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感控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6-12 16:38: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室感控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室感控管理制度

篇1

在国外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将学生分成两组,其中一组连续10周食用豆浆、豆腐等黄豆制成的食物,与另一组没有吃大量黄豆制品的学生相比,他们的记忆力测验成绩进步而且反应也变得更快。专家介绍,黄豆制品中含有植物雌激素──异黄酮,对促进记忆力、预防失智症有一定帮助。

治疗牙周病可改善肝功能

日本一研究小组日前报告说,非酒精性脂肪变性肝炎患者携带牙周病致病菌的比例是健康者的近4倍,通过治疗牙周病,能够大幅改善肝功能。

虽然此前的研究表明牙周病与心脏病和脑中风存在一定关系,但是发现其与肝炎存在关联还是首次。研究小组负责人说:“为避免脂肪肝发展成肝炎,保持口腔卫生非常重要。”非酒精性脂肪变性肝炎患者无明显饮酒史,但他们的肝脏切片在组织学上的变化与酒精性肝炎很相似。在日本,每3名成年男性中就有一人是脂肪肝,其中10%至20%是非酒精性脂肪变性肝炎。横滨市立大学和大阪大学的研究小组在调查102名非酒精性脂肪变性肝炎患者的牙周病致病菌时,发现约有52%的人携带这种致病菌,这一比例是健康人的3.9倍。研究人员让肥胖的小鼠感染牙周病致病菌,3个月之后,它们的肝脏平均变大至原有水平的1.5倍,肝炎症状也有所恶化。

研究人员还对10名同时患牙周病和非酒精性脂肪变性肝炎的病人进行治疗,清除他们的牙石或用抗生素抑制牙龈炎症。3个月后,这些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基本都恢复正常。

空气污染增加心梗风险

法国研究人员综合以往多项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呼吸受污染空气几天后,人们罹患心肌梗塞的几率会增加。

研究人员发现,空气污染地区居民患心梗的几率普遍稍高。这些污染缘于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非常小的灰尘颗粒。研究人员查阅以往34份相关研究报告,这些报告的研究对象人数从400人至30多万人不等。结果发现,每立方米空气污染物浓度增加10微克,这一地区居民一周后遭遇心梗的几率增加1至3个百分点。

科学家们指出,人们呼吸受污染空气后,污染物的细小颗粒会抵达肺泡并随血液流动运至心脏。污染物还可能影响血管的扩张和收缩能力,进而影响血压。

轻度脱水影响情绪思维

美国一项新研究显示,即便是轻度脱水也能导致人们在情绪、思考能力和生理等方面出现变化。研究人员因此建议人们保证身体水分充足,避免脱水带来的负面影响。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人类行为实验室的研究者指出,轻度脱水是指体内水分流失约1.5%。研究者为相关试验招募了26名男性志愿者和25名女性志愿者,他们的平均年龄分别为20岁和23岁。这些健康的志愿者按要求进行运动,造成身体轻度脱水,然后由研究人员评估他们的警惕性、注意力、反应时间、学习能力、记忆力和推理能力,并将这些评估数据与志愿者正常情况下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人员发现,轻度脱水会给人们的情绪带来负面影响,而且无论人们是否进行剧烈运动,轻度脱水都会造成同样影响。与男性相比,女性更易受轻度脱水影响。她们的认知能力尽管不会出现明显波动,但会觉得所面对的问题变得更难。同时,她们还会感到头疼、疲劳、无法集中注意力。

年轻时睡眠质量差,年老时更易患老年痴呆症

一项新研究表明,年轻时睡眠质量差的人,年老时更易患上老年痴呆症。

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们测试了100名45~80岁被观察者的睡眠情况后发现,失眠对人有着长期的影响。研究过程中,人的睡眠时间约为8小时,但实际平均为6.5小时,因为在夜间他们通常会中途醒来,睡眠中断。如果一个人每小时醒来5次以上,大脑就会有淀粉样蛋白斑积聚,并随着年龄增大,慢慢导致老年痴呆症。研究还发现,睡眠效率低的人也易患老年痴呆症。

玻璃炊具餐具安全性引关注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召开座谈会,探讨玻璃炊具、餐具的安全问题。中消协消费指导部主任张德志介绍了多起因为使用所谓耐热玻璃器皿爆炸导致伤人的事件。

玻璃炊具中,很多是不适合在微波炉和烤箱等高温环境中使用的,如果使用会造成爆裂,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目前市场上的玻璃器皿种类很多,比较常见的是标有“钢化耐热玻璃”等字样的玻璃器皿。所谓钢化玻璃是钠钙玻璃成型后,通过风冷、离子交换等方法,使机械强度和热冲击强度提高的强化玻璃,其实从本质上讲钢化玻璃不属于耐热玻璃。因此,中消协建议消费者不要将钢化玻璃器皿放入微波炉或烤箱中使用。对于目前市场上玻璃器皿标注不明等不规范情况,首先是要明示,能否在高温环境中使用。其次,还要保障质量,有的产品质量是良莠不齐的,这样也会给消费者造成损害。

据了解,为了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和切身利益,中国日用玻璃协会参照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准备在我国实施加贴耐热玻璃制品标识的工作,目前已经制定出了相关管理办法,希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保障消费者权益。

总发短信会导致语言能力下降

加拿大一项最新语言学研究结果显示,总发短信会导致语言能力下降,更难接受新词汇。

研究人员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内容涉及包括短信在内的各种阅读习惯。之后,研究人员向参试大学生展示了一组词汇,其中既有真实词汇,也有杜撰词汇。结果发现,手机短信对人们的语言能力会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理解和接受词汇方面。研究人员表示,与更多阅读书籍、杂志和报纸等传统印刷媒体的人相比,经常发短信的人对新词汇的反应速度更慢。

研究负责人表示,人们之所以接受更多的词汇,是因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词汇的意义,对不认识的词汇持包容态度。而新调查发现,大学生发短信越多,他们越容易拒绝更多的词汇,或否认这些词汇属于真实词汇的可能性。传统印刷媒体可以向人们展现语言的多样性和创造性,而年轻人所发的口头语或白话式的短信,则无法做到这一点。阅读有助于提高语言使用的灵活性以及对不同词汇的容忍度,还有助于提高读者对新词汇的“破译能力”。

科学家找到去除炸薯条中致癌物的方法

篇2

关键词:事业单位;全额拨款;内部控制;研究

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基础,健全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施内控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控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事业单位在转型期发展比较迅速,整体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内控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控管理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

健全完善的内控制度是事业单位实施内控管理的基础,同时也是积极开展内部各项管理工作的初始点。然而,部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并不理想,尤其是制度的细节设计不够全面,甚至用财务控制制度的建设来替代内控制度。财务内控管理过程中所涵盖的内容非常的广泛,由于缺乏完善、高效的内控管理制度,因此事业单位内控执行乏力。

(二)内控管理环境有待改善

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其内控环境不理想,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外部环境条件。虽然国内企业逐渐推行内控管理制度,但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国家鼓励和引导内部控制的重点集中在了企业上,而且所出台的相关内控条款主要是针对企业制定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摸索中前进,以适合本单位的规定为依托,对单位进行内控管理,显然会力不从心。第二,内部环境条件。对于部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领导层未对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所以内控管理工作履步维艰。

(三)内控监督管理乏力

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难以确保内部控制和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并顺利进行,只有加强监督管理,才能确保单位内部控制质量和效率。然而实践中却并非如此,通过调查发现,国内部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构建内控制度以后,内控执行监管乏力,以致于内控管理成了口号。总之,内控监督管理不到位、监督乏力,成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重大桎梏。

(四)信息沟通不到位

采取扁平化管理模式是提高信息传递效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然而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实施难度比较大。根据当前事业单位体制要求,因内部科室管理层次限制,管理信息传递过程中,有非常严格的流程,而且层级的设立与消减等也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在该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可实现信息共享的电子平台,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信息沟通平台不健全,因此,造成了管理信息传递不顺畅,严重影响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健全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施内控的有效策略

