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规范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6-12 16:38: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规范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规范的重要性

篇1

1.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

在进行消防监督检查的工作里,对受检查的建筑物进行火灾危险性的分类是相当重要的基础工作,在对建筑放火进行监督和检查的工作中需要对于危险性的化学品进行准确的评定。在《建规》中,考虑到很多化学品具有危险性,因此将对有关的生产和储存的建筑进行等级划分,从甲级到戊级共有五级,有数千种带有危险性的化学品受到评定和划分。在对建筑物进行火灾危险性的判断时,可以根据此规范进行对比,应当通过检查使工程能够符合国家制定的规范。按照在《建规》中显示的内容,在社会中属于重要用途的公共性质的建筑,像是治病救人的医院和负责后代教育的学校等,以及民用性质的建筑物都属于是一类建筑防火。那么如何评判建筑物具有多大的火灾危险性并且怎样以此进行分级用来区别和管理,主要是看如果建筑物发生火灾会造成多大的损害,发生火灾的难易程度,以及火灾形势扩大能力等,具有多楼层的民用性质的建筑物在规定中按照居住用途和公共用途分成两种,相对高楼层的民用性质的建筑物在规定中有一类和二类的区别。从事生产的厂房可以根据此分成五种类别,其中甲类表示最容易发生火灾以及火灾发生的损害最大,戊类在各级别中属于对于火灾来讲相对最安全可靠的级别。《建规》里面所表示的级别划分,是按照在厂房中使用或者生产的材料和成品所具有的物理化学性质,闪电和爆炸下限两个属性的数值可以比较有效的评定化学品的危险性。对于液体来说,如果闪点比28℃还要低的话,那么在正常环境就会很容易闪燃而造成火灾,对于气体来说,如果爆炸下限比18%还要小的话,那么在厂房中使用就会很危险,另外一些化学物质在常温环境中(意味着被使用的工作环境)可以遇水形成可能会爆炸的物质,涉及到这些因素的建筑物就属于甲类,在常温环境里,非燃烧性物质不会造成或者扩大火灾,所以只是使用这种物质的建筑物就属于为戊类。

2.安全疏散与防排烟的要求

在对建筑进行安全疏散以及防排烟方面的检查中应当把《建规》作为可靠依据,结合实际情况,确保检查结果可靠。《建规》的内容里,如果在楼梯间的前室具有自然排烟,那么楼梯间没有排烟设置是可以的。但是根据相关的规定,对此按照建筑高度不同有所差别。防排烟的规定于建筑的高度有关系,五十米是一个限度。在实际情况中考虑建筑的防排烟效果就可以明白,自然排烟的效果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受到相当大程度的影响,如果建筑物的楼层高度相对而言要比较高一些,由于室外的风所形成的风压大小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内外的空气流动效果会发生变化,那么其自然排烟所预期能够达到的效果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这样一来就有应当在楼梯间使用必要的防排烟设计。在对建筑的排烟能力进行检查的时候,依照相关规定,除开窗面积需要严格符合要求外,窗户型式必须设计为能够开启的外窗,考虑到相邻建筑物防火间距的问题,应选择甲级防火窗。在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疏散的消防检查中,对于公共场所,应当先计算需要疏散的人数,如果该建筑物不是有确定座位数的,可以使用面积相乘与相对应的换算系数,或者考虑在室内每人在相应活动的时候所需要占有的面积,疏散宽度在规范里有条文可以作为检查时的依据,在进行计算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有一些建筑的功能比较重要和常用,建筑中的人数相对比较多比如学校和大商店,这时要参考耐火等级。有一些区域和建筑通常其中会有比较密集的人群,比如电影院或者剧院,耐火等级被评定为一二级的,同时设置的座位数少于两千五百个的建筑物,它的门和走道数值取为0.65,楼梯安全疏散距离数值取为0.75,在观众厅设置的座位数如果达到了五千至一万个,并且耐火等级评定为为一二级,楼梯疏散距离数值取为0.43。楼层数相对比较多的高层并且是公共性质的建筑,安全疏散距离依照每100人增加1.00m计算。建筑物设置的安全疏散口应当多于两个,从医院的病房房门到近处的安全出口相差的距离不能够超过24米,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应当不超过5米。针对安全疏散的检查工作中,在竖方向上要求楼梯间能够上下直通,在首层楼梯的地方需要有能够直通室外的出口,在地下室需要有防火分隔的措施。一类建筑物以及高于32米的二类公共建筑在每层如果面积不足1500平方米的可以设置一台消防电梯,超过1500平方米的应当有两台,消防电梯的载重量应当超过800千克。

3.消防给水设施要求

篇2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提高;安全性

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普及和应用,我国各行各业都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趋势,其中建筑行业的发展颇为迅猛,建筑工程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进而促进了建筑行业的飞速l展。然而,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随着人们对建筑工程功能要求的越来越高,导致其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大大增加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复杂性,因此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很多问题,大大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即使建筑结构设计水平很高,但是其安全性往往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从而降低建筑工程质量。基于此,如何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的安全性就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为了切实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对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为促进建筑行业的安全和长久发展夯实基础。

1 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抗震度不够

我国建筑的抗震性很差,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在遭遇较大的地震灾害时无法抵御,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及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麻烦。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建筑的抗震度,就要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抗震水平,这也是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方式。对于建筑抗震性能的设计,我国进行了明确的规范标准,为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但是有些建筑企业对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不够重视,导致施工时不注重抗震性能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于抗震性能的设计认识不足,致使在设计时忽略抗震性能的设计,最终导致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大大降低。针对这个问题,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要根据实际建筑环境进行分析和考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相适应的抗震标准,以此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度。

1.2 结构设计中偷工减料

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施工材料,但是部分建筑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节约支出,就会在结构设计中偷工减料,忽视建筑物的质量及其安全性,导致建筑物种的材料不能有效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功能,造成建筑物的质量不符合相关规定标准,存在安全隐患,降低建筑物的安全性。钢筋作为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材料,我国对于建筑物钢筋的配筋率有着明确的规定,并针对建筑物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钢筋配筋率。因此,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要高度重视建筑物的配筋率问题,全面了解和掌握施工的全过程,以此设计出适合建筑物的配筋率。另外,一些建筑公司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仍然使用冷轧变形钢筋,其具有强度高、脆性大、韧性小等特点,不利于抗震性能的实现。

1.3 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

建筑物的安全性不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建筑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技能知识以及经验不足,就会造成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建筑物存在安全隐患或者其他缺陷。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一些设计人员没有意识到建筑物安全性的现实意义,过于重视建筑设计的美观,而忽视了建筑的质量,降低了建筑物的安全性,严重时甚至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开展建筑结构设计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建筑物的实际特点和施工技术来进行设计,把不合理的设计行为以及只顾设计美观而忽视建筑质量的错误设计理念消灭在萌芽之中,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和人员伤亡。

