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6-12 16:38: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环境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32
在现代信息时代,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方式。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指由学生自主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自主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通过网络学生自主学习是知识社会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分,它改变了传统教育课堂面授学习的局限,使学生能够不受教育时间、教育地点的限制,充分利用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开展自主学习。因此,根据心理学、教育学、教育传播学等教育理论,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习能力这个目标,研究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自主学习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主动性自主学习是学生自我导向的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方式,即:自发的学习、自由的学习、自律的学习。有学者余文认为:自主学习就是主动学习。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主动学习是自主学习最基本的内涵,是开展网络学习的前提和保证。“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首先表现为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越学越会学。事实证明,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是有效的学习。相反,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处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地学习,学习的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
2、学习责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还表现为学习责任。终身学习是时代对每一个人提出的要求。一个人要想生活好,工作好,就应该把学习看作一种需要,主动地去学习。传统教学只要求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承担责任,而忽视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特别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我们教师在强化责任感的同时,还必须把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的身上转移到学生的身上,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责任,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联系起来,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学生只有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负有明确的学习责任,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也才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取得学习的高效率。
(二)、独立性
自主学习是相对的独立学习,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能学”。“我能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认知取向,表现为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不过分依赖同学,而是根据自己学习的需求,随时随地地在网络上进行独立学习,制定符合实际的学习进度,设计自己满意的评价指标。
(三)、监控性
监控性分为自主监控和被动监控。被动监控是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价。自主监控也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学习,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会学”。“我会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基本能力。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学习的监控性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即: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行为等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审视、自我调节;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自我补救。
(四)、技术性
网络学习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因为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自主学习是在师生准分离的状态下进行的,学生的学习是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来完成的,学生只有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网络环境才能将学习行为继续下去;如果缺少了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支持,不能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活动将无法开展,也就谈不上自主学习。
(五)、交互性
交互性学习是主动学习的精髓,是学习最终取得成功的手段,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这一点表现得特别突出。交互性学习在学生学习活动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机对话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学生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获取信息的。学生与多媒体资源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而紧密联系在一起,学习的内容、学习的速度和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来确定、调整和检测。
2、同学交流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师生异地。因此,为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学生自愿与本班、本区域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同学交流等方式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之目的。
3、师生沟通在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虽然师生异地,给学习带来不便。但是,学生还是能够通过网络、电话、书信等方式,与老师沟通。老师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消除学生的学习困惑,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开放性
在网络环境中学习,师生异地,没有严格的约束,这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带来了更大的开放性。开放性是自主性的第六个表征,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入学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习惯以及弱点,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入学后,根据自己学习情况制定学习计划,确定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时间;学习过程中,什么时候学习、怎么学习都由自己设定;一个阶段学习后,可以通过相关资料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总结经验,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等。
由此可知,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是一种极其个性化的行为,学生的学习并不是在脱离社会、脱离群体的环境下进行的,而是一种寻求外界的帮助,主动地接收信息、占有信息、整理信息的,充分体现主动性、独立性、监控性、交互性、技术性和开放性的学习。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网络环境 汽车维修专业 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是指利用网络作为基本媒介进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时所发生的教学活动。当前我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随着汽车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机械配合精密复杂,车型越来越多,汽车维修检测设备、诊断仪器越来越先进,专业素质的员工和维修技术资料的作用就越来越重要。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维修人才,从事汽车故障诊断、维修,进而保证在用汽车技术状况,保障汽车运行安全,减少汽车排放污染。因此,如何适应当前汽车维修行业用人的需要,培养出高素质的汽车维修专门人员,是汽修专业教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在当前信息化社会中,利用网络资源,发挥网络教学优势,进而培养出专业过硬、技术熟练的汽修人员,是提高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
