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范文

时间:2023-06-12 16:39: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研课题研究成果

篇1

关键词 科研成果 评价体系

1 科研成果评价的概念及作用

科研成果即科研人员通过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和研究, 采用不同形式所表达出来的研究结果,如论文、著作、专利、标准、品种、产品、图纸等。科研成果的评价即用科学民主的方法对科研成果进行分析和评判,以此来考察管理部门在资助科学方面的政策及相关措施,审查科研经费的使用效果,证明科研工作的效率和成就,向公众展示科学研究的价值。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教兴国已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各级政府及高校都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如何加强科研管理,尤其是如何评价投资效益,成了投资者和科研管理部门考虑的重要问题。

1.1为科研管理提供信息

科研评价的重要作用之一。在于详细地向资助机构报告科研的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就。资助机构常常需要这方面的信息,以考察他们所要投资的对象及其取得的各方面成就。可以说,评价是获取科研管理信息的一种重要来源。

1.2阐述职责及其履行情况

评价是公共部门阐明其责任的一种重要手段。公共部门不仅要让纳税人理解公共资金资助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哪些收益,而且,需要通过评价证明它们的资助工作获得了有价值的结果,从而有助于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

1.3为科研决策提供建议

评价可以对科研决策产生直接影响。例如,对科学政策进行评价,可以发现它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后果,为下一阶段制定科学政策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和建议。特别是对期限较长的研究活动,评价对研究决策的影响尤为显著,因为,它在下一阶段能否获得连续资助依赖于对上一阶段研究绩效的评价。

1.4提高质量与绩效

评价是资助者、管理者和研究人员认识其工作质量和绩效的一种机制。通过评价,可以提供成功与失败的有关证据,分析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向人们揭示成功与失败的过程,同时也可以促进研究人员努力使自己的研究符合评价框架内确定的质量标准,从而影响研究人员的行为。由此,评价能提高研究活

动的质量和绩效。

2 科研成果评价的主要方法

在我国高校科研评价经历了大约行政评价、同行评议、指标量化评价和国际科研计量评价四个发展阶段,主要使用的评价方法可以归纳为评议和计量分析。

2.1评议方法

评议是某一或若干领域的专家采用同一种评价标准,共同对涉及相关领域的某一事项进行评价的活动,其评价结果对有关部门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多采用同行评议,它也是合理判断研究绩效的最基本方法。

由于同行评议是一个主观过程,它依赖于评议者的看法和过去的经验,因此,在这种不完美的环境中,利用同行评议合理判断研究绩效不仅要遵循同行评议的运作机制、过程、方法与程序,而且更应该注重针对具体评价目标与对象,采用适当的评价战略。

2.2计量方法

计量方法可以把复杂现象简化为指标及相关数据,从而可以对研究活动进行数值上的比较。一般而言,有两种类型的计量方法:一是文献计量法。以出版物、出版物的引文和专利、专利的引文为对象;二是经济计量法。主要与资金的测度有关,范围包括从成本/效益分析到R&D经费。

其中文献计量分析在研究评价中的作用是其他方法不能替代的,因为,对于某些组织性和结构性较强的问题,如某个国家与其他国家比较在各学科领域的研究影响力;国际合作的规模和特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新技术开发中的作用;学科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尽管“学科同行”能根据自己的专长对它们进行定性评判,但是,这些评判一般都是零散的,而组织性和结构性较强的问题需要从整体上进行评价,特别是对于交叉学科研究以及具有特殊社会和经济目标的研究,经验证明,同行不能对它们做出较圆满的评判。而且,现代科学发展迅速,新的特征不断涌现,即使是科学家,也不能清楚地阐明科学研究的

资源和其他形式的馆藏资源。在成员馆之间实施公共检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联机合作编目,特别是发放大学城内各成员馆通用的图书证或读者证和复印优惠等,从而达到成员馆之间各种馆藏资源的共享,为大学城内各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更高的文献保障水平。

(2)人力资源共享。各成员馆人力资源的积累是不同的,就专业人员而言,不仅是数量和水平层次的不同,更重要的是专业方向和特长的不同。通过联盟,使各成员馆的专业人员及其他各种人员实施互通有无,调剂使用,从而在整个联盟范围内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

(3)信息资源共享。这里的信息资源,是指上述馆藏资源以外的,图书馆运行中各种经营管理信息如各种资源提供商信息、价格信息、读者信息、人才信息、技术信息等。这些信息资源的共享,对各成员馆自身的运行和经营管理有利。

(4)其他各种物质资源共享。尤其是馆舍和运输工具等,如举办各种学术报告、展览、联宜、学习等活动时所需馆舍的调剂使用;再如人员和物资运输时所用车辆的调剂使用等。通过联盟以实现资源共享。

2.3有利于协同发展

大学城图书馆联盟建立后,以资源共享为出发点,将各成员馆的发展纳盟的总体范围内,进行统一规划,协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馆藏建设。首先,各成员馆不要片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在联盟的统一规划下,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采购,扩大整个联盟馆藏的覆盖面,减少资金浪费;其次,对于某些价格昂贵的馆藏资源(特

别是电子资源,如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子图书阅读器,不仅价格贵,而且产品升级快,不定型),小馆无力购买,合各成员馆之力共同购买,大馆节约了资金,小馆也获得了无力购买的资源。

(2)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可以由联盟统一规划,多渠道组织员工开展继续教育;并集全联盟的力量,将各成员馆的员工合在一起,按不同专业方向和不同水平层次,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

(3)馆舍和其他物质资源的建设。馆舍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在选址、规模、规划等方面,不仅要和本校的总体规划协调;而且还要和整个大学城图书馆联盟内各成员馆协同发展。除馆舍建设外,其他物质资源的建设,也可纳盟的统一规划之内协同发展。

2.4大学城图书馆联盟的独特优势

大学城图书馆联盟与其他的图书馆联盟相比,至少还有如下独特的优势。

(1)各高校图书馆的地理位置相近而且集中。结成联盟后,各高校师生可以更加方便地利用各成员馆的各种文献资源,有利于读者节约时间和费用。

(2)大学城内各高等院校是按整体规划建设的,其目的是为了各校的公共设施和后勤服务形成规模效应。因此,各高校图书馆的方方面面,也会随之形成规模效应,这对大学城图书馆联盟的建立和建设非常有利。

(3)我国大学城本身都是近年来的才兴起的。各高校图书馆的馆舍、各种设施和其他资源,有的刚建成不久的;有的还处在拟建或在建之中。因此大学城图书馆的联盟与其他图书馆的联盟相比,可以更具整体性、计划性和科学性。

(4)各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对象、开放时间、服务和管理方式等方面所具有的共性,使联盟更具可操作性。就服务对象而言,都以高校师生为主;就开放时间而言,都有相同的寒假、暑假和作息时间;此外在服务和管理方式也很类似。这是其他图书馆联盟所没有的独特的优势。

3 大学城图书馆联盟的途径

大学城图书馆联盟建设的途径,主要包括联盟合同的订立;联盟机构的设置;联盟运行机制的建立等。对此,笔者有以下看法和建议。

3.1 联盟的合同应由各高校校长订立

大学城图书馆联盟是通过订立合同创办的,但该合同不能由大学城内各高校图书馆之间订立,因为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不同,不是法人实体,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由此订立的合同没有法律效力。所以大学城图书馆联盟的合同应由各高校之间,并由各高校校长(法人代表)或受其委托的人出面依法订立。

同时,只有各高校校长统一思想,更新观念,高度重视,才能保证联盟的有效运行,因为每一个成员馆不仅仅拥有权利,还要承担义务。如每一个成员馆都是各种资源的输出馆;都要在联盟的统一规划下运行;各成员馆之间还要共担一定的风险。

