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社会实践感想范文
时间:2023-06-12 16:38: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社会实践感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今年暑假是我过得最充实最有意义的假期,不仅收获了金钱还懂得了许多道理。
一、大单位做人,小单位做事
初来乍到,第一次到别人公司干活肯定会不习惯,这时就要学会放开自己,该微笑的微笑该打招呼的打招呼,用人单位并不关心你的学历你的能力,你只要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在别人看来你已经比别人更懂得在社会上生存了,所以拥有一张会说的嘴和一双会干活的手才能在社会上站住脚跟。
二、平日要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上了班后就不会有人来天天盯你的常规了,原本的扣分也变成了更心痛的扣钱,即使文凭很高没有很好的素养也许下一个被辞退的就是你。所以在平日里凡事都要靠自觉,尽量做到慎独。其实很多单位并不在乎你的能力,因为他们相信,经过时间的推移,这是可以慢慢培养的,而好习惯好素养却是一个人的无形名片。总之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
三、在无聊的日子给自己找动力
大部分我们做的事情都不是我们喜欢的,就像老太太的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但是这往往是考验自己的时候。细心的人发现,在无聊的日子里往往能集中注意力,办事效率也很高。如果实在耐不住寂寞那就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给自己找个动力,就像我,在上班的地方放一张偶像的照片,无聊时就看看,马上血脉彭张,工作的动力又回来了。
四、在学校培养的能力在外要得到发挥
有些人挺奇怪,在学校办事能力挺强职位也挺大,可是一旦踏上了社会就会手足无措,不知道做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做,放在人群中不会特别显眼。所以平时我们不仅要能干还要放开干,这样你就会发现工作岗位和学校一样是个施展才能的地方。
五、在校一定要好好学习技能
大家不要以为上职高就是混日子,将来出去也找不到好工作,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我们学的很多知识都是能在工作岗位上派上用场的,经过一暑假的工作,我真的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所以我再也不能掉以轻心了。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六、永远不要纸上谈兵
很多人都是嘴上功夫了得,整天把要锻炼什么能力挂在嘴边,如果真正要他去做又缩手缩脚的,所以平时低调点,要多做少说,拿出实际行动才能让人信服。官职不大就不要拿嘴皮子干事。
这就是我这个暑假所总结出的经验,也是我发自肺腑的感慨,顺便奉劝一句:不要在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早点出去走走,你会越来越成熟的。
大学生的第一个暑假,当然,也是我第一次经历社会实践。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于是我毅然踏上了社会实践的道路。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在我的打工生活中,我也明白了许多:在日常的工作中上级欺压、责备下级是不可避免的,虽然事实如此,但这也给我上了宝贵的一课。它让我明白到别人批评你好或是你听取他人的意见时,一定要心平气和平,只有这样才能表示你在诚心听他说话。虽然被批评是难受的,但是也要明确表示你是真心在接受他们的批评。这样才能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为以后的成功铺路。我们要学会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才是我们所应该做的。
我也从工作中学习到了人际交往色待人处事的技巧。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能看到自身的价值,人往往是很执着的。可是如果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么你一定会交得到很多朋友。对待朋友,切不可以斤斤计较,不可强求对方付出与你对等的真情,要知道了给予比获得更令人开心。不论做什么事情,都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成功要有信心,要学会和周围的人沟通,关心别人,支持别人。
打工的日子,有喜有忧,有欢乐,也有苦累,也许这就是打工生活的全部吧!暑假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月,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却可以体会一下工作的辛苦,锻炼一下意志力,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无非就是我们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真正到了关键时刻,它们的作用就显现出来。我们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产。知识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实践的经验的和锻炼。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感想体会(3)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同基层领导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我是一名大三学生,即将走上社会,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很理想。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就是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通过实践,原来理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巩固,原先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在短短x月的实践活动中,汗水淋湿了我们的衣裤,泪水模糊了我们的眼睛。但我们选择了坚持。我们把xx人永争第一的精神带去了工作,把xx学子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同事的心底留下了美丽的印象。x月,我们走进火热社会,用汗和泪谱写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这是爱的奉献,这是我们的无悔选择。x月,我们撒播希望,同时拥抱丰收,就如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也给我的暑假生活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感想体会(4)
在我的打工生活中,我也明白了许多:在日常的工作中上级欺压、责备下级是不可避免的。虽然事实如此,但这也给我上了宝贵的一课。它让我明白到别人批评你或是你听取他人的意见时,一定要心平气和,只有这样才能表示你在诚心听他说话。虽然被批评是很难受的,而且要明确表示你是真心在接受他们的批评。因为这样才能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为以后的成功铺路。我们要学会从那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才是我所应该做的。
