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行和职业道德评价范文

时间:2023-06-12 16:39: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品行和职业道德评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思想品行和职业道德评价

篇1

一、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部分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不能令人满意,还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要求;从学生调查和用人单位反馈的双向情况来看,有的学生职业道德及专业思想也远远达不到要求。

通过在校生座谈会、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走访等形式我们了解到,目前中职学校学生较为普遍存在下列问题:

1.理想信念不坚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奋斗目标,思想上不求上进,对前途迷茫,导致了职业理想模糊,职业目标不明。

2.学习动力不足――自信心不强,得过且过,不求知识技能掌握多少,只想混个文凭,导致无法适应职业的实际要求;

3.行为规范不达标――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由、随便,不注重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劳动观念、纪律观念淡薄,导致不能适应职业的纪律和规范要求。

4.专业思想不稳定――毕业工作后,对职业所需要的付出、对工作的辛苦和压力缺乏思想准备,想跳槽和换岗的思想和行为都时有存在。

5.轻视职业道德的作用――普遍认为专业知识和技能才是重要的,职业道德修养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学习而已,在这个经济发展的物质时代并没有什么大的实际作用。

二、实训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研究

职业道德教育应结合行业特点和行业职业道德规范,使教育内容具体化。通过职业道德教育,要使学生逐步树立敬业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法纪观念,增强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根据这一要求,同时为了适应企业需求,我在本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中利用实训教学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1.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1)电工职业道德与人的修养,包括仪容仪表、言谈举止、专业着装要求。

(2)根据电工职业的国家标准、规范,培养学生的电工职业道德,包括怎样做一名合格电工。从基础性要求入手、从细微处入手、从思想认识入手。

(3)根据电工的职业特点,从一般普遍要求的教育开始。

(4)根据实习教学特点,规范实习过程行为和文明实习要求。

(5)爱岗敬业的教育,做遵章守纪的好工人。

(6)执行质量标准的教育,培养自觉学习意识,钻研业务,保证实习产品的质量。

(7)坚定职业道德信念教育,以“养成教育为主”,不断牢固职业道德意识。

2.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1)群体实验方法:教师集中教育、案例分析、电工创意比赛、技能比赛、企业参观、企业人士对学生集中讲座、模拟“企业试用”、评价考核等。

(2)个体实验方法:实习过程中的巡回指导、学生个别交谈与辅导、个别纠错、开展以职业道德养成较好的和较弱的学生“一帮一”活动等。

3.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

对于培养学生做合格公民、合格学生等基本素养,可以通过开展入学教育和素质教育活动进行,本文只对在实训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进行研究,以本校中级部电工专业学生为实验对象,中级部学生的学制是三年,采用“分段式”教学模式实施职业道德培养目标。

第一学期:从职业道德的基本认知入手,培养学生对做一名合格工人的认识。

第二学期:从专业技能实训教育过程入手,培养学生对电工职业的认识。

第三学期:从电工职业道德教育入手,培养学生对电工职业道德的认识。

第四学期:从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形式入手,让学生将职业道德品行在企业要求的氛围中逐步实际体验,并不断加以改进。

第五、六学期:从下厂实习形式入手,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磨炼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行。

篇2

摘要:本文从师德建设的学习培训机制、考评监督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内化自律机制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关键词:教师 心理学 教师资格 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教育职业的人从思想到行为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为了培养造就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而开展的师德教育活动,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队伍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不仅涉及教师个人道德修养,也不仅是教育系统内部师德师风好坏的反映,而且还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折射和晴雨表。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师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卓有成效地开展师德教育,需要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学习培训机制、考评监督机制、奖励约束机制和内化自律机制。

一、师德建设的学习培训机制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和培训,开展教师职业理想教育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基础和前提。建立师德教育的学习培训机制,就是要求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首要内容,将教师学习职业道德规范制度化、规范化;就是要求将师德教育纳入学校日常教育工作,时时讲,处处讲;就是要求教师自觉加强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知道哪些行为教师可为,哪些行为教师不可为,主动提高道德修养,自觉运用规范约束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只有在日常思想政治学习中,加强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形象、职业责任、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让广大教师掌握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和要求,理解遵守职业道德的目的和意义,教育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现、质量观和人才观,加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才能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才能遵守规范,充分发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作为培训教师在培训工作中,要积极参加培训机构,编写好的培训教材、针对性的对不同的培训对象搞出不同的培训方法,使培训学员在培训中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体系。

二、师德建设的考评监督机制

充分发挥教师职业道德考评和社会监督的作用,这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保证。教师职业道德考评是教师考评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考评工作的客观公正和民主公开,充分发挥考评工作的积极导向作用,有必要建立师德的考评监督机制。为此,学校可依据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测评标准,积极建立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组织评价相结合的师德考评机制。

这样既可确保学校师德考评工作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同时又有利于发挥教师、学生、家长和组织等方面的监督作用。不仅在教学中是这样,在给学员培训中也是做好考评监督,让培训的学员对老师的培训作公平公正的评价,让培训老师对学员的成绩作认真的批阅考评,使培训学员成绩得到正确的评价。

三、师德建设的激励约束机制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既靠教育,也靠激励和约束。激励就是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对依法执教、敬业爱岗、无私奉献、为人师表的教师及其优秀事迹大力表彰,同时利用报刊、杂志、电视台广泛宣传,在教师队伍中营造争优创优的声势和气氛。在学院建立了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表彰栏,使学生和培训学员能看到受表彰的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这种道德情感渗透在教师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中,将促使他们向着积极的方面努力,从而达到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的目的。在坚持正面宣传教育为主的同时,又要注意强化政策导向,严肃法纪,严格将教师职业道德表现与教师的奖惩、培训、聘任、辞退以及教师职务晋升、工资晋升挂钩,加强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教师的处理。凡是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都要按照规定严肃查处。对于品行不良、师德败坏、侮辱学生、社会影响恶劣的坚决取消教师资格,坚决清理出教师队伍,纯洁教师队伍。在道德压力和纪律约束下,教师在内心深处对规范就会产生敬畏心理,知道违背职业道德带来的后果,从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思想,遵守规范和准则。

四、师德建设的内化自律机制

进行师德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关键在于建立内化自律机

制。无论是学习培训,还是考评奖惩,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教师建立起内化自律机制。内化就是教师将社会约定的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教师自身的行为准则,将外在的约束和要求转化为自身道德修养的过程。自律就是无论是否有外在的约束和监督,教师都能严格要求自己,“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心每个学生、培训学员,把学生、培训学员当作自己的孩子对待。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传授知识给他们。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把学生和培训学员培养成又红又专的人才。自觉自愿地遵守规范。内化自律机制的建立,使得教师在行动中遵循这些规范时,内心会感到欣慰和愉悦;如果违背了自己的原则,就会内疚和自我谴责。这种机制,可以通过学习教育,帮助教师增强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责任感和神圣使命感来建立;可以通过奖励表彰先进事迹的精神感召力,促进教师获得内在的道德满足感和上进心来建立;可以通过监督和约束产生内疚感和自责感来建立。这样,教师就会将自己的思想意识、言行举止纳入规范之中,自觉监督自己的行为,执行行为规则,并且一有逾矩,心中自有约束。建立内化自律机制,使教师从满足社会的希望到履行自己内心的道德准则,这是师德建设的目的,也是师德建设的最高境界。

