沫”的产生,是科研管理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科研成果评价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分析和研究部分高校人社科类科研成果评价制度,总结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对如何完善科研成果评价制度,提高人文社科类科研成果质量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建议、意见,以期对有关制度的完善有所帮助。

一、人文社科类科研成果评价制度分析

目前,在科研成果评价制度方面,许多高校科研管理部门采用定量分析的评价方法制定政策。具体程序包括:确定评价指标,对不同级别的论文、著作、项目标定不同的权重分值,建立评价体系;将科研成果按规定折合分值,多项成果分值累加,得出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量并以此为依据给予奖励。

在论文成果评价方面,通常分为普通期刊论、论文集论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ISSHP(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会议索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论文、CSS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论文、《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总览》期刊论文、本校认定的权威学术期刊、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A&HCI(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检索论文等几个等级。著作一般分为学术著作、学术译著(中译外)、学术译著(外译中)、词典工具书等级别。权威学术期刊由本校专家依据本校具体情况研究确定,一般从大家公认的学术价值较高、影响力较大的期刊中产生。著作成果的分值标准依据著作级别、获奖级别来确定。

在科研项目方面,纵向项目依照项目来源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校级等几个级别,级别不同,每万元科研项目经费折合的科研工作量的标准不同。国家级项目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一般项目,省部级项目包括中央、国务院各部门批准立项项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的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横向项目单独分类,依据项目经费的数额折合工作量。

相关政策的优点在于政策的实施可以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评价方法简单明确、易于操作、相对客观。从相关政策条例实施的情况来看,效果明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高了学校的科研水平。从激励的角度分析,对达到预期目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人文社科成果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论文成果质量鉴定不严格

在定量评价的成果评价制度中,依据的刊物级别,分为普通期刊论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CSSCI或CSCD期刊论文、几大国际检索论文(SCI、SSCI、EI)等几个等级,这种分级评价方法有其合理性,如分级清楚、标准统一、论文容易归类、管理,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科研成果水平等级,但并非所有核心期刊论文都能体现其内在水平。原因有二:

其一,核心期刊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重要的引文法是根据期刊所载论文被引次数的多少评价论文质量,引文法测定的核心期刊虽然能够反映该学科的内容和水平,但文献被引频次要有一个时间跨度才能反映出来,即当前核心期刊的学术价值并不一定完全准确代表当前所价值。此外,论文是否被引用不仅与论文质量有关,也与该论文选题是否为当前研究热点、学科发展趋势及该领域研究人员数量息息相关。一般情况下,应用性的学术期刊被引用的频率低于理论性期刊。

其二,受利益驱使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部分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质量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有些期刊主办单位为了经济利益收取高额的版面费或碍于人情关系,从而降低了所刊发论文的质量标准。这些论文看似发表在级别较高的刊物上,实则是花钱买来的,或是依靠人情关系刊发的,论文质量并不高。因此学术期刊级别不能完全体现论文质量。

(二)图书类成果质量鉴定不科学

图书著作形式可分为专著、编著、编等几类,其中专著的独创性最高,产生的是原创作品,其学术价值最高;编的独创性最低,产生的是演绎作品。科研人员都希望自己出版的图书认定为著作,如今图书出版社大多为企业化管理,重视经济效益,对所出版书籍,只要没有违法行为,没有版权纠纷,能够提供足够的出版资金,可在图书著作形式认定方面、学术价值等方面放松要求,因此部分图书成果分类界定标准不统一。对高校科研管理者而言,只要是公开出版物,若非相关专业的权威人士,对出版物的学术水平高低难以界定。

(三)研究报告类研究成果要求不规范

一些立项项目以研究报告作为结题成果形式,而用来结题的研究报告的应用价值只是一些单位出具的证明作为报告实际价值依据。由项目负责人本人找单位出具相应证明比较容易,并不具有说服力,一个项目批复的资金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最终的结项成果如不严格鉴定实则是对资金的巨大浪费。

(四)科研项目级别界定不规范

一些纵向项目级别界定明确,也得到多数高校的认可,但一些随机立项项目,学(协)会类项目、各类项目子课题、自筹经费项目、各类横向项目,项目来源规范性不强,真实学术水平有待严格甄别。通常立项项目级别依据项目来源单位级别来确定,如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即为省部级项目,这类项目属于常规项目,每年固定时间统一申报,有一定规律性。一些随机申报项目,项目来源单位级别界定不明确,申报时间无规律,因此项目级别界定缺乏规范性。如一些学(协)会类项目,各高校对学(协)会项目来源级别认定不统一。在子课题级别的认定方面,各高校也标准不一,认定标准严格的高校要求在获批的总课题立项书中明示该子课题的名称及子课题的负责人,才能认定该子课题成立,相应级别按低于总课题一个级别确定。认定标准宽松一些的高校则只需总课题负责人出具该子课题立项证明即对该子课题予以认可。

