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概念范文
时间:2023-06-12 16:38: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通信技术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前言
最近几年,我国互联网的相关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依靠互联网技术的方面也越来越多,另外我国“互联网+”国家战略需求中明确指出:未来电信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要在国民经济中“下沉”,满足农业、医疗、金融、交通、流通、制造、教育、生活服务、公共服务、教育和能源等垂直行业的信息化需求,改变传统行业,促生跨界创新。由此我们对于通信网络技术也愈发地关注起来,尤其是5G无线通信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这种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帮助我们为信息数据的传输提供高效和便利,因此也被称为引领未来创新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那么,下面笔者就来分析一下5G无线通信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二、5G无线通信技术的概念
随着无线通信系统带宽和能力的增加,移动网络的速率也飞速提升。在我国互联网相关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之下,5G无线通信日益进入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5G无线通信技术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快速的数据信息传播速度,更广阔的互联网络以及更先进的多媒体成果。因此,我们说,5G无线通信技术也必将成为引领未来发展和创新的基础方式,人们的生活也必将变得更加智能。5G无线通信技术作为4G技术的升级的发展,同时也是4G技术的代替和创新,因为对于未来互联网的应用来说,5G技术能够为数据传输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防止移动数据信息的丢失和泄露,保护信息传输系统不受破坏。目前来看,5G无线通信技术已经被认为是一种先进的数据信息传输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们旧有的信息传播理念,利用这种通信技术设计出来的应用软件也应运而生,被广泛应用到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所以,我们在各类通信技术应用软件的开发设计方面也有了不小的进步。以往传统的数据信息传输方式不依靠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因而存在很大的传输风险,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信息传输及时性的要求,时常会造成各种信息的延误,造成经济效益和其他利益上的损失。因此,现阶段我们需要依靠5G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去见证通信数据信息传输时代的开始,利用无线通信和网络技术来开发各种应用软件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然而,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利用仍然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技术水平来看,具体的通信传输网络的应用仍然还存在着各类问题,制约着通信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还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研究和探索,共同促进5G无线通信和网络传输技术的应用和开发。
三、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问题
刚才我们已经说明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基础概念,针对目前我国的发展现状,我们能够发现:如以往传统的数据信息传输方式相比较,传统的通信传输方式不依靠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因而存在很大的传输风险,难以满足现代社会信息传输及时性的要求,会导致经济效益和其他利益上的损失。而现阶段我们依靠和应用5G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则能够避免这些问题,利用无线通信和网络技术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见证通信数据信息传输时代的开始。然而,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利用仍然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具体的通信传输网络的应用仍然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业务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部署运营需求为未来5G网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需要从无线频谱、接入技术以及网络架构等多个层面综合考虑。首先,我国的通信传输网络的结构比较单一,但仅仅只依靠着一种通信信息传输的方式的应用成果其效用是远远不够的,并不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使用需求。这不仅会严重影响到通信信息传输的效率,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通信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对于我国的通信信息的应用来说,我们需要的是至少两种的通信传输方式以此来保证网络传输过程的顺畅和有效。目前,我们国家最常使用的通信传输网络结构单一,同时分布的节点也比较多,因此也就会造成通信网络中信息传播的可靠性降低,在通信信息的实效性方面产生不良后果,这也必将造成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问题。其次,刚才我们已经提到过,在通信网络结构中通常会有许多的网络节点,而这些网络节点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网络信息资源就是通过这些网络节点,从而实现了信息的传递和转发。目前,我国的通信信息运输网络往往会出现许多站点的空余状态的现象,因此也就经常会引起过多的资源浪费情况的发生。而这种现象,不光单纯地对于5G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也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和损害,同时也会造成通信网络信息资源浪费的问题,同样地不利于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四、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发展
以上我们已经具体地阐述和说明了目前我国在依靠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以及现阶段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我们在这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格外需要对5G通信技术的应用进行优化和改善,促进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快速进展。那么,笔者针对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提出了以下两种发展方式:
(一)无线通信传输设备的发展
首先,针对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我们要提出的就是关于无线通信传输设备的发展。在对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为了保证通信信息传输的高效率性和网络连通的顺利和畅通,我们需要格外重视通信信息网络中对于通信传输设备的发展和选择,更要在保证通信传输质量水平的同时,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传输过程的额外负担。比如,在实际的通信传输系统中,通常来说,一个通信信息系统所应用的传输设备往往需要从许多个厂商中购进。而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杜绝通信信息传输的相关行业的垄断现象的发生,从而完善市场有利的竞争局面的形成;通过这种有利的竞争形式,也能促进通信传输相关领域内的厂商们积极地去改进自家的产品形式,提升通信网络传输设备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更能够为我国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提供更多的条件和可能。
(二)无线通信网络结构的发展
