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流程自动化范文
时间:2023-06-12 16:40: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流程自动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会计电算化逐渐普及,财务软件不断的规范化、通用化,移动终端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为网络技术在财务审批流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财务核算制度也应顺应市场要求,依时顺势开拓新思路,才能带来财务核算创新的新局面。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
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财务核算
自20世纪70年代会计电算化引入我国以来,计算机技术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完全替代了人工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部分替代了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算等流程。财务软件的开发在经历了自由开发、满足个体内部核算的基础上,已经实现了财务软件的通用化和标准化,并延伸到管理电子化的层面。
一、目前会计电算化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在减轻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其基本能够满足小规模组织机构的核算和管理需求。但在财务控制方面,只涉及到对财务内部不相容岗位的控制,如软件对在审批流程方面的控制尚停留在人工核算阶段。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内部控制主要围绕人来开展,在各环节建立了相应的稽核制度、审核制度以及各级主管的审核、签名盖章等审批制度。这些制度基本能够满足小规模组织机构内部监督和控制的要求,但随着组织机构的不断壮大,组织机构内部管理层次的复杂化,在大中型组织机构内部,单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和签名、盖章审批流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财务核算与管理的需求,旧的审核控制制度往往把控制的终极责任定格在某一主要领导者的身上,而主要领导者在各部门、各单位往往担负重要的规划、决策任务,因此,找领导审批签字就成了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为找相关部门的领导签署意见,往返数次甚至数十次是很常见的现象,走完整个流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因此,建立一种既不削弱内部控制的力度,又能减少人力、时间的浪费,能够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将业务流程和审批流程打通的新型业务审核控制模式就成为这些机构的迫切需求,高等院校财务核算也同样面临这一难题。纵观目前国内的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还没有哪一款软件能够满足上述要求,目前来说,不太现实的想法是:依靠单一的系统既能满足会计核算的要求,同时,又能满足简化审批流程的要求。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创新思维,引入、融合各种新型的业务处理系统,寻求新型的业务审批流程模式。3G、移动终端的普及、电子商务模式的建立,引领了办公自动化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也为高校财务审核流程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通过财务软件的拓展、开发、运用和办公自动化,寻求解决目前问题的方法。
二、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对会计核算提出的新要求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事业经费、科研经费呈现井喷式增长,经营活动也越来越呈现多元化趋势,财务人员虽超负荷劳作,但难以应付越来越多的报账工作。师生因报账等候时间长、为找领导签名跑断腿等原因而怨声四起,旧的业务流程和审批程序已经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目前的资金来源大概分为三个部分:财政资金(包括正常经费、专项经费和各级纵向科研经费)、科研横向经费资金和部分经营性收入。财政资金是主要来源,管好、用好这部分资金是高校会计核算的中心业务,因此,各高校在预算控制的基础上,对这部分资金的使用制定了较为严格的审批程序。以实验室固定资产采购审批流程为例,其需经过以下程序:使用部门提出需求申请-组织专家论证-各审批部门审批-签订合同、安装调试验收-付款。其中,论证、招投标、签订合同、验收环节需要机构内各部门、院部及专家的积极配合,这一过程如果靠人力协调完成,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在各高校广泛使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协同办公),不但具有完成公文运转的功能,还整合了办公、信息共享、管理与决策的功能,已经成为一个协调的办公平台。办公自动化的应用已经完全颠覆了以往跑部门审批、找领导签字的办公模式,并且这种快速、高效、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的办公审批模式已经逐步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应用。但在高校财务审核控制中,普遍还沿用围绕人而展开的控制模式,一个在协同办公平台上已经完成的流程,到了财务报账这一环节,就又回到了跑部门盖章、找领导签字的旧模式,再一次走进报账速度慢、报账审批程序多的困局。我们知道,会计核算是从审核原始凭证开始的,财务人员在原始凭证审核中应坚持的完整性、程序性、特许性原则都强调了逐级责任划分和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一环节、每一个人的重要性,因此,要求相关的业务关联部门经手人、责任人、审批人、关联领导在原始凭证上签字就成为控制的手段,而且,这一控制手段一直被广大财务人员接受和认同,这种在原始凭证上签字的方式也便于在会计档案保存的过程中保留原始的审核程序;而在各高等院校广泛应用的办公自动化(协同办公)审批程序都是在网络上进行的,因其整个审批流程在原始凭证上得不到体现,因此,还不能被财务人员接受,造成了办公自动化审批流程在财务报账环节得不到认同和应用,阻碍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会计核算中更加广泛的应用。
三、对策和建议
既然单一功能财务软件不能解决财务审批流程中存在的审批难、报账速度慢、浪费人力和财力等问题,那就需要我们拓宽思路,以现有条件为基础,把其他办公自动化业务流程加以变通改进,使之成为可以被会计核算认同和应用的审批流程。下面就怎样将办公自动化业务流程和会计流程相融合及将移动电子商务模式引入财务报账谈谈看法。
(一)办公自动化流程和会计流程相融合
办公自动化系统能在高等院校被广泛推广和应用,就表明办公自动化顺应了市场发展的需求,代表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它不会因为在某一环节暂时得不到认同而停滞发展,因此,会计核算在坚持核算原则的基础上,只有积极寻求与办公自动化审批流程相融合的办法才能适应需求,解决审批难、浪费人力等问题。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每一流程,都是一个由需求部门发起业务,各关联部门签署意见并经主要领导审核同意,合理的、符合控制要求的业务申报与审批过程,具有真实性、唯一性、完整性、明确性和程序性的特点,和会计核算的审核思维程序一致,与目前会计核算沿用的业务审批流程的不同之处在于流程保存介质的不同,即虚拟化与现实化的冲突,怎样使虚拟化中的流程同样被财务人员认同和接受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我认为,将办公系统中涉及财务核算的流程以表单的形式进行打印、并由发起部门(或最终审批部门)加以确认,辅以办公系统业务流程信息,替代以前由关联部门在原始凭证上签字的审批程序,可以解决虚拟流程现实化的问题。这种处理方法既体现了整个业务审批的过程,又符合会计核算的真实、完整、明确和程序性要求,可以被财务人员接受和认同。
(二)借鉴移动电子商务模式,开展网络自助报账
目前,在高等院校内部,师生报账基本上还是由报账人员携带审批后的原始单据到财务部门,等候财会人员审核报账,在报账过程中,因原始单据欠缺相关人员的签字、审批流程不规范等原因,往往需要报账人员多次、反复往返,即使审核流程无欠缺,等候财会人员分类计算等原因也往往耗费了师生相当多的时间。移动电子商务的开发应用,引领了办公自动化的变革,使用人受益不少,财务报账也可以开发终端系统,利用移动终端开展网上自助报账,来一场报账自动化的变革。那么,如何开展网上自助报账呢?初步设想如下:开发财务软件应用系统——自助报账终端,自助报账终端系统应具备查询功能、填报功能、流程指引功能、沟通功能。将该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对接,由报账人将需报账的单据分门别类在申报系统中填写好,然后发送给财务部门,同时,上传办公自动化审批流程打印件,财务部门在收到网上送审单据后进行初步流程审核,如发现问题就退回申报人的补充材料;如审核无误则通知申报人提交书面申报材料予以报账。网上初审可以节约报账人因流程不规范而反复往返送审的问题,申报人的初步分类申报也节约了财务人员审核书面材料的核算时间,另外,申报人在接到财务部门报送书面材料的通知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由选择送审书面材料的时间。自助报账终端的使用,对减少人力、时间浪费都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为会计电算化的深度开发应用提供了基础。会计核算制度也应顺应市场要求,依时顺势开拓新思路,才能为会计核算带来新变革、新局面。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信息化;医药分销;绩效
中图分类号:F7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08)05-0019-08
The Empirical Study of Informationization on Performance
in China Pharmaceutical Distribution Industry
SONG Hua, WANG Lan, WANG Xiao-liu
(Business School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unique feature of pharmaceutical distributors (Hereafter short for PDs) in China, this study proposed a model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key factors of informationlization, S&OP (sales and operation planning) and firm performance. Grounded on the survey of more than 120 PDs, the paper has evaluated the impact of 3 key functional factors, information acquiring & mining, information integrating & sharing, and information automating & monitoring on firm performance of PDs with the path analysis. The outcome of study unveils that information acquiring & mining is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financial performance, but information automating & monitoring is negatively related with financial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integrating & sharing plays a positive impact on financial performance only after the mediate factor, S&OP, works. In the e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formationlization process of PDs and advances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for the PD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ir informationization and performance.
