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交易风险范文
时间:2023-06-11 08:35: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力交易风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介绍电子商务可能会遇到的安全问题,分析电子商务安全的几种解决措施,包括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数字时间戳、数字证书、安全协议这五种主要的方法。同时,电子商务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安全还要依赖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电子商务加密算法安全协议数字签名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迅猛发展,使得电子商务发展空前繁荣,极大地改变了商务模式,使其成为商务活动的一种新模式。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上交易及其信息的安全性已经对人们的经济活动及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由于电子交易的手段更加多样化,安全问题也日益变得重要和突出。
1.电子商务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电子商务安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冒充用户合法的身份。非法用户盗用合法用户的信息,冒充其身份与他人进行交易,损坏了被冒充的合法用户权益,使得交易失去可靠性。
(2)破坏网络传输数据的保密性。非法用户通过不正当手段,利用数据在网络传输的过程,,非法拦截数据并使用,导致合法用户的数据丢失。
(3)损害网络传输数据的完整性。非法用户对截获的网络数据进行恶意篡改,如添加、减少、删除及修改。
(4)恶意攻击网络硬件和软件,导致商务信息传递的丢失、破坏。例如,非法用户利用截获的网络数据包再次发送,攻击对方的计算机。
2.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是电子商务的最基本信息安全防范措施,其原理是利用一定的加密算法,将明文转换成难以识别和理解的密文并进行传输,从而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基于加、解密的密钥是否相同来分类有两种算法:(1)对称加密算法,又称专用密钥加密算法或单密钥加密算法,从一个密钥推导出另一个密钥,而且通信双方都要获得密钥并保持密钥的秘密。1(2)非对称加密算法,又称公开密钥加密算法。在非对称加密算法中,密钥被分解为一对,即一个公开密钥和一个专用密钥。该对密钥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作为公开密钥公开,而另一把则作为专用密钥保存。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的电子商务系统中,通常采用这两种方法的结合的混合加密体制,即加解密采用对称加密,密钥传送采用非对称加密。这样既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又可以提高加密和解密的速度。
2.2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如同手写签名,在电子商务中有如下优点:(1)发送者事后不能否认自己发送的报文签名。(2)接受者能够核实发送者发送的报文签名。(3)接受者不能伪造发送者的报文签名。(4)接受者不能对发送者的报文进行篡改。(5)交易中的某一用户不能冒充另一用户作为发送者或接受者。数字签名也是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实现方式为:发送方从报文文本中生成一个128位的散列值,并用自己的私有密钥对这个散列值进行加密,形成发送方的数字签名;然后,将这个数字签名作为报文的附件和报文一起发送给报文的接受方;报文的接受方首先从接受到的原始报文中计算出128位的散列值,再用发送方的公开密钥来对报文附加的数字签名进行解密。如果两个散列值相同,那么接受方就能确认该数字签名是发送方的。
2.3数字时间戳
数字时间戳(DTS,Digitaltime-stamp),如同传统商务中的日期和时间,在电子交易中,同样需对交易文件的日期和时间信息采取安全措施,而数字时间戳服务就能提供电子文件发表时间的安全保护。数字时间戳服务(DTS)是网络安全服务项目,由专门的机构提供。时间戳是一个经加密后形成的凭证文档。它由三个部分组成:需要加盖时间戳的文件的摘要、DTS收到文件的日期和时间以及DTS的数字签名。2
2.4数字证书
数字证书又称数字凭证,是由CA发放的,利用电子手段来证实一个用户的身份及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权限。它包括用户的姓名、公共密钥、公共密钥的有效期、颁发数字证书的CA、数字证书的序列号以及用户本人的数字签名。任何信用卡持有人只有申请到相应的数字证书,才能参加网上的电子商务交易。数字证书一般有5种类型:个人数字证书、机构数字证书、网关数字证书、CA系统数字证书及交叉证书。3
2.5安全协议技术
目前常用的安全协议主要有两种:SSL协议(安全套接层协议)和SET协议(安全电子交易协议)。SSL协议是由Netscape公司提出的安全交易协议,该协议主要目的是解决TCP/IP协议不能确认用户身份的问题,在Socket上使用非对称的加密技术,以保证网络通信服务的安全性。4SET是由Visa和MasterCard两大信用卡公司联合IBM,Microsoft,GTE,Verisign,SAIC等公司与1996年6月共同推出的以信用卡支付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安全协议,其中涵盖了电子交易中的交易协定、信息保密、数据完整、数字认证和数字签名等。它采用公钥密码体制和X.509数字证书标准,主要应用于保障网上购物信息的安全性。5
3.结语
总之,电子商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电子商务仍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着应用范围不广、水平不高和安全威胁等问题,我们面前的道路只能是制定并不断完善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持续推进我国电子商务健康发展。虽然保护电子商务安全的新技术也越来越多,但现有的新技术还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安全的、系统的电子商务安全系统。因此,为防范电子交易的风险和保护交易双方的利益,笔者有如下观点:(1)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尽可能地建立一套完整的PKI。(2)综合不同算法的优势,努力提高目前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性。(3)加强个人互联网络的安全性教育,防止个人信息的泄密。(4)加强电子商务的安全管理,特别是人事管理。(5)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安全的相关法律建设。只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解决电子商务安全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向东.电子商务安全中的数据加密技术.国防科技,2001(1):24-25
2.张元国.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电子商务,2006(3):126-127
篇2
关键词:电力市场;电力金融市场;电力期货;电力期权
由于电能不能大规模有效存储以及电力供需的实时平衡性要求,导致电力价格剧烈波动,给市场成员带来了巨大的价格风险,如果不能有效管理该风险,将带来灾难性后果,如美国加州市场。电力市场需要发展各种合同以吸引市场参与者,同时降低交易成本;允许市场参与者锁定电力价格以确保他们有制定适当短期和中期计划的机会,以减少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风险管理是市场一项很重要的服务。为锁定电力价格需要建立电力期货和期权市场,运用这些电力金融工具,市场参与者可有效地管理
风险。
健全的电力市场不仅需要电力现货交易市场,而且需要电力金融市场,包括电力期货市场和电力期权市场。电力期货不仅可以弥补电力现货风险,更重要的是电力期货价格是一种重要的市场信息,可以指导电力开发商决策电力投资。电力交易的流畅性带来了激烈的竞争,从而形成了一个竞争、有效的电力现货市场,这为电力期货市场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一、电力金融市场概述
电力市场由电力现货市场和电力金融市场两部分组成。电力现货市场包括日前竞价市场、实时平衡市场以及电力远期合同市场。电力现货市场交易的特点是交易对象为电力,交易目的也是电力的物理交割,因此可以将电力现货市场的交易方式称为电力现货交易。电力现货市场针对的是电力的生产、传输和销售,由电力市场调度交易机构负责电力现货市场的调度和结算,电力现货市场属于电力市场规则的监管范畴。电力金融市场则是电力现货市场的金融衍生,参照期货、期权交易的基本原理进行电力期货、电力期权等电力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此外,差价合同也属于电力金融产品。这里将电力期货交易等不以电力商品所有权转移为目的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称为电力金融交易。电力金融交易可以在政府批准的证券交易所进行,电力金融交易不属电力市场规则监管。
(一)电力期货
期货合约是指交易双方签订的在确定的将来时间按确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某项资产的协议,期货合约是在远期合约标准化后形成的。电力期货是指在将来的某个时期(如交割月)以确定的价格交易一定的电能的合同。电力期货的功能如下:(1)电力期货交易具有良好的价格发现功能;(2)电力期货有利等电力企业规避风险,套值保期;(3)电力期货市场可以优化资源配置;(4)电力期货市场有利于电力体制改革深化及电力系统的稳定发展。
(二)电力期权
电力期权是一种选择权,电力期权交易实质是对电力商品或其使用权的买卖。电力期权购买者在支付一定数额的权利金之后,有在一定时间内以事先确定好的某一份格向期权售出方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电力商品、电力商品合约或服务的权利,在电力期权合约的有效期内,买主可以行使或转卖这种权利。标准的电力期权需要在证券交易所交易,可以有效地管理市场风险,已在北欧和美国PJM等市场引入。
二、我国电力期货和期权合约的设计
从欧美各国目前运作良好的各个电力市场可以看到:一个完善的电力市场中,电力交易所和独立系统操作机构严格分开是很重要的,还有多种交易方式(如远期合约交易、期货交易、短期双边市场和平衡市场)相结合,能丰富电力交易方式,增加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简化报价形式,限制市场投机。
根据我国的国情,结合国外电力金融合约准则,设计未来的电力期货的标准合约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交易单位。标注电力期货交易的标准单位,一般地,单位为MW・h;峰荷时段(6:00~22:00)496 MW・h;谷荷时段(22:00~次日6:00)248 MW・h,但根据交割月工作日的数量的不同,实际交割的电量也会相应改变。
2.交割等级。电力商品的种类和标号参照交易所规定。