其次,针对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问题,笔者认为应该贯彻关于无线通信网络结构的发展方式。伴随着我国无线通信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结合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和发展现状总体来看:我国目前阶段急需要从单一结构的通信网络形式发展为复杂结构的通信网络结构形式。在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已经提到过:单一的通信传输设备进行通信数据的有效传输,而这种形式的网络通信系统则会对信息资源的传播造成一定的阻碍和不良影响。所以,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采用单一通信传输设备进行信息传输并不能满足我国当现社会的需要,更难以达到预期的信息传播效果,不足以支持目前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因此,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还需要投入更多的技术和资金,来不断地完善目前通信网络传输系统的结构和形式,利于更多通信信息资源的传播和转发,改变现状为5G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创造有利基础和条件。总而言之,从目前我国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与需求来看,我们在对通信技术的应用过程上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通信传输设备以及通信传输网络结构上的各种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根据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这一问题展开探讨和分析,对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现状和主要问题做到清晰把握,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关于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的发现方式和策略,以加速我国5G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尽可能地完善通信传输网络系统的结构和形式,提升通信网络传输设备的水准与质量,增强通信网络传输工作的效率,实现更多信息资源的传播和转发,为卫星5G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创造有利条件。
五、结束语
篇2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钙;冠心病;高脂血症;总有效率;不良反应
据报道,我国成年人HLP的发生率约为18.6%,现今,我国血脂异常人数已逾1.6亿。HLP是影响CHD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TC降低1%,CHD发生率降低2%;TG升高lmmol/L,心血管意外发生危险性增高14%~37%。CHD合并HLP属临床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诱发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与健康。控制血脂水平是促进CHD合并HLP患者病情稳定、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举措。他汀类药物属临床首选调脂药物,可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本研究选择我院94例CHD合并HLP患者行分组研究,对比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6月~2015年10月,选择我院收治的94例老年CHD合并HL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性,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62~79岁,平均(67.3±5.5)岁;HLP病程4~15年,平均(6.68±1.74)年;CHD病程3~12年,平均(5.49±0.86)年;合并症:17例高血压,10例糖尿病。对照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64~80岁,平均(68.1±6.0)岁;HLP病程5~14年,平均(6.72±1.80)年;CHD病程3~11年,平均(5.59±0.92)年;合并症:18例高血压,9例糖尿病。两组合并症、病程、年龄及性别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CHDN及HLP诊断标准;年龄大于60周岁;认知能力正常;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近2个月内服用调脂药物者;他汀类药物过敏者;肾、肝功能不全者;药物继发性HLP者;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全身性感染者。
1.3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给予硝酸异山梨酯片(世贸天阶制药,H32024617),阿司匹林肠溶片(澳华制药,H10960305,)等,并根据患者合并症情况给予控制血糖、控制血压等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禁服其他降脂药物。对照组应用瑞舒伐他汀钙(阿斯利康制药,J20120006),10mg/次,1次/d,晚饭后顿服;观察组应用瑞舒伐他汀钙,20mg/次,1次/d,晚饭后顿服。
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药物耐受反应,如肌无力、肌痛等,并合理调整药量。连续用药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接受两个疗程的临床治疗。
1.4观察指标
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显效:TG下降40%以上,或者TC下降20%以上,或者HDL-C上升大于0.26mmol/L;有效:TG下降20%~40%,或者TC下降10%~20%,或者HDL-C上升0.1~0.26mmol/L;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血脂水平:服药前及服药后2个月,清晨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3mL,离心处理取血清,然后,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相关配套试剂测量患者TG、TC、HDL-C、LDL-C水平,具体流程参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x±s)的形式表示,两组TG、TC、HDL-C、LDL-C水平对比应用t检验,组问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应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血脂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TG、TC、HDL-C、LDL-C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TG、TC、HDL-C、LDL-C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2.2两组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观察组疗效情况:显效26例,有效19例,无效2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5.74%(45/47);对照组疗效情况:显效11例,有效25例,无效1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6.60%(36/47);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23 1,P=0.007)。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肌肉酸痛1例,皮疹2例,关节疼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4/47);对照组皮疹1例,关节疼痛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8%(3/4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4,P=0.694)。
3讨论
老年CHD合并HLP可明显增加患者致残率及致死率。HLP可通过损伤患者血管内皮细胞膜,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促进脂质进入血管,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而进一步加重患者冠心病病情。可见,降低CHD合并HLP患者的血脂水平,对促进患者病情稳定,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他汀类药物属羟甲基戊二酰辅酶还原酶抑制剂,它是临床常见的调脂药物。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具有抑制胆固醇合成限速酶还原酶(内源性)活性,阻断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加速LDL-C清除,减低TC水平等作用。瑞舒伐他汀钙属新型他汀类药物。与同类药物相比,该药具有作用强、半衰期长、用量少、药物相互作用少、肝脏选择性高等优点,可更好的减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瑞舒伐他汀钙属第三代他汀类药物。该药肝选择性更佳,对羟甲基戊二酰辅酶还原酶的抑制作用更强,且性别及年龄对该药的代谢均无影响。因此,于其他他汀类药物相比,该药作用更强、安全性更佳。相关报道指出,采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CHD合并HLP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然而,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的临床疗效大相径庭。
篇3
【关键词】通信交换技术发展
一、前言
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通信交换技术要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本文对通信交换技术的概念和其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为人们在日后生活工作中了解通信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通信交换技术的概念
2.1通信的概念
通信的目的在于传输消息,是指由某地向另一地对信息交换和传输。通信是人们借助某种媒介来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传递。
2.2交换技术的概念
交换技术是根据MAC位址来进行转发,将这些MAC位址与其相对应的端口,并储存进自己内部的某个MAC位址的表中。目前第二层交换技术也已成熟,与其他通信技术相比,通信交换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兼容和开发更多的通信交换领域,促进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
