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特点范文
时间:2023-06-12 16:39: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教学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教学时也常听到这样的话。如果没有兴趣,即使你讲的天花乱坠,学生依然无动于衷。对于物理这一课程,既有对数学的紧密联系,又要涉及到语文的口语表达。所以教师在开始教学时,要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的能力。学生初学一般表现为,对说理题的回答感到力不从心,觉得有话写不出,有理讲不准。教师对这种现象首先要理解学生初学物理时的困难,然后作出示范性的回答,鼓励部分学生尝试使用物理语言,逐步培养他们自己动脑的一面。可综合几名学生回答的结果,示范性的给出问题的答案,使其余学生回答问题准确、全面,并把错误的问题予以纠正、指出。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兴趣
“问题情境”是指与某些具体情境融合在一起的问题。初中阶段,学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儿童在学前期已形成的各种同一性,已不能应付眼前必须作出的种种选择和决断了。为了能把握好这一阶段的物理教学,教师应尽可能的把问题放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在新奇、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例如在讲《浮力》这节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先给同学们播放一段《泰坦尼克号》的片段。号称当时最大的油轮,鸣笛徐徐驶来时,把同学们带到影片中的境界,欢呼之余已把同学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同时,使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是有用的,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幽默语言,调动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恰当运用幽默语言,能使学生富有生气和引起注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时,若引用男女之间的关系,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进行幽默比喻,能使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规律。
四、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初中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小学时学习方法的束缚和学生在智力方面的差异,使部分学生对物理产生了一种害怕、畏惧的心理。其中性别差异最为明显,女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更难于男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施教。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
五、借鉴“生活世界”信息,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俗话说:“生活是最好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平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细致入微的渗透生活观念,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生活,并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引入“生活世界”中常见的场景和问题。而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问题亦能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
六、多做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中学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正好符合中学生好奇、好动、好学的特点。教学中如能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心理条件,加以恰当引导,就能解决物理学习中的大部分难题。在物理学习中,物理实验可以为发现物理规律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可以检验物理理论假说的正确性,还可以开拓物理学应用的新领域。在物理教学中它还更有其特有的作用。首先,它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原理和定律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其次,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再者,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遵守纪律、爱护仪器的优良品质。对于中学物理实验,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
1.演示实验。这是学生最为直观的感性体验,教师要充分的准备,以调动学生思考能力。如在讲过“光现象”后,我给同学们做了一个扑克魔术:方法很简单,就是在自己前面的讲台上,盛上一杯黑墨水,然后拿出一张扑克牌,背面朝上,慢慢通过墨水上方,就能说出自己所拿的是什么牌。刚开始同学们兴趣之余又百思不得其解,不由得佩服老师太厉害了……我当时只是微微一笑,轻轻地对同学们说:“其实你们也能拆穿这个把戏。”这时同学们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经过一番提示,同学们纷纷点头,原来是这样的,原来我也可以玩魔术了。这是一个小小的实验,却把光的内容有趣地显现出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2.边学边实验。这是一个小实验,同学们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3.分组实验。这种实验是锻炼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最好办法。初中生的好动,使他们喜欢动手进而喜欢实验。在做分组实验时,教师尽可能的只当看客,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他们学习的目的。例如在电路这部分教学时我如下进行:在未讲电路时,开始就带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每组3~4人(同组男女合作效果更好),分给每组3~4个电键开关,三盏小灯珠及灯座、电池组、若干导线,只提一个实验要求,就是让三盏灯亮起来,另外每个小组都要就实验提出一个以上表述正确的问题,各组提的问题不得重复。学生提出问题后就记在黑板上,比赛哪个组提出的问题多。接下来的几节课就让学生解决问题,有时是教师讲解,有时是请学生代表上台解答,有时是学生自行讨论。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在学完电路分析这部分后进行的测试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比以往同期学生强多了。
4.课外实验。课外实验重要是利用简单、方便的器件,让学生自己动手。这种实验,要求教师予先布置,课后检查。课外实验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学习范围有很大帮助。
篇2
一、趣味性,利于提高学生的感知认识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它既是物理教学的内容,又是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贵生课堂”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初中学生性格活泼,好奇心强,对于新生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正好迎合了他们的这一特点。通过制作Flash,将学生难以想象、理解的问题简单直观地通过设计的动画展现出来,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感知认识。以初中物理电学实验为例,电学本身的逻辑性与抽象性较强,很难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在思维中形成完整的认识。将电学实验用多媒体的形式演示出来,就很容易将知识的难点化解了。
