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养殖技术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3-06-11 08:35: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肉牛养殖技术与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肉牛养殖技术与管理

篇1

[关键词]规模化;肉牛养殖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肉类市场需求不断加大,传统农业结构与模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近年来,牛肉及其他相关产品越来越被人们所青睐,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为满足国民对牛肉的需求,经济效益极高的肉牛养殖产业开始由传统饲养模式向集约化高效养殖模式转变。只有实现肉牛规模化养殖生产,才能对肉牛养殖生产过程进行科学化、现代化、集中化管理,极大解放劳动力,最大限度提高养殖效率与经济效益。目前,我国规模化肉牛养殖管理技术手段还不够成熟,因此,加强对肉牛规模化养殖技术的研发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与经济价值。

1规模化肉牛养殖特点

1.1产量高

相较于传统的小规模散养饲喂模式,成规模现代化的养殖模式具有更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优势。集约化高效养殖模式具备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足够的人手及广阔的养殖空间,对肉牛的育种、培育和饲养均有极大的便利与优势。大型肉牛养殖场所培育饲喂的肉牛数量少的千头,多的万头以上,相比于十几、几十头的传统小户饲养模式,其产量极高。可高产量生产是规模化养殖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最大的优势。

1.2水平高

与传统肉牛饲养相比规模化肉牛养殖,无论是在管理技术、饲养方法、场地设备,还是卫生防疫等方面,水平均更高。规模化养殖场从配种、饲料加工、养殖管理等每个养殖环节均遵循科学高效的系统化生产管理,且大规模肉牛养殖场的资金较为充足,其养殖设施设备、场地规划布局、畜舍环境构造、人畜区域划分、污物卫生处理等各方面的建设标准与养殖条件均明显优于传统的家庭生产模式。除此之外,规模化养殖各区域的划分更为科学规范,更有利于卫生清洁、检查维护和养殖管理等。大规模肉牛养殖场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也高于传统散养户的养殖人员,养殖场有专业的兽医、畜牧养殖技术人员等定期开展检查、消毒、防疫工作,配套设施也相对完善,有效降低了疫病发生,更利于肉牛生长发育与生产性能的发挥。

1.3成本低

科学的饲养方法、规范的养殖管理与严格的疫病诊断防治,能够大幅度降低肉牛的生产成本。规模化肉牛养殖场饲养肉牛的方案,一般均是根据肉牛的品种及不同的生长阶段所需的养分,进行专业的饲料配给,以供肉牛持续育肥发育。其不仅能够提高饲料的吸收利用率,降低饲料消耗,而且能提高肉牛增重效率,快速高效地生产出肉牛产品。规模化养殖通过科学的管理系统,可大大降低人工成本与劳动力消耗,提高肉牛养殖经济效益。

2规模化肉牛养殖存在的问题

2.1标准低

我国肉牛养殖业的发展时间尚短,现代化、规模化肉牛养殖技术与标准还不够成熟。相比于畜牧业发达国家而言,我国规模化养殖场无论是硬件设施设备建设水平,还是管理体制的规范完善标准,均相对较低。这便导致我国规模化养殖场的生产效率相对低下,生产成本较之较高,严重影响了规模化肉牛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另外,我国对规模化肉牛养殖过程与生产产品的规范标准较低,导致养殖场为追求经济效益,无视科学养殖方法与程序,过度扩大养殖数量,造成肉牛生长滞后、产品质量不佳。更有甚者,为快速给肉牛增重,向肉牛饲料日粮中添加有害化学药品进行催熟,导致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危害消费者的人身健康。

2.2技术落后

我国肉牛养殖业发展时间较短,对规模化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力度不够,导致某些经济和信息相对落后的地区,肉牛养殖人员对肉牛专业养殖技术的认知与掌握不足,饲养方式与技术较为原始、落后。无论是科学饲养、合理育肥,还是疫病防控方面,仍旧依靠传统经验进行,缺乏专业的规模化养殖技术培训,导致养殖效益低下,严重影响肉牛养殖业发展。

