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的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12 16:38: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物课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生物课的教学方法

篇1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而连贯又不失生动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生物学的概念、原理等知识。例如:八年级《人体的神经调节》一课,本节的概念较多,容易混淆,难点内容理论性较强。因此教学的突破就必须借助于教师的讲解,讲解时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和内容的先后顺序,多采用画图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从而突破难点。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的生物学知识,缺点是没有充足的机会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及时作出反馈。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讲授法也是反对空洞的说教和灌输的,我们提倡用生动的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进行讲授,而坚决反对事倍功半的“一言堂”。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利用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例如:在学习《遗传和变异》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询问学生自己与父母、自己兄弟姐妹间的性状特征或者他们身边的动物、植物上下代间的性状特征等问题,学生回答的方式来认识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充分启发学生的智力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养成探讨问题的习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为解决某一问题,交流意见,互相启发,明辨是非,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例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课,在学生初步了解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基础上,阅读完“资料分析”后可以再经过讨论让学生得出超级鼠培育成功的原因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作用的结果,由此得出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表达出自己的意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自学指导法

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培养自学能力的方法。例如:《生态系统的稳定》一节,课程知识较复杂而且理念很重要,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生态现状,以及最新的环保动态,让学生通过自学积累有关生态系统的知识。这样教师工作负担得以减轻,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以培养。

五、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一定的仪器设备,人为地引起所要学习的自然现象和过程的出现,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例如《植物的生长发育》一节,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再通过实验的完成来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实验结论。实验法是初中生物课堂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使学生看见事物的因果关系,体现实验检验事实和证明真理的价值,坚信所学知识的正确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实验和小组协作的能力和爱科学、用科学的严谨态度和求实精神。其实验又分为演示实验和操作实验,可分别在教室和实验室完成。教师应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六、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是指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声、像、图、文,通过人机交互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与学的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的方法。在生物教学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有许多优点,如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极大地拓宽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以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极大地增强教学效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例如:在教学《生物与环境》时,我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现出一幅幅被破坏的人为环境灾害(白色污染、赤潮、酸雨、长江洪水、荒漠化,等等)的图片,以及一段段真实的录像片断。学生不由自主地感到“环境危机就在眼前”。我再提出问题,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并促进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了教学效率。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独立的,而是互相交融综合运用的,一节课不能总单一地运用一种教学方法。总而言之,在教学中只有灵活采用正确的方法才能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学生能够正确地领会和系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生物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喜爱的“乐园”,初中生物课才能成为生物科学发展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

篇2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生命主线。初中生物作为一门非统考科目的学科,如何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组织好教学,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学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是我深思的问题。本文就如何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性谈谈自己的些许看法。

一、强化目标意识,集中学生的关注力

注意是顺利进行教学工作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才能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活动之上。初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水平转换,注意力较容易分散。要使学生在四十分钟内由始至终地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与集中力,是很难做到的。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产生和维持有意注意,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可以在新课开始时向学生说明学习这门课的目的、任务与重要性,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集中学生的关注力。例如洋思中学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是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合理分配好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运用普雷马克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心理学上的“普雷马克效应”,主要是指一个经常出现的或较喜爱的活动,可以作为强化物去强化一个较少出现的或较不喜欢的活动。也被称为“奶奶的规则”,即“先吃了你的蔬菜,然后你就可以吃甜点。”这个效应可以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些启示。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初中孩子普遍都具有较为强烈的好奇心理,渴望探索未知世界。例如,对于动物,很多孩子都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是了解的知识相对甚少。基于此,我会在课堂中利用最后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播放一些如《动物世界》之类的视频,增加孩子们的课外知识。但是,播放视频的前提是学生要认真听讲,掌握好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把知识点过关并且完成规定的练习。受视频的“引诱”,很多孩子都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在运用此效应时,我们要注意严格要求学生,必须先有行为,后有强化,这种关系不能颠倒,而且要与他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紧密关联,即学习态度必须端正而且知识点的过关乃至练习的完成都要有质量地完成,不能马虎应付。