2 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中安全性的措施

2.1 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抗震性能的重视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设计人员作为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和核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因此,为了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中安全性,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抗震性能的重视意识,重视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每个基础环节的设计,并随时掌握施工动向,并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对建筑结构设计进行更新,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意识到建筑物抗震性能的重要性和现实性,摒弃传统的设计理念,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现代化水平,以此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的安全性。

2.2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建筑规范设计建筑结构

建筑行业是提升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工程之一,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结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国家也对规定了相应的建筑规范,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完善和更新,促使建筑规范与时俱进。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建筑规范设计建筑结构,提升建筑施工质量,杜绝一切建筑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另外,还要及时指出建筑结构设计中不符合国家规范的行为,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 以此避免或者减少建筑安全隐患的发生率,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准,从而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2.3 开展科研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要想设计出好的成果,就必须要提高创新水平,建筑行业也不例外。目前,建筑行业有了蓬勃的发展,在这种趋势下,建设结构设计的内容也更加复杂多变,设计难度也随着增加,现有的结构设计程度已经无法满足设计人员的相关需求,进而在一定水平上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性。

同时,计算机程序的内容和功能直接影响结构设计水平。有时为了解决生产问题,配合软件的能力,只能把计算过程简化以满足计算程序的能力。所以,提高结构设计中建筑的安全性,首先要开发出一款高精度软件,不断推新创新,提高建筑行业中的科研能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越来越迅猛,建筑工程项目不断增多,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以及建筑功能。但是与此同时,建筑结构设计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设计人员进行解决和改善,消除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安全隐患,以此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基于此,设计人员首先要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责任,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设计水平,促使建筑结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建筑规范,从而为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的安全性贡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静.试论如何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

[2]黄小强.试论如何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3.

[3]王黎明,刘铭,司月华.试论如何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

篇3

关键词:结构设计;不合理;安全性;合理布局

Abstrac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structural safety concerns the overall effect of the building, is an assessment of the building is the key to success. As the security hidden danger of building structure better in the current problems, the author mainly common structural safety design are briefly discussed, and put forward to improve som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improvement measures, hope to be working on improving structure design.

Keywords: structural design; unreasonable; safety; reasonable layout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结构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关系着建筑今后的投入使用,同时还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及业主的人身权益。由此就需要设计人员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能够结合着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发展趋势,设计出符合经济实惠的建筑设计,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时,还能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并且设计人员能够对建筑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不仅关系着工程施工的顺利实施,同时还关系着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因而在工程设计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在经济发展的飞速发展的同时,新的科学技术应用,推进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的出现,大大改善了目前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局面,增加了商业、住宅空间,促进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同时,城市中的高层建筑也日益成为了反映这一地区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高层建筑的数量、外观、高度等都成为了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直观指标。这些都极大的促进了高层建筑的规模和高度的增加。然而,由于过快的建造速度,很多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很不合理,抗震、防火、裂缝、等都存在潜在风险。

一、建筑结构中现存安全隐患

1、建筑结构中的抗震度不够

我国受地震危害比较严重,因此,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度是很有必要的,建筑结构设计作为整个工程的基础与发起端,其抗震设计直接影响着建筑的抗震水。但是,目前仍有一部分建筑企业轻视建筑物抗震度的重要性,在一定层面上也影响了结构设计人员的抗震意识和抗震设计工作,导致建筑缺乏抗震能力。并且因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地貌复杂,建筑人员在进行抗震设计时,经常不考虑当地具体情况便以偏盖全,照搬其他地域的设计规范,严重降低了建筑的安全稳定性。

2、结构设计中偷工减料,钢材不足导致功能减弱

开发商因利益驱使,在建材的使用中偷工减料,丝毫没有考虑到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尤其像钢材这个材料,如果施工中使用不足量,必然会影响到建筑物的性能,致使严重降低建筑物的质量,甚至导致安全问题产生。对于建筑物中的钢筋保有量,及配筋率,建筑设计规范中有明文规定,并且在建筑物的特殊部位,因其承重量较高,需要的配筋率也较高,建筑公司在设计时如若不遵循正确配筋率,将会直接影响建筑物承重性能。此外,一部分规模不大的建筑公司为了减小建筑成本,在钢筋的选材上,采购价格价低的冷轧变形钢筋,这种钢筋虽然强度符合标准,但是其韧度不足,脆性很大,一旦发生地震,建筑的伸展缓冲性能很差,极易倒塌。

3、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

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经验、理论方面存在欠缺,且意识上没有从传统建筑过度到现代建筑的结构设计,致使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出现不符合安全性要求的情况。一部分建筑结构设计者没有充分重视建筑安全的重要性,在设计过程中过度追求建筑的外观设计,而对于建筑的内在品质和质量则有欠考虑。还有一些设计人员在知道按开发商的要求设计出来的建筑物在结构方面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下,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妥协,致使建筑物使用中产生各种安全问题,甚至发生悲剧。

二、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中安全性的措施

1、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抗震性能的重视意识

作为一项系统的工作,结构设计人员除了需要具备一定水准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拥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设计人员需重视建筑中各个部位的设计,尤其是一些细节方面,往往是影响建筑抗震性能的主要原因,例如钢筋伸长率的细微差异,变会的抗震性能产生很大影响。因此,结构设计人员应该重视如何提升抗震性能,这不但保护了使用者的生命财产负责,也积累了自身的安全设计经验。因此,设计人员要综合考虑诸如土壤性质、是否处于地震带等因素,避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错误设计理念。

2、合理布置建筑结构

合理的砌体结构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的抗震性能,一般来说,建筑的承重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横墙承重。大多数房屋的平面结构为矩形,由于纵向刚度大于横向刚度,所以增加横墙数量有助于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建筑在遭受地震侵害时,墙体大多是剪切破坏,因此,提高抗剪强度是保证横墙抗震能力的根本,为此,可以将横墙设计成既作为承重墙又作为隔断,并选用强度较高的建材,以提高横墙上的轴压力。(2)纵横墙共同承重。对于空间较大的房间,纵墙承重体现在沿进深方向的梁支承于纵墙上,横墙承重体现在沿纵向布置楼板,提供横墙承重的同时,也使纵墙具备较高的轴压力,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结构的抗剪能力。(3)纵墙承重。此种承重方式因横墙间距大,导致轴压力不足,受到地震袭击时,纵墙易弯曲。