三、完善人文社科成果评价制度的方法与途径

(一)制定科学、客观、公正的科研成果评价标准

科学、客观、公正的科研成果评价标准是产生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基础,没有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就失去了评价的意义。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指出:“一个人的公平感来自于对自己劳动贡献与报酬比与别人的劳动贡献与报酬比的比较和评价”。如果人们对评价过程或评价结果感到不公平就会采取降低效率、降低积极性及降低努力程度的方式回应,这会对整个高校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政策制定者在制定科研成果评价政策时要以推动学校科研水平为出发点,真正立足于提升学校学术水平,制定科学、公正、客观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

高校各级领导往往既是科研带头人又是行政管理者,既是科研管理制度制定者又是受益者,在科研成果评价制度制定过程中难免会向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方向倾斜,特别是在我国官本位意识严重的环境中,权威期刊的认定经常由领导的意见决定。即使采用由学校各学院、系、部教师推荐的方式,推荐主体也经常从自身利益出发选出自己容易发表又相对学术性不是明显较弱的核心刊物。这种方式确定的科研成果评价标准难言权威性、公正性,往往成为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不利于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生。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学校领导应该认识到科研成果评价标准对学校发展,对科研人员科研的重要意义,要真正站在有利于促进学校学术、科研发展的角度,公开、公正、公平地研究确定科研成果评价标准。

(二)注重评价体系的长效性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要出高水平的科技论文和科研成果,需要教师沉下心来,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和积累,去除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因此,在制定科研成果评价政策时要改变重短期目标轻长期目标,重数量轻质量,重立项轻管理,重结果轻积累、重科研经费轻项目级别的科研管理观念和舆论导向,鼓励“慢工出细活”,减少急功近利、“短平快”。并通过调整或改革科研考核、科研奖励、职称评定等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出高水平科研成果,营造学术气氛。

(三)注重科研成果评价方法多样性与合理性

1.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人文社科类科研成果价值的体现受多种因素影响,在评价过程中单纯地依靠定量评价或定性评价都不能完全客观、准确地对成果本身作出评定,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准确地反映科研成果的真正价值。定量评价是将科研成果依据刊物级别、被引用次数等标准折合成分值,再根据分值确定科研成果的价值。定性评价最常用的是同行评议法,其中包括实行公开评议与匿名评议。在科研成果评价中,如果单纯采用同行评议的定性评议方法,受成果价值的潜在性、模糊性,评议专家知识结构、学术视野、学术偏好、人情关系等因素的干扰,容易导致评价标准的自由度过大,给主评人人为地拔高或贬低某一成果带来方便,而导致评价失去科学性。同时,科研成果评价是一种主观评价,如果只通过成果发表的刊物级别、是否是专著,还是编著等简单划分来确定成果的价值,也不够科学。因此采用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解价值的指标并量化,设定可比的分项指标量、详细的定量标准,消除或削弱评价中的主观因素的干扰,使同行评议能在更规范、更清晰的条件下运作,可以尽量减少评估误差,促使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更科学、客观、准确。

2.同类相比原则。

科研成果价值的多样性决定了对特殊的知识内容、价值、功能,用同一标准判断很难确认其特殊价值,因此,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必须分类进行。可按学科内容、形式、研究方向分类,对同类科研成果采用相同的标准进行评价,这样才会相对公平,分类越细,可比性就越强,标准越易确定,评价结果越准确、公正。

3.排除偏见,容许异议。

在评价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因主评人的学术道德、学派、与被评人之间的恩怨而导致的偏见,可能造成对成果价值的放大、缩小、虚夸、否定,也是科研管理机构在组织评审专家时必须关注的问题。由于评价的复杂性、主观性、主评人所处环境及心理因素的干扰,为避免偏差,应允许在一定时间内对评价结果提出异议,当出现异议时要重视异议,这样有利于增强评价的准确性、科学性,克服评价的主观偏向性。

(四)抓好项目申报评审工作

项目研究是产生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条件,没有项目经费的支持与资助,大量的实地调研与资料查询研究很难开展,高水平的成果亦很难产生。因此,在立项支持方面要尽量评出优秀的项目申请书,选出优秀的项目研究人员,将有限的资源配置给最优秀的项目,这样才能为以后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打下良好基础。一些限额申报的项目,经常要经过层层评审,在层层评审过程中排序结果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严重,尤其是在标准模糊的情况下,某人与学校学术委员会的成员或领导关系好,或者评审人员本身就是项目申请人,评审排序自然靠前,这样的排序不是依靠项目的研究意义取得的,自然不能选出优秀的项目立项。因此,在项目书评审中应采用匿名评审的形式,尽量减少非学术因素对项目评审的干扰,真正让高水平项目脱颖而出。很多高校在成果认定中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匿名评审产生的项目给予较高的评价,就是因为评审相对公平,评出的项目不是靠人为因素产生的,而是靠项目申报书自身的质量取得的。

参考文献:

[1]任全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主体研究[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9(2).

