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学习总结范文
时间:2023-06-12 16:38: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管理学习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基本做法
我系学习实践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即学习调研阶段、分析检查阶段、整改落实阶段,每个阶段分为两个环节,依次为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环节。可以说,我系的学习实践活动思路清晰,主题鲜明,富有特色,初显成效。
1.积极动员,做到“四个到位”。我系党总支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2009年系党政工作计划中重点工作开展,做好充分准备,体现出“四个到位”:一是及时传达学习,做到思想到位;二是成立领导机构,做到责任到位;三是精心组织策划,做到设计到位;四是精心组织活动,切实讲究实效。
2.认真调研,“三位一体”推进工作。在学习调研阶段,我系坚持学习调研讨论有机结合,用学习指导调研讨论,在调研过程中学习,在调研基础上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习,三位一体推进工作的落实。在工作中,注重实效,力戒形式主义。把年度重点工作和近期发展目标有机地纳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中。学习调研阶段管理工程系完成了2篇调研报告,分别刊登在学院《工作研究》上。
3.找准问题,认真剖析。分析检查阶段,管理系在前阶段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认真梳理来自各种渠道的意见和建议,重点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分析存在问题的主观原因。系认真召开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傅院长到会参加。同时,以党支部为单位认真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查找差距,明确方向,提出推动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4.逐步整改,狠抓落实。在整改落实阶段,我根据学校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在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紧扣主题,认真制订了有特色的整改落实方案,提出了8个方面整改措施,并且都规定了整改落实项目的分管领导和责任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解决的时限。
二、主要特色
管理工程西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要特色是:
1.领导带头,重在实践。学习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系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表现在:一是带头参加学习活动。二是带头开展调研活动。三是带头参加解放思想讨论。四是带头认真撰写各种材料。五是带头落实整改方案,深入课堂一线解决突出问题。
2.立足现实,科学发展。管理工程系围绕主题,积极行动但不轻举妄动,立足现实,遵循事物发展规律,逐步、有序、科学推进各项工作。例如以开放办学的理念,搭建各种平台,推动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和推动就业工作。本学期,在老师的辛勤工作下,我系学生捷报频传,erp沙盘模拟大赛再创佳绩,就业率全校第一,学生联系平台,家长、学校平台纷纷搭建好并正常运行,这些工作的进展为系学风的提高铺设了很好的基础。我系中青年教师成长迅速,全体教师大气、争气、正气,展现了知识分子良好的个体道德素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主要收获
在学校党委领导和系全体党员、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系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
1.形成了发展共识。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系党员干部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重要意义、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的理解,形成了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点基本共识:一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增强推进管理工程系科学发展的使命意识。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学生培养为中心,实施专业培养方案改革,推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三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全面加强内涵建设,确保顺利通过本科办学水平评估。又未雨绸缪,启动工商管理学科建设,为今后发展早作打算。四是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既抓好日常教学,又兼顾社会服务,不断扩大我系在社会上的影响,提高师生服务社会能力。
2.明确了主要措施。通过组织校外、校内调研,召开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党员组织生活会等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查找到发展中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班子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为我系谋划新的发展、实现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针对梳理发现的问题,经过研究,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推进科学发展、解决突出问题的主要举措。
4.列出了重点工作。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八个方面
5.推进了社会服务。学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我系学习实践活动开展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系学习实践活动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困绕系发展的部分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些计划内既定的工作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得到落实,高端人才引进困难重重,需要继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完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继续抓好整改落实工作,推进系新一轮的科学发展。主要措施是以下方面:
1.继续加强理论学习,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
系将以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为新起点,继续加强班子的自身建设,进一步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转化为谋划系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系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系发展的实际能力,切实把全系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
2.继续实施整改落实方案,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
根据我系整改落实方案,明确 项事关系科学发展的重大事项,每一事项规定解决的时限、分管领导、责任人,今后,要认真一一落实,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使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真正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继续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表率作用,带头学习理论,带头改进作风,带头落实整改;统筹兼顾落实整改事项与做好学校当前工作和常规工作的关系,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继续利用校报、广播、校园网、工作简报等渠道,宣传学校学习实践活动的整改落实情况,营造学习实践活动的舆论氛围。
篇2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教学互动 主旨演讲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
The New Teaching Model of Post-graduate Practiced
on the Course of Project Management
SONG Zhifei, MA Wendi, ZHANG Zhigang, ZENG Quanbao
(Civi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School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2300)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educatio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s no longer meet the need of the current post-graduate teaching. In this situation, how to increase the effects of the teaching reform, update the concept of teaching, maximize the teaching effects in the limited hours has became an important topics. We proposed three teaching modes named interactive teaching, keynote speech and case studie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 of the course. We have practic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course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and 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 It is significant and valuable to popularize them.
Key wordsteaching reform; interactive teaching; keynote speech; case study
0 引言
研究生作为高层次水平的学生群体,相比本专科学生而言,自主学习能力强,对涉及本专业知识的相关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传统的研究生教学模式下,教师依然占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其主观能动性及其创新拓展能力得不到释放;完全由研究生自学的方式在某些高校也的确存在,此方法缺乏对研究生学习的引导,对于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是毫无意义的。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使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积极调动,这无疑是当前研究生教学工作中值得探索和实践的重要任务。
本文提出了几种研究生教学新模式,并在研究生专业选修课《工程管理学》中进行了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经过归纳总结供大家参考学习。
1 教学互动,讨论中提高学习认知力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对下次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说明,每个学生对将学内容做相关准备,课堂随机抽查学生上去讲课,时间控制在1小时左右,利用剩余的30分钟时间进行分析讨论。其他同学对自己不理解或是持有异议的地方进行提问,由讲课同学解答,其他同学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工程管理学》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把课程内容分为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风险管理等几个不同的模块,每个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其中的一个模块进行讲解。例如,在进行工程项目的组织结构形式讲解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听讲和自己之前对此知识的认识提出自己的疑问。如:矩阵型的组织结构适用于哪类工程项目?在这种组织模式下各个部门的指令来源有几个?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下我们所运用的组织模式跟理论上有哪些不同?然后,我们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讨论和总结。此环节对教师的要求并不是因为不讲课不备课而降低,而是要求更高了。教师需要具备充足的知识量,并且在讨论过程中做正确引导,适时做出总结,使讨论更健康、更有意义。
经过实践,发现此种教学模式有如下优点:(1)强化学习与兴趣学习有机结合,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活跃了课堂气氛。(2)教师需要正确系统全面的把握课程内容,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水平。(3)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问题分析解答能力,在后续毕业答辩及工作面试等环节具有实践基础作用。(4)增强教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使师生关系更融洽、和谐。
当然,此种模式也有其弊端,比如不适用于人数较多的班级,因为当班级人数较多时,讨论会比较难以达成共识,受时间限制会有部分同学无法参与其中。
2 主旨演讲,把握学科前沿
在此环节中,每个同学要针对本学科某一方面的课题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主要是搜集和整理本课题方向的热点问题和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并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总结,然后带到课堂上跟大家一起分享,在课堂上同样采取的是50分钟讲解和30分钟讨论的形式,所不同的是在这种模式下更注重的是讨论的深度。研究生学生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对某一课题理论的搜集和整理,会从一定程度上转化研究生在这一学习阶段思维方式。
在实际的实践中,我们把工程管理学中的成本管理和FIDIC合同条件下的房地产造价控制、现场跟踪的工程造价结算审计研究、价值工程等课题挑选出来,让大家进行了学习。例如:在做“基于现场跟踪的工程造价结算审计研究”的主旨演讲时,由于课题较新,除了查阅并不多的相关前人论文外,还需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创新。将自己的思路进一步系统化和具体化,学生可以先列出自己对课题的多方面想法,这些想法不一定十分正确和完备,主要为了日后的课题做一些有意义的积累。例如现在提出几条课题的研究思路,日后根据进一步的积累和研究再在其中确定一个思路来深入具体研究。在讨论环节,学生提出了例如:在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中,索赔问题的网络分析法和全寿命周期费用的控制,以及价值工程理论的具体内容如何在实际工程中落实的问题,都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答案。
此种模式对教师要求以及师生课下的沟通要求更高,作为老师,自己的专业方向并不能完全覆盖同学特别是研究生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这就要求学生在演讲前一周之内把相关资料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在阅读资料后进行较深入的思考、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以便课程讨论环节与学生进行交流,主要引导学生应该如何向自己搜集的热点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比如现今的工程界已经对这个问题研究到什么程度,如果你研究这一相同的问题应该从哪个角度考虑,如何在实现你的这些想法,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困难,以及如何解决等等。
3 案例分析,加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环节,主要是从我们现有的资料中挑选出一些经典的或者是具有代表意义的案例,也可以考虑采用播放视频的形式,通过观看视频,要求学生提出在案例中主要出现了哪些问题(矛盾),如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矛盾),采用的什么样的方法能够避免或者减少这样的问题(矛盾)的发生等,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播放了法制在线的几个节目,其中一个是上海XX小区关于业主和装修公司之间的矛盾,另一个是北京XX小区关于业主和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通过对实际案例的了解和分析,使学生知道了在实际生活中怎样协调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关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怎样保障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的平衡实施等等,这对于学生的观察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很好考验和锻炼方式,课堂最后老师做一个系统的分析,而且要补充学生遗漏的或者是没有提出解决办法的问题,着重培养学生全面细致的思维方法。
经过实践,发现此种教学模式有如下优点:(1)视频教学而不再是纯粹的课本教学,生动形象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2)教学与实际生活情况相结合,把所学的知识和案例的内容作一比较,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力,验证自己的学习成果,便于查漏补缺,提高今后研究质量和效率。(3)在课堂中针对案例的分析,贴近生活,具有比较强的说服力和现实的教育意义。(4)案例学习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所学知识是有局限性的,在实际问题中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灵活运用课本理论,做到未雨绸缪。
4 结语
提高工程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项目管理知识,是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上的教学模式是我们在研究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初步尝试,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希望也必定能给其他兄弟院校或科研单位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应用价值,今后我们应当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加积极努力地投入到课程教学的改革中,从基础做起,从教学和学生的需要做起。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对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一步一步地将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周宏.《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建设的探讨.2006.12.