3、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建筑规范设计建筑结构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国家开始重视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并制定了一些建筑规范。然而,由于我国开始规范建筑业的时间还很短,而且出台的一些法规多局限于技术层面,在法律法规方面还存在漏洞,对于整个建筑行业的规范,国家还需不断完善于修改。因此,为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需要建筑结构设计人员遵守现有的国家建筑规范,对于能钻漏洞的地方,应该恪守本责,敢于向违规行为提出异议。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尤其要重视配筋问题,避免屋面梁配筋太少,在进行结构建模时,设屋面梁不可拷贝下层梁的尺寸。此外,受扭屋面梁要设置必要的腰筋。对于一般的梁,为了保持钥筋骨架的刚度,同时为了承受温度和收缩应力及防止梁腹出现过大的裂缝,一般构造措施为梁腹板高度大于450mm 时加设腰筋,其间距≤200mm,然后拉筋勾连。对于受扭构件,其纵向受力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200mm 和梁截面短边长度。对于设置悬挑檐口的屋面梁,在结构设计中误等同一般梁,未按受扭构件设计配筋。

4、开展科研攻关

与传统建筑设计不同,现代建筑设计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一个巨大的转变。因此在结构设计中面临的难度越来越高,这便需要建筑结构的设计者能够对新兴的建筑知识有一定的掌握,通过进修和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能够适应建筑结构的发展要求。此外,设计人员使用的专业建设设计软件同样面临升级需求,针对复杂的建筑结构,现有设计软件在仿真时已经开始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对于承载能力的计算也存在偏差,因此,开发出满足高难度设计要求的软件对于提高结构设计中的建筑安全性有很大帮助。

三、结束语

随着国民经济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使得在城市化建设中需要越来越多的建筑设施,建筑结构设计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基础,在此阶段若能对针对安全性进行周密设计,将会有助于整个工程顺利、高质量完工。

参考文献:

[1]王国伟,李佳新.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内蒙古建筑业,2010,(10);187-18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安全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03);167-168.

[3]劳健荣,浅析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安全性[J];知识经济;2011年13期

篇4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

一、高层建筑常用结构形式分类

高层建筑相对于低层建筑而已,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随着建筑工程的高度增高,对建筑结构的刚度要求自然要比低层建筑的结构刚度要求更高,因此,分析高层建筑结构常用的几个形式,保证建筑结构的承载安全与建筑结构质量。

1.1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体系通常比较适合多层或者高度相对较低的高层建筑采用,建筑的承重结构主要是由梁体和柱体组成的竖向结构体系,同时还承受着水平方向上的荷载。在布置框架结构时对称均匀以及传力直接等十分重要。对于框架结构而言,框架柱承受的主要是压应力,是竖向承重以及抗侧力的主要构件。

1.2 剪力墙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原理是利用建筑物墙体来进行竖向的承重以及抵抗相应的侧力。剪力墙因受到楼板构件的跨度限制而使得墙间距通常在3~8米之间,也因此剪力墙结构只适合一些房间较小的住宅、旅馆类建筑使用。剪力墙采用的材料通常为钢筋混凝土,其浇筑方法较多样,有内、外墙均为现浇的类型,也有内墙为现浇、外墙采用预制墙板的类型,还有一类就是内、外墙均采用预制墙板装配而成。

1.3 筒体结构体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高层建筑物的高度也在不断的增长,传统的框架结构体系以及剪力墙结构体系等都已无法很好满足建筑结构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对于建筑强度、刚度的要求了。而筒体结构体系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它是在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简言之就是一种由若干片框架或剪刀墙纵横交接而围成的筒状的封闭骨架结构,这种结构体系不但能够将使用空间进行相应的扩大,还在抵抗水平荷载作用的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刚度特性。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原理和要求

2.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原理

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建筑的需求,采用钢筋混凝土即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是十分必要的举措。这样能够使得建筑在拉应力的抵抗方面得到较大的提升,而钢筋混凝土也会使混凝土部分的抗压性得到相应的提升,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对于保证建筑结构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2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要求

设计建筑结构应根据建筑处在的地理环境以及所用的建筑材料来区分不同的理念,因为每个地域的风格、建筑的结构需求及政府政策的法规不同,设计师对建筑的设计理念也会不同,所以,在设计建筑时会存在很大差别。在我国,设计建筑的结构时,主要考虑的是建筑的稳定性,则根据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分析,建筑的稳定性是在抗震性的方面,因此在设计结构的过程中,要重视建筑的抗震性。对建筑尺寸的比例,要进行精确计算,使得建筑可以更好地承受各个方面的载荷。

三、钢筋混凝土的高层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1 设计者不看重概念设计,只注重计算

许多设计者在设计结构时,往往都会按建筑专业所提供的建筑图来建立、校核和计算结构的模型,虽然保证结构的安全了,但是却没有注重总结,让设计的水平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这就要从概念设计这个方面来出发。结构的概念设计是确保结构的抗震性能优良的一种设计方法,是从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出来的结晶,是避免钢筋混凝土的高层结构在设计中走弯路的技术保障。设计者若注重概念设计,在实际的工程中,就会根据总结的经验对抗震的布置与结构方案进行选择,采取强化扭转刚度与减小扭转的措施,并且预测结构的薄弱部位,采取应对措施,防止薄弱层的过早破坏,避免局部破坏导致的连锁反应。就结构体系方面来讲,应对平面的布置规制性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能够保证建筑结构在平面布置上的对称性,从而增强结构的抗扭转能力,应参照建筑的设计尽可能的将结构平面的布置方式设计成具有良好抗风、抗震性能的类型,保证其结构在平面的设计上能够有明确的合理的荷载传递路径以及计算简图。因此,在设计时,要坚持总结经验和结构计算的运用,坚持脚踏实地的工作,保证实践的过程中使得设计修养与设计水平不断提升。

3.2 设计者不注重设计的规范性以及新知识的学习

由于快速的发展,使得建筑规范也在不断的改变,因此,建筑设计领域的工作者必须要加强对于建筑规范的学习力度,不断对比新旧知识从而进行更新,避免在设计过程中出现违规的情况,导致安全隐患的产生。但是一些设计工作者过于相信计算机设计软件或者是依赖他人的帮助,自己不主动去研习新的知识及建筑规范,这样不仅会令他自己的设计水平不升反降,还可能会使建筑设计方案中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给设计带来严重的质量问题。比如,在近几年出台的条令中明文规定了建筑物不可以采用严重不规制的设计方案。

3.3 结构的规则性问题

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对于结构的规则性所规范的内容变化很大,在以前结构的规则性规范中新增了许多规范条件,如比较嵌固端的上下层刚度的信息、竖向的规则性以及平面的规则性等,在新规范里,出现了强制性规定,因此高层建筑物在设计结构时,应遵守设计规范的内容,从而能够避免施工中设计要求的改变。

3.4 嵌固端设计的问题

目前许多高层建筑物的地下室和人防都在两层或两层之上,因此设置嵌固端可能会在人防顶板的位置或者在地下室的顶板位置,在进行嵌固端的设置时,结构的设计师及建筑师常常会忽略设置嵌固端所带来的问题,例如:上下层的抗震等级、上下层的刚度及楼板设计的统一性等问题,在设计中若忽略任何问题都会导致高层建筑结构的安全隐患,因此这就要求设计师及建筑师设计钢筋混凝土的高层结构时,要注意设置嵌固端的问题。

