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经济学专业范文

时间:2023-06-12 16:38: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经济学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经济学专业

篇1

关键词: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目标; 科学健身指导; 社会体育休闲管理

1 前言

近些年,中国的体育事业获得了蓬勃的发展,社会体育各个方面都获得了稳步的提高。但是,我国的体育国情实施中制约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海口经济学院同样有很多问题以及潜在问题都需要进行解决,其中海口经济学院的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问题最为令人担忧,处理不好,将大大制约学校体育专业的发展。

2 研究成果与原因探究

2. 1 根据最新的国家体育总局的相关规定,加大了对社会体育事业的投入力度,争取在接下来的完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发展方向和规定,优化课程设定,使社会体育事业系统化发展。20世纪末,国家教育部发文通知:加大对个别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力度,深化科学体育的理论建设,凸显先进技术和能力的学习,完善民间社会体育的管理制度和咨询模式,加大社会体育事业单位自我经营与管理能力建设,同时中央各级部门必须根据现实情况加大投入力度以培养相关专业人才。

2. 2 体育事业在当前海口经济学院的方向定位情况

当前,海口经济学院的社会体育专业已经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不仅在数量获得了增加,并且在规模上得到了普及,同时在专业内容上更加丰富。在原来,社会体育专业主要集中在重点的体育院校,比如说:北京体院、上海体院和武汉体院,但是如今的相关专业已经拓展到更多综合院校中,海口经济学院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本文在搜集和总结海口经济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现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整合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2. 2. 1 海口经济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是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规定来发展的,是以发展社会专业体育人才为方向的,也许与其他学校发展模式是不尽相同,但是始终没有偏离总的发展轨道。

2. 2. 2 海口经济学院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总结可归为如下几个部类:

首先,学校体育教育。根据相关的调查表明,海口经济学院中的社会体育专业都把不同阶段的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其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方向。例如,学校就将社会体育教育专业设置成了不同的阶段,其中包括小学、中学以及大学,并且每一个阶段的培养模式、方法、过程以及反馈方式都是不同的。 可见学校体育教育这个发展方向是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的。

其次,经营性的专业人才。据最近的资料统计,海口经济学院在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主要从事经营性的事务,比如组织和管理相关体育团体型组织、公共组织、社会公共场所、盈利性的休闲俱乐部,其中还包括体育酒店和饭店,这样的专业培养模式可以获得很高的经营性收益。

第三,健身咨询型人才。海口经济学院在发展社会体育专业的时候明确提出要把其向健身咨询方向发展,并且这个方向从2012年现在逐年增加,平均每年增加6.3%,所说如此,但是其绝对没有偏离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

第四,以自身独特优势为支撑的发展方向。随着各个高校的发展,每个学校都秉着着发展特色专业的思路进行开拓创新。海口经济学院,因为该学校在民族传统体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该学校在民族传统体育理论方面有着高端的研究,依靠这些优势,该学校将社会体育专业开辟了民族传统体育的这样一个富有创意的范畴。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学校都采取相对应的模式,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有:休闲娱乐咨询方向、 体育市场探索方向、 体育保健保养方向、 社区体育咨询方向、 体育旅游方向、 防身方向、 高尔夫球管理方向、 体育媒体方向等等。

由于在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方向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所以笔者对这样的一个现实对全国主要的体育院校进行了调查,最终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将近九成的学生认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方向的实质内容和特色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其次,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社会体育专业的相关研究和理论与社会现实存在脱节的现象,为将来的生活以及就业提供不了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第三,在笔者所做的调查中现实,七成多的学生认为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对目标的达到是极为不利的。

3 结论与建议

3. 1 结论

首先,当海口经济学院的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战略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基于此战略基础上的个别战术存在笼统的问题;其次,学校将体育经营以及经济型人才作为其专业研究重要方向,同时注重健身咨询型以及体育研究型人才的发展,长此以往,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以自身特色作为依托,发展学校的特色方向和专业,将会最大化的发挥人才的与众不同的技能,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

3. 2 建议

首先,积极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的办学和治学经验,采取专业化和精细化的办学模式,在掌握先进理论的同时考虑当地的人文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发展体育专业,海口经济学院可以适当借鉴国外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呈现专业细化的特点,对政治,经济,文化必须进行综合考虑;

其次,海口经济学院可以在组织管理、 咨询服务、信息反馈、经营投入以及教学科研中的某个方面进行细分,也可在社会体育环节内的其它层面进行分解,但一定要清楚地了解自身的特点, 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

第三,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在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层面必须要为人先,必须在发展方向上有所体现;最后,关于社会体育人才的培养同样要注意专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人才优势达到最大化,避免出现人才浪费和闲置。

参考文献:

[ 1] 姚望.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的研究[ J]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6, 40, ( 10) .

[ 2] 汪康乐,邰崇禧, 谈强, 等. 体育社会科学新学科创建的调查研究[ J]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6, 40( 5) : 14 - 16.

[ 3] 陆亨伯. 社会体育专业的生存与发展 [ J]. 体育文化导刊,2002 , ( 3): 73- 74

[ 4] 李正荣.武汉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J]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6, 40( 3) : 103 - 104.

[ 5] 陈永军.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 J]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29, ( 6) .

本文为海口经济学院校级课题,项目编号:HJKD12-09.