3.2 应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大学城图书馆联盟是大学城内各高校的一种横向联系,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形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应当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至于该机构是否法人实体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如有条件,最好将其办成非赢利性的有限责任公司(法人实体)。董事会由各高校校长组成,当然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由校长(法人代表)全权委托分管图书馆的副校长或图书馆馆长加人董事会。董事会下设执行机构,由该执行机构具体操作,并对董事会负责。须注意,该执行机构宜小不宜大,我国著名的图书馆联盟——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ALLS)的专职人员也只有9名。大学城图书馆联盟机构的专职人员应由各种专业人员担任,尤其是首席执行官,应由专业经理人担任。

其实,设立非法人实体的专门机构也不错。当然,有时会不大方便,如每一次集团采购合同的订立,都要由各校盖章签字。

3.3 应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要使大学城图书馆联盟获得预期的效果,还应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首先是制度,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按制度办事,联盟才能有效的运行;其次是流程,特别是要制定各种科学的操作规程,并要严格执行。严格按规程操作很重要,CALLS联机编目,约有90%的重复记录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第三是标准化,由联盟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制定统一的标准,或选用同一标准,以供联盟和各成员馆共同执行。

参考文献

1 林倩青.图书馆联盟: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方式选择[J].津图学刊,2004(4)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课题;过程控制;实践性

课题研究水平和质量是衡量高职院校科研实力和教师队伍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准,是高职院校科研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表现,也是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整体科研实力得到了快速提升,所承担的科研课题数量也不断增多,但随之带来的科研课题管理的弊端也越来越凸显。具体表现为:课题立项后不按计划开展研究;高职称、科研能力强的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只作摆设,不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者参与课题研究的精力与时间不够,对课题的研究仅仅停留于初始阶段等等。这些都将严重地影响到课题研究的按期按质完成,致使科研成果质量下降,课题研究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提高教育科研课题的管理水平已成为大多数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高职院校教育科研课题全过程控制的对象

ISO9000/2000认为过程控制就是对过程进行策划,并对整个过程实施控制,使其在受控条件下运行。其指导思想是:所有工作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通过过程控制来确保过程的结果符合规定的要求。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科研课题管理过程一般都包括:课题立项前的管理、课题实施阶段的管理和课题结题后的管理[1]等环节,因此,对科研课题实施的全过程控制主要就是对课题申报立项、课题实施阶段、科研课题成果鉴定、课题文件资料归档等全过程要素进行必要的控制,确保科研课题质量符合预期效果。

二、教育科研课题全过程控制的内容及措施

1.教育科研课题申报立项控制

课题申报立项是课题研究的基础和开始步骤。控制内容主要有:课题选题立项控制、课题设计论证控制两个方面。

(1)课题选题立项控制。教育科研课题选题是课题申报的第一步,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性一步,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题的主攻方向、目标和内容,对科研课题研究的发展也起着积极的作用。控制重点为:课题选题的针对性、创新性、独特性、前瞻性。对此,学院科研处每年都会根据各项教育科研课题申报时间提前着手组织申报准备工作,确保课题申报质量,增加课题的立项率。具体措施有:积极主动与上级立项单位加强联系,及时了解课题申报信息、课题选题信息、近期的热点题目信息等信息;通过校园网、宣传栏、公示、电话通知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聘请国家、省部级著名职教专家来院进行科研课题申报知识和填报技巧讲座;用科研经费购买教育科研课题管理专业书籍,配发给每个系部组织学习,使申报者对科研课题申报所需要求、内容、审批程序有所较详细的了解,确保课题选题的针对性、创新性、独特性、前瞻性。

(2)课题设计论证控制。课题设计论证是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是确保教育研究质量的关键环节,也是专家评审课题时最为关注的重点。控制重点是:课题论证设计的科学性、前瞻性、针对性、可行性、特色性和创新性;立项依据的客观充分;目标表述的准确、具体、简明;研究内容的切题、具体、完整,研究思路是否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方法是否科学、路线是否合理、先进可行,措施是否具体明确,组成人员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完成条件是否实事求是;预期结果是否明确等。学院制定了教育科研课题申报评审审查机制,确保申报课题的高起点。所有教育科研课题申报必须先通过本系部专业教师的初审,再由科研处组织学院学术委员会专家进行会议评审论证,用投票表决的方式评出主题鲜明、优势突出、逻辑严紧、思路清晰、论述流畅的高质量优秀课题推荐申报。

2.教育科研课题实施阶段控制

课题实施阶段是指课题立项后到课题完成鉴定的全过程,是整个课题研究的中心环节。控制内容主要有:开题论证控制、中期实施阶段检查控制、课题结题鉴定控制、课题经费控制四个方面。

(1)课题开题论证控制。课题开题论证是课题申报立项后对课题研究的再认识,再深化过程,它是课题研究的前提,是顺利完成研究任务的基本保障,是保证课题研究质量的需要。控制重点:课题名称主题确切、特色鲜明;研究综述全面客观;课题研究界定准确;课题研究预期目标定位具体;课题研究内容突出主题和紧扣研究目标;课题研究方法有针对性;课题研究实施步骤、措施可操作。学院科研处对教育科研课题开题论证程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即科研课题开题论证首先应在课题组范围内进行,让课题组全体成员全面了解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明确各自的研究任务和具体做法;然后再聘请有关专家、权威开题论证,对课题研究方案提出进一步全面的系统的研讨与审议,就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修改意见和建设,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然后要求课题组根据专家组的修改建设,认真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按修改后的论证方案组织实施,以此提高课题整体研究层次。

(2)课题中期实施阶段检查控制。课题中期检查是课题研究管理的关键环节。其检查方法原则上是按《课题开题论证书》所设计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等逐条进行检查考核。控制重点是:课题研究是否偏离研究方案目标;课题研究是否按计划的内容与进度进行;课题研究过程的资料是否完整齐全等。对此,学院制定有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对课题中期实施阶段各因素加以控制,确保课题有计划、有步骤、按质按量地进行。如学院科研处从课题立项开始,就安排有专人联系对接课题,进行经常性的沟通、跟踪、督促,并于每年9月份定期组织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对立项科研课题进行一次全面的监督检查,对提前或按进度完成研究任务的课题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对未按进度完成的课题则进行认真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及时调整实际操作与计划的偏差,对于无故不能按期完成或进度缓慢者给予警告批评,直至终止课题研究,撤消课题经费,且课题主持人两年内不得再申报教育科研课题,以此来保持课题成果的高质量。

(3)课题结题鉴定控制。课题结题验收是课题研究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的总结和评价。控制的重点:课题研究内容、最终成果是否按原计划完成;课题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创新性、理论性;课题研究的依据、思路、操作、方法是否科学。学院出台了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对成果质量进行控制,如科研课题完成后,课题主持人要及时向科研处提出结题申请,并提供结题鉴定所需的有关材料及社会影响和效果的证明材料,在完成系部初审的基础上,科研处会同有关专家对照其开题论证书的要求进行课题完成情况评审,给出书面结论。对评审合格的课题,学院根据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有关规定给予结题奖,同时作为课题资料公开发表的论文、获奖的课题成果等,还根据不同级别另行给予奖励,确保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率和优秀率。

3.课题文件资料归档控制

科研课题文件资料是课题研究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学院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和鉴定验收的重要依据,课题文件资料的收集和归档是科研课题管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学院科研课题档案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控制重点是:文件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学院制定有科研档案管理办法,确保课题文件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如把科研课题文件资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纳入科研管理工作的程序中,列入到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范围,并针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不同阶段的工作特性,明确归档范围、工作目标及具体要求,把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形成的文件、资料完整地收集、积累、整理、预立卷。管理办法中规定:教育科研课题归档实行课题负责人负责制,负责日常科研文件的收集,科研处负责督促、指导科技人员作好文件材料的积累工作;科研档案归档的重点是我院承担的教育科研课题各个阶段形成的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特别是教育科学研究阶段形成的作为研究结果依据的原始材料。如:课题申请报告(书)及批件,任务书、合同书及开题论证书,课题研究工作进展和总结,科研成果申请材料及证书,专利申请材料及证书,在专业刊物上发表的教育科研论文,编写出版的专著及其他有保存价值的科研材料等;科研档案实行教育科研工作和建档工作“四同步”管理。即下达计划任务与提出归档要求同步;检查计划进度与检查教研科研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同步;验收、鉴定成果与验收、鉴定档案材料同步;上报登记、评审科研成果与学院档案管理部门出具教育科研课题归档情况的证明材料同步等。