基于上述对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健全和完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施内控管理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重视,提升内控管理意识

健全和完善的内控管理机制建立,最主要的前提条件就是管理者、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视,提升内部管理意识。第一,严格按照国内制定的内控基本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者作为本单位财务工作、管理工作第一人,由其对本单位的财务信息客观性、真实性负责,以此来强调内控责任,增强内控责任感。第二,对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部相关人员强化内控管理培训。实践中,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管理人员、部门负责人,应当起带头作用,使内控管理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加大风险管理力度,创新风险管控方法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相关人员,除了要树立内控意识,还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业务类型以及性质特点等,不断加大风险管控,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寻风险管控方法,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在此过程中,要采取定性、定量结合分析法,对本单位的业务潜在风险进行评价,从中找到风险管控关键点,并制定针对性内部控制机制,以期能够将风险严格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近年来,随着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过程中将面临新的风险和要求。因此,管理者、事业单位部门负责人应,应当积极参考、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不断加大风险管理力度,创新风险管控方法,将风险降到最低。

(三)建立优越的内控环境

优越的环境是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得以执行的前提,通过加强内控环境建设,可以有效防止内控风险问题发生。笔者建议,在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过程中,应当首先提高管理人员、各部门负责人的内控管理意识,不断深化、执行内控措施。同时,在不断深化落实和执行内控制度过程中,还要积极利用风险管控环境,将责任层层分解到各部门、各岗位人员。根据单位发展需要,明确权责、协调运转,做好本单位内部治理结构制衡工作,最终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以及办事有标准和工作有检查等格局;随着事业单位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自我评估,并且对原来的内控制度进行优化调整,从而使内控管理制度在动态变化中得以完善。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文化建设是影响单位内控的有效途径,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点、状况。首先,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当每个员工都目标明确时,单位的内控管理工作就会更有效。其次,以人为本,在内控管理过程中,应当加强沟通、交流,减少各控制、受控制主体间的摩擦,以此来激励员工,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最后,坚持全面性原则。在事业单位文化建设过程中,强调每个经营者都应当加强自我控制、管理,能够自觉按照规范要求行事。实践中可以看到,只要人人有责任心,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目标自然也就能够实现。

(四)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提高内控管理效率

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内部审计对单位内控的监督管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内部审计效果直接关系着内部控制效率,因此应当不断强化内部审计,建立健全审计制度。第一,科学设置内部审计岗位。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其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专职内审人员时,应当确保其工作的独立性,不受任何部门、任何人的干扰和影响,以免内审主体的缺位,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监督管理职能。需要说明的是所设置的审计部门,应当对上级主管内审部门负责。基于此,实践中应当科学设置内部审计岗位,重新对内审部门进行定位。第二,重新定位内部审计工作。近年来,随着国内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应当将工作的重点进行转移,对其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将内部审计工作定位在为部门、单位领导决策的做出提供服务,以此来促进事业单位内审部门、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第二,还可以将内部审计工作定位成规范各项财务收支行为、社会经济效益提高等方面。随着内部审计目标的变化,内部审计监督是对单位经济监督的第一个窗口,通过审计监督来规范单位的经济行为,使经济整体运行协调一致,从而自我约束。具体来说,要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要对单位的重点部门进行监督;要对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通过对所发现问题的揭示,促使各部门规范管理,堵塞漏洞,为单位实现工作目标服务。在此过程中,应当重点考虑其在定位点上是否能够有效发挥其作用,而非单纯地查看出现了多少违规、违纪问题或者金额。实践中,应当不断开拓和创新审计领域、内审内容。比如,内部控制机制评审、以及专项审计调查等,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内部审计工作体系,以确保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

三、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呈现出多样性。为确保事业单位的财产安全和完整,有必要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针对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控中的问题,从加强思想重视,提升内控管理意识、加大风险管理力度、建立优越的内控环境以及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四个方面,对健全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施内控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我国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控水平的提高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平.浅议信息化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现代商业,2013(17).

[2]谷淑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J].中州大学学报,2013(04).

[3]常本晰.试论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J].价值工程,2013(13).

[4]何瑛.试论新财政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4).

[5]刘一民.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8).

篇3

【关键词】护理管理;骨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医院感染主要指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以及在医院内获得但出院后才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存在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感染不仅影响住院患者的及时康复,还给患者带来生理、心理的痛苦,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同时也会增加医疗负担[1]。医院感染的控制能力直接体现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的高低,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防止医疗纠纷的重要环节[2-3]。骨科由于患者多为年老体弱或外伤引发骨折的人群,特别是开放性伤口患者较多,人群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加之骨科无菌手术多数是修复性手术或重建手术,大部分患者需要置入内固定物,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进一步加大,因此,预防医院感染一直以来是骨科病房工作重点,受到各方的关注[4]。有研究发现,每年有30%~50%的医院感染与护理人员的工作失误存在直接关系,因此,在器械消毒、病房护理、患者日常护理等过程中强化护理管理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5]。我院于2012年1月开始进一步加强规范化护理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12月规范化护理管理前住院患者8566例为对照组,男5022例,女3544例,年龄0~78(35.50±15.20)岁;2013年1~12月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后全年住院患者8884例为观察组,男5102例、女3782例,年龄0~75(36.70±13.5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2、2013年全年发生骨科医院感染的情况、年度科室病房室内空气、医护人员手表面、消毒灭菌物品采样检测结果。院内感染分类根据原卫生部印发的《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6],相关采样、检验严格按照采样《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及原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12版》执行[7]。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措施主要:①完善和落实医院防控院内感染的规章制度。在认真梳理我院前期制定的院内感染防控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考核标准,并与各科室签订院内感染防控责任书,明确不同科室的责任,在全院内推行三级护理感染监控管理,一级管理即为自我管理,要求各临床科室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相关护理操作;二级管理主体为各临床科室,安排各科室护士长与1名护士负责科室感染监控,按照消毒隔离考核标准对每名护理人员进行评分考核,督促检查科室护理人员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寻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书面报告感染管理科;三级管理主体为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科室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环节质查,每月月底对全院各科室进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大检查,一方面,检查发现的问题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考核标准量化扣分,与科室绩效挂钩,并书面反馈给科室,按照PDCA模式进行质量持续改进;另一方面,将全院环节质查和月底质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提出整改措施和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每月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以上内容。为提高护理人员防控院内感染的积极性,我院制定了相关奖惩办法,对院感防控工作成绩突出的科室进行奖励,对出现多个问题或多次出现同一个问题的人员或科室进行处罚,进一步加大对各科室医院感染人员管理力度。②强化培训考核力度,增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管理防控意识,提高医院感染管理防控水平。护理人员是开展疾病治疗、护理操作、消毒灭菌等各项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因此加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和能力是预防骨科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通过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相关消毒技术规范等学习和院感技能培训,并结合前期医院发生的院内感染病例,分析护理工作中预防医院感染的薄弱环节和难点,作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纳入到护理继续教育工作中,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训的同时,重点组织各科室护士长、感染管理监控护士进行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疾病管理的专项培训,系统讲解医院感染方面新知识、新技能,促使医院各级负责感染管理人员全面掌握预防控制医院感染专业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提升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水平。③加强护理管理力度,提升护理工作安全质量。要求每名护士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办法,认真落实岗位责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病房管理,保持病区空气清新、整洁,做好病房床单位的消毒工作,严格执行出院患者终末消毒制度,实行一床一套,一桌一布,一床一巾湿式扫床,用后消毒处理程序。加强护理人员手卫生管理,掌握正确洗手方法,强化手卫生意识,同时加强手卫生监督检查机制,定期或不定期采取随机检查方式评价科室护士手卫生执行情况,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④加强重点科室、重点环节护理管理力度。骨科病房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比较高,所有科室都是发生潜在院内感染的重点科室,因此在广泛重视护理安全质量的基础上,将相关科室ICU、手术室、供应室、检验科等作为防控骨科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加强院内感染防控。感染管理科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定重点科室和病房消毒隔离考核标准,对病区环境、医疗物品、患者用品消毒和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等均制定相应考核标准,定期进行考核,同时感染管理科不定期进行环节质查,深入科室,及时发现科室存在的医院感染管理问题,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与科室人员共同分析研究,查找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重点加强手术室感控管理,严格做到无菌区、清洁区与污染区划分明确,确保洁污分流,重视常规手术器械包、备用骨科普通器械规范管理、显微骨科器械的保养和维护。重视供应室的建设和消毒、灭菌工作,改建为层流洁净供应室,手术器械实行集中消毒供应,加强电动工具、内固定物和外来器械的消毒灭菌与保管,确保所有医疗器械消毒清洗和灭菌管理合格率达100%。

