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范文

时间:2023-06-12 16:38: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

篇1

一、********年工作总体情况

********年,我市美丽乡村建设主要任务是:全面完成********年度****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个省级、****个市级中心村建设,全面启动********年度****个省级、****个市级中心村建设任务。一是********年度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今年以来,****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重点开展了公厕改造、污水处理、道路建设、绿化提升、停车场建设、亮化、交通信号灯设置、农贸市场整治等治脏治乱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个省、市中心村围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卫生改厕、污水处理、沟塘河渠清淤、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绿化、亮化等方面开展建设提升工作。**月下旬,市美丽乡村办组成两个验收组,对各县(市、区)********年度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考核验收,验收全部合格。二是********年度美丽乡村建设进展顺利。根据年度工作任务,我市加强工作谋划,突出工作重点,统筹推进,持续发力,******个省、市中心村建设稳步推进。先后完成了中心村建设规划编制、群众动员和环境整治“三清四拆”工作,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等工程建设进度,目前工作进度已超过总体建设任务的****%以上。三是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成效显著。通过整治和建设,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和中心村脏乱差状况根本改观,环境面貌换然一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明显加强。今年以来,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共计清理垃圾****余万吨,改厕**.**万户,新建公厕******座,新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个,修建道路******公里,河塘沟渠清淤******口,增加绿化****万平方米,安装路灯**万余盏,新建文化广场******个。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月**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市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大会,将美丽乡村建设提升行动列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大专项行动”之一,市美丽乡村办结合**实际,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提升行动方案。**月**日,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全面部署安排年度重点工作,审议了********年度市级中心村建设名单和********年度市本级财政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安排意见。**月****日市领导小组召开美丽乡村建设专题调度会,通报分析各地美丽乡村建设暨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整改意见。会后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函告形式,将市级督查发现的美丽乡村建设问题清单发各县(市、区)书记和县长。由市领导带队赴重点县区进行调研和现场督查,督促指导各地进一步抓好问题整改落实。**月****日,市领导小组在**召开了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暨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现场推进会,进一步调度部署,压实工作责任。为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支持力度,今年我市继续组织开展了市级领导联系、市直有关单位和重点企业结对帮扶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从****个省级中心村中,选择****个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基础条件相对薄弱的中心村(其中贫困村****个),按**名市级领导联系,**个市直、驻宜单位或重点企业进行结对帮扶。

二是抓好规划和项目管理。通过招投标,委托规划编制单位编制了《**市美丽乡村中心村布点规划》,全市共布点中心村********个,到********年规划实施中心村********个。各县(市、区)聘请有资质的规划编制单位,完成了********年度各省级中心村建设规划编制,并通过专家评审。在编制中心村建设规划的同时,各县(市、区)对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实行全程项目化管理,严格按规划落实项目,实行“先批后建”和“财政专项资金随着项目走”原则申报和核定中心村建设项目,各中心村严格按批准的项目进行施工。

三是强化工作督查。认真落实月督查、季调度工作机制,市美丽乡村办会同有关成员单位对县(市、区)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工作情况开展现场工作督查。督查以暗访为主,不打招呼、不定路线,直接深入集镇村组、田间地头,以“解剖麻雀”方式,现场梳理发现存在问题,盯紧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交办责任单位,“点对点”地发出督查通报和整改建议,要求限时整改并及时反馈整改结果。对年度申报建设的中心村逐一现场审核、实地把关,落实县级择优初评、市级审核把关责任,确保中心村建设既符合布点规划要求,又符合群众意愿、贴近基层实际。

四是加大资金投入。按照逐年增长原则,市财政********年度预算安排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万元,比********年增加********万元,增幅达到****%。市级专项资金坚持以市级中心村建设为重点、以定额奖补为标准、以考核验收结果为导向,采取因素法分配,一次及时拨付到位。资金安排注重与脱贫攻坚相结合,补助额度适当向贫困村倾斜。突出资金使用重点,重点开展环境整治、垃圾处理、改水改厕等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制定出台资金监管的具体办法,加强对专项资金的日常督查监管。各县(市、区)也加大了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投放力度,据统计今年各县(市、区)县级财政资金投入总计**.**亿元,整合涉农资金**.**亿元,社会投入**.**亿元,农民自筹**亿元,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亿元。