3提高规模化肉牛养殖技术的措施

3.1规范标准

制定严格的养殖、生产规范标准,是完善我国肉牛规模化养殖生产的基础与重点。只有通过制定完善的养殖场建设标准、肉牛养殖饲喂标准、疫病防治防控标准、肉制品评级标准与污染物处理标准,才能促进我国肉牛养殖业迈向现代化、规模化发展进程。除此之外,还应建应的法律法规,科学规范并改造肉牛养殖业的生产养殖模式与产业结构,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生产产量与质量,促进肉牛养殖业健康发展。

3.2引进、开发新技术

加大科学规范饲养技术的推广与培训力度,引进或开发现代化新型养殖技术,是肉牛养殖业规模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让基层肉牛养殖户与养殖场掌握更科学规范的养殖技术,才能提高养殖经济效益、降低养殖成本,促进养殖业发展壮大。另外,随着肉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对新技术的引进、研发工作也不能落后。开发出更多便利性、简易性、规范性养殖新技术,对肉牛养殖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不可或缺,这需要更多科研力量与科技人才的支持与帮助。

篇2

关键词:肉牛饲养;疫病预防;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062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市场牛肉的价格日益增加,从几年来的牛价走势和综合国际国内养牛业发展状况分析,牛价有增无减,市场前景好,加强肉牛养殖,必须要从养殖技术、政策管理等方面着手进行创新。在很多地区的肉牛养殖过程中,广阔的市场前景为当地的肉牛养殖产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在肉牛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改变养牛必须有草山的传统观念,要依靠种草,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才能确保肉牛草料供给;同时要推进品种改良,缩短肉牛饲养周期,提高出栏率和个体产肉。为了提高肉牛的产量与治理,还应该要加大圈舍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饲养条件。最重要的是在养殖过程中,要抓好防疫,确保肉牛健康安全生产,减少由于各种疫病带来的养殖损失。

1 牛的养殖技术

1.1 加强肉牛品种的选择

品种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对于养牛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选择肉牛品种时应该要选择良种肉牛。遗传选育是品种选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在选择时还应该要根据实际地区的气候、环境等条件选择比较适合当地养殖的品种,尽量避免出现肉牛生长不适的情况。

1.2 加强对饲料的营养配比的控制

肉牛的饲料是影响肉牛生长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牛在生长过程中应该要有充足的营养,才能保证牛的质量。尤其是对于肉牛而言,必须要对其饲料进行合理地配置,一般说来,衡量肉牛日常粮食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干物质采食量,在对牛进行喂养的时候,饲料中的干物质可以有甘草、青贮等,水稻、小麦、苜蓿、大豆等都是肉牛养殖过程中比较常用的干物质,另外,还需要增加一些其他的物质,比如确保牛每天的水分充足、添加一些肉牛复合预混料,能够促进肉牛对钙、维生素等多种营养元素的吸收,使得牛需要的营养得到满足。

1.3 加强养牛场的合理选择

养牛场的场址的选择是否合理,对于肉牛的养殖效率也有一定的影响,选择养牛场的位置也是肉牛饲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选择的位置应该要平坦宽阔,而且地势要高,最好是能够远离交通要道、医院、工厂、居民区等人口比较密集的地方,而且养牛场应该要用围墙隔开,以防对人们的生活工作产生影响。在养牛区内要对其结构进行合理地设置,比如员工的办公区、养殖区等都要进行分隔,贮粪场、病牛舍、兽医室等要进行合理地设置,以提高养牛场的环境卫生水平。

2 牛养殖过程中的疫病防治技术

肉牛检疫是确保肉牛健康状况以及肉牛质量的重要途径,当前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肉牛检疫工程受到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肉牛安全问题时有出现,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肉牛健康状况没有得到有效地检查,因此使得很多问题肉牛在市场上流通,给人们的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在疫病的防治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加强消毒