1.3评价指标

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及原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12版》要求,对病房、手术室各类环境中空气、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器械进行灭菌效果监测,当空气细菌总数≤40cfu/cm2,Ⅰ、Ⅱ类场所物体表面、护理人员手细菌总数≤5cfu/cm2,Ⅲ类场所上述指标≤10cfu/cm2为合格。比较两年间医院感染发生例数和患者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012年与2013年医院感染情况比较见表1。表12012年与2013年医院感染情况比较(例)2.22012年与2013年医院感染监控指标检测结果比较见表2。2.32012年与2013年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3。3讨论医院感染管理控制的水平是体现一所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护理工作贯穿患者住院的整个过程,因而科学的护理管理措施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是医院管理者、护理管理工作者重点关注的内容[8]。骨科病房由于收治患者的特殊性,患者外伤、开放性损伤比例较高,创面污染比例高,加之医院中病原体来源广泛,流行的菌株大多为多重耐药性,如果不重视外环境消毒以及护理工作中的灭菌消毒工作极容易发生医院感染事件,容易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延迟康复时间,加重疾病症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加强护理管理成为预防骨科医院感染的重中之重[9]。

本研究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3年我院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前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数、医院感染监控指标检测等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通过完善和落实医院防控院内感染的规章制度,加强护理管理力度,提升护理安全质量;加强重点科室、重点环节护理管理,通过培训考核,增强了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提高了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措施落实的执行力和患者满意度。2013年当年发生医院感染比例仅为1.78%,较2012年的5.63%显著下降;当年各项感染监控指标检测合格率均较2012年显著提高,证实医护人员的预防控制医院感染能力显著上升。研究发现医院环境卫生学合格率提高有助于医院感染率的下降,本研究结果发现2013年空气检测合格率达97.93%,当年医院感染发生率较上一年度明显下降,进一步证实了该论点[10]。同时,研究发现通过加强手卫生管理可使医院感染率下降50%以上,因此通过强化护理人员手卫生培训和管理,2013年的护理人员手卫生合格率达到96.30%,较上一年度显著提高,避免了医护人员经操作传播疾病的发生[11]。

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医院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利于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宝红 单位:临沂市中医医院

参考文献

[1]程创新.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1,32(7):1414-1415.

[2]张玉芬.规范化护理管理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5):119-122.

[3]李健.应用护理风险管理预防普外科手术病人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J].全科护理,2015(5):462-463.

[4]邓丽芳.人性化护理应用于骨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13(20):1886-1887.

[5]王霞.加强护理管理工作对预防医院感染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1):386-388.

[6]陀翠英.强化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2014,8(1):89-91.

[7]张贺,杨晓燕,刘斌,等.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医疗机构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调查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5(1):85-86.

[8]卓贵椰.强化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6):269-270.

[9]周田.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23):130-132.

篇4

[关键词] PDCA循环法;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7(c)-0123-02

PDCA Circul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Bacteria Multidrug Resistance

SUN Shujuan

Integrative Medicine Hospital of Zibo, Zibo,Shandong 25502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rengthen the multiple drug-resistant bacteria managem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propagation,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patients and medical staff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care. Methods 2011 will be the year for PDCA circulation method for the management of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in hospital infection, improve knowledge,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hospital infection, strengthen the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multi-sectoral cooperation mechanisms, update the multi-drug resistant related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asures. Results 2011―2013 without the occurrence of cross infection of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in hospital,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to achiev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of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 effectively avoids the epidemic of hospital infection.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PDCA method in the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of bacterial multi-drug resistance, can improve the existing rectification execution problems,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s conducive to medical quality.

[Key words] PDCA cycle method; 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 Nosocomial infection; Administration

目前,多重耐药菌(MDROs)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举措,已成为国际医疗领域关注的焦点[1]。为贯彻执行卫生部文件及等级医院评审要求,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以医院等级评审为契机,该院于2011年引用PDCA循环法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进一步完善,达到持续改进,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1.1 PDCA循环模式

最早由美国质量统计学家休哈特提出,1950年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改进成为PDCA模式,又称为“戴明环”;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广泛应用 ,PDCA的含义如下: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 ―检查;A(Act)―纠正,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

1.2 计划阶段(P)

1.2.1 分析现状、识别问题 发现问题是每一个PDCA循环的起点,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认识不足,注重经济利益,对医院感染相关设施设备投入不足,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未纳入综合质量目标考核体系,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于形式[2],执行力不强,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监管不力;医院感染及多重耐药菌管理相关知识缺乏,由于医护人员工作繁忙,缺乏相关知识的学习,造成基本概念不清晰、常用物品消毒技术不熟练以及常规环境监测方法不准确等现象发生[3];手卫生依从性低,六步洗手法掌握不熟练,因工作量大及洗手条件、设施的限制等迫使洗手依从性降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用药指证掌握不严,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规范,治疗用药病原微生物送检不及时、送检率低,未及时按药敏调整用药,经验用药普遍;多重耐药菌管理相关科室合作淡薄,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临床医师在面对细菌性感染疾病时,掌握耐药信息不全面等。

1.2.2 确定目标、制定计划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要有效的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内交叉感染,避免医院感染流行,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根据该院自2008年细菌耐药性监测以来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制定了多重耐药菌相关文件、制度、规定及措施,如:医院文件《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的通知》、《关于印发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机制的通知》、制定了多重耐药菌监测方案 、更新修订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及措施共八项;针对手卫生依从性低,加强手卫生管理,制定手卫生考核办法;成立了多重耐药菌联席委员会并制定多重耐药菌协作管理制度、多重耐药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等;制定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及业务培训计划,多部门联合参与抗菌药物联合整治活动等;并把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考核体系,每月进行监督检查,使考核有据可依[4]。

1.3 执行阶段(D)

1.3.1 提高认识,加强医院感染意识 以争创等级医院为抓手,加强全员培训,,感染管理科人员及时将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信息传达到全院医护人员及保洁人员,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控院感的自觉性;开发领导,及时请示报告,争取医院人、财、物及各级领导的支持。

1.3.2 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 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健全医院三级网络[2],成立多重耐药菌联席委员会,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加强与医疗、护理、临床检验、药学、后勤等部门的协作,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协作管理制度,各组织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1.3.3 加强知识培训 为使医护人员掌握更多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知识,在全院范围举办多次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培训班,并邀请检验科、药剂科等专业人员进行授课;把医院文件及方案下发到临床科室及院内网方便医护人员学习;院感科专职人员积极参加多种层次的培训班,并及时把所学知识传达到全体人员,提高工作的依从性。

1.3.4 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 医务科、院感科、药剂科多部门联合参与抗菌药物联合整治活动,邀请专家授课,全员参与;根据卫生部活动方案,更新修订了抗菌药物相关制度,加强临床药师的培养,深入到临床,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三级审核,加强Ⅰ类清洁手术预防用药管理,加强抗菌药物使用检查,每月由医务科、院感科、药剂科多部门联合检查,并把检查结果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考核体系。

1.3.5 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 临床科室根据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及措施严格执行: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没有条件时,进行床旁隔离。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医疗物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应当使用手术干消毒剂、或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诊疗环境卫生管理,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

