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土方工程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6-12 16:38: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简述土方工程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加固施工
引言
在现代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房建工程得到了快速发展,其高度逐渐增高,这就对建筑基础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房建工程基础施工中,常会发现地基土质呈现软土地基。由于软土地质,土质中含水量较高,呈软塑性状,地基承载力严重不足,这就对建筑工程基础施工带来了威胁,需要采取有效地加固治理措施加以改善地质的承载形状,例如采取换填、砂桩、排水、水泥搅拌桩等。本文主要针对房建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软土地基的形状的特点及施工技术做简要的阐述,以提高地基基础的稳定性。
1、房屋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的特点及治理原则
在房建基础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是施工中一大难题,需要加强对其的重视。软土地基,即指地基土质中含水量超出正常土质的含水量值,土质的抗剪强度不足,承载能力较差的一种黏土地基。
根据笔者多年施工经验可知,软土地基主要具有以下几点特点:第一,土质透水性较差,在软土土质中,由于其透水性差,导致其内部的含水量保持比较稳定,使得土质长期处于高含水状态;第二,土质压缩性较高,由于软土地基中孔隙率较大,这就使得软土地基的可压缩系数较高,若不对软土做有效地加固治理,在上部结构作用下,将会造成软土地基发生较明显的地基变形。例如,在上海地区多出现软土地基,若不及时对软土地基做治理,将会造成上部结构出现不均匀的沉降;第三,触变性特征,它是软土地基的独特特点,若软土地基在未承受外界荷载作用下其主要呈固态,若承受外界荷载作用时,将会造成软土地基呈流动状态,影响其稳定性;第四,土质不均匀,在软土地基的土质中,其颗粒分布不均匀,这就导致在地基承受上部荷载时,其地基的沉降值变现出不均匀状态。
1.2软土地基的危害
研究表明,软土地基的主要危害是在承受上部建筑较大的荷载作用下,地基表现出不均匀的沉降现象。若局部地基含水量较大,可能出现塌陷危害,这就严重影响房屋建筑结构的稳定性。然而软土地基沉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软基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易溶盐,而含盐量高后则会增加土颗粒之间敏感性,导致地基在受到建筑结构传递下来的荷载时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或是软土土质中含有浓度较高的难溶解盐,造成地基出现沉陷滞后问题。
1.3 房建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原则
在处理房屋建筑软土地基时一般遵循以下几项原则,有效地确保了房建地基的稳定性、安全性。
第一,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即抗压强度与抗剪强度。为了有效地改善软土地基承载力不足问题,需要在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时,掺加适量的石灰、水泥,或者采取其他固化剂,以改善软土地基中的抗压特性与抗剪特性,提高基础的稳定性。
第二,提高软土地基的动力特性。地基的动荷载主要是指地震荷载,由于软土地基的稳定性较差,为了提高其抗震性能,避免在地震灾害发生时,地基出现塌陷与裂缝,需要采取水泥搅拌桩、粉喷桩等措施,以改善软土地基的动力稳定性。
第三,提高软土地基的渗透性,在软土地基中,由于其渗透性较差,导致其地表水渗入时,将水分包含在土质中,致使土体中含水量较大。因此,需要将软土土质换做渗透性较好的土质作为房屋建筑的地基。
2、房屋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
在现代房建基础施工中,需要非常重视软土地基的治理问题。根据笔者多年施工经验可知,软土地基施工的治理加固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2.1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技术
水泥土搅拌法是利用水泥材料作为固化剂并借助特制的搅拌机械设备,就地将软土土质与水泥固化剂强制进行均匀搅拌,从而使软土与固化剂形成具有水稳性、整体性与具有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土,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地基土的抗剪强度和增大变形模量。
根据固化剂的不同,可以分为粉体喷射搅拌与浆液搅拌两种,前者主要是将粉体与地基土进行均匀搅拌拌合,后者是利用浆液与地基土进行均匀拌合,可根据搅拌机械性能分为单轴、双轴、三轴或连续成槽搅拌机。
图1
2.2换填施工技术
在软土地基处理施工中,换填法施工技术主要是将含水量较多的土质挖除,并换填做含水量适宜、颗粒均匀、塑性状态、强度高、稳定性好的卵石或者碎石等优良土质。并分层进行夯实,且其分层回填厚度需要根据试验确定,其压实度需满足基础设计施工要求。
2.3砂垫层处理法
砂垫层处理法中主要用到的粗砂,且砂砾级配连续,且砂砾最大粒径应小于5cm,砂石料含量占总砂砾的40%以下,含泥量控制在1%以内。在砂垫层施工时,应以机械施工为主,并根据机械设备性能、地基特性确定砂垫层的厚度。在集料摊铺时,应采用自卸汽车,并配合推土机作业,确保摊铺厚度均匀一致,提高路基的排水性能。
2.4表层排水法
在表层排水法施工中首先,需要布置沟槽。在布置沟槽时,需要根据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的地形进行布设沟槽,沟槽开挖深度需要根据地下水位、土质形状等合理确定,确保软基周围的水分通过沟槽排出。根据研究表面,若软土地基中含水量较高,则需要加密沟槽的数量,从而提高软土排水效果,减少软土地基中的含水量。此外,在开挖沟槽时,需要根据排水量要求设置沟槽宽度,其宽度约为0.5m,深度宜在0.5~1.0m内,在填土前,需要在沟槽底部回填透水性较好的集料,从而形成盲沟,提高排水效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房建基础施工中,若不有效治理软土地基,在上部结构作用下,将会导致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结构出现倾斜,甚至出现倒塌。因此需要加强对软土地基治理的研究,从而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李革. 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0( 34) : 56 - 57.
