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文化范文

时间:2023-06-12 16:39: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建设文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建设文化

篇1

充分认识加快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重要意义,以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大力推动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以基层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为重点,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扩大优秀文化资源传播,进一步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实施目的和意义

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是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传播先进文化的一个具体措施。共享工程的实施,将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通过互联网方便快捷地传送到广大群众身边,以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共享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加强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丰富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有利于提高我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促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对我区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建设目标

按照相关要求完成我区支中心建设任务,完善相关功能设施建设,逐步建成以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为龙头,以镇、村和社区为网点,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全区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体系,使广大基层群众能够普遍享受到数字文化服务。

1、职能要求

区级支中心职能:区级支中心是提供全区文化信息资源服务和地方资源征集制作的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将全区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对外提供网络资源服务,存贮由国家中心、省中心和市中心提供的资源,并提供信息服务,利用共享工程网络宣传服务社会、服务基层群众。

2、场地建设

按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系统配置标准要求,所需面积为500平方米,主要用于中控室、电子阅览室、综合业务加工室。

3、技术要求

区级支中心技术要求:互联网采用光纤专线接入,带宽为10M以上,局域网通讯能力为1000M;中心域网工作总数不低于50台(包括电子阅览室);配置共享工程专用存贮空间不低于20TB,配有专业技术人员和资源加工人员;设备条件可支持镇服务点和基层服务点的资源利用服务。中心配备服务器、交换机、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资源存贮设备、音视频采集加工设备(包括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扫描仪、录音笔、全文数字化软件和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多媒体制作计算机、不间断电源、投影仪、防病毒软件等。根据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各级分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建设配置标准的通知(办社文函〔〕371号)要求和省文化厅省财政厅《关于下发年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文办发〔〕178号)文件中关于县级支中心建设的设备技术标准完成设备配备工作。

4、经费保障

(1)设施设备经费

主要设施设备购置配备经费由中央财政担负,场地建设、机房装修和相关设施经费由区财政担负。

(2)日常运行维护费

每年5万元日常运行维护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主要用于支中心日常运转、维护、流动服务补贴以及其它各项业务工作所需。

(3)设备安装

设备的安装、调试由供货单位负责,省分中心监督完成,区文化和财政部门验收认可。

四、具体标准

1、区级支中心配套设施建设:

(1)中心机房: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机房内安装配电箱、防静电地板、防雷系统、地线系统、24小时专线电源、防火器材、机房空调、电话、机房集成设备、综合布线、机房装修等。

(2)综合业务加工室: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配备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桌椅等。

(3)多媒体视听室: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配备投影机、投影幕、有源音箱、摄像机、照相机、桌椅。

(4)电子阅览室:面积不低于150平方米,主服务器、交换机、电脑均应升级换代,适应共享工程的新要求。

(5)在场馆醒目位置设置巨幅共享工程标识标牌,活动预告及工作宣传图片栏。

(6)支中心区域内所有机构和设备实现光纤接入和区域互联。

2、数字资源建设及目的

(1)建立镜像,存储空间不少于10TB。用于存储文化共享工程国家中心、省级中心和市级支中心的数字资源。

(2)结合区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在现有自建数据库的基础上,每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新购和完善,确保为本地区基层服务点提供数字资源服务。

(3)电子网络信息服务。以网络中心机房及多媒体电子阅览室为实体,以网站为平台,将网站建设成为拥有单位传统信息、特色资源信息、开展网上业务和网上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的信息化平台。

(4)建立区级文化共享工程培训中心。利用区级支中心人才及资源对全区基层网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及服务培训和开展公益性专题讲座。

(5)开展远程信息服务,即为我区读者提供全国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

(6)决策参考信息服务,即为本地区党政部门、重点科研项目、生产科研课题提供决策参考信息咨询为重点,提供课题研究与信息服务。主要内容包括:专题信息汇编、题录、调研报告、综述报告等。

(7)跟踪命题服务。主要面向企业、事业、科研、农业、生产单位所提出的各种课题项目,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主要内容包括:重点课题跟踪、专题查新、技术成果水平鉴定、科技情报调研、专项课题咨询等。

(8)整理、发掘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纳入数据库管理。

五、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区级支中心建设费用由区财政解决,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设备采购部分由中央财政和区财政按八二比例投入,实行政府采购;日常工作和维护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主要用于设备的维护、运转、电信网络使用、信息整合、数据库建设、技术人员培训、基层服务等工作。

2、人员保障。文化共享工程区级支中心建设工作需增加编制2人,配置专业技术人员。

3、技术保障。文化共享工程必须确保安全运行,因而系统安全、硬件安全、软件安全和技术支持均应得到保障。

4、宣传到位,提高文化共享工程服务效果。通过市、区媒体报道,印发宣传资料和开展活动等方式,加大文化共享工程的宣传力度,区级支中心负责所在区基层服务点宣传资料的收集,并上报市级支中心。

5、广泛动员,充分利用各方社会力量。与电信、网通等相关部门和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紧密配合,利用互联网、数字电视技术将文化共享工程的优秀文化资源送到千家万户。

篇2

1.历史镇水元素专题研究

中国古代历史上,凡在水患泛滥之地曾出现大量镇水元素—铁牛,如河北邯郸渚河铁牛、山西蒲州黄河铁牛、湖北荆州镇江铁牛等等。铁牛能镇洪水的构想,据说源于兴风作浪的水中蛟龙惧铁,且按五行之说,牛属土,土又能制水。铁牛集二者于一身,故古人多用铁牛镇守江堤。有民间传说:大禹治水时,每治好一处,即铸一铁牛沉入水中,意在镇服水患。据传,河南陕县城北黄河边的铁牛,即为大禹所铸。后人相沿改置于江河之岸。同时在古代民俗观念中,又有青牛驱妖避邪之说,《太平广记》等都记有这种说法。按五行相克之理,“牛为土性,土能克水”,牛被认为具有避水神力。人们便用铁牛来代替犀的巫术功能,作为镇水的普遍形制。

2.鄂州历史文化简介

鄂州市位于湖北省的东部,长江中游南岸。地处东经114°30′~115°05,北纬30°01′~30°36′。西接“九省通衢”的湖北省会武汉市,东连“矿冶之城”黄石市,北与黄冈地区隔江相望,南同咸宁地区濒湖毗邻。公元221年,吴王孙权在鄂县(今鄂州)建都,将鄂县改称武昌。鄂州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历史文化名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同时也是著名的“百湖之市”、“鱼米之乡”。