三、问题导学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浪潮中,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也逐渐发生转变。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注重改变自身的角色,充当学生学习的指引者。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有层次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课本,并且在阅读知识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内部分组的力量,相互间讨论,对较难理解的问题筛选出来,由教师利用直观教具、模型、挂图、录像等手段讲解得出结论。对于学生能够轻易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则可以相对少花一些时间讲解,而把重点放在学生不懂的重点难点上。此法有助于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运用代币制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

代币制是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下的一种方法。斯金纳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人们的任何习惯都可以通过及时强化习得。初中学生普遍具有好强、好胜的特点,据此,在课堂中,我采用“代币制”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如果回答正确则累计加分,累计的分数不同,得到的名衔也不同,相应地获得的奖品也不同。学生为了获得较高的“荣誉”头衔与奖品,主动地抢答老师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课堂的竞争意识以及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当然,每个孩子的性格、脾气、喜好不同,因此奖励机制也要有所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多与孩子沟通接触,了解孩子的喜好,才能使其更具针对性。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适当地规定一些惩罚的制度,做到“奖赏分明”,使孩子能够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学习自主性。

五、巧用记忆口诀,加强学生的记忆

艾滨浩斯的记忆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往往是先快后慢。而且对于一些比较零散的知识点,我们的遗忘速度更快。生物学作为理科中的文科,有一些知识点较为琐碎。另外初中生物还有一些必须死记又易混淆的知识,对于这些知识,我们可以尝试汇编一些口诀来辅助教学或者记忆。口诀记忆不仅效果好,并且还能确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忘记。如在讲解心脏的结构特点时,可采用“房在上,室在下;房连静,室连动;上下相通左右不通”来帮助学生记忆;对于血液循环这一难点,也可以采用儿歌简图,让学生利用儿歌“心脏好像一个框;中间隔着一堵墙;里面有着四个腔,上房下室,左右颠倒。小小瓣膜控方向……”掌握血液循环的特点,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由于运用记忆术使学生对识记材料进行了深入的加工,因而能提高识记效果,也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当然,识记要在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否则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完全不理解的话,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生物学本身具有无穷的魅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汲取科学知识,是我们不断摸索的方向。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一步步地反思自己的教学,逐渐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杰芳.应用口诀快速记忆初中生物学知识[J].生物学教学,2011,36(4):70.

篇3

1.通过复习学过知识发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导入新课

从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探索的目标,是生物教学最常用的导入方法。教学过程中,讲授新课之前,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抓住新旧知识的不同点,提出即将研究的问题,这样既促进了旧知识的巩固,又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任务和重点,而且也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产生积极寻找问题答案的强烈愿望。这种方法能使学生掌握问题的实质,给学生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如在讲“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一节时,通过复习茎的结构以及韧皮部、木质部的构成导入新课,为学习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作铺垫。

2.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观察实物和教具导入新课

采用直观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教师若在教学中运用实物、标本、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通过视觉心领神会,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气氛。比如根据人体解剖模型了解胸腔,腹腔中的器官,就不会出现心脏在腹腔的笑话。

3.利用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结果导入新课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新教材中把强化实验、通过实验手段探索知识,培养能力提到重要位置。新教材中的实验探索穿插在正式课文之中,是课本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导入新课,能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探索规律。既长了知识,又学到了技能。同时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既动脑又动手,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上“根对水分的吸收”时,就运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个实验引入新课,在课前让学生自己用萝卜条进行实验,上课时让学生讲述自己观察的现象,并说明两个萝卜条为什么一个更加硬挺,另一个却软缩了。利用这一实验,就很容易引入新课“根对水分的吸收”。

4.用生物学史或生物学家的故事导入新课

生物科学史知识是中学生物教学内容之一。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生物学史或科学家的传闻逸事,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特别是在讲述一些较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或现象时,最宜采用这种方法。如在学习“人类的进化”一节之前,先简介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发现:1929年,我国人类学家裴文中在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从而为从猿到人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这就是今天要讲的问题,于是引入新课。