[2] 周荣娟. 浅议房屋建筑软土地基施工技术[J]. 企业家天地( 理论版) ,2010,07( 11) : 59 - 60.
[3] 张立恩.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10,02( 06) : 106 - 107.
篇2
2.1 一般要求
2.1.1 方案设计文件
1 设计说明书,包括各专业设计说明以及投资估算等内容;
2 总平面图以及建筑设计图纸
3 设计委托或设计合同中规定的透视图、鸟瞰图、模型等。
2.1.2 方案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1 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2 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的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3 设计文件目录;
4 设计说明书;
5 设计图纸。
注:投标方案按标书要求密封或隐盖编制单位和扉页。
2.2 设计说明书
2.2.1 设计依据、设计要求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 列出与工程设计有关的依据性文件的名称和文号,如选址及环境评价报告、地形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立项报告的批文、设计任务书或协议书等。
2 设计所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
3 设计基础资料,如气象、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地震、区域位置等。4 简述建设方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项目设计的要求,如对总平面布置、建筑立面造型等。当城市规划对建筑高度有限制时,应说明建筑、构筑物的控制高度(包括最高和最低高度限值)。
5 委托设计的内容和范围,包括功能项目和设备设施的配套情况。
6 工程规模(如总建筑面积、总投资、容纳人数等)和设计标准(包括工程等级、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耐火等级、装修标准等)。
7 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及各分项建筑面积(还要分别列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建筑面积)、建筑基底总面积、绿地总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泊位数(分室内、外和地上、地下),以及主要建筑或核心建筑的层数、层高和总高度等项指标。根据不同的建筑功。还应表述能反映工程规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住宅的套型、套数及每套的建筑面积、使用面积,旅馆建筑中的客房数和床位数,医院建筑中的门诊人次和病床数等指标。当工程项目(如城市居住区规划)另有相应的设计规范或标准时,技术经济指标还应按其规定执行。
2.2.2 总平面设计说明
1 概述场地现状特点和周边环境情况,详尽阐述总体方案的构思意图和布局特点,以及在竖向设计、交通组织、景观绿化、环境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2 关于一次规划、分期建设,以及原有建筑和古树名木保留、利用、改造(改建)方面的总体设想。
2.2.3 建筑设计说明 建筑方案的设计构思和特点:
1 建筑的平面和竖向构成,包括建筑群体和单体的空间处理、立面造型和环境营造、环境分析(如日照、通风,采光)等;
2 建筑的功能布局和各种出入口、垂直交通运输设施(包括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的布置;
3 建筑内部交通组织、防火设计和安全疏散设计;
4 关于无障碍、节能和智能化设计方面的简要说明;
5 在建筑声学、热工、建筑防护、电磁波屏蔽以及人防地下室等方面有特殊要求时,应作相应说明。
2.2.4 结构设计说明
1 设计依据
1)本工程结构设计所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
2)建设方提出的符合有关法规、标准与结构有关的书面要求;
3) 主要阐述建筑物所在地与结构专业设计有关的自然条件,包括风荷载、雪荷载、地震基本情况及有条件时概述工程地质简况等。
2 结构设计主要阐述以下内容:
1)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和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2)上部结构选型概述和新结构、新技术的应用情况;
3)采用的主要结构材料及特殊材料;
4)条件许可下阐述基础选型; 5)地下室的结构做法及防水等级,当有人防地下室时说明人防抗力等级。
3 需要特别说明的其他问题
2.2.5 建筑电气设计说明
1 设计范围 本工程拟设置的电气系统。
2 变、配电系统
1)确定负荷级别:1、2、3级负荷的主要内容。
2)负荷估算。
3)电源:根据负荷性质和负荷量,要求外供电源的回路数、容量、 电压等级。
4)变、配电所:位置、数量、 容量。
3 应急电源系统:确定备用电源和应急电源型式。
4 照明、防雷、接地、智能建筑设计的相关系统内容。
2.2.6 给水排水设计说明
1 给水设计
1)水源情况简述(包括自备水源及市政给水管网)。
2)用水量及耗热量估算:总用水量(最高日、最大时),热水设计小时耗热量,消防水量。
3)给水系统:简述系统供水方式。
4)消防系统:简述消防系统种类,供水方式。
5)热水系统:简述热源,供应范围及供应方式。
6)中水系统:简述设计依据,处理方法。
7) 循环冷却水、重复用水及采取的其他节水节能措施。
8)饮用净水系统:简述设计依据,处理方法等。
2 排水设计