篇2

一、早汇报,勤沟通,做到三个结合

在2013年9月23日全省召开的农村综合改革政策培训会后,县综改办及时将会议精神向县主要领导做了汇报,并召开了一次乡镇及相关部门座谈会,对2014年的奖补工作达成了共识,按照美丽乡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相结合、乡镇推荐试点村与县综改办实地考核确认相结合、农村民生需求与县统筹安排相结合的原则,尽早谋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增强主动性。

二、高标准,高起点,科学编制规划

为了做好美丽乡村项目申报工作,县综改办于13年底制发了《关于做好2014年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要求各乡镇结合当地城乡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规划先行、有序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选择2~3个行政村进行美丽乡村试点。对于试点村,要切实编制建设规划,做好项目工程建设预算。没有规划的村不进行试点,对“空巢村”、纳入“迁村腾地”计划的行政村,偏远村,以及不适合居住的地方,不纳入编制项目规划范围。

三、下村组,重实勘,筛选确认项目

我县有270个村,各乡镇上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40个,这些村各具特色,有的村自然环境优美但地处偏远,有的村交通便利,但班子战斗力不强,有的村班子团结,但无经济实力,为了优中选优,使试点村能成为我县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县综改办聘请县规划设计院的专业人员,会同县农办抽调专人成立专班,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同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深入基层,下到村组,走访农户,进行实地勘测选点。项目选点引入竞争机制,严把三关:第一,在主要交通道路沿线或乡镇政府住地附近,自然条件好,有一定建设基础,适宜村民居住,如曾店镇长和社区人和店湾、义堂镇新街村。第二,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凝聚力强,村民积极性高,主动配合建设,如胡金店镇龚砦村新湾、道桥镇永兴社区。第三,乡镇党委政府重视支持,给予资金投入,如清明河乡三岗村土陈湾、城关镇大周村大周湾。工作专班经过现场勘查筛选,共审定项目87个,总投资5319万元。

四、编预算,强管控,加快建设进程

项目确定后,县综改办督促已确定的村庄进一步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绘制施工图,编制工程预算,细化施工项目,明确建设重点,即村内户外下水道处理、脏乱环境治理、垃圾池、公厕、村内小道建设、村内绿化、亮化、村内塘堰改造、小型文化广场及基本文化设施建设。同时聘请专业人员,实地勘测、核对项目,现场下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控制计划文件和《建设工程单项工程单价表》,下达奖补资金额度并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

工程建设要求整村整湾依次依序推进,坚持从实际出发,先下后上,先内后外,区分不同村庄类型,尽量不改变原始风貌,凸显当地风土人情,不搞锦上添花和脱离实际的项目,不加重农民负担,为农民实实在在地办实事。

工程实行分项管理,完工一个项目,就验收一个项目,拨付一笔资金,目前,已完成工程总量的70%,拨付奖补资金总额的65%,保证财政奖补资金专款专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奖补资金的引导作用。

经过县综改办的谋划布局,我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初具规模,成效初步显现,建成了一批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乡村,如下辛店镇泗洲寺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依托千年古刹泗洲寺,招商引进拟投资2.1亿元的泗洲仙境项目,规划建设仿古商业街及休闲旅游中心,建成仿古村落、佛像陈列馆、斋菜园、生态采摘园、温泉度假等项目,打造了省级旅游名村品牌;义堂镇新街村新街湾在广东经商老板众多,部分老板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后,不但捐资建设,还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投资200万元,兴办生态农业;城关镇大周村大周湾,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开挖了下水道、清理了村口水塘的淤泥杂草、安装了路灯、种植了果树,村民们说:“我们现在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上用水冲的厕所了。”

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由于我县地域小,人口多,农村经济以打工经济为主,导致美丽乡村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选点比较分散,建设标准不高。全县13个美丽乡村试点村,每个乡镇一个,平均每个试点村分配资金212万元,没有形成集聚效应,项目建设也主要集中于下水道建设、沟渠塘堰清淤、绿化亮化、建小型活动广场等,项目建成后,村庄充其量只能称之为整洁、干净,还远达不到美丽乡村的标准。

二是由于80%的资金集中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导致其他项目建设资金缺乏,一些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项目资金得不到落实。例如,下辛店镇是我县南部乡镇,地势低洼,有“水袋子”之称,每年清挖沟渠的任务非常繁重,往年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大多用于清挖沟渠,并能带动社会资金投入,推动了当地农业生产发展。今年该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主要用于美丽乡村建设,清挖沟渠资金来源减少,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

