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写景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6 11:36: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写景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老师交流时常提及的问题”字、词积累枯燥乏味,难以坚持!”“缺乏带领户外观察,当场习作指导!”“身边缺乏风景名胜景区,名山大川,江河湖海,没条件”等等,其实随着现代电教设备推广普及,”攻克小学写景作文”比以前要容易操作了。下面我谈几点心得:
一、循序渐进
写景作文需要字词积累,观察身边景物,多练习,书写体现时间、空间感。决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一定要循序渐进,结合课本字词学习,渗透扩充写景字词的认知使用。例如:学竹、花、草、树、字时认识常用描写词葱翠、俊秀、修长、苍翠欲滴、直插云霄;含苞待放、新枝吐蕾、花骨朵、色彩斑斓、花繁叶茂;欣欣向荣、绿油油、生气勃勃;参天、巍然、高大、繁茂、倒垂、盘曲、合抱、林海、遮天蔽日等等。结合多媒体展示丰富了这个字的内涵。类似的山、水、石、虫、鱼、鸟、风、雨、雪、小溪、江、河、湖、海等字时,有图形、声音的认识。激发学生多种感观,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有写作欲望,想要把它们美描写下来,随着学习深入,积累的词句多了,就会产生写作冲动,这时引导练习写作片段就容易多了。
二、善于观察、勤于动手
写景片段在教学中起到重要的过渡作用,它是不断积累字词的动力源泉,又是积累的
词转化为优美文章的切入点。同时多练写景片段还能养成善于观察、勤于动手的习惯。解决了写作时 “眼高手低”、”无话可说”这些毛病。许多老师对写景片段不重视,不能结合平时教学进行充分的练习。尤其是学生在积累字词,运用字词上取得的成绩没有给予及时肯定、鼓励,让学生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写景片段练习场景可先写身边熟悉的,如校园美景,住处边上的广场,公园,小溪,湖泊等。写景素材很多,不一定非要写风景名胜,名山大川。只要带有情感去观察,去描写就是好文章就能打动人。就算需要,我们也很方便借助网络、多媒体找图片,视频,音频资料效果也很好。而且写景片段练习随时随地都可进行,还可体会四季变换,春、夏、秋、冬风景;天气变化,阴、晴、雨、雪等,体会通过写景反映作者心情。常练写景片段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锻炼描写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促进优美字词积累;写作中逐步反映时间感,空间感。
三、多看范文,扩展视野
到了中高年级我们的写作就要有取舍,抓住重点景物进行描写,体会写作中的时间感、空间感。课文中有许多范文学习像《秋天的雨》、《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也可从作文书中找一些学习,掌握技巧如方位顺序,时间顺序;体会美景带给我们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不一样的享受。
篇2
关键词:作文教学;基础知识;兴趣
语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与沟通的工具,文学、文化、人文是长期的生活经验的结晶。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对语文这一科目的学习,掌握语言和文字的使用,掌握一定的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问题。语文写作水平的高低与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化知识积淀、语言组织能力、想象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人生经验等因素都有关系。针对以上现象,笔者研究了如何在小学二年级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识字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具体有以下策略:
一、巩固并拓展基础知识提升写作能力
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薄弱,二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会汉语拼音,因此识字有限,写作就更加困难了。因此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应当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包括汉字的识字、词语的积累。其次,要培养学生养成正确规范书写、读音、理解汉字的意义和用法。最后,应当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写作素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素材的积累培养写作知识储备。
二、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是解决当前学生写作水平低下的有效手段。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在语文教学中实行情境教学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更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能够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笔者在班级里办了一个板报,其中有一个板块叫写作园地,将写得好的作文在写作园地里公开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用贴近生活的写作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实际教学中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要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尤其是有益于学生综合发展和健康发展的活动,可以积极引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用贴近生活的写作教学方式,将日常生活中的知识融入写作教学中。如,让学生记录每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鲜事、有趣的事、高兴的、不高兴的事,通过文字记录,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认识的汉字极有限,同时实际生活经验比较缺乏,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勤于积累,用认识的有限的汉字来表达思想。