3.鄂州凤凰文化专题研究

鄂州自古属荆楚,楚人崇凤,惯以凤鸟为图腾。鄂州历史上有着众多跟“凤凰”有关的历史传说,据《武昌县志》(清光绪十一年重修)载:“三国吴黄龙元年夏四月夏口武昌,并言黄龙凤凰见”;“吴主因凤凰见,筑台于此,招周瑜、鲁肃以定建都之计”,此台即今凤凰台;“明万历初,知县李友朋建塔”,即凤凰台塔,俗称东门塔,毁于20世纪70年代。相传鄂州古凤凰台周围有百余年合抱的大银杏树和金梧数株,林木浓荫蔽日,远观如烟云一般,故被人称之为“凤台烟树”,为鄂城八景之一。另有凤台桥位于凤凰台塔东南面,因凤凰台塔而得名。2002年9月,鄂州市在城东新建“凤凰广场”和“凤凰台”,再次体现了鄂州市独特的“凤凰”历史文化内涵和底蕴。

4.构成主义专题研究

构成主义是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早期西方文艺界产生的新思潮,在晚期的沙俄和早期的苏联它发展到鼎盛。俄国一批激进的左翼知识分子如马列维奇,康定斯基,维斯宁,李茨斯基等人饱含热情地探索属于新生社会主义国家的艺术。他们将实体抽象到只有结构构架,省略掉一切装饰,从内向外地裸地表现纯粹的架构关系和时间维度,这样一来,构成主义作品便成为工业艺术和“艺术化的工程”。对于洋澜湖泵站改造工程,构成主义天生与工业结伴而生的性质使它成为水利景观的最好表现方式。

二、工程设计方案

1.基本构成方式的选取

经过现场勘查,我们一致认为,新建的办公楼和拟改扩建的泵房、防洪闸等所呈现出的面貌最能代表洋澜湖泵站的性质。洋澜湖泵站泵房、副厂房具备典型工业建筑特征,工业所呈现的应是功能主导形式,是实用主义的,也是简洁高效的,而防洪闸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支起控制房,悬吊闸门,所有的构件最为精简,缺少任何一处都会影响它的作用。我们就此提炼出框架的设计母题。

2.主泵房立面改造

主泵房立面现状洋澜湖泵站主泵房的内部功能的改造本文不进行赘述,主要对其外部建筑形象改造处理方面进行分析。目前主泵房存在以下需要改善的问题:外立面色彩系统上,现有的外墙色彩有绿色、红色、白色、普兰等,无法统一为和谐的色彩体系;外立面符号构成上,中国式的坡屋顶是很好的文化符号,但其屋顶部分的倒三角结构元素和它发生冲突,风格不匹配;特性反映上,现有外立面无法反映出水利建筑应有的特色,这点极需改善;辅助设施上,人行工作桥等辅助构筑物冷漠无亲和力。针对上面分析的问题,结合工程改造设计理念,洋澜湖电排站主泵房立面改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整个工程景观片区首入人们眼帘的景象。具体改造方案如下:

(1)保留原泵房的框架结构和中国式坡屋顶,结构框架再向上延伸2.8m,使之构架化,与办公楼的顶层,以及水闸遥相呼应,“构架”是此处工业景观布局的控制性要素;

(2)中国式坡屋顶原有的绿色琉璃瓦换为浅灰色哑光瓦片,原有墙面的白色贴面砖拆除,换成米黄色的贴面砖,或刷米黄色系的浅色涂料;

(3)泵房勒脚及人行工作桥等部分改为条石贴面,力图沉稳有力;原有大玻璃窗保留并使其落地,落地处加建花坛,增加立面的生机,同时粗糙的毛石和点缀其上的鲜花绿草提升环境的亲和力和温馨感。

3.办公楼设计

办公楼采用钢混框架结构,结构的表达采用外向型方式,突出结构本身的构成美学。设计方案上确定了一个开间20.7m,进深10.5m的钢混框架作为办公楼的结构载体。(20.7m的开间由4个开间9m的办公室和一个开间5.1m办公室组成)办公楼的设计方法采用构成主义建筑的手法。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功能至上,以空间和使用作为设计出发点,同时注重人的心理感受;

(2)从洋澜湖泵站这一工业特性的水利工程中提取元素,再将其融入办公建筑的外观中,北立面采用由大型涡轮机叶片衍生的遮阳片作为三楼会议室的外构件元素;由电力设施和水闸的混凝土构架特征衍生为建筑的结构,并在顶楼出来。南立面中由电力设施的金属网片衍生为栏杆和楼梯间的金属隔墙,这样一来,它们即有了实际的功能,又隐喻工业性,初步形成“工程景观”;

(3)为进一步强调办公楼的景观作用,大楼的结构为外露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不刷任何色彩,充分暴露混凝土本身的肌理,框架之间的填充外隔墙刷白色涂料或浅色面砖。

4.凤台桥改造

主泵房前的凤台桥应被纳入景观的整体布局,现有桥体外观陈旧,不能反映城市历史文化,也无法协调泵站的工程景观面貌。改造方案上采取整体优化,局部打造亮点。凤台桥改造设计方案

(1)栏杆结合鄂州的凤凰传统文化进行改造,赋予其文化标识性。中国文字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凤”字逐渐形成了八种写法,由此出发初步考虑对桥体栏杆进行了改造。八种不同写法的“凤”字镌刻在石板上,石板间隔凤凰浮雕有节奏的重复,丰富的韵律感油然而生。人们在步行经过凤台桥时,不仅可欣赏对岸的泵房景观,更可一睹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艺术。

(2)由于桥的主体结构无法更改,因此设计在桥的四角修造四个“景观盒”式的桥头堡供行人赏玩,以此在交通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桥的景观功能。我们仍然从“凤凰文化”的角度出发,强化“凤台”主题,在桥头设置四个景观盒,使用图案和形体来直观的表现“凤凰文化”。四个桥头景观盒对应四个关于凤凰的景观主题-凤凰涅磐,百鸟朝凤,有凤来仪,凤鸣铿锵。

5.景观台设计

在真空泵房与防洪闸之间,有大片绿化用地,考虑结合“镇水元素”这一水利工程的文化特点,配合交通功能、景观功能来进行处理。将该处设置双层景观台,在上层景观台居主体轴线中部位置设置镇水神牛,即可寓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又可作为极具视觉冲击的景观元素。

三、结语

篇3

关键词: 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精神价值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2-0253-020 引言

