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作文指导范文
时间:2023-03-20 12:42: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写景作文指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练习写写景的文章,能提高我们随机观察的能力,同时,对我们的描写,能有很大的帮助,另外,通过练习写景,就能有意识地把自己所写的事,所写的人放在特定的景物之中,就会使我们的材料更加典型,我们的事例更加感人,我们感情的表达就会更加充分,如何写好写景的文章呢?
(一)要紧紧抓住景物的特点去写。
写景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这样才能写出此景与彼景的不同之外,抓住特点就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善于捕捉和发现景物的特征,从而使所写的景物有特色,使景物的特点突出。
(二)要尽量多地抓住能表现特点的具体事物。
写景就要把所写的景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要做到这一点,只抓住景物的特点是远远不够的,还只是给读者以模模糊糊的感觉,为了使画面变得清晰,就要紧紧抓住能表现景物特点的具体事物,所抓的表现特点的具体事物越多,特点就越明显,越突出。
(三)安排好写景的顺序。
既然写了这么多能表现景物特点的事物,那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就有一个顺序问题,这样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可用的顺序很多,例如时间顺序,方位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的顺序,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总之,不管采用什么顺序,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有顺序,二是要有助于表现景物的特点;三是要符合景物的自然规律,这样,写出的景物才能真实。
(四)要对所写的表现景物特点的事物进行具体描写。
只把景物摆在那里,并不能给读者留下清晰的印象,更不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所以,要对所写的事物进行细致具体的描写,这样,才能使读者的眼前再现出作者所描绘的事物,很好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五)要在描写中注意变换描写的角度,使描写主体化。
在描写时,不要平铺直叙的进行,要注意及时地、不断地变化描写的角度,使描写更加具体,使景物也给读者主体化之感。例如,我们可以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使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可以把近景描写和远景描写相结合,使景物更有深度;可以把景物的描写和人物的描写相结合,做到景中有人,人在美景中,使景物更有活力和生活气息。
(六)注意表达自己的感情。
写景不只是为写景,写景最终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感情,把感情注入所写的景物之中,使所写的景物做到情景交融,才能更好地感染读者。写景中,表达感情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借描写表达感情;借联想表达感情;借议论表达感情和直接表达感情的诸多方法,我们可以不断的学习,灵活的运用。
篇2
一、“读”占鳌头,领悟内涵
要让学生写好文章,必须要在阅读上下足功夫,并且要读出内涵,读出新意,读出能力。
1.广泛阅读,找寻心灵之书
汉代扬雄说:“能读千赋,则善为之矣。”此话言简意赅地阐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的确,古往今来的许多文学巨匠,都是在大量阅读经典名篇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创作能力并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的。
我们都明白阅读的重要性,然而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缺乏能够占据学生理智和心灵的真正阅读。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寻找心灵之书呢?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时势发展的需要,列出一些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好书目录。这些书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情感教育及审美教育的大纲,是优化学生心灵的精神食粮。
每个学生的爱好各有不同,有的学生喜欢探索天文地理,有的喜欢名人传记,有的喜欢精美散文……除了早读以外,每天语文课开课前的3~5分钟,教师均可让学生阅读或者背诵经典美文。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在班级图书角和学校图书室阅读经典美文,以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在需求,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2.激发兴趣,表情化朗读
学生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心灵之书后,笔者开展了经典美文诵读比赛活动:配着优美的音乐,听学生诵读戴望舒的《雨巷》,仿佛看见了那悠长寂寥的雨巷,那颓圮的篱墙,那撑着油纸伞的姑娘,那丁香般的惆怅……学生品出了那种寂寥落寞的情感;读史铁生的《合欢树》,学生为那深厚沉默的母爱而啜泣;读林语堂《动人的北平》,学生感受到宏阔丰富的风物景象……学生很喜欢这种声情并茂的表情化朗读,他们都愿意融入其中。