[2]刘鸿.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2007.4.
[3]邱均平等.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 2005-2006.科学出版社,2005.10.
[4]张万红,杨再明.研究生教育研究与探索.中国矿业出版社,2002.
[5]钟秉林,杨祥.世纪之交的中国高等教育:大学本科教学改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
[6]王晓纯,吴晚云.北方工业大学教改文集(第3辑).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2.
[7]周宏.《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建设的探讨.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2.
篇3
截至2003年底,我国设置工程管理专业本专科层次的院校共有212所,其中可以招收本科生的院校有143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工程管理一直隶属于土木工程专业大类,1998年专业调整后,改属管理大类。目前,工程管理专业的主管部门是教育部,由建设部代管。而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管理工作亦由教育部牵头负责。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管理工程系创立于1997年,由我国著名的建筑经济与管理专家刘长滨教授携手原土木工程系管理教研室主任著名工程项目管理专家丛培经教授共同创立,在吸纳了原土木工程系管理教研室教师的基础上稳步发展。从1997年开始招收管理工程专业本科生,1998年根据国家专业调整更名为工程管理专业。从1999年开始招收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生,2004年开始招收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
二、对工程管理的理解
1.工程的理解
人们对“工程”一词的理解有泛化的趋势,比如211工程、菜篮子工程、米袋子工程、希望工程等。归结起来,一般有三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指将自然资源最佳地转化为结构、机械、产品、系统和过程以造福人类的活动;第二种含义是上述活动的结果,例如长江大桥、青藏铁路等;第三种含义是从上述活动和实践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并吸收有关科学技术而形成的学科———工程学科。中国工程院目前包含的工程种类有17种:机械工程、运载工程、信息工程、电子工程、化学工程、冶金工程、材料工程、能源工程、矿业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建筑工程、农业工程、轻纺工程、环境工程、医药工程、卫生工程。
2.管理的理解
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只有共同劳动才能产生生产力,而共同劳动是一种多人之间的协作行为,多人之间的共同劳动就可以进行分工,从而发挥各个个体的比较优势,这种多人之间的群体协作需要协调与指挥———即是管理,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多人的共同劳动就具备了单个个体不具备的功能。但是共同劳动的效率与效益取决于管理,管理是多人多种生产要素能否具备规模经济的关键。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得到强化和发展。分工的细化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企业规模的扩大,资源配置越来越复杂,生产各环节相互依赖越来越强,这些都要求更高水平和更大强度的管理。管理是个多维的复合体,管理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人们对管理的认识经历了经验管理与管理理论萌芽、古典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阶段。进入20世纪50年代,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异常活跃,众多的学者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研究管理问题,各树一帜,建立了许多管理理论学派,形成了管理理论研究的分散化。美国管理学者孔茨和奥唐奈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热带的丛林”。管理理论的热带丛林主要包括以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或称管理程序学派)、经验学派、人类行为学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数理学派、交流中心学派等。在实践领域中,企业文化反映了企业领导层的核心价值观,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而不同的企业文化反映了人们对管理实践的不同认识。比如海尔响亮地打出“海尔,中国造”的口号,联想提出“世界的联想”,TCL要做“世界级的企业”,而诺基亚则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可见,人们对管理的认识和理解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3.工程管理的理解
狭义的工程管理主要是指建设工程管理,而建设工程的业务主要是以项目的方式展开的,所以有的专家和学者建议工程管理专业改称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包括建设前的项目策划等前期的管理和建设实施过程中对设计、招投标和施工等管理以及建成后对工程实体的维护运营等的物业或设施管理。建设工程管理是指建设工程全寿命的管理,包括前期的策划与管理、实施期的管理和使用期的管理。建设工程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通过管理使项目增值,包括为工程建设增值和为工程使用增值。建设工程管理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建设工程的实践活动一般是一次性的活动,它需要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需要多种学科多个领域的专门知识,涉及众多人的利益,现代建设工程项目正在向高、大、精、深方向发展。
4.工程管理教育的理解
工程管理教育是为社会培养既掌握工程技术又具有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工程管理教育不是简单的工程教育加管理教育。工程管理的课程是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该课程把工程技术内容和管理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独特的教学内容是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有了工科教育背景,再单独学一些管理学课程并不等于工程管理教育。只有将工程技术和管理的知识技能融会贯通,才能发挥1+1>2的效应。工程管理人员与一般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相比,要同时具备实施工程技术项目和进行专业化管理的能力,并能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培养采用[基础课程]+[平台课程]+[方向课程]的结构体系。平台课程包括:技术平台课程、经济平台课程、管理平台课程、法律平台课程。方向课程包括:工程项目管理方向、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国际工程管理方向和物业管理方向等五个方向。从单个工程项目的实践来看,工程实践可以分为核心的形成工程产品的过程,为核心过程提供服务的辅工作过程以及在前两者之上的管理过程。作为工程管理者要取得1+1+1+1>4的效果,必须将以上四个方面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不仅要求学生有广阔的视野,更应该要求教师有广阔的视野,要求教师首先融会贯通以上四个方面的知识,而不是仅仅囿于自己的狭窄领域。
三、对工程管理专业的SWOT分析
1.SWOT分析框架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从整体上看,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可以避开对自己不利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根据这个分析,可以将问题按轻重缓急分类,明确哪些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哪些是可以稍微拖后一点儿的事情,哪些属于战略目标上的障碍,哪些属于战术上的问题,并将这些研究对象列举出来,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有利于领导者和管理者做出较正确的决策和规划。
2.SW分析
从上述[基础课程]+[平台课程]+[方向课程]的培养结构体系可见,工程管理专业的优势(strength)在于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知识领域宽广,视野广。工程管理专业的劣势(weakness)在于博而不精,抓不住重点,不知所云。我校许多学生到了大学三年级还不知道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内容,总觉得工程管理专业不如土木工程、给水排水等专业目标明确。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优势在于有工程技术作为依托,背靠建设类的专门院校,各个工程技术专业我校基本齐全,有可以利用的工程技术资源。同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还为北京市建设领域培育了成千上万的高级人才,这些人才目前正活跃于北京市建设领域,也为我校人才的培养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关系资本,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场地和平台。但是,资源只是潜在的优势,潜在的资源能否转化为效益,主要依靠能力的发挥,资源需要通过能力去实现增值,能力只有通过使用资源创造价值才能体现。
3.OT分析
由于我国还处于原始资本积累阶段,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尚有巨大的空间和广阔的前景。在我国工程实践活动中,企业对工程管理人员需求旺盛,尤其是中高层工程管理人员在企业中极为匮乏。根据中国工程院的调查结果,认为我国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目前我国工程管理人才组成结构失衡和专业失衡同时存在。组成结构失衡表现在低层次人才相对过剩,而掌握先进知识、具有丰富经验的高水平人才相对缺乏。专业结构失衡则表现在当前工程管理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某些行业领域人才资源相对充足,而另一些行业领域人才资源严重匮乏。基本建设行业的工程管理人才属于较为充足的行业。尽管在项目管理组织中,工程技术、工程估价、工程经济、工程合同与合同管理、计算机应用和工程法律法规等领域的工作都是由相关的专业人员承担,如工程技术、估价师、律师、合同工程师等,但在现代工程项目中,各种技术工作、管理工作和职能工作之间越来越趋向于相互交叉,他们之间存在复杂的分工和协作关系。所以,人们的知识结构也必须交叉和多样化,即项目管理者必须对各种职能工作有很深的了解,而各职能人员或参与项目的各种技术人员也必须了解项目管理,不能“隔行如隔山”。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知识上互相参透,能力上互相补充的管理群体。这就为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四、实践教学不足及其对策
1.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不足
中国工程院的研究报告认为,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内容偏少”是普遍突出的问题。学生在未接受专业教育前,对工程实践过程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对工程中需要解决的管理问题缺乏基本和全局性的概念。由于过于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而缺乏教学实践环节,使学生缺少对实际问题的真切体验,妨碍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目前,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包括入学教育、专业认识实习、各门课程的大作业、毕业论文调研和毕业设计(论文)等。从教学实践反映的情况来看,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之间确实脱节,对各门学科知识之间的综合应用能力尤其缺乏。
2.实践教学不足的对策
对实践教学不足的对策,笔者认为可以借鉴沈阳建筑大学齐宝库教授创立和总结的教学经验。沈阳建筑大学齐宝库教授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创立了“三明治”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认为,实际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力是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成败的关键,而这一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直接参与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才能获得。基于这种认识,以齐宝库教授为首的教学团队大胆尝试了利用学校和社会两方面教学资源的“三明治”教学模式。即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首先在校内通过课堂教学学习五个学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之后,到工程项目工地实践一个学期,然后再回到学校学习其余专业课和做毕业设计(论文)。“三明治”教学模式中,学生作为企业的临时雇员,以项目经理助理或工程技术人员助手的身份参加工程管理工作。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又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再带回学校学习,在理论上进行研究和探讨,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经过几年的实践,这种教学模式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1)使学生在就业前受到了工程师的基本训练。高等工科院校是培养工程师的,“三明治”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学生在工程制图、工程设计、施工测量、工程管理和企业管理等方面受到了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使学生毕业后就业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