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情境式;写作;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6-0072-02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的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令学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内容的波澜起伏而流动,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也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中,相较于传统的理论指导教学,情境式教学更加契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本文从情境式教学理论出发,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探究。
一、情境式作文教学价值新探
所谓情境式作文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有目的地创设形象生动、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具体场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将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给学生以真实的情感体验,以此弥补学生阅历不足的缺陷,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1. 传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机械灌输理论知识。在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老师往往按照教学计划与大纲的要求,机械地讲解写作技巧、写作流程,缺乏形象生动的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阅历,其思维模式仍然停留在形象记忆阶段,单纯的理论知识无法冲击学生的心灵。学生往往只能接收到相关的内容,却没有转变为自己的东西。
(2)缺乏趣味性。课堂上如若只是呆板地授课――听课模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是没有兴趣、没有强烈的表达情感的欲望,作文就缺少灵魂,再多的训练也只能止步不前,难以提升写作水平。
(3)重结果,轻过程。应试教育的后果就是师生只关注结果,忽视了过程。语文新课标对写作的要求是:一二年级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三四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五六年级学生懂得写作是一种沟通与表达的方式。“语言是思维的表达,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作文不是辞藻的堆砌,而是情感的表达。对情感的培养是写作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情境式教学对作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情境式教学方法克服了传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赋予学生一些真实的情感经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情境式作文教学去伪存真,强化了学生的感受性。情境式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情境的创设、情境的拓展,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理论精髓的理解与掌握,去伪存真,增强了学生对情感的认知与表达。
另一方面,情境式作文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摒弃传统主角地位,加入学生的讨论中,熟悉学生的想象空间,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增进了对学生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写作训练,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情境式写作教学的实施步骤与策略
在学生的写作训练教学活动中,运用情境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其在“身临其境”的场景中得到饱满的情绪,激发创造的灵感。情境式作文教学的实施策略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的天性是好玩,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在引入作文训练之前,结合主题限制,有目的地创设相关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关工作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诸如问题导入、设置游戏、开展小辩论、舞台剧表演等,都能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指定的场景。例如,作文题目为“我的老师”,学生可以表演自己喜欢的老师的典型特征,在达到娱乐效果的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能在表演中调动学生全身上下的细胞,于表演的过程中给学生感悟细节的机会,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又如,课前进行“猜谜语”“绕口令”“词语接龙”等活动,让学生在享受竞争带来的乐趣的同时增添学生写作的素材,拓展学生的思路。
“生活是最好的素材”,在平常的课本学习过程中,老师应积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进入社会,进入自然,感受真真切切的世界的模样,用真实的经历教会学生情感的表达。例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一文时,尽管课本描述得非常生动、形象,但若能带领学生去真正观察爬山虎,相信学生的理解能更加深刻。具体的物象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在讲解课文所用遣词造句技巧、修辞手法的效率也将提高,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写作技巧。
2. 情境初表达,增强学生信心