3.报价方式:一般为元/(MW・h)。
4.最小价格变动单位:一般为元/(MW・h)。
5.每日价格最大波幅(涨跌停板幅度)。防止大规模投机现象扰乱市场秩序。电力现货价格波动比较频繁,波动幅度较大,因此涨跌停板幅度应该较其他期货品种更大一些,这样更有利于活跃交易。同时,为有效控制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电力期货交易的保证金比例也应该较其他期货品种要高。因此,在合约中将涨跌停板幅度设为5%,交易保证金设为10%,这样可抵御2个停板带来的风险,有利于风险规避。
6.契约月份。规定期货合约可进行交易的月份;l~12月由于电力在每个月份基本上都是大量生产和大量需要的,因此,电力交割月份可连续设置交割月,即1~12月全部作为交割月。
7.交易时间。规定本期货合约可以开始进行交易和转手的时间;每周一至周五9:00~11:30,13:30~15:00。
8.最后交易日。规定在期货交付前最后一次交易的时间,防止电力期货在交付前过于频繁地转手;可以考虑取合约交割月份之前的第5个交易日(遇法定假日顺延)。
9.交割标准品。电力是一种标准很严格的产品,各地的电力一般都能较好地满足统一电能质量要求(如频率波动50±O.2 Hz,电压波动±5%等)。
10.交割地点。需要根据实际的电网予以预先指定,通常是选在负荷中心的超高压大型变电所。
11.交割率。平均每小时交割2 MW,具体也可以根据买卖双方的相互协议做出相应修改。
12.交割单位。交割单位是由交割月份的天数确定。
13.交割周期。每个交割日有16 h峰荷(6:00~22:00),功率为2 MW;谷荷合约每天交付8 h(22:00~次日6:00)功率为2 MW。
14.进度安排。买卖双方必须遵从输电服务商的调度安排。
15.实物期货交易。购电商或售电商如想交易等量的实物头寸,必须向交易所提交一份请求。
16.保证金要求。一定数量的保证金是未平仓期货和空头所必须的,为合约价值的10%。
篇3
关键词:电力市场;实验经济学;远期合同;寡头垄断;市场均衡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电力市场交易制度的实验经济学研究”(04CJL012)。
作者简介:刘军虎(1966―),陕西渭南人,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西北监管局市场监管处处长,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产业组织与产业政策研究;陈皓勇(1975―),湖南岳阳人,博士,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电力市场研究;张显(1977―),重庆人,博士,国家电网公司电力交易中心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6)06-0026―04 收稿日期:2006-08―26
一、问题的提出及文献回顾
世界范围内的电力体制改革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同时也使市场参与者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如市场风险中的价格风险和利率风险等,特别是电价的波动风险。由于电力系统的特殊性以及电力用户较低的需求弹性和部分发电商利用其市场力(指由一个买方或一个卖方掌握的能够影响一种商品价格的能力)操纵电价,使电价的变化相当复杂,并且由于影响电价变化因素的复杂性及随机性,使得电价的准确预测成为了一个难题。电力市场中电价的波动性和难以预测性,使得越来越多的市场设计者和参与者认识到电力市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一个好的电力市场需要发展各种合同以吸引市场参与者,同时降低交易成本;允许市场参与者锁定电力价格以确保他们有制定适当短期和中期计划的机会。为锁定电力价格需要建立远期、期货和期权市场,运用这些市场,市场参与者可以预测市场的基差(即在双边合同交割时双边合同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差异)风险。同时电力市场在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和电力时,需要进行风险管理,以减少价格波动及其他的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风险管理也是市场一项很重要的服务。
远期合同能够为电力用户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同时为发电商带来长期稳定的需求,而且能够锁定电力价格以回避电价波动风险,因此,世界各国在电力市场化初期均大量采用远期合同进行电力交易,如英国、挪威、澳大利亚等。而且随着其电力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合同交易份额逐步扩大,目前英国电力市场在新的电能交易模式(New Electricity Trading Arrangements,NETA)下,95%的电力通过双边合同交易完成。可见在电力市场中,远期合同的引入对于电力的市场化改革是相当重要的。
电力市场是一个寡头垄断市场,因此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寡头可以通过缩减产量或者提高边际报价等手段单方面抬高市场电价,造成电价的非正常波动和市场的不稳定,这会给电力市场带来巨大的损失,如美国加州电力市场的崩溃。如何有效削弱寡头的市场力是电力市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远期合同市场的引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电力市场的市场力,平稳实时电价。理论上,有大量远期合同交易的发电商将减少其在现货市场使用市场力的兴趣,这是由于高电价导致的需求和售电量的减少不能够再由它剩余容量的高短期运行效益来弥补,其上网电量需要先满足远期合同需求,而远期合同部分的收益与现货市场的电价无关。而现实的问题是如何让发电商签订价格较低的远期合同,尤其是拥有市场力的发电商。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电力市场初期的经验是采用政府授权电力合同强迫发电商签订一定电量的远期合同,我国浙江电力市场试点也采用了授权差价合同。授权合同作为从行业管制到完全竞争电力市场的过渡其作用是明显的,当然这只是市场改革的过渡行为,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政府干预将逐步减少,英国电力市场现在已取消了授权合同。美国加州电力市场的失败使得远期合同再次受到关注,市场分析指出拥有远期合同交易的加州市场会更稳健。对挪威和英国多年的实时电价和双边合同电价之间变化规律的观察表明:对于英国电力市场,合同市场对实时电价具有抑制作用,双边合同确实能够带来效率收益;而对于挪威电力市场,合同市场除了对实时电价有抑制作用外,还能够对实时电价的尖峰、跳跃起到平滑作用,减少实时电价的波动性,从而降低市场风险,有利于现货市场的稳定。
本文采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寡头垄断电力市场引入远期合同交易后的发电商和交易商的交易策略、市场均衡、对现货交易和发电商市场力的影响等。
市场需求函数中,可以计算得理论上该实验市场的完全竞争均衡价格为24.34,完全竞争均衡产量为(1103.1,1104.4,992.2),市场总产量为3969.8。纳什均衡价格为41.42,纳什均衡产量为,市场总产量为3140.4。
2.奖励方案
本实验根据被试的盈利情况计算所得点数。被试每轮实验的初始点数为1.5,与被试每次市场交易的利润平均值除以5000相加作为该轮实验的点数。实验结束后,被试将自己累积的点数兑换成奖金。
3.实验过程
(1)第一次实验C3.0
3个被试分别扮演3个发电厂商,与其余2个发电厂商在同一市场条件下进行竞争。3个被试通过实验平台向交易员(实验操作员,非被试,可由实验者担任)申报自己的发电量,然后交易员根据各个发电厂申报的发电量计算市场价格,3个被试根据市场价格和所选择的发电量确定自己在该次交易中的利润(由计算机自动计算)。
实验按交易中心返回给被试信息的不同分为2个实验局:第1个实验局交易中心给各发电商返回市场出清价(实验局C3.0.1);第2个实验局交易中心给各发电商返回市场出清价和另外两家发电商上一时段申报发电量的总和(实验局C3.0.2)。
实验过程中,未经允许,被试不得相互沟通信息,在实验室中,各被试之间相隔一定距离以保证信息的保密。
具体实验步骤为:A.由本实验的实验者安排好实验环境,并给被试编号,宣布实验开始。B.验者宣布实验开始后,各被试开始申报自己的发电量,交易中心用市场价格计算程序计算价格并将相关信息返回给各发电商。C.算机自动计算出各被试在本次交易中的利润。各被试记录自己本时段交易的产量、市场价格、成本、利润。D.试根据上一时段的交易情况调整自己的产量策略,进行下一时段实验。E.实验结束指令由实验者发出。P.一局实验结束后,实验者根据奖励方案对被试当场给予奖励。
(2)第二次实验C3.2
3个被试分别扮演3个发电厂商,另外2个被试扮演2个交易商。每个时段的交易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3个发电商通过实验平台向交易中心申报自己的远期合同交易电量;第2阶段两个交易商申报自己的合同投标价,交易中心选择
投标价高的交易商赢得合同,合同电量为3个发电商远期合同交易电量之和,而合同价格为较高的合同投标价。第3阶段赢得合同电量的交易商与3个发电商共同在现货电力市场竞争,发电商申报自己的现货市场发电量,而市场价格由3家发电商的现货市场总发电量加远期合同电量所决定。
实验按现货市场交易中心返回给被试信息的不同分为2个实验局:第1个实验局交易中心给各发电商返回市场出清价(实验局C3.2.1);第2个实验局交易中心给各发电商返回市场出清价和另外两家发电商上一时段申报发电量的总和(实验局C3.2.2)。A.由本实验的实验者安排好实验环境,并给被试编号(包括3个发电商和2个交易商),宣布实验开始。B.实验者宣布实验开始后,3个发电商开始申报自己参与远期合同市场交易的发电量,交易中心计算远期合同交易市场的总发电量并,然后2个交易商报价,出价高的交易商赢得合同,其报价为合同价,返回给3个发电商。C.各被试记录自己远期合同市场交易的总发电量和合同价格。D.3个发电商申报自己参与现货市场交易的发电量,交易员用市场价格计算程序计算现货市场的出清价格,返回给3个发电商和2个交易商。E.计算机自动计算出各被试在本次交易中的利润。各被试记录自己本时段交易现货市场和远期合同市场交易的总发电量、出清价格、成本、利润。P.实验者发出指令后,被试根据上一时段的交易情况调整自己的产量策略,进行下一时段实验。C.实验结束指令由交易员发出。H.一局实验结束后,实验者根据奖励方案对被试当场给予奖励。
实验过程中,未经允许,被试不得相互沟通信息,在实验室中,各被试之间相隔一定距离以保证信息的保密。
三、实验结果分析
1.实验局C3.2.1结果分析
实验局C3.2.1现货市场的出清价,总的发电量,远期合同市场的合同价格和发电量之间的关系等如图1,图2,图3所示。
在实验局C3.2.1中,发电商和交易商知道的信息量比较少,在实验刚开始的时候,对申报发电量和报价还处在试探阶段,最开始的前13次现货市场价格和总发电量很不稳定,特别是第8次,由于发电量突然大幅度升高,导致市场价格急剧下降(―1元),这是某个发电商试探的结果(属于博弈行为,没有理性的考虑到将出现的后果,造成市场不稳定和发电商与中间商之间的彼此不信任。除了一家发电商外其他发电商很少卖出合同电量)。由于绝大多数情况下,交易商的合同报价都低于现货价格几元甚至十几元,这也导致发电商不愿意将电卖给交易商,而更愿意将电买到现货市场中去。交易商的报价决策不仅要考虑盈利多少及会不会亏损(与发电商之间的博弈),还要考虑能否盈利(与另一个交易商之间的博弈)。加之开始阶段的第8,12,13次,现货价格远远低于合同价格,交易商损失惨重,对市场的信心大受打击,导致以后的报价更为保守,宁可不盈利,也不愿意亏损。这种想法支配着后面的合同报价,20次以后的报价大都在22元-25元之间浮动,但仍与现货市场价格有较大差别。