有时我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集体阅读,有时在充满绿意的校园里个别阅读。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伴着早晨的旭日、傍晚的暮霭、繁花、草木阅读,加强了自己的审美感受,增加了阅读的美感。学生一旦找到读书的乐趣便欲罢不能。怪不得古人云: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这四时读书的妙趣是多么令人陶醉啊。
同时,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及“名人读书故事”专题板报等活动。对于有些经典文章如《鸿门宴》《祝福》《孔雀东南飞》等,还可让学生自编自演,以课本剧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阅读与品鉴经典美文的浓厚兴趣,又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才能的舞台。
二、广泛阅读,深入思考
真正的阅读还应该激起学生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深思,让他们认识自己、思考未来。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读《少年维特之烦恼》,学生在体会到主人公内心煎熬时,有没有想到自己人生的纠结?读《平凡的世界》,看新一代青年少安、少平在艰难岁月时不屈不挠,学生有没有思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读《坡传》,感慨苏轼一生坎坷波折,却能自信乐观、旷达面对时,学生是否知道这到底源自何种力量?一代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很喜欢《牛虻》这本书,他满怀深情地说:“我现在特别需要严肃,需要自尊,需要在尊严中度过余生。”他体会到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折磨,他选择急流勇退,他明白自己的灵魂世界是严肃而伤感的。所以,作为教师,应努力让学生至少拥有一本心爱的书,反复诵读、反复思考、激励自我。
三、展开想象,学以致用
大量的阅读积累固然可以充实学问,增长见识,但更重要的还是要让思想得到启发,否则,机械的搜章摘句,不见得能达到“文如春华,思若涌泉”的地步。所以,在真正的阅读之后,学生必须再展开丰富的联想,进入思想的熔炉进一步冶炼。
高中语文必修及选修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的古诗文,这些内容就是写作创造的蓝本。笔者就曾通过一节“妙用古诗,巧铸佳文”的作文训练课,引导学生学会“化用”的技巧。其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取词摘句”法,如“那润物的小雨,可曾抚淡了锦官城的浓艳”一语,就将杜甫《春夜喜雨》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诗句巧妙摘取了过来。
其次是语句重组法。如“那飘逸的太白,可愿为我拉来九天的银河,千尺的飞流”一语,一看便知是李白那飘逸洒脱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重组。诗句的简练语言,经过思维的加工后变成了这样精美的文字。
最后是画面想象法。如“那探出墙头的一抹杏花红,可知园外春意亦正浓”,而“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让大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场景。可见,通过恰当的想象,不正将这画面展现得活灵活现吗?
其实,化用的好处不只是现在的学生从中受益,而前人早已懂得以化用为自己的诗文增色了。《人民占领南京》中的最后两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其中“天若有隋天亦老”即是引用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中的名句“拔剑四顾心茫然”则是化用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六)》中的诗句“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篇3
答:要想让学生把传统节日话题作文写精彩,指导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了解节日,抓准特点
凡事凡物均有特点规律,传统节日亦是如此。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了解不同节日的特点,也就是每个节日的传统习俗、文化。让学生通过咨询、上网、阅读等方式进行了解,比如除夕――年夜饭、放鞭炮;元宵节――吃元宵、闹花灯;清明节――扫墓、吃清明@;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学生对所要写的节日了解得越深入,手头掌握的资料越多,也就越容易写出不同节日的特点,准确表达节日的相关内容、场景、氛围。
二、观察节日,感悟氛围
在了解节日习俗的基础上,还要指导学生细致观察不同节日中的人、事、景、物,品出不同节日不同的味道、不同的氛围:春节――喜庆、吉祥;元宵节――热闹、团圆;清明节――缅怀、激励;重阳节――敬老、感恩……有了氛围,就有了浓浓的“情”,文章就能以“情”为线索串联细腻而美好的节日画面,就容易做到情景交融。
三、参与节日,写出过程
写节日话题作文,要特别注意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所以,必须让学生从留心观察的“旁观者”转换为热心参与的“当局者”。比如亲手包饺子、元宵、粽子;亲自放鞭炮、做花灯;亲身体验看花灯、划龙舟、当拉拉队……写作之前,让学生问问自己:“我快乐吗?我收获了吗?我成长了吗?”进而思考:“我为什么感到快乐?我是怎样得到收获的?”再让他们去追忆自己“参与”时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思一虑,提炼自己从节日中获取的美好、独特的感受,并把这些感受恰当地表达出来。一般来说,学生最有感受的就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过程片段,可以让学生在这个片段中对自己的语言、动作、内心想法、感受进行最详尽、最细腻的描写。
四、彰显个性,力求创新
