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范文

时间:2023-06-12 16:40: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

篇1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常常是一些哲学论点、理论体系、政治政策,这就难免形成这样的“误区”:作为特定思想体系和价值设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它是既定的,是不能改变的,更是无需重构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误区,导致人们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研究,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有效组织。[1]实践证明,通过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能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同时也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发展。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的内涵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原则、法纪规范和心理要求,转化为大学生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过程。[2]根据社会发展现实状况和大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是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五个要素组成的统一整体。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的含义

优化的概念源于现代系统工程,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于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改进,从而实现耗散最小而效率最高、效益最大的过程。”[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即在当前社会条件下,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素、外延要素及结构进行改进,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内容功能相加之和,从而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的最大功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化要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实际,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状况,要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和大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的原则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多重性以及教育对象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多层次的。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并非是盲目的,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原则,才能保证内容优化的方向性和正确性。

(一)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是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总体而言的,即教育内容必须是涵盖多重内容要素的一个整体。首先,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政治素养、思想素养、道德素养、法律素养、心理素养等已成为衡量人才的必要指标,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全面化、多样化,摆脱“单一化”“泛政治化”的局限。同时,大学生受教育需求的多样性和思想实际的复杂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全面地涵盖大学生素质提升多重要素。大学生是个性鲜明的知识分子群体,思想往往是复杂多变的,单一的教育要素都不能覆盖其思想的全部。只有运用多重内容要素合力作用,才能有效地解决其复杂的思想问题。

(二)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取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4]只有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教育内容才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指明方向,才能更快更好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目的性原则要求教育者一定要正确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各个内容要素的具体目标,使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保持一致。同时又应该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体目标分配到各个内容要素上,使每个内容要素的目标都能与具体的学习联系起来,从而使大学生逐步实现各个层次的目标,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统的总目标。

(三)重点要素原则

重点要素原则是指要按照内容要素作用的大小来决定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从而突出重点要素。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根本性内容,决定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性质。在优化教育内容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政治教育的主导型地位;同时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这五大内容要素都涵盖着多重具体内容,每一项内容的作用和地位有别,因此,教育者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应该将相对重要的内容要素放在首要位置,突出重要内容,从而更好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功能。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的实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的意义在于使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内容达到最佳状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应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始终坚持的指导,坚持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第二,不断完善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教育内容、道德教育内容、法律教育内容和心理教育内容。第三,要与时俱进增添外延要素。

(一)遵循重点要素原则,坚持政治教育内容的主导地位

“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4]任何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坚持的指?У匚弧M?时,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内容。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然而很明显,只有科学文化素养是不够的,一旦政治立场出现问题,反而会危害社会发展。因此,高校必须坚持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必须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信念和政治态度。

(二)遵循整体性原则,完善教育内容要素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于启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其一,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它决定着大学生如何看待整个世界,怎样对待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发生、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选择。因此,我们要着重加强大学生世界观教育,优化世界观教育内容。对大学生开展世界观教育的教育内容,不能再完全依托于哲学原理,而应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系统,不仅让大学生欣然理解接受,还能真正地应用在生活当中。其二,价值观决定着大学生的价值认知和价值选择。近年来频发的“大学生裸贷事件”,使一部分大学生陷入“以贷养贷”的泥潭,甚至走向不归路。在后期的调查当中,大多学生都表示自己最初只是想购买手机、包包、网游装备等,超出自己当时的承受范围又不好意思向家人朋友借,只好以贷款的方式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这些大学生的悲剧一方面是由其价值认知错误导致的,他们把物质享受当成价值追求,不惜铤而走险也要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另一方面其价值选择出现偏差,他们愿以失去尊严的方式换取一时的虚荣,也因此付出巨大代价。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不断优化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不能局限于教育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对与错,更应启发学生如何进行价值选择。

第二,高校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规范大学生道德认识,帮助大学生养成道德行为,再转化为大学生个体的具体行为。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要注意把握道德的层次性。首先,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就业是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和贡献社会的根本途径,而职业道德是所有大学生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其次,要强化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使每个大学生都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成为合格公民,这对于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和不断发展以及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与发扬具有重要意义。最后,要强调家庭伦理道德。在一些影视作品、网络节目中,常常出现混乱的情感关系,使一些大学生的情感道德观产生偏差,影响其日后的家庭生活。只有把每个人的“小家”经营好,才能有信心有力量去经营“大家”。因此,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念,处理好与爱人、亲人的感情和关系。

第三,大学生法纪教育是强化大学生法律观念,促使大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品质,能够知法、懂法、守法,并且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苏享茂跳楼事件”不禁让世人反思这么优秀的高材生为何最终走向命运的深渊。第一,在运营其App的过程中,存在违反法律的问题,这也成为其妻子要挟的把柄;第二,在遭到威胁的时候,不能第一时间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而选择在网上曝光与妻子的交往过程;第三,最后不以法律的方式解决困境,而选择放弃生命,以极端的方式给家人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高校法纪教育内容应能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纪律,承担维护社会主义的法治秩序的责任。同时,也要帮助大学生形成明确的法制意识,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维护权益。

第四,高校心理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当今社会竞争压力骤增,导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并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优化大学生心理教育,关键在于要增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应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科学开展相关辅导和咨询活动,从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并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上,实现大学生政治健康、思想健康、 道德健康和法治健康。

(三)遵循目的性原则,与时俱进融入外延要素

篇2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课题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实践研究》(编号:16Q281)

对于采取何种有效途径,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获取融入的最佳效果。首先应该深刻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界定其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现状和意义,以达到提高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工作中的价值判断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和个人能力,为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的目的。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

党的十结合当前实际,高瞻远瞩。以基本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现状,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共同利益为出发点,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具体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短短二十四个字可以说是导向鲜明、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博大精深,指导性和针对性很强,包含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内容,是广大人民教师和学生今后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的基本判断,更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和个人能力的重要路径。

