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环境治理范文

时间:2023-06-12 16:40: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乡环境治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乡环境治理

篇1

以做优做美全市城乡环境和创造最适宜人居的城市为目标,按照“建管并举、堵疏结合、长效管理”的工作思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依据整治要求,全面开展市政道路设施、景观绿化、河道治理、市容秩序、户外广告、环境卫生、交通设施、建筑立面等方面的环境综合整治。力争到今年10月12日前,基本完成各项整治任务,做到道路交通畅通、车辆停放有序、绿化景观完善、市容整洁优美、广告设置规范、长效管理落实,全市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二、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全市城乡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指挥整治工作,全面掌握了解整治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整治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对整治工作进行检查、考核、验收。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工作组:松陵城区组、经济开发区组、农村组。各镇要相应建立整治领导小组,统一组织指挥各自承担的整治工作。各整治责任主体要建立健全工作网络,制定整治规划方案,各司其职,细化量化整治任务,制订具体实施计划。同时,各镇(区)和各部门、各单位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整合优势,发挥合力,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按时完成整治任务。

三、整治内容

(一)完善景观绿化和道路设施

根据《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绿色通道建设工作的意见》(办发[]38号)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要求,对整治范围进行绿化建设和完善,使绿化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均能达到整治要求。绿化要讲求生态,合理选择树种和绿化品种。绿化设计和建设遵循自然、生态、节俭的原则,科学选择植物品种,尽可能增加绿量。城镇主要出入口以景观绿化为主,尽量减少或基本不搞硬化处理。对主要通道沿线两侧暂无法建绿化的敞开地块,建景观围墙或广告牌遮挡;对整治道路两侧零散地块及道路(人行道)与围墙之间遗留空地进行绿化或硬化,处理好道路沿线接口。

(二)整治环境卫生

对整治范围内积存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白色垃圾组织清除。尤其是公路沿线两侧200米以内要无乱搭乱建、无废品回收站、无货料堆积场、无工业废弃物堆积点等有碍观瞻的场所,无成堆或散在垃圾;在城市出入口、城镇建成区道路合理配置一定数量的垃圾桶、果壳箱等环卫基础设施,对陈旧、破损的进行修复或重建。

(三)规范市容秩序

拆除城镇(区)主要出入口及通道沿线违法建筑,规范道路两侧商家的经营行为,严禁擅自破墙开店。根据整治规划方案,对陈旧、破损的居民楼、办公楼、商业楼及附属围墙等进行综合整治。清理查处乱堆乱放、乱倒垃圾、乱涂乱贴等违章行为,不间断地开展统一取缔无证摊点、查处占道经营、清理乱涂乱贴的专项整治,加大巡查频次和执法力度,使流动无证摊点、店外占道经营、乱涂乱贴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市容整洁、美观、有序。

(四)规范户外广告(店招店牌)

按照统一规划、精心组织、整治出新、整齐规范的总体目标,对整治范围内户外广告(店招店牌)进行集中清理和整治改造。一方面,对擅自设置、陈旧破损和不规范的户外广告和店招、店牌、灯箱等进行拆除清理并重新规范设置;另一方面,对城镇主要出入口和通道两侧大型户外广告进行清理整顿,按照《市市区户外广告管理办法》的要求,统一规划设置并进行拍卖,以美化市容市貌,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资源,使户外广告(店招店牌)的设置规范、整齐。

(五)整顿交通秩序

对整治范围内的交通设施进行清理完善,对陈旧、损坏的交通隔离栏进行更新或油漆见新,定期漆划道路标线,规范设置各类交通指示牌。对“黑摩的”、“黑车”无证营运现象比较严重的地区,进行专项整治。

(六)整治水环境

加强各城镇(区)建成区内河道整治,组织开展清淤换水工作,做到“岸无垃圾水面清,何时不洁何时清”。组织开展农村河道“双清”工作,巩固“双清”成果。

(七)落实长效管理

为切实巩固整治成果,各镇(区)和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政府《关于完善城市长效管理的意见》(政发[]24号)要求,强化责任管理,建立健全环境长效管理机制,落实综合整治后的市容环境长效管理措施。

四、职责分工

按照整治任务的要求,各镇(区)和市各有关部门按照整治任务要求和各自工作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综合整治。

(一)宣传部负责环境整治的舆论宣传工作。

(二)市建设局负责整治范围内规划设计的指导、规划管理分工范围内的违法建筑的认定工作和其他违法建筑认定工作的指导;负责松陵城区各类建设工地施工现场环境卫生、围栏作业、车辆带泥出场等监督和管理工作;负责全市其他地区施工现场管理的指导督促工作。

(三)市城市管理局负责松陵市区市容秩序、户外广告(店招店牌)、环境卫生、水环境整治、立面整治和市区绿化整治工作,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并对城镇主要出入口景点设计指导。

(四)市交通局负责职责范围内的交通设施建设的养护工作。负责完善平望立交桥绿地建设工作;国省道及市镇公路的养护和修补工作;整治规范运输市场秩序,会同公安部门查处“黑摩的”、“黑车”等违章行为。

(五)市公安局负责整治范围内的交通秩序整治。完善和规范设置各类交通指示牌,维修、更新和油漆见新交通隔离栏,漆划道路标线,协同查处“黑摩的”、“黑车”违章营运等行为。

