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的职业道德及素养范文

时间:2023-06-12 16:38: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的职业道德及素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工的职业道德及素养

篇1

关键词: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16)08-0088-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可见为了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中职电工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有德有才重点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弃之不用”成为当前很多企业的用人理念,可见职业道德的重要性[1]。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劳动者个人素质完善的重要因素,它能指导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确定科学合理的目标,对择业和从业态度有直接影响。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应渗透到所有专业课教学中。如在电工专业教学尤其是项目化教学和实训课堂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职业技能时,成为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二、中职学校电工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及原因

学校对电工专业的学生太注重专业课教学,只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开展《德育》和《法律法规》等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且只是安排德育老师来讲授,没有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全员性。导致在电工实训课堂上,学生迟到、早退,集体、时间观念较差;或穿着随便,经常带小零食到实训室,文明、卫生习惯较差等。加之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的消极影响,中职学生不能准确地定位自我,好高骛远,缺乏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奉献意识,对工作环境、劳动量大小、工资待遇等存在不正当期望。

三、中职电工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在电工专业教学中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基础,对推动社会进步意义重大。电是国民生存之根本,电工专业毕业生更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当前中职学校电工专业课程都采用项目化和实训的教学方法,学生所处的环境都是仿照企业要求来创设的,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还要进行实际操作的练习。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进入实训场地后,要严格遵守场地规章制度,服装整洁,不穿拖鞋、短袖、短裤等,不迟到、早退,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时间观念;其次,项目化教学中,给出任务,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再次,在实训场地,要保持场地卫生干净,不得随地丢垃圾、吐痰,培养学生文明、良好的卫生习惯等;最后,在安全用电方面,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安全用电操作规范,保证操作人员和生产设备的安全,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全员化

职业道德教育既然要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就不能单纯地只交给德育老师来做,而应实行全员化教育,即确定“一切以德育为先”的指导原则,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全员化的战略,做到全体师生都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工作者和督导者,事事都是职业道德教育的资源,处处都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阵地。中职学校的学生有自身的特点,在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职业道德示范,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如在电工电子专业教学中,要求学生用现有知识,通过查找资料,两人一组设计一个门铃电路,并安装调试。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理想,明确定位自我,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奉献意识等,真正做到职业道德教育的全员化。

(三)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职业道德教育最终要求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2]。”因此,成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能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实现道德修养上的自觉。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果体现在被教育对象的自我教育能力上,所以,职业道德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其主体地位,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在教育的方法上,要变“说教式”教学为自由、民主的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在生活、工作中能主动承担社会道德义务,并能不断地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四、结语

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电工专业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出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但中职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任重道远,需要将其贯穿到各专业课中,使教学质量在职业道德教育的渗透下得到整体提高,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帮助其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荣发.现代职业伦理学[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篇2

关键词:成人教育特点;培训教师素质;职业道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010-02

作为一名电工培训兼职教师,在多年的企业电工培训工作中,我感到成人教育和学历教育还是有很大区别。下面就成人教育的特点及教师本身的理念、素质,谈谈本人的一些观点。

一、掌握成人教育特点,做到应需施教

通过学历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对比,使我了解了人类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思维认知程度,尤其是成人教育是一种基于反思的体验,学习过程是在探索和解决工作、生活难题的同时获得新的知识,学习掌握相关技能,转变思想观念的过程。作为培训教师,想要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首先要了解成人教育的特点,针对成人教育的特点,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制定科学合理的授课内容,达到使培训对象的能力和素质提高的目的。

(一)成人教育的特点

多年的培训经历,使我对成人教育的特点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1.广泛性。受训人员涉及的面广。不仅管理者需要培训,一般员工也需要培训。培训的内容涉及企业经营活动或将来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其他问题,并且培训的方式与方法也具有更大的广泛性。

2.层次性。受训人员的深度。由于受训者的知识水平和承担的工作任务不同,不仅培训的内容及重点不同,而且知识和技能需要也各异,需要分为不同层次进行培训。如维修电工培训有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等各个等级,且每个等级的受训者的熟练程度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培训过程中就有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需要。

3.协调性。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从企业经营战略出发,确定培训的模式、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其次应适时地根据企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方向,合理确定受训者的总量与结构;最后还要准确地根据员工的培训人数,合理地设计培训方案、培训时间、地点等等。

4.实用性。培训要有针对性。首先应设计好的培训项目,使受训者所掌握的技术、技能、更新的知识结构能适应新的工作。其次应让受训者获得实践机会,为受训者提供或其主动抓住机会来应用培训中所学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最后为培训成果转化创造有利的工作环境,构建学习型组织。

5.长期性和速成性。随着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必须不断接受新的知识,不断学习,任何企业对其员工的培训将是长期的和永恒的。员工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工作,许多培训是随经营的变化而设置的。如为了改善经济技术指标急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为掌握已决定进行的攻关课题、革新项目急需的知识和技能,为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急需掌握的管理基本技能等等。所以,培训一般针对性较强,周期短,具有速成的特点。