篇3

1.有利于提高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

幼教管理者要不断加强对幼儿教师的思想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强化幼儿教师对《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认真开展师德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道德水平,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2.有利于教师树立责任意识,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广大幼儿教师活跃在教学的第一线,与幼儿直接接触。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能帮助教师形成神圣的责任感,提高对幼儿的责任意识,培养教师勤勤恳恳为教育事业耕耘的精神,促使教师形成高尚的人格,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楷模,有利于教师继承和发扬人民教师的优秀美德和光荣传统。

二、加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1.加强对幼儿教师的道德修养自觉性教育

要提升广大幼儿教师的道德修养,提高修养的自觉性是关键。教师的品行和精神境界能体现职业道德,职业道德规定了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和处理问题。首先要让教师深刻认识到提高道德修养的必要性,让教师明确自己的工作意义,进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从而自觉地把提高道德修养变成自我需要。其次,要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家和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让教师在自己心中树立崇高的师德榜样,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从而自觉提高自身的师德境界,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最后,要及时消除各种错误思想对教师的影响。如有人认为广大教师做好自身工作的当务之急是提高业务水平,而师德修养无关紧要,把提高业务水平和加强师德修养对立起来。这些思想会影响教师加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因此管理者要及时地发现问题并扭转局面。

2.坚持职业道德修养的长期性教育

道德品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首先,幼儿园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从各方面对教师进行管理。其次,根据思想道德教育渐进性、反复性的特点,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工作要常抓不不懈。例如:某幼儿园存在教师向家长索要礼物的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幼儿园的声誉,幼儿园通过对教师进行调查和职业道德教育后,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对教师进行严格监督,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种现象不再发生。最后,要注重对教师日常生活进行管理。幼儿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的幼儿,幼儿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对幼儿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幼儿教师在生活中对幼儿的态度直接影响其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这种影响是潜在的、无形的、深刻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十分必要。

3.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教师基于一定的心理基础形成自身的职业道德观念,心理健康是幼儿教师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前提条件。因此,要加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可以聘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定期地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掌握好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评价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强化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让教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要主动地增强自我心理免疫,提高心理素质,及时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形成健康的人格,以适应幼儿教育工作的要求。

4.加强对幼儿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等多方面的素质,将这些素质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人文素质教育对提升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园要通过对教师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将教师塑造成拥有健全完美人格,追求真善美,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内容不能太空,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要能真正触动幼儿教师的内心,使得他们得到启示,从而最终形关怀的教育理念。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校企文化共融 高职生 职业道德教育 顶岗实习

[作者简介]周秀芝(1980- ),女,满族,河北秦皇岛人,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旅游教育。(河北 秦皇岛 066100)郑海武(1979- ),男,满族,河北秦皇岛人,燕山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科研管理;杨文华(1970- ),女,满族,河北秦皇岛人,燕山大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哲学。(河北 秦皇岛 066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坚持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研究”(项目批准号:11BKS056)、2012年度河北省科学研究与发展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产业融合视角下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2456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和2013年度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校企文化共融视角内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系统设计”(课题编号:Sz201303)的最终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2-0066-02

党的“十”更加明确了敬业、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教育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对个人而言,职业道德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在职业金字塔的层级,并影响个人的生活条件和幸福生活指数。对国家而言,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人们的素质越高,越有助于形成文明有序的社会。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办学模式下,校企文化共融的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建构,注重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注重学生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价值认同。为“学生族”向“准职业人”的转变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一、校企文化共融与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办学模式诠释了高等职业教育新的价值目标,突破单一的学校课堂教育,走向真实的职业岗位;突破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新模式提高了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增加了让学生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的机会。在工学结合实践中,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办学是必然之举,二者互利双赢。企业瞄准的是高素质、高技能应用人才。同时企业是学生实岗实做、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实践的重要基地,学生可以学习到新的行业理念,触摸到新技术前沿。高职院校要以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基本参照点,遵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教学,高职院校培养适需对路的人才是生存的根本。

伦理学研究表明,道德教育是经过他律―自律―价值目标认同的过程。整个过程来看,道德本质上是一种来之于外、内得于己、又见之于外的实践精神,最后变成他们的自觉行为。道德教育过程不是单纯地树立起道德形象的大旗,更不是深厚的理论倡导和阐释。因此,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是一门课或者若干位专业主讲老师就能够解决的课题,必须有道德实践平台,让学生进入企业实践,也让企业文化“走进来”。约翰・杜威说过,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是活动化的场景,应该创造性的设计合宜的道德教育活动,这些教育活动让道德教育实现立体化、互动化。本文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为实证研究对象,以顶岗实习为道德教育实践的载体,遵循道德教育的规律,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系统设计,调整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

二、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模式:一个载体,三个阶段

(一)载体:顶岗实习

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必须有一个载体,这个载体能够创设一种立体式、互动式的教育情境。该过程强调从“知”到“信”的提升。列宁强调过,没有人会相信与沸腾的实际生活相脱离而将学习、教育和训练只限于学校以内的教育方式的。没有真实的职业劳动过程,就会影响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效能,甚至无效。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合作企业去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不可替代的一种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活动是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进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实岗实做,学生有真实的职业角色、真实的岗位、清晰的职业权责。学生顶岗实习的成果不是简单的纸质答卷,而是岗位任务下自己创造的有形的或者无形的劳动产品。这种教育活动是对学生专业学习的检测和评价,也是学生职业道德认知的升华。

教育家强调,道德不是熟记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实行。随时随地,抱着试验的态度。在顶岗实习的劳动实践中,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得到明确,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感得到强化,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意志得到锻炼。

(二)三个阶段

1.岗前――职业道德认知教育。岗前的职业道德教育属于道德认知阶段,其目标是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减少他们对社会和企业的盲目性和片面性认识。教学内容选择:剔除职业道德教育中的教条化内容,将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与企业文化对接,引入现代企业文化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如酒店管理中的金钥匙服务理念,精细化服务理念;亦可依托校园文化活动,实现高校与企业联合,辐射企业文化,呈现企业文化。师资队伍组成:组成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专业教师指的是本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主要是道德理论的引导和价值观的明晰。兼职教师队伍包括知名企业文化研究学者、企业一线管理人员、优秀校友、高一年级顶岗实习中优秀实习生。兼职教师主要以企业视角,以亲身企业管理经历和从业经历为课堂注入企业文化,宣传企业伦理。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入校入行,新生入校后进行两周的认识性实践,如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军训后,进入当地知名的酒店进行观摩,从感性上了解所从事的职业,学生将认识、感触写成报告。教师结合学生了解的行业现状,企业文化,设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思想政治课教学打破举大旗的说教式模式,定期邀请兼职教师来做讲座,特别邀请优秀实习生做报告。搜集专业代表性人物的典型事迹和优秀学生的案例,以案说理,以案论道。学生从典型的实例中汲取诚信、敬业、责任、团结协作的品行。

