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概念股范文

时间:2023-06-12 16:38: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体经济概念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体经济概念股

篇1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成趋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虚拟经济正在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在制造业领域,互联网正在改变着制造业的盈利模式,销售模式、研发模式和生产模式,最终使制造业的效率更高,将传统制造业改造为现代制造业。

中国特色的互联网经济互联网在中国的空前成功是由中国不完善的商业环境造成的,这种不完善存在于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各个角落。这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因此我们不应把思路局限于金融、零售等局部服务型领域,而应有更宽广的视野,而互联网对中国社会的改造才刚刚开始。

互联网经济2.0时代互联网经济2.0时代是基于1.0时代的再发展,在2.0时代的主要特点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垄断性入口不仅有软件还有硬件;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将深度融合;2.0时代的互联网经济从低端业态向高端业态发展,中国的商业环境将随之更成熟,在这一进程中消费者会成为最终受益者,即进一步实现以用户为中心。

未来属于制造业随着2.0时代到来,硬件将成为入口争夺战的主角,从而竞争格局和方式将不同于软件入口时代。而制造业者凭借长期积累的技术、管理和品牌等优势,如果能够借鉴和学习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利用好互联网的技术手段,结合中国国情,定能厚积薄发。

制造业触网概念股整体被低估相较于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等互联网概念股,制造业触网概念股整体被低估。这种整体性错估现象源于市场对互联网经济2.0时代的认识还不够。未来总是模糊不清,但是这些企业让我们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

篇2

从这两年的年线看,虽然同是长阳,但2006年的“奔一牛”和2007年的“奔二牛”还是有其不同之处,可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一、2006年年线是光头光脚的长阳线,实体涨幅:上证指数为130%,深综指为97.8%。

结论:指数完胜,呈单边牛市格局,上证指数略胜一筹。

二、2007年沪深股指均是带有上影线的光脚长阳线,有三次大幅震荡,形态低于2006年。

结论:如果从指数K线型态的组合看,上攻趋势仍将延续,但2008年的K线形态可能会递减。

三、2007年上证指数最高涨幅为124%,全年涨幅为90%左右,低于2006年。2007年深综指最高涨幅为180%,全年涨幅为152%左右,高于2006年。

结论:从两年沪深两市的年线看,实体及涨幅从强到弱排序为:2007年深综指>2006年沪指>2006年深综指≥2007年沪指。

通过以上比较后,可得出以下三个总结论:

一、2008年或许会出现下影线,但收中阳或长阳的概率仍较大。从运行轨迹看,2008年估计是慢牛,随着投资者的成熟,震荡幅度会有所收敛。

二、从这两年沪深股市的比较看,深市未来更值得期待:创业板的出台将带来新的机会,而大盘股在沪市不断上市以及股指期货的推出会干扰沪市的走势。

三、如果要估计全年波动幅度的话,上证指数保守估计为4800点-7200点,激进估计为4800点-10800点。深综指保守估计为1212点-2060点,激进估计为1212点-3100点。

2008年虽然存在着许多不可测因素,如紧缩性调控(再度加息、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再度发行央行票据和特种国债、汇率波动等):新股继续大扩容,债市进一步发展:“大非”下半年渐次进入解禁高峰:创业板的推出、股指期货推出、QDII规模不断扩大等。但更有一些实质性利好的支持,如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企业所得税率合并,内资企业利润率有望提升:内需拉动有望成功,平衡投资减少、出口波动的局面:机构队伍和资金不断扩大,为股市提供增量机构资金:居民储蓄存款继续流向股市:奥运会的举办可为相关上市公司扩大影响和带来利润。

在2006年与2007年的投资中,只要跟着基金走,持有股票不动,以不变应万变,就能成为大赢家。但2008年的投资环境开始趋于复杂化,故在投资时机上要寻求低吸的机会,而在投资品种的选择上要取些“真经”――在不可测因素中避开风险,寻求机会,在实质性利好中布局组合:

一、关注B股――历史性上涨机会。沪深B股市场将成为最大的历史遗留问题,B股市场问题的解决是迟早的事情,一旦此事提上议事日程,将为B股市场带来历史性上涨机会。

二、关注奥运概念股――奥运合作伙伴和赞助商。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将是2008年中国的一件大事,相关的奥运概念股面临着较大的机会。从以往的奥运会看,对企业而言无疑能快速提升其无形资产。所以,关注奥运会,具体落实在股市中就要关注上市公司中的“北京2008合作伙伴和赞助商”概念股。