(六)市卫生局负责食品经营单位的卫生督查,取缔无证食品经营户,依法规范卫生许可证的发放。

(七)工商局负责规范各单位的经营行为,取缔无照经营户,依法规范营业执照的发放。会同有关部门清理有碍观瞻的废品收购点。

(八)旅游局负责全市旅游形象宣传标牌、标识的建设工作。

(九)爱卫办按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镇)的要求,负责整治范围内的爱国卫生工作的指导和督促。

(十)农林局负责全市绿色通道建设和农村绿化建设的指导和督促工作。

(十一)水利局负责农村河道“双清”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工作。

(十二)环保局负责整治范围内的烟尘、噪声和污水排放的检查指导工作。

(十三)各镇政府、经济开发区根据整治规划方案和职能全面组织实施辖区内环境整治工作。

五、整治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

各镇(区)和市各有关部门、单位根据市确定的整治要求,按照各自整治任务,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健全工作网络,深入动员,宣传发动,全面调查摸底,细化整治方案,分解整治任务,测算整治经费,组织建设工程的招投标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

在市城乡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各镇(区)、各部门、各单位积极推进整治范围内的道路设施、景观绿化、河道治理、市容秩序、户外广告、环境卫生、交通设施、建筑立面等各项整治工作的全面开展,按整治进度要求全面完成各项整治任务,确保良好的整治效果。

(三)检查验收阶段

篇2

1.1水资源紧张,污染结构相对单一

水资源结构单一、地下水超采严重是缺水小城镇的主要特征。海河流域年用水总量达370亿~400亿m3,远高出200亿~300亿m3的水资源总量水平,缺水形势异常严峻。另外,降水严重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均,统计结果表明2001~2007年间海河流域降水量较多年均值下降116.7%,其中7~9月降水占当年降水总量的64%~80%。为缓解水资源紧张和污染问题,大部分小城镇将超采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仅少量小城镇取过境河道、蓄水塘用于灌溉。因此,水资源短缺是海河流域小城镇水源的重要特征之一。受水资源条件限制,一般缺水小城镇乡镇企业或耗水企业数量有限,工业废水排放量少,对水体污染造成的威胁不突出。尽管部分小城镇存在零散分布的小型作坊,但其产生的废水多数通过自然蒸发,并不直接排入水体。根据课题组对部分小城镇污染物来源解析结果,发现居民生活污水是缺水小城镇的主要污染源,污染物约占华北缺水小城镇水体污染总量的84%~91%,而生活污水中42.8%的NH3—N和52.3%的COD来自于厨房排水,50.7%的TP来自于洗浴用水。因此,居民生活污水是缺水小城镇水环境治理的主要对象。

1.2管理方式粗放,用水结构不合理

取水设施陈旧,水资源管理落后是华北地区小城镇的普遍特征。水井这种与现代化生活理念及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极不匹配的原始取水设施,仍作为部分缺水小城镇及农村地区的主要取水途径,受污染小城镇地区的供水安全难以保障。在实施了区域供水的中小城镇,仍有部分地区将未经处理的地下水直接配送给居民,饮用水的安全保障存在较大缺陷。落后的取水策略和设施不仅降低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也增加了面源污染负荷。粗放的水资源开发形式和不合理的用水方式,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是缺水小城镇水环境问题的重要方面。小城镇生活用水价格相对低廉,用水方式不规范,水龙头常流,衣物、蔬菜过度冲洗,便池冲洗水量大等浪费现象普遍。另外,传统的小城镇及村镇农灌以漫灌为主,耗水量大,水资源利用率低。据统计,海河流域农业用水量平均占总用水量的69.85%,工业与生活用水量仅占29.13%。近年来,随着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及激励政策的实施,喷灌、滴灌等先进的节水技术得以大规模应用,农业用水量逐渐降低,但农灌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仍维持在60%以上,节水灌溉的升级改进与市场推广空间仍较大。水资源利用方式不合理,应归因于小城镇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粗放、管理不规范,根源于小城镇水环境宣传教育、管理政策的严重缺失,居民环境保护意识相对淡薄。

1.3排水设施建设难度大,污水处理能力不足

排水系统不健全、管网覆盖率低和污水收集难度大,是小城镇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部分学者指出,生活污水是小城镇的最主要污染源,是水体COD、NH3—N的主要来源。污水收集是生活污水处理的前提,而小城镇人口相对稀少,居民相对分散,导致排水管网敷设难度大,污水收集困难。目前中小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排水系统的建设工作,这种在城市建设中普遍面临的问题,在中小城镇更加突出。小城镇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水环境公共设施及服务水平低,人居环境建设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方统计结果,京津冀地区小城镇平均排水管道密度仅为26m/hm2,38%的小城镇无污水处理设施,总体水平偏低,污水处理设施能力不足污水排放量的1/3,污水收集与处理设施存在维护管理不善,甚至无管理机制的问题。

1.4污水处理工艺适用性差,设施投资成本高

污水处理工艺适用性差,是制约小城镇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性能及效益发挥的主要因素。受居民生活习惯的影响,小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水质水量变化大,旅游型小城镇污水水质水量季节性变化明显。但目前很少基于缺水小城镇水质水量问题进行污水处理工艺适用性研究,多数只是照搬大中城市现有污水处理工艺模式,导致设施运行效果不佳、负荷率低,减排效果差。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运行费用高、能耗大,是小城镇污水处理的现实问题。由于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规模一般不足5000m3/d,无论执行哪种污染物排放标准,其单位水量投资均明显高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越严格,单位水量投资和运行成本越高。