我也从工作中学习到了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事的技巧。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能看到自身的价值。人往往是很执着的。可是如果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么你一定会交得到很多朋友。对待朋友,切不可斤斤计较,不可强求对方付出与你对等的真情,要知道给予比获得更令人开心。不论做是事情,都必须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成功要有信心,要学会和周围的人沟通思想、关心别人、支持别人。
打工的日子,有喜有忧,有欢乐,也有苦累,也许这就是打工生活的全部吧。我不知道多少打工的人有过这种感觉,但总的来说,这次的打工生活是我人生中迈向社会的重要一步,是值得回忆的。现在想来,二十四天的打工生活,我收获还是蛮大的。我所学到的生活的道理是我在学校里无法体会的,这也算是我的一分财富吧。
现今,在人才市场上大学生已不是什么“抢手货”,而在每个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中,几乎都要求有工作经验。所以,大学生不仅仅要有理论知识,工作经验的积累对将来找工作也同样重要。事情很简单,同等学历去应聘一份工作,公司当然更看重个人的相关工作经验。
就业环境的不容乐观,竞争形式的日趋激烈,面对忧虑和压力,于是就有了像我一样的在校大学生选择了暑假打工。暑假虽然只有短短的x个月,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却可以体会一下工作的辛苦,锻炼一下意志品质,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是一个大学生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真正到了关键时刻,它们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
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因为很多的大学生都清醒得知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因为知识要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社会,我觉得大学生应该转变观念,不要简单地把暑期打工作为挣钱或者是积累社会经验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机培养自己的创业和社会实践能力。
现在的招聘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作为一名大学生,只要是自己所能承受的,就应该把握所有的机会,正确衡量自己,充分发挥所长,以便进入社会后可以尽快走上轨道。
除了工作中我学到很多很多在学习中无法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外,在我看来,我收获的是,我变得很开朗很自信。以前在人群里,我胆小得几乎宁愿缩在角落里,希望没人能注意到我。而这一次,在我们的小组会议里,我变得很自信,我勇于在大家面前表达我的看法,勇于向组长提出建议。更有甚者,在每一次活动中,我都踊跃参加,表现相当积极。组员居然不相信我之前会是一个相当内向的人。我觉得,这次社会服务活动给我最多的是,让我自己有了很大的改变,而且这个改变,是我之前都一直想要的。
在这次暑假的工作中,我懂得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获益良多,这对我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启发。这次的打工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起点,我相信这个起点将会促使我逐步走向社会,慢慢走向成熟。
这次的实践的确给予了我很多。今后,我将继续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尚的思想觉悟,进一步完善和充实自己,争取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的完善自己,在以后的实践中更好的运用去自己的只是,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将来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感想体会(5)
我在一个亲戚开的电脑配件柜台帮忙卖货,过的十分充实。在此次实践过程中我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你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回味无穷。也对自己一直十分想了解的电脑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社会实践作为广大青年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服务大众的重要形式,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次假期实践我以“善用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假期生活”为宗旨,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这次的社会实践收获不少。我认为以下四点是在实践中缺少的。
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让我认识更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工作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与同事的沟通也同等重要。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二、在社会中要有自信
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在多次的接触顾客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来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
开始放假的时候,知道要打假期工时,自己就害怕了。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的,自己的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使自己觉得很渺小,自己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几次的尝试就是为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如哥哥所说的“在社会中你要学会厚脸皮,不怕别人的态度如何的恶劣,也要轻松应付,大胆与人对话,工作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不怕了。”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尝试过吃了亏就害怕,当你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面对是关键,如某个名人所说:“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四、工作中不断地丰富知识
篇2
我团志愿者在三位带队老师的领导下,我们以义务支教为重心,开展电器维修、政策宣讲、社会调研等各种服务项目,引导所有志愿者一起“与伟大祖国共奋进,为中原崛起先青春”。我团由本校的26名学生组成,有喜欢街舞的,有擅长音乐的,*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在学院团委的统一安排,在李老师和郭老师两位老师的带领下,机电系精挑细选的几名队员来到街道上摆摊,开展了家电义务维修,宣传讲解电器维护基本知识等社会实践活动。刚到村头,便看到村里已经聚集了很多人,人们对义务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活动开展过程当中,队员们真正发挥了维修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在闷热的太阳底下积极为群众进行家电维修。维修时不懂的地方就互相询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直至把问题给解决为止。