6.实践性。培训应根据员工的生理、心理以及一定工作经验等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实践性教学,应针对工作实践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以及案例式的教学,使员工培训有较好效果。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授课内容

针对成人教育的特点,作为一名培训教师,在实际的培训工作中,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制定授课内容。

1.系统性。培训知识内容系统性,要紧紧围绕行业发展方向,联系实际制定培训内容,做到针对性强。

2.岗位性。培训不是简单的激励,要针对不同岗位制定不同侧重点的授课内容,确保经过培训的员工能独立完成工作。

3.多样性。培训形式多样,有文字材料、影像资料和互动交流等,努力提高培训对象的学习兴趣。

4.长期性。培训是个长期过程,要根据行业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式,随时调整授课内容,保证所讲课程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二、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加强道德修养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我觉得这句话用在老师身上很合适。老师,教学生知识的人,尊称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

(一)更新知识,方敢为人师

《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学生的学习引路人,是生活的指导者、人生的方向标。“德高为范,技高为师”,从这个标准衡量,老师要先正己身,方可施教于人。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也不是学会了就能永远好用。面对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一个人原有的知识结构随时都有可能面临新知识的挑战。要跟上时展的步伐,必须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学习当作一辈子的事。我是一名80年代的大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已相对滞后,如我们所学的电动机控制还是采用继电-接触控制线路,而目前该有触点控制方式已相对落后,大多采用PLC控制技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更新,才能适应时展。应培养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要认识到学习不仅是一种个人权利,更是一种个人的责任。终生学习依赖的是个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需要个体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能够独立地按照自己的意愿从事学习。同时要做到不耻下问,在平时的培训中,培训学员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在很多方面所掌握的知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以,在培训过程中,我在传授他们知识的同时,通过交流,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从多方面、多角度、多领域获得知识,通过重新组合,创造新的教学境界。

(二)道德高尚,方以老师荣

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从事各种职业活动的人员,按照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在职业活动中所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使自己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达到一定的职业道德境界。是一种自律行为。如何提升教师道德素养,已成为当今社会对教师的一种考验,我认为只有通过教师的自律行为才能达到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

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是指教师对教育劳动中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规范和认识。教师在学习职业道德规范时应有一定的直接的道德经验,在此基础上,才能吸收消化各种道德理论,深刻掌握各种道德知识,转化为内在的道德认识。

2.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伴随着教师的职业活动而产生的,是以职业道德认识为基础的。培养教师的道德情感首先表现在培养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眷恋和对学生的关怀、爱护。教师对学生的爱体现了对祖国和教育事业的爱。自尊心是教师追求完善人格、实现崇高人生信念的良好品质。责任感是教师对社会、他人应承担的义务和应尽的职责的内心体验。荣誉感是教师在履行自己的职责,对社会做出贡献后得到的肯定评价。作为成人教育的培训教师,其道德情感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员之间的相互尊重与关爱,成人培训一般都是短期的,故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对每位学员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

3.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所谓道德信念就是人们对于某种人生观、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的正确性和正义性深刻而有根据的笃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认识到、体验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重要和高尚,意识到自己肩上担负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从而树立献身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才能做到言行一致,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处处为事业着想,呕心沥血,始终不渝,默默地奉献自己的一生。成人培训教师不能因为没有升学的压力、没有班级间分数的比较而对培训工作敷衍塞责,而要始终树立为企业、为地方、为国家服务的信念。

篇3

近两年不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虽也按照工学结合的原则,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教学效果和工学结合的程度,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将思想品质的培养同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也不能将专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紧密结合,不利于在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和措施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一技之长,可持续发展性差。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更是专业建设的突破点。坚持校企合作、走产学结合的专业办学之路,按照教育教学规律与人才市场规律相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也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检验、专长得以发展、创造力得以挖掘,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一技之长。为使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系统化、具体化,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化与企业合作办学,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探索并初步形成了素质与技能并重的“3+4”模块化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遵循教育规律,以社会需要为参照,一方面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参考,调整专业的培养方案与途径,使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诸要素更加协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3+4”模块化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主动适应社会发展与教育规律的过程。

为适应制造业高速发展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实现学生及家长对迅速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质量的目标,解决办好自动化类高等职业教育资金需求大而投入相对有限的制约因素,结合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改革和创新了“3+4”模块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高职教育三年培养期划分成岗位认知、基础知识、社会实践、专业技能、生产实习、综合应用、顶岗实习七个模块;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综合应用三个模块主要在校内进行,发挥学校的教育优势,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方法、思路;岗位认知、社会实践、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四个模块主要在企业行业进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学生掌握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按照职业道德培养全程化的原则,依靠专职辅导员、专任教师、行业兼职教师三支队伍将职业道德培养和养成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使职业道德培养系统化、具体化,使毕业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过硬的一技之长和坚实的可持续发展基础。

三、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第一模块:职业岗位认知。安排在第一学年初,时间2周。结合入学教育,参观6-10家毕业生就业集中的典型企业的典型岗位,邀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毕业生介绍工作情况,并邀请企业相关岗位技术骨干介绍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素质、知识、技能的需求标准和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使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建立初步印象,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积极性。