一、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以老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角,由教师将前人的经验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主要负责信息的传递,学生被动地获取知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本身基础较差,大多数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传统的学科式、填鸭式的教学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专业发展需要。在网络教学中,课堂教学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职责以指导学生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主,担当学科专家、资源引导者和任务咨询者等多重角色,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它对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学生高层次的思维技能、解决问题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讲解车轮制动器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讲授前先布置学生在网上查找有关车轮制动器种类、构造、工作原理等资料。同时可以考虑让学生在互联网上搜索并下载不同种类车轮制动器的构造图片制作成PPT文件在课堂教学中播放,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讲解。在讲解汽车发动机常见的故障原因及其排除方法这部分内容时,也是在讲解前让学生自己在网上搜索并下载有关汽车发动机故障及排除方法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己加以整理,小组讨论、集中讲解相结合。通过上述两例的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将网络应用到汽修专业课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汽修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使枯燥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在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学生通过网络丰富汽车维修知识与信息
现代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电子控制技术的普遍应用使得汽车的构造越来越复杂,不同汽车制造公司生产的汽车其内部构造和电子控制技术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只会维修一两种车型的话,将不利于学生的今后就业和发展。但是由于汽车维修教学是一项高投入的工程,学校不可能投入许多财力购买教学用车。因此,为了拓展学生的汽车维修专业知识和技能,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量大的优势,在重点讲解一两种基本车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在互联网上搜索市场上主要车型所采用的关键技术,了解其主要结构以及有关维护和保养的知识,还可以和已学的车型进行比较。这样学生不仅拓展了专业知识,同时又对已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巩固。
例如在学生掌握桑塔纳2000的维修保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搜索到桑塔纳3000、宝来等大众车型的维修和保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和已学的车型进行比较,使学生一方面加深了对桑塔纳2000的维修、保养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又充分了解了大众车系的其他车型维修、保养的知识和技能,进而还可以扩展到其他车系,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
三、紧跟汽车发展的步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电子装置为主的高新技术产品在汽车产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使得现代汽车已发展成为集计算机技术、光电传输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于一体的高科技载体,如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自动变速、ABS(制动防抱死系统)、SRS(安全气囊)、AC(空调)、电控悬架以及驾驶员交通信息系统等。“机电一体化”的汽车总体构建中,电子装置的比例越来越大。汽车由以机械装置为主向机电结合的科技型产品转变。汽车技术的发展不仅要求汽车维修人员具备相应的维修技能,还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在汽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书本上的汽车专业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汽车行业发展的要求,而网络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量丰富。通过网络我们可以掌握当前汽车行业的新技术、新知识。此外,不同的车型其内部的构造及所采用的技术也不尽相同,而我们的书本和专业教师也不可能对所有的车型所涉及的技术都进行介绍。因此,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掌握不同车型构造及其技术,使学生在第一时间接触到世界上先进的汽车技术。创新不是闭门思考凭空创造,而是要在掌握了大量当前汽车维修行业的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创新。
例如,现在中高档轿车普遍采用所谓的ESP电子稳定系统、CAN-BUS总线系统等,此外还有缸内直喷、稀薄燃烧等先进技术,在一般的教材上都没有这些内容。我们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并下载这些内容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从而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其创新意识。
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汽车维修行业是一个“慢热”行业,学生的维修技术必须要在维修实践中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必须要不断地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技术。
在工作中,汽车维修专业人员除了学习汽车维修手册和各种维修专业书籍外,最重要的一个平台就是网络。通过网络我们可以接触到汽车发展的最新技术,了解汽车维修行业的主要动态,学习有关汽车维修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最主要的通过网络这个交互平台可以解决汽车维修过程所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这就需要广大从业人员充分运用互联网,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在学校专业教学中加以引导,加以训练。
篇3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网络环境下艺术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找出艺术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的服务意识淡簿、艺术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等不足,提出了强化服务意识、突出艺术特色、搭建信息平台、提高馆员素质等加强艺术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服务;特点;对策
【Abstract】Through analyzes the art academies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has discovered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existence insufficiency and proposed the art academies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Key words】library;Information service;Characteristics;Countermeasure.