体育精神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学校体育的灵魂和核心。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程度的提高,它的作用越来越大,超出学生时代的时间界限,具有终身体育意义;超出学校教育的范畴,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超出增强体质的独特功能,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效用。

1 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含义及分类

1.1 校园体育文化的含义 校园体育文化指的是在校园环境中形成的一种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的目标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手段是让学生进行身体练习、主要内容包括各类体育知识,它是高校师生在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中所形成的环境和氛围[1]。

1.2 校园体育文化的分类 根据文化学观点,人们根据文化要素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三大类三个层次[1]。意识文化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是意识文化的外在表现。(见图1)

2 校园体育文化的精神价值功能

校园体育文化以学校教育为构成要素,在培养校园团体,尤其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团队精神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功能。

校园文化环境能使人不断地接受新文化的滋养和熏陶,我们从这种文化环境中吸取营养,实现从“自然”到“文化”从“现实”到“理想”的升华。体育精神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的灵魂和核心。我们将这种校园体育文化中人文意义浓厚的体育精神与具有思想意义的体育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对体育的了解,进而参与到其中并享受在其中[2]。

3 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及精神价值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3.1 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及精神价值建设的目标

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要树立明确的目标。高等学校体育文化及精神价值建设的目标会因为各种原因有所差异,如不一样的学校、不一样年龄的学生等。首先大学生只有身心健康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好的完成学业。其次,大学生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坚持体育锻炼不仅会能增强自身体质,还能把自己学习到的体育知识及锻炼方法等带入所处的社会环境中,为推动体育文化发展做出贡献[4]。

3.2 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及精神价值建设的内容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不是在短时期内就能实现很好的,而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要建设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一方面我们要对相关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和完善,促进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成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保障。另一方面,学校要精心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还要依照学校管理制度的要求,结合学校各阶段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学校体育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组织系统、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培养个性化管理理念、体育精神和运行效度[5]。

4 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及精神价值建设的途径

4.1 加强高等学校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的完善及体育规章制度的健全能更好的保障校园体育文化的建立和健康发展,这是一切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所要遵循的原则,因此要从严治本,是非分明,积极引导,相互配合。

4.2 加强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意识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意识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部分,它以体育目标、体育行为及审美情趣等为主要内容。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像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人锐意进取。因此我们要把创建良好的校园体育精神文化作为校园体育文化及精神价值建设的核心,积极弘扬体育精神,培养更高水平的团队精神、竞争开拓精神等体育精神,并将体育精神和学风建设结合起来,不断加强体育意识文化建设[4]。

4.3 加强高等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体育文化及精神价值建设的基础。通过实际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才能培养体育意识文化。各种体育场馆、运动广场、体育用品(包括运动服装、饮料等)、艺术雕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体育场地设施也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凝聚和展示着人类的智慧,体现着人们的意志和价值观念,因此,加强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包括场馆建设、现有场地和器材的合理使用、体育设施规章制度等对大学生心理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6]。

5 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及精神价值建设的建议

篇4

领导作为决策人员,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关键是要做好“四个引领”。一是引领安全战略。在项目的规划中,要有明确的安全生产内容,对工程建设项目认真贯彻执行“三同时”原则;在人才战略方面,提出加强安监队伍建设的意见;把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出,等等。二是引领安全文化。以人为本,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积极倡导先进安全理念,不断加强安全文化建设,重视基层和基础管理。三是引领安全管理人才。制定安全管理人才培养计划,把优秀安全管理人才充实到生产一线,不断提高安全管理队伍的素质。四是引领安全执行力。各级决策人员,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定期组织召开安全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安全工作;经常组织安全检查,督促隐患整改;特别是要保障安全资金的投入,充分体现决策人员在落实安全职责方面强有力的执行力。安全文化的培养,要从思想观念转变着手,更需要从陈旧的思想禁锢中解脱出来,用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思维方法来思考这个问题。领导在安全生产中负有重要的责任,一个单位的安全状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责任意识、工作作风、管理水平等。各级领导既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同时也是被教育者。领导应自觉地学习《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的安全职责。在切实抓好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的基础上,积极倡导并努力建设安全文化,带头在安全文化的约束下规范自己的行为,通过言传身教和建立安全教育培训体系来影响每一名员工,努力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保安全”的良好氛围,才能有效地加快安全文化建设,从而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新局面。

2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夯实安全文化基础

针对铁路工程特点,强化专项培训教育,努力提高员工安全综合素质尤为重要。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提高仅制度管理和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并根据作业环境、工序、人员的动态变化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形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要牢固树立“安全培训是员工最大福利”的思想。针对铁路施工企业基层员工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安全培训机制,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识的系统培训。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层次落实具体的培训计划。一般工种侧重于岗位技能的应知应会培训;安全管理人员及要害岗位工种的培训,侧重于安全法律法规、操作技能和安全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事故的处理能力和对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对特殊岗位员工、新员工、劳务工、转岗工严格按照“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进行安全培训,切实增强培训学习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对薄弱人员及时开展安全预防性教育,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培训和帮教,从而使员工能够干标准活、干放心活。

3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执行力

结合铁路工程的特点,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级管理机构的责权利更明确、更具体、更具操作性,使所有员工做到有章可循。将新时期的安全文化贯穿于管理的整个过程,使安全管理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机制,建立完善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一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将安全责任层层分解,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使各级在有章可循的情况下,激发内在动力,积极落实各项目标。二是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对所有新进场、换岗位等员工,要坚持“不培训,不上岗;不持证,不上岗”的原则,做好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和岗位业务技能培训。三是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全员交纳安全风险抵押金,把安全工作好坏和个人利益挂钩,以增强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四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制度。要健全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制度,把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事故的超前防范上。狠抓安全隐患的排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实行跟踪,落实人员、限时完成整改任务。五是安全信息公示制度。严格安全信息管理,推行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对当月“三违”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单位,在月度例会上进行公开。对一些事故案例及特殊时期的有关规定要在安全信息栏内进行张贴。六是安全生产联责制度。严格执行职级管理、干部工人双向监督,注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做到管理到现场、措施落实到现场、解决问题到现场。七是高风险工程盯班制度。使干部切实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抓现场安全生产上,做到员工三班倒、班班见领导。