三、分析通信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传输、交换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们对传递消息的通信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通信过程中交换技术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为适应人们在通信时不受时间、空间和地点的限制,交换技术也在不断的革新。通信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某一固定用户之间,有可能是群体用户、一座城市或是一个国家之间,甚至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来进行通信,即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通信。
3.1通信交换技术的发展过程
3.1.1通信交换技术自身的完善过程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通信设备也在不断完善。交换技术作为通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交换技术本身也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从开始的第2层交换向第3层交换递进,到当前交换技术的第7层应用层的交换。面对网络应用不断深化且网络规模急剧发展的挑战,交换技术要不断降低成本并保证高可靠、易维护、高性能、易发展且要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
3.1.2通信交换技术的演化过程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通信过程中的广泛运用,交换技术在通信过程逐渐占据着重要地位。交换技术不断地进行革新,从最早的电路交换技术中通信线路利用率低、实时性能不高等问题逐渐过度到未来网络发展的重要技术的软交换技术上。通信交换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保证了网络的性能,也为用户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服务。
3.2通信交换技术发展的优势
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通信技术仅仅依靠交换技术自身的优势来达到提升通信技术的性能是不够的。这就需要人们把当前社会现实和交换技术本身的条件相结合,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消费者心理需求进行明确分析后,将通信交换技术的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3.2.1市场对通信交换技术的需求
通信交换技术逐渐从传统的交换技术向新兴的交换技术发展,而这种通信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符合了市场对通信技术的要求。通过分析通信交换技术在市场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通信交换技术能够根据市场的发展需求及时的做出调整。这样不仅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通信交换技术也能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3.2.2消费者对通信交换技术的需求
伴随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通信交换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也逐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消费者对通信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通过对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进行定位,明确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保证了消费者对通信质量、可靠性和通信时短的基本需求,才能确保通信交换技术进一步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当今世界通信交换技术的发展已势在必行,通信交换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通信交换技术要不断提高通信的质量,完善通信交换技术,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脚步。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军用软件 软件无线电 通信技术
软件无线电的概念是1992年被提出来的,它具备了完全的数字化、模块化和全程可编程性,升级系统更加的便捷和可扩充,所以这一概念也同样带动了信息领域的第三次技术变革。软件无线电实现了军用电台还有各个网系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互相操作,实现了通信系统的升级换代,变得更加经济合理。所以目前更加具备灵活性、开放性和通用型的军用软件无线电通信技术是我们国家部队通信技术研究者要不断研究的课题。
一、件无线电的概念
软件无线电就是利用硬件建设为无限通新的平台,然后实现无线通信和个人通信功能的软件实现。软件无线电是近些年来才提出的一种概念,可实现无线通信的新体系结构,该结构具备了很强的灵活性和开放型。目前软件无线电具备了很多无线通信体制达不到的优点,所以会有很广泛的应用市场。让无线电通信技术在军事方面能够实现各个军用电台的互联互通,同时能够接入各种各样的军用移动通信网。软件无线电通信技术同样在生活中实现了移动电话通用手机、多频段多种模式的移动电话通用基站、无线局域网以及通用网关软件无线电的领域使用。无线通信产品的价值都体现在了软件上,通过软件来实现通信新系统核心产品的开发,代表了无线电领域从固定发展到了移动,从模拟发展到了数字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
二、国内软件无线电的技术发展和军事应用现状
我们国家目前针对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研究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某高新科技计划中专门针对高新通信技术制定了“软件无线电技术”的专业研究项目组,充分表示了国家针对这一项目的重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软件无线电技术已经成功面向800MHz商用蜂窝移动通信、卫星通信、GPS全球定位系统等领域的应用。
由于目前我军的软件无线电技术还不算成熟,所以军事通信领域的应用同样比较空白,所以相关的一些科研院所也在极力的探索现阶段的军事通信方面的应用研究,利用目前的软件无线电技术来实现多个电通,多功能的车载电台能够实现各类军用无线系统的空中转信的目标。“军用无线电网关”具备了目前国际上的先进技术水平,能够成功实现不同频段、不同体制的电台之间的互联互通现象,这也让我国军队协同通信课题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三、军用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方向
由于军用通信系统相比起民用系统来说要求比较高,所以在技术要求也比较复杂,由于装备使用比较昂贵,很多的地域通信网络中只有英国、法国、美国等少数国家作为标准装备在使用。我国军用移动通信装备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部队也进一步展开开发和研究工作,针对已经具备该系统的地域通信网络不断改善工作性能,而不具备通信系统的地域通信网加大建设力度,随着技术不断开发,我军的移动通信系统将会在抗干扰性、抗侧向性、抗截获性上有很大的突破,在系统的容量、传输的可抗性上也会有显著提高。移动通信后期不再仅限于陆地使用,还要往空中发展,例如说直升机、系留气球等作为空中中心台,利用卫星转发器作为中心来空间通信,到那时我国的军用软件无线电通信将会在后期的军事领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四、军用软件无线电通信发展注意事项
目前军用项目和民用项目虽然基础技术相同,但是具体发展需求是不一样的,非军工企业就算是具备了先进的技术也不具备进入国防市场的条件,所以一项技术能不能被军事所使用,不能仅仅考虑它的经济效益,还需要更高稳定性、可靠性和先进性。军品生产国家规定了特殊的标准和规范,需要结合大量的经验积累和高超的工艺条件,实现军用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双轨制度检验。由于民用技术的指标和军用产品指标有差异,所以非军工企业要想进入军工行业必须要对企业的生产设备和人员工作结构进行相应的改进,如果其中一旦出现产品不符合要求其中需要承担的损失将会非常高昂,所以高端的技术指标和企业品质,是我国军用软件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的一项最重要也最基础的要求。
结语:我军软件无线电技术将会朝着更多模式、更数字化、灵活性高、抗干扰性强的方向发展,各类科技研究中心和技术人员还需要不断地努力,不断提升我军用软件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开发和使用,为我国的军事力量增长做出贡献。
参 考 文 献
[1]宋春晨,宋清宇. 军用软件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概述[J]. 火力与指挥控制,2013,12:8-12.
篇5
1.1无线电通信技术的概念
近年来,无线接人技术已经迅速深人到无限电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无线接人技术不需要信息传输的实体介质,接人网基本都采用无线传播的手段,这是一个技术含量很好的新技术。其鲜明的优势是可以降低信息传播的成本,增强信息传播的距离,充分发挥信息传播的灵活性。无限通信的领域有多种相关技术已经研究出来,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我们最熟知的应该是3G技术和wLAN技术,而且应用广泛。还有一种宽带无线技术就是3.SGHz,这种宽带固定无线接人技术因其灵活的接人方式、快速的建设速度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同时,wLAN局域网作为特定的服务范围,可以实现对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补充。
1.2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特点