三、教育科研课题实施全过程控制的成效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自2008年起对所有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实施全过程控制管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率、结题率、优秀率稳步提高,学院科研工作显现出勃勃生机。至2011年8月,学院共获省部级以上教育科研类立项课题29项,省市级以上论文奖44项,省市级以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12项;在核心期刊或国家级期刊上公开349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19篇);公开出版专著5部,课题研究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达到了预期效果。

教育科研课题的管理包括课题申报立项、课题实施阶段、科研课题成果鉴定、课题文件资料归档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对课题完成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教育科研课题实施全过程控制,有利于对课题进行全方位的动态跟踪,有利于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协调,为确保科研课题按预定的目标保质保量完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提高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质量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篇3

(1)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意识不足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学生,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成绩普遍不高而且又非常富有个性,而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其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对课本枯燥的理论知识又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得学生学习热情不明显,达不到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另外,再加上学生本身就怕累,对于体育教学缺乏了一定的兴趣,对于体育锻炼的意识不足,从而使得对体育教学失去了积极性。

(2)教学硬件设备落后,教材有一定的缺失性

在高职院校中其经费的投入与普通高校有着一定的区别,因此,这就使得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硬件设备存在一定的落后,教学设备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意愿。另外,在高职院校中,其体育教材也是使用着普通高校的教材,不能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体育教学更不能与学生所学专业进行有效地结合。再加之,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占用体育教学时间进行专业课教学辅导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体育教师的培训也不能到位,不能很好地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与外界的交流,对体育课程设置的压缩,从而阻碍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3)体育教学针对性不强,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力的发展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要始终贯彻学生终身体育运动的思想,这就要把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成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具有创造性的解决实际运动问题的一代新人。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依然采取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引起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新力的提高都不能很好地发挥。

二、促进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措施

(1)不断加强对高职院校体育教材的更新与改革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更加适应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专业人才,因此,对于高职体育这门基础性课程来说,它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对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健康人才的需求。因此,对高职体育教学的教材,我们要加强改革,教材要根据不的专业来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专业技能来加强对学生相应体能的培养。在教材的编写时,要注重其职业性的体现,加强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这样可以在体育教学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教材的编写要适合高职学校的发展特点,从而使得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更加具备自身特色,最终实现培养合格的社会所需人才的目标。

(2)加强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中,我们要加强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从而加强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的培养,这对于学生身体全面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在不同专业教学中,其体育教学模式要尽量多样化,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特点来进行教学模式的设定,从而使得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得到专门的训练,进而可以获得本职业所必须的身体素质。在教学中,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从而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学生对体育项目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可以得到全面的、良好的发展,最终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体育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加强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培养。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加强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成长发展状况。

(3)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提高教学硬件设施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地提高教学硬件设施,合理增加体育场所和配套体育设施;不断加强对体育课程的合理安排,注重就业率与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教育工作,保证每个学生定期参与体育教育,减少对体育课堂的占用。

(4)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

篇4

关键词:英语课题;英语口语;活动主线;研究成果;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258-02

根据《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培养学生在交际中熟练运用英语的能力。近年来,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倍受师生重视,已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英语口语教学的效果一直不佳,成为初中英语教学最薄弱的一环。因此,加强英语口语教学,帮助学生克服口语学习中的困难迫在眉睫。

我一直任教初中英语,年复一年乐在其中,因教学成绩突出也曾受过几次学校或上级部门的表彰,自认为积累的教学经验也不少,但在英语口语教学方面总感不满意,好像拖欠学生的。于是,在2013学年初,我征求级部大多数英语教师的意见,向校领导请示、向专家请教,申报了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以活动为主线,加强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的策略”。我将课题研究与英语教学紧密结合,在加强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培养方面探究出了行之有效的成果,在教学实践中已得到验证。现将这一成果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以探讨。

一、拟定方案

1.析现状。在现实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一再强调要为学生打好英语基础,要落实在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上,然而在落实时却没那么容易。尤其是英语的“说”,即英语口语,更是“软肋”。从学生方面看,学英语时学生喜欢听,也擅长写,出声朗读则感到困难,脱口说更是难为情,几乎成了“哑巴英语”,这是学英语的语言环境长期不适合而致使学生缺乏兴趣造成的。从教师角度论,有传统观念的制约、对英语口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还不够,因此需要英语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调整好思维,采取适合学生的方法。

2.拟方案。以初一新生第一学期(按18周)英语学习为例,创设英语口语环境(真实、接近真实、模拟真实)――编制成短剧;以活动为主线,激发学习兴趣,将听、说、读、写、画、用、演恰当结合,“说”渗透始终。围绕该方案,对英语课堂(大课堂)的安排落实在:课前、课内、课后;对本册内容的设计依据教材和学生特点分为:家庭、学校、班级、社会;对一学期的效果检测分为:平时、期中、期末。

3.论作用。该方案在传统教学观念上进行创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创设适合英语口语的环境,设计扬长学生个性的各种活动,在兴趣的激励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强化过程,开发思维,增加动力,使其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成果应用

1.课堂安排。这里所说的英语课堂指的是广义的“大课堂”,即上课前期的准备预习过程,课堂内的教学过程,下课后的巩固应用过程,简称课前、课内、课后。

(1)课前。教师在讲授新课前(一天或两天),要据教材内容的难易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做好对学生的预习引导和预习任务的布置。一是布置相同任务,例如全班每个同学通过自学预习把将学内容读熟,可根据各自优势采取不同的预习方式;二是布置不同任务,例如给各小组分别安排不同的任务,有的小组以对话的形式排练将学内容,有的小组以模仿的形式表演将学内容,有的小组以图画的形式画出将学内容,等等。这样使全体学生都进入良好的课堂准备状态。对预习效果的反馈,教师要委托各小组组长对本组预习效果检测,并及时向教师书面(填表)反馈,作为教师也要深入学生做好预习指导和效果的抽查,以准确了解学情。

(2)课内。即课堂45分钟,学什么?怎样学?效果如何?这要根据当堂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而定。例如学新授课,所学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5月第1次印刷)七年级上册Unit1.因为本单元主要学习Introduce yourself;Greet people;Ask for and give telephone numbers(介绍自己;问候他人;询问和告知电话号码),所以做了如下安排:第一,侧重“读―听―说”。让全班学生朗读本单元的重要文段;然后分别抽学生朗读某段,以检测预习中布置的“相同任务”;接下来让学生自报奋勇对刚才某同学朗读的水平、主要内容用英语评说(可汉英混合)。第二,侧重“演―听―说”。主要是模仿第一单元第一页这幅画面上的内容(自我介绍、问候他人),先在各小组内进行模仿对话表演;然后选拔表演优秀的“演员”(可以不是同一小组的)上讲台表演,这时一定要把提前准备好的道具摆放在合适的位置,力争创造出接近真实的情境;接下来抽生用英语对情境中的人物评说(可汉英混合)。第三,侧重“画―写―用”。在对本单元知识内容有了一定的掌握基础上,为了加强学生的记忆、训练思维能力、合作学习,使学生动手动脑、学用结合,并将“说”渗透其中。本单元共有彩图14副,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一到二副在画纸上模仿画出彩画,也可加以创新创造(有的在预习时已经画好);然后各自看着自己画的画用英语说出内容,先说给自己听、再说给左右位听;接下来在自己的彩画上写上恰当的英文词句(最好默写),左右同学间互改;再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创设情境应用,分角色询问、告知,第一轮对话结束,同学间要注意角色调换后再进行二轮对话;最后,在模仿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创新应用,例如把教材中的人名、电话号码变成同学的或家人的进行对话、交流。以上每个环节,作为英语教师要融合在课堂语境中并当好“导演”或“演员”,把握好活动主线,发现学生闪光点及时鼓励以激发兴趣,正确引导(如介绍背景、纠错正音、扫清障碍等)并做好记录。依据所做记录,针对不同的学生和小组布置适当的课后巩固作业。