2.岗中――职业道德体验教育。高职学生传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停留在认知阶段,效能低下,知行脱节,没有体验过程,不能形成对职业道德的信仰。岗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属于道德实践,重在与企业文化的交融,接受企业文化的浸润,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不断明晰职业理想,锻炼职业道德意志。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强调过,人的美德的养成和其他技术学习是一样的,人们必须先进行实践活动,才能积累成这些德行。在顶岗实习的工作实践中,他们会遇到矛盾,在矛盾中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锻炼职业道德意志。当然,职业道德作用发挥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职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评价开展的广度和深度。没有职业道德评价,职业道德就是一句毫无意义的空话。建立三元(“立交桥”式)职业道德评价机制:学校评价、企业评价和学生自己评价。学校评价主要以引导为主,可以利用校园媒体宣传典型,鞭笞后进。企业评价主要发挥企业指导教师的作用,企业评价采取的是行业道德评价标准,引入企业考核评比论分的方式,进行真实的职业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注重学生自我教育,书写实习日志、书写实习阶段性总结、出现的职场难题及处理记录。师资队伍:校内教师工作从学校前移至企业,校内教师和学生一起下厂实践,学习企业文化,发挥导师作用。每个实习点成立职业道德教育导师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系部领导、辅导员、政治教师和专业教师,教师们分工合作,以座谈会和个别谈话等方式,协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困难。教师也利用该机会进行顶岗实践,增加行业企业经历,提高双师素质。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对学生在校学习与校外实践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疏导,使其更快实现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不断践行敬业、友善的职业道德理念。

3.岗后――职业道德再教育。岗后职业道德教育旨在职业道德的内化和升华,重在引导学生将顶岗实习的经历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和方向,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教学内容选择:三方交流,企业教师、校内教师、实习学生一起分析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针对学生职场状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将社会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教育案例相结合,提升课程的实践指导作用。建立奖惩机制:奖惩机制上升到顶层设计,与学生的奖学金评定、优秀毕业生评选、升学、入党等挂钩。教学方式选择:以赛促教,锻炼职业道德意志。发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机制的力量,举办校企联合的技能大赛,企业员工和实习归来的学生走进一个比赛平台,让企业文化走进来。职业技能大赛中锻炼学生认真做事、竞争创新的道德意志。

三、结束语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仅仅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顶岗实习给道德教育提供了具体的职业情境,提供了道德实践平台,他们在平台上的感悟,有助于他们在未来职场中进行客观的定位和憧憬,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正确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球化以及多元文化环境下,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绝不仅仅意味着强制和灌输,应该以顶岗实习为载体,以“分子”渗透的方式,将职业道德教育播散于岗前、岗中和岗后。

[参考文献]

[1]苗力田.亚里士多德选集:伦理学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马燕.演讲集[M].石家庄:河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杨文华,周秀芝.大学劳动文化的凋敝及其重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

[5]杨文华.人力资本与社会发展研究[DB/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DFD&QueryID=0&CurRec=2&dbname=CDFD9908&filename=2005081831.nh&uid=WEEvREcwSlJHSldTTEYyQ2kzc2JwczV6eEF4RSsv

SWpuS25XK1JqLzRpYmxkUzBncUtjZDFaTWtkU3JaR2RzPQ==&v=MTc0MjFIaz

篇5

关键词: 廉洁自律 廉洁从教 教师职业新形象

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实践中廉洁从教,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一、保持廉洁自律,坚守高尚情操

廉洁从教的根本在于保持廉洁自律,廉洁自律源于坚守高尚的情操。廉洁自律是人的高尚情操的一个重要表现,高尚情操是保持廉洁自律的深厚基础。

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教书是形式,育人是目的。教书的特殊性在于,教师在育人中,教书虽是必要的,却是不够的,他还必须时刻牢记以高尚的品德、情操影响学生,因为这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行的内在资源。

教师在教育中保持廉洁自律的高尚情操,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根本条件,是做好教育工作必需的。

另外,保持廉洁自律,坚守高尚情操是廉洁从教的主观保证。为师不廉,以教谋私,虽有很多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主观上失去道德上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

教师保持廉洁自律,坚守高尚情操,才能按照职业的道德规范和党纪国法不断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调控,不断增加自我控制的机制,及时调整教师行为中的失误,控制不良风气和腐朽思想的侵蚀,保持行为的端正廉洁。保持廉洁自律,坚守高尚情操最根本的是不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升修养,努力促进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全面发展和有机协调。

首先,要不断提高道德认识。教师廉洁自律的高尚情操,离不开教师道德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升华,它是教师廉洁自律高尚情操形成发展的基础。廉洁自律的高尚情操是基于道德认识不断深入而表现的内在精神与外在行为的良好综合体现。教师道德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能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而且能促进教师形成廉洁自律的自觉行为。反之,如果对廉洁从教缺乏道德观、人生观和职业道德上的高度认识,就不能自觉地保持廉洁自律,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

其次,要不断增强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在道德实践中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时心理上所产生的爱憎、好恶、荣耻等内心体验,这种内心体验常常使人的行为所带来的好恶感所驱使,进而表现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良好的道德情感,对于教师保持廉洁自律,坚守高尚情操,具有重要的催化作用和调节作用。因为情感体验能帮助教师在对廉洁从教良好认识的基础上,产生一定的正义感、是非感、荣辱感等。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促进教师对廉洁从教这种道德认识得以升华和进一步深化,进而使廉洁从教发展为高尚的道德情感,成为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廉洁自律。

再次,要不断磨炼道德意志。磨炼坚强的顺德意志,是保持廉洁自律、坚守高尚情操的重要保证。师德意志是教师履行师德原则和规范时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作出抉择的毅力和坚持的精神。道德意志在人的道德情操的修养中,能推动人坚持从事达到预期目的所必需的态度和行为,坚持具有明确道德认识的行为,制止自身不符合预期目的的态度和行为,使人的言行表现出果断、坚定、专注、稳定。教师廉洁从教需要做出相应的意志努力,这不仅因为社会中当前存在各种不廉的诱因和诱惑,而且因为坚持廉洁有时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如果教师没有果断、坚毅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力量,就有可能动摇或放弃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意愿。道德意志是防止为师不廉的道德大堤,大堤崩溃,将无以自律,必然被淹没在不廉的污水中。道德意志顽强,会使人无论在怎样的困难条件下,都不坠青云之志,都不改变有明确认识的行为和信仰,相反,意志薄弱,在各种不廉风气的熏染和压力下就会改变初衷,随波逐流。