三是由于调查研究不够深入,有的乡镇选点过于牵强。例如,我县北部一个乡镇,在前期调查研究时,村里青壮年劳力都出外打工,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残人员,做出的决定得不到村民的配合,再加上村干部班子不得力,在建设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如拆迁、投工投劳等需要村民配合的地方得不到村民的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效果不明显。明年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我县将继续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同时兼顾其他奖补项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努力:

(1)突出重点,缩小奖补面。明年将再次缩小奖补面,对具备建设条件的乡镇,继续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点减少到6个,集中有限的资金,重点进行美丽乡村建设。

篇3

一、总体要求

以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美丽繁荣、农民致富增收为核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基A,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为依托,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彰显美丽乡村魅力。工作中要坚持如下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各地经济、文化、地域和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推动美丽乡村与产业融合发展。

――创新发展原则。推动互联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度融合,突出新产业、新业态的创新发展。

――品牌战略原则。注重乡村资源整合,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以市场为导向,按照标准化经营与品牌化提升的要求,抓品牌创特色,推动乡村产业品牌向纵深发展。

――致富带动原则。强化利益联结,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就业增收。

――尊重民意原则。尊重农民主体意愿,提高农民对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的认识,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目标任务

以创建的省级美丽乡村为基础,今年全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融合发展典型50个。建设方向主要是依托企业集团、农民合作社等,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农业科技、农民健康、乡村旅游、社会养老、创意发展、休闲采摘、文化推介、会展营销、培训人才、产品检测、加工包装、电商服务、物流贸易、金融支持等领域进行多层次、立体化融合。

一是注重打造美丽乡村建设与民俗文化旅游融合的典型。充分利用我省独特的朝鲜族文化、满族文化、蒙古族文化、伯都那文化、高句丽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民族特色村庄,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吸引境内和域外游客观光旅游。

二是注重打造美丽乡村建设与关东特有文化产业相融合的典型。比如,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民剪纸产业、农民画产业、传统农耕文化产业、影视基地弘扬的关东文化产业等融合的村,达到宜居宜业,致富增收。同时注重美丽乡村建设与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相融合、共发展。

三是注重打造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相融合的典型。建设绿色、环保、低碳、生态现代农庄、规模化生产基地、高科技示范园,集采摘、休闲、品尝、体验、住宿、游玩于一体,发展农家乐。

四是注重打造美丽乡村建设与水库垂钓、花海旅游、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产业相融合的典型。

三、实施步骤

(一)确定对象阶段:3~4月份,根据省制定的方案,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相融合的典型,搞好调查摸底,确定建设方向和重点。

(二)深入实施阶段:5~10月份,整合资金,统筹资源,集中投入,重点突破,促进美丽乡村与相关产业项目建设。

(三)检查总结阶段:10~12月份,各地要深入检查,总结工作,提出完善意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力推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融合发展是新农村建设领域拓展的有效探索和尝试,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强力推进,按照责任分工抓好工作落实。

(二)整合资源,强化投入。各地要立足实际,突出产业融合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和提高乡村自身造血能力,有效整合资源,多方筹措资金,集中力量,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融合发展。

(三)科学实施,确保实效。突出本地美丽乡村与产业发展特色,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按照规划步骤积极稳妥,科学有序推进,精心组织,抓好落实,确保产生实效。

篇4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富县、科技兴县”战略,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的要求,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加大投入,大力实施村庄科学规划工程、农村环境提升工程、农村产业富民工程、公共服务完善工程、农村综合改革工程“五大工程”,整体推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安康、生态文明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二、建设目标和任务

按照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置,以农村和谐社会创建为基调,以“二路三区”(二路:上松线44省道、高速公路连接线;三区:城中片区、城东片区、城西片区)建设为内容,以经营村庄为理念,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创出精品、建出特色,努力实现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开发区(街道)“美丽乡村”创建以高速公路连接线区块的深塘村、丁前村为重点精品区;上松线44省道上邵村、下邵村、村、金畈村、叶棋村为重点示范带;内白线:为商住、农家乐发展优势群,、为工业经济发展优势群为水果、蔬菜产业发展优势群;为花卉产业发展优势群;形成“美丽乡村”建设中心区。