(3)课后。在下课后的巩固应用过程里,完成课后书面作业只是一个小任务,而更重要的任务是将所学内容真正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尝试着用英语说出来,用英语与别人交流,这当然不是短期能做到的。但要想学好英语,尤其是口语,一定要形成这种用的意念、培养这种用的习惯,做到在自己的脑子里创设英语语境。不能全用英语说出来,但要尽力而为;不能说全对,但后来知道哪个地方说错了,这就是进步!英语教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在校外用英语交流,组建课外英语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校外交流展示活动,并及时对学生的课后作业、校外交流输入评价体系,进而总结和测评。

2.内容创设。按该成果要求,创设真实、接近真实、模拟真实的英语口语环境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把学习的过程变成活动的过程,这就需要师生齐心协力做好活动内容的设计、创作、排练等充分的准备工作(编短剧),以备“课前、课内、课后”或大型活动时之用。根据初一英语教材和学生生活特点,把内容的创设分成四个方面:①家庭;②班级;③学校;④社会。

3.效果检测。对于成果应用的效果如何要及时准确地检测,检测分为:平时检测、期中检测、期末检测。①平时检测。如预习时各小组长给教师反馈的“各组员预习效果表”,课堂内在引导学生时教师做的记录,以及对学生的课后作业、校外交流进行的总结和测评。②期中检测。初一新生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一般在第9周,我们班内的英语期中检测安排在第8周。经过综合检测(参考平时检测,以及对“听、说、读、写、画、用、演”检测)我班学生的英语成绩90%为优秀。在学校期中考试时,我班英语成绩名列级部前茅。③期末检测。与期中综合检测一致,只不过侧重了英语短剧制作、短剧拍摄以及表演的检测评价。学校期末考试时,我班英语成绩在初一级部首屈一指。我班的英语“社会”短剧在学校元旦联欢会上的展示表演,赢得全校师生的好评,并获学校教学成果应用嘉奖。

三、成果评价

1.效果。首先,学会了创设学习情境。内容创设有时安排在课内、有时在课外,这种创设课是对教材中某些内容的梳理、创新、创造,借助语言和非语言功能(如情节、动作、表情等)使教学内容真实化、故事化、乐趣化。其次,得到了智力和非智力开发。有的内容创设需要提前一个月或更长时间设计、创作、排练、预演、彩排,这实际上是把学生的教材改编成了不同的立体短剧,因为师生共同参与,在这过程中学生充分得到智力和非智力开发,有切身体验、深刻的记忆、乐在其中,以至于终生难忘。第三,尝试了新的课堂模式。内容创设课与传统课交叉进行,这样既不影响学校计划的教学进度,又在传统课中穿插了恰当的“短剧”,使英语课堂精彩纷呈。

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出对学习效果行之有效的检测和评价体系,包括技能、知识、情感、兴趣、创新、策略等,它具有动机激励、目标导向、反馈调控等作用。学生在参与、倾听、判断、质疑、赞美、建议等过程中,有效地提高了英语口语水平。

篇5

关键词:惯性产品;可靠性;余度设计;再制造与重用

某型惯导产品生产线在1月~12月的生产周期平均单套产品故障率系数为0.17。与此相比前一年同期故障率系数为0.09。通过比较不难发现当年在产量上升的情况下故障次数也同时上升。而导致这种结果的因素值得分析研究,并试图寻求有效改进的途径,以提高生产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达到高的生产效率。某种意x上,在故障总数无法持续降低的前提下,故障发生于生产周期前端无疑是一种更加“健康”的方式。

1 故障周期的变化趋势

某型惯导生产线工艺流程可以粗略分为:包含粗、精、检验约7个阶段。从图2数据统计来看,前一年故障发生在前端的概率为P前=0.05,发生于后端的概率P后为0.04,而当年全年产品故障多发生于工艺流程的前端(筛选阶段),故障发生在流程前端的概率上升为P前=0.13,发生于后端的概率持平为P后=0.04。

1.1 时间优势

对于单套惯导系统而言,生产周期T应该包括两部分:正常调试周期∑ti,其中(i=1,2,3…7)和重做流程周期∑tj,其中(j=n,n+1,…k)。见公式:

T=∑ti+∑tj

其中:i=1,2,3…7;j=n,n+1,…k;

n为重做工艺起始点;

k为故障问题发生点。

以生产过程较为常见的加计故障为例,若故障发生在精调阶段即k=5,则依据工艺重做起始点为粗调阶段即n=4。若故障发生在粗调阶段k=4,则n=k=4。陀螺故障若发生在精调阶段k=5时,n=3。若陀螺故障发生在粗调阶段,则n=k=4。

1.2 成本优势

相较于时间优势,成本优势更加直观。在更加健康的工艺过程中,较早的暴露故障单元或元器件,缩短了生产周期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工时成本和生产资料成本。

1.3 可靠性优势

所谓产品的故障率/失效率(Failure Rate)体现了在给定寿命周期内,系统产品的故障问题次数/失效次数。典型的失效率时间函数如下图3所示,在产品初始阶段、以及报废阶段是故障率较高的时期,而在产品有效使用周期内,故障率应维持在一个恒定的低值范围。系统在生命周期内关于时间t的可靠性函数可以表示为:

R(t)=e-λt

MTBF=1/λ

该故障率求解公式简便的体现出了函数关系,因而对于求解相关问题十分有效。用此函数关系可以比较出惯导生产线今年故障发生趋势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趋势产生的影响。

设上图1中黑色曲线为统计当年平台故障率λ随寿命时间t变化的函数,即“浴盆曲线”,而浴盆曲线底部可以近似为指数分布处理,而指数分布底部平滑区间,则认为是产品平均寿命周期估计。假设与之对应的可靠性函数R(t)=e-λt。红色虚线为前一年度故障率λ'函数。根据实际生产数据可知R'(t)与y轴的截距小于R(t)与y轴的截距,因此R'(t)函数事实上沿x轴做了平移。此时有:

尽管事实上统计当年年平均单套故障系数0.18相比前一年的单套故障系数0.09有较大增幅,与之相对应的是产品故障率的上升。然而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可靠性函数分析,却获得了更长的产品寿命预期。这反映了一种思想即把系统产品的故障尽可能早的暴露出来,有利于增加产品的寿命以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2 故障变化趋势的机理

对比了国外同类惯性产品的一些可靠性数据,发现惯性元器件(陀螺、加计)的故障是影响惯性产品性能以及可靠性的最主要原因。以Honeywell激光惯性系统产品(RLG-GG1342)数据为例,其中激光陀螺的每百万小时的失效次数为2.7,陀螺通道(包括:陀螺、驱动模块、电子模块、数模转换、HV供电模块)百万小时失效次数达4.2。加计通道百万小时总失效次数达2.6,电源、处理器及电子线路模块百万小时总失效次数达5.2。

3 改善生产效能及系统可靠性途径的思考

3.1 主动因素提高某型惯导系统可靠性预期

主动因素是指,从故障原因与机理出发,所寻找、定位到的引起故障模式变化的产品部件、工艺与流程等影响因素。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系统产品以及组件的可靠性统计对比和分析,通常认为主要影响因素取决于陀螺与加计等惯性器件等相关组件上。而电子线路、电源部分可靠性通常较高。具有高可靠性的产品,应当具有长寿命周期估计。并且从故障模式来看惯性器件和线路板相关故障占了相当比例。从有关数据分析来看,某年系统故障原因中线路板原因引起的占了大部分,约50%。该故障原因主要是线路板的元器件装配前早期筛选剔除力度不够,元器件批次问题较多所引起。而通过对比发现,在前一年度的故障原因中,陀螺故障、加计故障所占比重较大,但两年占比相对持平,原因为陀螺、加计经过数年的使用验证,迭代改进,优化设计,工艺相对稳定,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故障率基本出于稳定状态。在生产线调试与验收工艺流程基本无变化的前提下,导致故障部件发生元器件部位与故障发生时间的概率分布之间的相关性,也值得关注。

