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剖析材料范文
时间:2023-04-09 15:54: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典型案例剖析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高度重视
XX乡XX村在乡党委召开以案促改动员会后,于XX月XX日组织村两委以案促改专题会议,会上,XX村党支部书记XXX传达学习了XX乡党委关于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通知文件精神,安排部署具体工作措施。并根据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制定了XX村关于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由XXX任组长,XXX任副组长的XX村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全村以案促改工作的开展,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召开动员警示教育大会
XX月XX日上午XX点,XX乡XX村组织全体村组干部和党员,召开了XX村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动员会暨警示教育大会 。会上,XXX向与会人员传达学习了党委下发的《关于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的通知书》文件精神,宣读了XX村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实施方案和领导组名单,对XX村原党支部书记XXX违反工作纪律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案情通报,会议对XX村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和宣传动员。
三、深入剖析查摆整改提高
XX村党支部在召开动员会后,组织村组干部和党员进行集中学习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积极开展警示教育,并围绕XXX违反工作纪律的典型案例,深入进行剖析查摆,深挖问题根源,认真细致的查摆了个人存在的问题,撰写了个人剖析材料X篇,查摆问题X个,制定具体整改措施X条,切实进行整改提高。
四、健全完善制度
XX村在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中,针对典型案例暴露出的问题,深刻剖析根源,分析原因,建立和完善了XXXX制度、XX规定等XX个规章制度,确保以制度保障好、巩固好整改成果,真正做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形成了长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了监督制约,规范了权力运行。
目前,XX村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已圆满完成了各阶段工作任务。
篇2
自开展警示教育月活动以来,通过专题学习党纪党规,观看警示教育宣传片,看到多个违法违纪典型案例,让我深受震撼,并认真结合工作和自身实际,对照典型案例进行深刻的检查和反思。现将自我剖析情况汇报如下:
一、严守党的纪律方面。作为支部纪检委员,我能够保持坚定的政治意识,能够带头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在工作中,我能够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找准定位,严守规矩。但是在组织生活中,与支委一班人沟通交流多,与其他普通干部主动沟通交流少,而且大多是就事论事,讲工作、讲成绩多,谈问题、谈缺点少,在深挖思想根源、真正触及灵魂深处上做的还不够,在频度和深度上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对待组织忠诚老实方面。工作上,我能够服从组织安排,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能够按照要求,如实向组织报告个人情况和有关事项。但在受领任务时,偶尔也存在推诿应付的情况,工作积极性有待加强。
三、法纪观念方面。我始终保持对法律的敬畏,也在积极学习准备参加2020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学习,进一步强化了我的法纪观念,使我能够真正做到心中有法、行中有法。
篇3
所有者权益属于企业的净资产,所涉及的主要经济业务活动几乎贯穿企业筹资,生产经营、撤资全过程。因此一个企业对所有者权益的核算是否科学、合理、会计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等显得十分重要。及时的所有者权益审计能发现净资产在会计核算中的错弊,本文就此从四个方面,通过举例方式剖析企业所有者权益存在会计处理的错弊,并说明相应的更正方法。
一、实收资本典型案例剖析
例1:实际投资额与所占投资比例不符
(1)案例:审计人员在对甲公司的所有者权益进行审计时,发现下列情况:甲公司2009年12月31日“实收资本”账户为400万元,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三项之和为200万元。2010年根据生产发展需要,经董事会决定,吸收A公司投资80万元,A公司享受20%的股权,注册资本已办理变更登记调整为480万元。2010年3月1日,A公司以一条生产线投入甲公司,经评估确认其价值为90万元。甲公司对该精密机床的账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 900000
贷:实收资本 900000
(2)分析:
①甲公司经董事会决定,吸收A公司投资,且注册资本已办理变更登记,在手续上是完备的、合规的。
②甲公司2009年12月31日“实收资本”账户记录为400万元,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三项之和为200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600万元。A公司要享受20%的股权,必须至少要投资120万元(600×20%)的资产,而A公司实际只投入90万元的资产,因此A公司至少要再补投资30万元,这样才不会损害原所有者的权益。
③如果A公司投入120万元的资产,应将其中的80万元(400×20%)作为实收资本,而将其中的40万元作为资本公积来处理。
(3)调账:
根据上述资料,A公司用一条生产线进行投资,其评估价值为90万元,应将其中的80万元作为实收资本,而将其中的10万元作为资本公积来处理。A公司补付投资差额30万元也作为资本公积处理。
二、资本公积典型案例剖析
例2:将应计入财务费用的发行费用计入了资本公积
(1)案例:某公司为国家控制股份公司,2010年该公司以每股3元的发行价格向社会公众发行了面值为1元的普通股1000万股。
审计人员通过查阅与股票发行有关的资料,了解了该公司发行股票的数量、发行价格和股票面值,计算出溢价总金额为1000万×(3-1)=2000万元。随后审计人员对有关会计记录进行了检查,发现因溢价发行而增加的资本公积为2000万元,这与股票的溢价总金额相一致,显然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因为发行股票总要发生相应的发行费用。审计人员又对费用账户进行了检查,结果在“财务费用”账户发现了溢价发行股票的费用125万元。
(2)分析: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在溢价发行股票的情况下,企业发行股票取得的收入,相当于面值的部分计入“股本”,超出股票面值的净溢价收入计入资本公积。所谓的溢价净收入是指超出股票面值的溢价收入扣除支付的手续费、佣金后的净收入,另外根据收入与费用相匹配的原则,因发行股票发生的发行费用应抵减资本公积。该公司这样做的结果是将125万元的发行费用计入了期间费用,调减了2010年的利润,偷逃企业所得税。