最后,要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保持廉洁从教的高尚情操,一个最根本的标志是养成廉洁从教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廉洁从教成为稳定的行为习惯时,才能真正表现出不染污泥。黑格尔曾说:“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道德的。只有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因此,不能忽视行为习惯的培养。

二、抵制不廉风气,保持教育公正

教育公正教师既是现在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和目标,又是对教师一个重要的道德要求。

中小学作为对全社会青少年普遍给予培养的基础教育,其普及化程度和水平是当今社会衡量各国文明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世界性教育公正化潮流中,中小学教育的公正性因其地位的重要性而格外受到专注。强调基础教育更要平等地尊重每个青少年受教育的权利,使每个青少年平等地享受到基础教育,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提供平等的机会;教育过程要对他们给予公正平等的对待。适应教育公正化的趋势,实现这一发展目标,虽然离不开社会给予一定的制度和法律上的保证,但教师是关键。因此,坚持教育公正成为社会及教育赋予教师的一种重要的道德要求。

作为一种道德要求,除了指社会应使每个人公平的受到教育外,还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关系要符合公认的道德准则,公平合理对待和评价学生及全体合作者。其中,公平合理的对待和评价每个学生是最基本的要求,包括在人格上对学生给予平等的尊重,在学习上对给予学生教育平等的指导帮助,对学生的发展给予平等的全面关心,对学生的评价要符合公认的道德准则。总之,教师要公正平等,正直无私,一视同仁。

坚持教育公正不仅有其实现公正化教育的目的要求,而且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所必需的。教师持之不公,学生心之不平;教师言之不公,学生心之不敬。教师的公正是学生认识社会之开始,学生把教师视为社会之代表,教师待学生不公正,学生有可能视为社会不公正。教师对学生以公正,学生往往视为社会对自己之公正,进而相信社会之公正,遂自养成公正之心,正直之志。教师之公正,利于树立威信,端正师表,在人格上为学生所敬重,在言行上为学生所信赖,在道德上为学生所效仿。

教师之公正,是其立身立教之根本,也是学生所敬、所信、所效之根本。而教师廉洁,是教师公正之身确立大维也。廉洁才能保持公正,公正才能世身廉明,为教廉洁。而抵制不廉风气,才能固话廉明公正之品行,廉洁公正才能强化抵制不良风气之能力。抵制不廉风气,保持教育公正,是廉洁从教之所需。

如何抵制不廉风气,保持教育公正呢?

一是要明确是非标准,增强辨别能力。有了是非标准,才能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才能抵制污浊之风,保持教育公正。是非标准的掌握,辨别能力的增强来自教师对职业道德的深刻理解,来自正确人生观、道德观的自觉修养,来自对国家政策法律的自觉学习。

二是敢于抵制不廉风气,恪守公正立场。在教育中,凡是违反教育方针、政策,凡是违背法纪法规,凡是违反教师职业道德,凡是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言行,都应坚决制止,不能麻木不仁,明哲保身。在教书育人活动中,不为污浊庸俗的压力所动摇,不做违反道德原则和政策法纪的事情。

三是自觉培养公正之品行。公正之品行,即内在意识与外在公正行为一致性和稳定性,它包括光明磊落、实事求是、不徇私情、不谋私利、坦荡正派、正直仗义等。只有形成公正之品行,才具有公正之风骨,廉洁之高节。

三、自觉接受外在监督,增强廉洁从教意识

做到廉洁从教,也不能忽视外在监督的作用。因为外在监督犹如醒世警钟,能经常促其行为检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深化,对教师职业活动的廉明将给予各种监督。自觉接受外在监督,将更好地促进教师廉洁从教意识的形式,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自觉接受外在监督,一是主动把从教行为置于组织和群众监督之下;二是在从教过程中处理各种关系时要增强透明度,如讲究程序的合理性和处理各种关系的合乎原则性,可让组织、家长、学生等直接参与,共同决定负责等。

总之,教师只有廉洁从教,才能树立教师职业新形象。我相信,社会风气会越来越好,教师最终被社会所信赖和尊敬。

参考文献:

篇6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是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现状和职业特点,探讨了其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问题,提出两点建议,即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加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教学管理的创新。

关键词: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特点;素质;创新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也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的宏观背景和微观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校民主性发展势在必行,构建新型高校民主治理结构,学术机构在高校发展和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学生积极参与高校治理和社会多元化参与学校治理相并行,这样对形成高校学术大环境、高校风气,高校管理、教学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以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高等教育体制,全面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大学模式的目标。然而,这种微观环境变化和宏观环境的变化要求高校行政管理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政治敏感性、服务意识、业务能力和心理素质。

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作为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开展业务。然而,我们发现很多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重科研、轻管理现象比较严重,认识不到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长期的行政管理工作造成了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心理,道德观念不强,消极情绪影响严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往往存在多重身份,繁重科研任务和繁杂行政管理工作使其无法顾及更多问题,容易造成工作失误。高校不仅是育人、促进学生智育发展、培养学生技能训练的场所,还要培养人,培养学生有健全的人格及为人处事的能力。它已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人才输出的教育机构,还承载着学生就业的压力,要做人才的“出口”工作。在新形势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模、学校布局和专业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定位,使得高校教学管理日益变得复杂。如,学校师生人数急剧增加;专业设置快速增加,跨学科管理和跨校区管理越来越普遍,导致教学管理难度和复杂程度增加、教学资源分散、校园文化建设等诸多新的问题。这就要求高校进行行政管理创新,适应时代需求。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一些缺陷。一是教学管理体制僵化,灵活性、人性化不足。如很多高校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权,教师教学管理过于强调计划性,统一性,造成教学主体缺失。二是职业道德建设理念存在一定的偏差,并且单一,缺乏可操作的道德考核、评价机制和道德监督平台。三是缺乏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训机制。浅析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田颖慧

二、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素质提高

(一)加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1、提高个人职业道德修养和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一是要培养行政管理人员学习兴趣,学习国家各项相关政策,使行政管理者对国家教育方针,马列主义思想理论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学习行政管理方面的书籍,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职业修养。二是要建立健全高校管理制度,通过制度规范在校生及老师的道德行为,要求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行使管理权的同时,也要约束自身行为。培养广大师生求实、认真,勤奋的学习精神,使管理者养成严谨,透明的工作作风。三是要制定合理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对行政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水平进行评价和考核,需要结合教师实际表现,有奖有惩的进行区别对待,并且建立有效激励约束机制,督促行政管理人员自觉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2、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行

每一位好的管理者都有较高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行,这样才能坚定立场,做事果断,不拖泥带水。所以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明确的政治方向,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这就需要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要坚持党的基本方针政策,以科学的发展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进行高效管理,另外高校行政管理者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不仅是教师,有教书育人的职责,还是管理人员,对内面对的对象是广大师生,对外代表的是学校,他们的工作内容,行为举止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内部管理,还有社会各界对学校的评价。所以,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要坚持以学校和师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行、工作认真负责、待人接物方式方法得体,还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提升政治理论水平,这样才能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工作能力,不断提升学校形象。