4完善“一日工作标准化”机制,规范员工作业行为

要大力推行标准化作业,规范岗位作业行为。良好的作业安全行为,非一朝一夕养成,必须靠制度约束和到位的安全教育。铁路工程项目,安全风险多,管理难度大。因此,要从细节入手,完善“作业一日标准化”机制。一日作业标准化要根据不同的作业班组、不同的工种制定详细的作业流程。通过制定岗位一日工作流程,将每日的工作内容和安全要求具体化、明确化,从而规范作业标准,规范作业行为,达到标准化管理的目的。推行一日作业标准化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在实行一日作业标准化中,除按照岗位一日工作流程执行外,在班前点名会上,施工负责人要对当天作业进行安排,并对各岗位、各工序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当天施工特点,存在的安全风险,作业中如何进行防范及控制,发生危险情况如何应急处置等。其次,施工过程中推行标准化作业,要坚持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序衔接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检查整改标准化。各级检查人员进行检查时,对检查结果都要在检查要点监控表上签字,做到闭环管理。最后,当天结束施工后,施工负责人要对当天的施工作业情况作认真总结,做到动态管理,卡控得当。要把“一日标准化”制度作为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进行贯彻落实,使其渗透到每个员工思想里。

5完善激励考核机制,提高安全文化持久性

导致事故发生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岗位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在这两个因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又起主导作用,是导致事故的主体因素。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分为岗位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不安全行为,管理不安全行为是主体因素中的主体。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突出表现就是“三违”,即:违章指挥、违规操作、违反劳动纪律。人是“三违”的实施者。因此,要控制“三违”必须解决好“人”的问题。要制定严格的考核措施,让员工对安全保持敬畏之心,切实提高员工的责任心。铁路项目管理机构要制定年度、季度、月度的安全考核目标。同样,每个参建单位也要根据自身实际下达相应的安全考核目标,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同时要把能否实现安全目标,与收入、评先、晋升等挂钩。通过严格考核,杜绝或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安全行为。除了用严格的考核来约束人的行为外,还应用奖励、关爱的方式来激励人的行为。因此,各参建单位都要建立人性化的激励机制。一方面,对表现优秀的员工要进行表彰奖励;另一方面,对过失、受挫的员工要进行教育、关心和帮助,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化解矛盾,从而形成团结向上的氛围,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6结束语

篇5

一、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需要,探索村屯安装大喇叭

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我县每年外出务工人员有30多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0%以上,多数村屯是妇女儿童留守,减弱了社会治安防范力量,个别村屯盗窃等案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当地社会稳定。为切实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县委、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深入村屯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在调研中发现,我县劳务输出人员较多的万金塔乡,每年输出青壮年劳动力6000多人,社会治安防范力量相对薄弱。但该乡治安形势却比较稳定,盗窃等案件发案率全县最低。在对这一现象剖析时发现,万金塔乡社会治安形势平稳,主要是各村屯安装的大喇叭起到了很大作用。为此,我们对万金塔乡的经验进行了认真总结。在长春市政法委的指导下,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实施“平安之声”工程现场会,总结推广了万金塔乡的经验,以县委、县政府文件形式制定下发了《*县“平安之声”工程实施方案》,并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状,把“平安之声”工程建设情况作为考核乡镇党委、政府综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照县里的要求部署,各乡镇迅速行动起来,大力实施“平安之声”工程建设。目前,全县村屯已安装大喇叭1500多台。

二、强化村屯大喇叭管理,确保“平安之声”规范运行

“平安之声”工程能否开展起来,管理是关键。在村屯大喇叭管理上,重点抓了四点:

一是保证大喇叭通畅方便。各村屯尽量把大喇叭安装在村屯的中心位置。把村民小组长家作为广播站点,小组长家成年人都熟悉播报业务,并保持经常有人,家里的电话号码发给全屯每个农户,便于联系。同时,与联通公司合作,在各广播站点增设了平安互助传声器,增强了服务功能。

二是规范大喇叭播音内容。村屯广播站都录制了“步步高”和“运动员进行曲”两首歌曲,作为广播的前奏曲。涉及播送通知、宣传政策等内容时,就播放“步步高”歌曲;涉及播送四防安全事件时,就播放“运动员进行曲”。久而久之,前奏曲一响,群众就基本知道广播的内容了。

三是建立大喇叭管理机制。县里研究制定了规范化管理制度,对播放时间、播放内容、播音管理、设备维护等做出明确规定,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广播站点。要求各村屯大喇叭要统一用松木杆架设,统一安装避雷针,统一粘贴“平安之声”标识,统一广播记录本。

四是全面推行市场化运作。村屯大喇叭除了提供公益外,经乡村审批后,可以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展有偿服务,可以为合法的商业行为做广告宣传。全部收入用于补贴人员工资、电费、机器维修费等,保证大喇叭正常运转。

三、发挥“平安之声”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安装大喇叭后,各村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平安之声”作用。

一是发挥治安防范作用。各村屯利用大喇叭,每天定时宣传法律法规知识,随时向群众播报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类安全事故的措施,经常提醒群众增强防范意识,注意防火、防盗等。今年3月16日晚,万金塔乡陈家屯农民宋希全家“小四轮”被盗,当时男主人外出打工不在家,房门被窃贼用木棍顶住,这时女主人给村民小组长打电话报警,立即通过大喇叭进行广播。盗贼听到广播后匆忙扔下刚刚得手的“小四轮”逃走了,为宋希全家挽回了经济损失。村屯安装大喇叭后,农村发生盗窃、火灾等事故明显下降。

二是发挥作用。各村屯充分利用大喇叭,广泛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宣传国家、省市县以及当地党委政府关于事涉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和部署。今年1月,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后,各村屯立即利用大喇叭进行宣传,动员农民踊跃参合。仅一周时间,全县有79万农民参合工作全部完成,参合率达到95%以上,位居全省首位。

三是发挥服务经济作用。各村屯利用大喇叭随时农村经济信息,传授科技知识等,积极为农民发展经济服务。今年5月29日,我县新农、靠山、青山等乡镇发生了严重冰雹灾害。灾害发生后,县委、县政府立即组织农业专家汇商抗灾自救措施,并制成录音带,通过村屯大喇叭向受灾农民反复播放。受灾农民通过收听大喇叭学到了抗灾技术,积极开展抗灾自救,使灾害减少到了最低程度。村屯大喇叭开播以来,为农民传递致富信息5000多条,传授致富技术200多项,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四是发挥文化阵地作用。各村屯利用大喇叭除了播放反、警示教育的内容外,经常播放农民喜闻乐见的东北二人转等文艺节目。每当茶余饭后,一些农民伴随着大喇叭播放的曲调,自发地聚集到一起扭秧歌,既锻炼了身体,又活跃了业余文化生活。村屯大喇叭开播后,农民利用“”、麻将等进行赌博的、从事“”和封建迷信活动的都明显减少了,文明、健康的文化氛围在农村正在形成。