作者信息:赵云鹏;1980.3;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运动训练;

篇2

教学系统设计的基础是传播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它是通过比较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出在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以及需求,并依据问题得到相应的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该体系涉及可包括四个基本的要素:学生、教师、教材及教学模式。

学生在教学系统中居于主体的地位。学生是否配合老师教学与采用双语教学的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设想在双语课堂上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与配合,那么讲授的内容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若想使得双语课程教学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要提高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以及听说能力。

在双语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是教师。双语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要全面了解学科体系基本框架、理论发展动态及趋势等。与此同时这些教师还应具备较强的英语语言技能。

在该体系中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教材,组织教学时必须要以教材为中心。没有教材或不依赖教材的课堂,教学就会失去内涵,失去方向,质量也就没有了依据,没有了根基。

目前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可分为二种:浸没式、过渡式和维持式。那么应该采用哪种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工作呢?这就要看参与双语教学的学生类别、语言程度及教学目标而定。

除此之外,为保障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在双语教学体系设计中还应考虑到学校和院系间管理制度,完善双语教学的激励机制以及双语课程的评价考核制度等等。

二、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本科双语教学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不是很完善,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师资水平较低

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重英语重实践的专业,目前双语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高专业技能与高外语能力。目前就全国而言,很多大学的双语教师都具有很高的学历,具有较高的读写能力,但听说能力则普遍较弱。

 (二)学生接受能力较差

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属于比较热门的专业,该专业学生英语读写能力较好。但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却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在于学生听说能力差以及专业词汇量的缺乏,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与教师进行互动。

 (三)使用的教材的不统一

按照教育部的指示,在大学的双语教学中应当使用外语原版的教材,但由于目前双语教学尚处在起步阶段,使用原版教材讲课的可能性很小。一是因为教师获取外语原版教材的信息途径较为狭窄;二是因为外语原版教材价格比较高,学生无力承担,由于两种因素造成了当前使用教材状况参差不齐,导致了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

 (四)考核制度不健全

考核制度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但目前的考核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处于较浅的层次,因此在双语教学中,考核制度有待健全,有待进一步深化。

三、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双语教学系统设计

(一)课堂教学策略设计

目前国际贸易本科双语教学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的教师采用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只有少数采用以个体探究型的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不要仅仅限于信息量的加大,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充实教学内容,可借助国内外经贸专题网站来进行拓展。

(二)讲授内容设计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重英语重实践,其知识结构层次比较鲜明。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应注重其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逐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在前二个学期应该学习一些基础课程。在第四学期,宜开设“外贸函电”、“市场营销”等专业英语课程来完成对双语教学的过渡。在第五、六学期可以开展双语教学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谈判”“国际结算”、“贸易单证实务”、。在第七、八学期应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为学生能够尽早适应社会做好准备。相信依据这样的课程设计,八个学期下来学生在专业知识及专业英语的水平上将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三)双语教师的培养

在双语教师的培养方面我们应采取多种方式来提高其双语教学能力。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比较注重英语与实践,因此学校招聘双语教师时,可以考虑国外的有志学者或曾经有过出国留学经历的人员来开展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可采取培养在校双语教师的方式,比如:国内进修访学或国外进修,来促进教师的英语能力与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评价管理机制

篇3

1 公共数学在教学过程中例题与经济专业结合的研究

经济类专业上的数学教学培养目标是:为经济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打好数学基础,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如:计算企业年金,以及通过数据分析准确评估经济风险等。那么,在公共数学课程的教育实施中如何达到培养目标?怎样讲能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对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其中的一关键环节就是课堂教学中的例题,如果例题选择恰当,就会使抽象的概念生动起来,便于理解、记忆和使用。该文就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例题与专业结合情况进行探讨。

1.1 高等数学课程与经济专业结合的例题研究

现在使用的高等数学教材,在给出导数概念前大部分都用瞬时速度和切线斜率作为实际引例,令初学者容易理解。对于经管类的学生来说,虽理解了概念,但不知导数和自己学的专业有何联系。一章学下来,学生会感到学了没用。那么,教师可在概念讲清楚的基础上,引入一些经济学上的相关例子。如商品生产者最关心的是成本和收益,即增加一单位的产量会增加多少成本,这就是经济学中常说的“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写成公式为:边际成本=,即。从数学角度分析,边际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以产量为自变量的函数,反映一种变量的分析过程和结果。它通过成本变动的比较,来揭示成本变化率,即,很好地把一个经济概念用数学方式表示,学生自然有了学习兴趣。不过教师在讲解时,要提到产量的单位是一个整数,注意实际模型与定义的区别和联系。

1.2 线性代数课程与经济专业结合的例题研究

一城镇有三个主要企业:煤矿、电厂和地方铁路作为它的经济系统。生产价值1元的煤,需消耗0.25元的电费和0.35元的运输费;生产价值1元的电,需消耗0.40元的煤费、0.05元的电费和0.10元的运输费;而提供价值1元的铁路运输服务,则需消耗0.45元的煤费、0.10元的电费和0.10元的运输费。假设在某个星期内,除了这三个企业间的彼此需求外,煤矿还得到5000元订单,电厂得到了25000元的电量供应要求,而地方铁路得到了价值30000元的运输需求,问这三个企业在这个星期各应生产多少产值才能满足内外需求?

解:依据平衡关系“中间产品(作为系统内各企业的消耗)+最终产品(外部需求)=总产品”而建立的线性方程组称为分配平衡线性方程组。

设煤矿、电厂和地方铁路在这个星期内生产的总产值(单位:元)分别为,,,那么很容易建立它们的分配平衡线性方程组为

(1)

将该线性方程组写成矩阵形式为,再整理成,其中

系数矩阵称为直接消耗矩阵,称为产出产量,

称为最后需求(或最终产品)向量,可得。

此例题可在讲完求逆矩阵解法时引入。先通过读题分析列出一个线性方程组(1),这实质就是一个简单的数学建模过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其次求考察学生求逆矩阵的计算能力,最后求向量考察了如何计算矩阵乘法。

1.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与经济专业结合的例题研究

例:某人在保险公司给自己买了重大疾病险,他每年交付保险费200元,若一年内发生重大疾病,保险公司支付3万元赔偿金,已知一年内得重大疾病的概率为0.003,现在投此保险有3000人,那么保险公司盈利的概率是多少?