Key words:informationization; pharmaceutical distribution; performance
1 引言
目前,随着人们对医药产品需求的大幅增加,医药行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1]。行业增长伴随着国际国内竞争的加剧,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医药流通领域对外资开放,中国医药流通企业所处的形势更加严峻。全国医药商业的平均流通费用率为12.5%,而销售利润率却小于1%;美国医药批发商的利润率为1.5%,而医药流通费用率仅为2.9%[2],可见医药商业企业的竞争力亟待提高。这些都在客观上要求医药分销企业必须在完善内部管理的基础上,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正是由于信息技术和网络能够大大提高信息流通的效率,并具备降低流通成本、优化库存管理、拓展覆盖领域、全面提高管理效率的巨大潜力[3],通过信息化和网络化来改进管理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医药流通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企业信息化不仅给中国医药分销企业带来了提高流通效率的机会,也中国医药分销企业提供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后发优势的机会[4,5]。
但从目前我国医药分销企业的信息化实施效果来看,并不乐观。尽管企业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GSP认证和信息化改造,却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结果导致有的企业放弃信息化建设,有的企业闲置设备,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甚至阻碍了企业的发展[6]。因此,对医药分销企业信息化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尤其是探索信息化对医药分销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和关键影响因子,找准医药分销企业信息化的着力点和关键点,切实有效地推动企业信息化进程,进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改进和竞争力的增强。
2 文献回顾和理论假设
现有文献对信息化关键要素的研究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角度,一是从信息化成功实施的外部因素角度探讨信息化成功必须具备的组织、管理以及技术等条件要素;还有一种思路是从信息化本身出发,研究成功的信息化必须具备的功能要素。信息化的成功必须具备有利的条件、科学的管理方法和落实措施,但这些还不够,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工具和方式,不会直接提升物流和供应链管理能力,“信息化”只有发挥了它应发挥的关键功能才能促进企业绩效的改进。医药分销链中涉及的经济主体多,性质复杂,范围广层级多,而且由于政府对于医药流通企业的规制和监管,对于药品这种特殊产品要求严格的批次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对于医药流通企业的规范和发展至关重要。基于相关文献和医药流通企业特点,本文从信息获取和挖掘、信息整合与共享、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这三个维度来测量企业信息化水平[7~9],探讨信息化水平对医药分销过程中的供需协调和企业绩效的影响。
2.1 企业信息化与供需协调
随着现代供应链物流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发展,90年代早期,供需的匹配和整合(Sales and Operation Planning,简称S&OP),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和平台进入到供应链物流管理的视野,其目标是促使供应链各企业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将销售预测整合到企业运营的流程中,以实现供需整合和匹配[10,11]。Wing和Perry针对医药行业的情况提出,S&OP是企业规划的核心,是一个由战略规划、销售计划、订单承接、生产计划、运输管理、供货商规划等一系列职能活动构建的工作流程[12]。
信息化在供应链中发挥的典型作用是,通过低成本的信息流通减少了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交易摩擦[13];然而,信息化更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实现了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整合,促进了供需协调,例如Lee and Whang把信息化看作是缓解供应链“牛鞭效应”的关键因素[14];此外,信息化还能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7]。供应链成员之间信息共享、整合将有效缓解医药分销供应链中的“信息孤岛”现象[2],减少了供应链中需求和预测的不确定性,使供应链成员对相关环节的库存和需求有了更明确的了解,从而使订单执行更具效率[15];其次,供应链成员的信息共享和整合还将促进供应链成员协同计划的制定,据此协调各成员的经营目标,实现对分销渠道更高效的管理和协作,提高供需协调性并最终促进企业绩效的改进[16,17]。因此,本文假设:
H1a 信息获取和挖掘能力对供需协调性有正效应。
H1b 信息共享和整合能力对供需协调性有正效应。
H1c 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能力对供需协调性有正效应。
2.2 企业信息化、供需协调性与企业财务绩效
信息和人力资源、固定资产、业务流程一样是企业的重要资源[18],信息化无疑将增强企业获取信息这种资源的能力。在客户导向或市场导向的推动下,获取、追踪、预测客户信息已成为企业管理的关键因素,信息的获取和挖掘使企业得以及时跟踪顾客选择的变化,并及时反馈给决策系统,进而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响应速度,进而改进关键因素,促进销售目标和盈利率的实现[19]。对企业内部运营资料的收集和挖掘将有利于企业更加了解自身的缺陷,为不断改进提供线索和依据,降低营运成本、提高营运效率。企业信息化实现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信息技术的采用和公司生产效率的提高有显著性的关系[20]。
因此,本文假设:
H2a 信息获取和挖掘能力对财务绩效有正效应。
Grover 和Malhotra等人认为信息整合和共享提高了企业传递、加工信息的能力,并进而使同步决策成为可能,而同步决策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石。Nada 和Robert通过实证资料研究证明,信息共享和整合技术有利于实现公司内部整合及企业间的外部联合[21]。分销渠道成员通过信息共享系统,实现上下游企业资料顺畅交换,信息实时共享,尤其是客观真实的反映客户需求资料及时共享和挖掘,将提升对客户需要的响应能力,并据此协调各成员的经营目标,建立成员间的互相信任,进而激发战略联盟关系的形成,实现对分销渠道更高效的管理[16]。有研究表明,医药供应链成员之间信息的整合和共享将增强医药分销企业内部的渠道覆盖、渠道管理能力[22],进而改善医药分销企业绩效。因此,本文假设:
H2b 信息共享和整合对财务绩效有正效应。
Berger[23]研究报告中指出思科公司借助于信息化和网络技术,重构了公司的内部流程及完成了与供货商、客户的整合,最终实现了5亿美元的开支节省。2001思科公司就有90%的销售在网上实现,信息化和Intel使思科得以用自动化的订单处理取代数百订单处理员工[24,25]。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的最深刻的变化是对企业成本的影响,包括生产成本、管理成本以及交易成本都出现了相对收缩即边际成本递减[26]。在医药分销企业,成本管理尤其是库存成本的管理占有重要位置,信息技术如及时补货技术,提高了企业自动化信息处理和监控的能力,对于库存具有替代效应,信息化使企业减少了库存量,降低了库存管理成本[27]。因此,本文假设:
H2c 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能力对财务绩效有正效应。
供需的匹配和整合(S&OP)是分销企业财务绩效最基本的保证[28]。供需匹配和整合的优化,将促进企业的销售、营销、财务和运营各部门共同制定最贴近需求的年度预测和计划,从而更好地实现业务目标。因此,本文假设:
H2d 供需协调性对财务绩效有正效应。
3 资料收集与测量
3.1 样本及其特性
本研究是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所有问卷于2005年7月到2006年3月投放并收回。问卷通过两个渠道投放,一是海虹平台的参与用户,二是中国人民大学医药MBA班。两个渠道共投放666份问卷,回收225份,其中有效问卷119份。其中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30家,占25.2%;年销售额在3000万到3亿元之间的中型企业52家,占总数的43.7%,年销售额在3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37家,占总数的31.1%。
3.2 变量的测量
本研究变量的所有问题使用李克特(Likert)从“非常差”到“非常好”的5点量表,要求被调查者表明他们对每个题目认可的程度。在获取量表和数据的基础上,我们按照所构建的理论模型,运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以探测信息化三要素:信息获取和挖掘、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信息共享和整合对企业财务绩效和潜在竞争力的影响。在量表的效度方面,运用正交旋转的因子分析法对模型构念进行了探索性检验,结果表明本问卷设计的指标较好体现了研究模型的构念。关于量表的信度,在信息获取和挖掘能力指标(IF1)方面,测量了相应3个方面的问题,题项包括“供求信息的获取能力”,“所获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对信息的分析和挖掘能力”,Cronbach’s α值为0.8180;在信息共享和整合能力指标(IF2)方面我们测量了5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按需下单能力”、“分销配送的控制能力”、 “信息在本企业内部的分享程度”、 “信息在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分享程度”以及“给上下游企业提供有用信息的能力”,Cronbach’s α值为0.8925;在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能力指标(IF3)方面,测量了4个问题,题项为“信息处理的自动化水平”、“仓库管理系统(WMS)建立的状况”、 “需求信息结构的完整性”以及“对信息的监控能力”,Cronbach’s α值为0.8798;在供需协调性指标(S&OP)方面,测量了4个指标,分别是 “市场需求预测的准确性”、“采购与分销计划的平衡程度”、“人财物资源安排的合理性”以及“分销供需计划的完成程度”,Cronbach’s α值为0.8877;在财务绩效指标(FP)方面测量了4个问题,分别是“最近3~5年终端纯销售增长率”,“最近3~5年商业调拨销售增长率”,“最近3~5年间净利润”以及“最近3~5年资产报酬率”,Cronbach’s α值为0.7660。
4 实证分析结果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我们利用通径分析进行模型检验,表1为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和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表2是关于信息化三要素对供需协调影响的回归分析(模型1)。从方程的检验结果看,模型1解释了26.7%的企业供需协调的变化。
(1)H1a得到证实。在参考模型1.2中,方程的F检验在P=0.05条件下显著,并且信息获取和挖掘的容忍度(tolerance)和方差膨胀因子(VIF)分别为0.836和1.197,方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信息获取和挖掘在α=0.05条件下对医药分销企业的供需协调性具有显著影响,并且信息获取和挖掘对供需协调性的变动增加了解释效度(ΔR2=0.199, P< 0.05),其效应表现为如果其他因素不变,信息获取和挖掘与供需协调性之间存在较强线性关系,信息获取和挖掘能力提高一个百分点,供需协调性变化率为48.8%。
(2) H1b得到证实。在参考模型1.3中,方程的F检验在P=0.05条件下显著,且信息共享和整合、信息获取和挖掘、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的(tolerance,VIF)值分别为(0.662,1.512)、(0.658,1.519)、(0.395,2.5327),说明方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信息共享和整合在α=0.05条件下对供需协调具有显著影响,并且增加了对供需协调变化的解释效度(ΔR2=0.047, P
(3) H1c没有得到数据的支持。在P=0.1条件下,回归检验结果并不显著(参考模型1.4,P=0.304),可以认为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对供需协调性几乎没有作用。
表3是信息化三要素和供需协调对财务绩效的回归分析(模型2),其中,信息获取和挖掘(IF1)、供需协调(S&OP)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正效应得到验证,但数据显示信息共享和整合、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对财务绩效的作用不显著。从检验结果来看,模型2解释了44.8%的财务绩效的变化。
(1)H2a得到证实。在参考模型2.2中,方程的F检验在P=0.05条件下显著,信息获取和挖掘的tolerance和VIF分别为0.827和1.212,方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且信息获取和挖掘能力对财务绩效的变化解释度高(ΔR 2为0.121),其效应表现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信息获取和挖掘能力每提升一个百分点,企业的财务绩效的变化率为38.3%(P=0.000)。
(2)H2b没有得到证实。在参考模型2.3中,方程的F检验在P=0.05条件下显著,信息获取和挖掘、信息共享和整合的(tolerance, VIF)值分别为(0.656,1.524)、(0.688,1.453),说明方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但该变量的增加并没有在多大程度上增强解释度(ΔR2为0.003),其效应表现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信息共享和整合对财务绩效的改善没有影响(β=0.065,P=0.552)。
(3)H2c没有得到证实。在参考模型2.4中,方程的F检验在P=0.05条件下显著,信息获取和挖掘、信息共享和整合、自动化处理和监控的(tolerance,VIF)值分别为(0.524,1.908)、(0.596,1.677)、(0.415,2.410),说明方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但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对财务绩效变动的解释度也较弱(ΔR2 为0.011),且出现了在统计上不显著的β值(β=-0.164,P=0.247),可以理解为信息自动化处理对财务绩效的改善没有影响。
(4)H2d得到了证实。在参考模型2.5中,方程的F检验在P=0.05条件下显著,信息获取和挖掘、信息共享和整合、自动化处理和监控以及S&OP的(tolerance,VIF)值分别为(0.468,2.138)、(0.586,1.707)、(0.413,2.423)以及(0.643,1.555),说明方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且供需协调对财务绩效的变化有较强的解释度(ΔR2 为0.448),该效应表现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需协调和企业财务关系存在强相关关系,供需协调提升一个百分点企业财务绩效变化率为53.4%(P=0.000)。
由表4可知,信息获取和挖掘对财务绩效的通径系数为0.380,且同时具有显著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信息获取和挖掘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财务绩效变动率为38%;信息共享和整合对财务绩效的通径系数为0.116,说明信息共享和整合对财务绩效有正的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信息共享和整合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财务绩效变动率为11.6%;但信息共享和整合对财务绩效的直接作用不显著,即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可以认为信息共享和整合对财务绩效没有直接影响,其原因可能是我国医药分销供应链并没有真正建立,而信息共享和整合若仅局限于某一企业内部,其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是有限的。