在发电量方面,由于上述原因,开始的时候总的发电量波动比较大。后来各方都找到一些规律,随着实验的进行,各发电商希望找到使得自己利润最大的远期合同市场和现货市场的发电量的分配规律。由于知道的信息量比较少,有的发电商的没有找到二者之间比较优化的组合,有的发电商对远期市场信心不足,不愿意售电给合同价低于现货市场的交易商。即使如此,实验最后总的发电量还是收敛的。
2.实验局C3.2.2结果分析
实验局C3.2.2现货市场的出清价,总的发电量,远期合同市场的合同价格和发电量之间的关系等如图4,图5,图6所示。
在实验局C3.2.2中,交易中心返回给发电商的信息有现货市场价格和另外两个发电商的发电量之和。在实验局C3.2.2中,将发电商与交易商互换了角色。发电商知道了更多的信息。交易商报出的合同价给了发电商信心,发电商愿意将电在远期市场出售给交易商。现货市场价格方面,第20次―31次之间波动较大,是由于发电商3在远期市场中第21,23,31次报的发电量波动很大,直接导致了电价的波动。发电商3这样做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引导其他两位发电商合谋抬高市场价格,从而使得自己的利润增大,可能是他高估了自己对市场力的影响,三个发电商在一点上没有达到默契,出清价波动很大,但是并没有大幅度上涨,这样发电商要重新评估自己的售电策略。这也说明了远期合同的引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寡头对市场的影响力,有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形成合理的电价,稳定电力市场。除此以外,这样一种试探市场的行为并没有为自己带来更多的利益,反而使得交易商对市场信心不足,连续的亏损使得交易商的报价变得保守(第27-31时段),其报出的合同价格降低,这样使得发电商卖给交易商的发电量降低。此后的出清价还算平稳,只是在第41次,还是由于发电商3的现货市场发电量突然波动很大,导致出清价的大幅波动。合同价格在最后阶段波动不大,趋于收敛。在实验最后阶段,远期合同价格和现货市场价格趋于相同,达到“无套利”状态,符合理论预测的结果。
3.实验局C3.0.2和C3.2.2的结果比较
在前面提高过,在寡头垄断电力市场中引入远期合同交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电力市场的市场力,平稳实时电价。为分析引入远期合同交易后对市场交易的影响,取实验局C3.0.2和实验局C3.2.2的现货价格进行分析,两个实验局的现货价格如图7所示。
由于实验开始阶段属于各被试者学习和试探的阶段,市场价格尚不稳定,取每组后30个数据作t检验,结果如表2。
引入远期合同交易的C3.2.2的现货价格平均值29.66明显低于只有3个发电商参与交易的C3.0.2的出清价39.73,但是价格波动变大,收敛性较差。导致这个波动变大的主要原因是在无远期合同交易时,市场结果收敛于理论上的古诺纳什均衡点,而在引入远期合同交易后,发电商3的发电量的申报有几次大的波动,导致远期合同市场的不稳定。由于p(T≤t):3.63E―13=0.05,两种情况有显著差异。
三、结论与政策启示
篇4
关键词:电价;电费;法律风险
中图分类号: TM9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作为电力企业,电网建设的最终目标指向电力的经营和销售。在电力营销工作中量、价、费是营销业务的核心内容,其中抄、核、收的工作质量是确保经营成果的重中之重。电费电价管理的目标就是实现电价合法、收费准确、缴费方便、确保盈利。本文通过对供电公司电费电价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值得借鉴。
二、目前上网电价现状
煤、电价格联动不能充分地反映电力的燃料成本变化,上网电价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电力行业结构。销售电价总水平监管尚未执行任何规范性方法,以江西省为例,2009年电价主要分为六大类:基数电价(非电热联产机组实行峰谷分时电价),优惠电价,大用户直供电价,关停小火电替代,新机调试电价,跨省跨区送电电价,电价检查后得以调整。
1.基数电价即标杆电价峰谷分时电价本身符合国家电价政策,问题是各地出台的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未按照国家确定的前提条件制定,由于电网企业负责调度,加之部分电网企业拥有调峰电厂,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存在体制性的缺陷,发电企业无法自主选择在高峰时段多发,低谷时段少发。
2.优惠电价是由地方政府出台的、未经国家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对高耗能企业的一种变相补贴,导致发电企业上网电价降低,国家价格管理权限紊乱: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精神,严格落实对高耗能企业差别电价政策,坚决纠正地方越权实施优惠电价,凡是自行对高耗能企业(包括多晶硅)实行电价优惠,或未经批准以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双边交易等名义变相对高耗能企业实行优惠电价的,要立即停止执行。严肃查处电力企业不执行国家上网电价、脱硫电价政策的行为,有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3.大用户直供电价国家明令禁止实行优惠电价后,地方政府假借大用户直供电名义继续对高耗能企业实行电价优惠,大用户直供电价必须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大用户直供电价必须坚持自愿、平等协商的原则。凡是自行对高耗能企业(包括多晶硅)实行电价优惠,或未经批准以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双边交易等名义变相对高耗能企业实行优惠电价的,要立即停止执行。不得假借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等名义对高耗能企业实行优惠电价。未经国家批准,任何单位不得擅自进行试点。大用户直接交易试点要坚持企业自主协商的原则,禁止以大用户直接交易名义强制推行对特定企业的优惠电价政策。不得以政府名义制定交易价格,不得组织供需双方强行交易。
三、电力体制改革是公司外部法律风险的源头
电力体制改革给电网企业创造了快速发展机遇,但在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不断暴露出许多深层次问题。在电力行业“政企分开、厂网分开”改革后,潜伏多年的法律风险于近年陆续爆发。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正是在电力行业“政企分开”改革中产生的典型案件。这些案件涉及复杂的体制改革,通常标的额较大,处理难度大,并容易引起连锁反应。此外,电价改革时隐藏的部分法律风险也逐渐演变为法律纠纷源之一。
电力体制改革引发的历史遗留问题成为企业一个重要的法律风险点。客户欠缴电费法律纠纷,窃电法律纠纷逐渐增多,触电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等。此类问题的重视与解决对国有企业的发展与转型影响重大。从所在的行业来看,随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调整和规范电力企业行为的法律制度得到了显著加强,电力企业面临更加严格的法律监管,给公司生产和经营管理的法治环境带来了很大变化。在这种大背景下,企业必须适应国家法治进程,更加注重在法律框架内,规范决策、经营和管理行为,积极推进依法治企,建设法治化企业,防范和规避法律风险。
四、当前电费风险管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企业管理的不断完善,供电企业对风险管理普遍有所重视,并取得了一些实践上的成功经验,但是,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化解由于欠费带来的风险,风险依然存在,风险管理体系尚需完善。
1.呆坏帐不断增加。由于国家经济战略调整,企业竞争加剧,致使一些企业破、停、并、转,这就导致电费呆帐日趋增加,因此如何控制呆帐上涨,是近几年提出的新课题。呆帐损失对供电企业的冲击较大,供电企业自身的利益受到侵害,呆帐逐年增多,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使其再生能力急剧下降。
2.现行行业法规与国家专业法之间存在冲突。目前,我国的电力行业专业立法已经明显滞后于电力市场发展,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供电企业化解电费风险的手段和力度。例如,《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规定供电企业采取停电措施只能在用户欠费用电两个月之后。这一规定不仅与《合同法》存在冲突,而且客观上给恶意欠费者以可乘之机。因此,应尽快完善电力行业专业立法,使电力行业规则与市场经济法规保持一致,为供电企业化解电费回收风险提供更加完善的法律依据。
3.客户信用体系建设缺乏全社会支撑。为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供电企业应该多渠道征集信用信息。建立客户信用体系,维护企业经营成果,增强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完善的今天。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正处于初级阶段,供电企业自身对客户信用体系的建设缺少很多必要的信息支撑,使得客户信用档案不够完善,客户信用评价难以准确。信用激励和约束手段单一。
五、电费风险及其产生原因
电费风险主要包括欠费风险和欠费变为呆坏帐的风险。欠费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增加财务费用,从而影响其正常运转。电费呆坏账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导致电费风险的原因来看,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1.传统的“先用电后交费”的结算方式是导致电费风险的现实根源。这种结算方式条件下的电费回收,只能是事后追缴。加之失信客户、困难客户多。供电公司顾此失彼,十分被动。
2.法制不全、规则失范是形成电费风险的制度根源。供电公司对电费资金解缴过程中的监管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严,没有及时清理到帐资金和发票,给部分不法收费员截留电费收入提供了可能,一些胆大妄为的收费员截留、挪用、侵吞电费;抄收员履行职责不到位,使得本可收回的电费未收回,而成为欠费或呆坏帐;在快速的城市改造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到位,以致一些施工企业拖欠一笔电费后不知去向,有的连谁是这部分欠费的主体都很难分辨。
3.信用缺失普遍,欠费有利可图是引起电费风险的社会根源。上世纪90年代正处于国有企业改革关键时期,一些信用差的客户一旦发生经营困难,就把电费当作不要利息的流动资金,经营风险被转嫁到电力等公共性企业和银行;由于对欠费缺乏有效制约,使得欠费有利的心理很有市场;一些客户攀比欠费,电费风险进一步加大。
六、结束语
在当前经济环境及供电企业经营方式下,供电企业不可避免地存在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经营风险。部分电力客户以多种手段逃避电费,将经营风险转嫁给电力企业,造成电力企业运营困难甚至举步维艰。所以,电力企业必须实施风险管理,进行风险防范和监控,才能够以较低的风险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电力价格政策法规指南(1975-2004)[M].北京:长城出版社,2004.
[2]胡明学.新形势下电费回收难的原因及对策.农村电工.
