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健康知识范文

时间:2023-06-12 16:39: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心理健康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生心理健康知识

篇1

一、教师心理素质

什么是教师心理素质呢?这地方我想引用中国心理学权威的观点。中国心理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林崇德教授将教师心理素质定义为:“教师心理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我个人以为,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在从事教育职业的实践中历史地形成的。教师心理素质的生成、发展和完善既是教师角色的个性化发展,也是教师个性的社会化过程。教师心理素质虽说是一个体现象,但其发展的好坏,对教师职业角色影响作用的大小,却受制于社会发展及其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当社会发展为教师主动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意识空间和选择空间的时候,教师心理素质发展的主动性和决定性才会在个体现实工作中体现出来。因此,完善的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和主要标志。

教师的心理素质它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在教育活动中直接影响教师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的个性心理因素;它泛指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的功能状态和水平,包括教师角色认知、角色体验、教师自我意识、教师品格等因素。而狭义的教师心理素质,应该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面对教育问题的自我调控、自我协调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它可表现为两个方面:当教育要求与个人需要相矛盾的个体的自我协调机能;当个人愿望与教育能力相冲突时的个体的自我平衡机能。其实不然,教师心理素质是个体心理的一种有机的综合性的机能状态,它渗透着人的心理现象所包含的各种心理成分,但却不是这些成分的累加,而是各种成分积淀和凝结的结果。不容置疑,在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的发展,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首先要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另外,教师心理素质对教师专业发展和个体生活质量提高会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全社会正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我想,我们做诚信教师,实践诚信教学,必须以身立教,以心育心,以心换心;以理解为桥梁,人与人之间便能得到思想感情上的沟通。心理学告诉我们:师生交往的融洽、和谐是以真诚为前提的。所以,在与学生沟通时不是不要听你说什么,而是要你学会静听与鼓励学生倾诉。目的就是要从学生的言谈中更多地了解学生,使学生心理和感情上得到满足,使情感有一个发泄的场所,从而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做得更有成效。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并非是这样做的。他们对那些来倾诉的学生,不是摆出一副尊严的面孔,高高在上,有意无意地与学生拉开距离,人为地制造一种神秘感;就是以长者的口气来谈,“我走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不听我讲,听谁讲。”以显示自己丰富的阅历、渊博的经验;既不考虑学生的心情,也不考虑学生的自尊。尤其是当学生触怒自己的威严时,我们有些教师更是不善于或不愿听学生的诉说,往往凭借自己的经验,急于谈出自己的想法,表现出一种厌烦的情绪,没有耐心听完学生的诉说,常常用一两句话堵住学生的嘴或者三言两语将学生打发走。这样的教育方法,必然会导致学生产生对抗心理,也根本达不到解决思想问题的目的。为什么这样说?我个人以为,因为在这种时候,当学生信息淤积或情感压抑,就会产生一种“说出”的需要,解决心理压抑、情感淤积的方法则是“发泄”和“倾诉”。不过发泄虽然能快速产生畅快、愉悦、舒服的感觉,但其后果的严重性也是不言而语的。因而“倾诉”就成了一种较好的“排泄”方法。“静听”和“鼓励”学生诉说,正是满足了客体心理上的“外射”的需要。教育实践与心理咨询活动实践亦已充分表明,静听将使我们获得学生无限的尊重。

二、五种基本心理能力

通常情况下,心理学把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的任务能够顺利完成的那些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称为能力。能力既然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那它就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稳定性。我以为,教师的心理素质,除了表现在以上5个方面还表现在以下5种基本心理能力上。

1、角色适应力—教书育人的基础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是否具备现实角色所应有的心理素质,是否能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和学校环境,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条件。教师的角色适应力不仅指教师要适应角色转换,而且在教育思想观念、工作方式、人际关系、生活环境等多重角色转换上也要适应。这是教师能否胜任“教书育人”这一社会职业角色的重要前提。也就是说,为人之师就要“传道、授业、解惑”既传学问之道,又传做人之道,更解成长之惑。现实中的成功教育都印证着角色适应力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2、心灵感悟力—尊师爱生的基础

心灵感悟力是一个人对自己或他人的心理感受能力。心灵感悟力强的人不仅能读懂自己的心声和体验,而且能很好地破译他人的心理感受。教师应当对学生心灵有特别的感悟力,既能听“话”,又能听“声”,这样才能破译他人的言外之意,或称言下之意,包括对声调、手势、面部表情等方面的识别能力。善于透过学生的外显行为,迅速、准确地理解学生的起初感受和行为动机,并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教育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感悟力强的教师无不具有与人“共情”的心理品质。所谓“共情”就是设身处地领悟他人的所思、所感、所为。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把它理解为,能像体验自身精神世界一样体验到别人的精神世界的能力。对教师的“共情”,也有中国心理学家把它形象地描述为“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思想意图,深刻体验到学生的内心感受,客观地理解学生,宽容地对待学生,从而构建起‘尊师爱生、师生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3、情绪控制力—为人师表的基础

这是个体把握自身,统揽全局的能力。控制力是人的意志力的集中体现,但也渗透着认知智慧和情感智力。控制力可以使人为了长远目标而牺牲既得利益,个人为了追求最后的结果,可以不在乎、或不计较眼前的自我得失、荣辱功过。因此,控制力可以使人情绪稳定,目标坚定,行动果敢而富有效益。教师的情绪控制力可使教师以积极的情绪状态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情绪控制力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手段,它既会给学生心灵带来慰藉,也会给学生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心育研究实践证明,任何教师在教育中处理问题的情绪化倾向,都会对学生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教师心情愉快时,就会宽宏大量,可能对学生迁就放纵;教师心情烦燥时时,往往迁怒于工作,迁怒于学生,拿学生出气。据调查,一位教师曾在上课前对学生说:“今天本人心情不好,大家好自为之,不然的话,别怪我不客气!”可以想像,连自己心情都无法把握的教师又怎么能为人师表呢?