1.5生态环境退化,河塘沼泽化明显

河塘系统是小城镇水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作为小城镇备用水源外,同时承担着受纳与降解污染物的终端任务,是水环境系统质量的最直接体现。从流域水环境系统层面讲,河道也是小城镇与大中城市水环境信息交流的主要媒介,而随着大中城市水污染治理效果的日益显现,小城镇区段河道的水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大中城市水环境质量的隐患。因此,小城镇河塘环境整治是其水环境治理与新型系统构建的重点所在。河道干枯、河底沼泽化、水体缓流甚至静止、河床被侵占、暗沟众多、土壤盐渍化、生态退化已经成为华北地区小城镇河道的普遍现象,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实际情况。据统计,海河流域43%的河道出现过断水现象,3%的河道常年无水,12.5%的河道断水时间超过2年。在缺水小城镇区域,这些断水的河道往往被用于蓄存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甚至堆放垃圾;即使水量相对充裕的河道,由于污水直排、岸边生活垃圾侵入、淤积底泥污染物释放,水质常年处于劣V类状态,水体富营养化与黑臭现象交替或重叠发生,严重影响景观性状。

1.6水环境整治目标过高,项目可持续性差

缺水小城镇水环境整治实质上就是在现有水环境系统的物理要素、生物结构、功能特征等属性基础上,结合典型适用技术的工程应用、工程实体建设与管理措施的实施,构建具有当地特色的基于人水和谐理念的小城镇新型水环境系统。针对北方缺水小城镇的水环境系统特征以及经济、技术水平相对偏低的情况,水环境系统整治的目标,亦即新型水环境系统的功能定位,应以水环境系统功能的实效性、可持续性为出发点,这是小城镇水环境系统整治的基本问题。与大中城市相比,小城镇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小城镇之间也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缺水小城镇新型水环境系统的功能区划应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建设、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系统方案应着重体现地方特色、经济适用的特征,工程系统应具有良好可操作性及可接纳性,避免出现因贪大求洋,急功近利导致的水环境工程系统建成后被“晒太阳”现象,给小城镇造成巨大财政压力及社会压力。

2缺水小城镇的水环境治理对策研究

2.1缺水小城镇水环境治理的总体思路

水环境系统组成要素繁多,结构联系复杂,其科学研究及工程实施是一个系统的科学问题。应基于水环境系统变化的客观规律,结合水环境系统结构及问题特征,对缺水小城镇水环境治理的技术思路进行总体设计和整体构建,并对关键技术的适用性及其需求做出必要的预测,对典型适用技术进行调研、评估、筛选;从工程实施层面综合考虑系统的功能目标、小城镇经济实力与技术水平、技术经济成本与环境效益等限制条件,优选关键技术进行优化集成,提升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整体技术水平,实现更高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从工程管理角度对新型水环境系统的功能维护进行综合集成与应用。

2.2缺水小城镇水环境治理的整体设计

鉴于水环境系统的要素复杂性、结构系统化及功能整体化,缺水小城镇水环境治理应强调综合整治理念。从水环境系统层面对包括污水处理、水体治理及非常规水源利用在内的子系统进行整体设计,是缺水小城镇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性工作,其成果可作为小城镇水环境综合整治核心技术集成的逻辑基础,为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和运行提供基本依据。缺水小城镇水环境治理的整体设计应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分析水环境系统内各工程子系统特征及相互间的定性关系,研究各工程子系统界面信息特征及其定量关联,形成适用于小城镇水环境系统功能目标及经济技术水平的技术优化集成体系。缺水小城镇水环境治理工程可按水源配置、水体环境整治及新型水环境系统功能维护三方面进行设计(见图2)。水源配置由水源开发(包括污水、雨水、浅层微咸地下水及过境水等非常规水源)、水量调蓄与水质控制构成,其中水质控制是关键步骤,直接影响水环境质量。水体环境整治是指以水体为心,对底泥、边坡、景观设施等环境要素进行综合治理,包括底泥清淤与处置、河床整形与边坡塑造及景观环境构建,其中底泥清淤与处置是水体水质保障的重点措施,也是新型水环境系统质量控制的关键。新型水环境系统功能维护是指缺水小城镇新型水环境系统中水体水质的长效保持及景观系统的日常维护,是水环境整治工作成效具备可持续性的重要保障。

2.3缺水小城镇水环境治理的工程技术集成

2.3.1缺水小城镇污水治理工程技术集成缺水小城镇污水处理应体现以小规模分散式污水处理及强化自然系统集中调蓄与再净化为核心的模式,实质上是强化自然系统净化为主体的集成技术。依据污水分类治理原则,将数量有限的工业废水单独强化预处理或经完整处理符合排放要求后,排入人工湿地等生态净化系统进行深度处理,确保其环境安全性;将数量可观的生活污水首先源分离,区别对待浓度较高的“黑水”及浓度相对较低的“灰水”,将“黑水”同畜禽废水并入厌氧处理系统,改善污水性质,利于后续生物处理,将“灰水”同餐饮废水并入生态净化系统进行深度处理;生物处理系统及生态净化系统出水均并入自然坑塘,进行集中调蓄及再净化,之后由边坡湿地系统输入水体或用于农灌。缺水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路线见图3。缺水小城镇降雨量较少且时间集中,不宜进行规模化收集净化,而宜并入自然坑塘调蓄利用,初期雨水污染物浓度相对较高,可考虑并入生态净化系统进行处理。