将无线通信技术与有线网络相对,具有诸多的优势。其一,我们知道对于很多情况下,有线通信的应用会受到时空、单位范围内通信容量的限制。而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就正好克服了这些不足之处,可以采用多种较为灵活的方式保证高效的通信的实现,不论数据、图像还是音频资料等都可以实现很杨通的传输。而且将无线电通信和网络技术结合,可以使通信技术实现更高效。其二,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功能多样,而且系统容量大、可以数字化的传输、设备智能高端且体型小,不论外形还是内部的功能都体现出了高度的实用性和机动性。随着近年来,军事领域的建设也不断引人无线通信技术进行军事设备的升级改造。所以,无线电在应对外界非信号的干扰方面有很大的可靠性,极大地提高无线驾输的优势。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虽然广泛,可以解决远距离传输、架设通信设备的繁琐过程,而且使用灵活等众多的问题。但其也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其他信号的干扰或是信号被截获的问题,所以无线电通信的保密性在一定程度上不严密。
2无线电通信技术的通信方法的拓展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无线电通信技术也不断改革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所以,在认识到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不足之处以后,不断进行创新改革。可以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蓝牙和软件技术等层面进行完善。
2.1将数字化技术植入通信技术领域
为了避免信号的传输受干扰,保持信号传输的稳定,需要提高系统的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也可以加大系统的通信容量,保证图像、数据的准确性,最大程度上实现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2.2推进无线接入宽带化的发展
在世界范围内的通信领域,无线宽带的接人技术已有很大的提高,信息的宽带化不断推动高通透量的网络和光纤传输技术的发展,将这些方面的应用技术相结合就能更好地确保信息技术的传输稳定。
2.3拓展新的接入网络的样式
将不同业务进行技术上的融合,促进无线数据业务的开展,从而不断开发出新的业务信息。所以在市场竞争的发展需要下,将新兴的计算机技术和传统的通信网络技术进行融合,不断开发新的通信接人形式。一个方面是,关注IP网络的关键技术成为较为合适的选择对象,其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使电路交换网络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也很好的解决了信号受干扰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充分利用蓝牙技术,实现一定距离和范围内的信号传输的实用性。
篇6
随着中国的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通信技术得到不断完善,并将我们的生活方式带进了信息时代。绿色移动信息通信技术是一种低能源消耗、高通讯质量的新型移动信息通信技术,符合我国创建低碳社会的要求,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构建信息化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绿色移动信息通信技术概述及应用两个方面,重点阐述了机房、终端设备、电源、基站等运营环节,对节能减排技术和新型绿色节能系统应用进行了研究,对绿色移动信息通信网络建设工程实践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绿色移动信息通信技术 应用
随着移动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今移动通信已被广泛应用到更越多的领域,移动信息通信技术全面推动了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成为我国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移动信息通信设备建设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移动通信设备对能源的消耗,如何在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便捷服务的同时降低移动通信对能源的消耗,成为了绿色移动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
1 绿色移动信息通信技术概述
1.1 绿色移动信息通信技术概念
绿色移动信息通信技术,是在建立在传统移动信息通信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改善技术结构来降低整个通信体系对能源的消耗,从而达到即保证通信质量又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只有将整体通信网络构架不断进行完善,使每个网络元结构都达到最优化,才能最大幅度提高节能效果。而信息技术网络的运营又是一个复杂的结合体,连接着用户、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及相关行业机构、政府机构,只有建立一条闭合的网络运营链条,才能更加有效地达到节约能源消耗的要求。
1.2 绿色移动信息通信运营链中的角色价值
信息通信网络运营链是由用户、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以及相关行业协会、政府机构构组成成。首先,电信运营商作为整个通信网络运营条的核心,起到最为关键的纽带作用,因此电信运营商应该是整个通信网络运营链条绿色理念的执行者;其次,通信设备制造商,作为整个通信网络运营链条的供应者,应当担负起绿色移动信息通信技术的研发责任,是通信网络运营链条实现绿色理念设计者;最后,政府机构与相关行业机构,是国家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的标准制定者,应该起到通信行业节能减排的监督作用。
2 绿色移动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
2.1 基于负荷的TRX关断与PA关断的设计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慢慢地出现一些规律,各大城市基本上采用“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大部分“客户终端”出现在大型公司、写字楼、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等区域;下班后“客户终端”的使用进入到公寓、居民小区。总之,移动信息通信网络设备使用进入相对比较密集的区域。根据通信网络设备使用密集的规律,采用绿色移动信息通信技术,即:在一定时间段、一定区域内,科学的分析基站截频板的话务数据并判断负荷情况,进行智能的TRX关断和PA关断。例如:在上班时间使用“客户终端”出现比较繁忙时,语音截频板会对相应的PA工作电压进行自动连接。反之,则自动关闭PA工作电压。这种配置设计不仅可以满足“客户终端”的使用需求,同时也起到了节能减排的作用,为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2.2 高压直流供电的方式
移动信息通信网络大部分采用的是高压直流供电,通信设备供电主要靠直流电源与输出模块的连接提供电源。这种方式可以实现传统方式不能实现的不停电割接,能够有效的保证电源的稳定,减少资源的浪费。其中,通信设备利用高压直流供电可以有效避免因电压不稳造成的相位问题的产生。与此同时,高压直流电源系统设计为标准化电气系统,使现场监控人员更安全、方便地对通信网络设备进行操作、管理,保证移动信息通信网络持续、稳定运行。
2.3 分布式基站技术的使用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大作战的高新时代,通信技术又是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所以进行绿色移动信息通信网络技术的更新显得尤为重要了。而基站和接入机房是通信网络技术应用的主要部分,进行分布式基站技术的使用,促进通信网络资料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分布式基站技术是用光纤连接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处理单元。在基带处理单元与无线网络连接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射频处理单元与光纤之间的关系。通过将射频处理单元与光纤进行有效连接,实现移动信息通信网络设备的高效运行。这种技术的使用与传统基站技术相比,不仅可以开拓通信网络的覆盖面积,也可以减少设备的占地空间,调整通信网络技术的结构,落实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的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4 基站建设的优化
根据研究表明,目前我国还处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高消耗、低效率、排放量大是我国污染问题的现状,而基站建设要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义不容辞。首先,由于基站需要持续工作,会散发大量热量,空调作为基站的散热载体,又是基站能源消耗的一个重要方面,做好空调节能工作:一方面要提高空调的性能,使之降低对能源的消耗,并且使用环保型材料取代氟利昂制冷方式,降低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另一方面要保证空调外机环境通畅,有助于室内热量散发,从而保护基站设备运行不受高温环境影响。另外,对于基站的建设规划、通风状况、用材选择等方面,要做到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
3 结论
从上述研究得知,绿色移动信息通信技术是通过机房、终端设备、电源、基站等多方面进行优化改革,从而达到降低能源消耗的要求,随着我国和谐社会的逐步推进,节能减排概念开始被更多人重视,绿色移动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一方面降低了对资源的消耗,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通信设备运行更加稳定,对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具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欧伟恒.对绿色移动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的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6(17).