篇6

[关键词]拉夫堡大学 体育 专业设置 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5—0086—03

拉夫堡大学是英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它位于英格兰中部美丽的莱切斯特郡郊外,主要建筑群坐落在风景如画的绿地中,校园宁静如画,是一个环境优雅的学习和研究的场所。拉夫堡大学始终把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其世界大学综合排名稳居100—150名之间,国际声誉极高。在2001年度《金融时报》刊登的大学联盟排行榜中,拉夫堡大学和剑桥大学并列第一位。在2006年《时报》上公布的年度教学评估中,该大学仅次于剑桥大学,名列第二位。拉夫堡大学还曾6次获得女王周年纪念奖。尽管拉夫堡大学令人赞叹的地方有许许多多,而其全国排名第一的体育方面的成就与特色尤为世人所称道。因此,本人在英国进修期间,对该校体育学院课程设置及其办学特色进行了细致的考察与研究,期望能对我国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与教学有所裨益。

一、英国拉夫堡大学体育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概况

(一)历史及发展成就

英国拉夫堡大学体育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始建于1909年,当时叫做拉夫堡体育技术学院。1919年改名为拉夫堡大学体育设施发展学院。1929年学院加入英国大学体育联盟,培养了众多高水平运动员。1931年体育系成立,1936年开设了体育专业教师培训项目,1937年开始在校园内开展体育游戏和运动训练,1952年开设体育专业课程,1963年更名为拉夫堡体育教育学院,1969年开设世界上第一个体育健身管理学硕士研究生班,1977年学院与拉夫堡科技大学合并。2002年8月,更名为体育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拉夫堡大学的体育与运动科学学院在运动科学、体育教育、体育管理和休闲健身等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因研究成果出色,在1992年和1996年都学院通过了国际知名研究机构认证。此后,该学院继续发展。2001年12月,它晋升为五星级研究评估机构。2002年英国将女王年度奖授予该校。今天它已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囊括体育教育、运动科学及康乐管理的国际级的研究中心。在2010年度泰晤士优秀大学指南——全英大学专业排行榜中,拉夫堡大学的体育综合实力排名第一。其中体育专业名列第一,解剖学和生理学排名第4,心理学位列第8。杰出的成就进一步巩固了其领头羊的地位。

(二)体育场馆与设施

拉夫堡大学因体育而更加荣耀,“一切为了体育”。这不仅是拉夫堡大学体育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的一句响亮的口号,而且也是他们整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及教育、教学的指针。从外观看来,众多的体育场馆和完善的体育设施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拉夫堡大学校园里功能齐全的体育健身设施,能满足开展50多种体育项目活动的需要,被英国体育机构评定为最好的国家级活动中心之一。其体育场馆面积之大,设施之齐全,及体育学科专业之齐全,皆遥遥领先于全英各高等院校。它既建有标准的奥运会游泳池、田径场、足球场、网球场、橄榄球和板球场、体育馆、健身房等,也有众多的一流标准的室内体育场馆,如羽毛球馆、篮球馆和体操馆等等(其国家板球中心是世界上最好的体育训练中心之一)。基于此,全英及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奥运会队员,包括中国国奥队的一些项目的队员,都曾来此集训过。

二、体育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专业设置

拉夫堡大学体育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将运动训练科学的优势与人类科学系的生物学科和心理学科的优势进行互补并融为一体。尽管拉夫堡大学体育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的历史比较短暂,但其教师却大多是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和学者。雄厚的师资力量,使得该院能够进行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正因如此,在全英的体育专业评估中,该院各系几乎每次都能够取得骄人的成绩,其体育学科被公认为全英最优秀的学科,当然,在全世界它也处于领先地位。

(一)本科生专业设置

拉夫堡大学体育运动与健康科学学院的本科生专业主要有六个,本科生在学完规定的课程后,可以取得理学士学位。

1 人类生物学专业。该专业主要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体育运动的主体——人的相关知识。它首先让学生了解运动者最细微的结构单位——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然后上升到中观层面——运动者个体水平,最后上升到宏观层面——人口水平,即人类的整体。其课程为体育理学学士的必修课程之一。

2 心理学专业。心理学专业的设置可以为学生在各个领域里的活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它又为那些即将从事心理工作的学生提供理论上的指导。更为重要的是,取得该专业的学士学位,可以为那些准备加入英国心理学协会这一社团组织并成为其会员的学生提供一种基本的资格条件。该专业学制为四年,其学生必须有一年该专业领域里的实际工作体验。

篇7

关键词:UML课程;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3-3202-02

众所周知,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是一种功能强大的面向对象建模语言,它采用一整套成熟的可视化建模技术,对各个应用领域的系统分析设计都广泛适用。由于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已成为软件工程学中的主流方法,所以在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UML相关的内容是必不可少的。相关教材大多强调对各种UML建模元素的介绍和以ROSE为代表的建模工具的使用,与具体的软件开发过程存在脱节现象,导致初学UML的学生认为其过于抽象而缺乏学习兴趣。本文介绍了笔者在实践中针对这一现象采取的各种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1 问题分析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习UML知识时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书上看起来很容易懂的知识难以在具体分析特定系统时灵活运用,甚至有的学生在很长时间内都难以理解和描绘UML的实际应用价值,导致课程学习难以与软件开发过程有效结合起来。此外,还有的学生存在畏难情绪,但为了应付考试,对书本知识采取死记硬背的传统方法。

笔者认为其中固然有学生对UML相关内容不够熟悉的原因,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学生无法从日常生活经验中盘活UML知识,故采取了多种方法,努力从各个角度深化学生对UML的熟悉和认识,还设计了开放性试验方案让学生参与。经实践证明,这些方法不仅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明显增强了其信息获取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加深了同学之间的感情。

2 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为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笔者不仅采取措施解除大家的思想包袱,而且采取多种具体方法提高大家的学习能力并消除各种认知鸿沟,努力使同学们收获快乐学习的体验。

1) 及早声明课程目标,缓解焦虑情绪。

为缓解同学中普遍存在的畏难情绪,笔者及早声明课程的重要目标在于关注同学们的进步而不是能否克隆书本知识,而且平时成绩和实验也将在期末成绩中占据一定的比重。

2) 将UML知识与英语学习结合起来。

UML课程中有相当多的专业术语,笔者建议同学们将其单独摘出,以学习新单词的方法掌握相关内容。这种方法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词汇量,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降低了难度,还能使学生体会到各门功课交融的乐趣。

3) 提供信息检索技能培训,提高学生们的个人知识管理能力。

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几乎所有我们已经掌握了的知识都在快速老化。唯一应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挑战的办法就是高效地学习。无论是否乐意,时展的趋势已经开始迫使我们走上终身学习的道路。是否掌握一定的信息检索技能,能否管理好个人知识,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在求学阶段所能取得成就的高度。计算机行业是一个应用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行业,相关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故笔者在教学中一再建议学生不要钻“牛角尖”,宁可快速掌握并能熟练运用不够准确的知识也不要刻意追求精确的死知识,所以强调信息查找方面知识、方法的传授和信息检索技能的训练,注意其个人信息素养和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培养。

有鉴于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了一些信息检索知识,以根据需要检索相关文献,使他们初步掌握了“中国知网”等学术数据库的基本使用技巧,还能利用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检索相关课件、教学视频、程序代码等。另外,笔者还向同学们介绍了个人知识管理方面的内容,如PKM理论和相关工具,引起同学们的极大兴趣。这些知识和技能不仅有助于UML课程的学习,也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其竞争力。

4) 课堂教学采用“全员参与、榜样现场示范”新模式。

由于条件限制,UML课程采用的是在多媒体教室大班授课加上机练习模式。为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并调动大家的参与积极性,笔者采用“全员参与、榜样现场示范”的方法强化大家对新知识的认知。由于ROSE软件在UML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笔者在讲解相关知识时,采用探索式教学方法,带领同学们现场探索软件的各种重要功能。在新知识讲解完毕后,请学生当堂演示、操作,以强化新习得的知识和技能。与传统做法不同,笔者不仅允许多个同学一起上台练习,还鼓励他们遇到问题时向好友甚至全班同学求助。在这样的练习中,无论学习程度如何,任何人都没有了“不会”的借口,充分调动了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使对新知识掌握较慢的同学也有了成功的学习体验。