2.3.2缺水小城镇水体环境治理工程技术集成由于水环境污染治理历史欠账多,污染物成分复杂,水体流动性差,过境及自有河道水系污染负荷大,华北缺水地区小城镇水体通常呈现缺氧黑臭及富营养化交替的现象。因此,缺水小城镇水体治理的工程技术路线应突出实效性与适用性,强调水环境整治的系统性与综合性,兼顾地方经济实力与资金投入力度,工程措施要注重长效性及经济性。要区别对待连通水体(过境河道、循环水系)及封闭水体(小型水塘),摸清水体污染现状及成因,分析污染物来源及影响权重。水体治理工程方案既要包括底泥清淤、边坡塑造、水体净化与景观构建等治理工程,也要包括水质长效保持措施。可见,技术路线的实质就是以水体和水环境总体质量为中心和基本出发点,重点关注河道物理结构及基础设施的完整性、水污染物削减及水环境修复的协调性与有序性、水质保持及景观环境建设的融合性与同步性。缺水小城镇水环境治理技术研究总体技术路线见图4。

2.4缺水小城镇新型水环境系统的功能保持策略

缺水小城镇经济基础薄弱,水环境整治的财力有限,尚未建立完善的水环境专项投入机制,环境管理不规范,必将严重影响水环境整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新型水环境系统功能的长效保持。另一方面,我国小城镇水环境政策和管理制度基本空白,即使存在政策文件与制度文本,也未能起到实质性作用。某种意义上讲,缺水小城镇水环境污染成因不仅在于工程设施建设落后,也在于居民生活方式和环保意识差,以及环境政策缺失和管理不到位等方面。因此,缺水小城镇水环境政策与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是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成效的基本保障,而管理制度的设计与政策的切实贯彻,是取得长期效益的关键。

3小结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精神,以“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维护生产生活良好秩序”为目标,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通过全乡上下的共同努力,塑造清洁、干净、整齐的城乡新形象,为全乡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使我乡城乡环境达到“清结化、秩序化、制度化”的标准,形成城乡面貌整洁、人居环境改善、城乡管理有序、居民素质提高的良好局面。

三、主要任务

(一)提高集镇清扫保洁水平。加大、社区街道的清扫保洁力度,保洁人员必须保持每日清扫2次以上,确保主要街道随脏随扫,及时处理和清除卫生死角,不留可见的垃圾和杂物,强化生产生活垃圾收集整理并及时清运。同时创新管理模式,制定保洁人员工作考核办法,并形成长期制度。各相关企事业单位、街道住户要自觉履行义务,按照“门前五包”责任书做好各自门前清洁卫生,共同维护环卫保洁成果。

(二)加强公路环境卫生整治。道班在加强公路养护的同时,每周对公路清扫保洁一次,铲除路边杂草,整理绿化带,清运垃圾池,确保道路路面和两侧无尘土、无杂物。公路沿线各村要积极配合道班,加强对各自辖区内路段的保洁工作。各村每月要定期组织群众对村、乡道路进行养护和清扫,做到干净整洁。

(三)大力整治车辆乱停乱放。、社区街道要加大车辆乱停放的整治力度,加强车辆停放管理,规范好街道两边、车辆临时停放点。街道城管执法人员要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创新办法和思路,改善赶集当天交通状况,有效缓解高峰期拥堵。加大投入规划建设停车场及配套设施,解决停车位不足的问题。

(四)严格管控建筑工地污染。、社区街道要加大对在建工程的检查力度,督促其按规定封闭施工,定期会同国土、建设、安全等执法人员对施工工地的“堆码乱放”现象进行专项治理活动,实现工地卫生优良、施工有序。

(五)加强市场秩序管理力度。巩固好市场秩序管理成果,加强对主要街道出摊占道、流动商贩的监管,取缔街道居民沿街叫卖、越门经营、乱贴广告等行为,加大对赶集期间集镇管理力度,确保市场有序和繁荣。

(六)努力提高农村卫生水平。各村要加大日常环境卫生保护工作,合理配备保洁人员,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做到村内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同时结合新村建设,鼓励群众自主鼓励建造规范化储粪池,有效改善人居环境。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政府机关、各相关单位、各村(社区)要切实提高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认识,营造全乡上下形成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各级干部和相关责任人员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共同努力提升我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水平。

(二)加强宣传引导。充分运用各种舆论工具,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影象、开展健康文娱宣传活动为载体,对群众普及相关规章制度、卫生知识和健康常识,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家喻户晓,成为全乡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促进广大群众民更新观念,破除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

(三)加强执法检查力度。通过现场检查、明察暗访、限期督办等方式,切实加强对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的日常督促检查,及时对工作滞后的村、单位及影响环境卫生整治的人和事进行通报批评。对存在问题要强化整改,及时跟踪反馈,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各项措施真正取得实效。