(2)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在工程实践中,学生们作为企业的临时雇员,既要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又要参与工程和企业管理工作。这样学生们得到了锻炼,文化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工程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都得到培养和提高。
(3)充分发挥了社会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实行“三明治”教学模式后,学生有机会深入到有关企业。这些企业能够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使企业认识到培养人才既是学校的任务,也是企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这样就调动了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积极性。同时充分利用了社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潜能,弥补了学校办学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作为对“三明治”教学模式的改进,笔者认为可以在学生实习期间配备相应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教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其实习加以指导。
五、新型工业化对工程管理专业教育要求
1.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第三次浪潮》中预言,人类社会正向信息化社会迈进。由于IT技术的迅速发展,IT技术在发达国家和我国都已经形成相应的产业,目前IT技术正在深刻地改造发达国家的传统行业。由于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目前又面临信息化的重要任务,所以我国可以通过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建筑业和基本建设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数字鸿沟,其主要反映在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应用的观念上,也反映在有关知识管理以及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在产业与产业之间,由于建筑业的特性,目前建筑业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及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较差,使建筑业相对其他产业之间也存在较大的数字鸿沟。
2.建设工程信息化的要求
建设工程信息化是指建设工程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中的开发和应用。建设工程信息化重要意义在于通过信息化,为建筑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机遇。建设工程信息化包括软件、硬件、组织件和教育件四个要素,其中软件和硬件由信息产业提供,组织件涉及政府和企业的互动,而教育件作用的发挥则依靠教育部门。
(1)建设工程信息化要求人才具备信息意识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众托教授认为,人的因素是信息化成败的关键。认为“充分理解信息在社会经济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把信息和物资、能源一样当做重要的资源来看待,这种认识和自觉性可以称为信息意识。现代化的人必须具备信息意识,它是人的素质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乌家培教授认为“管理可以说是一种信息再生过程,它从管理主体收集信息开始,经过对信息的整理加工、存储和传递,产生信息的决策信息,施效于管理客体,又得到反馈信息而汇集于另一轮收集的信息中,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可见,管理和信息化密切相关。
(2)建设工程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转变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和项目管理软件的商品化,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应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IT装备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而将重点放在计算机干不了的专业学习上,比如项目系统分析、工程活动逻辑关系安排、实施方案的拟定、比较和评价、管理程序的制定、报告系统和文档系统的建立、工作过程中的协调、沟通和激励等。可见,IT技术推动的信息化要求教学模式应该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思想、应用的能力上。同时,信息化通过网络连接为任何实践、任何地点、任何人的开放式教学提供了途径。信息化建设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极大地改善了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以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特别是交互式动化演示以及虚拟现实的功能,可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汲取知识的效率。同时,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课堂面授和网络教学、实时与异步式讲授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信息化鼓励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信息化建设使得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学生在课后可按照自己的安排、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随时随地通过网络点播课件、开展虚拟实验,循序渐进地学习和复习。通过IT技术可以将工程实践的现场连接到课堂,也可以将其他高校的教学连接到本课堂;可以将各种研讨会、各种资料和网址连接进入课堂。信息化建设为教学提供了直接交流的良好空间和条件。教师与同行的交流,可不断的更新知识和开阔视野;通过教师答疑、作业管理、在线测评等交互学习环节实现答疑解惑、及时反馈信息,促进了师生沟通;学生之间通过专题小组、聊天广场等进行讨论交流,积极思考问题,获取知识,开展合作化的协作学习。网络为师生的互动提供了条件,信息化技术也为情景化教学的创设提供了条件,为创设仿真的实验室提供了条件。
篇4
关键词 工程管理 实践教学 体系构建 实验室建设
工程管理专业的主要研究对手是建设工程的管理环节活动,是由管理学科与工程学科有机交叉生成的先进管理的学科,具有跨学科、跨领域等特点,而其复合型、技术性和应用型的特点又要求工程管理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的特点,因而实现培养专业工程管理人才的理论教学目标必须与实践教学相呼应,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针对工程专业要求的特点,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严格抓住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主线,不断更新、发展、完善专业理论的同时,构建切合实际且立足于学科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工程管理在建设施工、投资咨询、造价管理等方面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实用性的专业人才
一、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观念薄弱,片面注重传统理论教学
目前,众多高校对工程管理专业的重视度是严重不够的,主要体现在政策导向和考核机制方面,实践教学的实施没有切实可行的保障,并且由于课时分配等方面缺乏积极的鼓励和正确的观念引导,打击了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而学生由于没有及时准确地指导,在对待实践教学活动时的态度不及理论课程的学习。但是就目前传统的专业教学方式和达到的教学效果而言,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企业用人标准的要求的,传统理论灌输式的教学培养的学生只能在理论层面对工程管理进行浅层次的字面理解,严重缺乏对专业设备和技术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经验,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的学习直接导致了学生不能实现从懂得到应用的跨越。
(二)实践教学场地资源匮乏,实施难度大
工程管理类的实践教学活动对实验场地的要求较高,实践基地和实验室建设的难度比较大,且成本造价比较高,所以一般高校采取的是校外实习的方式,让学生直接进入工地。但是,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服从意识,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增长,相反会增加企业的管理难度,并且施工单位在接收实习学生时还需要对学生承担较高的安全风险责任和向学校支付相应的培训和管理成本,许多企业会直接拒绝接收学生进行实习,即便部分项目允许也不会给学生提供直接动手操作的机会,更不会有专业的现场指导。而对于企业和用人单位而言,对员工进行再培养是一种成本和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其经济效益的增长,因而在招聘时更多倾向于有工作经验的人选,是促成应届毕业生成为就业弱势群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实践教学师资薄弱
普通高校中承担实践教学的老师普遍处于水平低、待遇差不受重视的地位,有点学校的实践课程甚至直接由理论课程教师兼职,由于理论教师在实践项目方面缺乏设计性、创新性和操作性,没有科研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训练,加上理论课程任务比较繁重,职称晋升竞争压力大,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实验项目往往得不到实质性的贯彻落实,许多实践课程设置也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没有鲜明的专业特色,不能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技术内容、操作过程及全方位管理方面达到准确专业的实验效果。
二、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基本内容
(一)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基本思想
在完成专业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类型,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方式,建设起符合工程管理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际可行的人才培养体系。就工程管理专业而言,学生的操作能力的训练和提升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程三个阶段,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必须强调理论的应用,切实加强实践性教学的有效实施,并且对每个阶段教学时间要有严格的数量保证,而且要创造包括高水平的教师、专业实验室及规范化的特定条件,来保证实践教学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主要环节及基本内容
遵循认知的基本规律和教学规律,针对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根据学科理论和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方针,就提升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将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为三个主要内容,即技术类实践教学、管理类实践教学和综合类实践教学。主要专业实践内容有:一是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工程制图识图、工程测量、建筑材料试验、结构检测试验等,培养学生制图识图和试验操作方面的基本实践能力。二是专业管理实践训练:工程进度计划编制、工程计量与造价计算、施工组织设计编制、项目采购文件编制、项目评价、CAD制图和BIM的建立等等,主要培养学生的方案设计和工具的具体应用以及计算能力。三是专业综合性实践训练:协同工作(PIP应用)、项目组织、合同管理等;企业运营与管理模拟,如企业组织战略、投标决策、成本管理等;以及施工管理模拟,包括施工过程仿真与优化、进度控制、资源管理等综合训练。此外,毕业设计也是实践训练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体现学生综合能力,反映学生专业水平的重要体现。
(三)工程管理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
针对工程管理学科领域和操作领域中出现的问题,建设能满足模拟工程建设管理的完整过程,对施工方案进行模拟、验证、对比及优化,并且可用科学化数字化的专业手段制定和修改方案的实验室,应具备配置相关的科学应用软件、典型工程案例库、施工测量设备以及仿真基地等条件。此外,配备高水平的师资条件是完善并充分发挥实验室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三、总结
工程管理专业不是简单的理论科学,而是旨在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工程学等基本专业知识,掌握能灵活运用科学方法从事项目管理和决策的高水平管理人才。实践是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而做好实践教学又是完成好工程管理教学任务中最为艰苦的环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实现优化工程管理专业各实践结构层的科学内容和实施方法和培养兼具工程技术和管理能力的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的保障。
(作者单位为武昌工学院 。严运(1992―),男,湖北安陆人,本科,武昌工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在校生。)
参考文献
[1] 郭树荣.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改革[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
[2] 王进.基于信息化的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6
(6):153.