2 相关内涵阐述

大学时期正是“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高校在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和方式。目前大多数的高校都能够重视这项工作,并将其摆在重要位置,也制定了一些制度机制,采取了很多有效的办法去约束激励教师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等内容。”因此,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如何让他们真正相信、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转化成为日后学习、工作、生活的价值导向,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和个人能力的内在要求之一。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如何让大学生们真正理解并践行,便是最大的课题和挑战。

因此,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言,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义,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指高校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讲授给学生们,让大学生们真信、真懂、“听的进去”、“消化的了”。不仅让大学生们在内心深处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更重要好的是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这里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仅仅是指专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而是包括全体教师、各个学科领域的教师。

3 当前现状分析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道德形成和思想发展,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和普及理论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成果显著。但从某种角度来讲,还需要再深入、再提高、再完善。

3.1 从大学生层面来看

大学生们对于新鲜事物新思想的接受能力较强,乐于学习研究,并且大部分学生的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但不容忽视,个别大学生分辨能力还不成熟,缺乏社会阅历,价值观还是存在偏差的。同时由于西方思想的传入、网络普及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得部分大学生只注重个人利益、物质利益,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

主要表现是个别学生不信马列信利益,认为精神价值太遥远,不如物质利益来的现实直接。还有一部分大学生由于个人认识程度和水平存在差异,固步自封,不愿意接受新思想、新理念,认为这只是在玩文字游戏,没有实际内容,你讲我听,但是入耳不入心。

3.2 从高校教师层面来看

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来讲,平时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通过现有数据显示,通过教师采取教学讲授的方式,学生们对核心价值观有较好的认识,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仍需进一步提高,主要是改进教育方式方法问题,不应仅仅拘泥于课堂灌输,而应不断创新求变。还有就是,笔者认为,除了专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外,其他科目的授课教师也应义务、积极去做。在课堂上,有时其他任课教师的一句负面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正面教育效果,所以需要全体教师的配合。

3.3 从学校层面来看

大多数的学校都能够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也制定了一些制度机制,采取了很多有效的办法去约束激励教师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个别学校的重视的程度还是不够,部分高校尚未形成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师资配备,意识形态淡薄,缺少有效地监督管理机制,也尚未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仍需进一步改进。

4 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分析

一是大势所趋,正当其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的提出,这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因为,国家的强大,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上,更要体现在精神文化书写话语权。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弘扬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更加强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种前提下应运而生,可以说大势所趋,正当其时。

二是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为其奠定牢固根基。大学时期正是“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和普及理论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进一步深化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工作中的价值判断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和个人能力,为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三是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要实现从传统的教学方式向新形势下教学手段的转变,需要勇气、需要研究、更需要找到合适的路径和办法。可以说,创新是有效的方法。通过创新引领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通过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果提供力量源泉,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牛鼻子”和“新引擎”。

对于如何更好地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需不断探索研究。要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联系起来,要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联系起来,更要同高校大学生们的思想实际联系起来,通过这种方式终将形成广泛的价值认同,凝聚共识,为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提供助力,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

赵红(1987-),女,黑龙江省鸡西人,法学硕士,黑龙江工业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武赢(1984-),鸡西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黑龙江工业

篇3

众所周知,网络文化的兴起不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更促进了全世界各个领域的发展。但网络文化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利益,因网络的开放性和复杂性,形成的网络环境复杂,大学生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难免会受到一些极端思想以及不同思想观的影响,从而影响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成为了很多高校的工作重点,本文就网络文化背景的特点展开分析,就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几点改善措施。

二、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特征

网络的出现是近代史上人类重大的技术跨越,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象征,而且自身也呈现出一些特点。网络文化的全方位使得网络成为一把双刃剑,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网络文化也具有不同的特征。就技术方面来讲,网络具有很强的虚拟性、交互性和共享性,是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催生出的文化。而从精神特征方面来看,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多元化和自由性,体现的是文化的价值取向与目标。

而大学生思想课程的开设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是一个国家或者政党开展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因大学生思想教育具有较强的阶级属性与意识形态属性,属于系统性较强的工程,包括教师、学生、教育媒介以及教育环境等多个系统。不仅如此,因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得网络环境逐渐变得多样化、复杂化,再加上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高校开展的大学生思想课程更应该保证多元化、长期性和系统性,以保障思想教育发挥效果。

三、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网络文化给传统教育带来的冲击

就我国高等院校的所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而言,主要目的就是正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并带领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正确的处理与自己意识不同形态的东西。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改变,网络的这种自由性、交互性以及虚拟性使得信息不受限制。而正是这样的改变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学生从网络环境中获取的信息远远比传统的书本知识要多得多,也正是因这种超乎想象的资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多样化的素材。最终使得传统教育模式的大大降低。

2、多样化的思想教育形式开展

目前,传统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课程主要还是通过听思想教育课、读报、出画报等方式来进行,有的则通过开展一些课堂演讲、座谈活动、讨论等方式来进行。这些传统的思想教育活动主要通过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想要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学生,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然而,因缺乏一定的情感互动、针对性较强,思想教育空间会受到限制,且教育对象有限,很多学生对其兴趣度低。随着网络化的引入,网络环境丰富多彩,这些都足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网络文化思想教育课程,充分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形式,从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发挥作用。

3、对从事思想教育工作的人员素质要求较高

人的因素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关键,在实际的思想教育工作中,不仅要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网络平台,更要求相关教育管理者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信息操作技能。就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情况来看,从事思政教育工作的人员多是老一辈的职工,他们虽然有着较高的从业经验与道德素质,但对于校园信息网络平台不是很了解,对于一些全新的技术和平台掌握不足,且创造力与想象力都不如年轻人。而随着网络化的发展,在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领导性,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网络化以及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