按照精品村建设要求,利用2年时间,把四个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的精品村。其它村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和要求利用5年时间分步实施。2011年建设重点等村,同时积极启动其它村。

三、建设内容

坚持以村为基础,发挥区域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突出环境优美和产业发展两大重点建设内容,实施四项提升工程:一是实施环境提升工程。推行村庄绿化、庭院美化工程计划,实施村庄环境卫生保洁长效管理,实现村庄清洁优美;二是实施产业提升工程。高效农业实现品牌化、规模化,发展现代家庭工业、现代农业、农家乐、旅游休闲产业,突出产业发展是开发区(街道)创建“美丽乡村”的一项主要内容和工作任务;三是实施服务提升工程。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水平,妥善处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利益矛盾,建设规范化的农村新社区,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和农村社会各类服务组织;四是实施素质提升工程。积极培育有文化、能娱乐,懂技术、能就业,会经营、能发展的新型农民,加强中心村庄建设,完善中心村的服务功能,促进供水、环卫、公交、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公共服务业的发展。

四、方法与步骤

1、建设步骤:根据开发区(街道)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实际,结合全县创建目标和要求,开发区(街道)创建“美丽乡村”分两个层面展开。

第一层面:“4+6”一点两线的模式。11年争取完成四个村的创建,12年启动口八个村创建,用两年时间建成高速公路入城口“美丽乡村”精品区。

第二层面:以高速公路入城口“美丽乡村”精品区建设为示范,积极探索其他发展模式,围绕工业园区建设、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区建设等,积极寻找各自的创建优势,找准切入点,用5年时间,全面实现开发区(街道)“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2、工作方法:“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建设农村、改造农民的系统工程,是开发区(街道)当今和将来一个时期工作总抓手、大平台,开发区(街道)成立“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亲自抓,整合开发区(街道)农业农村工作力量,具体负责实施创建工作。按照创建的目标内容制定“美丽乡村”建设的项目规划、工作计划,根据规划制定工作日程,明确责任。创建村的党支部、村委会工作精力都要集中到“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当中。年终认真做好“中国美丽乡村”的考核验收,以奖代补,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创建村奖励。

五、政策措施

1、突出项目,明确建设重点。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城市化发展优势,在项目选择上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①以经营村庄的理念,开展产业招商,引进休闲、文化娱乐等产业项目,丰富“美丽乡村”建设内容,拓展农村发展的视野和优势;②积极与农业、环保、交通、民政、水利、林业等部门对接,争取各类基础性建设项目支持,提高农业农村发展后劲;③利用农村水利、林业、交通、电网等几十年基本建设的成果,加强基础设施的治理、整合,寻找服务于农业、惠于农民、美化农村等基础性建设项目,增强农村社会发展的优势。积极主动与各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开展项目申报、立项、实施、考核验收,取得项目的资金支持。

2、完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在开发区(街道)现有的支农、惠农资金保持不变的基础上,今年对农业农村的扶持政策进行整合和完善,把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村庄整治、农村饮用水改造等政策进行整合,统一到开发区(街道)建设“美丽乡村”扶持政策当中,与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扶持政策相配套。开发区(街道)根据县年终考核合格后到村的以奖代补总额给予1:0.5配套奖励。

3、鼓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通过健全资产运行机制,促进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确保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落实好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后的留用地政策,大力推行“征地留用”由村集体统一规划,统一开发,村组按股分红,尝试新的集体经济管理模式。加大家庭工业、“农家乐”、老年养生、观光农业、林业等农村休闲经济产业的开发,对大力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的村,开发区(街道)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

篇5

一、10种类型美丽乡村含义

(一)高效农业引领型。在新农村建设引领下,特色产业经营突出,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设施化、科学化经营,依托现代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产销结合紧密,农民收入和集体收入同步快速提高。比如:长春市陈家店村、四平市高家村、公主岭市房身岗子村等典型。

(二)三次产业融合型。实现高效农业、农产品加工、网络营销、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的美丽乡村典型,通过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发展,延长产业链条,达到产加销结合、农工商并举,农业多重增值,农民多点增收,形成田园综合体构架。 比如:吉林市大荒地村、务本村,延边州春兴村等典型。

(三)农村生态保护型。主要是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建设美丽乡村,其特点是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生态环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比如:通化市赶马河村,延边州腰甸村、小山子村等典型。