网络环境给图书馆带来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信息网络使图书馆的资源基础突破了传统的“馆藏”局限而扩展到整个网络,从而使可提供服务的信息资源极大丰富,进一步拓展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广阔空间。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使原本独立的图书馆走向全球一体化、网络化的新境地 ,面对全球信息网络化的汹涌浪潮,艺术院校图书馆应如何发挥信息服务职能,才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呢?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
1.艺术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
1.1信息服务网络化。
这主要是由新的信息环境所决定的。一方面因特网、局域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图书馆“面对面”、“一对一”的借阅方式,文献传递的内涵早已超越了单一的借借还还、影印复制,逐渐延伸到利用网络这个服务平台来进行文献的索取或给予。另一方面,计算机和数据通讯业的迅速发展为图书馆网络服务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条件,许多图书馆已实现自动化管理,并通过建立各自的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通过信息网络使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图书馆的在线服务、远程服务。
1.2信息服务手段的多样化。
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信息服务形式的多样化。图书馆信息服务不再是过去单一的文献提供和组织方式,而是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运用不同服务手段,包括利用计算机储存、加工、检索文献信息,利用磁带、磁盘及各种类型的缩微胶卷和缩微胶片等载体,进行高密度的信息存储。通过数据库镜像、信息推送、全文本检索、数据下载等途径来进行联机检索,从而实现服务手段的多样化。
1.3信息需求个性化。
在网络环境下,面对全球范围的信息交流以及每天涌现出的少量信息,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呈现个性化和针对性。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知识的创新与重组,用户不再满足于提供一般性的文献服务,而需要提供解决问题的核心知识。这就要求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由“大众化”的粗线条文献服务逐步转向“个性化”的知识服务。
1.4信息检索简单化。
网络环境下各种搜索工具应运而生,这些搜索引擎提供了许多检索途径,如全文检索、主题检索、分类检索及其他特殊的信息检索工具,使普通院校师生和非专业人士能够使用自由词进行信息检索。信息搜索不再只被少数受过专业训练人员所垄断,也不会被少数信息机构所垄断。广大师生在利用信息时再也不会像以往那样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将自己的计算机联入网络便可方便地在网上检索,选择范围内自己需要的信息。
2.信息服务存在的不足
2.1信息服务意识淡簿。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普遍应用,人类社会进入了全球信息化的网络时代,而在信息交流中起重要角色的艺术院校图书馆仍停留在低层次的服务水平上,馆员信息意识淡簿,观念陈旧,缺乏创新精神。以前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服务方式,已经不能解决用户信息需求中潜在的一些根本性的深层次问题。因此,艺术院校图书馆应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现代思维方式,强化信息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2.2艺术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图书馆也针对用户不同的信息需求,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为读者提供各种信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从艺术院校图书馆界来看,大多数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还在浅层次上徘徊,即使拥有丰富的艺术资源和先进的设备,开展较多的也只是编制二次文献,提供剪报、信息资料代查、复印等低层次服务。而对艺术科研课题、艺术市场行情、企业产品营销等信息缺乏必要的开发和研究,这也将制约艺术院校图书馆为更多的师生提供信息服务。因此,艺术院校图书馆服务人员应当对艺术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和处理,使其具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来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
2.3具有高素质水平的综合型人才缺乏。
从我国艺术院校图书馆的现状来看,图书馆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发展是不平衡的,主要体现在馆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队伍不稳定,业务素质参差不齐,队伍庞杂,非专业学历和成人教育学历者占有一定比例,知识结构单一,许多馆员的专业综合素质偏低,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那种一专多能,特别是既懂图书馆专业又懂计算机技术和艺术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很少,这必然会给图书馆信息服务带来很大阻碍。对此,就要求艺术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者针对信息服务环境的变化和广大师生的不同需求,找出自身不足,加大学习力度,更好地做好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
3.深化信息服务的对策
3.1强化信息服务意识,提供多层次的服务内容。
艺术院校图书馆要做好文献信息服务工作,首先,应树立“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观念,坚持以学校信息需求为导向,以信息管理机构群体为主要力量,从整体上加大对艺术文献开发利用的力度。进入信息时代,学生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借阅纸质的文献资料,他们要求查阅信息量大的电子出版物,看到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声像资料,尤其是艺术院校,电子声像出版物更受学生欢迎。而且艺术类声像资源本身十分丰富,更要注意电子文献的收藏和开发,包括本校学生演出活动声像资料的收藏和编辑。信息服务部门应建立信息提取系统,对于细节文献信息进行提纯,以相同的样题制成中一份信息文献,并以某符号作为细节信息与高浓度信息的区分,以满足不同师生的要求。
3.2突出馆藏建设的艺术特色,提供特色化服务。
在未来图书馆格局中,没有馆藏特色的图书馆就没有存在的空间,特色化馆藏和专业化是信息时代图书馆发展的战略选择。就艺术院校图书馆而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突出艺术特色,尤其是要与学校的专业建设规划结合起来,与学校自身的特色结合起来。如深圳艺术学校在乐器演奏、舞蹈、美术等方面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那么就应该以这几方面的藏书为特色馆藏。而对于利用率较低的其他非特色文献,则通过网上虚拟馆藏和馆际互借来满足读者的需求。作为艺术院校,还要特别注意本校师生艺术作品和艺术表演音像资料的收藏,这也是艺术院校图书馆开展特色化信息服务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3.3构建信息服务平台。
随着网络在全世界范围的迅速发展,传统图书馆的大众式服务受到了冲击,网络化服务向着越来越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而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则是开展图书馆个性化、网络化信息服务的基础。对于艺术院校图书馆来说,在网络环境下网上的信息受控性、随意性差,信息庞杂无序,这令广大师生无所适从,而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则可以链接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完善图书馆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服务,使广大师生能够及时、准确地找到所需信息。创建特色鲜明的馆藏资源,能够提供文献检索、电子阅览、多媒体阅览、网络服务、现代文印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的信息需求。构建信息服务平台是增强艺术院校图书馆在未来知识经济中核心能力的重要举措。所以,面对与日俱增的信息资源,广大师生迫切需要图书馆提供专门化的信息服务平台,以便及时准确地获得最佳信息。
3.4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信息人才,提高馆员的整体水平。
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是推动图书馆网络化进程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图书馆网络化信息服务工作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是决定新世纪信息服务工作盛衰的关键。因此,信息服务工作人员的智力水平、业务素质、基本技能直接决定着信息服务质量的好坏。作者认为网络环境下艺术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技能:(1)要掌握较为系统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术。(2)具备对艺术信息资源进行二次开发的能力。(3)具备较宽的艺术学科知识和艺术知识评价能力。(4)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开拓进取精神。