四、加强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具体对策

1、转变观念,创新思想教育模式

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和依据,在教育目标中,大学生对教育内容的认知、对道德修养的培养以及道德行为的强化等方面能力提高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实际能力,不仅仅是思想教育的功能,还是教育内容的体现。因此,教育内容应该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创新教育方法,让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同时进行,进而才能更容易被学生内化,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另外一方面则要注重创新实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等技术,充分刺激学生的好奇心与让学生走向社会,在实践活动中自我认识到良好道德行为的重要作用。

2、加强网络应用的引导,创设良好环境

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在教育内容体系上还没有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教育内容在不同程度上与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相脱离,主要表现在教育内容过于理想化,其时代感和稳定性还有待提高,缺乏层次性等,这些都让学生接受思想教育内容的程度有所降低。因此需要加强各方面教育力量的引导、组织和协调,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性。与此同时,网络技术的引入,使得大学生思想教育更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更能吸引学生,逐渐改善学生对思想教育的认识,进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接受和学习教育内容。

3、建设和高素质的思想教育队伍

在网络文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时效性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关注的焦点,良好的、高素质的大学生思想教育队伍不仅仅是促进思想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更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我们要聘请拥有较高专业技能、清楚网络文化的利弊,有着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充实思政教育队伍。另一方面,我们还应针对学校现有的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及水平进行培养,通过开展讲座、业务培训等活动,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建设高素质的思想教育工作队伍,全面促进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4

[关键词]大数据;思想教育;大学生;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081-03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进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无线技术更是帮助网络进行无缝隙覆盖,加之智能手机为主的移动终端设备迅速普及,人们衣食住行都产生着数据,这些数据量增长惊人,数据处理能力随之提高,数据挖掘和应用反过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大学是很多高科技诞生和应用的地方,尤其是互联网技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年轻大学生,他们都是非常“忠实”的网民,网络时代对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影响至深。大数据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行为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挑战和新的机遇,如何利用大数据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一、什么是大数据

目前,学术界对“大数据”的定义还未给出标准答案,但对大数据的作用在认识层面是趋于统一的。在被相关领域从业者称赞为迄今为止最好的关于“大数据”论述的著作《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中,对“大数据”做如下界定:“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或深刻的洞见。”该著作的作者维克托・迈尔和肯尼思・库克耶,被誉为“大数据时代的预言家”,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他指出大数据是一种价值观、方法论。我国著名学者涂子沛在著作《大数据》中描述: “大数据(Big Data)是指那些大小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尺度,一般的软件工具难以捕捉、管理和分析的大容量数据。大数据之大,并不仅仅在于容量之大,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过对海量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带来‘大知识’‘大科技’‘大利润’和‘大发展’”。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则是这样定义“大数据”的:通过高速捕捉、发现、分析,从大容量数据中获取价值的一种新的技术架构。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研究,学术界比较统一的认识是大数据的特征,主要是指容量( Volume)、种类( Variety)、速度( Velocity)、价值( Value)等四个方面,即4V。容量,是指数据存有量巨大和数据非常完整;种类,是指数据的类型众多,且数据之间存在有一定的关联;速度,是指数据处理的效率高;价值,是指从大量、繁多、关联的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东西,这是研究大数据的意义所在。

二、大数据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大数据给社会进步、行业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高校作为新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前沿阵地,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促进高校改革发展,尤其是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发挥其作用。

(一)大数据可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时效性

大数据的“数据”大部分来源于各种信息平台,大数据将各种信息平台的数据进行汇集,实现无缝连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如今大学生已经全部普及手机、计算机等网络终端,高校校园互联网通过有线、无线网络的无缝隙覆盖,使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显示自己的思想行为。相同情况下,针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数据收集、分析、反馈,也在同步进行,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则可以及时通过系统平台获知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动向,并做出快速的反应。与传统的获知方法比较,大数据系统平台突破了时间、空间的壁垒,提高了高校思想教育的成效。

(二)大数据可扩大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覆盖面

1.扩大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工作对象

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高校学生人数急剧上升,而相对的师资力量则还未跟上,尤其是在学生管理方面的师资。目前,还有很多高校专职辅导员与学生人数的比例没有达到教育部要求的师生比,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主力,同时还需要承担繁重的事务性工作,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和强度已经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成效。对于高校短时间内无法改变这一现象的情况,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无非是一支强心针,在不改变师生比的现状下,借助大数据系统平台,关注更多的学生和处理更多的事务。

2.扩大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研究范围

随着高校思想教育的细化和深入,研究环境和研究对象都发生了变化,对应的研究工作也必须紧跟而行,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等传统的研究方法在运用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影响到研究的质量。受地域、人力、经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研究高校思想教育的课题时,研究者只能在有限的样本空间里选取较少样本数量进行问题定性分析,并提出课题的研究结论。然而,在此研究中,样本空间和数量的选取将直接影响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适应性。而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研究者利用大数据平台,借助网络轻而易举就可以扩大研究样本的空间和增加调研对象的数量,所研究的内容也更加具体和深入,因而所获得的数据和分析的结论更具准确性、科学性和适应性。

(三)大数据可拓宽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途径

大学生思想教育是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高校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方面非常重视,但贴着 “90后”标签的当代大学生所特有的特征给思想教育工作带来挑战,他们喜欢“宅”、“碎片化”、“网络”等等,传统的思想教育途径已经很难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思想教育工作者也很难了解或掌握到准确的信息。而在当今大数据环境下,思想教育工作者结合传统思想教育方式,利用大数据技术改变了思想教育的成效。例如,传统调查方式的信息收集转变为了数据平台汇集,思想教育工作者有效地避免与大学生面对面交谈所带来的压迫感和距离感,进而能够采集到更加全面的数据信息,并且通过大数据技术挖掘出这些数据信息中大学生某些心理发展规律或行为变化趋势,以便提前介入或者进行预警。

三、大数据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教育模式的构建

从大数据的主要特征可以看出,大数据技术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来说有很大的促进力,也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带来一个很好的机遇。笔者试从当下大学生的特性和高校普遍校园网络条件下,构建出大数据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教育模式。