(3)调账:如果问题在当年查清则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250000
贷:财务费用――手续费 1250000
由于损益调整,如果问题在次年汇算清缴前查清,应调整汇算清缴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税额。如果在次年汇算清缴后查清,应调整次年度的应纳所得税税额。
例3:外汇价差错计资本公积
(1)案例:审计人员在审查某公司“资本公积”明细账时,发现贷方发生额2000元,摘要内容为“偿付进中原材料外汇价差”。
审计人员了解到该公司是一年前开业的而且投入资本早已到位。经查阅,对应的对方科目为“应付账款”,调阅了该笔业务的记账凭证,该记账凭证为2009年10月5日180号,其会计分录:
借:应付账款 134000
贷:银行存款 132000
资本公积 2000
10月5日的汇率为1:6.7,欠应付原材料为20000美元。审计人员调阅了10月1日反映购料的140号凭证,其分录是:
借:原材料 134000
贷:应付账款 134000
(假设不考虑增值税)
10月旧的汇率是1:6.8。审计人员还查阅了进货发票,发票表明进口价值20000美元的原材料。
(2)分析:由于外汇价差是在经营期间发生的,该差价应该计入“财务费用”中,作为期间费用处理,不应作为资本公积。另外,按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收外币投资,按收到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不产生资本公积。该单位将应计入财务费用的经营期间的外汇价差错计人资本公积,虚增了当月利润2000元。
(3)调账:假如此次调账是在年度结账前:
借:资本公积 2000
贷:财务费用 2000
三、盈余公积典型案例剖析
例4:投资收益列为盈余公积
(I)案例:审计人员在2010年1月10日审查某公司“盈余公积一任意盈余公积”明细账时,发现有一贷方记录的摘要内容为“收到股利收入”金额为20万元。
审计人员调阅了该笔记账凭证,2009年12月25日200号凭证,记账凭证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200000
贷:盈余公积 200000
所附原始凭证为银行通知单,显示对方付款理由为“年底分派现金股利”。再查阅该公司“对外投资”账,确有对外长期股权投资。据此,审计人员认为被查单位把本应作为投资收益的股利收入错人了盈余公积账。
(2)分析:盈余公积是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很明显企业将因长期股权投资分得的股利收入列入盈余公积,是不符合盈余公积概念的。该公司将应计入投资收益的股利收入计入盈余公积,使企业少计了投资收益,从而减少了当期的本年利润,少纳了企业所得税。
(3)调账:假设2009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已完成,则应做如下调整(假设该公司所得税税率是25%):
借:盈余公积 20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50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50000
四、未分配利润典型案例剖析
例5:过度进行利润分配
(1)案例:审计人员在审查某已经开业一年的公司,该公司2009年开始营业,当年盈利60万元,2010年初“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余额为5万元,2011年1月15日进行审计时,发现2010年末“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出现借方余额5万元。
审计人员查阅了损益表,发现2010年该公司税后利润为50万元。又查阅了该公司“利润分配”总账及明细账,发现其利润分配情况是:提取法定盈余公积80000元,提取公益金70000元,分配给投资者利润为450000元。调阅“利润分配――应付股利”明细账中所列记账凭证,显示的会计分录为:
借:利润分配――应付普通股股利 450000
贷:应付股利 450000
经过调查,该公司为了提高影响向投资者故意多分配利润。
(2)分析: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本年实现的净利润,首先计提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然后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为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再按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应付普通股股利,如有应付优先股股利,应在提取任意盈余公积之前提取。该公司利润分配顺序无误,但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过高,而且超过了已有的利润。
(3)审计处理:要求该公司收回多分配的利润。
篇4
关键词:分析化学;教学方法;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224-02
分析化学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构成化学化工类各专业及相关学科专业本科教学的必修基础课,经过十几年的教学改革,基础课教学方法已由传统的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逐步改为CAI课件和网络教学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实现在学时数不断压缩的情况下,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的要求。但是,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如果仅仅是在传统教学方法上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势必造成教师讲课速度加快、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而疲于记笔记,最终感觉一堂课下来只对其中的动画有点记忆;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仍没有突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针对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在分析化学教学中针对性地引入案例教学法,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状况,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体会如何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科研生产中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走入社会能迅速融入实际工作中。
一、调整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吻合