5) 将开放性试验作为本课程的综合练习。

为盘活书本知识,加深同学们对UML的理解,笔者在课程主要章节学习完毕后设计了一次规模较大的综合练习,将全班同学分为多个8~12人的小组,要求各小组自选一个互不重复的题目,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系统分析一个项目,并用ROSE对其建模,画出该系统的用例图、活动图、状态图、时序图、协作图、类图、组件图、部署图等图形,以完整体验使用UML进行软件分析和设计的过程。

任务刚布置下去的时候,学生反应强烈,要求更少的题目,笔者甚至妥协,允许两组合作完成一个题目,这样一个题目下的参与人数甚至多达二十人。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磨合后,各小组都体会到自主探索的乐趣,完成的课程设计质量都很高,不仅没有选题重复现象,甚至还有一个小组完成了两个选题。在这次开放性实验中,各小组均完整体验了软件开发的前期设计流程,部分小组还进行了逆向工程实验。让大家对课程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原本枯燥的术语也渐渐变得有血有肉起来,同学们在最后的实验报告中都能够熟练运用准确的术语描述着软件分析流程。这次实践作业,通过综合使用多章节知识,盘活书本知识,提高了同学们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引导同学们反思这次实验的得失,笔者在验收时本拟采用现场检查和小组评议的方法。但由于本课程的时间安排有限,加之同学们面临英语四六级考试等原因,难以展开大规模的公开讨论和检查,只好采取一些变通措施。事先让各小组传阅全部小组的成果,一方面要学习彼此的优点,另一方面也要把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在上机的时候,笔者在机房现场审查各小组的实验报告,采取组长讲述、相关成员补充、其它小组评议并挑错的方法,集思广益,共同发现实践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探讨改进办法。通过小组协作和相互挑错,同学们都认识到个人的能力和思维是有限的,应该多借助团队的力量,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同学们经过查找资料、讨论交流,能够发现以前自己没有认识到的问题和认识模糊的知识点,不仅学会了使用搜索引擎的多种技巧,了解了一些专业论坛和在线文库网站,而且学会了利用学术数据库查找相关论文,为以后的毕业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完成课程设计,增强了同学们独立分析系统的自信心,提高了大家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对建模工具的使用变得更加熟练。

课程实验也为大家提供了难得的协作机会,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与联系,融入了同学们的情感和汗水,这段经历成了大家难忘的大学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保证了最终成果的质量。各小组成员在协作学习过程中,还增强了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锻炼了组织、协作能力和信息获取、问题解决能力。因为对自己分工的任务有一定的责任感,意识到自己的工作会影响整体的进度与安排。责任感的约束,提高了同学们的自制力,使一些原本对集体活动不够热心的同学也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

3 讨论

从总体看,由于采用了上述多种策略,UML课程的教学效果比较令人满意。随着同学们信息获取能力的提高,他们对学习UML变得积极主动起来。由于各种信息鸿沟都能及时得以填充,同学们的认知结构和思维能力也都出现了可喜的变化,综合素质也得到全方位的提高。经实践证明,上述方法不仅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明显增强了其信息获取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加深了师生以及同学之间的感情,使同学们体会到与老师、同学交流的愉快。

经过开放性实验的训练,同学们普遍反映很受益。通过相互观摩、学习、评议,不仅扩大了全班同学的知识面,学习到了一些新的技巧,也通过挑错和争论增加了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各方面的进步都很大。当然,笔者在收获经验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些难得的教训。首先,计划应该更周详些,可以在课程早期即提出此实验设想,给学生更多的准备时间。其次,应加强对小组的管理,如加强对小组长的考察,注意及时替换不胜任的。还应鼓励团队内的相互帮助,注意培养团队精神,锻炼成员的协作能力,促进均衡发展。小组规模也应缩小,3-5人为宜,以避免由于人多而分工过细导致的知识面了解不均衡问题和人浮于事问题。还应加强过程管理,增加师生之间讨论的次数和时间,给各小组提供充分的指导。

篇8

关键词:黄冈市;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突破

中图分类号:S-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7-1497-03

Study on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Research Findings of Huanggang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s

LIU Chi,CHEN Zhan-peng

(Huanggang Agricultural Bureau, Huanggang 438000, Hubei, China)

Abstract: The status quo of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research findings of Huanggang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s was expounded. The bottlenecks in the process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 was analyzed. In view of this, the breakthrough from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the supporting system and the transformation-models was explored, thereby the pac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was sped up.

Key words: Huanggang city; agri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s;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research findings; breakthrough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资金投入不断增加,科技队伍不断扩大,科研实力不断增强,黄冈市农业科研院所在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很多成果都止步于实验室,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只有合理利用所取得的农业科技成果,将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生态效益,增强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1 黄冈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

1.1 农业科技优势显著,成果丰硕

湖北省是全国科技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隶属湖北省的黄冈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拥有强大的农业科技支撑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农业科技发展上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一是人才优势。全市共有农业科研人才251人。其中,黄冈农业科研院所现有科技人才90人,包括农业科技特派员5人,农技110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7人,享受湖北省政府津贴4人,团中央青年积极分子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省级创新能手1人,省劳模2人,市劳模3人,市突出贡献专家1人。二是基地优势。全市农业科研院所共17个,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10所,星火培训基地158个,有15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入选全省100家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黄冈市农业科学院是地市级重点科研单位,设有5个研究所、4个综合试验站、3家经济实体,现有3个科研基地,占地面积38.00 hm2,其中,海南陵水县育种基地1.33 hm2。三是专业优势。“十一五”期间,全市农业科研单位共完成各类农业相关课题2 336个,取得科技成果148项,其中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1项,获地市级科技成果奖39项,在省级以上各类刊物上发表科技论文200多篇,培育稻、麦、棉、油新品种(系)52个,累计推广0.19亿hm2,增加社会经济效益近120亿元。

1.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缓慢

黄冈市农业科技发展成就斐然,然而农业大而不强、全而不专的情况依然没有完全改变。资料显示,全市每年产出近50项涉农科技成果,但长期以来,受传统科技体制的制约,农业常规应用技术升级缓慢,农业科技与生产严重脱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30%~50%,真正形成产业的不到20%,而发达国家已高达70%~80%[1]。“十五”期间,黄冈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48%,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目前,面对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等紧迫任务,必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满足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遭遇各种瓶颈

农业科技成果由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涉及多个要素和环节,需要多方面的技术支撑和人力配合,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双向制约,具有转化周期长、过程复杂的特点[2]。当前,黄冈市农业科技成果在转化过程中正遭遇各种瓶颈,严重阻碍了科技的全面应用、推广和农业产业升级。

2.1 资金瓶颈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增加科技投入做出了很大努力,但与需求相比,科研投入强度还是不够。一是科研投入总量不足。黄冈市每年的农业科研投入资金为468万元,仅占农业总产值的0.02%,而全国的比重为0.17%~0.27%,世界平均水平为1.00%,发达国家已经超过了5.00%[3]。二是科研院所科研投入资金不足。黄冈市农业科学院每年科研投入资金约为150万元,仅占全市总投入的32.05%。相对来说,公司、大专院校等单位在资金来源、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的优势较为突出。三是科研院所用于成果转化的资金不足。黄冈市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重研究项目的投入,轻推广试验的投人,黄冈市农业科学院每年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约为10万元,仅占科研投入资金的6.67%。目前我国已启动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专项,但黄冈市农业科研院所获得资助的项目少、金额少。许多科技成果都滞留在实验室,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2.2 技术瓶颈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技术上的问题,主要因为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不足。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科技需求已突破单纯传统产业技术的范围,而转向养殖、加工、贮藏、运输等各种新型产业技术;同时也已突破单一生产环节的专业技术范围,而转向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综合配套技术。但是,受体制限制,黄冈市现有农业科研部门在选题、立项、申报等方面缺乏市场选择性,往往关注“钱多利大”的好项目,而不关注项目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主管部门往往重视农业科研成果“多不多”、“大不大”,而忽视成果出来到底“能不能用”、“好不好用”。这就使得许多科研成果从诞生开始就“不成熟”,根本无法及时有效地运用于生产实践,最后只能“死在摇篮里”。

