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工程建设范文
时间:2023-06-12 16:39: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专业工程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合同履约不严现象严重
违反建设程序建设与施工、监理的关系实质上是合同关系。目前有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建设对施工、监理的合同履行情况把关不严,比如对人员的无序调换不能及时加以制止,没有按照合同要求进行违约处理,对调换人员没有达到合同规定的仍予以批准等等,这些都是不重合同管理的表现。我市有多个交通项目早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但合同执行中存在随意变更等问题,工程结算审价争议久拖未决,以致每年有农民工上访现象。特别是有的建设财务控制力量不足,债务负担过重,资金周转困难,历年累积的应付工程款欠款严重。历年来工程款支付环节引发的社会矛盾屡见不鲜,所以,近年来建设管理部门等对合同管理特别是农民工支付保证金加强了控制管理。2013年版本的建设合同条款中单独对工程款支付和合同变更作出了详细的解释。
1.2基础资料不全,竣工验收拖延
按规定要求,公路项目通车试运行两年后应进行竣工验收,但我市大部分已到期的项目无法及时竣工验收。原因有档案资料不全,财务决算未及时完成等等。前几年已完工的多个项目竣工结算还未全部完成,有的项目尚在诉讼中,导致财务决算无法编制、竣工验收无法进行。建设由于管理人员不懂工程的管理程序,没有及时整理档案资料,后续再补有困难。建设程序中要求的以“估算控制概算”、“概算控制预算”、“预算控制决算”的原则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近年政府主导下的内部专业化分工,统一领导。各司其职,有效地提高了公路建设管理效率。市发改委、财政等部门也成立了基本建设项目综合验收领导小组,大大推动了项目综合验收的进度。
2推动交通工程建设专业化管理的策略
2.1严格控制准入门槛
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严格按法律规则办事,交通工程项目招标的时候,要深入调查竞标的能力水准、技术水平,对相关项目负责人的专业资格标准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进行严格把关,将组织机构的组建、人员配置的标准明确化,如此措施的核心目的就是要实现工程建设管理团队管理的专业化。依据相关准入条件,对眼下正在进行的项目进行检测、衡量,把不符合标准的进行及时的变动,将涉及到的相关人员替换。新项目的问题上,一定要严格按标准展开。
2.2要把好制度关,推进规范化管理
作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指导督促项目法人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招标投标、质量标准、进度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材料采购、工程变更、资金拨付、廉政准则等方面的工作制度,完善各项工作流程,建立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同时建立财务竣工决算、综合验收、档案管理制度,做好项目的后评价工作。政府部门也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管理,扎实督促建设建立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制度,并能有效实施,提高管理效益和成果。
2.3要把好考核关,落实好建设管理责任
要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管理效能。要将建设管理能力与项目建设的适应性纳入动态监管,重点考核机构和人员变化、履约能力、履职效果、质量安全控制等关键要素,及时修正管理偏差。对社会投资项目,还要加强对资金筹措、履约能力的监管,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对工程实施管理不力、现场管理混乱、容易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建设,应责令停工整改。对整改不力的,要及时撤换。
3结语
篇2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 郑州 450011)
【摘 要】本文论述了我校申报设置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必要性, 从学校已具备的学科和专业基础条件、实验条件、师资队伍条件和专业办学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可行性,最后从专业特色建设问题,专业社会认同问题培养方案和专业教材问题等方面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教学科研;培养方案;专业特色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是根据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趋势和城市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人才匮乏的实际情况而设立的新专业,自从2002年,中南大学首先开设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目前已有30余所高校开设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然而,由于高校办学特色和背景不一样,在准备申办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新专业时,首先要考虑在自己高校办学特色下能不能申办该专业,怎么办好该专业等关键问题,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作为水利水电为特色的高等院校,在申办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过程中,也结合自身的基本条件对其必要性和可行性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论证。
1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1.1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膨胀,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城市建筑用地紧张,道路交通拥堵,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恶化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大量的利用地下空间,我国著名防护工程和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钱七虎院士曾经说过21世纪对人类来说是“地下空间”的世纪。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将会是越来越大,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项目将会越来越多,这必将吸引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开发地下空间是大势所趋。
1.2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急需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各地修建了一定规模的地下建筑设施,包括人防工程、地铁、地下停车场、地下管线、市政公用设施等,特别是近年来全国多个城市开始大量建设地铁,城市地下隧道和地下商场等,城市现代化建设急需大量受过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知识系统教育的高级技术人才,必须尽快培养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以满足工程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1.3 增设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是我校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
我校作为一所以水利水电为特色的大学,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综合高等院校,担负着为水利水电行业和河南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培养人才的重任。申报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一方面为了进一步完善我校土木建设方面的专业群,另一方面将我校在土木工程、地质工程、水利工程等专业方面的科学研究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乃至全国需要培养出更多具有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
2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的可行性
2.1 我校具有开展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相关的学科和专业基础条件
我校目前建设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相应的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比较接近有地质工程、土木工程(岩土及地下建筑方向)、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等专业。其中“地质工程”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三批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工程力学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2.2 我校具有开展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实验条件
我校目前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相关的实验室有河南省岩土力学与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地质工程综合实验室和地质工程实验研究中心等,实验室设备齐全,性能先进。其中河南省岩土力学与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定位于岩土力学与结构工程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实验室经过近十年的建设,试验设备有了长足发展,仪器精度高,功能强大,能完成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地质工程综合实验室承担了学校的地质工程、土木工程(岩土及地下建筑方向)、水利水电工程等本科及研究生专业课程实验教学。地质工程实验研究中心是专门的科研实验室,近年来,承担了国家级项目、水利部及河南省项目等各类技术服务项目多项。
2.3 我校具有开展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条件
目前,我校从事岩土工程、地质工程等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约为50多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人员占到一半以上,大部分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这些教师大都具有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方面的专业背景,有的还从事过现场实际工程的施工工作,理论知识扎实,工程实践经验丰富,是一支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的教学科研队伍。待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申报成功之后,可以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安排,还可以有计划地引进人才和安排有关教师外出进修,教学科研师资队伍条件可以满足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教学科研方面的需要。
2.4 我校在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办学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1994年,我校开始了基础工程专业(专科)的招生工作,1997年升为本科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岩土与地下建筑方向),该专业的地下建筑方向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非常相近,18年来,已经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毕业生,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目前该专业培养思路清晰,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设备齐全,这些都为开办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打好了良好的基础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招生就业问题
自2002年中南大学首次开办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以来,该专业诞生时间只有10余年的时间,相对传统土木类学科,如岩土工程、隧道工程等,诞生时间并不长,社会认可度相对差很多。很多人不清楚该专业是干什么的,将来就业主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这样就造成了该专业在刚开始开办时存在招生和就业问题以及如何让社会认可的问题,尤其对于水利院校更是如此。
3.2 培养方案制定和专业课程教材问题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作为新专业,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和编写高水平的专业教材就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在培养方案制定中体现我校水利背景特色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时,作为一个新专业,适合该专业的专业课程教材不多,影响了该专业培养质量,为适应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现状与前景,迫切需要加强相关专业课程的教材建设。
4 结束语
针对当前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的大趋势以及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有必要进一步增加设置该专业的院校数量,进一步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增加社会认可度,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抓紧编写该专业教材,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培养更多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钱七虎.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J].地下空间,1998,18(2):69-74.
