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防控体系范文

时间:2023-06-12 16:38: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风险防控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篇1

关键词:财务风险防控;企业内控体系;融合;有效途径

与其他风险相比,财务风险实伴随企业生存发展的一种系统性风险。财务风险的出现常常会对企业经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更为严重的会造成企业的倒闭破产,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决定了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对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通过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防控与内控体系建设,进而有效提升企业自身抗击风险能力,推动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财务风险防控与内控体系内容概述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发展所处的市场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其所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财务风险便是其中之一。狭义上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出现的自身财务状况问题,这可能会出现企业因借入资金却没有偿还能力的情况或者企业利润发生一定变化,这也被称为筹资风险。从广义上来看,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面临的全部风险,通常以货币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大多强调企业的经营风险。相较于其他风险,财务风险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其涉及的领域相对较为广泛。与此同时,企业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全面性与不确定性。这主要因为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资金筹集运用以及分配的各个环节,并会对企业的收益与损失都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从另一层面来看,企业的资金财务状况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财务风险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其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也具有不确定性。通过上述对企业财务风险等内容的阐述,不难发现财务风险的出现及其发生特征会直接影响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防控以及相关防范制度的建设与完善。通常情况下,企业为追求稳定发展,避免财务风险出现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大多会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防范。一般而言,建立有效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需要包含企业内部环境、控制措施、风险评估、信息沟通以及监督检查等五个要素,通过对内部影响财务安全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了解,进而对企业运行发展中存在的多种风险以及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与处理,以最大程度上减少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概率。在企业进行财务风险防控时,大多会通过从识别、评价、控制等程序中实现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在管理财务风险的过程中,财务风险规避法、预防法、分散法、转移法、自留法等是企业常采用的方法。随着企业的成熟发展壮大,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与内控体系也在不断加强与优化中。

二、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控与内控体系融合的重要意义

进一步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控与内控体系融合发展,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潮流。随着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优势逐渐凸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组织模式,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给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关键力量。然而,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环境越发复杂,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为重要,事关其生存发展。在这种形势背景下,各企业纷纷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财务风险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了企业关注的主要环节。从这一层面来看,企业加强财务风险防控与内控体系发展有助于实现其健康持续发展,进而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主要力量。企业在完善财务风险防控与内控体系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增强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进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财务风险是一种具有常发性、不确定性以及难以控制性的企业风险,其发生能够对企业的日常运行及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影响企业的收益,并使企业最终陷入没有偿债能力的经营危机。鉴于上述财务风险可能对企业未来经营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势必会影响该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竞争力和信用。在此情况下,企业依据现有的信息对企业财务实施有效的控制管理方法,并根据前期制定的财务目标展开相应的调整,进而有效规避一定的财务风险,以减少财务风险出现给公司造成的损失,确保企业的财务计划得以正常开展、财务目标得以实现,最终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当前企业财务风险防控与内控体系融合存在的问题

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对企业财务风险防控造成一定影响。造成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因素多种多样,企业经营发展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对其经营照的会计要素乃至组织结构产生一定影响,造成企业的经营成果出现偏离,最终引发一定的企业财务风险。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健全,大多体现在其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不足。尤其是对于成立不久的企业或者小型企业而言,其并没有建立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在内部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等方面都存在缺陷。与此同时,部分企业虽然制定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与内部机构,但在实施的过程由于缺乏有效的强制力与约束力,使得内部控制机制并未发挥其真正作用。长期受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对财务风险造成的影响没有给予一定重视。企业作为以营利为目标发展的社会组织,大多只重视企业的最终盈利,即最终的净利润,对于其他的企业信息则不多关注。与此同时,虽然一些企业开始采用综合绩效考核的办法来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定期召开财务分析会,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仅仅是对现有的财务信息进行简单地分析。鉴于部分企业财务管理意识的淡薄,导致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人员资质不高,对市场经济信息以及企业财务状况等长远发展的问题思考较少,并且缺乏对企业个别财务信息的深入思考,最终造成企业财务管理决策失误,出现企业财务风险。对于出现的财务风险,企业内部缺乏专业的风险应急管理体系以及风险管理机制,处理财务风险过度依赖于财务管理人员。由于不同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领域各不相同,其受外部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各不相同,同时也受到其发展大行业的影响,因此其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各不相同,对于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的应对能力也存在差别。受经营理念的不同,各企业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应对方式不同,部分企业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内部没有相应的财务监测系统,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缺乏科学判断,进而很难及时制定有效的决策防范控制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四、优化企业财务风险防控与内控体系融合的有效途径

企业要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企业发展环境的分析了解,以便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决策。面对经济全球化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环境相较之前更加复杂多变,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生产经营的环境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环境。对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在内部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的控制。当企业对现有的财务风险进行风险控制时,一旦内部控制体系出现漏洞,便会使得企业成为被动,最终出现企业内部控制体制是小以及企业整体管理的失控。这充分表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其通过对企业所处的外部宏观环境的研究以及相关政策制度的分析,以对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提前分析,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者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出现的风险对企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损失及不利影响。企业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及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内部的风险防控意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要不断加强对其内部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以及日常教育,使得企业财务员工自身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具有较强的风险防控观念,能够自觉对企业发展经济环境以及内部的财务状况进行科学分析与判断。与此同时,企业实施有效的财务风险防控需要专业的人才进行,因此企业财部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需要加大提升,除了日常的专业培训之外,还需要在企业内部加强财务风险防控宣传。在此基础上,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环境的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大多体现在企业管理者、生产经营理念以及内部组织机构等方面,这需要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对此,企业需要对其所面临的内部风险、外部风险等进行一定的关注预防和控制,并将这种风险防控的文化思想在企业内部形成文化理念,并融合到企业发展理念中,以实现对企业财务风险防控与内控体系建设的积极引导。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可以通过创新建立多元化的运行方式实现财务风险防控与内控体系的融合发展。在当前资本运行的经济环境下,企业要实现进一步发展,是必须要更多资金进行业务的扩充发展。尤其是对部分善于利用外部资金进行发展的企业而言,更为明显。但是在此过程中,企业拓展要对自身的财务状况进行及时了解与科学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有效的资金筹措决策机制,以最大程度降低和防控筹资带来的财务风险。与此同时,企业在进行筹资时,要尽可能寻求多元化的资金渠道与筹集方式,以有效地分散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伴随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发展,企业实现自身发展可选择的资金筹措方式更加丰富化、多元化。其可以对现有大环境的分析、政府扶持政策的了解等多种方式有效实现资金筹集。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对资金筹措期限进行合理设定,以避免不合理的债务期限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财务风险,进而影响企业的整体财务安全。企业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对自身现有发展规划和经营计划进行科学分析,对可能需要的资金进行有效评估,以为不同期限的资金筹集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篇2

一、基层人民银行财务预算管理现状

近年来,基层行财务预算管理逐步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轨道,特别是2015年底,人员经费与工资计划不匹配的体制机制问题得到解决后,财务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各项管理事项基本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支出审批程序严格,各项支出合法、合规;预算执行落实基本到位;集中采购管理逐步规范,资产管理步入正轨;项目资金严格按程序办理。但由于基层行财务预算管理还处于不断探索和逐步完善的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基层人民银行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风险

