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析及评估范文

时间:2023-06-12 16:38: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险分析及评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风险分析及评估

篇1

【关键词】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风险评估策略审计风险

ComparingontheTacticsofRiskAssessmentofTraditionalRisk-basedAuditandModernRisk-basedAudit

Abstract:TraditionalRisk-basedAuditandModernRisk-basedAuditarethetwophasesthatRisk-basedAudithasevolved.tacticsofriskassessmentofTraditionalRisk-basedAuditandModernRisk-basedAuditdifferfromeachotherwhiletheystillhavesomesimilarities.ThispaperdoestheComparionontheTacticsofRiskAssessmentfromthefollowingfouraspects:orientationofriskassessment,extentofriskassessment,proceduresofriskassessmentandmethodsofriskassessment.

Keywords:TraditionalRisk-basedAuditModernRisk-basedAudit

TacticsofRiskAssessmentAuditrisk

一、引言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均以风险评估为起点,同时都将风险与控制方法贯穿运用于审计全过程,使审计过程成为一个不断克服和降低审计风险的过程。因此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两种审计模式在风险评估策略上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但同时更多地体现出了差异。鉴于两种审计模式的风险评估策略较易被混淆,本文拟对两种审计模式的风险评估策略作一比较,对两者差异加以初步探讨。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涵义

(一)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也称为控制风险导向审计[1]。审计模式发展到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标志性事件是AICPA在1983年了第47号《审计准则公告》(SASNo.47)——“审计业务中的审计风险和重要性”,首次提出了审计风险模型。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将风险分析、评价与控制融入传统审计方法(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导向审计)之中,进而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取证模式。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程序并没有脱离制度导向审计模式,但它在制度导向审计模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针对制度导向审计不直接处理审计风险,不能对审计风险进行量化的缺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引入审计风险模型,通过该模型将从各种渠道所收集的证据联系了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对审计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将审计资源相对合理的分配到高风险领域。(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也称为经营(商业)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1997年,Bell和Frank发表了名为《通过战略系统的视角对组织进行审计》的研究报告,首次提出了毕马威的BMP审计模式,这标志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技术方法在系统和战略管理理论基础上的重大创新,它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经营风险为导向,通过“战略分析——流程分析——经营业绩评价——财务报表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将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和经营风险联系了起来,从而提出了审计师从源头分析和发现会计报表错报的观念[2]。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针对传统风险导向审

计风险评估不到位,未能有效发现高风险审计领域,造成审计过量或审计不足的缺点,大大加强了风险评估程序,做到了以风险评估中心,真正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

2003年10月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委员会(IAASB)了国际审计准则第315号(ISA315)“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下的审计风险模型修改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明确规定了审计工作以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作为新的起点和导向。这就导致了实务中普遍运用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风险模型和审计具体风险导向等上和准则规定产生了一定的差异。鉴于这一点,特别指出本文所称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在实务中运用的以战略经营风险为导向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风险评估策略比较

风险评估是指对审计风险的评估。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于存在重大错报的财务报表未能适当发表意见的风险[3]。风险评估的目标就是确定

高风险环节,从而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并进一步确定如何收集、收集多少和收集何种性质的证据,以便更有效地控制和提高审计效果及审计效率。策略,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方法。借鉴中注协(1997)对审计策略的定义,笔者将风险评估策略定义为审计人员根据确定的风险评估范围,选择能够达到风险评估目标而应当实施的最有效风险评估程序的基本思路、组织方式和具体方法。在本文中,笔者从风险评估导向、风险评估范围、风险评估程序、以及风险评估具体方法四个方面来比较两种审计模式的风险评估策略。

(一)风险评估导向

虽然国际审计准则规定,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下审计人员首先应当对财务报表整体层次和交易类别、账户余额认定层次的固有风险进行评估,但由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都受内外部环境的,两者很难区分,因此审计人员通常难以对固有风险单独做出准确评估。又鉴于稳健性原则的考虑,实务中审计人员往往将固有风险简单地确定为高水平,从而将风险评估重点锁定在控制风险上。因此在实务中,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实际上是以对控制风险进行的评估为切入点的,所以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是以控制风险为导向的。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强调: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i]主要来源于企业财务报表的错报风险,而企业财务报表的错报风险则主要来源于整个企业的战略管理风险和经营活动风险[4]。所以要充

分理解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就必须从企业的战略分析入手,充分识别企业内、外部风险并理解内外部风险对财务报表认定的影响。因此,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并不直接从对固有风险的评估入手,而是间接地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经营风险为导向,通过综合评估战略经营风险从而确定财务报表剩余风险,并进一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因此,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以战略经营风险为导向的。(二)风险评估范围

在实务中运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时,审计人员往往忽略对固有风险的准确评估,而将固有风险简单地确定为高水平。因此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下审计人员往往不注重从宏观层面上了解企业及其环境(如行业状况、监管环境;企业的性质;企业的目标、战略、以及可能导致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相关经营风险;对企业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5],而只关注企业的内部

控制。因此,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下,审计人员实际上只仅仅依赖对控制风险所作的粗放型评估来直接、大致确定检查风险水平。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对企业了解得更透。它将被审计单位置于广泛的系统中,认为有效的审计需要对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战略目标和措施、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主要业务活动和关键经营环节以及剩余风险进行深入的了解。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审计风险仍然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要素组成,审计人员也同样要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评估。但是相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固有风险”的内涵扩大了,除了包括会计报表项目本身的风险外,更多地考虑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而且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企业内部控制已经发展到内部控制框架阶段,并有被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取代的趋势,相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下的内部控制结构概念,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对控制风险进行评估时考虑的因素则更加全面了。

(三)风险评估程序传统风险导向审计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可表示为:固有风险评估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结构控制风险初步评估控制测试(可选)控制风险综合评估确定检查风险。审计人员在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管理人员的品行、能力、变动情况和遭受异常压力的情况;客户业务特征;关联方;非常规交易;以前审计结果等。但由于种种原因,实务中审计人员往往忽略对固有风险的准确评估,通常的做法是将固有风险简单地确定为高水平,而将风险评估的重点放在控制风险上。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时,首先从控制环境入手,再对制度和控制程序进行分析。分析控制环境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管理和经营作风;组织机构;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职能;人事政策和程序;确定职权和责任的等。然后审计人员基于当前对内控的了解对控制风险水平进行初步评估(计划估计水平)。如果审计人员将某一控制的控制风险初步评估为最高值,则对该控制不需执行控制测试而直接进入实质性测试阶段;但如果审计人员将某一控制的控制风险评估为低于最高值时,则就需要对该控制执行控制测试,从而来获取证据以支持低于最高值的风险水平。控制测试完成以后,审计人员对被测试控制的控制风险进行再次评估(最终估计水平),并根据最终估计水平来决定相应的检查风险水平。风险导向审计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可用下图表示。如图所示(由于不能粘贴,此处图略),审计人员首先需要对客户的战略进行分析,分析时需要对客户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解,包括客户行业状况、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宏观环境等);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面临的经营风险;对威胁企业战略的风险做出的反应等。对客户的战略进行分析后即可对战略风险做出评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内部控制被分为管理控制(战略控制、高层控制)和流程控制(一般控制、员工控制)[6],在对客户的战略进行分析时同时要对战略控制进行了解并进行评价。然后审计人员对客户的流程进行分析,分析时可从流程目标、投入、作业、交易类型、威胁流程目标的风险等八个维度来了解流程情况[7]。通过流程分析可

以了解客户创造价值的方式、竞争优势及劣势、威胁,从而来评估流程经营风险。在对客户的流程进行分析时同时要对流程控制进行了解并进行评价。在对战略经营风险和流程经营风险进行评估时特别要注重对舞弊风险的评估。然后在此基础上来对固有风险进行初步评估,在评估时除了要重点考虑经营风险可能引起的重大错报之外,还要考虑其他可能引起重大错报的因素(管理当局遭受的异常压力等)。审计人员在对客户的战略和流程进行分析时已经从企业整体层次对内部控制进行了了解(战略控制和流程控制)并做了评价,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对内部控制的其他方面进行了解并给予评价,特别是要关注有关交易重要类别的控制。基于对内部控制充分的了解,审计人员然后对控制风险进行初步评估。由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都受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审计人员在单独对固有风险、控制风险进行初步评估的基础上还须对两者进行综合评估,即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联合。对联合风险的评估是审计工作的核心,因为接下来其余的审计工作都要围绕联合风险来进行,联合风险的评估结果是审计人员决定实质性程序性质、时间以及范围的基础[8]。然后审计人员对值得信赖的控制进一步执行控制测试,从而来获取支持其较低控制风险水平的证据。最后根据控制测试结果并结合联合风险评估水平,审计人员对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进行综合评估,从而来确定会计报表剩余风险(即检查风险),并进一步决定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以及范围。(四)风险评估具体方法风险评估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检查、函证、询问、穿行测试、分析性程序等多种审计取证手法。虽然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客观上要求大量使用分析性程序来进行风险评估,但由于实务中审计人员往往忽略对固有风险的准确评估,因此限制了分析性程序的运用范围。而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对于信急的再加工重视程度不够,分析性程序主要适用在报表分析上[9]。而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风险评估以分析性程序为中心,分析性程序成为最重要的程序。而且随着分析性程序功能的不断扩大,分析性程序开始走向多样化,审计人员不仅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同时也对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由于分析性程序的多样化运用,大量的分析工具以及现代管理方法被运用到分析性程序中去。如在战略分析时审计人员运用了PSET分析和POPTER分析方法;在流程分析时运用到了价值链分析(VCA))和波士顿矩阵(BCG)以及SWOT分析方法;绩效分析时运用到了平衡积分卡(BSC)和标杆管理(Benchmarking)分析技术[10]。将分析工具运用到风险评估中使得风险因素不再独立,而且风险评估不再是一元评估,而是多元评估,因此风险评估的结果将更加可靠。