(一)模式构建的思路

该模式的构建思路是将各种信息平台进行无缝对接,并把各类信息数据汇集在大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汇集的数据进行特定算法的分析和加工,以寻找出隐藏在海量数据中的对于加强思想教育有价值的信息,也就是将思想教育工作者之前的研究对象大学生转化为由大学生所产生的数据,从这些抽象的数据中发现规律,并应用于具体的工作中。如图1所示,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大数据平台模式网络拓扑图。

该模式框架主要是将大学生在日常使用的校园各类信息系统所产生的数据汇集在大数据共享云平台中,这些数据涵盖了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兴趣、消费、健康、时间安排、活动地点等信息。大数据共享云平台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加工,从中挖掘出大学生专业学习状况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变化发展趋势以及心身状况的发展规律等重要的信息。

(二)模式运用探究

1.运用于学生个人对象

大数据来源于学生,也应用于学生。在学习方面,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业成绩数据可以发现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学习的其他因素,并对其成绩出现下滑进行及时预警。在生活方面,通过分析学生的消费记录数据,可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济状况的变化,为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有效地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在人际关系方面,通过学生各类时间的分配、网络在线情况、兴趣娱乐活动等,可以了解学生参与群体性活动内容和频率,从而推测其性格倾向,为做好分类指导提供前期参考。在就业指导方面,通过对学生在校行为轨迹、学业状态、就业情况等数据分析,寻找出影响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为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个性化就业指导提供重要的依据。

2.运用于学生群体对象

大数据技术不仅实现了大学生个性化思想引导教育,也能够在大学生群体行为导向上发挥积极的作用。目前,高校基本上实现了网络校园全覆盖,甚至提供了无线网络,学生通过这些网络访问互联网,此时大数据系统平台则可以对大学生网上的行为轨迹进行跟踪分析,例如搜索的热门关键词、频繁登录的社交网站以及转发量或浏览量较大的帖子等,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大数据平台的数据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对国内外突发事件的认识和态度。对学生群体的行为动向有了更准确的预判,可以有针对性地把学生引向正确的舆论,及时化解矛盾冲突,维护好校园的安全稳定,引导学生思想积极向上。

四、大数据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挑战

大数据技术带给社会巨大社会效益的同时,无疑也是一把“双刃剑”,给人们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也不例外,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给其带来新的机遇,也会给其带来挑战,只有扬长避短,顺应时展,才能更有成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1.对于思想教育主体的挑战

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体之一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在大数据环境下,对当前所有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开展网络思想教育的需要,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网络技术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能力上能够使用网络技术,才能更好地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2.对于数据安全性方面的挑战

大数据技术是基于大学生日常行为所产生的海量信息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这些数据必然涉及学生的个人隐私,如何有效地保护这些数据和避免侵犯学生的隐私权,仍然需要我们认真去探索研究。

3.对预判的准确性方面的挑战

虚拟网络具有开放性、隐蔽性,这样一方面给信息的传播带来便利,另一方面则会影响到信息精准性。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产生的数据复杂多样,除了有直观、具体可用的信息数据外,有大量的非结构性的信息,例如视频、图片。这些信息不仅容量大、内容多,在数据格式上各式各样,在分析过程中因此可能出现误判,因而有可能影响到对大学生思想行为预判的精准性。

大数据技术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教育途径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虽然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们会碰到诸多问题和困难,但大数据技术作为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我们需顺应时代潮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将大数据技术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为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 参 考 文 献 ]

[1] [英]维克托・迈克-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著.盛杨燕,周涛,译.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9-15.

[2] 人民日报记者.寻找通往未来的钥匙[N].人民日报,2013-02-01.

[3] 凌小萍,邓伯军.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篇5

德国著名哲学家亚斯贝尔斯说过:“当社会发生根本变革时,教育也要随之改变;而变革的尝试,首先是对教育本质问题的追问。”因此,今天我们就借此机会探讨一下当前大学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在当前的社会上,对于大学教育的本质的观点主要有四种:其一是大学教育最根本的本质是知识的殿堂。其二是大学教育是自愿的,以知识为主体,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团体。其三是现代大学是一个文化单位,同时也是一个教育机构。其四是大学教育的本质中具有很强的学术性,以培养人才为最终目的。

以上四种观点,都是目前对大学教育本质的看法。由于视角的不同,所产生的观点也不尽相同。第一种观点中说大学是知识的殿堂,但是这种说法有些过于笼统,没有确定大学中的知识是怎样的知识,与小学及高中的知识有着怎样的区别。在第二种说法中表明大学教育是自愿的,但是这与现实生活是极其不符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是要求我们必须上大学,必须考大学。第三种观点中,把大学作为一个机构,但是大学怎么可以成为一个机构,他只是一个学术探讨的地方。综上所述,我认为第四种观点是最可靠的,是与大学教育本质最贴切的,在这个观点中说大学教育的本质具有很强的学术性,这是与大学教书育人的本质最为贴切的,同时学术性又可以很好地将大学教育和其他教育的本质区分开来。

二、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大学生对于当前的社会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希望。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对于我国的发展来说具有很深刻的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全球化的加深,目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1)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以及影响,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政治立场不坚定,完全摒弃了传统的优良品德。(2)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单一、方式陈旧,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体现得不明显。(3)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队伍力量过于薄弱,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篇6

关键词:网络文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也随着互联网利用的越来越广泛和便利,网络文学随着网络化的发展而快速地兴起,它不仅对传统的文学写作、流通途径等方面造成了冲击性的影响,为文学创作和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还在网络文学快速涌进校园,融入校园生活之后,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开拓眼界、了解信息的最主要的途径之一。目前,学术界人士对网络文学的研究成果已经有很多,主要是把网络文学的价值特点、审美特征等方面作为研究对象。在实际社会中,网络文学由于传播形式广泛、文学主题和题材自由不限、叙事风格新颖稀奇等,逐渐成为大学生日益喜爱的读物。当然,把它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网络文学所具有的强大的吸引力。可见,网络文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联系,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提高受到了网络文学的重要影响。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文学的作用和影响