[3]吴志忠.电网企业常用法律文书及案例精选[G].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篇5
【关键词】售电侧;市场改革;售电企业;经营策略
一、引言
现阶段,了解我国售电侧市场改革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售电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明确售电侧改革方向与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售电企业不仅直接关系着售电侧改革的全局,同时还与人们的生活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因此发现现阶段售电企业在经营策略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解决,对于我国电力体制的稳定运行以及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是十分必要的。
二、售电侧市场改革概述
1.改革方向
在电力体制中主要存在四方面的核心元素,即发电、输电、配电与售电。从电力市场的角度分析这四元素的商业属性,即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几乎实现了对输配电中心环节的垄断,并且在逐渐深入对电力企业的改革,在发展过程中遵循着“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基本管理原则。而对于发电与售电而言还存在一定的市场竞争特性,尤其是对售电侧的市场改革,使得传统的运行格局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突破。
针对售电侧,其基本改革方向是顺应时代的发展特点,向着绿色、智能和市场的方向前进,改革方向与目标的确定是电力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为了适应时代要求而确定的。因此,售电侧改革方向符合社会、市场与人们的共同需求。
2.改革的方法
(1)培养售电主体
首先,售电主体的培养是保证售电侧改革稳定发展的首要元素。只有保证售电主体的多元化特征,才能够表现出售电的商品属性,形成必要规模的市场竞争机制。
在培养售电主体的过程中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展开实施:针对区域性特点合理规划售电企业数目,在实现多售电公司统一竞争售电的过程中,还要保证配电经营的唯一性,即在众多的售电公司中只有1家可以拥有配电经营权,从而使得供电得到一定的保障。
其次,售电企业在成立的过程中市场应该给予一定的空间,放宽约束条件,保证售电企业可以接受一切社会资本的投资。同时,为了保证售电市场的有序推进,在准入与退出机制上要明确相应的规范和条件,并保证市场可以发挥出有效的监督力度,从而保证市场权益可以得到全方位的维护。在培养多售电主体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形成有效的售电侧的市场改革,还可以使得售电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从而保证售电服务质量,满足人们的需求。
(2)设立中立电力交易平台,规范交易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在电力交易平台的确定上存在了很多的选择,但为了保证交易的有序进行,最好设置完全独立规范的电力交易机构或者是只对应交易环节的市场管理部门,从而保证对交易过程实现全方位的监督与控制,使其呈现出最大程度上的透明与公开。
在规范交易的过程中,还可以实现自主双边交易,即在交易中明确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将各种交易注意事项形成规范性具有法律约束性的文件,从而保证交易的各项事宜,如电价、期限以及其它相关要素可以保证一定的规范性和合理性,进而提高售电服务质量。
(3)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建立风险防范体系首要明确风险因素来源。一方面,改革自身即打破旧的稳定体系,在未形成成熟、稳定的新体系前,必须形成有效的试错纠错机制;另一方面,电力体制改革本质是电力市场化,市场化带来高效交易同时,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必然体现。
在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在售电侧实现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挑战和问题,就总结出的问题进行风险的评估,对风险概率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并针对不同的问题投入必要的不同成本。此外,加强交易服务的公开程度,可以保证售电机制获得内外部的共同监督,从而降低内部风险出现的概率。
三、售电企业经营策略的构建
1.准确把握政策
《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及其配套文件明确了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路径,各省政策的制定、侧重都不尽相同,进展也不同。在理解、吃透政策的同时,要保持与政府改革部门的沟通联系,最好能参与政策的制定,最大限度的取得支持,最好能列入首批试点。
2.开拓用户市场
市场导向是保证售电企业稳定经营的主要元素,因此售电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首先要保证电力市场开拓的规范性、科学性以及经济性等特征。在平衡市场与效益二者之间的关系时,要将市场作为第一要素,从而保证效益的实现。在积极开拓电力市场的过程中,除了保证增加市场的占有份额以外,要权衡企业的服务质量与用户的满意程度,保证市场开拓的有效性。
售电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尽早固化相对稳定的用户,并需要在开拓电力市场的过程中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保证在业务推动扩展的过程中部门之间可以建立起积极良好的合作模式,从而保证经营理念的有效表达,保证供电服务具备一定的可靠性。
3.科学制定竞价策略,攫取最大利润
电价的合理化、标准化以及市场化制定是保证售电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制定电力竞价策略上需要充分结合国家及所在地下发的相关电改政策和交易规则,并且对用户用电量以及区域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必要的分析与考量,在其基础上实现对电价的合理性预测。另外,售电企业在同用户结算(收费)上须提供多种方案,如兜底价(即售电公司与用户协商确定用户电价,中标电价与目录电价差值由售电公司享有)、中标价提成(即中标价与目录电价差值,由售电公司和用户按约定比例分成)、兜底加提成(以上两种模式的融合)等等。
为了保证售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运行成本以及用户的权益,在电力计量设备的使用上,要保证其精度以及运行的稳定性。总而言之,明确电价政策规范制度,着重分析重点与难点,是保证电价合理性制定的重要途径。
4.加大电费的回收力度
电费难收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同时也构成了售电企业的主要困扰,为了保证售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大电费的回收力度是十分必要的举措。然而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服务质量与经济效益不能够兼得的困难。因此,平衡二者的关系是保证企业稳定运行的又一策略,其具体的内容如下:
实现电费收取方式的多样化,现阶段,扫码支付电费方式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普及,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即便利了用户,售电企业也实现了对电费的回收,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兼顾了经济效益。
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将工作细化。售电企业应该对其作出明确的注意事项说明,完善惩奖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与服务态度。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完善管理系统,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等多个角度分析经营策略。但是售电企业在构建经营战略的同时要时刻将售电侧的改革方向作为引导,保证发展方向的一致性。同时还可以以售电侧改革方向为企业的发展契机,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结论:综上所述,通过介绍售电侧改革的基本内容,分析了现阶段售电企业应该如何完善经营策略的问题。售电侧改革是电力机制改革的必然走向,不仅可以增加电力市场的竞争活力,同时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用电服务。因此,售电企业应该把握住售电侧改革的基本方向,走环保智能化的发展道路。同时,还要贯彻国家的基本电力政策,实现运行管理的合理化。
参考文献:
[1]丁伟斌.中国电力交易制度构建研究[D].浙江大学,2008.
[2]关勇.提高电能效率目的下电网企业购售电风险度量与控制模型[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
[3]朱锐.我国竞争性售电市场构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4]刘夏清.中国电力市场模式选择与电网企业战略重组研究[D].湖南大学,2003.
篇6
关键词:新形势;电力系统;供需互动;电力市场化;智能电网建设;再生能源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1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4-0166-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4.081
在很长的时期中,需求侧对于平衡电力供需和改善系统运作的主动作用没有得到重视,在市场中始终是价格被动接受者的位置,而真正引起关注的则是因为电力市场危机而导致电力市场发展问题暴露,对需求侧的作用才开始关注。
1 电力系统发展阶段
1.1 市场化改革推进
全球中的很多国家对电力市场做深入改革,将传统的电力市场运行方式进行全面改革,使电力市场以开放式模式进行运作,因此带来了需求侧和供给侧相结合的理念来达到供需关系的平衡。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在很大程度上充实了电力交易方式,并且使市场交易机制更加灵活多变,这对于需求侧来说提供了很多的可能性。在国内很多大城市中推行的峰谷电价,就是客户可以依据自身用电情况来进行选择,而对一些在高峰期自愿中断负荷的企业可以给予一些奖励。
1.2 智能电网的建设
需求侧的成本、效益和自动化程度决定了在电力系统中所起到的作用,智能电网是当前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科技创新发展,所以要大力地对其技术进行发展。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了将高级计量基础设施和能量管理系统结合的双向通信设施和双向电力传输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将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成本进行了有效的降低,不但有效地改善了市场透明程度,还稳定了电力行业的良性竞争方向。
1.3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化石能源储备量越来越少,这样风电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会大大提升,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发电侧的不确定会提升。若仅仅利用发电侧来对系统的安全进行负责,则在经济性能上表现效果相对较差,因此主动追踪电力供给对于大规模再生能源网来说是非常可靠的安全运作基础。在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增加分布式电源数量,所以普通的用户可以通过屋顶光伏发电等方式来获得电能,改变原来电能购买使用者的身份,在达到自身使用电能标准的同时还能将剩余电量储存下来。与此同时也可以和电网签订合同,这样在得到低廉的购电费用等优惠的同时还能对价格波动进行一定的控制,对于跨时空交易来说十分有利。
供需互动由此而产生,主要指的是电力系统中各个方向利用市场或是服从系统调度来明确和调整用电和发电的方式,这其中还有电能、信息和交易的互动。供需互动可以对双方之间的资源做调整和协商,以此使用最低的成本来维护系统的安全性,确保其经济运作的正常化,这样不仅能将资源进行合理使用,还维持了竞争的公平性,保证了电力市场中的合理性。
2 供需互动的实现形式
2.1 互动形式的种类
供需单侧各方之间的互动形式,包含了供给侧方的发电权交易和需求侧方的用电权交易,但是确保发电和用电权交易的正常化进行,就需要保证电力的供给是不间断的,即便是电能出现短缺的情况下这种交易也可以顺利开展,在供需内部中通过交易来控制供需关系,目的就是达到最合理的资源配置。
供需两侧各方之间的互动形式,依据各种形式之下需求侧参与和影响市场的程度之间的差别,分别是需求响应、需求侧竞价等内容。需求响应是市场利用价格信号和激励方式,通过需求弹性来控制用户的电力消费模式,以便可以有效地减少供需互动形式所产生的成本。而在需求侧竞价中电力需求侧既是价格接受者,更是市场中的参与者,可以和供给侧来共同参与竞争中,控制和影响价格形成。负荷调度可以表现出部分负荷灵活可调性,主动地参与到系统的运作过程中,这样可以达到经济效益和整体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具有分布式电源的调度情况下,电力用户要掌握屋顶光伏、小型风机等发电设施,变为产销合一者,对用电和发电做合理的调配。除此之外,聚合不同容量的分布式电源,在市场竞争中还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2.2 发电权交易
发电权交易是指发电商通过在市场中进行竞争从而得到发电许可份额,并且以市场规则为基础而从事交易。水火互济的生产方式会是电力系统长时间优化调度的基础,但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日渐壮大,使得风火置换交易对火电运行成本进行了有效的降低,这样也减少了碳排放量。在国内,煤电发电量在整体装机容量中还具有很高的比重,而因为国内电源结构的不完善导致可再生能源和负荷中心分布不合理,所以要利用发电权交易来解决这种情况,但是国内发电权交易市场程度较低,灵活调整机制所具有的优势没有充分地表现出来。