拿到维修点来的有电风扇、影碟机、收录机、电磁炉、电饭锅等。东西多,队员们拿出维修本能,本着求实、认真、负责的态度,有条不紊地在现场除尘和维修,耐心地解答村民的询问,并传授一些维护电器的基本知识。随后,志愿者们还为乡亲们介绍了一些简单的家电维修知识,鼓励他们利用空闲时间学习科普知识,自行处理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使乡民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艰苦努力,志愿者们取得了丰硕成果,成功地为乡亲们修理了电视机、洗衣机、收音机、vcd、电风扇、日光灯等各类电器,接受群众咨询多达100多人次。比较大的家用电器,别人不方便拿来的,队员们就上门服务,尽量解决每一个群众的问题。这两天的工作量十分的繁重,在此期间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有些问题并不容易解决,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很大的挑战
。在工作中,我们都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尝试着应用一些实用的技巧去解决问题。同时,工作中发现的不足也激励着我们更加努力的去学习,争取掌握更多的知识。
这次的三下乡活动已经不是我第一次走进农村开展活动,在我的人生里,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脚印。走上讲台为山村的孩子支教,在拼凑的课桌上睡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让我体会的是在城市生活,学习永远都只是“知道”的东西。
篇3
Wang Hui;Liu Quanru;Yu Jingping;Li Xiushi;Liu Gang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ater Conservancy Civil Engineering Institute,Tai'an 271000,China)
摘要:每个大学生都具备科技创新潜能,进行创新性科技教育,激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潜能,是我国当代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系统工程。本文根据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现状,通过综合教学名师和优秀学子的经验之谈,探索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潜能的途径和方法:搭建科技平台,加强团队建设,注意因材施教,化被动为主动,倡导以点带面,全方位、多层次的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Abstract: Every undergraduate is qualified with potential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t's a very important systematic project our country's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 is facing to stimulate the undergraduates' potential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asing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undergraduate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 innovation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of undergraduates' potential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of the famous teachers and excellent students. They are as follows: building a technological platform, strengthening team-building, teaching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ttitude, regaining the initiative, promoting work in all aspects by drawing on experience gained in pilot project, all-round, multi-level realiz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achieving the education of theInnovative talents comprehensively.
关键词:大学生 科技创新 潜能 方法
Key words: undergraduate;potential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potential;approaches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9-0180-02
0引言
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同志十分重视我国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其临终前还一直关注该问题,他曾这样强调说:“我认为这是我们国家长远发展的一个大问题”。一代伟人的逝世在给我们带来无限悲恸之时,同时唤起我们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深深思索。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的摇篮。对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激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潜能,不仅是我国当代教育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系统工程,更关乎到国家发展的长远利益。因此,在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教兴国”战略的今天,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创造能力,造就新一代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是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适应时代要求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内容,也是素质拓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都具备科技创新的潜能,缺乏的只是激发科技创新潜能的火花。如何激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潜能,应该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深思索的问题。
1大学生具备创新潜能的原因
人类学、心理学、生理学和逻辑学的最新发现证实,人类具有巨大的潜能。通过深入了解脑的构造和功能,科学家发现人平常只发挥了1/10 的潜能。而最新的研究更进一步指出,以前人们对头脑的潜能估计太低,我们根本没有运用头脑能力的1/10。安东尼・罗宾曾毫不夸张地说,人脑的潜能几乎是无穷无尽的!