在完成情境创设之后,学生要学会将情境中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只有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才能完成写作的基本要求。情境的初表达以增强学生信心为主,帮助学生完成基本的描述任务,由小及大,加入修辞等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1)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学生在游戏中可能有了兴趣,却忽视了自己的主要任务。这时候需要老师强调学生进行观察,带着自己的问题、想法进行观察。写作必然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只有学会了观察,才有写作的素材和创作的灵感。
(2)鼓励学生进行表达。作文训练遇到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学生不会表达,或者说不敢表达。学生由于词语的匮乏,勇气的欠缺,对于自己想描述的事物或者情感往往词不达意。这个时候,要从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表达开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首先,进行基本的连词成句练习,学生可以将所要表达的词语说出来,同学们一起帮助他造句;然后,学生分组进行一些口头的交流,既锻炼了沟通能力,又对写作水平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后,学生信心的建立离不开老师的鼓励,老师作为一个领路人,要不断地给予学生信心,帮助学生跨过自己心灵的屏障。
3. 情境拓展,创造作文灵魂
写作来源于生活,却不是生活的简单复制粘贴,由客观事物到思想感情,再到文字表达,这就是写作的本质。对于小学语文写作训练,在完成情境创设、情境初表达之后,还必须进行情境的拓展,通过联想,触类旁通,发掘所要表达的情感,创作属于自己的灵魂。
(1)联系生活,拓展情境。老师创设的情境只能起到引导的作用,在“授人以渔”的基础上,学生必须学会搜寻自己的灵感点,并加以拓展延伸。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寻找异同点。例如,主题是“春游”,学生在情境中只能经历一种方式,体验一种情绪,那么可以联想自己的爸爸妈妈,联想与他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将或悲或欢的情感加入其中,通过模仿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增添作文的深度。
(2)快速作文,及时记录。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学生能从情境之中感悟一些东西,比起一味地臆想要容易得多,但也消散得快。此时,要指导学生进行构思,安排行文结构,快速进行创作,不可拖沓。快速作文就是要达到既快又好的效果。学生在短时间内构思写作的质量能体现学生写作的综合能力,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加以辅导,反之,拖沓完成反而起不到监督的作用。
三、观察生活,创新情境式写作教学
情境式写作训练凭借其形象性强的特点,对学生理解理论、丰富素材有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具体场景,将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给学生以真实的情感体验,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但是这种情境创设并不是机械式的运用,创设的原因是学生缺乏生活的阅历,难以凭空臆想。创新写作教学,必须重视生活,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情感,写作灵感就会源源不断地涌来。
参考文献:
[1] 朱水根.新课程小学作文教学[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4
关键词:技工院校 情境教学 应用文写作
在以往的技工院校文化课课堂上,“情境创设”的做法虽常见,但在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方面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未实现 “专业――岗位――职业”三者的有效对接。
作为文化类基础课程的应用文写作,因其“应”对生活,“用”之实务的特质,理应做到与专业课,特别是企业实际岗位的关联对接。近年来,笔者从职业岗位需求入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应用文情境教学课程,不仅增强了应用文教学实操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
一、技工院校应用文写作情境教学的意蕴
英语situation,中文译为情境,《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情景;境地”。
“情境教学”源于《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它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诉求的自我激发,并能按照学习进度主动求知,主动参与教学,进而获得情感体验的过程。这就是说,情境教学是教学主体在充分分析学习主体知识构架、心理特征的基础上,为达成教学目标要求而设计的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真实或仿真的学习环境。
从这个角度看,技工院校应用文写作情境教学就是从工作过程系统化角度出发,以培养技术型、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创设符合学生职业岗位需求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类环境中比较、鉴别,激发自主学习热情,增强知识情感体验,主动参与应用文写作的一种教学方法。
遵循“功用为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按照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需求,笔者将应用文写作大体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日用文书类,如求职信、申请书等;二是事务文书类,如计划、总结、自我鉴定等;三是行政文书类,如通知、请示、报告等;四是专业文书类,如劳动合同、产品说明书等。
二、技工院校应用文写作情境教学创设的方法
1.分析教学实际,积极开发教材情境
教材是教师的教学范例,其编写理念、编写思路、编写体例都需要教师的认真分析、研究。教师不是为了教教材而教教材,所以应结合学生特点,使用好、补充好、开发好教材。
教材版本不同、内容各异,但从应用文教材开发使用的角度看,教师在围绕教材进行教学时,应结合当地发展水平、学校设施、学生经历等拓展教材的教学情境,从而加深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了解学生经验,善于设计教学情境