网络文学与现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密切的联系,利用好其正能量,可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高,但网络文学比较繁杂,也必然会有负面影响的东西掺杂其中,所以网络文学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具有“双刃剑”效应。所以,准确具体地说,网络文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间既是相互促进的,又是相互制约的。所谓相互促进,是因为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扩充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教学资源也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起来,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而高校使用网络文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做法也促进了网络文学的传播和发展。所谓相互制约,指的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某一方面限制了网络文学的主题,网络文学的主题对教育范围也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一方面,网络文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兴载体,它的出现扩充了广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由于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兴的数字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网络文学的产生,将其引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并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早成为社会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传统文学在网络科技的影响下,不可避免地受到新兴的文学类型———网络文学的影响。传统的文学作品与网络文学作品相比,无论是题材,还是主题内容,毫无疑问,网络文学的影响力更巨大。而大学生本来就是网络的主要使用人群,他们对网络的热情始终是有增无减的,他对网络上新兴的事物接受能力也极快,所以,这为网络文学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做下了铺垫。再者,网络文学内容数量之多也对大学生学习知识,形成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都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对网络文化的内容也起着导向作用。第一,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方向的思想保证由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给出了证明。由于网络文学是一种新型的文学体裁,它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来引导发展方向,否则,网络文学的职能———文以载道就成为了摆设。第二,网络文学拥有的新颖形式内容成功地吸引了大学生的关注,成为我国广大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手段。通过网络文学作品的欣赏,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从而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网络文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网络文学的发展从本质上看,是对文学形式的发展,是现代文学形式对传统文学形式的丰富和补充,是现代媒介和信息技术催生了网络文学。若从网络文学传播的效果看,也对传统文学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文学艺术作品的正能量教化功能又被冲击和淡化甚至于扭曲的问题出现,同时亦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从好的方面说,网络文学作品的多样性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对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与科学文化素养提高有着促进作用;不好的方面说,低俗的网络文学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身心健康、人际沟通等方面产生不利的影响。首先,网络文学由于自身存在的优势使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由于网络具有多元化、公开化、广泛性、迅捷性等特点,可以为参与文学创作的人们提供公平公正的创作和公开发表空间,在国人中,爱好文学者众多,而且爱好文学的表现不仅仅局限于阅读层面,有创作愿望的爱好者也不乏其人,网络文学为文学爱好者的阅读和创作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所以,参与网络文学阅读和创作的人越来越多,在网络平台上,文学阅读和创作者可以任意进入某一个论坛,对于某部作品、某个主题、某个创作构思各抒己见。

第二,网络文学对作品的作者的要求不高,这为每个想成为网络作家的人提供了机会,在这些网络作家中,主要的创作人群就是大学生,因为大学生具有相应的文学素质,有更多文学创作的激情。多元化的网络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内涵,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最后一点,网络文学作品是大学生抒发感情的载体,是大学生们情感的寄托形式。通过阅读、创作网络文学,大学生们的感情可以得到有效的宣泄,从作品中找到自我,找到快乐,从而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再者,网络文学对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造成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在网络文学日渐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一些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内容偏激且不明是非的文学作品也在进入他们的视野,甚至被盲目热捧,以讹传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们本应正确认识和坚决恪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其消极作用呈现为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下降,心志不坚定,对未来的迷茫,生活中的偏激等问题上。还有些网络文学中充斥了一些低俗的文化,在大学生阅读的时候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沉溺于书中美好虚幻的世界无法自拔。而且,由于网络文学是许多年轻人情感理想的表现形式,一些网络文学作品中充满了个人主义、拜金享乐等思想,这些思想都是一些消极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极大的危害,甚至最后误入人生的歧途。

三、网络文化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途径

虽然网络文学拥有很多的优势,例如强大的吸引力等,但是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弊端,比如滋生拜金主义等消极的思想,这样的思想对于网络文学发展极为不利,尤其不利于高校把网络文学作品作为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教学方式。再加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长期的教育,需要老师尽心尽力,采用正确有效的教学手段才可以达到教学目的。站在高校角度来说,老师要对网络文学进行非常细致的筛选,换句话说,网络文学作品要经过层层筛选才可以用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主动权却掌握在老师的手里,所以,高校老师要利用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学去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和正确认识网络文学的意识。而高校老师要引导学生远离那些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的、低俗的网络文学作品。因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想要在复杂的网络文学环境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教育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为了达到教育大学生的教学目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不仅要对大学生思想教育进行积极引导,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还要求教育工作者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网络文学的优势,促进教育工作的稳步前行。从文学网站的角度来说,文学网站的负责人一定要加强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监督,认真地完善并落实审查文学作品的制度。如今,网络已渐渐成为大学生表达情感和交流的主要平台,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已经把网络文学引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大学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学习科目之一,而网络文学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学作品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再加上混乱的网络环境,那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是十分艰难的。所以,为了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地展开,净化网络文学环境,完善文学网站的监督制度和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必不可少的。

四、结语

总之,网络文学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给我们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景仍然是任重而道远。但是,只要各大高校老师正确合理地利用网络文学这种新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且对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才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会超.网络文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及其影响研究述要[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2]刘琴芝,周正军.浅谈网络文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11).

[3]马会超.网络文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3.

