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风险范文

时间:2023-06-12 16:40: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市场经济风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市场经济风险

篇1

关键词 医院审计 措施 探究 风险 市场经济

一、现阶段医院审计现状述评

市场经济的转变不仅要求企业及其他的经济单位需要转变观念,对于医院的审计工作同样面临激烈的环境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竞争日益激烈,详细分析医院审计的风险,对于医院的正常运行和有序的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医院审计工作跟着医疗卫生事业的成长,内部审计看管已经成为医院进行现代化打点的一种主要手段,而且由“经济看管”向“经济节制”改变,经由过程对医院预算、内控轨制、专项资金、固定资产投资、基建项目等主要经济营业的效益审计,促进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现在,医院审计工作的合理进展,它可以加强医院的财务会计监管,防止医院财务人员的营私舞弊,而且对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有重要作用,因此医院审计不仅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而且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无论是表现良好的医院还是绩效很差的医院都应该时时刻刻注意医院审计,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组织的良好发展。同样医院审计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改变也面临很多风险。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院审计的风险

1.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及人们要求的日益提高对医院审计的挑战

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影响,医疗行业中的个别不正之风不但存在,而且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忽视全局、长远利益的短期行为,造成卫生资源浪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建立健全医院管理体制和约束机制的重要环节,也是解决现阶段医院药品采购、设备购进等诸多方面可能会出现的腐败问题,保障医院改革与发展不断深入的有力措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审计环境变化很大且日益复杂。各种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竞争激烈,破产、兼并、重组的现象时有出现。

2.市场经济下对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挑战

促进医院工作管理改善,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审计监督也十分必要。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有的会计业务水平不高,责任性不强和管理人员经验不足等原因,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常会出现账目混乱、财产不清、账实不符、成本不实、滥用资金、不讲效果等问题。如某市某医院,暴露出在医院扩建中的贪污收受贿赂等问题,影响医院的管理。因此这个过程存在很多的阻力,没有任何个人或单位倾向对自身进行监督管理,即使采取了某种医院审计措施监督和管理,很多时候这些行为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较少将这些会医院审计措施落到实处。一方面,上级领导不愿意制定一系列的医院审计控制制度,来约束医院自身和员工的行为。另一方面,员工也淡漠医院审计核算的因素,认为医院审计核算没有什么实际价值,但是为了医院长期持续的健康发展,健全的医院审计制度不可或缺。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降低医院审计风险的相关措施

近年来很多医院产生很多贪污受贿的案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暴露了医院审计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揭示了医院审计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吗,在医院审计过程中仍旧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随着医疗机构改革不断深化,医疗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现代医院管理正逐步由事业单位管理向企业化管理转换,其审计也由过去的内审过渡到社会中介机构审计。

完善医院审计的管理机制,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环境变化。良好的医院审计规范制度是一个医院有序运营的根本保证。不仅对于医院如此,对于任何社会单位的有序运行也是如此。如果有健全的管理制度,那么医院审计必然会收到良好的结果。医院审计的规范制度包括两个方面:“软”因素和“硬”因素。软的方面强调医院审计必须以人为中心,在医院审计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切实考虑到员工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硬的方面要求医院审计必须有严明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制定不能单单的表现在纸面上或者口头上,必须将这些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无论是员工还是领导违反了医院审计规章制度,都要受到相应处罚,那么在这种条件下医院审计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四、总结

通过对市场经济条件医院的审计管理所面临的风险及过程的详细描述,发现医院审计面临很多风险,为了提高医院审计效果,维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很多改进措施,只有切实制定健全的医院审计管理制度,才能使医院审计在新时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采取妥善办法,有的放矢地开展对目前已形成的长期应收账款快速回笼工作

    1.针对拖欠很久的应收账款,督促事业部要进行个性分析,形成书面文字说明,由熟悉情况的各事业部的人员参与到清欠当中,陈述情况、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等,形成联动机制。

    2.由事业部和风险管理部人员对前期梳理出的应收账款的相关资料进一步细分整理,结合掌握的信息,对超过三十万的欠款客户和每类欠款协商拟定具体的个性催要方案。

    3.在制定催要方案的基础上迅速出击,按照所定方案和事业部熟悉情况的人员及财务部人员进行催要。

    4.为降低成本,打破以事业部为单位的催收模式,尝试以地区为主的催要原则,进行积极催收。

    5.在催收的过程中,注意收集有效的信息,必要时,通过诉讼解决催收问题。

    建立新型的跟踪防护体系,强化监督和管理

    1.完善应收账款项的实时动态系统。应收账款项目产生后,财务部门必须督促各部门完成资金回收任务,可定期以文书、表格等方式向各级领导和负责人传递信息。这不仅能够让企业领导了解应收账款的具体内容,也能有效提醒各级业务领导和员工积极催收应收账款,有效地避免因信息交流不及时而产生的各类资金回收问题,最大限度的优化企业资金配置。

    2.完善应收账款管理机制。风险管理部门定期对各事业部的合同进行抽查,监督各部门合同档案、台账等一体化建设,并及时有效的提醒各部门严密保存各类文档、信件、公函等重要信息,尤其重要的是要完整的保存合同未履行完户的资料。

    3.实时对客户的经营能力进行调查探访。各事业部对合同用户的资格、履约能力、诚信度、影响力等方面进行实时的调研,防止客户因经营问题而产生拖欠款项时间的发生。对初次交流或信誉差的客户要建立个人信誉机制,并定期进行风险总结。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要及时的向应收账款的客户定时发送询证函,核实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完整性并确保诉讼的时效性,这样可以防止应收账款体外循环的发生,堵塞违规违法行为的漏洞及防止法律诉讼收债的失效。

    4.完善与客户对账等相关制度。各事业部要有专人负责跟踪合同履行情况,对不能按时履约的客户可索要书面还款协议,并保留邮寄凭证。一旦发现恶意拖欠行为,应及时和风险管理部门进行协商解决。

    5.对欠款进行等级分类。可按照风险程度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风险最高(合同额度大、资信情况差、恶意拖欠、经营状况不佳等),对风险最高的要建立风险台账,分析原因,探讨能否采取抵押担保的措施。若对方不予办理,公司将根据掌握的情况加大对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为可能提起的诉讼及时做好诉前准备工作。

    健全内控制度,严格监控账目

    按照财务管理内部牵制原则,在财务部门设立一个财务监察小组,由财务总监领导,配备专职的会计人员,负责有关营销往来业务的核算与监控,对每一笔应收账款都要进行分析与核算,以保证应收账款账账相符。针对应收账款在赊销业务中的每一环节,健全应收账款的内控制度,努力形成一整套规范化的对应收账款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控制程序,强化财务部门的管理与监控职能,使经营活动系统化、规范化。

篇3

关键词: 金融创新 风险防范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创新的涵义

20世纪20年代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其名著《经济发展理论》中认为创新是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包括新产品的开发、新生产方式或者技术的采用、新市场的开拓、新资源的开发和新的管理方法或者组织形式的推行。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研究的对象是广义的经济发展中的创新。对于金融创新,本文的界定为:金融业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具体是指金融管理当局或金融机构为追求宏观效益或微观利益而对其机构设置、业务品种、市场结构及制度安排等方面进行的创造性变革和开发活动。金融创新的具体内涵包括:金融业务创新、金融市场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