案例教学法首创于1829年的英国法学界,是指教学者选用实际生活中的典型问题制成教学案例,然后以团体讨论的方式,引发学习者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给予成员真实状况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一个或多个完整案例的分析和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将案例作为媒介,辅助学生将学到的分析化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灵活地用于解决科研、生产中的分析问题,在面对实际的分析工作时能像一个分析化学家那样思考并解决问题。一个完整的分析案例包括分析方法选择、试样采集与制备、样品分析测定、分析结果数据处理和质量保证与控制几个步骤,而目前以华东理工大学和四川大学合编的工科分析化学教材为代表的教科书偏重介绍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分析测定技术,对于试样采集与制备、质量保证与控制方面着墨较少。实际分析工作中,由于试样状态、组成及各成分含量多寡的复杂性,实际试样的分析案例不仅是被测样品的定量分析测定过程,还包括试样的前处理和实验结果的后处理。若沿用原有教材内容,学生接触实际分析化学工作后,由于对实际样品分析过程缺少全面性了解,就会出现学无所用的情况,对大学教学的实用性和合理性产生落差。所以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吻合,让学生掌握完成一个试样测定的全面分析流程,是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的保证。我们根据实际样品分析程序调整教学内容和次序,将最后两章“分析化学中的分离与富集方法”和“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合并,调整至第二章;将分析结果的质量保证和评价调整到误差及分析数据处理章节,作为第三章;同时增加第二章和第三章的教学学时,学时比例由9%调整到18%。在学生掌握了分析方法选择原则、试样采集与制备、分析结果数据处理和质量保证与控制等样品分析过程的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结合实际案例的剖析讲授各种分析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实践结果表明,教学内容调整后培养的学生接触实际样品分析任务时,不再只会单一地根据试样组成选择分析方法,而是能从样品的采集、保存、预处理开始全盘考虑分析方案,独立完成一个样品的全分析过程,参加工作后能很快独挡一面开始工作。调整后的第二章和第三章的教学内容见表1。
二、案例的来源与选择
将案例教学法作为分析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面对错综复杂的分析试样,正确选择分析方法,给出准确可靠的分析报告,以指导生产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案例的来源主要通过两个渠道:教师科研项目和生产企业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案例的选择原则遵循以下条件。首先,案例内容要与教学重点和难点相对应,借助案例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深化分析化学基本理论。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显著提高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深度。其次,案例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如选择在应用化学、药学等相关领域均能涉及到的原材料、生产排污等样品的分析案例,可以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了解掌握分析化学在化学化工领域普遍的应用性理论和方法,同时了解分析化学在化学化工领域的特殊地位。案例的选择还要紧扣社会的发展需求,让学生感到掌握分析化学技能的紧迫感和重要性。如奶制品中蛋白质和三聚氰胺的分析检测等。这种案例的引用使学生在学习中既学到了专业知识,又增强了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案例教学法实践
案例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基本上可分为案例讲解型和案例讨论型。我们根据分析化学课程的特点,在不同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模式。大一化学分析为主的基础阶段,以案例讲解型为主;大三仪器分析阶段,以案例讨论型为主,采用项目参与的体验式案例教学方法。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在案例讲解型为主的教学实践中,教学过程包括三个内容:(1)系统讲解基本理论;(2)用问题式方法引入实际案例,或通过案例剖析进一步讲解重点和难点概念;(3)从实际案例基本理论或从基本理论实际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其中(1)、(2)两步不分先后,可以在系统讲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再结合理论剖析实际案例;或根据教学需要先提出问题,交代案例概况讲解相关概念剖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将所学理论与实际事件有机结合,加快、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记忆。该阶段的案例选择行业性的成熟案例,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为辅,培养学生在面对科研和生产中的分析化学问题时,能以分析化学家的素质解决问题。在案例讨论型为主的阶段,学生已具备基本的分析化学知识和技能,很多学生已进入教师的科研组,有些学生已开始关注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热门问题,所以适宜开展各种互动式的案例讨论型教学方法。学生根据科研课题或感兴趣的行业问题,从拟定案例题目开始案例撰写设计案例实践案例总结。此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作为导航者,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案例相融合,让学生在案例完成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基本理论。
四、案例教学考核方法
在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的同时,将案例教学的思路进一步引入期末考试中。大一化学分析期末考试减少了概念性考题的比例,增加了“案例剖析”的新型综合测试题,重点考核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三仪器分析期末考试,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情况,考核方法不同。毕业后继续读研和继续从事化学化工类工作的学生,一般在大二开始进入教师课题组,他们也是积极配合、参与案例教学的群体。期末以提交案例报告的形式考核,要求一个分析任务要设计2~3个以上的分析方案,通过实验验证后,在案例报告后附结论性报告。针对毕业后转行和不能认真参与教学的学生,采用以基本概念为主、案例剖析为辅的闭卷考核方法。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的改革,逐渐改变了学生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走出考场头脑一片空白的现象。特别是大三的仪器分析结课考核形式,全面提升了学生积极参与案例教学、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实践证明,在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案例教学,使学生在“了解典型案例-讨论解决方法-建立并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强化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出能直接面向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本科生。
参考文献:
[1]Merseth K K.Cases and Case Methods in Teacher Education[C]//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New York:Macmillan,1996.