二、灵活性,使抽象知识形态化
“贵生课堂”强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根据这个理念,可利用多媒体将各类实验的内部发生的变化灵活地表现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卫星的运动、日(月)食的形成时,这些内容在实验室根本无法完成,仅仅依靠几张图片的展示也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日食、月食发生及变化的规律。此时借助于多媒体的灵活运用,通过制作动画、三维立体展示日(月)食的形成过程,展现其逐渐发生的变化,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不仅保证了实验的效果,也增强了实验知识的直观性。
三、时间性,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实施“贵生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对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作科学的安排。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好所讲所学的知识,提高课堂有效性,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贵生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对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以大气压强为例,这个知识点一直是学生最难以理解的难点之一。课堂开始的前15分钟,我以经典的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长做的著名的半球实验为素材,以Flash形式在屏幕上呈现动画:左右各一匹马同时拉一个空心铁球,两边同时增加马匹,当累计到16匹马时空心铁球被拉开。在这个演示过程中,学生们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不断发出惊叹声,充满了好奇。中间15分钟,我因势利导地提出问题,学生们在好奇心的作用下,认真听讲同时积极回答问题。最后的10分钟,学生自主讨论,学习兴趣浓厚,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简单性,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贵生课堂”提出让学生简单学习、自主学习。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点和关键。但是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很多实验靠仪器本身的演示效果不够理想,难以完成从实验现象到物理规律的转化。如《串联和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的实验,器材很多,而且对于串并联的公式及特点学生也很容易混淆。于是我在实验中间同时播放该实验的实况录像和模拟动画课件,学生实验操作同步进行,既看清了操作技法、注意事项,又明白实验原理,大大加快了学生的实验速度和准确性。
五、直观性,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篇3
关键词: 台阶 同化 顺应 直观性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台阶高度;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在初中和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阐述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一些做法。
一、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但总的模式不发生根本变化。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知识,把高中教材中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中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利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
许多事例表明学生能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应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
二、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研究复杂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通过实物演示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
三、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开始于疑问与惊奇,问题启动于思维。”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设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讲解习题时,可以采用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策略的选择和运用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用简单的方法把刚才还觉得十分复杂的问题解决了,心里肯定有喜悦和惊奇的感觉,对这种解题方法、思维过程的印象也会十分深刻。
四、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一般性思维方式,但是要有效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方法和技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用“整体法”解答比用“隔离法”简便。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常常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高中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理及物理这一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数学的解题能力都比初中有更高要求,学生能否在尽量短的时间适应高中学习,顺利跨过这个学习台阶,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搞好高初中物理教学衔接,降低高初中物理学习台阶高度,是一项需要多方合作、统筹安排的系统工程。要从高中物理教学方面想办法,从初中物理教学方面想办法;从教材、学生方面想办法;从教法、教师方面想办法。初高中教师都应重视这个问题,加强理论学习,共同努力,为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做出贡献。
篇4
关键字:初中物理;教学效果;学习兴趣
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初中物理一直伴随学生整个初中求学生涯。由于初中物理自身的特点,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而由于初中生大多处在成长阶段,很难具备良好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刚刚接触到的物理知识存在恐惧心理,使学生丧失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物理学科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显得格外重要。