篇7

摘要:随着目前我国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念在社会各个层面上的渗透,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也发挥出非常关键的促进作用。因此浅谈高校辅导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应该如何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思想教育; 高校大学生; 科学发展观; 辅导员

我国各类高等院校目前在对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的重心工作就在于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这里所提到的教育既包括知识和能力上的教育,还包含了对学生观念、社会认知、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在教育任务上较为艰巨,同时其影响也较为深远。而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管理工作、教育工作以及学生指导工作中的主体,不仅和学生的相处时间最长,同时和学生进行联系的次数也最多,是针对高校大学生所进行的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者、实施者和组织者,肩负着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心理健康素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重任。同时随着目前我国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念在社会各个层面上的渗透,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也发挥出非常关键的促进作用。因此浅谈高校辅导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应该如何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在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突出“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多包含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内容就是“以人为本”,而对于高校学会生思想教育工作而言,实际上突出的应该是“以学生为本”。具体而言,要将学生转变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主体,将传统教育中被动接受转变为“以学生为本”下的主动接受。由于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一直强调的是对学生施加一定的道德规范、思想观念上的影响,但是在这种影响施加的教育过程中突出的是教育者的个人权威和话语权,而忽视了大学生所应该具备的个人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地位,仅仅是进行教育内容上的简单灌输。由于目前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辅导员所面对的都是具备一定行为能力和思想意识下的大学生,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很明显无法符合当地思想教育工作的要求,同时也违背了“以学生为本”的主观要求。

因此作为科学发展观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主体之一,辅导员需要在具体的教育工作者,首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确保学生可以对所传输的思想道德内容实现主动接受,并通过对自身的思想活动来将其转变为被自身所利用的道德意识和思想观念。同时从教育理念上来说,需要对传统的思想教育手段和方法进行转变,利用和大学生之间所进行的交谈,对其在思想内容上所存在的困惑问题进行疏通,然后在思想交流的基础上实现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最终可以引导受教育者可以在潜移默化下形成正确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和观念。

二、教育工作中注重对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首先是要在具体的思想教育内容上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由于大学生思想教育本身涉及到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在其教育内容上需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而这些方面的内容体现的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同时随着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以及社会结构上的不断调整和变动,在创造出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迎接更多的全新挑战,这些方面的变化和发展都决定了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过程中,辅导员必须要顺应目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全面贯彻到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让高校大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上的共识,从而实现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

其次在注重大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加强辅导员的自我完善。上文中也已经提到过,高校思想教育重要在于做到以学生为本。而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管理以及思想教育工作上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工作者,并作为大学生最亲密的知心朋友,需要利用思想教育工作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而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标,还要注意到辅导员自身的教育和完善工作。由于目前高校辅导员其工作内容上越来越复杂,同时对专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于辅导员素质要求上也越来越全面。对于辅导员的自身素质提高方面,仅仅依靠进修或者是培训方式是不够的,最为重要的还是需要依靠自身主观能动性上的发挥,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目前我国各高校对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利用攻读学位计划、研修基地以及示范培训基地的建立等多种方面来实现辅导员业务能力和专业化能力上的提高。所以辅导员应该牢牢的把握住这种发展机遇,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三、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注重两种制度

(一)注重高校辅导员的团队组合制度

高校的辅导员往往很多,有专职有兼职,各有各的特长,有的擅长心理辅导,有的擅长文娱活动,有的擅长体育活动,有的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理论问题有较深入的研究等等。这样,在基层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中优化人员,通过角色搭配方式来更好地实现角色扮演,更好地完成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和党团组织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行为规范和约束机制的制度保障,完善健全的制度才可以使班级和党团组织建设有规可依、有章可行。对于班级来说,一个好的制度不仅可以令辅导员的工作更加规范,而且以制度治理代替人治更具有公正性和管理有效性。

除了院系及相关部门的有关规章制度外,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制定相应的班级制度,涉及到学习、生活、班级事务、党团活动、组织和发展等。如请假制度、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宿舍卫生评分标准、周末的晚点名制度、定期查宿舍制度、班会和班团活动的举办要求、班费的管理、班干部的考评、团员推荐和党员的发展等。通过这些制度的严格执行和同学的自觉遵守,班级的各项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开展,形成良好的班风。好的班风才能形成好的学风,好的学风构成了好的校风。制定客观可行的规章制度,还要不折不扣去执行。真正做到有章可依、有规可行、执行必严、一视同仁,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参考文献:

[1]夏瑞武,彭宇,王建,蒋宏伟.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09, (02) .

篇8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从内容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涵盖了文学、艺术、教育、伦理、宗教、哲学、军事、政治、科学、风俗等方面,其丰富多样的程度,令人叹为观止。纵观整个文化发展史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各学术流派萌生、演变的发展历程看,从尧、舜、禹的开拓精神,到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争芳斗艳、百家争鸣,再到秦末时期董仲舒为统一思想而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宋元时期的程朱理学、陆王也学,再至明清时期,王夫之等各种文化思潮的不断兴起,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儒学长期占主导地位,多元的学术价值理念并存的格局。

( 一)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强不息精神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劳动实践中,逐渐孕育出了自强不息、宽厚包容、艰苦朴素、奋发图强等高尚的品质,这些品质既是中华民族深入血液的精神命脉,同时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延绵千年而不衰的精神动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君子气概激励着每一代奋发图强的青年学生,使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奋发学习。这种思想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激发着中华民族的青春和活力。

( 二)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自古以来,爱国情怀一直都是中华民族永恒的话题,我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怀,是激励无数中华儿女为国家之富强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根源。从古代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近代的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再到现代的中国梦,伴随着五千年文明的爱国主义情怀一直教育着广大的学生,引导着学生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而努力。

( 三)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本主义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讲求的人本主义精神一直提醒着人们要注重人和,提倡自身的修养。在当今时代下,人本主义精神所倡导的是个人价值的提升,以人为本的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立脚点,也是思想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优秀文化作为我国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大学生思想素质提高和我国大学生总体思想水平的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对于思想层面的教育需求日益增加,希望通过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来沉淀自己,塑造良好的品质。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浮躁之风在大学生群体中日渐扩大,大学生的思想尚处于塑造期,容易受到这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而迷失自我。目前,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解决。

( 一) 高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

所谓传统,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是指那些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凝聚、沉淀下来的,具有一定特点并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人们所传承的社会元素,其表现形式比较多样,如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从理论意义上来说,传统优秀文化是一种观念、意识的内容,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表现出多种形式。只有那些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文化元素才能够随着时代的变迁沉淀积蓄下来,成为优秀文化的主要成份。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往往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够对外来文化产生包容和同化。另外,对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并没有足够地重视,也没有重点地进行教育和传播,学校重学术轻文化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由于学生处于复杂的社会背景下,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扭曲,不能够很好地对优秀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忽视对于自身文化素质的培养。