(一)对财务预算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

基层行在思想观念上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指标、轻管理,重预算分配执行,轻预算编制过程的问题一直存在,更有甚者认为预算只是走过场、做样子,预算管理仅仅是中心支行财务部门的事情,地市中支、县支行及各职能部门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差、参与度低,工作流于形式。财务部门难以从全局角度对全行信息进行有效识别与区分,进而造成基层行财务预算管理缺乏计划性、前瞻性和严肃性,后续的财务活动存在违规违纪风险。

(二)预算编制不科学

一是预算编制无规章制度依托。人民银行于2006年推行部门财务预算管理,但与之配套的制度、措施未更新建立。预算编制规程、办法、支出参考标准等在制度层面上缺少充分依据,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财务管理制度控制上的“盲区”,导致编制过程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财务预算科目及账户设置与履职实际不匹配。由于财务制度多年未修改,现行科目及账户设置无法适应履职需求,部分费用没有对应列支账户或资金来源,如开展货币政策宣传费,各项调查、调研费用。三是缺少科学的部门预算定额标准体系。人民银行在履职和开展业务过程中的支出标准、人员定额、设备消耗定额等基础信息相对缺乏,基本支出定员定额较为粗放。除近两年在人员经费、部分公用经费、个别项目支出方面初步运用定额标准外,其他支出尚没有客观依据,降低了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程度,预算编制的可比性和可行性也大打折扣。四是预算编制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基层行预算编制人员的编制水平、财务分析能力相对较弱,缺乏专业性,绝大多数财务人员的分析仅停留在简单的数据堆砌、数据比较。分析手段单一,分析内容空泛,难以为上级行和领导财务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预算编制准确性差、计划性弱,影响资源的合理配备,致使预算制内容不够合理和科学。

(三)预算执行情况不理想

基层行预算执行情况不理想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费用支出进度不均衡。由于预算“编报早、批复晚”,且工资计划年底调整,使基层行在费用开支时往往前紧后松,容易导致费用支出和采购项目支出集中,不可避免出现操作不规范、年度突击花钱的问题。二是预算指标科目分配与基层行财务需求脱节。突出表现在行政事业支出中部分科目指标额度与基层行实际需求不相符,导致基层行为了用足指标,科目之间相互挤占,调账,串科目列支费用,甚至虚假列支等情况不同程度存在。三是预算执行刚性不强。基层行对预算支出的管理和控制手段偏弱,对预算的执行缺乏有力的制约手段,导致部门预算执行与编制脱节,失去了预算应有的严肃性,存在违规风险。

(四)预算监督、评估机制缺失

基层行缺乏预算监督长效机制,导致对预算编制过程、金额、预算执行进度、资金使用方向等缺乏有效监督,且很少进行有效性评估,缺少适度的奖惩措施。各行试点开展的项目绩效评价,由于总行尚未建立统一的评价体系,基层行自行设立的绩效目标不科学、评价指标粗放,评价方法单一,不能准确全面反映出基层行履职成绩和效果。

同时,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充分,没有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与财务资源分配有效结合起来,难以做到与规范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效衔接起来。

三、完善基层人民银行财务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增强预算意识,提高财务预算管理参与度

对财务预算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决定了预算管理的实施力度、实施效果,因此需进一步提升基层行对财务预算管理的认识和重视,加大政策宣传,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对相关业务需求部门的培训,促使各部门认识到,财务预算从编制、执行到管理是全员行为、系统工程。只有建立起人民银行系统自上而下统一高效的预算主体,各单位、部门相互配合,财务预算管理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二)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预算编制程序和方法

一是加强财务预算制度建设,使预算编制做到有据可依。制定适合人民银行履职特性的预算管理制度,确定预算编制标准、编制主体和编制原则及方法,减少预算编制及执行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切实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修订完善《中国人民银行财务制度》及相关制度规章,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预算编制、执行中的权利和义务,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确保基层行财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二是进一步完善相关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核算内容,建立一套完整、可操作性强的会计财务科目。按实际需要细化、归并各科目列支内容,增加部分会计核算科目,如增设专项宣传经费、调查调研经费等。三是完善定额标准体系,提高预算编制质量。认真研究费用支出中的普遍性需求与特殊性需求的差异及比例,充分考虑行业职能、业务特点、业务量、地区差异、物价变动和其他政策因素,以“分级别、分地区、分职能”为前提,建立符合自身行业特点的支出定额标准。四是夯实基础,不断强化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基层行领导要转变观念,在人员配备、资源整合方面向财务部门倾斜,建立财务人员学习晋升激励机制保证人员的稳定性。充分发挥财务人员储备库功能,建立财务人员培训学习长效机制,实施多层次、多领域培训,注重培养预算编制专业性人才,提高财务分析能力和预算编制水平,带动人民银行预算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强化预算管理执行监督,提高预算执行效力

针对基层行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可借鉴国外人民银行成功经验,适当提前人民银行系统预算编制的时间,加快预算批复指标的下达,提高预算年初到位率,切实解决预算执行先紧后松、集中列支的现象。同时,建议提请财政部按编报的预算项目批复预算,上级行也按基层行编报的预算项目进行批复,改进分配体系,逐步解决预算分配与需求脱节的问题。其次要建立财务预算管理监督机制,实现对预算管理全过程的监控,规范预算支出,履行对预算管理各个环节的检查权和考核权,“以检查促管理”,强化内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力度。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纠正。最后要积极推进基层行预算公开工作。不断加大预算公开力度,提高预算透明度,提升预算的外部监督与约束。

(四)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能够对预算的执行过程和完成结果实行全面的追踪问效,较好地调动各单位、部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成本,进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人民银行可借鉴国外央行绩效管理方法,制定财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一是建立财务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制度框架,结合预算执行考核评价结果,完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在进一步量化、细化财务会计科目和账户核算内容、列支范围、开支标准等基础上,建立对预算执行可操作性的考核评价指标,如财务费用合理性指标、使用效率指标、运行费用节约指标等,切实强化对预算执行的综合考核和评价。二是对重点项目预算实施跟踪问效与综合评价。对项目支出占比较大的科目如货币发行费、安防费、电子设备购置费等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重点项目使用效果实施跟踪问效,以保障项目资金的合规使用和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三是建立和完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全方位评价预算管理的综合效益。四是加强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逐步实现绩效管理结果与费用指标核批及年度考核评比的挂钩。

参考文献:

[1]申允政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财经界・学术版,2015(21)

[2]王强 基层央行部门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 [JP]中国物价,2011(06)

篇3

关键词:油田企业 财务风险 风险防控 管理 责任

中图分类号:C934 文献标识码:A

一、油田企业风险管控提出的背景

目前,随着电网规模扩大和发展要求的不断升级,油田电力企业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困难和挑战。作为油田生产和生活的保障,电力企业具有突出的战略地位,其生产经营一旦出现较大风险,不单会危及自身安全,而且会使油田生产、油区生活陷入混乱。为防控消化潜在的管理风险,国资委曾于2009年颁布实施《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要求中央企业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制及风险机制;随后于2015年又开展全面风险管理质量提升专项活动,提出“把风险管理打造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应对各类内外部风险的能力和水平。近几年来,油田充分利用电网现有的管理技术、资金优势,积极参与国家电力运营改革和区域市场竞争,在确保电网运行安全性、可靠性的约束条件下,开展全过程的电网运营风险管理,以风险管理手段结合日常生产经营,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二、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框架和内容