一、初中物理教学与初中生心理特点分析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教学。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应当对学生心理进行分析,将物理教学特点与学生心理状况相结合,显著增强教学效果。初中生大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内心对外界世界充满好奇,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思维活跃。然而,初中生同样面临心灵脆弱,极易受到外界影响,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问题。开始学习物理知识时,初中生往往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一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往往造成心理上的创伤,丧失学习积极性,甚至讨厌物理学科。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教学内容非常抽象,需要一定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学好物理。这些要求对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初中生而言相对较高。在教学阶段,教师如果能把握教学尺度,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一旦没有把握好教学尺度,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甚至厌恶物理学科,害怕物理学科。因此,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学生身心特点与教学内容的特点,发现优质教学切入点进行教学。
二、培养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基于学生心理特点和物理学科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一)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在众多物理教学方法中,实验教学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很多抽象物理知识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具体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抓住学生好奇心强、好学好问的特点,充分运用物理实验,教会学生物理知识。例如,在讲授大气压强知识时,教师可以将硬纸片放于盛满水的杯子上,然后将杯子倒立,使学生观察到杯中水未流出,硬纸片未被水冲掉的物理现象。学生看到此景时往往感到非常惊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应该让学生亲手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物理实验的神奇,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器官,激发学习热情。
(二)从生活入手,以学生为主导,培养学习兴趣。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改变自身角色,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索,并最终发现正确答案。实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在一旁观察学生实验,找出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错误,指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魅力。物理是一门源自生活的学科,很多生活常识中包含丰富物理知识。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尽可能取用生活材料进行试验,避免替代品进行试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应当给予鼓励,不能给予不耐烦的回答,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
(三)加强初中物理课堂趣味性,深化学习兴趣。在物理教学设施上,学校应加大对物理硬件设施的投入,配齐物理教学实验室,并配用专门人员进行管理维护,为学生物理实验提供有力后盾。另外学校应该利用信息手段优化物理教学方法,如使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积极使用网上资源,拓宽学生思维和视野,提升物理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当针对教学内容充分发掘各类资源,尤其是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趣味新闻。如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授伟大物理学家的一些趣味故事,如牛顿煮手表的故事。另外在教学时应当尊重学生发展规律,按教学难度由易向难、循序推进,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题。
(四)灵活运用教法,创设物理情境,巩固学生学习兴趣。中学物理教学是一个多因素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为了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选择最优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具体教学中可以使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对比论证法等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更深地理解学习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实验教学法进行教学,对于危险性实验,可以用多媒体技术代替。物理实验可以将原本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物理课的趣味性、形象性,提升物理课教学质量。通过合理创建不同的实验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使学生主动记忆知识点,积极探索未知点,为学生创新打下基础。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只是物理教学的一种方式,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学习,如鼓励学生参加物理兴趣小组、参加课外辅导班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多参加课外读书活动,多读有关书籍,使学生视野变得更开阔,让学生跟上最新时展潮流。如我国正在进行的北斗卫星、低碳经济、高铁速度、核辐射等与物理学知识密切相关的科学实验。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知识竞赛问答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作者:郎永丽 王丽雪 单位:农安县开安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殿爽.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1).
篇5
关键词:物理教学;初高中;衔接;研究
长期以来,高中物理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除与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中出现的台阶外,初高中物理教师之间相互不了解,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不清楚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高中物理教师也不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设置与特点。同时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对物理知识与方法的掌握参差不齐,且他们面临着学习环境、身心状况、教材内容及学习方法的改变。这些问题对高一学生来说,是不适应的,要有一个过渡期。
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高一物理老师的首要任务,也是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为高中输送人才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因此,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是我们广大物理教师必须重视和要研究的问题。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初高中物理教材跨度较大