2.3 用电权交易
用电权交易则是指电力用户依据自身的标准,根据规则来对用电权做交易,实现电能使用在用户之间的自行调整,通常而言具有单位耗能从高到底,以及由少至多的方向性。用电权交易下开展电力用户互惠是最为合适的方式,带动了用电的有序性,利用市场来对资源做合理配置就可以有效地对需求侧市场进行完善。用电权交易也是需求响应、负荷调度的一种市场化方式,通过对峰荷的调节来维持电力平和,确保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作。最近几年对能源开发力度的加强,对于当前电力供需紧张形势而言不得不说起到了很好的缓解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还存在着时效性、时段性等缺电情况,综合来看国内电力市场化程度并不高,这样导致了用电权交易单纯的存在于需求侧内部中,没有完全地发挥出其应用性。
2.4 需求响应
需求响应存在于市场中,是参与其中的用户因为价格信号产生的反应或是其中的一些激励制度而做出反应,对电力消费模式的一种改变。需求响应将需求侧的安全稳定性充分的表现出来,需求响应一方面是关于价格的需求响应;另一方面是关于激励的需求响应。前者的需求响应指的是用户在根据电价的浮动来做调整,最终实现降低电费的目的,而后者则指的是用户通过削减负荷或是截断用电等方式来获得一定的奖励,无论是那种需求响应都可以进行协调发展。需求响应同时也是虚拟资源,在进行交易的同时对各方面项目的开展能够进行有效的调节,以此来获得实际的利益。
但是国内对于需求响应项目的开展并不完善,一些大型城市虽然已经开始了分时电价等模式,但是这种情况并不多见,而从发达国家来看,需求响应对于系统短期容量缺失情况可以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并且对于高峰电价、电价波动风险等风险也能有效的避免,因此同样也可以在国内进行推广。
2.5 需求侧竞价
需求侧竞价是一种主动竞争,用户能够根据自身需求来做自我调节,通过竞价来融入市场运作中,同时可以收获到相应的经济效益,而实行的机制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双边合同交易;另一种是参与市场竞标。
双边合同交易指的是需求侧必须参与到市场议价中,使得市场格局中出现多方代表参与其中的形势,以便可以对电力供需和电价体系做科学化调节和控制,对电力交易方式做好风险管理,形成全面互动职能电网独有的特征。考虑到实际的成本,一般情况下是用电量可以达到一定程度,需求量非常大的客户才能和发电商做电能交易。输配电定价模式所包含的种类主要有三类,它们分别是单一电量定价、单一容量定价和两部制电价,并且根据输配电固定成本、网络损耗等内容来做分配。需求侧可以把整个需求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可以提供需求侧竞价曲线,同时也可以参与内容丰富的需求变量市场竞争中。
3 供需互动的市场特性
3.1 供求机制
因为电力资源没有办法大规模经济储存,之前的电力市场就没有办法像其他商品那样利用仓库来进行储存,以便可以及时地投入到市场中来解决供求平衡的问题。因为市场是以销定产,所以只能不断进行扩建、升级输电设施,加大投资力度来能保证逐渐增长的电力需求。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大范围缺电、系统可靠性降低等问题。而在供需互动的电力市场中,达到供需平衡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会局限在一条渠道上。需求侧要签订合同就要对电力需求做时空调整等多种方式来对市场供需做调节,配合供给侧供需问题来对资源做合理的配置。
3.2 价格机制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中心,可以充分地体现出市场中需求侧和供给侧之间的影响,而国内的电价主要包含了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在没有供需互动的电力市场中,电价机制的波动较大并且存在着不合理性。发电商为了利益而采用持留发电容量等方式来提高市场电价,尤其是在需求侧本身没有一个良好的价格弹性的形势下。除此之外,因为以销定产的市场特性使得风水季节弃水情况时有发生,并且因为负荷水平频繁变化而带来了经济损失,电价持续的下降,甚至出现负电价,将市场中的风险提升。
3.3 促进市场改革
电力系统的供需互动对于价格来说,是一种反馈方式,能将价格的形成和变化具体的表现出来,这同时也可以看出市场配置所具有的优势,具有高效的用电负荷,不仅将供需关系管理协调,还能预测未来走势,充分地体现出了供需互动对系统安全稳定运作和市场公平合理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很多已经具有供需互动项目的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发展时间较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潜力十分巨大。在新形势环境中要在电价形成机制中逐步健全用户端购电的开放,不断挖掘大用户购电能力,还要扩大分布式再生能源网范围,真正地发挥出价格信号在调节供需关系中的效果。还可以进行有序的需求响应项目,健全再生能源电价和奖励机制,这样利用技术手段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4 结语
新形势下电力系统中供需互动方面是电力市场化的改革,对电力系统也是一个完善和创新的过程,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国内电力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对供需互动形式也是一种双向的选择,希望可以降低电力市场中的风险,为电力系统的科学发展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锡凡,肖云鹏,王秀丽.新形势下电力系统供需互动问题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29).
[2] 张钦,王锡凡,王建学.电力市场下需求响应研究
篇7
【关键词】电力企业;预收电费;管理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各类用电企业、客户数量不断增加,但是,任何经济活动都存在着风险,随之而来也给供电企业的电费回收带来了诸多风险。电费收缴是电力企业正常经营运作、电网持续发展的资金来源,因此电费能否及时收缴就成为实现电网正常运转和电力企业正常经营的重要保障。但是,在多年的粗放式供用电过程中,电力客户已经形成了“先用电,后交费”用电习惯,且不少客户交费意识淡薄,虽然电力企业通过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及大量的人力物力收缴电费,但是不可否认拖欠电费、拒缴电费的情况一直存在。面对这种情况,电力企业积极实施应对措施,依法收缴电费,以减轻电力经营中的风险。预收电费就是电力企业为合理规避电费风险而采取的一项措施。在此,针对此项措施我简单地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为什么要实施电费预收
1.1 传统电费收缴方式的落后迫使电力企业思变
当今社会,电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百姓安居乐业的保障,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稳定和居民的生活安定。由于电的不可存储性,它的产、供、销、用是同时进行的,长期以来,我们电力企业一直实行的是“先用电,后交费”的用电制度,但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这种方法却显得有点不合时宜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需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制定相应的措施对此进行改进。如将老式表计更换为预付费式智能电表,对专变用户、大用户收取预收电费,在收取预收电费后,在营销系统中自动用预收电费冲抵当月电费,次月再收取预收电费,这样既保证了电费回收又养成用户用电按时缴费意识。
1.2 预收电费合理性
虽然近年来电力企业一直在广泛宣传“电是商品,用电需要缴费”的理念,电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运作,但是电费收缴困难也是一个现实,原因有很多,其中不乏电力客户认知上的误区,认为“电是国家的,国家本身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而“预收电费”则是电力企业借机占用广大用户的钱款。事实上,以国际惯例来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是一般的交易准则,或者是“先付款,再交货”,而现阶段电费实行的“先交货,后付款”与之相反,预收电费工作的开展就是打破我国电作为一种商品在交易上的特殊性,向一般商品的交易准则靠拢。“先交货,后付款”的交易模式长期实施以来,增加了电力企业的工作难度,侵占了电力企业员工的工作时间,降低了他们的工作效率,浪费了电力企业的资源,以及其他。实施预收电费则不一样,可以迫使用户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也减轻电力企业的负担。
电费预收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电费收缴模式,根据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等民法相关法律条文,电费预收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合法的。
2.电费预收工作的管理,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2.1 大力推广应用电费预收系统,即国家电网公司推广应用的营销SG186系统
这一系统涵盖了营销的方方面面,为广大用户提供24小时自助电费预收平台。磁卡用户一般可通过自助售电机直接进行操作,也可到营业厅收费员通过操作将预收电费收到营销系统,月初应收审核发行电费时,只要用户有发行电费,预收电费就自动冲抵该户电费,该户电费自动结清,用户只需再缴纳预收电费如此循环此类用户就不存在欠费风险,但需我们收费员操作中要认真核对户号、户名,及时与审核员核对预收明细。
2.2 可用担保方式最大限度的降低电力企业的电费回笼风险
电费预收的形式并不只是单一的一种,担保方式也是电费预收的其中之一。对于一些高能耗企业、矿山企业、临时用电的企业等,电力企业应找出这些企业中可以为电费担保的物品,作为抵押,并将这一情况写入电费收缴合同之中。同时,电力企业应该拓宽电费预收工作,在将担保算入电费预收的同时,可以将第三方担保、资产抵押等方式,通过让用户自主选择,决定选用哪种方式预付电费。
2.3 开展电费预收工作要因地制宜,不可一刀切
虽然电费预收工作已经开始实行,但是要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实施,对用户预收电费可以先从点开始,然后扩大到面,也可以从易开始,慢慢向难进入,总之要稳打稳扎向前推进,电力企业可以先对新增用户、拖欠用户、用电大户等等开始实行电费预收工作,然后逐步的向所有的用户扩散。这是因为用电大户用电量大,需要缴纳的电费比较多,一旦经营出现问题,拖欠电费便没有着落,很容易造成电力企业造成财务坏账,资产损失严重。
2.4 使供用电合同合理化、规范化
电费预收工作的开展本身就需要电力企业和用户双方的约定,如若双方没有约定,或者没有协商一致,电力企业是没有办法要求用户“先付款,再用电”的,并且还不能通过断电、强制等手段威胁用户预付电费。一旦有上述不合理交易,电力企业就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中限制竞争行为的条款,其与用户签订的合同也符合《合同法》中的可撤销合同。所以,与用户签订合同的过程中,电力企业要针对当地的情况,认真审定选取用户合适的需求,细化合同条款,明确电力企业与用户的权利与义务,切实在自身得以发展和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保障用户的利益。
3.目前实际工作中预收电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供电企业向电力客户解释、宣传预收电费工作不到位
虽然供电企业从始至终就在大力宣传“电是一种商品”——这一个观念,人们也明白供电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即关于电力单纯的交易关系,但是因为现阶段电力收缴出现问题,迫使电力企业变“先用电,后付费”为“先付费,后用电”。电力交易模式的改变,使得绝大多数用户都难以接受,包括一般居民、事业单位、私企等,个别还认为是电力企业利用其特殊的垄断性地位给用户施加的负担。所以,加强宣传实行电费预收工作,让广大用户明白预收电费的必要性,这不只是供电企业的职责,这是我们政府和各界都需要动员起来的,需要认识的。
3.2 缴纳预收电费的客户对该项业务不理解
营销服务人员在收取预收电费时,未向缴纳预收电费的用户解释预收电费的原因和冲抵方法,让用户无法真正理解预收电费是供电企业防范电费风险而采取的一项措施。当用户因各种原因停止用电时,应该能够随时可以申请,而且应当在较短时间内退回预收电费,降低客户的不信任情绪。
3.3 供电企业在预收电费退款管理中存在手续复杂,时限长的情况
这种情况在供电所的用户中比较突出,由于供电所的用户文化水平以及理解力各方面的因素的原因,用户只知缴预收电费只需缴入指定账户,而退费需填写退费审批表,须领导签字盖章,用户提供自己正确的账户、户名才能将退款转入用(下转第53页)(上接第49页)户手中,由于中间环节须通过的工作人员较多,导致用户真正拿到退回的预收费时间较长,导致用户对供电企业的预收管理工作造成误解。
3.4 业扩报装把关不严,录入客户资料不真实、不全面
在客户退费或是对预收电费滚动明细与供电企业存在争议时,一个完整的客户资料可以缩短工作时限,及时与用电客户沟通,消除用户的误解,同时保证我们的优质服务工作。
3.5 预收电费的对账工作应作为工作重点
随着智能电表的改造,预收电费已经占了电费的很大比例,只有将预收电费明细核对清楚、无误才能保证预收电费健康有序的管理。因此对于预收电费的管理应当立即根据工作实际,建立相关的工作标准和工作机制,自上而下的提升重视程度,加强预收电费的入账管理。
总而言之,电费预收工作的管理是电力企业与用户之间符合法律法规及市场经济规律的交易行为,而它作为一项有法可依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电费拖欠的问题,及时回笼电费资金,减轻电力企业的经营风险,促使电力企业更快、更好、更持续的发展,更健康的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安居乐业做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秦顺东,黎邦满,冯瑞元.对依法实施预收电费的思考[J].供电企业管理,2004(04).