风险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ERM)是指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期望达到以最小成本投入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活动。风险管理遵循着协调与效率原则、前瞻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等,而财务风险管理作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部分,正在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财务风险管理是以企业经营战略和风险管理理念为基础,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各环节的具体行为实施监督与控制,为了控制和化解业务风险、提高企业财务绩效而进行的有效管理活动。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最终都集中地展现在财务现金流的短缺上面。识别、测量、评估、控制与降低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风险管理整体框架下,要主动、系统、全方位地分析和控制企业发展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通过风险管理为企业现在及未来的经营活动提供框架性的指导,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力,增强企业发展免疫力,保护企业资产,维护企业形象,创造适用于企业管理者的整体解决方案。

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要求我们不断更新风险意识、观念,而财务风险一直处于各种风险的中心地位,其主要包括投资风险、经济合同风险、市场风险、存货风险、资金风险等。财务风险管理必须应对各类风险,对风险加以预测、识别、预防、控制和处理,以最低成本确保企业资金运行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各级财务人员要牢固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增强财务风险意识和稳定大局意识,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将防范风险放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首位。各级财务人员必须增强财务风险防控的责任心与执行力,财务风险管理框架才能得以建立与实施。

财务风险管理框架主要包括财务稽查稽核、财务风险管控与防范、财务后风险评估等部分。首先,财务稽查稽核始终是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稽点要放在重大经济行为和关键风险点上面。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是做好管理“卫士”,立足于业务风险点与风险库开展财务稽查与稽核;二是提前布局,采取有效管理措施避开或化解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其次,财务风险管控与防范主要是指财务风险识别和财务预警、财务风险规避与财务风险支出控制等,其管控与防范目的是以最小的资金成本代价保证资金主体流转的连续性、稳定性与效益性。一是以财务手段监控企业运行状况,构建起以关键财务指标为主体的风险预警体系,来保障企业的风险可控、在控。二是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健全风险防御机制,及早发现进入财务困境的征兆。三是保证管理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要保证财务风险程度与风险控制成本的最小化。最后,财务风险后评价是指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效果评价。应以内控制度为基础,定期进行评估和评价,将风险管控效果纳入考核。

三、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的责任划分与下沉设计

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健全是风险工作推进的首要条件,公司紧紧围绕油田生产经营目标,从风险责任划分入手,充分发挥财务监督、服务、预警、管控等能,切实做好价值提升与风险管理体系的推进与推广。围绕责任划分与管控体系,将风险管理重点逐步下沉和推广,并进行了有益的总结与探索。

(一)风险管控责任划分明确

按照内控、风险管理一体化原则,对风险权限指引重新梳理和细化。一是将财务风险管理责任细分与落实,财务风险融入到业务管理,并根据风险的重要程度,按照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进行风险责任的划分,并层层落实管理责任。二是对财务重点职能重新定位,将财务管理重点规范到现金流管理、成本预算管理、资产处置、租赁管理等,按照不同层次风险管理的轻重缓急将责任分解到基层岗位。三是修订工作职责,强化对风险责任的分解,对财务风险的标准加以完善。四是从以核算为主的财务管理向财务风险防控进行转变,客观分析形势、环境和矛盾,实现财务责任的划分与控制。

(二)深化风险体系责任下沉

建立财务风险全过程分解、下沉与控制机制,使风险责任最大限度地到达基层与岗位,使得全员、全体实时更新风险理念,正确树立风险意识,不断加强自身风险防范能力与控制能力。一是不断优化风险流程的责任设计。进一步强化财务风险责任的监管,杜绝不规范的财经行为;二是最大程度分解下沉风险责任。对于重点费用要按照基层管理的职责分解落实追究责任,杜绝财经违规行为;三是风险责任体系的优化与完善;对于管理性支出和专项费用等,做好预算监控和专项费用风险稽查,对于预算较高费用支出开展跟踪预警与专项稽核。

(三)设定财务控制预警指标

加强风险控制和指标预警,实行重大风险实时报告机制,明确上下级之间的财务风险报告制度。一是根据运行实际设定预警指标,如资产管理指标、资金安全指标、变现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投资回报指标等,定期进行现金净流量、净收益和债务状况分析,动态掌握企业风险状况和风险级别,预控重大风险。有效做好财务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等,尽可能地防止重大风险事件导致的民众生活、经济及社会声誉损失。二是通过分析现金的管理成本、机会成本、短缺成本等,有效防范现金过量或现金短缺,加强对营运资金的过程风险控制。设立流动资产周转指标、偿债能力指标、资金流动性指标等。三是确保关联交易结算高效运行,严格执行关联交易限期结算制度,利用信息平台传递审核资料,缩短流转时间,改善集中结算与滞后结算的现状,设立关联交易有效结算率等指标。

(四)创新财务风险管控机制

创新是企业兴旺发达和持续发展的动力,财务也需要时时注重创新。公司从运行实际入手,结合风险创新理念,细化风险评估,筹划风险控制蓝图。一是强化“从严管理与精细管理”,结合风险管控,针对内控缺陷和高风险业务实施专项风险评估。梳理企业重点业务,查找管理的重点、难点,将财务风险管控逐步做到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努力改变财务风险管控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局面。二是守好“规矩”,对各业务板块修订关键业务流程,实施重点财务监督检查。对于财务风险点要布点监控,如无市场准入和施工资质等违规现象进行严格的财务监督和审核,及时消除财务风险与隐患。三是将财务风险作为风险管理文化核心,促进企业价值增长。财务风险管控与价值管理相辅相成,通过构建企业整体风险文化,凸显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要性。一旦财务风险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灵魂注入到工作中形成核心,将从上到下贯穿于每位员工的思想,自发地形成全员、全过程的全面风险管控体系。四是完善财务风险防范的评价与考核,实现内控综合评价向风险管理考核的转变。以检查结果为导向,将内控制度与风险管理相互结合,对重要财务风险进行监督和跟踪评价,对物资、审计等部门专项检查进行动态整改与效果考核。

篇4

一、旅游企业财务风险基本概念

旅游企业经营领域涉及较为广泛,以游览、娱乐、住宿、购物、餐饮为经营主线,其财务管理特点基于旅游产品特点。就旅游企业来说,产品生产大多在服务上,其产品特性完全是服务性产品特点,如生产销售同时发生、不可储存性等,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近年来,随着竞争的激烈化,旅游企业面临的风险因子越来越多,这就需要企业处理好投资、融资、筹资及日常的财务工作,尽可能降低财务风险,保障内部组织的稳定运营,为企业竞争提供必要基础。旅游企业的财务风险,总的来说包括内部风险及外部风险两类,内部风险主要指内部管理失调引发的风险,包括投资、筹资、决策等方面。外部风险主要指经济、政策、文化环境的变动。这些风险因子都会对旅游企业的收益造成影响,对旅游业长期发展不利,因此,旅游企业必须熟练掌握财务风险分析及管理工具,强化财务风险防控能力。