3.5 短肢剪力墙的设计问题

对于钢筋混凝土的高层结构设计规范里,在高层建筑上应用短肢剪力墙的限制很多,因此在高层建筑的设计里,结构的设计师及建筑师应尽量减少使用短肢剪力墙,从而防止在工程的设计中及其以后的设计里增加麻烦。

3.6 结构超高的问题

钢筋混凝土的高层结构的设计里,在抗震的规范里对高层建筑总的高度的要求十分严格,尤其是新的规范里,除了把以前限制的高度改为了A级高度外,还增加建筑物的B级高度,因此在设计高层结构时,要严格地控制好建筑物的高度,继而减少不符合要求或者重新设计等问题的发生,对工程工期以及高层结构的设计影响减少。

3.7 基础设计及地基设计问题

在高层结构的设计里,地基设计以及基础设计为结构工程师及建筑师较为重视的一个问题,建筑物的基础设计及地基设计对设计的后期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

并且对于整个工程造价而言地基设计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在这一阶段里存在的问题会对整个的工程产生严重的损失。在地基设计及基础设计过程中要注意规范的重要性,若只靠《基础以及地基设计的规范》是不能够满足设计的要求,因此在进行基础设计以地基设计过程中,要对地方性的规范有一个深入的研究考察,从而避免或减少对高层建筑结构在设计工作中产生的影响。

四、结束语

综合上述,钢筋混凝土的高层结构为建筑工程里重要的部分,设计的过程中,在深刻了解工程的基础上,应该与钢筋混凝土的高层结构起到的作用以及施工环境相结合,再详细的进行设计,本文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的高层结构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为今后建设工程工作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计;消防栓;建筑高度

1 前言

在我国的火灾数据统计中,建筑行业上的火灾损失在我国火灾中占的比例是最大的。因此做好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做好了建筑消防设计工作,才能尽可能的建设建筑火灾的数量,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流失。针对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设计问题,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规定,来进行约束。该标准为《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然而,该标准仍然存心很多的问题需要修改,很多细节需要改进。本文从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计的重要性出发,重点分析了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2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计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高层建筑不断的发展,各种高层建筑不断出现,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办公,娱乐的重要场所。然而,楼层越好,那么危险系数就会相应的增加,随着而来的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人们的重视。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不受破坏,我们必须非常重视消防设计问题。目前,高层建筑中的各种电器变得越来越多,气体能源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这些也直接影响了高层建筑安全问题,危险系数不断增大。因此,高层建筑的消防体系设计成为了重要的建筑设计组成部分。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很多方面,主要包括,防火间距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应急照明,消防电气配套设施等等。

3 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计中的问题探讨

我国高层民用建筑消防设计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作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主要包括:不同建筑物之间的建筑高度设定问题,消防车道的设置问题,防火卷帘的分隔问题,是否可以合用普通电梯的候梯厅和防烟楼梯间前室问题,是否在设置有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中再次设置机械排烟问题,地下室内走道排烟面积的计算问题。

3.1 不同建筑物之间的建筑高度设定问题

对于不同建筑物之间的建筑高度的确定,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条文中有明确的规定。但这些规定再结合实际,有些地方并不是完全合理的。规定说明:对于实际建筑物,如山地、台地建筑等,都是按照最低一面标高确定的。通过多年的经验,个人认为这类建筑物的建筑高度还应考虑以下两方面的问题,第一,主入口标高层面确定;第二,从消防车可到达标高层面确定更为合理科学。比如:当为平屋面时,建筑高度的计算应为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

3.2 消防车道的设置问题

举例说明,对于高层建筑是按照一个长边来设置消防车道还是按照两个长边来设置消防车道问题,《住宅建筑规范》里面的规定是按照一长边设置,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里面的规定是按照两个长边设置,因此这就要实际问题实际分析,比如,一楼两户或者楼梯出口面向车道一面的,设置一个车道是比较合理的,而如果楼梯出口背向车道一面且一梯多户,就应该按照建筑物的两个长边来进行设置。

3.3 防火卷帘的分隔问题

对于设置防火墙有困难的场所,可以用防火卷帘分隔,但整个防火墙都用防火卷帘分隔又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如下办法:在设置防火墙不容易实现的可采用具有防烟性能的特级防火卷帘分隔,防火卷帘旁边设置平开甲级防火门,总设置宽度不应大于分隔部位宽度的1/3,且不超过20m。

3.4 是否可以合用普通电梯的候梯厅和防烟楼梯间前室问题

理论上来讲,是不能合用普通电梯的候梯厅和防烟楼梯间前室的,但在我们实际的工程实例中,也存在合用的情况,普通电梯火灾时停止使用,合用前室的正压送风余压值要考虑电梯井道的泄压情况。

3.5 是否在设置有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中再次设置机械排烟问题

我国规范规定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因此,我们不难看出,不设置机械排烟的地方是有要求的,即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那么,对于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应设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

3.6 地下室内走道排烟面积的计算问题

高层建筑地下室如总面积不大于200,或各个房间均不大于50可以不设置机械排烟设施。如总面积大于200,各个房间均不大于50,如各个房间设有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则内走道排烟面积为公共走道的面积,如各个房间设的门为普通的门时,则内走道排烟面积为公共走道的面积和各房间面积之和。

4 总结

总之,我国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设计问题是关系到人们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我们设计人员在进行消防设计时,一定要对我国的规范规定进行正确的把握,并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际应用情况,提出更为合理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李明华,丁士. 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设计要求及其相关问题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30)

[2]张越.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J]. 民营科技. 2011(01)

[3]李宏光. 减压阀在高层建筑消火栓系统中的应用[J]. 科技信息. 2011(05)

篇6

关键词:水工建筑;建筑荷载;设计规范;

前言:水工建筑荷载设计的规范必须与按照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制订的其他水工结构设计规范配套使用。这是有非常严格的规范体系的。无一规矩不成方圆,水工建筑荷载设计的规范也是这样的道理。水工建筑荷载设计中的美哟个方面都要在设计规范的范围之内。只有这样,水工建筑荷载设计才能做的更好。下面笔者就简单针对水工建筑荷载设计的规范做一个简单的阐述。希望能对大家理解水工建筑荷载设计有一定的帮助。

1.水工建筑的简单介绍

什么是水工建筑物?百度解释是水工建筑物是控制和调节水流、防治水害,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建筑物。很显然,水工建筑中的很大程度上都是在进行荷载的工作。这样也就非常明显的感觉到了水工建筑的重点就是在水工建筑荷载的设计上。如果说水工建筑是各项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荷载的设计就是水工建筑的重要组合成部分。