3、提高高校管理人员心理素质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繁琐复杂,各个工作既是独立的,也是相关联的。如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面对形形的工作和各部门发送的通知,面对的有领导、同部门同事、不同单位的负责人员和院校所有学生,要想把任务井井有条的完成,就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所以,作为行政管理人员,首先要有开朗乐观的性格,能够勇于面对问题,热情解决。其次,要真正热爱这份工作,因为只有热爱,才能充满激情的工作和勇于接收挑战。

(二)加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服务意识培养

服务意识方面,高校教师要有高度的服务意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在确保高校各项行政任务有条不紊进行的同时,为师生提供一个更加有效率,更加方便舒适的工作空间和学习环境。所以,需要加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服务意识培养,正确处理学校各级单位,各个领导交代的任务和处理好各级之间的关系。也要处理好教学管理关系、科研关系及其他的行政事务,以保证学校行政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管理的创新

(一)坚持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高校应坚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首先,教学管理制度应该是灵活的、有弹性的。如设置有弹性的学分制改革,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学生兴趣和特长,让学生自主选择专业、选修课等,并且在高校为学生发展和就业营造更为宽松的环境,以便为学生发展和灵活就业提供更好地机会。其次,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专业选择上,学生培养方向、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也要结合实际需要,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培养学生不仅有充沛的理论知识,又有切实可靠的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各种问题。再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学的兴趣。在社会经济、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要想站在时代的前端,或者不被社会淘汰,就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敢于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所以,大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和再学习的能力。

(二)结合实际制定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

制定切实可行的高校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是实现教学管理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的必要行政手段,因此,创新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和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同时,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应该创新,与时俱进,以促进问题的解决。如,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不易统计,难以有效评判其工作绩效的优劣,运用传统的绩效考核方法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考核不能有效满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

作者:田颖慧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文达.我国现行教育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J].复旦教育论坛,2005(04).

[2]钱敬荣.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措施探析[J].教书育人,2012(06).

[3]阚更.论如何有效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08).

篇7

关键词: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DF81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2-0287-02

2010年3月以来,高检院决定在全国检察机关开展“恪守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这次活动的开展,为我们进一步领会检察职业道德的深刻内涵、把握检察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重新审视当前检察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一个机会。

一、检察职业道德“八字箴言”的内涵

检察职业道德,是指以检察官为主题的所有检察人员在从事检察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以及调整检察官与各种社会关系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检察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集中体现,是对检察职业的特殊要求。

我国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国际公约、社会道德规范等对检察官职业道德提出了总体要求,比如,《有关检察官作用的基本准则》等国际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执法人员行为守则》,以及“八要八不要”、“九条硬性规定”等检察人员职业纪律都涉及到检察人员的职业道德。2002年3月,高检院了《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对检察官职业道德进行了高度浓缩和提炼,明确提出了“忠诚、公正、清廉、严明”八字规范。在继承吸收了原有规定的精华,并补充新鲜内容的基础上,2009年9月29日,高检院颁布《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试行)》,从坚定政治信念、保障公正执法、保持清正廉洁、加强自身修养等方面,规定了检察官在行使检察权、履行检察职能以及公务外活动中,应当遵循和恪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即“忠诚、公正、清廉、文明”――“八字箴言”。这八个字看似简单,含义也不复杂,但具体到各个方面,其中有非常广泛的内涵。

(一)忠诚是践行检察职业道德的政治和法律基础

主要体现在“五个忠于”,即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忠于人民检察事业。其中,首要是忠于党的领导。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官要履行好职责,就要坚决服从党的领导,坚决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安全,坚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

(二)公正是检察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执法者的神圣职责,也是执法者的价值追求。公正要求检察官公正无私,严格执法,秉公执法,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偏不倚、不枉不纵,切实维护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检察官作为法律监督的执行者,更要牢固树立公正执法的意识,不断提高公正执法的能力,真正成为党、国家、人民和法律的忠诚卫士。

(三)清廉是检察官的职业本色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和反腐败重要职能部门,自身是否清正廉洁,不仅关乎检察机关整体形象和检察公信力,而且影响案件公平公正,影响社会公平正义。因此,每个检察官在执法活动中,都要不为情所扰,不为物所惑,不为色所诱,严格自律,遵纪守法,拒腐防变。

(四)文明是践行检察职业道德的思想和业务根基

检察工作要科学发展,就必须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检察官坚持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该严则严,当宽则宽。要求检察官要弘扬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做到执法理性文明,执法行为文明,执法作风文明,执法语言文明。

忠诚、公正、清廉、文明既有各自的独立性,从四个不同的侧面基本反映了检察职业活动的本质要求和基本规范,又是一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构筑起了检察职业道德规范的完整框架。

二、当前检察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检察官职业价值取向的主流呈健康向上的趋势,自立、竞争、公平、效率等时代意识明显增强。但不可否认,检察职业道德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现状堪忧:检察队伍职业道德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差别和价值观多元化等因素的影响,检察官在道德水平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目前,检察官职业道德水平大致可以分为四层:

第一层,有着强烈的法律意识和以民为本的职业道德良知,能够以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维护检察官和检察机关形象,有着较好的法治意识和对公平、公正的执着追求。清正发自内心深处,廉洁现于细微之处,不为功利所动,我们称其为模范型检察官。他们是检察机关的脊梁,人数的多少直接左右检察机关形象变化的风向。

第二层,有作为检察官的基本良心,在各种制度管理和工作环境压力下,能努力维护检察机关的形象,有着基本的检察工作水平,能做到公平、公正,能注意清正和廉洁问题,我们称之为标准型检察官。这类检察官在较好的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也都是不错的。

第三层,只是把从事检察工作作为养家糊口的一个渠道。在利益和人情的驱动下,往往作出一些有悖于检察官良心的行为,不注意维护检察机关的形象,工作水平不高,在清正廉洁上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称其为松懈型检察官。这类检察官是影响检察机关形象的潜在因素。

第四层,缺乏检察官良心和责任心,以自我为中心,对道德问题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违法违纪、枉法办案、严重破坏检察机关形象,我们称之为放任型检察官。这类人的出现及其存在,最大限度地破坏了检察机关形象。

目前,综合起来看,模范型和标准型检察官是主流,虽然发现放任型检察官较少,但松懈型检察官还是占有一定的比例。

(二)问题颇多:违背检察职业道德现象仍然存在

当前,存在的违背检察职业道德的现象集中表现为以下几种:

1.政治问题法律解决。少数检察机关、检察官不能正确把握手中的权力,把法律用作打击政治对手的手段。

2.执法问题私情解决。有一些检察官在工作中难以抵挡诱惑,搞权钱交易甚至不惜以身试法。

3.文明问题野蛮解决。执法不文明、不规范等现象时有发生。

4.理性问题感情解决。检察违纪人员当中为徇私情而枉法,从而付出代价的也有存在。

5.经济问题衍生解决。当执法后勤的“保障要求”和“保障现实”发生冲突、产生巨大反差时,少数检察机关为解决实际苦难,而采取一些衍生办法,通过打“球”等方式来解除困境。