传统节日的作文要写得精彩,还要注意彰显个性,写出学生自己独特之见,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一般性的材料中发现亮点,提炼中心。比如,针对“一些家长在春节或是清明节给逝去的长辈祭拜”这个素材,可以指导学生先采用“对比看”:以前总是烧些纸钱,现在还多了什么?(“车子”“房子”“电脑”“冰箱”等一应俱全;“钞票”也不一样了,有美元、英镑、欧元、港币、新台币等)接着“对比听”:回忆一下,你的家人在烧这些东西时嘴里会念叨什么?(奶奶会念念有词:“保佑我们孙子好好学习,儿子发财!现在我们生活好了,也要让你们住上别墅,开上轿车,出门旅行坐坐飞机用用美元!”)然后“思情趣”:这些话虽然不“靠谱”,可句句虔诚,满含敬意,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经过这样一番引导,学生对家人烧纸钱供拜时的“与时俱进”“不传统”的情节进行了细致的描述,该文章就显得富有个性,充满情趣。
学生写传统节日话题作文,最常犯的毛病之一是摘抄传统习俗而不知联系实际。一旦将习俗与学生独有的个性情趣融合在一起,文章便会有“质的飞跃”。比如,传说端午节有喝雄黄酒的习俗,以驱赶妖魔,让妖魔现身。曾有个学生写有关端午节的作文时只是一味地摘抄传统习俗――“雄黄酒”的故事,作文干巴生硬。通过课堂评讲启发谈话,我发现这学生属蛇,还得知了他曾有过偷喝酒“现蛇身”的经历,就赶紧调整思路,组织全班学生一起讨论如何把这篇习作写好。经过一番讨论与修改,这学生的新作真是妙趣横生:听奶奶说,要是喝了雄黄酒就能驱走妖魔,我纳闷了:我可是属蛇的,要是喝了这酒像白娘子一样现出蛇身怎么办?要是不喝岂不是承认自己是妖魔?看着妈妈、奶奶在厨房忙碌,犹豫再三的我决定豁出去了。于是,我鼓起勇气,拿起奶奶备在桌上的一杯雄黄酒“咕咚咕咚”一口气喝了下去,然后搬了张凳子坐在卫生间的大镜子前静观“其”变。刚开始,我只觉得自己的肚子一阵灼热,五脏六腑仿佛要烧了一般,我想:坏了坏了,莫非这酒真有魔力?要起作用了?可没等我多想,我又感觉自己面红耳赤了,仿佛一下子烧到脸上,连眼睛都红得发光了,我赶忙大喊:“妈妈,奶奶,我是不是要变成蛇啦……快来啊……”妈妈、奶奶闻声赶来,都傻眼了:“我的天哪,你怎么浑身酒气!”“我的小祖宗,那是全家人喝的量,你怎么全喝了!”没等她们扶住我,“扑通”一声,我已瘫软在地“不省人事”了……据说,头重脚轻的我嘴里还直念叨着:“看到我的蛇尾巴没……看到我的蛇尾巴没……”
篇4
7."文格分裂症"对话录——由2009年我国高考作文试题谈起陈振永
8.文化底蕴与伪文化倾向曹振国,胡爱华
9.高考阅卷组专家,你们将把中学作文教学引向何方?徐永生
10.试论如何实现"物-意-文"的顺利转化王维新
11.写作教学中的心理定位李炳军
12.写作教学中人文意识的建构徐国政
13.灰色写作与绿色写作新课程研究(作文教学) 覃兆梅
14.从『搜间传神与『推微知著处论细节描写黄希鹏
15.作文素养:在对话教学中生成——基于人文关怀和主体发展的设想刘俊峰
16.作文教学问题面面观陈刚
17.高中作文教学现状研究——兼论高中作文教学的有序性徐越
18.新课改下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江琨
19.谈作文教学中的两点困惑与对策孙剑虹
20.为涌动的真情寻找流淌的端D——"我跟古典诗词学写作"作文课题实践略谈张安群
21.孩子的习作得姓"童"——儿童化作文指导例谈王学林
22.例析小学语文课堂中"读"与"写"的切入点王召利
23.作文评价不该是根鸡肋——作文评价现状问卷调查报告孙刚,陈根康
24.让学生做修改作文的主人——关于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思考张玲
25.构建多元化作文评价的尝试胡清俊
26.高中语文新课程作文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柳波
27.宏大主题也能呈现别样风情肖燕
28.学生应追求"真作文"张伟东
29.以"新"动其志以"实"导其向——"辅·写·评·改"四步作文教学改革之我探马家骐
30.套作亦精彩赵清林
31.浅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作文教学的改变周俊
32.你是如何指导学生写作的?——从学生作文内容谈教师指导写作的方向性陈华
33.浅谈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导练作用邓清贵
34.也谈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引导"王波
35.新课标·新思维·新写作雷
36.褪却红衣学淡妆——关于中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李彬
37.构建高效的高中作文训练系统王旭东
20.忠实文本,跟从大师学习写景方法——"读经典学作文"实验用书写景诗的多种写作方法扫描刘江林
21.关注细节描绘画面入境美读——写景类古诗《小池》教学例谈张敏
22.乘着想象的翅膀——古诗改写教学例谈黄文娟
23.敢问"路"在何方——中学生创新写作教学指导案例董德金
24.如何在"读经典学作文"实验中实现学生作文的个性化——古诗《小儿垂钓》读写教学例谈周明英
25.学一首古诗,走一个"来""回"——《宿新市徐公店》教学例谈王翔
26.描绘画面关注细节写出特点——写景类古诗教学例谈黄青
27.山重水复"疑"有路——《雨晴》教学例谈郝金玲
28.融入真情,身同感受——古诗《江楼感旧》读写教学例谈左敏
29.叙事诗教学中学生记叙能力的培养——古诗《约客》读写教学例谈吴兴金
30.让评改帮助学生写好作文陈学忍HttP://
31.习作评讲,我们到底应该做什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习作评讲的思考李声智,韶燕
32.新课程研究(作文教学) 让作文评改走向高效刘红英
33.热题材要冷思考——从"国庆节作文"谈起王佑军
34.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学会"偷懒"宋庆国
35.透视"接力作文"背后的作文教学观柏安芹
36.试论学生写作训练中多写与精改的关系杨泉良
37.古诗诵读"三要三不要"何声菊
38.教师"下水文"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教学处理夏丽云
篇5
谋篇;思路;灵感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2—0073—0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和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以教材为载体,以课文为范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写作,开展随文小练笔,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经验,介绍几种指导学生课内外练笔的方法。