篇7
【关键词】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应用
移动通信技术和物联网在本质上存在着显著的区别,若想在物联网中实现对移动通信技术的有效应用,则需要有效的对现有的技术进行科学的改进,以此才能保证其能够极大的满足物联网在现实发展中的实际需要。
1物联网的概念与特点
1.1物联网的概念
1999年Asht0n教授在对RFID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提出物联网一词,以后经过不断的探究,一直到2005年,物联网概念得到了有效扩充与发展。然而,物联网得以实现快速发展主要是在2008年在涉及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此时各个国家无不在致力于新经济增长点的寻求发展当中,于是便将目光纷纷投到了物联网技术上。在物联网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人们往往为了感知物体常常需要借助一定的感知手段,而且在信息传输技术的帮助下信息之间的远距离和相互传输也逐渐实现,人们各方面的实际需要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另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感知、定位、管理以及监控等各方面的目标依靠物联网都能够获得有效的实现,如图1物联网逻辑结构示意图。
1.2物联网的特点
与计算机互联网相比,物联网本身存在着众多明显的亮点与优势。一方面,物联网面对着十分广泛的连接对象,互联网中的连接对象具体包括各种实物或者人本身,然而物联网中信息的传递与连接一定程度上可以在人与人、物与物以及人与物之间实现,相比之下,人才是互联网所进行连接的主要对象,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信息的远距离共享和传达交流都成为一种可能。但是,当物体的数量非常多且比人多的情况下,便只能利用物联网来连接。另一方面,物联网在进行信息的传输过程中可以极大的确保信息的安全。利用物联网连接的物品大都是集体共有或者是私人所属的,因此所传输的信息具有一定的隐秘性,相应的这边需要物联网字啊连接物体之后一定要保证信息传输过程的安全与隐秘,进而有助于避免窃取物体信息等不良情况。
2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具体应用
2.1物联网中移动通信终端的应用
所谓的移动终端是那些接受信息的终端设备,有助于信息节点移动的有效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随时随地的发现网络通信的发展目标提供重要的保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对于物联网的需求越来越高,设备移动性的实现逐渐成为在发展物联网过程中所必须如何促进设备移动性的实现进行充分的思考。在应用移动终端的实际过程中,为更好的满足物联网在物质方面的发展需要,需要将物联网在信息方面的传输与接受目标更好的连接起来。以家具安防系统为例,一般情况下人们借助手机便可以有效的连接物联网,进而能够有效的监控家局的各种情况。如此一来,人们居住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获得显著的提升,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2.2物联网中关于传输网络的应用
物联网的有效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与有效的应用信息传输有很大的关系,为此信息传输的目标需要进一步实现。移动通信技术中对于3G和4G网络的有效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极大的满足物联网上网的各种需要。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在物联网系统中对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进行有效应用,以此来帮助物联网实现传输信息的重要目的,并且基于这种承载性,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逐渐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应用。同时,3G和4G网络作为物联网中应用移动通信技术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的促进传输网络信息目的的实现。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成熟,移动通信技术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与进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其能够很好的应用到物联网领域中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并且物联网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也分别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2.3物联网中关于移动通信管理平台的有效应用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管理平台有效管理技术上有着很大的关系,进而能够确保移动通信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同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移动通信技术可以有效的检测设备的具体性能,在此基础上还会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维护。在物联网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将有效的管理平台建立起来是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选择。另外,在物联网管理系统中应用移动通信管理平台同样适用,由此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的在物联网中应用移动通信技术。如现在各运营商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开展的移动支付业务、物流行业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车辆/货物智能管理系统、以及运营商与汽车制造商合作推出的基于移动通信系统的车载信息网络等,都是将移动通信技术应用到物联网的现实。
3改进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3.1有效的改进移动终端
在信号的传输过程中,移动通信终端主要是以语言和信息信号的存在方式为主,控制物体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难以真正有效的实现,进而造成无法直接将移动终端应用到物联网中。同时,在改进移动终端的过程中,控制与传感的功能需要适当的增加,进而使其能够更好的满足物联网在实际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需要。
3.2提高对有效改进网络管理的重视程度
网络管理的改进需要在物联网发展的实际需要中进行。一方面,由于物联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涉及更多的内容,为此移动通信技术必须具备足够的容量来更好的满足信息接受与传输等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增强物联网在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由于在应用移动通信技术时,信号的传输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为此必须通过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改进这一问题,进而确保信息传输过程中移动通信技术能够具备充足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另外,提高对物联网新业务开发的重视程度,通过有效的将移动通信技术应用到具体的业务开发过程中,以此来为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应用水平和效果的显著提升提供重要的保障。
4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渐成熟,移动通信技术和物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融合发展,但是仍然不可避免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具体表现在二者不能进行有效的融合。鉴于此,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提高对有效管理物联网的重视程度,通过有效的研究与开发移动通信技术,以此来实现二者能够朝着更好的方向不断进行融合发展。本文通过对物联网概念与特点的具体分析,从移动通信管理终端、传输网络以及移动通信管理平台等方面介绍了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具体应用,在此基础上经过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几点改进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邓密文.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研究[J].移动信息,2015(11):2.
[2]金霄.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0):170.
[3]叶惠春.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信息化,2013(4).
[4]徐劼.物联网中关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6,18(10):53.
[5]高华,楼惠群.移动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探讨[J].数字通信,2011,38(1):38~40.
篇8
引言:
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的通讯方式。这一新型通信技术是伴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物理学领域的不断研究而发展起来的,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型交叉学科,是量子论和信息论相结合的新的研究领域。近年来这门学科已逐步从理论走向实验,以其特有的高效性和安全性等特点而被军事等领域广泛研究应用,并向实用化发展。同时,随着社会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普通民众对信息传输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对信息传输的稳定性、安全性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也急需这一技术来作为对现有通信手段的补充和优化,以不断提高信息传输的质量。这种无论是来自军事等特殊领域还是来自普通民众等普通领域对信息传输的高要求都促使着量子通信技术不断研究与发展,以满足人们不断严苛的通信需求。
一、量子通信的发展概述
量子通信技术是在量子力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诞生于1926年,是人类对微观世界加以认识的理论基础之一。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之间的不相容性在1935年被爱因斯坦、波多尔基斯和罗森论证后,约翰?贝尔于1964年提出贝尔理论,阿斯派克等人于1982年证明了超光速响应的存在。在这一基础上,美国科学家贝内特于1993年首次提出了量子通信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使爱因斯坦的量子纠缠效益开始真正发挥其威力。
自量子通信概念提出以后,6位来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基于量子纠缠理论,提出了利用经典与量子相结合的方法实现量子隐形传送的方案,这是量子通信最初的基本方案。量子隐形传态不仅在物理学领域对人们认识与揭示自然界的神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用量子态作为信息载体,通过量子态的传送完成大容量信息的传输,实现原则上不可破译的量子保密通信。
1997年在奥地利留学的中国青年学者潘建伟与荷兰学者波密斯特等人合作,首次实现了未知量子态的远程传输。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实验上成功地将一个量子态从甲地的光子传送到乙地的光子上。实验中传输的只是表达量子信息的“状态”,作为信息载体的光子本身并不被传输。此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量子通信这门学科已逐步从理论走向实验,并向实用化发展,主要涉及的领域包括:量子密码通信、量子远程传态和量子密集编码等。
二、量子通信技术简介
量子通信即指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的通讯方式。量子是不可分的最小能量单位,“光量子”即为光的最小能量单位。量子通信的理论基础是量子纠缠。在量子世界中,存在着一种“纠缠”效应,所谓量子纠缠指的是两个或多个量子系统之间存在非定域、非经典的强关联。这种“纠缠”效应能够在两个完全相同的某量子态粒子之间建立某种联系,当其中一个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另一个也会发生相同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与时间和空间无关。另外由于对粒子的任何测量都会导致其量子态的变化,所以同时这种变化时不可能被第三者所知获的。利用量子的纠缠效应,我们可以进行绝密和瞬时的通信。因此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量子密码通信原理是基于“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的发展的。在量子物理学中“海森堡测不准”原理表明,如果人们开始准确了解到基本粒子动量的变化,那么也就开始丧失对该粒子位置变化的认识。所以如果使用光去观察基本粒子,照亮粒子的光的行为都会使之改变路线,从而无法发现该粒子的实际位置。因此对传输光子线路的窃听会破坏原通讯路线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讯会被终端。另外还有“单量子不可复制”定理,这是上述原理的推论,是指在不知道量子状态的情况下复制单个量子是不可能的,因为要复制单个量子必须先做测量,而测量必然会改变量子状态。根据这两个原理,即使量子密码不幸被获取,也会因测量过程中对量子状态的改变而得到一些几乎无意义的信息。
量子远程传态是经由经典通道和量子通道传送未知量子态。通俗来讲就是将甲地的某一粒子的未知量子态在乙地的另一粒子上还原出来。因量子力学的不确定原理和量子态不可克隆原理,限制人们将原量子态的所有信息精确地全部提取出来,因此必须将原量子态的所有信息分为经典信息和量子信息两部分,它们分别由经典通道和量子通道送到乙地,根据这些信息,在乙地构造出原量子态的全貌。但这一过程并不传输任何的能量或物质,只是传输一种量子态。
量子密集编码是用量子通道传送经典比特,即使用量子纠缠现象可以实现只传送一个量子比特,而传送两个比特的经典信息。具体方法是信息的传送者(Alice)和接受者(Bob)各拥有处于最大纠缠态中的一个粒子,Alice可以对她手中的粒子施加四种可能的幺正变换以编码两个比特的经典信息,由于两个粒子处于纠缠态,对一个粒子的任何操作都会对另一个粒子产生影响,引起另一个粒子的态发生相应的变化。Alice对它的纠缠粒子施加幺正变换后,两系统处于四个Bell基态之一,为了使Bob能读出Alice编码的信息,Alice必须再把她的粒子传送给Bob,Bob再对两个粒子实施联合Bell 基测量,测量结果可使Bob提出2比特的经典信息,在这过程中,Alice仅传送给Bob一个粒子,但却能成功的传送2比特的经典信息,这就是所谓的“密集编码”。
三、量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
量子通信技术依托于发达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量子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以其独特的优势而被广泛关注。与传统通信技术相比较,量子通信具有抗干扰力强、保密性高、传输速度快等优点。因此,它的发展应用前景很广阔。一方面,在国家政府和军事领域,由于其保密性极高,几乎不可能被敌方破译,且这种量子通信技术能够抵御未来量子计算机技术带来的威胁,因此会被不断研究和应用。另一方面,在民用通信技术领域,早在2009年9月,中国科技大学组建了世界上首个5节点的全通型量子通信网络,首次实现了实时语音量子保密通信。“城域量子通信网络”使得城市范围的安全量子通信网络成为现实。因此,量子通信在未来的民用领域也将被广泛研究应用。
结语
量子通信是通信技术的又一次划时代革命,与目前采用的传统通信技术相比,量子通信在保密性、通信容量、通信时效等方面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是未来通信发展的主要方向。虽然量子通信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单元技术和理论方面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需要在量子通信这一领域继续加大投入和研究力度,为进入量子通信时代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服务于现代人类的发展需求。
篇9
【关键词】交换技术;信息通信;计算机技术;优势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通信技术不断发展,各种相关配置技术措施日益提高和应用,交换技术作为当前信息通信技术的前提和关键,其在使用的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信息技术措施。在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过程中,交换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并且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是通过将传统的交换设备的部分元件部件化,分别进行控制与媒体的处理模式,使得而这之间能够进行综合统一的工作,这种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和重视,并逐渐被推广。伴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各种信息设备和通信设施的不断完善,其在应用的过程中是不可忽视和避免的通信技术措施。
二、概念
网络技术发展迅猛,以太网占据了统治地位。为了适应网络应用深化带来的挑战,网络的规模和速度都在急剧发展,局域网的速度已从最初的10Mbit/s提高到100Mbit/s,千兆以太网技术也已得到了普遍应用。在大规模局域网中,为了减小广播风暴的危害,必须把大型局域网按功能或地域等因素划分成多个小局域网,这样必然导致不同子网间的大量互访,而单纯使用第2层交换技术,却无法实现子网间的互访。为了从技术上解决这个问题,网络厂商利用第3层交换技术开发了3层交换机,也叫做路由交换机,它是传统交换机与路由器的智能结合。
对于用户来说,在减低成本的前提下,保证网络的高可靠性、高性能、易维护、易扩展,与采用何种组网技术密切相关;对于设备厂商来说,在保证用户网络功能实现的基础上,如何能够取得更为可观的利润,采用组网技术的优劣,成为提高利润的一个手段。
交换技术正朝着智能化的方向演进,从最初的第2层交换发展到第3层交换,目前已经演进到网络的第7层应用层的交换。其根本目的就是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保证网络的高可靠性、高性能、易维护、易扩展,最终达到网络的智能化管理。
三、交换技术在信息通信中的应用
(一)信息通信交换技术的基本要素
在信息交换技术处理中,各种元件和设备都存在着相应的优点与劣势,是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提关键,更是其应用过程中的主要方式和方法。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技术的基本要素中,在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中也不外乎其以下的几点:第一,开放的业务生成接口。开放业务的生产结构在当前信息交换技术的应用和处理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更是提高当前信息技术应用的前提关键。第二,综合的设备接入能力。信息通信中的交换协议能够支持多种协议,因此更加宽泛的接受各种设备接入;第三,基于策略的运行支持系统。与其他信息交换技术不同,件换技术重要是基于策略的运行来反馈和运行系统,这就保证了整体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二)信息通信交换技术的设计原理及实现目标分析