二、金融创新风险的形成原因

1.金融创新通过影响货币供应量而使通货膨胀成为可能。商业银行的新型负债账户、可转让存单、证券化贷款等金融创新创造了新的货币供给。而现代金融业电子化的进程加快,电子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金融交易效率,从而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另外,金融创新通过电子化交易、创新的工具等扩大了货币乘数。以上都增加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调控信贷规模的难度。

2.金融创新弱化了金融监管的有效性。金融创新,一方面,导致金融监管的领域扩大,对象增多。除了对于传统机构的监管,监管机构需要对投资公司、基金公司等新型的金融和准金融机构监管;另一方面,由于表外业务规模的扩大,表外风险随时都能转化为真实的风险,对于表外业务的监管难度也在增加。

3.金融创新降低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金融创新使得各种金融机构原有的分工界限日益模糊,降低了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大量的金融创新工具为投机活动提供了诸多“冲击市场”的手段。金融创新推动了金融市场、资本流动的国际化,使局部的金融风险能够迅速转化为全局的金融风险。

三、防范金融创新风险的配套措施

1.完善和加强金融监管体系,构建符合国际惯例的监管模式,积极防范金融风险。监管当局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应积极支持和引导金融创新。

(1)创新监管理念。监管当局应变合规性监管为合规性和风险监管并重,在鼓励法人内部风险监控的同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高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水平。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监管经验,积极构建市场化、国际化的金融监管模式。将金融监管的重心放在构建各金融机构规范经营、公平竞争、稳健发展的外部环境上来,更多地运用新的电子及通讯技术进行非现场的金融监管,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备付金率、呆坏账比例等指标实行实时监控,以此来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快速反应能力。

(2)金融创新方式应以原创型为主。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已有的金融创新多为引进吸纳型创新,技术原创型创新不够,致使已有的创新科技含量低,运用效果差。在确定面向新世纪的金融创新主攻方向时,我们应选择技术原创型创新为突破口。其依据是:第一,技术原创型创新代表着当今国际主流,以此为突破口,可以发挥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赶超优势,保持金融技术上的高起点。如果总是跟在别国后面亦步亦趋,模仿仿制,就会失去先机、受制于人,而且失去金融创新产品先期投放市场的巨大效益,造成亏损风险。第二,在我国还存在比较严格的金融管制的情况下,技术原创型创新受金融管制的程度相对较小,因此比较可行。

2.进一步完善金融创新的环境。健全金融法律法规体系。法制与监管状况构成国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主要外部环境,金融创新同法制与监管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国有商业银行只能在法律和规章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各种要素和条件的分解与组合,创造出新颖的、更富有效率的金融工具、交易种类、服务项目和金融管理方式,决不能把违法违规行为与金融创新混为一谈。其次,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必须服从金融监管,同时金融监管也应有明确的边界,不应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只要商业银行没有违反管理条例和法律条文,其创新活动就要受法律保护。

金融创新在前,而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在后,在此期间有一个时间差,为了保证管理的有效性,一是要加大对已经出台法律的执法力度,做到依法办事、违法必纠。二是对目前尚缺、配套条件难以一步到位的个别条款,要通过补充条款予以过渡,规定一定时间必须到位,同时要对金融创新之后所涉及的法律条文适时进行修订,以适应金融创新有序

发展的需要。

3.充实监管人员,提高综合素质。一是将政治素质高、懂法律、精通金融业务的员工充实到监管岗位上;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培养出一大批懂得国际金融、了解金融风险、洞悉金融创新业务的复合型金融监管人才;三是落实监管责任,明确监管人员对于金融创新业务的风险监测、风险处置过程中的监管权力和责任,并改进监管手段、鼓励金融监管手段的创新,以金融监管手段的创新应对金融业务的创新。

4.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随着金融市场的全球一体化,金融创新具有国际化特征,一国金融监管部门在进行监管时通常是鞭长莫及,这就要求各通过金融监管的国际协作,各国监管机构与国际性金融组织的合作与协调,能够有效的降低金融创新风险。金融创新监管的国际监管可以从国与国之间的协作监管;二是国际性组织对其成员国所进行的风险监管出发,加强各国金融监管部门的合作,对国际性的金融创新实行统一的监管标准,确保金融创新既有效率,又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刘志新:试析金融创新的风险表现与防范[j].广西金融研究, 2003,(s1)

[2]杨劬杜晓蓉:我国金融创新的风险分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1)

篇4

关键词: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预防举措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1

在实施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对于广大企业而言,市场已经处于十分饱和的状态,产品的供给量远远大于需求量,并且使用产品的用户通常情况下都较为集中,因此用户在产品的选择上具有很大的主动权。加之有很多产品隶属于同质化系列的产品,用户转换的成本相当低,遴选的空间很大。因此,不少用户采用压价、拖欠余款的方式,让很多企业不得不借助赊销的方式展开竞争。虽然一些企业运用赊销的方式打开了产品的销路,大幅降低了产品的库存量。可是,我们也必须十分客观地看到,因为企业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严重干扰了企业的正常运行,增加了企业的运行风险。笔者认为可从如下三方面去操控企业应收账款出现的风险。

一、构建完善的企业销售机构回收应收账款管理体系

为了有效预防企业销售人员单纯追求产品销售任务的完成而采取盲目性的销售举措,对此企业必须在内部操控中进一步明确回收产品的账款并非财务工作人员的职责,而是产品销售人员应尽的责任。与此同时,还应构建严密的产品资金回笼考核体系。用收到的产品货款作为企业销售机构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每个产品的销售人员都必须对每一项产品销售业务从合同的签订一直到产品资金回收的全部进程负责。彻底落实“谁操办、谁催款、谁负责”的收款准则。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企业销售机构收回账款的积极性。构筑强效的管理激励机制,激发产品销售人员的工作热情,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销售产品。对产品销售人员的业绩考核既要看销售业绩,又要看回收账款的业绩,将两方面的业绩结合起来综合衡量销售人员的整体业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应将考核销售人员的重点放在回收账款方面。对于账款回收业绩突出的销售工作人员应结合收款的难度以及收款的数量给予与之相配套的物质奖励,当然,有奖励必然有惩罚,对于因为销售人员的操作不当或大意造成产品账款无法收回的情况,也必须结合具体情况根据处罚规则给予一定程度的处罚。