4、心理承受力—诲人不倦的基础

心理承受力是指个体抵抗既定事实或意外打击的能力。世事沧桑,难以料定,但能够抵抗住命运挑战的人,也就有了命运的“控股”权。无论是承受苦难还是经历幸福,逆境中不气馁,顺境中不忘形,生活中既经得起赞扬,也受得住委屈。因此,承受力强的人往往是逆境中的强者,顺境中的智者。

教师要协调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四个方面的关系。生活在一个较多挫折刺激源的情境中,承受力强的教师,对教育环境、学生状况、领导素质、社会公正、自身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随时都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即使在挫折的状态下,也会采取正确的方式应付挫折,迅速摆脱挫折对心理的消极影响,并从挫折中学会坚强和奋进。比如,对“后进生的教育”是对教师心理承受力最好的检验。有些承受力差的教师常常对“后进生”表现出“不可思议”,反复地追问自己:“我教了,他怎么就不会呢?”甚至于气得浑身颤抖、直冒虚汗。由此产生的心理挫折越演越深,自信心也越来越低。而承受力强的教师面对后进生,不仅不会“和自己过不去”,相反,会不断地通过教育反思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还会把这个过程视为提高自我,修炼人格,锤炼自己“诲人不倦”精神的良机。

5、教育表现力—教师机智的基础

表现力是个体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增强自我的一种能力。我以为,就人的天性来讲,人皆有一种表现自我以获得认同,甚至超越他人的本能倾向。教育表现力是个人这种本能倾向在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过程中的发展。教育表现力强,不仅意味着个体敢于展示自我,更意味着教师在职业工作中善于发展自我。这就是说,教育表现力既凝聚着个体对教育教学技能的掌握,表现为良好的教师机智;同时也凝聚着个体自我意识的成熟,它是教师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集中体现。教师机智是教师教育工作的一个必要素质。可以断言,一个被动适应,不愿表现,也不善于表现的教师,哪里会有应变性和灵活性呢?他的教师机智又何从产生呢?

三、教师的心理压力及其调适方法

教师心理素质看上去好像是个人的事情,实际上它不仅是一个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问题,它还与教师为人师表、师生关系、教师品格、教育成功、学生成长等问题密切相关。因此,加强教师心理素质培养和自我修炼应该是当前教育领域里不可忽视的问题;应该引起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学校领导乃至全社会的关注。

从心理学角度看,心理压力是指内外环境变化导致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一般说来,过度压力和持续存在压力会严重干扰心理和生理机能,使人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中,更加多疑敏感,并伴有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涣散,兴趣爱好降低,精力减退,不愿与人交往,睡眠障碍等症状,极大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回顾一下近期教育发展的历程,我们就不难发现,在教育转型期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最起码受到了四种严重冲击。显见,这些冲击加之显性的课时量和大量的隐性工作量,无疑给广大教师增加了超负荷的压力。

1、教师的权威地位发生动摇。在强调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时代,教师常常拥有绝对权威,学生处于被动受牵制的地位,师尊而生卑,这种心理定势由来已久。而现代教育中,尤其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成了主体,教师的作用由灌输转为引导,表现空间相对减少,师生距离拉近,教师必须放下架子,走入学生中间,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创造性学习。角色的转换,带给教师的往往是严重的心理失落感,使教师无所适从。

2、传统的教育理念受到冲击。由于教师从小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从教后又采用同样传统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育方式根深蒂固,而时代又呼唤崭新的教育理念。新旧教育理念交替的过程中,教师常常表现出焦虑、紧张、茫然、不知所措的心理特征。

3、教育信息化更快更高的要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市场经济、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都要求教师由封闭的知识结构开放为可以吐故纳新,随时可以升级为开放型知识流。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的教师常常产生心理上的恐慌感、眩晕感,甚至已无法应对学生求知的眼睛。

4、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改革。教育系统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后,诸如:全员聘用制、人事、新教师限额转正、高职复聘等,打破了传统的铁饭碗,实行竞争上岗。过惯了四平八稳生活的老师们,一下子就面临生存危机,随时都可能被“红牌罚下”,安全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危机感,心理高度紧张,恐慌、焦虑、不安,心理出现严重失衡。而且,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极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无论是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之间,还是老师彼此之间,常常不如以前和谐融洽,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开始减弱;这同样带给教师心理上的负面影响。

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基于教育部的上述要求,我个人以为,全社会尤其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应给予教师足够的关爱,要尽其所能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条件,创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气氛,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与生活压力,使辛勤的教师身心皆有良好的调适。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现在倡导做诚信教师,那么,我们自身又应怎样调适心态呢?这地方,我首先引用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提出的教师心理健康指标:

1、正确的角色认知。即能恰当地认识自己,并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角色。

2、具有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即在教育中教师的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情绪自控,积极进取。

3、教育的独创性。不人云亦云,能创造性地工作。

4、抗教育焦虑程度高。能忍受困难与挫折的考验。

5、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能正确处理学生、家长、同事与领导的关系。

6、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断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环境。