篇6

关键词:海洋石油工程;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安全文化建设

引言

海洋环境、生产安全、职工健康与海洋石油建设和运营有着直接的关系,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就是将以上的环境、安全、健康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的建立有效的对环境起到了保护的作用,是将环境管理体系和健康管理体系的有机结合,完善和改进工作现场员工的身体健康和施工安全。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首先应用的,西方国家首先认识到环境的保护不仅仅依靠国家和政府,还需要企业、公众一起努力,才能不断的加强环境保护。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健康安全环保管理模式就是对风险进行分析,通过对风险进行分析找到其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然后针对出现的风险因素,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和预防手段,尽量避免风险因素对施工人员安全产生影响。目前我国的一些大型企业和石油企业中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逐渐的得到了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促进我国企业管理制度水平的不断提升,走向成熟[1]。目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海洋工程建设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有着显著的提升。海洋石油工程建设有着施工时间长、海洋环境影响大的特点,因此需要建立完整的环境保护管理机制。所以海洋工程建设中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的应用,将政府单独强化逐渐向着企业自觉守法的方向发展,海洋石油工程的环境管理通过企业内部管理的加强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1认识海洋石油工程的特点及不安全因素

海洋石油工程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中,受到的不安全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海洋石油工程一般都是建立在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离城市的距离比较远,因此经常受到恶劣环境的影响,例如暴雨、大风、大雪等,对海洋工程有着严重的影响。想要保障海洋石油工程生产安全,首先就要保障海洋石油工程设备系统和设施的建造满足生产使用需求,保障恶劣环境下石油海洋工程施工的正常生产运行。(2)海洋石油工程建设中,设备的种类比较广,数量比较多,主要包括动力系统、通信系统、消防系统等。海洋石油工程上还配备了工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基本设施,例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救生设施、垃圾处理设备设施等。海洋工程施工中还同时还配备了钻井需要的相关设备和设施,例如泥浆泵、处理泥浆的配套设施、钻井绞车、物体吊运需要的其中设备等。海洋石油工程中使用的设备一些属于特种设备,需要配备相关的特种作业人员。(3)海洋石油工程涉及的工作量比较多,一些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其中生产作业中经常使用的设备有锅炉、压力容器、起重设备等。一些特殊设备进行操作时,需要操作人员持有特殊设备工作证。因此海洋石油工程与其他工程相比存在较高的危险性,想要保障海洋石油生产作业的安全,就要尽量的避免出现石油生产安全事故,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加强海洋石油工程体系安全文化建设[2]。

2建立健全海洋石油工程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的安全文化建设规章制度是海洋石油工程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对各层的工作人员进行约束。海洋石油工程作业过程中一定要遵守相关的国家规定,同时还要建立符合海洋石油管理制度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组织海洋石油工程的工作人员定期参加安全教育和培训,安全教育与培训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尤其是针对高风险作业人员,阐明安全注意事项。(2)应急通讯设备一定要保持畅通,保障海洋石油平台上各个部门之间的良好沟通,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够及时的通知各个部门。(3)除了操作人员日常的生活外,一些特殊岗位一定要经过岗前培训后持证上岗,一切操作都要签订作业许可证,审批后才能开展施工作业。(4)海洋石油工程定期组织各部门人员进行应急演练,对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的执行力进一步加强,对现场操作人员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5)对海洋石油工程中使用的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时也要填写维修和养护记录,设备的使用前一定要进行检查,合格后才能继续使用。对存在安全隐患设备,进行备案,针对出现的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3加强安全知识及安全技能的培训

安全知识培训是海洋石油工程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要定期的组织相关人员参与培训,海洋石油工程施工人员不能光有安全意识,还要掌握足够的安全知识,才能在工作中及时的发现安全隐患,针对出现的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不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同时,工作人员还要具有较强的安全技能,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及时的自救和救险。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规章流程进行,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因此,海洋石油工程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培训一定要和实际的生产作业密切联系,才能不断的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促进石油工程的安全、稳定发展[3]。

4提高安全意识

建立完善的海洋石油工程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文化,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只有不断的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立完善的安全文化体系,才能将安全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加强员工安全意识的能动性,善于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不安全行为[4]。将以前发生一些安全事故作为案例,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讲解,让员工了解安全事故发生造成的严重后果。不仅仅是财产的损失、环境的破坏,还可能造成家破人亡,因此海洋石油平台工作人员要时刻牢记安全理念的重要性[5]。

5组织开展各种健康安全环保活动

海洋石油工程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文化建设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的参加,相互帮助、相互监督。举办各种安全环保、技术革新活动是促进人们参加和监督的最佳方式。鼓励员工发现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不安全行为,并及时的找到整改措施,纠正错误[6]。只有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集思广益,才能够消除和弥补工作中的缺陷和错误,在提高作业安全的同时保障其可靠性,积极的组织员工参与各种安全环保活动,在活动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形成自我监督、相互监督的良好作风,在健康安全环保管理活动中,人人都变成了安全监督管理人员,不留下任何一处死角,保障海洋石油平台生产的安全可靠。

篇7

一、三北防护林――伟大的创举

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历史上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使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区域内分布着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占这一地区总面积的90%,在黄河下游的有些地段河床高出堤外地面3米~5米,成为地上“悬河”。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形成了“十年九旱,不旱则涝”的气候特点。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各族人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境地,同时也构成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严峻挑战。

面对这一严酷现实,1978年国家决定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带工程,即带、片、网相结合的“绿色万里长城”。规划范围包括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甘肃中北部、陕西、晋北坝上地区和东北三省的西部共324个县(旗),农村人口4 400万,总面积39亿亩。

三北防护林壮观绮丽与蜿蜒秀美可与真正的万里长城相媲美,那一抹抹绿更增添了生机盎然,那一行行如驻边哨兵般整齐的林带更让人叹为观止。防护林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 480公里,南北宽560公里―1 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按照工程建设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建设期限73年,共需造林5.34亿亩。在保护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等措施,实行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建设一个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的大型防护林体系,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这一工程建设规模之大、速度之快、效益之高均超过美国的“罗斯福大草原林业工程”、前苏联的“斯大林改善大自然计划”和北非五国的“绿色坝工程”, 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国的绿色万里长城”、“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二、三北防护林与自然生态