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对财务绩效的通径系数为-0.214,说明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对财务绩效有直接负面影响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投入增加一个百分点财务绩效将变动-21.4%。同时该要素通过供需协调性对财务绩效产生的间接作用不显著。说明目前我国医药分销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对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的投入并没有带来财务绩效的改善,反而降低了财务绩效。本文研究的概念模型路径分析如图1所示。
5 结论与进一步的研究
本研究通过通径分析,检验了概念模型和假设,分析结果表明我们提出的模型假设基本上得到了数据上的支持。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信息获取和挖掘、信息共享和整合、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功能对医药流通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据研究结果,可得到如下结论:(1)企业信息化能否促成企业财务绩效的改进,不取决于上了什么信息系统,应用了那种信息技术软件,也不在于是否建立了现代化的医药物流中心,而在于信息化建设是否真正实现了信息获取和挖掘、信息共享和整合、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功能,并确保这些功能得以充分发挥。这三个方面也是我国医药分销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三个要素,也是构建医药电子供应链的必备条件。(2)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因子对财务绩效的负作用(-21.4%)充分说明了中国当前医药分销领域对自动化方面的巨额投资没有带来相应的收益。信息技术的采用和公司生产效率的提高没有显著性的关系。本文研究的结果和Elliot的研究结论一致[29]。他认为实施企业信息化的时候,要考虑到现行的企业运营流程以及客户订制化等因素,如果忽略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对企业绩效并无显著的作用,甚至有负面的作用。中国现代化医药物流中心的建设缺乏规划,存在着盲目性和闲置率高的状况,只有“仓库”,没有“物”流,信息技术的采用并未真正提高医药分销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能力。其根本原因不在于信息技术本身的局限,而是信息化实施小组或部门在没有弄清信息自动化和业务流程的情况下过分地关注技术本身而不是企业的业务流程,也削弱了信息技术的实施效果。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通常需要前期大量的资金投入,如建立自动化立体仓库和现代化物流中心,开发相应信息交换平台等,但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的基础设施建成后,若没有相应的商流和物流支持,相反却会成为了医药分销企业的包袱。在本研究所采用的问卷资料中可以看出,120家企业中,有82家(占70%)企业已有或正在建设医药物流中心,这无疑不利于医药物流的规模化和集约化,而医药分销企业通常认为建立现代化物流中心就具备了信息的自动化处理和监控能力,事实上,由于商流不足以支持物流中心的运作,具备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能力的现代化物流中心只是一副高贵的脚铐。(3)医药分销领域的信息共享和整合并没有真正实现。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有助于提高成员企业的供需协调、库存管理、渠道管理、市场响应等关键能力和素质,促成供应链成员之间的联合和协作,并最终改善成员企业绩效表现[21]。但当前中国医药分销企业信息共享和整合对财务绩效的正向作用十分微弱,只有6.5%,且在统计上不显著,说明当前医药分销企业信息化并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和整合的功能,这也证明了前人关于中国医药电子供应链没有真正形成的判断[2]。
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和我国医药分销企业信息化和运营现状,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信息化建设必须和优化内部流程、提升管理理念紧密结合。流程再造的支持者们认为,信息化要转化为企业绩效,必须在信息化的同时进行企业流程的再造[30~32],如果只是单纯地应用信息技术,例如“开票自动化”技术的实施不太可能导致企业绩效的提高[33]。本研究也证实了医药分销企业信息化对财务绩效的改进作用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促进企业流程因素的完善如供需协调而实现的。由此可见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一个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现代物流中心的过程,还应该是一个更新管理理念不断优化企业流程的过程。(2)继续加强GSP、ISO9000等质量管理措施的落实和改进,重视对企业基础数据的收集和利用。从实证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医药分销企业的数据获取和挖掘对企业财务绩效有十分明显的改进作用,这与我国近年来强制推行GSP和ISO9000等质量管理体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两者都强调对流程和运营的质量管理,尤其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企业的任何业务操作都留有记录,从而推动企业重视基础运营和管理数据的收集和挖掘,再借助于现代信息化手段实现该功能,最终促进财务绩效的改善。(3)加强医药行业的联合与兼并,促进供应链成员之间信息整合和共享。信息整合和共享的内容必须是广泛和充分,不仅仅只是订单和确认单等业务信息,更重要的是实现对运营、物流甚至战略计划信息的共享和整合。此外,信息化只是实现信息整合和共享的手段,信息整合和共享的实现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之间的联合、合作协议的达成,并进行相应的流程、组织和战略上的调整[34]。(4)加强医药行业物流标准化建设。行业标准化程度低也是制约医药分销企业信息自动化处理和监控能力的重要原因。只有实现了药品物流的标准化才能使物流中心数据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实时的、动态资料集合,物流的效率、质量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本研究有三个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关注,这也是本论文存在的局限性:信息化绩效的体现通常有较长的时滞[35],而研究资料主要是中短期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信息化起步较晚,医药行业尤其如此),因此,未来可以对信息化带来的绩效进行追踪研究。另外,信息化对财务绩效的影响除了通过优化供需协调最终影响财务绩效外,还有其他影响路径有待进一步探索,这些都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考虑。
参 考 文 献:
[1]Ralf K, Ingrid W. Service-flow management for health provider networks[J].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03, 16(3/4): 259-269.
[2]宋远方,宋华.医药物流与医疗供应链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90-93.
[3]Emily J W. Healthcare’s supply chain reaction[J]. Healthcare Executive, 2002,17(5): 16-20.
[4]汪星明.中国医药流通电子商务[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2-3.
[5]张弘.信息化与中国流通创新[J].财贸经济,2003,(10):58-62.
[6]曲炜.企业信息化对竞争机制的影响机制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5.
[7]Simchi-Levi D, Kaminsky P, Simchi-Levi E. Designing and managing the supply chain: conpcepts, stragies, and case studies[M]. New York: McGraw-Hill, 2003.
[8]Malone T W, Yates J, Benjamin R I. Electronic markets and electronic hierarchies[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1987, 30(6): 484-497.
[9]孙宇.信息挖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N].中国房地产报,2006-10-23.
[10]Mentzer J T, Moon M A. Understanding demand[J].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view, 2004, 8(4): 38-45.
[11]Poirier C. Using models to improve the supply chain[M]. A CRC Press Company, 2004. 135-137.
[12]Wing L, Perry G. Toward twenty-first-century pharmaceutical sales and operations planning[J].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2001,(1): 20-26.
[13]Cross G J. How e-business is transforming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 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 2000, 21(2): 36-39.
[14]Lee H, Whang C. Bullwhip effect in supply chains [J].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1997, 38(3): 93-102.
[15]Swaminathan J M, Tayur S R. Models for supply chains in e-business[J]. Management Science, 2003, 49(10): 1387-1406.
[16]夏露.电子供应链的应用优势及构建研究[J].物流技术,2006,(8):88-90.
[17]Levary R R. Better supply chains 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J]. Industrial Management, 2000, 42(3): 24-30.
[18]Barney J.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1, 17(1): 99-120.
[19]Cronin M J. Using the web to push key data to decision makers[J]. Fortune, 1997, 136(6): 254.
[20]Loveman G W. An assessment of the productivity impact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Allen T J, Morton M S, e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Corporation of the 1990s: Research Studies[M] . MIT Press, Cambridge, MA, 1994. 84-110.
[21]Nada R S, Robert P. Mode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rm capability, collaboration, and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2005, 26(1): 1-23.
[22]Daekwan K S, Tamer C, Roger J C. Information system innovation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hannel relationships and firm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006, 34: 40-54.
[23]Berger A. Five steps to an e-synchronized supply chain[EB/OL]. 省略/xd/xd.asp?it
=enweb&xd=ideas%5Coutlook%5Cpov%5Cpov_fivesteps.xml,2004-02-20.
[24]Copacino W C, Dik R W. Why B2B e-markets are here to stay[J]. Accenture Outlook, 2001, (2): 22-29.
[25]Chopra S, Meindl P.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trategy, planning, and operation[M].2nd ed. New Jersey:Person and Prentice Hall, 2004.
[26]谢康,陈禹.企业信息化的竞争优势[J].经济研究,1999,(9):64-71.
[27]靖继鹏,孙立明.信息技术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J].情报科学,2002,(4):337-353.
[28]Frank S. Plan with the big “S” [J]. Manufacturing Systems (MSI), 2004, 22(11): 42-44.
[29] Elliot R, Martin E D, Philip T E.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operational processes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on inventory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3, 21: 63-80.
[30]Venkatraman N. IT-enabled business transformation: from automation to business scope redefinition[J].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1994, 35(2): 73-87.
[31]Hammer M. Reengineering work: don’t automate, obliterate[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0, 68(4): 104-112.
[32]Davenport T H, Short J E. The new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process redesign[J].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1990, 31(4): 11-27.
[33]Auramo J, Kauremaa J, Tanskanen K. Benefits of IT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explorative study of progressive compan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 2005, 35(2): 82-88.
篇3
(林业信息中心,呼和浩特010020)
摘 要:自动化办公系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促进政府转型的有效手段。文章结合林业厅实际情况,探索了如何在自治区林业厅搭建符合工作实际的自动化办公系统。
关键词 :内蒙古;林业厅;办公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P317.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06-11
作者简介:段菁(1962-),女,北京市人,林业高级工程师.