知识依赖相关情境的建构。课堂教学的“情境”,必须具备“代入感”。
互联网、物联网时代的技工教育,信息的获取变得异常简单、纯粹。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情境,通过“社会生活”“校园生活”“学习生活”等真实场景的再现,才能激发学生生成学习动机。
基于此,应用文的教学内容应更贴近学生的专业需要,教学方式应更适应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业要求。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学生素养锻炼和完善的引路人。
3.接纳异质思维,主动生成教学情境
因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迥异,课堂教学常会出现个体差异,最显著的表现就是答非所问、词不达意。而学生学习中的疏漏、错误,甚至谬论,恰恰是学生生活体悟的最真实体现,是最应该成为教师设计情境时的参考素材的。
比如在一次应用文写作课上,笔者劝诫一个正在看手机的学生。学生却站起来直言不讳地说:“老师,我下周要竞选学生会副主席,需要马上做一个学校科技节的筹备会方案。我得赶快查查百度。”面对突如其来的回答,笔者果断放下正在教学的内容,以“学校第八届科技节计划书”为例,召集全班学生一起讨论计划书的撰写。我们从活动主题设计、组织领导机构设置、服务人员配备、广告赞助商招标、媒体宣传等方面分析了计划书应该包含的内容。实际上,这份计划书几乎涵盖了该专业应用文教学的所有内容。
由此可见,学生异质思维并不一定能阻断教师原有情境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将偶境生成有效情境,并引导学生体认应用文在实际工作中的效用。
4.创造融通交流机会,合理借鉴教学情境
应用文课程的综合性、整合性随着企业产业功能的调整,也越来越强,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在更广阔的时空范围内,针对学生和学校实际,创设个性化教学情境。
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也应创造条件,让教师有多种机会沟通、协作,共同成长。
5.搭建网络资源平台,有效整合教学情境
教师要为学生搭建网络环境下的应用文学习平台,就要更新观念。一是要明确信息技术是学习工具,课堂需要这个工具,二是要明确信息技术是学习方式,课堂离不开这个方式。
网络环境下的情境教学,不是图表、语音、影像的堆砌、叠加,而是在人机交互过程中,信息甄别、信息加工、信息表达的整合。所以,技工院校的教师要养成网络资源意识,善于搜集和整理课程资源,要注意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功能,借助网络资源,创设微课、幕课等新情境。
三、技工院校应用文写作情境教学的经验反思
1.情境创设是对整体教学环境的设计
情境教学不是情境导入,不是情境个案分析,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也就是说,情境教学是在对学生知识背景、学习动机、实践能力等要素综合评定的基础上,构建起的与学科背景、企业工作流程相一致的时空操作环境。
2.情境教学服务于教学目标
技工院校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建立在对企业职业岗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的,所以教师的情境设计必须涵盖与企业对接的教学内容、学生知识背景分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环境建构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四方面。
3.情境内容必须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情境是基于教学内容设计的,而情境内容的选择、设定是基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设计的。按照“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情境内容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阶段,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实现学生知识的可迁移。
4.情境介入要把握时机
情境创设太多太滥,会分散学生们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效果。因此情境的引入,关键在于时机的把握。教师设计教学情境时要注意层次的划分,创设情境内容要做到张弛有度,环环相扣,要把情境介入的关节点设计在能引发学生兴趣和情感体验上。
5.情境教学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情境教学的课堂,教师的身份定位虽然是设计者、引导者、专业课教学的外行,但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用具使用等方面,仍然具备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在运用情境开展应用文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重视课堂的调控、组织、管理和教学参与活动。并且重视知识体系的延伸,调整知识结构,多向专业教师学习。以此,最大限度地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效果。
6.情境教学锻造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在情境教学中,学生不再是应用文基础知识、写作技巧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课堂的主动参与者和课堂活动的积极建构者。应用文写作不再是对范例的简单摹写,而是在情境的转换中,感受写作实践对学生技能、态度、思维习惯的培养价值。这种价值的生成,绝不是单纯的应用写作知识习得,而是以交流沟通、组织协调、团队合作为代表的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的锻造。
参考文献:
[1]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篇5
关键词:语文写作;初中;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共鸣,体会到学习的趣味性,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写作学习理论性较强,写作内容大多与情感有关,学生必须掌握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与意图,明确写作的目的。将情景教学应用于语文写作中,便于学生通过老师所创建的情景,体会、感受文章的情感,对写作材料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让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情景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增强对语文写作的兴趣,对课堂气氛的活跃具有重要意义。