(三)原因复杂:多方面因素影响检察职业道德建设

上述问题的出现是以下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全球化在给检察机关执法观念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人们的道德评价标准带来冲击。“拜金主义”严重冲击了“君子重义轻利”的传统思想。

2.信息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爆炸性的媒体传播,人们难以用单一的道德标准判断是非,以致道德失范。

3.长期以法律判断是非,致使执法者很少将职业道德或社会公德放在法律的天平上加以权衡。

4.道德教育过于简单化,内容过于空泛,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加强检察官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检察官职业道德的修养,主要是加强检察官的自律性,同时监督机制的建立也是不可忽视的。笔者认为,要以充分发挥职业道德约束力为立足点,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以德养身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检察官的立身之本。检察官的职业道德就是检察人员在履行检察工作活动中,在处理各种法律、人际、社会关系中所应当遵循的法律规范和行为准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关键是要按照道德规范的要求,在道德的认识和时间活动中不断锤炼和陶冶自己的品行。一是要树立公正的执法理念。就要真正崇尚公正,执着追求公正,把公正贯彻于检察官执法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铸就公正执法的灵魂,并通过良好的执法效果取信于民,提高执法公信力。二是倡导敬业的职业精神。就是要在思想上端正执法态度,在工作中立足本职、任劳任怨,干一行、专一行、爱一行,在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生死关头,不惜以鲜血和生命努力维护检察官形象,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自己所钟爱的检察事业。三是要保持良好的职业心态。面对滚滚红尘,要坐怀不乱,不为金钱去“推磨”,不为美色而“动心”,终生追求人品的完善。四要强化检察职业荣誉感。要进一步提高检察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包括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倡导一种尊重法律、尊重从事检察职业等法律工作人员的社会风尚。

(二)以德正人

孔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从政者,洁身自好是处事公正的基础;居官无私,不,是检察官独立行使检察权的基本要义。一是要秉公执法,不徇私情。这是检察职业道德中最具检察职业特点的主要规范之一。它既是检察职能的根本要求,又是每个检察官在职业活动中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最重要的准则。己不正,难以正人,检察官只有自己首先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才能实施有效的监督。二是要清正廉明、遵纪守法。要求每位检察官都要遵守政治纪律、职业纪律,正确处理权与法的关系,不以权滥法;正确处理利与法的关系,不以钱卖法;正确树立检察官的角色意识,用高层次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三是要刚正不阿,护法为民。要站在群众满意的高度,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公正执法。

篇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5-142-02

教无德不立,德无教不续。职业道德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要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必须把职业道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2008年,国家教育部及相关部门重新修订并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规定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领会其内涵,可以将教师的职业道德精神归纳概括为以下四点:敬业精神、乐业精神、勤业精神、创业精神。

一、培育教师职业道德精神的必要性

(一)培育教师职业道德精神是时展的需要

首先,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比校集中,使教师职业道德而临严峻的挑战。在文化期待和社会现实之间,原有的师德规范和师德要求对教师的影响力大大降低,学校中的不道德现象逐渐增多,培育教师职业道德精神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其次,网络信息时代的教育对教师职业道德精神的培育提出新挑战。在而对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时,教师需要在职业道德精神的指引下正确把握自己的方向,并且引导学生把握有效信息的价值方向。同时,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的行为更容易受到关注并产生影响,比如“范跑跑”和“最美教师张丽莉”的案例都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使教师的道德现状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讨论。最后,当代素质教育改革要求更有力的师德建设。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以及教师的支持和参与程度,而教师素质的核心在于师德。作为人民教师,只有从崇高的教育理想出发,从对学生的责任出发,在教育过程中兢兢业业,教书育人,才能充分发挥师德的作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培育教师职业道德精神是教师进步的需要

首先,是教师从业的基本要求。由于教师职业是一种道德实践活动,所以师德同其他的职业道德相比较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和规律性。充分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精神并白觉地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以及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既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其次,是正确构建教师职业形象的要求。教师职业形象的构建需要教师职业不断建立白己的规范和教师个体白觉地建构,培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精神是构建教师职业形象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应有的题中之义。最后,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要求。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①教师承担着多重的社会关系,扮演多重的社会角色,这往往容易产生角色心理冲突。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特殊地位,会产生较高的社会威望和影响力,对教师白身的道德修养也能产生极大的约束力和感染力。

(三)培育教师职业道德精神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首先,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教师在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的精神而貌、教学态度、道德品行和性格气质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和深刻的影响。教师对自己人格的塑造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人格塑造过程,这种强烈的示范性要求教师时刻注意白己的形象和严格要求白己。其次,教育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学生不仅是父母的希望和寄托,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让每一位孩子都成人成才的重托,也是活生生的人,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渴望得到教师人生的引导和知识、技能的传授。教师要很好完成这些重任,不仅需要他们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最后,教育的普及化、全民化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教育全民化、普及化要求教师以公平的态度对待所有的学生,关心每个学生的全而发展,而不只是关心少数的优秀学生。教师如何一视同仁的对待所有学生,如何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这些都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新的挑战。

二、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精神

(一)敬业精神:热爱教育,志存高远

热爱教育主要体现在教师把教育作为白己奉献一生的“事业”,不仅将教学工作视为谋生的手段,还融进白己的理想和信念,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对学生充满爱心,在教育中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热爱教育是教师职业道德精神的起点。这是因为:首先,热爱教育是党和国家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其次,教师只有热爱教育并积极献身,才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只有热爱教育的教师,才能不计较金钱和名利,甘为人梯;才能在讲台上数十年如一日,不辞辛苦;才能将白己的知识倾囊相授,照亮别人。最后,热爱教育是教师对教学工作发挥积极性的源泉和动力。存高远就是教师树立长期的职业目标,追求远大的职业理想。当一个教师把教育作为白己的终身事业时,就不会仅仅满足作一个“教书匠”,他会追求白己职业上的成功,事业上的进步。这里的成功主要包括两个方而:一是成就学生,让学生在知识上和品行上都取得进步,让学生成才;二是成就白己,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成名成家,著书立说。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指人民教师对学生怀有深厚的感情,并在这种感情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教海,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的尺度。

(三)勤业精神: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就是说教师应该严格的要求和约束自己,以崇高的人格,精湛的教学艺术、渊博的学识对学生做出表率,成为学生在做人、做事、做学问方而的榜样。以身作则是教师应有的“德行”,是教师职业道德精神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传统的教师道德规范的重要特征。为什么从古至今都这么强调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对教师的重要性呢?这是因为:首先,教育对象的“向师性”决定了教育者的“师表性”。“其次,教师劳动的目标决定其表率性。最后,教师威信的重要性决定其榜样性。教育实践表明,教师的威信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成正比关系。