解:设X为一年内得重大疾病的人数,则~,,,由德莫弗―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理,盈利的概率为

从中可看出保险公司几乎是100%盈利,远高于保险费的赔偿金,根本不会亏本。此时可设置如改变投保险人数和保险费,在多大范围内保险公司一定盈利,否则就会亏本等相关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以拓展思维。

2 结语

引入的实际案例要注重质量,遵循“不复杂、易理解、涵盖知识点多”的原则,避免例子多课堂容量大、学生不易消化的问题,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注意挑选,有时可以把相关的案例组合,使知识点丰富;有时需要对案例进行修改,把复杂的地方简单化;有时需要数学教师根据教学情况自己编写案例,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意识到数学与经济类专业的结合。数学教师要把每个例子分析透彻、讲明白,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4

[论文摘要]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值得探讨,多媒体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的优势体现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开发学生的智力、增长学生知识几个方面。传统教学模式面临极大的挑战,从教学实际出发探讨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已在教育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尤其,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它将怎样改变现有的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这些都是目前广大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在思考和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针对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教学模式要多样化;教学手段要信息化;学生学习要自主化、个性化;学习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也要继承。由此可见,采用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并不是要完全屏弃传统教学模式,而是要对二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把二者进行优化整合,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 

传统课堂教学法的特点是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强调以阅读为主。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材施教,及时地更改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并利用教师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对课文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解。 

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从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性,注重教与学的互动。发展趋势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的采用,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课程要求指出“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 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 

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具有如下优点: 

1、开放性:网络教学中教育对象学习过程、学习资源及教学管理都是开放的。教育对象不受限制,大大增加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机会;而且教学过程,学习过程,方法和学习时间可由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主决定;学习者在家里、在学校 在一切可以上网的地方都可以进入网上课堂、进行学习,可以获取国内外网上丰富的共享的学习资源。 

2、交互性:网络教学的设计可以多方进行交互式交流,教师通过电子邮件、语音信箱、视频等多种媒体技术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不仅可以和自己的任课老师进行相互交流,而且还可以向提供网络服务的专家请求指导提出问题,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还可以根据网络电脑提供的反馈信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学习内容和进度,自由进退,自主构架。 

3、自主性:由于网络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学习信息资源,学生有可能按照他们各自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和安排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网络中学习还可以使信息的接受表达和传播相结合,学生通过其所表达和传播的对象,使自身获得一种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 

4、个性化: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网络交流,在学习的进行中就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利用网络可在任何时间进行学习或参加讨论以及获得在线帮助,从而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此外,网络中有大量的个性化教育资源,如专题网络、教育专家个人网页、专题新闻、专业学术组织的网页、专业化的电子杂志等,这些网上资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余地。 

5、丰富性:网络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资源库。与教师事先编制的课件和印刷型的课本本身相比,它的资料是动态的,处于及时更新的状态,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将教室扩大到了有信息海洋之称的互联网上,为师生双方都提供了很大的选择余地。 

任何事物均有两面性,同样,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也存在着弊端: 

1、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在课堂上,多媒体教学中的声、影、文字等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学生的想象力,这一被动引导的过程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果单纯依靠多媒体,把一切抽象问题都形象化,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由于受大量声像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影响,学生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到所需要习得的知识上来,从而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制作出来的多媒体课件,虽然在展示效果上堪称精品,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但运用到课堂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未必能发挥有效作用,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明确地认识到计算机多媒体作为教学媒体有它的优越性,但这不等于说,计算机多媒体可替代其它一切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2、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复杂的交流过程 

在多媒体课堂老师成了放映员,很多教师大部分时间坐在控制台前操作设备或讲解,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多媒体课件变得不再是师生双边教学活动中的一种辅助或补充,而是一切包办到底,这样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对多媒体教学产生厌倦心理。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知识的传递者和信息源的角色主要由多媒体教学网络来担任,而成功的教学关键还在于教师。对于教师而言,首先要求教师要熟练掌握使用多媒体和从网上获得信息的技能,教师应是教学软件的设计者制作者,能根据教学需要制作优秀的多媒体教材,教师还应该是研究者、学习者,对网上丰富的资源进行加工整理,使之成为学生可用的学习材料。其次,教师要能恰当地指导学生设计学习进度并检查每个学生的进步情况,合理挑选小组成员并指导小组讨论和教会学生协调小组工作的技巧。面对计算机无所不能的各种功能,学生很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有的可能沉溺于玩游戏、看电影、聊天等,教师应对学生加以指导,比如除了教材外,还可向学生指定参考书目、文章,让学生反馈读书报告,或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口头交际活动,围绕话题进行讨论;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提问、听写、翻译、写作等方式检查学生掌握课文、词语和语法结构的情况;课堂上组织学生观看有关课文的光盘,组织视听活动等等,通过教师开展的这些活动,学生在上网时就会目的明确,而不会漫无目的。因此,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显得尤其要。 

同时,完善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中的评估手段。教学评估是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在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为目的的网络多媒体教学中,教学评估在衡量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质量,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方面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此,要实现对学生的多方位评估,而不仅仅局限于期末的一张试卷。可以把终结性评估和过程性评估结合起来,即在以评价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的期末课程考试和能力水平考试外,增加对学生日常学习中的评估。从而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人们在享受现代技术带来的种种方便时还应该看到,现代科技并不是万能的,关键是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它是教学活动的辅助设施,我们为了教学而使用它,并不是为了使用它而教学,是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应取决于课堂教学的需要。只有创设英语课堂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更大发挥学生主体性、参与性、互动性,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才能培养学生计算机专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更好地为专业知识服务,实现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钟志贤. 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 2004 . 

[2] 冯辉. 中国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中教师角色之探讨[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5 . 

[3] 王文琴. 基于语境的教材评价模式的构建[d].南京师范大学, 2008 . 

[4] 肖剑.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 2001 . 

[5] 陈宝军. 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西北职教, 2006,(05) . 