[2]李娜,刘锋,李克安.以案例教学教给学生分析化学家的思维方式[J].大学化学,2010,25(5):31-35.
[3]高琳.分析化学教学与实践案例分析关联性初探[J].科技文汇,2011,(9):105-110.
[4]武亚军,孙铁.中国情境下的哈佛案例教学法:多案例比较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0,3(1):12-25.
篇5
第一,“案例教学(case method )”于1870年首先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兴起,其目的是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以期达到对法律规则的理解,从而掌握法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这种教学方式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并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最终推广到了全世界,在不同学科教学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案例教学至少包含以下三个构成要素:
(1)对象要素。案例是关于某种情境的记录或是描述,存在于现实生活当中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通常应包含必须面对和加以解决的疑难问题。案例不含对问题的分析和解答,仅是对事件或事实的描述。
(2)目的要素。最早倡导案例教学的先驱人物,哈佛大学Charles・I・Gragg教授曾撰文指出,正是“因为智慧不是经由别人直接告知而得来的”(because wisdom can't be told),所以才有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这一信念决定了案例教学首要的目的是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判断力,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其次才是学习和了解特定领域里的具体知识。
(3)过程与方法要素。案例教学通常应包括三个教学环节,即“课前的案例学习准备 ”、“课堂上的案例讨论与分析”和“课后完成案例作业报告”。
第二,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具有情境性、主体性、互动性、问题性、实践性等特点,但是最大的区别还是在于能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转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的对象是现成的知识和总结,学生只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认真完成训练就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学生需要承担更大的学习责任,可任意采用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调查研究等方式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和协作性及研究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高。案例教学因此而具有主体性价值、教育学价值和一定的社会价值。
第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对典型的地理现象(包括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剖析,达到对地理原理规律的深刻理解,进而举一反三,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地理学科基本知识和相关理论,认识到地理学科的特性,掌握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和相关技能。
地理案例教学基本上遵循以下流程:
教师:精选案例---讲解案例---重难点及学习方法分析---介绍学习资源、组织引导探究---改造扩宽案例---案例制作及实现---评价教学
学生:产生兴趣---明确学习目标---自主探究并取得成果---参与教学评价活动
在实践过程中,成功的案例教学需要克服一系列困难,包括案例选择、知识储备、表达陈述能力、机制保障等等。但是,在高中进行地理案例教学是完全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探究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精力旺盛,对外部世界充满兴趣,有很强的求知欲,只要能创设出合适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地理课堂必将变得更加高效。
四、合适的教学设计是高效课堂的保障,地理案例教学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这些方面
①材料的独特性和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地理案例的可选择范围十分广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地理现象都可以用作案例的素材。地理案例应具有典型、直观、形象等特点,有值得关注和探讨的必要,地理学科的案例呈现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文字、图像图形、数据或者景观等多种形式。例如,在学习“北大西洋暖流和西北欧气候”这一案例时,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北大西洋地区的洋流运动,同时用图片展示北大西洋东西两岸自然景观的差异性,结合拉布拉多半岛和英国的气候示意图,呈现降水和气温数据。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网络查阅到更多与北大西洋暖流以及大西洋两岸气候有关的内容。以上多种呈现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投入和专注。
②启发性和主体性。教师在展示案例后,要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找出关键词,厘清逻辑循序,明晰相关概念,在此,要注意教师的责任是启发和调控,促使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学生是分析研讨案例的主体。例如,在学习“地中海式农业”这一案例时,先展示地中海地区的区域特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植被、交通、城市、人口等,然后以图片的形式展示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图,将这些景观图与地中海式农业景观进行对比,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问题确定之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各组可以讨论同一个问题,也可以将一个问题分解,讨论不同的问题,最后汇总,得出结论。
篇6
传统教学方法下,许多政治课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不愿意听,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一方面必须给传统教学方法以新的内涵,另一方面必须引进一些现代教学方法,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从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的特点出发,科学地应用案例教学法,则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几年来,我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就案例教学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现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案例教学的方法