北京2008合作伙伴:中国银行、XD中国石、中国国航、N石油、中国网通(未登陆A股)、中国移动等(尚未登陆A股市场)。

赞助商:海尔集团、伊利集团、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等。

篇3

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会议指出,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受此消息影响,温州板块中参与小额信贷公司的相关股票大涨,3月29日开盘,持有温州银行5.17%股份的浙江东日(600113)封死“一字”涨停,初步确定了其领涨龙头的地位。在其后的7个交易日内,浙江东日有6个交易日涨停,自3月28日至4月12日收盘,该股累计涨幅达82.20%。同时启动的专业从事典当业务的香溢融通(600803)也大涨51%。

本周一小额贷款公司概念,由温州扩散至浙江省内众多个股。周一涨停榜上的浙江众成(002522)、嘉兴丝绸(002404)等也是同一概念股。浙江众成控股嘉善众成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嘉欣丝绸发起成立嘉欣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周三,为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指导和协调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周小川行长率领中国人民银行调研组一行赴浙江温州指导试点工作。受消息刺激,浙江东日再度涨停,浙江板块个股你追我赶。收购永安期货10.87%股权浙江东方(600120)、持有浙商银行和金信信托股权的浙江广厦(600052)也被挖掘,顺利封上涨停。

周四,媒体披露深圳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改善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系列配套文件。内容包括将与香港试点开展双向跨境贷款、成立深圳前海股权交易所、扩大代办股权转让试点、创新债券发展等。深市闻讯大涨逾百点,深圳本地股崛起,15家本地个股涨停。

从市场热点的角度来说,政策方向是关键。而新三板等场外市场建设加速――QFII的额度扩张――期货市场加速建设(抓紧建设原油期货市场,稳妥推出国债、白银、焦煤等重要期货品种)――表态要打破银行垄断――温州金融改革试点铺开――召集券商紧急开会(研究业务创新和上报手上新三板项目)――深圳将出台金融创新扶持政策等等一连串的改革意向或者动作表明整个金融市场改革正在展开,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正在加速。在中国任何的一场大改革都将引导股市中一批个股的大幅炒作,从目前围绕金融改革已经看到的几个政策来看,新三板、期货、参股城商行、小额信贷公司、券商将是改革收益者。预计后面还会有更多针对这几个细分的相关利好出台,所以相关概念股依旧可以重点关注。

本周另外一个受益政策的板块则是深圳本地地产股。周三,深圳市公布今年首批城市更新单元计划,此次公布的更新单元计划涉及福田、南山和宝安三个区。沙河股份(000014)、方大集团(000055)、深天健(000090)有幸成为今年第一批城市更新单元计划项目的申报主体。其中,由深圳市沙河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申报的深业世纪山谷更新单元,位于南山区,为此次更新计划中面积最大的一个项目,达到98270平方米。受此影响,沙河股份接连涨停。周四,借助深圳将出台系列重大金融创新的利好,深天健、华联控股(000036)、深深房A(000029)、深振业A(000006)、深物业A(000011)、宝安地产(000040)等深圳地产股涨停。

篇4

有研究表明,目前电商的商业模式是:通过前期融资,做大规模,然后进行新一轮融资,然后继续做大,然后再融资,最终实现上市。这一模式要求电商必须给投资者交出一份靓丽的业绩报告,必须显示出企业良好的增长势头,至少从财务报告上,需要有一个不断增长的营收。

不过与电商大赚相对比的是,实体店的销售业绩远不如从前。现在看来,零售超市实体店的黄金周期已经过去了。除了房租、人工大幅上涨以外,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变化是一天比一天快。网虫们更偏好于网购,而以前偏好逛商场的消费者亦更加精明,谁叫网上购物折扣更低,更便宜呢?