篇5

关键词: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3-128-02

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的应用型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全国各大院校的物业管理类专业也都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加快了实践教学的步伐,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不高,主要原因是所学与实际需要脱节,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如何完善既适于学生学习又对应市场需要的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教学体系,应重点考虑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问题。

一、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对实践教学设施投入不足,实践基地建设工作滞后

高等院校的建设资金多投入学校基础建设,资金方面仅能满足正常的理论教学开展,不足以支撑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实践教学建设跟不上学院整体发展的速度。一些高校的实践教学,以教师为主体,一味地安排学生去一些物业服务企业参观,走马观花,学生回校后感觉一无所获。参观并没有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产生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兴趣及探究问题的热情,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参观的任务,实践效果很不理想。

(二)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管理体系中,对实践教学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监控和评价体系。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实践教学考核以学生最后提交的实践报告为考核的主要依据,这样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实际实践情况。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不科学,激励机制不完善,严重抑制了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三)师资队伍年轻化,“双师型”教师缺乏

从实践教学环节师资结构现状来看,“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且年轻教师占有较大比例,这些教师大都“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一线的实践工作经验,缺乏行业背景,实际动手能力普遍比较差。而由这些教师为主组成的师资力量在实训教学方面基础必然薄弱,其理论教学常常与实践相脱节,教师本身也需要加强实际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教师必须走出课堂,融入生产企业,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实践性教学的能力。

二、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行业是一个综合产业,因此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所需要的是具有实践才能的综合性人才。因此,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行业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级应用性管理人才。

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践教学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要求学生具有将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能力,能够将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进入物业管理行业工作以后,能够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观察、处理问题。充分发挥理论基础知识深厚的特点,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2.培养学生物业产业的服务意识。实践教学还有一个主要的目标就是提高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的从业基本技能,物业管理行业是服务行业,从事物业管理行业最重要的不是高深的物业管理理论知识,更不是熟练的操作技能,而是服务的意识。提高学生服务意识的最佳时间就是学生接受物业管理理论知识和学习服务技能的时候,高等教育阶段我们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这个工作。

3.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的毕业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发挥高学历的优势。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调动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理解力、思考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并利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这方面能力是很难单方面地从课堂教学中获得提高的,实践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以适应物业行业人才市场的需要。

(二)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应以专业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构建全方位、多角度、菜单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学习的认知规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应该包括专业认知实习、专业课程实习、业务技能实习和毕业实习四个子系统。

1.专业认知实习。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课是学生接触专业的起点,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实际,安排若干学时,采用参观、现场教学、见习、观看录像等手段,使学生对今后要从事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通过组织学生考察本地物业管理公司、大型社区等,使学生全面了解物业管理行业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联程度,初步了解物业管理专业所涉及的操作、管理环节和系统,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理论打下感性认识基础,加深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专业课程实习。课程实习由专业基础课实验(训)、专业必修课实验(训)等教学环节组成,在实验室进行,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基本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强化独立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该环节的专业实践教学,在实践核心技能的基础上应突出特色,主要培养学生在各类物业服务活动中的实务操作技能,学生也可以在这一环节看到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特征,课程实习是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模块。

3.业务技能实习。业务技能实习一般在实习基地进行,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强化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要和物业管理公司、大型社区等的实际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可组织学生设计并负责完成物业管理企业具体工作项目,这样既可让学生了解物业企业的实际运作,而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加强了实践教学的实际应用性。

4.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学生到相应的职业岗位上岗,亲身实践专业知识与理论,使其将知识与能力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实际工作服务,时间安排在第七学期末第八学期初。由物业企业给学生安排岗位,指定有工作经验的老员工带教学生,进行3个月的实习,使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加强对物业企业的体验,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物业行业、企业的实践有效结合,通过对专业实习中的操作与思考,达到理论―实践―理论的互动与循环,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加强实践操作能力。

(三)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不仅具有激励功能,导向功能,改进功能,决策功能,而且也是考察素质教育成果最有效的方法。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包括以下内容:

1.阶段性评估。根据各实习队在各阶段的作业完成情况及计划的实施进度、落实情况进行评分。这是整个评估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因为不论是学习,还是具体计划的执行,都应注重过程,不能忽视过程中的评估。

2.考试评估。试卷以主观题为主,考题在设计上摆脱传统考试的僵化内容,而且充分结合实践基地的具体实际,重点突出考察学生的实务能力,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按照事先规定的评分标准及比例分配标准,从学生实务能力、专业知识、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对各实习队和个人予以评分,得出最后成绩。

三、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高素质和实践技能强的师资队伍,是实现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实践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掌握较高的实践技能的关键。

1.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训。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实践教学师资培训是全面提高实践教师素质的有效手段。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应贯彻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思想,重点加强对中青年物业实践教师的培训,在政策、经费、时间等多方而提供有利条件,支持中青年物业实践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尽快提高其实践教学的能力和水平。还应给骨干教师适时提供外出进修或出国学习的机会,使实践教学教师能够不断吸收先进经验,及时做到知识的更新和拓展。

2.提高青年实践教学教师综合能力尤其是双师素质。加大实践教学教改科研推进力度,充分持续地发挥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作用,以老带新,利用假期以培训骨干教师为重点,选派中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进修工作,促进“双师型”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使青年实践教学教师早日具备双师素质。

3.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为实践师资培养提供保障。要想做好社区经济与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师资建设,就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一套好的激励约束机制。要通过科学、合理、可行的激励约束机制留住实践师资人才。建立实践教师工作考核制度,使激励约束机制与分配制度相衔接,建立教师梯队制度,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

(二)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要切实提高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除搞好实践教材建设的师资队伍建设之外,还必须搞好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阵地和依托,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主要平台和载体,建设好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实践基地是培养合格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保障。

1.校内实践基地。对于校内实践基地,学校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验室教师、资金安排上要做好规划,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实验室日常维护和设施设备的购置要有明确规章制度,人员实行岗位制,职责要落实到人。

2.校外实践基地。物业管理专业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要充分发挥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的作用,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对整个物业管理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的情况掌握比较全面,而且协会本身及其拥有的行业人才队伍,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和实践所需师资的重要资源。物业管理协会对行业的发展提供咨询与研究服务,具有一定的行业权威性。充分发挥学会的作用,可以促进高等院校与行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专业实践提供好的条件。

[项目来源: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院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JJ2009066)。]

参考文献:

1.徐放.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革对策[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8(1)

2.河北金融学院课题组,王香兰.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8(1)