5.启发式教学中用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使用最普遍、最广泛的一种发问形式,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新教材各章节的设置和安排都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只要认真研究教材,通过提问同样可以导入新课。如在讲到“组织和器官”时,我先提问学生:“构成人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接着问:“微小的细胞是怎样构成一个庞大而完整的人体的呢?”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片刻后,我告诉学生:由细胞构成人体,先要形成组织,进而形成器官,再由器官构成系统,最后构成人体。那么,细胞又是怎样构成组织和器官的呢?进而转入新课。

6.利用“思考与练习”引入新课

篇4

关键词:初中生物 新课教学 导入方法

初中生物虽然是非中考科目,但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生物会考,会考成绩会直接影响其报考高中。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生物成绩,是生物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深深领悟到导入每一堂新课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在上课伊始,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方法,设计吸引学生的新课导入引言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调整并引导到最佳的状态。笔者就此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一、创设情境激感,复习旧知新旧联系

利用语言、图画、音乐、活动等多种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例如,在讲空中的生物“鸟类”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千姿百态的鸟类》的彩图和标本并播放各种鸟叫声的录音,同时用形象生动且富有情感的语言描绘出一幅鸟语花香图,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而积极地去探究鸟类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

一般来说,教材中各部分的知识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教师常常先从旧知识开始导入到新知识的教学中,以此来启发学生去探索和发现问题,从复习、提问的教学活动开始,为学生提供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这是生物教师普遍运用的一种导课方法。例如,在设计“人体和动物体的组成”一课的导入时,笔者先复习“植物体的组成”,提问:“植物体在结构层次上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学生回答后,教师设疑:“那么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否也是这样的呢?”接着进入新课内容“探索人体和动物体的组成”的学习。这样的过渡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

二、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观察实物直观演示

教师用已知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作为切入点,通过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例如“生命进化的长河”第一节“生命的起源”一课的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章‘生命进化的长河’。这一章主要探讨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的,现在地球上千姿百态的生物又是怎样从原始的生命逐渐发展而来的。这些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关心的,但至今还存在某些不同的观点,还有许多故事和说法。今天我们要用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学习和探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生命的起源’。”

教师运用直观教学方法可以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教学中,教师恰到好处地使用挂图、标本以及模型等直观教具来导入新课更能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学习“人体的支持与运动”这一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人体的骨骼组成模型,分发给每组学生一个纵剖的长骨实物,出示各种骨连接挂图让学生观察等方式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使学生在充分观察实物的同时不但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而且还掌握了知识的重点,为学习新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疑提问激活思维

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自身的生理现象导入新课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到“人体的呼吸”这一课时,教师可引入一个学生较熟悉的事例:潜水员在进行潜水作业前,总要仔细地检查呼吸器和氧气瓶,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呼吸是一件性命攸关的事。先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自己的呼吸:把一只手轻轻地放在胸部下侧,另一只手放在鼻腔前,缓缓地吸气和呼气。仔细体验一下呼吸时,我们鼻孔前面的空气有了什么变化?我们的胸部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进一步思考:人体的呼吸是由什么系统来完成的?该系统是由哪些器官构成的?它们各有什么功能?用这样的情境设置导入使学生感到亲切、熟悉,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设疑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认真分析和钻研教材,精心设置有价值的问题,通过提问同样可以很好地导入新课。例如,在讲到“人体的免疫防线”这一节时,教师先设疑:“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致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有的甚至生长在我们的体表或体内。但我们绝大多数人为什么都是健康的?人为什么不会总是生病呢?”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教师解答:“人不会轻易生病是因为我们身体里有防御疾病的免疫系统,本节课我们探究的是‘人体的免疫防线’。”

四、实验操作导入新课,利用插图导入新课

篇5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6.128

初中物理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一门学科,因为初中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物理这一课程,所以会对物理知识产生难以理解的畏难心理,这是难以避免的,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解决好学生的入门难问题,是把物理教学搞好的前提之一。要想解决好这一问题,根据我自身的经验,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找准知识点切入口