[3] 曾德衍,曹小琳.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1(1):119-122.
篇5
关键词:社会实践;管理学;改革
1 概述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从2004年办学至今,利用寒暑假及学生课余时间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认识,使学生毕业后能快速融入社会。但因活动繁多,个别社会实践活动存在走形式、学生参与度不高。笔者通过教授《管理学》课程的一些思考,结合近几年亲自带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感受,一直努力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管理学》课程相互结合的有效方法。力求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一个有效的载体,让学生感知管理学理论知识的魅力所在,并调动学生学习《管理学》的热情,激活他们勤于观察思考的内在潜力,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最终将《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服务于应用型人才模式的培养,助推学院的转型发展。
2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管理学》课程教学现状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是巩义籍著名教育家王广亚博士为造福桑梓、支持家乡教育事业,于2004年捐资创办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学院以经济、管理、财会专业为主,兼顾文理工科各专业多学科协调发展。目前各个学院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类型有社会认知型实践、专业认知型实践和专业研究型实践三种。在暑假社会实践座谈会上的反馈、辅导员交流座谈会、对学生群体进行调查得知:我院大部分学生参加过社会认知型实践,少部分学生参加过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实践,三本院校的学生很少参加专业研究性实践。社会实践工作大多也是院团委老师进行安排部署,专业课教师几乎很少参加。学生实践的内容大多是从团学工作的角度出发进行部署,几乎没有和学生在校所学课程进行结合。而《管理学》课程在我院管理学系、会计系、商学系均有开设,对于经管类高校来讲涉及面极广。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很多教师在课程上进行“一言堂”、“满堂灌”、“从理论到理论”,教师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教师并没有教会学生将《管理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去,用管理学的理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随着我院掀起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热潮,课程教学改革也在助推转型发展。笔者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有效载体,击开《管理学》课改新思路。
3 将两者有效结合,提出课改新思路
通过近期担任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的《管理学》课程后,深刻体会到学生仅通过课堂教学对《管理学》理论知识的掌握远远不够,需要知识进行外延。结合以往笔者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一些体会,希望能将社会实践和《管理学》教学工作两者很好地进行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完相关理论知识之后,带着问题深入到社会实践活动场所,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管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贯通,从而提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具体思路如下:
3.1 社会实践活动要改革。院团委号召各个系部在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上能尽量贴合专业实际。各个系部有效的利用建立好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展教学活动,指导教师最好由专业课教师担任。这样教师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的把学生将要到达的实践活动场所情况和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衔接,为学生后续带着问题去参加社会实践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例如:2014年7月初,笔者带领13级部分会计系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到巩义市豫联集团参加社会实践。这个项目是系部2014年年初签订好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在参加社会活动之前,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就给学生安排好如下题目:豫联集团的企业概况是什么?多个企业为什么合并重组?背景是什么? 豫联集团是如何成长起来的? 豫联集团的标准化体现在哪里? 豫联集团的人性化体现在哪里? 豫联集团的利润率大概有多少? 要想成为豫联人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从豫联集团中层管理人员看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良好的管理素质? 豫联集团的目标管理体现在哪方面?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紧紧围绕《管理学》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激活了该课程的知识体系。
3.2 教学方法要改革。《管理学》课程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没有去豫联集团社会实践之前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在豫联集团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案例教学法将涉及到的《管理学》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讲解。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在豫联集团社会实践时寻找到的答案拿出来给大家分享,从而将《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引向更深层次。另外,有些理论知识可以进行有效地串联,通过模拟教学法,运用合作小组形式,设计管理活动情景,引导学生运用管理原理、理论和方法,完成系列实训作业。
4 结果反馈
通过近一年半的教学实践,将《管理学》的教学工作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这样一个有效的载体进行改革,效果显著,顺应了高校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要求,契合了学院走应用技术型大学的目标。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社会实践与《管理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非常欢迎和赞同。同时需要注意两点:第一,社会实践活动带队老师要尽量从教授《管理学》课程的教师中选择,所选实践地点要尽量结合《管理学》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两者相互结合的优势。第二,学生对于已经讲授过的理论知识,教师要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及时提醒学生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对于没有学到的理论知识如果实践过程中遇到同类问题教师要善于提醒学生要有印象,为后续课堂讲解铺垫好基础。通过学习、实践、体会思考、再实践、然后小组讨论、教师最后总结发言、学生再巩固这样一个良性的学习机制,抽象难学的《管理学》课程自然就变得易学、易懂、易掌握。
参考文献:
[1]胡宜挺,蒲佐毅.经管类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状况调查与分析[J].教育管理,2009(5):124-125.
篇6
【关键词】沙盘模拟;工程项目管理;项目教学法
工程管理专业自1998年在国家专业目录中出现之后,至今已有十几个年头了,在这些年里,尽管工程管理教育迅猛发展,但是人才的知识结构与人才类型与企业实际需求不适应等仍是本专业应正视的问题。从课堂讲授中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专业技术人员相比,其实施工程项目的能力低下,工程的全寿命周期的管理并不能很好的掌握,这也正是由于专业教育缺乏感性认识所造成的。因为种种原因,组织实施实践性教学环节较难;实践场所和条件受环境的限制;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进行实习等,往往导致这些实践性教学环节都没能得到认真的落实,普遍存在“走过场”现象。
在目前的教育形式下,实践教学未能有效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也缺乏贯穿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实践教育的整体设计。因此,在学科的讲授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是现代实践教学的全新尝试,针对工程管理专业,选用沙盘模拟的方式演绎整个项目管理全过程,无疑是一种将理论与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1 沙盘演绎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
所谓沙盘,就是用通过模拟的思想方法,使人能够直观的身临其境,从而达到深刻、全面认识事物的目的,现多用于房地产业等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利用沙盘,可以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复杂的过程变得更富有逻辑,从而易于了解。这是一种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验过程中,用沙盘来组建虚拟的企业,模拟市场环境,再由同学们担任企业的不同管理角色,执行职能。在操作时体验企业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下,需要面对的不同状况,并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整个项目的发展在自己的决策下发展,学习的兴趣也能被挖掘出来。[1]
通过沙盘演练,能使学生充分了解通常工程项目管理团队的组织结构,通过体验不同岗位角色的职责和工作范围,加强对工程项目管理的认识。同时,分组演练还能培养团队精神,体验各个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方式与业务社交圈的建立手段。学生有了直观的认识,记忆知识也就会更深刻。
2 项目教学法的优势分析
2.1 项目教学法的优势分析
比起以往的课堂传授、实验教学,项目教学法似乎在原有的教学手段上更近了一步。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在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研究对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参与到工程中来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些可以从两种教学模式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来。
由表一可见,采用项目教学法对工程管理的学生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学习成果的实现,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培养自身解决工作任务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综合能力,学生除了建立基本的知识结构外,还能明显改善自信心与协作精神,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看似简单,实则为教育方法改进中的一大步。
2.2 项目教学法在工程管理专业的实施
当然,使用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熟悉项目的内容、并准备好一切涉及到项目开展以后所遇到的有关知识。且需要学生已基本掌握本专业的基础课程。[2]例如,如果需要完整的进行项目模拟,就需要具备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工程合同管理、工程进度管理、工程投资与融资、工程风险管理等一系列的基本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在模拟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具备处理出现的任何突发状况的能力。
教师在进行项目模拟实验课的开展之前,要充分确定学生是否已具备这方面的实验能力,这样才能节省实验的时间、增强实验的效果。可以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先利用课堂讲授一下整个模拟项目的运行过程,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再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未提及的内容需要掌握,这也是侧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
2.3 沙盘演绎工程项目管理进行项目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沙盘模拟的操作过程,在开设沙盘实验课之前,要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其次,要求教师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在模拟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单凭教师的专一学科知识是不够的。[3]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跨学科学习的能力,不仅要熟悉工程管理学科的内容,还要了解相邻学科的有关知识,例如工程结构、施工、会计等。也可以发展不同专业领域的老师一起来进行教学。
教师要学会营造学习气氛,他们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不断的对项目效果进行总结与反思,并且积极评价自己参与时的表现和改进的地方,达到实验的效果。最后,教师要会掌握模拟项目进行的节奏,把握好每一个环节,既不遗漏任何一个必要的业务内容,也不要因学生的理解偏差耽误项目进行的正常进度。
3 结束语
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的专业,所涉及到的学科范围广,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要求较高。然而现今的专业教育不能满足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学生对本专业的实际操作流程并不熟悉,光靠课堂教育很难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因此,利用项目教学法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学生在模拟项目的进行过程中感受到实际工作的气氛,沙盘实验室则为项目教学法提供了一个专业的平台,使学生从工程中标开始,参与到工程竣工结束的整个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来。[4]最后达到的效果,可以使他们主动发掘如何做工程计划、进行业务操作、如何整合利用资源、如何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过程控制以及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1]王效忠 . 沙盘模拟教学方式的实践探索[J].江苏: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8).
