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安全监管服务范文

时间:2023-06-12 16:38: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施工安全监管服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施工安全监管服务

篇1

一、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一是稳妥推进行政审批事项精简与下放。坚持“于法有据”的原则,对食品药品审批事项进行认真研究梳理,准确把握简政放权与激发市场活力的关系,及时取消和下放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2013年取消和下放了医疗器械经营许可等7大项行政许可事项,2014年将执业药师主责事项下放至市级监管部门实施,2015年将占食品生产许可总量90%的26大类产品的审批权限下放到市级监管部门,省局仅保留乳制品、添加剂等6类高风险产品审批权限。在法律法规框架内,做到能够取消下放的全部取消下放。一些法定由省局审批、但实际上可由市局操作的事项,比如,医疗用毒性药品定点经营(批发)审批等,也交由市局办理,最大地方便行政相对人。与外省相比,我省食品药品省级许可项目最少、取消下放事项最多、承诺办结时限最短。同时,及时出台监管事权划分意见,对各级监管部门的行政审批等共有事权进行划分。组织开展取消下放情况“回头看”,确保所有下放事项协调到位、运转顺畅,基层接得住、管得好。二是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全面清理排查行政审批事项,对非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取消,行政审批事项削减50%以上。认真编制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共有27大项、67子项列入目录)、行政权力清单(173项)和责任清单,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切实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法无授权不可为”,有效推动责任具体化、公共服务责任化、责任追究明细化。三是编制行政审批业务手册和服务指南。进一步清理审批要件,统一规范审批标准,优化审批流程,规范权力运行,推行行政审批标准化、规范化、便民化,并将行政审批依据、条件、程序和时限等内容网上全公开,全程接受电子监察和社会监督。清理规范与食品药品监管相关的各类证照,最大限度精简办事程序,取消无谓证明、盖章环节和繁琐手续,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认真梳理行政审批事项,我局67个审批事项中,共精简市局初审等环节60个,取消现场检查环节1个,合并现场检查事项2项,精简材料申报150份。四是提高审批效率。根据我局实际情况,制定实施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三步走”行动方案,第一步采取分类签收审核,较短时间实现了缩短时限、提高效率的目标;第二步建立实施了统一登记、全程监控、统一送达、月度通报等制度,切实把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质量承诺等落到了实处;第三步全力推进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完善行政审批系统,今年6月底前,省局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将全部实现全程网办。

二、着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在推进审批制度改革、职能转变的同时,坚持放管服结合,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创新监管方式,强化监管措施,加快推动食品药品监管由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管,做到该管的切实管住、管好。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对行政许可、抽样检验、行刑衔接、监督检查等基本监管制度进行全面梳理、修改和完善,累计制定出台了60余项监管制度规范,重点解决监管制度“缺位”和“碎片化”问题,着力构建最严格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体系,全面扎紧制度篱笆。印发了《关于做好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承接以及加强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细化了事中事后监管的事项、内容、对象、监管方式和处理措施。二是落实日常监管责任。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强化对各级监管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的监督检查、日常巡查和随机抽查,推行良好行为规范,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三是实施分级分类监管。根据风险高低,做好产品、行业、区域等类别划分,实施重点和差异化监管,把有限的监管资源用在“刀刃”上,集中用于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重点对象,使守法企业少受干扰、违法企业寝食难安。比如,重点加强对占市场70%份额的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监管,在全省所有大型批发市场设立派驻监管机构等。同时,瞄准薄弱环节抓监管,将一些长期游离于监管之外的产品、区域和业态纳入了监管范围。四是推行“三化”监管。在全省推行模块化、规范化、痕迹化监管,明确监管事项和重点,实行监管责任网络化,现场监管表格化,监管责任人公开化,统一监管尺度、执法标准和工作流程,制定监管操作手册,使复杂的监管业务便于操作,实现监管执法的时间、内容、方法、步骤、结果等有记录、可查证。同时,对基层监管一线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让基层监管人员会管、敢管、管到位。五是探索构建双随机抽查机制。把全部监管对象纳入随机抽取检查范围,制定完善抽查事项清单,合理确定随机抽查的周期和比例,一旦发现问题,彻查根源、予以严处,并及时公布,形成强大震慑效应。对“双随机”抽查发现的问题风险,及时进行分析研判,跟踪调整监管力量和风险把控的重点,有针对性地改进监管措施。六是推进“智慧监管”。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实施“智慧监管”工程,将“数据文化”理念贯穿于监管工作全过程,推动监管工作与大数据技术高度融合,不断提升监管效能。连续三年投入7000余万元,建立“全品种、全过程、全覆盖”的信息化监管体系,被国家总局作为试点建设单位,省局云中心纳入省级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业务专网逐步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监管部门。推进追溯体系建设,在部分乳制品和肉类、蔬菜企业开展全过程电子追溯试点,药品电子监管实施进度位居全国前列。七是实施效能监管。加大飞行检查、暗访暗查力度,排查风险隐患,对企业形成震慑。突出监督抽检重点,提高抽检靶向性,对不合格产品全部进行严肃处理。建立风险管控机制,列出风险清单,根据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严防区域性系统性风险。推行企业质量受(授)权人、问题企业约谈、行业禁入等制度,开展企业不良行为记分等办法,将检查结果作为认证检要依据,推动企业持续强化质量管理。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实施“红黑名单”制度,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充分发挥信息公开的监管利器作用,通过门户网站、报刊电视、微博微信等平台,全方位推进信息公开,对重大监管政策、行政处罚案件、监督抽检、消费警示等信息,做到100%公开,同时认真做好公开信息解读,让消费者“用脚投票”,倒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八是坚持严打重治。按照“一年抓好几件事,几年抓成一件事”的思路,改进整治方式,明确各级具体任务,有步骤、有计划地在全省统一开展“守护舌尖安全”整治、医疗器械五整治、互联网售药和中药领域专项整治等行动,解决了一批公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发挥食安办综合协调作用,在全国率先建立食安、农安、公安“三安联动”工作机制,推进监管、执法、检测、信息等资源共享与合作,形成整治和打击合力。采取“部门联动打、追根溯源打、行刑衔接打”等手段,连续破获一批大案要案,违法犯罪多发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打击战果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2015年,全省查处食品药品案件79995件,同比增长94.24%。

三、积极优化公共服务

牢固树立“强监管、抓服务、促发展”的工作理念,用精准服务优化食品药品产业发展环境,推动食品医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品质量,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一是提高审批服务效能。对属于企业经营自的事项和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为前置条件的,一律不作为前置审批条件。对与食品药品监管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进行了认真梳理,编制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和服务指南,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全面梳理现有行政审批前置环节有偿中介服务事项,编制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项目清单并向社会公布,清理7项收费项目,仅保留4项。清理规范与食品药品监管相关的各类证照,最大限度精简办事程序,取消无谓证明、盖章环节和繁琐手续,切实提高办事效率。二是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积极构建集政务公开、行政审批、政务服务、公共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推进办事流程简化优化和服务方式创新,实现数据共享,提高服务效率,让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行政相对人好办事。同时,加强省局行政受理中心窗口建设,进一步完善措施,健全运行机制,加强监督制约,着力打造公开透明、规范廉洁、服务便民的办事平台。三是强化技术服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监管部门、科研院所、审评认证和检验检测机构等资源,主动提供专家咨询与指导支持,有针对性地为企业解决行政许可、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支撑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问题,助推企业创新发展。坚持扶优汰劣相结合,在深化治理整顿的同时,强化正向引导,积极开展“食安山东”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提高产业规模度和集中度,着力创建了一批典型品牌企业,打造一批食品药品品牌,塑造“品牌方阵”。通过品牌创建,用“正能量”引领公众消费,助推食品药品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篇2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研制成功第一台吊篮,至今已走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尽管我国吊篮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惊人。目前全国吊篮年产销量超过15万台,保有量达到100万台以上,已经成为全球吊篮制造、销售和使用第一大国,但并不是吊篮制造与管理强国。我国在设备的技术含量,产品的性能质量,以及施工安全的科学管理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