篇5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科研管理系统;系统开发

1高校科研管理系统介绍

1.1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在科研管理系统的建设中,系统层面的总体设计是提纲挈领的内容,对管理系统的建设效果与运行效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完整的系统由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以及WEB浏览器构成,而科研管理系统则六大块,分别为个人信息、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科研考评与系统维护,其中最为核心功能模块是以科研为核心的项目、经费、成果、考评模块,每一个模块下又有不同的子模块,比如个人信息下面的信息查询、信息录入、信息修改等,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管理系统。

1.2高校科研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本校的科研管理系统是基于Web的数据库应用系统,采用的是Browser/Server架构,并且在B/S架构的基础上,将服务器端程序进行分解扩充,使之涵盖表示层、业务逻辑层以及数据层三个类别。表示层负责给使用者提供操作界面,展示管理系统的功能,支持IE内核浏览器,且在界面中,使用ASP控件来实现功能,使用CSS样式表来美化界面。业务逻辑层为用户提供事物逻辑以及业务处理的程序,一般包括用户输入、输出读取以及检验、处理、判断等基础。数据层主要提供数据访问、管理、存储及查询功能。

2高校科研管理系统主要模块功能及其设计思路

2.1科研项目申请模块

我校科研管理系统在设计中虽然分为六大块,但除去首尾的个人信息与系统维护以外,中间四块功能均为科研项目内容,从项目的申请、立项、经费、成果、考评等对科研管理活动做了深入细致的设计与规划。项目申请模块是基础科研项目的基础模块,也是科研管理中的首要内容,根据申报的内容不同,分为校内项目申报与校外项目申报两大类,校内申报项目由校评审专家负责审核,审核成功后登记项目立项,然后依次录入项目科研人员投入时间等信息,进入到下一个环节。如果是校外项目申报,则直接跳过校内专家审核的环节,直接从项目申报到登记项目立项,然后依次进入下一个管理流程。

2.2科研项目管理模块

科研项目的立项管理与科研项目审批同为科研项目模块的重要内容,在项目审批完成后,便进入立项操作阶段,立项操作阶段也是科研管理系统最为核心的阶段。与科研项目申报审批类似,科研项目管理模块也分为两大块,一是校外项目申报与立项,一是校内项目申报与立项,当然,二者在项目信息立项后,便进入到相同的信息处理流程中,在录入科研人员投入时间后,得出项目进展报告,项目进展报告既可以是暂停项目乃至中止项目的依据,也可以是项目继续推进,最终完成项目,提交项目验收申请,验收项目申请的依据,具体是项目进展的效果而定。无论是中止项目,亦或是最终验收项目,都需要在最后阶段登记完成项目信息。

2.3科研成果鉴定模块

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科研人员,包括教师乃至学生的科研成果鉴定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科研成果鉴定既是确保科研成果真实性,查看科研成果等级的重要工作,也是科研成果得以应用到其他管理项目中的必要手段,比如高校教师评职称,又如学生奖学金申请等。在本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定中,科研成果,(通常为论文刊物)其信息录入有三个不同的层级,第一层级为论文第一作者自己录入,需经科研秘书的部门审核以及成果管理员的学校审核,审核过关后录入刊物信息,而经科研秘书录入的论文则只需经过成果管理员的二次审核,经成果管理员则可以直接录入刊物论文信息。

2.4科研经费管理模块

在科研管理中,经费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有效地经费管理是保障每一笔科研经费都花到实处,提升科研经费使用效能,尽可能降低科研经费浪费、贪污等现象的必要保证。因而,在科研管理系统的研发中,科研经费模块与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考评等量齐观。科研经费模块分经费查询与经费管理两大块,经费管理居核心位置。经费管理分为三步,分别是经费进账,经费提取、转拨经费、经费支出,项目年度经费结转。在经费进账中,要设置好不同类型项目的经费比,主要是面向市场应用的横向项目以及以科学研究为目的的纵向项目。同样,在经费提取中,也要以横向项目、纵向项目为依据,设置相应的经费提取比例。

2.5科研考评模块功能

科研考评是科研管理中非常必要的内容,对优化高校科研管理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科学合理的科研考评机制既可以准确地反馈出高校科研人员的工作成果与工作业绩,同时也能借助相应的奖励机制予以表彰,激发、维系其从事科研的信心。因此,在本校科研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中同样高度重视科研考评模块的功能,模块功能分为两个相关互联的子系统,科研工作量计算以及科研奖励计算,科研工作量计算以计算系数、计算公式、基准等设置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到处工作量的计算结果,科研奖励结果计算以设置计算方法为前提,然后依托于计算方法计算相应的科研奖励,导出科研奖励结果,在科研奖励计算中,科研工作量是重要的参考依据,科研工作量越大,奖励越高。

3高校科研管理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分析

3.1数据库设计

对信息系统而言,数据库是核心,有着非常关键的地位与作用,数据库的功能主要包括对数据的收集、组织、存储、加工、抽取和传播等,数据库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不仅关系到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运作效能,甚至直接决定了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成败。在本校科研管理中,尽管涉及到的数据量庞大,但业务逻辑并不复杂,数据来源包括管理员、科研人员、项目信息等。管理系统采用SQLServer2005作为数据库,它能与.NET应用程序紧密地开发结合,在性能、可靠性、可用性、可编程性和易用性各方面一直就有不错的口碑,使得它适合于大型在线事务处理(OLTP)、数据存储和电子商务应用。