为了要对各种疫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就应该要保证养牛场的环境卫生,比如在养牛场中要禁止随意参观,可以有效地杜绝一些外来的病菌。肉牛场的门、各区入口处消毒池内要保持有高浓度消毒液,并要时常更换。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之前也应该要更换干净的工作服、工作鞋帽等,并且经过消毒之后再进入养殖区,防止将外部的病菌和疾病带入养牛场中。养牛场内要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无异味、无氨气,保证通风良好,最好是定期进行消毒,要经常对牛槽进行清洗,禁止在牛场中养殖其他的家禽,防止各种疾病的交叉传染。

2.2 加强对疫病的检查

随着畜牧业不断发展,加强肉牛疫病检查管理的力度成为相关部门的一个重要任务,肉牛疫病检查防治管理需要配备专业的疫病检查人员以及监管人员,兽医人员主要是对各种肉牛进行直接检验的人员,他们应该要具备专业的疫病检查知识,同时还应该要具备职业道德素养,从而能够对各种肉牛进行准确地疫病检查。养牛场应该要配备专门的兽医部门,招聘更多专业化成员,从而能够对养牛场的各种疫病的发生以及变化情况进行了解,提高各种疫病的预防水平。在肉牛疫病检查防治工作中,要购买的牛进行检查,确保牛自身没有携带疾病,防止在养牛场内进行大规模地传染。购买的牛应该要从非疫区购买,而且经过检疫合格之后才能入场,在养牛场中也不能立即将其与其他的牛进行混合,应该先将其放在隔离舍观察15d后,确认健康无疾病再并群饲喂。在疾病的检疫过程中,各种基础性设施是开展肉牛疫病检查防治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确保肉牛检疫工作能够顺利推进的关键。比如一些用于肉牛质量检疫的仪器,是确保肉牛质量的关键,在肉牛的疫病检查过程中,应该要使用更多先进的设备,从而实现更加准确地疫病检查。

2.3 加强对粪便和污染物的处理

粪便和污染物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肉牛出现疫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牛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病菌及虫卵,是各种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所以,在肉牛的养殖过程中,对于各种粪便与污物,应该要及时处理,加入消毒物进行发酵,经过高温杀灭一些病源微生物及虫卵,从而有效地防止各种疾病通过粪便和污染物进行传播,减少寄生虫的危害。

2.4 防鼠蚊蝇等各种病害

蚊、蝇等吸血性昆虫是传染病的媒介,老鼠也是一种重要的病原传播体。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该要对这些病虫害进行有效地控制,防止他们成为病原的传播载体。比如用卫害净药物对牛舍进行喷洒,消灭蚊蝇、消灭老鼠,合理适时地进行驱虫,从而切断各种病原的传播关系。一般来讲,常用的针对牛自身的驱虫药要有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粉针剂,对于一些外部虫害进行防治时要根据具体的病虫害进行处理,比如老鼠药等,按说明进行使用。在使用药物对养牛场的环境卫生进行控制的时候,要注意洒药的位置,防治牛误食。

3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肉牛养殖过程中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在养牛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其日常管理,更要加强疫病的预防和治疗,加强检疫的力度,并且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养牛场的清洁,减少疫病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徐照学,兰亚莉.奶牛饲养与疾病防治手册[J].农业,2009(05).

[2] 张明,张太明.浅析牛适度规模养殖的疫病防治[J].农家科技旬刊,2014(10).

篇3

现代畜牧业是用现展理念指导、用现代设施装备、用现代科技改造、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发展起来的基础设施完善、营销体系健全、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建设现代畜牧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1 现代化畜牧业的基本要求

现代畜牧业是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现代畜牧业又是技术密集、科技含量高、可控性强、工程化程度高的畜牧业,是按国内外大市场要求配置生产要素的畜牧业,是商品经济的畜牧业,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过程[1],现代畜牧业是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畜牧业。

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就是各种生本文由收集整理产要素的有机组合,即生产、加工、销售的配套成龙,现代畜牧业的主要特征: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养殖环境生态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专业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由于受资源、资本、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因此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提升安全理念、技术理念、规模理念、产业理念和市场理念,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畜牧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畜牧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畜牧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畜牧业,用现展理念引领畜牧业,以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畜牧业[2]。