篇4

由乡人大主席负责敬老院环境治理工作,分管农业的副乡长负责“进村社”活动,分管教育、卫生、三产的副乡长负责“进学校”、“进医院”、“进景区”活动。调整原城乡环境治理办主任,由唐利军同志任乡治理办主任。

二、制定考核细则,加强日常督查

在与各村签订的综合目标责任书中,不仅增加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分值比重,还进一步明确了奖惩办法,即:年终排名第一的村加3分,最后一名的扣3分;被县级以上通报一次扣3分。制定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检查记录表》,定期对各村、各单位进行督促检查、评分。

三、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宣传力度

制定了《乡街道清洁工作职责》、《乡重点路段清洁工职责》、《乡卫生公约》1000余份发放到保洁员和群众手中,进一步明确保洁员职责,教育群众自觉爱护环境卫生。与学校一起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以小带老,形成环境卫生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四、实行网格化管理,实现治理全覆盖

乡有8个村,76个经济社,没有场镇,为了便于治理,我乡借鉴其他乡镇场镇网格化管理的经验,将我乡划分为76个网格,即:一个经济社为一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保洁员具体负责辖区内的环境治理工作;网格所在村的驻村领导为该网格的包片领导,具体负责该区域环境卫生的指导和督查,确保环境治理全覆盖。

五、突破治理难点,改善环境面貌

1、加强标语、宣传栏及广告的治理。我乡街道、单位附近的标语、宣传栏及广告因年代久远存在破旧和不规范情况,为了规范各种标语、宣传栏和广告,乡治理办一是迅速与禾加在升广告公司衔接,重新制作各类宣传栏10多个;二是马上与保洁员打好招呼,要求他们立即拆除全乡范围内的广告、牛皮癣、和不规范标语;三是和相关单位及分管领导联系,要求配合做好全乡的标语、宣传栏及广告的规范治理。

篇5

2009年10月以来,按照**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的要求,市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广电报、广电网各媒体发挥自身各自优势,不断丰富和创新报道方式,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宣传,为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整治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是加大了新闻宣传力度。分别在广播综合频率、电视综合频道、公共频道的新闻栏目和**广播电视报的《**一周》专版中开设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专栏,集中宣传我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并在电视右下角打出了栏目角标。在具体宣传中,加大采访报道力度,采用动态消息、暗访、系列专访、深度报道、典型宣传等多种形式对各级各部门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具体措施、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及时、全面、深入的报道。广播、电视三档新闻栏目和广电报社共播出《刘强督查我市创卫工作》、《大假期间我市客运市场秩序井然》、《我市召开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工作会》、《市创卫办督查船山区和开发区创卫工作》、《我市“五小”行业创国卫中新装亮相》、《**检查城市环境治理情况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城市行政执法局开展“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治理工作》、《**县被评为省级平安畅通县》等相关正面报道20篇,系列报道《60年斗城“长”大40倍》(共5期),共计滚动播出100余次;同时,强化舆论监督,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对与整治工作不和谐的事件进行曝光,播出了《**乡建立环境治理自查》、《清理垃圾让生活更健康》等舆论监督性新闻2条,滚动播出10次。

二是强化了专题宣传。广播综合频率《**热线》栏目通过主持人进行知识介绍和接听听众热线等方式,积极为群众讲解整治相关知识和要求。同时,对听众反映的有关环保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提请进行解决,较好地发挥了媒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节目共接听听众反映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关问题2个,都逐一向有关部门进行了反映,促使问题在短期内得到了处理或解决,并在节目中反馈了解决、处理的结果。

三是网络新媒体宣传积极配合。**广电网通过在线直播和点播等形式完整推出了广播、电视、广电报刊播的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相关的新闻、专题内容,扩大了宣传影响力。

四是推出了公益广告。精心制作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公益广告和标语,在电视各频道、广播各频率滚动播出。综合频道《**新闻》后面每天共计播出4次;公共频道《新闻**》后面每天共计播出4次;综合频率每天播出3次;**广电网每天刊登公益广告2条,进一步烘托了整治氛围。

篇6

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在县委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县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动员、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加大经费投入、强化检查督促、狠抓工作落实,深入开展了集镇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和交通、河道专项治理行动,广泛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村社、进企业、进家庭等活动。通过各级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共同配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干部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公共道德意识大幅提高,城乡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并落实,全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正向纵深推进。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我镇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离人民群众的期望,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面临诸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一、我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1、人民群众的公共环境卫生意识普遍较差。在集镇、社区和农村居民中,大部分家庭环境卫生较差,室内外不整洁、乱扔乱倒垃圾、人畜粪便污染,物品摆放零乱,污水随意排放等现象较为突出。部分群众没有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甚至有故意破坏环境、损害公共卫生的情况发生。

2、少数机关单位、部门和机关干部职工认识不统一、工作不到位。少数机关单位、部门未能认真履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职责,工作不积极、工作措施不力、任务落实差。少数机关干部职工不积极参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未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消极被动的情况时有发生。

3、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长效机制未得到很好的落实。由于村(社区)和机关单位工作较多,任务繁重,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时间不够充分,制度坚持和落实不好,有的地方和单位甚至流于形式。

4、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应进一步加强。尽管镇党委、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我镇过去公共设施基础薄弱,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涉及面宽、项目多、投入大,目前的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要求,需进一步加大投入。