管理混乱的吊篮市场

高处作业吊篮作为一种载人高处作业的施工设备,与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等建筑起重设备相比较,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更大的危险性,是施工现场的重要危险源之一。但是,吊篮迄今没有被纳入特种设备的管理范畴,也不属于住建部颁布的《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的适用范围。由于缺乏全国统一的吊篮施工安全监管规定,造成目前各地对吊篮施工现场安全监管处于各自为战的混乱局面。

因为缺乏统一、科学、有效、明确的施工现场管理办法,造成施工现场在用吊篮的定期检测基本缺失或者放任自流,致使GB19155-2003《高处作业吊篮》中的一些强制性条款被束之高阁。例如在吊篮租赁、使用过程中,到期的安全锁不进行标定,超标的钢丝绳不予报废,不同厂家的吊篮部件进行混装等,都为吊篮施工安全埋下事故隐患。

2012年,住建部《关于加强高处作业吊篮施工安全监管的研究》课题组进行了大量调研工作,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到1998年以来发生在各地的吊篮施工安全事故案例107起,并对这些事故的发生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检验机制,致使不合格的劣质吊篮轻松进入施工现场;具有明显安装缺陷或问题的吊篮轻率投入使用;存在故障隐患的吊篮得不到及时发现……这些原因直接引发的吊篮施工安全事故所占比例相当惊人,例如:因使用劣质吊篮所引发的吊篮事故占15%以上;因悬挂机构安装隐患引发的吊篮整机坠落事故约占20%;因安全锁失效而无法防止平台倾斜或坠落的事故占40%以上。

根据课题组的研究结果,总结当前我国在高处作业吊篮施工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在生产领域,吊篮制造企业良莠不齐,产品质量相差甚远。由于我国未把吊篮纳入特种设备管理,没有实行制造许可证制度,致使吊篮设备的生产制作处于政府监管的空白状态。许多粗制滥造的“山寨版”吊篮以极低价格销往各地,流入施工现场,直接危及广大建筑职工的生命安全。

在流通领域,吊篮租赁市场低价无序竞争,助推劣质吊篮涌入施工现场。由于缺乏有效的吊篮进场检验管理办法与严格的验收规定,劣质吊篮不仅能轻易进入施工现场,为施工安全埋下严重隐患,而且吊篮租赁市场极度混乱,许多连工商营业执照都不办理的个体商业户,都能够随意进入吊篮租赁市场。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一些施工方刻意购买低价劣质吊篮,为施工安全埋下隐患。

在施工现场,吊篮安装使用管理缺位,致使吊篮施工安全事故不断发生。无论是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的吊篮问题,最终都将暴露在施工现场,再加上施工现场管理不善,导致吊篮施工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并且随着吊篮使用数量不断增加而呈猛增之势。

不安全的安全锁

安全锁是吊篮最重要的安全保护装置,是防止吊篮平台倾斜与坠落的“保护神”,定期对安全锁进行标定至关重要。GB19155-2003《高处作业吊篮》明确规定:“安全锁必须在有效标定期限内使用,有效标定期限不大于一年。”但是究竟应该由谁来负责标定,该标准却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致使这项强制性条款在许多地区形同虚设。

目前在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只有正规的大型吊篮制造企业才具有安全锁专业检测装置与检测能力,其生产的安全锁在出厂前都进行了检测与标定,但是出厂后的安全锁却很少有按期返回进行年检标定的。据某吊篮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统计,由用户主动返厂进行检修与标定的安全锁不足其销量的10%。而市场中为数众多的非正规吊篮制造企业,既不具备专业检测装置和能力,又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意识,不要说对在用安全锁进行年检标定,甚至新出厂的安全锁都不进行检测与标定,其危害性之大不言而喻。不少吊篮平台坠落或倾斜而致人伤亡的事故,几乎都与安全锁不起作用直接相关。

目前全国各地极度缺少能够对吊篮整机及安全锁进行检测的专业检测机构。少数地区由建筑机械检测机构代行检测吊篮,而多数地区则连专业建筑机械检测机构都没有。

开展第三方检测

基于以上问题,各地吊篮行业企业和地方建设工程安全监管部门都普遍呼吁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尽快制订并且出台全国统一的高处作业吊篮施工安全监管办法,明确和落实各相关主体的施工安全管理责任,使吊篮施工安全管理责任落到实处;抓住吊篮在施工现场使用安全的关键环节,有效阻止劣质吊篮产品流入施工现场;指导各级地方建设主管部门,把安全监管工作的核心放在抓好吊篮设备的进场检验、安装、移位验收检验、操作人员培训、吊篮安全使用、设备维护检查,以及完工后拆卸等各个相关环节上,进行全过程安全监管。

应发挥有关建设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鼓励建设行业协会组织开展吊篮企业的信用评价、能力评估和推荐好的品牌产品,让那些诚实守信的企业和品质优良、技术先进的吊篮产品更多地占领市场,将信誉差的不良企业和低劣吊篮产品最大限度地挤出市场;组织编制吊篮安全使用操作手册、吊篮安装拆卸与维修保养指导书、吊篮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指南、吊篮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大纲、吊篮整机及关键部件质量识别手册等,指导和帮助企业做好相关工作;会同相关机构吊篮销售、租赁市场指导价,公布吊篮品质简易判别方法和吊篮租赁服务项目及服务标准,引导吊篮市场价格实现理性回归,促使吊篮产品制造质量提高和吊篮租赁业务服务到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处作业吊篮施工安全监管问题仅靠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企业诚信是不够的,必要的第三方检测与客观评判是必不可少的监管手段之一。建筑施工设备的检验检测是设备安全使用的重要环节,但这也正是目前吊篮施工安全监管中最为薄弱的一环。在当前国家倡导要充分发挥社会检验机构的作用,积极核准符合条件的工地起重机械检验机构的背景下,建议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创办建筑机械专业检测机构,以解决当前建筑机械专业检测机构严重缺失与不足的问题。建议缺少专业检测机构地区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引进具备资质的建筑机械专业检测机构,进入本地区开展专业检测业务。

由于吊篮施工安全事故频发,已经引起一些地方建设主管部门的重视。近五年来,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相继出台文件明确规定:吊篮安全锁必须由具有检验资格的检测机构进行第三方标定。目前有些地区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已经率先对专业检测机构开展确认或备案管理工作,例如,江苏省无锡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对专业检验检测机构开展了信用管理,对经过评审合格的检测机构颁发《检验检测机构信用管理手册》(见图3)。江苏高空施工机械工程技术研究院一家下属机构,率先由综合性科研机构转型为专业检测机构,集中优势面向全国开展高空作业机械、重点是高处作业吊篮的专业检测业务,并已于2014年3月创建了全国第一家高处作业吊篮专业检测机构――无锡安高检测有限公司,其自行研制的安全锁锁距试验机(俗称“安全锁自由坠落检测装置”)获得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填补了我国高处作业吊篮专业检测领域的空白(见图4)。