任何一个大脑健康的人与一个伟大科学家之间,并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他们的差别只是用脑程度与方式的不同,而这个鸿沟不但可以填平,甚至可以超越。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蕴藏无穷,而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座潜能金矿。并非大多数人命中注定不能成为“爱因斯坦”,只要发挥了足够的潜能,任何一个平凡的人都可以成为一个新的“爱因斯坦”。大学生正处于潜能开发的最佳阶段,只要合理的引导,每个大学生的潜能都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2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潜能的途径和方法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经过多次的教学改革、师生间的反复交流探讨和各种新型教育模式的尝试,笔者认为激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潜能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2.1 创建科技平台,塑造浓厚的创新氛围中国大多数高校对于社会相对封闭,大学生对社会活动的参与程度普遍不高。学生除了校园生活以外很少参与社会事物与社会实践,实际操作的机会少,因而理论联系实际、发现潜能、表现自我、引发思考的机会也就很少。[1]
通过各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活动,在学校范围内营造学术氛围,通过创建更多的科技平台,全方位、大面积的推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让更多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领域。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了解科技创新的内涵,从而激起学生的科创兴趣。一方面学校、学院可以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学生进行学术报告,让学生了解科学前沿性的东西[2]。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参加教师课题研究,通过协助老师做一些基础性的科研工作,让学生熟悉基本科研流程、培养学生进行科研的基本能力,在科技实践中不断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自由组队申报项目,加大学生科技创新经费、场地、教师等方面的支持。通过亲自参与科技创新,使学生巩固深化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和锻炼实际操作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提高创新兴趣,激发创新欲望,从而使创新意识与创新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实践证明,搭建科技平台,塑造浓厚的创新氛围,是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潜能的必要步骤。
2.2 加强团队建设,坚定学生科技创新信念俗话说:“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 科技创新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与他们的智力因素有关,非智力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创造潜能的发挥。[3]因此,我们无法否认团队对潜能激发的关键作用。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团队所形成的集体意识、共同的价值观和团结友爱将会坚定成员的科技创新信念,有利于激发成员工作的主动性,团队成员将自愿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也会使团队自身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加强团队建设,坚定大学生科技创新信念,不仅能使大学生得到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机会,同时也可以发挥团队的力量解决自己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困惑。在创建省级优秀社团行知学社时,团队意识在激发学生科技创新潜能时起了重要作用。在顺境时,行知成员相互提醒保持冷静,齐心协力,共同奋进。逆境时,患难与共,相互鼓励,共度难关。学社成员对团队有强烈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是激励他们参与科技创新的动力。这样,当学生真正快乐地投身于团队的工作之中,便会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2.3 注意因材施教,多种教育方法综合贯彻因材施教的实质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实质就是要进行分层教学。“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有低级与高级之分,其中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这要求教师站在理解、尊重的角度,与学生进行平等耐心的心灵交流,使他们对学习有一种渴望和心理需求。一旦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愉悦的情感,进而产生求知的欲望。笔者在多年的从教过程中,接触了一批又一批个性差异较大的学子,对于内敛型的学生,会对其所取得的成绩进行表扬并鼓励其继续大胆创新。对于张扬型的学生,会适度的严格要求,及时提醒,防止其自高自大、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当然,对同一学生也可以根据其表现多种教育方法综合实施。总之,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潜能过程中,教学方法并非单一,其探索是无止境的。注意因材施教,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贯彻,是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潜能的有效方法。
2.4 化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科创的自主性传统的高等教育采取的是“满堂灌”的方式,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课堂知识,其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在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潜能时,如果采取这种方式肯定收效甚微。所以,我们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予学术上和精神上的帮助。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都应让学生掌握自,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要求,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借助课堂,对学生进行启发性教育。[4]不要轻易把成果给学生,督促其对实践中遇到的疑惑与问题主动找资料,寻答案,在此过程中中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体会到知识的作用和力量,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与科学探索的欲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更能使他们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寻求创新的解决方法,从根源上激发他们的科技创新潜能。