2.3 产业瓶颈

目前,黄冈市农业产业规模大不起来,农业经营模式多不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科技成果难以大范围应用,形成规模效益。一方面,小规模家庭经营模式阻碍了新的农业工艺的应用。特别是综合性强、技术强的科技成果,推广起来要求整体推动、综合应用、大面积配套才能取得经济效应。另一方面,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对科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吸收、消化能力有限,科技成果应用的动力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因此,鼓励和动员更多农民参与到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难度较大。

2.4 组织瓶颈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工作的组织者从本质上看应该以政府为主体。而我国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和农民教育培训处于彼此分离状态,缺乏统筹协调、合理配置的功能[4]。科研院所在进行技术推广工作时,因为缺乏有效的行政推动和公益性,很难达到理想效果;而政府机构因为缺乏经济利益的刺激和技术支持,也难以达到让农民满意的目的。同时,农业科研、推广和教育部门普遍存在管理上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现状[5]。这种缺乏有效分工、共同协作和资源合理流动的成果转化工作,是在“小打小闹”,往往事倍功半,既浪费资源,又“吃力不讨好”。

3 寻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突破口

3.1 运行机制上突破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就是要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出发,依据政府主导、市场导向、竞争优化和成果市场准入等原则,以政府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构为主体,以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等应用研究机构为依托,以农业科技中介机构为桥梁,整合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民间经济实体的科技力量,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3.2 支撑体系上突破

一是人力支撑。首先要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其次要充实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人员,稳定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加强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和再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推广能力;再者,要在农业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上下功夫,增加科技成果转化在绩效考核中的比例,研究制定合理有效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二是财力支撑。要多途径、多渠道吸收资金,力争政府、社会团体和企业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多元化投入。通过提供贷款贴息、补助资金、风险投资等方式推动成果转化。农业科研院所应从产业开发收入和其他收入中划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专门用于本单位的成果转化项目。

3.3 转化模式上突破

1)“科研院所+企业”模式。即通过技术转让合同,或者农业科研成果(专利)入股或参股等形式,由企业负责经营及销售科技成果,而科研院所分担一定风险,共享一定利润,既能有效缓解农业科研单位不熟悉市场规则的问题,又能有效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促其效益最大化。

2)“科研院所+农业科技示范园”模式。科研机构要积极争取地方产业发展项目,建立示范基地、观光农场、科技园、试验站等,将最新研究成果优先应用于项目中,积极利用项目资金、项目优势发展科技成果示范,将示范基地建立成为科技成果的展示平台、推广平台、教学平台,将科研项目的执行人员打造成科技成果的研究者、推广者、传授者。

3)“科研院所+农业科技示范户”模式。科研机构要选拔培养一批基础好、能力强的种养殖大户作为科技示范户,在运用科技成果的前期,给予他们一定的资金、物资和技术补偿,帮助他们做大做强。由此让周边的农民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自体验到科技成果应用带来的经济利益,驱使他们自动加入到科技成果应用推广中来。

4)“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院校”模式。科研院所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用行政手段推动自身科研成果转化。要充分利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优势、执行优势和位点优势,充分利用农业院校的科研力量、师资力量和教学力量。要以政府为强有力的后盾,通过与推广部门、农业院校签订科技成果转化责任书等途径,细化工作方案,强化责任目标,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 丽,王华华.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问题的思考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406,8415.

[2] 曾德仪,朱冬云.浅谈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及其措施[J].湖南农业科学,2009(5):123-124,128.

[3] 郑江波,崔和瑞. 中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广模式比较及借鉴[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14-16.

篇9

关键词:体育经济学;学科自引率;学科他引率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212-02

一、测度指标

本部分研究主要采用“学科自引率”“学科他引率”和“相关学科引用率”这三个测度指标来进行测度。

“学科自引”是指某一学科或技术领域的研究文献引用本学科或专业文献作为引文的文献引证行为。“学科自引率”为学科文献引用本学科或专业文献与其总引文量的比率。

“学科他引”是指某一学科或技术领域的研究文献引用非本学科或专业文献作为引文的文献引证行为。“学科他引率”为学科文献引用非本学科或专业文献与其总引文量的比率。

“相关学科引用”是指某一学科或技术领域的研究文献引用相关学科或相关专业文献作为引文的文献引证行为。“相关学科引用率”是指学科文献引用相关学科文献占其总引文量的比率。

任何一门学科在其发展的成熟阶段,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本学科的基础理论、方法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学科发展得越成熟,其研究成果就会越多,研究成果越多则可供本学科研究的知识就越充足,即越是发达或成熟的学科其“学科自引率”就越高,“学科他引率”越低。反之,如果一门学科发展的历史较短,学科还处于年轻的发展时期时,其知识量还不足以满足自身的需求,学科还需要从其母系学科或其他学科吸收“营养”,其“学科自引率”往往则低,“学科他引率”则高,这种情况就可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科还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因此,学科自引率的高低往成为衡量一个学科发展成熟程度的重要测度指标。而“相关学科引用率”可以反映出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以及关系程度的强弱,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越大,其“相关学科引用率”就越高,反之“相关学科引用率”就越低。因此,“相关学科引用率”是反映学科之间强弱关系的主要指标。目前,“学科自引率”和“相关学科引用率”是情报学界衡量学科成熟程度、确定学科背景及探讨学科之间相互关系程度强弱的重要测度指标。

二、统计样本

本文调查样本选取了我国13种体育核心期刊中的体育经济学学科论文,著文总计1224篇,其引文7382篇,引文总计8274条作为统计样本。该来源期刊所载的上述著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体育经济学学科论文的总体情况。统计样本的取样时间自1998年始至2007年共计10年。参照由蔡军、钟天朗和邵淑月主编的《体育经济学》一书,对这些引文进行学科自引和相关学科引用情况的统计。

三、结果与分析

从我国体育经济学科学论文之引文的学科自引和学科他引情况统计表(表1)中可以看出,我国体育经济学论文之引文的学科自引率为47.20%,学科他引率为52.80%,以上数据可以得出,该学科目前所引用的知识中只有47.20%来自于本学科,学科的知识积淀还不足以达到自给自足的地步,其仍有52.80%的知识来源于其他相关学科。以上情况说明,到目前为止我国体育经济学还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学科的发展不是很成熟,其知识体系仍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完善之中。于此同时,52.80%的学科他引率进一步表明,我国体育经济学在知识的吸纳上其开放程度还相对比较高,由此也进一步证明该学科正处于从其母系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中引进知识、汲取“营养”的发育、成长阶段。

本文将我国体育经济学和运动心理学与运动训练学这两个二级学科的有关数据进行了比对研究。我国运动心理学的学科自引率为40.8%,学科他引率为59.2%;我国运动训练学的学科自引率为46.99%,学科他引率为53.01%。通过对以上数据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体育经学的学科自引率要高于运动心理学的6.4%,基本等同于运动训练学的自引率,由此说明我国体育经济学的学科知识建设相比之下相对充实。但从学科自引率总体上看,该三门学科的学科自引率均不是很高,说明该三门学科的知识积累均处于发展建设之中,学科的发展都还不很成熟。与此同时,通过对比该三门学科的学科他引率还表明,这三门学科在学科知识的积累上均处于相对较大的开放状态,从母系学科和相关学科中吸取知识的“营养”仍然是该三门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

为了证明我国体育经济学目前究竟与哪些学科具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对调查样本又进行了“相关学科引用率”的调查。详见表2。