一、语文写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初中生对语文写作学习不感兴趣
语文写作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传统的说教模式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根本无法彻底了解写作的目的,另外,老师的教学方式也比较单调,在写作前,没有让学生进行构思,学生会认为语文写作教学趣味性不强,对学习失去兴趣。在教育过程中,部分老师也未充分投入情感,仅仅将教育流于形式,这就很难提高写作学习质量。
(二)学生缺乏扎实的功底
在教育过程中,部分老师淡化了基础知识,他们往往认为学生已经将基础知识掌握,在课程讲述中,将基础知识仅仅是简单提及,然而有些学生写作功底较差,在教育期间,老师也没有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无法充分掌握学习知识。
(三)未意识到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
语文写作的基础实际上就是阅读,目前,初中生的知识面并不宽泛,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错字多、语句不通等现象,文章逻辑性较差,这实际上与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一定的关联。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积累更多知识,了解到更多表达手法与表现形式,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这些新学习的表现方法,丰富文章内容。
二、情景教学法在语文写作教育中的应用
(一)强化情感体验
语文写作中要充分考虑到情感要素,情感是文章中的重要元素,如果学生没有投入到文章情感中,则很难理解其内涵。情景教学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对语文写作有更加透彻的理解,明确写作的意义和目的,领域到写作的重要性。通过情景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与求知欲望。例如以“假如,我是一只小鸟”为题写作,老师首先需要让学生想象小鸟的特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想象自己是一只小鸟在天空自由翱翔的样子,通过融入这种情景,投入情感,然后为文章进行构思,能够让他们体会到语文写作的趣味性。
(二)营造学习氛围
因学生的写作基础存在差异,老师必须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学习语文写作。语文写作的内容比较枯燥,情景教学可以增强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促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初中生语文写作的基础,老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学习其他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并应用于语文写作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七年级入学开始我每周都给班里买3~5本杂志,例如《读者文摘》《青年文摘》《格言》《意林》《读写月报》《中学生阅读》《写作素材》等,每周专门安排一节阅读课并让学生当堂完成2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学生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学习写作的过程。
(四)将多媒体技术融入情景教学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该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均提供了很多方便。就初中语文写作而言,老师也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其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可将教育内容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表现出来,使抽象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多媒体教学能够促进语文写作教学效果的改善,例如,在写与“长江”相关的主题作文时,老师可以播放与长江相关的视频、图片,让学生感受到长江的魅力,能够更好地写作。
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以达到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改善教学方式,丰富教育内容,通过新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满足现代化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 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 课程改革
语文授课环节不注重形象思维及语言特征,不注重培养及借助逻辑思维,由此不利于受教者掌握语言技巧,在师生互动中练习听说读写,继而明晰文本内容,自然不利于提升语文授课质量,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很多学困生由此产生。单纯面向应试教育的讲解方式,很多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环节都被省略,由此令学生心中的语文匮乏一种灵动性,无法将学生兴趣调动起来。以实现将受教者逻辑思维能力予以培养的目标,施教者可以着眼于如下方面:
一、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思维能力呈现一种科学性,能够打破传统见闻及一些结论的束缚,将传统知识范畴的束缚及思维定势的桎梏,即使很多人皆认为一些结论较为完美,但施教者也可以着眼于新层面进行探究,查缺补漏,积极进行创新。在应试教育模式的笼罩下,施教者于传统课堂教学当中,更为注重师道的无上性,教师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一种被动记载的位置,学生不敢积极进行探究尝试,由此,其发散性思维就无法被调动起来。不断提升受教者的思维能力水平,施教者应当首先将自身和受教者之间的关系打造成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彰显一种和谐性。施教者应当将鼓励给予学生,令其带着信心参加到学科创新之中,这一环节施教者应当对受教者的好奇心予以尊重,将其视为课堂互动的合作者,令整个课堂笼罩在一种积极思索、畅所欲言的和谐氛围之中。
