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6-12 16:40: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行业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金融行业个人总结

篇1

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支付宝作为其主要代表之一,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由于其自身转账的免费性和到账的及时性,收到了社会大众的欢迎。在当今社会中互联网金融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以大数据为基础,能准确了解社会大众的需求,解决投资者与客户之间信息的对称性问题,为客户提供更具有个性化与针对性的服务,同时由于其服务的有特殊性,以互联网为基础,极大的降低了交易费用,降低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对于传统的金融服务而言,互联网金融是极大的创新与进步。

互联网金融,即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合,它是一个以互联网为技术支撑,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实现资金的支付,整合,为金融服务的发展创造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解决了以往传统金融在服务开发,客户挖掘,社会需求三个方面的问题。能够及时反馈市场需求,解决以往信息的流通不畅,为社会金融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二、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潜在问题

最近谈P2P都谈到e租宝这个事件,互联网金融发展到今天,从13年大量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是在突破之前的法律制度,创新绝对不是违法创新,利用互联网进行创新就是渠道创新,技术创新,在现有的法律制度框架下如果进行这样创新的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不会出现一千多家P2P平台的跑路和失败,给投资者带来这么大的损失,甚至给P2P发展带来一个瓶颈。当政府以及我们的投资者或者广大的公民对这个行业无法容忍的时候可能这个行业无法发展和存活了,这是缺少敬畏产生这样的恶果。怎么创新,怎么合法创新,创新过程当中我们的底线应该是什么。

第一是法律关系,如果是渠道就是个法律关系,P2P平台和众筹,或者51理财平台都是区间合同法律关系,在这个法律关系不能放贷,不能形成资金池,如果利用这样的方式带着恶性的目的进行非法集资的话,一开始就已经违法。

第二是没有监管,我们对监管的理解较为片面,一是立法的监管,一是司法的监管,另外行业自律的监管,企业自身自律的监管,还有外在行政监管,现在缺少的是外在的行政监管,有立法和司法、行业协会,有企业社会责任的约束,缺少了这种监管的制度让执业者放低了对自己的要求,从而就会影响整个行业,导致出现恶性结果。

三、法律监管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作用

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不仅需要市场调节,也需要法律监管。法律的监管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为金融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正确的导向,同时也提高了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准入门槛。在法律监管过程中,有利于通过资本整合,第三方托管,有利于提升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规范性,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法律的监管,促进了企业网贷的发展,为企业的发展解决了资金问题,同时有利于新型的金融服务的产生与发展。

四、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的解决方案

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已经称为金融市场发展迫在眉睫的问题。对于金融市场而言,需要有法可依,特别是对于新型的互联网金融而言,更加需要法律的约束与管理,互联网金融的法律体系建设在法律监管体系建设上需要有一定的预见性。一是在已有的金融法律体系上经过不断的尝试进行修改和完善,总结现有的经验并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国家政府也需要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合法性及其地位。同时也需要进行监管,例如对其经营模式、管理模式以及其可能存在的风险等作出相应的调整。急需将互联网金融行业正式纳入监管范围。二是在互联网金融机构中需要树立客户利益至上的原则,保障客户的个人信息隐私,使金融法律监管得到更好的实施。三是需要建立与互联网金融行业相关的部门,为这个运营商平台、借款人及出款人提供相应的具体化的指引。唯有完善的法律?O管体系,才能真正激励互联网金融兴起和发展。

第一,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国家理应给予它更多的发展空间,在一定的范围内允许其有问题。但是,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行业,也应和传统的金融行业一视同仁,在对金融行业所从事的服务相同时,理应受到同样的监管,预防网络上的非法诈骗等活动。在互联网金融上,不能违法集资,不能触及公共财款。在监管这一方面,应和传统金融行业同等对待。例如P2P平台,它不可以作为一个资金池,更不能同时从事担保以及集借贷等服务。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获得投资者的认可。通过一定的放松和监管,让互联网金融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第二,相应的规章制度应该完善健全。要实行有效的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就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在已有的金融法律体系上经过不断的尝试进行修改和完善。总结现有的经验并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国家政府也需要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合法性及其地位。同时也需要进行监管,例如对其经营模式、管理模式以及其可能存在的风险等作出相应的调整。急需将互联网金融行业正式纳入监管范围。二是需要互联网金融机构完善客户的信息,保障客户的个人信息隐私,使金融法律监管得到更好的实施。三是需要建立与互联网金融行业相关的部门,为这个运营商平台、借款人及出款人提供相应的具体化的指引。

第三,实施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机制也需要在保障投资者自身利益的情况下才能得以进行。相同地,法律监管机制的存在也是为了更好地保证投资者本身的利益。具体来说,互联网金融行业需要建立客户保护调和方案,用于处理客户发生纠纷时,调和客户间及客户与企业之间的冲突。同时,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还需要制定跨行、跨区域及跨国之间的策划来保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另外,还需要加强投资者本身的风险意识,向投资者普及其中还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一般的处理方案,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篇2

我是一名在校的大二学生,就读于河南财经学院,是财政金融学院2006级金融一班的一名学生。本学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结业论文要求写一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为了做好这份规划书,我认真分析了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等各个方面,另外利用学校提供的北森职业测评软件认真的做了测评,并得到较为可信的测评报告。本规划书就是依据测评报告结果并结和自己个人分析的做出的。

一、自我评估

本人兴趣广泛,尤其爱好音乐,读书,喜欢钻研。性格偏内向、不擅言谈。但为人诚实,做事认真,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积极进取。具备从事精细工作的耐心。乐于帮助他人,朋友不多但个个真诚,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也愿意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

二、金融行业未来发展评价

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和证券业,属于经营货币和资本业务的资金密集型行业,由于具有较好变现能力和流动性,属于高人民币资产的行业,人民币升值将吸引国际资金大量流入,对金融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各个研究机构也从行业中观角度阐述了看好行业的发展前景。

三、职业的选择

金融学专业,就业面比较广。较主要的有三个类型:从商、从政、学术。对我个人而言,我选择从事商业经营的职业方向。将来就业可以是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非金融企业(主要是作财务和投融资分析)。

四、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大学在校期间的学习任务规划:

1,总的规划:通过大学的学习,努力学好自身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经营管理技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在寒暑假期间参加短期社会工作,至少赚够自己的生活所须。积累自己的人脉,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企业领导能力。总结出适合当代中国国情的创业方向。

2,具体规划方案: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1,四月份:考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

2,六月份:考取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证书。

2008-200年第一学期:

1,十二月份:考取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证书。

2008-200年第二学期:

1,考取金融专业英语资格证书。

2,复习备战明年的研究生考试。

2009-2010学年:

1,全力备考,心无旁骛。

毕业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这五年主要是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领导能力,资金储备。

职务目标:从企业的一般职员到企业部门经理(理想中是外资或合资企业)。

·能力目标:熟练处理本职务工作,工作业绩在同级同事中居于突出地位;熟悉外资企业运作机制及企业文化,能与公司上层进行无阻碍地沟通。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并且积累自己的人脉、金脉、知脉。

·经济目标:五年年薪平均5万以上。

2018年以后规划:

职务目标:创业。

能力目标:形成自己的管理理念,有

很高的演讲水平,具备组织、领导一个团队的能力;与相关公司决策层有一定的沟通;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有广泛的社交范围,在业界有一定的知名度。

·经济目标:年薪10万以上。

篇3

【关键词】 P2P模式民间金融;小额信贷;模式;生态圈

一、前言

P2P是person-to-person的缩写,意为点对点,个体对个体的一种以网络平台为介质的新兴民间借贷模式,指亟需资金的借款人可以通过网络P2P借贷平台借款信息。同时,P2P借贷平台在交易过程中可以收取一定费用作为自身收益以及平台运营费用。

二、成都P2P模式民间金融现状

1.成都P2P模式民间金融的经营方式

类信用卡模式:类信用卡模式实质上是民间的小额信贷,是我国P2P金融模式中最基本,存在时间最长的一种金融模式。其目的在于提供信用支付服务,因为无需抵押,手续简单,凭借自身收入情况、资产状况以及过往的信用记录申请借款,从而受到了客户普遍的欢迎。

类担保债权模式:类担保债权模式主要是通过P2P民间借贷公司或者某些担保机构对借款人的各项信息进行评估与核查,之后根据具体情况提供担保。

类资产证券化模式:类资产证券化模式的特点是平台上的投资来源于金融机构,大多选择某些资产管理投资公司作为管理方与P2P借贷平台合作提出一些产品,即项目,并根据不同的需求分为不同的小份吸引投资人进行投资。

2.成都P2P模式民间金融的规模

从数量上来看,目前具有P2P平台化运营特征的公司已有75家,占全国总量的3%,其中比^成功的包括邦融理财,四达投资,可信贷,爱上理财,创融在线,中融财富,易贷网,易人贷等。但是公司从业人员数量较少,一般低于100人,更有少数公司更是不足30人。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2016年4月,成都P2P模式民间金融成交量为37.22亿元,占全国总成交量的2.6%;贷款余额为52.83亿元,占全国总贷款余额的0.96%;综合利率为12.56%,高于全国平均的11.24%;平均借款期限为2.81个月,而全国平均借款期限为7.39个月;当月投资人数为2.99万人,占全国当月投资人数的1%;当月借款人数为0.33万人,占全国借款人数的0.4%。

三、成都P2P模式民间金融存在的问题

1.成都P2P模式民间金融公司人员与规模存在不足

对于成都P2P模式民间金融公司的人员规模,据统计显示,与国内发展较好的城市的P2P模式民间金融公司还存在很大差距,不难看出,无论是人员总数还是整体素质,成都P2P模式民间金融公司都不占优势。

2.成都P2P模式民间金融行业准入门槛低,行业自律性差

不仅仅是成都,全国各地的P2P模式民间金融行业的准入门槛低都比较低,一般的公司只要通过了审核都能够进入P2P模式民间金融行业,特别是在互联网经济快速扩张的风潮之下,许多企业、公司发现了P2P模式民间金融行业存在的潜在机遇,都跟风进入了P2P模式民间金融行业。

3.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

当前,我国个人的信用体系还很不健全,成都也是这样。并且成都的P2P模式民间金融公司不能查阅银行的征信系统,对于客户的个人信用难以评估。

4.成都P2P模式民间金融行业尚不具备大规模发展的条件

一般来讲,P2P模式民间金融模式大规模发展需要两个前提条件 :一是高水平的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技术 ;二是行业完全的公开透明。从本质上来看P2P模式民间金融行业是带有中介性质的,但事实上并不是纯粹的中介服务提供者,还带有金融服务的性质。因此,P2P模式民间金融行业在大规模发展之前必须具有高水平的风险管理能力。

四、成都P2P模式民间金融改进方案与建议

1.鼓励成都P2P模式民间金融的发展,吸引更多人才

任何行业在创立之初都会遇到发展困难的情况,成都P2P模式民间金融也是如此。从现状来看,公司数量少,从业人员无论是数量还是专业素质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就要求成都P2P模式民间金融公司吸引更多有丰富从业经验或者有专业背景的人才,并以此为基础加快整个行业发展的步伐,早日步入全国领先领域。

2.提高成都P2P模式民间金融的准入门槛,提高自律性

应该给P2P模式民间金融公司设立一定的行业准入条件,例如资金以及资格、人员等。并要求其放贷总额与净资本挂钩,也就是说用资本金构成放贷规模的约束条件,防止其杠杆规模。成立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自律管理。

3.加快成都P2P模式民间金融行业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填补法律法规缺失

从法律上来说,P2P借贷平台属于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严格来说没有信用风险,但是由于在国内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以及条例来规范整个行业,因此造成了整个行业内部混乱的局面,成都的P2P模式民间金融行业也是如此。因此,法律方面如果能够正视该问题,在个人征信上,由于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设尚不完全,因此建议先与央行建立相关机构,形成国家层面的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

五、总结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虽然成都的P2P模式民间金融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无论是行业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的基础设施都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有理由相信成都的P2P模式民间金融在未来数年内能够取得长远的进步,只要在规范整个行业的过程中给予肯定,给予发展的空间,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

参考文献:

[1] 零一研究院.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2015[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5.8.

[2] 万志尧.P2P 借贷的行政监管需求与刑法审视[J].东方法学,2015,(2): 99-110.

篇4

关键词:突发事件 应急管理 应急预案体系 机制完善

1.引言

当今社会,国内外局势复杂多变,天灾人祸频频发生,日本地震、核泄漏,叙利亚接踵而至,金融领域的重大事故也是层出不穷,这一场场严酷的突发性危机丝毫不给人喘息的机会,它们无不考验着银行业应对危机的应急管理能力。传统的业务管理方法及流程,在遭遇紧急突发事件时常常不堪一击。因此,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的任务迫在眉睫。应急预案体系就是针对不同机构部门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制定的系统的预案的总体,一般应建立在综合防灾规划上。其几大重要子系统为: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体现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只有构建真正行之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着眼于危机预防,提高应对突发灾害事件的能力,方能化被动为主动,保障银行的资金财产安全,维护辖区内金融稳定,实现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应急管理,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针对银行业应急管理体系,学者们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魏革军(2003)指出建立有效的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是有效应对各种金融风险重要的制度保障[3]。朱小奇(2004)指出完整的应急体制应该由信息系统、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三部分组成,并且构建三大系统应从法制、人才、媒体及政策支持方面入手[13]。刘桂清,鲁萍(2010)针对基层银行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存在问题的进行探讨,并相应初步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特别强调了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结合的紧密性[6]。王健,毛建平(2007)具体分析了基层人民银行应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实际提出了建议[2]。巴曙松,丁波,任杰,张晓亮(2008)建议在对中国金融应对自然灾害体系的构建时,借鉴海外市场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经验,进一步充实我国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金融手段,完善金融机构灾难应急处理机制[11]。乔海曙,贺凌华(2008)提出了银行业应急管理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应急预防阶段,并提出了针对性意见,就把灾难备份建设上升到应急管理的高度,提出了几点可行的对策[5]。综合目前银行业应急管理的研究文献来看,针对基层银行的不多,对于一些问题的对策建议仅仅停留在一个书面概念上,而未进行细化研究,实用性不够强。本文基于目前基层银行业处于的不断变化的环境对基层银行业应急管理提出的挑战,在介绍目前基层银行业应急预案体系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基层银行业应急预案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可行的对策。