1)排水体制,污、废水及雨水的排放出路。
2)估算污、废水排水量,雨水量及重现期参数等。
3)排水系统说明及综合利用。
4)污、废水的处理方法。
3 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2.2.7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说明
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设计方案要点。
2 采暖、空气调节的室内设计参数及设计标准。
3 冷、热负荷的估算数据。
4 采暖热源的选择及其参数。
5 空气调节的冷源、热源选择及其参数。
6 采暖、空气调节的系统形式,简述控制方式。
7 通风系统简述。
8 防烟、排烟系统简述。
9 方案设计新技术采用情况,节能环保措施和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2.2.8 热能动力设计说明
1 供热
1) 热源概况;
2)供热范围;
3)供热量估算;
4)供热方式;
5)锅炉房及场区面积、换热站面积、位置及房高等要求;
6)热力管道布置方式及敷设原则;
7)水源、水质、水压要求;
8)节能、环保,消防及安全措施。
2 燃料供应
1)燃料来源,种类及性能数据;
2)燃料供应范围;
3)燃料消耗量;
4)燃料供应方式;
5)灰渣储存及运输方式乙
6)消防及安全措施。
3 其他动力站房
1)动力站房内容、性质;
2)主要设备技术参数;
3) 系统形式;
4)站房面积,位置及其他要求;
5)节能、环保,消防及安全措施。
2.2.9 投资估算编制说明及投资估算表
1 投资估算编制说明资料
1)编制依据;
2)编制方法;
3)编制范围(包括和不包括的工程项目与费用);
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其他必要说明的问题。
2 投资估算表 投资估算表应以一个单项工程为编制单元,由土建、给排水、电气、暖通、空调、 动力等单位工程的投资估算和土石方、道路、广场、围墙、大门、室外管线、绿化等室外工程的投资估算两大部分内容组成。 编制内容可参照第3.10和4.9两节有关建筑工程概、预算文件的规定。在建设单位有可能提供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时,可将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按适当费率取定的预备费列入投资估算表,汇总成建设项目的总投资。
2.3 设计图纸
2.3.1 总平面设计图纸
1 场地的区域位置。
2 场地的范围(用地和建筑物各角点的座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
3 场地内及四邻环境的反映(四邻原有及规划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场地内需保留的建筑物、古树名木、历史文化遗存、现有地形与标高,水体,不良地质情况等)。
4 场地内拟建道路、停车场、广场、绿地及建筑物的布置,并表示出主要建筑物与用地界线(或道路红线、建筑红线)及相邻建筑物之间的距离。
5 拟建主要建筑物的名称、出入口位置、层数与设计标高,以及地形复杂时主要 道路、广场的控制标高。
6 指北针或风玫瑰图、比例。7 根据需要绘制下列反映方案特性的分析图: 功能分区、空间组合及景观分析、交通分析(人流及车流的组织、停车场的布置及停车泊位数量等)、地形分析、绿地布置、日照分析、分期建设等。 2.3.2 建筑设计图纸
1 平面图应表示的内容
1)平面的总尺寸、开间,进深尺寸或柱网尺寸(也可用比例尺表示);
2)各主要使用房间的名称;
3)结构受力体系中的柱网、承重墙位置;
4)各楼层地面标高、屋面标高;
5)室内停车库的停车位和行车线路;
6)底层平面图应标明剖切线位置和编号,并应标示指北针;
7)必要时绘制主要用房的放大平面和室内布置;
8)图纸名称、比例或比例尺。
2 立面图应表示的内容
1)体现建筑造型的特点,选择绘制一、二个有代表性的立面;
2)各主要部位和最高点的标高或主体建筑的总高度;
3) 当与相邻建筑(或原有建筑)有直接关系时,应绘制相邻或原有建筑的局部立面图;
4) 图纸名称、比例或比例尺。
3 剖面图应表示的内容
1)剖面应剖在高度和层数不同、空间关系比较复杂的部位;
2)各层标高及室外地面标高,室外地面至建筑檐口(女儿墙)的总高度;
3)若遇有高度控制时,还应标明最高点的标高;
4)剖面编号、比例或比例尺。
4 表现图(透视图或乌瞰图) 方案设计应根据合同约定提供外立面表现图或建筑造型的透视图或鸟瞰图。
2.3.3 热能动力设计图纸(当项目为城市区域供热或区域煤气调压站时提供)
1 主要设备平面布置图及主要设备表。
2 工艺系统图。
3 工艺管网平面布置图。
3 初步设计
3.1 一般要求
3.1.1 初步设计文件
1 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总说明,各专业设计说明。
2 有关专业的设计图纸。
3 工程概算书。
注:初步设计文件应包括主要设备或材料表,主要设备或材料表可附在说明书中,或附在设计图纸中,或单独成册。
3.1.2 初步设计文件的编排顺序
1 封面:写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年月。
2 扉页:写明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和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并经上述人员签署或授权盖章。
3 设计文件目录。
4 设计说明书。
5 设计图纸(可另单独成册)。
6 概算书(可另单独成册)。
注: 1对于规模较大、设计文件较多的项目,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可按专业成册;
2另外单独成册的设计图纸应有图纸总封面和图纸目录;图纸总封面的要求见施工图设计4.1.2条。
3 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和签署也可在本专业设计说明的首页上标明。