三、结论

1.风险评估导向不同:

虽然国际审计准则规定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应以固有风险为切入点,但在实务中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实际上是以控制风险为导向的;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则是以战略经营风险为导向的。

2.风险评估范围不同:

审计人员在实务中运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时往往会忽略对固有风险的准确评估,只通过对控制风险所作的粗放型评估来决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审计人员除了要对传统的固有风险,即会计报表项目本身的风险进行评估之外,更多地是要考虑企业的经营风险,特别是注重对舞弊风险的评估[11]。同时由于内部控制概念内涵的扩

大,审计人员在对控制风险进行评估时考虑的因素相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下更加全面了。

3.风险评估程序不同:相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由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增加了对企业战略和经营流程的分析,以及对经营风险的评估,而且最后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联合起来进行评估,因此在评估程序方面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更完善。由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风险考虑的更全面了,所以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下能够更好的将会计报表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4.风险评估具体方法重点不一样:两种审计模式在风险评估时都运用了观察、检查、函证、询问、穿行测试等风险评估方法,但相比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更注重分析性程序的运用,做到了以分析性程序为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认为审计风险应该是广义的,即不仅包括审计过程的缺陷而导致审计结果与实际不相符而产生损失或责任风险,还包括客户经营失败而导致审计主体遭受损失或不利的可能性。

[1]王泽霞.论风险导向审计创新[J].会计,2004(12):49-54

[2]谢荣,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研究与实务发展[J].会计研究,2004(14):47-51

[3]AICPA:professionalStandardsAsofJune1,1992,AU.31

[4]谢荣,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基本内涵分析[J].审计研究,2004(05):26-30

[5]陈毓圭.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由来及其发展的认识[J].会计研究,2004(14):58-63

[6]郑朝晖.战略系统审计:财务数据之合理预期[J/OL].会计视野,2004[2006-4-17]/showdoc.asp?docid=448&uchecked=true

[7]王义华.BMP审计模式介绍[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5(06):69-70

[8]Ernst&YoungGlobalAuditPlanningToolkit2004[M],2004:65-67

[9]马贤明,郑朝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探讨[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01):9-13

篇2

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国家在本次金融危机中表现抢眼,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然而在后危机时代,中国却不得不面对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居民消费能力相对下降和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庞大等困境,依赖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目前,中国经济已进入缓速调整期,且在较长时间内经济增速将难以回到危机前水平。受上述负面因素影响,中国银行业贷款风险将出现上升,而由于地区差异原因,各地区贷款风险变化的特征又不尽相同,地区风险定价成为当前各商业银行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将构建地区风险评分体系以期对地区风险进行分析。

地区风险评分相关研究

我国地区风险评分研究起步较晚,风险分析技术尚不成熟,而国际评级机构制定的国家信用风险评级系统起步较早,与地区风险评级互通之处较多,值得借鉴。全球各大评级机构对于国家信用风险的定价主要依赖基于指标加权打分法的地区评级方法。

在指标选择方面,标普、穆迪和大公国际均采用了多层次的指标体系搭建方式。以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开发的国家信用风险评级方法为例,其指标体系选取了国家管理能力、经济实力、金融实力、财政实力和外汇实力五大因素作为一级指标,并在其下分设二、三级指标,对三级指标打分后进行层层加权得到对一国中央政府偿债能力的评分。

在指标打分方面,各大评级机构各有特色。以标普为例,其指标值域被分为数段区间,每个区间对应一个分值。而大公则以由指数函数构造的“S”形曲线映射到0~1之间的分值。

本文将以上述方法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构建地区风险评分体系。

地区风险评分方法

我们认为,地区风险评分的最终目的——采用有预见性的打分方法得到与未来实际损失率呈高度负相关的地区得分作为地区风险定价的基础。

尽管每个企业的风险特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者自身的能力,但其所处的地区也会对其产生不容忽视的作用。对某一地区的任何一家企业来讲,当地的制度环境和经济环境均会对其产生重大影响。前者可直接影响该企业的经营方式;后者则主要作用于该企业上下游企业或消费者的经济表现,从而影响该企业的风险水平。此外,当地的金融环境和财政状况均将透过当地的经济环境间接影响该企业的风险特征。因此,同一地区的企业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相似的风险特征,这也构成了地区风险评分方法的逻辑基础。

地区风险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制度环境、金融环境、财政环境、经济环境,下面我们对其进行逐一解读。

制度环境是地区风险分析中最基础的要素,主要从政府发展战略和政府治理水平两个角度加以解读。在我国,政策差异是各地区企业经营环境差异的最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相继推出了“东部率先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型。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中央奉行了“先试点、再铺开”的渐进式改革思路,由此也为先行先试的东部沿海地区带来了制度优势。虽然国家发展战略对地区制度环境影响重大,但地方政府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以浙江为例,虽然相对广东和江苏来讲,浙江并未获得太多的国家政策优惠,但当地各级政府为民营企业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浙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于2008年实现了人均GDP省域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金融环境主要考虑的是当地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稳定性。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当地金融系统能否为企业提供充足、稳定的融资来源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意愿。然而,从另一角度而言,如果缺乏有效监管,纵容企业过度负债,则将出现企业盲目扩张或挪用资金从事比主营业务更高风险的行业,增加金融隐患。同时,一旦金融风险爆发,金融机构收紧资金投放,将会进一步波及更多企业,进而引发链式反应。

财政环境主要考虑政府的收支状况。一方面,收支状况良好的地方政府通常更有财力进行公共设施投资和施行财税减免、财政补贴政策,其产生的溢出效应将惠及当地企业。另一方面,政府债务负担过重的地区往往存在金融资源被政府过度挤占、金融系统稳健性差等问题。

经济环境是对地区风险影响最直接的要素,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开放度、经济发展环境三个方面予以评价。通常来讲,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经济体制较健全,经济基础较雄厚,企业抗风险能力也较强。经济开放度较高的地区,由于与国际接轨的程度更高,无论是政府治理水平还是企业主经营理念均较为先进,企业经营战略总体较灵活。经济发展环境考虑的则是地区经济安全、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等较为深层次的要素。一般来讲,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地区对外部冲击较为敏感,其他地区的冲击反应则相对滞后;所有制结构中民营经济占比较高的地区经济活力较强,毕竟从长期来看,产业升级的主体仍然是民营企业;而产业结构越高端的地区,其产业附加值也越高,企业利润也越丰厚,信用风险就越小。

指标打分方法

地区风险评分指标的特点是地区数量少(全国共31个省市),分位点稳定性不足,因此依赖两端分位点确定曲线形状的“S”形曲线法适用性偏低。而区间打分法中区间段的划分过于依赖主观判断,且该方法对于指标打分的区分能力不及连续函数的打分方法。

因此,我们采用了反正切函数族作为定量指标的得分映射函数。令xi代表某指标x在第i个省市的数值,其得分为f(xi):

f(xi)=arctan[a·(xi/M-1)]/π+0.5

其中,M为该指标在所有地区取值的中值,作用在于对xi进行标准化处理,a为参数。

指标取值很低或很高时,得分区别不大,有利于降低单个指标离群点对于某一地区得分的过度影响。同时,不同的参数取值会产生不同的得分分布,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参数来优化指标得分与不良贷款率的相关性。

实证研究

本文采用2010年和2011年相关历史数据对2012年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八个东南部沿海省市的地区风险进行打分,利用2012年商业银行地区不良贷款率与之进行比对验证,并用同样方法对2013年地区风险状况作出预测。

由于定性指标打分的客观性需要依赖更为复杂的评分体系,不属于本文研究范畴,因此在本文实证分析中,我们仅采用定量指标对地区风险进行打分。评分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其中,滞后期为目标评价年份滞后风险评分指标的年数。如:当对2012年地区风险进行评分时,采用2010年的“技术市场成交额/GDP”统计数据。滞后期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指标的可获得性。权重设定采用了专家打分法。我们采用本文提出的指标打分方法对上述指标进行打分后得出表3。

利用表2中设定的权重对上述指标得分进行加权得出2012年各省市风险评分:

计算可得,上述地区风险评分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相关系数为-0.6,基本实现了“得分越高、风险越低”的预定目标。

将评分期定为2013年,本文针对上述八个省市进一步采集了相关历史数据:

用同样的方式计算得出2013年各地区的风险评分:

由表6可见,上海、江苏的地区风险仍将处于相对较高水平,而福建、海南地区风险则相对较低。

结论与后续研究

篇3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risks of ERP project are briefly introduced, then classify ris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terprise, finally risk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of the enterprise’s execution of ERP project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risk management model of the enterprise’ execution of ERP, and the index weight of index system is researched empirically using AHP.