2.基层银行应急预案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有关问题

经过各基层银行的努力,绝大多数基层银行按照五性原则,即“系统不间断性,业务连续性,数据完整性,可操作性,衔接性”,制定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涉及公共事件,自然灾害,金融风险,会计业务,支付系统,货币发行等方面。基层银行应急预案体系已初步建成,主要表现为:一是应急管理组织领导体系较为完整;二是上下联动的预警体系基本建立。各单位根据基层银行的职责和业务特点,制订了预防,预警突发事件工作制度,对异常情况的跟踪,监控制度及评估标准,形成上下联动的预警网络;三是应急救援体系初步建成。各基层行普遍建立了应急处置责任制度和应对人力,物力,财力,交通,通讯等应急救援保障机制,构建了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形成突发事件的救援合力。[1]处置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也得到提高。例如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中,当地银行采取的应急措施保证了灾区金融服务的不中断,灾后数据恢复也达到了82%,应急效果初步显现。

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暴露出很多问题,为了建立一个更加有效的应急预案体系,各基层银行还应对其进一步完善:

2.1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

部分基层职员甚至部门负责人对于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银行业的突发事件往往具有偶然性强,发生的频率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相关,绝大多数基层机构又多年未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在习惯了风平浪静的日常情况下,容易使人产生侥幸和懈怠的心理,导致对应急措施的考虑过少,经验明显欠缺。平时应急演练的缺乏,日常查缺补漏的工作得不到落实以及对成功应急的案例经验总结不到位,给真正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应对埋下了隐患,无法沉着应对,延误了防损减灾的最佳时期,甚至给个人、组织乃至整个社会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巨大伤害。

2.2应急预案有待完善

很多基层银行的应急预案是在套用上级行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制定的,有的甚至直接照搬,并未在结合本机构所处环境等实际因素的情况下,因地制宜的制定。一些预案考虑不够全面,未从具体风险事件进行评估,针对具体各类突发事件制定相应预案。对于银行来说,灾害事件的种类以及发生比例主要如下图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自然灾害在基层银行面对的各类突发事件中所占比例相当大,而基层银行目前制定的应急预案侧重于应对突发性挤兑、金融诈骗、道歉和抢劫、IT系统故障和群体突发性事件,对严重自然灾害引起的重大突发事件涉及内容较少,且过分依赖于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

另外,应急预案的更新制度也亟待落实,很多预案一经制定,常年不进行修订,在一些突发事件中积累的经验也无法在预案中得到体现,落后的预案不能适应不断基层银行所处于的不断发展着的环境以及银行内部日新月异的变化,真正发生突发事件时的效用方面更无从谈起。

2.3预案体系中相关应急机制建设不完善

①各部门联动机制有待加强,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

目前基层银行在安全风险管理和控制方面,一般都是各行其政,银行内部各部门、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之间,联动机制未得到很好的落实,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机构难以同步快速应对,共同努力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另外,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没有形成快速有效的信息交流沟通途径,从而导致信息无法共享,造成内部信息闭塞。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信息获取的速度,不利于对安全风险进行及时的控制,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应急成本。特别是那些规模较小的基层银行,应急管理的难度会大大增加。

②内部责任划分不明确,缺少强有力的奖惩监督制度

有的应急预案虽然对基层银行内部各个部门在实施应急预案时的职责进行了划分,但责任划分的并不明晰,具体责任没有落实到个人,一些存在的风险隐患没有划分到具体的负责部门,缺少必要的奖惩监督制度。导致在应急预案实施的过程中,一些应急人员积极性不强,认为自己对事件不负有责任和相应义务,一些需要管理的风险隐患得不到及时与恰当的处理,对银行造成更大的损失。

③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不健全,应急处置的评价和监督机制有待落实

目前,虽然基层银行的应急预案均规定了突发事件的预警体系,但在日常工作中忽视了对其的实施,缺乏监督,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工作大多依靠个人的主观判断,缺乏一套科学完整的预警量化指标体系,对风险的预测不准确,无法真正做到事前预警,使应急工作完全陷入被动的境地,缺乏主动性和规范性。

另一方面我国基层银行对金融突发事件发生后所采取的应急措施的评价和监督机制尚未建立,不利于突发事件应急经验的保留,也不利于应急工作的总结和完善。

2.4应急物资后勤保障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应急物资在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发生时是很重要的,虽然应急预案对应急物资筹备等应急后勤保障有着要求,但很多基层银行在应急物资购置完成后却为缺少专门有效的管理制度,由于缺少日常维护和管理,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会出现物资变质、短缺、丢失等状况,且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物资管理也没有进行规范,容易出现物资丢失、损坏等状况。另外还有一些非常备应急物资,由于要针对相应突发事件和特殊需要只能临时采购,给物资的集中采购以及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都带来了困扰。

3.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维护基层银行安全

有效的危机管理不在于危机形成和爆发以后的干预和补救,而关键在于危机预防,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就显得尤其重要,针对以上我国基层银行应急预案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以下建议:

3.1加强人员思想建设和培训

加强对基层职员,特别是各部门负责人的宣传、培训,将加强应急管理摆上重要位置,由上级层层向下传达,从思想这一源头上引起重视,增强员工的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可以邀请专家定期进行培训,进行应急预案的学习,使得每个员工都能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应急管理中所处的位置,才能不至于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手足无措。每个部门应成立应急小组,由部门负责人担任小组长,定期召开部门会议,报告演练情况,和日常应急保障措施的管理情况,认真总结经验,让应急防灾的思想深入日常,

3.2坚持科学制定完善应急预案

预案的制定一定要针对各基层行所处的地理环境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根据辖区内的次生、衍生、再生灾害性事件开展全方位的风险评估工作,聘请专家根据评估结果对可能遭受风险的业务制定相应的预案,并进行预案的评估。2011年5月份在北京的《中国自然灾害风险地图集》是一项历时10年的自然灾害风险研究成果,该地图参考数百年来发生在中国的自然灾害记录及相关损失数据,是中国的首部中国综合自然灾害风险“警示图”,给基层银行设立的选址,以及针对当地情况进行预案的制定、更新提供了翔实的科学依据。预案一经制定也不能就此置之不理,应结合演练的详细过程进行经验总结,针对预案中的各项条例进行逐条分析,淘汰掉预案中没有实际操作性或与现实环境不符的条款。为了迎合基层银行所处的不断变动的业务环境,应建立预案定期更新长效机制,保障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全面性。图2是预案实施及完善示意图:

3.3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中各项相关机制

①加强联动机制建设,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基层银行机构的各部门应多进行沟通和交流,增强各部门间的协作,疏通各级行间的交流阻塞,来保证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迅速做出一致有效的反应。此外,基层银行要加强和外部客户的合作,与设备及服务提供商、通讯和电力部门等保持联络和协作,各基层银行与上级行以及平级行之间、基层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基层银行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之间都不能是相互隔离的,要经常进行信息的交流以及合作,以确保灾难发生时能及时通报准确情况并获得适当支持,确保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国务院应急管理的规定,对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监督和处置工作是由各级银监局负责,而金融机构的应急管理工作则主要由人民银行负责。为打破应急信息分散和垄断的局面,建议由政府和银监局牵头搭建一个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平台。比如成立专门的网站或者论坛,由央行进行日常管理,并制定一系列规则,规范各金融机构的参与。通过该平台在系统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和各类经过检验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介绍各级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情况及经验,开展应急管理工作交流,适时安全风险的最新动态,开展网上应急处置流程培训,普及避险、应急处置常识,提高全员应急意识、应急管理基本素养和处置技能,全面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②明确内部责任划分,严格执行奖惩监督制度

各基层银行要建立起涵盖各项业务种类、各个业务环节和各个风险点的全方位管理系统,把职责划分到相应部门,具体落实到个人上。要确定所有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要从人力资源配置的高度将应急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人员。在平时要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熟悉预案内容,弥补预案漏洞,使各项预案进一步得到完善,使各个相关部门明确自己的职责。

银行业属于高风险的行业,应建立起应急处理评价和监督机制,在平时做好对应急措施保障的评价和监督管理,各基层行应将应急工作的监督机制融入日常工作中,定期检查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对于没有履行自己职责的领导或员工要予以警告或惩罚。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严格执行信息上报制度,便于上级行的监督领导,表现突出的应给予奖励,而面对失职的员工也要追究其相应责任。

③健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一套完整可行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应该反映各基层行的主要经营业务,大致涵盖这八部分信息:能够反映货币流通状况,反映资本风险状况,反映信贷收支状况,反映国际业务状况,反映利率风险状况,反映债券市场风险状况,反映流动性风险状况,反映经营风险状况的指标体系。在实际操作中完全可以实行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态势,分工协作,实行监控。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各银行总行牵头,由现行跨经济区的人民银行分行、各省商业银行等协调配合;由基层商业银行与合作银行等具体开展实施,形成三个相互联系又相互牵制的主体,对于风险预警的具体开展大有裨益。

3.4完善应急物资保障的日常管理措施

在应急物资的筹备上,应成立应急后勤保障专项资金,根据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时刻保障必要的经费投人,用于应急物资的采购和储备,保证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日常管理中建立科学的应急物资管理制度,根据各基层银行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应急处置物资最低库存量。应急处置物资的保管、领用和更换都应指定专人负责,并进行定期的检查,发现质量有问题要及时更换,责任落实到个人,对各类应急物资进行统筹安排,确保储备物资的充足和即时可用。另外还要建立起紧急采购机制,在突发事件出现预警信号时,能够简化采购程序,迅速采购到所需的应急物资。比如可以与一些物资生产公司签订相关协议,一旦突发事件发生,银行就可以迅速的采购到大量的需求物资,以保障应急的响应。加强基层银行间的合作协助,如辖区内的金融机构通过商量达成共识,一旦某个银行发生突发事件,应急储备物资不足时,其他银行将自己的物资储备暂时提供给需要的银行,事后再进行物资或资金的给付,从而形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局面,共同来应对突发事件。

4.总结

基层银行与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肩负着保障银行的资金财产安全,维护辖区内金融稳定,确保金融领域全局安全的重任,其业务连续性对地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基层银行更应该重视其自身的应急管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尤其当目前的中国正处于风险高发期,基层银行业面临着各种社会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频发,对基层银行应急预案体系的研究不仅有其现实意义,更是时展的迫切需求。

本文以基层银行应急预案体系为研究对象,运用了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进行了研究,全面具体的阐述了目前基层银行应急预案体系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政策意见,具体总结如下:

(1)基层银行在日常工作中要树立“应急工作无小事”的思想认识,从思想源头上引起重视,将应急工作融入日常管理。

(2)基层行的应急预案不能只是上级行预案的生搬硬套,应从其科学性、全面性、实用性、灵活性等角度进行整体提升,并建立长效更新机制。

(3)基层行加强联动机制建设应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着手,特别要与政府有关部门、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间保持良好的信息沟通,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同时明确银行内部责任划分,不仅要划分到部门,更要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建立应急监督制度并严格执行,对于做得好的要予以奖励,失职人员也要给予相应惩罚。另外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也需健全,可以对某些突发事件进行事前预防,甚至将风险消除在萌芽之中。

(4)建立科学的应急物资保障制度,应加大应急物资保障的资金投入,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库存量,令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建立起紧急采购机制,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和其他银行的合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体系在基层银行应急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所有应急管理的基础,只有坚持从思想上保持时刻重视,科学的制定预案,认真严格的执行,做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才能在突发事件中不失冷静,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挽回银行的损失,保障区域金融稳定。

本文是湖南大学SIT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吴万勇、王冬、齐跻绩、张颖、盛莉也参与了本文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田琰,完善基层央行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J].华南金融电脑.2008

[2]王健、毛建平,对基层人民银行应急管理的思考[J].西南金融,2007

[3]魏革军,建立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J].西部论丛,2003

[4]任晓健,构建容灾型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问题[J].中国金融电脑,2009

[5]乔海曙、贺凌华,中国银行业应急管理:问题与对策[J].金融论坛,2008

[6]刘桂清、鲁萍,基层人民银行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0

[7]冯青,基层央行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J].中国金融电脑,2007

[8]何孝星、邱杨茜、张宁、黄雪霞,关于尽快启动我国“灾害金融”问题研究的思考[J].经济学动态,2008

[9]文海燕、杜亚娟、张侃、张云昀,国际活跃银行业务持续性管理实践及启示[J].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10

[10]吴靓,浅论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建没[J].海南金融,2008

[11]巴曙松、丁波、任杰、张晓亮,中国应对自然灾害的金融体系构建与创新[J].西南金融,2008

[12]张冀峰,让“应急”如同“正常”――大型商业银行的灾难备份与恢复体系建设实践[J].金融电子化,2010

[13]朱小奇,论金融机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J].求索,2004

[14]乔海曙、万英,自然灾害经济学述评[J].经济学动态,2007

[15]张博,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难点和对策[J].西部金融,2009

[16]黄国平,当前基层金融机构应急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武汉金融,2006

[17]FEMA/Internetional Afairs Office,

2006.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intrduction[R].FEMA/Internetional Afairs Office.