3.2 设计总说明
3.2.1 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 设计中贯彻国家政策、法规。
2 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批文、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书、方案文件等的文号或名称。
3 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4 公用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
5 规划、用地、环保,卫生、绿化、消防、人防、抗震等要求和依据资料。
6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使用要求或生产工艺等资料。
3.2.2 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设计范围
1 工程的设计规模及项目组成。
2 分期建设(应说明近期,远期的工程)的情况。
3 承担的设计范围与分工。
3.2.3 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1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结构的情况。
2 环境保护、防火安全、交通组织、用地分配、节能,安保、人防设置以及抗震设防等主要设计原则。
3 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对总体布局和选用标准的综合叙述。
3.2.4 总指标
1 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等指标。
2 其他相关技术经济指标。
3.2.5 提请在设计审批时需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
1 有关城市规划,红线、拆迁和水、电、蒸汽、燃料等能源供应的协作问题。
2 总建筑面积、总概算(投资)存在的问题。
3 设计选用标准方面的问题。
4 主要设计基础资料和施工条件落实情况等影响设计进度和设计文件批复时间的因素。
3.2.6 总说明中已叙述的内容,在各专业说明中可不再重复。
3.3 总平面
3.3.1 在初步设计阶段,总平面专业的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根据合同约定的鸟瞰图或模型。
3.3.2 设计说明书
1 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1)摘述方案设计依据资料及批示中与本专业有关的主要内容;
2)有关主管部门对本工程批示的规划许可技术条件(道路红线、建筑红线或用地界线、建筑物控制高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泊位数等),以及对总平面布局、周围环境、空间处理、交通组织、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分期建设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3)本工程地形图所采用的坐标、高程系统;
4)凡设计总说明中已阐述的内容可从略。
2 场地概述
1) 说明场地所在地的名称及在城市中的位置(简述周围自然与人文环境、道路、市政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供应情况,以及四邻原有和规划的重要建筑物与构筑物);
2)概述场地地形地貌(如山丘,水域的位置、流向、水深,最高最低标高、总坡向、最大坡度和一般坡度等);
3)描述场地内原有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保留(包括名木、古迹等)、拆除的情况;
4)摘述 与总平面设计有关的自然因素,如地震、湿陷性或胀缩性土、地裂缝、岩溶、滑坡与其他地质灾害。
3 总平面布置
1)说明如何因地制宜,根据地形、地质、日照、通风、防火、卫生、交通以及环境保护等要求布置建筑物、构筑物,使其满足使用功能、城市规划要求以及技术经济合理性;
2)说明功能分区原则、远近期结合的意图、发展用地的考虑;
3)说明室外空间的组织尽其与四周环境的关系;
4)说明环境景观设计和绿地布置等。
4 竖向设计
1)说明竖向设计的依据(如城市道路和管道的标高、地形,排水、洪水位、土方平衡等情况);
2)说明竖向布置方式(平坡式或台阶式),地表雨水的排除方式(明沟或暗管)等;如采用明沟系统,还应阐述其排放地点的地形与高程等情况;
3)根据需要注明初平土方工程量。
5 交通组织
1) 说明人流和车流的组织,出入口、停车场(库)的布置及停车数量的确定;
2)消防车道及高层建筑消防扑救场地的布置;
3)说明道路的主要设计技术条件(如主干道和次干道的路面宽度、路面类型、最大及最小纵坡等)。
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灰(表3.3.2)。
表3.3.2 民用建筑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名 称 单 位 数 量 注备
1 总建筑面积 地上、地下部分可分列
2 总用地面积
3 建筑基底面积
4 道路广场总面积 含停车场面积并应注明停车泊位数量
5 绿地总面积 可加注公共绿地面积
6 容积率 % (2)/(1)
7 建筑密度 % (3)/(1)
8 绿地率 % (5)/(1)
9 小汽车停车泊位数 辆 室内、外应分列
10 自行车停放数量 辆
注:1 当工程项目(如城市居住区)有相应的规划设计规范时,技术经济指标的内容应按其执何。 2 计算容积率时,通常不包括±0.00 以下地下建筑面积。
7 提请在设计审批时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特别是涉及总平面设计中的指标和标准方面有待解决的问题,应阐述其情况及建议处理办法。 3.3.3 设计图纸 1 区域位置图(根据需要绘制)。