[2]陈海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新专业的机遇与挑战[J].科技信息,2012,(33):483-484.
篇3
1.1完善教学体系
在传统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增加第二课堂模块.通过第二课堂的培训与竞赛,培养专业兴趣、提升专业理论、提高动手能力.第二课堂包括两部分,即专业技能培训与竞赛和综合技能培训与竞赛.专业技能的培训与竞赛:测量、制图技能是当前企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基本要求,而力学是工程技术人员专业纵深发展的基本功底.因此,加强工程测量、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应社会需求有积极帮助.综合技能培训与竞赛,企业往往需要引进“上手快”、综合能力强的人才.所以,通过本科教育阶段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大势所趋.为此,通过水工建筑物设计与模型制作竞赛、水利工程模拟招投标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专业理论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1.2充实教学内容
1.2.1专业实践模块
①认识实习基地建设:根据教学目的,以已建典型水利工程为平台,针对性建设认识实习基地.比如:为使学生认识水利枢纽及其建筑物组成、功能及布置,认识水电站枢纽建筑的组成及布置,以刘家峡水电站为认识实习基地;为使学生认识典型输水建筑及其功能及布置,以甘肃引大入秦工程为认识实习基地;为使学生认识河岸式取水枢纽的布置及建筑物组成,认识高扬程灌溉工程,以甘肃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为认识实习基地.
②课程设计题库建设: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工钢结构、水能规划、水工建筑物、水电站等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几门主要专业课,为规范这些课程设计,提高教学效果,设立课程设计题库.题库的建设力求与理论教学知识点紧密结合,各课程设计题目的数量,按照与学生比例1:10确定.
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建设设计水力学等六门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试验项目9个,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渡槽排架施工、引水枢纽水工模型综合性实验、不同进水条件下泵站进水流态的观测、土的物理性质的综合测定、土的物理性质的综合测定、土的三轴实验、土的击实实验、水工建筑物消能实验、水库调度模型实验.
1.2.2综合实践模块
①生产实习基地建设建立管理、施工、监理、设计四模块相结合的生产实习基地.各模块以三个以上的单位或工程为平台,与生产单位签订培养协议,制定教学大纲,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实践教学.管理模块:主要用于认识实习,解决学生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利工程枢纽组成、各种枢纽建筑物形态及功能的感性认识.安排在第四学期末和暑假进行,为期2周,该模块教学以认识实习列入教学计划.学生以30~40人为一组,参观3~4个已建成典型水利工程,认识水利枢纽的整体布置,初步了解流域水资源规划及各种水工建筑物的结构、功能.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听讲座的方式,了解实习工程(包括所在流域)的基本情况(1天);第二阶段工程实地参观学习,由带队指导教师和基地指导教师共同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讲解(7天);第三阶段学生汇编实习报告(2天).施工模块和监理模块:主要用于生产实习和大学生科研训练,施工模块也可用于毕业设计.学生直接参与施工或监理工作,亲历施工过程.安排在第六学期末和暑假进行,以生产实习列入教学计划,为期4周,学生以5~10人为一组,在1个在建典型水利工程参加施工生产或施工监理工作.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听讲座、阅读设计图纸和有关文献,认识工程并明确生产任务和工作要点(3天);第二阶段工程实地从事施工或监理工作,在基地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加某一分部工程的施工或监理,培养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21天);第三阶段学生汇编实习报告(4天).设计模块:主要用于毕业设计,学生在企业项目负责人的指导下,参与工程项目设计,学会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制定技术方案.安排在第七学期16周后及第八学期进行,为期15周,本模块有两种运行方式.方式一学生以20~30人为一组,派到实践基地(设计院)参加工程设计,设计院根据生产需要,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项目,由项目负责人担任指导老师,指导设计工作,完成毕业设计;方式二设计院将设计项目的部分工作委托到学校,由老师指导学生在校内完成工程设计,同时按照学校教学大纲要求完成毕业设计.建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为一体的实习教学基地,对学生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系统培养,改变传统的专业技术的单一培养方式,以适应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的需求.