[2]骆一 . 项目教学法在项目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北京: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4.
[3]蔡明剑 .项目教学法对教师工作的要求[J] .天津: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7.
[4]张荃香 .ERP沙盘课程教学实践的探讨[J] .天津:周口师范学院学报学报,2008,7.
篇7
工程结构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也是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介绍了工程结构课程的特点,对工程结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结合独立学院办学特色、工程管理专业特点以及工程结构课程教学实践,从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增加实践环节,采用综合考核手段、教学评价机制以及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等方面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独立学院;工程结构;工程管理;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3)04008504
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时新增设的专业,是一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复合性学科,2012年获准“可授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1-2]。
湖南农业大学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东方科技学院创办于2002年。独立学院注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应用型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具有本科学历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一体化办学特色。东方科技学院开设了兼招文、理科生的工程管理专业。而工程结构课程作为构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工程技术知识体系的一门主要课程,既是结构类课程的核心,又是其他管理类课程的技术基础,在整个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专业主干课的重要地位。本文主要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为例,对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工程结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课程特点
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工程结构课程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专业课,它以工程力学、工程制图、建筑材料等课程为基础,涵盖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及钢结构的基本设计方法,以及基本构件的设计原理、结构体系、结构设计和结构抗震等内容。与先修课程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它是技术基础理论课对专业技术基础的延伸,同时又对后续的工程施工、管理等课程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工程结构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不论是基本构件还是结构设计,其理论和计算方法都涉及根据工程实际进行选材、结构布置以及制造、安装等,是基础理论与实际工程的结合。此外,该课程还特别强调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包括根据工程实际进行理论分析、设计计算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工程结构课程内容与工程行业各类规范紧密相关,规范的调整带动课程内容的更新。同时随着新型结构的开发,计算技术和试验方法的日益改善,材料和技术的不断革新,工程结构课程的内容也在随之不断调整变化[3-5]。
二、工程结构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
(一)课程体系设置欠合理
由于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的工程管理专业开办时间较短,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还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中。其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一些欠合理的地方,如课时少而内容多,某些先修专业基础课程变成了平行课程,学生学习时往往存在力学、结构基础知识薄弱,概念不清等问题。
(二)教学模式滞后
工程结构课程内容多,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强,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课。而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式却相对固定,缺乏对学生进行工程思想的培养;课程内容涉及许多基本设计原理和各种规范,学生普遍反映难以全部接受和消化。
(三)学生动手能力不强
工程结构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应用学科,既需要数学、力学、材料科学等知识作为基础,又需要广泛涉及工程实际,还要求学生具有实际动手能力,而教学中提供给学生进行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较少,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较死板,缺乏实际运用的能力。加之工程管理为文、理科兼招专业,许多同学特别是文科生理科基础较薄弱,并且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有畏惧心理,更加剧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矛盾。
三、工程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一) 明确课程地位,优化课程内容
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是工程技术,离开了学科基础,工程管理无从谈起。学习工程结构能使学生对管理对象――工程的物理属性有必要的了解,这也是做好工程管理的前提条件。而传统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等结构类课程内容非常多,涉及范围广,对理工科基础要求很高,使得很多同学尤其是文科生学习上产生畏难情绪。
笔者曾对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2010级工程管理专业的120多名学生做过问卷调查。这部分学生中约65%的学生是文科生,虽然大部分学生已意识到工程结构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但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因为学习难度较大而感到无所适从。调查中还发现,绝大多数同学所反映的课程学习难点主要集中在学习内容繁杂,各种公式、符号多,对规范、工程实际不了解等方面;一部分文科生还因为理工科基础不扎实导致学习较困难,学习兴趣不高。由此可见,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优化课程内容,合理确定教学重点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就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而言,工程结构知识主要是为工程管理服务的;工程结构课程的教学目的也应该充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独立学院的办学理念,工程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服务管理为出发点,以必需、实用为原则,突出基本原理的学习以及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理论教学以结构的基本概念、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结构设计原则、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与构造要求等内容为主,同时结合实验、实践教学进行知识的巩固、强化、提高。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考虑学生基础,扬长避短;内容编排上,要突出重点,弱化难点,着重帮助学生建立工程概念,掌握基本构件的设计方法及其构造要求。比如针对文科生多、理工科基础较差的实际情况,减少相对抽象、晦涩难懂的理论推导内容,把重点放在公式的物理意义和应用上,更多地将学生感兴趣的、与工程实践关联紧密的内容引入课堂教学。针对学生反映公式、符号多,对规范较难理解的问题,可以适当增加结构施工图教学,将构造要求和规范意识贯穿于教学过程。
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包括先修课程与该课程章节内容之间的衔接。以混凝土结构为例,结构的特点、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构造要求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等内容前后关联,形成体系。在课程衔接上,加强与其他课程任课老师之间的沟通,了解该课程与先修课程如力学、建筑材料课程重叠的内容,同时关注后续施工、造价等课程与该课程的结合点,争取把有限的课时用到最关键、最实用的知识点上。
强化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另外,配合课程设计,将教学内容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有效的拓展,引入结构施工图教学,结合结构施工中常见的结构计算问题进行讲授等。
(二)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普遍缺乏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特别是文科生比较害怕纯理论的学习。而传统工程结构课程的教材和教学安排都过于强调理论性和系统性,往往容易让学生感到高深莫测,而一到实际应用时又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在教学中应扬长避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引入直观有效的工程实例教学方法,“以用促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思维方式及工程意识的培养,课堂讲授不要仅限于具体、繁琐的知识点以及逻辑性强、理论性复杂的公式推导,而要结合工程实例或试验,先建立工程概念,再进行理论分析,最后又回到实际中,利用分析的结论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特别是针对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要通过一个案例的讲解综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经济意识、管理意识和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比如讲解一些较难的理论性问题时,可以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由易到难,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层层推进,直至完全解决问题。另外,对于学生普遍反映的结构设计计算公式繁多、比较难记忆的问题,可以通过类比、对比的方法,找出其内在的规律,再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如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都是由截面应力图、承载力计算公式和公式适用条件组成的,可以作对比讲解,归纳总结。
教学手段应多样化,要在保留传统良好教学方式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笔者在教学实践和问卷调查中发现,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在课程教学中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不少学生反映,某些问题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对理解和记忆有较大帮助。同时实践也证明,在保留学生乐于接受的传统教学方法的前提下,结合多媒体教学,将图、文、声、景等融为一体,不仅可以较好地缓解课时减少而课程内容增多的矛盾,而且能使缺乏工程概念和工程经验的学生加深对抽象事物与工程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大大提高教学时效。此外,教学中应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教与学本来就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课内交流除了一般性的问答和讨论外,笔者还尝试让学生走上讲台。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针对某些问题进行自学,然后请学生代表走上讲台给同学们讲授,最后集体讨论,形成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和知识、想法的交流。这样不仅能帮助教师和学生寻找到最适合的讲授方式和学习方法,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外交流则借助学校的网络课堂这一良好的交流平台,上传教学资料,布置习题,与学生在线或留言讨论等[6-10]。
(三) 采用综合考核手段
传统的结构类课程考核形式单一,内容较片面,难以客观、全面地评价教学效果;加之考试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容易让学生为考试而考试,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针对传统考核形式的弊端,结合结构类课程的特点,将考核总成绩分为三部分:平时成绩、开放式考试成绩和闭卷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等;开放式考试成绩包括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读书报告或研究报告成绩等;闭卷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能力。采用综合考评办法,旨在改变“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不良状况,促使学生带着兴趣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课程教学改革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传统的“教”,即“传道、授业、解惑”外,还应该体现“导”的职能,即“引导、指导、辅导”。这就需要教师博览群书,摆脱教材的束缚,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对该门课程的知识能系统全盘的把握,并能灵活组织教学。培养具有创造性的未来工程技术人员的前提是教师的教学应具有足够的创造性。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授课内容进行充实和丰富,做到融会贯通,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以及不同顺序讲述同一个问题,使学生对问题有全方位的理解,让学生易于接受且乐于接受。
目前,许多专业课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大多缺乏教育、教学方法的专业知识背景,因此除了要努力丰富自身专业技术知识外,还应当学习和了解如“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的基本原理;在社会风气日渐浮躁的今天,更应秉承优良的师德师风,精诚执教,关爱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四、 结语
课程教学改革是各项教育改革落到实处的“基石”,是一个逐步深化的长期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相互配合。独立学院以“优化课程强能力”为指导思想,积极推进工程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是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和拓展,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以期将工程结构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郭志涛, 师旭超, 李进涛. 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教学计划优化[J]. 高等建筑教育,2005, 14(3): 18-21.