2 总平面图
1)保留的地形和地物;
2)测量坐标网,坐标值,场地范围的测量坐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建筑红线或用地界线;
3)场地四邻原有及规划道路的位置(主要坐标或定位尺寸)和主要建筑物及构筑物的位置、名称,层数、建筑间距;
4)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人防工程、地下车库、油库、贮水池等隐蔽工程用虚线表示),其中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应标注坐标(或定位尺寸)、名称(或编号)、层数;
5)道路、广场的主要坐标(或定位尺寸),停车场及停车位、消防车道及高层建筑消防扑救场地的布置,必要时加绘交通流线示意;
6) 绿化、景观及休闲设施的布置示意;
7)指北针或风玫瑰图;
8)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表3.3.2),该表也可列于设计说明内;
9)说明栏内注写:尺寸单位、比例、地形图的测绘单位、日期,坐标及高程系统名称(如为场地建筑坐标网时,应说明其与测量坐标网的换算关系),补充图例及其他必要的说明等。
3 竖向布置图
1)场地范围的测量坐标值(或注尺寸);
2) 场地四邻的道路、地面、水面,及其关键性标高;
3) 保留的地形、地物;
4)建筑物、构筑物的名称(或编号)、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室内外设计标高;
5)主要道路、广场的起点,变坡点、 转折点和终点的设计标高,以及场地的控制性标高;
6)用箭头或等高线表示地面坡向,并表示出护坡、 挡土墙、排水沟等;
7) 指北针; 8)注明:尺寸单位、比例、补充图例;
9)本图可视工程的具体情况与总平面图合并; 10)根据需要利用竖向布置图绘制土方图及计算初平土方工程量。
3.4 建 筑
3.4.1 初步设计阶段,建筑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3.4.2 设计说明书
1 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1)摘述设计任务书和其他依据性资料中与建筑本专业有关的主要内容;
2)表述建筑类别和耐火等级,抗震设防烈度,人防等级,防水等级及适用规范 和技术标准;
3)简述建筑节能和建筑智能化等要求。
2 设计说明
1)概述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工艺要求,建筑层数、层高和总高度,结构选型和对设计方案调整的原因、内容;
2)简述建筑的功能分区,建筑平面布局和建筑组成,以及建筑立面造型、建筑群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3)简述建筑的交通组织、垂直交通设施(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的布局,以及所采用的电梯、自动扶梯的功能,数量和吨位、速度等参数;
4)综述防火设计中的建筑分类、耐火等级、防火防烟分区的划分、安全疏散,以及无障碍,节能,智能化、人防等设计情况和所采取的特殊技术措施;
5) 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包括能反映建筑规模的总建筑面积以及诸如住宅的套型和套数、旅馆的房间数和床位数、医院的门诊人次和住院部的病床数、车库的停车位数量等;
3 多子项工程中的简单子项可用建筑项目主要特征表(表3.4.2)作综合说明。
4 对需分期建设的工程,说明分期建设内容和对续建、扩建的设想及相关措施。
5 幕墙工程、特殊屋面工程及其它需要另行委托设计、加工的工程内容的必要说明。
6 需提请审批时解决的问题或确定的事项以及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7 必要的计算资料的说明简图。
3.4.3 设计图纸
1 平面图
1)标明承重结构的轴线,轴线编号,定位尺寸和总尺寸;
2)绘出主要结构和建筑构配件,如非承重墙、壁柱、门窗(幕墙)、天窗、楼梯、电梯、自动扶梯、中庭(及其上空)、夹层,平台、阳台、雨篷、台阶、坡道、散水明沟等的位置;当围护结构为幕墙时,应标明幕墙与主体结构的定位关系;
表3.4.2 建筑项目主要特征表
项目名称 编号 建筑类别 耐火等级 抗震设防烈度 人防防护等级 主要结构选型 建筑层数、总高 地上、地下分列 建筑基底面积 建筑总面积 墙体 地面 楼面 层面 天窗 门 窗 顶棚 内墙面 建 筑 构 造 及 装 修 外墙面
注:建筑构造及装修项目可随工程内容增减。
3)表示主要建筑设备的位置,如水池、卫生器具等与设备专业有关的设备的位置;
4) 表示建筑平面或空间的防火分区和防火分区分隔位置和面积,宜单独成图;
5)标明室内、外地面设计标高及地上、地下各层楼地面标高;
6)标明指北针(画在底层平面);
7)标明剖切线及编号;
8) 绘出有特殊要求或标准的厅、室的室内布置,如家具的布置等;也可根据需要选择绘制标准层、标准单元或标准间的放大平面图及室内布置图;
9) 列出各类建筑设计规范要求计算的技术经济指标(也可在说明中列出)。
10)标明图纸名称,比例。
2 立面图 应选择绘制主要立面,立面图上应标明:
1) 两端的轴线和编号;
2)立面外轮廓及主要结构和建筑部件的可见部分,如门窗(幕墙)、雨逢、檐口(女儿墙)、屋顶,平台、栏杆、坡道、台阶和主要装饰线脚等;
3)平、剖面未能表示的屋顶、及屋顶高耸物、檐口(女儿墙)、室外地面、等主要标高或高度;
4)图纸名称、比例。
3 剖面图 剖面应剖在层高、层数不同、内外空间比较复杂的部位(如中庭与邻近的楼层或错层部位),剖面图应准确、清楚的标示出剖到或看到的各相关部分内容,并应表示:
1)主要内、外承重墙、柱的轴线,轴线编号;
2)主要结构和建筑构造部件,如:地面、楼板,屋顶、檐口、女儿墙、吊顶、梁、柱,内外门窗、天窗、楼梯、电梯、平台、雨逢、阳台、地沟、地坑、 台阶、坡道等;
3) 各层楼地面和室外标高,以及室外地面至建筑檐口或女儿墙顶的总高度,各楼层之间尺寸及其他必需的尺寸等;