篇3

关键词:质量监督;施工安全监管;重点与措施

1背景分析与趋势研判

随着“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自由贸易区”、“加快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等重大国家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和PPP模式等政策落地,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再掀,然而水运建设市场规模仍将处于下降通道,沿海港口项目会持续走低,依托黄金水道的内河项目有所增加,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工程实施阶段各类风险会反弹增加。国家改革政策集中落地引发市场主体集体阵痛和适应性调整。深圳开展取消强制监理制度试点,国家发改委放开除政府投资项目及政府委托服务以外的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工程勘察设计、招标、工程监理等4项服务收费标准,实行市场调节价;交通运输部将水运工程全部监理资质行政许可工作权限下放到省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住建部着手对监理资质进行整合和调整;政府鼓励淡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在全国建筑市场尚未发育成熟的情况下,改革步伐过快和配套政策、市场调整跟进滞后将会进一步加剧市场主体竞争和地方保护主义,造成市场主体生存困境和加大政府监管的难度,但从长远看,系列改革政策将会促进行业的发展与进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BIM、3D打印等新技术的兴起,国家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建筑工程管理发展深度融合,建筑业将迎来新一轮管理、生产的变革,市场主体的生产、管理和政府监督方式也将随之进行适应性调整与革新,机遇与挑战并存。

2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的重点

通过对“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革政策导向和创新技术发展深入分析,并结合当前水运建设市场发展特点和短期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十三五”时期水运工程质量监督、施工安全监管就是要以“发扬工匠精神,打造品质工程”为切入点,以“品质工程示范创建”活动为载体,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严格监督管理,示范引领和淘汰落后等举措,打造一批品质工程,培育一批品牌企业,全面提升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按照交通运输部《水运工程质量监督规定》和《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规定:水运工程质量监督是对水运工程建设过程中从业单位质量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依法实施监督;水运工程施工安全监管是对水运工程建设活动的安全生产行为依法实施监督管理。按照法定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的职能和范围,结合当前水运建设市场发展特点和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十三五”时期应重点从以下3个方面把握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重点:1)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主体行为及责任的监管;2)鼓励技术、管理创新应用;3)强化基础性重点质量安全工作监管。

3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的应对措施

水运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工作有共性也有特性,共性:1)两者均属于行政执法行为;2)两者均发生在施工阶段,且以过程控制为主;3)质量和安全与其它控制要素具有联动关系,比如:合理工期和投资有利于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过分强调进度和投资将造成质量安全隐患或事故;4)工作开展均以抽查为主。特性:1)质量监督事中监管和实体验证同等重要;而安全监管注重预防为主,加强过程监管;2)监管的方法和侧重点不同。笔者认为其应对措施也有通用性和专用性之分,结合品质工程、标准化等活动要求,对两项工作的应对措施做如下阐述。

3.1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主体行为及责任的监管

交通运输部《水运建设市场监督管理办法》明确了水运建设市场主体的行为及责任,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约谈制度、信用管理机制、违法处罚措施等内容,对规范水运建设市场秩序,加强水运建设市场主体行为监督具有指导意义。1)加强对项目建设单位的监管现阶段水运建设市场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部分项目建设单位缺乏管理经验与能力,因此造成项目管理的短板和质量安全风险的加大。《管理办法》对项目建设单位的管理能力做出了明确要求,并指出不具备规定建设管理能力的项目单位,可以委托代建单位进行项目建设管理,同时也对代建单位的资质、业绩、能力等做出了明确规定。2)加强对招投标环节的监管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和实体质量的优劣,重点取决于参建单位资质、业绩、经验、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近年来受建筑市场规模缩减加剧竞争,地方、行业(如能源)保护和投资主体人为干预,招投标监管存在盲区等因素影响,水运建设市场涌入一些资信低、业绩差、技术管理能力薄弱的施工、监理企业,因而导致水运行业传统优质施工、监理企业被拒之门外,扰乱了市场秩序,进一步加剧了恶性竞争,也造成了工程质量安全风险增大和监督管理难度增加。在现有监管机制下,可以探索试行招投标后评价机制或审计制度,通过优质优价优选从业单位落实监管工作,从源头加强控制。3)加强工程分包监管工程分包分为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两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多以劳务分包为主,因人为干预、个别以包代管现象存在,导致分包管理工作不到位,各种因素叠加大大增加了质量安全管控风险。因此,从资质、业绩和技术业务水平等多方面加强分包管理,可切实促进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提升。4)全面加强信用评价管理近几年通过对从业单位及人员开展信用评价,进一步提高了从业单位及人员责任意识,对推动国家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和水运建设市场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现阶段水运行业信用评价仍存在不足之处,如评价工作尚不够客观规范,评价范围覆盖面不足,失信后惩罚性措施执行不到位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用评价作用的发挥。因此,需要全面加强信用评价管理,可试探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使信用评价工作更加客观、真实、公正,发挥应有作用。5)全面推进施工标准化建设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和地位,通过施工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切实提高了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推进施工标准化建设,并将其作为质量监督、安全监管的重要抓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2鼓励技术、管理创新应用

1)鼓励《建筑业10项新技术》推广应用自1994年起,住建部编制并推广《建筑业10项新技术》,并将新技术应用与工程创优评审挂钩,对促进建筑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不断提高建设工程的科技含量和施工质量,带来了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近年来诸多新技术已在水运工程中推广应用,对促进水运工程质量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结合水运工程自身特点,指导从业单位选择性推广应用《建筑业10项新技术》,必将促进水运工程质量持续提高。2)鼓励BIM技术推广应用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建立起三维的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其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特点。在我国建筑领域已掀起BIM应用的热潮,住建部已《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规范和指导BIM技术应用。鼓励BIM技术在水运建设领域的应用,目前,BIM技术已在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得到充分应用。交通运输部组织的全国公路水运工程品质工程现场推进会观摩的浙江乐清湾大桥项目成功的应用了BIM技术,将对推动工程技术升级,变革生产方式,创新管理模式发挥重要作用。3)鼓励检测监测技术应用随着检测监测技术与智能化、信息化深度融合与发展,在工程质量控制过程中推广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它能够更加科学、准确、及时反映建设工程实体质量。

3.3强化基础性重点质量安全工作监管

1)工程质量监督方面“首件认可”与“典型施工”、“样板工程”作用基本相同,目的在于对工程质量做到事前控制,验证施工工艺、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成品是否达到设计和规范标准要求,待首件通过参建各方验收后,确定统一工艺、质量、验收标准,为大规模施工提供经验依据。以某工程为例,建设单位在施工招标及合同签订阶段,分为材料、工艺、交工标准、施工资料、安全文明施工五部分编制《样板工程实施方案》,将其作为合同附件之一,从合同履约层面加强“首件认可”制度的落实,对提高施工单位质量意识和施工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实际效果良好。因此加强对“首件认可”制度落实的监督检查,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将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随着工程技术的进步和质量水平的普遍提高,各参建单位都高度重视工程实体质量和结构安全问题,但对工程耐久性、观感质量重视有待加强,通病治理对提高工程耐久性和观感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缺乏强制性,施工单位执行情况良莠不齐,制约了治理工作的成效,针对目前各工程质量通病治理的现状和效果,为深入推进质量通病治理工作,可鼓励建设单位将质量通病治理纳入合同管理,并在合同签订时设立专项资金,并将质量通病治理效果和成果检查作为质量监督的抓手之一,全面促进通病防治工作推进,打造品质工程。2)施工安全监管方面交通运输部规定大型水运工程项目必须开展“平安工地”考核评价工作,其它水运工程可参照执行。对强化安全管理,规范从业行为,落实安全责任,有效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安全生产费用是指企业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在成本中列支,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企业或者项目安全生产条件的资金。然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有效安全投入明显不足,造成现场施工安全隐患多、风险大。加强安全生产费用使用监管,确保有效安全投入的落实,进而从安全技术、生产条件等方面加强安全管理,是确保施工安全的有力保障。