二、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分类

针对旅游企业,财务风险可分为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两类。其中,不可控风险不受企业自主意志影响,被动性强,是所有企业都会面临的风险,来自宏观条件,如国家产业政策、企业主营业务区域状况等。可控风险主要包括筹资、投资、资金回笼及收益分配四方面,可通过自主决策避免或解决。

(一)不可控风险不可控风险主要是旅游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以5.12地震为例,由于民众对地区灾害性时间的担忧,游客多数会选择其他地区旅行,直接减少了四川地区的旅游业务流量,若企业以此地区为主营,由于企业资金长期占用于收益小地区,这些地方的旅游企业经营风险就会极高。此外,国家政策上,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企业可能会被迫出现转产或经营调整,不同性质的旅游企业受到的影响也会不同。

(二)可控风险可控风险是企业内部经营风险。一般的,旅游企业可控风险主要表现为偿债能力不足、现金流量呈现负数、依赖短期借款引起的资金周转不灵等。这类风险的成因往往来自企业内部,如决策失误、资产负债评估能力不足、竞争过强、财务控制能力不足等。以财务控制为例,旅游企业财务控制难度远远高于工商业企业,一方面,企业应收账款控制难度大,流动资产占用高,另一方面,应收账款存在虚增企业利润,企业难以把握自身实际财务状况,直接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三、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财务风险意识不足、人力成本及宣传成本支出占比过大、资金管理效能不佳、投融资风险度量不足、内部控制不到位、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等。从普遍性入手,本文总结旅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如下:

(一)强化业务流程控制要实现高效的财务风险防控,旅游企业必须强化业务流程控制,强化财务管理刚性。首先,在旅游项目开展过程中,企业将所有业务纳入合同化管理中,避免由于客户要求、费用、行程上引发的不稳定因素。第二,在提供旅游产品时,旅游企业要严格按照旅游合同办事,按照合同内容,依据景区计费标准行事,制定严密的计调单,若要开辟新路线,则需进行专项调查之后确定。第三,要按计调单编制及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合理划分行程中团队成员职责,形成相互制约机制,避免超预算、资金结算错误等风险。第四,旅游行程责任分配前置。要在出行前将计调单、安排、服务标准等要求事项部署下来,以便实现行程中费用控制。因此,计调单刚性必须足够,要严格按照计价单控制成本,严格审查,该报销尽快报销,不该报销坚决不报。

(二)强化财务控制首先,旅游企业应完善内部各项财务工作细则,按现有会计准则、会计法等相关法律,结合行业特点及企业特点制定本企业财务会计明细操作规范,强化风险监控。第二,要注重会计工作的实际执行,强化经济活动的系统记录与分析,使企业内部资产及财务状况得以正确反映。第三,要强化资金和费用管理,提高预算科学性,要严格按照旅游主线及行程开展预算,避免预算超支及预算不足。

(三)强化内部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首先,风险评估指标设置应以企业资产负债率为基础,当资产负债介于40%~60%时,企业资金配置最为合理,低于40%资金充裕且可能发生限制,高于60%企业资金紧张,负债较高,应启用财务预警,控制负债增加及比例。此外,流动比率也应作为风险指标的组成,应将流动比率控制在1.5倍,避免企业资金链风险。其次,在风险防控设置上,旅游企业应当首先强化员工及部门财务风险意识,在规范财务基础工作的同时不断强化制度性建设,在大财务管理架构上,计调单、会计核算凭证等进行标准规范,对收支预算、资金回款等项设置专用管理办法。最后,旅游企业可引进外部监察机构,利用抽查、倒查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评判,提高管理接入的及时性,避免事后控制。

(四)强化财务队伍建设团队凝聚力上,应当营造以人为本的团队氛围,为财务人员树立信心,提高凝聚力;在岗位设置上,应实行轮岗,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避免长期任职出现的岗位漏洞;培训机制上,可采取持续教育与专项教育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企业内宣传财务风险知识,联合专业机构制定培训计划,营造风险防控氛围,另一方面可开展主题明确、重点明晰的财务风险防控教育活动,如竞赛、案例交换等,提升财务队伍素质,避免因人员疏忽导致的财务风险。

(五)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旅游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主要包括信息咨询、电子政务、旅游电商三大系统。策略上,旅游企业应当从强化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信息化发展环境建设、完善安全保障体系三方面入手。实际操作上,一方面,政府应为企业构建信息技术宏观条件,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企业要强化门户网站建设,如提高网站信息详尽程度、组建论坛、构建客户交流机制、同行联合网上宣传等;优化电商模式,如构建个性化网络平台、开展虚拟旅游经营等;大力开展网络营销,如交换友链、Email推广、自媒体推广、竞价排名推广等。第三,要强化多方合作,如旅游相关部门协作、银行网上协作、网络公司协作等。第四,可开展CRM客户关系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客户回流。第五,强化系列服务。第六,加大员工专业培训,如导游技能、财务技能等。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防控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事业单位也进行了市场化的改革,但是并未完全按市场化运作,由此产生了许多不同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风险问题,并且由于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基本上是非营利性的,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风险防控问题尤为重要。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风险

(一)违规支付风险

事业单位在对部门预算进行改革的时候,因为制度的不健全,事业单位在对部门预算进行改善时,主要是对预算经费支出结构进行完善,从而有效的缓解预算经费之间相互挤占的矛盾。随着预算财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级财政部门加大了对预算执行的监管,这就使得有些事业单位一味的注重预算的执行进度,而忽视对各项支出细节的把关,发生违规资金,导致了违规支出风险的存在。

(二)财务核算风险

为了不断的适合社会的发展变化,会计制度的内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但是受各种原因的限制,不知道从何做起,往往在实际操作中出现错误,核算失误现象也时有发生,导致财务核算风险的产生。

(三)人员道德风险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财务人员的道德素质如何,对其财务管理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但是就现在的情况看,事业单位在财务人员的选择上,还没有科学合理的选拔方法,对于财人员道德素质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因此在财务人员道德素质的培养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二、造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的主要原因

(一)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

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事业单位是在政府的授权下成立的,政府对其帮助很大,导致事业单位的风险意识不强;另一个方面,事业单位又渴望获得更好的发展,不计后果的开展投资,导致各个财务风险的出现。

(二)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的风险意识普遍不强,因此在风险的控制上也没有加以重视,无论是国家,还是事业单位内部,都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而且在工作绩效考核方面也做的不够好,使得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极为低下。除此之外,对于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以及归属问题,均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缺乏科学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就事业单位而言,虽制定了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制度未能根据工作实际进行修订完善,常与实际脱节,在财政风险防控方面存在盲点,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尤其在大额资金的使用上,将会助长个人独断现象的发生,导致资金的大量浪费,在加重事业单位的债务负担的同时,导致各种财务风险的出现,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因此建立一个科学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极为重要。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培养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