总之,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经济竞争,艺术院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积极总结经验,不断加强业务研究与探索,从而开拓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满足广大师生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模式和发展策略》 江西图书馆学刊2004-1汪晓兰
[2]《探索网络环境下信息咨询服务之模式》 图书馆论坛2004-2吴志红
篇4
关键词: 网络 价值观 幼高专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0.3%,中国居民上网人数已过半,网民规模增速有所提高,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超九成。在这样一种“人人皆网民”的环境下,研究如何借助网络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出人们对价值理念的普遍追求,它是基于实践,且高于实践的精神旗帜”[1]。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接班人和探索者,面对社会思潮多元化的今天,对其进行基于实践的价值观教育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但就网络环境的大背景而言,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有以下意义。
1.有利于拓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渠道。
大学生的主要受教育渠道是课堂教学环节。传统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存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没有兴趣提不起精神等各种问题。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专题教学面临同样的境况。教育主客体在实际教育环节中没有完全实现自己的教育和受教育内容。借助网络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例如,微博宣传、微信感动人物点赞、网络感动人物事迹评选等已成为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形式。因此,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培养有利于拓宽且丰富其教育渠道。
2.有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大学生群体在人格养成中有许多特点显现。首先,大学生在主流价值观念上存在多元化倾向。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诸多思想浪潮,他们往往很难抉择,由此带来行动上的迟疑、盲目、冷漠。其次,大学生突出个性、解放自我的欲望强烈。这与学生个人看待社会事务的角度及自身成长背景有关。诸多成长特点,只有借助影响力广、可接受率高、发展前沿的媒介,才能真正影响大学生的内心观念。因此,网络环境的充分运用,能够给他们在复杂的价值观中以引领,促进其身、心、灵的和谐发展,从而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塑造。
3.有利于为主流价值观树立风向标。
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创新与大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首先,大学生群体是网络媒体运用的前沿人群。大多数学生不仅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网络媒介,而且能够及时对网络舆情做出各种回应。因此,可以充分借助大学生群体对网络舆情的合理分析,传播主流价值观,传递正能量。另外,就社会责任来说,大学生群体往往是社会普遍关注和易作为焦点的一大群体。他们价值观的选择将会影响一个家庭、一个社会普遍的价值认同。借助网络环境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担当与社会责任。
二、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影响
网络是把双刃剑,只有合理运用网络,它的强大功能才能充分发挥。但网络环境变化风云诡谲,它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1.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积极影响。
首先,网络环境丰富了大学生的受教育内容。网络环境变幻莫测,但它庞大的信息量及便捷性等特点凸显。就大学生的受教育内容来说,传统教材上的教育内容更新速度慢,不具有灵活性和动态性,而网络环境提供的教育资源确是非常庞大的。有各种各样的在线学习平台,有丰富生动的影、视、音频资源,也有交流互动学习平台等。这不仅扩大了大学生学习内容的广度,而且拓展了自我学习内容的深度。
其次,网络环境提高了大学生学习的实效性。网络具有及时性的显著特点,而知识的传播要求具有及时性。这使得提高学习实效性和运用网络媒介手段不谋而合。大学生在个人学习模式的塑造上,往往会充分运用多种社交网络进行交互式学习,这是网络资源的巨大优势。及时学习,及时更新,及时省察带来的是学习的高效性和动态性。
再次,网络环境能够拓宽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渠道。就目前大学生普遍运用手机媒介接触网络的事实来说,各种各样的网络社交工具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运用人群相对较多的社交网络,例如微信、微博、腾讯、人人网等。这些社交网络的大量存在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也拓宽了他们生活的交往范围和生活渠道。
2.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消极影响。
网络环境使信息在价值取向上给人们带来多重选择,大学生面对多元化的网络信息,加之自身成长还存在心理不稳定、经验缺乏等问题,其个人认识,价值观、时间观、人生观的选择,以及各种思想容易被流行的利己主义和现实主义所消解。另外,在“网络社会,在失去人与人之间相互监督的情况下,道德规范的约束作用大大削弱”[2]。大学生在这样一种看似无人监管的环境中为所欲为,加之自己判断力不足及经验的浅薄等客观因素,导致某些人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产生错误的思想、错误的价值判断。
网络是开放的,但对于某些个体又是孤独的。在网络环境的大背景下,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即时满足感和成就感。但长期沉溺于此,不仅会使人们失去对现实社会和现实生活的兴趣,而且会大大降低与真实人物交流、沟通的能力。长此以往,将会导致人际关系的淡漠,更会带来身体上的不适。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途径
篇5
[关键词]网络化 大学生 教育模式 创新
[作者简介]回娅冬(1969- ),女,回族,河北沧县人,河北北方学院法政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白美丽(1978- ),女,山西山阴人,河北北方学院法政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旅游可持续开发、旅游文化;韩丹(1982- ),女,满族,辽宁辽阳人,河北北方学院法政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心理测量。(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完善与创新我省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HB13SH043),2012年度河北北方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赴企业顶岗实习‘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改革”(项目编号:JG201212)及2011年度河北北方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全程化就业指导理念下的教学模式探索”(项目编号:JG20111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9-0045-02
当今时代,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大众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信息沟通方式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生产、生活、学习、教育的重大变革。在高等教育领域,如何应对网络的发展,拓展教育思路,改革教育方式,创新教育制度,更新教育内容,提升大学生教育效果,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重要理论课题和实践问题。
学生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核心,长期以来,传统的学生教育模式下,教育者常常习惯于对学生教育的智育化,强调学生的知识学习,忽视学生的思维发展,磨灭了学生个性与人格发展需求。同时,学校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沟通,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大学生社会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受到影响,能力培养和素养提高方面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网络所带来的冲击,学生教育模式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
一、善于抓住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维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社会空间,身处其中的人们可以无拘无束地想象,无限伸展自己的思维空间,扩展自己的思维。在这种环境下,大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发,思想和意识异常活跃,尤其是思维发展方面,呈现出网络的特质:
1.网络环境中,大学生思维得到了充分发散。网络的特点就是信息资源多,大学生可以从一条信息入手获得更多的信息,随着链接的深入,呈现在大学生面前的是浩瀚的知识。在这种环境下,大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发散,他们可以通过信息的获取,使思维得到无限扩展,并促进了他们的思维迁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在繁杂的知识海洋中,大学生如何提高认知,增强对信息文化内容的真与伪、美与丑、是与非的辨别与筛选,是对当代大学生的一个考验。基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维变化的这种认识,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以引导和教育,鼓励他们趁势创新,开拓进取,提高自己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2.网络环境中,大学生思维趋于表面化。网络营造的环境是多彩的,它可以将信息文化的内容直接以文字、图片或视频资料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与传统的信息、知识、文化获取方式相比,网络信息是直观的,呈现出网页化、信息形象化的特点。它不仅增强了信息文化的感官性、刺激性、形象性,提高了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而且不需要经过深入的探索和思考就能轻易地获得,这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促进了他们对信息知识的直接利用,但同时也钝化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学生的思维方式趋向表面化,向浅层发展。因此,很多人将网络文化戏称为快餐文化,是不需要经过精细加工就直接进入大脑的东西。面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这种变化,高校应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特质的本质认识,通过为学生创造深入实践体验等方式,引导他们在获取信息中探知事物的本源,加强深度探究,推进他们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
3.网络环境中,大学生思维创新性明显。由于网络是一个少有约束的“王国”,在这个“国度”中,大学生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无限扩展自己的思维。因此,在网络环境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明显,他们在网络中有很多独到的见解,超乎常人的想象,表现出在实体空间所不能显现的思维扩展。这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们突破陈旧的观念,不断创造出新的想法,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较浅、社会经验欠缺,辨别能力不强,容易在网络中行为失范,做事“出格”,甚至不慎走向犯罪深渊。基于这种情况,高校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鼓励他们的创新发展,但也要对他们进行网络道德,社会伦理、法律法规的教育,提示他们要行为有度,在行进中坚持慎独、自律的意识。
二、善于利用网络的互动功能,构建师生沟通协调的情境平台
对学生教育的过程,在本质上是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只有通过师生充分的互动,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学生才能获得知识体验,获得认知提升。在传统的教学环境和信息环境中,虽然教师在理念上重视与学生的信息交流和互动,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手段和方法,尤其是没有一个能够充分调动师生互动的平台,使得教师传递的信息多,学生信息反馈的少,师生的交流受到时空的限制。但是,在网络环境下,网络可以为师生提供一个即时的、便利的互动系统。无论是简短的留言,还是即时交流,无论是深入全面的阐释,还是简单心得体会,都可以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微博、博客、邮箱、聊天工具等互动系统实现。因此,在学生教育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网络的互动功能,进行互动情境的设计,实现师生良好沟通。基于这种认识,在师生互动情境平台构建中,应注意把握以下设计的原则:
1.以便利互动为要求,充分利用网络传播资源。网络在传播上具有互动的优势,在高校学生教育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设计师生互动的版块或功能模块,提高互动的有效性。比如,教师可利用腾讯QQ,建立QQ群,通过添加学生好友的形式,与学生群体和个体进行一对多、一对一的即时沟通;也可以利用学校的BBS、网络博客、微博等形式表明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见解,而学生通过留言或评论进行信息反馈,实现师生的深度交流。在设计、利用这些功能中,要考虑大学生群体的上网条件,实现学校网络平台向学生手机用户开放,使学生便于与教师沟通。
2.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契合学生现实需求。学校教育平台中互动功能,要按照学生的作息时间、生活规律和学习特点进行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网络互动平台中,给学生以自主的、充分的发言权和意见权;在设计功能模块中,在非公共空间,要注意设定学生留言的隐私权,理解学生的个体选择;要重视学生课余时间和学生放假期间的互动网络流量设定,满足师生集中互动时间段的流量需求,保证互动中信息传输流畅。
3.增强互动情节的情景化,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网络的特点就是信息传输的形象化,在学校师生互动的网络平台设计中,要在互动中添加情景化的内容,使互动的内容形象化,增强对学生互动的吸引力。同时,在教育材料设计中,教师应选择具有典型性、富有感染性的信息资源,以此提高学生互动的兴趣,增强互动的效果。
三、重视进行网络信息传播建设,发挥网络舆论导向作用
当代大学生具有对网络关注度高,乐于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特点。作为高校应当充分利用网络宣传阵地,加强网络信息建设,丰富网络信息内容,抢占网络信息的制高点,以主流社会文化引导网络信息的传播。这就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重视网络热点的打造,引导学生将自身学习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针对当前学生学习功利化、追求实用主义的倾向,作为高校,应积极利用网络进行国家重大改革发展成就、重大社会问题的宣传,打造网络热点,引导学生密切关注;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精选具有时代特征,与广大青年学生密切相关的话题,以网络专题报告、网络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网络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在关注国家发展中,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2.积极构建网络宣传体系,形成强有力的宣传优势。学校应当根据网络的特性,总结相关的教育材料,把一些零散的、不系统的网络资源材料,通过整合、挖掘,形成主题突出、思想明确、感染力强的教育材料,使分散的网络学生个体形成共识,形成学生群体的认同,促进大学生树立网络规范意识。
3.努力提高教育者的网络素质,提升网络教育能力。在网络环境下,要求教师要学习网络知识,掌握网络操作技巧,在研究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将大学生的教育教学应用于网络中,积极引导学生认清网络本质,消除网络不良影响,趋利避害,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优势,促进大学生在网络中的学习与提高。
4.组建一支强有力的网络专职工作队伍,促进网络教育工作的开展。在网络环境下的学生教育中,不但要提高广大教师的网络素质,还应当组建一支专职的网络工作队伍。作为专职教育工作者,要注意时刻通过网络关注大学生日常思想、行为动态,把握学生的生活脉搏,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苗头,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促进学生的思想稳定和学习发展。
四、重视将网络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协调,积极构建完整的学生教育体系
网络环境与传统的现实环境,共同构成了大学生的学习、发展环境。网络环境是虚拟的,现实环境是实体空间范围的,但无论是可视的环境还是不可视的环境,它们都是现实存在的,共同构成了大学生成长发展的环境整体。
在当代大学生教育中,尽管网络环境下的学生教育有很多特点和优势,但它不能取代传统的教育环境,因为网络不是万能的。网络环境虽然对传统教育环境来说是一种挑战,但它只能是传统教育环境的重要补充,并且两者之间越来越展示出互相借鉴、相互渗透、彼此补充、互相配合、彼此促进的关系,共同推动着大学生成才环境的优化。要将实体空间环境的基本教育思想、理念应用于网络环境中,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创新,提高学生教育的有效性、全面性和层次性;虚拟空间的特点、优势、研究成果,也要在实践过程中验证、应用。要积极寻求实体空间和网络空间的学生教育的衔接点,努力实现两种教育环境的融通、对接。要统筹规划,通盘考虑,共同建设,积极构建实体空间与网络空间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教育工作体系,发挥网络教育优势,克服传统教育不足,扬长避短,形成对学生引导教育的联动机制,促进大学生成长环境的统一协调。
[参考文献]
[1]贺志军,薛亮.网络传播理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新视角[J].现代大学教育,2007(4).
[2]王秋茸.网络时代学生教育新载体的应用[J].新闻爱好者,2009(8).