1.4 检查阶段(C)

根据计划及检查标准,院感科专职人员定期或随机到临床科室对多重耐药菌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督导、考核,对每例多重耐药菌每周进行追踪随访,按照《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对应的各项内容执行落实情况进行考核,院感科对存在问题提出持续改进建议,被检科室进行有效整改,院感科复检,保证防控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并记录追踪结果,处置表一式两份,院感科、被检科室分别保存。

1.5 处理阶段(A)

根据计划及方案,及时反馈监测资料,院感科每季度将监测资料汇总分析以《院感通讯》的形式反馈到临床科室,并传发到院内网;检验科每季度向全院公布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以及重点部门前五位的医院感染病原体信息,使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及时了解多重耐药菌监测和抗菌药物耐药率的情况,以主动采取控制措施,并完善监测方法;院感科每月对全院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的考核检查情况及时汇总、分析、评价,对发现问题进行整改,及时修订相关制度及措施,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达到质量持续改进。

2 结果

经过引用PDCA循环模式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进行实践应用,多部门 积极协作,提高了多重耐药菌防控意识,达到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持续改进,近2年未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内交叉感染,保障医疗安全。

3 讨论

在实践过程中,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手卫生依从性提高难度较大,在落实手卫生考核办法期间,依从性较高,一段时间后开始降低;抗菌药物管理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的有力支持,共同管理,这些工作都需要常抓不懈,需要下一PDCA循环中持续改进[5]。

在运行中,发现PDCA循环模式在医院质量管理中可以广泛应用,如医院管理、科室质控等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可达到持续改进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六亿,贾会学,贾建侠,等.综合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0):4306-4308.

[2] 叶卫东.基层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46-147.

[3] 肖玲,李析茜,贾庚,等.医院感染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0):3179.

[4] 肖秀丽.PDCA循环圈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8(11):58.

篇5

【关键词】院内传染病;防控;医院感染管理 ;作用Hospital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R82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9-0011-03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合理控制医院感染已成为医院系统管理和内涵建设的首位任务,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医院内传染病防控的重要环节,被医学界广泛关注[1]。医院感染伴随医疗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科在承担全院传染病感染的预防、控制、监测、预警、控制、分析、统计、上报及监督管理等工作的作用,是医院有效防治传染病、控制院内感染的关键[2]。医院近两年来通过实施院感控制管理,在医院内传染病防控方面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医院感染管理科对院内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及效果,探讨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内传染病防控中的作用。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医院感染管理科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的情况(观察组),并与2003年2月~2005年2月未实施医院感染管理的效果相对照(对照组),观察对比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两组在护理人员配置、收治病种、疾病程度及患者人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2.1缺乏医院感染知识:大多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普遍缺乏医院感染的防治知识,对消毒、隔离等重视不够,各项技术操作未完全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机进行,缺乏无菌观念,将病原微生物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传给他人或自己造成感染,是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1.2.2技术水平不到位: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大多基层医院设备缺乏,科室设置也不十分科学,如妇科和产科没有分开,合属妇产科,下设妇产科护理部,由此护理人员(包括助产士)往往不是来自妇幼或助产专业院校而是普通护校,导致专业理论知识缺乏。此外,护理人员临床经验不足,观察能力缺乏,应变能力较差,对常用药物的药理机制欠熟悉等均可造成致病菌传播造成院内感染[2-3]。

1.2.3制度及流程执行不到位:存在个别护理人员有章不循、粗心大意的情况。在实际操作中易造成症状、体征观察不仔细,异常发现、报告、处理不及时或不当,护理记录模糊不清,以及用药差错等情况。

1.2.4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标识不清:大多医院缺乏对住院病人请假离院的专门管理制度;医嘱护理级别与床头分级不符,药物过敏标识与特殊用药标识无明显区分,危险地段未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或标识不醒目。

1.2.5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力度不够:受基层医院医疗设备的限制,治疗室与病区的空气消毒设施及洗涤清洁设施不够完善,设置独立的医院感染控制机构较少,往往归属于护理部或医务科,且多由护士管理,管理的专业性不足。另一方面,一些医护人员并不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及流程,导致产房空气、氧气湿化瓶、消毒液等细菌指数超标[3]。

1.2.6护理人员缺乏沟通技巧:一些护理人员尤其是低年资护士缺乏与患者间的沟通经验,沟通技巧不足,使得对患者的心理、病情不够了解,导致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感和安全感不足,治疗依从性差,易诱发医院感染。

1.3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

1.3.1健全制度,完善管理监督体制。医院感染管理科是医院传染病管理的中心科室,成立专门的医院传染病感染管理领导小组,小组人员由感染管理科的人组成,全面负责医院感染监测、控制及管理,尽可能减少和预防医源性感染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并定期进行感染管理效果的分析、统计及报告。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定期召开例会,及时进行整改,解决实际问题,领导小组要完善对医院传染病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程序,规范院感管理的监督行为,对各临床科室及临床医生进行监督检查,明确工作职责,健全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院感知识人员培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

1.3.2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意识。经常组织医务人员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特别注意学习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条例及规定。通过选派医务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定期召开临床医生、护理人员例会进行医疗质量反馈及医疗、护理安全意识教育,组织院内培训(如基本业务训练、医院感染知识培养、护患沟通技巧等)等方式,分层次、分类做好各类人员的培训工作,了解院感知识,提倡预防的观念,同时,增强医务人员责任心,树立医院感染意识,提高对院感风险处理水平。

1.3.3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措施: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进货渠道应进行严格控制,并且由医疗器械科专人购入,按照有关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与验收标准,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3-4],尽可能在医疗器械方面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1.3.4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措施:医疗废弃物进行处置时,处置过程是否遵循相关规定是关系到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医院对医疗废弃物的处置需要多科室、多人员进行相互配合,才能达到良好处置的目的。医院应对医务人员以及进行医疗废弃物处置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医疗废弃物分类放置,设置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收取、运送、焚烧,并在上述工作完成后进行详细记录,严格做到医疗废弃物日产日清的要求,并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工作,从而避免医疗废弃物流入社会,防止传染病暴发等严重后果。

1.3.5注重护理细节管理: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加强预见性护理及环节质量监控,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并通过建立标识、加床档、严格巡视等方式减少患者的安全隐患。此外,加强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教育,护理人员要确保"看服到口",并及时跟踪其服药效果。

1.3.6对医院内部环境微生物以及消毒灭菌情况进行及时监测与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科应派专人进行医院内部环境微生物以及消毒灭菌情况的监测与管理,定期对全院各病区以及科室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等部位进行灭菌。若监测过程中发现超标情况,应及时向相关人员以及部门进行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对正在使用的紫外线灯,应进行使用时间累计记录,同时定期进行紫外线强度测试,若紫外线灯不能够达到合格标准,应及时进行更换,从而保证医院内部空气的消毒效果。

1.3.7加强医患、护患沟通:规范医生及护士言语,诊治、护理行为及礼仪,注意沟通过程中的主动、耐心、体贴、细致,引导医生、护士正确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同时明确探视制度,每天定时开放可视探视室,使患者与家属能够适时交流,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4]。

1.3.8严格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医务人员在发现传染病患者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时限进行上报,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疫情网络直报工作,检验科、放射科等辅助科室人员每天对各类检验、放射等报告进行整理分析,发现传染病病例时应立即电话报告监控管理部门和医务人员,为医务人员提供监测信息。

1.3.9传染病预防控制与技术指导。强化医院感染科的院感控制职能,传染病早期,由于症状不明显,往往不被人们所认识,强化对早期发现散发传染病病例的控制,针对不同传染病的特点进一步完善传染病爆发、流行时的控制,制定严格控制疫情传播的措施,隔离患者进行必要的医学干预,在传染病防治的报告、治疗、控制等环节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通过实施医院感染管理,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医院共监测出空气超标2.61%,物体表面超标2.82%,医务人员手超标1.25%。两年间全院10个病区56720名住院病人共发生医院感染143名,医院感染率0.25%。对上述统计结果与医院未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前各项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见表一。

时间空气超标物体表面

超标医务人员

手超标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前5.98%6.30%4.47%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后2.61%2.82%1.25%P

由表二可知,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25%,明显低于未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前医院感染发生率0.51%,证明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后医院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3 讨论

医院感染管理是当前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对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医院10个病区56720名住院病人实施医院感染管理,显著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管理实效得到进一步增强,有效控制及预防了医院内传染病的发生,提高了临床治疗水平及护理质量,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综上,加强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控制,严格执行防控措施,对防止医院内传染病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5]。

参考文献

[1] 徐艳凤,邵士春.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7):108-109.