1 引言
电子政务建设是政府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主席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2014年成立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大力支持电子政务的发展。强化电子政务水平才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办公自动化是电子政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办公自动化是提高办公质量和效率,促进政务公开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提高林业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推进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建设节约、高效型的政府机关单位,林业厅大力推进自治区林业厅自动化团建系统。
自治区林业厅信息中心与厅机关相关处室进行多次深入沟通调研后,梳理了厅机关相关工作流程,开发部署了林业厅自动化办公软件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成熟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手段建成,具备高质量、高效率、智能化的特点,为领导决策和机关办公提供信息服务,提高办公效率,减轻工作人员工作负担,节约宝贵的办公经费,从而实现行政机关的办公自动化、办公无纸化、资源信息化、决策科学化。
2 总体规划
建设厅机关的自动化办公系统,是实现全区林业系统办公自动化迈出的第一步。后面还有第二步、第三步。其目的是通过“云”技术手段,将办公自动化覆盖到全区各个盟市、旗县林业机关。
3 技术解决方案
3.1 软件总体架构
自治区林业厅自动化办公软件系统在设计时,采用3层架构的软件体系架构。3层架构由展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组成。3层架构系统在后期维护的时候,极大地降低了维护成本和维护时间。
表现层(UI):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
业务逻辑层(BLL):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
数据访问层(DAL):该层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查找等。
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3.2 功能框架
自治区林业厅自动化办公软件系统全部的功能模块都采用动态配置,由系统框架解析代码生成可变功能框架。换言之,就是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是可插拔式,可以任意增加、屏蔽功能模块,以满足不同的业务要求,可以对林业厅的实际需求进行定制开发,添加到系统框架中,而不影响其他功能的应用。当发生业务调整的时候,可以避免大规模的升级改造,节约了经费、时间,保证了系统的可扩展性。
3.3 流程技术
有些业务功能存在不同部门和工作人员之间的数据流转,实现这部分流转的技术称为流程引擎。系统采用动态可配置式流程引擎,用户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配置符合实际情况的业务流程,这部分流程大致上有信息管理流程、行政管理流程、公文管理流程、资产管理流程、财务处理流程等。
数据流程的引进,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了系统的灵活性,不管人员、业务流程如何变化,都能保证系统的实用、适用、易用、好用。
数据流程引擎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直观性:无论在流程配置界面和业务处理流程上,采用图形化方式,用户可以直观操作或直观查看到实际情况模拟。
简单性:流程配置采用常规图形拖拉方式,无需学习。
动态性:流程配置可以灵活更改,随业务变更任意调整,不受时间和功能限制。
适应性:流程框架与部门、角色、人员三者数据为依托,根据不同的数据而进行数据流转。
自动性:系统自动识别需要使用的流程配置,自动识别流程环节人员身份,自动流转数据。
4 系统功能设计
4.1 整体设计
OA办公管理系统功能可以根据业务的变化进行调整,在目前林业厅业务范围内,设置了如图5所示的功能。
4.2 系统功能列表(详见表1)
篇4
关键词:ERP;物资管理;办公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8-6798-03
范化管理平台[]。ERP核心功能模块包括: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等核心模块。ERP系统集中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主要对公司内部业务流程和管理过程进行规范化和优化,对其主要业务进行自动化和规范化管理[]。ERP系统可以全面降低了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成本,实现了企业精细化管理目标,在企业内部发生了新的变化及产生显著效益。ERP的引入规范了企业的业务流程,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决策,获利分析,该文设计开发一套通用的ERP物资管理系统,将使企业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升,面对市场的响应速度大大加快,客户的满意度也将显著提高。
1 技术路线
目前主流的ERP系统大多采用B/S体系架构来设计。B/S架构将ERP系统中的三要素(数据、功能、行为)分离,分别对应了三层架构中的前端的表示层(UI)、中间的业务逻辑层(BLL)和后端的数据访问层(DAL)。三层架构极大地减轻了Client端电脑的负载,减轻了系统维护和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编程开发人员的开发成本和用户的总体成本[]。区分层次的目的即是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软件编程思想,这样开发人员就可以只关注于整体结构的其中某一层,降低了层与层之间的依赖关系,有利于各层之间的复用和标准化。将软件设计划分三层设计的优势在于即使其中某一层发生了改变,也不会影响其它层,因为每一层都具有相对独立的职责和功能,从而确保了架构的稳定性[]。
2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2.1 开发平台
随着ERP应用内容的不断扩展,ERP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就B/S结构的具体开发技术又有多种选择,如:JSP+J2EE、ASP+IIS、 + Microsoft .NET Framework、PHP + Apache等,它们各具有不同的优缺点。本系统运行平台为Windows XP,开发目标是通用型ERP系统,应用环境相对简单,所以采用了 + Microsoft .NET Framework技术。
2.2 任务概述
基于WEB的简单ERP管理系统软件主要实现了各个部门、跨地域之间进行信息和数据的传递以及实时数据更新处理。根据实际工作流程设计了流程模拟图如图1所示。
根据上图的工作流程及工作需要分析设计了如下功能:
1) 系统管理:管理员可以对本公司用户进行添加,删除,密码的管理及用户模块的授权。
2) 物料需求管理:根据部门汇总需求数据,对采购单进行维护,包括录入、修改、查询等功能;并且提供对供应商信息的维护。
3) 销售执行计划:客户的信息及公司订单的维护。
4) 人力资源管理:对部门人力资源进行维护,包括对部门员工的信息录入、修改、工作状况、工资信息结算等相关信息的维护。
5) 生产计划管理:根据生产计划安排生产任务,对产品进行库存管理、入库管理以及合理调度生产任务。
6) 财务预算:财务出入账的分析与查询,报销凭证的生成,以及各本门的计划预算的审批。
2.3 系统的总体设计
根据ERP管理系统在现实工作中的功能需求,总体可分为以下几个功能模块:财务模块、行政模块、生产模块、销售模块和物流模块。其功能和模块架构图如图2所示。
基于WEB的ERP物资管理系统的整体设计、具体事务管理、决策支持功能都在整个供应链的业务处理流程中实现。各个模块基本功能的实现,体现着ERP系统各模块的紧密协同工作关系。如销售部的订单下达到生产计划和物流的合理发运,整个流程明确有序的体现了几个部门的协同工作。各部门协同工作流程图如图3所示。
3 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基于WEB的ERP物资管理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数据库设计的根本目的是数据共享。数据库模型设计的合理性对系统使用性能和体验影响极大,因此在设计数据库时必须要考虑安全性、实用性和拓展性等。根据本系统的需求分析,该系统的数据库实体主要有“用户”、“部门”和“凭证”等。另外,每个部门都有各自不同的权限,不同的部门具有不同的权限功能,与用户之间是1:n的关系。为此,必须设置权限控制机制,管理员可以为不同的用户设置不同的用户权限,用户所在部门不同其权限也不同,根据具体情况设计系统的权限控制功能[]。
本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8 作为数据库,数据库包含用户、部门类别、订单、发运、凭证、仓库、供应商、员工信息、员工考勤、原料、报销种类、报废表等11张表。这11个表在整个系统中关系紧密,覆盖了整个工作流程的主要内容。
4 结束语
此ERP管理系统是一个基于B/S结构的工作流系统,实现了依据已制定流程进行原料的采购、生产加工、物流发运、财务出入账的ERP系统,以满足企业办公中的基本需求,通过实时的信息更新与处理,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今后将从差错检测、安全控制、数据库可恢复性等方面进一步改进系统功能,为企业的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马婷婷.基于ERP的A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2] 邰楠,屈层子,唐巍.协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办公自动化,2008(8):8-11.
[3] Xiaoping Liao, Xinfang Zhang, Jian Miao. A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Model for Smart Switching System[J].Lecture Notos in Computer Science.2005,3168:260-269.
篇5
关键词: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8-2005-03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推动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基础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和普及。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化办公流程中的应用,达到提高企业内的信息沟通效率、增强协同办公能力的目的。
1 办公自动化软件系统
1.1 OA系统概述
狭义的办公自动化即OA,是在企业中采用网络技术,以计算机为中心,结合现代化办公流程,通过快捷信息共享、高效协同办公,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办公效率。
关于OA系统的基础构架,可以分为三个逻辑层面。最上层为表示层,主要是向OA的使用者展示界面,通过办公流程和接口完成指令,表示层包含能够显示数据的系统,比如,HTML表单、JPS、java Applet等。中间层为应用层,是OA的使用者通过表示层获取数据需要调用的代码,包括安全系统、应用系统、技术平台等多个部分,可以根据其逻辑的独立性采取灵活的应用设计方案。在技术上主要利用Java语言、Servlet和Beans等,以组件包的形式将抽象功能、逻辑等分别打包,并统一规范为核心API,为表示层的访问提供确切的接口。底层为数据层,主要用于实现统一的数据管理和数据交换。
一直以来,OA技术都在不断发展之中。最初的net+关系型数据库(RDB)技术,其办公平台以简单灵活为主要特点。SUN的JAVA+RDB技术以其平台的开放性帮助OA系统的应用门类迅速扩大。Lotus于 1989年推出的IBM Lotus Domino技术实现了协同办公应用。基于SOA设计理念,以J2EE+Domino搭建的OA平台,在门户型的应用框架中支持实时协同办公,帮助用户实现了一体化决策,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1.2 广义办公自动化系统模式
广义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模式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OA、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在实际运行中,这三个系统是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关系。其中,办公自动化系统OA主要偏重于事务性的工作任务;管理信息系统MIS强调以信息为加工对象的人机协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DSS是MIS向更高级应用发展的产物,通过调用信息资源和分析工具,为决策者提供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系统。
1.3 工作流技术
工作流是针对日常办公流程中具有固定操作程序的业务提出的概念。工作流管理联盟给出的工作流定义是:工作流是一类能够完全或者部分在计算机的支持下自动和半自动执行的业务过程网。随着工作流技术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繁荣,更多的计算机技术被集成到工作流管理系统之中,比如,数据库技术、网络服务技术、云技术等。从而形成了四种主要的系统模式。一是以文件为基础、以共享文件为主要方式的工作流系统。二是以消息为基础的工作流系统,主要通过电子邮件传递文档信息。三是以WEB为基础的工作流系统,通过WEB服务实现写作办公。四是将上述三种系统通过整合、嵌套,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完整的应用开发环境。
2 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
对于广大企业而言,引入办公自动化系统有助于改变传统的纸介质办公模式,提高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企业中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信息共享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信息中心来提高信息传递与沟通的质量,减少因企业内部信息沟通问题对企业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信息中心可以包括内部论坛、下载中心、公告管理三大部分功能。
内部论坛可以为企业内部员工提供讨论交流的平台和新的沟通路径。内部论坛的栏目设置可以灵活多样,以提高内部沟通效率为目的。下载中心包含日常办公中所需要的模板、软件、报表、格式等,有助于快速准确获得标准化的办公信息。公告管理主要用于企业内部的通知和查询。
2.2 文档管理
办公自动化中的文档管理并不是简单的针对工作结果的管理,而是包括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和工作报告三大部分。尤其要强调对工作过程的规范管理,从而增强企业内部的团队协作能力、强化对工作过程的控制和监督。
其中,工作计划要求办公自动化系统支持对计划进行进一步再分解的操作,以便于整个团队中任务与责任由总到分的安排与管理。工作过程要求办公自动化系统支持对工作进度的跟踪,以及对工作问题的反馈和查询,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精准的监控管理。工作报告要求办公自动化系统支持实时提交和反馈,并同时存档,作为对将来工作考评的依据。
2.3 人力资源管理