一、品重点词句,练习遣词造句
特级教师薛法根说:“好的作文教学应该拥有足够多的方法与策略,以积极有效地应对层出不穷、各色各样的问题。否则,我们会在教学实践中陷入“黔驴技穷”的困境。而所有的策略,都应该建立在对儿童精神世界、儿童话语方式、儿童生长需要的基础上。”在小学低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识记字词,理解词句和短语,积累好词佳句等,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使学生“满腹经纶”,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推敲词语、品读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二、评精彩句段,迁移句式仿写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对于文本中的精彩句段,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反复品评玩味,还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仿写。如,《难忘的泼水节》第四自然段:“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课文中,作者对的衣着、神态和动作,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教师在教学时,除了要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还要引导学生品评作者是怎样描写总理的外貌和神态的,怎么描写的动作的。然后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手法,对周边的人物进行外貌、神态和动作的描写。
三、 析篇章结构,体悟布局谋篇
崔峦老师说:“作文教学的根在阅读教学。”要使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成为有机的整体,就要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写,读中练写,读中悟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如,《再见了,亲人》一文的前三段,很多句子都以祈使句开头,反问句结尾,情真意切,把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鱼水深情写得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后三段一咏三叹,荡气回肠,让人回味无穷。教师要在学生感情诵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篇章结构,总结写法,使学生领悟此类文章布局谋篇的方法,继而鼓励学生练写类似的文章。
四、悟表达方法,揣摩写作思路
要想写好作文,写作方法十分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模仿、借鉴,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揣摩写作思路。如,课文《火烧云》《山雨》等,是按时间顺序写景的,课文《颐和园》是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按时间顺序或游览顺序写景、写游记。对于《乌塔》等记叙文,教师则可以指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一般的记叙文。
五、 抓精心设计,激发创新灵感
篇6
作文评语的首要任务是指出小学生作文的成败得失,但结合学生作文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在批阅小学生的作文时,应针对学生作文的实情,联系实际,准确而恰当的辅予教育性的评语,让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
纵观小学作文训练,大致可分为三类:写人、叙事、写景。下面,就小学作文训练内容,如何对小学作文施予教育性评语,分类浅谈自己的观点。
一、写景作文
在小学生的写景作文中,学生往往能根据自己的观察、想象,描绘出碎所写之景的特点及其优美、壮观。但面对如此迷人之景,却不能在文中表达出自己的赞叹、喜爱之情。针对此类作文,应引导启发学生在描绘好所写之景时,更应在文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描其景,抒己情,达到景情交融。此类作文的评语可如此:“这样的美景,你不喜爱吗?相信你一定会喜爱的,并为之而赞叹,请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这一感情,好吗?”或“面对如此美景,你会不能联想到大自然之神奇、家乡之优美、祖国山河之壮美,并为之赞叹吗?”这样的评语,可给予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写人作文
写人的作文,学生往往是写自己身边最熟悉的人,如父母、亲友、教师以及同学等。学生大都能从衣着、外貌、神态等方面去描写,进而会写到他们对自己关心和爱护、教育帮助等。但面对所写之人对自己的关爱、教育、帮助,自己应如何做却常常忽略或很少提及。针对此作文,可结合具体作文作如下的评语。如:“你的爸爸、妈妈、同学等如此关爱你,你该怎么办?写出你的打算并付诸行动。”或“你的父母早出晚归、风吹日晒,你不好好学习你对得起他们吗?”这样评语,既能让学生明了自己文章的不足之处,又能使学生受到思想的教育启迪。
三、叙事作文
篇7
关键词:语文教材;素材;习作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161-01
语文教材远比那些所谓的"优秀作文"和"满分作文"的水平高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课本中的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材料,能极大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技巧,同时为作文素材拓宽了渠道,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那么,该如何利用教材进行作文教学呢?