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案例教学是指引导学生对特定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实施案例教学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1.案例设计。案例的设计,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常见的案例设计方法有:一是采用书本中已有的案例;二是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案例;三是通过新闻、广播、电视等媒体收集案例;四是教师自己编写。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要坚持以下两条重要原则:一是针对性原则,即案例必须与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对应;二是现实性原则,案例的选择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热点。
2.案例呈现。首先,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吃透教材精神,弄清课本重难点,搞清三维目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提供自由交流的渠道。一句话,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单边教学为师生互动。其次,要掌握必要的呈现方法。一般来说,案例的呈现可以事先印好文字材料,在上课之前发给学生,让学生事前了解,可以通过教师的口述,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还可以通过学生演小品、讲故事的方式展现出来。
3.案例分析。这是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环节,也是关键一步。而这一环节的关键是通过师生互动,将案例的内容与相应的教材知识点联系起来,揭示案例与教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教师分析。这种方法适用于起始年级,因为起始年级学生个性差异较大,学习方式迥异,分析案例缺乏经验和方法,这需要教师经过一定时期的培养和训练。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收集信息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二是学生个人分析。经过一定时期的训练,学生初步具备分析案例的能力之后,教师应大胆放开,让学生自主分析。自主分析不是放任自流,教师应当设疑问难,要求学生剖析解惑。教师的设疑,不宜将所有的问题一次全盘抛出,而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同时,巡回检查,了解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并对学生探究的进程、课堂纪律等进行“微观调控”。三是在合作中进行讨论,可以是小组合作,也可以是全班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讨论的动态变化,适时引导、调整,避免偏离主题的讨论,避免气氛过于激烈,或者死气沉沉。
二、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选取的案例要有足够的说服力。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运用具体真实的事例加以剖析、证明,以增强教育效果。现行教材中所提供的事例毕竟是有限的,且有些离学生生活较远,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补充案例。
2.要防止反面事例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教师在案例教学中不应回避时弊,要敢于触及,在针对时弊时,一定要准确适度。过分的渲染,反而会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如要实事求是地介绍外国的发展情况,不要一提到西方国家就眉飞色舞,经济、文化、技术如何发达,我们和他们存在多大的距离,这样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有不应对党内的腐败现象不加分析地罗列,对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夸大其词,这样做不但不会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而且容易使学生把个别丑恶现象看成是普遍现象,把次要方面的东西当成主要方面,引起学生思想上的混乱。
3.案例要紧密联系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即案例要贴切。教学中如果材料丰富但不贴切,结果也可能误导学生,有害无益。所以,我们要在案例的运用上下工夫。一是案例要精且管用,要符合学生的“可接受性”原则,既能说明问题又能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二是案例一定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
篇7
关键词:环境化学;教学
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加强,同时也使资源的使用和废弃物排放量显著增多,这使自然环境的组成和结构受到了大规模的影响,从而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和生态破坏,对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了很大影响。对自然环境产生破坏的结果称之为环境效应,根据环境效应的不同,可分为环境物理效应、环境化学效应和环境生物效应,其中环境化学效应在环境效应中影响量最大。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因此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科学一个新的重要分支,目前该课程已成为高等学校化学化工、环境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一、列举典型案例
采用典型案例,充实教材教学内容,也是改进专业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环境化学教材和一般教材一样,围绕本学科运用系统的理论知识进行分述。构成环境的三大要素―――大气、水、土壤三方面分别讲述化学污染物在这三种环境中形成、迁移、转化和归趋过程中的化学行为和生态效应,专业理论内容较多,实际事例比较少。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教学内容,把世界上发生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作为案例进行详细剖析,使学生对这些事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如学气中污染物的迁移部分时,要求学生掌握大气温度层结、辐射逆温、大气稳定度、气象条件和地理地势对大气中污染物迁移的影响。笔者用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84年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发生的印度博帕尔事件、1986年4月26日发生在乌克兰切尔诺贝利的核泄漏事件、1948年10月26日发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城的烟雾事件等案例结合专业理论进行详细分析,使学生能够把大气条件对大气中污染物扩散及对环境造成影响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充分理解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因素。又如在学气中污染物的转化部分时,要求学生掌握大气中污染物产生的原因、发生光化学反应的机理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笔者用1943年夏季发生在美国西海岸洛杉矶市的光化学烟雾事件、1952年以来发生的伦敦烟雾事件对光化学烟雾、硫酸型烟雾产生的机理及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后果进行详细分析,使学生对大气中污染物的产生、转化及对环境的影响有更深刻的理解。再如在学习水环境中污染物存在形态和分布对环境的影响时,用1968年发生在日本的米糠油事件分析了有机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和1953―1956年在日本熊本县水俣镇发生的水俣病事件,分析了无机重金属元素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对人类造成的严重伤害,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对对于人类生存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水资源造成的影响的认识。通过把这些世界上著名的污染事件与本课程中的相关专业理论联系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学习本课程意义的认识和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灵活选用教学方式