5、保洁人员待遇较低,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由于保洁、清运人员每月仅有600元工资,且包含养老保险、工具等费用,每天人均工资不足20元,而保洁、运输人员工作条件艰苦,环境污染较重,影响保洁、清运人员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

6、“五乱”现象较为严重。企业和个人随意向河道、公路两侧倾倒垃圾、煤硫矸石、建筑废弃物、木料加工废弃物等情况较为严重,需要加强综合治理。

二、解决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和面临困难的对策。

1、强化宣传、形成氛围。各村(社区)、学校、老年协会、企业等组织,要采取召开群众会、职工会、学生大会、举办专刊、书写张贴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大意义,宣传保护环境、爱护卫生对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宣传改善发展,树立对外开放良好形象,对于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宣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卫生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标准。着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保护环境、爱护卫生的公德意识,形成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户户参与、个个行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2、严明纪律、严格问责。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涉及面宽、工作量大、任务艰巨,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必须齐抓共管、落实责任。要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问责要求,严明工作纪律、强化督促检查、严格问责处罚,对工作不力、任务完成差的单位和个人要坚决予以处理,对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完成任务好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奖励,以增强干部、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形成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真抓实干、共同落实的工作格局。

3、落实制度、常抓不懈。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建立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机制要认真贯彻落实,做到常抓不懈。此项工作要做到经常性开展、经常性检查、经常性评比、经常性曝光,通过经常性工作的开展,形成工作常态,变压力为动力,促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逐步改变群众的不良习惯,逐步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逐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4、加大投入、完善设施。采取政府加大资金投入、争取上级支持、单位村社筹措、协调企业资助、收取卫生管理服务费等多渠道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逐步提高保洁人员、清运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发挥服务功能,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篇7

一、半年工作历程

在xx的工作从下乡xx村二组开始,清晰的记得那天是xx年7月15日,从这天起我就开始了人生的工作历程,最美好的大学四年时光已悄然被尘封。半年的工作时间一晃而过,在此分三个阶段进行自我总结

熟悉相关工作阶段:来xx报到后得知我被分到经发办负责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当时我就知道这工作任务重难度大,xx老林作为原生态旅游景区对城乡环境卫生要求绝对比较高。正式上班后我认真对相关工作进行学习,对今年县整治办下发的文件反复研读,通过学习文件我慢慢熟悉了治理工作,知晓了xx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现状,自己心底对整理文件也逐渐有了谱,这阶段可以说文件是我学习的老师。这期间正值xx老林的旅游旺季,八方游客蜂拥来xx度假避暑,7月19日xx老林英雄会正式开幕,各项体育赛事每个周末如期举行。旅游旺季是考研我乡旅游接待能力的关键时刻,全乡的工作都围绕接待我们远方来的游客朋友,这期间我加快学习的同时也积极协助做好旅游接待工作,尽一切可能为游客提供一个干净、优美、舒适的旅游环境。这阶段我总结出干工作要“多看、多听、少发言”。

协助开展工作阶段:9月底xx老林英雄会进入了尾声,在旅游旺季即将结束之时我们迎来了又一个挑战,古蔺地区持续的干旱逼迫我们不得不转移工作重心,抗旱救灾送水保水是当时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确保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用水干净卫生。有了熟悉相关工作阶段对xx乡的基本认识,这期间我开始协助开展送水保水和森林防火工作,城乡环境治理工作也在同事的帮助下逐渐开展。在抗旱救灾工作告一段落之后,我们的工作重心转向了县、乡人大换届选举,我们又开始长时间下乡开展选举工作,我和黄哥负责的选区是xx村二组。为了确保人大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我们去xx村二组开了三晚上的会,下乡的工作是比较辛苦但苦中也有乐,也许乡镇上的工作就要从下乡开始。

独立完成工作阶段:由于乡上进行了人事调整,有些工作需要我独立负责开展,城乡环境和民生工程都是我负责资料报送,这就意味着今年危房改造的大量资料需要我整理。最后一季度进入xx老林创建国家4a级景区的攻坚时期,在xx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谓是遍地开花,乡上所有工作都围绕创4a级景区展开,我又被拉进创4a工作中。xx老林创建国家4a级景区期间我负责每周向旅游局报送xx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形象进度,以便上级领导了解工程建设进度情况以及找出工程进度缓慢的原因最后从根本上予以解决。最后xxxx年的工作在4a迎检中结束,在我们做了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我们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认可。半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不在太多计较个人得失否,反正xx年就此而过。

二、对工作的认识

(一)乡镇上的工作下乡不可或缺。第一天上班就下乡xx村二组,来回一句话没说也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乡镇机关作为最基层的行政机构,少不了和老百姓最直接的接触,下乡农村理应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为了整危房改造资料和搞人大换届选举,在xx工作这半年我多次下乡村社,半年的时间去过xx所辖的每个村,尤其是十月底去龙爪那次让我记忆深刻,从乡上骑摩托车去用了三个小时左右,去龙爪村的路太烂太远了。龙爪村沙溪岩下面真的很穷很穷,我觉得那些地方就不该有人的居住。xx可谓地广人稀,农户住得比较分散,开展工作难度较大。半年来的下乡经历让我学会了很多,慢慢积累了些和老百姓打交道的经验,帮老百姓办点实事是我参加工作的最初愿望,期望我在往后的工作通过下乡获得更快的成长。