篇6
关键词: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
当前,在高职思政教师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必须要改革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策略,优化思政工作服务体系,制定针对性的网络文化环境建设体系,确保可以提高高职思政学生管理工作质量,使得高职学生可以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网络文化环境下高职思政工作的特点
首先,具有教育对象特殊性的特点。主要因为高职院校中的学生来源较为复杂,部分高职院校学生都是没有通过高考考试或是从职业高中毕业的,甚至是从中职院校对口升学的学生,导致高职学生的基础文化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其政治觉悟与思想境界不同,导致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对象具有特殊性特点。其次,具有教育内容特殊性特点。在网络文化环境下,高职院校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就业竞争能力,会设置较多的学生管理工作核心内容,或是利用良好的学生管理工作方式培养技能型人才,与普通高校相比较而言,高职院校的思想工作内容具有特殊性特点,是学生就业的依托。
二、网络文化环境下高职思政工作问题
在网络文化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经常会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对其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具体问题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思政工作缺乏良好的技术支持。当前,高职院校思政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在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还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主要因为高职学校在开展思政工作期间,将辅导员、班主任与助理班主任等作为思想工作骨干人员,虽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由于这些人员缺乏良好的网络信息技能,导致网络文化环境下的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质量较低。第二,思政工作思想观念滞后。由于高职院校中思政工作人员的年龄偏高,在实际工作期间,很容易出现思想观念滞后的现象,从而影响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质量。同时,部分高职院校虽然设置了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自由言论的机会,但是,由于思政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滞后,导致其在发现学生说出过分语言的时候,会对学生进行惩罚,进而降低了学生参与网络文化环境下思政活动的积极性,对其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
三、网络文化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问题解决措施
在网络文化环境下,高职院校要想更好的实施思政工作,就要树立正确的学生管理工作观念,确保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素质有所提升。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一)提高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人员专业素养首先,高职院校要根据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需求建设专业素质较高的思政工作队伍,确保可以提高思政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利于建设思政网络平台。其次,高职院校要选拔一些网络辅导员或是巡视员,结合严格的思政工作体系,进一步提高思政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使其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进而提高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率。(二)设置专门的网络思政工作管理机构高职院校可以设置专门的网络思政工作管理机构,确保可以根据网络文化环境下思政工作的实际需求,形成良好的网络发言体制,使得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中自由发言,在学生发言期间,教师必须要关心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为学生解读学校建立的一些新的规章制度,使得学生可以第一时间得知学校新规章制度,进而达到良好的行为效果。
四、结语
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确保可以全面应用网络文化技术实施工作,建设专业素质较高的思政工作团队,使得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人员可以更好的对学生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陆培中.网络文化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对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
篇7
【关键词】网络市场,传统市场,营销策略
自从互联网成为人民生活之中的一部分,互联网购物、互联网金融交易等也随之而出,并在当下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帮助下逐步走向成熟化、市场化、商业化、完善化,我们统称这些互联网经济行为为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到来带给我们更宽的视线、更多的商业可能,可也就是与此同时它也在对传统的经济体制、经济模式等发起冲击,就连就基本的市场这个定义也发生着质的改变,那么面对新的市场环境,我们又应怎样开展营销策略呢。
一、电子商务对营销的新要求
传统市场的营销主要是企业行为,为了获得更多的销量而着重突出自己产品的特点,利用有效的地理位置开展宣传、广告等视觉宣传模式,其目的是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对其商品进行消费,可以说传统的营销工作有一定的地域性,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消费者制定特定的营销方案,其方案有很强的针对性。但网络营销则不存在这一点,网络营销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的,由于网络具有公开性和无地域性,所以目前的网络宣传还是放在吸引更多的点击率、访问量、浏览量以促进大量消费的产生,这就要求营销方式要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更高的民众认可性,这就但单单是只在网络中投放一个广告、加上一个宣传视频就能做到的。再者网络环境尚处在不断完善阶段,网络环境复杂多变,在开展网络营销工作中我们第一步就要选取对的网络平台,以便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另外为自己创建网站、突出自己商品的优质特性也是开展营销宣传的重要前提。
电子商务的营销首先应具有传统营销的一般特点,从营销的本质上来讲营销就是通过多种手段来突出自己优势特点,进而吸进来更多的消费群体。这样我们就需要针对受众全体展开心理、消费行为的合理分析,从产品特点确定、宣传、广告、包装的等各个方面迎合消费者,但对于电子消费市场,我们首要做的就是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在吸引来的消费者之中增加对消费群体的确定。适合电子商务平台的营销方式需要其方案具有广泛性和特点突出,并且电子商务的营销工作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需要许多后台技术支持和更强大的客户吸引效力。
二、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的对比
进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强大、网络的普及度不断增加、人们对网络消费市场的不断可求使得许多电子商务平台不断涌现出来,诸如阿里巴巴、淘宝、京东商城等等,许多电商、服饰商、建材商等等均早早投入电子商务之中,并不乏成功案例,甚至连地产巨鳄也看准这片沃土。那么,与传统实体市场的营销工作相比我们在开展电子商务营销是应做出哪些改变呢?