关键词:ERP;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Key words: ERP;risk assessment;index system;AHP

中图分类号:F27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0096-02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系统已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准,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到ERP系统的建设中,然而ERP实施本身是存在很大风险的。因此,为保证ERP系统的成功实施,企业应在全面识别和分析系统所面临的风险的基础上积极取控制措施,以消除风险因素或减少风险因素的危险性。可见,对我国企业实施ERP进行风险分析及控制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ERP项目及其风险

1.1 ERP简介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Gartner Group公司提出,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跳出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的范围去优化企业资源,是基于网络经济时代的新一代信息管理系统。ERP系统的实施是对企业管理的根本变革。

1.2 ERP项目管理风险ERP项目管理风险定义为:在ERP项目管理活动或事件中,项目管理人员不希望的某种后果发生的潜在可能性。ERP项目风险具有以下特点[2]:①风险存在客观性和普遍性。风险无处无时不存在于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②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任何一具体风险的发生都是诸多风险因素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随机现象。③风险的可变性。在ERP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都是变化的。④风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大型开发项目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风险因素数量多且种类繁杂,致使其在全寿命周期内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可见,建设ERP不仅意味着高收益,,也伴随着较高的风险。企业ERP的成功实施,需要企业在建设ERP前充分估计实施风险因素的大小,以便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1.3 ERP项目管理风险分析模型鉴于ERP项目风险普遍性,多样性及可变性的特点,我们建立风险分析模型来帮助企业更清晰地了解风险的结构,以便企业管理者可以在ERP实施中做出更有效的风险管理。

对于企业来讲,实施ERP项目的管理风险主要来自企业内部及外部两个方面。影响企业ERP项目的外部风险主要是社会环境风险和外部资源环境风险。而ERP系统作为企业组织管理、信息技术以及企业中人事的集成系统,来自企业内部的管理风险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企业的组织管理、企业人事管理、软件系统(信息技术)的管理及三者结合的管理[3]。根据以上描述,建立我国企业实施ERP的管理风险分析模型。

2ERP项目风险评估

2.1 ERP项目风险评估定义ERP风险评估:也称为ERP项目风险分析,是组织使用适当的风险评估工具,对ERP实施过程中的威胁、影响和薄弱点及其发生的可能性的评估,也就是确认安全风险及其大小的过程。ERP项目风险评估可将有限的项目安全预算应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它是风险管理的前提。

2.2 ERP项目实施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表结合上面提出的企业实施ERP项目的管理风险分析模型,我们现在来考虑可能导致项目失败风险因素,主要从企业实施ERP项目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风险来分析和评估。该指标体系有三级,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5个,各二级指标相互独立反映了前一项指标属性内涵。评价指标体系的风险影响因素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这些风险指标度量属性,其最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如表1所示。

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实施ERP项目风险评估研究

3.1 层次分析法简介企业管理者对于经常面对的各种各样的决策,往往要考虑很多重要性难以量化的因素,这就难以用一般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T.L,Saaty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一种能有效处理这类问题的实用方法,即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法),这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的、层次化的分析方法。AHP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实际问题的特征,通过构造一定的递阶层次结构将复杂的决策问题进行分解,然后逐层建立判断矩阵并形成同层中的各个元素对其上层中某一准则所占的权重,最后计算合成待选方案的综合权重值并形成最终决策[4]。可见,AHP是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

3.2 应用AHP对企业实施ERP项目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的具体步骤①确立层次结构模型。对企业实施ERP项目进行深入分析,将有关因素自上而下分解成若干层次,同层诸因素从属于其上层因素或对上层因素有影响,同时支配其下层因素或受到下层因素的作用,而同层因素间应尽量相互独立。最上层为目标层A;接下来为指标层B,下一层为子指标层C,如指标社会环境风险B1 含子指标宏观环境风险C11及行业环境风险C12。②构造成对比较矩阵。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二层开始,对从属于其上层各因素的同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1~9比较尺度构造成对比较矩阵,直到最下层。③计算权向量并做好一致性检验。对于每一个成对比较矩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特征向量即为权向量;若未通过,则需重新构造成对比较矩阵[5-6]。由专家和用户对几个企业实施ERP项目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得到权向量及一致性检验结果:含指标层B对目标层A的权向量ω(2)及一致性指标CI(2),子指标层C对Bi(i=1,2,…,6)的权向量及一致性指标分别为ω(3i)、CI(3i)(i=1,2,…,6);方案层D对子指标层C的权向量及一致性指标分别为ω、CI(k=1,2,…15)列表,其中C 对A 的权向量ω(3)=W(3)×ω(2),而W(3)是以 , , , , , 为列向量的15× 6矩阵,其中 =(ω(31),0,0,0,0,0,0,0,0,0,0,0,0,0)T, =(0,0,ω(32),0,0,0,0,0,0,0,0,0,0)T, =(0,0,0,0,0,ω(33),0,0,0,0,0,0,0,0)T, =(0,0,0,0,0,0,0,ω(34),0,0,0,0,0)T, =(0,0,0,0,0,0,0,0,0,0,ω(35),0,0,0)T, =(0,0,0,0,0,0,0,0,0,0,0,0,ω(36))T。④计算组合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以表中的15个权向量ω为列向量构成6 × 15 矩阵W(4),则方案层D 对目标层A 的组合权向量为ω(4)=W(4)×ω(3),利用我们得到的最下层对最上层的组合权向量ω(4)=W(4)×W(3)×ω(2),并酌情做组合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则可按组合权向量表示的结果进行决策,即考虑ω(4)中哪个系统所占权重最大,为我们所选;否则需要重新考虑模型或重新构造那些一致性比率CR较大的成对比较矩阵。

3.3 应用AHP方法对企业实施ERP项目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的优点及问题从我们应用AHP方法对企业实施ERP项目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中,不难看出AHP方法的一系列优点:①科学性强,对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问题,将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与政策经验导入模型,并加以量化处理;②系统性强,将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按照分解、比较判断、综合的思维方式进行决策;③实用性强,将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决策者与决策分析者相互沟通,甚至直接应用,增加了决策的有效性;④简洁性好,AHP方法基本原理易了解,基本步骤易掌握,计算及结果简单明确,易为决策者了解和掌握。但也不难看出这种方法从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到给出成对比较矩阵,人的主观因素作用较大,这就使得决策结果可能难以为众人接受。当然,采取专家群体判断可以很好的克服这个缺点。

4结论

企业实施ERP系统的过程就是效益与风险并存的过程。因此,企业ERP的成功实施需要切实有效的风险评估作保证。本文打破常规,从企业的角度分析并确立了企业实施ERP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用AHP方法对其指标权重进行了实证研究,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对企业ERP实施风险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尹涛.企业实施ERP 的风险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8).

[2]梁巨平.ERP项目管理的风险分析及控制[Master’s Thesis].华中师范大学,2006.5

[3]熊膺.我国企业实施ERP管理风险的识别与控制.[Master’s Thesis].重庆大学,2005.5.