2.5 倡导以点带面,发挥模范的带头作用罗・阿谢姆曾说过:“ 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潜能的过程中,对表现较好的同学有重点的培养,使其尽快的取得成绩,给其他同学树立典型。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把学习典型人物的实际落实到自己的科技创新中去。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激发更多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欲望,带动科技创新的竞争氛围,使学生在竞争中,弥补不足,实现优势互补,真正形成“百花争艳”的科技创新氛围,从而激发出多数学生的科技创新潜能。例如,在我校行知学社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对科技创新表现突出的王少杰等同学进行了重点的培养,在王少杰同学的榜样作用的带动下,学社涌起大批后起之秀,力学大赛上他们崭露头角,挑战杯大赛他们踊跃报名,社会实践中他们全心投入,各种创新实验项目中他们感想敢做,因此,行知学社在短短的一年内由院级社团发展成为山东省科技创新团队。行知学社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调动榜样的力量也是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2.6 全面优化细节,注重创新思维的细节熏陶古语有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办事成败的关键在于细节。激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潜能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程,优化细节将会产生锦上添花、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不仅要注重创新实践过程中的各个细节,更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在细节上熏陶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教师自身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自己塑造成为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教师在平时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的一举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也许不经意间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会深深的影响着学生。与学生接触时,应该处处彰显着自己独有的魅力,一言一行都应贯穿着创新的风格,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处处皆有创新。所以,激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潜能,不能忽视细节的优化,创新思维的熏陶要从细节抓起。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传统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已不再满足社会的要求,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是体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5]。激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潜能,让广大学生通过科技活动发现新的问题,分析并解决这些新问题,在不断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从而挖掘出新的理论知识,形成更完善、强大的知识理论系统。这样才能加速大学生从单一型向复合型、从封闭型向开放型、从知识简单型向能力创新型的转化,从而真正培养出适应时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卢宝祥.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低弱成因分析[J].高教论坛,2003,(6).
[2]孟昭学.构建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J].职业教育研究,2004,(10):9-10.
[3]窦珂.浅析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学交流,2009,(7).
篇4
所谓“情趣教育”,就是有情有趣、情趣结合,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教育。具体地说,就是以富有情趣的方式,塑造富有情趣的教师,培养富有情趣的学生。只有当我们的教师拥有了幸福的人生,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收获童年的快乐。我们要通过充满情趣的手段和途径,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爱生情怀、教育追求,建立广大学生的发展愿景、学习兴趣,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成长。
由此,学校提出了教师培养的“三有”和学生培养的“三趣”目标。也即,教师――工作有声有色,生活有滋有味,做人有情有义;学生――学习有兴趣,成长有乐趣,人生有志趣。
我们把这种融入式、渗透性的德育,称之为“无痕德育”。这种“无痕的德育”并不是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更不是虚晃一枪,碌碌无为,而是“以不教为教”。前一个“教”字,指说教,后一个“教”字,指“教育”(狭义)。
有人曾尖锐地批判说,不说教,无德育。对此,我们示范、引领、活动、体验、丰富、内化,以情趣为表,德性为里,融情入境,激趣养德,打造了一个润物无声的“无痕德育”。
一、融情入境,让文化氛围有形
“无痕德育”是“情趣教育”的理念的核心,它希望在“淡化教育痕迹”中“深化精神轨迹”,实现“教育与情趣同在,成长与快乐同行”的育人目标。
漫步校园,曲折的石径上,有孩子兴致勃勃地玩着“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木质的秋千上荡起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休闲木椅上孩子们有的凝神读书,有的轻声谈笑;“熊猫馆”里,孩子正与“国宝”抱成一团;“科学园”旁,孩子们种植的麦子已抽了穗……
每一个角落,每一架秋千,一花,一草,一木……无不渗透着老师们的汗水和心血。穿过草坪的石径是老师实地设计出来的,连每一颗鹅卵石,都经过了老师精心的挑拣……
每一位老师都在以自己的智慧,建设“美观、实用,富有情趣”的校园文化。学校每学期都要举行一次“情趣办公室”展示,老师们就此进行创意的大比拼。最近手绘墙纸风行学校,于是,白墙成了老师“涂鸦”的画纸,迎风怒放的红梅,俏皮淘气的红唇,张扬着老师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每张办公桌旁的座右铭,除了设计精巧,还展露出一颗颗为爱、为学生而跳动的火热的心……
老师们这么做了,孩子们也跟着行动起来。看到校园一天比一天干净,一天比一天美丽,他们也想用自己的双手为校园锦上添花。春天到了,老师们正忙着种植买来的树苗,六年级的学生们也心动了:即将离开母校,该留下什么表达自己对老师,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孩子们悄悄发动家长一起出点子,想办法。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才进校园,老师们就惊喜地看到“科学园”外的小路边,整齐地种上了十几棵樱花,每一棵树上还扎着红红的蝴蝶结!