(一)多媒体教学
在不增加课时的前提下,使用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板书教学效率能有较大提高,环境污染的实景图片引入课堂,能带来更大的震撼。污染传输动画能生动再现沙尘暴的起源、迁移和衰弱,生动而直观。然而,单纯的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剖析化学变化机理和探索生物转化路径,常常是ppt放完后,学生依然一知半解。为此,在教学中应选择板书+电子教案的模式,通过多媒体放映环境污染的景象,通过粉笔细说污染的成因和形成机制,这样的教学模式能达到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目的,突出了重点,深化了难点。
(二)教学组织形式
一般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讲授,学生记笔记、做作业,但这种方式已经不适于现代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因此,在环境化学的教学中,应改变传统讲授式的模式,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采用教学案例法
采用典型案例,充实教材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把世界上发生的一些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作为案例进行详细剖析,比如在讲授大气污染化学时,首先介绍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中国酸雨分布等背景材料,然后布置学生在学习结束后思考和讨论如何从环境化学的角度解决相关污染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环境问题有深入、透彻的认识。
2.采用专题讲座和专家讲学的形式
目前的教学形式主要讲授环境污染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少涉及到环境化学的研究前沿内容和实际的应用研究,因此,毕业生在应用环境化学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较弱。为此,在环境化学课堂安排有关环境化学应用的专题讲座十分必要,特别是邀请该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学,能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环境化学及相关领域研究的最新动态,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环境问题的兴趣。
3.学生主讲,课堂讨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设学生主讲,课堂讨论的形式,提供一些难度较小的主题,要求学生查阅文献,制作PPT或撰写读书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学生科分组进行,各自分工。这样的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表述问题的能力,并且提高了学生查阅和综合文献的能力,一举多得。
三、时刻不忘素质教育
在我们的实验教学中,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气体或污染物,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时刻要意识到这一点。在做实验过程中应将常规实验改为微型实验,提醒学生不要浪费化学药剂,不要随意在实验室倾倒有毒物质,以免做环保实验的同时又对环境造成危害。让学生把所做实验产生的污水收集起来,根据废水的性质进行处理后再送污水处理站。如“活性炭对苯酚吸附性能的测试”,要求学生尽可能准确量取废水,否则多取的废水就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吸附完苯酚的活性炭要用专用仪器盛装,残留的苯酚溶液要排入学校专用的化学废物收集桶。尽可能将废弃物回收、利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也包括对暂时不能利用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使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篇8
一、“学”。学习是教育的前提。该局组织干部认真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腐倡廉理论学习纲要》以及中央、省局党委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实施办法》等重要内容,并组织全局干部开展了知识竞答。局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了省局的《实施办法》和国家工商总局推荐阅读的《放纵私欲,他们走上蜕变路——广东省广州市工商系统系列违纪违法案剖析》文章,并要求全体干部结合这起典型案例的剖析和反思,透视这些工商行政执法人员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拒腐防变。
二、“宣”。宣传是廉政文化教育的扬声器。该局制定了《工商廉政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意见》,通过搭建多个宣传平台来加大宣传力度。在红盾信息网开辟廉政文化教育专栏,通过正反两方面典型材料,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预防腐败能力。在红盾信息网的视频新闻中四期反腐警示片,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自律意识。邀请市纪委常委郑志扬作了《两个条例》学习,使全局干部接受一次廉政教育。组织观看《信天游》,组织撰写观后感在全局干部中形成“倡廉”共识。
三、“束”。制度约束是廉政文化教育的基石。该局针对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认真从制度上查找原因,并及时进行了整改。上半年,该局制定了《2005年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办法》,修改完善了《市局(职工)谈话诫勉制度》、《市局廉政告诫制度(试行)》、《市局违反效能建设处理办法》、《重大事项办理督查制度》等制度,已基本形成了一系列长效管理制度,真正做到用制度规范行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最大限度地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
四、“查”。明察暗访是廉政文化教育的良方。该局继续加大明察暗访的力度和频率,并将检查结果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今年以来,先后三次从局机关各科室抽调人员组成明察暗访小组,对局机关和各工商所的12315模拟投诉,着装、佩证、上班纪律等进行暗访,并将结果及时在红盾网进行通报。七月中旬,该局抽调监察室、办公室、人教科、企管科、消协等科室人员组成的半年重点工作督查组,对2005年工作目标责任制有关项目进行督查考核,对各工商所个体登记质量、农村商店商品准入制度、无照经营整治、监督维权网点创建等进行暗访,对经济户口录入、文书档案的整理情况进行明查。
篇9
根据高一地理必修2《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内容特点,教师在教学时要大量使用案例来实施教学,对于现成的案例,需要充实、改进和迁移。除了吃透案例并归纳出方法和规律以外,还要走出案例,在生活中发现新的案例,运用所学加以解决。
一、课标导航
课标中“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表述,“分析”是将事物、现象、概念分门别类,离析出本质及其内在联系;“举例”、“结合实例”属于行为条件,“说明”属于行为动词,“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认知内容。
根据本段课程标准行为动词的表述,确定本课标中,农业区位因素属于理解层次要求,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迁移水平层次。所以,表述中的举例、结合实例并不是由老师提供例子,学生对例子中的材料进行分析解决这么简单,而是要求学生在活动中提出实例,并加以分析阐释。