二、构筑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

专职信用管理机构最为基本的职责是开发与管理产品客户的资信信息,信用策略的制定以及对产品客户信用额度的审核,对产品应收账款的操控,回收欠款的具体策略等。对于广大企业而言,所面对的客户形形,不尽相同,由于在很多不同类型的企业都要使用大量的产品资源才能得以生存,因此面对身份复杂的企业客户,企业必须通过专职的信用管理机构对所有客户建立客户信用评估体系,认真调查赊账客户的详细资料,主要包括拥有资产的情况、财务使用情况、经营情况、过去的业务记录、企业所拥有的信誉度等。依据详细调查的最终结果对客户的信誉等级进行分类,构建完善的赊账客户等级信誉系统档案。信用管理机构必须对客户的赊账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对客户的赊账监控主要包括以下流程:接受客户订购产品的订单,对赊账销售的信用予以批准,对销售产品与回收资金的进程进行全面的记录。信用管理机构必须构筑完善的客户动态资源体系,依据详细调查的客户信誉情况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信息,最后决定是否批准相关客户的赊账行为,并且在产品的销售单子上签署明确清晰的意见。在记录销售过程以及回收账款的进程中,财务机构必须将产品的销售数据以及收回账款的数据在第一时间内告知信用管理机构,从而更新客户动态化的信用资源。

信用管理部门在制定产品应收账款的最大值时一定要进行全面周到的考虑,不但要认真研究当前产品市场的销售情况以及相关客户的信誉度,而且还应充分考虑到企业所能承担的风险情况。从客观角度而言,倘若企业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为了进一步降低应收账款在企业账目中所占有的比例,必须科学合理地规定实际应收款项的最大值,从而保障企业正常运转所需的资金,譬如硬件设备的购买,员工工资以及相关福利的发放等。从本质上说,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在最大限度发挥应收账款功效的前提下大幅降低应收账款投入的相应成本,提升商业信誉度,让产品销售所获取的收益远远大于应收账款所付出的成本。因此,企业的信用管理机构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收账款信誉制度,并且还应对这种信誉制度所能增加的利润与运用这种制度估计要付出的成本之间进行严密的考究权衡。唯有当这种信誉制度所增加的利润远远超过运用这种制度所付出的成本时,才能在实践工作中广泛推广这种信誉制度。信誉制度的制定并非始终不变,而应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定期修改信誉制度。如此一来就能让企业确定的信誉度是合情合理的,同时也能有效保障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在能力范畴内。

此外,信用管理部门还要对已发生的应收账款强化日常管理工作来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分析、控制,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提前采取对策,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应收账款的追踪分析、账龄分析、收现保证率分析以及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其中赊销商品的销售与变现是应收账款的追踪分析的重点。要想提高应收账款收现率,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通过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密切注意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企业要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提前有所准备,针对不同账龄的款项制定出经济上可行的不同的收账政策和方案。

三、打造完善的不良账目预备基金系统

客观的说,不论企业运用如何严谨的信誉制度,其实只要有商业信誉行为的存在,就无法避免坏账目带来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进一步预防应收账款的风险,企业的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有可能出现的坏账目进行全方位的评估预算,提前准备好充足的坏账目预备资金,从而避免企业因为拖欠的账款带来的巨大风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时代的今天,应收账款的管理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否合理管理应收账款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因此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管理应收账款的重要性,根据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构建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唯有如此才能有效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伟.提高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质量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6(04).

篇5

经济新常态指的是在经济结构对称态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这种“常态”包括了经济的增长、结构稳定。其不同之处就是将以增长促发展转为用发展促增长。而要实现经济稳定持续的增长,预防金融风险、保障经济安全则显得尤为必要。据此,本文针对银行金融风险管理做出的方法分析,也便具有了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

经济新常态下银行风险管理的相关概述

银行风险管理中包含的风险,主要有经营行为、信贷文化、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等方面。而根据经济新常态的特征,银行金融风险所包含的风险内容则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银行内部环境变化所出现的风险。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主体出现了较大变化,银行以往形成的内部环境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当下的新常态需求。如果银行的盈利模式与经营的理念并未产生新的转变,那么则不能建立起良好的内部环境。从内部环境看还应当有以下内容:其一,银行经营的目标要求要将以经营利益为核心转为以为客户提供服务作为中心要求。并在通过真正建立与实现高效、优质的服务作为转变银行发展模式的内在需求。所以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把握好发展方式的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也应当成为缓解内部矛盾,实现内涵式经营的必然要求。其二,σ行的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也要成为管理风险的题中之义。当前,国家对于贷款利率的控制已经逐步放宽,利率也逐步实现市场化,要使得以利息收入为主要经营方式的银行可以从中达到收支平衡,适当对经济管理的模式予以调整。从而对生产经营困难、发展空间缩小的中小企业信贷策略方面要灵活应对。

第二,由于银行外部的环境改变所产生的风险。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从而引起的国民消费结构转型也成为银行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银行外部环境天翻地覆的变化,也让经济增长的动能来源、结构方式以及收入模式也都产生了重大变化。银行只是我国经济大环境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经济状况的改变,也令银行金融环境显现出新的特征。其一,市场经济更高的活跃程度,使得企业行业之间到底竞争也在不断升级。银行金融行业要想依旧保持盈利优势,必须要发展新的盈利方式。其二,银行的客户量也处于迅速增长的势头。并且民众对于购买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以及银行业务办理的需求也获得大幅增加。这些改变既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也携带了许多不确定因素,继而使得银行潜在的金融风险也显著增多。

经济新常态视野下管理银行金融风险的具体方法

在经济新常态的视野下要完成对银行的风险管理,简要概括起来主要应当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第一,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对银行经营方向做出改变。银行业要对其风险管理的经济基础进行稳定,那么在实践过程中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健全关于金融风险管理的制度内容。针对银行业务特点各异,对于子公司与分支机构制、专营制以及条线事业部制都需要加强金融风险的有效管理,继而杜绝金融风险出现传染、隐匿、转移、和放的不利影响。其二,实行差异化的防范原则。对于金融服务较为薄弱的地区要加大力度予以之处,继而促进技术投入与资金投入得到较快增加,并以此带动薄弱环节补足短板。其三,实现银行安全系统的升级换代。在保证客户隐私信息、防范网络漏洞风险等方面也要加强基础建设。

第二,银行还要将结合实际的要求落实到经营活动之中。概括来说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银行制定与的经济活动以及开展的各项经营行为必须能够顺应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特点。这其中需要银行工作人员对准入条件、贷款审查和监管以及抵押担保等值差等工作内容进行仔细考虑,从而达到降低风险补偿的作用。其二,努力提高银行对于资本的管控能力。在新常态的市场发展中,市场的波动频率也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幅度,所以优化配置资源也成为了银行参与市场竞争中的关键性因素。尤其是对于资产负债的管理能力水平也会直接对利率市场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其三,银行要从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实现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还需要加强银行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安全意识的培养。金融业务的开展绝大部分都是需要依靠员工来完成,所以重视对于银行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从而为银行及时获取信息、提升银行服务口碑、减少操作失误率都到重要作用。

篇6

关键词:新常态;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一、工程经济风险控制的宏观背景及必要性

1.工程经济风险控制的宏观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中国与世界经济体的深层次融汇,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市场的影响日益凸显。近两年来,国内经济出现不同程度的疲软状态,而且下行的经济状况成为一种新常态,故房地产等相关的工程行业受此波及,不得不在自身方面寻求出路。