(四)传统村落整理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对村内已有的古村落、古民居进行修缮整理完善,客观还原历史面貌。村内整体房屋建设规划科学有序,与古村落和古民居风格和谐统一,实际实用,方便生活,促进乡村旅游。比如:通化市鹿圈村、曙光村,延边州白龙村等典型。

(五)环境整治提升型。美丽乡村建设突出,抓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有效,农户围墙大门改造整齐美观,绿化美化亮化突出,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建设比重大,建立起设施维护和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比如:长春市双合村、四平市F山子村、辽源市永治村、松原市杨家村、白城市架其村、梅河口市永强村、公主岭市火炬村等典型。

(六)民俗文化传承型。美丽乡村建设蕴含独特的民俗文化、关东文化,饮食、住宿、服饰、舞蹈、书画等有自身传统,并且民俗文化传承得好,发扬得好,展示得好,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起到教育育人、示范带动、凝聚精神、鼓舞干劲、弘扬优良文化传统作用。比如:白山市果园村,松原市查干花村,延边州金达莱村、光东村等典型。

(七)名景古迹挖掘型。建设美丽乡村具有历史优势,村内已有知名景点景观、古迹,或通过对已有的名景古迹进行升级打造,或通过全新设计建设打造知名景点景观、挖掘整理修复古迹,使名景古迹成为本村一张形象名片。比如:吉林市松凤村,延边州防川村、红旗村等典型。

(八)乡村旅游打造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根据各村地域区位、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实际,开展休闲农业观光采摘游、生态环境体验游、历史文化纪念游、民俗文化体验游、乡村农家乐等旅游服务,有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比如:通化市赤柏村、地沟村,白山市望天鹅新村,延边州仁化村等典型。

(九)历史名人弘扬型。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展示弘扬本村、暂住或来过本村的历史名人,以及抗日、抗联民族英雄,提高村知名度,历史名人的典型召引示范作用明显。比如:通化市繁荣村(高志航)、公主岭市大泉眼村(于凤至)等典型。

(十)传统农耕展示型。美丽乡村建设通过传统农耕器械、文化展示,以及按照传统农耕耕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带动乡村旅游等服务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比如:四平市蔡家村、延边州春和村等典型。

二、培育10种类型美丽乡村四项措施

(一)高度重视。培育不同类型的美丽乡村,对于彰显美丽乡村个性,实现各具特色、各美其美、引领示范、带动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可以根据实际,选准不同的切入点,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视,把典型模式示范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和条件,切实把培育10种类型美丽乡村作为抓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精心谋划,科学组织,加强领导,快速推进。

(二)科学归类。各地要组织人员,按照10种类型标准,对2015年、2016年创建的美丽乡村和2017年计划创建的美丽乡村,进行对号入座、科学分类,有针对性进行培育和完善提高。各地总体归类划分工作4月20日前完成,并报省新农村办。

(三)典型示范。以市州为单位,会同县(市、区)按照10种类型,具备条件的,每种类型选择1~2个美丽乡村,进行重点培育。各地按照10种类型,采取村申报、乡镇把关、县(市、区)审核、市(州)推荐办法,全省选出10种类型的典型模式村(每种类型选择1个以上村),作为参加省农委开展典型模式推荐遴选的典型,推荐典型要坚持好中选好、优中选优原则,要注重质量,不搞平衡,宁缺毋滥,推荐工作在4月末前完成,并报省新农村办。

篇6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美丽乡村建设高度重视,在科学梳理以往新农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出台了《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实施意见》,并首批启动了77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中,__县被评为“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先进县”,__县__村被农业部确认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__市__村被授予“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

一是部分干部群众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个别干部却简单地认为美丽乡村建设就是建新村、建新房,也有的人认为就是单纯打扫卫生、美化环境,还没有真正理解美丽乡村建设的丰富内容和深刻内涵。二是基层干部群众还不同程度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一些地方宣传教育不到位,发动群众不够,群众的主体意识还不强,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比较弱,主体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三是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制约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以来,许多村新建了一些景观和设施,但后期后续的资金如果解决不好的话,势必影响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推进。四是涉农资金整合还不到位,美丽乡村建设的合力还没有真正形成。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资金整合难度较大,难以统筹安排使用。自上而下没有建立专门的议事协调机构,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农办单打独斗唱独角戏的现象。由于历史和政策原因,一些市辖区下辖的行政村,比如我市湖滨区的一些行政村,虽然美丽乡村建设搞得很有特点,但还进入不到省级示范村行列,享受不到省财政奖补的优惠政策。