[2]王冰如,蒋光清.浅谈电费回收过程管理和风险防控[J].中国农电网,2012(2).
[3]王改现.对“预收电费”应具体分析[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2(4).
[4]舒文泉.关于电费预收管理的应用思考[J].价值工程,2010(4).
[5]李卫华.略论电费预收管理工作[J].神州,2011(26).
篇8
关键词:发电权;置换交易;电力体制改革
我国发电权交易1999年就已经开始,目前全国有22个省开展了省内发电权置换交易。通过梳理国内发电权交易的基本经验,有利于更准确地把握和运用发电权交易制度。
一、我国发电权置换交易现状
发电权置换交易起源于1999年四川推出的“水火置换”,主要是充分发挥水电优势,减少弃水。2003年在“水火置换”的基础上,从交易的效用(经济性)方面,提出了发电权交易的概念。近年来,随着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的兴起,新能源与火力企业之间进行发电权交易也逐渐被尝试。
随着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发电权交易相关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电力市场领域理论研究的热点[1]。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共开展了四项电力市场改革,即区域发电侧市场,直接交易市场,发电权置换交易市场和跨省跨区电力交易市场。前面两种市场国中央政府主导,从上而下地进行;后面两个市场由企业主导,从下而上地开展。事实上,企业主导的电力市场包括发电权置换交易显然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发电权交易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而深入开展,跨省跨区发电权交易也在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和南方区域市场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 发电权置换交易的体制基础与政策支持
发电权置换交易为什么能够从下而上地开展起来,有一定体制基础和政策原因。正确认识这些原因,对于准确分析发电权置换交易的实质与变化规律有重要意义。
(一)政府电力电量平衡计划制定办法及发电权界定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也为了确保电力供应,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通过电力电量平衡方式,按照清洁能源优先,火电机组同比例等原则,对电力企业下达生产任务或指导性计划。
(二)国家节能减排政策
2007年8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以[2007]53号文转发了发展改革委、环保总局、电监会、能源办联合制定的《节能发电调度办法(试行)》。该办法按照节能、经济的原则,优先调度可再生发电资源,按机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由低到高排序,依次调用化石类发电资源,从而实现节能的目的。在这种背景下,全国各地开展了以大机组替代小机组的“以大压小”的发电权交易,增加了高效率发电机组的利用率,平稳有效的实现了节能降耗减排。
三、交易规则方面的主要经验
(一)准入条件
结合我国的发电权交易实践,准入条件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对发电权交易的出让方和购买方都设定准入条件;一般情况下都会对发电权交易的出售者和购买者的发电机组的容量设定限制,这也就决定着了发电权交易的方向只能由节能低排放的大容量机组替代耗能高排放的小容量机组发电。2)只对发电权交易的购买者设定条件限制;也就是发电权的购买方机组容量必须大于特定容量才能进行交易,这就意味着发电权交易不仅可以由节能高效低排放的机组代替耗能低效高排放的机组,而且发电权交易可以在高效低排放的机组间进行。3)对发电权交易的双方都不设定条件限制;任何机组都可以参与交易,发电权交易市场通过价格来调节进行交易。在这种条件下,耗能高排放机组可以替代节能高效机组发电,耗能低排放机组之间也可以进行发电权交易。显然,在新能源与火电跨省跨区发电权置换交易中,是新能源置换火电企业发电。
(二)交易方式
发电权的交易方式大体包括双边交易和集中交易两种基本方式。其中双边交易适用于交易成员较少、交易情况较为简单的情况;而集中交易则适用于市场成员较多,交易机制较为复杂的情况。此外,东北区域电力市场的发电权交易除上述两种交易方式外,有挂牌交易。
(三)价格机制
双边交易的交易价格由交易双方经协商确定,而集中交易由于交易成员较多则需要对交易模式和价格机制进行设计。其中价格机制主要有高低匹配和边际出清两种价格机制。在现实发电权交易中,集中交易普遍采取集中撮合交易模式和高低匹配价格机制。
(四)交易平台
区域发电权的交易平台包括区域统一市场和共同市场两类。区域统一市场是指在区域中建立一个电力交易中心,所有的发电权交易均在这个机构中进行;共同市场是指在区域中建立一个区域交易中心和多个分支交易机心,发电权交易在这个市场中分层进行。本质上讲,区域统一市场组织区域一级的发电权交易,而共同市场则组织区域和省两级发电权交易市场。目前我国区域发电权交易采用省级交易市场和区域交易市场共同存在的共同市场交易平台,交易顺序为先进行省级的发电权交易,再进行区域发电权交易。
(五)电价、电费结算
各省发电权交易实施办法及监管办法中都对电价结算,电量(电费)结算,输配电价和网损电价,甚至包括辅助服务补偿都做出了详细规定。
四、启示
(一)用市场机制补充和完善电力生产计划经济制度
发电权交易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说明,发电权交易作为对电力工业中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补充和完善,具有简单易行,效果明显的特点,充分显示了市场经济制度的有效性。发电权来源于计划经济体制,可能会产生资源扭曲配置的结果,但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后,却能产生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因此,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有效补充和完善。两种经济制度在发电权交易中得到了充分和有效的融合。
(二)利益共享是发电权交易的基础
发电权交易通过把资源优化配置产生的效益在参与的市场主体之间分享,在计划体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市场化改革产生的搁浅成本的处理机制。与其它市场交易制度如直接交易不同,其它市场交易可能会造成某个市场主体利益受到损失的问题,这种市场的改革必然会产生阻力。发电权交易可能形成的利益分享机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是发电权交易能够迅速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三)有基本相同的交易规则
目前我国许多省都开展了发电权交易,有些地区还组织了跨省、跨区的发电权交易。总体上看,发电权交易有基本相同的交易模式和规则。如火电大小替代,水或新能源与火电替代等几种类型,双边协商交易与集中撮合交易等相同的交易价格形成机制等。
(四)有关风险管理规则设计不够
由于参与发电权置换交易中各方利益都有所增加,因此,发电权置换交易模式和规则中有关风险管理与控制的规则较少。事实上,不同发电企业参与的发电权交易并不完全都是没有风险的。比如“大小置换”就不会产生太大的风险,不同火电企业特别是同省的火电企业开展发电权交易,双方对对方成本信息等了解得非常清楚,所以在报价中,大家会对发电权交易产生的净收益的分配十分公平和准确。但是,对于水电、新能源与火电的发电权交易,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五)全部为物理交易
目前我国发电权置换交易都采用了物理交易,而发电权置换交易更适合采用金融市场交易方式。因此,如何从发电权交易开始,提出和设计以发电权置换交易为基础的发电权合约交易市场。吸引包括投机商在内的交易主体参与,增加市场流动性和交易规模,形成相对规范和完整的市场。(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篇9
“怀胎十年”的创业板一朝分娩,速度之快,超出市场预期。
9月17日,7家企业过会;18日,又有6家企业过会;两天后,这13家企业中的10家封卷,获得了发行核准批文;21日,10家公司开始询价路演;25日,10家公司进行网上招股,“十一”长假之后挂牌在即。
与此同时,另有数家公司正在陆续接受证监会紧锣密鼓的审核,截至9月25日,共有26家企业通过了发审会,同时也有2家没有通过发审会。
9月23日晚间,深圳证券交易所了《关于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首日交易监控和风险控制的通知》。《通知》规定,创业板在中小企业板现有新股上市首日开盘价±20%、±50%临时停牌阈值的基础上,新增±80%停牌阈值且直接停牌至14∶57。
短短半个月内,从创业板的上市资源到交易制度、风险防范,一切准备就绪。
迟到的热情
“这两天每个营业部开户的人很多,每天都有几百人,有的营业部还专门租了场地。”谈到创业板投资,中银国际证券公司的一位人士向《财经》记者描述投资者在创业板公司挂牌前的高涨热情。
国元证券上海营业部一位人士也表示,9月底办理创业板开户的投资者非常多,明显高于以前,“可能是投资者觉得申购新股中签几率较高,所以都来集中开户了。”截至9月16日,可以投资创业板的开户数超过了400万,其中深交所会员单位的客户的开户率平均只有7%左右。但可以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创业板的开户数还会快速增长。虽然已开户数仍然较小,但相较创业板初期融资仅有几十亿元的规模,流通股份仅有数亿股看,投资者参与度并不算小。
一些证券营业部的人士向记者表示了担忧:多数投资者开户,其实并未仔细阅读过有关风险提示,仅是匆忙开户,只觉得打新股能够赚钱,显然并未认真考虑过创业板的风险,以这样的心态,无法认清创业板的风险及投资价值。
为了保证相对成熟的投资者参与创业板市场,并能更好理解市场的风险,根据中国证监会的《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暂行规定》,自然人投资者申请参与创业板市场,原则上应当具有两年以上(含两年)交易经验。所谓两年以上(含两年)交易经验,是指从起算时点起,至投资者本人名下的账户在上海或深圳证券交易所发生首笔股票交易之日有两年或两年以上时间。
如果交易经验不满两年,证监会要求投资者在开户时,证券公司应当在营业场所现场与其书面签署《创业板市场投资风险揭示书》,并要求投资者就自愿承担市场相关风险抄录一段特别声明。
9月22日,证监会向各基金公司以及托管银行了名为《关于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创业板上市证券的说明》的函件,明确基金公司可以投资创业板和可转债,给基金公司投资创业板开了“绿灯”。