根据表2可以看出,我国体育经济学引用经济学的文献为22.59%,占其相关学科总引用率的42.78%,首先说明经济学是我国体育经济学的母系学科,我国的体育经济学尚未从其母系学科中完全“脱胎”或独立出来,经济学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支撑着我国体育经济学的学科建设。这一点也同时进一步证明了本文前述对我国体育经济学学科发展尚未成熟的研究结论。

其次,我国体育经济学引用体育其他学科的引用率为16.09%,说明体育经济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紧密联系了体育学的理论。

总之,经济学和体育学与体育经济学关系最为密切,是该学科的主要背景学科。除此之外,体育经济学与社会学、管理学、法学、心理学、哲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引用率表明,我国体育经济学研究同时还在不断引进或吸纳上述各学科的知识用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

我国体育经济学还是一门发展建设中的年轻学科。该学科科学论文在知识的引用上独立性程度还相对较低,开放性较大,说明该学科知识还处于不断充实和发展的阶段,学科的发展建设相对不是很成熟。

参考文献:

[1]蔡军,钟天朗,邵淑月.体育经济学[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篇10

[关键词] 实践教学; 课程考核体系; 工程素质; 能力培养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4. 068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4- 0129- 04

高校的教学改革,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关注较多,对于课程考核的改革不多。但是,“考核是教学的指挥棒”,完善的课程考核体系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保证。传统的考核方式,已不能适应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教学要求。摒弃应试教育进行素质教育, 考核方式必须改革。本文对IT类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研究与探索。

1 传统考核方式的不合理之处

(1) 考核形式单一,考核内容过细。传统的考试往往局限于卷面考试,而且大部分是闭卷考试。这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考查学生课程知识掌握水平,但过分强调记忆技能,考核内容一般仅限于课本范围,过于重视知识点细节。这种考试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引发了许多学生的厌学、厌考情绪。

(2) 注重考试分数而不注重能力考核。传统考试方式,把考分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导致许多学生一味追求卷面考试分数,而忽视全面素质的提高。

(3) 缺少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考核,不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传统的卷面考试方式,学生的成绩主要取决于期末卷面成绩,而与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无关。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强,平时不努力,期末突击复习,靠短期记忆应付考试,所学知识很难转变为实际能力。

(4) 考试功利化,偏离了考核应有的目的。考试普遍存在教师只注重评价成绩,不注重通过考试找出问题改进教学的现象,而学生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不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考试形式决定了考核内容,对知识点细节的考核,无法全面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更不能锻炼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限制了学生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发挥,导致学生为“分数”而学习,出现“高分低能”现象。

2 课程考核应有的作用

(1) 考查教学效果,以考促教。教师通过考核,检测和评价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为改进授课提供的依据。

(2) 激励鞭策学生,以考促学。合理的课程考核,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引导学生改善学习行为,加强平时学习,避免期末考前突击。通过考核使学生及时找到不足,更有针对性地学习。

(3) 侧重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这对IT类课程尤其重要,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应能较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树立工程意识,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信息反馈作用。考核不是教学的结束而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通过考核,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在教学中进行指导,使学生对知识中的欠缺部分拾遗补阙,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课程考核的基本原则

为使考核发挥上述作用,课程考核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3.1 层次性、过程性的考核

学习的过程就是能力逐渐形成的过程,它理应在课程考核中占足够的分量。过程性考核的重心在于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以及课程任务的完成情况,考核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过程性考核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成效,考核时间与考核空间的过程化,更有利于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中始终保持既平稳紧张又能阶段兴奋的波浪形学习状态,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更有利于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学生的考试心理也很健康,他们不惧怕考试,也不过分担忧和紧张。

3.2 基于能力本位的考核

IT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尤其应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课程考核应在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重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考查学生的方法能力、继续学习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和综合行动能力等。考核的终极目的是考核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3 多元化的考核

职业岗位对能力的要求是多元的,对学生的考核也应该是多元的,不能用统一的考核模式或标准去看待学生的学习成效,而要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以不同的考核手段和方式去衡量学生。

考核的多元化,还体现在考核评价的多方参与方面。除了教师评价,还应给学生参与考核的机会,通过互评了解同学对自己的评价,通过自评发现自身的优缺点。引入行业评价,聘请企业一线专家参与考核过程,从工程技术人员的视角对学生进行评价;引进权威行业认证考核,按行业要求考核学生,使学生尽早了解行业要求,为将来就业提前做必要的储备。

4 课程考核体系设计

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各高校已探索出各种行之有效的考核方式,如:大作业、测验、作品、论文、参赛、职业认证考试等。但这些各有侧重,要遵循上述考核原则,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归纳梳理,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即课程考核体系。

4.1 课程考核体系的考核指标设计

所设计的课程考核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过程性考核、成果性考核、素质考核。过程考核主要考察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情况,引导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如一; 成果考核则是对能力的考核,要求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应的任务,以考核学生的能力水平; 素质考核主要是对学生基本素质的考核,包括态度、参与、协作、沟通、习惯等方面,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人文素质、工程素质。

这种考试体系,既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情况,又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及相应能力水平情况。同时,课程考核不只是卷面成绩,还有竞赛及认证等;考核的评价人不仅是教师,还有行业专家、学生自己。故本文称之为“全过程、多元化的基于实践能力与工程素质的课程考核体系”。

在一级指标下又分若干二级指标,各项指标的具体内容、考核方式及要求见表1。

4.2 各级考核指标的权重设计

本课程考核体系,从3个方面对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基本满足专业课程的考核要求。但不同专业课程的特点、要求不同,下面以IT类专业课程为样本,对课程考核体系中各级考核指标的权重设计加以说明。

IT类专业课程有很多,大致可分为3类。

(1) IT技能类基础课程:编程语言、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其共同点是:侧重IT基本技能,强调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基本应用能力。

(2) IT技能类提高课程:、网站开发等。其共同特点是:在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强调IT技能的应用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 IT综合类课程: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ERP等。其共同特点是:强调IT技能与经管知识的融合,使学生具备综合利用IT知识及经管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各类课程的课程特点、教学目标不尽相同,考核的具体要求也会有所差别。作为一个课程考核体系,在保持主体框架一致性的前提下,可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对考核指标做相应调整,使课程考核体系既有具有普适性又有灵活性。这种调整主要体现在各级指标在整个体系中所占权重系数的调整。

在各一级指标中选择不同的二级指标,各指标被分配不同的权重系数(权重之和为100)以体现课程类型、考核重点之不同。各级考核指标在各类课程中所占权重系数见表2。

(1) 各类课程均强调素质考核,使学生在几年的大学生涯中,不断地通过课程学习,结合自我实践,稳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和工程素质。

(2) IT技能类基础课程,更强调过程性考核,引导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状态,通过日常的上课、上机、作业等环节,扎实掌握基本技能。

(3) IT技能提高类课程,在重视过程性考核的同时,更多地侧重成果性考核,要求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完成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作品或成品,做到学以致用。

(4) IT综合类课程,在重视过程性考核和成果性考核的同时,更强调学生专业素质及知识的综合应用,引导学生通过竞赛、认证等形式,按社会及行业要求来验证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5) 针对具体课程,根据教学目标,可在表2的基础上做适当调整,以体现该课程的具体特色和要求。

该课程考核体系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的实施,有效地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均显著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均有提高,更多学生关注科研实践、竞赛及参加行业认证,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但是,该考核体系对教师的基础知识、实践能力以及工程实践经验均有较高要求,对实验室配置、配套教材建设,尤其是上课班型设置等教学条件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深化课程考核改革,实施该课程考核体系,任重道远。

主要参考文献

[1] 杨娜. 从ERP沙盘模拟看管理类实践教学改革[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7).

[2] 刘国锋,等. 工程实践教学组织模式的探索与应用[J]. 实验室科学,2010,13(5).

[3] 林明勇,等. 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实践教学组织模式探究[J]. 中国科技信息,2008(24).

[4] 李晓,等. 关于考核方式改革的几点尝试[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z1).

[5] 邰金华,等. 层次性、渐进性实验考核方式的思考与探索[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