[2] 季玉翠. 影响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的原因及对策[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 25(1):171-172.

[3] 李嫦珍. 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3):674-675.

篇6

【关键词】放射科感染;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045-01

放射科是医院重要的辅助诊断和介入治疗科室。由于大部分临床患者,无论是患感染性疾病还是非感染性疾病均需在同一诊室进行身体各部位检查和治疗。因此,在患者之间,或患者与医务工作者之间存在较大的交叉感染风险。为了有效减少医院放射科感染事件的发生率,本文对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10月放射科存在的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一些防控措施,共同仁参考。分析如下:

1 放射科感染问题的现状

1.1 医护人员缺乏院内感染防控意识,相关知识掌握不充分;由于放射科医护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只注重对本专业、本科室业务水平的提高,而对院内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并不重视。部分医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个人防护意识不强,对患者进行检查时不戴口罩、帽子,在接触病人后常存在不洗手的现象。在缺乏感染防控知识与传统工作习惯的双重影响下,工作人员往往缺乏院内感染防控意识,未形成良好的防护用品的选择与使用习惯,对放射科内存在的污染问题未进行及时、合理地处理。

1.2 放射科检查室内环境卫生难以保证;放射科检查室检查仪器大部分都是X线射线装置。机器精密昂贵,需要放尘、防潮、防鼠,而且必须在规定室温下保持恒温状态。因此,由于防护的需要,检查室内所有门窗必须长时间保持关闭状态,室内空气不能有效流通,加上放射线在空气中发生电离作用产生臭氧,每日接受检查的病人数量多,检查室内始终处于繁忙的工作状态,各种病人带进去的致病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较为严重。除此以外,因病人较多,检查床单、专用服装等不可能完全做到一人一换,片盒、探测器表面难于做到绝无污染。总之,放射科检查室内环境卫生难于保证。

1.3 仪器与地面的污染;在放射科进行MR、CT、传统X线检查以及介入治疗时,患者的污染物、血液、呕吐物等会污染仪器表面、检查床、地面等。但由于候诊病人多,病情急,一般情况下检查室工作人员或清洁工往往无法给予及时处理。造成仪器表面与地面的污染。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之间可存在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而患者与医护人员间也存在交叉感染风险。

1.4 管理制度与规范存在盲点;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治理规范》中提出的规范有针对检验科、胃镜室等相关科室,但未提及对放射科感染问题的治理的相应规定,因此,医院放射科感染防控是管理制度上的一个盲点。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管理层对放射科的防控管理较多关注于放射线的危害,而对放射科感染防控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对放射科感染防控的监督管理不到位,使放射科在感染防控过程中只能参照其它科室进行,缺乏针对性,防控效果不理想。

2 防控措施

2.1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提高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理解:医院感染是医院内各科各室在常规工作中都必须面临的问题,它与医院内医疗工作的每个方面都存在联系。放射科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医院感染防控的正确意识。针对工作人员缺乏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情况,医院感控科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各科室进行相关医院内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科内领导必须熟悉医院感染治理知识,带领放射科的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使所有工作人员熟知医院放射科感染的危险性、危害性及严重性,并要求人人掌握针对放射科感染的防控知识与关键要素。与此同时,放射科要设立科内感染防控小组,指定专门负责人员,用于监督和管理科室内各个环节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真正做到降低放射科感染的风险。

2.2 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放射科感染防控工作的重视和监管力度:由于放射科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医院管理层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认真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加强对医院放射科感染的防控。必须安排指定清洁卫生人员对放射科检查室内进行及时清洁,以湿式清扫的方式减少检查室内的尘埃。在工作前、工作间隙以及工作后,打开排气扇并将检查室的窗户打开进行通风换气,尽量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降低空气污染程度。在不能一人一床单的情况下,可选择医用一次性床单,做到一人一换,减少患者受到交叉感染的可能。对检查室内的门窗、桌椅、物体表面及地面做好基础卫生消毒工作,对污染的地面、桌面等物体表面及时用消毒液进行擦洗消毒。对直接接触患者的检查床、检查仪器或器械必须进行定期清洁消毒。放射的介入检查室应严格按照手术室无菌要求进行消毒。

2.3 强化放射科工作人员手卫生的管理:放射科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双手接触污染物的概率极高。统计结果显示,在医院感染的患者中,绝大多数均为接触性感染。在对病人进行检查和治疗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手污染传播细菌造成医院感染的占据医院感染总数的30%左右。因此,放射科工作人员的手卫生管理十分重要。临床有研究显示,医院工作人员勤洗手可将感染率降低一半。由此可见,洗手是一种简便、基础,但却行之有效的预防病原体传播的方法。放射科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养成洗手的习惯,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洗手时,必须按照正确的洗手方法进行;洗手后,使用个人专用的毛巾或消毒一次性纸巾擦干双手。在具体工作中,检查病人时尽量使用手套。

2.4 放射科介入治疗中强化控制医源性感染:放射科的介入治疗是一项有创检查,在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是薄弱环节。因此,在放射科医院感染防控中必须更加重视。由于目前临床上对导管室的卫生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在常规工作中带来了一定困难。为了降低感染风险,放射科将导管室的环境卫生标准初步拟定为,空气细菌含量标准为小于200cfu/m3、物品表面细菌含量标准为小于5cfu/cm2、医护人员手部为细菌含量标准为小于5cfu/cm2。此外,在进行介入治疗进出导管室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严格对医疗器械及相关物品进行消毒,将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诸葛泉. 放射科医院感染管理[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1(7): 679-680.

[2]王爱姣. 放射科在医院感染中的特殊性及应对措施[J]. 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1(9): 127-128.

[3]王代兵,罗红峰,李晖. 基层医院放射科预防和控制感染措施探讨[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0(4): 662.

[4]杨国雄. 基层医院放射科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0(1): 45-46.

[5]姚瑞岩. 加强医院放射科医务人员防感染意识[J]. 中国当代医药. 2010(1): 154-158.

篇7

关键词:门诊退费 原因 对策

医院门诊收费处兼顾财务和服务双重任务,即是财务窗口也是服务窗口,是医院的前沿阵地,具有现金流量大,涉及人员多的特点,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在医疗卫生单位相继出现过因退费“漏洞”变“黑洞”的案例。要做好门诊收费处的内控管理,关键是要做好退费环节的管理。

一、门诊退费形式分析及影响

(一)门诊收费员原因

收费员责任心不够,工作不细心,不与患者充分沟通,表现在患者姓名打错,执行科室打错等需要退费;患者姓名打错使病人无法核销,特别是外地病人,再次到医院更正非常不便,执行科室打错同样给病人带来不便,降低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从而对医院失去信任。对此类差错的退费若不控制好,容易让病人,医务人员利用收费员的失误退现,甚至收费人员自己利用这种退费现象钻空子,如检拾病人的发票退费。

收费员业务不熟悉,表现在药品名称或检查项目张冠李戴而收错费需要退费。这部分若药剂师和检查科医师稍有疏忽,查对不严,照单而行,将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甚至给医院带来医疗纠纷。检查师或药剂师会利用这类退费现象有意为之,或与收费员互相勾结套取现金。