南方基金的一位投资总监认为,基金面对创业板的态度和面对主板、中小板的态度一样,都是一个投资品种。该投资总监表示,创业板上市的股票规模偏小,基金又受制于投资比例的限制,投资创业板的规模会非常非常小,大概只有百万级别。虽然收益率可能会高,但是收益的绝对规模太小,与几十亿的基金比较起来太小,基金经理每天关注这样的股票得不偿失。
“真正可能操纵这个创业板的是那些私募和一些‘影子机构’,基金公司的中小板投资不太成功,创业板投资会更加谨慎。”一位基金公司总经理表示。
但也有数位私募人士向《财经》记者表达了不同程度的担忧,认为创业板虽然短期可能火热,但有香港创业板的经验在,长期仍然需要谨慎。
汇信资本董事总经理叶翔表示,香港创业板未能成功,一大原因是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参与较少。
缺乏专业的机构投资者,中小投资者不具备较强的风险识别能力,上市公司的价值发现就得不到充分体现,甚至会增加市场短期炒作的行为。韩国高斯达克(KOSDAQ)市场,就是因为个人投资者比例太高,市场波动剧烈,使不少投资者丧失了投资兴趣。
首日魔咒
9月22日,深交所正式表态,投资者只参与创业板新股申购,不进行创业板股票交易,必须签署风险揭示书,重新办理交易开通手续。
9月23日晚间,深圳证券交易所了《关于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首日交易监控和风险控制的通知》。《通知》规定,创业板在中小企业板现有新股上市首日开盘价±20%、±50%临时停牌阈值的基础上,新增±80%停牌阈值且直接停牌至14∶57。
对于监管层来说,当前推出创业板最大的挑战并不在于上市企业的情况,而在于上市首日的交易风险。
对创业板市场来说,即便能够抑制首日爆炒并不代表市场成功,却是成功的一个先决条件。一旦首日被爆炒将会导致后续上涨动力被完全消耗,绝大多数个股被边缘化,成交量严重萎缩,市场必然无效。
在主板市场尤其是中小企业板市场,历来就有首日爆炒新股的传统,究其原因,无外乎新股供给小于市场需求、一级和二级市场存在的价差,以及可能存在的个别不规范的交易行为。
2007年6月29日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的深圳市拓邦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价为每股10.48元,上市首日最高价曾达71元,收盘价报60元,比发行价上涨了475.52%,其市盈率高达1352.86倍,随后连续四个跌停板,最新价则只有13.50元,跌幅高达77%。
由于中小板首日爆炒的赚钱效应,迅速聚拢了大量的资金和炒家入场,专门瞄准新股进行炒作,几乎是每一个新股都有这种炒家进出的身影。此种炒作,使得新股上市开盘过高,后续买盘不足,股价自然下跌。一些专业人士在给新股定价时往往也将价格定得非常高,进一步助推了新股炒作之风,令不少散户买入后深套其中。
此外,中小板公司流动性不足的自身缺陷,也是其上市后迅速沦为下跌一族的重要原因。有的股票上市当天换手率超过80%,一时的供应不足造成短线大幅度上涨,但随后就出现狂跌。
虽然深交所迅速调整交易停牌制度,也大量采用了盘中停牌的措施,但是中小板的一轮爆炒留给市场的魔咒至今未解。
对于上市规模比中小板公司更小的创业板市场,如何规避首日爆炒魔咒,将是一道难题。
在交易制度上,与目前施行的中小板新股上市首日“两档停牌”规则不同的是,创业板上市首日测试实行“三档停牌”规则,除新股上市首日盘中涨跌幅达到或超过20%和50%时各停牌30分钟外,还增加了“首次上涨或下跌达到或超过80%时,临时停牌至集中竞价收市前3分钟”的规定。
在9月12日第一次全国联网测试的方案中,创业板正常交易涨跌幅设定在10%,低于此前传闻的创业板交易实行20%的涨跌幅度。据《财经》记者了解,创业板的交易规则与主板一致,将不再另行,涨跌幅限制也与主板一致,同时交易实行“T+1”制度。虽然深交所有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中透露,全网测试的数据并不构成最终的交易规则,但是交易所对于首日风险的担心溢于言表。
据了解,深交所还将视盘中交易情况采取进一步的风险控制措施,并严密监控创业板股票上市首日的交易,对通过大笔集中申报、连续申报、高价申报或频繁撤销申报等异常交易方式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证券交易量的账户,将依据有关规定采取限制交易、上报证监会查处等措施。
长江证券策略研究员张凡对此分析称,交易规则之所以迟迟不出的原因在于如何平衡创业板的投机性和流动性。可以肯定的是,流动性对于创业板而言并不是大的阻碍,因此类似纳斯达克的做市商制度不会很快推出。
除了交易制度,证监会密集推出大量的上市公司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增加供给,制约首日爆炒的目的,不过这类“窗口指导”是否真的有效,尚待市场检验。
“五成熟牛排”
证监会曾公开表态,创业板在10月底前挂牌,首批10家公司这么快获得发行批文稍显意外。证监会一位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现在进度仅比原有计划提前一周,首批公司挂牌,也要10月中旬。之所以提前,是因为考虑各方面准备成熟,没有必要再等,而市场因素,由于创业板发行规模很小,对市场影响也不会很大,不在重点考虑之内。
摩根士丹利中国策略师娄刚认为,创业板是目前市场关注的一个热点,但对市场影响不值得担心。创业板规模比较小,决定市场走势的,永远是经济和公司基本面的主线。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证券和大宗商品主席李晶也认为,创业板具有业绩不稳定、经营风险高、退市风险大等特点,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对主板市场的资金分流作用并不大。长远看,创业板启动应该对市场资金流动不会有显著的影响。
按照证监会要求,创业板重点关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环保节能、现代服务等六大行业。首批获批的企业,多数在软件与信息技术、工业制造、医疗器械、现代服务和生物医药等行业,且普遍具有盈利高增长、高资产收益率以及高毛利率的特征,符合外界对“万无一失”的猜测。
据天相投顾数据,首批已过会1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008年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利润比2007年增长43.9%,比2008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17.23%的增速高出60多个百分点。2009年中期,13家公司简均的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8.9%,其中,北京神州泰岳达到了40.28%,而同期全部A股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为6.14%。13家公司简均的毛利率水平为47.4%,同期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毛利率水平为20.8%。
据多位保荐机构人士表示,初期报备,为保证“万无一失”,公司质量自然较高,绝大部分甚至能达到主板的水平。
9月21日,南京磐能电力成为申请创业板上市首家被否的企业;9月22日,上海同济同捷步其后尘。从财务数据看,南京磐能电力2008年净利润出现负增长,而上海同济同捷2009年中期净资产收益率急剧下降至4.98%,但与南京磐能电力“上会”顺利通过的北京北陆药业,2008年净利润同样负增长。
南京磐能电力的被否决,除净利润负增长的明显因素,一说是南京磐能电力因减免所得税额占同期利润总额比例过高;二说是因为南京磐能电力不属于上述六大行业,这家公司生产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然而,获批的企业同时也遭受质疑,除少数几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大多数缺乏明显的创新能力。国泰君安报告指出,三家医药公司北京乐普、安徽安科和莱美药业均非细分行业的龙头公司。尤其是安徽安科和莱美药业在每项业务都只是追随者,行业中地位并不明显。
此外,尽管获批企业多数在高科技行业,但天相报告指出,研发投入强度方面(即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汉威电子约为5.99%,南方风机约为5.94%,上海嘉豪船舶工程4.9%,安徽安科生物工程4.6%。但远低于华为技术公司和中兴通讯等高科技公司的9%和微软、英特尔、甲骨文等14%以上的水平。
无明显的创新能力却拥有高成长的原因何在?国泰君安报告认为,上述公司的高增长大多数属于分享行业的成长性。比如特锐德电气受益于铁路行业,南方风机受益于核电建设,神州泰岳受益于中国移动的飞信业务,这两年业绩爆发性很高。
中国证监会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开宗明义,表示创业板是“促进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的发展”。
“目前大家对中国创业板都有误解,认为应该走美国纳斯达克的高科技方向。但是中国跟美国不一样,美国低附加值的企业已经没有了,而中国核心竞争力是以制造业为主,创业板需要与整体经济特征相匹配。”一位券商从业人员如是解读。
“如果拿牛排来比喻主板和创业板企业,中国的主板企业上市时已经有八成熟了,创业板也有五成熟了;而在美国,主板公司才五成熟,创业板公司不过一成熟。”原宏源证券董事长、方正集团高级副总裁汤世生这样说。
制度性不足
纽约证交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杨戈曾表示,判断创业板是否成功有两个标准,一是要有一大批优质的上市公司,上市以后股价表现良好,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来上市;二是要有一大批优质的投资者,并不是那种短炒的投机客,但也要保证交易活跃,企业才有二次融资的机会。
对前者,中国原应信心十足。但因发行审核机制仍未彻底迈向市场化,难以真正以市场化方式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财经》记者了解,除已明确的财务指标,监管部门目前对企业成长性和发展模式、行业特色有较为强烈的要求,且募集资金投向多要求以扩大再生产为目的,创业板发审委不希望投资未见成效的项目。
一位股权类投资公司的负责人此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担忧地表示,采用审核制,创业板很可能沦为腐败的黑洞。“我们希望能改变现有的发行体制。对IPO审批过程透明公开,公开审批时间、审批程序、参与审批人员等信息。”
实际上,虽然审核细节有些公开,但审核过程,企业被通过及未被通过的信息,仍不公开,企业被否原因也被市场当做“谜题”来解,更重要的是这将缺少市场公开的监督。
另有私募投资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创业板利益牵涉众多,如果不严格监管,可能会成为某些利益群体攫取利益的场所,尤其在审批与交易两个关键环节,他对这个市场中长期发展持谨慎的态度。
从目前整个市场环境看企业上市心态,不少企业上市确实是为了发展壮大,但也不乏上市急于圈钱的意图。汇信资本董事总经理叶翔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创业板给创业的人和高科技人才提供了辛苦创业后的财务回报,但也可能提供有一个副作用,并不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人,也通过创业板的机制拿到钱,或者创业者拿到太多的资金,产生心态的变化。