第二模块:基本知识及技能培养。安排在第一学年,时间36周。主要在校内进行数学、英语、电工、电子、计算机等基础理论学习及基本操作技能的锻炼,使学生具备解决工程简单问题和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理论,同时具备较强的电工、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

第三模块:社会实践锻炼。安排在第一学年暑假至第二学年9月,时间10周。学生分散到多家企业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实际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基本操作技能,增强对未来岗位的认识和理解。

第四模块:专业知识及技能培养。安排在第二学年,时间36周。主要在校内进行电气控制、单片机应用、PLC应用、电气传动技术、自动控制系统等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使学生初步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力。

第五模块:生产实习。安排在第二学年暑假至第三学年9月,时间8周。学生分散到专业对口的多家企业参加形式多样的生产实习,将学到的专业技能应用于具体的生产实际,提高技术应用能力。

第六模块:综合技能培训。安排在第三学年上期,时间5周左右。该模块在校内专业教师的带领下,以工程项目为载体,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多种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解决中等复杂程度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七模块: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下期。学生主要分散到预期就业企业进行顶岗操作,企业实行准员工管理,学院聘请企业教师和学院教师双重指导,校企共同评价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学生具备学员和雇员双重身份,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效果评估

在“3+4”模块化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中,通过学生入学后参观实际工作岗位、听取行业专家报告会等途径帮助学生完成对职业岗位的初步认知――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技能实践――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等几个重要环节的学习,把理论课程的学习和技能的锻炼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效果明显。

在人才培养方面,“3+4”模块化人才培养方式能够达到以下目的: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完成对职业岗位的认知过程,较快形成具体的职业概念,为后续理论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帮助学生在理论和技能学习过程中巩固和强化职业技能;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和思想素质,培养企业能用、好用的高技能人才;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学校学习与职业岗位、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接轨,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为学生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4

关键词:6S管理 实训教学 应用意义

6S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主要的管理工具,主要是通过规范化和流程化的运作模式,改变人的行为习惯和工作现场,提高员工的自我素质,从而有效地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将6S管理机制引入中职电子电工的教学中,可以实现中职教育与企业之间的深度交融,可以加快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从而增强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本文阐述了6S管理的基本内涵,探究了中职电工电子实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基本的实施要领。通过在教学中推行6S管理思想,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中职实训教学现场管理模式,不仅能使教学过程更具现实意义,增强学生管理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为学生走入企业铺平道路。

一、6S管理的内涵

6S管理由日本企业的5S扩展而来,是现代工厂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6S管理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能对生产作业现场中的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学习6S管理,必须先对“6S”的各个要素做个基本认识。

1.整理。将工作现场或其他场所中的物品、设备清楚的区分为需要品和不需要品,对需要品进行妥善保管,对不需要品则进行处理或报废,以营造一个干净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

2.整顿。将需要品定位、定量整齐摆放,并对其给予醒目的标识,这样可大大缩小寻找物品的时间。

3.清扫。清扫工作现场,使其保持在无垃圾、无灰尘、无脏污、干净整洁的状态。

4.清洁。即规范,将整理、整顿、清扫的实施做法进行到底,且维持其成果,并对其实施做法予以标准化、制度化。

5.安全。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使行为、设备及管理等一系列活动符合规范,给人带来安全的工作环境。

6.素养。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等合理化的改善活动,培养上下一体的共同管理语言,使全体人员养成守标准、守规定的良好习惯,形成职业素养,进而促进整体素质水平的提升。

6S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的一项基础管理工具,是现代化企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重要体现,规范化、流程化的工作环境,自觉主动的高素质员工,为企业朝着先进、文明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职电工电子实训教学的现状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它肩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它的教育特质就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专业设置根据市场调研,紧密与企业岗位和岗位群对接;人才培养过程根据工作过程的特征确定,紧密围绕职业关键能力。理论和实践教学解构了典型工作任务,重组了工作流程,设计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变虚拟场景为真实企业环境,学生在企业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超过了两个学期。

1.实训现场的杂乱。具体体现为学生对于材料、设备以及工具等的使用杂乱无章,随意摆放,使工作场地遍及各式各样的设备,不能营造一个整洁有序的工作现场环境。

2.准备工作不足。一是学生对具体的物品和器件缺乏认识,不能快速准备的辨识,二是没有对这些物品和器件做鲜明的标识,致使学生在操作时不能直接的拿取所需物件,操作复杂,占用时间多。

3.清扫工作不彻底。由于实训现场环境的杂乱化,对于废品、垃圾的处理也缺乏有效地管理,通常随意的被随意的扔在地上,垃圾堆积如山。而在打扫时,学生往往只注重在地面的赃物清理干净,忽视桌面,使桌面上的垃圾长久的得不到及时的处理,有些甚至发霉发臭。再次,个别学生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对于清理工作不耐烦,甚至把清理当做任务式完成,只有在教师的强制要求下才会打扫卫生。