2 适度规模养殖是畜牧业的必由之路

适度规模养殖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以期提高畜牧经济效益的一种发展模式。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畜牧业发展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整合资源,实现资源、资金、技术(人才)、市场和生产、加工、销售等诸多因素的有机组装,才能解决“小生产、大市场”的矛盾,有效抵御市场风险,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我国现行的政策制度下,小型规模化种养结合模式,与农户手中的资源相匹配,农户手中拥有的土地资源(耕地、林地、草地等)可以用来种植饲草和饲料作物。他们手中还拥有棚圈等饲养设施,部分农户还拥有基础母羊、母牛等生产资料,可以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进行养殖活动,有些农户家庭中还有剩余劳动力,可以投入到畜牧业生产当中,这些资源要素农户都能够自主支配。

我国的小规模化肉牛饲养从事的也是社会化商品生产,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采用的也是良种、良料、良法等现代技术,不是传统的土方法,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规模化,是中国特色的现代肉牛产业。我国肉牛养殖产业仍以母牛分散养殖和肉牛相对集中育肥方式为主体,农牧户分散饲养在活牛牛源和牛肉产品供给中仍占绝对主导地位。农牧户小规模分散饲养一是可以充分利用农家现有的各种精粗和青绿饲料,从而减少饲料浪费,解决目前养殖的最大难题——环境污染,提供大量有机肥,不仅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而且改良了土壤,减少了污染,促进了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小规模养殖也为数以万计的农村整(半)劳动力和下岗职工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解决千家万户农民的致富问题。

小规模肉牛养殖的特点是饲养成本低、规模化、小型化、饲料来源丰富,经营主体是农户。小规模家庭养殖可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实现农民增收,还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小规模化肉牛养殖一般是户养牛10~20头。如杨浩珍等[3]对丰都县148户不同肉牛养殖规模的生产经营状况及投资收益进行调查分析,表明每户肉牛养殖规模以9~10头为宜,其投资收益率最高,为57%;徐恢仲等[4]综合户均年收入及投资收益率、劳动力资源、农户文化程度等各因素来考虑,建议在农村目前所拥有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下,肉牛养殖规模以5~6头为宜。

3 小规模肉牛养殖场现状调查

我国肉牛主要养殖模式是农牧户个体分散模式、农牧户个体集中模式和中小规模专业化模式的肉牛育肥,其中以专业化中小规模育肥模式占主导,随着畜产品需求的变化,这种格局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千家万户的小规模肉牛养殖有许多优势如可以充分利用农家现有的各种饲料资源、劳动力,增加家庭收入等,当然小规模养殖户如管理不善也有弊端,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防疫,其次是食品安全,还有饲养管理不合理等[5]。

笔者于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对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甘浚镇的星光村、巴吉村、工联村、祁连村、小泉村、甘浚村、光明村、三光村,龙渠乡的墩源村、保安村、龙首村、什八名村、下堡村等13个村进行调研,采用抽样调查法,随机走访农户进行访谈,用调查问卷交流方式调查;计走访100余户小规模肉牛养殖户,取得99份调查问卷,其中甘浚镇47份,龙渠乡52份。在深入农村进行走访及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地农户小规模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表小规模肉牛养殖户饲养母牛,进行自繁自育有明显的盈亏正平衡,饲料资源是限制当地小规模养殖户发展的首要限制因素[6];每年一般的小养殖户来自养牛的收入在3 000~8 000元,专业户高达3万元,即使是一般的存栏母牛3~4头的小规模养殖户,农民肉牛养殖收入也达其全年总收入的1/3,使农民致富不离村,维持了农村生产关系的稳定,促进农业的良性发展。