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接地气、合民意、为民办实事的惠民工程、德政工程,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必须持续做好美丽乡村建设这篇大文章,努力打造具有豫西特点、田园风光、宜居宜业、民富村美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为扮靓创新开放、富裕文明、平安和谐、生态宜居__提供强力支撑。

(一)突出规划先行,让干部群众明白美丽乡村建什么。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前提、基础和保障。在规划上要按照“五规合一”的要求,坚持宜大则大、宜小则小、豫西特色、田园风光的基本思路,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指导性、持续性,彰显豫西民居特色和生态文明,体现“现代骨、传统魂、自然衣”,真正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田园风光,实现自然美、构建美、人文美的有机统一,真正传承历史文化,体现乡村特色,反映时代特征,引领科学发展。

(二)突出产业支撑,让干部群众明白美丽乡村重什么。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产业是核心、是根本、是关键,没有产业支撑,美丽乡村建设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提升特色农业,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市场的意识、科技的支撑,以抓大户上规模、抓特色建基地、抓服务建体系、抓龙头促工贸、抓典型带全面为基本路径,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动农村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要拓展新兴产业,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传承优秀文化紧密结合,巧借山水、盘活资源、经营村庄、繁荣文化,深度挖掘__县西张村镇人马寨等传统文化保护村落中凝结的文化因子,加快构建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要壮大集体经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股份制改造,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经济支撑,形成环境美化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三)突出统筹兼顾,让干部群众明白美丽乡村怎么建。要坚持试点先行,整体推进,注重点线结合、串点连线,每个县市规划出2—3条旅游结合型、文化保护型、农业观光型等不同类型的美丽乡村风景带,增强示范带动能力,推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由零星开花走向百花盛开。要坚持整合资源,凝聚合力,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点定到哪里,项目和服务就配套到哪里”的要求,整合资源、集中使用,把农村危房改造、扶贫搬迁、乡村公路、乡村文化中心、卫生室、幸福院、敬老院等项目纳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要坚持物人共建,全面发展,强化“物的新农村”,进一步完善农村水、电、路、房等公共服务设施;强化“人的新农村”,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健全养老、教育、医疗等农村公共服务。

篇7

3月12,省新农村办在磐石市举办专题培训班,进一步明确环境美化整体推进县建设任务目标,学习和推广磐石市开展绿化美化工作,建设独特景观带和绿色生态长廊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强全省环境美化整体推进县的沟通与交流。

近年来,磐石市以“集中攻坚、打造亮点、全面推进”原则,“建立体系、实施工程、完善机制”三措并举,全力推进环境美化工作。全市268个行政村、962个自然屯,村村路边都是花,每年栽种花卉达750公里。几年来,全市农村道路沿线共修建植树台586公里,植树120.3万株,42条生态长廊道路两边全部实现绿满栽严。培训班邀请磐石市农业局、黑石镇、明城镇古城村负责人分别从县、镇、村三个层面介绍了绿化、美化、亮化工作经验,花卉种植专家详细讲解了花卉种植技术和需要注意的关键环节,现场参训的12个县新农村办负责人开展了热烈的互动交流,培训班取得实效。

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新农村建设工作需要破解的一个重大问题。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将立足改革创新,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步伐,在总体安排、统筹推进、建设时序、选点布局、建设方式、文化挖掘、增收致富、产业发展、建设内涵和组织推动等方面实现转变。

2015年我省统筹推进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总的要求是: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吉林为总体要求,以生产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突出抓好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再登新台阶、再上新水平、开创新局面。重点抓好10项工作:高标准推进410个重点村建设,创建100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打造10万个美丽庭院、30万户干净人家,推进5000个行政村农村道路实现“屯屯通”,开展12个县(市、区)美化工程,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35%行政村建立设施管护、民主管理各项村务的长效机制,精心打造特色农村文化品牌,完成2000名村干部培训和100个典型报道宣传工作,切实加强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推动工作。