独特的设计原理以及广泛的应用领域是交换技术在信息通信中广泛应用的主要优势。交换能够兼容各种协议,这就保证了其应用能力的广泛性。信息通信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是设法创建一个具有很好的伸缩性、接口标准性、业务开放性等特点的分布式件系统,它独立于特定的底层硬件/操作系统,并能够很好地处理各种业务所需要的同步通信协议,在一个理想的位置上把该架构推向摩尔曲线轨道。独特的设计原理使得交换技术在信息通信中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应用,其主要实现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独立于协议和设备的呼叫处理和/同步会晤管理应用的开发等7个方面的应用,几乎涵盖了信息通信所有的领域。
(三)信息通信交换技术优势分析
与其他信息通信技术相比,交换技术最大限度的兼容和开发了更多的信息交换领域,促进了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其优势概括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集中化的管理。由于可以兼容各种协议,因此,在系统管理是可以通过很少的服务器管理进行通信管理;其次,减少成本。在传统的信息通信技术中,由于需要更多的IP以及服务器进行技术支持,使得无论从硬件成本还是件成本上都需要付出相当大的成本,而件换技术恰恰客服了这一缺点;第三,较高的可靠性。件换系统运行于可靠性高、容错能力较强且符合业内标准的联通级服务其上,其出错率以及系能稳定上都大大提高,保障了信息通信的连续性。
(四)交换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传统路由器的主要功能是实现路由选择与网络互联,即通过一定途径获得子网的拓扑信息与各物理线路的网络特性,并通过一定的路由算法得到到达各子网的最佳路径。建立相应的路由表,从而将每个IP包跳到跳(hoptohop)传到目的地;其次,它必须处理不同的链路协议。IP包途经每个路由器时,需经过排队、协议处理和寻址选择路由等件处理环节,造成延时增大。同时路由器采用共享总线方式,总的吞吐量受到限制,当用户数量增大时,每个用户的接入速率降低。路由器更注重对多种介质类型和多种传输速度的支持,而目前数据缓冲和转换能力比线速吞吐能力和低时延更为重要。
与路由技术相比,交换技术的好处就是速度快,当网络规模很大时,高速、大容量路由器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由于现代通信网络大都采用光纤技术,所以目前数据网络的主要瓶颈是结点路由器。现在的第三层交换、路由交换或其他相关名词都是这种思路的体现。虽然第三层交换最初是为了局域网而设计的,它采用目的IP地址进行交换,但是现在这种技术也已经开始在广域网中使用。它不需要将广播封包扩散,而是直接利用动态建立的MAC地址来通信,如IP地址、ARP等,具有多路广播和虚拟网间基于IP和IPX等协议的路由功能。这方面功能的顺利实现,主要依靠专用集成电路ASIC把传统路由件处理的指令改为ASIC芯片的嵌入式指令,从而加速了对包的存储转发和过滤,使得高速下的线性路由和服务质量都有了很高的保证。
篇10
论文关键词:课程体系;集成化通信实验教学平台;通信网络;质量工程;应用能力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数字化、宽带化、移动化、个性化、智能化的网络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基础设施。飞速化发展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对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尤其是实验室建设提出了挑战。虽然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办有通信工程专业和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并建立了条件较好的基础实验室,为培养社会需求的电子与通信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但是专业实验室的匮乏尤其是通信网络实验教学条件的匮乏严重制约了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教学效果的保证。
目前对于通信技术的学习主要是侧重于讲述某一特定技术,如:程控交换、光纤通信、微波技术、移动通信、接入技术、通信网等,学生很难由此建立起通信的整体概念。本研究项目从全局出发,优化课程体系,从全程全网的角度讲述各类通信技术,对所涉及的通信技术进行详细的讨论,构建具有科学性、准确性、系统性、完整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体系,主要内容包括现代通信的概念和发展概况,通信业务与通信终端,通信传输系统,通信交换系统,通信网和新一代通信技术。不仅使学生在全程全网概念的基础上学习到各类通信技术知识,还强调工程方法论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迅速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面向网络时代飞速发展的通信领域人才需求,研究、设计并实现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全程全网概念和具有现代通信技术基本素质、有利于鼓励学生自主思维和努力创新的教学平台,以体现现代通信与全程全网教学的整体内涵,体现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机融合,体现培养模式的优化为研究目的。最终办出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的特色,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IT技术人才。
一、构建完整的“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型、应用型通信工程专门人才
1.指导原则
以全面提高素质为根本,以建立宽厚的知识平台为基础,以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综合能力为核心,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为重点,以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保障。
培养目标:培养在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内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全面素质的宽口径专门人才,能从事信息科技领域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行维护和经济管理等工作。
2.培养规格多样化
以培养工程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为主,兼顾经营管理型的有信息工程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3.培养模式
实行面向创新的系统理论教学和面向创新的系统实践训练相结合。实行柔性培养计划和个性化教学,加大选修课比例,适应不同规格、不同爱好的人才的培养。我们同深圳润天智图像技术有限公司合作,采用“3+1”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实现订单式培养,第一批20名学生已于2008年7月毕业,其中70%的学生经过双向选择留在这家企业工作。并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2008年我们又与冠捷科技集团武汉分公司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的工作,选拔学生参加了冠捷公司有关液晶显示器的生产、调试、研发工作,提出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系统创新训练”方案,均取得良好效果。目前,冠捷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已吸纳我校多名学生就业。其中一名毕业生在该公司已担任总工程师,在该公司工作的许多学生均受到好评。
4.特色定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通信网络所承载的业务也从传统的以语音业务为主发展到多种不同带宽需求的业务并存,网络结构日益扁平化、IP化,各种现代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其生命周期也长短不一,因此在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中,除了设置各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外,我们还系统地安排了能够反映目前主流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的选修课和技术讲座,对NGN、软交换、IMS、IPV6、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ASON、OTN、G-PON等在现有通信网中逐渐应用甚至已成为主流的新技术进行全面的介绍。通过对电信行业发展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我们认识到:经过十多年的电信业改革,我国的电信市场运营已经从一家垄断到了全行业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各运营商之间为争夺客户,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在市场营销方面各展拳脚,客户不断被细分,差异化服务日趋明显,多种针对性强的业务不断推出。而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一向重技术轻业务、轻经营,而目前专业营销人才是我国电信业最需要的人才。因此,我们让学生通过讲座、社会调研、社会实践等形式充分了解目前电信市场的新业务种类和特点、市场竞争态势、主要营销手段及其利弊得失等,使我们的毕业生能够更适应行业的需求。我们与中国电信武汉分公司、武汉电信工程有限公司、湖北电信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聘请了电信工程有限公司有关领导和多名技术人员做我们的校外特聘教授,为学生的实习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5.课程体系优化