事实上,过去10年消费者的收入增长和实际购买力远没有财政税收增速那么快,但世界各大商家们都应该盯上中国消费市场,这么巨大的一块蛋糕。上亿的中国网上消费群体当属世界之最,他们手里掌握着为数可观的“投票权”,这是任何一个有眼光的商家都不可小视的市场。根据经合组织最新的研究表明,4年之后,即在2016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如此体量的经济体蕴含的消费实力是巨大的。14亿人口的市场蕴涵着巨大的消费增长潜力。

到2020年,如果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那么当前倡导的“收入倍增计划”也将为消费市场的扩大提供充足的子弹。一旦收入倍增计划兑现,那么,消费的巨大潜力将会在未来10年出现惊人的爆发,这不仅仅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远景,也是对老百姓的承诺,更是关系中国经济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

篇5

本周,新股板块特别是创业板次新股表现较好。除本周上市的新股,冠昊生物(300238)、东宝生物(300239)、铁汉生态(300197)、永清环保(300187)、天玑科技(300245)、聚龙股份(300202)、明家科技(300242)、易华录(300212)、舒泰神(300204)等8只创业板强势股入围本周A股涨幅前20名。

新股板块品种表现的同时,大盘指标股则危机显现,比如创出近期新低的银行股、地产股、机械类权重品种。这表明在缺乏增量资金的情况下场内资金对于大盘指标股失去的操作兴趣,有限的资金更愿意追逐流通盘小,盘口轻,前期没经恶炒,上方没有套牢盘,又有新兴产业背景的创业板新股。

虽说创业板的上涨有资金博弈的成分,但也有一定的基本面基础。首先近期管理层多次提及发展科学技术,创业板多以网络和生物制药等高科技个股为主。其次,近期国际市场中社交网络等虚拟经济体现出了比实体经济更强劲的增长趋势,在欧美经济复苏需求的带动下,高科技行业仍然会较实体经济有更好的前景。

本周另外一件有意义的事是中小板挂牌公司突破600家,股票总市值达到3.5万亿元,流通市值达1.78万亿元,平均市盈率37.86倍。中小板设立已7年,近三年成为中小板上市井喷期,共有328家公司登陆中小板。

市场对于今年三季度宏观经济与投资可能会出现较明显的回落有比较强烈的预期。从最近的数据看,汇丰7月制造业PMI初值48.9,较6月的50.1继续下跌,同时也是2010年7月以来首次跌穿50点分界线,反映经济由扩张步入收缩。在宏观经济不明朗的情况下,选择投资弱周期行业是稳妥的投资策略。除了我们熟知的大消费概念股是弱周期行业外,装饰、园林行业也具有明显的弱周期特点。

国泰君安指出装饰、园林行业具有IPO 效应明显、抗周期性较强、正处于爆发期等特点。同时小盘建筑类个股本轮反弹幅度也远大于中小板和A 股建筑股,目前小盘建筑动态市盈率44 倍,是10 年来低点水平,恢复到去年4、5 月水平。

篇6

随着大盘成交量的逐步萎缩,市场参与的乐趣也在逐步下降,相对应的是资金的逐步流出股市。从本周的走势看,热点比较散乱,市场没有明确的主线,强势板块持续性较弱。无论是稀土板块,还是酿酒和铁路,多数是属于技术形态超跌板块,板块的上涨更多的算是反抽,而其延续性的缺乏,有关资金难以形成赚钱效应,导致投资者在短期投资操作上仍以轻仓、谨慎为主。受国内实体经济复苏力度偏弱与管理层货币层面的操作影响,通过市场环境分析,我们认为A股整体弱势局面仍将延续,实体经济的弱复苏以及利好因素的缺失将成为限制未来一段时间沪深指数向上空间的主要原因。

不幸中的万幸,流感没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指数也经受住了考验,周初在2180点附近企稳反弹,而目前依旧在年线附近震荡。比较惨一些的就是“流感”概念股了,不像09年那次能够持续走高,毕竟这次的没那么厉害。创业板还是如我们预料的那样,依旧有回调压力,而且个股分化的非常厉害。目前市场关注的重点已经从年报过度到一季报的关注了,本周公布的业绩大幅增长的个股都受到了资金的关注,这点还是需要投资者重视的。从行业来看,家电行业的业绩还是超预期的,汽车也是不错,另外,随着水泥价格的上涨,水泥行业的盈利拐点将出现,这些行业都是可以重点挖掘的。

技术上看,市场企稳信号并不是非常明确,仍然需要一根放量的长阳线来确认。指数从2444点回调以来,形成比较明显的下跌通道,目前股指所处的位置位于轨道线的下轨道支撑位置;而股指也处于BOLL通道下轨道的支撑位置,KDJ指标的J值出现超卖,所以周初跳空缺口后形成了反弹,这是对于年线和半年线的保卫战,但同时本周又是消息面敏感区,持续释放的消息面动摇市场反弹的根基,导致指数每每冲高后总有快速的跳水出现,令投资者心惊胆战,难以全力投入到市场中来。今年来市场流行一句话:一根阳线改变信仰。其实在这个纠结的位置上,只需要一根阳线或阴线,就能够改变全局,使得技术指标朝有利多方或空方的方向发展。