初中物理教材以基础知识为主,而且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讲述的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且规律不太复杂,运用的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算,设计的实验简单易于操作。而高中物理教材更注重知识的推理、规律的发现,内容较多,叙述严谨,概括性、理论性较强,描述方式多样,有文字叙述,也有公式和图像说明。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要求大大地提高了,从而使学生很难迅速适应高中物理教学。
(二)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
由于初中物理涉及的问题简单,现象直观、形象;公式简单、概念少;题型简洁,运算少,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单一。很多学生习惯了背诵,很少推理、归纳、思考以及论证;习惯了简单计算,不会复杂计算;习惯了模仿,不能创新。但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单凭初中那种机械记忆的方法显然已经不够了。因此,独立主动地获取知识,灵活运用知识,构建完整的物理情境来解答问题,是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三)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欠缺
高一物理的力学部分所运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如力的分解中的三角知识、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的幂的运算等等。然而,许多学生连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关系都不清楚,更不用说灵活应用了。更令人担心的是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意识淡薄,数理结合的能力差,这一点应该引起各位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解决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不佳的策
(一)注重新旧知识的过渡和衔接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同化是把新学的知识和内容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完善;顺应就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如果新学习的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模式所容纳,就需要改变原有的模式或建立新的模式。其实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内容,初中基本上都提到过,但初中v得比较简单、浅显,而高中讲得更系统、深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作必要的补充和扩展,细化知识体系。
(二)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一般性的思维方式,但要正确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但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则用“整体法”解答更简便。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常常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白,课本习题也能做,但一考试就出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缺乏解题方法和技巧。针对这种情况,高中物理教师要不断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要有耐心。
(三)注重解题和作图的规范性
初中的物理题目相对简单一些,教师对解题规范性的要求也不严格。但是到了高中后,题目变得复杂起来,解题过程也比较烦琐,这时学生就会感到无从下手,甚至是越做越乱,越学越糊涂。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规范解题的能力,严格要求他们准确、严谨地解答物理题。另外,许多物理难题需要作图分析解答,尤其是一些力学题型,作好受力分析图尤为重要,而作图也必须正确规范,否则不但不能帮助解题,还会误导学生做出错误的答案。
(四)教师要提高备课效率
篇6
通过物理教学实践,我认为产生台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性介绍向定量研究的过渡使学生学习产生陡度
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的、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各方面的初步知识以及实际应用。
而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的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例如初中学习力的知识,我们只是对单个物体受力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而高中物理对物体受力分析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物体受一个力,而要考虑的是多个物体受多个力作用,且不一定是平衡状态,因而问题复杂得多了。而且相对于初中物理教材的可读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教材可读性自然大打折扣,学生阅读难度大,不易读懂。
二、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使学生思维产生断层
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初中生的思维与高中生的思维是不同的。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他们往往要借助生活中的亲身感受或习惯观念等进行思维活动。因此定性的感性知识多,定量的理性的逻辑内容少,这是符合初中生的思维规律的,这种思维是属于较低的思维,其由物理感觉引成的物理概念是直接的、经验性的、浅层的。
有研究表明,从初中到高中思维的发展存在关键期与成熟期。初二阶段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从初二开始学生的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变,到了高二年级这种转变初步完成。但是由于新课标的实施,初中物理大量降低了理论思维水平,更多地强调从演示实验与生活常识出发学习物理,因此将这种思维转变在物理学科中由初二后推到高一,高一阶段就成为学生思维的转型期。有转型就有阵痛,其具体表现为很多同学物理课跟不上节奏,或是上课一听就懂,做题一做就错,成绩也像水中的木头,忽上忽下,大起大落。因而学生就容易苦闷和迷茫,对物理失去信心。从而导致一部分学生一见物理就怕,越怕就越难,越难越怕。
针对以上原因,笔者认为要消除初、高中物理衔接的台阶,要在高一阶段物理教学特别是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中做好以下两点。
1.激发学生的兴趣,缩短适应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十六七岁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新事物的渴求心理和好奇心是成人所不能比的。这也是我们解决难题所必须利用好的积极心理因素。教师要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理解新事物的欲望。另外,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习惯接受那些依据生活经验就能判断和理解的物理知识。因而高一的物理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和联系生活,同时也要不时的联系教材介绍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中的应用,让他们感觉到物理知识的确有用。在课堂中也可以穿插物理学家的一些事迹,鼓励学生向他们学习。
从心理角度上讲,高中生具有明显的倾向兴趣。当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心理上会出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对于基础差的学困生尤其如此,老师应不放过任何表扬和鼓励的机会,哪怕是他们的进步极小。这种通过学习的兴趣、满足感激发的兴趣才是持久的兴趣。只要学生愿意学、乐于学,对物理的畏惧感自然大大减轻。
2.增加教学层次,促进知识螺旋式上升。