由此,和谐师生氛围的营造,令受教者在没有压力及顾虑的授课情境之下,带着一种快乐的情绪自主的投入到语文情境中,大胆地自我讲解阐述,由此,很多具有创新特征的观点就会源源不断的显现。将更多激励手段施于师生互动之中,鼓励学生之间进行意见交流,将学生敢于质疑于师,质疑课本的精神培养起来。此外,授课环节,施教者应当注重循循善诱,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令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另辟蹊径探寻问题答案。
二、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兴趣
布鲁纳这位美国的心理学家强调,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是其进行学习的最佳动力。授课环节怎样将其兴趣激发,逐渐培养其良好的思维习惯,业已在教育界达成共识。受教者学习的兴趣最会为精彩、灵动的授课氛围所激发,其思维也会随之延展开来。所以,小学语文授课应当着眼于本章节内容及受教者认知特征进行恰当的安排,将与其年龄特征等相吻合的情境设置出来,从而激发其兴趣,继而将创新思维激发出来。众多创新资源蕴含于小学语文文本之中,施教者唯有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去悉心捕捉,并将便于施教的氛围予以营造,设置巧妙的问题,将其创新积极性充分调动,同时积极鼓励其创造性思维,即使点滴闪光点,教师也应当带着发现的眼光予以肯定。由此,受教者就能收获心灵的体验,感受创造的快乐,注重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释疑能力
对问题大胆提问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有效举措,懂得求知为目的。小学语文阅读环节,施教者注重对受教者这一能力的培养,还应当将各种时机把握住,注重对其分析疑问能力的培养。
比方说,施教者在讲述《全神贯注》这篇文章的时候,通过对重点段的默读,将罗丹专心于工作的句子勾画出来,并标注标号。学生对文段进行仔细阅读之后,有的学生将疑问提出,为何将标号标出啊,是不是我们可以自主查找然后自己分析找到的句子。学生这种勇气十足的话语,令老师为之一惊,不过想到学生敢于大胆表露自己想法,于是教师对其信息进行鼓励,引领学生尝试思考可不可以将所标注句子顺序进行颠倒。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学生们进行了各自观点的阐述。一些学生谈到,文章所展示的是罗丹专注于工作的语言、神态及动作,自最初的认真观察到细心思索,最后发现上述动作为因循事件发展顺序而写,因此不可以将顺序调换;一些学生谈到罗丹逐渐变化的情绪,在观察阶段的平静,到思考到修改策略时候的激动等,可见其情绪有一种程度不断加重的变化,因此不可以将其颠倒……整堂课上,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我们也看到了学生精彩的回答。因此,“全神贯注”这一成语得以深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了其内涵,进而凸显重点,亦将授课难点凸显,授课效果尤为明显。
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师生之间长效的坚持。授课环节,教师应当巧抓机会,妙去引导,借助多种授课方式,辅之以恰当的练习及引导,用慧眼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篇7
从上边场景描写的定义就可以看出它对任何一部小说的重要性。它所起到的作用有很多方面,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场景描写的运用,使得原本“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小说创作,又回归于我们身边,触手可及,可闻可感。“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伴随着那一阵笑声传来的话语,我想很多人都印象深刻吧,每当读到这一句的时候,我眼前都会闪现出一些我熟悉的朋友的形象;抛开王熙凤的心机不说,她的这份泼辣真是让我感觉如在身畔,热气袭人!而随后一连串的亲人相见的场景描写,有虚有实有千呼万唤有似曾相识,如同把贾府以3D特效的形式,把粉墨登场的各色人物,活灵活现又可亲可感的投放于读者眼前身边,栩栩如生,明白易懂。
《石头记》手抄本收藏者之一的戚蓼生,曾经这样说过他读《红楼梦》的感受:“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矣,吾未之见也。
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所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
可以说,《红楼梦》是由大大小小的生活场景构成的,他正是运用了这些贴近我们生活的红楼画面,以小见大,反映了他所预见的社会兴衰变迁。还记得那些让我们经久不忘、脍炙人口的经典场景描写吗?王熙凤的大笑出场,宝黛的初次会面,元妃省亲的豪华阵势,大观园的建筑格局,黛玉葬花的落英缤纷,湘云醉眠的芍药相伴,苦绛珠焚诗稿魂归离恨天。
《三国演义》中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托起英雄人物的战火烽烟,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青梅煮酒论英雄;《水浒》则更善于写小的战斗画面,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那雪正下的紧啊!而今这些文学创作的内容,俱因为着场景描写的精彩,成为了老百姓津津乐道的生活画卷。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景作文 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86
在写作过程中,无论是写人还是记事,都需要运用景物描写,或渲染环境氛围,或烘托人物心情,抑或抒发思想情感。综观当前学生的写景作文,常常会发现,许多学生写景时胡乱编造,层次不分明,重点不突出,无法抓住景物的鲜明特征。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写景作文的指导,让学生在写景中受到美的熏陶,体验到描写成功的喜悦,从而启迪思维,升华情感,提升写作能力。
一、调动感官,细致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征