3.2系统安全性

该系统使用ASP.NET设计WEB程序,使用ADO.NET实现数据连接,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但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安全风险,为了防止出现数据泄露或篡改的现象,系统在设计中充分利用了SQL的既有权限,即简单的选择、输入、执行权限,同时,系统也采用了只能有最高管理员系统管理员赋予的命令权限。在本校的科研管理系统,户数量达到1000人左右,不同类用户的角色与权限有着很大的差别,每个用户可以属于多个角色,有交叉权限。为了便于系统安全维护,将所有登录、操作都做了安全记录,统一事件日志管理。

4结语

高校,特别是综合性高校,院系众多,科研队伍也较为庞大,在日常的科研活动中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并且,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科学数据还有与日俱增的趋势,这些都要求研发出一个具有好的技术框架和平台来支撑科研管理业务的系统。我校系统在研发中以采用Visualstudio2010+SQL-Server为开发平台,引入Ajax构建技术,建立适合于科研管理系统的技术框架,并从多个层面优化了系统的运作环境,为高校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俊杰.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四川: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2011.

[2]吕浩音,郭涛.基于校园网/互联网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分析开发与研究[J].福建电脑,2016(02).

[3]叶晓芳.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科技信息,2014(2).

[4]李兴鹏,武伟.基于UML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建模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篇6

一、选拔培养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办法(粤科干院办字 [2000]26 号)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 , 建设一支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队伍 , 根据制干院党字 [1998]39 号文关于加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精神 , 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的条件 :

( 一 )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 政治表现好 , 工作积极负责 , 教学水平高 , 科研能力强 , 身体健良 , 年龄一般不超过 45 岁。

( 二 )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一定专长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三年以上 ( 含三年 ) 者。

第三条 鼓励具有较好教学科研发展潜质的青年教师申报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申报者须明确所报专业 ( 或方向〉 , 以近 8 年来的教学科研成果及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为申报依据 , 并按不同类型和等级评分累计 ( 评分标准见附件一〉。今后四年内不以教学科研工作为主的校级领导和行政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原则上不参与申报。

第四条 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每两年评一次。隔年九月接受报名。选拔程序如下 :

( 一 〉个人申报或所在部门推荐。申报者向所在部门办理申报手续 , 附送申报材料一式两份 ,抱定 2 至 3 项成果为代表作。

申报材料包括 :(l 〉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评审表 :(2 〉本人近八年来的教学科研成果 ( 复印件 ):(2 〉本人近四年来的教学工作量统计表 :(3 〉近年来的奖项、荣誉称号统计表 ;(4 〉本人近年内承担上级批准的科研或教学试验示范任务。文件用 A4 纸打印 , 并同时附电子文档。

( 二 〉申报者所在部门集体评议初审。申报者所在部门须认真组织本部门集体评议审核。审核内容至少包括:(1) 申报者成果或任务的真实性 , 是否为学术论文 , 审核须在复印件上加盖部门公章 ;(2) 成果是否符合其申报专业(或方向):(3) 申报者思想品德、教学科研能力等。初审通过者由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后统一报学院。各部门初审后上报人数控制在本部门在编专业技术人员的 15% 以内。

( 三 ) 公示成果。将初审通过者的成果向全院教工展示。

( 四 )演讲汇报。召开全院教工大会 , 由初审通过者向全院教工汇报过去的教学科研成果和今后的工作目标 , 并组织全体教工进行民主测评。

( 五 ) 院学术委员会评审。

( 六 ) 学院党委审批。

第五条 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实行任期任届制 , 每届任期 4 年 , 滚动管理。

第六条 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受聘期间 , 必须履行下列工作职责:

( 一〉每年都要承担 1 一 2 名青年教师或科研人员的指导任务

, 其主要职责包括师德建设、指导和检查备课 ( 教案〉情况、听课和指导科研等。

( 二〉承担 1 一 2 项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和规定的教学量。

( 三〉科研工作完成下列成果之一 :

1 、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或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论文 5 篇以上 , 其中在核心期刊 2 篇以上 ( 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

2 、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三等奖以上、省部级教学法研究成果三等奖以上、省教育厅教学研究成 果二等奖以上的奖励一项 ( 排前三名 ); 或完成横向科技开发项目 ( 硬技术〉一项 , 该项目通过省 部级鉴定 , 学院拥有知识产权 , 划入学院的科研开发经费 30 万元以上 ( 基础研究与软课题另定〉 : 或获得专利一项。

3 、主编并出版高校教材、教科书、译著 , 本人撰写 15 万字以上 : 或独立完成公开出版专业〈或相近专业 ) 著作 10 万字以上。

( 四 〉不以教学工作为主的教师和研究人员 , 需完成科研工作

量为上款各项中的两项 ( 内容不重复 ) 以上或各项成果数的两倍以上 : 获奖等级必须是省部级三等奖或厅级一等奖以上。

第七条 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受聘期间享受以下待遇 :