解决一个难题,首先要找到切入点,只要找到了准确的切入点,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给学生提出一个概念,或者一个规律,学生就会不知所云,不知道从何学起,这样的教学肯定不会成功,教学效率也会很低。例如,在一次初三的教学示范课上,一位物理教师在课程开始是这样引进的:“同学们,电路分为两种,串联和并联。那么什么是串联呢?”从这位教师的教学切入点可以看出,学生在对这个知识点没有任何了解之前,教师直接提出串联、并联的说法,势必造成学生摸不着头脑的结果,那么接下来的教学肯定会失败。所以要想上好一节课,教师就必须要做好怎样切入教学知识点的准备工作,有了良好的开端,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如果教师在上课时先做好两个实际电路,一个串联,一个并联,放到试验台上,让学生围着试验台,亲手操作,教师在一旁指导,让学生观察两个点的区别与联系,在他们有了一个直接的认知后,教师再抓准时机进行讲解,使学生知道两个电路的区别与联系,最后教师总结出串联与并联的概念,这样,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理解就深刻,记忆就牢固,这样的教学模式远胜于简单的概念教学模式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兴趣对学生学习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兴趣时,不用教师催促,他们会主动地学习,效果也会十分理想;相反,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兴趣,他就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抵触方法,不去学习新知识,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又怎么能够学会呢?所以要想搞好物理教学,在有了良好的知识切入点之后,教师就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就会变得十分简单,学生学得也十分快乐。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个整天绷着脸、神情严肃的教师,是很难让学生接近的,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师往往会敬而远之,学生对教师所教的课程也会产生畏惧心理。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有温和的笑容,和蔼的语气,富有感染力的话语,从内心真心关心学生,努力了解他们每个人的真实想法,对他们在生活当中、学习当中所遇到的困难及时进行帮助,他们就会把老师当成“朋友”,而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正是我们教学所需要的。

(二)不断变换新的教学方法

讲授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因为它是不科学的,不符合学生认知新事物的规律,所以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抛弃不用。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年龄较大的教师,因为已经适应了原来的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了自己教学的定势,所以还是不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当然就很难适应现代教学需要,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也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物理教师,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做好教学方法的创新,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教育形式。

(三)利用丰富多变的趣味语言

语言分为口头语言、肢体语言、表情语言等,我在教学之余,经常观看相声、小品等节目,目的主要是学习演员的各种语言表现方法,之后把所学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语言当中去,使课堂教学充满笑声。风趣幽默的口头语言,使学生感到学习物理不是枯燥的事情,而是一种十分享受的过程;丰富多变的肢体语言、合理适合的表情语言感染着每一位听课的学生,为物理课堂增资添彩。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的课堂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的物理成绩也是直线上升。由此可以看出,利用好各种语言,也是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三、解决好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

掌握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前提。因为这两种知识对于物理学习来说,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掌握物理概念,不但要知道概念,还要理解概念,知道在实际题目当中如何运用概念,这样就会解决很大一部分物理难题。而物理规律,如惯性规律、三大定律等更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根据,很多题目都是在围绕着各个概念和规律出题,所以教师要教学生不仅要记住概念和规律,还要深入理解,理解透彻,只有真正掌握和理解了,才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我在教学概念和规律时,一般不会直接告诉学生概念和规律的定义,而是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而后让他们通过体验过程,总结出概念或者规律,之后再让学生自己找一些和所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分组解决,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规律,而是一个个已经深刻认知的知识点,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四、把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

篇6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85-01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是目前非常需要解决的事情。中招考试中生物分值的下降,使得初中生物被人们不重视了,但是从学生和社会方面来说,生物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所以,作为生物老师,要积极地利用课堂,以课堂为抓手,使课堂充满活力,让课堂出成果,让学生都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点,大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是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作为生物老师就应该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地学习,认真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改变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着力发挥生物学科的教学特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做任何事情都无法做的更好。学生只要喜欢上生物,想去学、愿意去学了,自然就能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学习上,就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这样就会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都知道,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重要的学科,许多种的生物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学习背景,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做实验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所以,老师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开展学生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样就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给学生真实感和生动、形象,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效果。