4.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弱。远离了老师的指导和监督,学生就不能有序的完成实训项目,甚至由于缺乏安全意识,有时还出现一些安全事故。

5.学生实训态度不严谨,没有教师的监督下的学生一般懒散、做事拖拉,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缺乏工作效率,进取性不够。

三、6S管理在中职电工电子实训教学的应用意义

1.有利于提高实训教学的教学效果。6S管理模式,要求规划化的现场管理、高度的纪律性,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自觉主动的高素质员工,在这中高要求的环境下进行的实训教学,不但提高了教师的实训指导技能,高速度高质量的工作效率的要求也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2.有利于中职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现代企业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对于员工自身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严。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以企业6S管理模式的要求来规范学生的实训活动,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的专业化培养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的养成有积极的意义。此外,将6S管理引进教学,还能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企业文化,使学生能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使教学活动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3.有利于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职业素养包括两个方面,即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将企业的6S管理引入校内的实训基地,通过构建企业工作环境,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岗位上安分守己,认真完成每项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意识,通过合作和交流,树立团队意识。此外,在实训过程中对于职业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的强调,也树立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四、6S管理在实训教学中的实施

根据6S管理的基本内涵,第一步就是要推进前四个S,即整理、整顿、清扫、安全。具体在实训教学中就是要对实训现场进行有效地管理,要做好事前的检查工作,及时的检查出设备、器材和工具可能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化研究,综合考量利弊,并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及时的整顿。

第二步,深化后两个S,即清洁和素养。6S管理的核心就是在不断改善的工作环境中,塑造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培养勤奋、节俭、务实、守纪的职业素养。

五、结论

6S管理作为企业现场管理的有效方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6S管理在实训教学中的实施规范了实训教学秩序,提高了实训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中职学校要善于借鉴现代企业的优秀管理经验和方法,加强校企合作,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电气自动化是一种传统产业,它深受科技发展影响。目前,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与企业工作任务要求不适应的问题。比如:①专业定位模糊。②“双师型”教师队伍力量薄弱。③教学内容和实践条件落后,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④体现当代工业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待突破。这些,说明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二、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

课程改革与课程体系的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我校在电气技术应用重点专业建设中,针对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以典型工作任务和过程分析为基础,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本土化,具有可操作性、可实施性。

三、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主线,以企业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护等职业业岗位技能需求为依据,结合维修电工中级职业资格标准,将考证内容与实训项目相结合,校内实训与企业现场实训相结合,探索工学交替的课程教学新模式。

四、课程体系的改革

(1)构建“以岗定课、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框架。通过对部分冶金企业调研,对工作岗位进行科学分析,确立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分为成人、成型、成才三个方面。

①成人。1)德技双馨:包括文化课基础与德育课。文化基础课包括文化基础培养(计算机应用基础、口才与应用文写作、数学)、文化艺术培养(文体娱乐选修、校园文化活动),德育课包括职业素养培养(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与规则、体育健康)、心理素质培养(德育活动、入学教育与军训、心理健康辅导)。2)知行合一:包括专业支承课与技能实践课。专业支承课包括专业基础能力培养(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力拖动基本控制线路、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机与变压器),技能实践课包括综合能力培养(专业认知、认识实习)、技能拓展培养(FLASH动画制作、多媒体应用、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

②成型。1)德技双馨:包括文化课基础与德育课。文化基础课包括文化基础培养(冶金概论、专业英语)、文化艺术培养(文体娱乐选修、校园文化活动),德育课包括职业素养培养(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体育健康)、心理素质培养(德育活动、心理健康辅导)。2)知行合一:包括专业支承课与技能实践课。专业支承课包括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工厂供配电、PLC技术应用、电力电子及变频器应用、传感器应用),技能实践课包括综合能力培养(自动化控制实践、维修电工中级取证、安全上岗取证)、技能拓展培养(微机组装与维护、光机电一体化组装与调试、单片机控制安装与调试)。

③成才。1)德技双馨:包括文化课基础与德育课。文化基础课 —— 职业文化培养(企业文化熏陶、企业制度学习),德育课 —— 职业素养培养(社会实践、生产安全教育)。2)知行合一:包括专业支承课与技能实践课。专业支承课 —— 综合能力培养(现场实际运用、企业专家交流),技能实践课 —— 职业能力培养(跟岗实习、顶岗实习)。

(2)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课程标准。组织企业自动化控制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校内专业教师,根据不同自动化生产线生产工艺流程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岗位技术为目标,制订用于课程教学资源开发、课程教学实施的岗位能力标准,把岗位能力标准融入课程中,建立课程标准。

(3)校企合作共同编写特色教材。专业教师与企业自动化控制方面的专家、技术骨干合作对课程内容进行开发与设计,结合不同自动化生产线的岗位需求编写与之配套的特色实训教材。

(4)网络资源与教学课件建设。采用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动态更新积累的方式,建设本专业网络课程资源包。通过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整合各种优质资源,促进教学改革,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起公共资源平台。

(5)改革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强调以能力为主线,注重过程考核,通过学习评价,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己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中,体验实践活动中成功的乐趣与喜悦,增强专业学习的自信心。