[2] 张亦静,胡忠恒,杨晓华,等.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设置研究――工程结构理论课部分[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4, 18(2): 107-109.
[3] 边晶梅, 白泉. 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平台课程实践教学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11,20(5): 74-77.
[4] 吴庆. 大土木类专业钢筋混凝土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 18(3): 52-53.
[5] 罗午福,编著. 大学工程教学16讲[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7
[6] 翟爱良,聂淑华. 强化对学生工程结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5(11): 27-29.
[7] 柴维斯,顾赫宁. 文科类学生理科素质培养的教学研究及实践[J]. 力学与实践, 2005, 29(6): 76-78.
[8] 徐淑红. 论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计系统化改革思路与策略[J]. 高等建筑教育, 2010,19(4): 133-136.
[9] 杜艳华. 工程管理专业特色化建设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11,20(4): 44-48.
[10]陈江红. 大工程观理念下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改革[J]. 高等建筑教育,2011,20(5): 100-104.
Teaching reform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 course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FANG Liang,YANG Jinglin
(Engineering College,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P. R. China)
Abstract:
篇8
基金项目:沈阳化工大学教学研究基金项目(2012b10)
作者简介:边晶梅(1973-),女,沈阳化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主要从事服役结构维修加固决策、优化与工程管理的研究。(e-mail)bianjingmei@163.com。
摘要:文章以沈阳化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施工课程为例,探讨了符合“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总结了工程施工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及措施,简要介绍了改革措施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及取得的初步成效。
关键词:卓越计划;工程师教育;工程施工;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5007704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主要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促进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推动中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1]。“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沈阳化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以此为导向和契机,积极主动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土木工程管理人才。
中国1998年设立的工程管理专业是由工程技术专业与管理专业交叉复合而成的新兴专业,它覆盖了原有的建筑管理工程、房地产经营管理、国际工程管理等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宽的专业覆盖面[2]。工程管理专业设置了技术、管理、经济与法律四大平台的课程,其中工程施工是技术平台课程中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建筑工程主要工种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的科学组织与管理方法、手段,具备发现并有效处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一般性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根据主客观实际情况优选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能力,以及有效组织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基本能力。该课程具有知识点繁杂、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是工程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课程,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实践“卓越计划”的重要课程。一、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模式及存在问题
工程施工是工程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目前各高校积极开展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如在传统板书教学基础上的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改变考试方式等[3-5]。然而,由于该课程学时少等客观原因,目前的教学效果有限,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教材内容滞后于实践,对行业新技术体现得不够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材在章节内容及知识覆盖范围等方面均比以往教材有显著增加。但增加的多是传统施工工艺,对已过时或被淘汰的工艺并没有作太多删减。尽管新工艺、新技术在新教材中亦有体现,但仍显不足,即使目前最新的施工教材有关“四新技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内容也很少,有的甚至还包含某些当时很“新”而实际上已经落后的技术;一些成熟且应用广泛的技术却未能在教材中有所体现。
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边晶梅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二) 课堂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脱节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实践性强,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精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该课程大量的施工工艺和实践知识等仍由教师以课堂讲授的方式教给学生。尽管教师认真备课、认真讲课,也尽量采用了投影、幻灯片、视频等较为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学生只听教师讲解而不到施工现场实际观摩体会,就没有直接的感性认识,对其中的部分内容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包括笔者所在学校在内的很多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都未开设专门的施工实习,只有短期的工程实习和毕业实习,而且与施工课程不同步,还主要以现场参观形式实习,学生只能看到工程施工片断,这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是远远不够的。
(三) 学时少,任务重,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施工理论课时往往
偏少,一般为32学时或48学时,要讲清楚各种工程的施工工艺几乎是不可能的。原因有二:一是教师感到时间有限,内容太多,教学上很难有发挥的空间;二是课程内容原本就抽象繁杂,再加快课堂节奏,学生难以消化和吸收课堂知识。因此,要在较少的课时内,将工程施工内容讲解透彻,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知识,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难度很大,或者说是一项严峻的挑战。而且,这样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无法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培养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难以达到“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要求。
(四) 实习内容不系统、不完整,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
这是很多高校工程管理及土木工程专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与施工相关的实习往往集中安排在某一时段,而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一般较长,学生只能观摩到个别分项工程的施工过程,无法观摩到施工全过程,更无法从总体上了解整个在建项目的全部工序。目前,实习单位一般是依靠教师或学生的个人关系联系。企业常以实习会带来管理上和生产上的不便或安全问题,明示或暗示学生少进工地,很少主动安排学生亲自操作。愿意接受实习的施工单位也越来越少,联系实习日益困难。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习效果,而且校企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也不易保持,企业参与工程师人才培养的程度远远不够,教学实习的效果难以保障。
二、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一)调整教学目标 “卓越计划”最大的特点是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为目标,并以此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达到“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强调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的调整主要是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完善工程施工教学模式等系列改革措施,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夯实工程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上,将安全责任意识、节约环保意识、诚实守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工程伦理道德,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课程教学之中,实现能力培养和意志品质培养的和谐统一。教学方法的调整是要实现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向学生广泛参与课堂活动的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转变,如开展团组讨论式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工程实例为载体的案例教学,应尽量以身边工程为实例,学生有机会到现场实地参观,更能提高其学习兴趣,保证学习效果。此外,考核方式也应从单一的分数考核调整为多方面素质的综合考核。
(二)优化教学内容
结合“卓越计划”三层次人才培养标准对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现行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讲授内容为:土石方工程施工、地基与基础工程、砌体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道路施工、桥梁结构工程施工等。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施工知识,还应增加有关建筑物从动工到竣工的完整施工过程的内容,培养学生对工程的整体认识。
教学内容的重点应是现实中应用较多的施工知识,要做到详略得当,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将最有用的知识讲解透彻。同时,要特别注意跟踪施工前沿信息,随时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如今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努力实现课堂学习和施工实践的接轨,达到与时俱进的目的。
建立和完善基本信息资料库。以网络为主要依托,收集和整理有关施工过程、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等的图片、动画和视频资料,包括重大工程、新工艺、新材料等方面的网络资讯,建立功能强大的多媒体信息资料库,制作内容丰富、高效实用的信息化电子教案,努力缩小理论学习与施工实践之间的差距,以避免现场实习的不完整和不系统。沈阳化工大学自2011年起搜集了大量资料,经整理后用于课堂教学,学生对此很有兴趣,教学效果良好。
(三)加强设计、实习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1.开设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强化团队合作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是与工程施工相配套的实践性课程,是培养具备工程师基本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此项课程设计,帮助学生了解建筑施工技术方案设计的
制程序,熟悉编制内容,掌握编制方法,并进行土石方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等常用专项方案的编制,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综合应用所学施工知识的能力。一方面,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在施工单位从事施工管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招投标等工作,都会运用这方面的知识,有现实需要;另一方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择施工组织设计的也不在少数,施工方案设计是其中重要的内容,有应用需求。
沈阳化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自2010级开始,开设了32学时的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课程以工程实例为背景,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施工方案设计教学,强化和延伸课堂理论知识。成绩考核采用分组进行设计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
2.完善与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环节
以往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往往以论文为主,选择做工程设计的学生极少,无法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沈阳化工大学在教学改革中逐步提高了工程设计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最终实现学生实践环节以毕业设计为主、毕业论文为辅的目标。与此同时,全面提高对毕业论文的要求,使其最大限度地接近工程实际。2010年毕业的0701班有9人选择毕业设计,内容涉及住宅及公路工程项目工程量的计算、施工组织设计等,毕业论文涉及房地产开发、造价控制、招投标研究、工程索赔、绿色施工与管理、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等方面。经过这一改革,在毕业实践环节选择工程设计的人数增加较多(见图1),而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有显著提高。
图1毕业实践环节工程设计类选题人数变化趋势
3.重视企业学习经历
“统筹安排,分阶段培养”是“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根据“卓越计划”,工程人才培养分为三段制:本科、硕士、博士。“3+1”为本科培养阶段的运行模式,即3年在校学习,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和做毕业设计。企业学习阶段的重点是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的培养[5]。