从统计数据看,刚刚过去的3月份,沪深A股共开立近30万新账户。尽管吸引大量新股民入市,但市场再次陷入调整却让市场整体出现资金外流现象,3月份证券账户净流出金额超过300亿元,结束了春节后A股持续吸引增量资金的势头。这一方面显示出市场信心再次大幅减弱,另一方面季度末资金结算压力也让资金流出,但随着季末的过去,资金有再次流入的可能性。近期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又大了起来,除了外贸的逐步复苏外,海外资金重新看好国内市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中期看,我们依旧看好城市化进程中的投资机会,而从基建的角度看,水泥机械等周期性行业对经济是比较敏感的。从我们核心研究的华东区域看,3月份以来的价量表现要好于历史正常的同期水平,价量恢复的程度符合预期,甚至超出部分人预期,只是结构性来看的话,农村市场和民用市场快,而基建和房地产市场启动略微慢些。从目前的企业状况来看,4月份情况或将稳定在较好的状态。虽然从中长期而言,水泥股的弹性最大的时候或将过去,但目前时点,我们仍推荐华东水泥股,尤其海螺、华新等有估值、有较好趋势的公司。因为从一个中期角度来看,2013年一季度吨毛利水平或将构成中长期底部,未来或有季节性震荡,但估值中枢上升趋势不变。

篇7

而从4月18日开始,工银瑞信旗下QDII基金正式“回归”一元面值之后,其净值就没再回到面值以下,这也是国内唯一一只净值重回面值的QDII基金。截至5月6日,该基金的净值已经达到1.028元。

国际市场逐步走出阴霾

在海外市场回暖的同时,美国第一季度经济数据也随之披露。令人欣慰的是,多项数据都要好于预期。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此前公开表示,尽管程度很低,美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持续滞胀也许是今年余下时间美国经济最好情况。而近日国际投资大师巴菲特表示,美国经济已身处衰退之中。但就经济提前指标的股市而言,似乎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

工银瑞信全球基金经理郝康向记者表示,其目前对市场的基本判断是:就实体经济而言,美国经济还并不乐观,以房产为代表的实体产业进一步下跌的空间依然存在,但就资本市场而言,情况或许并不像市场想象的那么悲观。

郝康认为,以标普500指数为例,绝大部分企业的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利润来自境外,市场可能已经对最坏的情况作出反映。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虽然不敢说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但至少可以说是已经在底部附近了。

“全球经济不会是个V型的反弹,可能更多是个U型。可能市场目前已在底部区域,但其并不是到了底部马上就涨。”郝康表示。

上投摩根的朱戈宇认为,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已经是事实,这一利空对市场而言早已存在,如今其一季度数据出炉,则是利空落地,其数据好于预期,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市场的利好。而对QDII基金而言,分散投资的特性有助于将这一影响降到最低。

朱戈字表示,美国经济的衰退对QDII基金的海外投资并没有太大影响。目前很多的上市公司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它们的经营早已不局限于某个国家,其本身已经具备了分散风险的功能,这就使得它们的经营状况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很小。从投资的角度来看,美国经济的衰退并不妨碍个股出现一些比较好的投资机会,这也正是QDII基金的机会。

港股反弹5只QDII受惠不一

3月17日,香港恒生指数收报21085点,创下7个月以来的新低。随后即展开了一轮强劲的反弹,截止到4月30日,恒生指数收报25755点,反弹幅度高达22.14%。

此轮反弹中,几只QDII基金的表现也呈现出较大差异,前期相当抗跌的南方、华夏两只基金在此轮上涨中净值表现相对落后,而前期遭遇大跌的上投摩根、嘉实和工银瑞信则上涨幅度较大。这主要与基金资产的配置有关,南方和华夏的投资方向相对较为分散,两者的港股配置在5只QDII基金中是最低的,因而港股反弹带来的净值增长也比较有限。

截至5月5日,南方、华夏、上投、嘉实、工银瑞信5只QDII基金的累计净值分别较各自3月17日的最低净值(上投、嘉实、工银瑞信为3月20日)上涨了8.29%、13.13%、16.14%、19.57%、9.04%。涨幅最接近恒生指数的是嘉实海外中国以及上投摩根亚太优势,两只基金的涨幅和恒生指数同期涨幅的差距较小。