3.朱柏青.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

4.程建芳.借鉴国外经验强化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7(8)

篇6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就业;竞争力;途径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连年以来就业率都比较低,如何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从而提高其就业竞争力,这成了社会关注的重点。笔者认为要想使其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提高,使其专业就业率提高,真正的关键点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笔者认为: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必须从专业性质定位、人才素质定位等方面出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在现有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基础上,找准定位、打造特色

信息与计算科学涵盖面很广,灵活度大。在专业方向选择和课程的开设上应有侧重点,不能“面面俱到”。如何培养特色人才成为摆在各个高校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认为:首先,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人才培养应该遵循“强基础、宽口径、重实际”的办学指导思想。“强基础”指深厚的数学基础不能削弱,这是与计算机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和信息与管理专业的最大区别。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模型实现的能力。“宽口径”指基于本科教育的特点,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尤其是与管理类、计算机类的交叉。“重实际”指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其次,根目前信息与计算科学毕业生供职的行业来看:今后该专业可以朝三个方向发展:侧重于信息科学方向、侧重于计算科学方向、侧重于经济管理方向。侧重于哪个方向,完全由高校的软、硬件条件决定。

二、走校企联合之路

鉴于目前信息与计算科学社会认可程度低的状态,高校可以开辟实习基地,积极与企业联手,实行“订单式办学”。所谓“订单式办学”是指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就培养、输送什么样的人才。一方面,学生能通过实习及时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并从生产实践中汲取知识,开拓眼界,为今后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学校通过这些企业提高专业的知名度,开拓就业市场。同时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能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培养目标。

三、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鼓励“一专多证”

信息产业是一个充满高薪机遇的行业。为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开发自己的“软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在学好自己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通过相关的认证考试,提高自己“专业化”水平,争取做“又红又专”的专业化人才。与信息相关的认证主要有:网络认证、数据库相关的认证、开发技术相关认证、经济管理相关的认证等等。认证资格是获取高薪的“通行证”,这对学生来说无疑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四、探索就业教育走为创业教育的新思路

以往的就业教育通过灌输就业政策,训练学生面试技巧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而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事业心、进取心、冒险精神,进行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教育。从“就业”到“创业”,虽然仅仅是一字之差,但对就业的整体状况迥然不同。单纯的“就业”,只是有限的工作岗位在学子之间的选择,这个选择是通过竞争,通过“找”来得到的。而“创业”不仅能为自己解决就业问题,并可以为他人提供就业机会。这“找”一“创”之间,把减法变成了加法,甚至乘法。

创业教育不仅打破传统意义上“就业就是找工作”、“就业就是替别人打工”的狭隘思路,而且摆脱以往的创业误区,即:大学生创业走的多是IT、高科技的路子。“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要大学生创业时拓宽视野,在各种变化莫测的形势中就能赢得机遇。

五、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提高本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打铁还需自身硬,本专业学生要学会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信息科学、计算数学和金融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等部门从事研究、开发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应该有针对性地对本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及动态更新学习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专业的学生能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PBL教学;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117-03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培养外贸人才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已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对其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必要的改革,这对于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外贸人才至关重要。

进行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解放旧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PBL教学方法注重培养自我学习、主动学习和终生学习的习惯,能够助力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高国贸专业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以及团队精神等优秀外贸人才所必备的品质。所以,基于PBL教学模式下的国贸专业课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为相关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研究经验。

一、当前本科学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过度偏重理论,轻视相关实践。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在强调掌握理解基本国贸相关理论的同时,也要求懂得怎样去进行相关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国贸专业课程体系仍是以学科为中心,主要学习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等基础理论,而涉及到诸如外贸综合实验、货运实验等这些实践活动却太少。虽然教师在理论上花了很大精力,学生也对理论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如果没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学生学习的理论不能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对于外贸工作的理解也就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根据一些中小外贸企业的反映,现在虽然学习国贸的大学生很多,但许多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这也就是为什么外贸人才紧缺的原因。

2.必修课比例大,而选修课相对较少。国贸专业以培养外向型经济外贸人才为根本,以市场为导向。除了有人做国贸理论研究外,还需要许多外贸人才在外贸企业和政府机构从事外贸业务、管理和调研等工作。现在许多开设国贸专业的院校还是以专业基础课程如宏微观经济学和专业共性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等为主,这些必修课比例太大,使得学生没有针对自己的兴趣和社会岗位需求来培养自己的特长,大家都在学同样的东西。而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选修课却极少,这不仅不能根据社会岗位需求来进行差异化培养,也会让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大大减弱。像针对外贸管理方向的课程如跨国经营理论与实务、针对外贸实务方向的国际商务谈判等,很多学校都未能系统地考虑到,就算是开设了也是课时很少,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是帮助甚微。

3.课程内容陈旧,无法与时俱进。经济管理学科是动态的学科,其内容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更新和改变。当前我国制度改革和政策方针不断调整,国内外局势风云变化,国贸专业作为培养外贸人才的重要高地,其课程体系的内容要紧跟时展需求。但目前国贸专业课程内容并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实际需要。像海关、税收和外汇政策等的变化,都需要相关课程内容的及时同步。另外一些国际贸易专业理论和实务研究中的前沿问题也是少之又少,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也无法与时俱进。现在许多高校的教材都是长时间不更新,教师也不能及时引进相关的最新知识,所以课程内容已相对陈旧,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学生学习成绩考核方式单一、不合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需要进行合理全面的监督与考核。当前,考试作为检验学习情况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在的学生成绩考核方式除了上课点名签到这些环节外,主要的成绩还是由期末一次性考试为主。这种考核方式较单一,会使学生养成前松后紧的“突击式”学习方法,在考试前不积极主动学习,最后再临时抱佛脚。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由于学生的基础不扎实,没有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会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学习甚至工作以后的发展。国贸专业除了理论学习,还有许多操作性的东西,仅凭一张试卷是无法全面考核学生能力的。对于学生在整个课程中的学习态度,还有其他诸如创新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衡量,这种考核方式是极其单一不合理的。