[4]王莲芬,树柏:层次分析法引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篇4

【关I词】工程试验 风险评估 应急方法

安全可靠性是煤矿工程中最为人注意的问题,这一问题存在很强的不确定性,所以对工程试验进行风险评估以及编制应急预案是当前煤矿工程中一个较好的研究方向。下面就以新疆涝坝湾煤矿副平硐工程为例对工程试验中的风险评估以及应急方案展开分析。

1 工程试验中的风险评估

1.1 机械拼装、调试工作的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

在接卸拼装过程中,由于接卸本身的设计缺陷或者工作人员的失误会导致机械无法正常运转的风险,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有:(1)设备拼装人员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高度的责任感;(2)设备在进场前保证质量完好、无缺陷、能够正常运转,运输中注意设备的保护,防止磕碰。

1.2 龙门吊的安装、调试工作的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

龙门吊在安装过程中轨道铺设未达标、位置不准确;在龙门吊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专业、指挥不恰当等都是风险因子,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有:(1)设备拼装人员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高度的责任感。(2)设备在进场前保证质量完好、无缺陷、能够正常运转,运输中注意设备的保护,防止磕碰。(3)在设备安装、调试时全过程监控,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1.3 复合式硬岩掘进机始发、掘进以及出洞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

复合式硬岩掘进机作为一种大型的施工机械,在其始发、掘进以及出洞的过程中会拥有很多风险因子,比如洞口密封失效、基座安装不合适、地质条件发生变化等都是风险因子,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有:(1)洞门密封圈安装要准确,在盾构推进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防止盾构刀盘的周边刀割伤橡胶密封圈;密封圈可涂牛油增加性;洞门的扇形钢板要及时调整,改善密封圈的受力状况;(2)对基座框架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进行验算,以满足出洞时盾构穿越加固土体所产生的推力要求;(3)详细了解地质状况,根据地质变化及时调整施工参数。

2 工程试验中的应急预案

2.1 应急处理流程

工程试验中的应急预案流程图如图1所示。

2.2 应急方法和措施

2.2.1 掘进机机前方塌方应急处理措施

发生塌方,保护好现场。对塌方区域人员进行疏散,并派纠察进行维持,就发生塌方产生的后果进行评估。如在开仓时发生塌方现象,人员立即从土仓里撤出,关仓并恢复推进。掘进机机必须连续推进,以短时间内通过塌方区域,在掘进机机尾部通过塌方区时必须超量注浆,以补充塌方造成的土体空隙。严格控制掘进机姿态,选择正确合适的推进参数。

2.2.2 工伤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1)首先抢救伤员及国家财产,保护现场;采取措施制止事故扩大和蔓延。(2)及时向有关领导报告;必须建立和健全紧急救援职责;根据事故紧急救援领导职责及职责分解,本工程救援措施第一责任人为项目生产副经理;其他管理人员为救援队伍必须配合人员。(3)被抢救人员以就近医院救治为原则,同时可根据受伤部位送专科及特色医院,本施工项目应由的工伤事故急救特色医院清单,以备急用。食物中毒视情况立即报告卫生部门;火灾立即报告消防部门;水灾立即通知水利专管部门。(4)根据灾情制定现场紧急措施,立即在现场布置警戒线,并维护现场秩序,组织做好人员疏散工作。(5)查明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6)根据事故调查和处理程序,组织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2.2.3 消防应急处理措施

(1)施工现场及井下必须配备应急灯,专人负责保管,检修保持良好状态。(2)一旦发生火警由当班施工负责人组织义务消防队员和现场施工人员积极扑救,及时向领导汇报和向119报警。(3)在分工各就各位的基础上,对易燃部位加强控制,防止蔓延。

2.2.4 防汛防雪应急处理措施

工程在汛情期间,必须加强重点部位巡视检查,确保重点部位及其周边地区的排水畅通。一旦工地或周围发生积水情况,在半个小时内(最迟不得超过1个小时)防汛防雪值班人员必须赶到现场进行排水抢险。在对重点部位重点监控的同时,也要对其它一般部位进行强化管理,首先确保每个施工点要有专人负责防汛、防台工作,并确保防汛防台设备完好,同时要求每一个施工点建立巡视制度,一旦发生意外情况,马上向项目部及项经部防汛防台领导小组汇报,并立即制定对策后付诸实施。

综上所述,在工程试验中开展风险评估,编制应急预案的做法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工程的风险,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经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 风险评估 业务循环

从2007年起,我国开始实施《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以下简称为新准则)。新准则的生效不仅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趋同于国际审计准则,而且开创了我国以传统风险导向审计转变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新局面,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理念、审计程序以及审计责任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诞生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萌芽于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和相应审计环境日趋复杂的20世纪90年代,当时,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缺陷日益明显,学术界、实务界纷纷展开讨论以寻求新的解决方法及思路。1997年毕马威研究小组提出BMP(Business Measurement Process)审计模式;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提出BEAT(Business Environment Analysis Template),在此基础上安永形成了全球审计方法(Global Audit Methodology);原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开发出了以“经营审计”为名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技术;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开发出以“普华永道审计方法(Price Water Rhouse Cooper's Methodology)”为名的审计方法;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开发出以“AS/2”为名的审计方法。虽然这些审计方法在名称以及具体操作细节中均有细微差异,但基本原理相同,均体现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和原理。

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委员会(IAASB)为应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和提升审计业务水平,参考以上会计师事务所的先进方法适时地对现行审计风险准则作了一系列重大修订,并于2003年10月了新国际审计风险准则:国际审计准则第315号(ISA315)“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ISA330“针对评估的重大错误风险实施的程序”;ISA500(已修订)“审计证据”。与此同时,IAASB据此对其他准则作了或正在作相应的修订,2005年新国际审计准则对于风险评估的步骤和环节有了具体的规定。新的国际审计准则的变化不仅要求实务界了解并接受这一变化,更重要的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对风险的认识的转变,以及审计理念的转变。

二、关于审计风险的认识

原国际审计风险准则中,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并要求根据此模型来计划和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最终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以战略观、系统观为指导思想,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从而对风险作出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控制。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对风险的认识主要有以下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其风险指企业的经营风险。所谓经营风险,是指由于经济或经营情况,如经济萧条、决策失误或面临着同行之间意想不到的竞争等,而使企业无法达到投资者期望值甚至无力归还借款,资不抵债而不能持续经营的风险,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以四大为代表的大型事务所。国内以谢荣教授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指以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为导向;另一种观点认为,风险导向审计中的风险指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其审计风险模型是: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准则制定机构和监管部门,如国家审计和鉴证准则委员会在其颁布的新准则中明确地介绍了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设计和实施的程序。两种观点的共同点都是评价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但前者的立足点是经营风险,强调对被审计单位生存能力和经营计划进行分析,将发现的报表中的重大错报风险视为经营风险的副产品。后者的根本立足点是重大错报风险。众所周知,按国际审计准则要求设计的审计工作是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风险。新风险模型的构建更有助于直接引导注册会计师,时刻围绕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来设计和执行审计程序,以最终实现合理保证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事实上这两种观点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考虑问题的着重点和落脚点不同。经营风险大的企业其会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一般也会较大。笔者认为第二种观点与现行审计发展更稳合,与现行审计目标的定位更相符,有利于履行审计责任和实现审计目标。虽然许多经营风险最终会产生财务后果并因此影响财务报表,然而并非所有的经营风险都产生重大错报风险,经营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笔者认为,以重大错报风险为立足点更为合适。本文拟以新准则中关键环节“将发现的风险因素同认定层次可能发生的错误相联系”的具体实施方法为研究对象,并以潜在风险因素中的行业状况为例进行分析。

三、基于业务循环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

(一)重大错报风险的涵义 风险评估包括检查、调查、询问、穿行测试等多种方法,但核心方法的是分析性复核。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对于信息再加工重视程度不够,分析性复核主要用于报表分析,现代风险评估以分析为中心,分析性复核是最为重要的程序。

对于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笔者认同“基于业务循环的审计风险评估方法”,即通过在以内部控制为导向的审计中,运用内部控制测试下业务循环的理念将“宏观”风险因素与“微观”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之间建立对应关系,通过“中观”环节使新准则的精神在实务操作中得以实现。首先,审计人员在准则的指导下了解企业及其环境的信息后,再考虑所了解的信息即前面提到的“宏观”风险因素是否会对该企业的某一个或几个业务循环产生影响,怎样影响及程度如何。即先将各种风险因素分配到业务循环中,在业务循环层次上筛选和分析风险因素,由此将风险具体化进行初步风险评估。然后,要进一步深入到具体业务循环的各个相关、对应账户(即账户群)中,进一步分析该循环所受到的风险因素的影响会如何具体作用在循环中的各相关账户和认定上,是否造成各相关账户的重大错报风险,将风险通过上述两步具体化到账户和认定层面上。最后,由于每个业务循环包含的账户可能交叉重叠,因此在穷尽了每个可能对业务循环造成影响的风险因素,并分析各循环中的具体账户和认定所受到的影响之后,需要再以各单独账户为对象,综合该账户可能受到的来自各业务循环的相关风险因素的所有影响,从而最终得到认定层次上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

对业务循环造成影响的风险因素很多,如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距离市场的远近,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企业的文化和经营理念,所采用的财务政策以及经理人员的个人素质等。笔者对可能的风险因素之一――行业状况中的生产经营季节性和周期性,用业务循环风险评估对某制造企业作出具体分析。

(二)筹资与投资循环 当企业从生产经营淡季向旺季转变的过程中,为了在旺季有足够的存货来满足对产品大幅度上升的需

求,各厂家会纷纷扩大其筹资规模,大量举借临时性款项,运用所筹集的资金大量采购原材料,以备生产所需。对循环产生的影响主要有:筹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厂家通常会改变其筹资政策,由配合型筹资政策或稳健型筹资政策转变为激进型筹资政策,资金的流动性进一步加强。当审计人员对此进行审计时,要结合该公司财务报表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检查该企业所报告和披露的是否与审计人员所分析的基本符合,对于不符合的要作重点审查,可以进一步追加审计程序或者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找出其原因何在,并对原因能否获得认可进行考查。如经过审查发现被审计单位的筹资政策由激进型转向稳健型的筹资政策,这时审计人员必须向管理当局咨询,并对管理当局的解释作出分析以决定是否认可其解释。该循环可能影响到的相关账户认定有:短期借款、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支及所得税。结合以上分析,该企业的短期借款应大幅上升,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及营业外收支也应有所上升。如果与以前年度相比,行业状况与市场状况都没有很大变化,上升幅度应该与以前年度本企业以及行业平均水平相差不大。如果发现本年的短期借款与以前年度相比有大幅度上升或是下降,则应引起注意,是由于本企业规模扩大所致,还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下降所致或者有其他原因。审计人员应该尽可能在合理花费的基础上找出合理原因,否则就应视具体情况认定该企业的会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