2.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必要性

工程经济的管理风险将工程管理风险和经济管理风险合二为一。工程企业的经济管理应适应当今经济的变幻与发展,应充分运用经济管理的知识,结合工程管理的实际,从而有效降低工程项目中的各类风险。从开工建设到交付验收的过程中,工程建设因牵涉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政策等因素本身就存在着风险,而新形势下的“新常态”经济势必又致使各类风险加重,故如若工程单位未做好相关的风险分析、预判、评估和措施,必定无法确保进度、质量、安全以及必要的利润收益。本文通过分析新形势下,工程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研究和讨论与其对应的防范措施,从而针对性地指导具体的工程经济管理事务。

二、新形势下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分析

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来自企业的自身管理管理风险(包括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隐患,施工人员素质有待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有待提高)和市场经济形势与政策改变的风险两方面。为降低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程度和等级,企业需要寻找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系数,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从而达到“大化小、小化了”的效果。建筑工程中经济风险的控制首先要做到风险预测,其次依次为风险识别、风险预判、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

在新的经济常态下,工程经济专业人员也可以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对新形势下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分析,从而归纳总结出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系数较高的风险项,规避实际施工中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1.竞标决策风险

当下,建筑市场的竞争已进入白炽化状态,在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掌握下,许多企业逐渐变得浮躁与不安定,这一现象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阶段表现的尤为明显。新的经济常态下,竞标阶段主要存在信息缺失风险和报价错误风险两类。一方面,企业若获得虚假的招标信息或对拟投标项目的资料掌握不全面而影响管理层的统筹判断是导致经济损失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施工企业采用低价中标,将盈利点寄托在后期施工过程中的索赔和材料价差方面,但自身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或类似项目的操作经验都会给项目的工程经济带来风险。

竞标决策的经济风险是固有的,而这需要一个企业的领导者站在战略或战术的角度来统筹考虑企业的全面性、适应性及长久性。

2.施工管理风险

施工管理的风险是工程经济管理活动中必须应对的,同时应对风险的能力亦是展现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窗口。一般来讲,施工管理的风险主要有:施工方案选择不当的风险、工程安全与质量隐患风险、劳务作业分包风险三类。

施工质量隐患与安全风险是当下施工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工程质量隐患是由外来因素造成的,比如,施工期出现的恶劣天气环境、假冒伪劣材料的应用、材料价格随市场波动的起伏等。虽然目前许多合同中的商务部分都明确规定了原材料、设备在期限内的调差,但基于市场的多变以及不确定因素,此部分工程经济风险是难以把控的。

3.成本控制及合同风险

很多工程在结算后发现“结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成本控制未做好。成本控制无论在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的任何阶段,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而且成本的控制是质量、安全控和进度控制的协调统一,是统筹项目工程管理的前提。

合同是一切施工活动的法律依据,同时也是合同纠纷与避免扯皮的纸质标准,但合同中采用的计价方式、条款约定差异势必会导致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因素爆发。

4.经济政策与外部环境变化风险

工程经济由于其本身的属性问题,一直以来受宏观经济的影响程度是非常巨大的,比如,近十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以及各个地区人居、经济、文化、政治、投资等因素的差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经济管理,同时也为工程经济带来各个地区独有的风险类别。

三.工程经济管理风险中对应的预防措施

工程经济风险管控需遵循其发展的基本原则,并按照合理的程序对各类风险进行化解,从而避免自身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在此过程中,要注重信息技术、合同管理技术的引用,降低项目施工管理风险,确保工程项目的进展与计划一致,避免计划偏差,而且一旦出现进度提前或滞后情况时,要懂得如何进行自身调整。再者,工程经济的管理还要学会风险的化解与转移,要懂得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对风险进行预测,而后可采用具体的投保方式,这样一方面可降低成本的支出,另一方面也可降低风险发生时的经济损失。

工程经济管理中各类风险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但也并非都是不可控的。对于第二节中提到的竞标风险、成本合同风险、管理风险以及政策风险类型详加分析,区别对待不同的风险等级及其会带来的影响,再运用专业的风险管理的知识来进行的控制,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的风险对应措施可如下:

第一,完善工程竞标制度建设,引进先进管理经验。施工企业应建立公平、公正的竞标监管机制,完善企业自身的招投标制度,保证阳光操作。在工程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提高整个企业的综合软实力。

第二,运用专业的知识,判断可影响工程经济管理的各类风险。运筹帷幄之中,方能致胜千里之外,运用专业头脑对风险进行级别划分和程度判定,根据此结果做出分类和措施预防,从而避免一旦事故发生或风险来临而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所以企业要有意识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风险平衡。

第三,强化合同管理。初拟合同时,需进行广泛的询价和依据图纸与招标文件对合同进行审核,避免合同中的漏项或界面划分不清楚等现象。同时,要采用通用的建筑工程合同范本,对其中的专用条款部分内容进行商务谈判,避免合同另一方将风险转嫁。

第四,提高一线人员职业素养。劳务人员是施工企业赖以发展的保障,但同时也是造成安全风险的关键因素。提高一线人员的职业素养水平,强化他们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和技术培训是大有裨益的。

第五,提升材料价格预判。主材造成几乎占到建安成本的60%甚至更高,而施工付款节点是一个很长的时间周期,故正确判断材料价格走向,全面准确预测涨价风险因素,并据此对风险进行规避、转移或自我消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经济常态下,对工程经济的各类风险进行分析以及预防措施思考,对以后的工程实践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山松.论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时代金融,2012,12:53-54

篇7

关键词:钢铁厂;环境风险;应急管理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首次把“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作为专门条款写入国务院文件,提出了“完善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实行环境应急分级、动态和全过程管理”。同时,“环境风险防范”作为环境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首次列入《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与“总量削减”、“质量改善”并列为《“十二五”规划》的三大战略任务。《2014年全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环办[2014]16号)明确要求开展突发环境风险评估,“指导并督促企业在环境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划分环境风险等级,编制评估报告”、“督促业主将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作为编制修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重要依,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共同备案”。2015年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的通知,要求企业事业单位履行责任义务,制定和备案环境应急预案,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管理。

钢铁厂工艺复杂,主要生产工序包括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炼钢、连铸、热轧、冷轧以及原料场、自备电厂、制氢、空压站、水处理设施、煤气柜等辅助生产设施,原辅材料主要有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焦炉煤气、氨、酸、碱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将对周围环境及人身安全造成极大危害,因此非常有必要对钢铁厂进行环境风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并制定应急管理措施,以此降低环境事故发生概率,提高企业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有效地控制和减轻事件对公司和环境造成的危害。本文以某钢铁厂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并结合实际调查总结,从风险源辨识、风险危害分析、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管理等方面对厂区环境风险相关的技术要点实际工作经验进行总结,为公司环境风险监管及应急处置提供依据。

一、风险物质和风险单元识别

(一)环境风险物质

依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附录B: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对某钢铁厂化学品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有有丙烷气、氨、煤气和油类物质,其中丙烷、煤气及油类物质存储量超过临界值,属于重大环境风险物质,煤气主要成分为CO、H2等易燃气体。环境风险物质的主要用途及环境危害如表1所示。