办公自动化系统支持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含人事管理、考勤管理和培训管理三部分功能。通过借助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人事管理要求办公自动化系统支持对企业员工的档案、岗位变动信息、入职离职信息的查询统计功能,以及对于特定事项的提示功能。考勤管理要求办公自动化系统支持对各类考勤信息的查询,同时有灵活的接口可以实现与其他考勤系统,比如打卡式考勤机的对接。
关于培训管理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培训计划、培训过程和培训结果。培训计划方面需要办公自动化系统支持内部员工的计划提交和计划申请。培训过程重在对培训的日程安排以及监督。培训结果则要求办公自动化系统支持对培训结果的反馈,以及对新的培训计划的修正。
2.4 财务管理
企业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财务管理,主要包括对资产的管理和对费用的管理两个方面。对资产的管理,从办公自动化的角度,重在对各类资产建立档案,根据不同资产的使用特点,分不同的模块建立资产使用情况登记,并支持统计功能、查询功能和预警功能,使各类资产的使用情况公开化、透明化,从而有效杜绝浪费和资产流失的情况。
对于费用的管理,旨在使企业的各种用款规范化、高效化。因此,需要办公自动化系统支持在线提交申请、审批、用款登记的管理功能。同时提供与计划任务模块的接口,并支持统计、查询功能,对于费用的使用情况、是否超支便可一目了然。同时,也可以帮助降低财务部门在费用报销、用款申请方面的工作强度。
2.5 决策管理
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支持企业的决策管理,需要具备数据分析、情境模拟,以及决策过程记录的功能。
在数据分析,以及情境模拟方面,强调企业内各相关部门的协同办公,汇集多方面的数据、设计多因素的情境模拟。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嵌入节点设计,便于过程记录,以及后期跟踪。
2.6 秘书领域应用
办公自动化系统在秘书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收发文处理、整理归档、会议组织三个方面。
在收发文方面,主要是利用网络传输,避免传统纸介质办公流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同时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在整理归档方面,除了前文所述的相关功能之外,还需要添加检索、编研的功能。在保存原件的前提下,提升资料调用的速度。在会议组织方面,可以借助办公自动化系统,把人工速记与电子速录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会议记录效果。同时,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规避掉传统会议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缺陷,从而节约会议成本。
3 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
在企业的日常办公流程中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在为企业增强协同办公能力、提高整体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需要针对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加强管理。
3.1 创造良好的应用环境
为企业的办公自动化应用创造良好的环境,首先要在企业培养适宜于办公自动化应用的企业文化。即鼓励企业内部信息共享,改造传统的纸介质办公流程下的企业信息管理模式,建立有利于知识共享的新型企业文化。这也是企业能够在知识经济时代不断发展的关键。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学习型的组织,不仅仅是信息共享或员工培训的形式,而是要强调在办公自动化系统支持的各个领域的日常工作中注重过程学习和团队学习。
其次,是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基础。引入办公自动化系统之后,企业的办公流程就不再是简单的文档处理或者行政事务,而是要通过信息共享和知识的再利用提高整个企业的协同运作效率。因此,知识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的知识管理意味着企业借助办公自动化系统平台,通过建立知识库、促进员工知识交流、把知识作为资产进行管理。在知识管理框架中,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帮助企业提高知识创造和知识转换的能力。
最后,要注重企业的信息积累。信息积累是办公自动化的一个重要基础。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提高企业的决策效能尤为重要。而办公自动化系统处理的对象就是各种信息,因此,要从企业文化和管理基础两方面入手,注重企业的信息积累。除了基础信息、原始信息的积累、归档、统计,还应重视信息分析方法的完善。
3.2 妥善应对系统安全问题
企业在日常办公流程中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之后,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互联网病毒入侵与传播、黑客信息技术的传播,以及内部信息被窃取。一旦系统出现安全问题,不仅仅会对企业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造成破坏,更会对企业的运作、甚至经营决策造成风险隐患。
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首先要对企业员工加强系统安全教育,培养员工注重信息安全的操作习惯,尽量杜绝无意的操作引发的安全风险。提高员工的计算机病毒防治意识,配合硬性的操作规范和有效的监管力度,保证办公自动化系统正常运行。考虑到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病毒的快速传播,需要为办公自动化系统安装适用于内部局域网环境的病毒查杀软件。
其次,要在技术上防止非法访问和数据丢失。根据安全级别的不同,对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表示层、应用层和数据层分级实行安全保护。为此,可以在系统设计时,采取授权控制、数据加密、地址转换等技术,禁止可疑用户访问、在通信节点配备防火墙网关、将可疑的Internet地址屏蔽。在日常的系统管理维护中,要及时为系统打补丁,关闭平时很少用但容易被病毒和黑客利用的服务或端口。同时,要加强数据的恢复功能。在自动化办公系统遭到破坏之后,其数据的恢复程度依赖于之前对于数据的备份。因此,企业的自动化办公系统本身应该制定更为稳妥的数据备份方案,主要包括场点内高速度、大容量自动数据存储、背负与恢复;场点外的数据存储、备份与恢复;对系统设备的备份。
3.3 顺应办公自动化系统发展趋势
随着应用向纵深化发展,办公自动化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将由终端的实际应用来决定。就企业而言,其大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具体来说,就是向着便携化、平台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所谓便携化,就是实现移动办公,在智能手机终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移动商务已经成为LBS的一大趋势,这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未来发展存在紧密的契合点。所谓平台化,即企业内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会逐渐取消部门间的障碍,最终形成界面统一、账户统一的协同办公平台,使其提高办公效率的特点更为突出。所谓智能化,就是办公自动化系统除了支持传统的信息沟通和信息共享功能外,还支持对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比较、判断,进而做出相应决策的功能。将管理中“人”的因素融入到办公自动化系统之中。
针对企业中办公自动化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需要企业在多个方面采取顺应其发展趋势的策略。比如,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方面,由原来的面相业务的设计思想转变为面向用户的设计思想,使其功能更为人性化。在技术选择方面,选择与世界发展潮流相吻合的技术,以确保系统的负载轻、开放性好、维护升级更为方便。在管理理念方面,要摒弃传统的人际办公的计算机化概念,将知识管理融入办公自动化之中。
4 结束语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对于提高企业协同办公的工作效率、实现一体化决策有着基础性的作用,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了解了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技术特点以及应用领域之后,加深对办公自动化系统本质作用的理解,进而有针对性的在管理方面进行调整。使企业的管理理念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环境、应用的安全性,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方面相适应。既有助于提升企业管理质量,又可以避免办公自动化系统后期成本居高不下。
参考文献:
[1] 白南石.浅谈办公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2010(10).
篇6
[关键词] 财务管理;信息化;erp;fscm
1 前言
我国的入世,意味着中国的整体经济环境来了一次大“换血”,从政府到企业,无可避免地接受着国际经济环境的洗礼。高效的企业管理一直是中国企业的“软肋”,其中高效的财务管理更成了企业发展的瓶颈。在这个什么都讲求信息化的时代,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显得尤为迫切。为什么我们与全球500强有如此大的差距?是什么阻碍了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怎样才能利用有利的经济条件,化劣势为优势?这些都是现代管理者们研究的热门话题。首先,选准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就等于抓住了牛鼻子,当然是从财务管理信息化着手。当前,信息化建设是推动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强大动力,而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点和核心,是一个关键环节。目前,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失真、财务资金管理失控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实行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创造了必要条件。大力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资金监控,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降低资金风险,并且还可以推动其他各项管理。
2 目前企业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应用方面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缺乏一个系统的、规范的、有多重访问级别的综合财务信息网。
(2)会计信息的传递速度慢、可靠性差。
(3)没有网上进行业务处理的功能。
(4)会计信息数据模式不规范,数据结构多种多样。
(5)缺乏全公司统一、齐全、详尽的实时财务信息资源。
(6)在internet网上查阅信息效率低。
3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具体解决方案
3.1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加强财务管理,发挥企业监控作用
企业除了实时掌握各部门的动态情况,业务的变化外,最终要进行数据的合并,掌握企业整体的资金运作动态及企业发展状况。过去由于企业各部门或子公司的会计核算不规范,处理依据不统一,成本费用的划分标准不统一,致使上报的数据不规范而损害了数据的参考价值,甚至由于数据的不规范给企业决策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在启用财务管理系统以前,企业一般情况下会将提供的报表数据进行合并,然后企业高层再将各部门或者子公司提供的报表数据进行合并。报表提供的表面数据不能清楚地分析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且可能具有不真实性。现代财务管理系统提供了账目合并的解决方案。通过系统对会计核算的规范程度控制,由高层界定成本费用的划分标准并通过系统对标准进行有效的控制,各部门或子公司的数据更可靠,高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各分公司财务账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合并后,再输出报表。并在系统财务分析的帮助下对企业各行业、各地区的运作情况,取得了很多的帮助决策的信息,提高了对市场的反应能力。企业的账务数据按不同的管理角度汇总后,能够进行多维立体分析。因公司在汇总中可以直接查询每一财务数据的数据来源,从而企业高层可以横向比较各经营中心的业务运行情况,分析哪一个地区经营状况较佳;或各经营中心横向比较下属企业的运作情况,为管理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3.2 应用财务供应链来管理资金流
小型的单个企业财务管理因为目标单一,管理简单,也许用上一个适合自身的财务软件就能基本解决问题。但如果是大型的集团公司,特别是分布地域较广的公司仅仅用一个财务软件根本不起多大的效用。马克思曾说:“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会计对于集团公司来说已经不单单是做账那么简单了。作为企业业绩改进工具之一的erp(企业资源计划),是各企业家所喜闻乐道的一件事。erp是过去20年企业计算领域的一股大浪潮,《财富》前1000家公司有8596实施了erp,但是能把erp推行得很好的企业寥寥无几。事实证明,虽然说通常的erp系统提供财务管理模块,它们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自动化程度,但在企业之间的财务往来管理上仍然是人工完成,不少重大电子采购行为还没能实现付款流程的自动化。财务供应链(fscm)这一新概念的出现,能进一步改善企业最核心部门的工作效率,专家们也普遍认为,它是继erp之后下一个重要的企业经营模式。
在对财务供应链进行管理的时候,有两个方面特别关键:一是能否获得有关将来现金支出需求以及现金流入的准确信息:二是基本的技术实现是否已经到位。在过去3年中,网络已经成为企业之间联系的主要方式之一,企业的业务流程也都是建立在可以信赖的网络基础设施之上。发票收据、税款计算、发票核准、付款及现金管理方面的流程实现自动化已时机成熟。虽然可能还存在一些安全问题,但从技术上来说,已足够支持电子付款系统。如果能够构建一个完善的财务供应链管理系统,那企业不仅能够使现金流更加透明和健康,并能帮助供应商实现自助管理,降低发票处理以及对账调节的成本,改进期末结算,消除重复付款现象等。
不少自动化解决方案目前遇到的最大障碍是80%的流程仍然基于纸张,所以财务供应链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必须从无纸化入手,并应尽量避免陷入复杂的业务流程重组。具体的财务供应链实施过程可以分为以下4个阶段:
3.2.1文档电子化
使用ocr技术替代繁重的数据录入工作;电子发票按购物订单进行核对、传递以便批准更容易,并能通过标准的工作流系统一路传递下去,从而留出时间处理各种例外情况。当无法利用ocr技术时,则需要加强进行例外管理的人工手段。
3.2.2 交易自动化
人工付款改为电子付款之后,就可以完全控制付款流程,从而能随时随地付款。电子付款不一定能够缩短付款周期,如果客户想保持30天的付款时间,那它完全可以在最后一天付款。不过有了电子付款,企业可以通过谈判为客户提供各种优惠条件来缩短付款周期。这里需要澄清的一大误解是,有人认为纸张流程造成固有期限的延误可以带来一定的好处。但其实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运营效率提高所带来的效益,加上能够随意安排的付款日期,大大补偿了浮动收入带来的任何损失。另外,自动化技术还使得利用支出控制来优化现金头寸变得更为可行。