对于刚刚接触高中物理的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知识不能要求一步到位,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放慢教学速度,增加教学层次。如在讲解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就要注意进度控制。先练习水平上的问题,在逐渐深入到斜面问题;先分析物体受一个力情况,再逐渐深入到物体受两个、三个力的问题;先研究单个物体问题,在逐渐深入分析连接体问题。
篇7
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各种新鲜的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自然很多,如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等。而从初中物理教学这一角度来说,教师的教学水平、教材的内容设置无疑是很重要的因素。其中教师教学过程中和物理教材编制中的趣味性有着重大的作用。
一、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
初中物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包括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等综合表现出来的美的教学魅力更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崇拜心理的基础。正是这种教学魅力吸引着学生的注意,从而启发并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手段应用中和教师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在连续的兴趣中保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最终为顺利完成初中物理教学任务提供有力的保证。
1.教学方式手段实施中的趣味性
例如我校一位七十年代末期改行当教物理的中年老师在八十年代的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中,通过改变和增加一系列物理实验,包括和其他物理教师一起为初二物理入门学生表演物理魔术,突出加强了实验观察和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用实验趣味启发学生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以至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记得该老师所任教的其中一个突出事例是:有一学生因物理实验的妙趣而产生了浓厚的物理兴趣,积极大量地参与小实验和小制作,增长了基本技能,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获得了物理基本知识。物理中考时取得了九十多分的优良成绩,而他的其它成绩都在七十分以下,甚至个别学科是“红灯”。
2.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
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
3.现代教学设施应用中的趣味性
科学技术的飞跃,尤其是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
记得八十年代末期,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校物理教研组组织了一次物理智力竞赛。尽管活动效果不错,但由于当时技术设施较为落后,人工占了很大部分,结果每位老师都感到很累。现在有了计算机及其网络,类似智力竞赛就轻松了不少,而且效果会更好。
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普及化,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工具。这种可延滞再现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函,也扩展了教学外延。那么,好的教学软件是运用这一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必备条件。
许多青少年非常喜欢电子游戏,为此他们可以废寝忘食。为什么?你不得不承认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游戏软件本身设计制作非常符合青少年年龄特点,具有青少年所喜爱的趣味性。加拿大的一个小学语言学习软件就制作得宛如游戏软件,非常有趣,小孩都喜欢。这说明教育辅助软件的趣味性是激发教学对象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在这方面我们的软件设计师尚须努力,各位教育工作者还需继续学习。
二、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设置
面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如何选择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并能十分有效地组织表达出来,的确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经过几次改编应该说较有特色,比较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任何事物都在发展,都需要不断地完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也是如此。进一步使初中物理教材符合青少年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更显示出科学可行、生动有趣的特点,让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成为初中生一本爱不释手的通俗科学读物,使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为此,我认为现行初中物理教材可在趣味性上更富有特点。
1.插图卡通化
Cartoon是青少年十分喜爱的图画表达形式, Disney那些著名卡通人物往往使人们终身难忘,而国产卡通《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更让少年儿童们陶醉在出神入化的情境之中,这种与初中生心理特点非常吻合的表达方式何乐不为?在初中物理教材的插图中能否创作和引用卡通形式(当然引用时要解决版权问题),使得学生第一感官上就能对物理产生高度兴趣,使初中物理教材能更好地为青少年学习服务。
2.实验游戏化
“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比以往物理教材增加了许多实验,其中添了不少学生实验与小实验。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培养观察能力,得到科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我个人认为,可将部分实验精心包装游戏化,如小魔术、趣味小游戏、小制作等。我校相当一部分物理教师自行尝试过,效果良好。另外,可将部分演示实验制作成类似游戏软件,利用计算机、投影 TV等电化教学设施的再现性重现实验的基本情况。
3.物理历史趣闻
篇8
关键词:合作学习;物理教学;有效性 初中教育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兼有为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的任务,但是我们的教育过分强调了选拔功能,而忽视了我们初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随着社会化大分工越来越细,能否与他人合作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以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进行探讨,以此提高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有效组建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实质上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组建优质的合作小组是实施合作学习的关键。小组的规模应该依据课的具体目标、学生的年龄、学生在小组中的活动经验、教学材料和设施的便利程度、合作活动的时间限制等因素。例如,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业成绩分组。我们可以把全班成绩最好的学生,成绩最差的学生和两个成绩中等的学生分在第一小组内,而第二小组则由成绩第2名,倒数第2名和两个成绩中等的学生组成,以此类推。接着,我们要看一看在已分好的组内值得我们考虑的第二个因素是什么,如性别问题。譬如,在刚才的第一小组中,如果4个孩子都是男孩子,那就该对小组成员的构成进行微调。注意在一个4人小组中,不要使某一性别的学生成为小组中单独的一个人。教师应尽可能地把各组中的男女生数搭配均匀。一般来说,合作小组至少应维持一年以上,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积极互动。