(一)适应市场主体的变化
显而易见,从有形实体到无形平台,这一市场主体的变化真可谓是翻天覆地了。而在这场变化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下几点:第一、市场全球化发展,网络带来的信息冲击也体现在网络环境中,随着全球化网络的到来电子商务的平台也相对有了更宽的广度,其营销策略也应摆脱国内限制向着国际化方向发展,学习国际先进的营销手段和策略,开发潜在的电子市场,拓展网络营销的深度和广度。第二、市场供销环节减少,最些年来最为网络商品营销上的最大特色和亮点就是价格低廉,其原因是电子商务平台的特殊性使其与消费者可以面对面接触,直接供货,省去了大量中间环节的花费。这样我们就应该在这点上大做文章,使其成为营销的主要手段。第三、支付手段变化,电子商务平台的支付手段也从原本的现金支付发展到使用费现金形式支付,这样就增加了资金收入和运作的速度,电子市场的集资效果更明显。第四,信息传播渠道的增加,与传统市场的营销活动相比,网络市场具有更广的消费群体,但其地域性分撒这样增加了网络营销调用消费共同点的难度。
(二)网络营销的有效性
在当下出现这样的一种现象,恶性营销的出现,其特点是利用网络平台对商品做夸大或是更换处理,以达到低价优质的假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会大大减少消费者的数量,且对网络营销的前景极为不利,当消费者已经失去对网络的相信力度,自然不会增加网络消费的上限,进而制约了网络发展的可能前景。而在传统消费中当消费者遇到这种虚假夸大时完全可以选择不消费,因为此时是在进行实体消费。所以在网络宣传中我们应该做到真实化、有效化、诚信化,利用网络平台投放高效广告,并且为自己制作网站,利用精美的页面和真实的商品宣传促进长期有效的消费环境。合法性和真实性是开展网络营销的必要前提。另外我们绝不能忽视的一点是网络营销与现实的联系,网络的销售量不一定会比现实中多,因为实体经济环境也有其地域和固定客户的优势,但网络营销却为实体市场提供了多一种销售和宣传路径,其功效不可小觑,当下电子营销的新课题就是如何良好的结合网络营销与实体销售的内在联系发掘更多潜在客户、潜在市场和销售途径。
结论:
电子商务是未来销售的方向和趋势,所以如何正确开展有效的网络营销工作、开发持续有效的网络市场是当务之急,诚信、有效、合法的发展网络市场是网络营销工作的必要前提,另外我们还有利用网络覆盖面积广、受众人群大、与国际联系紧密等特点优化自己网络营销方案和营销方法。
参考文献:
[1]倪庆萍.网络营销国传统市场营销之比较[J].商业研究,2000(5).
[2]杜文君.姜曼丽网络经济下市场营销的改变与模式创新[J].中国商贸,2009(17).
篇8
>> 优势视角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策略探析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原则探索 信息生态学视角的高校网络舆情研判及引导对策 新时期下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管控 微博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及引导探究 “云”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与引导策略 微博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引导研究 智能终端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风险控制与引导机制研究 论新媒体形势下高校网络舆情的预警和引导 关于微博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监测和引导的浅析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负面舆情引导研究 高校网络舆情诊断及引导研究 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和引导策略 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研究 高校网络舆情及其引导策略研究 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思考 论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 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控及引导机制研究 高校网络舆情传播与舆论引导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5-07-22/2015-09-09.
〔2〕陈勇.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生命教育素质提升策略探究[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0-12,4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
〔4〕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275.
〔5〕陈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生命教育探析[J].延边党校学报,2012,(6):121-122.
篇9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多媒体与网络信息技术作为新兴的技术手段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创造了新的教育手段与教育方法,不仅使教育信息在世界上快速的传播,而且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全球教育资源的共享,对于学前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当今教育理念认为,幼儿时期的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的个性化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经作出了明确的表述:“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对幼儿教育的预期目标中,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水平能力,在充分满足其兴趣、需要基础上,对幼儿进行适当学前德育与学前智育的教学,这种学习就是个性化学习。但是,在目前的学前教育的现状中,幼儿园是最主要也是最传统的教学坏境,但传统的教学环境中很难找到一种实现个性化学习的方法,而且通过观察,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对幼儿本身要求也是非常高的,每一个幼儿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就注定了个性化学习的在传统教学环境中实现是非常困难的。针对如上问题笔者经过对附近的幼儿园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利用当今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来实现幼儿的个性化学习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能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二、理论依据
互联网教学虽属于新生事物,但是通过多元智能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可以看出互联网教学对于学前儿童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更具有优势。
(一)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收者。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发现学习者的个性差异,为学习者提供满足个性化需要的学习环境、内容,可以促进不同学习个体在自我头脑中进行有效的意义建构。
(二)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把人的智力分为九种智力,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基本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以上可进一步说明,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潜能领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不赞成让所有的学生都用同一的方法和同一的内容来进行学习,主张在尊重与了解学生智力特点和差异的基础之上通过互联网等新式手段进行个别化教育,从而使每一个学生获得个人的最优发展。
三、社会中互联网环境下的幼儿园的管理
幼儿园的网络环境注重“大网络”的信息收集整理与“小网络”的合理应用:网络环境可以分为互联网(大网络)和局域网(小网络),幼儿园的内部网络环境是指局域网,即是幼儿园内部信息的交织与获取外部信息的渠道,它保留了班级授课的形式,不会受到外部网络的干扰,又是幼儿个性化学习的主要园地。但优秀的资源从哪里得到呢?这就需要去 “大网络”——互联网上寻找了,互联网作为教师的“资源库”,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教师根据筛选与分析,将收集后的信息编译为局域网上的资源,这是因为幼儿自制力较差,年龄小,不识字,很难在“大网络”下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所采取的办法。但也存在个别差异,特别有些在大班的幼儿学会了简单汉字的读写,教师可依据部分儿童的经验水平,与他们在互联网上进行收发邮件等进行简单的互动。总体来说,互联网的最佳作用是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优良的信息支持,幼儿园网络学习多半是在局域网环境下进行的。
四、幼儿园网络环境的特点
(一)幼儿园的网络环境不仅注重虚拟学习环境的设置,更注重幼儿情感的维护
中小学的网络环境常常设立一些虚拟的情景来促进学习,如PPT幻灯片指导教学,视频辅助语文教学等等。