3.2.3 管理自动化
在美国,sarbanes—oxley法案在法规方面给企业运营带来了新的压力,如果没有端到端的自动化解决方案,要实现报告的准确、迅速和透明是不切实际的。
3.2.4 在不同地区销售,使用税率各不相同,而且每年变化繁多,自动化的解决方案则能在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的同
时节省财务管理成本。
可以加强财务供应链中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从而排除了付款链的不确定性,可根据日常应付账款和应收账款的准确信息来帮助企业优化现金管理,同时能改善信贷决策,并有机会寻求外部融资渠道,例如融通等。美国一家公司最近实施了财务供应链管理系统,结果表明其运营效率大幅度提高:85%的交易不再需要数据录入;发票受理的成本降低了一半多,每笔减少至1.27美元;运营成本也减少了30%(全时制工作人员减少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其他的重大好处包括:改善了交易和付款条件;减少了对支持多个付款系统的it资源的需求。
3.3 提高财务人员工作效率和质量
无论是单个的小型企业,还是跨地区的集团公司,要实施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人员的培训都是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不仅包括前期的软硬件选用、财务人员上岗培训、财务制度重新设计,还包括实施初期的手工与财务管理系统并行运行、方案修正和实施后期的功能扩展、二次开发等。每一阶段实施的效果都和财务人员的素质紧密相连。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更新财务管理模式,会计人员面临新的考验。改进财务人员培训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势在必行。以下是对财务人员特别是会计人员培训的几点建议:
3.3.1更新培训内容,完善财务人员财务管理知识结构体系,丰富相关计算机知识
具体地说,一方面是要加大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比重,要求财务人员掌握会计核算软件功能结构,数据处理流程,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懂得简单操作与维护,能运用office等办公软件,熟悉internet的知识;另一方面要能适应知识经济环境下新的会计分支(如人力资源会计),或新的商务模式(如电子商务)等对传统内容扩充的要求。
3.3.2充分利用计算机与互联网资源,丰富财务管理培训的方式
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以网络为媒介,采用远程教育或兴办教育网站的方式,既可以及时更新财务人员的相关知识,又可以解决培训时间、场地不足的问题,官方网站与软件供应商网站还可以优势互补,从政策与实务两方面提供财务管理信息化培训所需材料。
3.3.3 建立良好培训机制,完善培训制度,落实培训效果
从宏观来看,可改革现有的财务人员培训上岗证制度,具体实施上使会计电算化培训成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教育及后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微观企业来看,可制定企业内部培训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部培训工作,并明确奖惩以激励财务人员,形成良好的组织培训和自我学习的环境。
3.3.4 培养财务管理信息化骨干力量,带动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
在几年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发现短时间内要普遍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是很不现实的。但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的缺乏又会成为制约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实施效果的瓶颈。为充分利用财务管理信息化优势和所用软件的功能,应付日常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缓解技术压力,降低咨询维护费用,建议实施电算化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方面的人力资源投资,培训数名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能力,熟知财务软件知识,对计算机与信息化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的财务人员,既可提高本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又可在必要时在部门内开展不定期的培训活动,带动其他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
3.4 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的要求
在应用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之前,企业产、销、供、存等业务方面的信息由于业务量较大,加上处理程序的复杂,数据没能及时反馈给财务部门,造成业务和财务处理的严重不协调,给企业(集团)各成员单位以及集团总部的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财务管理系统业务一体化顺畅的流程保证了业务数据的正确传递,销售管理系统中形成的销售发票,由计算机自动编制会计凭证,并登录到财务系统的相关账簿,确保了全公司业务台账、明细账、总账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从根本上杜绝了财务与业务部门的账账不符、账证不符的问题。由于各部门使用计算机以后,都有规范的流程加以控制,信息可以及时共享和传递,避免了手工操作时由于信息滞后和混乱造成的作假现象,使集团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形成良好沟通,使产、销、供、存得到了更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3.5 加强成本(利润中心)管理和预算控制
企业每个独立核算的账套中,又有多个下属部门。在系统中将各部门分层次作为责任中心进行财务管理。如将其下属的某个业务部设为责任中心,核算该业务部所有业务,统计查询余额表,分析该责任中心的收入及费用在各会计期的发生趋势,以及利润发生变化的原因。公司为了管理的需要,还将一些相同性质的责任中心进行汇总,就是将各分公司相同性质的责任中心进行合并,在总公司中分析集团资金的动作情况。公司由总部对各账套的责任中心设置费用预算控制额,而各分公司无权进行修改,加强了费用控制。公司可以在每个预算期末比较各责任中心费用预算值与实际的差异,分析各责任中心收支状况。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预算是合理使用资金和降低成本费用的主要手段。企业需要对费用、部门、项目进行预算管理。在软件的预算控制系统可以任意设定预算期间和多种预算版本。企业对于一些费用控制根据经验设定固定值,一些费用是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设定预算控制目标,如设为上一季度的收入的一定百分比。公司为了统一管理,可由总部为各分司设定预算目标。分公司无权修改,保证预算的真实性。管理人员可在预算期末横向分析各费用项目实际值与预算目标的差异,也可纵向比较各预算期间业务的发生情况及偏离预算目标的情况。
3.6 加强客户的财务信用控制
企业对经营性业务中主要的资金流动的控制必须及时有效。企业需要实时了解各分公司的资金动态,从而可以事先掌握资金的运筹情况。公司为了控制坏账,加强对客户的管理,可以根据各客户的绩效,为客户设定信用额度及信用天数,以减少坏账风险;如果超过信用额度,系统将提出警告信息,如果控制严格,需要释放信用额度,才能继续开展业务。系统根据设置的核销原则,如先发生先核销、发票号相同、按合同号核销等多种核销方法,将发票与回款进行核销,从而可作客户的账龄分析及客户的绩效分析。
4 结语
总之,我们只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就可以使财务管理信息化走上正轨:
(1)在硬件方面是搞好企业内部局域网建设。当前,办公自动化已相当普及,局域网建设已不再高不可攀。如果企业还不考虑局域网建设,则肯定不能适应竞争的外部环境。
(2)在软件方面是选择、使用统一的财务软件。现在,市场上有许多软件公司的方案和产品,可以进行比较、分析和选择,软件公司都能按企业的要求进行个性化设计,使之完全适应企业的需要。
(3)在系统方面是落实人员和制度。局域网的建设和维护需要专门的人才,这是没有问题的,然而,有关的制度建设却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制度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关系到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幅度。
篇7
关键词:NFV 自动化 运维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c)-0076-02
NFV技术是借助先进的IT技术进行的一场网络革命,NFV网络功能虚拟化技术将会对运营商的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如何利用NFV技术改善电信产业的架构和面向NFV的大规模设备自动化运维等方面有着很多的研究论证,但是从对NFV技术的应用方面来看,对NFV技术的应用逐渐走向运维方向。
1 NFV重新定义运维
NFV对于信息技术最大的贡献在于它为电信能力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手段,NFV的意义远不仅仅是优化流程的效率这样的简单。
目前,对当前运营商的运维利用NFV技术进行重新定义需要3个比较重要步骤:(1)对每一个流程都进行详细的制定;(2)对第一步制定的流程进行分析,对可以通过自动化处理的流程降低复杂度;(3)对目前的运维体系进行快捷和简化的重新设计。与传统的流程在很多方面有所不同,在现有的维护体系中引入NFV的流程将会出现很多方面的影响。目前,在传统的维护流程中,一般是按照传输、承载、交换和无线等专业进行分类的维护的模式,其中每个专业的维护主要包括业务质量、网络配置和软件以及硬件等相关网元[1]。在维护体中加入NFV的路程部署以后,维护的过程和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1)在NFV流程部署中,很多具有实体功能的网元逐渐变成了虚拟网元,并且在NFV流程中不是说传统的维护流程不存在了,而是不再对网络设备中的硬件做出相应的维护;(2)NFV流程的引入为维护的成新添加了NFV云维护的功能,这个功能主要是对NFV架构下的各数据中心云站点IP维护、云资源池硬件和调度软件等一些虚拟资源管理进行相应的维护。虽然在NFV流程部署的初期会出现成本高的情况,但是这种高成本是一次性的成本,也就是整个流程的成本。随着NFV的推进,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运营人员对这种NFV架构更加的熟悉,在以后进行维护的人员可以是自己的运维技术人员,极大地减少了日后的运维成本。
2 基于NFV大规模自动化设备运维
2.1 运维流程
面向NFV的大规模自动化运维对于上线的新业务的系统恢复、故障分析和故障警告等方面的相应维护都能够解决。对于面向NFV的大规模自动化运维系统内部设计的理念、各种流程的触发和各个的操作流程在NFV的一些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中都有着严格的规定:让资源能够充分进行共享的理念、对人工的干预进行削减,并且把让大规模自动化运维设备能够把自身的生命周期进行提升,同时把运维的固定资产和相关的成本进行削减,提高大规模自动化设备的运维的易用性。面向NFV的大规模自动化设备运维的基础架构能够对网络功能按照相应的部署提供支撑的资源[2],这种方式能够对运维支撑和业务发展的模式进行支撑。传统的运维需要提前很长一段时间来预测和规划业务的发展;但是面向NFV的大规模自动化设备运维只要对云数据中心的实时资源进行相应的调动,就能够通过利用企业的资源和相应的终端来对服务质量进行相应的提升。相应的管理业务可以灵活地根据业务的需求来对资源的利用进行减少或者是增加,这种具有极强灵活性的方式能够对新业务的上限带来的财务方面的风险有很大程度的降低。
2.2 人员技术
由于网络架构咋NFV技术的影响下,运维的流程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面向NFV的大规模自动化设备运维的参与技术团队和参与技术人员的技术方面有很大的提升。对于管理NFV基础架构的人员,除了要有传统的运维数据中心的技能方面的技术,还要进一步对虚拟网元有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并且能够具备一定基本操作的需求,当在生命周期内需要对业务网元进行相应的缩容和扩容操作时就需要进行简单的操作。对于管理虚拟网络功能的人员,除了要求他们具备专业的管理能力和部署业务的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对相关云数据中心进行管理和维护的IT技术,这样当一些业务出现相应的故障警告时,要能够对造成故障的因素做出相应的判断。
2.3 灵活的计费方式
NFV技术能够让网元变的虚拟化,由于虚拟化的网元能够降低管理的复杂程度,而且在上线的时候不仅变得更加容易,而且上线的时间也变得非常短,所以,面向NFV的大规模自动化设备运维能够降低业务管理中的财务风险和资金损失[3]。这个优点将会把运营商的业务热情激发,最终形成NFV技术产业链朝着更加细化的角度发展。面向NFV的大规模自动化设备运维,虚拟化网元将会给企业用户和终端提供相应的服务,相关企业用户和终端在使用时有相应的使用费用。除了要支付运营费用和对相关人员的支付成本之外,网络功能服务还主要对网络功能转件供应商和架构的服务上依赖。
2.4 NFV生命周期管理
在生命周期内,传统网元的升级、扩容和安装等方面的操作是非常复杂的,而且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过程,并且这个操作中需要相关的工程师和运维管理技术人员通过手动的方式来完成。在传统流程中为了把手动运维的风险性降到最低,在进行运维的时候,需要按照一定的管理流程来进行运维[4],这样就会导致成本和时间等方面的双重开销,极大地造成人员和资源的浪费。面向NFV的大规模自动化设备运维采用的是自动化的方式,这样能够增加运维操作的灵活性,并且让运维过程变得非常简单和便捷,让故障开销和运维管理成本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
2.5 NFV生B系统
NFV生态系统是由运营商、虚拟化网元软件供应商、云管理平台软件供应商和硬件供应商等方面共同组成的,这些供应商之间互相合作,共同实现了终端之间的联系。在NFV生态环境中除了这些方面,开源软件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面向NFV的大规模自动化设备运维中,开源软件实现了对格式和定义应用云化的部署方式,这种部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行业的标准。对于主流的开源软件,很多相关企业都有技术和商业的支持。
3 结语
目前,NFV技术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NFV相关的产业链发展也开始逐渐的成熟起来,NFV技术也逐渐地从实验室的研究走向了商用网络和试用商用的领域,面向NFV的大规模自动化设备就是其中的一方面。在NFV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网络技术的架构逐渐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而相应的运维体系也相应的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随着相应的改变,面向NFV的大规模自动化设备也逐渐地发生改变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薛海强,张昊.网络功能虚拟化及其标准化[J].中兴通讯技术,2015(2):30-34.