写景作文离不开深入细致的观察,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要教给学生观察景物的方法。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他们全面细致观察,学会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观察和感受景物特征,需要借助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不仅要观其形和色,更要嗅其味、听其音。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景物的形态、颜色、气味、大小、数量等主要特征,让景物描写绘声绘色。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把握写景的顺序,学会移步换景,写出层次。世界上的景物千姿百态,观察角度和顺序不同,其观感也有所不同。一般的,在描写景物时,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进行,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由整体到局部,抑或移步换景,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井然有序地开展,从而使景物描写层次分明,条理明确。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烟台的海》一文,作者按照“冬―春―夏―秋”的时间顺序,写出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不同的鲜明特点。冬天时海的凝重,人的不畏严寒;春天时海的活泼,人的勤劳播种;夏天时,海的宁静,人海相依;秋天时海的高远,人的充实忙碌。文章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如一幅幅立体画面,读来让人流连忘返。
二、巧用修辞,展开合理想象,增强语言感染力
在描写景物时,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往往会使文章语言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让人读后印象深刻,回味无穷。因此,在进行写景作文指导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好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并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联想,从而让景物描写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富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比如,描写春风时,有学生这样写道:“春风像一个心灵手巧的少女,用她那灵巧的双手染绿了柳枝,染红了桃杏枝头,染黄了簇簇的迎春花。”以少女作比喻,写出了春风的美好。再如,写夏天:“夏天是热情的,在激情的旋律中展现着她的青春活力。”学生借助拟人手法,写出了夏天的热情与活力。写小草:“小草长在风里,摇曳多姿;小草长在山里,挺秀坚韧;小草长在水里,充沛盈盈;小草长在我的心里,只要有信念,就层层不穷。”排比的巧妙运用,增添了小草的生机勃勃。这样,通过巧用修辞,展开合理想象,景物描写将更生动、形象,更具韵味。
三、意在笔先,注意动静结合,实现情景交融
在进行景物描写时,要想使笔下的景物鲜活起来,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写出景物的静态,又要写出景物的动态,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从而增强画面的动感,使作文情趣盎然。同时,需注意的是,写景作文离不开抒情,写景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写景而写景,更重要的是为了抒发作者心中的思想情感。因此,在指导学生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渗透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表达出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让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
譬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杜甫的《绝句》一诗,览景悦心,借物传情,诗人在描写景物背景、营造画面意境时,将“黄鹂”“白鹭”的动态画面与“翠柳”“青山”的静态事物巧妙地结合起来,色彩鲜明,有声有色,营造了灵动、唯美、清新的意境,展现了春天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反映了诗人做诗时的愉悦、欢快心情。
总之,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巧用修辞,结合事物展开合理想象,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并注意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使文章更具活力和灵性,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 参 考 文 献 ]
[1] 杨晓红.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写景作文[J].新课程:小学,2014(8).
[2] 荀道艳.浅谈小学语文写景类作文写作[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5(12).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技巧 运用与实践
新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我认为,写作技巧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为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提供了崭新的天地。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加强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我在平常的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中不仅极大地改变了过去单一、枯燥的作文教学模式,还改善了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在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的自主性,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结合本人近几年的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下面谈谈作文写作技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和实践。
一、激发学习兴趣,深化理解