二、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
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努力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一个尊重、信任、平等的关系,营造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宽松、轻松的学习环境,教师不能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要让学生自由参与创新和探索,给予学生心理上的一种安全感。此外,教师还需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对于学生所犯下的错误要有高度容忍。即使学生在非常简单的问题上也出现错误,教师也不要直接进行尖锐的批评。对于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特别突出的表现或者明显进步的,要及时给予表扬。
三、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学生的机会均等是基于这样一个现实问题:学生不同性别、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知识结构和不同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一个平等成功的空间。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要关注过程而不是只看结果。把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间、小组间的差异,把差异性评价与整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行为和情感,把行为评价和情感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自我认识,把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只有坚持成功机会均等,才能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不是成败的结果。只有在平等的机会下,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才能得到很好的表现。
四、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缺失。教师在课堂上讲,做演示实验、总结,然后给学生布置大量练习。实验课上有学生在实验,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自由乘客”,想做就做,不想做也能抄袭别人的,蒙混过关。学生主体与主体间交往活动少之又少,大部分的传统教学都在体现单干和竞争。课堂上教师提问,只有少部分学生来回答,这只能体现学生与教师的交往,无法体现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自我封闭的习惯,不利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发展学生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篇9
一、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高中衔接时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物理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实验原理简单,易于操作,其规律不太复杂。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分析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而且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在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等方法,特别要具有情景想象,空间想象和科学想象等能力。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觉得高一物理难学,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甚至打击了信心。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跨过“高台阶”,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1.正确引导,循序渐进。
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的知识不能要求学生一步到位,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控制速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而螺旋式上升。
2.加强直观教学。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教师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模型,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3.克服学生初中旧学识与日常生活经验的负反馈。
学生通过十几年的成长与生活,接触到了许多物理学的现象,他们有许多时候凭直观感受或主观想象,都能猜中正确的结论,而高中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更本质、更抽象一些,并且许多时候其生活经验或者潜意识中存在的一些比较根深蒂固的观点与实际的物理规律相矛盾。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力学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学生这些想当然的错误,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与澄清,会使他们思维抵触,并使他们学习物理本来就十分脆弱的信心更是雪上加霜。
二、加强学生的解题规范化要求
物理规范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思想、方法的规范化,解题过程的规范化,物理语言和书写规范化。对此高考也有明确的要求,具体来说应抓好以下几点。
1.力学中要求画完整的受力分析图,运动学中要有画运动图景的习惯。
力学问题中必须画出完整的受力分析图。有的学生认为对于简单问题,画图无需完整甚至不画受力图。殊不知即使一时能得出正确的答案,长此以往也会养成这种不良习惯。
运动学中画运动图景辅助解题,其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只有确定研究对象、研究过程、受力情况与运动性质,才能提炼模型,选择合适的方法。
2.字母、符号的规范化书写。
一些易混的字母从一开始就应要求规范书写。如u、v、μ、ρ、p,m与M等,现实中有不少学生m与M不分,那么表达式就变味了。
3.必要的文字说明。
必要的文字说明是对题目完整解答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字表述,它能使解题思路表达得清楚明了,解答有根有据,流畅完美。
4.要有规范的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方程式是主要的解题依据,写出的方程式必须是反映所依据的物理规律的基本式,不能以变形式、结果式代替方程式。
三、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浓厚的兴趣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人就会充分发挥自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学生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做好物理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多安排一些实验,并注意提高实验效果。
2.物理教学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
通过实物演示的直观教学能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