和2007年末相比,4只老QDII的资产配置均有所变化。嘉实海外中国和上投摩根亚太优势两只基金股票仓位略有降低,但依旧保持了79.99%和88.65%的较高比例。此外,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提高了8%的货币市场工具配置。

同时南方全球精选股票仓位出现近10%的下降,并提高了近10%的指数型基金配置。华夏全球精选股票仓位出现近6%的上升,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比例下降近14%,并小幅增加了基金的配置比例。

区域配置方面,香港市场的配置依旧在4只QDII基金中占比最大,但是各基金投资港股比例却有了不同幅度的下降。其中,南方全球精选所投港股比例下降幅度超过10%,而投资全球其他市场的比例有所上升,加大了对巴西、俄罗斯、墨西哥等新兴市场指数型基金的投资比例。在一季度,这些市场由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冲击较小,表现较为稳定。从绝对量看,嘉实以及上投摩根QDII基金在港股方面配置较多,所以可以较好地分享本次反弹的成果。

同样较大比例投资于港股的还有工银瑞信QDII。这只2月才正式成立的QDII基金无疑是运气最好的QDII。建仓期正赶上市场下跌,因而也成为净值率先回到面值以上的QDII基金。

中国概念被看好

从季报公布的行业配置来看,各QDII基金依旧延续了2007年四季度策略。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是所有QDII基金中股票投资最为分散的,涉足的市场既包括了美国、澳大利亚等成熟市场,又包括了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新兴市场。而另外3只QDII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几乎全部为红筹股和H股,集中于中国移动、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电信等优质的中国企业。中国概念仍然是QDII投资的主流。

值得一提的是工银瑞信QDII,据基金经理郝康介绍,基金较多的配置了一些所谓新兴行业企业,比如中国在海外上市的互联网公司等。这类企业在A股市场属于稀缺品种,但在海外市场选择较多,且往往代表了新经济的发展,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其管理的基金业绩,有不少来自于新经济企业。

从产品设计上来看,QDII聚焦于中国概念已经成为主流。包括工银瑞信、嘉实、华宝兴业(正在发行)在内的多只QDII,均将投资标的聚焦于中国概念。

这类基金相对A股基金而言,享受到海外中国股票的估值偏低,是其投资策略的一个重要特点。另一方面,QDII和A股基金投资于两个不同的市场,因此可以起到一定的分散风险作用,例如证券的估值风险和市场的流动性风险等。但同时,集中投资中国概念股将在某种程度上使基金的部分组合和A股具有某些相似的特性,从大背景来看,也是为国内投资者所能理解的投资策略。

除此外,通过境内外投资人对中国上市公司认识的差异来寻找机会,进行投资,可以说通过产品设计弥补了基金公司对海外市场不熟悉的劣势。从结果来看,这一策略显然是有效的。

篇8

李泽楷第一次成为焦点人物,是在1999年。当年5月中旬,李泽楷购入“得信佳”集团,改名盈动上市。当天股价狂升23倍,李泽楷的个人财富也由15亿港元升至100亿港元以上。之后一路攀升,短短几个月内,盈动的市值暴升至2200多亿港元,成为香港市值第六大的企业,被称为香港经济界的一个奇迹。

之后,李泽楷完成了迄今为止亚洲最大的企业并购案,成功地收购了香港电讯,购并后的公司成为一家市值超过700亿美元的宽带互联网集团,市值超过了长和系,成为仅次于中国电信及汇丰银行的全港第三大市值公司。

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李泽楷在心中有着更高的追求,创建全球最大的宽带国际互联网业务,他要力争走在科技时代的最前面,勇做时代的弄潮人。

创业追逐科技新潮流

李泽楷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工程系,因此特别关心科技的发展。回到香港后,他本着尊崇科技的信念,于1990年创办了卫星电视,正式踏足科技界。到了1993年,也是本着这个信念,利用出售卫视所得的收益,创立了盈科拓展集团。关于香港经济今后的发展,他还是本着这样的信念,提议在香港建立“数码港”,以使香港面对国际竞争,能够站在电子时代的潮头上。

创立卫星电视并将其出售,可以说是李泽楷在创业中的第一次非常漂亮的“亮相”,技惊四座。

1991年,香港政府发放卫星电视牌照,李泽楷向父亲借了5亿港元,成功投得香港首个卫星电视。1991年5月,卫星电视开播,在两年的时间里,就覆盖了将近5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5300万家庭用户,广告客户包括万国宝通、大通、百富勤、国泰航空等著名商业伙伴,李泽楷靠自己的努力建起了一个卫视王国。