篇6

【关键词】 中职学生 第二课堂 德育教育

第二课堂是指相对于第一课堂(即课堂教学)而言的具有素质教育内涵的学习实践活动,即学生在教学计划的规定课程之外自愿参加、有组织地进行的各类活动。第二课堂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它开展学习的空间非常大,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社会,开展好第二课堂可以使中职学生开阔视野、愉悦身心、积累课堂讲授以外的丰富知识与经验,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然而开展第二课堂如果仅仅是为了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较好地使他们实现就业的话,那么也只能说是一个目标单一的教学活动。我校历来重视对学生第二课堂的开展,尤其重视在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渗入德育教育。

1 社会对中职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企业也正逐步从劳动密集型的工业时期向技术密集型的工业时期向高科技时期发展。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在我校与企业多年的合作中发现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要求也日渐提高,有些企业甚至把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看得比职业技能还要重。原因在于现在的中职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受到父母的溺爱较多,从而造成他们缺乏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他们性格冲动,行为偏激,遇到事情很少能够冷静下来思考解决的办法,而是采取争吵、矿工、辞职甚至打架报复等不当行为。这对于企业来说,哪怕是专业技能再好的员工,但如果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不但不能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服务,反而可能导致企业在社会上的不良影响。

2 学校各专业第二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

“学会做人,学会技能,学会发展,学会创业”是我校一贯秉承育人的校训。旨在让学生在一个充满阶梯递进的育人环境中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在学校领导的英明决策和大力支持下,我校各专业组都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如电子电工组开展的“电子组装与调试兴趣小组”和“维修电工兴趣小组”;汽车维修组开展的“汽车维修兴趣小组”和“汽车美容之家”;信息技术组开展的“计算机兴趣小组”等,不但可以让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而且还可以以点带面吸引更多学生参与专业第二课堂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实现我们开展第二课堂的最高目的。但由于各专业本身具有一定的深度、难度,所以许多学生往往只是一时的兴趣和热情而报名参与,但当他们在学习上碰到一点点困难的时候,就往往轻易选择放弃。为使学生真正树立第二课堂学习的自信心,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学生渗透教育:①派出专业教师、学生班主任共同协调,认真做好学生思想工作,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加强学习,积极面对,大胆提问。②要求第二课堂教师制定详细教学计划,且要求学习内容要从简到难,循序渐进;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敢于学,乐于学。③大力投入实训器材,加大学生的实训力度,给足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空间,鼓励学生制作出自己的作品,并建立学生作品展示宣传栏,使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④针对各专业特点,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培养学生敢于吃苦耐劳和敢打敢拼的精神。⑤组织学生参与市、校级专业技能竞赛,给学生提供专业技能展示平台;并向学生大力宣传我校历年来参加市、校级各专业技能竞赛的获奖情况,以及这些获奖学生的就业去向,鼓励学生热爱专业技能,遵守职业操守,提高职业素养。

3 校园文化活动的德育培养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我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中职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我校以校团委为龙头,依托学校学生会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生社团,即俱乐部。校团委根据学校的整体工作部署,先后成立了才艺类的俱乐部(如仪仗、舞蹈、礼仪、醒狮、吉他、书法、美术、棋类等俱乐部)和体艺类俱乐部(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俱乐部),并选定有一定特长的教师对各俱乐部学生进行指导。学校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班级课室文化建设,班级定期黑板报评比和各种体育赛事活动,特别注重利用学雷锋日、劳动节、青年节、教师节、国庆节和重阳节等重大节日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等,激发学生崇尚文明,感恩社会,敬老爱幼,热爱和平。如此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激活了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有趣、有纪念意义的环境下提高了自身能力,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4 社会实践中的德育教育

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中职学生要参加每年不少于2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我校从2005年至今都一直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工厂企业参加相对对口的专业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在这么多年这么多批次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取得了许多喜人的成绩,但也碰到过许多的问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分析、突破、解决和总结。如专业对口问题,工资待遇问题,上班时长问题,学生生活心理问题、稳定率问题以及如何与学生家长沟通的问题等等,面对诸多问题,我们并不把它们当作是一种包袱,而是当作是我们破解问题,为学生提供最大服务的动力。我校主要做法有:

4.1 做足准备,确保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我校规模最大的中职生第二课堂活动,因为它几乎涉及全校师生,而且也是我校所有第二课堂活动中问题最多,最棘手和难以解决的第二课堂活动。为确保此项活动顺利开展,首先由学校相关领导提前到多家企业进行参观考察比较,并筛选出符合我校学生专业特点的企业签署合作意向,将其资料带回;然后对全校学生宣传(有些时候也请企业负责人到我校对学生进行面对面宣传),了解学生意向;然后分片区召开学生家长会,向学生家长宣传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依据及意义。介绍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企业的基本情况及我校的具体组织措施。回答学生家长的疑问,让家长们高高兴兴、放心并积极支持学校活动。