“您是我生命最美的相遇,您留给我的回忆像樱花一样美丽灿烂。”这是六年级学生在“我为母校留片绿”活动上的深情吟颂。孩子们还为这条小道取了个名字――“英华路”。当听说买块石头,再刻上路名,就需要花费两千多元,孩子们替母校心疼了。一个在学校兴趣组练了六年书法的学生主动请缨:“可不可以让我来试试?”
如今,三块趣致的石头上,行书着“英华路”三字,潇潇洒洒。阳光照在石头上,映出温润的色泽。
“成长林”是校园里的另一道风景。一整面墙上画着葱茏的绿树,大大小小的绿色手印就是无数片树叶。这些手印来自学校的优秀教师和学生。这里的优秀,绝不仅是在教学竞赛中获奖,在学习上拔尖,更多的是指甘于奉献,乐于助人,富有爱心,热心参加社区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那大小不一的手印,稚拙或洒脱的签名,成了全校师生心中向善的旗帜。
融关爱之情,入心灵之境。这样的文化氛围,让孩子们自发建设起了富有情趣的教室文化。教室后墙的一角,悬挂着一本彩色的立体书,能开能合的扉页里,摆放着定期介绍给学生的优秀书籍。这有趣的立体书,让每个经过的人都忍不住探头去看个究竟。别样的智慧,吸引着孩子,也激发他们与书香为伴,与好书为友。在这个“低碳生活”时代,孩子们给教室角落的废物桶穿上了外套――美术课上画完画儿的彩纸。谁舍得弄脏如此华美的衣裳?一年级的孩子们甚至自己剪贴了“鲤鱼跳龙门”图,一片片闪光的鳞片,就是他们最喜欢的“星星榜”,记录着每天的成长和喜悦。
教室漂亮了,走廊成了孩子们争夺的“地盘”。在少先队干部的牵头和协调下,各班学生把最近“发展区”(每班教室前的走道)布置得别具一格。学校推行“情趣教育”,孩子们就把教学楼一楼到四楼的走廊布置为“琴棋书画”知识与人物介绍;学校开展“生态文化节”活动,走廊就成了最生动有趣的科普知识廊,教你洗澡后怎样吹发最省电,告诉你喝剩的可口可乐是冲洗马桶最好的清洁剂……每一期宣传画都是学生制作的,他们请教老师、发动家长,自己完成设计框架、选择色彩、定夺内容等工作,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学校、对生活的热爱。
除了校园显性环境的布置,我们还着手打造校园隐性文化,让文化仪态万千地融入校园生活。如校园铃声,我们就把它变成了学生的诵读加上配乐,录制成特色铃声,将生硬的提示化为优美的童声,在空中同伴的提醒和敦促下,学生们的行为习惯得到了很好的规范和完善。孩子也在感受、享受、感恩和回应。美唤醒美,启迪美,创造美,这,正是教育的目的。
二、激趣养德,让主题活动有道
虹桥二小的课外活动,由于主题引领,激趣养德而开展得有声有色。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主题活动的四大途径:美化环境、优化读本、泛化活动、活化教研。将德育熔铸到立体而丰富的主题文化活动中,德育就成了师生们自然的言行,整体效应十分明显。
除了预设的文化活动,学校还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尤其是儿童生活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即时性、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活动。
2008年5月14日,学校为“5•12”汶川地震死难同胞举行了祈福仪式,开南通乃至全国悼亡活动之先河;2009年5月12日,学校举行“让我们一起点燃爱”活动,让孩子们再一次受到精神的洗礼,学会感恩生活,珍惜生命。如今,每到“5•12”这一天,学校的全体师生都不忘缅怀汶川遇难同胞,并警钟长鸣,进行全校的紧急疏散演习,学习如何保护自己。当海地地震的消息传来,学校第一时间举行“为海地人民祈福仪式”,孩子们开始拥有了悲悯的人类意识。
节日文化活动是常规性的,学校每天都会在大门前的电子屏上,从师生生日到各民族国家的重要节日信息,这样,师生的主体性、道德的切近性就凸显出来。此外,学校不仅在重大节日组织全校性的庆祝活动,还鼓励各班自发组织多种多样的节庆活动,充分发挥节日文化接通历史、感受民俗、凝聚精神、寄托幽思的道德濡染作用。