(四)创业精神: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换代、信息与日俱增、科技突飞猛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既是教师敬业精神的具体要求,也是教师追求真理、热爱科学的具体表现。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即不断更新白己的教学观念,不断接受新知识的出现,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将创业精神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精神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因为“终身教育”的理念要求教师终身学习。因为人永远是发展中的、未完成的人,教育应在人的变化和发展中延伸。教师要用终身教育的观念看待学生均衡的、可持续的、终身的发展,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提升自己、发展自己、超越自己。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有以下二条可行的路径:其一,反思――从自己的教学中学习。其二,共进――在与学生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共进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互相促进,共同成长和发展。二,合作一一在与他人的对话中成长。

三、培育教师职业道德精神的途径

(一)提高认识,自我教育,注重实践

传统的教师道德建设把教师自身置于被动服从地位,这往往使师德建设无法取得共识和实质性突破。必须要求教师唤醒自我意识,进行自我改造、自我修炼,使教师职业道德精神转化为个人稳定的道德品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赖于教师道德认知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读书、写反思日记、拜师等具体方法来进行自我教育。师德修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追求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养成,教师的职业道德精神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一是做好本职工作,坚守岗位,在教育生涯中坚定白己的事业心。二是在社会生活中,抓住每一个锻炼的机会,积极参加相关活动,使白己的思想在实践中升华。总之,教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行合一,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二)加强培训,树立榜样,隐性教育

学校是教师活动、工作的场所。学校环境对教师的道德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良好的学校环境能使教师集体产生向心力,形成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因此,学校应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它的优势,从多方而着手培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精神。

首先,学校应重视建设教师的职业道德精神,加强教师的道德培训。加强培训不仅是数量的增加,更要坚持立足实际,在职为主,形式多样,加强实践。一方而,学校要注重职前培养,要对师范生开设合理有效的教师道德修养的课程,让师范生有正确的师德认识和足够的师德修养。另一方而,要改革职后培训,改变传统的师德培训模式,克服形式主义。其次,学校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在实践中树立师德榜样,宣传师德典型。最后,学校要加强学校环境建设,这其中包括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制度环境二个层而。

(三)营造氛围,制度建设,法律制约

在社会改革和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浪潮中,培育教师职业道德精神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在过去的教师道德建设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师德仅仅为一种软约束,缺乏强制力。因此,要改变目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虚化的现象,必须寻求强有力的制度保证。例如,加强师德规范建设、构建可行的师德评价与监督体系、坚持依法执教,加强法律建设等。培育教师职业道德精神不仅需要制度建设,更需要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给予教师全而的支持可以从以下二方而努力:首先,提高教师待遇。既要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使教师工资水平真正达到公务员水平,又要建立和完善教师各项保障制度。其次,政府应发挥媒体宣传教师形象的积极作用,综合运用各种媒体树立教师的崇高形象,规范媒体传播教师正能量,使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再次,教育管理部门应实行民主管理,让一线教师能充分享有参与学校和整个教育事业管理和建设的权利,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坚决制止侮辱教师人格、依法惩处侵害教师权益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篇9

一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人格品质的现状

1我国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不足的表现

职业道德是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必须具有的修养,唯有我们身处于社会的各行各业中的每个成员都能明确自身所要具备的职业情感、职业觉悟、职业操守,才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主动积极地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相反,若一个人缺乏职业道德修养,就会在工作岗位上凭自我感觉行事,以至于出现与岗位要求与单位和国家利益和国家形象背道而驰的问题。从我国职业院校在校生和走向岗位的毕业生看,确实出现了缺乏职业道德的诸多问题,如:在校期间的一些学生对职业道德缺乏了解,对职业道德养成缺乏自我约束,以满足自我需求作为为人处世的标准,对于责任意识、服务意识、集体意识、风险意识、荣誉意识、诚信意识、进取意识都持不屑一顾的态度,甚至于可以随口说脏话,动辄打群架,考试舞弊,蒙骗助学金。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职业学校毕业的一些学生爱岗敬业精神薄弱,好高骛远却眼高手低;奉献精神不足,既害怕吃苦受累又过分计较个人得失,工作中见硬就回;文明诚信不足,粗话脏话随口可出,对不在乎;不愿意受规章制度的约束,工作纪律松散,迟到早退旷工时有发生,甚至有个别人表现出一切都无所谓的痞子像。

2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的表现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以亚健康状态来评价是比较恰当的。所谓亚健康即处于健康和不健康的临界点,其主要特征如:心理水平呈渐进式退化状态,情感困惑、失控和焦虑,行为反常,以至于会在通常情况下出现神经质反应;体质健康指数明显下滑,体能逐渐下降;睡眠质量不好甚至出现失眠症,体态过于肥胖和消瘦;一些阴暗和灰色的心理因素在增多等。心理不够健康的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首先是身体和精神状态难以适应工作需要,接续而来的则是人格水准问题不适应工作需要。人格是一个人相对稳定、具有独特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心理医学研究认为,许多生理心理疾病都有相应的人格特征模式,这种人格特征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生成、促进、催化的作用。例如,神经衰弱是由于高级神经活动过度而持久紧张所致,但是在同样的外因影响下,有的人发病,有的人却不发病,这与个人的人格特征有关。据专家临床所见,多数神经衰弱患者不是胆怯、自卑、敏感、多疑,就是偏于主观、任性、急躁、自制力差等。无疑,心理健康水平不足的职业院校学生是难能胜任做好岗位工作需要的。

3学校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乏力的表现

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乏力问题的主要表现是将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混淆。一般说来,职业院校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重视,但是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混淆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倾向是用心理健康教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泛化心理健康教育,把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出现的问题一律归为心理问题,比如:理想信念缺失、爱国主义意识淡化、不遵守社会公德、盲目攀比、好高骛远等;另一种倾向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等同化,以思想政治教育取代职业道德教育。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等同化和取代化的结果是职业道德教育的缺位,思想政治教育的空泛。

二积极推动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学生才能和人格的共同成长

1积极提升对职业院校学生开展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将这两方面的教育视为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强有力抓手

学生职业道德和心理品质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专业技能教育的开展,学生只有在心正、气顺、守规矩的基础上进入技能学习状态,才会取得更扎实的学习效果,避免学生们厌学、任性、志弱、倦怠等不良品行的存在和发展,使学习成为学生们的自觉行动。必须看到,对职业院校学生开展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对社会发展负责任的正确态度。职业院校的培育目标是面向社会需求的,通过职业院校所输送出去的学生必须成为符合市场需求的“成品”,而绝不能是“次品”或“半成品”,否则,职业院校的学生的就业会受到影响,职业院校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技能型人才的定位将不复存在,因此,在传授学生们应有的科学技能的基础上,更应当对学生们认真开展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们成为“有德行、懂技术、心灵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们一定要被这两项教育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始终,并有效开展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这是我们的职业教育工作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2彻底转变混淆化、等同化、取代化问题,寻求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步开展与合力作用