(二)风险单元区划

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及建设场地地形,以流程布置合理、紧凑为原则,进行风险单元划分。风险单元划分按功能与环境风险物质分布把公司分为七个主要风险单元:分别为原料场区、烧结区、炼铁区、炼钢区、轧钢区、能源中心区和仓库区。

原料场承担炼铁车间高炉以及烧结车间烧结机的原燃料贮存、运输和混匀作业,进入原料场贮存和处理的原料主要有:烧结所用含铁粉矿、熔剂、无烟煤,高炉所用焦炭、球团矿、块杂矿等。各种含铁原料在原料场进行混匀后由胶带机送到烧结车间,烧结区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有煤气和油类物质(液压油、油),煤气作为烧结过程中点火及燃料通过管道输送,液压油、油在液压系统中起着能量传递、抗磨液压油、系统、防腐、防锈、冷却等作用。炼铁工艺由槽下供料系统、上料系统、炉顶系统、粗煤气系统、炉体系统、风口平台出铁场系统、炉渣处理系统、热风炉系统、煤粉喷吹系统、碾泥机室组成,炼铁区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有煤气、丙烷和油类物质(燃油、液压油、油),煤气作为炼铁过程中燃料通过管道输送,丙烷为钢厂切割气通过钢瓶集中存放并做好预防措施。能源中心是新钢铁的动力心脏和血脉,承担着为全公司各生产厂提供电、风、水、汽、气等能源介质的供应任务。转炉炼钢厂设转炉、CAS站、流方坯连铸机和LF精炼炉,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有煤气、丙烷和油类物质等。轧钢区分为棒材和线材,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有煤气、油类物质(液压油、油)等。仓库区由公司营销部管理运营,主要用于存放油、脂、废油、废油脂等,仓库区主要涉及环境风险物质为各类油品。

二、风险识别与危害分析

结合公司生产、使用、贮存危险物品的品种、数量、风险程度以及在各种异常、紧急情况下可能引起的重大事故特点,本项目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危害如下:

1、废气的事故性排放:废气事故排放主要为装置设备故障造成废气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或处理不达标排放以及火灾事故产生的废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废水的非正常排放:废水处理设施在处理过程发生故障,废水未处理达标排入环境;废水输送管道损坏导致废水泄露;消防废水未及时收集,直接进入周围环境;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清洗废水未及时收集,直接进入周边环境。

3、化学品泄漏风险:危险化学品在贮存、使用、卸车环节中可能存在泄漏风险,此类事故发生率概率很低,主要原因是人为操作失误、设施维护不到位、物品看管不严造成的;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因碱酸储罐的破裂等原因引起的酸、碱等有毒物料的泄漏。一旦发生泄漏,如不加控制和处理,直接进入周围环境,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危险废物在收集、装车过程中,人为操作失误、贮存设施破损,或者因为台风、暴雨造成构筑物破坏,造成泄漏。若不及时控制和处理,直接进入环境,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台风等自然灾害破坏造成氨站等危险化学品存储装置存在泄漏风险;其他化学品泄露产生事故的原因为主要为操作失误、设备失修、腐蚀或设备本身的原因等。可能产生容器破裂、阀门断开或加药管线破损而引起泄漏,最严重是因反应速度控制不当导致压力过大产生爆炸,气体或原料扩散形成危害。

4、火灾爆炸事故次生环境污染。火灾爆炸事故对本公司员工、周边居民的安全造成较大影响,进行消防时会产生大量的消防废水,消防废水携带物料的污染物,若不加处理,直接排入下水道,进入地表水体,对周围水体造成严重影响。

5、极端天气下的环境风险:由于大风、台风、暴雨造成厂区地面以下管沟和坑井等漫水;由于台风、洪水、强对流天气造成的构筑物、支撑物倒塌,设备设施的滑移或倒塌;由于倒塌、洪水、台风、强对流天气造成的人身伤亡。由于洪水造成变、配电设备的损坏;由于暴雨、洪水造成生活设施倒塌或房屋进水,导致财产损失;因暴雨、强对流天气造成电气设备绝缘降低或雷击引起线路跳闸,使系统中断。由于洪水的侵袭造成人员淹溺;台风灾害特别是突发性强阵风对码头安全生产和机械安全构成威胁,雷暴灾害对码头安全生产和电气系统安全构成很大威胁,台风、雷暴灾害是公司危险因素之一。

三、环境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

(一)非正常工况废气排放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

本工程原料场区、烧结区、炼铁区、炼钢区、轧钢区等均安装除尘设施,并定期进行污染物监测,确保达标排放;烧结区设置了脱硫设施,安装脱硫在线监控设备并联网运行。实际运行过程中若相关环保设备出现故障,将及时调整运行工况或停止生产以减少污染物不达标排放,环境风险较小。

(二)非正常工况废水排放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

本工程的废水控制措施分为2个层次,在各生产单元设置各自独立的循环供水系统,全厂设置集中废水处理设施,各生a单元循环系统排出的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和全厂的零星废水排入废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全部回用,无废水外排,公司设能源中心,定期对废水进行检验,确保达标以满足回用水质要求。厂区雨污分流,雨水排口设控制闸板,确保事故废水不随雨水进入周边环境。

(三)环境风险物质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

环境风险物资方面,公司在煤气管道设水封切断阀、燃气燃烧设备等煤气可能泄漏处设置CO监控报警装置和警示标志,中央控制室、主厂房主要通道设置有煤气声光报警器,满足预警要求。企业在存放丙烷的供气房设置了报警装置和警示标志,满足预警要求。企业在可能泄漏有毒气体的场所设置有通风柜和机械排放装置。

酸碱罐区周边设置了围堰及综合应急水池,满足应急要求。厂区氨存放并设有警示标识,加氨间设有截流排水渠,有效收集泄漏氨并集中处理。厂区油品进行集中存放,存放区设置了综合围堰、地面硬化及防雨防晒措施,防止油品泄漏影响周边环境,同时在围堰近处配置必要的标识牌及消防等设备。

(四)消防废水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

公司主要环境风险源为高炉、转炉煤气柜,丙烷气站,油品仓库,酸碱罐区,主要环境风险为高炉、转炉煤气柜泄漏导致煤气中毒并引发火灾、爆炸;丙烷泄漏引发火灾爆炸;油品泄漏以及酸碱泄漏导致设备损坏及人员伤亡,同时潜在的环境风险为上述事故发生时处理过程中洗消废水通过雨水管网排入周边环境,针对消防废水项目采取以下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

1、煤气柜区域。煤气柜区域设置了围墙及周边雨水管网,为防治洗消废水经煤气柜四周雨水管网收集后排入外环境,在煤气柜区域雨水网连接主雨水管网处设置了雨水控制阀,在进行事故处理时关闭雨水阀门,防止事故废水进入主雨水管网,事故废水通过泵及时抽至厂区污水管网,进入废水处理站集中处理。若事故废水产生量超过废水处理站处理能力,可通过公司消防队槽罐车将事故废水送至应急池暂存,待废水处理站能力恢复后统一处理,经处理后的水作为水质要求不高的辅助生产用水、绿化、厕洗等用水,不外排。