对照心理健康指标,提供几种调适方法供参考。

1、首要的任务是学习自助。调适心态,需要我们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反思,立足于现实,分析了解过去的我、今天的我和未来的我。每个人要有关怀别人的心,对学生、对同事抱以一种接纳、尊重、欣赏的态度,应该把他们看成是有能力的,是可信懒的,友善的,有价值的,具有向上、求进步的潜质,富有创造力和动力的。只有悦纳他人,悦纳自我,自信地笑对每一天,才能永远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

2、心理压力的调适。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日趋激烈竞争的社会,我们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来正确看待压力,借以努力适应社会发展与自身现实。如果我们用心理学观点看,适度的压力就是进步和创造的原动力,它能激发教育的自身潜能。所以,我们每位教师应把压力转换为动力,当你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时,你会发现你能行;第二步,要学会缓解压力。比如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团体活动,扩大社交圈子,多看一些幽默风趣的书籍,培养个人幽默感等,借以学会自我放松,自我减压,豁达待人,乐观处世。

3、把焦虑维持在合理的程度与范围之内。调适心态,必须把焦虑维持在合理的程度与范围之内。比如,拟定合理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使精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减少紧张与焦虑的积累;学会情绪的倾诉,经常与谈得来的同志谈一谈自己心理的压抑,以减轻心理负担;还比如多参加体育锻炼;多学会心理保健知识,以适时调整心态等。

篇2

摘 要: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职高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旨在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职高教育的价值意义,并从心理健康角度找寻优化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途径。本文通过分析职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阐释了心理健康教育在职高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就具体的教育策略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职高;班主任;管理工作

在新时期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与专业课程教学同等重要的环节。重视并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经成为当下职高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核心组成,且已成为职高教育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内容之一。

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职高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1.帮助学生在学业和职业发展中正确定位

职高学生毕业后较多从事相对基层的一线工作,因此一些职高学生求学期间就对未来职业定位存在偏见甚至误解,易产生轻视基层工作、玩世不恭、妄自菲薄等心理问题。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仅影响自己的工作,甚至可能连累他人乃至整个群体的劳动效率。

因此,加强职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在学业和职业发展中正确定位就成为职高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任务之一。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持续对学生强化职业理想,让学生切实树立起“螺丝钉”和“主人翁”精神,在思想和行动中充分做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分力、忠于职守、为人民服务的准备。

2.提高学生应对挫折与压力的能力

职高学生由于在学历上与普通高校或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间存在着差距,其在人力资源市场上遭遇失败的可能性更大。这无疑会给职高学生心理层面带来或大或小的阴影。学生如果缺乏应对挫折与压力的能力,一旦进入社会岗位又无法正确对待这些负面因素,其潜在的风险自然不可预估。

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提高学生应对挫折与压力的能力,使学生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能够保持冷静、客观、理性的心理,正确对待和分析压力源并能努力找寻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产与生活

培养健康、豁达的心理状态无疑能够更好地应对来自生活和工作的种种不如意。这种良好心态对职业院校在读学生大有助益。因此,职高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生产与生活。

二、职高班主任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引入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突破了传统心理学过于关注疾病治疗层面的局限性,将心理专业拓展到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人格修养等更广阔的范畴。职高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引入积极心理学能够让学生形成更加积极的求学和处事态度,不仅在应对压力时更易保持清醒,也更能避免遭遇挫折时陷入过度消极的恶性循环中无法自拔。

班主任要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帮助学生树立起珍爱工作与生命的良好品质,强化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使学习、工作中遭遇的一切成为充满乐趣和希望的挑战。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学习记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虽然那些“手艺人”不如写字楼里的白领们光鲜靓丽,然而,这些执着于传统技能的大国工匠却以其精湛的修补技术让因时间磨蚀而残破的文物重新焕发了生机。正是这些凭着一技之长日复一日辛勤劳动的基层工作者,在旁人看似枯燥乏味的点滴辛劳中兢兢业业,不惧怕失败与挫折,在与无数细小困难的持续斗争中成就了伟大的历史。

2.通过实践提高教育的成效性

要体现心理教育的成效性,必须落实到实践层面。而通过实践途径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比纯粹的书本教学更具可操作性,尤其是在职业院校中。因此,通过实践提高教育的成效性是职高班主任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值得尝试的策略。

比如,在学生实训或顶岗实习过程中,班主任不妨结合职业道德与修养、企业文化等形式和内容加强爱岗敬业、遵章守纪、乐于奉献、诚实守信等心理健康教学。也可以与来自企业的工程师、技师等合作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专业职业人的言传身教让理论知识以更加立体、生动的形式提高教育的渗透性和固化作用。

当前,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和越来越沉重的压力让职业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承受着重负。职高班主任开展管理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到这样的问题,不断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并创新教育模式,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进入社会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职高毕业生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方向S.浅探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之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18.