篇8

阳春三月,万花吐蕊、草木葱郁,位于华阴市岳庙办310国道的严城村,围绕本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的创业培训正在举行。该村在地理位置上距离以险峻著称的华山风景区只有一公里的距离,在天时、地利、人和上占尽优势,但是,这个村长期从事农耕生产的经济发展格局一直没有打破。随着该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的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建设项目的重点实施,严城村这个不起眼的村子,在华阴市的经济发展版图上正在逐步崛起。

钝则穷,穷则思变。华阴市严城村有住户336户,人口1500余人,拥有耕地面积1340亩,人均耕地不足1亩,2016年统计贫困户16户45人。全村产出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等农作物,除了自己使用,节余部分在城区进行销售用以维持生活的基本需要,农民实际人均年收入不足9000元,与全市人均GDP30000元相比明显滞后。今年年初,华阴市政府下发了《2017年华阴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点》,积极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华阴市人社局了解到严城村的情况,积极联系、系统谋划、抓紧安排,组织开展了全市首期“创业培训+”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培训工作。“创业培训+”就是根据华阴市的区域特点,在开展SYB培训的同时,增加了烹饪理论实操、职业道德、服务礼仪、食品安全等内容,增强了培训课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群众尽快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创业打好基础。

学则聪,聪则和谐。严城村以前是以农业为主的村子,以小农经济为主,对外交流相对薄弱,技术性、集约化的旅游产业需要市政府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整体服务,才能为该村打开一个致富之门。为此华阴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华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了重点推行华山旅游景区周边村落基础开发和农民创业致富工作。市人社局率先以严城村创业培训工作为突破口,加强了农村闲散劳动力和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创业培训”工作。就业技能选择了符合景区特点,易接受、好操作、投资少、见效快的烹饪课程,邀请“国家一级评委”元老级注册烹饪大师樊建国和陕西省饭店协会名厨委副主任高级烹饪师杨海波亲自执教,创业培训聘请县市级“SYB”专职教师,职业道德、服务礼仪聘请市委党校一级教师,食品安全常识培训聘请食药局专职工作人员。

谋则广,广则财聚。其实,华阴市政府正在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下着一盘大棋。2017年度,将按照“清洁乡村、生态乡村、美丽宜居乡村”三个标准梯次推进,全面整治全市所有行政村环境卫生,实现80%的行政村达到清洁乡村标准,40%的行政村达到生态乡村标准,集中精力建设42个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示范村标准;建设生活垃圾中转站,完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和多元化投入机制。培育提升农民卫生生活习惯,指导建设“美丽家庭”、“美丽村庄”,持续巩固创建成果。就业培训工作方面,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调动社会、企业以及劳动者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让每一位新成长劳动力享受一次技能培训,在劳动者职业生涯中能享受多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提高劳动者整体技能素质,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2017年计划培训100人。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逐步实施,必将促进全市村风村貌的明显变化,促进村级经济建设和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升,从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篇9

关键词:园林学视角;美丽乡村;生态性;文化性;地域性

受我国基本国策影响,建设美丽乡村是当下我国新农村发展的主要方向。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诸多地区都建设了属于自己的美丽乡村,也成为了联系城市与乡村的枢纽。在对乡村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中,因为构建步伐较快,对乡村一些基础要素或是实质原则有所忽略。因此,本文从园林学的角度去探究思考美丽乡村建设。

1园林学视角的概述

1.1生态性

景观生态学是把乡村景观看作是在自然景观基础上形成的生态系统,其研究对象包含农业、生物、湿地景观、农田等。当前乡村面临着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园林研究者以保护环境为原则规划村庄,对环境进行改造,有效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从而促进其发展。基于此展现乡村生态的优点,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1.2地域性

乡村的地域性包括了情感记忆、生活特征以及地域特征等。当地居民居住的环境以及一些植物、建筑等都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可以充分体现出人文情怀以及乡土气息。这些要素不单单依赖于具有特征性的建筑以及山水等,同时,也依附在地域的文化认知与情怀中。

1.3文化性

基于园林视角下的乡土情怀不单单包含了传统文化形态,还包含交流方式与精神情怀等。在古典园林中经常会用到对联与牌匾等一些具有文化特征的元素,一方面可以传达该地域的特色,另一方面就是应用牌匾或是对联本身就是文化特质组成元素的。美丽乡村中的文化要与其他乡村的文化进行区分,从而突显乡土特点。延续乡土文化是确保乡村建设的基础,可以使美丽乡村的构建更加多样化,使乡土民情得以保留,进而增加乡民的自豪感。