(三)购货与付款循环 为了满足生产经营旺季市场上对于产品的大量需求,厂家会在旺季到来之前大量采购,准备足够的生产用原材料以及辅助生产材料,甚至会加大对生产线和劳动力的投入,产生大量的应付账款,容易引起企业现金流的短缺。对该循环产生的主要影响有:库存商品增加,应付账款增加,采购成本及一系列为采购而发生的费用增加。在审计该循环时就应该从这些方面着手,进行具体分析。可以通过检查公司董事会会议记录的相关文件,通过实地观察,获得有关库存原材料增加和生产线扩建的证据。该循环可能影响的相关账户认定有:预付账款、固定资产、存货、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在进行审计时,可以审查企业的采购合同,并结合采购合同和原材料的入库单等查找有无未入账的应付账款,从而在检查采购行为真实性的同时检查应付账款的完整性。如果发现企业在采购增加的同时应付债款与前期相比却减少时,应首先检查有无未入账的应付账款,其次还应对采购量较大而应付账款余额为零的供应商进行函证等。通过采取这些审计程序,最终判断该企业的会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

(四)生产循环 对于生产经营周期性和季节性明显的制造企业来讲,受到影响最大的通常是生产循环,随着生产经营旺季的到来,企业产成品的增加和存货价值的提升对该循环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产成品增加,存货市价上升、存货周转率上升,原材料周转率上升,在产品周转率上升,生产成本上升等,与此同时面对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将加快生产计划政策,加快技术更新等措施以增强企业在销售旺季的竞争力。在审计该循环时要注意企业以上受到影响的各方面是否存在异常,如在审查时发现企业并没有加快生产计划,相反地缩小生产规模,此时审计人员应对此引起高度重视,找到具体原因并对其进行仔细分析,形成合理判断,在此基础上形成审计意见。如经过询问,管理当局对降低生产的原因解释为原材料缺乏而非实际生产能力的下降,审计人员就可以通过对库存原材料实地检查及市场上原材料的供应情况否定管理当局的解释。确定了对生产循环的影响后,再确定相应的可能影响的账户确认或认定有:存货、直接材料、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制造费用、待摊费用以及预提费用等。对于大多数生产经营受季节性和周期性影响的企业来讲,在生产经营旺季通常会雇佣大量临时工人,即使不增加现有工人的数量也会延长生产工人的工作时间。因此,这些企业此时的应付工资数定会比淡季大幅上升。如果经审计后发现企业应付工人的工资全年是平均的,就应当引起注意,是成本费用没有进行恰当地归属还是其他原因。必须找到合理的理由,否则不能认同该项关于应付账款的认定。

(五)销售与收款循环 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旺季的到来,市场需求加大,企业销售量不断上升,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也相应上升。企业应考虑改变信用政策,加快应收账款的收回。对该循环的影响有:销售额大幅度上涨,应收账款价值上升,周转率上升,企业改变信用政策,加快应收账款的收回,减少赊销规模。应看到销售上升的背后带来的应收账款的大幅度上升的危机,虽然从账面上来看产生了利润,但如果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企业很可能因为缺少营运资金和现有现金周转不灵而陷入财务危机。因此,应重点注意企业所采取的信用政策,检查坏帐的计提是否充分和适当,分析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在该循环可能影响的相关账户认定有: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预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金、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等。在审计该循环账户认定是否正确时,以审查应收账款和主营业务收入为例。检查应收账款是否真实,有无多计。通过对那些应收账款金额大,账龄长以及经常发生交易余额却为零的客户进行函证来证实上述审计目标。对于主营业务收入不仅要通过检查实现上述审计目标,还必须对其进行截至测试,证实其所属期间以及计价的准确性。具体可以通过检查订货单、销售发票以及发运凭证来证明主营业务收入的真实性;通过商品价目表上的价格和定购单及发运凭证上的数量重新计算其计价的准确性。根据以上审计程序形成对会计报表的判断。

四、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前提条件及应用难点

要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正确的评估,必须要满足以下前提条件:第一,审计人员需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正确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是建立在对企业环境特别是与企业有关的环境充分了解、分析的基础上的,其对审计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审计人员不仅需具备专业知识,掌握管理、统计等基本知识,还应对金融、法律政治常识有所了解。审计人员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敏锐的判断能力,时刻保持高度的职业怀疑精神。第二,企业应做好财务基础工作,具备审计条件。被审计企业必须建立完整的凭证、账簿等财务核算系统和财务核算制度,做到账证一致、账表一致,使审计人员有基本的财务资料依据。第三,健全注册会计师组织管理体制,建立规范的执业竞争机制,使审计人员真正做到独立、客观、公正。这是注册会计师的灵魂,是审计工作开展的基本前提,如果无法保证,整个审计工作就会失去意义,审计人员也就无法发挥其作用。第四,良好的审计环境、健全的各项法规制度、审计执业界同社会各界的良好联系与沟通、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关泛支持,是正确处理重大错报风险的前提。审计是一项需要协同合作的工作,如果失去了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审计工作将难以进行,重大错报也将无从披露,审计就失去了其存在意义。

目前,在进行重大错披风险评估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应用难点:一是法制不健全,审计大环境状况不佳。由于我国目前法制不健全,经济生活的各方面都处于发展过程中,企业的重大错报风险较高,但没有得到有关部门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注册会计师如果得不到全社会的配合就无法行使其职能。二是我国审计工作处于发展阶段,执业环境较为恶劣。审计市场的发展不平衡和我国的国情严重制约了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的发展。会计师事务所之间恶性竞争、互相压价,而罔顾审计风险,部分审计人员出具审计报告以客户的满意为标准,形成了买方市场。三是事务所负责人素质不高。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刚脱钩改制不久,大部分事务所负责人对审计风险缺乏必要的警惕,对审计执业界未来的发展方向缺乏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市场的短期行为比较突出,即使审计人员能有效地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但在风险的控制方面仍无法达到预期目的。

作者简介:

程颖(1981-),女,四川荣县人,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石学鹏(1982-),男,山西阳城人,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邓川:《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两种视角及运用难点分析》,《当代财经》2005年第9期。

[2]顾晓安:《基于业务循环的审计风险评估专家系统研究》,《会计研究》2006年第4期。

篇6

关键词:可转换债券 债权价值

可转换债券是指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序,在一定期间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转换成股份的公司债券。与普通债券相比,可转债可以视做一种附有“转换条件”的公司债券,其实质就是期权的一种变异形式,与股票认股权证较为类似。因此,我们可以把可转换债券视为“债券”与“认股权证”相互融合的一种创新型金融工具。

可转换债券价值

纯粹债权价值

纯粹债券价值是指可转换债券如不具备可转换的特征,仅仅当作债券持有的情况下,在市场上能销售的价值。纯粹债券价值计算公式(每一年付息一次):

(P:现值;M:债券面值;C:年利息;r:贴现率;n:持有年限), P也就是该可转换债券的最低价值。

可转债期权价值

根据发行条款分析,可转债的期权价值中包括了转股权、赎回权、回售权以及修正权价值,其中转股权、回售权以及修正权价值越高,越有利于投资者,而赎回权价值越高,对发行人越有利。

转换价值。转换价值是指可转债以转股价格转换成股票时,这些可转换债券所能取得的价值,即可转债兑换成的股票数量与股票价格的乘积。转股价格也就是转股权的执行价格,它直接影响着可转债的期权价值。

回售权价值。回售是赋予可转债持有人的一种权利,它指当股票价格持续低于转股价格达到一定幅度时,可转债持有人可按事先约定的价格,将可转债卖给发行人的一种权利。

赎回权价值。赎回是赋予发行人的一种权利,指发行人的基准股票价格在一段持续的时间内,连续高于转股价达到一定幅度时,发行人有按照事先约定,将尚未转股的转债买回的权利。

修正权价值。修正是指当股权遭到稀释或股票价格连续数日低于转股价时,可转债的转换价值必然发生贬值,此时发行人以一定的比例修正转股价格(通常是向下修正)。由以上分析,我们得到可转债的定价公式:

可转债价值=纯债券价值+转股权价值+回售权价值+修正权价值-赎回权价值

可转换债券投资风险分析

市场风险

价格波动风险。证券市场有涨有落,如果可转换债券发行时正逢市场处于高涨市道,此时即使可转换债券的转换价格定得合理,上市之后随股市陷入低迷市道而跌落于转股价格之下,则可转换债券无法转换,投资者只相当于投资一种低息债券上。