(二)医务人员原因

(1)医生看病时,未与患者做好沟通,交费后取药时对所开药品由于价格贵或不适宜不能接受;所开检查项目不适宜做而退费。

(2)药房换药等造成药品实际库存与计算机库存不符,造成交费后无药而退费。

(3)医技科室仪器故障而退费。

(一)其他原因

(1)病人治疗过程中,对药品过敏而退费

(2)交费后,病人收住院,医保合作医疗病人要求将门诊费用记入住院费用便于报销而退费。

以上两种退费为病人提供了方便,但也应避免病人和工作人员利用退费范罪。

二、造成门诊退费漏洞的主要原因

(1)没有制定相关财务制度,门诊病人流量大,退费理由多,为了方便病人,减化退费流程,退费随意性大。

(2)有制度但无执行制度相关岗位职责、权限及考核机制 各岗位分工不合理,缺乏牵制,管理层认为这些岗位无足轻重,不愿意设置专人或一人多岗,造成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工作不能细致,不能做到有效监督。

(3)医院电脑程序设计不当,单方面从方便患者出发,忽略了财务内部控制,职务不相容等财务管理制度,采取简单易行的可操作方式,收费员可随意完成退票全过程。

三、加强医院退费管理,堵塞退费漏洞,防止医院收入流失的对策

针对退费原因分析,认为对于收费员及医务人员原因造成的退费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应使这类退费降到最低,对确需要退的费用再辅之于制度。

(一)对收费员加强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

一是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培养收费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保证。时刻进行“危机感”教育,在“利诱”面前,权衡一 下,是否值得为一时的“诱惑”牺牲自己的职业生涯。要求我们每个收费员廉洁奉公、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精通业务。二是定期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内容不仅限于财务规章制度,同时对医疗服务政策、业务操作流程、计算机操作、相关医药知识、安全防范、服务礼仪等培训。

(二)创新激励机制,强化绩效考核

将退费及满意度纳入门诊收费员绩效考核,进一步确保收费质量,减少差错性退费。为了确保收费质量,在制定门诊收费员绩效考核办法时,不仅量化数量指标,更重要是强化质量指标考核,退费数量不计入工作量而且倒扣分值。每月分别对病人、门诊医生、药房及相关检查科室调查统计每位收费员的满意度,收费员量化指标乘以相应满意度方为个人绩效工资。用以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

(三)加强门诊收费收据管理

财务科设专人管理收费票据,负责票据领用、复核,缴销。收费员每日将缴款日报表、收据存根及银行缴款单一起交收费稽核员。收费稽核人员认真复核每个收费员的收据存根号码是否连续,统计收据存根款项是否与所存款项一致。严格审核收费员的每笔退费记录,认真检查发票、检查治疗申请单或药品处方真实性:仔细核对收费系统相关收费记录,审核姓名、项目、金额是否相符;检查相关执行科室退费说明及签字手续是否完备。

(四)药房应规范操作,做到帐实相符

工作人员经常检查电脑库存与实际库存是否相符,及时在电脑中撤销无库存药品;检查科室机器故障应及时通知收费处,对于不履行职责,造成一定数量退票者,和经济效益挂钩。

(1)明确退费时必须“三证”齐全(即收据联、科室收入核算联和具体交款项目单,如检查单、化验单、治疗单、处方等)。

(2)属于当日退费的,无论病人的交款项目如检查费、处方等具体项目是否发生,必须经临床、医技科室、药房的相关人员在交款凭据上注明退款原因,并签名以示确认,然后方可办理退费手续。属于隔日(期)退费的,收费凭据上的退费原因必须由本科室(含药房)的负责人签字,然后方可办理退费手续。

(3)对于于门诊交费后收住院的,相关科室应在收据联上注明住院号,便于收费稽核人员查实。

随着医院HIS收费系统的全面铺开,由此产生的退费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大。所以应从每一个环节抓起,加强管理工作,避免“漏洞”,杜绝“黑洞”,不断提升医院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树立医院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新聘护士;军队疗养院;护理记录;质量

护理文书是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等资料的总称,是护理人员科学思维方式和业务水平的具体体现,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1]。护理记录是患者在住院期间,护士按照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过程中的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动态的记录,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和实施互利活动的原始文字记载。在法制日渐加强的今天和我院护理队伍年轻化的现状(2006~2007年招聘的护士占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55.93%,主管护师占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15.25%,护师占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13.55%),如何更恰当有效地提高护理文书质量是目前护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1疗养护理文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护理记录不深入《护理记录书写规范》明确要求护士记录的内容要符合患者诊疗护理的实际过程,注重客观资料的描述。新聘护理人员临床经验缺乏,在记录中语言容易概括化、主观化,如“血压偏高,一般情况好”过于表面化太笼统,严重影响了护理记录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1.2护理记录不及时护理记录直接反映护理工作的内容、步骤、质量与效果,并为医疗提供第一手资料[2]。没有记录就等于没有进行护理。新聘护理人员对军队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和要求不甚了解,认为来疗养的首长都符合疗养指征,不会太注重特殊的治疗与记录。如医嘱已于“记24 h入量”但其体温单中仍为空白。

1.3护理记录不严谨医疗护理文书是有关法律事务和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资料之一。如有的护理文书上文记录中有急查血常规,但下文却没相关检查结果的记录。

1.4护理记录不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明确要求文字简明扼要,应用医学术语和公认的缩写,除专有名词外,不可用中英文掺杂叙述。但新聘护理人员由于未能很好的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故很容易犯错。

2对策

2.1帮助角色的转变新聘护理人员多为非现役文职护理人员或合同制护士,均毕业于地方护理学校,为军服务意识及对军队疗养院相关规章制度及职责还有待学习。因此更新观念、转换角色是她们首要学习的内容。

2.1.1岗前培训上岗前,引导她们树立热爱护理专业,立志于护理事业的信念,并组织她们对军队的条令、条例,军队疗养院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特点,军队疗养院护士的素质要求、礼仪知识、优质服务规范、疗养护理的重点进行学习,并进行了军事素质训练,为她们尽快适应军队疗养院的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2.1.2岗位培训进入疗养科室后,首先向她们介绍科室的情况及所取得的荣誉,以树立她们的集体荣誉感,再安排军人骨干护士进行带教。根据个人情况,通过教学查房提高对护理程序的认识,引导她们掌握护理程序的方法,树立对疗养员进行生理―心理―社会因素整体护理的护理理念,培养提高她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应急能力及语言表达和文字组织能力。循序渐进地把疗养科室各班工作程序、疗养院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健康教育、疗养院各种常见急症的处理和危重病人的抢救技术等内容一一予以细致传授,经考核合格后方能正式上岗,为她们更好更顺利地工作奠定了基础。

2.2加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

2.2.1组织法律知识授课请相关律师进行有关“医疗知情权与法律责任”的专题培训,向医务人员讲述履行各种告知义务的重要性、履行告知义务中应该注意把握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依法行医,规范医疗行为,维护和保护医务人员自己的合法权益。

2.2.2组织自我学习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患双方的民事权和民事义务,护理人员伦理规则等相关法律知识。使新聘护理人员从开始就清醒地认识到护理记录是重要的法律文书,从法律的角度来审视护理记录的严谨性和重要性[3]。

2.3加强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在注重组织学习《护理记录书写规范》的同时,更要加大基础理论知识、专科知识的培训力度。通过护理查房、业务学习、护理病历讨论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主动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护士观察、分析、应急能力,以科学武装头脑,从而提高护理病历的书写质量。

2.4健全各项制度体系,明确各级职责

2.4.1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是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提高的关键[4]护理部根据全面质量管理、质量控制和保证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我院的护理质控管理体系,健全了护理记录书写质量三级监护制度,也成立了护理质控组织,小组成员由护理部主任、助理和科室护士长构成。护理质控小组按计划有重点的实施护理文书记录抽查,1次/月;值班护士长对科室护理质量逐条、逐项组织检查,1次/周;当班护士每日进行自查。检查小组按护理部制定的检查标准执行,使工作目标明确,分工到位,做好事前控制、环节控制和终末控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整改,做到权力人人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最终实现齐抓共管、全员参与,使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4.2健全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实行奖惩制度举办合格与不合格文书展示,做到制度落实到科室,责任到人,奖罚到人,从根本上提高文书质量。