篇3
摘 要:最近几年,我国的水利项目发展速度非常快,其中现浇衬砌渠道作为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为其发展贡献了非常积极的力量。它的构造样式非常多,文章重点的简述了该项建设工艺。
关键词:水利项目;现浇砼衬砌渠道;建设工艺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1 简述衬砌渠道构造样式
在分析其样式的时候,我们发现种类非常繁多,分析到其沿线土壤的性质以及温度和水位,和建设方便等等一些要素,明确了它的构造样式是等厚度梯形单式断面。分析到方便开展建设的层次,渠道内坡取为1:2。结合渠道设计相关的内容和它的抗渗等特征规定,选定砼防渗层厚度为8cm,强度标号为c15,抗冻标号为d50,抗渗标号为w4。通常为了防止材料因为气温变化而导致破坏现象出现,通常是顺着它的竖直方向设置一条伸缝隙,顺着它的底部设置两条缝隙,其中使用厚度大约在一厘米左右的泡沫来填充。
2 简述衬砌项目建设工作
2.1 建设前期的准备活动。当此类项目建设之前的时候,要开展全面的组织设计工作。认真地开展好前期的准备活动,比如布置好场地,确保水电等运作有序。要全面的对建设和测试使用到的装置开展全方位的测试活动,假如不合乎规定的话,要认真地调节。还应该设置长久地以及暂时的排水装置,以此来确保合乎建设规定。
2.2 土方工程建设。衬砌渠道多为新筑填方渠道,渠道土质比较疏松,衬砌前结合灌溉送水有意识的加大水位对渠道进行了浸水预沉,但仍难以达到衬砌所需的密实度要求,必须进行夯实。
2.2.1 认真开展放样活动,在建设之前的时候,要认真地进行放样活动。首先,用经纬仪定出渠道的中心控制线。中心桩在直线段每50m一个。弯道处5m一个。用钢尺量距,误差不超过1/1000。其次,按四等水准要求控制高程,闭合精度要求控制在20。每200m留一个临时高程控制点。最后,根据中心线和高程控制点,放样出渠道底脚线和渠口线共四条控制线。
2.2.2 认真的夯实处理。第一在进行夯击之前的时候,想将其中的杂质等清理干净。第二,渠坡夯实厚度为渠底脚处向堤内侧水平距离1.5米,至堤顶处夯实尺寸为1米,形成一个斜梯形。第三,回填夯实采用分层开蹬夯实的方法,每层铺土厚度≤30cm,要确保铺土匀称。由于渠道周围的土大多数是砂土,要认真地按照相关的规定来测定其中的水分。假如水分低于相关的指标的话,最好是使用喷水的措施来处理,假如其中的水分非常多的话,要使用排水等方法来处理,确保水分符合规定。第四,要使用适合的设备,同时要掌握好其次数。防止出现漏夯现象。第五,认真地修整。为了防止外层水分太少,防止建设中由于人为问题而导致破损等现象发生,所以削坡活动通常是开展在浇筑之前的时候。在进行的时候要认真地掌控其高度,确保外层平滑。允许一定的误差现象存在。
2.3 认真做好原料配比工作
2.3.1 水泥。砼渠道所用水泥应符合《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的有关规定,因为规定必须有效地抵抗冻裂,所以要使用标号325或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由于各个商家的产品颜色不是一样的,因此如果条件许可的话,最好是用一个单位的产品。
2.3.2 砂。该项活动使用的砂,一般是中砂,通常是那种配比优秀,硬度很高,而且外在整洁的自然状态中的河沙是最佳的,除此之外,那些通过设备处理过的砂也性,规定其必须有很高的硬度,而且外在干净,持久性优秀,最主要的是不应该有别的一些杂物等,还要掌控好其含水以及泥的情况。
2.3.3 碎石。现浇砼所用碎石为1~4cm或1~3cm。要使用那种外在非常坚固,而且干净,配比优秀的物质。
2.3.4 添加材料。通常规定渠道要能够有效地抵抗冻害,而且要防止出现渗漏现象,最好是添加必要的材料来切实提升其该项指标。pc-2型引气剂,其主要成份为松香皂及其热聚合物,它有非常显著地减少,防止冻裂等的特征,在配比的时候要结合重量来分析,一般加入量为水泥重量的0.5~1/万;m型减水剂,它有着非常强大的抵御冻裂的功效,配制时按水泥重量的0.2~0.7%加入。
2.3.5 活动使用的水。在拌合以及维护等时候使用的水,要确保是干净的,那些污水等严禁用到活动中。
2.4 砼渠道现浇施工
2.4.1 前期准备活动。在浇筑之前的时候,要认真地开展准备事项。要将发电机等设备放置到合理的位置。各种模具准备就绪;供水系统、供电系统、机械系统试运行正常;场地、道路平整;当所有工序的工作者聚齐之后才可以开展建设。
2.4.2 模板工程。采用定型槽钢按设计图纸要求制成框格,外用楔形三角铁镶入土中加以固定。模板制作和安装要具备支立牢固、板缝紧密、表面平整、线条顺直、标高一致、易支易折等特点。现浇砼模板框格安装净距沿渠道纵向的允许偏差值为±10mm,沿宽度方向的允许偏差值为±20mm,对角线允许偏差值为±10mm。砼折模时间以不损坏成品砼板来确定,并对模板及时清洁、整修以便再用。
2.4.3 常用的浇筑措施。通常是先进行坡处,然后是底,最终是压沿。渠坡浇筑采用分块跳仓法施工,渠底和压沿浇筑可按一定的方向连续进行。相同的砼板要确保连续进行,假如由于设备运作不合理等导致停止的话,要确保停止时间在一个小时至一个半小时之间。实际浇筑活动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
(1)浇筑开始前应在精削后的渠床上安放钢模板并固定闭孔泡沫塑料伸缩缝。
(2)浇筑用砼必须采用机械拌和,搅拌机容积不得小于0.4m3,拌和好的砼须用机动三轮车及时运往浇筑现场。
(3)砼运到浇筑现场后应及时流槽入仓,人工平仓,刮杠刮平,平板振动器振捣。要确保振动按照一定的次序开展,通常是自下到上的顺序,防止出现过于严重的振动现象。
(4)用平板振动器振实后,采用磨光机磨平,一直进行至外层出现泥浆,然后对其压光处理。
(5)要明确拆模时间。通常其标准是只要成品不被影响就可以,当除去之后,等其开始凝固的时候,使用水进行喷洒,而且进行遮盖等养护。通常养护时间超过两周。
参考文献
[1]敏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水利工程衬砌渠道施工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6).