市场利率风险。可转换债券的纯粹债券价值与市场平均利率水平成反比例关系,另外,市场平均利率也影响可转换债券的标的股票的价格,因而影响它的转换价值,市场利率上升,购买股票的机会成本增大,股票价格下跌,市场利率下降,购买股票的机会成本减少,股票价格上升。可见,可转换债券的市场价格与利率呈反比关系,且利率对可转换债券的影响较利率对普通债券和股票的影响大,即可转换债券对利率变化更具敏感性。

非市场风险

经营业绩风险。投资者购买可转换债券,是希望可转换债券发行人的股票会随着其经营业绩的不断提高而使该企业的股价不断上升,股票市价超过转换价格而给他们带来较高的投资收益。当发行人经营业绩不佳而导致其股价下跌,投资者不愿将可转换债券转换成股票时,就会导致损失。

债务偿还风险。债券发行人总是希望发行的可转换债券全部转换成股票,而对到期偿还债务不会作太多的准备。在可转换债券的有效期内,若企业经营失误或股市低迷,可转换债券到期会无法转换成股票,可能会出现发行人和担保人无力偿债或拖延偿债的局面。

篇7

【关键词】工程勘察;城市环境岩土;不确定性分析;风险评估

前言

城市岩土工程是一项高度综合、非常系统的工作,不论是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监测还是工程施工,均具有非常高的专业性。从岩土工程师的角度来看,怎样依照地质条件和工程目的来建设符合设计要求、满足使用标准的优质工程才是他们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解决工程建设当中的岩土技术问题的重要性便体现了出来。然而,城市环境岩土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导致城市环境岩土不确定性的重要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岩土自身的不确定性和岩土勘察人员自身认知问水平的限制。为了能够为日后的城市建设提供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需要对城市的环境岩土特性及其条件进行全面地了解,尽可能降低工程的勘察风险。

1 环境岩土的不确定性以及工程勘察风险

1.1 环境岩土的不确定性

地质体是环境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对象,它在漫长的地质活动当中逐渐形成的,工程勘察人员无法利用肉眼进行直接观察或者利用手进行直接触摸。岩土体的成因不同,导致其不确定性的因素也具有很大差异。导致城市环境岩土不确定性的重要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岩土自身的不确定性,即自然形成的岩土垂直方向上的变异性以及层面界限的模糊性均是人根本无法进行控制的。其次,岩土勘察人员自身认知问水平的限制。岩土勘察人员在进行勘察时所采用的钻探试验方法、样本抽样方式、试验操作、测试以及取值计算等均是随机分布的,这也导致了环境岩土的不确定性。

因此,岩土工程勘察的不确定性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岩土体本身的空间变异性。岩土体在形成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历史变迁,还需要经受多重的沉积作用,尤其是物理力学作用在空间作用上无规律性,导致岩土体表现出各向异性以及非均质性;另外,岩土工程勘察人员在对岩土体进行工程勘察的过程中,各种误差和偏差在所难免,也导致了岩土工程勘察的确定性。第二,试验方式选取的随机性。岩土试验的确定由试验人员及其现有的试验仪器来确定,其中,试验人员的主观性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的误差不可避免。第二,计算公式的不确定性。通常为了降低计算的繁琐程度,在定量分析岩土工程勘察结果时的理论公式、经验公式以及半经验公式均是在一系列假定与某些简化处理之后获得的,这样的处理必然导致计算结构和岩土实际情况的差异。

1.2 岩土工程勘察的不确定性评估与风险等级确定

第一,岩土工程勘察的不确定性评估。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需要在地基土层空间的查明工作中确定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土的类别及其空间变化。首先,土的类别主要是要查明该区域的土是粉细砂、砂质粉土还是粘土。其次,土的空间变化主要是对土类出现变化的具体空间位置进行确定,例如,分层界限的标高、深度等等。为了严格有效保证岩土工程勘察的无产能够被有力控制在有效范围内,必须要严格控制确定土的类别及其空间变化过程中的误差。影响土的类别确定的准确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土类复杂性、技术水平、勘探方法、室内土的分类指标试验等;影响土类空间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技术水平、勘探方法、高程测量精度、定位测量精度、勘探环境、仪器精度、土类土层的差异性等等。岩土工程勘察的不确定性评估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因此,只要土的类别及其空间变化(包括下属的各种因素)的勘测出现问题,便会影响整个岩土工程勘察的不确定性评估精度。

第二,岩土工程勘察的风险等级确定。经过有效解释风险结果之后,并能够对风险事故的等级进行确定。判定的依据参考见表1。

观察上述表格我们知道,风险发生概率等级主要分为Ⅰ、Ⅱ、Ⅲ、Ⅳ、Ⅴ等五个等级,其判断标准是环境影响程度、经济损失情况以及人员伤亡等级。如果发生了上述两种以上(包括两种)的损失情况,风险发生概率等级的判定则需要采用就高原则。

2 岩土工程勘察风险控制的相关控制方法

第一,在第一类不确定性因素中,即岩土自身的不确定性,由于岩土体自身的不确定性是天然的,问题本身就成为重要的风险管理点。岩土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有:岩溶的工程地质问题,黄土湿陷性工程地质问题,河床漫滩相的流砂、潜蚀和砂土液化问题,厚层沉积盆地的软弱下卧层问题,地震频发区的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问题,基岩山区的滑坡、崩塌、泥石流问题,岩石地基的软弱结构面问题,冻土地区的冻融问题,以及软土地基的人工治理问题等等。不同的场地可能有不同的工程地质问题,也就不同的解决方法。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去验证它,回答是有还是没有,结合工程实际,解决具体岩土工程问题,提出地基与基础设计方案,并应满足工程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经济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第二,在第二类不确定性因素中,即人的认知程度的不确定性,它的风险控制管理点存在于对有关规范的理解程度和执行水平,不同的人是存在差异的。比如在取样、运输、样品制备、试验操作、取值、计算等。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果,甚至同一个人,同一个样品也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岩土参数大多服从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用概率统计方法,根据工程需要设置不同参数置信水平,得出不同置信水平的参数统计值。作为岩土工程师,必须做到的,就是认真执行有关规范,尽量缩小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就等于最大限度的控制了风险。

3 结束语

城市环境岩土问题主要是指在城市进行大型的岩土工程活动当中造成的环境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直接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持续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环境岩土的不确定性对城市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大。分析环境岩土的不确定性,并对工程勘察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其现实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Shen J,Chen L. A new approach to solving nonlinear programming[J].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2002(01):102-103.

[2]姜英德,李凯,樊甜芳,张琦,卫星,牛. 岩土工程勘察的风险控制[J]. 化工矿产地质,2010,(04):155-158.

[3]李于辉,张季超,丁晓敏,龚健. 广州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01):120-123.

篇8

关键词:风险评估;改进熵权;灰关联分析;Z-scores标准化;相对权值

中图分类号:X8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0-0000-02

Risk Assessment Method Based on Improved Entropy Weight and 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

Luo Dongmei

(GuiZhou University,Guizhou Key Laboratory for Photoelectric and Application,GuiYang550025,China)

Abstract:Entropy for the current method based on traditional risk assessment of the limitations and the complex linkages between risk factors,we present an improved entropy and gray relational analysis of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Keywords:Risk assessment;Improved entropy;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Z-scres standardization

风险评估技术作为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技术近日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但由于评估中受评估者的主观影响和评估标准的不完善等使得风险评估结果总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研究者都在努力地探索一种更为客观准确的评估方法。文献[1]中的熵权值没有根据风险因素在评估中所起作用的特性而不同量化处理,使熵权值出现一些偏差;文献[2]则是改进的熵权法在输电设备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熵权的风险要素权值计算法,并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分析信息系统中风险评估对象的复杂关联性,进而获得更为客观、有效的评估结果。

一、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基础

(一)改进的熵权

熵(Entrony)[3]的概念起源于热力学,是对系统状态无序程度的度量;后来被引用于信息论中,用来度量信息的不确定性,但信息系统是一种有序程度的度量;因此二者绝对值相等,符号却相反。在多个目标决策评价中可量化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信息,从而计算基于熵的评价因子的相对权值。设系统评估体系有m个评估对象,n项评估指标,以此构造原始评估矩阵X=(xij)m×n。对于某项指标xj,指标值xij的差距越大,则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越大,反之就越小。若指标值全部相等,则该指标的评定在综合评价中不起作用。信息熵为:

,其中p(xi)为指标xi在评估中的概率。在熵值法的计算过程中负值不能直接参与计算,极值应做相应变换,本文采用Z-scores标准化变换: ,其中 为第j项指标的均值,即: ; rj为第j项指标的标准差,即: 。一般xij的范围为[-1,1],为消除负值,可将坐标向右平移,即 ,再进行评价。以此得到标准化后的评估矩阵,记为: 。