篇3

解决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有很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下列为几条:(一)对中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二)设立心理热线信箱;(三)设立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四)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进行心理宣传,等等。

但是,就学校而言,仅仅依靠专职的心理教师和心理咨询室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包括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等等。

高中政治课程高度重视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系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从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在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要想更好地发挥其作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尤为重要。

助人自助是做好心理辅导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助人自助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个人必须与社会、与他人相互作用,才能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满足被别人尊重的心理。它既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同时又反映了人类和谐发展的基础。助人自助是一种人际关系,是他人与自己心灵相互关照的体现。心理互助教育方式从学生心理问题的相似性及其自发助人的愿望出发,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借助一些心理个案,引导学生分析、帮助当事人,其实质也是分析、帮助自己。在此基础上,创设真实的情境,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学生积极参与的互助活动中,达到认知水平的提高、情感的体验及态度行为转变的目的。我们应以学生群体心理发展阶段及问题为中心,以参与式为基础,知行并重,强调体验与心理调适,调动学生助人的愿望,增强求助意识,在团体氛围中促进学生心理的成长。

“助人自助式教学”就是遵循这一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多边活动、互相帮助、共同学习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操作过程主要环节如下: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全班导学学案―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找出知识点,提出问题,也可提前预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所得,并尝试解决读书中提出的问题)―小组检查,各抒己见(谈谈自己读书有了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其方法主要采用小组互答式、抢答式)―评价激励,查漏补缺(师生共同学习,帮助学生感悟社会,体验人生)―开拓创新,精神升华(这是建构学生良好品质,生活态度,价值取向的互动过程)。

这种教育方式的提出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以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及问题为中心

中学阶段正处于人生从“动荡不安”走向成熟的时期,生理上显著变化,心理急剧发展,加之家庭教育及社会竞争的影响,给中学生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和困惑,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是了解把握学生心理的过程,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按照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中学生主要面临同一性形成与角色混乱的矛盾冲突,同一性的问题是学生阶段特点。此外,学生的人生观问题及价值取向,还有人际交往与学习问题,也是我们必须关注的。

二、互助是目的也是手段

由于学生所处的环境及生理发育的相似,其心理发展也有共同之处,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独立感增强,渴望别人理解,很想了解异性。同时,他们的心理问题也呈现相似性,由于这种相似性的存在,引导学生分析别人,实质上也是在分析自己。

助人是学生自发的一种愿望,在助人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自信心,并提高他们帮助人的能力,营造良好的同伴氛围。在助人过程中,学生必须学会体验当事人的情感,分析其问题的原因,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出一些正确的判断。这不仅是对情感的培养,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矫正自身的行为。

三、强调知行并重,发展学生心理调适能力

我们注重学生认知的转变,但又不能停留在这个层面。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强调体验与调适,而这种体验与调适需要一个真实的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发认知冲突,在体验中促进行为的转变。行为改变是“知识―态度―兴趣―尝试―评估―巩固”的过程。

四、关注群体发展,在团体氛围中成长

心理互助教育是一种群体的教育方式,在互动的过程中能促进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如在分析个案时,学生以帮助者的身份参与进去,与当事人一同感悟,在体验时能看到别人的内心世界。一位学生说:“看到某当事人那么‘帅’,还为自己的相貌自卑,我这点问题算不了什么,问题不在于外表,而在于我们的观念、态度。”这种教育方式是建立在助人的前提下,是为了更好地助人与自助,因而是一种德性的熏陶,是认知的教育,理解的教育,体验的教育,知行并重的教育,它不是一种外在的强加,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需求。

五、促进师生教学相长,促进生生共同进步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新的核心是思维,而思维的核心是问题,智慧难以直接教授。在“助人自助式”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在做中学,在问中学。这样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大大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篇4

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策划书

一. 活动背景: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变快,人们越来越多的承受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尤其作为一代青年的高中生。我们身上肩负了祖国的希望与未来,心理健康极为重要。

为此,我校开展了这次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面向广大师生,在进行讲座的同时进一步宣传心理知识,纠正对心理知识的不恰当的认识。

二.活动目的:

以讲座的形式宣传心理知识,以知识升华我们心灵,帮助高中生确认识自我、规划自我、超越自我;引导高中生了解心理知识,疏通心理瘀积,提高心理素质;指导高中生科学规划学习,明确奋斗目标;促进高中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建设和谐校园做出积极贡献。同时展现我校学生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营造积极健康的大学氛围。

以及在活动的组织和进行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能力和责任心。培养团队意识和积极的社会观。

三.活动主题:

邀请校心理健康中心心理专家老师进行以“把爱传出去”的讲座。

四、活动时间

04月05日  上午8:30-10:30

五.活动地点:

校中央广场

六.活动流程:

1、校学生会成员负责提前半小时布置场地

2、校学生会负责组织参加这次活动人员入场和维持现场秩序;

3、主持人介绍活动的具体流程;

4、老师主讲关于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

5、讲座结束,校学生会成员一起负责现场清理;

6、校学生会负责写总结及做好活动资料收集。

七.前期准备:

1、邀请心理咨询老师,由心理咨询师确定一个主题;

2、准备好讲座需要的所有东西,如茶水和心里摘记等东西的准备; 3、4、宣传部组织人员做好前期宣传活动。

八.经费预算:

茶水  10元

九.负责人

篇5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高中年级不断升高的形势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越来越低,特别是高三年级情况最为严重。为此,一定要深入分析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提出有效的改进对策,保证高中生的健康成长。

1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1.1个人因素 高中阶段是高中生青春期发展的关键时期,高中生心理与生理在此阶段中逐渐成熟。但是,在此阶段中,高中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还没有完善,在看待问题的时候,经常存在着不全面、不理性的情况,缺乏自我控制能力,非常容易受到情感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高中,面对繁杂的学业与高考压力,导致高中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非常容易出现思维缓慢、记忆力下降、神经衰弱等情况,甚至患上焦虑症,致使高中生越来越厌学,极大的降低了高中生的学习成绩。这些因素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不利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1.2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家庭环境影响着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形成与发展。家庭教育模式严重影响着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部分家长对高中生寄予了过高的期望,而没有充分考虑高中生自身发展水平与意愿,只是将高中生当成是替自己完成心愿的工具与途径,或者为了炫耀而严格要求高中生;还有一些家长忙于工作,对高中生不管不顾,任其自由发展。这些教育模式均具有一定的偏颇性,不利于高中生的健康成长,非常容易对高中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1]。