3.通过介绍物理学家的事迹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毅力。
如讲牛顿是怎样勤奋学习,伽利略是怎样为追求真理与教会作斗争,法拉第是怎样把人类带入电的世界,通过讨论会、辩论会等活动,渗透物理知识。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科普读物、利用网络等现代工具获取信息,从而扩大他们的视野,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四、加强学法指导,培养探究创新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合作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通过这样一种基本形式和手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探究式教学的意识。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阅读物理课本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挖掘提炼,包括课本中的图像、插图、阅读材料、注释等。更重要的是在阅读教材时,要边读边思考,对重要内容要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
2.指导学生听课。
学生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听老师的讲解,听同学的发言。要边听边想,边听边忆。要注意听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听公式、定律的适用范围,听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自己懂的要耐心听,不懂的要仔细听,还要动手做好笔记。
3.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物理教学
信息技术是把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有文字和图片,而且有大量的有声读物、大量的动画、大量的视频资料。为物理探究过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浅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利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建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学的概念和规律是通过对大量事实以及实验进行分析、归纳、推理而建立起来的。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也必须遵循这样的认知规律及研究方法,即在教学时需要以学生的生活积累作为依托,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同,感知周围事物的能力也不同的,要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搜索出他们头脑中积累的与教学相关的内容,部分同学会存在困难。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将教学中所涉及到的一些事物、现象等在较短的时间内再现出来,这样就可以及时得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他们的合理猜测、推理提供帮助。
如在学习《压力和压强》一课时,首先可用课件出示一幅图片:茫茫雪地上,一位滑雪运动员踩着滑雪板迎面而来,另一位中学生则深深地陷在雪地里,寸步难行。以此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两人对雪地的压力差不多,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情况?这样引入课题,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为何要引入压强这个物理量,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学生的理解做了很好的铺垫。又如在学习《杠杆原理》时,在课堂一开始,设计和演示这样一组动画:面对一块大石头,一个成年人推得满头大汗,石头却纹丝不动,图片上打出一个大问号;学生立刻积极思考,想出了很多办法:抬它、用肩扛它等。这时,第二幅画面出现了,刚才学生想的办法都不行,该怎么办?由此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学生七嘴八舌之后达成共识——使用机械;但用什么样的机械呢?学生似乎又说不太清楚,此时第三幅画面便出现一个小孩利用杠杆轻松撬起了刚才那块大石头。通过动画演示,在小孩和大人的反差对比中,杠杆的作用已经深入学生的头脑,同时对学生后续学习杠杆原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可见利用信息技术建构物理情境,在给学生以感官刺激的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利用信息技术结合实验教学,能突破重点难点
在物理教学中,大部分的实验都是强调实验过程的,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实验现象,发现实验规律,得出实验结论。在实验中,许多实验都可辅以信息技术,用动画来演示其效果是异常精美。
动画还广泛应用在实验室无法完成的实验过程演示上。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的精华。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但是在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不少困难,有的实验过程变化太快昙花一现且抽象难懂,有的实验不准做(如做托里拆利实验要用有剧毒的水银)、不便做、不能做,还有一些与实验相关的生活背景等,这些是单纯的实验无法解决问题的。信息教育技术在物理学中的运用为实验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难解决的实验问题都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模拟仿真等功能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例如当物体浸没在水中,如果F浮>G,则物体上浮,若物体开始露现水面,则F浮减小。随着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增大,F浮减小,直到F浮=G,物体就飘浮在水面上了。这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十分抽象,这是初中物理的重点难点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既重要,又难于理解。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三维性、多变性、直观性、可控性等特点,将此类实验的过程及其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特点、器材组合、实验操作、现象观察、数据读取、分析处理、得出结论等各个阶段的情况制成可以调控的课件,运用网络课件的形象、直观等优势,很好地突破了这一难点,使学生认识了现象的本质。
三、利用信息技术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所谓提高教学效率,对教师而言,就是在同样多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对学生而言,就是在同样多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实践表明,运用一些好的教学软件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有效的节省教学时间,有利于教师精讲,学生精练,真正起到优化教学过程的作用。例如在学习《欧姆定律》时,获取不同导体的电压与电流图象是本节课的重点。若采用传统的实验操作法,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每小组学生只能研究一个导体的电压与电流图象而无法解决本节课的问题;若采取将全班同学分成不同小组然后分别研究不同导体,用借数据的方法来弥补时间的问题,又会碰到坐标系数据选取不同而无法将三个不同导体的电压与电流图象建立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的困难。此时用DIS(数字化信息系统)数据采集器则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仅需五分钟便可以将三个不同导体的电压与电流图象建立在同一个坐标系中,从而大大节省实验时间,有利于学生后续的分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