1.1什么是水工建筑

水工建筑物就是在水的静力或动力的作用下工作,而它的荷载设计是否良好,决定了水工建筑物的好坏。工建筑荷载设计的规范是对水工建筑的一个非常好的把关。其中水工建筑中的控制和调节水流、防治水害以及开发利用水资源都是水工建筑设计的一些必不可少的一些要素。如何将整个的工程做好就需要考虑到水工建筑荷载设计的规范了。很显然因为水工建筑物涉及许多学科领域,除基础学科外,还与水力学,水文学,工程力学,土力学,岩石力学,工程结构,工程地质,建筑材料以及水利勘测,水利规划,水利工程施工,水利管理等密切相关。

1.2水工建筑的特点

水工建筑的特点有很多,主要有受自然条件制约多,工作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等三个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很显然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在受力方面。很多时候大家都会对其质量进行加固,这其实也是在荷载方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针对水工建筑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水工建筑荷载设计的重要性。如果荷载设计不合理,将导致整个工程的质量不合格。其实最终的结果相信就不言而喻了。

1.3水工建筑的设计

水工建筑物设计包括:大小六个方面。选址,即坝址、闸址、洞线、渠线等的选择,选型,即选定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枢纽布置,即确定枢纽中各个建筑物之间的合理位置,水力计算,即校核过流能力、计算水面曲线或压坡线等,结构计算,即计算建筑物的强度、稳定和刚度等,进行工程细部设计、确定地基处理方案和观测设计等。这只是一般规模的水工建筑设计。在对大中型工程时,还应有水力模型试验与结构试验配合验证。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水工建筑设计的合理性。但是不可忽略的就是对于荷载的设计。不难发现这几项设计中,多少都涉及到了一些荷载的设计。可以说水工建筑的设计中有一大部分是对于荷载的设计。

2.水工建筑荷载

水工建筑荷载的范围包括很多的方面,其中比较主要的是建筑物自重及永久设备自重,静水压力,扬压力,动水压力,地应力及围岩压力,土压力和淤沙压力,风荷载和雪荷载,冰压力和冻胀力等等。但凡会遇到的水工建筑的受力,水工荷载都是需要考虑到的。不难发现水工建筑荷载的范围是非常广的。下面笔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对水工建筑荷载进行研究。这两个方面是水工建筑荷载的重要性与水工建筑荷载的规范。

2.1水工建筑荷载的重要性

水工建筑荷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比如说同样一项水工建筑,一个是没有考虑荷载问题的。一个是考虑的非常全面。当遇到冰雪天气或者是地震灾害的时候,非常明显的发现前者就会出现各种问题的。比如建筑变形或者建筑损坏,甚至会导致水工建筑的应用方面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2.2水工建筑荷载的规范

水工建筑荷载的规范是非常重要的。它是针对水工建筑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之一。一般情况下,水工建筑荷载都是需要考虑到位的。主要包括对于外力作用下,水工建筑的承载情况来进行判断的。很多情况下,水工建筑荷载是有非常严格的规定的。它的规范要求是需要每个相关企业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的。相关的水工建筑荷载规范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工建筑的合理进行。

3.水工建筑荷载规范的一般要求

水工建筑荷载规范的一般要求其实非常繁琐。它其中包括了非常多的问题。下面笔者主要从水工建筑荷载的规范,水工建筑荷载规范的重要意义,水工建筑荷载规范的现阶段的问题,水工建筑荷载规范的问题解决办法,水工建筑荷载规范的未来展望五个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

3.1水工建筑荷载的规范

水工建筑荷载的规范是有一定的标准的。而且这一标准现在来说也在进行着一些细节的更新。对于现阶段的出现的一些规范性性的标准还是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与更新的。相关的标准非常明确,相关的部门要严格按照此标准执行。这样就会形成一个硬性的标杆。

3.2水工建筑荷载规范的重要意义

对于水工建筑荷载规范的重要意义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大家都知道一项建筑工程要有一定的指标。一项工程的合理运用也是得有一定的标准。人们在相关情况不明晰的情况下,水工建筑荷载的标准方面的规范就是一个比较好的规范。对于知道相关的水工建筑工作的合理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3水工建筑荷载规范的现阶段的问题

水工建筑荷载规范的现阶段的突出问题就在于相关的规范范围不尽全面。这就需要相关的部门进行更加全面的考虑进行相关规范的制定。在水工建筑荷载规范制定的现阶段,尽可能的建立完善的水工建筑荷载规范整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3.4水工建筑荷载规范的问题解决办法

水工建筑荷载规范的问题的解决办法其实比较明晰。就是尽可能的对相关的问题进行统一概括,对相关的规范条例进行更加完善的制定。尽可能全面的考虑相关的问题。这样才能建立起完整的水工建筑荷载规范体系。使得整个的水工建筑荷载规范问题得以充分的解决。

3.5水工建筑荷载规范的未来展望

水工建筑荷载规范的未来展望是相对比较好的。只要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水工建筑荷载规范的体系,相关的工作就会非常容易,这样不难发现相关的部门在对于荷载规范上的问题就会减少。可以想象到,未来的水工建筑规范就会越来发挥到本应有的作用。相关部门的行为得到规范之后,相关的水工建筑也就会有非常好的一个提升空间。

结束语:水工建筑荷载设计的规范对水工建筑物的设计是非常好的一个硬性条件的把关。有了一定的规范条件之后,不难发觉水工建筑荷载设计的标准性得到了非常好的统一。本文通过对水工建筑荷载设计的规范的一个简单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水工建筑荷载设计的规范概念以及作用已经不再陌生。而相关的技术人员也应该有一个更加完善的规范条件与处理办法。工建筑荷载设计的规范是实现各项水利工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水工建筑物涉及许多学科领域,也是需要特殊重视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

Abstract: Collapsible loess is a special soil in weight, pressure or weight pressure and under additional pressure, when soaked by water, the rapid destruction of soil structure and will, significant additional sinking, so construction in collapsible loess ground, must be considered for foundation collapsibility of harm engineering may be caused by, the selection of 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 to avoid or eliminate the harm caused by the wet ground subside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several common 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 applicable scop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matter, and determining the foundation treatment scheme.