1.3学校因素 学校是一个小型社会,是高中生除了家庭之外的主要生活场所,因此,学校也是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中生命运主要取决于考试成绩,不管是升学还是就业,均需要利用考试进行考核,而学校为了适应此种教学环境,提升教学效率,就会在教学方法、策略上进行深入研究,并且手段较为严厉,导致高中生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不利于高中生的健康成长[2]。除了具有较大的学习压力之外,同学关系不融洽、师生关系紧张也是加大高中生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甚至会导致高中生出现心理压抑、心理障碍、心理失调等情况。

1.4社会因素 当今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阴暗、丑恶的社会现象依然存在。并且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高中生接触网络机会越来越多,在为高中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一些负面信息的传播,导致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作用。面对这些不良社会因素,必然会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成长产生影响,甚至出现误入歧途的情况[3]。

2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2.1个人完善 从个人角度分析,高中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及自我评价,这样才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高中生一定要学会兼顾高中生与休闲,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娱乐,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摆脱封闭的自我心理,在实践活动中和其他高中生建立融洽的人际管理,扩展自身思维,树立自信,不断完善个人。与此同时,一定要建立完善的人格,只有塑造完善的人格,才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4]。所以,高中生一定要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接触一些积极向上的人或者事,实现自我熏陶,进而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实现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2.2家庭关爱 从家庭方面分析,家长一定要多加关注高中生的成长,尤其是青春期的心理与生理变化,给予高中生足够的爱,让高中生深刻感受家庭温暖。在高中生学习中,一定要以鼓励的方式,不断激励高中生向前迈进,并且根据高中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让高中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不要给予高中生太大的心理压力[5]。除此之外,良好的家庭环境也是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定要给予高中生相当的自由,不要制约高中生的发展,为高中生创设一个较为宽松、民主的家庭环境,减轻高中生的心理负担,进而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2.3学校重视 从学校角度而言,一定要重视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逐渐增加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培养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技能,让高中生了解一些心理疾病的知识,强化预防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设立一些心理咨询机构,聘请一些专业教师开导高中生,有效解决高中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高中生可以正确看待问题,在遇到挫折与困难的时候,可以积极面对,寻求解决途径。

2.4社会关注 从社会角度分析,国家及社会各界一定要为高中生创设一些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尤其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一定要维护网络传播健康,抵制一些不良网络信息的传播,净化网络环境,让高中生在健康的社会环境中成长。与此同时,国家一定要对青少年法律法规进行不断的完善,严厉打击一些危害高中生健康发展的社会现象,并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不断优化社会环境,实现社会秩序的健康发展,达到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要求,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除此之外,一定要对高中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树立一些典型、正面的范例,让高中生对其进行学习,进而实现高中生的健康成长。

3结论

总而言之,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对其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人格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在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下,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一定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在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作出努力,实现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奕,代祺,王薇,等.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05).

[2]田彩云.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09).

[3]朱欣欣.网络背景下高中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7).

篇6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中德育工作;应用

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之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当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逐步由不成熟迈向基本成熟,因此这一阶段的德育工作质量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当下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在当前形势之下,高中学校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环节,以促进学生心理以及素质的健康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德育工作的内涵

(一)心理健康教育

所谓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指,采用教育的手段确保人的心理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在中小学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之时,往往需要从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以及特征出发,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运用相关的心理教育原理,利用多种途径以及渠道,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使得学生的心理能够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二)德育工作

通常来说,德育工作主要指的是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当中,往往是按照一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相应的思想以及道德等多个方面的教育,并通过受教育者的自主实践,使其逐步养成正确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中德育工作中的必要性

(一)部分学生受教师的忽视

就目前来看,在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当中,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绝大多数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更重视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忽视了成绩中等或落后的学生,甚至部分教师对后者的学习情况以及心理状况不闻不问,这就使得他们的自信心受到打击,从而产生心理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忽视学生心理接受能力

传统的德育工作模式会使得学生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教学效果显现不出来。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则更加关注学生自身接受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扩宽了德育工作的渠道,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之下,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不仅需要有能力的人,还需要高素质的人。而只有心理素质强的人,才能够在面对挫折之时战胜困难,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因此,在高中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工作中十分必要,因为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德育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高中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担任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为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的实现与教师的道德品质以及个人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教育应用于高中德育工作中的过程中,要想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因此,学校需要逐步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打造,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使得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观念,为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强化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

对于高中生,尤其是中等成绩的学生而言,由于本身所掌握的知识十分有限,使得他们自身的接受能力不高。在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到德育工作中的过程当中,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中设置相应的心理学课程,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做好课程的安排,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好自己的心理变化,并且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变化,从而更好地面对所处的困境,采用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以后的学习,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三)建立心理辅导中心

由于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应用,需要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由专业的心理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但是,心理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隐私的保护,帮助学生逐渐树立健康的人格,提高心理素质。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当前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学校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高中学校,考虑到高中生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为了满足时展的需求,在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学校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建立心理辅导中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高中德育工作的时效性。

作者:张枫 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刘烨.试析高中德育如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J].教师,2015(9):16.

[2]潘慧荣.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文学教育(中),2013(11):142.