1.模仿佳作,培养手感
模仿是学习和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基本手段。学生的作文一般都是在模仿课文中起步,这是大家的共识,当我们不知道如何谋篇布局时,当我们不知道如何遣词造句时,当我们不知如何更恰当地表达思想时,古人告诉我们"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叶圣陶先生也告诉我们"课文无非就是一个例子"、这就告诉我们,写好作文首先要多模仿课文。但是模仿不是抄袭,而是学习作者观察生活的方法,写作的技巧。假如我们不会写景,多读朱自清的《春》就会明白写景并不复杂:多运用修辞手法,多用优美语言组织句段,结构上前后照应,表达对好景的感叹,这就是在模仿中起步,久读、久练,学生下笔就不难了,自然就提升了习作的技巧。
2.同类作文,对比提高
模仿课文是一把双刃剑,机械模仿"难修正果",巧妙地借旧瓶装新酒会使人感觉你的睿智,其中的奥妙是我们要有自己人生思考,并懂得如何选用恰当的形式来表现。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地作文来锤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初学作文者往往感到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与课文作者相差太远,很快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其实越是这样的时候我们越要敢于班门弄斧:拿出自己的习作来和课文较劲,用对比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对比可以用以下三个方法;同类课文的比较,习作与课文的比较,范文佳作与课文的比较。
同类课文的比较,教材在编排体例上已有意识地将同类课文编成一个个单元,对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比如同样是写景散文,《春》《济南的冬天》在表达的人生感悟和运用的写作技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他们的开头和结尾,叙述和描写,详与略有什么特色,有哪些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比较既是单元教学的要求,也对学生的作文会有很多启发。
习作与课文的比较,一个单元教学结束后,我们可以布置写作要求与本单元课文特色相类似的作文题让学生练习,在批改与讲评中有意识地把学生习作与课文的比较,比如原文大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而习作中为什么少用甚至不用?再问问学生原文写景为了什么,你写景又为什么?原文是怎样开头和结尾的,你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范文佳作与课文的比较,课文只是一个范例,很多范文佳作已有超过课文的地方,尤其是时代气息与词汇的更新更是课文所不具备的,通过范文佳作与课文的比较看,可以让学生迅速找到超越课文的捷径。作文讲评课应是这种比较的有效的途径,放手让学生点评,鼓励学生找出课文的不足,大胆肯定学生的创新,只要坚持这样做,学生作文全面超越课文的日子不会久远!
3.精读读课文,积累素材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从课文中提取素材,延伸素材,除了提高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灵活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还能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与水平。
那么该如何有效积累挖掘课文写作素材,从而解放学生作文观念,丰富其写作内容,充实其语言储备,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3.1从课文出发,挖掘课文中写作的资源,有效地积累写作素材,储备语言。在每篇课文的重点写作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写作素材,有机地整合到自己的说写练习中,为自己的表达服务。把说、写、评、导、改融合在学生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从部分到整体,整体中有部分,使作文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可控、高效、开放、有序的系统。
3.2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训练。教学的主要做法是将课本阅读教材与作文教学打通,依据各年段作文的训练目标,在阅读教学中活用课本,通过读写结合,有计划地分散落实一些写作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机能,为学生的创新奠定扎实基础。
4.借鉴技法,提高水平
在课文教学中,教师们常常从欣赏的角度想学生介绍课文的写作特色,而学生们却认为课文中的那些写作技巧与自己的写作没有关系,对它们不大感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把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同引导学习和运用范文的写作技巧结合起来,让学生从中吸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地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例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采用双线并行的方法安排叙事,并运用插叙,将现实生活叙写与往事的回忆交错进行。另外,使用双关手法,赋予花儿以象征意义。我引导学生模仿写作,有的学生巧妙地用花儿的成长暗示了少年的成长,写出了《花儿与少年》等佳作。
篇8
初中语文教材本身就安排了作文训练的序列,我们为什么还要自己构建教学序列呢?那是因为教材为我们构建的作文训练序列是针对作文教学的普遍规律与要求,在实际教学中缺乏针对性。
人教版旧版的作文训练以内容作为训练序列,与课本内容脱节,与学生生活脱节,看不出各单元的作文训练之间有什么联系,且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学生根本不感兴趣的,如“追寻人类起源”,“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莲文化的魅力”、“戏曲大舞台”等语文活动,并没有写作指导,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学生的能力达不到的。
人教社的新版教材对作文的安排虽然目前无法窥之全貌,但从一二册看,基本以写作要求为序,七上安排了从生活中学习写作、说真话抒真情、文从字顺、突出中心、条理清楚、发挥联想和想象六个单元的训练,七下安排了叙事要完整、抒发真情实感、写人要抓住特点、表达自己的看法、描写要生动、勤于修改六个单元,这较旧版有很大改进,但我们依然看不出作文各单元训练之间有什么联系。而且作文涉及综合能力,而学生作文水平又差异甚大,按教材的序列训练,有的学生可能早就能运用某种技巧,而有的学生可能终身也无法形成某种作文能力。