②毕业设计教学毕业设计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本科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学习深化、拓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毕业设计应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踏实、细致、严格、认真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涉及面宽毕业设计题目变化众多,分水能规划、坝工、水闸、水电站建筑物等四大类分别建立毕业设计题库,编制毕业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按照一人一题的原则开展教学.在毕业设计的指导上,提倡校内外联合指导模式.即教师和学生走出校门,结合生产搞毕业设计,参加一些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实现“真题真做”.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在生产第一线上经受了实战的锻炼,对树立正确的设计观点和培养严格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有所帮助,理论进一步联系了实际,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同时,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思想和政策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自学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结合生产进行毕业设计是有积极意义的.此外,传统的毕业设计指导方式是将学生分配到各个指导老师,由指导老师单独指导本组学生.这种方式最大的弊病是有些指导老师专业面较窄,而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学活动,需要贯穿本科学习期间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多门课程的知识,专业面较窄的老师,要指导需要系统的知识才能够完成的毕业设计,显得捉襟见肘.为此,模拟设计院的各个专业,成立由测量、地质、水文、水工、施工、造价、制图老师组成的指导小组,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可以扬长避短,使本环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2.结语
篇4
关键词:高职;工程测量;测量学基础;建设与实践
测量学基础课程是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工程测量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其主要内容包括测量基本工作、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和地形图应用,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课间实训和集中实习三个方面。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培养学生测图、读图、用图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后续课程的学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有其经典的理论和方法。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使测绘新技术正向着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进而使测量学为科技、经济、工程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领域不断地扩大。因而,如何合理可行地进行测量学基础课程建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我院工程测量专业开设时间并不长,其测量学基础课程经过近几年来的建设,在教学、管理、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下面结合高职院校工程测量专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及我院工程测量专业测量学基础课程建设情况进行探讨。
一、优化测量学基础课的教学内容
作为测量学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体系已延续几十年,也为人们所适应。然而,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这种体系内容已经不适应现代工程对测量的要求。依据工程测量专业的课程体系及学生应具备的工程测量工作能力,如何对原有体系进行取舍、对新内容进行合理补充以及传统内容与现代新技术的应用如何进行衔接等显得至关重要。所以对原有内容进行优化、再加上新内容进行组合,是教学内容改革的必由之路。经过这几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我院工程测量专业测量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由高程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直线定向、误差理论、小地区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测绘、地形图应用组成。测量学基础课程理论课和实训课的学时比例约为1︰1,集中实习时间为2周,有时会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实训时间,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中重技能的教育理念。测量学基础教学主要知识点见下表。
在主要知识点中,我们仍保留了一些常规测量仪器的使用及测量方法,其原因一是在测量学基础中常规测量仪器的使用及测量方法仍是主要知识点;二是在欠发达地区及部分工程施工单位目前仍在使用一些常规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因此,安排这些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说还是有必要的,但在内容上要精,少占课时,以技能为主。
二、重视教学方法,提升理论实践的黏合度
当前,虽然高职学校学生大多为高中毕业生,但是相对于本科院校的高中毕业生来说,其最大的问题在于基础知识不是很好,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西部地区,学生对理论学习积极性不高。根据这种情况,教学中更应注意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1.现代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多样化。由于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室都有现代教学媒体工具,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完全依赖于多媒体组织教学,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课中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感染力不是现代教学媒体工具所能替代的。教师使用黑板加粉笔,会通过丰富的表情、准确的手势、抑扬顿挫的声音感染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师生的良性互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授课的内容,除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外,也融入现代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实物进行讲解。例如,在讲解测量仪器构造时,把仪器安置在三脚架上,配合幻灯片、图片等做演示与讲解。在有条件的时候,将报废的仪器拆开,让学生一窥仪器内部的结构,这样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以高涨的热情了解、学习到各种测量仪器。另外,制作一些标准规范操作演示视频或动画等,在课堂上给学生放映,还通过网络共享,使学生在其他时间也针对自己的疑惑,通过反复观看视频进行学习。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自学能力。
2.结合工程测量专业的特点进行教学,突出重点教学内容。由于测量学基础课程是工程测量专业的基础课程,因此,在教学中要重点突出测量学基础用于工程测量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自己所学的内容有何实际意义,明确学习的目的性。在教学和实训过程中,将测量学基础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应用于典型的工程测量实例带入课堂内,围绕这一教学内容解决某一工程测量的过程进行教学。如,在讲授水准测量时,教师不但要讲解清楚水准测量是测定地面点的高程,同时还要结合建筑工程中场地平整、基坑抄平及坡度测设等实例来说明水准测量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当然,做到这点,教师自身要不断提高素质,特别是要经常进入工程施工现场,亲身参与工程的施工测量,积累经验,结合专业特点,了解测量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这样才能在课堂上随手拈来,与理论结合,使学生所学即所用,点点落到实处。
3.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心灵的启迪者。“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尊重就不会有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不要总把学生看成“可塑造的人”,不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偏激问题动辄训斥,甚至贬低侮辱,特别是对某些自尊心比较强的学生,这样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也会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性格较内向的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数由于自身的原因,在实践课程中耽心自己做不好而不敢动手,教师要帮助他们摆脱这种心理障碍。