篇7

【摘 要】 注册入学是随国家高等教育教学和招生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注册入学下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有其特殊性,面对注册入学下多样化的学生情况,可以通过提高学生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素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等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 注册入学;高职新生;心理健康

近年来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直受国家、 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密切关注,高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社会和学习压力大,各种青春期的困惑和烦恼伴随,学习成就感低等特点,使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特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教学和招生制度的改革,注册入学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江苏省从2011年起开始试行注册入学,它是高校招生的一种新的录取模式,是考生根据院校提出的报考条件和录取要求,结合自身条件,向1-2所试点院校提出注册申请;院校根据考生在校期间思想品德、个人特长、平时成绩、技能水平等方面的情况,在一定计划范围内,根据本校招生章程,择优确定拟录取考生;考生在拟录取院校中,最终选择确定1所就读学校的录取模式。注册入学实行之后,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更加复杂,从以往单纯的高中毕业生到现在高中、中职、中专等有意愿进行深造的适龄青年,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所弱化,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也更加多样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需要更细致、更全面。

更科学、准确地了解注册入学之后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给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提供有效资料和理论依据,同时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学生中存在的各类心理问题,制定有效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政策,在以往的研究中关于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有很多,但针对注册入学这一特殊条件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多。本研究对某高职院校2014级(注册入学之后)计1130名新生进行了心理普查,并与注册入学之前学生的基本心理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此了解注册入学之后高职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本状态。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某高职院校2014级计1130份新生心理普查数据资料,其中男生817例、女生313例。

1.2研究工具

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CL-90):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由L.R.Derogatis于1973年编制,含有90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指标.测量较广泛的精神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指导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评定。测得的是一个人某段时间里的症状水平。本量表使用简便,测查角度全面。它对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功能,适用与测查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有何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如何。在临床上常常作为诊断的参考,也可以用作初级的筛查工具。

1.3实施程序

为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调查由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网上测评。指导人员之前进行了相关培训,测评实施之前向被调查者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内容、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事后,剔除重复问卷和无效问卷。

1.4统计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系统自带统计软件进行基本数据初步统计。用例数(百分比)、和平均数对研究对象进行一般资料的统计描述;对及因子得分进行两独立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SCL-90普查情况

2.1.1注册入学后(2014级)新生心理普查结果

1130名新生参加普查,心理健康测评状况显示异常139例,占总数的12.3%;其中女生313人,显示异常37例占总数的11.8%;男生817例,测评结果显示异常102例,占总数的12.5%。高中生源学生892人,显示异常113例,占总数的12.7%;中职生源学生238人,显示异常26例,占总数的10.9%。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敌对等方面(按均分从大到小排列)。

2.1.2 SCL-90调查结果性别、文理科及不同生源差异表

3.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注册入学后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仍有一部分同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等方面。学生中男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总体来说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女生,体现在各个因子上,除偏执因子外,其它各个因子均差异显著,特别是恐怖和抑郁因子,可能和女生从小胆小的性格有关系。中职生源学生和高中生源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总体存在显著差异,前者优于后者,具体分析可以看出两者在躯体化、强迫症状和敌对三个因子上并无明显差异,而在和情绪相关的一些因子上如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却差异显著。首先,高中生源的学生,由于高中阶段对自身的学业成绩有较高的要求,他们平时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学习,学生的学习压力感较大,心理健康水平偏低;而中职生源的学生,在职业高中阶段学习要求并不高,学生们感受的压力不大,心理健康水平要更好些;同时时还有一些来自社会的有志青年,这些学生的生活经历较高中生丰富,心理调节能力也较强。

调查结果还显示,和注册入学之前的高职新生相比,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日常工作中也发现了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即注册入学之后学生中出现各类神经症甚或精神疾病的比例有所上升,笔者推测这与注册入学政策对学生基本学习素质的要求比较宽松有一定关系,这个问题给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对注册入学之后高职院校学生复杂多样的基本情况,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从细处着手,预防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提高学生的基本心理素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基本方面做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第一、 做好新生入学心理健康状况的普查筛选工作,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同时做好出现各类心理问题学生的跟踪、访谈、转介工作,日常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干预,避免因心理问题引发的各类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

第二、 加强一线学生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鼓励他们参加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的考试,接受系统的心理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各类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鉴别能力,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能及时发现罹患各类精神疾病或神经症的个体,并有一定的干预、转介的能力;

第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应该建立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掌握系统的心理专业知识,对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指导和心理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

第四、 充分课堂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促成在各类高职院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为主体,同时辅以《积极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幸福心理学》等选修课程的教学模式,多角度全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同时在课程教学中,要贴近学生,贴近现实,注重知识与活动相融合,运用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寓教于乐,使每个学生在校期间都能接受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心理调节的能力;

第五、积极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氛围,通过橱窗、展板、广播、板报、宣传横幅等多途径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同时利用微信平台、网络平台、QQ群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多媒体方式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积极组织举办心理健康月或周活动,开展团体辅导、专题讲座、心理知识竞赛、现场咨询、情景剧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力营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

当然,高职生也要注重自身的成长与学习,主动参与集体、社会活动,积极增强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走出心理误区。切实做好注册入学后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只有各方面的力量团结在一起,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才能促进高职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网站.jseea.cn

[2]姜小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研究.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3):16-18

[3]任素梅.《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高教研究.2005,3(2):95-101

[4]邓先丽.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学院建设.2014(327):93,114