Key words: collapsible loess; ground treatment method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湿陷性黄土

黄土是第四纪堆积物,按其成因分为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一般将不具层理的风成黄土称为原生黄土,原生黄土经过流水冲刷、搬运和重新沉积而形成的为次生黄土,工程界统称它们为黄土。次生黄土一般具有层理,较原生黄土结构强度要低。黄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因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下沉现象,称之为湿陷。具有湿陷性的黄土称为湿陷性黄土,工程界普遍视为特殊土。湿陷性黄土又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下受水浸湿,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湿陷性黄土称之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在上覆土的自重压力下受水浸湿,不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湿陷性黄土称之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的变形包括压缩变形和湿陷变形两种。压缩变形是在土的天然含水量下由于建筑物的负荷所引起的,一般地基的压缩变形很小,大部分在其上部结构的允许变形值范围以内。不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湿陷变形是由于地基被水浸湿所引起的一种附加变形,往往是局部和突然发生的。而且很不均匀,对建筑物的影响很大,危害性很严重。因此,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建筑物设计中,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往往需要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

2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常用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消除黄土的湿陷性,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依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推荐有垫层法、强夯法、预浸水法、挤密法。

2.1垫层法

垫层法是将基底下的湿陷性黄土全部或部分挖除,然后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做成垫层,以便消除地基的部分或全部湿陷量,并可减小地基的压缩变形和渗透性,提高地基承载力。这种方法施工简便,效果显著,是一种常用的浅层地基处理或部分湿陷性处理方法。

垫层法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1)铺筑前,应进行验槽,清除浮土,保证边坡稳定,防止塌方。

2)对于地基土含水量较大,或基坑曾局部进水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严格控制土的最佳含水量。

3)垫层处理的宽度要达到规范要求,使碾压设备能充分碾压到位。施工中碾压分层的厚度不宜大于300mm,一般情况下,分层铺填的厚度可取200~300mm。为保证分层压实质量,应控制机械碾压速度。垫层的施工质量必须分层检验,应在每层的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后再铺填上层土。

4)开挖基坑铺设垫层时,必须避免扰动软弱土层的表面,否则坑底土的结构在施工时遭到破坏后,其强度会显著降低,以致在建筑物荷重的作用下,产生很大的附加沉降。因此,基坑开挖后应及时回填,不应暴露过久或浸水,并防止践踏基坑。

2.2强夯法

强夯法是利用重锤自由落下,对土体进行强力夯实,以提高其强度,降低其压缩性。这种方法设备简单,加固地基速度快,效果好,投资省,适用广泛,是当前经济简便的地基加固方法之一。

强夯法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现场试夯,并在试夯的过程中加强监测,初步确定强夯参数,提出强夯试验方案,。

2)强夯施工前,应查明场地内范围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对原有构筑物造成破坏。

3)施工中在要严格控制夯击次数和遍数,及夯击时间间隔。夯距也不易过小,否则相邻夯击点的加固效应将在浅处叠加,影响夯击能向深处传递,对于粘性土,如果夯距太近会使产生的裂隙又重新闭合,孔隙水难以逸出,达不到加固效果。此外要避免出现橡皮土情况。

4)强夯结束后,要进行检测,判定它的有效加固深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2.3挤密桩法

挤密桩法是用冲击或振动方法,把桩管打入原地基,拔出后形成桩孔,然后进行素土、灰土、石灰土、水泥土等材料的回填和夯实,从而达到形成增大直径的桩体,并同原地基一起形成复合地基。其特点在于不取土,挤压原地基成孔;回填材料时,夯实材料进一步扩孔。挤密桩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可以用于地基的局部处理或整片处理。此外,由于填入桩孔的材料均属就地取材,因而比其它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造价为低,从而取得很好的效益。工程实践表明,挤密桩法是一种深层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较好的方法。

挤密桩法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有切实可行的基本防水措施和检漏防水措施,防止夯打时桩孔内有渗水、涌水、积水现象。对于场地的排水、屋面的排水、地面防水以及管道敷设等方面设计要合理,施工要严格,以免管道漏水对地基产生危害。

2)为防止出现夯打时造成缩径、堵塞、挤密成孔困难、孔壁坍塌等情况,施工时要控制含水量达到或接近最优含水量,遵守成孔顺序,合理控制桩的有效挤密范围。

2.4预浸水法

预浸水法是利用黄土浸水产生湿陷的特点,在基坑施工前进行场地大面积浸水,使土体产生自重湿陷,消除深层黄土地基湿陷现象的方法。预浸水法的优点是施工简便和费用低廉,处理范围广、深度大、效果好,但工期长和耗水量大,因此,预浸水法只能在具备充足水源、又有较长施工准备时间的条件下采用,且特别适用于自重湿陷性土层厚、自重湿陷性强的黄土场地。

预浸水法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1)预浸水法浸水影响范围较大,在影响范围内易使地表下陷开裂。因此,此法宜用于新建区;在已建区内使用时,要保证浸水坑与已有建筑物之间的净距,以防止由于浸水影响附近建筑物和场地边坡的稳定性。

2)当浸水面积过大时,可分段进行浸水。还可在浸水坑内设置渗水孔,以加快水的渗透。浸水完毕后,在基础施工前应进行补充勘察工作,重新评定地基的湿陷性,并采用垫层法或夯实法处理上部湿陷性土层。

3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的确定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的确定要因地制宜,通过技术比较合理选用,地基处理方案的确定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3.1在勘察阶段,经过现场取样,以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判定属于自重湿陷性黄土还是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以及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湿陷等级、类别,并搜集详细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基基础的设计资料。

3.2根据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及使用要求,结合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土质条件、地下水特征、周围环境和相邻建筑物等因素,初步选定几种可供考虑的地基处理方法。

3.3综合考虑工艺环境、处理效果、材料来源及消耗、工期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通过认真的技术经济分析和对比,根据安全可靠、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等原则,因地制宜地选择最佳的地基处理方法。在选择过程中,每一种处理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局限性。必要时也可选择两种或多种地基处理方法组成的综合方案。

1)对于基本消除基础已有土层的湿陷性,土层较薄时采用常用方法有强夯法、垫层法、挤密桩法等,当土层深厚时,可采用预浸水法处理。

2)对于持力层土质好的可以使建筑物基础穿透湿陷性黄土层,传力于湿陷土层以下的持力土层上,达到躲过湿陷性黄土层的目的。

3)充分作好建筑物基础的防水措施,使基础湿陷性黄土地基无法浸水,以达到避免地基湿陷的目的。

3.4对已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法,应按建筑物重要性和场地复杂程度,可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和试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验算设计参数和检验处理效果。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查找原因、采取措施或修改设计以达到满足设计的要求为目的。

4 结语

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进行建设,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通过经济分析比较,综合考虑工艺环境、工期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选择一个合适的处理方法,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从而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产生危害。

参考文献

[1]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S].GB50025-200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JGJ79-20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叶书麟,叶观宝.地基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篇8

关键词:住房结构设计;施工图设计;问题分析

Abstract: the design of residential generally exists in some error problem has summarized analysis. Mainly in residential structure design of construction method into the paper.