幼儿园网络环境同样也可以为幼儿创设相同的虚拟环境,如宽阔的马路,浩瀚的太空等在幼儿园内无法实现的场景,这些虚拟的场景是培养幼儿想象力、提升幼儿学习兴趣的关键。如幼儿园的安全常识普及课程《幼儿园校车乘坐安全常识》,课件PPT中宽阔的大马路、来来往往的车辆、宽敞明亮的幼儿园校车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后幼儿知道了在校车上注意安全。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幼儿园网络环境更注重幼儿情绪、情感的维护,尤其当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比如某幼儿园小班的思维活动《填方块》,当幼儿找出空缺空间的方块的时候,课件会给予积极的评价,如给一个笑的声音,笑脸,或者小红花等提示;而当幼儿所选物体无法对应相应的空缺空间的时候,课件也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来给予幼儿积极的回应,如:“换一个呢?”等提示语。这不但通过及时的反馈让幼儿快速改正错误,而且对心里承受压力弱的小班幼儿来说,可以避免因为失误而导致的不安和难过的负面情绪的影响,给予呵护与慰藉,更积极地进行学习与娱乐活动。
(二)幼儿园网络环境注重视觉听觉的双向结合
幼儿园是学前教育的主要园地,自然幼儿园的网络环境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不提倡教学的课件有过多的文字,而应该是一幅幅的有趣的图片。如某幼儿园的PPT课件《可爱的熊猫》,幼儿可以欣赏到成都大熊猫繁殖基地周围优美的景色,一片翠绿的竹林,雾隐雾现的山峰,还有各种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同时,图片与声音的结合也是幼儿园网络环境的特点,也比如幼儿园通过在线视频欣赏五彩缤纷的张家界风景,让幼儿对张家界风景产生了兴趣,再结合语音介绍又知道了张家界风景区的植被的种类、地貌等知识,这是视觉与听觉共同发挥的作用。
篇10
(一)对学生的认知方式产生了影响
网络传播环境具有交流性、大众性和开放性的特点[1],丰富的信息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一方面,网络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了影响。在网络传播环境下,学生信息获取的来源有所拓展,信息的内容也愈加丰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日渐增强,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善。另一方面,网络环境对学生的认知方式产生了影响。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逐渐增多,在网络平台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取信息,同时还能针对某信息与人进行交流和探讨,在交流和探讨的过程中,学生对信息会产生不一样的认识,对信息分析的广度和宽度会有所增强,进而其对事物的认知方式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
(二)对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产生影响
网络环境对传统教学管理方式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三点体现出来:第一,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中,教师在信息掌握方面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和教师一样,能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在信息掌握方面,教师的优势地位逐渐下降,同时,教师的权威性也有所减弱;第二,在网络传播环境下,学生获取的信息日渐增多,对信息的看法也日益深化,这种变化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三观”的成熟,另一方面也导致学生思想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强[2];第三,在网络传播环境下,通过网络平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增强了师生关系的紧密度,对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有重要影响。
二、网络传播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
(一)创建网络平台
在网络传播环境下,要想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建网络平台是基础,网络平台的创建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
第一,创建学生信息管理平台。学生信息管理平台的创建可以实现两方面的效果。首先,学生通过信息管理平台能够获取所需信息,拓展了学生信息的获取途径;其次,教师通过信息管理平台能够更好的完成学生管理工作。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懒惰现象,迟到、旷课现象屡禁不止,通过信息管理平台,教师能够进行有效的考勤,对学生的上课情况和平时表现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学院能够对学生情况进行更好的分析,以便强化学生管理的有效性。
第二,创建网络交流平台。为了加强师生交流,网络交流平台的创建具有必要性。在网络交流平台中,可以创建三个板块:“留言板”、“个人主页”、“班级论坛”。在“留言板”中,学生可以发表对学校的建议、可以反映基础设施的相关情况、可以反映生活或学习中的问题等[3];在“个人主页”中,学生能够与辅导员进行交流,可以共享资源,例如书籍信息、课件信息和学习视频等;在“班级论坛”中,学生能够进行交流与互动,能够针对某个问题展开探讨,能够交流思想共同进步,还能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第三,创建学生信息平台。学生信息平台创建的目的是方便管理者对学生的信息进行实时,以协调管理者的工作进度[4]。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平台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点:学生的学习情况、日常教育管理情况、宿舍卫生情况、公共物品损坏情况、宿舍违纪情况、综合评比情况等。学院以月为周期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为接下来的工作进行调整和准备。
(二)实施个性化管理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网络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拓展,首先,学生思维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在搜索信息时,会同时出来很多与搜索信息相关的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受到多种信息的影响,其思维会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其次,思想平面化发展趋势。在网络环境中,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是链接,链接而来的信息属于同一信息层面,改变了传统的信息记忆方式,提升了高职学生看待问题的全面性。最后,思想被动性[5]。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是主动地,但是接受信息的过程却是被动的。虽然大学生对正误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但是这个判断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基于大学生思想认识的上述特点,管理者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要充分认识学生的这种地位特点,针对学生的特点实行个性化管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信息获取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好恶观,引导学生对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
(三)实施情景化管理
情景化管理指的是创建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能够自由交流、各抒己见。具体做法如下:第一,为了促使大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管理者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维护他们的自由选择权,管理者要在其中发挥引导作用,分享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发展。第二,管理者要创建一个具有共享性的活动情景,以此情景为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第三,管理者要通过情景化管理了解学生的难处,为学生排忧解难。管理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知学生的近况,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四)网络与现实互动,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管理
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单一的现实世界或者单一的网络世界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制约,只有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才能满足学生的管理要求。为了达到协调发展的目的,管理者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要平衡网络资源和现实管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统筹教育资源,平衡网络信息与现实信息的比例,使用现实观点对网络信息进行分析,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填充学生的知识空白,以实现学生的优化管理,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