1 、在评定职称、学术会议、进修提高、出版学术刊物等方面享受优先权。

2 、每年提供 5000 元教学科研活动经费。

3 、每年发 2000 元教学科研津贴 , 随工资按月发放。

第八条 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教学科研活动经费申请程序 : 申请本经费的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需提出书面申请 ( 申请表格见附件三〉 , 填明理由 , 经所属系、部领导签章 , 由教科处签署意见 , 报分管院长审批后办理。

本经费实行专款专用 , 用于课题启动、进修学习、参加学术活动和出版学术刊物等。该项经费当年使用的结余额可接转下一年度使用。

第九条 受聘期间的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业务工作的安排 , 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的所在 单位要努力支持和保障他们完成第六条所规定的职责。由所在单位领导提出意见与教科处共同商定 , 由所在单位负责实施和管理。

第十条 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业务考核办法 :

1 、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在受聘之后 , 须根据第六条工作职责有关规定 , 拟定本任期四年内

的教学科研工作总体目标 , 在此基础上具体规划每年的教学科研工作。每年 12 月份将下一年度的 教学科研工作计划经所在部门领导签章后 , 由教科处签署意见 , 报分管院长审批后实施。

2 、教科处不定期地对其教学科研工作情况进行检查 , 并建立年轻教学科研骨干教师专业技术档案。

3 、每年 12 月份 , 向院学术委员会报告教学科研工作情况 , 由院学术委员会进行业务考核 ( 考 核表格见附件囚〉。当年考核不合格 , 取消下一年度的教学科研津贴和教学科研活动经费: 连续两 年考核不合格 , 取消聘约 , 收回聘书。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院长负责解释。

篇7

通讯员崔源

本报济南1月6日讯 6日,记者从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为顺应国家职称改革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方向,济南职称评审制度将做进一步调整,职称评审意见明确提出:未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未按新核准岗位等级开展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人事部门将不予核准职称申报数额。

事业单位不能超过岗位数额报职称

据了解,1993年济南市率先在全国实行评聘分开,职称评审与岗位设置脱钩。根据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有关部门要求,事业单位要在核准的岗位数额内实行按岗申报制度,今后不再进行超过岗位数额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随着岗位管理制度的实施和完善,今后事业单位将根据岗位需求组织推荐申报参加评审人选,即单位缺什么岗位(专业)补什么岗位(专业),将“岗位与评价相结合、岗位与使用相结合”。

据介绍,按岗申报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从事业发展需求和人员队伍状况,科学设置专业技术岗位,明确本单位主、辅系列岗位分布,根据岗位空缺,本着竞争择优的原则,在符合申报条件的人员中择优推荐申报人选。对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评审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再“随意”申报,须申报与本单位岗位设置的专业要求相一致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本单位未设置相应专业技术岗位的,就不能参加申报评审相对应的专业技术职称。

基层人员论文仅作参考

今年职称评审将加大用人单位推荐权,要求各单位严格按照个人申报、民主评议推荐、单位审查、呈报部门审核的推荐申报程序进行。在推荐人选时,要通过量化赋分、民主推荐等方式进行。各单位要合理确定参加投票人员范围,把民主评议结果作为推荐人选的重要依据。其中,形不成差额推荐的单位,推荐人选同意票数应超过参加投票人数的三分之二。事业单位推荐晋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推荐方案须报市人社部门核准同意后方可组织实施。

同时,完善评审标准。将品德、能力和业绩作为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主要标准,把平时工作量、工作业绩作为评审重要依据。分类调整论文、科研成果条件。对高校、科研院所等主要从事教学或科学研究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要将论文、论著、科研成果作为必要条件,制定量化考核标准,适度提高其质量要求。对其他专业,要根据专业特点降低或取消量化赋分权重,特别是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论文、科研成果仅作为专家评审的参考条件。

专业考试改为每两年组织一次

篇8

关键词:高校 科研管理 问题 对策

随着国家对高校科研投入的大幅增加以及高校自身科研意识的增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变得日益复杂,而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不仅是高校内部的事情,而且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环境的影响。教育部、财政部、科技部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教监[2012]6号)等4个针对高校科研管理的通知,不仅仅是要规范科研管理,更重要的是要保护高校中的一批科研精英。

一、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研课题立项评审不透明,科研机会不平等

在课题立项过程中,公平机制的建立主要表现在课题申报者之间机会均等、条件平等,任何人不得拥有特权地位或其他便利条件,以获取课题申报的优待。实际上,此种公平机制在现实中很少实践。当前,我国大部分科研基金的评审流程基本上是“三步走”的模式:初审、同行专家评议、学科评审组评审。但具体评委的情况、评审流程、评审标准及评审过程却没有合理的公开,课题申报成功与否,也没有公开的原因说明。在这种非透明的课题评审模式下,将不可避免地带有人为因素,甚至有些课题评审专家就是课题的申报者或参与者,科研立项评审机制缺乏透明性、公平性。