4结语

篇4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宣传教育“三项行动”,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保障能力、监管队伍“三项建设”,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建设为主线,推动安全监管手段的创新和发展;以落实“五方”主体责任为重点,强化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执法为手段,加强安全监管诚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全县建筑领域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继续促进全县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稳定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不发生因未履行或履行职责不到位而引发的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二)有效防控一般事故、遏制较大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

(三)进一步健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执法监管和现场管理长效机制。

(四)督促各责任单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抓好各类安全专项整治,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三、主要工作措施

1、改进作风,提高安全监管服务水平

进一步强化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廉政建设,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树立“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的理念,主动深入基层,帮助企业健全制度、查找隐患、落实整改。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台帐,规范档案管理;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群众监督举报机制,及时查处群众反映的安全隐患问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2、强化施工安全监管措施,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重点加强施工、监理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履责情况监督检查,加大对施工企业以包代管及监理缺位失职等行为的查处力度,从根本上扭转被动管理的局面。结合重大节假日及特殊季节,每季度开展一次安全大检查;每月对全县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抽查,且每月抽查项目不少于15个;每周对城区建筑工地进行不定期巡查。

3、加强施工安全报监审查工作

对新开工工程进行严格审查,即施工总承包单位企业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项目部机构、项目经理任职资格及其他各类人员资格证书,监理企业资质、项目监理机构、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及监理工程师资格,施工项目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管理制度,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工伤保险购买等情况。

4、加强监管,落实各方主体安全生产责任

加强对建设、施工、监理、勘察、设计单位的监管,各方责任主体要真正履行责任,把各方责任主体的履责情况作为检查的重点,改变过去住建局检查人员充当安全员的局面,把建设单位的安全监管纳入检查中,加强对监理单位的检查,各项目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要每周开展不少于一次的全面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建立事故隐患台账,并将此项工作纳入日常监督执法检查中的一项重点检查内容。

5、突出重点,强化监理单位履行安全生产监理责任

明确现场监理人员工作内容、程序和责任,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加强施工现场监理安全行为的监管,对不依法履行监理职责、不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发现事故隐患不能及时责令施工单位整改或向主管部门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责令改正,实施行政处罚。

6、继续强化起重机械设备监督管理

进一步加强起重机械设备备案、安装质量检测、拆装告知、使用登记等管理,督促起重机械租赁单位、检测单位、拆装企业、使用单位落实起重机械购置、进场、安装、检测、验收、使用、拆除和维修等规章制度,切实消除起重机械安全隐患。开展建筑工地起重机械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整治力度,重点监控塔吊、人货电梯等大型设备,确保起重机械安全运行。

7、强化标准意识,继续深入开展安全标化工地创建活动

明确施工企业近两年必须创建过省市级标准化示范工地方可进行资质升级、曾项;明确一级施工企业每年创建省市级标准化示范工地不少于2个,二级施工企业每年创建省市级标准化示范工地不少于1各,否则,不予资质年检,并抄送招投标局限制其招投标;县城规划区范围内,凡是符合省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申报条件的,一律创建省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凡是符合市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申报条件的,一律创建市级安全质量标注化示范工地。

8、开展扬尘整治,提升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水平

施工现场实行围挡封闭,围挡应坚固、美观。加强施工扬尘整治,一是加强施工场地硬化管理。施工现场道路、加工区、办公区、生活区等区域必须采用混凝土硬化,土地应绿化。施工现场的土堆、砂石等应使用密目安全网覆盖,避免扬尘。二是加强施工车辆管理。建筑施工车辆运输散流物体必须确保密闭、覆盖,不得有洒落。施工现场出入口安装监控设备,大门处应设置车辆自动冲洗设施,对出场车辆的车身、轮胎进行有效冲刷,防止出场车辆带泥土污染城市道路。三是加强施工现场作业管理。施工现场水泥、石灰等易产生扬尘的材料应入库、入罐存放。砂浆搅拌机等机械设备应设置安全防护棚,使用密目网有效围护,外脚手架应当设置悬挂密目式安全网封闭,严禁从建筑物内向外抛撒建筑垃圾。

9、扎实开展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铸安”行动

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县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作部署要求,扎实开展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铸安”行动,着力增强依法治安、科技治安、从严治安“三个能力”,有效防范各类事故发生,努力实现全县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篇5

【关键词】铁路既有线;施工;质量管理;安全监管

在我国铁路建设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既有线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加,其主要目的是在对现有铁路线路进行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铁路线路的运输能力和安全性,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目前,在国内的铁路既有线工程施工中,质量与安全的管理问题较为突出,如果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强化策略,将严重影响到我国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铁路既有线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与安全监管都要坚持全面分析与综合考虑的原则,而且要积极运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进而才能达到预期的监管目标。

1、铁路既有线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措施

1.1严格按照设计方案组织施工,加强竣工验收

在铁路既有线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经过相关部门审批的设计方案组织施工,尤其是方案中的各类工艺、技术参数和数据必须严格执行,从而确保施工的质量。铁路线路的基建或更新改造项目必须达到设计方案中的规定,而且要符合《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相关要求。铁路既有线工程竣工后,必须通过验收委员会及工程质监部门的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交接。在铁路既有线工程施工中,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更改或调整设计方案的现象,由于桥涵、路基、轨道等工程项目的施工工艺较为复杂,某些施工工序具有不可逆的特点,施工单位必须提前向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提交更改计划书,在获得相关单位的审批后,方可进行部分施工项目的更改或调整。另外,在铁路既有线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部门要注重各种工艺、技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以便在竣工验收阶段可以随时提供给验收部门,确保竣工验收阶段的顺利进行。

1.2加强施工质量监理

我国已于1990年正式出台铁路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理制度,并且在宝中、候月等铁路建设工程中试行,现已推广至国内所有的大中型铁路建设工程项目中。随着我国铁路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铁路工程行业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更要注重施工监理在铁路既有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从国内铁路既有线工程施工质量监理的现状而言,仍然存在监理队伍整体素质较差、缺乏专业的监理人员、监理制度相对陈旧、监理措施不到位等现实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大型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监理中,由于监管人员的数量不足,以及配备不达标,而导致施工质量监理工作中的旁站、见证、平行检验、巡视等工作环节难以兼顾,从而导致施工质量监理只能停留于表面层次,而无法深入到施工的细节。因此,在铁路既有线工程施工中,必须保证施工监理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全过程,而且要充分发挥监理单位和人员的作用,对于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提出,并且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改进,从而促进施工质量的全面提升。