就在卫星电视初具规模,事业蒸蒸日上之际,李泽楷又有惊人之举,将自己全力创建的卫视出售。

1993年5月,在加拿大的一艘游艇上,李泽楷仅由一位私人顾问陪同,进行了一场出人意外的谈判,他将卫视64%的股份售予有意开拓中国市场的传媒大王、新闻集团主席默多克。这一转手,李泽楷净赚4亿港元。

靠出售卫视股份获得的收益,李泽楷作出新的决策,借壳在新加坡上市,创建盈科拓展,一直想走出父亲光环的李泽楷,从此开始自立门户。

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李泽楷,对硅谷的发展历程自然十分熟悉。香港如何应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挑战,“硅谷的概念”促使他酝酿出建设“香港硅谷”,即“数码港”的设想。李泽楷认为,“数码港”建成后,香港可望在软件开发上取得长足的进展,形成今后经济发展的优势,用硅谷概念来包装地产项目,在香港可以说是由李泽楷首次提出。出道以来一直以大手笔见长的李泽楷,创建“数码港”的创意,可以说是颇具远见的大家之作。

1998年6月,李泽楷正式向香港政府提出“数码港”计划。1999年3月,李泽楷取得“数码港”项目的发展权,这成了他事业腾飞的起点。

虽然李泽楷现在身置商界,但他还是策略及国际研究中心、世界经济论坛、国际电信联盟顾问团、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国际顾问委员会的成员。凭借以上的身份,加上其独特的背景,李泽楷和科技界精英建立了沟通的渠道。这对他正确判断经济发展的趋势,开拓自己的事业,其益处是不言自明的。

发展探求经营新理念

李泽楷的经营之道,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这样一条主线:提出网络概念一推动股价飙升一收购老牌公司一完成虚拟资产实体化。具体来说,首先是通过提出高科技概念,公司转型为高科技公司,股票随即成为网络概念股。在甚嚣尘上的“新经济”鼓吹、支撑下,网络股价飙升,公司规模膨化,虚拟财富剧增。

相当多的网络公司至此就止步不前了,这正是它们致命的失误。李泽楷没有到此止步,他继续利用盈动的虚拟资产和财富效应,对具有实质资产和赢利能力的老牌公司成功实施了收购,从而完成了虚拟资产实体化最为关键的一步。

李泽楷在得到“数码港”的资讯园区开发权后,采取借壳上市的办法,创立盈科数码动力,以及其后收购香港电讯,其中所采取的一系列经营战略,就是他这一经营新理念的很好体现。

被李泽楷选中用来上演股市神话的道具“得信佳”是一家不甚出名的上市企业。在前联交所行政总裁袁天凡的协助下,使得被借壳的“得信佳”公司,在消息没有确定前,股价已由0.04―0.06港元反弹到0.6港元,这个升幅已经相当惊人,但是在正式公布借壳恢复挂牌的当天,“得信佳”股价15分钟之内从0.136港元猛升至3.22港元,升幅达到了惊人的23.6倍,立刻成为一家市值千亿港元的企业,相当于李嘉诚长江实业市值的三分之二。

根据《福布斯》杂志今年3月公布的全球富豪榜,李嘉诚的身家约1287亿港元,居华人第一,不过实际身家很可能超过1287亿港元。而李泽楷作为电盈主席,个人身家相当丰厚,根据今年2月公布的《福布斯》香港四十大富豪榜,李泽楷以约85.8亿港元身家排名第16。

篇9

在上海自贸区获批之前,获得“风声”的相关个股早已经开始飙升。上港集团(600018.SH)从8月23日起连续拉出6个涨停板,12个交易日内10次涨停;截至9月13日的16个交易日内,上港集团涨幅达到155%。

此外,外高桥(600648.SH)也是连续11个交易日涨停;华贸物流(603128.SH)在20个交易日内上涨了1.86倍;即使涨幅较小的中海集运(601866.SH),15个交易日内涨幅也超过了70%。最近一个月以来,Wind上海自贸区指数上涨了1.17倍,而同期上证指数涨幅只有8.96%。

除了“高烧不退”的上海自贸区,被视为全球航运业晴雨表的BDI指数(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进入9月份以来连续大涨,也成为港口航运企业股价上涨的催化剂之一。8月份BDI指数还在1000点附近徘徊,可进入9月份仅10个交易日便飙涨至1636点,并创近20个月的最高纪录。