小学生对新事物有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利用这一点使他们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到要学习的内容上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的地步。写作时可以采取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自然兴趣盎然。在情趣的驱使下,可适时提出对写作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从中感悟,增强记忆力,拓展想象空间。
二、加强自身朗读水平,重视学生作文基本功的练习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内容,由于诸多原因造成的教师表现方式和方法的局限性,难以达到语文教育资源的信息传递效果。只有加强老师的朗读教学,提高教师的朗读水平,才能恰到好处地再现语言、节奏、格调乃至文章的情趣、意味,能给学生提供语言、节奏、语气和语调等各方面的示范。同时,要重视训练学生作文的基本功。1.说。在写作文前,让学生先用口说出自己写的作文内容,然后再写。2.写。可让学生抄写要求背诵的课文,做到一举多得。一是写字工整,二是写字正确,三是可以训练写作的分段、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四是词类的积累。3.积。即积累词汇和佳句。4.改。要形成自改、互改的习惯。大家读自己的文章,易于找到错别字、病句以及文章的不连贯;互改则可以触发学生的灵感,拓展视野,并提高写作能力。
三、分类练习写作
1.写人。(1)外貌描写要努力刻画人物的外貌特征,充分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要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变化。(2)语言描写要能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要能表现人物的品质。对话形式要灵活,要符合人物的原生态。(3)动作描写要能显示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活动,能显示人物的神态,精选词句,把人物的动作写准确。(4)心理描写。常见的有:人物的内心独白,第一人称常用;直接刻画,常用“想”、“觉得”、“认为”等词语来引述;借幻觉梦境反映心理。
2.记事。要做到写作的完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要交代清楚。
3.写景状物。(1)写景要写出时令特征和地方特征。(2)抓住景物的特点。(3)描写的景物要为文章的主题服务。(4)构段方式常见的是总分、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来写。(5)状物,要抓住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动态的特征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融入作者的情感。
4.活动。参观、游览、访问、比赛等,要注重场面描写,必须描写人物的活动和气氛。要把活动在这个场面的人物和要写的事融为一体,注意面与点的描写,面概括写,点细致地描写。场面气氛应始终一致。
5.议论(读后感)。可以先叙述后议论、先议论后记叙,或者夹叙夹议。
6.看图作文。步骤有三:(1)审图:总看,分看,再总看。(2)联想:与生活实际进行联想补充,单幅图以图画为重点详写,补充开头结尾;多幅图,弄清开头、、结尾,并把图画连接起来。(3)口述故事,调整思路,抓住重点,照图对讲。(4)文字再现。
四、注重写作技巧的传授
1.审题。(1)审清题目要求的体裁。(2)审清题目中的关键词,即抓住“题眼”。
2.选材注重一个“新”字。
3.开头。要做到:统领全文,开头引人入胜、简洁。常见方法有自然式、直接式、抒情式、写景式、引用式、特写式、设问式、设疑式。
4.结尾。要做到:收束全篇,完成主体,简洁有力,自然新颖,留有余味,令人深思。常见方法有自然式、点睛式、抒情式、写景式、引用式、鼓动式、照应式。
5.过渡。用在:(1)从一层意思转入另一层意思的转折处;(2)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的衔接接触;(3)由叙入议或由议到叙的变换处;(4)倒叙、插叙、分叙的起止点。
6.照应。常见法:开头与标题照应;开头与结尾照应;上下文照应。
篇10
作文教学一向是教学难点,学生一提写作就要翻作文类书籍、胡乱摘抄,作出来的文就像七拼八凑的一盘大杂烩,没有主题可言,再有就是互相抄袭,雷同作文很多,如何使学生写出自己的真东西,除了要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独立思考,还要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根据精彩语段有针对性的进行作文训练。
1 引导学生注重自然环境描写与人物情感的联系
我们通常把季节与时令的变化、大地山川、日月星辰、风云雨雪
与花草树木等称为自然环境;把社会习惯、时代特征、风土人情和地域风貌等称为社会环境,学生每一天、每一刻都生活在这样的特定环境中,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善于启发引导学生注重观察、体验、感悟这种环境,并应用到写作中,能够起到渲染气氛,增强文章表现力的作用,并能融入真情,就能使文章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领悟如何融情于景,自然环境的精彩描写离不开修饰语的运用,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这样的一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段精彩的描写栩栩如生,动植物相映成趣,给人如临其境之感。让学生仔细阅读、体会修饰语的妙用,仿照这样的句式说一段话,并引导学生课下留心观察花草树木,提笔把自己的观察所得记录下来,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就比凭空想像的生动了许多,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生活环境的描写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不是为写景而写景。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抒情,表现文章的主旨。例如鲁迅的小说《故乡》“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这段描绘了一幅破败、凄凉、黯淡的荒村景象,渲染了故乡的萧条沉寂的氛围,使读者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悲凉之情,其实了正烘托了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旧中国农村日趋破败这一主题,通过学习,让学生感悟到写景的目的性,不是单纯地写景而写景。做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使文章写得有血有肉,生动活泼。
2 引导学生善于抓住特点表现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