此外,细观当前创业板的投资者队伍,市场需要的真正机构投资者并未出现,大量抗风险能力很低的中小散户涌入市场,必然难以维持市场的理性流动。
篇10
[关键词]能源金融;能源风险管理;金融衍生工具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2-0036-02
1选题背景
目前能源市场不再是单纯的商品市场,金融市场日益成为能源市场问题的归宿,能源市场逐渐成为金融机构瞩目的焦点。能源金融一体化是正在兴起的国际金融发展趋势,它是能源与经济相互融合的必然产物,对于我国实现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2相关概念界定及能源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21能源风险及管理
刘贵生(2007)认为能源信贷投放结构潜藏着较大金融风险,日益向能源倾斜的金融结构同时也暗含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刘传哲、何凌云(2008)总结,能源企业境外直接投资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国家政治风险、制度风险、外汇风险、政策风险、融资财务风险、勘探风险、开采与加工相关的技术风险、生产经营与销售风险、环境保护风险等。
能源风险管理是指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等技术手段,对电力、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等能源生产、消费和流通企业的资本(包括有形资产、有形商品和衍生品等)在运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使风险化解到比较小的程度并能产生增值效益,从而使企业能有效地运作。
22金融衍生工具
严国荣(2002)认为,金融衍生工具是指在传统的金融工具(股票、债券、房地产、外汇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投资和风险管理工具,是合同形式的金融工具(陈瑶,2007)。
23能源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能源企业必须加强能源价格风险管理,其主要原因在于能源价格波动大于其他商品,对能源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近50%,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直接增加我国工业生产成本,从而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研究能源风险管理,有效利用衍生工具规避能源价格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3国内外能源金融研究综述
31能源金融的含义
目前学术界对于能源金融尚无一致的定义。按照系统学的观点,能源金融是传统金融体系与能源系统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所形成的新的金融系统。能源金融可以分为能源虚拟金融与能源实体金融两个层面(佘升翔、马超群,2007)。本文主要针对能源金融的第一个层面,即能源虚拟金融,也就是能源金融衍生品的运用来进行初步的研究。
32能源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
Fleming Jeff 和Barara Ostdiek(1999)研究发现,原油金融衍生品证券会增加市场波动性,使潜在的市场效应发生动摇。2001年在得克萨斯大学的能源金融教育研究中心会议上,学者们一致认为,能源金融衍生品和公司的风险管理行为,导致传统的能源企业产生新的财务模型,使得公司的发展战略改变。Deng SJ和Oren SS(2006)认为,电力金融衍生品会减少市场风险,为发电厂、负载服务企业和电力市场的风险管理构建对冲策略,也可以增加市场的广度,有助于降低企业运行成本。陈锡坤(2009)总结认为,能源金融衍生品市场是以石油、原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性产品为基本标的,通过金融工具进行即期和远期金融衍生交易的新型金融市场。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能源金融的研究多理论性阐释,还没有关于国内学者对能源金融的实证研究成果。本文将针对金融衍生工具在能源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这部分内容进行初步的研究。
4能源风险管理: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
能源市场风险控制方法很多,其中衍生品将是通过对冲迅速减少某些风险的最有效的工具。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对于完善市场结构,充分发挥市场功能,扩大市场规模,具有重要作用:一是规避风险。二是降低成本。能源金融衍生工具,主要包括能源远期合约、能源期货合约、能源期权交易和能源互换协议。下面将介绍不同的衍生品以及它们如何用于价格风险的分离和转移。
41能源远期合约
远期合约是现金交易或现付自存交易的简单延伸。在一个标准的现金交易中,所有权的转换和对商品的实际占有同时转换,而远期合约的交割活动被延期到未来执行。
利用能源远期合约,可以使能源商品原价格和加工企业的成本锁定在特定水平上。价格水平可以是合约双方确定的固定价格,也可以是按特定公式计算的价格。通过锁定的价格,可以使原来不确定的价格可以预期,从而规避了能源价格风险。但是要有效地利用远期合约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必须要协调好远期合约交易和现货交易之间的关系,确定最优的期现货交易比例合约价格,其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市场的不确定性,即价格不确定性和需求的不确定性。
42能源期货合约
期货合约是指在规范的交易所内交易的标准化活动,交易双方不一定认识,期货交易大多不以实物交割为主,而远期合约往往是私下约定的协议。
利用能源期货合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能源价格风险。以石油期货为例,当石油价格上升时,勘探开发投资相应增加;当石油价格下降时,勘探开发投资相应减少。在目前我国没有石油期货市场的情况下,石油企业可以利用美元与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条件,在国际石油市场上进行交叉套期保值来管理油价风险。
43能源期权
期权是指在特定的期限内,以事先给定的价格购买或者出售某项标的物的权利。基本的期权有两种:看跌期权和看涨期权。看涨期权的持有者有权在某一确定时间以某一确定价格购买标的资产;看跌期权持有者有权在某一确定时间以某一确定价格出售标的资产。
利用期权工具能够规避能源价格风险,可利用的期权工具有价格上限或价格下限及领子期权。
431价格上限、价格下限与双限价格
价格上限是实物资产多头与看涨期权空头的组合,适合于能源购买者对作为原料的能源进行价格风险管理,它可以使原料成本得以控制;价格下限是实物资产与看跌期权多头的组合,适用于能源生产商进行销售价格风险管理,它使企业售价的最低水平得到保证。双限价格协议则是价格上限和价格下限的组合,这种组合通过限制超长能源市场价格波动为能源生产商和用户提供价格保护,可以将合同价格控制在某个范围之内。
432领子期权
领子期权实际上是价格上限与下限的组合,即在拥有或将拥有实物资产的同时,持有不同执行价格的看涨期权空头和看涨期权多头,这种组合交易基本上不需要多大的资金占用、买卖双方在期权交易上也不发生资金转移。通过领子期权的交易,可以将能源价格控制在一个范围,减少了由于能源价格波动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
44能源互换协议
互换协议(亦称掉期、差价合同),是金融领域最新的一项创新。创造互换是为了以比期权费用更低的成本提供价格。互换协议是一种私下缔结的协议,协议中双方同意在一定期限内互换特别的价格风险暴露。
能源企业可以与金融机构签订互换协议,可以是纯粹的金融活动而并不涉及实物交割。金融机构作为互换协议的买方,即固定价格的支付方或者浮动价格的接受方,则能源企业可以将因能源价格波动导致的风险转移到金融机构,而金融机构从中获取收益并承担风险。同时,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资产组合使其所承担的风险得以有效的分散。能源企业也可以与能源用户签订互换协议,这样能够锁定销售能源时的价格,而用户则锁定购买能源的价格。从而,使双方能在更大的程度上控制经营活动中的成本和收入。
5结论与启示
通过本文分析可以发现,能源金融衍生品市场是一种新型的风险管理平台。在我国,能源风险管理尚处于发展初期,在完善过程中应该借鉴欧美国家的相关经验,加强对能源的风险管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能源安全保障和企业的经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城雄金融与能源:越来越难以分割市场[J].现代商业银行,2008(3):12-13
[2]佘升翔能源金融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石油经济,2007(8):3-8
[3]付俊文,赵红控制能源金融风险的对策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07(2):62-67
[4]严国荣煤炭价格风险与能源风险管理[J].中国能源,2002(11):21-23
[5]Fleming Jeff,Barbara OstdiekThe impact of energy derivatives on the crude oil market[J].Energy Economics,1999(21):135-167
[6]Corporate energy sector of University of TexasUniversity of Texas roundtable on energy derivative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US[J].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2001(10):51-59
[7]Deng SJ,Oren SSElectricity derivatives and risk managementEnergy,2006(31):6-7
[8]陈瑶衍生品与油气行业风险管理[J].国际石油经济,2007(8):9-18
[9]陈锡坤我国能源企业提高价格风险管理能力的研究[J].财经市场,2009(5):70-71
[10]谭忠富能源市场风险管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5):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