篇4
关键词:测量工程应用
一、引言
当今,经济的迅猛发展,也促进了各行各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个企业要发展生存也要不断地提高产能和扩大规模,而在新建、扩建工程中现代化的测量新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必须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来加强工程测量管理,保证建设工程保质保量按规划的进度完成。现将测量新技术在大中型建设项目前期的实际运用及效果作一简述。
二、现代化的测量技术在大中型建设前期的快速反应
工程建设中,无论工程项目的大小,系统的厂矿测量、公路测量和大面积测绘等,都少不了测量技术,工程测量在工程项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大中型建设工程中,工程测量技术却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工程建设规划设计的阶段,提供实时、准确、完整的各类比例的地形图、地形资料和测量的数据是这一阶段工程测量的主要工作。在过去,这阶段的建设单位就测量工程要投入相当大的人力、财力和时间进行测量、绘制地形图,而且进入工程的平场阶段的土方量计算和土方调配工程量也很大而且容易出错。在工期紧迫的情况下,我们首先引入拥有先进新技术、新设备和技术全面的专业测绘队伍,利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进行前期测量工作。
(一)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四等GPS控制测量,数据采集使用仪器为南方灵锐S82GPS接收机-4台双频接收机,GPS网观测的PDOP值均小于6,保证了卫星的几何结构。观测中作业模式为静态测量,卫星高度角均大于15°,数据采样率为15秒,观测时段长大于60分钟,观测有效卫星数均多于5颗。对中误差符合规范要求,天线高测前、测后旋转天线位置用专用钢卷尺分别丈量二次,然后取中数使用。并在现场按照规定填写观测记录手簿。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所有接收机工作正常,无异常情况发生,观测质量良好。
1、对于测量数据处理及精度评定,同样采用随机专业测绘软件在笔记本电脑上进行基线解算及同异步环验算,基线解算,全部基线均为双差固定解;全网共验算同步环32个,各环线相对闭合差最大值为3.8ppm,限差为10 ppm。共验算异步环82个,坐标分量最大闭合差为8.7mm, 限差为2√nσ。
2、对于测量数据平差计算。采用随机专业测绘软件在笔记本电脑上进行无约束平差和约束平差。无约束平差后,GPS控制网的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 52101, 最弱点基线向量改正数X改正=-3.354 mm, Y改正=-5.139 mm, Z改正=-7.851 mm,均≤3σ,此处σ=10 mm,限差为12 mm。约束平差以四个已知点为起算点进行约束平差。约束平差后,GPS控制网的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 54315,高于1:45000的规范要求。
(二)、高程控制测量
布设四等电磁波三角高程导线网。垂直角采用徕卡TC402型全站仪进行观测,以觇牌为照准目标,按中丝法观测。边长及垂直角观测:一级导线边长观测采用TC402全站仪进行施测。边长及垂直角观测按四等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的要求执行。边长2测回读数较差不超过10mm,单程各测回较差不超过15mm,往返较差不超过2(a+b.D),D以公里为单位,当D小于一公里时,按一公里计算。 平差计算采用网智(NetWise)平差程序按严密平差方法进行。最大高程闭合差为0.025(米)、限差为0.039(米),最弱点中误差为±0.77(cm) ,一公里单位权中误差为9.38(mm) ,整网全中误差为±12.8(mm)。各项精度指标都符合规范要求。仅半个月的时间,测绘公司完成了四千多亩区域范围的对原有的各种纸制地形图数字化、矢量化处理,对规划范围内地形图不完整的区域进行补测、拼接,完成了整个区域的地形图数字化处理、电子数据的提取以及区域内控制点的测设工作。真正实现了工程测量的高效、快捷、准确,为建设工程提供了原始、可靠的数据资料。
三、先进、便捷的RTK(Real Time Kinematics,实时动态)技术在大型土石方工程中的运用
RTK是在GP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实时提供流动站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厘米级精度的一种新的GPS定位测量方式,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在近四千亩面积、高差超过70米、按设计标高不同的13个分区内进行大型土石方工程,测量控制工作绝不是件轻松的环节;在工程中由一个三人组成的测量小分队配备一台微型越野车、专业测绘软件和手提式电脑,运用先进的RTK设备和技术,高效、快速、高精度地实现了整个分部工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分块边界坐标控制、场平标高控制、各边坡坡比控制、现场土方量调配、现场爆破量的测量数据采集、爆破深度、装药量控制等工作,并按日期做好每一区域原始测量数据的档案保存工作;如此大的工作量由三个人完成在过去的建设工程中是无法想象的。在工程中主要的测量控制工作是由专业的测绘公司完成,我们主要是考虑充分利用专业测绘公司的测绘技术人才和先进设备的资源,在工期紧迫、时间较短的时间内精确掌控各类测量数据,为前期的土方工程量、爆破工程量计算、调配收集准确数据,而且也为下一步的工程施工测量控制做好准备。
四、先进的测绘工具及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一)、光电测速仪。这种仪器的测量水准已经超过了以前的三、四等的水准测量技术。它的主要功能是对所需测量物进行跟踪测量,并且能连续地显示测量结果。它解决了由地理位置及环境造成无法攀爬或者是无法到达的测绘工作问题。
(二)、电子经纬仪。这种仪器的主要功能体现在它的自动化系统中,它能够自动地记录测绘结果,归化计算,改正仪器轴的系统差,扫描测量角度,消除偏心差及度盘分划误差等。
(三)、激光水准仪、记录式精密补偿水准仪、全自动数字水准仪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在水准测量中自动的进行的安平、读数、记录、检核数据等一系列操作。
(四)、激光准直仪,激光扫描仪。用于高层的建筑施工中的轴线测控,各类工程建筑的测平,建筑物安放线测量,以及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测量。他们的优点是测量精度高,所用时间短,是一种十分高端的测绘技术工具。
四、结语
中大型工程测量是工程施工的先决条件,工程测量的精度与准确性是工程优质科学的保障。高新的科技手段,解决中大型工程测量中人力测量无法解决的问题。掌握好新兴技术,熟练的使用高端工具,推广高新技术在测量工程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世杰. 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与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11): 68.