[18]Jon,William Toigo.,2004.Disaster Recovery Planning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

钱瑛(1992.11-),女,汉族,籍贯:安徽安庆,学校:湖南大学,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金融;

篇5

“允许设立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的创新之举,是切实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充分性的具体行动。”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监管部门将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适度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强化监管约束,加大政策支持,促进农村地区形成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银行业金融服务体系,以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刘明康说,这是深化中国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一项创新之举,标志着中国银行业特别是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将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基本原则

低门槛、严监管,是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基本原则。“低门槛”就是适当降低机构和业务的市场准入条件,增加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面;“严监管”就是强化监管措施,实行“刚性”市场退出约束。

根据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规模及业务复杂程度,监管部门合理确定了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注册资本。一是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300万元;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100万元。二是在乡(镇)新设立的信用合作组织.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30万元;在行政村新设立的信用合作组织,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10万元。三是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设立的专营贷款业务的全资子公司,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50万元。四是适当降低农村地区通过合并、重组、改制方式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注册资本。

为落实“严监管”的持续审慎监管原则,国家规定,农村地区新设银行业法人机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不得低于100%,内部控制、贷款集中、资产流动性等应严格满足审慎监管要求,并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大于8%、介于4%与8%之间、降至4%、降至2%等四种情形,适时采取递进式严格监管措施,以确保及时分类处置有问题的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

农村金融改革将按照“先试点、后推开、先中西部、后内地,先努力解决服务空白问题、后解决竞争不充分问题”的原则和步骤,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办法,稳步推开。

三农受益

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必将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促进城乡金融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根据国家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在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创新符合当地客户合理需求的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完善金融服务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将目前在城市地区开发、开办的标准化的保险、、租赁、保管、担保、个人理财、信息咨询、银行卡等产品与服务尽快推广到广大农村,充分利用商业化网络销售政策性金融产品,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

篇6

关键词:中资银行;营业性分支机构;布局

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1-0037-03

世界经济论坛最近公布的《金融发展报告》,针对全球55个领先的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进行评分,评分项目包括:制度环境、商业环境、金融稳定性、银行业金融服务及企业与个人获取各种资本和金融服务简易程度等7方面共120 多个项目。根据这份报告,美国全球金融中心榜首的位置被英国取代,并退居第3名;新加坡则从2008年的第10名升至第4名,领先排名第9的日本(2008年排名第4)和排名第5的香港(2008年排名第8)。由此可见,英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即使在世界三大金融中心内,伦敦金融城也有纽约和东京无法比拟的地位。纽约和东京的交易量虽然很大,但主要服务于庞大的国内经济,而伦敦金融城则为全球贸易和发展提供机会。此外,伦敦金融城的地理位置处于东京纽约之间,有时差方面的独特优势。因此,尽管同样受到金融危机的重创,英国伦敦的金融业仍旧保持甚至增加了其在全球金融市场的份额。

一、中资银行在英国开设营业性分支机构的现状

营业性分支机构包括两种:分行及子银行。(办事处属于非营业性分支机构,在此不涉及)

1、分行。分行是总行自身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独立法人。分行以总行分支机构的身份在国外注册,资产负债与总行相联系,业务也受总行直接控制。在经营上受所在国和母国货币当局的双重管理。分行的优点在于业务范围广泛,可以提供所有的服务,可以以总行的资金为基础提供贷款,这对于客户来说条件十分优厚;分行的缺陷在于总行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包括土地建筑、员工、设备、高额通讯费用等。

2、子银行。分行对总行来说主牵扯精力过大,子银行相对来说轻松许多。它与分行的基本区别在于它是独立于总行之外的法人。这类机构可以提供商业银行业务,同时还可以参与其他金融活动和工商活动。吸引外国银行投资于这类机构的主要环境是当地经济较发达、税收优惠、货币当局对资本的出入境管制较松,同时还要求当地是区域性的或全球性的金融中心。

目前,在英国设立分支机构的中资银行有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5家,其中已开设或即将开设营业性分支机构的有3家银行,即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均已在伦敦设立子行,中国建设银行已获子行牌照,正在紧张筹备,2009年下半年在伦敦正式挂牌营业。

1、中国银行(英国)有限责任公司

1929年11月,中国银行在伦敦设立了一家办事处,它是近代中国银行业在海外设立的第一个分支机构,开辟了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新纪元。此后,中国银行在英国又陆续成立了4家分行,使其在英分行数达到了5家。2007年10月15日,中国银行将这5家分行整合在一起,成立了中国银行(英国)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达2亿英镑,作为中国银行全资拥有的子行,这5家分行也变成子行旗下的5家分支机构,即:营业部、伦敦中国城分行、曼彻斯特分行、格拉斯哥分行和伯明翰分行。同时,中国银行仍然保持了原伦敦分行的建制,专营大额批发业务。合并后,该行还将有4年过渡期,在过渡期中,该行会实行分行和子行并行的“双轨制”。

合并后的中国银行(英国)有限公司共有雇员230余人,其中国内派遣约30人,其余均在英国当地招聘。目前,子行董事长由中总行张燕玲副行长兼任,总裁为葛奇先生,葛先生还兼任中国银行伦敦分行总经理。中国银行伦敦子行还设了4位副总经理,分管公司、零售,风险和运营。在中国银行内部,中国银行(英国)有限公司是一个局级单位,下属各分行则按处级配置。

中国银行伦敦子行兼营批发和零售业务,以批发业务为主,利润占到总利润的2/3。在零售业务方面,营业部和唐人街分行一度平分秋色,但自从英国采取更严厉的反洗钱措施后,唐人街分行业务量大降,如今已无法与营业部相提并论。中国银行伦敦子行提供的业务品种比较齐全,其中零售业务产品包括:个人贷款及储蓄、外币兑换、个人汇款、银行卡、代办保险、保险箱、留学生特色服务等。批发业务产品包括:法人客户存贷款、银行卡、资金交易、国际结算、英镑清算等。其客户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为华人企业或个人,但中国银行伦敦子行是中国银行最赚钱的海外机构之一。

中国银行之所以弃伦敦分行变为伦敦子行,原因是英国金融管理局(FSA)的极力推动。尽管FSA没有强制中国银行将分行转为子行,但曾多次表现出对子行模式的推崇,中国银行迫于压力,最后做出了整合分行转为子行的选择。

2、中国工商银行(伦敦)有限公司

1995年11月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伦敦代表处,2003年9月代表处升级为中国工商银行(伦敦)有限公司,是中国工商银行的全资子银行。工商银行为将代表处升级为营业性分支机构已努力多年,在中国工商银行上市后,才实现了突破。据了解,中国工商银行在申办中,FSA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一是总行的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及风险管理水平;二是如何保护储户的利益。FSA特别注重这一点,这也是FSA慎重审批零售业务牌照的主要原因;三是FSA认为如果要申办分行,其总行所在地金融监管水平应有较高水平,因此许多开办分行的申请都因为监管水平不过关而遭到拒绝。

中国工商银行(英国)有限公司董事会由5人组成,其中股东代表1人,独立非执行董事2人,执行层的董事2人。两位独立非执行董事均是有多年银行工作经验并经FSA资格认证的外籍人士,他们分别领导直接隶属董事会的薪筹委员会和内审委员会。他们不仅要对董事会负责,还要对FSA负责,FSA对子行的要求之一是其董事会中至少要有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中国工商银行(英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目前由工总行王莉莉副行长兼任,现任董事总经理为徐金雷先生,他此前曾任中国工商银行东京分行的行长,并有在总行担任部门总经理的经历。总经理下设5位副总,分别负责信贷、IT等方面。调查中我们了解到,FSA对该行的监管主要围绕资本充足率,并规定对单一客户的贷款额不能超过其资本金的25%。中国工商银行(英国)有限公司目前的业务以批发为主,零售业务开展时间尚短,虽经总行大力推动,但还不能盈利。中国工商银行(英国)有限公司目前有雇员32人,其中7人为外派,其他均在当地招聘。其主要业务有贸易融资、存款、储蓄、汇款、贷款等。