我们在对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进行培养的时候,可以将岗位责任、职业道德教育、自身综合素质结合起来进行。除此之外,对风险管理进行培训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让财务人员掌握财务风险知识的同时,更好的进行财务风险的管理工作。具体方法,主要如下:第一,加强风险识别能力的培养,是财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能够及时发现各种财务风险,将损失减到最小;第二,加强风险检测能力的培养,帮助财务人员更好的对风险进行检测;第三,加强风险控制能力的培养,风险一旦发生,财务人员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加以控制。

(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财务预算中的各个环节,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程序,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并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对预算执行比例指标进行规定,大大提升自己的使用效率,使财政的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具有方法有:按年制定资金预算报表、按月制定资金执行报表;根据资金预算报表中的相关内容,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每年的资金都要进行合理的预算;在事业单位的内部建立一个资金管理中心;对于资金的编制,一定要科学合理,充分发挥每一笔资金的作用,使财务资金在一个良性的环境中进行循环。

(三)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

对于违规资金的使用,一定要有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管。在单位内部,挑选优秀的财务人员组建内部审计机构,其具体功用为:对事业单位中的各种财务活动进行审计;对于财务管理活动,也要加强监督管理力;在资金、资产等方面的建设以及制度,也要进行监督和管理。综上所述,内部审计机构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会计、管理、职能的监督和管理,防范各种财务风险的出现,提升事业单位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的能力。

(四)加强财务风险的防控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财务监督是否到位,对于财务风险的控制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建立和健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监督机制迫在眉睫。具体措施为:首先,对传统的内部财务监督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实现内部监管的电子化以及网络化;其次,内部监督管理要增强,对于可能出现财务风险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将财务风险扼杀在摇篮里面;接着,资金制度、资产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的监管力度也要加强,不能忽视;最后,要保障相关的制度都确实落实到位,使每项制度的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建立健全部门财务监督体系,财务风险的管理以及控制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结束语

篇6

[关键词]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防范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7. 011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7- 0017- 02

1 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的现状

1.1 行业特点带来的风险

房地产行业的投资收益周期长,风险大,易受市场和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跟经济周期一样,房地产业也会经历复苏、繁荣、衰退、萧条这4个阶段。在房地产业进入衰退阶段时,楼价涨势就会明显迟缓,当国家政策有变时,楼价就会大幅度递减或递增。2007-2008年间,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暴涨暴跌的动荡局面,直至2009年市场进入一个调整的阶段。2010年,国家又一次出台房地产政策,房价呈现上升趋势。然而2011年下半年开始,我国房地产业再次进入萎靡期,这对房地产业的冲击是巨大的。

1.2 利率和通货膨胀风险

当市场通货膨胀或利率上调时,就会引起原材料、工人工资成本增加,从而使得预期收益缩水。近些年,银行不断加息,使得房地产贷款难度加大,老百姓按揭贷款购房困难,影响了投资者的购房欲望,从而导致房地产行业低迷。

1.3 现金流不稳定的风险

资金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房地产业更需要加强现金流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现金流量是否充足、合理,直接反映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实力。当现金流量不足以抵债时,就会引发财务危机,甚至会导致企业倒闭。由于房地产业的开发周期较长,资金周转率低,所以,要强化对现金流量的管理工作。

1.4 国家宏观政策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2010年,全国房价大幅上升,房地产行业进入繁荣阶段,泡沫经济严重。国家为促进其协调发展,从税收、银行贷款等各个角度加强了对房地产业的整治,比如提高二套房首付标准、提高贷款利率、提高异地投资门槛等。对国家的调控手段,各大银行也积极配合,贷款利率随之上升,2011年,国家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收到了明显效应。

1.5 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企业财务管理意识不强,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从目前看,很多房地产公司没有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在项目开发前没有合理进行预算,也没有全方位的财务分析。房地产企业的预算分析包括征地成本、资金流向、投资回报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目标,有效地控制成本,减少财务风险。

2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2.1 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包括经济、市场、法律、资源等方面因素,这些都属于宏观因素。虽然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外部,但是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国法律和政治环境相对稳定,所以企业所面临的外部风险主要是指受经济环境的影响,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引起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大,进而影响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状况,甚至出现财务危机。

2.2 内部因素

由于房地产开发项目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很多,导致其资金风险较高,如果存在内部控制失范的情况,容易导致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出现问题,导致房地产开发出现阻碍,所以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是由于内部控制不完善带来的财务风险上。

3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策略

3.1 完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房地产企业,应当实事求是地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包括财务预警体系和风险管理机制。在资金流风险有效识别上,应以现金流状况作为分析基础,关注现金预算的执行状况,通过预算与执行的差异分析及异常波动,来研究现金流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针对举措来及时管控这些问题和早期的风险。通过绝对数和结构分析来研究现金流是否合理,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若比预算数要少,则可能盈利能力低下或者过度投资导致资金短缺,对于这种情况,简单地靠融资解决并不科学,应当寻找原因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房地产企业现金流结构,主要看运营及投融资所占现金流比例是否符合战略和经营周期。一般来说,扩张型房地产企业融资占比较大,保守型房地产企业经营收入占比较大。房地产企业资金从投资到回收一般在3~5年时间,融资渠道和结构应当与企业经营周期相一致。科学分析财务风险后,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防控体系。首先要加强财务风险意识培养,确定管理层对风险防控负责,以此为基础引进现代风险量化和管理工具,对财务风险内容进行细化,并制订财务风险控制方案,根据财务风险的概率和程度来对其进行量化,并给出解决方案。最后要建立风险责任机制,对风险管理要实行问责监管制度,并加强执行。

3.2 加强融资环节的管理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资金结构的失衡,扩展融资渠道可以有效防控其风险。房地产企业应当顺应国家政策,发展多元的直接融资,如国家应建立专门的针对房地产企业资本市场,增加长期债券、股票的发行额度,提高房地产企业直接融资的比例,并出台短期融资融券的政策,适度推出抵押贷款证券化,创新组合式的融资模式,降低信贷风险;在间接融资方面,可推出适合房地产企业经营现状和特点的特色信贷服务,结合银行与担保金融机构,促进贷款模式的创新。

3.3 在投资方面的财务风险防范

对投资商,应加强项目研究,重点是市场供求状况,要有把握和有针对性地进行投资,投资前要研究消费者的偏好,通过指标分析法来确定经济效益最优化路径,同时要重视投资所在地的地方政府的城乡规划管理程度、项目周边环境影响因素等。对所投资项目的经营模式也要慎重选择,例如联营、共同投资、多种经营等组合方式。一般风险较大的项目可采用共同投资方式降低投资风险,对居民楼、写字楼、商业地产等项目,要进行多种经营开发,降低销售风险。

3.4 加强现金流管理

房地产企业现金流管理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首先在应收、应付账款管理上,要加强信用管理,提高催款责任落实程度,提高运营资金周转效率,使房地产企业现金流充足且顺畅。其次在房产产品销售上,应创新营销方式,结合多方力量扩大宣传促进销售,提高存货周转速度,提高资金回笼速度。最后,房地产企业应站在价值链管理的高度,与价值链上的各经济体合作,实现价值链融资和运营资金动态跟踪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医院 财务风险 风险防控 财务管理预警