篇5
[关键词] 高职; 工程造价; 品牌专业; 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01. 062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 0105- 03
1 我院工程造价专业的特色和优势
1.1 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
专门为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管理企业、建筑工程承包公司、社会中介组织及其他经济主体培养具有工程造价管理和工程财务管理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1.2 特色和优势
我院的工程造价专业的特色和优势体现在:不同于工科院校的工程造价专业,所设专业课程有两条主线:一条是以工程造价管理为主线;另一条是以财务管理为主线。我们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可以去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中介机构做工程造价的编审工作,也可以去施工单位、房地产企业做财务管理工作,就业的路很宽,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不用为毕业生就业率发愁。
2 工程造价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1) 专业建设体现工程造价专业的高职特色。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定位既不同于本科,也不同于普通专科,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综合素质较高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培养目标要突出适应性的特点。①适应岗位需求,强化操作能力的训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要的人才。②适应发展的需要,科技的进步,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在获得从事当前工作的知识、能力的同时,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具有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今后的发展需要。
(2) 以提高基本素质和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建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学生的知识结构应包括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文化知识是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应具有的基本文化素养和作为一个受高等教育的人应达到的较高水准的文化修养,凭借这些知识素养,学生们可以较容易地融入社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出较高品味的个人爱好;专业知识是人们通过学习和探索而掌握的专门知识,学生们以此来安生立命和实现人生价值,进而对社会有所作为。
(3) 重视能力培养,探索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规格,工程造价专业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探索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适合其特点的教育模式,即 “实训—理论—实践—实训”,第一个“实训”,是让同学们认知所学专业职业岗位的具体岗位分类,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对今后工作岗位有感性的直观的认识;“理论”教学是在对工作岗位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对工作内容进行对应的理论讲解,是对工作内容的理论化;“实践”是模拟或在实际工作岗位实习,对岗位有更直接的了解,对理论加深体会;第二个“实训”是在学校进行案例教学,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对理论的整体性和高度性的认识。以此模式组织教学,避开了学生的认知弱点,也遵循了“认识—实践—认识”的一般教育规律,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4) 制订切实突出本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案的制订主要遵循这几项原则:①要满足高职教育的学制要求,三年的学制要确定适当的学时量和学分量,既要把教学任务完成好,又要给学生必要的培养个人兴趣的时间,两者有所兼顾。②要考虑职业教育的操作能力要求,在课程的筛选和课时量的确定上,特别是实训课时要得以满足。③核心技能在课程支持上要加以满足,为此要设计好职业技能课之间的课时比例和开设顺序。④要深刻认识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和相互促进的作用,结合高职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能力较弱的现象,突出理论教学,进而满足部分学生继续提高学历层次的愿望。⑤选修课的设计要把握好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知识技能要求。⑥对毕业生的双证书制度要在教学方案设计时与常规教学达到一致。
(5) 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目前本专业的职业资格取证率已达95%,将双证书制度融入培养方案,提高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的取证率。
(6) 建设一支能推动本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专任教师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每年有计划地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争取两年内所有教师均有参加企业锻炼的经历,达到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要求。继续增加行业专家承担实践课教学的比例,以他们的实践经历和技能进行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7) 继续加强和扩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①充分利用我院已建成的国家级经管实验中心的条件和本专业已形成的手工实训条件和软件实训条件,积极与校外实训基地展开深度合作,在获得对方支持的同时,我们要以社会技术服务的方式为企业解决理念、创新等问题。②以加强专业建设为核心,以2010年度我院实训室建设计划的落实为契机,使工程造价专业实训条件再上一个新台阶。本次的实训功能有:招投标模拟功能、计算工程量和计价功能、施工模拟功能、软件实训功能、会计模拟实训功能、房地产投资管理模拟功能(与用友公司合作)。
3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3.1 教学方法的改革
对教学内容进行基本的分类,不同类别的教学内容给予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将所有的教学科目分为3类,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方面有所区别,一类是通用能力基础课,其内容以满足专业学习为依据,它是高职教育中最基本的内容,对所有学生都是必修课,老师必须精讲、细讲,使学生彻底弄懂,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高职的基础知识和文化素养。另一类是提高基本专业素质的课程,如经济学、财政与金融、企业管理等,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世界观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此类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思想内容和思想方法的培养,要求以理解为主,消化吸收基本理论为主,准确运用和灵活运用客观规律为主。第三类是传授培养技术、技能的课程,如工程造价管理、施工企业会计,主要解决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学生准确掌握规则、规范、制度、业务操作程序等,并运用于实际操作中,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教学中要突出时效性、务实性,按照地区、国家、行业的适时要求和具体要求,及时完善和补充教学内容。
3.2 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手段的改革主要表现为讲授方式的改革。讲授方式改革的基本出发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为高职学生与本科生相比较而言,他们的学习自觉性是需要学校和老师加以培养和激发的,结合我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及工程造价专业的特点,应在有些课程的教学中推行互动式教学和认知式教学。
4 教学设施建设方面
4.1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教学目标的实现,特别需要通过实训教学环节使学生的课本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实训教学越贴近实际,这种转化的效果越明显。这就要求实训教学有符合职业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严谨的教学过程,先进的管理制度等组成一个教学架构,以保证实训教学任务在一个相对完善的环境下完成。在实训教学中另一项重要条件是实训设施设备,我们通过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满足这方面的要求。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按照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能力及专业主干课的需要而进行,内容主要是列入授课计划的需要通过实训培养操作能力的教学项目,按教学要求随进程进行,我们学院建有工程造价管理实训室和会计实训室。