中国工商银行(英国)有限公司在业务营销上有自身的特色,例如他们比较注意吸引在伦敦AIM上市的中资企业开户,以便后者将募集资金存入中国工商银行。从客户结构上看,该行中外客户均有,已不仅仅局限于华人客户或华资客户。在经营上,该行认为主要挑战是如何应对文化差异,包括处理好内部职工间的文化差异以及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客户建立良好有效的沟通。此外,中国工商银行(英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仅为2亿美元,注册资本数量较少限制了该行的规模扩张。对于个人客户比较关注的银行卡业务,该行因担心需大笔IT等前期投入,至今尚未推出。

3、中国建设银行(伦敦)有限公司(在筹)

中国建设银行伦敦代表处成立于1991年,是除中国银行外最早在伦敦成立分支机构的中资银行。自成立之初,该行就有意升级为营业性分支机构,但迟迟未能获得批准。2009年,该行经过不懈努力,其设立子行的申请终于获得批准,现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筹备。

根据中国建设银行的经验,由代表处升级为子行的申办过程需要1~2年的时间。申办除依靠伦敦代表处人员外,还需另外成立一个申办团队。中国建设银行的申办团队由4人组成,包括一名财务专家,负责各种财务报表的制作上报等,有一位熟悉未来拟开展业务的专家,还有一位IT专家。申办工作以准备申办报告为中心。为提高效率,中国建设银行伦敦代表处注意借助中介机构的力量,主要是聘请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其中,会计师事务所负责申请报告的撰写,律师事务所负责对申办中涉及到的各种法律问题把关。申办前,还要先期确定关键岗位的雇员,这需要借助当地猎头公司。按相关规定,未来子行的董事会要有至少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要求独立非执行董事有多年相关工作经验(不一定是在银行的工作经验),并通过FSA的资格认定及在FSA备案。按中国建设银行经验,IT系统的构建是申办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中国建设银行考虑到在当地市场开展零售业务,需要前期对网点和IT系统作大量投资,而且最初一段时间内难以盈利,现已确定成立建设银行(英国)有限公司后暂不开展零售业务。

二、 中资银行在英成立营业性分支机构有关的几个主要问题

1、 申办分行还是子行

根据中资银行在英国设立的营业性分支机构的法人关系不同,一般分为分行和子银行两种。 从调查取得的相关资料来看,笔者认为中资银行在英国应直接申办子行。理由如下:一是FSA出于加强监管,维护英国金融市场稳定的动机,鼓励中资机构申办子行; 二是从中国银行的经验看,该行在英国已有79年历史,与监管等部门有良好的关系,但仍迫于压力,转分行为子行,可见中资银行要在英国以分行模式开展经营难度较大;三是从中国建设银行的经验看,该行在股改后也一度欲申请分行,但迟迟未能获得批准,耽误了约8个月的时间,改为申请子行才获准。因此,中资银行如欲成功、有效的进入英国市场,申办子银行是优于申办分行的选择。

2、 开展批发业务还是零售业务

西方银行业将银行业务分为零售银行业务(Retail Banking)和批发银行业务(Wholesale Banking)。批发银行业务的主要客户对象是大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其一般涉及金额较大。 零售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运用现代经营理念,依托高科技手段,向个人、家庭和中小企业提供的综合性、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包括存取款、贷款、结算、汇兑、投资理财等业务。零售银行业务不是某一项业务的简称,而是许多业务的总称。它有着广泛的业务领域, 既可以是传统银行业务,也可以是新业务;既可以是资产业务,也可以是负债业务、中间业务,还可以是网上银行业务等等。二者主要的区别是其服务对象的不同。

零售业务具有前期IT投入大,对网点数量的要求高、FSA审批相对谨慎、短时间内不容易盈利等特点,业务开展困难多多,但长远来看,中资银行要想在英国成功发展,还是应当有这块业务。但具体到何时开展、如何开展等问题,还应与各家中资银行总行的战略决策一致,并与英国的金融发展速度相适应。中国工商银行(英国)有限公司的零售业务虽然亏损,但其总行仍大力推动,主要还是着眼于这项业务的长期发展。

三、中资银行在子行申办和筹备工作中值得借鉴的经验

总结中资银行申办和筹备子行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行领导重视为申办工作特别是与总行各部门的协调等多方面工作带来了很大便利;二是高度重视IT系统的构建工作。IT系统的构建工作量大,需要挑选精兵强将,并投入大量精力;三是筹备工作只依靠代表处人员还远远不够,应设立专门的申办筹备团队,例如中国建设银行的4人团队,开展申办筹备;四是要大力借助中介机构的力量,如实力雄厚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猎头公司、房屋租赁公司等等;五是申办筹备工作量较大,至少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不能操之过急。

四、中资银行在英国申办子银行及欧洲业务的统一布局

中资银行还可以利用欧盟“单一护照”制度,简化在欧洲营业性分支机构的申办过程,提高申办效率,

同时统筹考虑欧洲业务的布局。

所谓“单一护照”制度源于1989年欧盟推出的第二银行指令, 该指令于1993年1月1日正式生效,其中有如下规定: 一家银行在欧盟任一成员国获得子行经营执照后,即可在欧盟其他国家从事银行业务。这里的银行业务包括商业银行业务、租赁、证券交易、证券承销、财务顾问等,但有一个前提,即发给其执照的成员国已允许其从事上述业务。该指令还规定,一旦在欧盟任一个国家中设立子行后,该子行若欲在其他欧盟国家设分行,将没有额外资本投资要求。按照这项政策,要享有单一护照便利,欧盟外的银行必须在欧盟成员国中设立子行,若只有分行没有子行将不适用相关优惠政策。设立子行后,根据欧盟Single Passport的相关规定,子行在欧盟内其他国家设分行变得相对容易,不需再经过内容繁琐的当地监管机关的申报过程,此外,子行也使在欧盟内开展并购变得比较容易,而中资银行如要在欧洲开展并购则困难重重。

篇7

关键词:银行业对外开放利弊

引言

1858年,英国渣打银行落户上海,从此,渣打银行成为了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外资银行。但是,直到1997年,渣打银行才领取到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执照。据说,最早一批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日本第一劝业银行、三和银行、渣打银行上海分行和上海巴黎国际银行等,均经过中国人民银行的严格的审核。最初,外资银行只能向外资企业提供人民币业务,到2003年底,其业务对象才扩大到中资企业,按WTO日程表规定,到2006年底,外资行的人民币业务可以对个人开放。据银监会的消息,已有汇丰、花旗、东亚、日本三棱等116家日本在华外资银行在中国18个城市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的经营范围越来越大,使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有利方面

银行业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期来看,逐步扩大金融开放并最终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不仅可以使我国在吸引外资及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获得巨大收益,也有助于加快国内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