总之,通过帮助护理人员完成角色转变、提高自身素质、健全体制、强化法律意识,层层把关,我们做到了目标、责任、要求、奖罚四明确,达到了管理制度化、要求标准化、检查经常化。护理文书记录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充分发挥了护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促进了护理工作的发展,进而提升了疗养院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章晓幸.护理学基础.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85

2魏革,胡玲.举证责任倒置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证据意识.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54

3徐虹.防范护患纠纷的“五化”措施及效果评价.护理杂志,2006,12(23):73-74

篇9

熟话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这也就意味着企业所定制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主要是由人来建立而又作用与人的。所以说,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影响着该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执行效果的好坏。如果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拥有饱满激昂的工作态度和心理、以及较高的会计自己能,则对企业内部的控制程序会有更多的了解、能够有效避免错误判断的几率,从而有效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发挥最大的作用。虽然我国加大了对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尽最大的努力使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素质在短时间不得到一定的提高;但是仍有部分企业对会计工作只停留在“做账”与“报税”上、更有甚者使用尚未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工作人员担任会计控制的职责。由此导致会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的现象。会计对企业的运行有着良好的监督管理作用,会计制度被视为企业管理人员日常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会计制度是根据管理人员的主管意识去执行的,若是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营私舞弊”等不良现状则有可能出现在管理人员的身上。“持证上岗”已成为绝大多数企业的要求。

二、提高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策略

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古语有云“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企业得到稳健有序的发展,就要规范会计意识,强调会计制度。在制定相应的会计制度时不能独立乖张,要以国家所制定的基本条例为前提,对会计职位进行明确的划分,具有不相容性、分离性的岗位的任免者要独立存在,明确各自的职责与岗位说明,从而奠定一个良好的会计背景。例如,授权批准和业务经办具有分离性、业务经办又和会计记录互斥分离、会计记录与=和财产保管不能是一人担任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会计的作业效率,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进而促使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趋于完善。

2.及时更新与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事物是在变化中发展,对于企业而言,规章制度也是随着企业一起变化发展的。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科学技术大革新的潮流环境中,上文所说到的经营环境时刻有可能发生着变化,这就要求企业的会计工作要顺应时展的潮流、尽量与国际接轨,时时刻刻都保持着最新的姿态,会计人员要持有“更新感”调整以及完善现阶段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于企业而言,重视本企业的内部审计审核工作是完善与更新会计内部体系的最好体现。这能够很好的监督本企业目前所经营的所有业务范围是否都按照了国家、企业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去执行,清晰的反映出本企业的账务信息、体现企业的经营状态等。针对企业目前的财务管理普遍现状:制度全但执行有欠缺。在梳理内部管理制度的同时,加大制度的培训、落实力度,采用在落实中修改、完善企业现行财务管理制度,利用滚动预算、深度财务分析等手段来揭示公司各项目标达成情况,从财务角度分析公司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改进措施及建议,将每月的财务分析报告真正做成一份数字真实、准确、全面反映经营问题及具备相应管理建议、改进措施,对管理决策有帮助的报告。具体措施:

(1)对子公司、控股公司、海外门市、国内门市,实行财务模拟化集团管控;往来资金采用内部模拟市场化管理。

(2)改革、提升现管理报表模式,严格明确各级报表报送时间、报送内容要求、并纳入各员工的绩效管理体系中,将财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加大量化指标比例,以提高管理报表报送质量,最终达到实现对经营过程财务信息反馈有效性的动态管理。

(3)预算实行滚动预算,按月、按季、按年进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结合分析市场动态、公司发展目标,严格按审批权限对预算指标进行修正,以实现预算作为提高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要手段的作用。

3.强化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基础知识,提高会计素质

有效落实基层会计工作人员、中高层会计管理者者的会计工作,并且开展培训活动提高他们基本的基础知识、也是提高会计人员会计素质的有效保障。会计岗位轮换制能够保证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能够熟悉完整个会计的流程,提高会计人员的技能操作水平,进而使他们的会计思想得到上升。当然引进适宜的人才竞争机制,让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存在“优胜劣汰”的忧患意识,既能够促使工作人员注意提升自我,又能使企业选拔出优秀的会计型人才,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会计水平。也可以采取奖励的方式来提供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是他们提高自我的会计素质,最终实现企业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笔者根据所属公司的实际情况在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方面主要实行了以下管理措施:实行财务中心月例会管理制度,门店实行季例会管理制度。对财务人员的管理、使用上坚持上岗前要培训,签订科长培训责任制,由科长对所属科室每年选择1-2名有培养能力的人员进行帮、领、带,以师带徒。建立会计内部培训制度,除国家统一组织的年度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外,和人力资源中心共同协作,由公司财务总监、财务部经理及其他协作部门共同组成会计培训小组,形成对新员工、基层财务人员的会计知识、内控制度、职务法律知识的不定期培训制度。财务人员的用人原则采用”内培外引”、“岗位五年轮岗制”、“未位考核淘汰制”。岗位工资倾向于一线员工(结合考虑所在公司或门市的规模),特别是长期驻外财务人员,在提高一线员工的稳定性同时,加大对子公司、控股公司、合作、合资、直销等外部机构的内控落实力度,减少驻外机构的潜在资产流失的隐患。

三、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 基层;护患纠纷;护士长;防范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健全,我国公民法制观念的增强,以及对医疗服务要求的增高,医疗纠纷逐年上升,其中与护理相关的纠纷占有相当的比例。护理人员一旦侵犯了患者的权利,不管其行为是故意还是过失,都可引起护患纠纷。并且不同级别医院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有其自身的特点。我院是一所镇级综合医院,根据近三年来我院实际护理部结合基层医院服务对象及护理工作的特点,科学地分析现存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建立了护士长防范纠纷管理机制,能有效加强护理风险的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基层医院护理工作中引发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分析

(1)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健康关注程度的提高,在疾病诊治的同时,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对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以及护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基层护理管理执行制度缺陷,质量监控措施不得力,管理制度不完善。(3)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少有机会接受系统的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因此自我防范意识淡薄,护士对医疗文件重要性的认识远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护理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如抢救患者或治疗、护理过程中不注意场合与方法,谈论与治疗无关的话题,对有精神症状的老年患者或患儿保护性措施不得力,导致坠床、褥疮等而引发纠纷。(4)护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服务性强的工作,基层医院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相对较低,而基层医院往往以综合性科组偏多,这就要求基层护理人员必须熟练多科别护理技能,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基层护士的工作压力和风险。(5)基层护理人员编制少,在工作量大的情况下,护士常忙于常规治疗、护理活动,忽略了护士言行举止对疾病、对患者的重要意义,这与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的热切要求形成反差。极易导致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满意。(6)患者及家属的原因。患者对医生的诊治、用药、疗效等方面不满意,患者一般不会直接与医发生冲突,甚至某些患者和家属存有不良动机,设想从中谋求经济补偿,而不能正确对待医疗结果,无理取闹。往往通过对护理工作上的失误,如静脉穿刺不成功、语言上的不慎等借故发泄不满情绪。

2 护士长防范护患纠纷对策

2.1 护理制度方面 护士长要有计划地、及时地、全面认真地组织学习医疗护理工作中的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以及护理技术操作常规。护士要按医院规章制度与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办事 护理管理者为护士提供指导性文件,使临床护士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及法律责任护士应严格遵守,这是保证护理工作不出差错的前提。

2.2 护理技术管理 (1)护士长必须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不仅要具备常规操作能力,还要掌握边缘学科知识、专科技术、专科护理等基本技能,因为护理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的高低。(2)护士长还需了解掌握护士各自的能力特长,培养一批护士骨干,认真做好传、帮、带教工作,实行“一对一”的带教,使全科护士熟练地掌握病房微机系统工作程序,维护患者利益,严把收费关和医嘱处理关。