( 二) 大学生的传统道德观念淡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伴随而来的是一些低俗文化的盛行,诸如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在高校大学生中得到了传播,造成奉献精神弱化、失信违法现象滋生,严重影响了大学的德育教育,大学生的精神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蚀,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健康发展。同时,由于西方文化的渗透和冲击,一些学生对于传统道德观念愈加淡薄,盲从和迷信的思想充斥着学生的价值观,使他们怀疑甚至产生否定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 三) 缺少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还不够,不能真正认识到礼文化的内涵和实质,甚至出现了错误的认识和抗拒的态度。而随着全球化范围的扩大,思想多元化,也出现了多种文化交织碰撞的情况,如果大学生认识不到位,不能认真对待就很容易盲目跟从落后腐朽的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是深远的,其发挥的价值也是深远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价值在于通过文化将一些民族气质和精神传至人们的内心深处,去影响其行为习惯,塑造其独特的个性。而大学生目前处于成长和成熟期,一些轻浮的情绪严重影响了其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认可,加之功利性的影响,使得学生产生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并不大的误区,从而阻碍了学生对于优秀文化的进一步学习的吸收,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的发展。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作用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笔极具价值的精神财富,是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通过这种精神资源的作用,可以促进我国思想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 一) 能够有效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21 世纪以来,我国面临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实现,思想文化的全球化也在逐步蔓延,对于这种形势,我们要善于辩证地看待。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提出,各种外来文化必然会充斥到我们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一方面,这种文化全球化能够丰富我国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更加面向现代化和国家化; 另一方面,却也要看到,随着西方文化中一些负面、不良的文化的进入,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会潜移默化地产生新的变化,这对于我国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乃至未来社会的发展十分不利。面对复杂的形势,我国深深植根于大学生思想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起到有效的弱化负面思想的作用,使我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更加充分地发挥功效。

( 二) 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社会的良性发展

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大学生能够将所接触和学习的外在的社会规范、道德法律等内容内化为自身的一种品质,然后指导自身的行为,形成一种观念和信条,使自己的行为更加理性。如果大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提炼和升华,作为自己内心的一种行为原则,那么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将会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也能够有效地抵御不良思想的腐蚀,独善其身。同时,大学生群体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随着其思想素质的有效提升,社会整体的文化素养、行为模式也将更加趋于良性发展。

( 三) 能够塑造良好的人格魅力

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传承到现在足以证明了其生命力的顽强和存在的必要性。对于大学生来说,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其提高自身的文化涵养,展现出优秀的气质和能力,同时也能够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和人格魅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能够鼓励大学生勇于面对挫折和失败,迎难而上; 爱国主义的情怀能够促使大学生为国家富强的目标贡献自身的价值; 人本主义的精神能够优化大学生的为人处事原则,做到人和,追求和谐的发展理念。

篇9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对策

应对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必须全面了解新媒体的内容与特点,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独特优势,使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平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战斗力。

一、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一)更新思想

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现代化作为先导,切实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想。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有效利用新媒体引起人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转变。另一方面,也要意识到新媒体时代对教育工作带来压力和挑战,必须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教育经验、掌握新媒体技术、熟悉新媒体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才能从容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

(二)学习传播学知识,掌握传播学技巧

所谓传播技巧,是指在传播活动中为有效达到预期目的而采用的策略方法,它是为传播内容、传播谋略服务的。通过运用相应的传播技巧可以将要传播的信息意图传给大学生,对于政治倾向胜、社会性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灵活运用传播技巧来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十分重要。作为信息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巧妙利用新媒体优势,增强教育效果。要求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习传播学知识,掌握传播学技巧,结合实际特点开展生动形象、具有吸引力、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思想教育,多渠道、多样化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利用新媒体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一)主动拓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主渠道

在新媒体环境下,应积极主动利用网络载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一是努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互动。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媒体元融于一体,并且应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育实践中,增强理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二是努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下互动。主动利用新媒体技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直播、视频课堂、网络课堂、课题研究等教育内容通过校园网进行传输和覆盖,扩大教育教学内容的覆盖面和辐射面,增强教育教学效果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二)主动巩固校园网络论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首先,依托校园网建立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舆情疏导机制。采取"疏堵结合,及时沟通"的办法,通过校园网密切关注大学校园中出现的焦点、难点和疑点,及时作出判断、答复、澄清,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依托校园网建立一支思想教育工作队。要积极建立一支由教师、辅导员、学生网络管理员、校园网版主、学生干部等组成的思想教育工作队,队伍成员要积极活跃在校园网各个论坛版块中,对于违反国家方针政策和学校规章制度的错误信息,要及时予以屏蔽或删除;积极健康向上的、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帖子。

(三)主动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手段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建立班级“qq群”,主动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扩展到网络中,克服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其次,打造学生班级“博客群”。班级博客是一个班级学生思想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大学生们在班级博客群中可以自由发言,交流学习,分享感受。第三,打造学生班级“短信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手机短信传播信息,即时把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向。如遇突发事件,要及时向学生“短信群”发短信,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正确信息。

三、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一)以提高大学生运用新媒体的素质为核心的接受策略

第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三观”,提高信息筛选、辨别能力。第二,加强新媒体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新媒体道德素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良信息无孔不入,时刻影响着大学生。必须加强新媒体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第三,加强新媒体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新媒体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挑战,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以主流文化网站建设为中心的主体策略

新媒体时代,各种网站在客观上成了信息的重要传输者和思想行为的重要影响

[1] [2] 