2、铁路既有线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监管措施

2.1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在铁路既有线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切实做到明确重点、分清主次,并且合理调配施工现场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资源。在铁路既有线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在施工现场如果需要使用轨道车及其他非机动轻型车辆,必须按照安全管理要求提出申请,并且在车辆的通行线路上设置安全标志,以防止有人员误入行车区域,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或经济损失;2)在铁路既有线附近进行爆破作业时,必须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并且申请封闭计划,爆破前应进行人员及机械清理,在确保现场绝对安全的情况下,方可进行爆破作业;3)在既有线过程中,如果需要进行顶进桥涵施工作业,必须在施工前编制施工安全管理方案、安全技术方案,以及应急事件处理预案,在封锁慢行计划获得审批后,方可组织施工;4)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需要跨越既有的铁路线路,必须向铁路管理部门申请设置临时平交道口,待申请获得批准后,方可进行临时平交道口的设置与使用;5)在既有线上进行钢轨、木材、轨枕、钢材、道岔、道碴等路料装卸,必须保证路料的码放稳固、整齐;在卸车后,必须立即清除侵限路料,以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

2.2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与素养

在铁路既有线工程的施工安全监理中,不但要强化各种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而且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全面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与素养,这是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基础。在铁路既有线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切实加强全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并且有标准、有计划的组织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与防护技巧学习,以保障施工安全监理工作的全面推展。另外,在铁路既有线工程施工中,还应特别组织领工员、工班长、现场安监人员进行施工方法、技术标准、质量要求及安全生产注意事项等项目的交底,从而明确安全管理的任务和目标,促进全员安全意识与素养的提高。

2.3优化施工技术方案

在铁路既有线工程的施工中,优化施工技术方案也是强化安全监管的重要途径之一,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型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人员应与技术人员加强沟通和联系,结合工程项目的施工实际及材料、机具、劳力的供应情况,在施工前期对于技术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核,并且在施工组织计划中更多的融入安全管理的项目,从而保障施工作业项目的顺利开展和进行。另外,在铁路既有线工程施工技术方案的优化过程中,应涉及到有可能危及施工人员的潜在危害项目,以及可能存在安全问题的施工作业环节,通过技术措施的改进与完善,全面提升施工作业的安全监管效率和质量。

3、结束语

在铁路既有线工程施工中,必须将质量管理与安全监管至于同等重要的位置,施工单位必须加强施工全过程的监管,通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与方法,以及各种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避免施工中出现各类安全事故,从而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参考文献

[1]张景林.安全系统工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34-38.

[2]常静波.加强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思路[J].山西建筑,2005,(10):11-13.

篇6

关键词:信息化;框架

Abstract: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safet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model, information framework design supervision.

Keywords: informatization; framework

中图分类号:C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1建设工程见证取样送检存在的问题

安全监管是项目监管的一项重要管理内容。但是由于业主、监理、施工单位及相关部门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安全监管执行起来存在诸多问题,最终影响到工程安全监督部门和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施工安全的监督,目前制度执行时主演存在以下问题:

1)、安全人员问题。从目前来看,主要问题是安全人员素质较低,不具备进行该项工作的基本素质;或者是借用他人证书。

2)、安全管理过程流于形式。主要表现是忽视了技术标准或规范的要求,认为到工地看了就没有了责任。

3)作为监管机构不能随时监督工程的施工安全现状。

随着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web服务功能的加强,Windows控件功能在B/S方式下基本都能实现,同时宽带越来越普及,在硬件环境上网络速度越来越快,这些都为利用B/S结构构建建设工程安全监督信息化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立的信息化安全监管平台要能实现工程的项目经理、安全员、施工员、特殊工种等人员的信息化管理,建立工程安全管理人员库,将安全管理人员的个人基本信息录入到库中。工程开工办理《施工许可证》时,由市场交易中心对项目经理、安全员、施工员、特殊工种等人员资格进行自动审查,合格后方办理《施工许可证》,同时,在该工程使用的安全管理人员不得在其他工程进行兼职。同时,办理安全备案时,输入指纹确认其身份,以避免违规造作、弄虚作假[。

另外,信息化监管平台还要实现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数据自动采集,包括:工程概况、危险源及重大危险源、安全教育、技术交底、安全方案、安全投入情况、对大型设备(塔吊、施工电梯等)采集的数据、施工现场实时采集的画面等。加强监管力度,要求各个项目施工单位按要求上传以上各种安全管理数据,实时地对项目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数据进行监管。提高本地区的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104]。

1.2框架设计理念

信息化安全监管平台框架设计的目的是要满足上述需求,同时对信息化监管平台框架的设计也要遵循信息化建设的以下理念:

1)业务处理标准化

通过信息化改变过去以往的数据人工填写的局面,统一施工现场的表格及报表的内容格式,规范数据采集。

2)管理过程化

变施工现场的事后安全检查为实时过程安全控制,具备远程监控、数据自动采集功能,避免各个施工单位不按程序进行管理,资料、数据造假的弊端。

3)资料处理集中化

将各施工单位安全管理的资料、数据均集中到监管平台中,打破各个施工单位相互间独立、信息不流通的局面,实现了本地区资料、数据的集中管理和权限内的共享使用。

4)管理系统集成化

建立一个集成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根据不同的权限和需要进入集成系统查看不同项目的安全管理数据及现场情况。

5)数据信息知识化

通过管理数据的积累,转换为知识管理,为本地区的安全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建立的数据库为这个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1.3流程框架设计

根据以上功能需求和设计理念,信息化监管平台的框架可以依次设计成三大部分:建设工程安全人员管理信息平台;资料、数据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实时画面平台。三大部分的基本流程关系详见图1。

其中,建设工程安全人员管理信息平台要建立覆盖本地区的安全管理人员的监管网络体系,包括人员库、指纹录入识别身份认证管理、人员诚信档案管理等等;资料、数据管理信息平成内部业务及办公的信息化,包括文件的收登、数据的自动采集、评定、统计、汇总分析以及数据的下传和信息、查询等;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实时画面平台要监管收集的各个大型设备的运转参数,施工现场画面的检查等。

图1 信息化监管平台流程

Fig. 1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supervision platform

1.4技术平台的设计

1)系统架构

目前的信息化技术完全可以满足按构想的框架设计思路建设信息化监管平台的条件,建立的信息化监督平台必须保证功能上的实用性。由于本平台内容和管理流程的特殊性,确立网络化的信息传递和管理成为支撑本平台实现的重要内容。经过对不同方案的比较和研究,采用Web Service技术和B/S(Browser/Server)架构,建立网络交互式应用平台成为首位选择。图2是本文构建的监管信息化技术平台基本模型。

如果是单项目的信息化应用,可采用Excel二次开发等形式,借助办公软件的普遍性和VBA开发的可行性来辅助单个项目的信息化。同时基于Excle的信息化应用还可导出可支持网络化信息化系统的数据格式和内容。

图2 监管信息化技术平台基本模型

Fig. 2Basic model of information supervision platform

使用该模式可以消除使用不同组件模型、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的系统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便于用户维护系统。B/S架构无需安装专用的客户端,便于系统的部署、系统的性能设计,可以提高研发效率和系统的维护效率。

基于以上特点,B/S架构不仅成为了各行各业信息化平台开发和网络交互的首选方式,还借助日益普及的宽带网络技术,实现了快捷的程序设计和更为顺畅快速的信息传输。因此,利用B/S架构考虑、编制、构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管平台是十分可行的[104]。