Keywords: housing structure design; 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 Problems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结构施工图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一个基本的建设程序,它对工程质量、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投资效益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是重要的基础材料之一。年轻的设计工作者,由于对基本理论及概念融会贯通力不从心, 按规范、规程进行设计的意识不强,对建筑规范领会不透,加上构造方面的应用较少,而在设计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易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细微,却能导致整个设计过程谬误,甚至全部成果的失败。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及设计工作实践, 对设计中普遍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进行了归纳与分析,以引起房建设计者的重视,提高设计质量。

一、结构施工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分析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存在的问题

1、未确定建筑物的安全等级

根据G50068-2001第1.0.8 条有关规定,破坏后果很严重的重要建筑安全等级为一级,破坏后果严重的一般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破坏后果不严重的次要建筑安全等级为三级。建筑物的安全等级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γ 0(承载力表达式的结构重要性系数)的取值。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对建筑物整体而言,不同结构构件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部分重要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甚至比整个结构要高。

2、未注明基坑回填土的夯实要求

在GB 50003-2002建筑地基基础规范第6.3.4条中已经对地坪垫层以下以及基础底面标高以上的压实填土做了明确的规定,并指出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4,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回填土的密实度和地面不至于下沉开裂。

3、未交待砌体结构设计中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在砌体结构设计时最好将各种材料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定位在B级,因为在相关的设计规范G B50003-2001中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按照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定为B级、材料分项系数γ 0为1.6统计的。如若达不到B级,砌体就会因为抗压强度设计值降低而影响其安全性。

(二)建筑构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设计人员的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因设计周期制定地不合理而导致设计人员急于赶任务的情况。由于设计人员的个人疏忽导致个别次梁标高甚至高于主梁底标高。而平面整体表示法仍然是现阶段制图采用的基本方法,因此无法直观地标示出各梁的截面高度,校队审核也很难发现问题,这样一来后期一旦实施该设计图就会发现建筑物的受力状态与先前的假设不符,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设计人员应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提高警惕。

除此以外,由于部分设计人员不熟悉新规范而导致在受拉锚固长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问题上出现错误。根据GB 50010-2002混凝土规范第3.4.1条结构环境类别的划分和第9.2.1条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规定来确定钢筋保护层厚度,受拉锚固长度的计算方法也在混凝土设计规范第9.3.1 条已有明确规定,受拉锚固长度一律采用42d,作为设计人员应该熟练掌握这些相关规定,加强学习。

2、梁上部钢筋的净距问题

在住宅阳台的挑梁中,按照构造的要求及规定,上部钢筋的净距应该为1.5倍钢筋并且直径必须要大于等于30,而在实际建筑梁上部钢筋构造中其钢筋净距小于规定的数值,其原因在于较密的上部钢筋影响了混凝土的质量,使混凝土难以振捣,在这种情况下,最好采用加大梁截面或双排筋。

(三)设计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抗震概念设计欠缺

从广义上来看,建筑抗震的思想和原理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就是概念设计,它实际上是在很多方面都对建筑提出了要求,是针对建筑物抗震设计的一个重要技巧。概括地来讲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三个水准目标可以表示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但在部分实际的设计中,设计者会出于个人各方面的考虑,其设计的施工图并不符合概念设计的要求。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作为设计者都应该在其设计的施工图中加强抗震概念设计的理念,设计工作中贯穿抗震概念设计的思想。

2、局部出现深梁及构造欠缺

在住宅建筑中,如果该建筑属于底部框架—抗震墙、上部砖混结构的,倘若底层柱网过密分布、上部结构传力不直接,这就会导致二楼局部出现深梁。设计者在抗震设计中,要本着“强柱弱梁”的思想尽可能地减少深梁出现的几率。这是由于深梁的刚度很大,当房屋遭遇地震时会经历塑性阶段,这时刚度相对较小的柱中会出现塑性铰,这样房屋就会被整体破坏。

二.施工图设计方法的改革和发展

1 传统的结构施工图,以混凝土结构为例,通常由上下部各结构层平面布置图及各类构件的单件投影图来表达, 包括楼板配筋图,楼梯配筋图,梁、柱、墙及框架等的配筋详图。用这样的表达方法图纸数量多,劳动强度大,效率很低。据统计,单张号图含建筑物面积率仅有,左右。造成效率低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表达重复。这类施工图看似详尽细致、面面俱到,其实含有大量重复的内容,如构件配筋图与结构平面图尺寸上的重复, 配筋断面图与单件投影图尺寸及钢筋表达上的重复,钢筋表与配筋图的重复等等。诸多的重复导致了图纸量和设计工作量大大增加。其次是对设计规定的反复抄绘。在结构设计中,直正由设计者主导设计的内容属于设计者思维劳动的产物, 包括结构体系的选择、荷载类型和取值、构件断面的确定以及根据结构分析及设计经验所选定的配筋量。而大量构造上的问题,如钢筋的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箍筋加密区范围、腰筋、拉筋的配置、负筋长度与跨度的比值、最大和最小钢筋间距的要求、标准的节点构造等等,设计或施工规范都有明确的规定,且完全可由施工方面完成,并不属于设计者的思维成果。但在各类构件的配筋图中,却反复表示着这些规定的构造做法,形成了对设计规定的反复抄绘。这样不仅是加大了绘图量, 也是施工图易出错漏的主要原因。

篇9

【关键词】结构设计;梁柱;交接;处理方法

【 abstract 】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the whole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in beam-column key links, the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 column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when there is damage is the first destroy beam-column handover position. Therefore,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handover of beam-column treatment is very important,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of understanding, take strict construction measures,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standard. This article from beam-column the basic design method, combining with beam-column handover in dealing with the problems, the solution is discussed.

【 key words 】 structure design; Beam-column; Handover; Process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工民建事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房屋结构设计越来越复杂。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建筑设计部门以及房地产商等,也对住房的结构设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目的是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追求。因此,设计师不断更新设计理念,由历史上的单层、低层向多层、高层发展,采用先进的设计理论和技术,提高住宅设计质量,使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更科学、更以人为本、更安全可靠、更环保和经济,这也是建筑结构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建筑结构的设计是建造的基础环节,优质的建筑设计,是优质建筑形成的第一步。对工程的质量、成本、使用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建筑设计费用虽然很少,但是可以影响建筑成本的75%。设计人员在房屋结构设计中,首先是要保证图纸规范、合理。一般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大致上有:绘制结构平面图,对于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地区,需要输入结构软件进行建模,计算建筑所在地抗震设防烈度的大小值;绘制屋顶结构图,现代建筑形式各异,建筑物形态不同,结构的处理方式也不同,屋顶的设计更是日新月异。结构设计者除具有相当的设计知识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空间概念,正确绘制出屋顶设计图纸的意图;绘制大样详图,这一步可以在建筑详图确定的基础上,也可以直接绘出,这是比较完整的设计图纸,也是一个设计师技术水平的高度体现。

二、关于结构中梁柱设计的理解

结构设计中对梁进行优化,是提高设计质量及建筑效率的有效方法。设计者可以运用本构与重构概念和手法,进行结构中的梁柱设计。科学分析梁原型的“元”秩序的构成情况,认真研究材料与力流在梁构件内或梁构件体系之间的自身调整,然后经过计算和分析,从而提高结构的设计质量。设计者需要确定和构建生成逻辑清晰、具有表现力的结构形态方法与框架。