2、丙烷气站。丙烷气站设置围墙及进行了地面硬化,并在出口处设置排水沟及事故缓冲池,事故发生时,及时将洗消废水截流并收集至缓冲池,同时通过泵将事故废水抽至污水管网,进入公司废水处理站集中处理。若事故废水产生量超过废水处理站处理能力时,可通过公司槽罐车将事故废水送至应急池暂存,待废水处理站能力恢复后统一处理,经处理后的水作为水质要求不高的辅助生产用水、绿化、厕洗等用水,不外排。

3、油品仓库。成品油仓库:油品存放仓库设置排水沟及事故缓冲池、地面硬化及防雨防晒措施,防止油品泄漏影响周边环境,同时就近配置必要的标识牌及消防等设备。事故状态下事故废水通过截流后通过事故缓冲池统一收集,防止事故废水通过雨水管网进入外环境,收集的事故废水通过公司槽罐车统一送至公司废水处理站处理,废水处理站工艺流程为调节、除油、混凝、沉淀等。

废油品仓库: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油统一存放于废油品仓库,废油品仓库根据现场专家意见重新设置排水沟及事故缓冲池,同时就近配置必要的标识牌及消防等设备。废水处理处置同上。

4、主雨水管网。项目在煤气柜区域、丙烷气站、成品油仓库以及废油品仓库等火灾易发区域采取了阀门、截排水渠以及事故缓冲池等措施防止洗消废水通过雨水管网进入外环境,同时在雨水主管网设置了2处雨水闸门,事故时可及时关闭闸门进一步防止事故废水通过雨水管网流出,闸住的事故废水通过泵及时抽送至厂区污水管网进入厂区废水处理站集中处置。

5、事故废水收集池。通过以上措施有效防止事故废水通过雨排管网进入外环境,事故废水统一经厂区污水管网收集进入综合废水处理站,经处理后的水作为水质要求不高的辅助生产用水、绿化、厕洗等用水,不外排。

综上,公司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相对完善,针对环境风险源区域,均按要求设置围堰或应急池设施,基本满足环境应急要求,但需加强日常维护及管理,及时排查设备故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四、结语

完善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实行环境应急分级、动态和全过程管理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以某钢铁厂为研究对象,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并结合实际调查总结,从风险源辨识、风险危害分析、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管理等方面对钢铁厂环境风险相关的技术要点实际工作经验进行总结,为公司环境风险监管及应急处置提供依据,通过风险评价与应急管理能有效保障员工生命健康及公司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

[2]《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

[3]赵春丽,杜娟,刘甜田.钢铁企业环境风险重大危险源辨识[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04期.

[4]赵江平,周慈,张遵毅.关于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分级技术的讨论[J].安防科技,2004年06期.

[5]亮.对重大危险源安全预警系统的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年11期.

篇8

【关键词】  神经内科 监护室 风险 管理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因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神经内科监护室(NICU)收治的病人都是病情危重的神经系统病变的患者,多数病人有意识障碍、肢体功能障碍、小便功能障碍、语言沟通障碍等。而NICU护士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高强度工作状态,容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NICU实行封闭式管理,护理人员如何在病人病情复杂、无患方监督的情况下做到慎独、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保证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

1 NICU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

1.1 护士的专业能力不强 护士专业理论及基础知识欠缺,对危重病人病情的评估能力差,预见性护理能力不足,慎独精神不强,对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不熟练等均可导致护士发现病人病情变化推迟,不能进行深入地观察及分析,不能及时报告医生,延误治疗抢救时机,造成不良后果。

1.2 护理文书记录缺陷

护理文书是证明医疗护理行为的重要法律依据,在NICU中,护士对病人的病情判断不准确,护理记录医护不一致,记录不及时,缺乏连续性,对病情的记录不准确等降低了护理文书的法律效力。

1.3 医嘱执行不规范

包括医生开具医嘱和护士执行医嘱不规范两方面。监护室医生常常出现未抢救病人而下达口头医嘱,而护士照样执行口头医嘱。在抢救病人时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护士执行时未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制度要求做到“听、问、看、补”,导致医嘱执行错误。

1.4 缺乏有效的沟通

NICU实行的是封闭式无陪护管理,多数病人有意识语言障碍, 病人病情复杂危重,家属对病人病情担心,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护士如不能与病人、家属耐心、细致的交流,容易引发纠纷。

1.5 非计划性拔管

ICU病人的监护仪多,身上的管道多,各种管道可能出现意脱管,在胃管、气管导管、静脉置管、导尿管、引流管中,以气管导管脱至体外或自动拔除的风险最大[2]。主要原因有病人意识不清、约束不到位、置管不适、固定方法欠妥、健康教育不到位、医护操作不当等。气管内插管在意外拔管后8h内重插管有88%,快速重建人工气道,再实施机械通气,可降低死亡的危险性,但仍可能发生重要器官的受损,以至功能衰竭[3] 。

1.6 误吸返流

NICU病人多数存在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为保证营养供给,常需留置胃管予鼻饲饮食,但留置胃管护理不当易导致胃液返流误吸。大多数误吸发生在吞咽反射减弱的病人,特别是老年及昏迷病人。

2 护理风险管理

2.1 严格NICU护士准入制度,合理排班

新进NICU工作的护士应进行规范化培训后,掌握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危重病人抢救技术、各种仪器使用方法,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NICU病人病情重、病情变化快,护士工作量大,护士长排班时要根据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注意护士新老搭配,合理安排护士休息。

2.2 加强护理文书书写的学习

根据护理文书统一书写要求,可制定适合本病区的标准化格式化护理记录单,拟定重点记录内容,防止漏记、少记并减少护士花在护理记录上的时间,把时间还给病人,以利于更好地观察病人病情。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减少医护不一致的现象发生。护士长及责任组长每天检查危重病人的护理记录,确保护理记录及时、真实准确、完整,保证护理记录的质量。

2.3 严格执行医嘱制度

护士应严格执行医嘱制度,执行医嘱前认真查对,非抢救或手术进行中等特殊情况不得开具和执行口头医嘱,在可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制度要求做到“听、问、看、补”,以防止医嘱执行中出现差错。

2.4 提高沟通技巧,加强环节质控

2.4.1 对沟通有困难的病人,如失语、气管插管、言语不清等病人要耐心细致、主动询问病人,可通过写字板、图画等方式进行交流。

2.4.2 加强与病人家属的沟通。病人入院时详细与家属交待入住监护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每天探视时间充分与家属沟通,向家属进行疾病健康教育,让家属了解病人的病情,减轻家属的不安情绪,使其配合医疗护理工作。

2.4.3 加强与医生的沟通,每天晨交班与医生一起床旁查看病人,评估病人病情,杜绝对病情描述医护不一致现象。

2.5 制定风险防范预案、减少非计划性拔管

对意识不清、留置管道的病人要有预见性护理,评估意外拔管等的危险因素,如病人的意识状态、管道固定情况、约束是否到位等,选择适当有效的管道固定和约束方法,定时检查,对意识清楚的病人做好心理护理,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能力,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2.6 避免误吸的发生

评估病人的意识状态、吞咽功能等,意识清楚的病人抬高床头呈坐位进食,有吞咽困难、意识不清的病人留置胃管鼻饲饮食,胃管注食前确定管道位置正确,抬高床头至少30°,鼻饲前后30分钟尽量不吸痰,以防止呕吐及返流发生。

神经内科监护室病人病情重,意识障碍病人多,病情变化快,只有加强护士本身的业务素质的提高,科学制度化管理,强调精细护理、预见性护理,护士有强烈的慎独精神,才能将NICU的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有效地规避护理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晓惠.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

[2]钱淑清.ICU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护理防范[J]1.护理研究,2005.