二、PBL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国贸专业课程有专业基础课(必修)、专业核心课(必修)和专业个性课(选修),还有关于贸易实务的实验教学,涵盖理论与实践知识。在PBL教学课堂上,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主体,带着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学生依靠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高层次思维能力与团结合作能力等,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作者经过多年在国贸专业的教学探索,针对PBL教学总结了四个主要步骤: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完成小组讨论报告、提交中期汇报和课程报告。

1.提出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设定一些具体的经济情境,一方面教师可以针对课程内容和学生情况提出问题,另一方面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甚至进行创新的动力。学生们对于感兴趣的问题,愿意积极地参与解答讨论。

2.小组讨论:问题提出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在独立的小课室进行讨论,一起协作和分工,根据自己准备的资料和问题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在“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这个问题中,学生们会对电子商务的特点和国内外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结合最新发展状况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指出电子商务给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对相关理论和现实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3.完成小组讨论报告,教师点评:小组经过对问题的分析讨论,在综合各成员的想法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讨论报告,形式为PPT,含文字和图片。在集体课上,各小组将展示讨论成果,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教师作为指导者和激励者,要对学生整个学习讨论过程进行总结点评,对讨论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归纳总结,梳理逻辑,拓展相关理论。

4.提交PBL报告:在完成所有的讨论之后,学期末要提交一份课程报告,是一份完整的分析报告。课程报告是最能体现各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形式,需要小组在长时间内团结合作与不断思考,是对学生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检验。

三、构建基于PBL教学模式下的国贸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

1.改革学生成绩考核方法,建立公正合理的多样化考核体系。如何掌握和考核学生学习的效果和综合能力,对于PBL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考核学生的方法一般是除了把上课情况作为平时成绩外,都是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命题,期末的时候统一进行考试,按照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加权求和得出最终成绩。这种考核方式看似公平合理,但实际并不能真实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对于国贸专业课程,理论和实践并重而且要求内容紧跟时势,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很大程度上会使学生养成死记硬背和突击复习的习惯,不能反映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因而,应根据小组讨论情况、中期报告、课程报告和期末考试成绩四方面的情况,从学习态度、知识掌握情况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三个主要方面来进行考核,建立起一个多样化的考核体系。这样,教师对于教学情况有详细的了解,学生也会增强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监督与管理。

2.合理安排课程结构,增加选修课比例。国贸专业应在强调专业共性的同时,从社会外贸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市场为导向,多开设一些选修课,给学生多一些选择。目前国贸专业主要是必修课,对于一些个性化的课程开设很少,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国贸专业课程设置应在强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和国际经贸形势,开设一些诸如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实务、报关实务和英文资刊选读等选修课,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喜欢的课程,增加了学习主动性。随着课程结构的调整,教师讲解的内容也会跟着做出一些改变,在讲授一些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要提出一些当下热点国际贸易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这些改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和学习能动性会得到提升。

3.拓展PBL教师国际视野,提高教师教学实践经验。PBL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的密切配合,更重要的是对于教师要求也很高。PBL作为开放性教学方法,教师应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涉及到多课程甚至跨学科的融合,因而教师的知识量、理论深度和广度对于教学的顺利开展影响重大。为了开阔教师国际视野,学校应尽量安排优秀教师去国外进修学习,加深PBL教学交流,在交流中获取前沿的知识。另外,国贸专业是重视实践的一门学科。一些教师缺乏外贸实践工作经验,学校应通过多方式安排教师到企业相关岗位获得实践经验,使教师能在工作中理解和运用相关理论指导现实问题,从而能更好地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篇8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体系;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

一、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缺陷

专业实践教学作为本科教学计划设置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它是在学生修完主要专业课程后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实际操作能力并尝试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而开设的以实践为主的开放式教学它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专业实践教学包括校内模拟实习和校外社会实践两个部分,根据2000级、2003级、2006级和2010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其中实践教学部分又分为专业实践教学和非专业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指校内专业模拟实践教学和校外专业实习教学环节;后者主要指军训、创新实践活动和公共基础课的课程实验等与专业课程关系不密切的实践活动。纵观近十年来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情况我认为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实践教学基础薄弱,没有形成有效的运转机制。学校本身是新升本科院校,办学基础较薄弱、办学经验相对不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对工科专业在这类院校相对起步较晚,本科教学起步就更加晚,为此,形成有效的运转机制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首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在专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存在本科教学管理经验不足的情况;其次,由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点,实践教学基地较分散,并且对教学基地的要求也较高,所以,很难一个单位解决所有学生的毕业实习;最后,模拟实验教学在教学方法上还有待继续摸索。

2.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师资培养机制不灵活。新升本科院校,在学校环境和待遇方面与成熟院校有一定的差距,因为客观原因在教师组成结构中青年教师占的比重较大,在教学上就容易表现为经验不足,而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实践教学的性质要求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工作经验,青年教师往往两者难以兼具,而年长教师只是专科教学经验较丰富,本科教学经验欠缺,因此,短时间内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有一定的难度。学校层面上的措施主要是通过新老教师结对,实行导师制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结对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此外,还通过派出学习的办法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而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恰恰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

3.对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作用和性质认识存在偏差。建立在工科背景之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可以说既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的优势也是劣势,关键找到两类学科相互促进发展的结合点。在工科为主的院校中主管教学和科研的往往以工科专业的背景的管理人员为主,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点不熟悉,对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作用和性质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院校的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发展速度。

二、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中国传统专业之一,虽然全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本专业,但是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市场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的扩大和提高。当前,大多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现有的专业教学体系不能有效地培养“兼具从事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能力和实务操作基本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在两种能力的培养上存在着严重的失衡,从而导致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较弱。这些问题也导致了一些怪现象的出现:(1)掌握该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所当然,但学生在校期间甚至毕业后仍需接受所学专业领域的再培训以获得相应专业的资格证书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而本专业领域的各类证书反而成了评判学生是否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标准;(2)用人单位也不得不设立相关的培训机构对招聘来的毕业生进行再培训,使其能胜任工作岗位。由此可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本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必然需求。