我们认为,德育活动就是一桌家常菜,看起来很简单,却蕴含着对营养的搭配,对口味以及饮食规律等种种考虑。大餐固然美妙,像“番茄炒鸡蛋”这样的小菜却更常见、更受欢迎,胜在操作简捷,营养丰富。同理,德育活动也应该体现这样的设计理念:形式简单、内涵丰富。当德育活动就像家常菜一样,原料普通、烧法简单,人人都会做,天天都能烧,个个都爱吃,不就自然实现全员化了吗?
三、润物无声,让校本课程有味
校本课程,既是文化建设之本,也是道德教育之基。近年来,虹桥二小进行了富有情趣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最大程度地拓展了学生灵性与德性的成长空间。
我们依托科研课题,根据有关活动,编写了趣味横生的各种读本。在动物狂欢节前后,分年段编写了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化读本:低年级的《把你轻轻地放在手心》、中年级的《月夜里的悄悄话》、高年级的《倾听野性的呼唤》。
自编读本只是一个开始。我们从节庆活动起步,通过自编读本,进而到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整合。如今,学校正在大力推进“教育电影文化”校本课程,让教师们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观赏《春风化雨》《放牛班的春天》《音乐之声》等一大批教育主题电影,以及大量在国际获奖的励志电影大片。在生态文化节的影视欣赏周里,学生通过学校闭路电视系统观看了和生态有关的电影――《冰河世纪1》《2012》等,从撼人心魄的影片中,感受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反思人作为万物之灵应该承担的责任。没有一句说教,却有万千道理,我们就这样,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带着他们投入到关爱地球的行动中。这些优秀影片带给学生的,不仅是综合艺术的熏陶,还有德性的涵育、人格的濡染、信念的滋养。我们不是强制性地给学生洗脑,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沐浴、去净化。我们对学生说,希望大家能够在观看影片后写点儿什么,说说自己的感想,孩子们有着许多感慨,轻轻一落笔,就展现出灵性与德性的光辉。
2009年,学校确立了情趣教育理念,也开始制作《虹》这本记录情趣教育理想的刊物。它涵盖了我们一切的情趣教育探索和无痕德育实践,让我们的孩子、老师及家长的才情充分地抒发出来。
德育无痕,而人生有迹。其间的喜怒哀乐、行走言笑,都饱含着教育的滋味。
四、自然无痕,让课堂教学有效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努力让目的和手段融为一体。结合学科特点,创设广阔的,富于美感、智慧和亲和力的文化情境,让情感伴随儿童的学习过程,成为道德渗透的纽带,让亲情、宽容、友谊、诚实、尊重……像空气一样弥漫于空气中,渗透在孩子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伴随着成长的每一刻。
在上科学课,讲候鸟的知识时,我们有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题目叫《雁南飞》,首先以意境高远的“碧云淡日黄华节,红叶西风白雁秋”导入,然后在悠远的《大雁南飞》歌曲中,娓娓叙说“鸿雁传书”的美丽故事,引出有关大雁的常识,接着探寻鸟类迁徙的原因与意义,研究大雁飞行不迷失方向的科学解释,并从大雁的团队精神表现中,领悟合作、互助、奉献的真正内涵。整节课,都流露出文化的厚重涵养,闪烁着科学的探索轨迹,科学与人文合而为一,水融。在上美术课,讲图案设计时,老师以王巢的为切入点,从的卓尔不群过渡到的图形之美,进而欣赏蕴涵人类大智大善大美的太极图,回想自然景观中美丽的图案,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激发他们去创造美。