篇9

一、城市燃气企业市场竞争的变化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经济的增长带动了能源需求总量的增长,尤其是近年来加大了对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符的清洁能源的市场需求,而燃气供应是现代化城市和工业建设的基础设施之一。自建设部2002年下发《关于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文件以来,我国大大加快了城市燃气行业市场化进程,特别是在放宽城市燃气行业的准入门槛方面,国家积极鼓励各种民营、外来资本以独资、控股或参股等方式加入城市燃气行业的投资建设和经营发展中,同时又有中石油、中石化等上游垄断企业通过提出以“资源换市场”的方针,大举进军下游城市燃气行业。经过十余年的演变,城市燃气行业下游市场已由原来的地方国有企业垄断经营局面,逐渐演变成为多种所有制共存的竞争格局。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日益恶化等普遍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我国政府针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在2013年特别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十条”)等相关政策规定,提倡大力削减重污染能耗,鼓励推广使用各种清洁能源,把节能减排定位为一项国家的战略性举措。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在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随着洁净燃煤、煤层气等技术开发能力和应用水平在近年来逐步提高,传统能源对环境污染程度将逐渐降低,天然气市场的开发将变得相对愈加困难。同时,除煤炭、石油在燃料和化工原料方面对天然气产生的竞争外,来自其他可替代能源的竞争威胁也不容小视,如风能、水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能等能源,随着其开发技术和消费市场的逐渐成熟,加上成本优势,从某种意识上讲,完全可能在一些应用领域(如发电)取代天然气,给天然气产业链的市场开拓带来很大的潜在威胁。

二、市场竞争导致的主要风险分析

根据以上所述情况,同时伴随着城市燃气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环境将日益复杂,城市燃气企业发展的机会与风险并存。在开展市场拓展和经营管理工作时,企业既需要考虑来自同行业企业的竞争,还应该考虑来自其他行业的潜在威胁,由于自身判断能力的局限性和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特别是其所处行业(上游和下游)所引致的市场竞争风险。归纳总结其面临的主要市场竞争风险大致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由于行业特性,城市燃气总体可投资项目的数量、规模相对较固定,同时城市燃气企业的投资项目本身具有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的特点,而当长距离输气管道建成后,又具有地方专用性和物质资产专用性等特点,导致城市燃气企业在管线建成后对该部分区域市场的燃气独供。由此,城市燃气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将进一步导致企业在抢夺市场份额时难度加大。

其次,城市燃气行业涉及到国计民生,天然气行业对政府部门出台政策的依赖性较强,城市燃气企业在市场发展时需要考虑政府制定天然气价格、授予特许经营权等诸多政策性因素、条件,燃气企业的市场发展必然和国家政策要求有紧密关系。由于受到各种资源的限制,竞争的加剧必将导致城市燃气企业在终端客户发展的议价能力较弱,对政府相关部门支持的依赖性较大。

再次,由于我国目前天然气供不应求,天然气现有产能滞后消费需求的现象短期内仍无法根本扭转,而城市天然气气源指标的分配又完全由城市燃气供应链上游气源供应商掌握,特别是中石油、中石化等上游气源供应商对供应链中下游市场开发的介入,将会导致中下游企业之间竞争加剧,城市燃气企业面临气源短缺的风险。此外,由于竞争格局的形成,分割的城市燃气市场将不利于规模经营、统筹规划和建设,特别是在管网的安全、运行和调度等方面无法统一管理,从而使稳定的供气保障受到影响。

最后,当天然气价格既定时,它与替代品的竞争将由后者的技术水平、价格水平等因素所决定。在作为一次性能源和化工原料时,天然气与等热值的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相比在价格方面处于劣势,它的竞争优势主要是其清洁环保的使用特点,但是随着国家对洁净煤、节能性装备等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水平的提高,同时在政策上对污染物排放控制的强化,煤炭和石油等可替代能源对环境污染程度将逐渐降低,这使得天然气的潜在市场需求量将会降低,并导致其市场开发、拓张变得愈加困难。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在运用天然气发电的领域中,其发电成本远高于水电、核电和燃煤发电,而天然气价格总体上升的趋势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不会改变,同时,供发电的天然气供应不稳定,在燃气紧张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必然首先保证居民和重点工业的用气,因此在二次能源市场的竞争中,天然气与其他替代性能源相比竞争力不足,且发展形势不明朗,必将造成天然气现有终端客户数量及用气量萎缩,新市场开发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市场风险的应对措施建议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最大的风险就是面对风险时不采取任何防范措施。城市燃气企业亦是如此,因此,城市燃气企业想要做到可持续发展,不可一味地忽视、回避风险或是被动地设置控制活动,必须主动开展风险识别、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从中找寻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并力图发展的策略。城市燃气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覆盖范围有限,并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公益义务,且企业的自主经营权较小。通过仔细研究分析上述市场竞争风险,并充分考虑城市燃气行业特征,本文建议企业在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前提下,采取以下措施加以应对。

首先,城市燃气企业在加大市场开发的力度和探索市场开发手段和策略时,应重点加强和完善市场调研,通过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获得当地能源耗用情况和企业投资情况,了解现有能源状况和对天然气推广情况等,对该地区未来几年供气需求量做出科学预测以提高燃气项目投资的科学性、合理性。同时对项目投资决策管理层级做出必要调整,提倡项目投资管理扁平化,减少不必要的时间耽误,通过畅通信息沟通渠道提高决策效率,以便加快项目的获取速度,同时积极与政府沟通,争取政府支持天然气发展事业,落实土地等相关问题。

其次,城市燃气企业应及早开展前期公关工作。城市燃气企业在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的同时,还需要向政府提供具备说服力的支撑性文件以寻求支持,文件应该包括天然气市场需求情况以及天然气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等内容。同时,通过多渠道在政府多层开展工作,为获取特许经营权、天然气价格调整及税收减免等相关优惠政策奠定基础。城市燃气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建立政策研究机构或职能,密切关注国家和政府已出台或可能出台的相关政策,了解研究行业信息及政策变化,准确把握政策走向,尽快做出判断、决策及采取相应的行动。