[2] 朱达贤.浅谈核心网虚拟化技术及应用[J].信息通信,2016(7):264-266.
篇8
北京高科物流仓储设备技术研究所(下称“高科”)是国内最早开发研制自动化立体仓库物流仓储系统的企业之一,专业从事物流仓储系统规划、自动化立体仓库成套设备及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WMS)技术开发与项目实施,属“北京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拥有自己的生产制造工厂。高科拥有一支国内最早从事自动化物流仓储设备技术研究、系统规划、工程设计、生产制造、安装调试和服务支持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有着国内先进的科研装备和完善的质保体系,具有承建各行业自动化物流仓储系统的实践经验。自1992年成立以来,高科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成果,始终致力于物流仓储系统集成,为不同行业建设了60余座自动化物流仓储系统,受到业界广泛好评。
高科曾成功开发研制的基于自动化物流仓储系统,并符合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体系的保税物流配送管理信息系统(天津港保税区国际物流中心),获国家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优秀工程项目设计奖。因此,高科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为用户提供最适合的物流仓储系统解决方案、设备及服务,帮助用户实现物流仓储设备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大大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储运成本,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记者:您认为物流系统集成商在保税物流企业的建设过程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王倪明:在保税物流园区及其企业建设中,系统集成服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只是完成物流设备集成和操作流程制定,而是能为物流系统规划提供专业意见,并能进行工程设计和设备集成。所以,在保税物流园区及其企业建设之前,就应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
一、规划。仓储是保税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的最重要的服务之一。在仓储设施方面,保税物流企业应该采用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和平库相结合的存储模式,自动化立体仓库以托盘货物为基本存储单元,其货物特点为易于托盘码放、存储时间较长(一般24小时以上);平库货架可分为叉车式货架和轻小型货架(流利式、搁板式等),叉车货架也是以托盘货物为基本存储单元,其货物特点为易于托盘码放,只是存储时间较短(一般24小时以内);轻小型货架是以存放散货为主,适应于人工分拣或自动分拣。正因为不同形式的仓储模式作用各不相同,所以只有同时建设自动化立体仓库和平库,才能满足不同货物存放的需求。例如,拣选频繁的小件物品和贵重物品,直接放在平库更便于搬运,如果放在立体仓库中则会使作业成本上升。而建库面积的大小,则需要视保税物流企业的发展来确定。
二、设备集成。我始终认为,系统集成商应该站在比设备制造商更高的层面,因为系统集成商可以把多种设备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之在计算机管理控制下自动完成物流作业,而设备制造商则不可能做到。对于这一点,国外企业有更清醒的认识,他们在建仓储设施之前,会首先选择一家优秀的系统集成商提供全面系统规划和设备选型,系统集成商有时不一定具备全部设备制造能力(当然这样可能会对售后服务带来一定影响)。如果系统集成商具有工程设计和生产制造能力。则会对系统实施的性能价格比和售后服务支持(维保、故障远程处理和系统升级)产生积极的影响,高科实施的天津港保税区国际物流中心项目(下称“天保项目”)土建、设备、运行和服务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记者:在您看来,为保税物流企业和为普通物流企业进行物流系统规划时有何不同之处?请用高科曾做过的具体案例说明。
王倪明: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不同:
一、网上交互。这也是为保税物流企业和普通物流企业进行系统集成设计时最大的区别。网上交互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
1.海关监管。保税区内物流企业一定要做到与海关联网,以协助海关对其进行实时监管。在高科为天保项目完成的保税仓库中,实现了与天津保税区海关的视频联网,保税区海关物流监控官员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就可以完成日常监管工作。此外,天保项目还利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成功实现了海关远程控制摄像监视工作,可以远程控制实现旋转镜头角度和变焦作业。这一功能有效地保障了海关日常监管工作的完成,减轻了监管劳动强度。
2.计费及财务管理功能。保税区物流企业多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其多客户、多品种、多规格等个性化需求,使其计费及财务管理也必然呈现多元化、复杂化、个性化等特点。而传统仓储计费大多采用固定的按重量或体积收费的方式,显然这种计费方式无法满足保税物流企业的需求。目前,由高科开发设计并不断完善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WMS),能够实现计费和财务管理与自动化仓储设备入出库作业同步完成的作业流程。该系统在真正实现系统自动计费和财务管理功能的同时,很好满足了客户的各种需求。
二、物流峰值。作为第三方物流,保税物流入出库货物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即物流峰值不好掌握,这给保税物流企业的软件设计及其相关系统设计带来一定的难度。目前,由高科开发设计并不断完善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WMS)管理模块以其程度复杂和准确性高使天保项目在接收货物时的操作相对简单易行。而且,高科为天保项目设计了与仓库整体规模相适宜的货物缓存区。使货物入出库高峰时段的作业压力得以缓解。
其实,无论网上交互的设计,还是物流峰值问题的解决,都应该属于系统集成商对保税物流企业进行物流总体规划的一部分。
记者:作为系统集成商,您对于保税物流企业仓储设施的自动化程度如何看待?
王倪明:对于保税物流企业来说,自动化程度基本都是相同的。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以及电气元器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保税物流企业在管理不同数量(从几百个到几万个)货位时所使用的信息系统是相同的。而且,相对于非保税物流,保税物流的作业流程更简单,尤其是保税物流不存在设备延伸服务的问题。在保税物流中,RF验收组盘后,叉车只需将托盘货物叉至入库作业口。经WMS系统处理后由入出库输送系统将托盘货物送至巷道口,再由巷道堆垛机将托盘货物送到指定的货位上。这一操作过程显然比普通生产物流简单得多,而普通生产物流的要求则更高。例如。有很多企业(机械、电子、化工、烟草等)需要将自动化立体仓库与生产装配线自动衔接起来,即立体仓库出库的原辅料(零部件)
出库后能进行自动分拣并送至每个生产(装配)工位,生产(装配)后的成品或半成品又能自动码盘送回至立体仓库存放。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自动化立体仓库更适用于大进大出货物的存储作业,而对于小量的、单一的货物,虽然同样可以做到,但成本也会随之上升。这也就是我上面提到的为什么要在建立体仓库的同时建设平库的原因。
记者:请您谈一谈在为保税物流企业进行系统集成设计时,对具体物流操作环节都关注哪些方面?
王倪明:在为保税物流企业进行系统集成设计时,我们通常会以保证日常运营成本最低为原则,具体体现在以下物流操作环节:
1.收货检验。因为是第三方物流运作,所以,保税物流企业需要对所有已接收货物负全责,这就需要在未接收之前,对货物进行详细检查。
2.组盘。利用RF系统进行货物码放,使其空间利用率最高,并保证品种和数量的准确性。同时应注意配套出库货物同一托盘码放。
3.入库存放。原则上要做到:均匀存放,保证对基础载荷的均匀性;存放时间短、周转频率快的货物就近存放,保证入出库作业运行时间短,相应费用低;存放时间长、周转频率慢的货物尽量在远处或高处存放,不占用就近货位;保证入出库作业运行时间短,相应费用低。我们会根据土建要求,达到货架的均载,使其不会出现某个货架超载、同时其他货架空载的情况。而对于轻小型货架,由于是人工搬运,所以准确度要求很高。
4.盘库。财务盘库与实物盘库相结合。天保项目的入出库作业量已达到每工作日60个标准集装箱,人工盘点几乎不可能。目前,天保项目的WMS系统已经实现入出库作业计划下发后对作业计划流水情况以及入出库作业流水的实际情况进行电脑自动盘点,即财务盘库。然后,再对财务盘点过的货位随机抽检,即实物盘库,以确保实际库存与系统内库存相对应。
5.出库。在准确的时间,将准确的货物送到准确的终端客户手中。当客户将接收货物信息传回保税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后,系统对库存进行核销并进行财务结算。
记者:作为系统集成商,您对保税物流企业有哪些建议?