为了强化学生的企业学习,学校鼓励学生主动联系实习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假期和毕业设计(论文)期间,全天到企业进行中短期专业学习或工程实践,了解工程建设的实际运作过程和企业工作流程、企业文化。实习之后组织学生座谈,总结实习心得,交流经验。沈阳化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自2007级开始,参加企业实习的学生逐年增加。实践表明,凡是有过企业实习经历的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都有较大提高,就业优势也非常明显。
4.加强工程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的基本要求有:(1)基本素质: 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2)现代工程意识:具有良好的质量、环保、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3)学习能力: 具有获取信息和谋求职业发展的能力。(4)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 并具有维护能力。(5)创新意识和开发设计能力: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6)管理与沟通合作能力: 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这种非专业能力已成为优秀工程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经济社会对工程师提出的更高要求[6]。 沈阳化工大学将工程意识、工程伦理道德的教育贯穿在工程施工及课程设计等教学的全过程,并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沟通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人文素质。比如,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参加2010年第七届辽宁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2010年第十届辽宁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均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5.密切课程内容与专业认证考试的联系
包括工程管理专业在内的土建类6大专业在中国是最早进行专业认证的。目前的资格考试及认证管理制度等已比较成熟。与工程管理专业对口的资格考试有国家一级注册造价师、注册建造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的考试。教学中要密切课程内容与专业认证考试要求的联系,帮助学生提前做好认证考试的准备,为他们未来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语
文章探讨了适应“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要求的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施工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分析
了工程施工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并对教学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进行了总结,以推动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的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r].2011.
[2]建设部高等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工程管理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s].1999.
[3]范臻辉.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9-10.
[4]杜德权.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0,27(2):80-83.
[5]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 30-36.
[6]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21-29.
practice and teaching reform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urse
based on a plan of educating and training preeminent engineers
bian jingme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shenyang 110142, p. r. china)
abstract: the plan of educating and training preeminent engineers is a teaching reform projec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urse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new teaching mode meeting the demand of preeminent plan. the deficiency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was sumarized and the difference with the demand of preeminent plan was analyzed. contents and measures of teaching reform were presented and practices as well as primary effects were introduced.
篇9
[关键词]工程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 双语教学 教学设想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不管是经济、政治还是其他事务已离不开与外界的沟通,英语是全球通用的语言,在对外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等领域的交流中作用日益凸显,就像是第二语言。目前,高校普遍开设英语基础课程、专业英语课程,也逐步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及全英语课程,其目都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工程管理专业作为一个综合性强、范围广的专业,尤其是在国内建设企业走国际化战略下,需要大量的既懂专业,又有良好英语沟通能力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工程管理专业开设双语教学已成为必然选择。而《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管理的专业核心课程,开设工程项目管理双语教学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在工程管理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工程管理专业的所有专业课中,《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强,涉及内容广,实践性要求高的专业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组织、进度、质量、费用、环境、风险、合同、资源、综合和收尾等等方面的管理。因此,从技术角度来讲,《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阐述如何管理一个工程项目,包括项目的开头到结束的管理全过程。
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涉及四个大的平台,分别为管理、经济、法律法规、建筑技术,这四大方面的课程之间相互联系较小、独立性较大,而《工程项目管理》一方面把四大方面的课程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系统,另一方面作为系统的主干,支撑四大类的课程。如果把工程管理的课程比作一个树的话,《工程项目管理》是主干,四大类课程是分支,相关的课程为树叶。
选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开设双语教学,有利于发挥其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综合性带动作用,对于整个课程体系的完善,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双语教学的意义
1.接触和学习国际通行的工程项目管理前沿知识
双语教学通常使用的是外语原版教材,使用这样的教材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国际上的较为成熟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前沿的专业管理知识,补充国内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一些空白,同时在国内外项目管理的比较中了解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的差异,更多的接受国际通用的项目管理知识。
2.培养涉外工程的项目管理人才
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工程项目和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状况越来越多,也就是项目管理的中外互融越来越多,从而需要越来越多的涉外项目管理人才。双语课程的开设,将有助于学生在学习项目管理知识的同时提高外语能力,并借助于外文教材直接快速的学习国外项目管理的理论、方法及规则。了解国际通行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管理体制、规范惯例。培养具备专业的国外项目管理知识的人才,迎合国内许多建设公司开拓海外市场人才需求的渴望。
3.为应用于国内项目管理做准备
国内的项目管理的发展相对较晚,还不健全和完善。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下,国外许多建设公司参与进国内项目建设的竞争中来。国内建设公司要保持竞争优势,不仅要保持自己的优点方面,还要引进国外项目管理的长处,因此需要懂国外项目管理的人才对公司的项目管理进行改革和完善,打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双语教学学习国外项目管理知识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为公司提前培养项目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国内项目管理适应国际化合作做准备。
4.提高学生的外语沟通能力
工程项目管理的双语教学,使学生一方面学习国外项目管理的知识,另一方面学习项目管理的专业外语。外语学习经过一个持久的过程,才能提高相应的外语能力。而项目管理的双语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持续地学习外语,提供给学生一个学习外语的很好的平台,而且让学生掌握项目管理的外语专业词汇,为项目管理的海外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项目管理的双语教学,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外语沟通能力。
5.提高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水平
工程管理的教学已有国内教学的体制,但相比国外,该体制相对滞后、比较传统,完全还是填鸭式教育的模式。通过工程项目管理的双语教学,给传统的教学方式注入新的元素,使教学拥有素质教育的韵味。而且通过双语教学的实施,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多方面提供学生的更多的学习途径,综合地提高学习效率。此外,通过双语教学,逐步探究教学的新举措,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三、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双语教学的设想
1.选用合适的教材
教材的选择是双语教学成功的重要部分,一般情况下都是选择原版的工程项目管理教材作为外语教材。国外教材的排版、内容的可理解度、风格都跟国内的教材有差异,在众多的教材中,选择外语教材时要考虑其的内容的全面性、前沿性,同时语言理解的难易要尽量符合学生能力的要求,难度应该在学生外语能力能够承受上高出一点水平,必要时可以对教材进行修改,但不能改掉原来的知识内容和专业风格,只是对比较难的部分修改。
2.教学体制的灵活设计
由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较多,而且双语教学要实现学生在言语和知识两方面的掌握,在短时间内完成全部内容和教学的目标是很不易的,如果只是短时间仓促地教学,完全不能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更多地倾向于形式,沦为仅是翻译课程。因此,项目管理双语教学的学时应相对多一些。
3.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
(1)逐步渐进
用英语开展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要克服言语和知识两方面的难关,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很不易,而且,在外语环境不很充分的情况下,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因此,在双语教学的开始,以英语讲学为辅,中文讲学为主;在单词和专业词汇积累到一定程度,英语讲学逐渐增多,中文讲学减少,用来解释比较难的知识点和专业词汇;再当学生都适应英语讲学之后,英语讲学应该是主要手段,中文讲学作为辅助手段。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参杂外语基础能力的教学,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内容,循序渐进,在学生外语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完全适应英语教学时就开始全英语教学。
(2)视频教学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单纯的教学生知识内容和英语词汇,由于学生能力的限制,往往效果不理想。本身知识内容在学习时就感觉枯燥乏味,在缺乏想象力和实践操作下,学习的知识很多都不能掌握。因此,可以加入视频教学,把国外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操作视频参杂在知识讲解过程中,视频和讲解结合,使学生更能掌握知识。
(3)案例教学
双语教学使学生在忙于知识和语言难关时无暇顾及掌握多少内容,往往不能系统地理解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明白国外项目管理的操作和进行的过程,辅助双语教学,使双语教学不会枯燥,而且学生能更好地熟练国外的项目管理过程。
(4)互动式教学
英语教学应该能更多地让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来,不仅要让学生回答问题,更要学生提出问题。在互动过程中,尽量用英语,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外语口语能力,另一方面实现学生的主动性学习。
4.课程考核
考核双语教学的质量,不能仅从单方面入手,而应该从综合的角度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工程项目管理知识掌握程度、专业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应采取考试的方式,可以是开卷也可以是闭卷,其考核的内容不能太难,应该是通俗易懂的知识内容。专业外语能力的考核,不仅要考核平时的听说读写,还要考核学生在过程项目管理文章的写作上。实际操作能力是考核学生的解决项目管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完成项目管理的从头到尾的项目管理设计方案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应急措施。
5.教师队伍建设
工程项目管理的双语教学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要看教师的水平高低。在引进双语教学的问题上,应该选择英语能力较强的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师,制定双语教师的培养计划,在可能的情况下,派任课教师出国交流,提高其自身的外语能力,直接从国外学习项目管理的知识,当然,也可以采用引进出国留学人员的方式来充实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
四、 总结
工程管理专业实施双语教学很有现实意义,不仅培养涉外工程管理的人才,迎合国内建设公司进军国外项目管理的市场人才需求,而且有利于提高工程管理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工程管理开设双语教学,《工程项目管理》由于其在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性,应该成为双语教学的首先试点课程,在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断改进,以实现双语教学的目的。
项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学建设项目k20120303、k201203007。
[参考文献]
[1]严建渊.项目管理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项目管理技术,2011,09(12):48-50.