二、充实案例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开篇即是案例: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澳大利亚牧场两种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做出的区位选择,其实质是对农业用地进行合理利用,由图3.3将区位分析的各种要素做出梳理。明显的,在这里案例并没有被充分剖析,也无法具体分析,因为方法的缺失,只好先将方法提纲列出来。后面的活动安排则显得非常必要,表面上是一个活动框题,其实安排了三个案例:水稻作为一种重要粮食作物对自然条件特别是气候的要求;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立体农业布局模式;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农业景观变迁。
在水稻种植分布区域与气候区分布案例中,涉及气候资料分析,需要相应的知识铺垫。比如气候要素分析包括光照、热量、水分等,力求使学生接触完整的思维角度。这些要素条件反映在统计上,最主要的是分析气温和降水的数据。而数据的呈现可以是数字,更多的是直观的图表,因此对于地理统计图表的分析能力也是必要的能力,应该得到强化。对于教科书上提及的三个地点,应该通过设计活动让学生在地图上去寻找地理位置,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并训练读图能力。在这里,除了教科书上提供的案例信息,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实更多的有关案例的背景资料,以提高整个案例的信息量,帮助学生将案例分析得更加透彻,同时运用更多的方法技巧。因此,我们在必修2的教学过程中,使用教科书上的案例需做足功课,将案例的背景材料、案例分析中所需要的地理规律方法等充实进去。这种充实内容有些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呈现,有些则仅仅是教师的知识储备。
三、改进案例
在上述学生活动中并不涉及亚热带季风气候,而我国拥有大面积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且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处于这一气候条件下的学校也是很多的。可否根据学校所在地情况,适当调整?与其直接套用书中的例子,不如修改为本地的素材加以分析,让学生利用生活常识来建构新的系统的知识。本活动学生经过探究可以明白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在此过程中,学生由对本地的水稻种植业的直观感受而综合归纳出来的规律,对后面第二节专门讨论季风水田农业这一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和区位条件有着非常好的方法积累。学生意识到农业区位选择还可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从而提供给他们一种地理的思维角度。同样的,商品谷物农业这一农业地域类型,教科书选用美国中部平原的案例。其实我国东北地区或者西北地区,同样存在这一形式的农业地域类型,何不干脆由身处该地区的案例来作为教学的素材。又如教科书讲述乳畜业的区位因素时,选用了西欧的乳畜业作为学生活动的案例展开,在此我们可否考虑替换成学校所在地区的大城市周边的乳畜业。很多城市郊区都发展了乳畜业,并形成了乳产品企业,在当地超市销售乳产品,这一生活常识很容易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的地理。在学习立体农业时,也可采用其他地区的农业案例,如西南地区用横断山脉的立体农业,重庆湖北选用库区的立体农业,青藏高原的河谷立体农业,珠江三角洲的桑基、果基、蔗基鱼塘(广义的立体农业)。
通过对案例的自主选取和加工,学生从生活中所熟知的地理事物归纳出地理的各种规律与方法,其知识建构在已知的客观事物认识上,必然会产生更加牢固的知识网络。而且,学生学习到生活中的地理,反过来也促使其在生活中主动发现地理。这样不仅符合新课程要求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更能锻炼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迁移案例
我们对教科书案例不断充实、修改,其出发点是因为这些案例是经过专家精心挑选的,具有很强的典型性特征,学生知识建构非常有效率。由于这些案例具备非常广的代表性,因此我们要利用分析过程中掌握的一般方法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以达到对地理思维方法的掌握和亲身体验目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科书经典案例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机会去迁移。新的案例是必需的,可以由老师提示,更提倡学生自己去寻找。这样的案例,有的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锻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有的可能会不那么典型,从而需要我们对各种干扰因素做出相应的考虑。这时,学生的思维要求非常活跃,要求其完全参与到活动中来,其活动主体性展现无遗。
篇10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职会计专业;课堂组织
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在理论知识够用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精通会计实际业务处理能力,具备一线会计岗位操作技能,兼具财务分析、创新管理思维的职业实践能力。这就决定了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方法,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概念推理和知识传授的方法。案例教学的优势特色就在于它是一种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有效方法,它能把真实的社会职业工作情景进行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判断的案例,使学生能够在校内、在课堂上进行极具操作性、效率较高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解决案例实践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理论,巩固技能,真正提高对学生会计专业知识传授与综合技能培养的效率。因此,案例教学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有其实施的必然性,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可,并得到广泛应用。
一、案例教学在高职会计专业应用中的误解
案例教学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推广,凸显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导教学的教学模式转变方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现出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案例教学的内涵、实施过程、要点把握不够准确,导致案例教学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仍存在一些误解。
1.将案例教学与课堂举例混同
部分教师存在不明确案例教学内涵的现象,将案例教学与课堂举例搞混,名义上说自己采用的是案例教学,实际上并不能选择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典型工作案例,不能创设岗位情境,更无法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分析、交流,发现案例中蕴涵的理论知识。而是随意的以一句话、一个问题作为所谓的“案例”,或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列举一些典型的小例子来支撑说明要讲解的问题,主要是以教师阐述的方式进行的,没有互动讨论过程,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单方教学行为。