篇8

一、建立健全了领导机构。成立由镇党委书记__同志、镇长__同志任组长,分管城乡环境整合整治的副镇长__同志任副组长,各办公室中层干部、部门负责人、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__同志任办公室主任。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落实目标责任。将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各村党支部书记作为我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第一目标责任人,分片包干,对于城乡环境治理区域进行划分,责任落实到人到头,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与经济工作同等位置实行目标考核,签订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书,按照责任制目标完成情况进行逗硬奖惩。

三、完善好基础设施。加大对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投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在我镇辖区内公路沿线新建垃圾收集池110个,新建生活垃圾处理场1座,购置拖拉机1辆、购买垃圾小斗车23辆,专门用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对我镇辖区内的重点道路中坭路、中回路、唐巴路以及七里坝等公路路段实行专人负责管理,专门聘请了24名环卫工人进行清扫,每人每天负责1公里的路段,对任务完成好的人员除工资外给予适当的奖励政策,以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

四、广泛宣传,加气引导。组织专人负责组织大型专题宣传活动,通过悬挂宣传标语,散发宣传资料,组建文明宣传、劝导队伍,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增加参与热情。

五、搞好场镇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进一步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落实责任人、清扫工具、劝导巡查人员,各路段的责任人每天不定时的对商户店铺进行督促检查,劝导巡查员则全天在岗,对违规的商铺进行劝导,使其遵守相关规定。

对“五乱”“三乱”问题进行治理:清理卫生死角,清理河道、沟渠,规范占道经营,劝导流动商贩,清除“牛皮癣”,拆除违章广告,治理违章停放机动车,清理工地,组建100人的宣传文明劝导小组队伍劝导不文明行为。

塑造城乡风貌:规范店铺招牌,依照法律法规拆除违章搭建建筑物。

六、严格问责制度。镇党委、政府要坚持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对各项治理工作实行严格的督查机制,发现问题,立即要求责任人整改。镇整治办要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政府工作人员和各村(居)的工作进行评估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根据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对工作不力、效能低下的严格问责。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纳入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逗硬奖惩。对检查不合格,村民在1500人以上的村分管领导、联村干部、村干部在务工中扣除1500元,村民在1500人以下的在务工中扣除1000元,扣除资金专门用于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目标考核,对此项工作完成好的党支部,镇党委、政府将给予扣除金额双倍的奖励。

篇9

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

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向全域开展,围绕“两年恢复、三年再造”的工作目标,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大力开展本行业、本系统所涉及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突出城乡环境卫生和容貌秩序两个重点、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为建设“富强、文化、生态、幸福”的而努力。

二、组织机构

调整补充环境整治组综治领导小组:

组 长:樊晓鹏(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周 峰(副局长)

廖明静(副局长)

林迎春(副局长兼纪检组长)

成 员:张 煦(办公室主任)

李 宁(污控科科长)

王 强(行政审批服务科科长)

李进其(监测站站长)

黎 竹(财务科科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各成员、科室、大队、站要按照该项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共同做好本系统、本行业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三、目标任务

1、总体要求:

城乡环境达到“四化”,即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

2、行业要求:

由局污控科、环境监察大队、环境监测站、行政审批服务科负责。

四、行业任务分解

污控科:

一、完成2家工业企业限期治理任务

1、四川林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黄磷尾气发电节能减排综合利用项目。

2、四川三佳饲料有限责任公司灾后磷石膏废渣综合治理及利用工程。

二、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监督管理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监督管理,督促并确保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率、收集率、达标率等各项建设指标及环境指标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必须做到正常运行。

监察大队:

1、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监管,加大巡查力度,确保各污染物法理设施正常运行,外排污染物达到国家排放标准。2、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积极处理环境污染投诉,确保环境安全。

3、督促龙蟒二分厂年内完成搬迁工作。

4、加强餐饮、娱乐、施工现场等场所的噪声监管。

项目科:

1、完成1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广济镇好瑞养殖有限公司(暂定))限期治理任务

2、完成遵道镇、板桥镇、孝德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并争取投入运行。

监测站:

1、认真做好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

2、做好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工作。

3、开展城市功能区、道路交通噪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

3、开展辖区内国、省控重点污染源的监测性监测。

篇10

关键词:组织环境;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影响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8-0198-02

引言

随着建筑施工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建筑施工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扩大,建筑施工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另外,中国的建筑施工行业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企业之间恶性竞争激烈,行业进入壁垒比较低以及外资建筑企业的挤压,使得建筑施工行业逐渐进入了一个微利时代。做好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控制企业的成本,成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及提升市场占有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对于企业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成本通过系统的有规划的预测、分析、计算、论证等过程,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措施对于企业的成本进行控制和管理,以期能够达到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目的。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问题在目前已经成为理论界和企业高度关注的问题,如何以系统科学的方法进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构建科学的成本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其中,组织环境对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影响是全方面的,需要得到高度关注和研究。

一、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成本管理理念问题。建筑施工行业传统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理念比较落后,其重点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并将外部环境看成是不可控制的因素,对于外部组织环境与工程项目成本之间的联系分析甚少。近些年来,随着建筑施工行业的日益市场化,使得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受到外部组织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工程项目的组织环境,包括企业面临的上下游行业,与业主、设计院、供应商、工程监理、分包商等之间的关系,都成为影响工程项目成本的重要因素。