三北工程的建设改善了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生产力和人口承载力,拓宽了三北地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工程一开始就以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防沙治沙、治理水土流失为根本任务。目前,第一阶段的任务已经基本实现,并发挥出良好的生态效益。近10年来,东北区、甘新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粮食平均亩产和总产增长幅度在全国9大农区均居前三位,农田防护林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沙区,共营造防风固沙林476万公顷,新增治沙面积4万平方公里,使20%的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营造牧防林37万公顷,使1 000多万公顷的沙化、盐渍化和严重退化的牧场得到保护和恢复。在沙区开辟牧场、果园133万公顷,数以百万计的农牧民在沙漠绿洲中安家落户。榆林、赤峰等一些重点治理区,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向人进沙退的转变。毛乌素、科尔沁两大沙地林木覆盖率分别达到15%和20%以上。

在水土流失区,以黄土高原为主战场,营造各种水土保持林553万公顷和水源涵养林110万公顷,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4万平方公里,使黄土高原4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了初步治理。

在农区,以营造农田防护林为主,累计营造农田防护林213万公顷,有2 130万公顷的农田得到了林网保护,使65%的农田实现林网化。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河河套、河西走廊、新疆绿洲等地区建成了跨省(区)集中连片的大型农田防护林体系,为粮食稳产高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近10年来,东北区、甘新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粮食平均亩产和总产增长幅度在全国9大农区均居前三位,农田防护林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北防护林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获取生态效益,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三北防护林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建设区的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沙区及水土流失区得到治理、农区得到保护和发展,其生态效益已经显现。

生态效益的价值,在国际上已有标准,一些发达国家也已有了生态效益价值的计量测算先例,在这个方面,我国的相关建设是滞后的,三北防护建设的生态价值还没有进行计量测算,难以进行投入产出比较(这正是生态保护工作者要进一步加以研究与探讨的)。但是,就直观与感受上,人们已明显感到生态环境的深刻变化、生活条件的明显改变。同时,也获益于其直接的经济效益。

三、三北防护林的经济价值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资源快速增长,木材及林产品产量不断增加,改变以过去缺林少木的状况。目前,三北地区活立木蓄积量达10.4亿立方米,年产木材655.6万立方米,不仅使民用材自给有余,而且由于木材产量的增加也带动了木材加工业和乡镇企业、多种经济的发展。“四料”俱缺的状况已有很大改变,特别是已建成了1 870万亩薪炭林,加上林木抚育修枝,解决了600万户农民的燃料问题。营造的牧防林保护了大面积草场,营造的7 500万亩灌木林和上亿亩杨、柳、榆、槐树的枝叶为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资源,三北地区牲畜存栏数和畜牧业产值成倍增长。

林业的发展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三北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已发展经济林5 670万亩,建设了一批名、特、优、新果品基地,年产干鲜果品1 228万吨,比1978年前增长了10倍,总产值达200多亿元。甘肃省林果业已发展成为全省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1997年全省农民人均林果业收入达到300元,占收入的25%,有41个县的林果特产税收入超过100万元。河北省张家口市大力发展经济林,林业产值由9 000万元增加到3亿元,有240个村、15万户农民靠林果业实现了脱贫致富。

三北工程也是经营土地的一种形式,当然出发点是为了保护土地,维护国土安全。由于经营土地主要依靠自然生产力,经济效益也比较可观。目前,工程区森林蓄积量比1977年大约增加4亿立方米。其中仅农田防护林活立木总蓄积1.7亿立方米,按目前市场价格,资产价值达935亿元,就相当中央累计投资的20倍,相当于总投资的8倍。

此外,营造薪炭林91万公顷,解决了600多万户农民的烧柴问题。营建灌木饲料林500多万公顷,促进了畜牧业发展。营造经济林369万公顷,年产干鲜果品 2 000多万吨。新疆自治区2004年农民人均林果收入达到290多元。内蒙古以灌木为原料的规模以上加工企业30多家,解决了沙区22万人的就业问题。森林资源增加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可以说,工程建设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农民致富和财政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缓解了群众的用材和烧柴困难。森林蓄积已由1977年的7.2亿立方米,增加到近10亿立方米;营造薪炭林91.2万公顷,解决了600多万户农民的烧柴问题。二是直接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依托林业资源开展的多种经营项目2 600多个。三是经济林的发展,大大增加了农牧民收入。营造的369.1万公顷经济林,年产干鲜果品1 255万吨,产值达169.8亿元。甘肃省三北工程区年产果品100多万吨,10个县林果特产税超过500万元,有28万户年林果收入超过3 000元。陕西省建成了苹果、花椒、柿子、核桃、梨、红枣、山杏等8大经济林基地,面积达70万公顷,年产各种干鲜果品39亿多公斤,产值近60亿元。而整个三北防护林工程23年(1978~2001)国家投资为36.68亿元,现在仅陕西省干鲜果品一年的收入就相当于国家23年投入的近一倍。可见,经济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四、生态文化研究的建设

三北防护村是以林木为主的生态工程,当然,生态建设不仅仅只是植草种树,生态工程的目标也绝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恢复自然环境的原始状态。而是要创造更适于人类生活的环境,谋求人与自然环境的更加和谐、自然资源的永续发展。

广义的生态文化,也不仅仅指自然的自然生态,也包括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污染的关系及相互影响。生态文化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最大程度地保护和恢复、发展自然生态,最大能力地限制、控制人对自然的破坏和污染,并在短时间内加以恢复和治理,以保持自然环境的最佳状态。

篇8

本文由供水企业的社会公益性和市场经济独立运作的特性引出了企业文化建设对供水企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依据供水企业的特点,分析了其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提出了新时期供水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和路径,以适应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为新一轮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关键词】

供水企业;企业文化;文化建设

0 引言

城市供水公司作为国有企业,既具有现代企业的共性特征,又具有国有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它在带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和自然垄断性的同时,又是按市场经济运作的生产经营企业单位。城市供水公司在我国城市建设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城市供水公司为加快改革发展,对企业文化、经营服务理念进行了整合与创新,这对于提高企业服务质量、加速企业市场化发展、激励员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供水企业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由于供水企业有着浓厚的计划经济烙印,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被动改变、意识欠缺、人文基础脆弱等企业文化建设的障碍[ ]。然而,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原动力,特别是对于像供水公司这样具有公益性特征的国有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迫在眉睫。