2.3 医嘱安全意识管理 护士长应时刻牢记在医嘱缺陷防范管理中的角色身份和医疗纠纷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认真做好护士长“五查”工作,尤其是每天医嘱的检查记录情况,发现苗头,及时制止,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2.4 病房管理 护士长必须发动全科护士共同参与病房管理,培养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加强其管理意识,因为病房卫生是一项经常性管理工作,必须全员参与才能做好,卫生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质量管理水平,关系到医院内感染,影响患者的康复,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发生。x

【摘要】 目的 为有效地防范护患纠纷,为患者提供安全、有序的优质护理。方法 全面客观分析基层医院发生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护士长有的放矢地在易发环节履行好监控管理角色,规范护理过程的管理,协调好各部门关系,建立多途径、多视角的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培训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效果 护理差错发生率由0.18%下降至0.03%。结果 实施护士长防范纠纷管理机制三年来,没有发生因护患纠纷导致经济赔偿事件,护理差错缺陷也较前下降80%。结论 基层医院护士长执行有效的监控管理措施,能有效地防范护患纠纷。

【关键词】 基层;护患纠纷;护士长;防范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健全,我国公民法制观念的增强,以及对医疗服务要求的增高,医疗纠纷逐年上升,其中与护理相关的纠纷占有相当的比例。护理人员一旦侵犯了患者的权利,不管其行为是故意还是过失,都可引起护患纠纷。并且不同级别医院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有其自身的特点。我院是一所镇级综合医院,根据近三年来我院实际护理部结合基层医院服务对象及护理工作的特点,科学地分析现存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建立了护士长防范纠纷管理机制,能有效加强护理风险的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基层医院护理工作中引发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分析

(1)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健康关注程度的提高,在疾病诊治的同时,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对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以及护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基层护理管理执行制度缺陷,质量监控措施不得力,管理制度不完善。(3)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少有机会接受系统的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因此自我防范意识淡薄,护士对医疗文件重要性的认识远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护理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如抢救患者或治疗、护理过程中不注意场合与方法,谈论与治疗无关的话题,对有精神症状的老年患者或患儿保护性措施不得力,导致坠床、褥疮等而引发纠纷。(4)护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服务性强的工作,基层医院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相对较低,而基层医院往往以综合性科组偏多,这就要求基层护理人员必须熟练多科别护理技能,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基层护士的工作压力和风险。(5)基层护理人员编制少,在工作量大的情况下,护士常忙于常规治疗、护理活动,忽略了护士言行举止对疾病、对患者的重要意义,这与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的热切要求形成反差。极易导致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满意。(6)患者及家属的原因。患者对医生的诊治、用药、疗效等方面不满意,患者一般不会直接与医发生冲突,甚至某些患者和家属存有不良动机,设想从中谋求经济补偿,而不能正确对待医疗结果,无理取闹。往往通过对护理工作上的失误,如静脉穿刺不成功、语言上的不慎等借故发泄不满情绪。

2 护士长防范护患纠纷对策

2.1 护理制度方面 护士长要有计划地、及时地、全面认真地组织学习医疗护理工作中的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以及护理技术操作常规。护士要按医院规章制度与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办事 护理管理者为护士提供指导性文件,使临床护士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及法律责任护士应严格遵守,这是保证护理工作不出差错的前提。

2.2 护理技术管理 (1)护士长必须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不仅要具备常规操作能力,还要掌握边缘学科知识、专科技术、专科护理等基本技能,因为护理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的高低。(2)护士长还需了解掌握护士各自的能力特长,培养一批护士骨干,认真做好传、帮、带教工作,实行“一对一”的带教,使全科护士熟练地掌握病房微机系统工作程序,维护患者利益,严把收费关和医嘱处理关。

2.3 医嘱安全意识管理 护士长应时刻牢记在医嘱缺陷防范管理中的角色身份和医疗纠纷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认真做好护士长“五查”工作,尤其是每天医嘱的检查记录情况,发现苗头,及时制止,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2.4 病房管理 护士长必须发动全科护士共同参与病房管理,培养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加强其管理意识,因为病房卫生是一项经常性管理工作,必须全员参与才能做好,卫生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质量管理水平,关系到医院内感染,影响患者的康复,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发生。

2.5 培训护士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1)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护士长更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题材,随时进法律教育。如经常利用晨会、交接班或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学习、讨论报纸或杂志上刊登的医疗纠纷案例,从中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对科室工作中出现的差错或差错苗头及患者反映不满意的方面,要随时组织科室护理人员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分析造成差错或不满意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杜绝类似现象再次发生。(2)护士长应严格把关好职业准入制度,做到护理人员100%,持证上岗。

2.6 加强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护理队伍 (1)组织护士观看护士行为规范录像,进行护士职业礼仪示范。表彰部分服务素质好的护士作为大家学习的典范,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患者在心中,质量在手中”。对患者和蔼可亲,不论患者态度如何,坚持做到文明用语,工作负责。绝不允许与患者发生争执,这既是作为一名合格护士的职业素养,也是化解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2)护士长必须引导护士树立现代服务意识,督促护士,真正树立患者第一、质量至上的人文感情意识;树立护士对患者对家属探视者的需要和期望的敏感性,使护士掌握如何有效地处理患者需求的基本技巧。树立不但要关爱患者,也要关爱患者的家属及探视者的人性化服务理念,以患者身心健康为唯一的标准。拉近同患者的距离感,从而也有效缓解了护患紧张。(3)在临床工作中,护士长应指导好护理人员加强语言修养,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克服说话随便、草率、不讲策略的弱点。要求护理人员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谨慎性,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回答,像“目前情况还平稳,要看以后的进展”等语言,而绝不能草率回答,给纠纷埋下隐患。比如当患者问起病情时,回答“保证好”、“没事”、“放心”等,此时,患者及家属会把这些不能反应客观实际的话牢记在心,以后一旦出现什么异常情况或突发意外,都会引起他们的不满,并以此作为投诉依据,引起纠纷。

2.7 护患关系协调管理 (1)护士长作为护理管理者应协调护患关系,平息纠纷诱因。对临床护理隐患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消除。指导护士要养成与患者交谈的习惯,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的内心感觉,解答患者的疑问,并尽量给患者以安慰和帮助,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患者的信任,有助于护士及早发现纠纷诱因,及时处理。如果是医护方面存在不足,应主动向患者道歉,以取得患者的谅解,消除纠纷隐患。(2)护士长在解决护理纠纷过程中要讲究工作方法、掌握处理问题的技巧。在接待投诉者时,态度要热情、诚恳,耐心听取反映,应用语言技巧,随机而又恰如其分地作出相应对答。对不冷静或情绪激动的患者或家属所提出的问题,先不急于做出回答和解释,予安慰性、保护性解释,细心观察和分析对方意图,用医学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做好解答,争取合情合理地解决好纠纷,将纠纷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2.8 随时注意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的思想动态 一旦发现护士因家庭琐事所烦扰等造成情绪低落,心情不畅,护士长作为一个护理管理者,应及时提醒对方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投入工作。同时还应尽可能帮助护士解决实际困难。如果其试图调整心态,而感觉难以控制时,最好暂时准假休息,确保不因护士一时的心情不好,精力不集中而出现差错事故,造成终身的遗憾。

2.9 消毒隔离监控管理 医院是救治患者的地方,也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如果在实行各项治疗操作时,不严格执行消毒、灭菌、隔离制度,不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就有可能引发护患纠纷。因此,护士长须时刻约束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治疗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并注意操作前后严格洗手方可有效减少护患纠纷。

3 体会

患者带着生存健康之希望跨进医院的大门的一刻起,由于专业性质决定了护士与患者接触场合最多、时间最长,所以纠纷不可能完全消除,但只要护士长们作为基层护理工作的管理者能坚持不懈的落实好纠纷防范措施,加上全体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护患纠纷还是可以尽量避免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