学校还成立了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和兴趣小组,由老师自主申报自选课题,相互合作,开展各种活动。现在,学校有“七色虹”文学社、象棋兴趣组、陶泥组、科技实验组、刺绣组、小小合唱团、趣味英语、游戏数学、小小主持人等课外活动小组几十个,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活动。
这些活动,促使和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了解社会,把实践性的体验活动与自己内心的道德需求结合起来,涵育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与天地同在的人文情怀。
我们说,情趣无疆,因为情趣无所不在,可以打通、交流;德育无痕,因为道德常在小处,只要体验、关注。
五、多向延伸,让家校联动有爱
“家长课堂”是近年来虹桥二小家长与学校共建的一个教育品牌。
“在魏宇妈妈绘声绘色的描述中,我们仿佛也游历了许多国家,我们既感受发达国家的高科技、高福利,同时,真切地感悟到国外也不是遍地黄金。”这段话摘自一位学生的习作。文中叙述的是听讲座的情景,而做讲座的是我们的家长。
许多家长主动来做“班级义工”,有的做电脑知识讲座,指导学生科学上网;有的做法律知识讲座,教导学生知法守法;有的带学生到现代化的农村去看一看,住一住,体验经济社会发展;有的带领学生进行篮球比赛,感受体育文化魅力……
有力者出力,无力者尽心。一群尽心尽力的家长,让学生的生活一下子变得绚丽多姿。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共同语言变多了,感情得到了升华。特别是由家长做讲座,学生听起来感到格外亲切,也真切地感受到,家长中能人多多,榜样就在家庭里,就在我们身边。许多家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要想在社会立足,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不懈努力。
六、教育协同,让社区活动有成
我们在发挥学校德育主导功能的同时,寻求建立家庭、社区和学校的教育协同机制,通过真情沟通、公益服务、教育指导、机构协同等策略,将最富教育价值的道德文化辐射到家庭和社区。
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学校开展了“阅读推广进社区”、“健康教育社区行”、“世博小报”社区展、社区“反”百米书画签名、“世界环保日”社区环保装制作等一系列活动,在学生中间,在社会各界,大张旗鼓地弘扬了民族精神,增进了爱国情感,提高了道德素养,培养了公民意识。其中,他们高度关切的“新村里的铁皮棚”现象激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虹桥二小是一所新村配套小学,随着时代变迁,“新”村变成了“旧”村。特别是近几年,社区出现了许多居民自建的铁皮棚。铁皮棚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新村配套设施不完善,而居民需要有地方停车,堆放杂物。但铁皮棚的泛滥,使绿化带逐渐减少,周边环境越来越差。虹桥二小的孩子们在上学、放学的路上留意到这一现象,不禁思考起“铁皮棚对文明城市建设,对居民生活会带来什么影响”等问题,进而开展了调查研究、走访测量、网上搜寻、计算统计等活动,最终想出了切实可行的替代方案。于是,孩子们给区长写信反映情况。一个月后,区领导给出了明确的答复!区长肯定了孩子们的想法,并作出重要指示:铁皮棚问题被列为2010年崇川区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大项目之一。
如今,年轻的虹桥二小,正通过一门门课程、一次次活动、一个个仪式、一项项行动,迎接、悦纳和创造着无限的教育情趣;也正是通过这些,濡染、渗透、融入着真实的无痕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