二、着力提高生物老师自身的专业修养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关键因素

老师是引领人、传授人,可以说学生的学习成绩的优、差与老师有直接关系。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有效性教学就是学生的接受内容的百分数乘以教学内容总量。可以看出,有效性的教学主要取决于二个方面:一是教学对象,二是教学内容。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得知,有效性教学的决定因素,不是教学内容,而是取决于学生,也就是学生对课堂学习专注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用心关心学生的变化,切实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我在认真研究后觉得,要想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老师要精心备好课,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老师备好课能提高教学效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备课特别的重要。教学过程中的计划要靠每一堂课去落实的,如果老师不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就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甚至下降,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扎实有效的备课,再加上认真上课,一定能提高教学效果。老师要把一堂课备好,是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的,是要花许多时间和精力的,是要查找大量的非常好的教案的,吸取人家好的地方又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因为在课堂上,老师面对的是有变化的、有差异的学生,不是死板的、被灌输知识的学习机器。

2.启发探究的课堂是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果的重要方面

老师上的每节课的效果如何和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教学方法决定这节课的成与败。备课只是老师走上讲台比较重要的铺路石,而且能走上讲台并不代表就有能力讲好课,能够把一节课上成功,这才是教学过程的重点。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有效的教学应该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现代教学论认为:在学与教双边活动过程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在认知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着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应该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最能起到好的教学效果的。

3.练、讲相结合,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反馈练习是检验课堂所学的内容掌握程度的主要手段。针对初中的学生,课后布置练习多数是不能够落实的,所以,虽然课时不多,但是老师也应该尽量合理安排,做到练讲相结合,课堂反馈。反馈当堂化能够很快检测效果,薄弱的地方可以通过课后的练习、布置学生阅读教材再作巩固,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能认真地解决问题。初中的生物教材每一节后会有一份课后练习,但是联系的设置不可能是讲完课后,我经常把它们穿插在课堂中,传授完一个知识点就适当地利用后面的习题,这样不仅立即巩固,还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现实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有时候,我是在开始上课就布置很多练习,主要是用来复习前面的知识,引入新课。

4.采取幽默的语言,进一步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新课改是需要好的课堂氛围的。老师和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学习新的知识,增加本领,探索奥秘,这样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轻松愉快的课堂会让学生如饮甘泉、如沐春风,个个心驰神往,人人充满活力。有效地进行课堂气氛的调节,老师的作用非常大,而老师的幽默更是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在上课的时候,会经常运用比较通俗生动的语言,在批评学生的时候,尽量做到提醒加上风趣,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打破课堂上的死板氛围,使得课堂氛围活泼生动,让学生都喜爱上生物课。

参考文献:

[1]陈玉玲,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生物学通报》,1994年第10期

[2]来颖、赵志伟、汲生荣,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05期

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119

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物理学科学习,因此,教师更应该将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本人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积累了一些有助于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注重基础知识教学

不管哪一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都是前提。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物理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为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做好准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首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翻开初中物理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定理与定义,例如“惯性”“升华”“液化”这些概念,都是十分基础的概念,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些概念,才能通过灵活的应用,去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为了使初中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同时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基础知识学习环节过关。

2.引导学生打下扎实的实验基础。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知识板块,对物理学科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到物理学科学习,因此,也是打好学生实验基础的关键时期。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扎实的掌握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扎实掌握每一种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有些教师在初中阶段对学生的实验能力没有提出严格要求,导致学生在以后的实验学习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总之,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要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引起重视,基础知识是学生进行物理学科学习的重中之重。

二、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

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整个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帮助。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强,同时应用性也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仅仅掌握理论知识,而不开动脑筋对知识点进行应用,那么,依然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为了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要求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如下途径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