要迅速彻底地转变职业院校对开展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混淆化、等同化、取代化问题,坚决摒除在思想上把二者割裂开来的错误认识,这种认识的错误在于用孤立、片面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来看待问题,不能用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去分析问题,不仅影响了良好教学效果的获取,而且对教学的科学发展形成了不利的障碍。所以,树立正确的认识是做好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组合教育”的关键所在。比如,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消除心理教育就是走过场的错误认识,转变职业道德教育应当在工作岗位上开展的落后观念的束缚,确实做到职业道德教育贴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跟着职业道德教育走的良性互动。由于受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现阶段招收的学生主体为独生子女,这些“时代骄子”“家庭宠儿”在父母面前和家庭生活中都是被娇惯的,养成了他们唯我、任性、娇气的个性品质,导致他们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三观上还需要“淬火”,在职业道德规范上还需要灌输和引导,在心理健康上需要呵护和疏导。所以,职业院校要在积极提高对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学生的职业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既能够懂得在校期间他们必须在学业上和人格品质上同步受到老师的教诲和学校的培养,又能够切身感受到学校对他们在学业上和人格品质上同样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以确保每一名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在学校的规制下“修能养德”,在毕业时既能成长为职业技能的行家里手,又能具有优良的人格品质和心理品质。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教师师德和教化能量作用的高频释放来影响和教育学生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直接承担着教诲和引导学生的责任,那么,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必须要满足身为人师的需要。而且,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不能固守在现有的基点,毕竟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任何事物保持于现状就会落后于发展的需要,那么,教师本身的师德建设就必须处于不断进步的状态,教师对于学生的培养教育方法同样需要传承过去的经验与摸索和积累更切合现实教育活动需要的新鲜经验。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学生们在家崇拜家长,在学校就是以老师“马首是瞻”,因此,老师的榜样作用一定要发挥好,这就要求学校要在“师德”“师尊”的培养上狠下功夫,使每一名教师都能真正成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的恩师,真正成为学生们心目中为人处世的“楷模”。另一方面,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化能力必须不断地提升,以寻求对于学生教化能力的高频释放。就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专业性强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显著特点,这一特点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进理念,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技术,而且还要经过系统和规范的专业培训,获得国家认可的心理咨询师资格。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技术培训,不具备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不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对心理咨询的目的、方法和技巧知之甚少,仅仅凭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体会去解决大学生复杂的心理问题,不但收不到实效,还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心理负担,有的问题学生鼓足勇气敞开心扉后,遭遇了庸医,结果不再相信心理治疗,回避问题,拒绝帮助,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4在学生中树立榜样,激励和鞭策同学们向榜样学习,实现教育效果扩大化

篇10

论文摘要:现代师德是一个由教师能力、人格、价值观三大维度构成的综合体,其核心内涵是服务。在通常情况下,表现为以人为本、时代精神、平等合作、为人师表四个关键用语。本文介绍了任职学校推行师德建设的评价方法,以及师德建设的体会。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这为卫生中专学校加强师德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力量,师德水平高低是关系师资队伍建设,关系学校教学、科研、教育管理,关系校风、学风,关系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卫生中专学校的教师整体素质是好的,师德是优良的,但在现实中也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出现了某种程序的道德滑坡。因此,必须加强师德建设,本人认为,卫生中专学校要以“培养敬业精神,塑造一支师德优良、业务精湛、学识广博、身心健康的优秀教师队伍”为目标,与时俱进,赋予师德新的内涵,依据《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技术教育法》制定易于操作的卫生中专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评价方法,并不断在实践中完善。

1师德内涵的新阐释现代师德是一个由教师能力、人格、价值观三大维度构成的综合体,其核心内涵是服务。在通常情况下,表现为以人为本、时代精神、平等合作、为人师表四个关键用语。

一个核心:服务。现代师德的核心是服务,集中表现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包括: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提高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严格要求学生。

三个维度:能力、人格、价值观。(1)能力是基础。现代师德必须具备创造性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的学习能力;兼收世界文化精华,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能力;把握社会发展方向的创新能力。(2)人格是动力。健全的教师人格是师德的根本,崇高的教师品质是师德的灵魂。现代师德必须强调独立自尊性和民主利他性这两个人格特点。(3)价值观是方向。师德在促进教师主体内在知、情、信、意、行诸因素谐同发展,舍弃旧传统,弘扬新道德的过程中,其必备的价值取向不能丧失,如科学精神、人文意识、奉献品质、创新观念。

四个关键词:以人为本、时代精神、平等合作、为人师表。以人为本就是以鼓励人的自主发展为主旨,以爱为核心,以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为趋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是教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现代教师观非常强调平等与合作的理念,平等是对尊严的要求,合作是发展的基础;为人师表即是教师必须在自己的道德、情操、品行和作风等方面给学生作出好的榜样,起表率作用。

卫生中专学校教师的师德体现在以医疗卫生学生为本,在学生面前起表率作用,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发扬时代精神,教师之间平等合作,为卫生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2师德建设的评价方法师德评价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抓好师德评价工作,对于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约束和促进作用。

2. 1建立师德评价体系,形成师德目标的导向机制。师德评价体系是师德建设目标和师德建设内容的具体化。师德评价体系主要由政治思想、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四个方面组成。

2. 2全过程实施民主评价,形成师德建设的制约机制。民主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原则,师德考核的民主评价是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一是实行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本人任职学校的的具体做法:教师根据师德要求进行认真总结自评占10%。学生在每门课结束时,对教师进行评价占30%。教研室对教师进行民主评价占30%。学校领导对教师进行师德评价占30%,最后将各方面的测评情况综合出测评结果,进行奖惩。二是师德评价结合年终考核每年开展一次。三是师德评价的结果在教师晋升、评奖等事项中实施一票否决制。对在教学环节中严重失职的,违反教书育人规定、有失教师身份并在学生中造成严重后果的,以及师德总体评价连续不合格的教师,学校在其晋升聘任职称、评选先进等事项中,给予一票否决。

2. 3评建结合,以评促建,形成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包括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个方面。在精神激励方面,一是用卫生学校事业的发展前景来鼓舞人,通过学校事业发展为教师实现个人价值提供环境保证。二是努力为教师个人进步创造条件。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学校师德建设工作的重点,学校不仅激励他们在业务上积极发展,还要注重做好吸收其中优秀分子人党的工作。三是大力宣传和弘扬师德典型,形成讲师德的人受人尊敬的舆论氛围。在物质激励方面,主要是对受学生欢迎、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优秀教师在工资、待遇、工作条件等方面给予重奖。

3师德建设的体会在推进师德建设过程中,本人认为:师德建设重在教育。搞好师德建设,必须通过宣传教育广大干部教师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目标、内容等形成共识。认识是师德水平提高的过程,也是广大教师受到教育的过程。对教师进行师德评价的目的在于教育,使教师对照评价标准,得到教育和改进,而不在于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