而且在每一次的作文训练中,以什么样的训练程序才是科学有序的,教材几乎没有作出安排,这就导致了作文训练长期的低效。
二十多年的作文教学经历让我明白了两件事:一是作文水平是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有些能力我们绝不可能在单位时间内实现,不少甚至是终其一生也无法实现;二是写作内容应该以生活为源泉,凡学生感到有话可说的作文、特别是不说不快的作文,作文的质量普遍较高。
于是我们就有了根据教材内容重新构作文训练的必要。我构建的作文训练序列包括:
一、写作训练的程序序列:审题――立意――构思――拟提纲――行文――交流――修改――发表
在这个序列中,前五个是传统作文的写作过程,后三项是笔者根据经验加上的。我认为只有加上后三项,每次作文训练的过程才能称之为完整。
这个程序保证了作文训练的高效。写作训练的效果取决于兴趣、强化与习惯。发表能激发兴发兴趣。写作、交流、修改、发表是一个对作文训练不断强化的过程。每次按这样的程序训练,能养成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二、整个初中阶段作文教学的总体训练序列:想写――会写――写好
作文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涉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智力活动,任何一次作文训练都是综合性的训练,加之学生的作文水平差异甚大,很难简单地按“想写――会写――写好”的作文训练序列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教师作为指导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年级和大多数同学的作文实际,各有侧重地加以训练。
㈠想写的系列。主要在初中一年级进行,以让学生想写为核心,将作文教学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重点解决有写的、语言表达与单项的写作技巧等问题。大体构建四个序列:
1.写人系列。写自己,写同学,写老师,写亲人,写陌生人。
2.写事系列。写课堂及课间、假日等的大事小情。
3.读写结合系列。目的是将写作与阅读教学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⑴仿写――缩写――改写――续写――扩写等。
⑵对文中的主人公或其他人物作评价。
⑶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思想情感进行概括。
⑷与文中人物的对话。
⑸对课文中突出的表现手法写出心得体会。
⑹写读后感。
这个训练序列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表达的愿望,且能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4.片断训练与技巧运用结合系列。
所谓片断训练与技巧运用结合,是指在作文片断训练中,每次让学生突出地运用某一技巧,使之提高写作的质量。
单纯的片段训练缺乏明确的指向性,会让一些语文水平极差的同学依然感到困难,也无法克服学生写作中不会运用写作技巧的弊端。片断训练与技巧运用结合,使训练的指向性更明确,可将学生必须掌握的写作技巧分散在各次的训练中,从而不断提高作文的表达能力。
笔者的训练序列是这样构建的:
⑴将事写得波澜起伏。要求掌握叙事曲折的基本方法,针对的是初中生叙事平淡的弊端。
⑵让人物动起来。训练学生的动作描写能力,针对的是学生所写的人物不够鲜活,缺乏生气从而导致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平淡乏味的现状。
⑶让人物语言鲜活起来。要求把握语言描写的基本技巧,针对的是学生写人物语言的学生腔与千人一面的弊端。
⑷将人物写得有“波澜”。 要求突出地运用心理描写,让学生掌握将人写得有“波澜”的简单技巧,针对的是学生写人最容易写得平淡无奇的现状。
⑸情景交融。掌握写景抒情的基本方法,针对学生写景状物困难的现状。
这五个片断训练,针对的是学生叙事、记人、写景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
二、会写的系列。本系列主要在初二年级进行,以文体为序,让学生把握文体的主要特征,在写作时主要进行入格训练。所谓的“格”一是指文体,二是指该文体最基本的结构形式,三是指该文体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我的教学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入格训练,会让作文变得简单容易,也容易让写作基础薄弱的同学产生作文兴趣,并让他们在短期内提升作文质量。
在会写阶段,我构建了两个系列:
一是进行文体的规范训练系列,二是借鉴中入格系列,前者是基础,二者是深化。
㈠文体规范训练系列
对学生进行文体的规范要求是指为学生提供各类文体最基本的写作模式,让学生按最基本的文体写作模式进行写作,在写作过程中构建最基本的篇章结构,体现文体的要素,正确运用最能体现文体特征的表达方式。
1.记叙文基本模式训练。这可以分为写人与叙事基本模式训练。
2.说明文基本模式训练。可分为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基本模式训练。
3.议论文基本模式训练。
㈡借鉴入格训练系列
让学生在借鉴中入格是指在入格训练的第二阶段,让学生借鉴优秀例文,在写作中充分突出文体特征。
1.记叙文的借鉴训练序列
⑴如何叙事。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学生难以将事情叙述得摇曳多姿,难以将事情叙述得感人至深,难以在叙事中做到以小见大,更难以通过系列小事表现一件大事,于是笔者找出相应的例文,作出了相应的训练安排。
①针对学生叙事平铺直叙的弊端,借鉴方冠晴的《高贵的捐赠》。
②针对学生不知如何将事叙得感人的弊端,借鉴唐顺瑛《一碗牛肉面》。
③针对学生记叙平淡而思路不清晰的弊端,借鉴肖复兴的《两角钱》。
④针对学生不会围绕一个中心事件写系列小事的弊端,借鉴梁实秋的《北平年景》。
⑵如何写人。学生写人容易犯的毛病一是通过二三事表现人的品格或性格不能从多角度表现人物;二是不善于运用技巧写人,使人物显得单薄,内容比较空泛;三是不善于突出人物的特征;四是不善于揭示人物的精神品质。
①针对学生记人却不能表现同一主旨的弊端,借鉴张国龙的《我不认识你,但我记得你》。
②针对学生不会运用技巧和详略不当的弊端,借鉴鲍尔吉・原野的《信任开花》。
③针对学生不善于写出人物特征的弊端,借鉴敬一丹的《闲话闲说崔永元》。
④针对学生不会突出人物精神品质的弊端,借鉴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⑤针对学生不善于运用所积累的材料作文的弊端,借鉴中考优秀作文《挺胸而立》。
⑶如何写景抒情状物。写散文不是初中作文练习的重点,但散文选材灵活,表达方式多样,更便于表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在中考中容易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故笔者也进行了相应的训练设计。