1.引导学生思考。由于初中学生进行物理学科学习的时间不长,可能还没有掌握有效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得以实现。例如:学生在学习“汽化”吸热这一原理时,可能不知道该如何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例如:天热的时候在室内洒水可以降温,就是运用了这一原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也为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对于物理这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必须要相信学生,并且让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灵活应用。

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不管教师对学生进行哪一学科的教学,如果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都会使学生感觉课堂教学枯燥无味,而在对学生进行物理这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如此密切的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更要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注重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首先在备课阶段下工夫,不仅要搜集生活中与课堂讲解的内容相关的例子,而且这些例子还要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实例,既有助于学生学习知识,又调动了学生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真正收到了寓学于乐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惯性定律”的时候,就可以以生活中学生坐公交车的一些现象为例,不仅使学生明白了生活中一些现象与物理学科的联系,同时又使学生真正明白了学习物理学科的意义。

四、有效开展分层教学

分层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为现代教学所青睐,虽然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物理学科学习,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采用分层教学法也是十分必要的。运动场上,运动员从同一起点起跑,刚开始就会拉开距离,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初中阶段学生的物理成绩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将分层教学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能够帮助每一个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物理学科学习。作为物理教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清楚的把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组,并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样学生就不会出现跟不上教师教学步骤的情况,在初中阶段帮助每一个学生都打下良好的物理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五、创造性的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篇8

1.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当前初中生物课堂并没有遵循素质教育理念,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只注重生物知识的灌输,教师满堂讲、满堂问、满堂灌,不注重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教师仍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授课的最终目的仍然以考试为重点,而不是为了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教学观念的落后,最终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2.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单一

课堂教学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所利用的教学方式。当前生物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太过单一,习惯于知识的灌输,对于其他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方法使用较少。生物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单一,难以给学生提供更加直观而形象的探究过程,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也起不到关键作用。

3.忽视兴趣培养

生物是一门基础科学学科,其丰富多彩的内容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当前的生物课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不能抓住那些有趣的、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生活的问题,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对生物课的喜爱度不高。

4.不重视生物实验

实验教学是生物学习的灵魂,其对生物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实际中,学校软硬件方面的不足,严重影响了生物实验课的正常教学,部分学校师资方面缺少专业的生物教师,没有专业的实验室、实验设备和实验器材,导致生物课枯燥无味。

二、新课改下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新课改背景下,要想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转变落后的教学观念,遵循素质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学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使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提高各种能力。教师要将封闭的课堂逐渐开放,教师不仅是讲授者,而且也是引导者,引导和启发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在师生互动中掌握生物学习中的知识和技能。

2.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断探究自主、合作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以及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如在讲述“消化和吸收”这节课时,可适合采用情景式教学,让学生回忆自己早餐中的事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进行讲解,并逐步深入讲解人体的消化系统;还可以采用合作式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课堂上就一些生物难题进行分组讨论。在有效的小组合作与交流中,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生物难题,而且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达到人人参与课堂学习的目的。

3.加强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进行生物实验是保证直观快捷地得到结论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教师应该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计划,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获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同时,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之前,为了避免随意性,保证实验效果,应该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实验方案。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和调控,保证最终的实验效果。

4.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化难为易

多媒体技术的兴起为教师的授课带来更多的方便。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进行编排,融合与生物内容的动画、声音和图像,把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转化为有形的动画和图像,在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将生物知识直观地教授给学生。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对于人体的血液循环、植物的受精过程等教学内容,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在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人体的血液循环过程以及植物的受精过程做成动画形式,使抽象的东西更加具体、直观,从而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相关的内容。

三、结语

篇9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思考;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296-01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生物实验课是生物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和观察,可以发现生物实验课对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生物学必不可少也是最重要的"配套"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1.生物学所处的地位和现状

在发达国家,有许多优秀青年科学家流向生物科学,趋势越来越显著,但我国的情况却相当令人担忧,初中生物学受冷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了,上至教育系统,下至学生和家长,都一直把生物学科作为一门副科,“豆芽科”,学不学都可以,或让非生物专业的教师来任生物教师,所以都不重视初中生物学。这样一来,对于专业素养要求较高的生物实验教学往往却是致命的,非生物专业教师难以企及。这种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低,敬业精神不足,学科素养缺陷等等现象,使初中生物教学走了倒车路。