结构中的梁可以采用多种材料形成,适合做梁的材料形成的梁构呈现不同的形式和特质。如混凝土梁的形成,其塑性可使梁外形坚实有力,梁的承受力改变与延展的一体化设计,能够使结构中的梁呈现完美的造型;钢材的精准使用,可以使梁形体细致、美观、不影响使用效果。结构设计中梁构件受力的优化与重构,是设计师必须认真考虑的因素,设计措施可以有多种手段,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其目的都是传递梁内力,保证建筑质量。设计方案的精细化,复合化,是保证材料发挥最大效率的手段。使梁的内力向轴力方向调整和重构。这种重构和调整可以从梁的原型开始延伸,将构件分解为截面和跨向支撑等单元,在这样的分解过程中。

通过力的传递过程,使结构内力的传递逻辑更加明晰。设计师就是要在这期间,重新进行构建的新秩序。在对断面设计、组合、复合构件后,再生成最后受力合理、形态优美的结构框架体系。

三、梁柱节点区的重要性

1、对抗震的作用

建筑的抗震设计是结构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梁柱节点区的设计,是防震的关键,无箍筋或少箍筋的情况下,受剪压作用,建筑物的混凝土易出现斜裂缝,甚至造成纵向钢筋压屈成灯笼状的严重后果。因此,设计中要注意在节点区配置足够的箍筋。而且对施工混凝土的等级也应有明确的认证,从而实现强节点强锚固,缓解节点区的复杂应力。

2、对建筑框架结构质量的影响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梁柱交接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框架结构的质量,梁柱节点受到梁和柱共同传递的轴力、弯矩和剪力的共同作用,并且受力状态复杂。因此就要求梁柱的交接点要有足够的强度, 以应对相邻构件施加的压力, 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固和坚定。然而,在实际施工中往往存在很多影响梁柱交接点质量的因素,这需要建筑设计者多方面考虑,否则存在的隐患将不可预测。

四、梁柱交接设计中的问题以及处理方法

1、配筋方面的因素

篇10

关键字:岩土工程;勘察;对策

岩土勘察的目的是查清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并提出相应的改造、整治建议和方案。岩土勘察是一项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工作,涉及到岩土特点、地基复杂程序以及拟建物结构、荷载、规模、性质等方面的因素。但由于个别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水平不高,对规范理解不够,致使勘察工作一直在低水平徘徊。为此,作者指出了岩土工程勘察的常见问题,并归纳了几点建议,以期对关联岗位技术人员有参考价值[1]。

一、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任务及具体内容

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及安全运营提供详细的地质资料,运用地质力学知识回答工程上的地质问题,以使地质环境与建筑物相适应,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阐明地质特征、形成过程、控制要素,指出对拟建场地有利或不利的岩土工程条件。②对拟建场地岩土工程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为其规划、设计、施工等提供可参考的依据。③建筑场一般选在地质条件良好的地方,这就凸显了建筑场工勘的重要性。④满足建筑部门的设计需求,如施工部门提出了建筑物对地质的要求,特别是地基基础,勘察时就要对比这些要求,同时做出相应的评价方案。⑤尽管地基处理及围岩是设计部门的事,但如果缺失岩土勘察的成果,那么再细致、周到的设计工作都无任何意义。⑥预测工程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制订保护地质环境的措施。如修建高速公路、铁路后,两边出现滑坡、崩场;修建水库、电站等大型水利工程时出现坍岸,周边地区浸没等问题,严重的甚至引发震灾。

二、岩土勘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资料不齐全,并缺少勘察纲要

当前,勘察单位资质水平不一,勘察市场鱼龙混杂,许多单位以低价争取市场份额,不得以在工作上缩水来节约成本,所以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资料收集不全,就盲目进行工作并出据不准确的勘察报告。一些单位即使编制了勘察纲要,也是形式主义,根本不符合岩土工程勘察的要求,对勘察工作指导意义不大。

(二)勘察手段落后影响了勘察质量

大多勘察单位的工作手段单一,先进技术及设备应较少,甚至一些单位仍沿用旧工程地质勘察方法。更有甚者只简单做几个样,其余照单全抄,胡乱伪造数据了事。这些弄虚作假行为严重影响了勘察成果质量[2]。

(三)勘察报告不细致,定量分析较少

当前,大多勘察单位出据的勘察报告定性分析较多,而定量分析较少,缺乏针对性。一些单位按照一般勘察报告的框架填写,主要是一些结论和建议的笼统描述,具体如何得到这些结论,又根据什么提出的建议,都没有具体说明。另外,报告内容表达不够规范、清晰,往往使工程设计人员及施工人员难以理解,从而影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区域性设计规范缺失,工程勘察出现模仿现象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许多单位只针对工程点进行研究,而缺乏整个区域的研究。不同区域间设计要求及规范缺乏差异性,必然会导致一些区域内工程勘察出现模仿现象。

(五)地基设计上缺乏与环境的密切配合

工程造福于人类,但同时又与周围环境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如建筑场地紧邻高层建筑物或马路,对此场地进行勘察时除按照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定要求进行外,还要考虑到工程施工及运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但这方面的内容在勘察报告中多是被忽略,致使工程实践无法满足要求。

三、岩土工程勘察存在问题的针对性建议

(一)完善前期勘察准备工作并编制勘察纲要

在工作上盲目缩水和节省时间,并不是企业持续生存之道,要想获得更低的运营成本,就必须在规范管理及技术更新上下功夫。勘察单位必须做好岩土工程勘察的准备工作以保证后续工作质量,同时建立和编制必要的勘察纲要,只有针对岩土工程勘察的各工作做好制定好相应的纲领性文件才能顺利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二)做好岩土工程勘察的监督与监管工作

场地勘察工作不规范对勘察报告质量影响十分大,一定要做好勘察的审查和监督工作,防止打假孔及不规范的编录、取样及试验等现象发生。另外,勘察单位还要健全全面质量管理体制,同时政府及社监机构加强勘察市场的健康管理,以促进其良性发展。

(三)提高勘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及道德修养,确保勘察质量

勘察技术人员素质不高是勘察单位低水平操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要重视其道德修养的提高,只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行、求是的精神才能铸造一个高水平的团员,才能使勘察报告更规范、更准确。

(四)重视区域地质成果,制订区域性勘察与设计规程

我国地质环境十分复杂,同名地基土因不同区域环境、不同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出现力学性质的差异。从安全角度来讲,大多数地区按照建筑规范进行是完全可性的,但对于一些地区可以偏于保守。因此,必须加强地区性研究,尽早制定出地方性规程[3]。

(五)工程与环境相互制约,共同发展

工程兴建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工程施工及运营时对环境可能产生的不良岩土问题,必须作充分论证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所以,在地基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到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总之,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门技术含量较高的边缘学科,虽然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仍然不足。所以,勘察单位或技术人员不要从中投机取巧,脚踏实地,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不断解决问题,最终为岩土勘察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孙茂黎,张旺.对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的研究与对策[J].科技创业,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