①针对学生不善于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景的弊端,借鉴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②针对学生不会选取角度的弊端,借鉴《换个角度看冬天》。
③针对学生不善于写景抒情的弊端,借鉴赵敏的《小镇》。
④针对学生不会写以物喻人文章的弊端,借鉴《子夜昙花》。
2.说明文借鉴
⑴针对学生不会准确平实地写事物说明文的弊端,借鉴《海上花园里的生态杀手》。
⑵针对学生不会生动地写事理说明文的弊端,借鉴《向沙漠进军》。
3.议论文借鉴
⑴针对学生不会运用并列式论证结构的弊端,借鉴陈群的《理想的阶梯》。
⑵针对学生不会写递进式论证结构议论文的弊端,借鉴《人的价值》。
⑶针对学生议论文语言枯燥乏味的弊端,借鉴富兰克林的《哨子》。
三、写好的系列。本系列训练主要在初三进行
我构建了这样的训练序列:
㈠写出个性。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见识,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自己高尚的境界,写出自己的视野,写出自己的博学,写出自己的风格。
㈡写出精巧的构思。
1.指导学生做到记叙文构思的精巧
⑴片断组合写人训练。
⑵运用小说基本结构构思叙事训练。
2.指导学生做到议论文构思的精巧
⑴按对比论证的结构构思训练。
⑵按并列式的结构构思训练。
⑶按递进式的结构构思训练。
㈢写出技巧
1.突出的技巧运用训练。所谓突出的技巧是指运用了某种技巧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最常用的技巧有对比法、衬托法和类比法,初中学生可重点掌握前两种。
2.引人入胜的技巧运用训练。所谓引人入胜的技巧是说运用了某种技巧能能使行文跌宕起伏、出人意料。其主要方法有曲折法、逆挽法等。
3.生动传神的技巧运用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渲染法和比喻法说理。
㈣写出亮点
1.记叙文写出亮点训练。
2.将议论文写出亮点训练。
篇9
1.目标偏高,要求过难。学生的作文水平与认识水平两者是一个同步发展的整体,但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受自身知识水平限制,对作文教学的目的认识不足,常追随“考试”的指挥棒,讲求“近期效应”,作文教学中“超纲”现象极为普遍。如指导三年级学生命题作文时,要求学生“面面俱到”等。过高的习作评估要求,使学生觉得作文“高不可攀”,无可奈何,只能闭门造车,胡编乱造,甚至抄袭范文,生搬硬套,严重影响了作文教学应有的效果。
2.指导乏术,脱离生活。部分教师由于忽视了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不懂观察生活,不善于捕捉生活中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的人和事等实际,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也忽视了精心设计,授之以“渔”,而把指导重心放在研究如何出题、如何批改、如何评讲上,因此导致了许多学生只能围着《优秀作文选》和教师泛泛的指导做“无米之炊”,照葫芦画瓢,选材立意、结构安排、遣词造句都“严格模仿,小心翼翼”,学生作文豪无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影响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3.训练断层,缺乏系统性。小学阶段学生的作文训练,往往各个年级“各自为政”。首先由于小学低年级说话训练不能很好的落到实处,使中高年级的“写”成了空中楼阁,导致训练上的断层。另外,中高年级的作文训练也缺乏系统性。比如在三、四、五、六年级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分别要求学生进行写景的作文:三年级要求“写一处景物,抓住特点按顺序写”;四年级要求“写一处景物,抓住特点按顺序写”;五年级要求“写景,按顺序写出特点和人的活动”;六年级要求“写一处景物,抓住静态和动态的特点”。同一写景的作文在不同年级,要求是绝对不同的。但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不同年级的学生训练同一内容的作文,却不能体现出“循序渐进”,使得作文教学处于一种随意、盲目的无序状态。
针对上述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及学生的作文水平,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加强说话练习,提前起步作文
作文教学,必须遵循由说到写循序渐进的原则。“说”是“写”的基础,只有“会说”才能“会写”。小学语文大纲也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而且特别强调“这方面的能力要从一年级起开始培养”。所以,我认为应打破从三年级开始起步作文的惯例,抓住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加强低年级的说话练习。首先,要在低年级的课表上体现说话课的位置,每周至少要安排两节说话课;其次,将说话练习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每篇课文、每堂语文课的教学中都要安排说话内容;再次,多渠道进行说话练习,如每天的晨读要安排学生说话、交谈、演讲的时间。在指导说话练习时,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同时,又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实际,要求不能过高。如刚入学的学生,教师可利用插图进行一课一句的说话练习,然后逐步提高要求,让学生说几句或一段完整的话。这样经过两年系统的说话训练必能夯实学生作文基础。
二、视听读记结合,积累写作素材
让学生看电视、听广播、读报刊、记日记,不但可为习作积累大量的素材,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习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同时,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有趣的情境,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随着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要指导学生记日记,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写当天发生的一件完整而有意义的事情;叙说与父母、老师、同学之间的恩恩怨怨,向老师倾诉自己的心声,心中怎样想,笔下便怎样写,要写真情实感。教师对其间流露出的不正确想法,要疏通引导,既教作文又教做人,从而实现从“无话可说”到“左右逢源”的飞跃。
三、增强范文意识,指导写法