4.2 深入学生、深入企业,积极做好桥梁作用。让学生参加社会实习实践活动既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和促进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然而也同事存在着学生对企业和企业对学生不满等诸多问题。如专业对口问题,工资待遇问题,上班时长问题,学生生活心理问题、学生产出产量少的问题,学生情绪容易波动以及学生矿工等问题,但我们并不把这些问题当作是一种包袱,而是当作是我们破解问题为学生提供最大服务的动力。根据中职学生普遍冲动这一特点,我们的带队老师始终坚持以德育为本,从教育出发,深入学生、深入企业,认真耐心地做好学生、企业、学生家长的协调人,我们还结合生产实习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吃苦耐劳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是职业素养水平,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就业打下扎实基础。经过社会实践,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提升,也加深了学生对如何适应企业,适应社会的理解,几年以来,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学生寒暑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稳定率在不断提高,其中最高达96%。

总之,因中职学生的个性比较突出,而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无论是在第一课堂,还是第二课堂都尤为重要,自我校进行“关于民族地区实践育人对策研究”以来,如何让我校学生将来能成为一位德、才、能兼备的学生,为山区少数名族学生找一条成功就业之路,一直是我校及我们课题组成员在不断探索研究、实践的问题。尽管道路仍然充满荆刺,但相信在我们已获得一些成功的经验加借鉴他人先进的经验成果再加今后我们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何天霞.中职学校第二课堂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论 坛,2012(2)

2 刘定琴.中职德育教育之我见.考试周刊,2010(9)

篇7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

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意义

在《中央党校建校8O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特别强调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高职院校是弘扬、传播、创造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而当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实际,能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其人才培养模式侧重于校加强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培养等,只加强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方面的能力培养,而忽视了文化素养的提升。

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应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为切入点,注重职业文化素质教育,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通过多种途径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专业教学、学生管理、社会实践等各个方面,建立独树一帜的高职特色校园文化。

二、我国高职职业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传统文化知识缺乏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如今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却越来越少。很多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是娱乐休闲性书籍,而对于优秀文学作品读得少之又少,理解上也是一知半解。

(二)道德观、价值观、消费观扭曲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消费观。很多大学生盲目崇拜外来文化,缺乏对多元文化的判断分析能力,他们崇尚美国大片,哈韩哈日。现今道德失范行为屡见不鲜,跌倒的老人大家都避而远之,“扶不起”成了最好的借口;学者学术造假,学生考试作弊,商家信誉缺失。西方节日深受热捧,中国的传统节日备受冷落。人们追求国际大牌,中国已然成为境外奢侈品购买力最大的消费群体。

三、加强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对策

高职教育的文化素质教育应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为切入点,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实际情况,通过多种途径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的各个方面,建立高职特色校园文化。

(一)在课堂教学中感悟文化艺术的魅力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侧重于技能培训,强调实践,这导致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较为薄弱。高职院校应重点开设一些人文方面的选修课,如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典哲学、民间文学、诗词欣赏、民俗学等人文类课程。定期举办人文艺术系列讲座,如我校定期举办“鉴湖问剑――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育人大讲堂”,繁荣校园文化,提升师生文化品位和文化素养,丰富“技以立身、文以化人”特色校园文化内涵,培养既有科学人文素养,又有职业岗位技能,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在实践中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的真谛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视弘扬传统文化,积极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平台,开展读书活动、诗歌朗诵、文艺汇演、国学教育、“青春纪念册”感恩系列活动等丰富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既能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吸收传统文化精髓,提高人文素质,也能促进校园社团文化的和谐发展和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

1.国学教育――“尚文・弘德”国学主题教育

学校重视弘扬国学教育,塑造国学气息浓郁、品味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每年都会针对大一新生积极开展“尚文・弘德”国学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包括:品读国学经典:组织安排教师在新生所有班级中集体授课讲解国学经典如《论语》、《弟子规》、《三字经》、《菜根谭》等名篇。开展国学小讲坛,组织新生观看优秀传统文化名篇解读,播放《百家讲坛》。人文话题讨论,书法比赛,以及“国韵”――向同学们普及有关中国服装知识、中国礼仪文化等。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渗透到学生的校园生活中,让国学经典不断传承下去。

2.文化感染――高雅艺术进校园、文化节

我校自2008年以来每年承办两次“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具体包括浙江话剧团都市浓情话剧《轻度深爱》,金永玲歌剧院歌剧《祝福》、《江姐》,浙江歌舞剧院歌舞剧《王羲之》等,此类活动的开展为全校师生搭建了一个接触艺术、亲近艺术、感受艺术的平台。

学校每年都会开展内容丰富的文化节,包括大学生技能文化节和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技能文化节主要是就学生专业技能方面开展各类比赛,成绩优秀者还可获得相关专业方面的证书,如珠算等级证、电工、钳工等。文化艺术节则是融入了演讲赛、辩论赛、心理情景剧、十佳歌手、寝室文化节等项目。加强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熟悉与了解,激发和挖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营造具有传统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不仅是学校存在的载体,同时也是传统文化展示的舞台。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尽量多用企业元素来丰富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内涵,使高职院校的物质文化与企业文化很好的对接融合,围绕其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突出职业与行业的特点,体现出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的要求。