(二)结合改进熵权的灰色关联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是由华中科技大学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首先提出的[4]。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改进熵权的灰色关联分析基本步骤如下:

(1)根据前面1.1节的方法可由原始评估矩阵得到标准化后的评价矩阵。此处记为: 。(i)求各因素指标的比重 ;(ii)求第j项指标的熵值ej, ;(iii)计算j项的差异系数gj, ,当gj越大时,指标越重要;(iv)计算各项熵权wj, ,其中wj满足 , 。

(2)灰色关联分析:(i)根据评估矩阵各风险要素的特性对其进行极大值或极小值无量纲化处理,即从评估矩阵中选取最优序列作为参考序列,再分别对序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ii)求绝对差Aij,Aij=pij-pijmax颍并求其最大值 和最小值 ,进而求每一序列的最大绝对误差 和最小绝对误差 ;(iii)求关联系数, ,其中 为分辨系数,一般取0.5比较合适;(iv)求加熵权关联度, ;根据关联度进行排序,关联度越大说明与样本越接近,表明对系统贡献越大,反之越小。

二、实例分析

现以某网站系统的风险评估为例进行分析。根据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协议《GB/T 20984-2007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5]和系统的特点建立风险评估矩阵,如下表1所示:

Step 1:根据前面1.2节的1)和1.1节的方法可写出标准化后的风险评估矩阵B,如下所示:

再由后面的几个步骤最终可计算出风险要素的熵权集为:

wj=(0.0805,0.0497,0.0819,0.0687,0.1063,0.1831,0.0271,0.1267,0.2760)

Step 2:根据1.2节2)的(i)分析对原始风险评估矩阵做极大值或极小值无量纲化处理,变为:

Step 3:由1.2节2)的公式(ii)和公式(iii)计算关联系数矩阵R为:

Step 4:计算风险评估矩阵加改进熵权的灰关联度,由(2)的(iv)公式可得:

,由结果可知风险评估体系中数据的关联度最大,所有的评估对象优劣排序为:数据>管理>网络系统>应用系统>物理环境>主机系统。说明该网站系统的数据所面临的风险最大,急需提出相应的方案解决,比如更改登录设置或口令加强等方法有效改善数据的安全状况。

三、结束语

改进的熵权法用Z-scores标准化对数据初始化处理,客观的减小了评估数据的偏差,并结合到灰色关联分析法中,该方法简单有效,能比较准确的评估复杂信息系统的风险;但由于本文所选取的评估对象范围比较大,因此最后的结果不能很明确的知道风险具体是什么,有待于建立更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刘霞,蔡佳妮,江建慧.熵权和三角模糊数相结合的定量风险评估方法[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0,27,6:263-267

[2]董军,马博.基于改进熵权TOPSIS法的输电项目外部环境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0,28,2:152-154,162

[3]谷震离.基于改进熵值法的MCAI软件评价模型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0,32,7:134-136

[4]王李春,姚洁,刘彬彬.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分析在电力设备评标中的应用[J],2010,6,1:32-34

篇9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商业地产项目系统风险评估

一、引言

随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中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商业地产在城市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它的发展不但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而且还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城市景观。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者如何有效地评估商业地产项目的系统风险,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社会、政府主管部门、开发商和用户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商业地产的系统风险进行了评估,以寻求改善系统风险,为建立稳定、繁荣和谐的商业地产市场做出贡献。

二、灰色关联分析的计算步骤

灰色关联分析包括步骤如下:

1、确定参考数列,构造数据阵

参考数列一般记为X0(k), 即X0={X10,X20,...,Xm0},通常xk0(k=1,2,...,m)为第k个指标的最优值。根据不同情况,这些最优值可能是指标中的最大值,也可能是指标中的最小值。

2、数列的无量纲化处理

本文运用均值化方法处理数列,首先算出X中第k列元素中的均值xik;然后再将同列各行元素xik除以xik,得到新的无量纲元素cik,从而构成新的数据矩阵C,即:

Cik=Xik/xik/■(1)

3、求差序列、最大差和最小差

差序列:Δi(ki)=■

两级最小差:

m=■Δi(ki)=■■

两级最大差:

M=■Δi(ki)=■■

4、计算关联系数

将经过量纲处理的最优指标值C0作为参考数列,经过量纲处理的各因素指标Ci作为比较数列,求出C0中第个最优指标与Ci中第k个指标的关联系数αi(k):

αi(k)=■(2)

(i=1,2,...,m,k=1,2,...,n)

式中,αi(k)为关联系数;ρ为分辨系数,取值范围ρ=0.1—1.0,,一般取0.1—00.5。

5、计算关联度

关联度计算公式为:ri=■。

6、结果分析

根据计算出来的关联度, 对每个因素与比较因素进行排序, 若关联度ri最大,则说明Ci与最优指标值集C0最接近,第i个因素优于其它因素, 从而确定对系统影响较大的因素。

二、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商业地产项目系统风险评估

(一)系统风险评估指标的确立

本文结合商业地产项目和专家的意见,运用相关性原理,对研究对象逐步分解,构建了商业地产项目系统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二)数据的标准化

1、对于政治因素的子集,标准化的参考数列及被比较数列有:

■={0.9842 0.9876 0.9844 0.9875 0.9792 0.9776};

■=■

2、对于自然因素的子集,标准化的参考数列及被比较数列有:

■={0.9949 0.9871 1 11 1}

■=■

3、对于经济因素的子集,标准化的参考数列及被比较数列有:

■={0.9837 0.9689 0.9880 0.9412 1 1}

■=■

4、对于社会因素的子集,标准化的参考数列及被比较数列有:

■={0.9788 0.9774 0.9567 0.9396 0.9838 1}

■=■

(三)确定差序列矩阵和最大最小级差

用公式Δi(ki)=■(i=1,2,3,4)确定标准化处理后的各子集差序列矩阵,结果如下:

1、政治因素的子集集差序列矩阵如下:

Δ1(k) =■

2、自然因素的子集集差序列矩阵如下:

Δ2(k2)=■

3、经济因素的子集集差序列矩阵如下:

Δ3(k3)=■

4、社会因素的子集集差序列矩阵如下:

Δ4(k4)=■

根据以上矩阵确定各个子集的两级最大差M和两最最小差m,即:

M(k1)=0.0538,m(k1)=0;M(k2)=0.0221,m(k2)=0;M(k3)=0.0784,m(k3)=0;M(k4)=0.0906,m(k4)=0。

(四)计算关联系数

1、政治因素子集关联系数计算结果为:

E1=■

2、自然因素子集关联系数计算结果为:

E2=■

3、经济因素子集关联系数计算结果为:

E3=■

4、社会因素子集关联系数计算结果为:

E4=■

(五)计算关联度并排序

商业地产项目系统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经过整理分析如表1所示。

根据公式■=■(i,j=1,2,3,4),矩阵E1,E2,E3,E4的■值以及指标权重确定各子集的关联度并排序,计算结果如下:

(1)政治因素子集的计算结果为:R1=(0.2235, 0.1774, 0.1710, 0.1118),关联度排序为:土地政策>住房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

(2)自然因素子集的计算结果为:R2=(0.2989, 0.1443, 0.2058, 0.2446),如关联度排序为:火灾风险>洪水风险>风暴风险>地震风险。

(3)经济因素子集的计算结果为:R3=(0.2599, 0.1515, 0.2255, 0.1420),关联度排序为:国名经济状况>融资风险>市场供求>地价风险。

(4)社会因素子集的计算结果为:R4=(0.3271, 0.2646, 0.1527), 关联度排序为:城市规划>区域发展>社会性事件。

(六)综合评估分析

从关联度的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到, 不同的因素都有自己的最优指标与最差指标。如果要反映商业地产系统风险的总体状况, 需要根据全部因素, 进行二级综合评价, 因此由公式 ■ , 计算商业地产系统风险综合关联度为:

R=(0.2444,0.1508,0.1865,0.1612)。商业地产系统风险综合关联度排序为: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对比可见, 本文认为商业地产系统风险主要是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

三、结论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商业地产项目系统风险进行评估,由于商业地产项目系统风险具有灰色的特性素,因此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能够对这些风险素进行合理的优化,使结果更符合客观现实,并且该方法计算简单,所以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①王良举. 入境旅游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皖西学院学报,2007,23(2):99—101

篇10

关键词:AHP层次分析法;ERP;风险;制造业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4-6796-03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based Manufacturing ERP Project Risk Assessment

LIN Tong

(Guangzhou Mechan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zhou 510700, China)

Abstract: ERP system implementation of risk assessment has been to ensure that enterprises key to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ERP. Domestic enterpris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tu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ERP systems, risk can generally be controlled software risks, the implement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and other risks and internal risks. Therefore the text ERP Software Selection for the many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evaluate the inform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mbiguity, on the basis of the introduction of AHP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ERP system implementation to establish a risk assessment model for ERP implementation in the process of risk assessment, the application of AHP algorithm to find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the impac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risk factors.