充分发挥范文的引路作用,实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增强范文意识,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注意作者是如何观察事物的,又是怎样揭示主题、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从而帮助学生领悟写法,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如结合课文学习中的解题释疑练习作文的审题和拟题;结合归纳文章中心练习揭示作文主题;结合给文章分段揭示段意练习拟写作文提纲;结合区分课文内容的主次详略练习突出作文的重点;结合品词赏句练习作文的遣词造句等。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教师可利用课文中的范文,也可以人为地“制造”范文――下水作文。指导时,教师要以优美生动的语言、饱满的感情进行具体描述,以吸纳学生、熏陶学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篇10
关键词:多媒体;鼓励;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362-01
一、拉近作文与生活的距离,培养写作兴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单凭空想像是写不出好作文来的。我们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身临其境才能获取和积累写作素材,写出的作文才有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尽可能多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参观、课外实践活动、文体竞赛、游戏等,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金秋十月,学校组织了一次去农场采摘活动。到了果园,满眼都是红的绿的苹果、枣子,这可是他们头一次见到啊!学生兴奋得不得了,飞也般得冲进林子。他们几人一组,想尽一切办法地抢摘着,提着沉甸甸的“战利品”,个个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回来后,他们以《快乐的采摘》为题记录下了这次活动。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兴奋、快乐的感受,这篇作文当然写得是前所未有的生动。
当然,还可以在作文课中现场组织一次活动或比赛,如拔河比赛、老鹰捉小鸡,打龙头。这样学生既是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观察者,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和感受,同时又有教师的引导观察,使学生既乐在其中,倾情投入,又能置身事外,冷静观察,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描述生动,充满情趣,写作兴趣也会自然而然有了。
二、写“下水文”,激发写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和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说,就是“下水”。这话是极有见地的经验之谈。老师如果坚持“下水”练笔,不仅能使自己得到提高,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从而大面积地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向师性经常写“下水”文,确实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一次,我指导学生写《我熟悉的一个人》。在部分学生写孩子的习作草稿中,几乎个个都是一样的描述。其实,人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特点。小孩子的长相绝对不会彼此相同。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细致地观察,想当然地写。针对这一具体共性的问题,我首先从学生的习作中抄录几个片段让大家“认领”,由此让学生认识到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写的重要性。接着我朗读“下水”文,让学生猜猜老师写的是谁,并说出根据什么猜出来的。我写的学生是这样的:“个子很高,身体消瘦。他留着短短的平头,浓黑的眉毛下有一对不大的眼睛,一笑起来就成了一条缝儿。鼓鼻梁,尖下颏儿。也许是身上没有力气吧,他总是弓着背,下巴搭在课桌上,显出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你再看他那一身黑乎乎的校服,可想而知定是个淘气包。”我读了之后,学生们马上猜出我写的是谁。这时课堂气氛达到,学生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举手练习说话――说特点猜人物。
三、利用多媒体,激发写作欲望
实践证明:靠大谈写作意义、重要性之类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新颖的事物激活思维,才能使学生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叶圣陶先生亦云:“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运用多媒体教学作文,可突破时空的限制,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事、物搬进课堂,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
例如:写景抓不住特点,写不出意境和内涵是学生不喜欢写景的重要原因。人们往往把这归结于学生对周围的景物不够留心,缺乏丰富的联想,加之谴词造句的火候不到所至。而实际上,老师指导学生写景时仅仅纸上谈兵,没有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融入景物才是学生对写景作文倍感头痛的关键所在。在一次《我爱家乡》的作文教学中,我首先演示CAI课件(小兴安岭美丽而富饶的景色),这样学生自然就被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意境之中。课堂上巧妙的用画面引入,让学生充分感受课件意境美。有了表达的欲望后,再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捕捉习作素材,帮学生成功的跨越写景作文这道难关。学生在课堂上同时受到音乐、美术、文字语言等多种媒体的熏陶,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因此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积极性相当高。学生习作题材较广,感情真挚,能写出一定的意境,文章颇富新意。
四、展示写作成果,激发写作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