工程造价实训所用的图纸是学院曾经在建设时所用的一套完整的工程图,学生从识图、计算工程量到确定要素价格及工程总价格,都是在完全仿真的环境下进行。有关工程造价的管理制度、管理规则、造价软件升级是按照自治区工程造价管理总站对全区造价管理要求实行同步教学,实现了造价管理制度和规则应用上与实际工作的零距离对接。
会计实训本着资源共享和突出特点的原则,把施工企业和房地产企业在会计核算中不同于一般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作出重点安排,为此由任课老师深入企业搜集专门的核算资料,整理并编写实训教材,按会计准则要求并结合工程建设领域的实际展开实训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
另外还要建设好校外实训基地,这项工作可分两个步骤进行,首先把我校历届毕业生作为一项重要的校外资源用好用活,他们中间的许多人已经成长为企业领导,愿意为母校做点事情,与他们的合作既可使师生深入生产与管理的一线,同时在实训投入上能节约成本。再者可以定单培养的方式完全按企业的个别要求组织教学,实训教学就放在用人单位,利用他们的设施、场地,由他们的专业人士指导而完成实训,这样不仅培养了师生的实践技能,还使学生感受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管理制度,为以后及早适应工作做好准备。
4.2 图书资料建设
图书资料建设应满足教师参考用书和学生参考用书的需要。我院近年来每年在图书资料方面的投入均比上一年度要增加10万多元,购置的图书资料除满足学生用书的多种需要外,对教师用书主要购置了教育教学方面和专业方面的参考用书,并主要选择知名出版社的书,以保证图书资料建设的质量,并且我系也根据需要更有针对性地建起小型资料库,收集、采购了一些很有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以更好地辅助教学工作。
5 教学管理的思路与措施
教学管理方面首先制定和完善有关的教学管理制度,以此来规范和激励我们在该专业建设、优化和提升等方面的工作,从而使该专业所要体现的特色既鲜明又效果突出。为此应制定以下规章制度:“工程造价专业建设规划”、“重点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实训室建设管理办法”、“实训教学实施方案”、 “教材建设管理办法”、“教学检查和评价制度”等,以此使工程造价专业的特色研究和特色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章可循并使这项工作具有可持续性。在具体的目标、思路、措施上,有以下安排:
(1) 本着优势专业择优配置教学资源的原则,给予资源保障。在师资配备上尽量安排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双师型教师、专业骨干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并且聘请一些专家和社会的名师,以补充本校教师教学方面的某些不足,专业课由双师素质教师和兼职教师上课的比例达到了80%。在教学设施的使用上要优先满足那些形成主要职业能力的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时数超过了50%,使老师的教学在先进的教学条件下进行,以使教学效果更有保障。
(2) 在教材的选用上,除了在上面提到的教材建设所要满足的特色需要外,对于外购教材尽量选择省部级以上的高职高专教材,最新出版的教材(近3年出版),名家名校的教材,使教材具有权威性、时效性、重要性。
(3) 为保持专业特色的内涵具有适应性和可持续性,要不断地研究教学方案,使其体现基本教学思想和教学特色的前提下,在课程结构、课程顺序、课时量、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比例等方面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完善。
(4) 建立激励与制约相结合的专业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建立教学检查与督导制度,这项工作由评估中心、教务处、职业学院教学办、系、学术指导委员会分别按各自的职责有针对性地进行,采取听课,检查教师工作纪律,召开教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学生评教等形式,在期中和期末以常规形式每学期开展。另外还建立了实习实训等各项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为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了保障。
(5) 教学指导委员会能实质性、制度性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我院有关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要征求学术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完善要有学术委员会参与并负责审核,教学大纲的审核要有学术委员会参与,以使教学工作取得更好效果。
(6) 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化、经常化,促进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本专业成立了由企业和行业专家及一线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业建设研讨会,双方共同研讨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建设问题,并邀请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来校为本专业的师生做专业讲座和业内政策解读,以使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和形式,确定了依据市场开设专业,针对岗位能力开发课程的人才培养思路,确保人才培养规格符合社会和行业要求。
以上是我对工程造价品牌专业建设方面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希望与本专业的老师们进一步探讨,也希望能对其他老师在做品牌专业建设时,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淑英. 对高职工程造价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J]. 管理科学文摘,2008(6).
篇6
[关键词]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综合素质;创新能力
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要以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为核心,要根据社会实际需要,以培养面向基层的技术应用、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各类应用性人才为宗旨。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最重要的实践综合性环节。毕业设计选题科学与否、时间安排合理与否、管理模式妥当与否、成绩评定真实与否,都会对毕业设计质量产生影响。结合我院新建本科院校的现状及多年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学实践,我们对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毕业设计进行综合改革,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
一、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高校持续扩招及增设新专业,学生数量激增,而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出现滞后现象。新增加教师大部分是青年教师,不少青年教师参加科研、工程设计、工程实践的训练不够,基本功不扎实,缺乏工程背景和工作实践经验,因而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毕业设计的质量;再者,高校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竞争激烈,学生外出参加“双选会”等分散了学生许多精力,花费大量的时间,也影响了毕业设计的正常进行。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途径
针对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在毕业设计中重点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采取“放出去,收回来”的方针,让学生在实际工程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实践性教学环节也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减少上岗培训时间,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健全毕业设计教学文件。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制定毕业设计大纲。大纲的原则,除力求有利于巩固、深化和扩大学生所学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得到全面的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外,还应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实际,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倡学生参加与实际工程设计的毕业设计,加强对毕业设计的全过程的管理。毕业设计的几个重要环节如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及答辩要求要认真制定,以重过程管理,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2.导师制促进毕业设计过程。我院自2004年开始在本科生中实施导师制。导师要求由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担任,其主要职责是从思想、学习、生活和生理上全面关心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研、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实行导师制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指导老师不仅全面负责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还要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工程实践和科研活动中,指导学生开展科技竞赛和创新活动。另外,指导教师通过多年来“产学研”结合的渠道,精心培育,建立了相对稳定、机制灵活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基地。