王倪明:我提两点建议:
1.先规划后建设。对于中国传统的企业来说,通常都是先买地,再对所建仓库进行规划设计。但我认为,应该规划在先,因为任何企业对物流操作进行设计时都应以最快捷、最简单,即最节省成本为原则。如果土建在先,就会受到土建占地的限制。我很庆幸和天保项目合作,因为天保项目在建设之初,是规划和土建同时进行的,这样一旦发现问题,可以立即和对方协商,使问题得到解决。
篇9
1 办公自动化概述
办公自动化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重要产物,通过引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办公室中建立自动化信息处理系统,实现自动化的办公室事务办公。工作人员利用多种计算机软件、硬件、办公设备以及通信设备,进行信息的维护、更新、储存、加工、传输和收集工作,将企业的信息处理系统、自动化办公系统、公务管理系统等集中到计算机网络中。从本质上来讲,办公自动化是一个利用、传递、处理、变化和收集信息的过程,由办公环境、办公信息、技术工具、办公制度、组织结构、工作人员等要素构成。
办公自动化采用多种现代化计算机设备,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利用行为科学、系统科学和通讯技术进行自动化的办公,进行使用、存储和收集图像、文字、图形。数据、语音等多种信息资源的办公事务工作,以工作人员为主体,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理论指导,综合运用网络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将各种信息资源、办公室和工作人员紧密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善的人机信息系统,以企业内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为重要平台,高效、安全、友好的进行信息沟通交流,完成各种办公事务,有效地提高办公效率。
2 计算机技术在办公自动化的重要作用
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企业办公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准确、及时的收集和处理各种信息,只有准确、快速的获取市场信息,企业才能掌握先机,及时做出反应,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推动企业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作为办公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处理和收集的重要载体,在办公自动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办公自动化采用现代化的网络通信技术以及多种办公设备,快速、全面、广泛的使用、存储、加工、整理和收集各种信息资源,构建企业内部的自动化信息处理系统,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共享,提高办公效率。
3 计算机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
3.1 计算机技术为办公自动化提供了多种软件资源和硬件设备
在日常工作中,办公自动化主要负责信息检索、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以及文字编辑等业务,而这些工作都需要使用计算机,因此无论是计算机硬件设备,还是多种计算机软件系统都是办公自动化的关键设备。办公自动化的软件资源主要包括专用软件、通用软件、支持软件和系统软件等。办公自动化的专用软件主要包括设备管理软件、财务管理软件等;通用软件主要包括图形处理软件、文字处理软件等;支持软件如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如Access、SQL server 2008等;系统软件主要是指计算机操作系统。
3.2 计算机技术实现了自动化的文档管理
在办公文档管理过程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平台上完成文件的批复和审阅,工作人员可以结合工作的实际要求设置工作流程,对于文档的操作人、操作时间、修改痕迹以及批阅痕迹等都可以进行保留。工作人员在收到公文时,首先在文档管理系统中进行登记,然后将文档发送给拟办人和承办人,最后将文档进行保存归档。文件归档之后,可以根据文档的机密、秘密和绝密等级进行查询,由文档管理系统的管理人员设置不同用户的查询权限。在这个过程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收发文控制,按照不同的权限和等级,使用、共享和保存各种信息、知识以及文件。计算机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用电子化文档代替传统的纸质文档,构建专门的文件管理数据库,提高了文档的保存和管理水平。
3.3 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信息平台
很多企业都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用于信息交流和信息的信息平台,例如电子刊物、电子论坛、电子公告等,在信息平台上企业可以及时公布公告事项、技术交流、规章制度等,使工作人员及时了解企业的动态变化。利用企业的信息平台,可以为企业员工提供所有工作人员的电话号码查询,提供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查询,在企业内部共享多种信息资源,同时在信息平台向社会共享一些重要信息,如企业的文化内涵、形象宣传、政务公开等。
3.4 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自动化的工作流程
在办公自动化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实时的监控和跟踪整个办公流程,协调各个部门、各个岗位之间的工作内容,提高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办公效率。每个企业都有很多流程化的工作,例如公文的汇报、请示、审批、沈发文以及处理等,这些工作的流程多是固定的,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的工作流程,减少人为失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计算机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可以在企业系统平台上自主设置用餐管理、用章管理、接待日程、领导日程等内容,结合日常的办公事务如图书管理、物品管理、车辆管理、会议管理等,实现自动化的事务管理工作。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会计管理;财务管理;影响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136-01
作为现代企业,在引领未来社会市场与前沿中,要想积极地战略制高点,就必须要不断适应,增强社会的感知力,实现社会对自己的全渗透。尤其在更新换代周期更短更强的当下,要增强自身的社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必须要积极从内部入手,夯实内部结构,巩固内部底蕴,增强内部质量。因此,也就要积极借助与应用现代高新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对我们实现企业整体体制机制的转变具有重大的作用与意义。
一、信息技术对会计管理的影响
(一)影响会计管理的变革与进步
信息技术作为当代的重要核心技术,作为社会生产发展的关键生产力,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卓越的功能与价值,甚至全面彻底地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角落。
作为企业重要的管理内容,会计管理也已经越来越跟进时代的科技潮流。不断吸收与注意产业技术重心,随时准备实现新的跨越。我们知道,会计管理从传统的方式逐渐走向现代的管理方式,也越来越以更加突出的姿态凸显在人们的面前。信息技术的激烈渗透,实现会计流程的自动化效率化全程化。
(二)影响会计集中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1.有利于降低行政管理成本
会计流程、会计核算方式、会计考核评价体系等都在不断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与广泛地进入,使得会计管理内涵与外延在不断拓展,众多的 链条与因素在不断地重新优化组合。更准确地说,是在实行更加自动化更加自然化更加微妙化地变化,从而大大地减少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是对会计管理的电算化信息化带来了深刻革命,无论是对会计核算、会计处理、会计优化等,还是对企业相关相联系的元素与部门,产生积极的纽带与联系影响。也更加降低了会计管理的行政成本,增加企业内部经济效益,提高了社会竞争实力。
2.有利于提升会计核算效率
信息技术以其高速的自动化、飞速的智能化、灵活的智慧化、全面的流动化等实现会计核算的多样化多元化的集结与优化。因此,信息化技术的引入,积极改变了会计核算的流程与工序,以更大限度的效能与力量实现会计核算环节的顺利对接与升华。会计核算作为会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与关键阶段。实际上就是改变从传统的主要以人工的方式转向以电动自动信息动为重要手段方式,大大地降低了会计核算的冗杂流程,大大地提高了企业会计核算的效率。实现低成本高效能的高向发展。
3.有利于加强行政收费管理
信息化技术的深刻广泛应用,使得企业各个环节与阶段的内容与形式都大大地减少了慵懒低缓的局面。尤其是把各个环节各个阶段都纳入自动化高效管理体系。
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将直接地减少企业各个环节的相关费用,尤其是对企业本身运行所需要的传统人力物力财力的需要。减少行政开支,增加行政运行效率,实现高效高速协调化运转。有利于直接地降低相关的收费,大大地减少企业会计管理的成本,可以有效地避免以前不必要的行政费用支出。进而可以把节省下来的资金更充分地运用于其它方面的建设与保证。总的实现各个方面的协调与综合运行。
4.有利于发挥监督管理职能
信息化技术的深入透射,我们知道,过去更多的是依靠人力或手工的技术。实际上,人工的效能再发达,当它进行到一定程度与效益超越的时候,就逐渐形成了常态化或者日常化的行政运作。而这一部分,就需要借助高效率高能量的辅助手段或技术来承担,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不恰当不适合,甚至浪费的使用。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趋势。
信息技术的进入会计管理行业,大大地发挥会计监督管理的效率。无论是对物力的监督,还是对员工的监督都将大大地简化程序,提高监督管理的效率。事实上,监督管理也是增强信息技术的辐射与带动效益,增强企业的经济管理能力,最终提升企业在社会竞争的地位。
5.加强会计核算手段
信息技术在会计管理中的使用,实际上就是增强会计管理的内涵,提高会计管理的力量。实施深入化广泛化的战略,无疑就是增强企业总体发展的优势。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努力朝着持续强劲化方向不断迈进。
加强信息技术的会计核算,就是强化会计管理重要的内容。可以说,会计核算是会计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环节。把握好它的度,增强好它的力量。是对会计管理的极大负责。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引进,将大大地增强这方面的能力。进而可以实现企业整体运行的效益。为增进企业快速步入现代化管理准备强大的后备积蓄。
(三)影响企业会计管理的内部控制
会计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增强企业内部控制。确立与完善企业管理的发展轨迹。会计管理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方面,深化与拓展企业会计工作显得尤为紧迫又重要。
企业内部控制,随着企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进步的不断要求,越来越步入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系统的发展历程。面临的因素更多更具有挑战性。这对其中的会计管理也提出了更高内涵式与开放式的要求。信息技术的渗透与应用,直接地促进会计管理的革命,也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内部控制的能力,使得企业适应现代化水平,向现代化方向增强了信心,夯实了基础之石。
二、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对财务管理预算编制的影响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和内容,也是紧紧地把握着企业发展与进步的又一一环。也是关系到企业整体效益与光明未来的关键元素。因此,要努力做到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水平。做好财务管理预算编制,实现效能式的和谐推进,增强内在功能的强大孕育。是应企业之需,是应财务管理之需。
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与意义,有目共睹,毋庸置疑。加强预算编制的能量,实现更深更广的纵向和横向的推进,积极地增加财务管理对整个企业核心的筹码。这是积极得益于预算编制的信息化,简化了手续,减少了浪费,提高了效率。
(二)对财务管理资金支付的影响
财务管理资金支付,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关键的核心的角色。实际上,也是一个十分复杂与繁琐的环节,尤其是众多的对象与被对象,都需要财务管理资金支付的接触与扩大。完善资金支付的流程,增强财务管理的效率,就需要积极地借助与应用现代化技术加以融入与升华。
而信息技术在资金支付中的普及,从资金的拔付到支出手续,都要进行一体化一线式的改革。减少人力的使用,降低人力的不必要的麻烦,减少人力的失误,避免资金的出错率,都是很紧迫与急需改进的。这就是信息技术的魅力所在。它极大的缓解与解决资金支付的流程与结果的问题。
(三)对财务管理财务核算的影响
加强财务管理的现代化,提升财务管理的绩效化,实现财务管理的高水平高质量的运行,都需要注重其内在能量的积蓄、内在控制的质量与水平。
财务管理中财务核算的信息化水平,关系到财务管理内在的动力与能量。在信息化条件下,把信息技术全面深刻地纳入到财务核算体系中,可以极大地增强财务核算的精准性、速度性和效益性。信息化技术可以使得财务核算建立完善的体制,确立完善的机制,纳入有理有序的高效能运行秩序中。
(四)对企业财务管理操作过程的影响
企业财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多元多样的操作过程。因为牵涉的因素众多,联系的范围之广,无论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都需要保证各个环节各个阶段的有理有序的运行。因此,加强操作的精准性效率性,就需要提升操作过程的完备性与和谐性。
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操作过程,进行了一次整体的变革。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操作过程的进一步优化,可以积极地调剂与整合操作过程中的各种资源和各个环节阶段,实现最大程度的效益发挥。
(五)对企业财务决策和预测的影响
企业财务决策和预测,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与内容。预测和决策是财务管理的重重之重的阶段。关系到财务管理整个流程,关系到整个企业的长远发展与未来方向。当其出现失误时,可以想象,造成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全面性的,彻底性的。
信息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可以迅速地为决策和预测提供丰富全面的信息内容,保证预测和决策的充实的渊源。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地简化相关的环节,实现决策和预测的效率性与质量性。进而确保整个财务管理的方向性与长远性。
三、结语
作为现代重要的技术,在国际交往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深入广泛推进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对于企业来说,尤为如此。作为社会生产的重要主体,其内部高结构高效率优结构优质量的运用,都是企业不可或缺的命脉,都是应该积极加以注意的。而其中的会计管理和财务管理,是两个核心之点。在信息化汹涌的潮流下,更应该率先实现信息现代化,实现自动化,增进效率,实现效益。进而为推动整个企业的现代化,争占国际国内市场打下坚实稳固长效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淑珍.信息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9)
[2]赵传仕.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1(6).
[3]韩向新.浅谈信息技术对会计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影响[J].中国科技博览,2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