(二)科研经费预算制度不科学,科研经费流失严重

高校作为我国科研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和地位愈发重要,现在更是成为我国最大的基础研究机构,其科研经费呈逐年增长趋势。从2003年到2007年,我国高校科研经费年均增长20%。然而,国家审计署公布的科技部2010年度审计时作了这样的描述:审计2010年的99个支撑计划在研项目普遍存在不符合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其他财经制度规定课题、扩大开支范围、未经批准调整预算、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会计核算不规范、课题突击花钱购买设备等问题。科研经费支出乱象丛生,各种腐败案件频频发生,围绕科研经费甚至形成了一条隐秘的腐败生态链。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原因就在于科研经费预算制度不科学。一方面,当前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编制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而直接费用项目设置过于粗放,与课题实际支出内容具有较大偏差,间接费用的预算管理方式与高校会计核算制度相脱节,高校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制度,不计提折旧,不进行成本核算,科研课题间接费用缺乏明确的计算分摊依据。另一方面,一般项目在立项时都有经费指导数,例如某类型的项目金额只能在20万元到30万元的范围内。教师申报经费预算时,在总量符合标准的基础上,明细数只能凭经验判断,立项审查时,因为缺乏合理的预算体系和标准,也难以把握课题申报的预算是否合理。

(三)结题验收不严谨,重申报,轻验收

根据教育部统计,2007年全国高校从事科技活动人数为36.6万,通过各种渠道共获得科技经费544.4亿元,承担各类科技课题27.2万项。2007年全国高校共出版科技专著2 603部,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3万篇,鉴定科技成果8 200多项,签订技术转让合同6 908项,当年实际收入13.2亿元。2007年高校申请专利近3万件,获得专利授权1.5万件,其中获国外专利授权45件。从上述一系列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高校在科研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员和经费,而取得的成果却与投入不成比例,“论文多、成果少”的事实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原因就在于当前我国高校中存在着“重申报、轻验收”的不良现象。在课题申报时,组织人员搜集材料、邀请专家反复评审论证等,然而在课题申报时,当前只有部分国家重大科研专项以及973等国家级的重大科研课题有着较为严格的中期检查和结题审计,其他大多数科研课题结题都是凭项目负责人的书面材料,缺乏进行实地验收和系统评估的标准,因此科研课题取得成果的真实性也就缺乏考证。

(四)部分科研人员信用缺失,科研评价机制不完善

年来,高校中频频发生各类科研腐败案件,最恶劣的莫过于上海交大“汉芯一号”涉嫌造假并骗取国家近亿元经费事件,西安交大因存在着严重抄袭和经济效益数据不符合实际的问题而被撤销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课题等。被曝光的这些还只是各类科研腐败案件的冰山一角,当前高校中科研的不良现象主要表现为科研课题负责人不按要求履行科研合同;随意开支科研经费,把科研经费当成个人支出、消费“小金库”;没有实质性的科学研究,而只是发表一些不痛不痒的文章;课题延期以及课题结题不结账等问题。高校中之所以出现以上各类科研腐败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科学有效的科研评价机制。当前科研课题评价多是采用专家评价结合论文数量和影响力的评价方式,据此来判断科研成果的学术水平和应用意义。但是这种评价方式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主观上,会存在贿赂评审专家的可能性;二是客观上,因评审专家自身知识范围因素而造成的评价偏差,以及单纯的论文数量会引导科研人员更多的去关注科学的理论性而忽视了科研成果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二、解决对策

(一)建立透明的科研课题立项评审机制

科学的本质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更应强调科学研究的创新性和科研成果的实用性,而不是课题申请者的资历或职称。应鼓励新人、新思想,鼓励原创性的科学研究,改变当前科研课题重复研究、过度集中在少数“权威人士”手里而一般人员却资助不足甚至得不到资助的矛盾,要打破这种封闭的科研课题立项评审机制,建立公开透明的科研课题立项评审流程,实行课题评委网上公布和责任倒查的问责制度,及时公布科研立项时评委情况、评审的标准、评审流程及评审结果,创造一个公平的科研环境,使真正优秀的科研课题得到公正对待。 (二)实行弹性预算制度,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

原《高校会计制度》不计提折旧,不进行成本核算,加之科学研究的不可预见性因素,导致经费往往很难预料到,从而使得科研人员无法合理估算科研成本,使得经费预算与实际执行具有偏差。可以实行弹性预算制度,允许经费的执行在预算数上下合理范围内进行浮动,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由专业的评价机构对申报的经费预算进行合理性评估,不再设置预算限额,只要是能提出合理解释的预算,都可以批复,这样就不会出现预决算不符,致使科研经费流失的现象。

(三)加强结题验收管理,完善课题结题验收流程

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近期召开的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视频会议上指出,高校要注重科技创新的质量和贡献。科学研究的价值及最终目的在于科研成果的转化,“纸上谈兵”的科研成果不能切实转化为推进社会经济生活的生产力。因此,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及高校内部管理机构要进一步加强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管理,制定规范的结题验收管理办法,形成一套完善的科研课题结题验收流程,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验收流程,一方面减轻科研负责人的验收负担,另一方面也规避了可能发生的“走过场”现象。