在调查中发现,调查区内的小规模养殖均为舍饲饲养方式,劳动力资源为家庭劳力,粗饲料以自产的玉米秸秆为主,精料多是根据生长需要饲喂混合精料或购进原料粮后自行配制,疫病防治为公共服务方式,粪污以农家肥或沼气形式处理。小规模肉牛养殖有:一是一般养殖户,家庭养殖为养牛经济单位,有专门建造的养牛舍,以饲养母牛1~5头,带犊牛,培育架子牛并育肥4~6头肉牛;二是养殖专业户,以饲养母牛8~12头,属于自繁自养自育,养殖户根据自身的劳动力、饲草、资金情况,也购进架子牛进行育肥。小规模养牛户的肉牛经营模式是“母牛+犊牛+(+架子牛)育肥牛”的复合经营模式,即养母牛并同时育肥肉牛,主要以母牛带犊繁育的家庭舍饲模式为主,经营模式普遍为“母牛+犊牛+育肥牛”模式,养殖户除了将自己犊牛培养育肥或吊架子后用于育肥外,还从外购入架子牛短期育肥。

小规模肉牛养殖属于分散性饲养方式,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位,总的根源就是投入不足(包括资金、饲料、人力等),如调查结果表明,76.29%的农户都不打算扩大养牛的规模,而扩大规模最大的阻碍是草料(玉米秸秆)不足[6]。近年来精饲料价格上涨,农户不愿意花钱买饲料饲喂肉牛,还有后院牛舍占地有限、照顾费劳力等原因,他们不愿扩大养殖规模。

4 小规模肉牛养殖存在的问题

4.1 养牛处于家庭生产结构中的副业地位,农户较少重视养牛科学性,市场竞争力较差

如笔者在甘州区的甘浚镇和龙渠乡调研表明,当地肉牛市场体系落后,缺乏较规范的活牛交易市场,大部分活牛交易都是牛贩子直接到农户家中收购活牛,使养牛户常因市场判断不准而蒙受损失,进而挫伤农民养牛的积极性。当地一般的存栏母牛3~4头的小规模养殖户,农民肉牛养殖收入仅达其全年总收入的1/3;农户仍选择养牛是当地有丰富的秸秆资源,当地的制种吸纳了大量的家庭劳动力,养牛则属于边际效益。

4.2 小规模肉牛养殖比较效益不高

养殖户饲养1头母牛,培育犊牛需要15个月[7],饲养成本在3 890~4 500元,几乎无净收益,当人工费、折旧费、粗饲料费不计算,才有边际效益。如农户养育肥牛,1年饲养出栏10头育肥牛需要投资10万元左右,净收益在1万元左右,而农民目前外出务工,无需投资1年也可以收入2万元左右;而且肉牛养殖高成本投入,扩大饲养规模明显增加了劳动强度及风险程度(市场价格风险、疾病风险等),对农民家庭来说难以接受。

4.3 肉牛养殖新技术扩散难,从业人员科技素质不高,影响农民增收

在深入农村进行走访及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地农户肉牛养殖的技术来源进行了归纳,大部分农户是自学养牛技术(占调查的81%),根据父辈传授下来的经验养牛,缺乏必要的养殖技术指导,肉牛养殖防疫抗风险性差,饲养管理也非常粗放,存在着肉牛品种混杂、出栏率低、肉质差、安全无保障等问题,因此加强农村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素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否则,诸如肉牛品种利用、食品安全追溯、新饲养技术、疫病防治等关键技术难题很难传播和推广,通过宣传培训、服务、示范等多种措施,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提高肉牛生产的科技含量。

4.4 小规模养殖组织化程度不高,与规模养殖场(主要是育肥场)之间缺乏利益的有机联合,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

千家万户小规模肉牛养殖的组织化程度低、经营粗放、效益较实力弱小,没有代言人,市场应对能力弱,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更谈不上辐射带动能力。虽然有“公司+协会+基地+养殖户”、“养殖大户带动中小养殖户”、“村委会+协会+养殖户”、“合作社+养殖户”的经济运行模式,但很难真正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依然是产业链脱节。如在调查发现,甘浚镇肉牛养殖数量较多的祁连村、小泉村和光明村等已相继成立了养殖合作社或养殖小区[8],但这些合作社或养殖小区仅是从养殖户手中购买犊牛、架子牛进行育肥,与村里的养殖户没有形成合作关系,更谈不上辐射带动能力。