3.“双师”制指导毕业设计模式。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开始摸索改变以往毕业设计的固有模式,尝试把学生放到生产实践单位去做毕业设计或论文,实际效果不错。为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采用“双师”共同指导的办法,即同时聘请土木工程建设单位的技术专家参与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实践证明,这种教师和工程师联合指导实践教学的举措,显著地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4.科学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毕业设计题目合适与否,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关系到毕业设计的质量。我们立足于学院的发展定位,即培养适应当前社会建筑市场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设计、开发、施工及管理能力,能在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并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有鉴于此,我们在毕业设计题目选择上重点加强工程设计与施工、科研方面的训练。毕业设计选题提倡“真题真做”,取材工程建设的实际课题设计,使选题能真正反映本专业领域的发展水平和前沿动态,使学生真正了解工程设计,参与工程设计。同时,题目应做到难易程度适中,增加学生的设计兴趣,使毕业设计成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向工作岗位过渡的重要阶段。
5.把好毕业答辩关。采用开放式的答辩方式,让同级或低年级的学生参加旁听。公开答辩可以扩大毕业设计的影响,创造相互学习的机会,给低年级学生对毕业设计有初步了解,学习对问题的思考方法、解决办法。答辩中的公平、公正性,对答辩者有直接影响,对到场者也有影响,还关系到学风的建设。所以,在建立答辩小组、确定答辩成员时,我们依据课题内容,按照指导教师与非指导教师、专业基础课教师与专业教师相结合的原则组成答辩小组。要求答辩小组成员一定要事先仔细阅读毕业设计,做到心中有数,不能边听边看边提问,以克服随意性,增加针对性,并对答辩者的回答做出正确评价。评分时要遵照评分标准评分,力求客观正确,减少和消除个人感情和感觉评分因素,以确保成绩的真实性。
三、结语
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毕业设计的改革实践,我们从根本上解决了该专业毕业设计形式的单调性和设计内容的人为性,完成了由单一学校培养向学校与社会结合培养的转变,建立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动态渠道。毕业设计内容的实际性必将有利地推动学生就业工作的实效性;毕业设计内容的多样性将促成学生工作性质的针对性;毕业设计方式的灵活性将开拓学生发展空间,加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使其较快地进入工作角色,减少再培训时间。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谢飞鸿.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中的学生素质与个性化培养[J]. 理工高教研究,2007,(3).
[3]马芹永.改革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5,(9).
篇7
关键词 工程测量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 实践能力 能力拓展
在测绘界,人们把工程建设中的所有测绘工作统称为工程测量。实际上它包括在工程建设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它是直接为各项建设项目的勘测、设计、施工、安装、竣工、监测以及营运管理等一系列工程工序服务的。可以这样说,没有测量工作为工程建设提供数据和图纸,并及时与之配合和进行指挥,任何工程建设都无法进展和完成。
根据对土木工程建设的相关工程勘测设计、工程施工及监理等一线生产单位的调查发现,这些企业和单位对工程测量岗位有着以下几方面能力的要求:
同时,从多个独立学院毕业生反馈情况调查,很多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单位的第一个工作岗位往往就是从事工程测量。
另外独立学院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因此在培养计划制定就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因此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工程测量》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①掌握土木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②掌握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GPS等仪器设备的功能及使用方法;③具备正确设计和布置测量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④能够胜任工程建设过程中一般性的测量工作。该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更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否则直接影响学生今后毕业适应不同岗位的能力。
所以一般《工程测量》课程教学设计成理论教学、课间实习及课外综合实训三大块。实践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品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但是如果课间实习及课外实习没有相对稳定且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实训教学就很难达到要求,实习实训环节就会有很大的随意性,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好的基地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进一步创造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的良性学习环境。
1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构思
1.1 建设原则
1.1.1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即时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实践,通过系统的实践能加深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1.1.2 基地的建设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因地制宜,注重挖掘自身的潜力,尽可能的利用校园内原有的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用较小的代价解决工程测量课程中所有实践环节的教学;
1.1.3 基地要尽量做到标准化,便于考核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和操作水平;
1.1.4 基地要做到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
1.1.5 基地应做到满足本校内其他土建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
1.2 建设目标
1.2.1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地结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1.2.2 培养学生掌握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GPS等仪器的使用方法操作能力、具备正确设计和布置测量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地形图测绘与测设能力、工程应用能力;
1.2.3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只满足基本教学需要,更要能通过实践环节的训练,拓展学生的工作能力;
1.2.4实习实训基地应能应用到学生的课外课堂,定期举办测量大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和心理素质,从而使学生地学习能够做到不间断。
2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探索
2.1 加大工程测量课程所需的仪器设备的投入