【作者简介】

篇8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生理变化和心理上的发展,以及升学就业的压力,都让他们面临更多新的问题和困难,所以,在高中生中非常有必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必须充分认识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应该根据高中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特点,使用科学的心理辅导方法和手段,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这既是高中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新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健康不仅表现为身体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个体在精神上、身体上、社会适应上的健康和安好状态。当前,高中生独生子女居多,从小养尊处优,但升入高中后学习竞争压力变大,但是他们的思想意识仍待发展,他们不能正确对待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容易遇到个人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我国高中主要以“班级”形式教育学生,学校各种教学的实施多半是由班主任完成实际操作实施。所以,开展高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班主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必须分清缓急轻重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能够健康、正确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类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多种形式相结合,打造精干心理教师队伍

专、兼、聘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打造一支精干专职教师为首的,结合兼职教师为辅,互补而又稳定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心理辅导咨询工作专业要求相当高,相关调查表明,我国高校设置的心理咨询机构中的工作人员主要是兼职,专职人员少之又少,很多工作人员上岗前只经过短期的培训,专业素养有所欠缺。我国很多学校中,几乎没有专业心理咨询老师,一些工作人员只是参加过短期的心理辅导培训,所具有的心理学知识不够完善,完成培训后离开了心理辅导岗位,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立应该从零开始。必须引进心理辅导的专业人员,更应该加强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对专业教育人员的培训大致可分三步:第一,确定学校心理辅导站的骨干并加以培训,让他们去规范区观摩学习,借鉴先进的心理辅导思想。第二,对学校心理辅导的专职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专业知识结构更完善。第三,利用骨干和专职人员来引导其他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提高心理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高中班主任应树立现代的心理教育观念

要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高中班主任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科学的心理教育观和心理教育意识势必造成心理教育的盲目性、盲从性,甚至背向于心理教育目标,高中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是其他教师所无法比拟的,其教育观念和方式对学生影响深远,如果高中班主任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存在偏差,就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如果高中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特别是对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了解得不够透彻,把一些思想问题笼统归类为心理健康问题,或者轻视心理健康教育,忽视对心理辅导与咨询的相关理论与应用技能的研究,就会在班级管理方式上越走越狭隘,这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三)全面充分地了解学生

班主任不能用单一的态度和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班主任要想全面地了解学生 就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感情,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愿意与班主任交流。班主任要尝试慢慢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灵距离,班主任要信任学生,关爱学生,身体力行,用实际的行动和真实情感感化学生。班主任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抽出一定的时间接近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内心世界,引导他们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对于学习不自信和学困生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因为家庭环境较差而产生自卑感的学生,就应该安排他们与一些性格比较开朗,家庭环境好的学生进行互助学习,让学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更亲近,逐渐地让他们适应周围环境,拜托困扰,减少自卑感,促进学习进步。

(四)开展多形式的集体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基础,它能促使学生在活动进行时消除心理障碍、友好沟通。集体活动要求同学们团结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和集中智慧完成任务,并能在丰富的活动中潜移默化的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班主任要学会运用班会、晨会、科技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的活动,以便更好的塑造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班会是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班会应该做到:首先,需要确定能引起同学们注目和兴趣的主题。班主任要充分发动学生做好班会的相关准备,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自己设计的班会中去。其次,班主任要特别注意利用班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不同形式确定主题班会的内容,真正做到有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要针对很多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例如,在高三阶段学习压力比较大,很多学生感觉无所适从,这时就可以进行一次“努力奋进,不轻易言弃”的主题班会,激励学生继续努力,争取获得最佳的成绩。

班主任还应协助学校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或指导学生解决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强化学生健康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多渠道个别心理辅导

第一,建立心理咨询室,规范学生面询。对于每一名来咨询室寻求帮助的学生给予最大程度的尊重和接纳,切实解决了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建立咨访关系、质疑、引导、总结等几个步骤,利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对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及时、认真、耐心的交流和辅导,对症下药。通过以朋友式的谈心,有针对性地梳理、引导,帮助分析利害关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达到解除他们减轻心理障碍的目的。每次咨询结束,咨询员都要填写咨询记录和个案分析并进行一定程度的追踪调查。使得学生能利用心理咨询解决一般性困惑,寻求自我完善。

第二,开展网上心理辅导。除了日常心理咨询室的面询以外,还应根据每个学校的特点,为广大在紧张学习中的高中生提供便利的心理咨询辅导,可以采取开设网上心理辅导的形式。还可以通过收发邮件、信件、写便条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心理咨询。

第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开展心理讲座、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在高中生中间开展心理辅导工作。通过讲座让对心理学知之甚少的学生产生期待和兴趣,并让学生通过心理档案的建立过程,更好了解自己,理解心理学。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对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使其逐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参考文献:

篇9

基于以上现实,我校国际部充分利用学生集体活动以及相关课程,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应对消极情绪,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无论是学生集体活动还是课程,都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即有需要达成的目的。教师要想明确组织活动或者开设课程的目的,首先要了解高中生消极情绪的成因。

一般而言,可以分外因和内因。外因来自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目前,我校国际部学生中,有不少来自单亲家庭,或者是父母亲着意经商,无暇顾及孩子的家庭;在学校里,由于一直以来分数至上的教育占主导地位,导致学生的价值体系建设被忽视,学业成绩不佳更会被歧视,久而久之,自信心丧失,成为所谓的“问题学生”。

内因与高中生的身心特征有关,他们的心智发展尚不成熟,有时候还会对未来生活和理想抱有不确定的悲观看法。同时,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多半是家中独生子女,从小缺乏人际交往方面的锻炼,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也就很难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明确了上述两个原因,我校国际部组织开展了大量的学生集体活动,开发了30多门课程,其中能比较有效应对高中生消极情绪的活动及课程主要有:

一、家长开放日活动

家庭对于高中生的情绪影响是巨大的,其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这说明处理学生的消极情绪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的支持和配合。我校国际部每个学期都会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通过讲座、座谈、班会课等形式,给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改变家长的一些不合理教育理念,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良好沟通,也提升了学校教育的效果。

二、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

我校国际部不折不扣地践行高中新课改理念,采取小班化教学模式,扎实开展走班选课制。同时,开发了足球课、篮球课、烹饪课、书法课、音乐欣赏课、吉他课、声乐课、摄影课、瑜伽课等30多个选修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发挥其天分、爱好和特长,鼓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找到运用自己特长的机会,有效缓解消极情绪的形成。

三、开展感恩或献爱心活动

有研究表明,在回忆和记录感动的人、感谢的事之后,个体的积极情绪会显著增加。感激的想法使人联想到生活中的积极体验和愉快经历,这样个体能够从现状中获得最大满足感。感激能够抑制妒忌、贪婪、愤怒、痛苦情绪的产生,使人以更加豁达的心胸去面对生活。我校国际部的课余活动非常丰富,其中以感恩或献爱心为主题的大型实践体验活动有“学校献爱心活动、感恩节活动、母亲节活动、特殊教育学校献爱心活动”等。通过对生命中一些幸福、幸运的事表达感激之情、帮助生活有困难的儿童,增加高中生积极情绪,提升其幸福感。

四、开设心灵鸡汤课程

我校国际部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咨询师的个人访谈,为每个学生建立健康档案。此外,还开设JECSS心灵鸡汤课程。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等,从而提升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五、体现学生自治的社团活动

高中生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往往会产生好斗的人格倾向,提高和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对于有效消除消极情绪尤为必要。我校国际部提供给学生一个很大的自治平台,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社团,由老师协助,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环保节活动”“海亮好声音活动”“圣诞节活动”等等。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相互了解、沟通的前提下真切感受别人更好的处事方式。活动中,在老师的引导下,高中生也慢慢学会了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建立良好的同伴、师生关系。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和课程的实施,我校国际部学生的整体面貌都发生了一定改变。在家长、老师与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学生越来越喜欢与老师、同学进行心灵沟通;学生在自我兴趣得到发展的同时,建立了自信,更加阳光地生活与学习,也更加愿意参加各种活动,展现自我,提升自我,自我人格得到良好发展。当然,应对高中生消极情绪既是每一个教师与学校的责任,更是每一位家长的责任,我校国际部仍在不断完善与发展相关策略,为提高学生的良好素质而努力。

篇10

【关键词】高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一、健康宣传,更新理念

随着高中生心理生理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独立性、自主性逐渐提高,心理闭锁性特征更明显,这就需要班主任给予及时正确地引导。我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健康教育宣传板报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还开展“心理剧”大赛、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爱心义卖等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宣传、教育到位,深入每位高中学子的心灵。学生们正确对待心理健康问题,不但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成就学业,而且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我在继续加强学生学习心理调节指导的同时,侧重良好人际关系的引导,加强心理训练,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学会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交往中的遇到的问题,克服自卑心理,克服各种困难与挫折。这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才会渐渐地被调动起来,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同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二、心理咨询,同龄共振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学生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更需要心理的关爱和情感的交融。通过探索与实践,我深刻认识到,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和学生接触的最多,时间最长,是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班主任要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来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习和调整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乐观稳定的情绪和开朗坚强的性格,以及探究和创新精神,不怕挫折敢于竞争的优良品质。为此,我班由我及任课老师成立了的心理咨询小组,对学生实施针对性的心理诊断与辅导;设立心理咨询信箱,让学生情绪能得到宣泄,思想能得以敞开。我班还开辟宣传专栏,用墙报交流学习体会,发挥同龄人相互间的积极影响,这比老师灌输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理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消除学生的精神压力,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教师的精神境界与心理健康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我认真学习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注意自己的情绪与言行,用健康的人格去影响学生。为防止忽视学生实际基础及心理承受能力,自觉不自觉地将学生引入紧张的学习气氛中,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中,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帮助层次不同的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减少焦虑,避免过早地以高考要求加重学习负担。注重与学生沟通,以解开心中的疙瘩,挖掘自己的潜能,找到前进的方向以扭转学生被动局面。这样,帮助学生克服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生活,处理好人际关系。既可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训练,又可塑造良好的人格。

三、集体训练,环境熏陶

素质教育要求促使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能力的增长,都会受到积极、健康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因此,我班把教育工作心理化,使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都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通过座谈,了解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要求和问题;通过调查测试,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学生共同对心理问题进行剖析交流,联系实际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培养心理耐挫能力。精心创设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班级文化环境,营造育人氛围,使优美的班级环境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四、摆正位置,力避早恋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的各种新事物逐渐倾入到原本被社会称之为一方净土的校园中,对校园中的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尤其是电影、电视、网络、书籍、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中的恋爱场景处于懵懂青春期的学生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的。校园中的学生更容易受到这些媒体的影响。极易产生早恋现象,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都十分不利,也许就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阻碍。

我通过班会及个别谈话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不要轻易将内心的痛苦、不悦吐露给朋友。指导学生在交朋友时注意分寸。我又通过课外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和才华,增加与异性的交往,以消除对异性的神秘感和偶像化,使学生的不良心理得到宣泄。对在班级流行的黄等读物,坚决取缔。同时,关注学生校外生活,多与家长联系,控制学生过度上网。引导学生树立对异性的尊重意识,学会文明的异往方式,建立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