三、21世纪时代背景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提出的新挑战

在21世纪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既包括专业素养和技能,还包括人文素质和创新特质。而传统意义上的实践教学无法使学生具备这些综合素质。因此,现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不仅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而且要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理论教学的理解和总结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实用性和创新型人才。通过现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要从培养学生具备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潜在的现代国际经贸经理人素质出发,制订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实践教学计划;(2)不拘形式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既有专业基础理论实践,又有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验和专业综合实践;既有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科研活动,又有社会调查、专业调查的社会实践,重视第二课堂,学术讲座、课外研讨和实践创新的作用;(3)内外兼修,创建实践教学环境。针对当前企事业单位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特别是外贸企业更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而且实习往往也是流于形式,学校应充分重视校内实验室的建设,加大投入,创造逼真的商务模拟实习环境。

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为了解决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培养“理论全面,实践丰富”的应用型人才,建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如下:

1.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构想,统一思想,找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正确认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为工科院校创办的文科专业我院培养的人才目标应定位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应用性是其鲜明的特色。而应用性的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上更加注重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从而培养学生更强的动手能力。只有基于这样的认识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调整,才能有根本的保证。积极引进相关专业师资,大力新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校内模拟实验室。为此,学院应超常规引进国际经济与贸易方面的中、高级人才尽快形成一支稳定、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

2.优化实践教学计划,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及体系的构建,主要要着眼于本专业的学科定位、培养目标和专业技能要求进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笔者认为主要由外语应用能力、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国际结算操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构成。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围绕这几种能力进行。鉴于现有课程设计安排的不足,在今后的培养计划中应加大课程设计的比重,使学生通过实践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课程中所学的知识。

3.尽快建成国际商务模拟实验室。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新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校内模拟实验室,初期投入并不大。利用经济管理学院现有计算机机房,购买相应的软件稍作改造就可以满足该专业实验要求。初期投入只需几万元,就可大大改善国贸专业的课程实习、实验状况,大幅度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该实验室无论对于目前的教学,还是本科教学水平评估都是需要的。通过网上调研和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许多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都建有国际商务中心之类的实验室作为校内实习基地,利用相关软件模拟外部专业实习环境以供学生完成各种专业实习任务。

4.改善实训教学条件,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得益于IT产业的飞速发展,仿真模拟训练不仅能逼真地模拟出实习环境,囊括更多地实习环节和内容,克服观摩实践教学中往往内容单一、人为因素影响大的不足,而且还充满趣味性,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特别是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实习,由于从商业秘密的角度出发,一般业务人员不愿意将客户的相关信息透露出去,因而,学生到外贸企业实习很难真正介入到业务之中去。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增加电脑的数量,加快相应模拟实习软件的购置,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层次。

5.将实践观摩实习落到实处,提高实践观摩教学效果。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观摩实习主要有生产企业认识实习、涉外部门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生产企业认识实习和涉外部门认识实习采用的是现场参观和听取报告相结合的方式,不能使学生深入到实习的单位,有一种走马观花的感觉。为了提高实习效果,必须努力扩建并完善一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增加实习基地的数量,将学生分成由数人组成的若干组,然后将每组学生派送到各实习基地进行全日制的实践观摩,真正达到使学生对生产企业和涉外部门有一定感性了解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伊辉勇,应晓跃,郑辉昌.实训基地建设与创新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篇9

(一)新的需求造就了大量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

随着网络建设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核心业务应用都依托于网络运行管理。因此企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企业实现信息化程度的加深,特别是网络已经在企业的发展中在实实在在的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企业对网络的建设已经从以前的“别人上,我也上”的一窝蜂变成了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理性的构建自己的网络信息系统,因此不同的企业对自身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需求也会多种多样,过度依赖厂商和咨询公司的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因此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自己必须有自己的高级网络人才,建立自己的技术队伍。

(二)对网络专业的技能有了更加专业的需求。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专业化、细分化、复合化是这一轮互联网发展技术的趋势,很多公司对于复合型技术人才青睐有加。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不但要对网络协议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同时要求能够熟练应用网络操作系统,能够进行数据库服务管理、配置和信息系统开发。目前尽管职业资格认证已经非常普遍,但能够得到广泛认可的职业技术资格认证仍然是学生能够顺利就业的有力保障,特别是细化的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如网络存储、防火墙、VOIP等的技术认证尤其能够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二、目前高职高专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存在的不足

首先,是实验实训课程效果参差不齐。高职高专院校的网络技术专业普遍安排了大量的实践实训内容,大都涵盖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应用程序设计、网络数据库、网络工程、网络服务器、网站开发等多方面,其教学内容也大都是当前相关领域的主流技术内容,但从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的反馈信息来看,学生尽管能够完成课程中布置的作业或实验任务,但对知识的把握程度距离融会贯通还有很大的距离。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是由于学校内相对封闭的实验实训环境造成的。尽管从大纲和技术内容上看实验实训符合网络技术的主流,但内容的组合上和实际的工程项目应用会有一定的出入,这是内容上的封闭;另外,实验室和实际的工作现场绝对是有差别的,这也使得学生在进行实验时总感到知识和实际的工作联系不紧密或根本联系不上,这是实验实训环境的封闭性。

其次,是目前很多院校针对网络技术专业需求的特点,规划了多个专业方向,如网络工程、网站开发、程序设计、系统集成等等。由于目前的IT行业中大多数技术都是基于网络支持的,可以说大多数技术都可以和网络挂钩,这就使得有些院校的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主线过多,导致学生学得多但不精。而学生就业时应聘的公司往往从事有限种类的业务,很多学生所学都在短时间内派不上用场,但需要用到的知识由于学生所学不精使得他们无法立即担当重任。这也给学生顺利就业增加了难度。