(一)有助于金融资源效率的提高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在日新月异的同时,金融发展却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步伐,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金融资源的浪费。在较强的管制格局下,企业和个人的金融资源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外资银行从开展人民币业务开始,与国内银行就逐渐展开同质性竞争,形成现实的竞争压力。由于我国金融业的最大问题是“竞争不足”,这样将不可避免地带来金融效率改善。而在更近距离的“面对面”竞争中,外资银行的经验技术带来的“学习效应”也会使国有银行受益匪浅,在学习、效仿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二)有利于我国银行业学习外国先进的经营技术、融资工具和管理手段

外资银行的进入为国有银行提供参照体系和竞争对手,一些外资银行在技术、金融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将起到示范、激励和交流作用,从而推动我国银行业技术改进和金融创新的进程;外资银行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运行方式对提高国内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有助于改善居民福利

面向个人的金融产品,在各国都是现代银行的重要利润源泉。外资银行进入后,必然会在成熟产品创新经验基础上,结合国情逐步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对居民金融财富的多元化、提高享受金融便利的程度都有积极作用。还能推动中国金融整体上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化,促使银行更关注小企业和居民。

二、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不利方面

对外开放银行业,对我国银行业发展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看到有利方面的同时,我们不得不考虑到银行业对外开放所带来的不利方面。

(一)外资银行创新优势形成竞争压力

与外资银行相比,中资银行创新方面差距非常大,仅花旗银行一家,从1996年起,已经不动声色地在中国申请了19项金融产品的“商业方法类”的发明专利。中资银行几乎没有金融产品的发明专利,主要是一些 “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如点钞机、保险柜等,国有银行缺乏较强的创新能力。

(二)造成国有银行客户流失

一些外资银行的在体制、管理模式以及规模等方面上存在较大的优势。这些优势集中起来形成了综合的业务优势。一些外资银行可以凭借这些优势和雄厚的实力、良好的市场形象赢得优质客户,这对我国商业银行将造成强烈地冲击。

(三)国有银行中间业务将面临挑战

国有银行的纷纷上市,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银行管理机制的问题,传统的“短存长贷”背景下的银行信贷扩张冲动,依然非常明显。现代银行业务以非利息收入为主,已成为各国金融发展中的一个事实。而与国内银行的生存模式相应的,是对存款的高度依赖性,而中间业务不发达。外资银行进入后,一方面注册后外资银行吸收公众存款将不受限制,必然造成储蓄分流,另一方面其强大的金融产品创新和定价能力,将使中资银行迫切需要的、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产品的转型遭受挤压。如何在双重压力中突围,对中资银行是一个重大课题。

(四)金融监管面临新的问题

在金融监管方面,颁布了《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致力于实现内外统一。但还要注意,外资银行进入带来了监管对象的复杂性,需要关注更多的监管层面。例如,2004年花旗银行在日本的多家分支行由于涉及犯罪洗钱和违规,而被勒令关闭。日本政府在处理中不仅遇到国际金融问题,还有国际政治因素。对于监管经验尚在积累完善的中国来说,外资银行全面参与国内游戏规则,将对监管体系带来更大挑战。

三、总结

总的来说,银行业进行有序的对外开放已成为大势所趋。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虽说最初由外部压力所至,但长期来看对提高中国银行业运行效率、管理模式等,确实利大于弊。如何加快中国银行改革,构建协调的金融市场已成为我国金融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马君潞著:《金融自由化》,中国金融出版社,第103页

[2]尚福林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N] 上海证券报,2003.11-10

[3]严冰竹积极应对入世挑战全面加快创新步伐[J] 金融研究 2000 8

篇8

通过本次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金融系统及社会各界对票据管理工作的认识,优化票据管理外部环境,强化守法意识,规范票据行为,维护全市经济金融秩序。

二、宣传内容

宣传票据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票据违法违规行为的严重危害。

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等法律规定和票据管理知识。

介绍票据违法违规行为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形式及典型案例。

三、宣传方式

(一)刊登专题票据管理知识系列宣传文章。依托辖区主流报刊、杂志、网站、短信平台,以知识问答或评论文章形式,分批分次集中宣传票据法律知识、票据管理知识、常见多发票据违法违规行为及票据法律责任。

(二)利用办公、营业场所进行宣传。组织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对外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制作宣传横幅、宣传展板、宣传折页等宣传载体,摆放在所辖营业网点、业务窗口显眼位置,业务经办人员兼义务宣传员,主动发放宣传折页或提醒客户尤其是新开立结算账户的企事业单位、个人免费取用。

(三)开展专题户外宣传。组织发动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户外宣传,在城镇广场、主要街道、企事业单位聚集区设立咨询台、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单。

(四)开展票据法规知识竞赛活动。组织开展全市金融系统票据法知识竞赛,竞赛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各金融机构分别选派5-20位选手参赛,根据笔试成绩对优胜选手进行表彰。

四、宣传时间

2013年7月至10月。

五、宣传活动要求

(一)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本次宣传活动。将其作为“五五”普法宣传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相关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认真研究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确保宣传教育工作有条不紊地组织开展。

(二)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合理利用宣传资源,精选宣传内容。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以提高宣传教育活动的广泛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篇9

 

随着金融深度和广度的提升,大众对金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传统金融市场无法满足全部用户的需求。借助互联网技术,一方面降低了客户的时间、金钱成本,同时也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传统金融体系的效率及覆盖面,使得互联网金融机构更加贴近市场,满足客户各类需求,使金融服务日趋全面、完整。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金融业基本上由银行主导并垄断,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以及服务意识提升较慢,银行主要服务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政府融资平台,不情愿为中小微企业以及普通个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或者说金融机构的收益与成本结构不支持,此方面的服务能力较弱。金融发展与创新被抑制,客户的潜在需求不能被挖掘以及无法得到满足,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发展就为中国金融市场的深化、变革以及客户需求的爆发提供契机。

 

二、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近十年来,五大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增速放缓,城市商业银行却发展迅速,总资产增速远居于银行业首位。但是,由于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如利率市场化导致的银行盈利能力下降,从而、金融脱媒带来的银行竞争加剧,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许多大型商业银行加强业务的转型等,都给城商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首先,城市商业银行在加大业务与产品创新,开展传统业务网络化时,由于受到自身规模及现有技术水平的制约,相对大型银行进程缓慢,客户感受力度不大,竞争处于劣势。其次,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地方性银行,其业务经营及网络服务受到一定的地域限制,很难扩大到全范围,而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往往需要与全国性业务相匹配,这对于城商银行难说,很难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

 

所以,无论是效仿各大型银行开展网络化、移动化业务模式,还是自建电商平台、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城商银行都存在劣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应当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新型模式进行探索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探索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德国的"直销银行"有望在我国作为与实体银行相互补充的新型银行经营模式,成为区域性银行进行业务拓展的重要选择。为此,城市商业银行应把建设直销银行作为互联网金融化背景下业务发展的重要策略。

 

(一)直销银行的特点

 