(四)建立科研人员信用管理和科研绩效评价机制

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应建立统一的高校科研人员信用管理库。该库要详细记录高校科研人员的科研课题数量、科研经费量、科研成果及不良信用等。同时为保持科研评价的公平和可行,还应建立统一的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各类科研课题以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为基础,选取适合自身情况的评价指标,从而做到各类科研评价公平并具有可比性,达到进行科研评价的目的。

(五)建立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全过程科研管理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要关注从科研课题申报到结题的全过程管理,包括科研人员管理,如专家库和科研人员基本信息管理;科研经费管理,即各类科研经费预、决算及结余经费管理;科研成果管理,如获奖情况、专利、著作和论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各类统计报表管理,获奖比率统计、成果转化统计等;科研工作量管理,对科研人员统计其科研工作量,便于绩效考核等。功能强大的科研管理信息平台,既方便各类信息的统计与公开,也为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和科研绩效评价提供了原始数据。

三、结束语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科研水平,如何做到“管好”而又不至于管理失控,致使监控过度打击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这不仅是高校要

篇9

关键词:科研管理 科研秘书 提高 素质 途径

科研是现代大学的重要功能之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大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1]。为了适应高水平研究性大学的建设,深化内部管理科研管理机制体制改革,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提高科研质量以及科研管理效率。很多高校都推进了校、院二级科研管理机制。在科研管理上,学校负责制定科技发展规划;营造良好科研环境,组织建设重要科研基地;组织争取科技资源,培育重大科技项目;学院负责实施已获学校批准的规划与计划,学院内部科研机构实施科研和开发工作,负责学校下拨的研究经费的使用、规划和管理监督工作[2]。这种校院两级科研管理机制给学院科研秘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迫切需要学院科研秘书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学院科研管理要求,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学院科研管理水平。

1 学院科研秘书面临的形势变化

1.1 科研工作种类繁多

科研管理工作涉及项目、成果、经费、学术交流、考核、奖励等,工作内容繁多。科研项目根据归口不同,分为纵向项目管理和横向项目管理。根据项目进展的不同阶段,分为项目申报管理、在研项目管理、项目进展管理、项目变更管理、项目结题管理。不同类型的项目、项目的不同阶段管理终点和管理方法不尽相同。科研成果包括学术论文、学术著作、专利、软件著作权、其他类型成果、鉴定成果、获奖成果等,涉及人员众多,数量巨大。科研考核和奖励指标多元、过程复杂、工作量计算任务繁重。以上这些都决定了科研工作的复杂性。

1.2 科研种类和投入的变化

目前,随着国家多科技投入的增加。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和经费均不断增加。同时,投入渠道也呈现出多样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教育主管部门及业务主管部门下拨的纵向科研经费。

(2)学校与其他部门或企业进行科研合作所获得的横向科研经费。

(3)高校自筹的配套科研经费。

由于科研经费来源渠道不同,不同的科研由于其资金来源、科研内容、管理规定等的不同,其科研管理过程和经费使用情况,均有不同的要求,这给科研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复杂性。

1.3 国际交流不断深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也需要以开放的视角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诸如举办各种类型的国际会议、出国考察、进修和学术交流等[3]。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带来了科研工作的繁荣和开发,也给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众多的国际会议和国外学术期刊,如何比较它们的学术价值,对相关的科研成果作出适当的评价,在目前还缺少切实可行的科研管理方法。

1.4 信息技术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和无线通信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已广泛反映在日常科研管理的普通交流方式中,从传统的电话交流,发展到qq、msn、飞信、短信等的互联网和无线手机交流。同时,在掌握科研管理工作的基本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技术更新,将整个科研资源、科研信息有机整合在一起,实现科研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2 提高学院科研秘书素质的基本途径

2.1 强调服务意识

作为科研管理人员,其核心任务是为一线科研人员提供科研保障,其价值最终也是通过一线科研人员的成果体现出来的。而日常的科研管理工作脱离最终的科研成果,其价值无法体现。因此,管理人员应强化服务意识,履行科研管理服务职能[4]。科研管理中,科研秘书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把多出科研成果、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作为工作的核心目标,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及时传递各种项目申报、科研奖项申报、重要科研基地申报等申报信息,协助做好各种项目的及时结题和资料提交,了解项目进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科研人员解决问题。深刻掌握各种科研政策,为科研人员提供科研政策解释、质疑。

2.2 不断学习

随着科研体制的变革,各种科研政策不断更新,及时了解各种科研动态,详细、透彻的掌握科研政策、文件的精髓,是进行科研管理的必要准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项目管理、日常科研管理、年终考核、任期考核等多个科研环节中应用了大量的计算机软件和信息系统。只有科研秘书真正地对这些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操作,才能够掌握其中的操作规律,及时排除科研人员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科研管理人员要结合学校科研专长,学习相应的学科和专业知识,以便在项目申报、结项过程中发挥更大的组织作用。

2.3 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针对目前学院科研管理的不断改革,需要学院科研秘书及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持较高的创新意识,及时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2.4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软件平台

在当前科研管理任务繁重,工作量巨大的情况下,为有效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现有的软件平台,降低电话通知、文件排版、数据统计、文件传送等事务性工作的时间,将主要集中于科研管理的核心业务中去,以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在传统的事务通知中以电话通知为主,而高校教师因需要上课、出差、开会等众多原因,电话有时会不方便接听,因此,采用短信、邮件等形式更为灵活、有效。针对大量的数据统计任务,尽可能采用现有的统计分析软件,或者充分利用excel中的统计、排序功能,降低数据统计的工作量,提高效率。

3 结语

学院科研秘书作为校院二级科研管理机制中的重要角色,起着连接学校和一线科研教师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学院科研秘书多面临的形势变化,给出了提高学院科研秘书素质的基本途径,对于学院科研秘书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科研服务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2] 周文胜,姜川.试论研究型大学的校院二级科研管理工作[d].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5.