2.成因分析

种种问题,也许会激起人们的更大疑问,在新课程改革已有几个年头的今天,下面边远地区的初中生物实验课却迟迟开展不便,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全社会都在呼唤改变低下无效的教学,但是上述问题仍然被视若无睹。所以,以下就这些问题原因进行分析:

2.1 学校和教育领导不够重视生物实验课。没有专职生物学科实验员,仅有一些水平低,缺乏专业知识,又没有长期任教经验的老师来兼任,只满足于应付完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生物实验教学水平很难提高。

2.2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虽然大部分学校具有实验室,但是学校没有购置相关教学必须的设备和实验仪器,再加学校的学生班额大,实验教学活动不能正常开展。

2.3 评价体系的改革举步困难,社会观念根深蒂固。当前高考和中考升学压力很大,社会十分关注,家长和教师都希望学生能进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由于中考不考生物,所以有些学校对生物学科不够重视,把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当作副科,担心抓紧了生物课会影响学生中考成绩, 开课只是表面上应付,甚至有个别学校干脆就不开生物课,只是在课程表上排课以应付检查,对学生的评价随意性强,对初中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工作造成了很不利的影响。

2.4 学校教学管理跟不上,教学资料少、信息少、可学习借鉴的东西少。一部分教师口头说的是新观念,实际教学是老方法,经验主义,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

3.方法与策略

3.1 争取领导重视,加强检查指导,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争取各级领导对生物学科的重视,改善生物学科目前所面临的"待遇",提高初中生物学科教师的积极性。加大检查指导力度,表扬先进。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改进实验教学工作提供方便。

3.2 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多开放,尽量给学生提供方便。不仅在上实验课中给学生使用,也可以让学生课下使用实验室,增加使用的时间。虽然会增加部分教师的工作时间,但可以给学生一个验证所学知识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能力,加强他们的实践。这都跟学校的管理机制有关,把握到了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3.3 加强师资建设,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开展积极丰富的培训学习。组织教师参加实验技能培训,进行帮带学习, 5-6个人一M开展具体的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专题研讨、实验课例观摩等等。把提高教师实验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培训的重点,培训如观察与思考、探究实验等专题研讨,使教师对这样的课有共同的认识,同时提供范例给大家参考,从而推动实验教学工作的不断提高。

3.4 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传统教学中比较注重实验课的操作过程(按照老师的步骤进行实验),然后得出结论即可。改革创新实验课可以这样:要求学生能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表达,并修正自己的实验结果。 注重探究活动中的表达与交流的环节,利用1、2节课的时间给学生提供一个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把所探究的问题、方案、实验材料、实验结果、结论、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个人体会等与大家一齐来分享。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实验后有充分的时间来进行交流、反思、总结,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

3.5 做好实验准备,从实际情况出发,推进实验教学工作。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愿望,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七、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对实验陌生,又缺乏科学态度,学习目的不明确,这都给组织实验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应该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分类指导,多关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成长,采取不同的措施和不同的要求,让每位走进实验室的学生能够得到一个生动,有趣,科学的生物实验教学体验。

3.6 注重平时的实验训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当实验得不到正确结果时,学生常常是马虎应付,实验课堂一片混乱,铃声一响学生不欢而散;当老师催要实验报告时,他们就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填写实验报告;还有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该做的实验项目,就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或凭猜测填写实验结

论等等。这样就达不到实验教学目标。

4.总结

总之,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生物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诚然,生物学是"副科",但教师只要努力教学,思考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生物科学知识吸引学生,让学生走进自然、社会这个大的生物课堂,学生会感受到生物学的魅力,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热情。

参考文献:

[1] 徐建英.中学生物学实验探究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3.

[2] 曹刘英.浅谈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J].学周刊, 2015(8):124-124.