一、引言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量民营资本涌入医疗卫生行业,直接推动医院竞争日益激烈。作为市场竞争主体一部分,如何合理规避医院经营中的不利影响因素,有效控制财务风险,成为医院竞争和发展的关键。医院经营决策者和财务管理者必须要不断提升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规范财务管理,不断提高财务系统风险防控能力,促进医院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二、医院财务风险类型分析

(一)医院财务投资风险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水平处于发展时期,一些医院基础设施还较为落后,大型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飞快,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不相匹配。为更好满足群众对于医疗卫生需求,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必须要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购买或更新先进医疗器械,需要有大量资金投入。在国家财力有限的前提下,医院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寻找投资的机会,随之就会产生一些财务风险,即财务投资风险。医院财务投资风险主要体现在医院大量资金投入到项目中,如果不能如期投入使用和获利,或者即使暂时获利,但是在不确定因素影响下,导致项目亏本运作,造成医院整体盈利能力的下降。造成医院财务投资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项目研究人员,在项目立项过程中,分析不够深入,研究不够细致,计划不够成熟等。

(二)医院财务经营风险

在我国现有医疗卫生体制之下,许多医院在运转过程中,经常出现资金不到位的现象,或者难以充分运用医院资金,导致资金闲置等问题。在医院竞争发展中,由于支持重点和方向等原因,导致医院发展步伐不一致,有的医院发展较快,有的医院停滞不前,甚至是有的医院在传统财务管理理念之下,过于强调资金的安全性,将大量闲置资金存放在银行中,资金效益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医院发展动力严重不足。也有的医院过于强调资金的增值性,将医院资金大量投资,甚至是举债经营,没有对整个地区医疗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导致医院资金短缺,陷入严重经营危机。

(三)医院财务筹资风险

为了更好参与医疗卫生市场竞争,许多医院都不惜借债经营,大量建设基建项目,出现资金不足等问题。虽然政府财政给予部分支持,但是由于医疗卫生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医院深受资金不足问题困扰。在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医院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就可能更倾向于通过信用筹资、租赁、贷款等方式筹资。筹资就会存在风险,如果医院在筹资之前没有对筹资方式和自身偿债能力进行深入分析,容易导致经营资金的进一步短缺,在筹资和还贷之间的平衡容易被打破,陷入长时期偿贷泥潭不能自拔。

三、医院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外部环境影响

资源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法律环境和经济环境等,共同构成医院外部发展环境,同时也对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直接影响。这些因素虽然是在医院之外存在的,而且也不是医院所能够控制的,但对医院财务管理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策风险,由于国家或地方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发生变化。第二,利率风险,由于医院未能充分考虑自身偿债能力,通过不适当筹资方式筹措资金,从而使医院支付了高于其利润率的借贷成本,遭受相应经济损失。第三,技术风险,在医院高端设备引进过程中,由于对设备技术论证不充分或购买周期长引起价值下降,造成相应财务风险。第四,信用风险,主要是指交易双方中,对方不愿意或者不能履行合同规定,造成相应财务负担。

(二)内部环境影响

在医院缺乏风险意识或者内控机制不健全,或者是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医院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财务风险。如果医院财务管理部门缺少明确责任分工,组成机构不合理,领导对于财务风险防控意识不强,缺乏整体财务风险防控应对预防机制,也容易产生财务风险。在现行公立医院承担的社会公益事业内容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医院出于社会责任感及救人为本的人道主义原则,也容易导致医院只出不入、坏账率逐渐攀升的局面,给医院财务管理带来安全风险隐患。

四、医院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和建议

为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医院必须要客观分析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牢固树立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提前做好潜在风险应对措施,及时将财务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具体而言,医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入手:

(一)实施稳健的财务融资策略

在我国当前医疗卫生市场瞬息万变的时代,医院必须要不断改变传统发展策略,要通过适度融资来推进医院发展,但是也不能盲目融资,采取更加稳健的融资策略。要充分分析医院竞争发展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对各个时期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确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最佳动态负债额度,使医院的经营效益和融资风险达到平衡状态,使医院在享受财务杠杆带来的收益的同时有效规避融资财务风险。要及时制定医院合理负债警戒线和债务风险应对措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二)建立健全投资项目评估制度

为确保投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建立项目投资评估制度,按照制度要求进行投资决策。要设置合理的角色程序和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召集相关专家、学者以及经验丰富的领导者共同参与投资决策过程,通过严谨的可行性研究和周密的调查,包括对配套项目分析,交由投资项目评估小组论证,筛选最佳投资方案。建立投资项目风险追究问责制,确保项目投资决策权力和责任的平衡,不断提高医院项目投资决策科学化水平。

(三)改进医院财务成本核算方法

为了让医院管理者提供符合市场化要求的真实财务信息,必须要对医院财务成本核算方法加以改进和完善。在对医院固定资产折旧计算的时候,可以参照企业计提折旧方法,计提减价准备金。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将医院经营成本分摊到各个核算科室,科学确定其医疗成本,为管理层进行正确项目决策提供准确会计信息,有效降低医院财务经营风险和决策风险。

(四)建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医院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第一,要根据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收集相关财务信息,动态跟踪各类敏感性预警指标情况。第二,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更加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及时对相关风险指标进行测算,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常态监控体系,在财务风险出现以前及时发出预警,提出有效防范措施,将财务风险降到最小。

参考文献

[1]甘世峰.医院会计核算与管理[J].财会月刊,2012,(10).

篇8

1.1财务风险控制意识淡薄虽然我国企业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留存下来的都是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但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财务风险的管控意识仍较为淡薄,没有将财务风险控制提升到应有的高度。企业管理者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尚未建立起全面控制和预警机制,没有相关控制防范措施,一般是在风险出现后才进行处理。企业员工风险意识淡薄,再好的制度也需要员工来执行和遵守,员工是财务风险控制的主体,员工的素质和水平决定了财务风险控制的成败。

1.2企业监督机制不完善企业财务监督机制来自多方面,在业务流程方面,只是注重业务成果,忽视风险的存在。部分财务人员只是对单据做机械式的统计,即使是发现了相关疑点,由于缺乏监督机制,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监督和信息沟通,延误了相关时机,使企业蒙受损失。在内部监督方面,目前很多企业主要靠内部审计来实现,部分企业对内部监督重视程度不够,内部审计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差。部分企业内部审计只是起到了会计审核的作用,会计监督和审计、评价、鉴证的作用发挥得较少。

1.3企业风险评估不及时风险评估是对风险的有效识别,是风险控制的前提,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出综合评定。公司层面上,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缺乏应有的沟通和协调,管理目标不明确,战略目标不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在业务层面,没有规范业务流程,没有将部门的业务目标上升为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高度。缺乏一套系统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不能提前有效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风险防控预案尚未建立,防控措施存在片面性。部分企业缺乏财务风险的评估机制,不能针对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较弱。