再次,建议城市燃气企业与上游供气方保持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在现有气源一般被上游石油企业所掌握的情况下,城市燃气企业可以参与长输管道的投资、建设,与上游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燃气企业应尽可能打破单一气源供应的局面,从不同的上游企业或不同的气田引入燃气,还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上的燃气资源,有效保证气源的供给,以多种形式的气源作为应急和补充气源,保持地区供气稳定,并积极发展可调峰客户,避免因气源不足导致索赔。然后,积极探索灵活的经营模式和多样化的供应途径,提早采取行动,内容和形式包括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服务市场,加大对CNG、LNG等应用市场的开发力度,作为新型市场培育方向及企业补充气源。同时,建议城市燃气企业加快天然气管道建设或气源联网,使区域天然气自由流通,增加供气调配的灵活性。

最后,城市燃气企业应加强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摒弃垄断企业的旧思想,积极向用户推广天然气使用理念,树立城市燃气企业环保节能的产品形象。价格是影响天然气市场规模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天然气利用领域对价格的承受能力不同,因此,建议城市燃气企业在尽力赢得现有客户支持信赖的同时加强工商用户的开发,重点发展价格承受能力强的优质客户,与用气量较大的客户签订长期供气合同,转移照付不议的风险。此外,建议企业加大力度开发各类下游产业链延伸和对客户的增值服务,提高企业服务质量,打造高端服务类企业品牌形象,从而达到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效果。同时,在当地政府政策支持的前提下,城市燃气企业在充分考虑气源、气价、地域、输送管道等限制条件的基础上,可以整合各类资源,适度集中发展天然气发电产业。

四、结束语

如果说一个企业的战略规划是保证企业的正确发展方向,那么风险管理就是企业在发展时面临风险如何对企业人员、财产、责任、财务资源等进行保护的管理措施。城市燃气企业在开拓市场时需要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与此同时,还应当建立一套与之相称的风险管理应对方案,在企业面对来自市场的各方面竞争时为其保驾护航。此外,有效的风险管理工作是一个全体员工参与的过程,城市燃气企业在建立市场竞争风险管理机制时,一定要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挖掘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主动风险防范意识,让企业投资者、管理者和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效率与安全的最佳平衡,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马英、尚凤宝:浅析燃气企业的风险管理[J].城市燃气,2011(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Z].建城〔2002〕272号.

[3] 刘毅军、姜海超:开发利用天然气要重视产业链风险[J].天然气工业,2003(23).

[4] 高鸿:浅谈城市燃气企业财务风险及应对策略[J].燃气在线,2013,8(5).

[5] 冯留森、李亚阁:城市燃气企业面临的风险与对策分析[J].城市燃气,2008(1).

篇10

一、经济新常态呈现的特征

第一,经济增长处于中高速时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出现了回落的现象,也可以说经济增长处于中高速的增长期,这主要是受国家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产品的出口量大大下降;同时在国内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在进行调整,很多传统型的产业产能过剩问题明显存在,所以国家和政府有意在放慢经济的发展速度。

第二,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近年来我国在很多传统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因此,经济新常态下,要注重传统产业的淘汰和升级,促进产业向着效益集约化的形式发展。

第三,推动了经济增长的创新转变。新常态下,我国在土地、能源和劳动力上的价格优势逐渐下降,传统的经济发展形式已经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出现了不相适应的现象,所以经济增长的创新转变应该恰逢其时,从而更好的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态势。

二、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体现

1.商业银行发展理念陈旧的风险

传统的商业银行以业绩定英雄,侧重银行的短期业绩,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贷的准入标准,给银行增加了一些低层次、高风险的客户,不良贷款现象也就因此产生了。同时为了取得更加高层次的业绩,银行的客户经理多以放贷为主,无法准确把握退出的良机。很多银行在追求业绩时对抵押和担保过于信赖,无法对企业的还款能力进行及时的监督,所以在经营中随时都可能出现预警信号掌握不及时,判断不准确等风险。

2.银行制度执行不当带来的风险

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中必须要有完善的保障制度,但是在制度具体执行中一些存在的问题都会造成操作风险。首先,贷款前调查的不够细致,没有及时进行帐表的核实,也没有利用政府等官方网站进行贷款人背景的核实,对客户的财务报告过分依赖,片面化的轻信企业介绍,缺乏同行业之间的对比分析等,都很难对客户进行有效的识别。其次,对贷款中期的审查不够严格,信贷审查、决策形式化强,风险判断力度缺乏,所以很难对此进行风险监管。最后,对贷款后期缺乏监督,检查形式化严重,过场多,风险隐患难以规避。

3.客户群体单一而造成的风险

商业银行属于顺周期行业,也就是经济发展前景好时商业银行就会主动放款,当经济下行时,商业银行就不愿意主动贷款了。过去商业银行的贷款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煤炭、石油等行业,但是随着经济的下行,这些企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不断突出,也因此出现了无力还贷的?F象,所以这种客户群体单一的形式所带来的风险也是十分严重的。

4.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的风险

我国多数商业银行都是国有控股企业,所以在银行经营发展中不可避免的要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当前很多商业银行已经实行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的形式,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并没有取得实效性,这也就导致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主体不明,承担者之间的矛盾也因此增加了。这种风险管理控制不到位的现象,使得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中操作性风险不断暴露。

三、经济新常态视野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防范措施

1.革新发展理念,制定与新常态相适应的经营理念

首先,在经营理念上,将风险控制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发展质量与速度结合起来,不要以牺牲质量进行信贷规模的盲目扩张,不要过分放大贷款的杠杆作用,不以牺牲企业的长远效益换取短缺的业绩。其次,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要培养员工将风险管理纳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去,在贷款工作的前、中、后期都要做好风险防范,营造良好的企业风险管理氛围。第三,在考核方式上,将风险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对银行的信贷产品进行质量的严格评估,并且可以制定考核奖励兑现的延缓期,也就是将当期的奖励与未来的风险防控结合起来,从而更好的规范商业银行中的信用风险。

2.遵守银行制度,在全流程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

首先,严格规避“贷款形式化强,风险高”的现象,明确规定贷款主体、资金用途、抵押担保等方面的责任,做到各个环节的真实可靠,避免通过交易、用途、报告等方面的虚假产生信贷资金套取的现象。其次,加强对客户风险的监测和贷后管理。据此避免商业银行在信用贷款中出现贷款挪用、违规套现等现象。第三,强化风险早期的干预行为。通过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等形式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

3.拓宽客户群体,与客户群体建立起长期关系

上述对商业银行信用贷款的客户群进行了分析,所以在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必须要拓宽客户群体,避免交易对象的选择标准过于侧重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开发更加有潜力的客户,以降低不良贷款出现的可能性。但是,当前的商业银行在这种客户群体的选择上还没有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所以拓宽客户群,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长期关系,能够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流程,促进商业银行实现以客户为导向的转型发展。

4.明确风险主体,加强重点岗位人员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存在与内部人员的银行操作具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加强重点岗位人员的风险管理是最为关键的措施。首先,明确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主体,完善岗位人员的管理制度,尤其对重点岗位进行实时的监督和管理,将内部职工的不正当行为进行严格的排查,加强对银行内部操作风险的防范。另外,加强各机构风险防控的意识,通过对员工的教育、管理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同时在各机构内实施风险指标预警,及时有效的发现商业银行信用中的风险,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