目前,自动安平水准仪、激光经纬仪、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等先进仪器已经在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但是这些仪器在高校中还不普及,甚至基本没有。高校中的测量教学仪器基本上还是“老三仪”(水准仪、经纬仪、平板仪),而这些测量仪器在工程实践中应用已相当少,实验室的设备普遍滞后于建设单位,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不能很快上手,直接造成了用人单位对培养学校教学质量的质疑。为避免这种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两层皮”的现象,学校应加大工程测量课程所需的仪器设备设备的投入,引进先进的测量仪器,这也是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根本。
2.2 建设《工程测量》课程专用教室
工程测量课程具有实务性强、综合性强等特点,因此整个教学呈现如下特点:内容显得枯燥乏味,学生不能透彻理解原理,难以实现从理论学习向实践操作的跨越。
因此在校内建设数量满足教学需要的《工程测量》课程专用教室,专用教室内四周用仪器柜布置各类仪器设备、三脚架,在教室墙壁上固定水准尺等设备。
专用教室不但营造了一种氛围,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随时观摩仪器设备,更重要的是: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在讲台上面教授相关知识和仪器操作的时候,学生可以直接从仪器柜中取出仪器,在下面跟着教师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这样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精密结合,采用“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的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知识传授渗透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
篇8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设计;工程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34-02
一、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计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来,为了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及外向型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增设了许多课程设计,比如工程估价、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合同管理等,并且在某些课程中还加大了实践环节的比例,每门课程的任课教师经过数年的经验积累,对自己任课的课程设计任务目标、内容与基本要求都非常明确。这些常规教学手段对促进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然而,这些课程设计或实践环节都是由某一门课程所设置,人为地将一个项目的整体设计割裂开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对专业知识与技能整体的认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同时,由于现行课程设计体系中每门课程均强调自身设计的完整性、综合性,难免会出现重复设计任务,这不仅占用了学生较多的业余时间,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造成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降低了学习效率。[1]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设计作用,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达到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基于项目建设程序的课程设计一体化改革将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程管理专业系统化课程设计内容
1.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实践能力要求。工程管理专业具有复合型和技术应用性的特点,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通过调查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要求,结果表明,各方一致认同的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主要有:编制概预算的能力、工程造价管理的能力、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工程合同管理的能力、工程造价软件使用的能力等。[2]具体岗位实践能力要求见图1。
2.基于工程建设程序的课程设计内容。作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今后工作可能涉及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各个环节,因此有必要加强以工程技术为基础的经济、管理方面的实践教学,强化专业特色。根据上述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可以培养方案中开设的相关课程设计内容有:工程项目的前期策划、可行性研究报告、招标投标、编制施工计划、编制预算报告、进行工程结算、参加工程验收、编制合同管理文件、编制竣工报告等实践环节。[3]这些实践环节看似繁杂、独立,但他们之间又紧密衔接,涵盖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计一体化改革旨在依据工程建设程序,让学生共同设计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依次开展相关课程设计,具体见图2。
三、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计一体化改革的实施
1.结合专业培养计划合理安排课程设计的顺序。通常课程设计是单独安排在几周的时间内集中完成,所以课程设计之间的先后顺序,可以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程序,考虑课程设计任务之间的专业知识要求及学生的任务强度,分步骤安排在不同学期,具体见表1。
2.课程设计的选题。考虑到进行课程设计一体化,即在专业培养计划中按一个具体项目的实施来安排,所以在课程设计的选题上,以工程项目为导向、实际工程为载体,再现实际岗位的真实情景。因此可以选用真实具体的小型工程项目,比如普通商品住宅、公寓、写字楼或厂房等项目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资料,使学生经过一个较为完整的建设全过程。
3.制定完善课程设计系列指导书。要进行课程设计的一体化改革,那么必须事先确定各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统一各课程设计的基础资料,将前面课程的设计成果资料作为后续课程设计的基础资料,各门课程设计的基础资料及成果资料要求见表2。这就需要加强各门课程设计指导教师间的协调合作,使指导教师都认可一体化改革能带来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在正式实施前,各指导教师统一协调好,选择适当的工程项目为基础资料,各指导教师明确各门课程设计的具体目标、内容、要求、进度安排等,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课程设计系列指导书,通过系列指导书也能够使学生在开始就明确某一门课程设计在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中的作用及前后关联的顺序。
4.课程设计的组织。安排课程设计除了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就综合素质的培养。前面也提到对于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管理需要专业人员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及工作协调能力,特别是在面对复杂的工程设计时,团队分工协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设计过程中采用“精讲、多练、勤思考、分组讨论”等原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4]因此,课程设计的一体化要求各门课程设计分组完成,小组成员统一,每个小组成员在5人左右,当然在分组时应考虑到基础不同的学生尽量在各组中实现平衡分配,每个小组确定一名组长,组长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小组讨论决定总体设计方案,分配各组成员具体任务。组长的人选可以因课程设计不同而变换,这样尽可能使每位学生都有可能担任一次组长的角色,培养工作协调能力。成员之间分工不分家,努力营造各小组“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际沟通能力。
四、结束语
工程管理专业工作贯穿工程建设项目从前期决策、规划设计、准备、实施到运营的全过程,对项目进行总体策划、成本、工期、质量控制及组织协调等任务,以实现工程预期目标。进行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计一体化改革可以更好地使学生理解项目建设全过程,得到更好地专业化及系统化训练,提高其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郭伟,李锦华,焦爱英.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计一体化改革的设想[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7,(9).
[2]佘渝娟,黄志玉,杨柳.工程管理专业工程能力培养体系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3]张小富.关于工程管理专业设计课程教改的设想[J].高教论坛,2010,(1).
[4]李松,方晓波.给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3,(4).
[5]胡季英.工程招投标模拟课程设计研究与实践[J].四川建材,2012,(6).