4.5 加工业滞后制约品牌建设进程

我国有着丰富的牛业品种资源,但牛肉精深加工发展方面动作缓慢,很多仍停留在品种资源的优势品牌上,缺乏进一步的开发挖掘。如笔者在甘浚镇调查,当地的肉牛群体以西杂牛为主体,当地称“河西牛”,目前仍停留在养殖上,没有发展成牛肉制品深加工层次的品牌[7],导致品牌知名度不高,无力以品牌影响国内外市场。

5 以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理念,促进小规模肉牛养殖产业发展的对策

小规模养殖仍是我国肉牛生产中的主力军,尤其是千家万户繁育母牛和饲养架子牛更是肉牛生产的基础,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户饲养繁殖肉牛的支持力度,如母牛养殖进行适度的补贴,建立基础母牛保险制度,降低养殖风险。在信贷方面对养殖户发展基础母牛给予必要的支持,以保护和调动养牛户饲养母牛的积极性。

5.1 政府的投入和政策扶持

为了促进肉牛养殖产业的发展,国家、省、市、区等各级政府对甘浚镇肉牛产业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相关的政策和资金投入包括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纳入镇财政全额事业性编制、村级防疫员纳入正常补贴、零费用防疫、冻精补贴、零费用配种、秸秆青贮与氨化补贴、牛圈舍修改建设补贴、小区(合作社)养殖补贴、专业户(规模)养殖补贴等;同时信用合作社也加大了对专业户、中小规模养殖户的支持,实行低息贷款甚至是无息贷款。如以调查甘州区甘浚镇为例,对于合作社新建的肉牛舍和肉牛养殖小区,政府出资为其修筑自来水管道、修路、通电、出资绿化,方便养殖户用水、用电以及出售架子牛、肉牛,保证了养殖农户的生产能够顺利进行,确保了畜牧场规划的合理性,保证了农户养殖肉牛的经济效益。

5.2 采用适度规模养殖,发挥饲料和劳动力的资源优势,增加收入

保持小规模养殖户的适度存栏数量,加大养殖户基数的发展,适当增加户均母牛存栏数量,提高母牛的繁殖率。根据农户可利用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和饲料资源确定合适养殖规模,养殖数量过少会造成资源浪费,养殖数量过大,自身不能够解决的饲料资源不足,外出采购则会造成成本上升、效益下降;做好技术力量配置,强化疫病防治,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提高基础母牛繁殖率和犊牛成活率,缩短母牛胎间距,降低幼牛的死亡率。

5.3 加大杂交改良力度,推广科学饲养模式,提高肉牛生产效率

建立和增加家畜改良服务网点,加大改良面积和改良率,充分发挥良种的生产效率,提高肉牛饲料利用率和屠宰率。遵循肉牛生长发育规律,推广母牛、犊牛补饲技术和幼年直线育肥技术[9],摒弃“架子牛育肥”方法,充分发挥肉牛前期生长速度快的优势,给予充足而合理的营养,缩短饲养期,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的青贮、氨化加工处理技术;推广示范养殖技术和饲草饲料加工配合技术,降低饲养成本;根据不同的饲料资源合理配合日粮,提高饲料报酬。

5.4 引导千家万户走向专业户饲养,建立母牛—肉牛养殖小区,组建不同形式的养殖合作社

王消消等的分析表明存栏母牛8~10头的专业养殖户母牛养殖成本明显低于养殖户[7],在养殖小区(合作社)建立母牛—犊牛—育肥牛的养殖经营模式,实行自繁自养自育,稳定育肥牛的牛源,在农户科学饲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场户结合、就地直线育肥的经营模式,扩大饲养规模,发挥育肥牛场在资金、技术、销售等优势,带动广大农户肉牛养殖的发展。建立合作社后,做到统一进行市场信息的收集,摸清楚市场行情,并由养牛合作社的代表与牛经纪人谈价格出售架子牛和育肥牛,减少中间环节的费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风险,增加了农户养牛的利益空间。