我们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优化信息通信类课程体系,从全程全网的角度讲述各类通信技术,构建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实用性和新颖性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体系。不仅使学生在全程全网概念的基础上学习各类通信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成为具备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我们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大目标出发,通过对信息通信类专业现代通信技术相关课程内容的深入研究和改革,结合各门课程教学的特点、难点和需求,建立了当前可实现的“知识平台”,按照整体优化原则调整课程的内外接口,减少交叉重复,精简学时,协调各相关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充实新内容。我们采用主教材、辅教材、CAI课件、教学仪器、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远程网络课件等综合配套措施,形成了“理论、抽象、设计”三个过程相统一的课程教学体系,保证了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此为指导思想,我们在2009年完成了信息通信类课程大纲的重新修订工作,2010年完成了课程简介的编写工作。
二、理论联系实际,构建通信技术全程全网实验平台
21世纪的高等教育,教育方式应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人才观念应从单一专业型向复合型、创新型转变。要实现这两种转变,实践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具有实践性、综合性与创新性等特点,在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目前大多数针对信息与通信学科学生开设的实验多为专业基础实验,通信专业实验则较为薄弱,学生的学习范围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对实际的通信设备与通信环境缺乏足够的接触与操作经验。因此建立通信专业实验室,开设通信专业实验,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实际经验,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使学生尽可能地不出校门就可以从实用角度理解并掌握通信技术。本成果通过建设一个尽可能覆盖实际通信网环境(包括数据网、电信网、移动网、智能网、接入网、信令网、同步网、传输网)等特点的全程全网通信专业实验室,开设出既与专业知识理论学习相关联,又与实际通信网络及设备相联系的实验课程,创建一个良好新型的具备通信专业特色的实验教学环境,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环节,开拓视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充分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锻炼其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
我们建设全程全网的现代通信实验平台的思路是:参考并利用国际国内知名公司以及著名学者所提供的现代通信网络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立足于信息学院学生进行“现代交换”、“现代通信网”、“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光纤通信”、“NGN网络”等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基本需求,利用有限的经费尽量覆盖从物理层到应用层各个网络层次,从有线到无线、从电到光各种信道方式,从局域网到广域网各种网络形式的宽阔而广泛的实验内容,形成包括数据配置、维护管理、网络数据观测与分析、软件开发、硬件设计、网络设计与建设等基础型、综合设计型、研究探索型3层次专业实验教学模式。在基础型实验中,提供对有关课程的基本原理与基本问题的验证性、探索性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验证课程的基本原理、学习课程相关的基本实验方法,探索并找到学习难点的结果和方案;在综合设计型实验中,以Assignment(任务)的形式,由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项目的分析、设计、元器件采购、实现、调试、与实验报告撰写等工作,最后由教师验收和评判。在研究探索型实验中,采用Project(项目)的形式,由来自企业界的实际项目,教师科研项目与学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的形式确定项目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由几个学生分工协作,每个学生独立承担一部分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
目前已建成的全程全网实验室包括:
(1)计算机40套;《通信原理》教学实验设备20套;《移动通信》教学实验设备10套;《光纤通信》教学实验设备10套;《现代通信网》教学实验设备4套;《程控交换》教学实验设备20套。
(2)数字电视系统5套,由视音频A/D,D/A模块,视音频信源编码、解码模块,TS流形成与解复用模块,DVB SPI收发接口等模块组成。
(3)微波设备3套,其中SD3100射频电路实验训练系统,是以300MHz可测量S参数的频率特性测试仪、DDS合成信号发生器、通用计数器和电视(TV)收、发系统为基础,进行射频通信设备及射频电路的实验系统。SD3200微波通信实验训练系统,是以1000MHz TV收发系统,进行图象和话音的微波传输为基础,进行微波通信设备及微波电路和器件的实验系统。可利用网络分析仪、频谱分析仪等测量仪器,开展对微波电路及器件特性参数的测量。SD3300移动通信射频工程实验训练系统,是以800-2500MHz可测量S参数的微波反射计、微波功率计、频谱分析仪、微波合成信号发生器和微波功率信号发生器、通用计数器及通信设备——直放站、干线放大器等为基础,进行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试验,同时,提供一套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工程的实验——室内天线覆盖系统,开展移动通信射频工程的系统实验。SD3400微波中继传输实验训练系统,是以射频/微波TV收发信机和微波中继站组成的微波中继传输系统为基础,进行微波频率中继传输电视信号实验。
(4)接入网设备一套。本接入网实训系统依据实际的宽带接入应用,组织相应的典型设备,包括交换局端的部分设备、线路、以及用户接口设备,从机房、线路、到终端尽可能进行完整展现。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构建全程全网通信实验教学平台的在线系统,制作电子素材库,供学生利用校园网进行学习。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基于计算机、网络的通信技术实验研究,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验,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浏览、熟悉和回顾实验内容,尽量利用多媒体方式和网络资源来表达实验内容,将现金、具体的教学手段引入到教学中,是的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更形象、生动和直观,提高实验环节的质量和效率。
四、研究的特色和应用情况
1.研究的特色
(1)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与社会需求日益多样化,现代通信网正处在变革与发展之中,本教改项目拟在改变以往授课方法,从新的网络构架入手,采用了网络分层的结构(应用层、业务网、传送网和下一代网)来讲述相关通信技术。
(2)根据通信技术类课程特点,从全局出发,对网络分层中所涉及的通信技术进行较详细的论述,目的是使学生建立起全程全网的概念,从而加强学生对现代通信技术的认识和全程全网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可根据专业和个人情况,今后就某一个专业技术方向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3)“全程全网现代通信网络”教学实验平台整合了多种通信技术,以实用设备构建出真实的通信网试验环境,突出通信全程全网的整体性,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实验内容从简单验证型向自主设计型过渡;实验教材由参考产品手册、资料光盘完成实验指导书的;实验方式以点带面,触类旁通,以专项通信实验促进专业课的学习,使学生有效建立起通信大网络的观念。
2.项目的创新点
(1)实现实验教学理念的改革:改变一成不变的命题式实验方式,结合理工科专业特色,引入现代通信网络中实际应用系统级设备,可实现如下功能:为低年级学生提供认知环境;为中年级学生提供测试环境;为高年级学生及学院老师提供研发环境。
(2)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摆脱传统的被动性验证性实验,通过师生们积极主动地设计实验拓扑,搭建实验平台,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掌握通信理论知识及通信业务发展的先进技术。
(3)为教师提供开发测试平台:目前,随着通信设备制造技术的日益成熟,在硬件上,业界的产品都大同小异,现今的重点是在软件和增值服务方面的发展。而“全程全网现代通信”实验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真实的开发环境和测试环境。
3.应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