2)数据交换系统

为达到数据的集中存放、实时享受,保障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安全性,本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关系型数据库技术,选择MS SQL Server主流数据库软件构建数据平台。这样的数据交换平台可以装备具有完备数据存储机制的大型数据库,并能与Windows 配合运行,方便数据导入,节省人力成本。

3)安全、验证机制设计

信息安全、权限验证是保证信息化监督平台顺利实施和推广的重要保障,是软件开发规划中的关键内容之一。其中,信息加密、防病毒、防火墙、防黑客、安全认证、网络安全审计、网络监测等技术,均可以从系统的外部和系统的内部进行解决。另外,需要建立严格的权限管理机制和配套的权限管理软件,建立严格的分层次分用户权限模式[104]。

1.5信息化监管平台的应用前景分析

篇7

区级相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

四季度是全年安全生产形势是否稳定好转的关键阶段,为落实省安委会关于“四个指标双下降”的目标,确保我区“摘帽”工作顺利实现,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近期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

要继续深入抓好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各项专项整治工作,积极进行“回头看”、“回头查”、“抓落实防反弹”,开展危险化学品、摩托车安全专项检查;落实“三项行动”、“三项建设”,标本兼治,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杜绝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减少一般伤亡事故,圆满完成“落实责任,防范事故,保障发展”这一总体任务。

二、深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一)建筑施工安全。区建设局、区房管局要针对冬季多风、多雾和天气较冷这一状况,切实落实建设和房屋拆除施工安全监管职责,强化对建设和房屋拆除施工安全的日常监管,对建筑施工场所进行全面排查,发现安全隐患必须立即整改。重点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脚手架搭设、临边洞口防护、施工用电、塔吊和施工电梯、施工机械及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严格落实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的规定,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区级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要对建设施工现场、拆迁工地和拆除工地上的围墙、水坑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严防高坠、淹溺事故发生,对现场管理秩序混乱、问题突出的施工工地要停工整顿,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施工。要加强对已建建筑外墙装饰、改(扩)建建筑和广告、店招等新增建筑物的安全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置。

(二)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冬季风干物燥,要重点对集贸市场、文化娱乐、餐饮服务、大型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安全进出口进行排查整治,加大执法力度,严防火灾、踩踏事故的发生。公安消防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要增加检查频次,加大执法力度,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各类人员密集场所要坚决整改。严格经营大棚、商场、市场、影剧院、歌舞厅、宾馆饭店、网吧、寺庙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和整治,严肃查处锁闭、封堵或占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违法行为,完善安全标识,及时消除火灾事故隐患,对春熙路、盐市口商业集中区内的大型商场、卖场要作为重中之重,杜绝场内违禁吸烟、违规焊接现象。在居民小区要广泛宣传用火、用电、用气和各类电热器使用的安全知识,重点关注“空巢”老人和独居残疾人,让安全成为共同的生活方式。

篇8

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有效监督

伴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基本建设规模日趋扩大,建筑施工活动愈加频繁,但是,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恶性事故屡有发生,严重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影响着建筑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对此,要以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高度,树立以人为本、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依法行使工程建设中安全生产管理的主体义务,积极主动地在调研的基础上,逐步探索求实,建立健全有效的安全监理机制,充分发挥其安全生产管理中的监督协调作用,实现安全监理目标。

一、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的意义

(一)有利于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协调机制

当前安全生产的管理体系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施工企业内部建立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二是各级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受其委托的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而施工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由于受到自身利害关系和共同利益的影响,有可能降低安全标准,放松管理要求;政府部门或安全监督机构受到编制和经费的制约,难以对所有的施工现场进行全过程的安全监督,使安全管理体系存在漏洞。而监理人员常驻施工现场,对施工现场发生的事件、情况可以随时掌握,发现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可以及时地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情况严重者可以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工整顿,并及时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安全监督机构报告。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严密的安全生产监督网络。

(二)有利于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

质量与安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了好的安全生产制度和技术措施才能有效的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劳动者如果在生产中没有安全感就不可能安心工作,不可能创造出很高的劳动生产率和优良的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没有保障又会对安全带来威胁。对施工进行全过程安全监理正是保障工程质量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三)有利于建筑工程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一个建设工程只有安全无事故才可以称得真正意义上的优良工程。因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各项管理工作就会前功尽弃,对劳动者及其家庭带来不幸,给企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使社会不能安定.所以,安全生产是工程项目整体管理水平的体现.安全监理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

二、影响施工安全监督效果的原因

(一)建设单位缺乏安全生产意识

在建设工程中,不少建设单位的管理人员只关心投资成本、质量和工期,至于安全监督工作,他们认为是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责任,与建设单位没有太大关系, 因此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漠不关心,缺乏安全生产意识。现阶段国家安全生产实行问责制,下一级向上一级负责,出现问题级级问责。建设单位作为项目建设的投资者、组织者,应对项目的各个方面负全责,包括安全管理方面,一旦出了安全问题难推其责。

(二)施工单位只注重经济利益,忽视安全生产

施工单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建设过程重,往往重质量、成本和工期,而轻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投入得不到保证。建筑商一门心思钻研工程招投标活动,一旦中标,拿到建设项目,就开始招收民工,进行施工。多数没有稳定的施工队伍,对招收的民工也不进行培训,不设立专职安全员。有的甚至简易安装脚手架,无安全挂网和满铺木板或竹夹板。工人在工地施工不戴安全帽、穿着拖鞋在脚手架上操作、在工地饮酒,甚至在脚手架上饮酒等安全隐患时有发生。而承包工程的项目经理只顾抓施工工期,不加强安全管理,要求工人自己负责个人的安全。遇到安全检查时,也只是写两幅标语,要求工人戴上安全帽,应付检查。认为工人都会注意自身安全,一般不会出现事故的,万一出事也是没有办法的,只怪自己不走运。 (三)监理单位工作不到位

近年来,建设工程监理单位之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与建设单位搞好关系,监理单位在工作重往往难以做到坚持原则。部分监理单位只注重对施工质量、进度和投资的监控,在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的主要内容中,并没有将安全监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监控,只是将安全监理放在质量控制中lO项工作内容的1小项。有些监理单位监理人员被配不足,或者根本没有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只是由质量工程师代管。这样,在施工安全方面监控的效果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导致施工现场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而发生的伤亡事故局面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导致工程建设事故时有发生。

(四)执法监督单位体制不合理,监管失控

有些地方专门设立了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代表政府对国家投资的建设工程项目进行质量安全监督。然而,一些监督管理部门法治理念出现错位,认为自身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收取的有质量监督费,从事安全监管未收取任何费用,责、权、利不统一。强调经费不足,放弃安全监管权。其二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对安全监管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只有处罚建议权,无实质处罚权。因而监管不力,流于形式。其三是从事安全监督的人员未经过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也没有相关的资格证书,对监督职责、权力、规程不明确。如:平利县质量安全监督站7名职工, 均未经过相关技能培训,无一人有相关资格证件。

三、加强施工安全有效监督的途径

(一)尽快制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条例》实施细则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已于2003年11月12日国务院第28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条例》实施以来,对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应尽快制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条例》实施细则,按单位工程、子工程呵分部分项工程划分出发事项登记,将施工中存在的违法行为进行量化和细分,并明确处罚标准。执法人员可按标准直接对违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从而提高监督执法的可操作性和效果。