篇9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专业方向;课程设置
作者简介:沈艳丽(1969-),女,沈阳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工程财务管理、工程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12.23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12-63-02
一、问题的提出
工程管理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开设不足 15 年,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市场前景十分看好,故国内大部分工科院校都设有工管专业。分为工程技术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国际工程建设管理、房地产经营及物业管理 5 个专业方向。相关高校都是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品牌战略的需要,在上述 5 个方向中选择一至两个方向,并依此确定该专业的主学科归属与办学设置,或偏重于管理或偏重于技术,进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教育方向。例如,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的工管专业是以管理学研究而誉满全国的品牌专业;天津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工管专业都是国内一流的工程技术型管理专业;而东北财经大学的“投资工程建设管理学院”则是培养工程投资与造价管理的高端人才基地。
依据教育为社会服务、为市场服务的宗旨,着眼于弥补电力工程建设中估价、施工及管理人才缺口,结合沈阳工程学院在经济学、管理学、电力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工程管理专业设电力工程建设方向。
二、电力工程建设专业课程设置符合人才培养要求
沈阳工程学院的办学定位是以工程教育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是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和未来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根据市场调研以及沈阳工程学院的定位,学院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较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手段,面向电力工程等工程建设领域、工程造价相关领域,从事项目施工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突出工程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突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过程;突出“产、学、研”结合的育人特色;突出具有创业和创新人才潜质的能力培养。也就是说,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应充分考虑行业和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适时地根据区域经济和电力建设行业发展调整专业方向,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电力行业和区域经济。
三、电力工程建设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
1、根据人才市场对同时具有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知识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突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造价方向专业特色,在开设电力工程基础、动力工程基础、电力生产概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等工程技术类课程。开设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方向专业课程主要有电力工程基础、电力生产概论、电力生产实习、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电力设备概论、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电力工程实训等课程。按照职业能力的要求,从职业资格认证角度增设了造价师方向,并结合注册造价师的考试科目,合理地安排了课程,增加岗位适应能力。
培养应用型人才,重点培养学生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此,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应用型本科课程设置中至关重要。其中专业课基础实训课设置了工程测量实训、工程结构实训、工程估价实训和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并强化了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实训、工程概预算软件实训、工程项目沙盘模拟实训,利用学院的优势学科的基础实验室优势,加大教学实践环节力度。如: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增加电力工程实训、发电厂动力设备实训等实训环节。实践环节中的毕业设计:安排学生到沈阳工程学院基建项目、校外实习基地的电建施工项目等建设单位参与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等实际工作,并结合所参与的实习项目来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进行强化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专业设置采用“教学阶段—课程平台—能力训练”模式。我们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自身特点,参考了同类学校的培养计划,本着优化结构、保障重点和突出人才特色的原则,经过科学分析制定了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分为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这3个阶段。各个阶段根据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规律,按公共基础课管理基础系列课土木工程系列课专业课电力建设专业方向课的顺序,设置一系列循序渐进的系列课程平台。每个课程平台又与一个或若干个能力训练模块相对应,着重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工程技术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和执业技能训练。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按照相互衔接、相互渗透、顺序进行、整体推进的态势组织教学,全过程地培养学生能力。
通过以上多层次的课程体系达到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工程技术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和执业技能训练的目的。
篇10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现状;问题;建设
特色专业建设是教育部门“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门,其主要是根据国家科技、社会、经济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引导各个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特点,发挥现有的优势,办出具有特色的专业。特色专业主要由新兴交叉专业和专门人才培养专业组成,其中工程管理专业则属于新兴交叉专业。
一、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中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不符
从目前来看,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两者不相符,这导致了工程管理就业方向不明,容易被相关专业代替。在当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许多用人单位急切希望高校能够培养出专业化、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以此可以有效解决企业在实践中所遇到的专业问题。但是由于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基本教育思路的影响即“宽口径、厚基础”,同时再加上基本技能的培养得不到的重视,导致工程管理专业缺乏特色,市场竞争力偏弱。
(二)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性较强,因此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例如建筑工程计价课的教师需要掌握关于房屋构造、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等方面的知识,才能够将建筑工程计价知识了解透彻,从而传授给学生。另外,工程管理专业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师而言,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传授相关的实践经验。
(三)学生对专业前景认知模糊
由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对于该专业缺乏正确认识,对专业前景认知模糊,因此缺乏自信心。通过相关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尤其是刚进大学校门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对其专业的职业发展方向,根本不明确,认为工程管理专业性不强。例如,工程管理专业项目管理方向的学生,大部分都觉得还不如学习土木专业,学习造价还不如学习造价专业,大学毕业也难以进入管理层。正是由于这个认知,导致许多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专业的自信心偏弱。
(四)过分注重理论知识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建筑业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想要在市场中求得生存,实现发展目标,就需要一大批优秀的外语能力强,懂得国际惯例,综合素质较高,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但是许多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取法国家工程管理的能力和知识。除此之外,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着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素质与能力的培养现象,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同时实践环节设施不合理,导致学生在进入社会后,无法快速的适应工作。
二、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的路径
(一)明确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在核心技能上必须过硬。工程管理专业将目标放在复合型技术管理人才方面上,突出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根据当前社会对于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还需要培养学生国际工程管理能力,邀请工作经历丰富,具有国外生活经验的教师讲授国际工程口语与交际课,聘请专业丰富的外籍教师讲授项目管理课程与国际工程,以此强化学生国际工程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二)设置能力为导向的课程
工程管理专业不仅需要技术类的课程,而且还需要管理类的课程。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应该设置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针对于就业岗位,以能力为导向,设置课程,主次分明、思路清晰,保证课程设置的有效性。在设置课程群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岗位技能之间重叠部分的讲解和训练,必须给予充分的保障。工程管理是以技术为基础,应该贯穿于各个方面,尽量以考试课和必修课的形式设置。
(三)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有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应该由知识―技能―综合能力的顺序进行,通过分层的训练,可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将毕业设计设置不同的方向为学生提供多选,并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进行专业综合能力的训练。想要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还需要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制定相关的政策。
(四)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对于学生而言,提高了实践效率,而且还强化办学特色。在于企业互动过程中,学校需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引导学生进行就业。同时,校企合作,还可以培养双师型教师,帮助教师掌握理论和实践。例如,长春工程学院,与中交二航合作,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对于人才的需求。在合作过程中,根据中交二航的要求,学校确定了理论课程和实践内容,对于已经签订协议的学生,在毕业前需要进行分段强化。
三、结束语
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结构体系,需要考虑到学校的生源质量、发展方向、资源优势、市场需求、专业定位等。各个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优势、科研能力、专业背景等,凝练特色,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
参考文献
[1]曾文杰,宋学臣.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训中心建设的研究[J].科教导刊,2012,(34):151-151,185.
[2]吴才轩.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华夏地理,2015,(2):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