2基于园林学视角的乡村建设

2.1生态性建设

在对村庄进行规划建设中,充分体现了乡村生态的特性。村庄的布局与溪流、河道、山体等诸多元素进行有机结合,或是与自然风景进行有机融合,充分体现出当前已有的景观资源。绿化建设是体现乡村生态的基础,不论是在山水风貌上,还是生物保护中,都是属于生态建设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自然流水的添加,可以有效还原出自然生态的美观,对于一些垂柳或是滨水植物等基调树种的配置,创建出一个适合生物与乡民栖息的场所。植物需要应用适地适树原则,时刻注重季节变化,建设出一个美丽且生态的景观环境。在树种选择上基本使用乡土树种,搭配使用引种驯化的景观树种。

2.2地域性建设

在建筑改造方面,保留乡村区域中具有较高价值的历史建筑,对于一些破损的建筑作复原处理,既能确保乡村具有文化特色以及地域特色,还能对其地区的文化传承与保留带来极大帮助。一些新建的建筑物需要通过门楣、门窗等在形式或是颜色上进行处理,使其充分与原有的建筑物协调统一。同时,应用传统的设计元素展现出该地区的文化特色与地方特色。例如,在建设美丽新疆乡村建设中,更要加入民族团结的设计元素,使其空间具有领域性与识别性。对于目前因住宅而形成的巷道,在满足原有机理的状况下,可以对其空间进行梳理,使其空间结构更加合理有序。在景观建设上,可以通过种植植被的方式,有机融合景观建筑物,从而构成统一有序的整体。

2.3文化性建设

依据乡村用地设计与该区域地质地貌的特点,依附该地区的人文景观建设文化风景区。可以在一些具有明显文化特征的建筑物旁边构建休闲公园,使其成为邻里情感交流的主要场所,或是组织一些文化活动的区域,构造出一个可以供乡民娱乐休闲的活动场地。公园可以充分结合一些我国传统文化,例如,结合孝道,自古以来我国都在提倡孝道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公园的核心雕饰,形成地域文化特色。除此之外,还可以构建乡村文化广场,提供给乡民一个休憩、锻炼的场所,可供村民品茗下棋等,不仅满足乡民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满足了其精神需要。

3结语

基于园林学视角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所涉及到的学科较多,统一的目的就是使乡村更加美丽。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今天,构建美丽乡村不单单是口号,而是需要通过实际构建,满足现代化发展。与城市发展相比,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是多样的,在构建美丽农村时需要重点加强文化、生态、地域的建设,基于此,才可以真正将乡村之美充分体现出来,从而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作者:赵晓忠 单位:哈密市园林管理处

参考文献

1王佳.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分析[J].江西建材,2016(5)

篇10

该局根据“四级城镇体系建设”规划思路,以“县城建设、重点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为三大目标,开创了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在城乡规划方面,修编完善了黄龙县总体规划,完成《避灾移民搬迁规划》《城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城市照明专项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进一步完善项目审批制度,严格落实公共空间管理制度,严把城镇“五线”关。加强部门协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并通过开展入户调查、公民代表进机关等活动,提高公众参与度。

在住房保障方面,该局按照市级下达的保障房建设任务,共实施保障房及配套工程6个。截至目前,除2015年瑞士风保障房工程完成基础施工外,其余5个工程已全部完工,完成投资3.79亿元;在城市建设方面,2015年共累计投资1.04亿元,完成了市政建设项目10个。按照县城“一中心三片区”规划布局和“一桥一景”思路,打造“500米公共服务圈”,实施景观桥梁新建与改造工程,先后建成城东龙文化景观区,城北汉文化等五处城市景观,逐步实施旧城改造和居民下山工程。

在重点镇建设方面,以“强基础、兴产业、聚人口、惠民生”为目标,积极指导和督促市县两级重点镇建设步伐(市级重点镇石堡镇、县级重点镇白马滩镇分别完成投资1.94亿元和3300万元)。同时发展特色产业,整合景区资源,完善旅游一条龙服务,带动农家乐,农副产品销售;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制定了具体建设规划,启动各条干线公路沿线19个村的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实施“一村一品”。结合农村危房危窑改造项目,以美丽乡村示范点危房户改造建设为重点,按照“先入库、再建设,经验收、后兑现”的原则,共通过验收1016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