2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建议

企业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具有相关性,企业追求的是生存和盈利,生存是基本前提,盈利是最终目标,只要有利润就会存在风险。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建立基于风险控制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加强人员管理和相关组织机构建设,逐步完善相关制度,才能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安全的经营管理环境,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2.1增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不断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并善于分担、分散风险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要进一步树立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落实好风险与收益相均衡的原则,收益与风险防控相平衡。财务风险不是财务人员的专利,全体员工都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将风险防范流程贯彻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去。会计和财务管理人员要具备职业判断和风险识别的敏感性,及时发现和评估潜在风险,对具体环境下的财务风险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企业要从战略的高度构建新的企业文化,将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理念融入企业文化,明确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完善考核指标,建立基于风险导向的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

2.2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风险的监控,从源头上加强风险管控。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在财务风险控制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从而实现企业科学管理、民主决策,建立健全约束和激励机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探索将内控制度和管理制度有机结合,确保内部控制规范科学有效。制定具体的控制流程和方法,明确控制各岗位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保各岗位之间的形成相互制约,管理层级之间的相互制约,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多层次、多目标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以规范化的流程管理和节点控制来保障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与预警体系,健全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机制,对企业经营运转进行实时监控,时刻关注企业偿债能力与负债比率,及时做出正确、客观的风险分析。在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计量、加工、整理、披露的过程中,对于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要及时预警。

2.3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机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对各类风险全面识别,要善于从未知风险中寻找必然风险,以便使企业能够采取措施或者抓住机遇应对风险,全方位监控风险,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处置意见。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估机制,采用财务指标,进行技术性分析。要注重发挥整体效益,提出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转变内部控制理念,以风险导向为原则,将财务控制扩大为风险控制;以风险导向为目标,针对风险涉及相关流程、提高控制效率,有效识别和控制重大错报风险,提高风险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4加强企业财务活动风险控制

2.4.1筹资风险控制筹资风险要在源头上控制,要做好筹资期限、资金来源、筹资环境等筹资因素的相关预算工作,科学筹资,控制好相关结构和债务结构,降低资金风险。把握好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财务状况做出科学预测。把握市场动态,顺应经济环境,做出合理的预测。提高筹资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根据企业实际安排杠杆系数,创造更多利润。企业要对债务进行积极化解,科学管理,加强债务融资治理。

2.4.2投资风险控制投资风险主要包括资金回收风险和投资资金效率风险。一般投资回报率与投资风险成正比,企业要获取投资收益,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现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投资后,如果资金不能及时收回,将导致企业运行困难,不能准确把握相关现金流量,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要确保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平衡相关收益和风险。要加强投资前的项目审批和风险论证,严格把握投资进度,做好相关预测分析,建立投资决策机制,避免冒险投资,将投资风险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

篇9

一、高等院校财务风险及特征

高校的财务风险即高校在经济活动中,受到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其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产生偏差,最终使得高校出现损失。其财务风险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客观性。首先高校的财务风险属于客观存在的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难以消除、避免,只有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来防控风险的发生,降低高校的经济损失;二是高校的财务风险可以转嫁。由于高等院校属于事业单位,其财政支出主要来源是政府拨款,没有独立的民事责任。高等院校出现破产情况,其财务风险就会转嫁到政府身上,将政府的财政压力增大;三是相对具有隐蔽性。高校的财务风险不易被发现,所以,必须整体考量财务风险,及时化解风险,保证学校好的发展环境;四是具有不确定性。由于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高校的财务风险可变性强,即具有不确定性;五是高破坏性。高校若发生财务风险,则影响的不仅是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会对社会的稳定产生深远影响;六是全面性,即高校的财务风险发生在整个管理环节中,比如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等环节。

二、高等院校财务风险的表现

(一)信息安全风险

目前,高校的财务管理主要是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为技术基础进行理财。通过网络财务管理,进行远程财务事务处理,在线报告实时概况,可以进行在线管理,促进了高校的资源整合。同时风险有:对于财务管理系统如果没有正确操作、一些操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技术理论知识欠缺,资料随意下载,可能导致计算机病毒的侵害,导致使用网络受阻等问题;财务信息出现泄露、篡改、删除等问题,引发财务网络系统瘫痪等问题;财务系统受到黑客入侵,网络设备被损坏,从而产生资金缺损现象。

(二)投资风险

高校在逐步建设过程中,不断投资固定资产、经营性资产、证券、校办产业等。实际上,校办产业的实际收益很少,还经常出现亏损,证券市场的盈利也是非常有限的。后勤经营性资产获得也只是少量的现金流量。因此,高校的长期投资风险存在,盲目建设,具有资金短期流动的风险。

(三)筹资风险

高校的负债筹资模式,可以迅速筹集资金,实现基本的发展目标,增强师资力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相反,一些学校并没有将贷款资金进行科学安排,引发贷款资金使用不当、资金利用率低的问题,以至于学校的财务负担增加,筹资风险加剧。

(四)资本预算风险

资本预算即充分筹划资本项目,做好财务的总体规划。高校对于新建校舍、建筑物翻修、设施更换、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征用等现实问题,不是全部都能尽善尽美的做好规划,往往发生现金净流量骤减、专项经费被挪用等问题,可能引发资产的不良配置等资本预算风险。

(五)内部控制风险

一些高校的财务管理体系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建立的制度不能对外部环境有预见,反应滞后,财务风险增加。还有些高校将自身的财务风险隐匿,盲目增加借款资金,套取银行的信用,这就导致财务风险隐患的存在。同时,一些高校的内部牵制体制不够完善,会计工作缺乏系统性和有序性,这就容易发生公款私存、帐外账等,引发国有资产的流失。

(六)学生欠债风险

高校在不断扩招后,学费标准也逐渐提升,高校的贫困生人数增多,导致欠费的学生人数扩大,一些学生恶意欠费,欠费问题更加严重,众多的欠费,会造成资金的短缺,可能引发财务风险。

三、高等院校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高校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够

很多的高校开展举债建设,纷纷扩大规模,建设的合理规划不足,没有按照自身的实际承受能力进行投资,引发负债投资成本和实际收益不相匹配的状况。作为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对网络财务管理系统操作的技术不过关,信息安全管理意识淡薄,导致信息安全风险发生。贷款资金的成本理念不强,习惯于按照国家的法定预算获取和使用资金,风险意识不高。

(二)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预算控制的刚性不足

高校具有资产自由支配权,管理者具有独立行使权,没必要对委托人负责,使得高校的资源少有监督体系的维护。一些高校的财务内部监控体系不健全,成本核算不到位等。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最重要的内容是预算控制。实际的风险管理中,一些高校没有进行精细的预算编制,按照当年财务状况、上年收支状况、实际收支状况开展编制,项目不够精细,预算支出的核算局限性不强,全面性不足,部门预算的领域受限,预算外的项目随意增加,缺乏固定性。预算的权威性、约束力不足,结果是预算失控。

(三)重点监控不足

高校财务风险核心范围在对外投资、贷款、基本建设、校办产业等领域。对于这些问题,由于重视程度不够,事前重点监控工作不够,使得财务问题增多,尤其是对办公费、会议费、车辆使用费等的监督,导致一些人利用管理漏洞,将国家资金骗走。专项资金被挪用、挤占,资金的实际效益并没有发挥。一些单位没有根据要求定期开展固定资产盘点,资产入账不及时,固定资产明细登记不及时等,导致账实不符。一些高校不断扩招,举债建设,对建设资金没有进行合理安排,导致筹资负担加大,贷款危机频现。