[2] 连镇华. 测绘新技术、新工艺在晋江市1∶500航测成图工程中的应用[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1, 34(1): 188-191.
[3] 王念龙. 浅谈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 (17): 331-336.
篇5
关键词:质量管理;工程质量;影响因素;质量控制
一、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简述
纵观世界建筑行业能够看到,这个行业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分工细致严密、管理复杂的劳动力密集的行业,其特点具有涉及人员多、工序繁杂,管控比较难的特点。从国际和国内的建筑行业的管理现状看,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监督管理部门和企业质量控制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要搞好管理,就需要我们去很好的认识和借鉴国内外一些优秀的管理模式。一般来讲,国外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自行管理模式;二是委托承包商施工总承包模式,第三是聘请管理承包商模式,目前现行国际通常采用的是“项目管理承包商方式”,这种管理模式的应用是十分普遍。
进入21 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的迅速崛起带动了建筑业发展,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也越来越重视。基本形成了建设单位加强监督,承建单位重在质量控制的形式。在双方的共同管控下,对于切实保证工程质量,实现工程项目设计蓝本和主旨,保证工程使用价值,以及提高建筑企业竞争力和发挥企业效益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质量管理上,笔者结合国内外先进理念和自己的实践经验,认为我们在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方面,必须始终坚持五项原则:在项目施工中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优先”的工作方面;认真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控制核心;做到坚持预防为主,做大防微杜渐;坚持以质量标准为尺度,衡量一个建筑企业的整体能力;用发展和创新的思想坚持质量的全面控制。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能够看到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人员、技术、设计、材料、地质、机械、方法等多个方面。只要我们能够将这些因素进行有效调配和严格控制,就能实现项目工程的质量保证。
二、质量管理要重视提高人的素质和工作效率
在建设项目的整体运行中,领导者的素质至关重要,因为在整个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的调配,现场指挥,材料的跟进等都需要加以管理,只有建好了工程项目领导者这个轴心,就能为项目的质量管控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在质量控制方面要随时注意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进行必要的纠正,尤其是对那些存在着粗心大意、随心所欲人员要及时提醒他们改正自己身上的这些缺点。做到防微杜渐。人是施工过程的主体,所有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与建设的质量不无关系,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动因。只要我们弄清了人在项目建设中的作用所在,那么就会对提高人员素质上下功夫。要积极引导他们树立质量意识,在思想上始终要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 综合效益观念;其次,是人员素质,领导层、技术人员素质高,决策能力就强,就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管理制度完善,技术措施得力,工程质量就高。具体操作人员应该选择那些具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严谨的工作态度,同时还能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心中有安全和法制意识;从事建设工程的服务人员应做好生活服务工作,为施工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后勤保障服务,全身心投入到服务中,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总的来看提高人员素质是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相关部门要着力做好质量教育工作、同时要构建有效地激励机制,激发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的质量保证积极性。也可以靠培训和优选,进行岗位技术练兵。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好的方法是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的一个关键。我们知道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都属于施工建设方法范畴。技术方案涉及的是否正确,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能否顺利实现。有的时候由于技术人员在涉及中考虑不全面,导致施工进度不能如期实现,或者由于技术设计存在缺陷而影响施工质量,增加投资。所以,管理层在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要从严从细,认真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多个环节认真加以研究和分析,同时要组建专家议症小组,从方案技术可行、设计的是否合理等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诊断,对工程建设的整个运行环节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对存在的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该重新设计既要推到重新设计,绝不能因为一丝的疏忽导致影响质量问题的出现。
三、重视环境和设备材料的把控
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噪音、通风、振动、照明、污染等。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有时候刚刚完成的施工工序聚会成为下一个施工环节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也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因此,我们要按照工程特点和项目的具体条件,要将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进行认真看待,不能疏忽大意,施工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此外,冬雨期、炎热季节、风季施工时,还应针对工程的特点,尤其是混凝土工程、土方工程、水下工程及高空作业等,拟定季节性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以免工程质量受到冻害、干裂、冲刷等危害。同时,在施工中,要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环境,尽可能减少施工所产生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影响材料质量的因素主要是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材料质量的控制关键是在于人的素质,因此企业要优选采购人员,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了解和掌握材料信息的人员来承担这样的工作。同时要加强材料的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并做好合理使用;搞好材料的试验、检验工作,严格执行二检制度。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合理选择机械类型和性能参数,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操作。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管理。
四、结语
工程建设的质量控制是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企业的形象和效益;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和全体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建设中施工单位一定注重质量控制因素,严格抓好质量控制环节,让企业效益体现在质量的控制上。
参考文献
[1] 蒋旭东.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面的问题分析[J].山西建筑,2010,(11).
[2] 全胜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04).
[3] 孟宪海,赵启. EPC 模式下业主和承包商的风险分担与应对[J].国际经济合作,2004(12) :45- 46.
[4] 赵建恩,马玉新.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6):145
[5]建设部.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 号)[Z].
[6]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_513-2008)[S].
[7]郁超.施工组织设计中绿色施工技术措施的编制[J].建筑技术,2009(21):124-127.
- 上一篇: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分析
- 下一篇:生态环境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