2.成本管理目标问题。传统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目标主要表现为成本的最小化,即通过对于项目资金的节流,来加强对于工程项目活动中各个环节的控制。对于项目成本管理来说,节流固然重要,然而,如何从源头上控制工程项目成本的发生更加有必要。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对于项目施工管理,优化施工设计等方面来获得成本优势,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3.成本管理手段问题。传统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手段比较落后,没有建立起一套整体科学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体系。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将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任务完全交由财务部门来完成和执行,项目的成本管理比较分散和混乱。建筑施工企业没有一套从总体上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的体系,管理部门与项目部门,项目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在工程预算、材料采购、人员安排等方面的工作得不到合理的协调,大大提高了企业总体的成本。

4.成本管理内容问题。传统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重点主要集中于影响工程项目成本比较直接的因素,例如,工程项目的设备成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以及各项费用等。然而,工程项目因为其执行环节众多,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因素也比较多,因此,还有很多影响工程项目成本的隐形因素,例如,工程项目经理的能力,工程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以及其他关于人的因素。目前,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方面,对于这些隐形因素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

通过以上的问题可以看出,在现代日益开放和激烈的市场环境背景下,传统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已难以满足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需求。2001年,在美国出版的《战略中心型组织》一书中,提高了没有相应的组织环境因素考虑,再先进的成本管理与评价的方法也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因此,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重视研究组织环境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影响的研究,通过客观的分析工程项目施工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来构建有利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组织环境,从而有效地降低企业的成本。

二、组织环境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影响

组织环境的涵义是指存在于组织的内外部并且通过一些系统性的力量和环节来影响组织整体的各种条件和力量因素的综合。组织的内外部存在很多环境因素,但并非所有的环境因素都会对于组织产生影响,因此,如何区分和鉴别对于组织产生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组织环境可控制程度,可以将组织环境区分为组织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环境。组织外部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外部的环境,其影响的范围包括很多组织;组织内部环境指存在于组织的内部,其只对于特定的组织产生影响。

(一)组织外部环境对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影响

1.政治环境。由于近些年来,中国的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的,因此,政府行为以及政策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非常大。政府是建筑施工产品的主要消费者和投资者,一旦政府的投资政策和方向发生变化,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影响。例如,在2009年国家为了缓解全球金融危机给国家经济带来的冲击,出台了规模巨大的“四万亿”投资政策,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放松了信贷政策。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刺激下,建筑施工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建筑业总值比2008年同期增长22.3%,增加值比2008年同期增长18.6%。

2.经济环境。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环境是指企业所身处的经济大环境。建筑施工企业是受到经济周期影响十分明显的行业,对于经济的波动和变化非常敏感。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建筑施工行业受到了非常显著的影响,建筑施工行业的产值增速明显放慢。进入2012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国家开始逐渐实施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并对于投资信贷规模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使得建筑施工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建筑施工行业在进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时候,一定要对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包括企业身处的经济周期,未来的经济形势和经济走向等进行分析,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策略。

3.技术环境。技术环境是指建筑施工行业现有的技术水平,整个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以及技术发展的政策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生产技术等对于提高企业的效率,降低企业成本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国的建筑施工行业的现状,建筑业的总产值与技术装备率之间所呈现出的关系并不明显,建筑施工行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并不多。这在另外一个方面也说明了建筑施工行业通过技术改进和技术创新来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率的空间还很大。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不断地加强技术创新,构建鼓励技术进步和创新的体系,从而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另外,建筑施工企业所面临的法律环境,企业与外部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与供应商发包商之间的关系等,都属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外部组织环境,对于项目成本管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组织外部环境对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影响

目前,对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组织内部环境仍然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将影响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组织内部环境分为施工能力、采购体系、组织结构、技术管理人员等几个方面。

1.施工能力对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能力是指企业完成工程项目的水平,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的能力,施工装备水平以及施工工艺水平等因素。目前,中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时候,在发掘自身施工能力,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因此,在分析施工能力这一要素的时候,建筑施工企业应该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筑施工企业要针对工程项目的类型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从而起到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其次,建筑施工企业要分析企业在施工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并利用优势开拓市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再次,施工企业应该针对企业劳动力的施工水平,施工经验以及工作效率等进行分析,看其是否能满足工程项目施工的需求。

2.采购体系对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影响。采购体系主要是指建筑施工企业的材料采购,分包商服务、设备租赁、以及其他各种服务的总称。衡量建筑施工企业采购体系是否成熟的标准主要是看企业能否以最优的价格和最好的质量获得企业施工生产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应该对于自身的采购体系进行评价,例如,对于企业的材料来源,供应商的信誉,企业的分包商质量,设备租赁的情况等进行评价,从而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提供依据。

3.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指施工企业内部各个组成部门以及部门之间的相互作用,其包括组织结构的设置,组织结构的分配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等。组织结构对于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施工的成本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施工企业应该不断地健全其内部组织结构体系,合理地分配各部门之间的权限和职责,加强各组织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从而起到降低工程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另外,规章制度、市场营销、技术管理人员等组织内部环境都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

总结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建筑施工行业对外开放程度的提升,建筑施工行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组织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对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强组织环境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影响的研究,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工程项目成本,提升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吴洪林,周忠明,潘颖.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内部环境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案[J].重庆建筑,2009,(9).

[2] 高元生.简论工程项目成本预测与控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