以我校为例,作为作为职业院校,我校将杭钢已退役的蒸汽机“SY1314”号作为学院标志性景观;又新落成“圆融”主题雕塑,象征工业机器的齿轮。学校设有绍兴市最大的公共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场所及其设施能够尽可能仿真或模拟第一线的生产、建设实际,并采用一体化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管理上模拟企业管理环境,并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室,将理论教学、实训、考试乃至技术服务融为一体,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和氛围,培养“准职业”人。设立优秀校友墙,展示我校的优秀毕业生。

篇8

关键词:电工电子;教学模式;探索

一、树立热爱专业思想

教育学生既然选择了职业学校,选择了学习电子电工专业,就要从内心深处去喜爱它。在现实中,不少职业学校的学生现状是学习基础较差,目的不明确,对专业缺乏兴趣,读书大部分是迫于家长压力而来,还有一部分学生意志力不强,刚开始热情高涨,过一阶段就不能持之以恒了。可见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何等重要。要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要像蜜蜂一样勤奋,多学多干才能有所成。如学生在维修电气设备时,不仅要接触模拟电路,同时,像数字电路、单片机、钳工、焊工等都要涉及,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只有拓宽知识面,才能为以后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注重知识链接,培养自学能力

一直以来,电工电子学就是学生学习中的一大难点,但分析下来却发现电工学及电子学等各个知识点之间有着种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让学生去识别,并且学会运用这种关系去记忆,是我们值得探究的问题。

例如:数字电路的触发器,其触发器功能职高学生往往很难理解,也很难记忆,但是研究发现触发器彼此之间逻辑功能类似。在学习时,我们只要先介绍一下RS触发器,再让学生去学习同步RS触发器,结果学生就会很快明白,同步RS触发器的逻辑功能与RS触发器完全一样,只是同步RS触发器的动作由时钟信号来控制。找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主从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和T触发器。照此方法分析下去,原本很庞大的知识体系就变成以RS触发器为核心的链式体系,学生也就会容易理解。

对电子学部分来说,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学好所有理论知识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在教学时要有所选择,有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就需要学生去学习把握。而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就尤为重要,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在电工电子学科教学中显得十分必要。

三、贯彻“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原则上解决的是专业理论课程和生产技能实习“两张皮”的问题,“工学结合”原则上解决的是学校教育和企业脱节的问题。每个模块不论是基础技能训练,还是应用技术学习,其教学课题的设计首先考虑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且许多课题就应取自企业生产过程和通用产品工艺,保证技能训练对企业工作具有最大的适应性和匹配性。电类专业课的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在教学模式上采用“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模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电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电类专业课的,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应该将企业和工厂作为我们的第二课堂。例如《电机与变压器检修与制作》模块的教学中,学习子模块《电动机的拆装、首尾端的判别及常见故障检修》时,可以安排学生到相关的电机厂参观,学习。在《PLC编程与操作》模块中,各个子模块都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需要来设计编排。在完成《电工基础知识与实训》《电子基本技能》《典型模拟电路设计与安装》这三大模块的学习后,安排学生下企业实习,就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进行实地见习与练习,保障电专业教学与企业工厂不脱节。

篇9

1.1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工程建设的工作人员的素质低下已经成为长期影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如果缺乏足够的责任心或者丧失了原则,没有规范施工或者为了牟取利益而偷工减料,将会严重影响到工程质量;部分管理者的能力有限,不能正确做出判断和决策也会约束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此外,有些管理者态度倨傲散漫,造成管理者与施工者之间缺乏良性的沟通和交流,也会影响到工程项目的顺利建设。

1.2缺乏足够明确的管理目标和方向

大部分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属于公益项目且工程较大,受此影响,很容易出现施工单位对工程管理不严格的现象,在相对庞大的工程建设中,管理者的数量不足导致了其管理能力和深度的受限。除此之外,在国有经济体制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下,行业庇护就很难避免。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喊空号,阳奉阴违的管理现象,监管力度的失重必然会造成工程工期的延缓,质量的隐患。

1.3必要的比较、论证过程的缺失

比较、论证过程是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其对工程管理是否具备科学合理性有着不可代替的衡量作用。科学的比较、论证过程是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工程涉及到的各个方面以及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分析,尽可能地实现利益最大化,确保工程高效高产。然而我国很多水利水电工程都漏缺了这一环节,这就有可能带来一系列的失误,导致工程成本增加,效益不能得到及时发挥。

1.4施工过程控制力度不足

很多单位在施工前制订了一系列相关的施工指导方案和规范条例,然而在施工过程当中,却很少甚至根本没有跟进对于这些方案和条例的实施和监管,导致制定的管理制度不能真正落实,使其仅仅变成一纸空文。工程项目的管理体制落实的不到位,造成工程质量的粗糙和缺陷。