[2]曾明.高等学校推进双语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1):48-49.
[3]吴宇蒙.工程项目管理双语教学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9,35(2):206-207
[4]徐国琴,何奕娇.高校双语教学的定位与改革思路[J].教育探索,2011(8):69-70.
篇10
关键词:审计;工程审计;工程管理;本科教学
我国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是基于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四大学科知识平台,旨在培养掌握土木工程领域的技术知识,掌握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在土木工程领域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而所谓工程审计是指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相关审计标准,运用审计技术,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活动和建设行为进行监督、评价和签证的活动。近几年,随着我国工程审计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不断深入,工程审计在项目建设和投资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和突出,工程审计内容在广度上不断拓展和丰富,尤其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实施,对工程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培养一批既懂工程又懂审计的专业人才,因此,在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体系中增设工程审计课程就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将从工程审计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可行性及设置方式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完善我国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内容,更好的适应国家和社会对工程审计的人才需求。
1工程审计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我国现行的审计体系包括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个层次。我国国务院审计署及派出机构和地方各级政府审计机构所组织的审计,均属于国家审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必须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进一步界定了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涵义,即全部使用预算内投资资金、专项建设基金、政府举借债务筹措的资金等财政资金的项目,未全部使用财政资金,财政资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超过50%,或者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在50%以下,但政府拥有项目建设、运营实际控制权的项目,并要求审计机关对此类建设项目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内部审计是本单位的专职审计机构针对单位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所进行的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为主要目标的审查和评价活动。建设项目的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真实、合法、效益性所进行的独立监督和评价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建设项目实现质量、速度、效益三项目标。社会审计是社会审计组织接受委托从事审计业务,为委托单位提供专业服务的审计活动。国家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尤其是需要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时,通常会聘请社会中介机构或者具有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参与,协助其完成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由此可见,无论是国家审计、内部审计,还是社会审计,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士来从事建设工程审计活动,而由于建设工程审计业务的专业性很强,没有工程管理专业背景而仅仅具有审计知识的人员将无法胜任这一岗位,尤其是需要对建设投资项目开展投资管理活动全过程的连续、全面、系统的审计、监督、分析和评价等跟踪审计时,缺乏工程背景的审计人员就显得尤为吃力。当前我国从事工程审计的人员多为工程造价等咨询类人员,也充分反映了工程管理知识在工程审计中的重要性。因此,工程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如果基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展开,在现行工程管理本科教学计划中增设工程审计课程,让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接受审计方面的知识教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工程审计课程设置的可行性
国家审计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总预算或者概算的执行情况、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年度决算、单项工程结算、项目竣工决算等。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是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的融合,内容包括对建设项目投资立项、设计(勘察)管理、招投标、合同管理、设备和材料采购、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竣工验收、财务管理、后评价等过程的审查和评价。从我国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来看,课程设置既包括工程制图与识图、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施工、房屋建筑学等土木工程技术课程,包括管理学、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工程合同管理等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也包括会计学、经济学、工程经济学、工程财务等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还包括经济法、建设法规等法学的理论和方法,这很好的契合了工程审计业务的专业要求。以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工程造价课程为例,目前我国高校通常开设72学时的课堂教学(含必修和选修)和两周的课程设计,保证了学生对该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将为学生做好概算、预算、结算、决算等审计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由于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内容与工程审计业务内容的契合度较高,因此,在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中再增设一门工程审计类课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帮助学生建立审计的知识框架,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工程管理知识,起到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此外,我国一些学者对工程审计的内容和方法展开研究,并出版了一些工程审计方面的著作,如赵庆华主编的《工程审计》、朱红章主编的《工程项目审计》等,这将为工程审计课程的开设做了教材方面的准备。因此,在我国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中增设工程审计课程,是培养工程审计人才的一条可行且有效的捷径。
3工程审计课程的设置方式
鉴于工程审计业务内容的广泛性和复合性,建议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以选修课的形式为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开设此课程,即在学生在具备了工程制图与识图、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施工、房屋建筑学、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工程合同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财务、建设法规等专业知识之后,再开设本课程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对本领域感兴趣的学生真正领悟工程审计的真谛,从而为未来从事工程审计业务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由于工程审计内容点多面广,建议将本课程的教学课时设置为32学时(课时过少将无法有效的保证教学内容完备和教学质量),并注意将课时在各知识点上合理分配。由于工程审计是审计知识在工程领域的应用,这就决定了工程审计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在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的设置上,要注重审计知识和审计技术的讲授,并按照工程项目的阶段划分来开展知识单元的教学工作,设置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审计、勘察设计阶段的审计、招标投标阶段的审计、合同审计、造价审计、财务审计、绩效审计等知识单元。在教学时要注意突出本课程的“审计”特征,即在建设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如何运用审计知识、审计技术规范有效的开展审计工作,明晰建设项目不同阶段的审计依据、审计程序、主要审计内容、主要审计方法以及审计文件的编写和审计人员的职责等。
此外,教学过程中还要突出工程审计课程的实践性,将审计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组织起来编制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设置必要的案例教学课时,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按照提供资料、设计问题、启发思路、得出结论的路径展开讨论式教学,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打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力图使课堂成为尊重、平等、信任和民主的课堂。教师在讲授审计的一般理论和审计方法之后,把学生们分成几个讨论小组(一般3至5人为宜),将教学材料发放给学生,让每组学生首先利用课外时间,根据已经掌握的工程管理知识和审计知识对工程审计案例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将精心设计的工程审计问题,逐一提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他们各组的研讨成果,重新研讨、梳理、剖析问题,形成一份新的成果。接着,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成果,让学生在共享成果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来揭示工程审计的内涵和实质,教师可以适时的加以提纲挈领式的启发,从而让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最后,教师对每次的案例教学进行总结,水到渠成的得出结论。通过案例式教学方式和讨论式教学方式的密切结合,在工程审计教学中将真正有效的贯彻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不仅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参与性、互动性和趣味性,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实现书本知识和实际问题的密切结合,还可以培养学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建立。
4结论
随着我国工程审计在项目建设和投资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和突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均需要大量的工程审计人才,加上工程审计更为强调工程背景,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内容与工程审计业务内容契合度较高,因此,在我国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中增设工程审计课程就显得尤为必要,而且是一条培养工程审计人才的可行且有效的捷径。对于工程审计课程设置,最好在学生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之后,即在大学四年级开设32学时的选修课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的设置上,要注意突出本课程的“审计”和“实践”特征,按照工程项目的阶段划分来开展知识单元的教学工作,并设置必要的案例教学课时,利用讨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形成新型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1-2.
[2]赵庆华等.工程审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11-12.
[3]杨翠萍,代伟.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下工程审计的难点与对策分析[J].煤炭工程,2010,(2):124-125.
[4]赵素琴.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的理论架构探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83-85.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工程造价预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