(二)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工程质量监督的主要依据是有关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以及各种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程等。然而对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时,所参照的法律法规与现实情况差别较大,还缺乏有力、适度的处罚依据。如对各种原因所引起的监理失控行为,很容易界定其错误行为的性质,但相应的处罚措施却跟不上,没有详细的、针对性强的、量“刑”适当的法律条款可以运用;另外,开发企业、建设企业在建设过程中对工程质量也承担着主要责任,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几乎没有可以使用的法律法规条款,甚至对于施工企业的不良行为,都缺乏适度可行的处罚依据,这使得对监督中发现的质量问题,甚至质量事故无法及时做出有效、准确的处理。因此,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切实解决好“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

(三)改革安全生产监督执法单位体制

我国现行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是: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它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其中的“国家监察”是指国家法规授权设立的监察机构,以国家名义并运用国家权力,对生产经营单位和企业、事业和有关机关履行劳动安全健康职责和执行安全生产法规、政策的情况,依法进行监督检查,对不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的企业进行纠正和处罚,如下达监察意见通知书,行政处罚意见书,作出限期整改和停产整顿的决定,必要时,可提请当地人民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关闭企业。国家监察是一种带有国家强制性的监督,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但目前,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执法单位还没有直接执法权,严重影响了监督和执法效果,因此,应变委托执法人为直接执法人,这样可以减少中间环节的行政干扰,提高执法工作效率和权威性,确保安全生产执法实现快速高效运行。

(四)强化监理职能,建立健全安全监理责任制

建立健全和落实施工安全监理责任制,就是要明确各级、各岗位、每个参与监理施工安全的监理人员在工作中的责任, 把监理施工安全的各项工作的责任落实到总监、各有关监理工程师的身上, 做到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合作, 做到监理施工安全人人有责、事事有人管、层层有专责, 使施工安全监理工作纳入监理单位的监理目标, 纳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纳入施工阶段监理的各个环节, 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施工安全监管。监理工程师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应运用高科技产品,对施工场所采用视频全方位监控,能做到对安全事故隐患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及时报告、及时处理,从而有效遏制事故隐患,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建立各相关部门“联合联动”机制

近年来,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逐步健全,依法监管、依法行政的安全生产执法工作进一步规范,依法对事故的追查、问责、处理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由于现有监督执法单位体制的原因,安全监管部门 “单兵作战”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依法治安”离不开联合执法机制,联合执法的主要作用在于有效追究相关行为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对其进行刑事处罚起到震慑他人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作用,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因此,研讨如何建立和完善安全监督执法单位与城建、工商、供水、供电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建立事故责任追究沟通协作机制,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力度。

(六)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法》中提出了国家监督,部门负责,企业自律,职工维权,中介服务。这既是对安全生产责任的高度概括,也是赋予安全生产责任制新的含义,面对新形势和新的要求,必须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因此,应全面落实两个(法人和责任人)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执行一票否决制。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与经济责任制挂勾,设立安全奖励基金,形成奖惩分明的安全目标和考核体系,做到奖惩兑现。在兑现上实行重奖重罚原则,随奖随罚的原则。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除了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的因素制约之外,其中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工程监理单位各自的安全生产责任没有完全履行,也是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充分重视加强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有效监督。其中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安全监督管理是前提,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是基础,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安全监督是保障,只要各方面齐心协力、通力合作,就能切实做好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3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4(2)

篇9

【关键词】地铁施工;安全事故分析;防范策略研究

前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全国地铁的施工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在南京、深圳、广州、北京、上海等很多城市当中,地铁施工安全事故都时有发生。相关数据统计,从2000年开始,我国共发生了超过将近三十起地铁施工安全事故,隧道坍塌、路面塌陷、地基松动、房屋倾倒等现象多不胜数,造成了很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社会负面影响。对此,应当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充分的分析并且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防范,以确保地铁施工的安全性。

1 地铁施工安全事故分析

在我国当前的地铁施工过程当中,发生了很多的施工安全事故。这些事故大多是由于安全防护措施不当或施工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根据相关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在所有的地铁施工安全事故当中,由于施工工艺和技术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65.8%,其中主要的原因使由于没能有效的防止地下水的渗漏,以及其它一些不可预见的因素。而由于安全防护措施不当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34.2%,其中主要的原因使机械设备方面造成的事故。

此外,由于在地铁施工过程中,会对周围的地质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极易发生坍塌事故。根据相关调查统计资料数据显示,在以上这些地铁施工安全事故当中,有大约三分之二的事故都是坍塌事故。发生该类事故的只要原因就是没有对地铁施工的特殊性进行正确的认识,在施工过程中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2 地铁施工的特殊性

地铁施工具有很多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以及对社会环境影响巨大的特点,例如岩土工程的不确定性、施工技术的复杂性、施工场所的隐蔽性、施工项目多、施工周期长、施工投资大等,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同时,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很可能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或破坏,例如地下管网、地下构筑物、道路、地面建筑物等。

地铁施工需要面临很多不明确的环境,例如地层覆盖环境、地下水环境、地下管线环境、地标建筑物环境等。地铁施工中周围环境和地层条件的不确定性、施工的复杂性和隐蔽性等特点十分明显,使得地铁施工的难度和风险大大提高,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同时,地铁施工是在潮湿、高温、有害气体、噪声、粉尘等不良环境中进行,施工人员、运输车辆、建筑垃圾、原材料、机械设备等相互之间争抢空间。此外,由于我国当前的地铁施工工艺技术和施工条件十分有限,因此施工人员不得不长期呆在狭小、黑暗的地下空间,进行危险、艰苦、单调的重复工作。同时还要承受高温、有害气体、噪声等不良环境的影响,很容易产生认为的不安全因素。

3 地铁施工安全事故的防范策略

3.1 建立地铁施工风险管理制度

在进行地铁施工之前,应当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地铁施工风险管理制度,具体包括风险控制、风险评估、辨识分析等。利用这样的管理制度,能够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对风险源进行探明,同时根据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对地铁施工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对相应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估,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风险的转移或规避。

3.2 制定地铁施工安全监管制度

在地铁施工安全管理当中,可对建筑工程中深基坑的管理制度进行参考和借鉴,评估暗挖工程的施工方案,同时坚强安全监管。在中介安全服务平台中引入相关专家,使其能够在地铁施工安全当中,充分的发挥作用。结合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施工单位在进行重大危险源部位的暗挖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当实现制定专门的施工方案,同时由相关的专家进行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此外,在地铁施工过程中,要对周围的建筑物和沿线道路进行安全监管,避免地铁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3.3 制定地铁暗挖施工技术安全制度

对于地铁暗挖施工技术来说,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的安全制度进行管理和规范。对此,可以对沈阳、上海、北京等地的地铁施工安全管理方法进行借鉴,并且结合当地实际水文地质情况、采取的暗挖施工技术、施工周围地下管网的分布状况、地上建筑物的地基形式等具体情况,进行地铁暗挖施工技术安全制度的建立,并在实践当中不断进行完善,从而有效的防范地铁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3.4 对社会技术资源进行利用

在地铁施工当中,应当与相关的地铁施工安全专家保持密切的联系。对于地铁施工当中危险源隐蔽、施工难度大、施工专业性强等特殊性,应当成立专门的专家组,聘请经验丰富的监理、施工、设计方面的专家和人才,对地铁施工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在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共同配合下,进行相关地铁施工相关技术标准的确定,对铁路施工中一些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项目和内容进行随机抽查,全面防范地铁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3.5 安装风险远程监控系统