[3] 吕莜.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J].旅游纵览, 2013(5).

[4] 梅建生.浅谈生物实验课的教学与改进[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03(4)

[5] 王晓勇.论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观点[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1).

篇10

【关键词】初中生物 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070

生物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属于自然学科的范畴。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热爱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学好生物课程,对学生了解自身及周围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有很大的帮助。随着时代的发展,生物科学为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等正在为我们的生活向前迈进作出着贡献,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使学生对生物学知识产生更深一步的了解,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初中阶段,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热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升入初中后,学习压力加大,面对陌生的环境,不熟悉的老师、同学,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由于之前从未接触过生物课,不少学生不能及时适应生物课的课堂节奏。对新的学科新的知识的掌握需要时间慢慢消化,在课堂上难免表现出各种不适应的状况。而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时间的学习,对学校的课程有了自己明显的喜好,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对课堂内容提不起兴趣的偏科学生,他们注意力不集中,课堂表现不佳,导致生物考试成绩平平,没有进步的趋势。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不断调整自己的授课方法,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容产生想要学习的欲望,愿意和老师积极配合,认真听讲。为此,本论文试从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实验教学两方面展开。

一、提高讲课质量,改进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课堂教学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关注。初中生物教师,要审时度势,紧跟时代潮流,正视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使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温故知新的学,尽量少占用课下时间,以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不断地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使生物课堂能够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自主、主动地学习,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主动性,对学习产生兴趣。

但是在当前的生物课堂上,仍有很多不和谐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声嘶力竭地讲课,学生却沉默地低着头听讲;教师苦口婆心地强调要注意易错的知识点,下次考试依旧有很多学生犯错。这就是所谓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师虽然一直在讲但并没有什么效果,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当前生物课堂向前发展的脚步,必须受到重视,引起反思。

1.教师要重视备课的环节。课前备课包括了课堂目标的提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以及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特别教师自己的讲课思路,教学步骤,往往最能体现出一名教师的教学功力如何。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经常会犯错误的知识点,要多花心思设计课堂教学,使学生弄清楚事实到底是怎样的,避免犯不必要的重复错误。为此教师要舍弃备课不重要的陈旧观念,杜绝课前抱佛脚、随便找一个教案硬搬硬套的讲课现象发生,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完成课堂教学。

2.教师要重视教材。很多教师习惯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自制教案,把课本抛在一边,不根据教材的顺序讲课。丰富的教学经验固然能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但抛弃课本的做法并不可取。每一册生物课本都是编写课本的教研员,在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精心编写的,符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容易被学生接受。有的教师单纯追求考试成绩,上课只讲考试会考的重点,对其他的生物学小知识,课外补充内容几乎从不提及,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生物只是在背诵一个个知识点,缺少系统性与连贯性,容易使对课堂产生疲劳感,而失去继续学习的欲望,甚至产生逃避厌学的负面情绪。因此,教师要立足课本,深挖教材重难点,自己先弄清楚容易出错的陷阱知识点,然后才能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3.要重视课堂引入的环节。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的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喜欢开门见山,直接进入主题。而上课前的几分钟,很多学生还没有调整好自己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之中,教师如果一上课就开始讲课,往往会使学生跟不上上课节奏,使听课效果大打折扣。而教师用几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堂导入,可以使学生自觉回想起上一节生物课讲到了哪里,对本节课新内容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所以我一般会在课堂的前几分钟进行上一节课内容的小提问,督促学生思考,使学生精神集中迅速进入上课模式,做好听课准备,给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二、重视实验教学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里指出,“要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的环节”,初中生物课程的内容是要了解生物圈里的各种生物,了解生命存在的奥秘,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如果只是死搬硬套地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忽视了联系实际,就会使学生对生物课失去新鲜感,感受不到学习生物学科的乐趣,对课堂提不起兴趣。在生物课堂中加入实验教学内容,会给沉闷的理论课堂教学加入新鲜元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使学生在生物实验中产生成就感,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