篇10

关键词:高校 科研 管理

本文围绕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对高校科研管理水平的提升有所裨益。

一、目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陈旧

合理有效的科研管理是科学研究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证。然而,一些高校不同程度存在着重科研轻管理的陈旧观念,从科研项目申报、立项、中期检查、课题结项到成果申报,从科研成果的产出到实践应用中的成果转化,管理充当的只是“传话筒”的作用。科研管理人员在某种意义上只是办事员,并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科研管理处于一种完全被动服务的状态,制约了管理工作的开展。

2、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科研管理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需要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这样就可以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进行有效地管理。目前,许多高校的科研管理队伍不够稳定,经常随意频繁更换科研管理人员,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大多没有系统学习过科研管理学的业务知识,专业型人才多,复合型管理人才少,对科研管理人员的使用上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不良倾向。此外,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绩效考核和监督机制,导致科研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管理队伍不稳定。

3、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高校科研作为科技的重要孵化器,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想取得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就需要提高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但是在许多高校,因科研管理制度的原因,使得这种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概括主要表现为:纵向科研经费投入相对有限,科研项目过少;项目申报的成功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研究特色不突出,从而影响申报的成功率。科研经验交流有待加强,以便少走弯路,更快地进入科研状态。项目的结题、成果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完善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之对策

1、改变观念、大胆创新

高校科研工作者要充分认识科研工作的创新离不开管理工作的创新,科研管理人员首先应随时掌握高校科研工作所处的社会环境、所面临的社会挑战,使高校科研工作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合作方式等能与时俱进。及时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形势以及国家的科技方针,密切注意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发展,努力做到既有全局性又有前瞻性的思想和观念。在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上,高校科研管理应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一个面向需求的科研运行机制,不断改进和建立有利于科研创新的科研管理制度,为科研工作提供宽松的环境,建立一个面向需求的科研运行机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完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既鼓励科研人员多出成果,更鼓励科研人员出高质量的成果,力求在“质”与“量”上达到完美的统一。

2、提高科研管理干部业务素质、做到全心投入、专职化的管理

高校科研管理干部是办好高等教育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高校科研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能否多出科研精品,提升学术水平的宏伟目标。要提高科研管理干部素质,高校科研管理干部尤其是领导层的科研管理干部,需要把科研管理工作看作是一个专职工作,在工作中全心投入,把科研管理工作看作一门学问来做。科研管理工作者必须全身心投入到管理工作中,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有助于在校内产生凝聚力和感召力,才有可能使大学的科研队伍作为一个群体,去攻克科研难关,培养新人。

要提高科研管理干部素质,全心投入到科研管理工作中,才能在实践中增长组织管理才干。只有采用科学性、创新性、开放式和民主式的管理方法,取代过去专制性、封闭性、经验式和“拷贝式”的管理模式,才能使科研管理出效益。此外,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高校科研管理干部还应具备较高的组织管理水平。在新时期,高校的外部宏观环境复杂而具有竞争性。面对挑战、抓住机遇,制订适合本校实际的中长期科研发展规划,明确重点、有效处理各类矛盾和平衡各种关系等等,都要求科研管理干部具备灵活、务实和积极的态度和手段。因此,笔者认为,高校科研管理干部要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要脚踏实地、以人为本,在实践中增长组织管理的才干。要提高高校科研管理干部素质,还需要他们有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不同高校的科研管理干部的能力、水平一定存在不同,即使同一个学校,也肯定存在差异,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知识结构,特别是对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只有用与时俱进的现代科技知识武装头脑,才有可能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当前,全球一体化及其引起的经济、科技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对我国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同时这也深刻影响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3、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是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近年来,高校科研发展迅速,科研管理内容不断变化,相应的管理制度也应有所改变。以科研成果为例,过去论文成果主要以国内期刊论文为主,SCI 收录、EI 收录文章数量有限,如今高水平论文数量增加,论文成果不仅被SCI、EI 收录而且影响因子级别也逐渐增长。这就要求科研管理制度中有关科研奖励方面的内容应该做出相应调整,提高受奖科研成果级别,加大高水平科研成果奖励力度,这样才能激励科研人员把握本学科科研发展前沿,多出成果,出高水平成果。

高校作为高科技战线的主力军,面对新的形势,挑战与机遇并存。科研管理作为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对高校科研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广大科研管理工作者在新的形势下,要顺应时展的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服务意识,运用现代管理手段,为加快高校科研发展速度,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常宏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