在地铁施工现场,应当进行风险远程监控系统的安装与应用。在各个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点,安装高清摄像头,同时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应用,建立相应的远程控制系统,对地铁施工现场进行二十四小时监控。同时,应当在系统中设置相应的安全风险警报,一旦发现安全风险,要能够第一时间进行报警,同时将信息传送到控制中心,尽早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避免更大的安全事故发生。同时,施工单位应当安排专人负责管理远程监控系统。这样,如果在地铁施工现场发生治安事件、安全事故、安全隐患、施工组织不当,或是由于工地围挡不合理造成交通影响,管理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处理和解决,防止由于事态升级而造成的安全事故。

3.6 制定地铁施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针对地铁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应当实现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将各类因素都考虑到其中,提前做好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同时,还应当设立专门的安全事故处理小组,进行各类事故的处理演练。这样,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能够第一时间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防止安全事故的进一步扩大,最大限度的挽救生命和财产安全。

4 结论

在当前的城市发展和建设当中,地铁是一项十分重要交通运输方式,极大的提高了人们出行的便利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是,地铁施工作为一项风险性较大的工程,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对此,本文通过对地铁施工安全事故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安全事故的防范策略,为地铁施工的安全性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阳光.地铁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2]杨远程.地铁施工安全事故分析与评价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3]李小浩.地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

[4]侯艳娟,张顶立,飞.北京地铁施工安全事故分析及防治对策[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4(03).

[5]李雪梅. 地铁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篇10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安全事故的发生虽然有着其偶然性,不可以完全避免,但是通过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完全有能力去预防去控制它的发生,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的消除其对人身安全的伤害,降低事故发生造成的各种损失。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施工设施的维护管理、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不可顾此失彼,要通过全方位的努力,千方百计预防事故的发生,不断增强实现施工企业的本质安全,为企业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一、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主要类别

当前,建筑施工中的安全事故主要类别有: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和触电。这五类安全事故的死亡人数,平均每年占因工死亡总数的90%以上,其中高处坠落占46%左右,坍塌占19%左右,物体打击占12%左右,机械伤害占7%左右,触电占6%左右,这五类事故被称之为建筑施工中的五大伤害。

二、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1、人员素质因素

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素质对安全事故的影响很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多数情况下是与人员的素质有关。一部分安全管理人员,对规范、标准不熟悉,没有熟练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建筑工地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农民工,文化素质低,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差,盲目施工,无视施工中的基本常识,特别是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知之甚少,违章操作,给建筑安全事故发生提供了可能发生的机会。

2、 安全管理不规范

施工企业过分注重效益,重点考虑的是企业的利润,抓安全生产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持久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安全生产制度只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致使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无法落到实处,从而导致施工管理混乱,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尤其是一些工地没有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没有专职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人员,对安全管理工作麻痹大意,应付了事,工地的现场主管既是施工员,又是技术员,还是安全员,精力有限,对安全管理往往流于形式。事故隐患消除仍存在随意性、不彻底性,个别施工企业和个别工序甚至存在重大危险源,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没有切实的保障。

3、 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

关于建筑安全资金,在设计预算阶段都有明确规定的比例,而且不计入施工成本预算,专款专用。但有些施工企业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在施工中安全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没有专用,安全设施、安全防护用品配置不全,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安全教育跟不上,使事故发生的几率加大。在一些地区,安全生产费用至今没按规定纳入工程概算之中,或者建设方有意和无意地拖欠工程款,不按时拨付,使施工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安全费用被挤占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施工单位安全费用无法按时按量投入,施工安全无资金保障。

4、建筑市场的恶性竞争

我国建筑市场虽然繁荣,但施工企业众多,僧多粥少的现象使得企业不惜一切手段获取工程建设项目,致使施工企业为承揽工程,压级降价,企业的利润率降低。施工企业为弥补承揽工程利润偏低的损失,把招投标过程中的损失转移到施工中来,工程安全费用不到位,舍不得资金在施工安全中使用,忽视劳动者的安全保护和施工环境改善,致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5、 安全监理不到位

目前监理队伍规模、监理人员素质仍不能满足监理业务的需要,一名监理负责多项工程的现象比较普遍。监理工程师的法制意识淡薄,对监理应负的安全责任认识不到位;个别现场监理人员素质不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有的监理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踏实。少数监理人员接受施工单位的好处,缺失原则性。甚至缺乏必要的安全监理知识,对施工方提交的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不能正确评审,安全事故隐患难以发现。

三、如何避免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发生的方法

1、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

用工单位必须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对特殊工种进行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认证,实行持证上岗,没有取得合格的操作许可证,不得从事相关技术操作。开展以安全检查标准,增强安全技术规范为内容的考核制度,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从源头上解决安全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施工人员要努力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对不属于或不熟悉的工作不可以擅自操作。

2、 加强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

对项目负责人及相关执行人员,分清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实行层层监管,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从施工人员进场自防开始,严格安全帽、防护服、防护靴、安全带等防护装置的佩戴,从小组安全监管到工地安全人员巡查,层层管理,坚决将安全事故的发生消灭于萌芽状态。

3、严格执行相关法规

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是预防建筑施工安全事故, 确保施工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应贯穿于施工生产的全过程。要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形成企业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切实可行”。

4、 加强现场监督,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

一方面,建筑施工监督部门应对安全生产进行动态化监控,加强日常监督和检查的力度,切实做好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工作。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着重突出旁站监理的监督作用,及时地纠正违规作业,充分地发挥施工各单位的安全管理作用;另一方面,应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政府部门可以对安全施工进行检查,督促施工各方严格依据我国建筑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各项施工活动。

5、 注重建筑材料,改善安全施工条件

预防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有效措施之一就是应用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设备,淘汰落后的技术装备和安全系数低的材料;施工作业牵涉的内容较多,通常包括技术条件、环境条件以及物质条件,施工企业要对施工的各种用品进行验收、检测,完善采购、发放、保管、报废等管理制度。对于具有较大危险性的施工,尽量使用机械化作业,从施工条件上降低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6、改善安全施工条件

施工条件涉及的内容较多, 一般包括环境条件、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环境条件包含地质、水文、季节、气象,物质条件包含机械、设备、器具、材料,技术条件包含方案、方法、措施、对策。努力改善安全施工条件,对预防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无疑是极大的促进。施工企业要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报废等管理制度和台账,对施工现场项目部采购的安全网、安全帽、安全带,应有产品合格证、检验合格证、检验检测报告和特防用品安全标志,并经企业技术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检查验收通过后,方可投入使用。对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应首选机械化或自动化作业,代替手工操作,减轻体力劳动,有效降低作业的危险性和危害性,从施工条件上保证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不断趋于下降。

综上所述,安全事故的发生虽然有着其偶然性,不可以完全避免,但是通过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完全有能力去预防去控制它的发生,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的消除其对人身安全的伤害,降低事故发生造成的各种损失。加强各部门安全监管,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增强其安全意识,通过全方位的共同努力,千方百计预防事故的发生,使施工企业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下去,为社会经济建设做出高效服务。

参考文献:

[1] 朱永华.关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探究与思考[J] .中国房地产业,2012,(01).

[2] 涂向阳.引发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及预防措施[J] .陕西建筑,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