1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奥莱利认为企业文化是“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及其员工在生产经营和变革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共同理想,是带有企业个性的行为方式和信念。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通过对企业各要素之间的相互整合,对企业产生积极向上的作用。企业通过对企业文化的运用使企业管理更加有人情味、时代性、人文性,使企业运作得更加科学、高效、富有创造力。企业文化可以推动企业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可以重新理顺人与物、人与人、人与制度之间的关系,使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使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得到增强,最大地发挥企业员工的才能,使企业更有活力。同时企业文化不仅会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还会通过不同的媒介向企业外部辐射,对消费者以及社会产生着不可忽视影响,从而对企业形象进行全方位的展示,促进了企业品牌的营销和推广,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同感。因此,任何优秀企业的竞争力都与其优秀的企业文化密不可分。供水企业要实现让用户满意、让政府放心、让工作快乐、为供水奉献的目的,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2 供水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缺陷

2.1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

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一项传统的工作,有人误以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新时期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将二者之间划伤等号。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导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同时企业文化对思想政治工作又具有填补和促进作用,但二者在体系上、工作方法、内容以及表现方式上又有所不同。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的根本目标通过提高企业职工的思想觉悟,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二者之间又存在着联系,但不可相互替代相互归属,而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2.2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缺乏系统性、长期性的规划

多数供水企业没有一个完成企业文化建设战略,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也是由综合管理部门兼职负责,仅仅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停留在表面或局限在表层[ ]。而一些企业即便是将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到精神层面,往往也是“一阵风”,缺乏持久性。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建设企业文化,要经过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要伴随着企业的成长经过长期的沉淀才能巩固下来。

2.3 对企业文化建设认识不清晰

由于供水企业早期属于国有企业,存在将企业文化建与企业形象塑造等同的误区。导致企业只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形象工程建设,如提出响亮口号、设计大篇华丽空洞的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精神等,而忽略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2.4 企业文化文体化

有的企业把企业文化看成是唱歌、跳舞、打球,于是纷纷成立演艺队、球队,并规定每月活动的次数,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客观来说,这些对企业来说是必要的,它能增进友谊、沟通感情,但这些可能是部分文体爱好者的事情,不能靠此去挖掘人才、发现人才和留住人才,因为企业毕竟不是专业文体团体,这是对企业文化的肤浅化。

3 供水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3.1 利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能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经验,因此企业可以依靠这支队伍,将它变成企业文化建设的骨干部分,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更好的开展。同时思想政治工作又能为企业文化建设开拓新路径。企业文化源起西方,本身就有着强烈的西方文化烙印,因此我国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时就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模式,必须探索出适合我国的建设路径。而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企业的传统工作之一,并在过去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运用这种优势开拓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路径,加快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

3.2 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

企业文化建设得以推动和实现,关键在于全体职工的理解、认同和参与。为此,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因此,人力资源部门要配合企业文化建设部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会议和培训工作,并督促职工参与企业文化宣传活动。通过多维度参与,增进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使企业文化建设在员工接受的基础上顺利推进。

3.3 建立学习型组织

如果说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那么其中的关键是企业的学习能力。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学习能力的竞争,对企业来讲,人才的学习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组织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据统计,世界企业100强中,已有40家企业建立了学习型组织。通过建立企业学习型组织,提高企业竞争力,倒逼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以适应企业的长远发展。

4 总结

随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新一轮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日渐突显出来,特别是一些关乎国计民生国有企业,既要为新一轮改革开放保驾护航、服务社会,又要面对外部环境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供水企业正是这样一个有着社会公益性和服务性的企业,因此必须不断克服企业文化建设工程中的缺陷,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人力部门配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助力文化建设工作,塑造企业之魂,更好的服务社会,迎接新挑战和新机遇。

【参考文献】

[1]叶军.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

[2]李勇利.对供水企业文化建设的探讨[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1-12-07(007).

[3]张晶红,张南,吴爽.浅谈供水企业文化的塑造[J].科技创业月刊,2011,03:93-94

[4]张建春.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问题探析[J].新学术论坛,2010.

[5]周勇成.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6]赵玉莲.浅谈企业文化创新[J]. 商场现代化,2009,(2).

篇9

1.1地下水过度抽取引起的地面沉降的机理

不论是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下水位下降,还是深基坑的开挖而导致的地下水位降低,原有地层中的含水细砂、粗砂砾及由含水层、隔水层组成的粘性土层地质结构会由于水分丧失而发表变化,最关键是的丧失了本应该存在于各层之间在水压作用产生的水力联系;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由于水力联系的丧失,土层颗粒之间的浮力消失,相对而言土层颗粒间的孔隙有效压力增加,长时间累积下及大面积作用的结果就是原有含水层本身会产生“压密”,而原有的隔水层会发生固结,这些问题最终表现为地面或者建筑物的沉降。

1.2工程开挖基坑致边坡失稳、滑塌的机理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较多,地形、地质、水文和气象等其影响因素,同时也受到施工方法、程序及坡顶荷载等因素的影响。边坡之所以会出现失稳、滑塌,主要原因在于破坏了原有土体的受力平衡;即土体内部发生剪切作用形成所谓的“滑面”,导致土体沿着滑面失稳,出现滑塌。在具体工程施工过程中,边坡临空面会不断的扩大、暴露出来,可能引起应力重分布与应力集中等效应,特别是对于岩体结构面的切割,很可能与斜坡面组成不稳定斜坡,导致失稳,较常见于泥岩、页岩岩体结构中。

1.3地下暗挖工程导致地面发生塌陷的机理

地下暗挖工程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岩土体被部分的掏空,导致上部地层失去原有力的支撑,同时随着开挖空间的不断扩大且向上发展,或者随着隧道工程的延伸呈线形向延长方向发展,地层发生移动或者变形,引发地面沉降或者塌陷。暗挖工程引发的地面变形一般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个特征,地面变形范围要明显大于地下开挖范围;第二个特征,开挖深度越大,到地面发生变形的时间越长,地面变形量越小且平缓均匀,但是变形面积较大;第三个特征,在较好地质条件下,地面变形可能不是很明显,只是出现少量的下沉或者地面裂缝,对地上建筑的影响不大。

2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引发环境地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2.1地下水位降低致地面沉降问题的预防与防治

不论是施工致地下水位下降,还是过度抽取地下水所致,地下水位下降所造成的地面沉降后果都是极其严重的,最关键是的是危险大;有必要在城市规划、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预防和进行有效防治。第一,城市生产、生活用水供水角度,适当压缩地下水的开采量,科学、合理规划开采布局;第二,采取地下水轮流开采的方式,保证适中的开采频率,不过密开采、不过量开采;第三,实施开源节流措施,努力争取开辟新的水源地,加大处理后污水的再利用范围与力度;第四,对地下水位发生明显降低的施工场地,积极进行地下水回灌,减小与缓解地面沉降。