第一,直销银行一般没有实体分支网点,银行后台工作人员直接与终端客户进行沟通和业务往来,充分体现了"直销"特点。同时,为银行降低了日常的运营费用和成本,从而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第二,直销银行主要为个人客户提供标准化金融产品。如活期存款及转账、储蓄存款、消费分期付款、网上交易支付等业务。

 

第三,直销银行的大部分金融服务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实现,业务开展主要是基于互联网平台。

 

(二)城市商业银行直销银行业务模式分析

 

从直销银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来看,其大多数是由银行集团控股、组织结构扁平化,以个人金融业务为主、采用多样化服务吸引顾客、便捷性和安全性相统一等特点,符合我国城商银行的发展现状。

 

我国很多区域性中小银行都在积极寻求业务拓展和区域扩张,但却受到监管部门的政策约束,禁止城市商业银行的区域性扩张,因此这些必须考虑创新发展模式。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越多的选择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和网上交易业务,且当前很多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相对比较成熟,由此看来,已经具备基于互联网的"直销银行"创建条件。区域性城商银行可以借助虚拟网络和外部实体网络,突破物理网点的约束和区域限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网络直销银行,直接与终端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提供安全、便捷、及时的金融服务。

 

城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直销银行不以实体网点和柜台为基础,主要采用终端直接进行业务往来的业务模式,从而减少机构设置、降低运营成本,有效的缓解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挑战。

 

从风险监控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企业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难以核实客户真实身份、缺少安全校验工具、客户面临交易欺诈的危险度高等。而城市商业银行经过在地区多年的发展,具备了互联网金融化业务的相关人才和机制,开展直销银行业务可以充分发挥银行业的优势,避免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弊端。

 

四、总结

 

城市商业银行在进行直销银行定位时,要注意区别于传统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传统电子银行是以成本节约为导向的替代式交易模式,将柜员的工作交由客户自己通过网络、手机和自主设备完成,其出发点是考虑将客户从网点分流到电子渠道,以降低银行成本,减轻工作量。而直销银行是以提高服务质量和盈利为导向,通过互联网建立"开放、协作、平等"业务模式,面向本行及他行全体客户,将交易平台、营销平台、服务平台进行整合,弥补了传统电子银行缺乏对外部合作资源整合的能力。

 

在互联网金融化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要借助发展直销银行业务的契机,突破区域经营的限制和现有的城商银行发展瓶颈,实现城市商业银行以现有银行机构作为后台,通过网络将金融服务覆盖全国,实现城市商业银行业务的网络化,吸引更多客户资源,同时扩大资产负债规模,降低经营成本,实现利润的再次增长。

篇10

关键词:小微企业 融资 信贷 方向

一、关于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情况

2013年,某市各银行业高度重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大力构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入,持续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截止2013年三季度末,某市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8千余户户,小微企业贷款户数新增近20%,贷款增速近13%,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约2.5个百分点。

从机构类型分析:从各家银行的贷款余额可以看出,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某市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比较大。

银行截至2013年三季度末贷款余额比年初新增月20%,比年初增加 17个百分点,户数比年初增加18个百分点。

二、关于小微企业融资难现状

除了少数大型知名企业,一般的小微企业融资能力都有限。目前,企业的融资渠道不外有三种:向银行申请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上市直接融资。政府已将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作为国有企业特别是关系到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措施,小微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上市融资很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涉及到金融风险问题,小微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也难以得到批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微企业的资金主要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

某市是个小城市,经济实力较弱,受某市经济状况的影响,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也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相对大中企业而言,小微企业经营规模较小,产品结构相对单一,市场较狭小,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较差;第二,小微企业多为加工制造业,具有高度顺周期性,在经济进入下行期或市场需求发生逆转时,小微企业很容易同步出现经营困难、市场萎缩、偿债能力下降、违约风险上升等问题;第三,小微企业很多处于产业链的上中游,为大中企业配套服务,一旦大中企业受内外因素影响而出现经营困难,会首先波及小微企业;第四,近年来,我国小微企业呈爆发式发展,但多数企业的基础制度建设和管理水平并未相应跟上,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规范,真实性不足;第五,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不规范,容易参与民间借贷活动,民间融资高息高风险、关联企业或担保互保,一旦外部经营环境拖累企业主营业务易导致其资金链断裂,很容易引发风险;第六,小微企业自身发展前景良好,但无法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被银行拒之门外;第七;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多数金融机构对待大企业与小微企业德待遇不平等,前者利率基本上是基准利率甚至下浮。

三、关于银行解决途径

为从根本上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不断提高银行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小微企业良性发展,根据今年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总体目标要求即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银行将紧密结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化情况,结合某市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情况,努力拓展小微企业客户群体,信贷产品创新,切实有效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一)加强信息联系沟通,发现营销机会

一是加强同当地政府的协调沟通,立足于信息共享、技术公用和风险共担。

二是加强与某市各行业协会的联系与沟通。了解行业最新信息及企业动态,定期搜集行业协会刊物,关注企业动态、市场行情、政策聚焦、研究探讨及企业规划。,

(二)充分利用政府增信平台、加强对政府信用的开发利用

借助银行信贷政策,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渠道,加强与当地政府的沟通合作,搭建业务合作平台,联合政府签约合作协议,形成政府、银行、客户三家共赢业务模式,既可以解决担保难,又能通过政府增信,解决小微企业因其规模小,缺乏信贷所需的抵押担保条件的问题。

(三)整合地区特色产业、建立资料数据库、进行行业指导

某市地区已成规模的特色产业包括加工及产业链延伸企业、食品加工企业、机械类产品生产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上、中端,组织人员分行业建立资料数据库进行行业分析,针对不同点,定期制定具有某市特色的行业信贷指导意见及差别化信贷政策,从宏观上驾驭银行小微企业的经营方针,筛选出对当地贡献度较高、成长性较好的企业,通过不同的信贷产品确保银行有限的信贷资源落到实处。

四、风险控制措施

对于银行来讲,应对当前小微企业融资的高风险有清醒认识,在继续坚持大力发展小微企业融资的战略方向的同时,必须在策略上做好调整,坚决把过快的发展速度降下来,实施均衡稳定的增长;高度警惕当前小微企业贷款中可能的风险,提前做好应对的措施;从长远来讲,既已把小微企业当作发展重点,就应当尽快总结经验,建立适合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管理体系。具体做好以下几点:

(一)创新小微企业贷后管理办法、加大非现场监测力度

针对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实际,制定了《银行小微企业贷后日常跟踪管理办法》,建立起风险管理部、公司事业部、平台行三位一体的贷后日常跟踪管理机制,规定平台行按月持续报送所经办小微企业日常贷后跟踪管理材料,定期分析异常经营指标及平台行报送情况,指定专门人员针对监测出的异常现象向经营部门发送风险提示反馈单,监测部门藉此筛选出需回访的目标客户,有的放矢开展贷后回访工作。

(二)加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质

防范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关键是基层客户经理风险识别能力和个人素养。因此,必须加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和教育,通过培训增强客户经理对市场的前瞻性分析能力、对企业经营变化的敏感性分析能力以及对财务数据识别分析的能力,同时,要加强客户经理职业道德建设,严防道德风险。

(三)总结经验、开展“回头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