进入三季度以来,上海自贸区政策的逐渐明朗点燃了市场对相关概念股的炒作热情。但从目前航运市场表现来看,相关企业全年能否盈利都不乐观,仅仅一个自贸区概念究竟能给相关企业带来多少利好更是不得而知。

对于自贸区给上港集团带来的好处,瑞银证券分析师饶呈方认为有三点:如果实施15%的所得税试点,则可能增厚上港业绩约7%;长期来看有望提升上港的箱量增长空间;或带来上港相关土地价格升值。在这三点中,所得税政策立竿见影,货物吞吐量和土地变现则无法考量。

但是,上港集团的业绩并没有股价表现得那么优异。2013年上半年,公司完成货物吞吐量2.68亿吨,同比增长6.9%;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632.6万标准箱,同比仅微增2.9%。

按照此前的《上海市海洋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到2015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将保持在6.5亿吨左右,集装箱吞吐量增至3300万标准箱。

自2010年集装箱吞吐量跃居世界第一以来,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增速逐年降低。

2010-2012年,上港集团货物吞吐量分别为4.28亿吨、4.84亿吨、5.02亿吨,同比增速从17.4%一路降至13.1%和3.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2906.9万标准箱、3173.9万标准箱、3252.9万标准箱,同比增速更是从16.3%分别降至9.2%和2.5%

上述增速是在上海港保税区已经实施多年情况下实现的增长,相对于传统的自由贸易区,目前规划的上海自贸区更多地带有试验的性质。

“不能以过去的业绩来衡量现在的股价,毕竟股价反映的是未来的预期,但现在就说上海自贸区能给上港集团带来质的变化,恐怕为时尚早。”一位券商研究员表示,上海自贸区显然会给公司带来货物吞吐量、税收等方面的积极变化,但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公司业绩还需要时间考量。

“上海自贸区建设的目的包括完善自由贸易功能,更重要的是试点投资和金融的自由化。”申银万国分析师李慧勇指出。可以预期的是,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金融市场产品创新、离岸业务、金融业对外开放以及内资外投和外资内投等可能在上海自贸区优先进行试点。

篇10

市值配售条件是仓位平衡

A股历史上曾有过两次新股市值配售,一是2000年2月-2001年7月,新股发行采取50%市值配售,配售35家后停止,这期间上证指数的涨幅约12%;二是2002年5月-2006年5月,采用100%市值配售,这期间上证指数的涨幅约8%。2000年2月13日宣布市值配售的消息后,次日个股几乎全线涨停。由此看来,似乎不该把市值配售看做利空。

然而,市场结构与彼时的差异,以及新规与以往市值配售的不同,导致了新的消息被解读为利空。

此次新规对市值配售规则进行了细化,一是按照股本小于或大于4亿元,网下配售的比例不低于60%或70%;余下的网上发售部分采取市值配售,比例为40%或30%。二是回拨机制。从回拨所需网上认购倍数(两档门槛分别为50倍和100倍)来看,小盘新股向网上回拨40%是大概率事件,这就导致事实上创业板和中小板的网上配售比例高达80%(40%+40%),而大盘股不一定能达到网上配售70%(30%+40%)的上限。三是网上配售部分并非像2002年-2006年那样有市值就可以摇号,而是“网上配售既要考虑持有上市公司非限售股份的市值,也要考虑申购资金量,需要先缴款再配售。”也就是说,同时持有股票和资金才能摇号。

以上种种,可以说既考虑了一二级市场的平衡,抑制了一级市场无风险申购新股的套利行为;也兼顾了二级市场上机构和散户的利益,让机构不至于因为新股配号的上限规定而导致大量市值被“浪费”。

按照“改良”后的市值配售方法,一定的市值和一定的资金都是新股摇号所必需的。由于资金量很低的散户众多,将某一数值作为新股申购门槛将遇到大的阻力——达不到这一门槛的散户都会反对——更有可能采用仓位比例的方式来确定配售资格。即无论账户上资金加股票的总市值多少,只要达到某一持股仓位(例如50%),就满足了持股条件,但是要摇号,还需同时满足资金条件。

总的来看,上述情况对公募基金较为有利,因为其仓位比例肯定满足持股条件,而打新资金也较充裕。不考虑新规之后新股收益率的高低,单就利益格局来说,大致可以看做将一级市场的利益切一大块给二级市场,其中公募基金又占了大头。