力量。因此要积极开发和共享信息资源,尽快建设主流文化网站,整体规划,稳步推进。一要采取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在网络上真正实现平等、敏捷、细致的教育交流。二要扩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支持更多的新闻、宣传、文化机构以及党团组织进入网络,扩展网络优势。三应加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开发力度,通过制作、传播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中文思想政治教育软件,让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对网民进行熏陶,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以网络内外联动为中心的技术策略

篇10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1.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特征

1.1政治思想稳定,但是政治觉悟亟待提高

当前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政治鉴别能力,可以理性冷静分析政治问题,不容易被某些思想控制而采取过激的行为。然而大学生在政治思想观念上也会存在一些矛盾、疑惑,政治觉悟亟待提高。

1.2正确价值观日渐成熟,但是部分学生公共伦理素质亟待提高

我们对大学生进行一系列调查,“当遇到犯罪分子抢劫群众财物时”,认为“记录线索,并快速拨打110”的人数为84%,78.6%的学生捐过款,81%的学生参与过校内外志愿者活动,82.1%的学生捡到钱之后会归还失主。因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可以客观地正视自身的价值,遵循社会道德原则,维护社会稳定,杜绝社会丑恶现象。但是,在调查中同时显示,部分大学生缺乏相应的社会责任感与自我约束力,其公共伦理素质亟待提高。

1.3道德主流呈现积极方向,但是在道德选择与评价方面存在矛盾

在社会市场经济大潮猛烈冲击的背景下,高校学生的金钱观念产生了较大转变,由“君子耻于言利”变成“物质也是对自我价值的最好证明”。由于高校学生生活消费存在的贫富差异,导致学生中会出现诸多不良心态,一些学生趾高气昂,挥霍金钱毫不心疼,一些学生为自己贫困而悲哀或者自暴自弃,还有部分学生充满了仇富心理,这些状况造成了大学生在思想道德评价上选择的双重标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却不顾及别人,希望别人能尊重自己,却不能尊重他人。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不愿意遵循,甚至连一些基本的文明用语都需要重新对其教育。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缺陷

2.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重于形式

尽管很多高校对于思想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过度重于形式,未让相关工作落于实处。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生师比逐年增大,加大了思想教育工作的难度。另外,从客观角度来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不仅仅要靠高校督促,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但显然整体性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并未形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课效果并不理想,并且哲学社会科学等一些学科教材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滞后,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

2.2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要求与现状不匹配

尽管高校普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很多高校政治辅导员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认知度并不高。另外在学习压力与就业压力的影响下,如今大学生的心理障碍越来越严重,但是高校对于学生的心理引导工作还没有落实到位。

2.3教育模式过于机械化

在进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并未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以传统模式为主,老师一味地进行讲解,未与学生产生互动,课堂依然以老师为主体,这种教学模式必然枯燥无味并且无法取得实质性效果。

2.4知识教育与政治思想教育未得到融合

事实上,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两者尽管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却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目前高校教育现状来看,知识教育与政治思想教育却产生了分离并被分割为两个部分,同时两者的平衡性受到了破坏,出现了重知识教育、轻思想政治教育或重思想政治教育、轻知识教育的情况。

3.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3.1以人为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

首先,从家庭方面,家庭教育对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极大影响。家长要真正做到以儿女为本,要灌输正面思想、营造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其次,在学校方面,学校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本,要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开展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再次,在社会方面,要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努力,整个社会要弘扬主旋律,积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风尚。

3.2改革创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创新内容、模式

首先,在内容上,应采取多种有效方法丰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把与中国实际做到具体历史的统一。为此,我们要充分研究当今中国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其次,在模式上,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为此,要注重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内涵创新,就是使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不再是单一的传统的说教,而是走向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道路。当然这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和方法。为此,必须注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鼓励大学生去实践,通过实践可以使之受到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教育和影响。在机制上,要建立完整协调一致的工作体系,从领导到各职能部门应该积极配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另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创新,必须利用科技占领好网络这一阵地,利用网络的传递、沟通、共享功能,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用优秀的文化塑造人。

3.3务实求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遵循规律、讲究实效

首先,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加强研究新时期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把握规律,才能把工作落到实处。其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工作不能脱离现实,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是整个社会发展都将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所以,教育工作要紧跟时代潮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再次,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而言,我们还要注意它的实效性,怎样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实处应该是贯穿这始终的一条红线,通过教育要真正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向着健康、和谐的趋势发展,这也应该是我们需要更加关注的问题。

3.4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网络载体与传统教学内容相结合

以微信为例,微信在功能特性上和传统的网络媒体交流形式有着很大的不同。随着网络速食时代的到来,微博代替了传统的博客,使用仅仅140个字符就可对事情和观点进行说明,并可以传递图片和文字,但是微信较之于微博更加便捷,微信将所有信息传输功能从传统的计算机转移到每天每时每刻都可以携带在身边的手机上,信息的时效性更强、信息量更大、互动性更强,但是信息的稳定性减弱。因此,必须改变原有的长篇大论的理论灌输形式,使用简短的语言以及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大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并且允许大学生发表观点,进行及时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将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微信新网络载体方式相结合。

3.5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各项功能

每一次网络交流技术的更新,都会使网络上的交流互动功能有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中的各项功能,以适应网络的各种特征和需求。例如,微信具有信息及时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对身边的点滴小事进行即时信息,发起大学生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此外微信还有二维扫码关注的功能,对此教师可以建立微信平台,定期为大学生传递心灵鸡汤、时事政治要闻。此外,微信还有群讨论功能,可以班级、年级或者其他大学生群体形式为单位建立微信群,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大学生的交流方式、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及时给予大学生教育和帮助。诸多网络新功能必须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双方充分融合,达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高校各项工作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其他各项工作的核心。因此,要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及时的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对,顺应高职学生思想特征,直面问题,不断更新思想教育理念,进而满足新时期高职学生多变的思想特点与成才需求。

参考文献:

[1]赵静,刘朋飞.新时期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问题分析[J].才智,2014,29:56.

[2]张宏燕.微信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赤子(中旬),2014,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