2.2开挖基坑致边坡失稳、滑塌问题的预防与防治

对于放坡明挖、深路堑开挖工程中由于切割坡脚等造成的边坡失稳、滑塌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预防和进行有效防治。第一,在上部进行清方卸荷,在坡脚处打排桩、护坡桩、连续墙及各式锚杆,旨在保持边坡受力平衡,防止边坡滑塌;第二,选择合理坡形、坡度及平台位置进行施工;第三,对坡脚位置进行加固,进行防冲刷处理,在坡脚、坡顶等位置设置专门排水设施;第四,对边坡面进行封闭处理,防止雨水过度冲刷引发滑塌。

2.3地下暗挖工程导致地面塌陷问题的预防与防治

篇10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 前期策划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1建设工程项目前期策划的定义

建设工程项目前期策划是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生命周期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前期,通过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在充分占有信息的基础上,针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或决策和实施中的某一个问题,进行组织、管理、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科学分析和论证。这将使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有正确的方向和明确的目的,也使建设项目设计工作有明确的方向并充分体现业主的建设目的。

2建设工程项目前期策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1重视项目前期策划工作安排

在建设工程项目前期阶段,项目管理专家、财务专家和工程经济专家没有介入,或介入太少,或介入太迟。在许多建设工程项目过程中存在如下现象:

(1)不按科学的程序办事,投资者、政府官员拍脑袋上项目,直接构思项目方案,直接下达指令作可行性研究,甚至直接作技术设计。

(2)在这个阶段不愿意花费时间、金钱和精力。一经产生一个构思,立即就要上马这个项目,不作详细的系统的调查和研究,不作细致的目标和方案的论证,常常仅作一些概念性的定性的分析和研究。在我国的建设项目中这个阶段的花费很少,这个阶段的持续时间也很短。

(3)在作项目目标设计时,许多人过多地考虑到自己的局部利益。为了使项目能够获得上层的批准,作非常乐观的计划,甚至罗列和提供假的数据。在我国在相当长时间以来,由于上述原因导致项目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在现代建设工程项目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这个阶段的工作。项目管理专家介入项目的时间也逐渐提前。在国际工程中,咨询工程师甚至承包商在项目目标设计,甚至在项目构思阶段就有进入项目。这样不仅能够防止决策失误,而且保证项目管理的连续性,进而能够保证项目的成功,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益。

2.2循序渐进

一般在项目的前期策划阶段,上层管理者的任务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期望,或将总的战略目标和计划分解,而不必过多地考虑目标的细节以及如何去完成目标,更不能立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许多上层管理者喜欢在项目的早期,甚至在构思阶段就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甚至提出技术方案,这会带来如下问题:

(1)如果在构思时就急于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和研究完成目标的手段(措施或方案),就会冲淡或损害对问题、对环境的充分研究、调查和对目标的充分优化,妨碍集思广益和正确的选择。

(2)在这个阶段的工作主要由高层战略管理者承担,由于行政组织和人们行为心理的影响,高层管理者如果提出实施方案常常很难被否决,尽管它可能是一个不好的方案,或还存在更好的方案。这使得后面的可行性研究常常流于形式。

(3)过早构思方案,缺少对情况和问题充分的调查,缺少目标系统设计的项目有可能是一个“早产儿”,会对这个项目的生命期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害。

2.3应争取高层的支持

这里有两方面问题:

(1)建设工程项目的立项必须由高层人士,如投资者、政府官员、权力部门、企业管理者决策。所以在这个阶段他们起着主导作用。实践证明,上层的支持不仅决定项目是否能够成立,而且是项目过程中能否得到实施所必需的资源和条件的关键,所以国外有人将它作为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2)由于项目是由上层驱动的,则常常政治因素在左右项目。上层管理者以及项目经理的政治目的、形象、政绩要求,甚至他们的知识结构、文化层次、生活水平、与项目的关系都会产生对项目不同的评价,进而影响项目的决策。这种状况会造成项目决策的问题。许多人为了使得项目上马,提出十分诱人的理想化的市场前景和财务数据,忽视工程中潜在的风险。这会导致项目决策的失误。

2.4协调好战略层和项目层的关系

上层管理者一般不懂项目管理,也不是技术经济或财务专家,但要作项目决策。这是项目的一个基本矛盾。他们决策的依据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必须有财务和工程经济、项目管理专家的支持。所以在项目前期就应在组织上、工作责任和工作流程上建立战略层和项目层之间的关系,使整个前期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5达到项目目标需要的条件标准

这些条件构成项目的要素。对一般的建设工程项目,这些要素包括: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资金、技术(专利、生产技术、工艺等)、原材料、生产设备、劳动力和管理人员、土地、厂房、工程建设力量等。获得这些要素是使项目顺利实施必要保证;要使项目有高的经济效益,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优化组合。在前期策划中应考虑,获得这些因素的渠道,如何获得这些因素,如何对这些因素进行优化组合。随着国际经济的一体化,人们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和可能性在整个国际范围内取得这些项目要素。在项目前期策划中应注重充分开发项目的产品市场,边界条件的优化,充分利用环境条件,选择有利地址,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当地的供应条件、基础设施,充分考虑与其他单位的合作机会和可能性。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常常忽视这些问题,常常仅注重对项目评价、设计和计划必要的问题和目标因素的研究。

2.6注意上层系统的问题、目标和项目的联系与区别

例如,问题:某处交通拥挤,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严重;目标:解决交通拥挤问题,达到每天40000辆车的通行量,通行速度120公里/小时;项目:道路和桥梁的建设。

3结语

建设工程项目的前期策划工作主要是产生项目的构思,确立目标,并对目标进行论证,为项目的批准提供依据。它是项目的决策过程。它不仅对项目的整个生命期,对项目的实施和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对项目的整个上层系统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项目前期进行系统策划,就是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严肃性,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提前为项目建设形成良好的工作基础、创造完善的条件,是项目建设在技术上趋于合理,在资金和经济方面周密安排,在组织管理方面灵活计划并有一定的弹性,从而保证建设项目具有充分的可行性,能适应现代化的项目建设过程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夏会朋.建设工程项目前期策划的重要性[J]. 中国房地产业.2011(7)

【2】刘强.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前期策划[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3(B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