Key words: 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ERP; risk; manufacturing

现在离散型制造企业的ERP的实施主要存在两大类的风险一类是外部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社会风险、法律法规及不可抗拒风险。另一类是企业内部风险,主要包括软件风险、实施风险、管理风险等。因为这些是可控制的风险,企业内部风险是ERP系统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该文主要针对ERP实施过程中企业的内部风险进行评价。

1 软件风险

软件风险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软件选型、软件功能、软件二次开发和软件商等四方面的风险。

1.1 软件选型风险

企业在ERP软件选型中,必须清晰地定义自己的需求和期望,一定要从软件功能与企业需求的满足程度、系统的集成性、软件的成熟性和稳定性、对中文界而、数据的支持程度、软件商的技术支持能力、软件价格等几方面对软件进行评估,从而确定适用自己的软件。软件选择的主要风险是企业没有定义好自己的需求也没有恰当地评估要选择的ERP系统。当选择的ERP系统与企业的功能需求不能匹配时,风险也就产生了。

1.2 软件功能风险

ERP系统涉及到的不仅是企业的进销存、财务管理等,它的核心是生产制造部分。国外ERP软件如SAP、ORACLE、IFS等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开发和使用阶段,因而软件的功能风险较小。而国内ERP软件一般都是从财务核算软件发展而来的,在符合我国会计制度上占有一定优势,但财务数据加上分析、生产计划和制造管理、分销物流管理及集成化等方面多是处于开发和试运行中,相对而言功能风险较大。

1.3 二次开发的风险

由于企业都具有自身的生产运作特色,如果企业在软件选型时没有定义好自己的需求也没有恰当地评估要选择的ERP系统。当选择的ERP系统与企业的功能需求不能匹配时企业可能需要对ERP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此时便产生了二次开发的风险,因为二次开发会增加系统维护的难度,降低系统的稳定性,二次开发的量与ERP实施风险成正比。在ERP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ERP软件的二次开发。

1.4 软件商选择的风险

由于企业往往对各种ERP系统软件的特点及适用性了解不足、缺乏科学有效的ERP实施方法和手段,在实施ERP过程中,请软件商协助实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ERP系统不是简单的软件使用,而是要通过软件来规范运作管理流程,是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进行大夫模的变革,因此需要借助管理专家。但现在,我国的软件管理咨询机构不健全,软件商水平也参差不齐,这样实施企业要承担很大的风险,有时还会贻误风险管理时机从而放大了风险。

2 实施风险

2.1 实施顾问及企业实施人员风险

由于ERP系统的复杂性,在实施过程中涉及的部门很多,需要有效地协调部门间的工作、统筹安排跨部门的实施人员,团队精神将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通常企业会将ERP系统实施交给软件商和本企业的IT部门进行,这些做法都将增加系统实施的风险。因为没有业务部门人员的深入参与,企业IT人员缺乏对软件的深入了解和项目实施的经验,在协调各部门工作时存在不便。如果实施顾问不具有丰富的系统实施和企业流程管理经验,很难按照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ERP系统实施。这样不利于推动和控制整个项目的进展,降低了ERP系统实施的成功率,增加了实施周期,增加了实施风险,无法最终实现企业自身持续改善的目的。

2.2 实施成本与实施进度风险

ERP系统的实施成本通常包括硬件费用、软件培训费用、实施咨询费用及维护费用等。国外ERP系统一般实施咨询费用与软件购置费是1:1的比例,后期每年维护费是软件购置费的15-22%且不得间断。而国内软件的实施咨询费用所占软件购置费的10%-30%。企业要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软件、购置硬件,否则会加重企业资金方便的负担,制约企业的发展。

实施进度与实施成本是密切相连的,在许多ERP系统的实施中,软件商往往按照服务天数提供服务并收取费用,通常ERP系统实施至正式上线需要4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所以严格按照预计的时间表实施ERP系统是至关重要的。有的企业在ERP实施过程没有按时按量地完成实施计划,使预期完成目标一拖再拖,延误系统上线时间,服务期超出原定天数,服务费用增加,带来损失或额外支出,从而产生了成本风险,严重时还会造成系统半途而废。

2.3 实施质量风险

有的企业ERP实施失败的原因是强调“快速”而忽视质量。如果在实施过程中一味追求按进度计划完成任务,未对实施效果进阶段性质量评估,未分析系统的实施是否达到了期望值。致使各部门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从而导致实施及使用人员士气低落,效率低下,结果是上了一个软件系统,但没有实现管理功能。

2.4 项目人力资源的风险

人力资源是ERP项目实施过程中最为关键的资源。保证合适的人,以足够的精力参与到项目中来,是项目成功实施的基本保证。应对顾问及关键用户进行评估,否则不适用的人、不稳定的人,将直接导致系统实施失败。

3 应用AHP层次分析法评估ERP项目风险

由于评介指标中包含许多具有模糊性的主观指标,其反映了人们主观认识的差异,其内涵和外延具有模糊性。论文采用分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将模糊因素数量化,通过建立模糊评价矩阵定量化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现有解决模糊问题量化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德尔斐(Delphi)法、集思广义 (Brainstorm) 法等。经研究发现,AHP法的1-9标度法在这方法更具有科学性。

AHP是美国运筹学家T. L. Saaty 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型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的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它把一个复杂的的问题分解成组成因素,然后用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决策方案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属性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

为了评估ERP系统实施过程各种的各项风险,首先必须建立相就的评价标准,即评价指标体系或评价要素。评价指标的选取要符合如下原则。

1)完备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该从管理、技术和效益的角度出发全面反映被评价对象的各项特性。

2)相关性原则:评价指标要反映被评价对象与评价目的相关的本质属性。

3)层次原则:评价指标的设置应能准确反映各层次之间的支配关系,各指标前明确内涵,按照层次递时的关系,组成层次分晨、结构合理的评价体系。

4)简明原则:指标体系大小应适宜,对评价对象影响大的重要指标可以进一步细分,其它指标可以粗分,以减少工作量。

5)可测性原则:指标含义要明确,对评价指标要进行量化,使不指标之间具有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6)独立性原则:评价批标之间应具有最小的相关性,指标之间不影响,具有互斥性,避免互相包容关系。

3.2 建立ERP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结合ERP软件的特点,建立层次分析结构,如图1所示。通过综合分析各项风险对ERP系统成功实施的影响程度,将评价指标分为两级,建立了ERP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详细指标见图2。

3.3 构造判断矩阵

任何系统分析都以一定的信息为基础。AHP的信息基础主要是人们对每一层次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的判断, 这些判断用数值表示出来,写成矩阵形式就是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是AHP工作的出发点。构造判断矩阵是AHP的关键。

判断矩阵表示针对上一层次某因素而言, 本层次与之有关的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假定A层中因素AK与下一层中因素B1,B2,…,Bn,则我们构造的判断矩阵如图3所示。

其中,bij是对于AK而言,Bi对于的相对Bj重要性的数值表示,通常bij取1,2,3,…,9及它们的倒数,其含义为:

bij=1,表示Bi与Bj一样重要;bij=3表示Bi比Bj重要一点;

bij=5,表示Bi比Bj重要 ; bij=7表示Bi比Bj重要得多;

bij=9表示Bi比Bj极端重要得多;

bij=1

显然,任何矩阵都应满足

bii=1,bij=1/bji(i,j=1,2,...,n)

因此,对于n阶判断矩阵,我们仅需对n(n-)/2个矩阵元素给出数值。

根据图2所示的评价模型,请有关专家及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组成了评价小组,对风险进行打分。评分采用了1-9标度方法。其中比较时的评价尺度为1,3,5,7,9,分别表示同等重要、比较重要、重要、很重要、非常重要;2,4,6,8是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借助层次分析法程序,对判断矩阵中数据的一致性进行了检验,将通过检验的数据进行相对重要程度计算,得到最终各指标的综合得要度。对未顺利通过致性检验的调查表,进行返回调查,直到表数据不存在逻辑问题,其具体算法在此不在缀述,可参看到模糊数学及运筹学的相关资料。通过判断矩阵计算得到各指标重要度如表1(因篇幅限制,在此忽略各加权数算法,直接采用结果)。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总权重的计算结果可知,软件选型的综合权重最高,因而整个ERP项目中风险最大的是软件选型一项,应重点避免其存在的风险性。

4 结束语

ERP项目实施投入大,周期长,而且目前国内ERP实施成功率不高。通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对ERP实施风险进行评价,减少了人为因素,客观真实的反映风险大小,而且通过两两比较,能使定性描述定量化。通过对ERP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得点关注权重较大的风险因素,严格控制项目实施风险,确保ERP项目的成功实施。

参考文献:

[1] 马辉民,李强.应用AHP层次分析法评估ERP项目风险[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6.3.

[2] 高天游.企业实施指南:系统、生命周期、电子商务与风险[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