三、目前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工作的重点

根据笔者对目前网络技术专科专业的分析,目前此专业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工作,这也是很多院校网络技术专业普遍在做的工作。这项工作不但包括在培养方案中适时增加符合技术发展方向的课程,删除过时的课程,还包括根据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对课程教学大纲的优化和更新。

二是针对教学内容不可避免出现的滞后性,笔者的建议是首先稳定核心基础课程,只有牢固的基础知识才能够给学生在专业知识上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新知识往往较为零散,新知识的讲授可以采用专业课程中穿插、专业知识讲座或培训等形式对某个专题进行讲解,学生已经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前提下,这种单点突破的模式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是采用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一方面引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比如在学期中段或末段采用课程设计之类的方式,并鼓励学生在任务中采用新技术;另外,积极开展对外交流,让校外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到学校给学生开展讲座或直接指导学生的某些实践环节,在可能的情况下让师生走出去,参与到企业的工作中。在实验室的建设上要充分考虑技术水平的前瞻性和可升级能力,在建设或升级时要进行充分的论证。最大程度上给学生提供项目实践机会。

四是实行学分制管理。学分制管理在专科专业中并不多见,相对于传统的一刀切的培养模式,学分制让学生在专业体系范围内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有针对性的加强某一方向课程的学习。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在教师和业内专家的指导和建议下,使自己能够科学的选择发展方向,在学业上有所专长。

五是重视素质教育。网络技术专业的业务能力素质的培养要穿插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踏踏实实做事的品质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网络技术专业学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素质。网络技术对于很多企业的重要性来说不言而喻,但就其地位来说网络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从事网络相关职位的人员为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没有踏实做事的品质是不行的;网络技术人员不但要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还要充分融入企业,熟悉企业的业务特点,让网络能够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从业人员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篇10

关键词:商务英语 学习兴趣 制约因素 改进商务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6.009

经济管理类专业中都涉及到商务英语这门学科,商务英语的教学需要注意在实践中的应用。公共英语的学习是为了能够打好英语基础,培养语言的基础能力。商务英语学科很特殊,本身是英语基础能力的一种延伸,学习商务英语属于提高商务交际能力的一种方式。经济类专业的学生,以后从事的工作属于经济贸易类岗位。要求学生的商务能力强,学习商务英语也是提高交际能力的一种方式,对经济全球化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1 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商务英语兴趣的因素

1.1 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很差,学习水平很有限

职业院校的学生,很多都属于普通高中的毕业生,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但是整体的学习水平不高,以至于对商务交际中所用到的英语没有太大的兴趣,影响了商务英语教学。

1.2 学生的词汇量很少

商务英语本身具有特殊性,都属于商务交际的内容,涉及大量的词汇以及专业术语等,学生本身的词汇量很少,当看到整个文章中存在大量的词汇,很难理解文章的内容,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另外,很多基础英语中的词汇在商务英语中意思会发生改变,学生很难掌握这一点,这方面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1.3 缺少一些经济类相关知识

刚刚接触到商务英语的学生,本身还没有关于经济类的知识,学习商务英语会产生一定的困难,影响了学生的自信心,学习商务英语的兴趣就会降低。

1.4 文化差异大

商务英语学习中,语句的构成等方面都属于西方文化,如果不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将会影响对商务英语的理解。很多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都不了解,产生了很大的疑惑,影响了学习的兴趣。

2 改进商务英语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1 改变商务英语的教学方式,要与现阶段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

对商务英语的教材,教学模式等方面都进行有效的分析。对缺乏趣味性的教学环节要增强趣味性。教学模式中需要改变以往教学观念。

第一,结合商务英语的特殊性,教学过程需要从简单到困难,呈现阶梯的模式增加教学的难度,增加的过程要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在一起。

第二,教学过程中,要在教学环节中渗入趣味性,教学方式不要过于陈旧,要与现代化的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例如,教学课堂中可以引入自我介绍的环节,模拟某个接待的过程,或者商务洽谈中的电话技巧以及商业用餐等对话的练习,这些方面和工作的过程能够有机结合在一起。另外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游戏、分组讨论、演讲、报告会以及模拟对话等形式,使整个课堂更加生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第三,学校也可以安排学生到外企进行社会实践,对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能力培养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2.2 加强商务英语词汇的学习和积累

英语学习中积累词汇量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商务英语学习也是这样,商务英语中词汇都很陌生,包含了很多的专业术语。词汇是商务英语学习中最难的部分。专业术语和陌生的名词,学生接触到这些内容都会感觉到很厌烦,所以要想学好商务英语就需要大量了解这些词汇。老师应该正确的引导学生这方面的内容,不要让学生产生恐惧的心,教会学生怎样去对待这些陌生的词汇。

2.3 要求学生多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

商务英语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全面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学习西方的商务专业知识,掌握商务活动中的一些要点,对学习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帮助。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关于西方文化的杂志,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老师可以给学生介绍这种书籍。另外,教学中要求老师要结合西方的文化进行教学,商务英语教学要涉及到经济、贸易、经融、旅游等各个领域,涉及商业信函、文件、图表等不同文体。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商务知识进行较全面的了解,真正体现商务英语教学的内涵――从英语中学专业。课堂上应多讲一些各国的文化背景以及各国的犯忌之处,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有可能造成商务交往的失误。比如若把西方商务友人安排在13号房间居住,他们会大为不满。西方人认为13是个不幸,凶险的数字,它源于《最后的晚餐》,耶酥和弟子们一起吃晚饭,第13个人是弟子犹大,他为贪图三十块银币,将耶酥出卖了,使耶酥被钉在十字架上,这个故事流传很广,影响极深,西方人憎恶犹大,故把“13”这个数字当作“不幸的象征”。这些都是学习商务英语必须掌握的知识,这些知识的掌握有助于商务英语的学习。另外大家对国外的风俗习惯也都很感兴趣,因此能取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商务英语属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务英语的教学要想要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需要不断的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教学中的问题,采用合理方式解决。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使商务英语教学真正成为培养经济管理类复合型人才的最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Mark, Ells and John Christine. 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 [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2]朱玉清.商务英语的特点及其教学原则[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