上市高峰带来资金调仓

由于市场预期2014年1月将有50家新股密集上市,且这些股票绝大多数是创业板和中小板,网上市值配售的比例将高达80%,而摇号需要同时满足持股和持币条件,结果就是两个方向的操作:高仓位者的减仓和低仓位者的增仓。

从当前市场结构来看,低仓位者增仓的目标很容易确定,由于原来驻留一级市场的资金风险偏好太低,即使为了打新而买股,看来也只会买入银行股等波动小、相对安全的股票。

高仓位者的减仓目标也不难猜。

如上所述,公募基金看来有望在2014年1月的新股申购高峰期“大显身手”,仓位条件容易满足,备足资金则是关键。那些本来重仓银行等周期类股票的基金固然要适量减仓,但过去一年多重仓小盘成长股的基金,似乎更需要进行仓位上的调整,以适应打新股的需要。

由于银行股涨跌较慢和创业板涨跌较快的特点,为打新股而增仓的资金流入缓慢,而同样为打新股而减仓的资金流出却很急。这就导致了银行股微涨而创业板急跌的格局。

总之,考虑到:1.创业板80%会上网配售;2.新规对申购资金的要求;3.银行股和创业板波动性差异导致的资金流入流出速度的不平衡;4.2014年1月新股的集中上市;5.年底资金紧张等因素,短期来看新规对市场无疑构成“抽血”。同时意味着2014年1月之前市场机会不大,而银行股走势将强于创业板。

当然,这也意味着存在针对“新股套利”的“反套利”机会。2014年1月,当大量资金为打新股抽逃资金时,势必造成一些好公司的股价被“错杀”,长线投资者此时可以潜入。随着新股发行高峰期过去,以及打新收益率的下降,二级市场风险偏好将在大跌之后有所回升,从而实现“反套利”。“反套利”的目标当然是大幅下跌的创业板。

创业板前景难以预料

除了市值配售外,存量发行也不利于创业板短期行情。以往的增量发行,让大股东在解禁期之前有动力维持股价。事实上不少创业板股票的炒作,其背后都有大股东在“撑腰”。

而新规明确,“鼓励持股满三年的原有股东将部分老股向投资者转让,转让后,公司实际控制人不得发生变更。”这就使得新股上市同时大股东可以部分兑现,上市后维持股价的必要性减弱。存量发行可以让创业板新股的大股东相对更专注于实业投资,不用像现在那样关注股价。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规确实向支持实体经济的目标回归,对创业板是长期利好,短线却不利于创业板炒作。

从市值配售到存量发行,再到与新规看似无关的借壳上市条件和优先股制度,证监会新出台的多项措施均包含了促成市场内部结构转换的政策导向。

从利空方面来说,无一例外均指向创业板。市值配售除了造成机构齐刷刷减仓创业板,还意味着未来创业板新股筹码的分散。而以往的发行制度,由于新股筹码集中,往往有机构在上市后拉抬新股,间接带动了市场活跃度和相关类别的指数上涨。新股筹码分散,使得新股效应减弱,创业板新股估值空间由此下移,导致创业板老股估值承压。而创业板不得借壳,则封闭了该类个股退市的缓冲区,导致创业板估值不得不回归基本面。

反之,市值配售带来的场外增量资金、优先股制度试点,则支持了银行股的走强。

过去四年,创业板、中小板恒强,银行股恒弱的情况一直在延续,这有着很深的利益格局作为基础,且惯性巨大。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看来难以做出调整。而眼下的一套政策“组合拳”,似乎有望逆转扭曲的市场估值结构。

历史上市场炒作风格的瞬间逆转至少发生过两次。一是1996年12月,在“12·16社论”的打压下,指数出现三个跌停。从第四个交易日开始,深发展、四川长虹等当时的绩优股止跌不再创新低,而“12·16”之前被爆炒的概念股在反弹后又经历了4-5个跌停。1997年上半年,深发展、四川长虹引领A股走出了另一波牛市,“12·16”成为由炒概念到炒绩优的分水岭。二是2007年5月,在“5·30”印花税政策的打击下,上证指数在五个交易日内跌了20%,当时资产重估的领头羊万科、招商银行、中信证券等股票都只跌了一两天,就迅速回升创出新高,并在接下来的五个月里涨了一倍。而“5·30”之前炒作的概念股不但跌幅巨大(很多股票跌了一半以上),而且未能创出新高。“5·30”成为了另一个市场风格逆转的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