2.案例教学一刀切,否认其他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实际应用中,部分教师把案例本身当做教学的重点,而忽略了案例所承载的方法原理的阐明与巩固。同一个知识点,可以采用不同的案例来分析讨论,这就充分说明案例教学中选取的案例,是实现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的一个切入点,它作为载体而存在。切不可一味夸大案例的重要性,将课堂变成诸多案例的堆砌,将案例教学变成了“教案例”,使学生产生对案例的疲劳感,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另外,案例教学法虽然有诸多优点,但它并不排斥理论教学、启发教学等其他教学方法,也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法。案例教学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上来开展,因此,理论教学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它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分析讨论的依据。在案例学习过程中,通过讨论结果陈述的情况,教师可以检查学生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可见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进一步的深入理解,两者相互补充和促进。而且高职会计教学中的每门课程、每个知识点并不一定都适用案例教学法,要注意各科目的特点不同而因材施教。有些课程缺乏了必要的理论铺垫、知识系统,而仅仅依靠案例教学,可能会出现学生对知识理解缺乏条理性、不扎实、遇到有变化的情况不能灵活应对的不利局面。
3.教师主导,学生旁观
通过对一些高职会计专业课的听课发现,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虽然引用了案例,但把案例呈现给学生之后,依然以教师为中心,用灌输填鸭的教学方式,直接分析讲给学生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唱“独角戏”,学生缺乏自主思考讨论的空间,成了“旁观者”,只能是被动的接受案例分析的“正确答案”。且教师对案例的理解带有个人局限性,学生接受时又存在着语义理解的偏差。“被案例分析”的结果是,学生不会自主学习、自主决策,无法真正实现高职会计专业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4.组织松散,评价缺失,教师旁观
听课过程中,还发现了这样一种与上述相反的情况。教师将案例呈现给学生之后,不加引导,直接让学生自由发散讨论,组织松散无序。学生讨论完后,教师也不对学生讨论学习的整个过程进行及时评价,或者评价总结不到位,并未把案例问题的实质揭示出来,也未对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态度进行正确引导,导致部分学生根本不参与案例讨论,不能及时纠正学生讨论过程中的偏颇思想,课时无效浪费。对案例教学组织实施过程把握的不清楚,可能致使案例教学流于形式,影响学生深入学习思考和课堂教学效果。
二、实施案例教学的具体步骤
1.课前案例准备
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甄别哪些高职会计教学内容适合进行案例教学,如何搜集、设计、筛选实用且有针对性的会计案例材料,支撑案例的会计理论知识有哪些,讲授会计理论知识和剖析会计案例环节的衔接安排,如何组织学生有序讨论,案例以何种形式呈现给学生等,都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如果是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提前将案例布置给学生,应安排学生提前阅读、熟悉案例,保证课堂案例分析的实施效果。
2.课堂组织案例讨论发言
在案例相关会计理论知识已进行讲授的基础上,教师将精心选择的案例展示出来,并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在学生进入案例情境后,给学生提出预先设计好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问题展开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或其他形式的讨论。讨论过后,还要安排学生分组汇报展示讨论分析的结果,结合案例内容和所提问题,充分联系所学理论知识,有理有据的阐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做适当的引导,引导学生形成热烈讨论的气氛,多角度思考剖析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案例分析讨论的主角,并及时调整学生讨论分析时出现的偏颇思想,发挥好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引导者”的作用,保障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和预期效果。
3.及时归纳总结和评价
在学生对案例材料进行了讨论、分析和结果展示之后,教师要及时地进行归纳总结,充分肯定学生讨论分析展示过程中的创新点、亮点,对学生的观点、想法作出客观的评判,教师应把握分寸,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切勿过于主观和随意。教师还应结合教学内容对会计案例涉及的原理方法进行梳理、总结,举一反三,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相关问题,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系统,巩固案例教学的效果。如果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始终没有切中要点或考虑不全面,说明学生对理论知识方法的学习还存在漏洞,教师应及时查缺补漏,分析讲解案例中隐含的规律性知识,或补充归纳学生没考虑到的情况,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应兼顾对学生案例阅读分析能力、合作参与意识、知识迁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总结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真正成为案例教学的“主角”。
三、案例教学在高职会计专业应用中需特别注意的问题
1.提高高职会计专业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下转第241页)(上接第239页)实际工作经验。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应真正重视案例教学的应用趋势,深刻领悟案例教学的内涵,经常到企业财务岗位研修,提升自身实践操作能力、保持专业知识技能更新的同时,搜集积累岗位实践中的真实案例,并应用于教学,保证案例的真实性、实用性。课前把握案例中的隐含知识,对案例和课堂组织具备较好的掌控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案例教学方法,发挥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指导学生实践,充分发挥出案例教学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优越性。为了进一步提升高职专业教师队伍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还可以从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岗位实践经验的会计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他们所带来的案例相对更新颖,更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2.精心选择设计适用的案例
案例并不是越高深越好,切忌舍易求难。要选择适合高职层次和特色的会计案例,必须注重案例的启发性、适用性和典型性。案例中设计的问题不需要太多,但要能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乐于思考,主动探究,并有一定的思维空间,难易水平应与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合,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案例教学效果。还应注意,案例应来源于现实工作环境,基本情节和数据必须真实可信,这样才能为学生展示逼真的经济事项情景,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需要的对接。进行案例教学,并不排斥其他教学方法,而且也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案例教学,因此,案例的选择和设计,一定要针对教学目标,忌过多、过滥,以免学生出现对案例的厌烦情绪,导致专业知识不系统、无条理。
参考文献:
[1]郭亦骏.学生视角:会计案例的学习方法[J].会计之友,2010(1).
[2]王春萍.案例教学在会计高职教育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