四、高等院校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一)提升高校的风险防范意识

高校的日常财务活动,通过网络进行内外部的联系,作为财务管理和系统操作人员要逐步增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正确操作财务系统。加强对自身的准确定位,避免盲目发展。加强对国家的相关教育政策的准确理解,合理安排贷款规模,减少负债投资成本,降低财务风险。高校必须逐渐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于国家拨付资金的无偿使用习惯,提升对贷款资金的认知度,增强资金的成本观念和风险意识。在贷款前要充分考虑自身的还贷能力和资金的潜在风险,同时要考虑利息支付和到期归还本金等问题,摒弃传统的政府买单思想,增强偿还意识。

健全高校的经费筹划体制,不断改善筹资结构。在基本的贷款融资基础上,提升校际、校企之间的相互合作,有机结合自身的人才和技术力量,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增加社会捐赠资金、教育资金,加大教育资金的来源。还可以通过成人、网络教育的模式,开办培训班等来教学,适应不同层次人群的高等教育需求,同时还扩大自身的资金来源,使得资金的来源渠道逐渐多样化;不断实现合理理性的融资。高校应该按照其具备的偿债水平,科学地安排贷款规模、贷款结构,有效控制财务成本,提高贷款资金的使用率,正确使用贷款资金,降低财务风险,增强投融资风险防控意识。

(二)加强预算管理约束力、健全风险预警体系

通过健全预算控制系统,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进行风险防范。对于支出的预算,要科学测算、严格控制,按照高校的财力情况将其列入年度的预算中。高校开展经费使用范围、开支标准等的审核、监督,主要依据“经费包干、专款专用、超支核减下年度指标”等方法来进行。定期总结校内各单位的经费使用状况,考核单位负责人,加强源头的风险防控。

同时要逐步健全财务风险预警和管理体系,及时掌握财务运行情况、挖掘运行中的潜在风险,为高校的管理层决策提供有效的根据,并且可以及时采取相关应对之策避免财务风险。通过基础信息系统,将基本的内外部财务信息资料收集起来,然后传递到分析监测系统,由其开展财务风险指标(比如偿债能力、学生欠款率、收益能力、负债率等)评价,利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评价高校的财务风险,若超过预警线,要及时进行预报预警。要定期监督和检查运行效果,及时修改财务风险信息,最终真正实现财务风险的预警功能。

(三)提升风险重点监控效率

对于对外投资、贷款、基本建设、校办产业等领域的重点监控要在事前采取一定的防范之策,避免财务风险发生,高校要注意避免盲目扩张。高校要开展有效地业务控制活动,健全实物资产保全制度。认真核实投入资金的使用渠道、用途,避免财政资源浪费。对于校办产业等经济效益审计等问题,高校要积极促进教育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将浪费降低到最低,并尽可能杜绝浪费。同时要明确财政运作的主体,其权责明确。同时高校要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保证内部资产固定性,增强外部资产的流动性,提升资金结构的规范化,使风险和收益优化组合。此外,还要严格审核并筛选合资人,将各种责任关系明确化,最好选择的是业绩好、信誉度高的投资人、合伙人。管理好基建设备的采购,控制投资规模,招标制度规范化,专项经费比如道路维修、修缮、批量仪器设备购置、实验室建设、学科建设等开展项目式管理,给予可行性论证。

篇10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企业;财务风险;防控措施

一、财务管理对商品混凝土企业的重要性

随着商品混凝土企业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但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也提高了企业的综合效益。由此可见,财务管理对商品混凝土企业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管理促进了商品混凝土企业的规范经营

在商品混凝土企业实行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要阶段,是企业整体经营的必然需要。通过采取财务管理,企业的管理行为得到细化,企业的管理行为更加有效,企业的整体经营行为得到了规范。所以,从商品混凝土企业的总体发展来看,财务管理对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十分重要。

2、财务管理提高了商品混凝土企业的综合效益

通过采取全面财务管理,商品混凝土企业的整体经营行为得到了规范,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措施得到了贯彻和落实,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企业综合效益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对于财务管理来讲,其重要性主要是提高了商品混凝土企业的综合经营效益。

3、财务管理提升了商品混凝土企业的经营水平

财务管理目前已经成为商品混凝土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对商品混凝土企业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不但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效益,也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所以,财务管理对于商品混凝土企业的经营管理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保证了企业经营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商品混凝土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分析

对于商品混凝土企业而言,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无外乎来自三个方面:企业外部因素、企业内部因素、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因素。

1、企业外部因素

众所周知,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企业资金供给持续发生短缺,货币性资金持续贬值,实物性资金相对升值,资金成本持续升高。目前,我国商品混凝土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偏低,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欠缺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2、企业内部因素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商品混凝土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例如: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等。

3、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因素

商品混凝土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垫资现象,应收账款大量增加。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坏帐损失严重。企业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商品混凝土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商品混凝土企业如何实现财务风险的有效防控

对于商品混凝土企业而言,财务风险如果不及时得到控制,将会对企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不但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也会对企业的经营利润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我们要采取积极措施,对商品混凝土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控。

1、商品混凝土企业要对财务风险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于财务风险的防控,要想取得积极的效果,就要从观念上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企业财务管理行为的优化,使企业的财务制度能够更加完善有效,从根本上推动企业财务风险防控体系的建立。因此,对财务风险引起足够的重视是实现有效防控的第一步,我们要在观念上理顺这一思路。

2、商品混凝土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

目前内部控制被公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对于商品混凝土企业来讲,要想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就要在现有的财务制度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通过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程序,保证商品混凝土企业的财务管理取得积极效果,起到防控财务风险的目的。

3、商品混凝土企业要积极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在商品混凝土企业中,财务风险的一个具体体现就是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没有实现对资本的合理利用,在资本利用过程中不透明,无法发挥资本运营的积极效益。因此,要想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控,就要加强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保证商品混凝土企业经营的有效性。

四、商品混凝土企业采取财务风险防控措施取得的积极效果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商品混凝土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是比较严峻的,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控,会对企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从目前商品混凝土企业的实际经营来看,多数企业已经采取了积极的财务风险防控措施,保证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消除了财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通过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商品混凝土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采取财务风险防控措施,化解了企业经营风险

通过采取财务风险防控措施,商品混凝土企业的整体管理经营行为得到了优化,财务管理行为得到了规范,企业的经营风险进一步降低,保证了企业整体效益的实现,化解了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2、采取财务风险防控措施,强化了企业制度建设

在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措施中,加强内部控制是重要的一条。通过建立健全商品混凝土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制度建设得到了完善,同时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优化,对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很有帮助。

3、采取财务风险防控措施,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益

对于商品混凝土企业来讲,采取财务风险防控是经营管理中的必要措施,通过采取财务风险防控措施,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水平得到了直接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得到了根本的保证。由此可见,采取财务风险防控措施取得了积极效果。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财务风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具有客观性和不确定性,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混凝土企业应该而且必须正确的面对风险,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尽量减小企业的财务风险,保持企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悦;;试论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 [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05期

[2] 俞芝瑜;;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J];当代经济;2006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