2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策略

2.1加强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职业素养

管理人员的优秀素质是工程管理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管理者的素质不仅包括其职业能力、职业道德,也包括其在综合性工作中的表现,当前我国大量缺乏能够身兼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而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性要求其管理者必须具备广博的阅历、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和在专业水平上的不凡建树。因此,应重点开展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管理者的相关教育培训,一方面要使管理人员能够树立起高度的责任心和原则理念,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也应强化培训相关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管理技巧,以使管理者能够顺利有效地对工程进行管理,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事。同时健全人才选拔制度,逐步调整人员机构,优胜略汰,竞争上岗,做到人尽其才。

2.2明确管理责任和目标,加强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监管力度

各部门和单位之间应当强化互相协调和监督的作用,打破地方保护性思想,严格依照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水利水电工程予以监管。同时要明确监管目标,对于规模不同的工程项目要做到一视同仁,给予同样的监管力度和重视。确保每一个工程项目高效开展,安全结束。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力度,逐层管理,定期要求汇报工程进度,确保各单位发现问题能及时反映,高效发挥监管的作用。

2.3强化比较、论证的过程,确保工程的科学合理性

前面已经提到开展必要的比较论证过程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完善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机制时,就必然要提到对于科学的比较、论证过程的强化。论证过程中,不仅仅要对水利水电工程能够带来的效益进行评估,同时也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到其对周围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甚至是危害,以则取最佳的工程方案,尽可能地降低可能带来的损失和不利影响,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相对低投入高效益。

2.4健全现有的安全管理机制

安全生产在任何企业管理中都是首当其冲的管理原则,它也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因此,建立健全的安全监管机构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的重中之重。可由项目经理及下属管理人员牵头,成立安全施工责任组,施行层级负责制,定期巡查不定期抽查,在问题出现的时候责任到人,严肃处理。如此方使相关人员不敢掉以轻心,对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加以高度重视。同时对于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也要经常开展,使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

2.5施工过程中控管力度的增强

在水利水电工程开始施工之前,就制定明确的施工标准和计划,可以包括安全生产性规范、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施工进度的规定(值得注意的是,此计划应当紧密联合实际情况,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切忌好高骛远,纸上谈兵)。施工过程中要参照计划严格监督其实施情况,做好记录,及时对制定的文本中不合理的内容作出调整,发现问题时深入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水利水电工程规范性合理性的进度。除了上述策略之外,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部门还应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优质成果展开宣传,加强人们保护水利水电设施的观念;对于施工材料设备、技术和成本的管理和监理人员专业水平的提升也将有效地减少工程建设中的人为损失;此外,还应建立详尽的施工资料记录,不仅包括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与突破,也包括与工程相关的其他数据、资料,为日后的监管查询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资料支持,若能够在详细记录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信息网络系统和数据库,则更能够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工作添砖加瓦。

3结束语

篇10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企业对所需的人才,除了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要求外,还要求应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质量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等。因此,我在教学中时刻教育学生学会做事之前首先要学会做人,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首先要端正工作态度,用一种严肃严谨的态度对待,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精益求精、干一行爱一行。

教学中,我注意结合实际案例向学生介绍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请本校优秀毕业生或相近行业成功人士到校或班进行座谈,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的就业形势以及他们成功创业的事迹,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专业技术技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二、创造性地整合教学内容,突出技术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我根据当前企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参照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中职毕业生应具备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重组教学内容。删除陈旧的与专业目标相距甚远的课程内容,增添有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知识。如“接触器”一节中,由于直流电动机因结构复杂等原因已慢慢被交流电动机所代替,我就把“直流接触器”的知识定为选学内容;而安全用电、常用电工工具仪表等知识是工厂电工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我对此部分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

在授课过程中,本着实际、实用的原则,我围绕学生的就业能力整合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降低理论分析、突出实际应用为出发点,密切与专业技能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如在讲解“交流接触器”时,我尽量删减对“灭弧原理”的分析,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拆、装交流接触器。这样,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交流接触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认识,同时也学会了交流接触器的使用与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

三、灵活运用先进的教法与学法指导,突出做中学,做中教

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现场示范、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多种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将理论讲解与操作示范、操作训练有机结合,从感性认识入手,加大直观教学力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如在学习低压电器时,我采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先把实物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进行观察、探究,分组讨论它的使用方法,并尝试练习使用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创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间团结协作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故障排查技能,在《电力拖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运用项目教学法。首先,结合生产实际对项目计划进行反复论证后,确定出典型的项目计划要求。其次,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因素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最后,各小组进行项目训练。在项目训练过程中,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项目设计方案完成后,教师组织各组相互交流、讨论、完善设计方案,并对各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态度、创新亮点、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作综合性点评。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实现了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应变能力,更培养了其合作互助的团队精神。

四、加强专业实训指导,突出就业能力培养

专业实训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形成专业技术技能的实践性活动。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其专业技能,拓展其就业能力,必须搞好专业实训指导。在《电力拖动》课程集中实训期间,借鉴海尔“日清日高”的做法,每天我都制定详细的实训目标,学生根据给定的目标分组进行实训。每天实训结束,都要总结自己一天的收获与体会,寻找离目标的差距,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通过严格、有计划的专业实训,学生的专业技能有了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