5.5 强化科技培训与科技术入户,让养牛者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实惠,创建能繁母牛、犊牛、架子牛和育肥牛养殖户(场)的示范场(基地)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户的培训,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公共服务,政府通过养殖技术服务体系实施技术培训和示范,切实帮助养殖户降低在疾病防治和防疫上的风险,提高养殖户总体应对风险的能力。根据需要开展培训,邀请高校的养牛专家对养殖户实施“走村进社”的冬春养殖技术轮训,注重养牛实用技术推广,围绕提高养殖效益,新技术、新品种、新饲料的应用等开展技术讲座;在注重提高养殖户养牛科学饲养技术水平的同时,推广新技术如应用不同时期母牛的补饲技术[9],犊牛补饲技术和早期断奶技术,犊牛直线育肥技术等,提高母牛养殖综合效益。

5.6 建立完善防疫体系,确保畜产品安全

对村级防疫员根据工作量给予适当补贴,以保证村级防疫工作正常开展,定期开展春防秋防,做好疾病的检疫和口蹄疫的预防;加强能繁母牛繁殖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严格牛群防疫条件,建立消毒制度,开展经常性的环境卫生消毒,提高母牛繁殖率和牛群养殖经济效益。

篇4

1牛场环境条件与保护

1.1养牛场选址应满足地形平坦、背风、向阳和干燥等条件,牛场地势应在当地历史最高洪水线以上,地下水位需低于2m;

1.2水质一定要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所要求的,保证又充足的水量,以深层地下水为最佳;

1.3牛舍必须场地开阔整齐,拥有便利的交通,保证和主要公路干线之间的卫生间距超过500m;

1.4牛舍温湿度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做到舍内空气流通,光照充足,严禁对毒性杀虫、灭菌、防腐药物予以使用;异牛场污水及排污物处理必须符合规定标准。

2肉牛选育与选配

如今,西门塔尔、夏洛来等与国内黄牛的杂交后代是国内饲养肉牛的主要品种,所饲养的肉牛品种应满足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以及适应当地生长条件等要求,并结合优秀公牛的冷冻引进,展开选配。

3肉牛的饲料使用

在肉牛养殖过程中,若想提高肉牛产量就应科学合理的使用饲料。

3.1在价格合理时选择能满足肉牛生长的全价饲料。

3.2养殖户应结合肉牛的养殖目标选择不同类型的饲料。

3.3育肥牛的饲料主要分为两种,即粗料与精料,对肉牛育肥时,应搭配使用两种饲料,并将蛋白质控制在15%左右,对肥牛生长最为有利。

篇5

2、抓区域建设。着重是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沿河湖的水禽生产,丘陵地区的牛、羊生产。以发挥更好的养殖效益。

3、抓科技培训。组织专家组及时的为农民发展养殖业提供科技服务,现场讲、实地做,千方百计把先进的实用技术传授给农民。并积极做好与养殖大户结对服务工作,以带动更多的户发展畜牧养殖。

4、抓品种改良。特别是五元杂交瘦肉型猪和波尔山羊以及优质肉牛的品种改良工作,产出更多的优质畜产品。扶持30万只种鸭场建设。/>5、抓动物防疫。继续抓好秋防工作,不断对新增畜禽进行补免,做到规模操作、规范处置,确保免疫密度95%以上。确保在我县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确保人们能够吃上放心肉。以全面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畜牧生产发展任务指标。

6、扶持加工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一是加强产品加工项目建设。一方面争取省、市项目支持,另一方面加强招商引资力度。二是在龙头企业不强,加工水平较低情况下,制定激励政策,积极发挥养殖大户,营销大户,养殖协会的带动作用,使养殖上规模。三是发展产品加工企业,与高校等科研单位合作,研发新产品,使企业不断壮大。加强与外地加工出口企业合作,形成出口基地,让养殖基地上规模、上档次。扶持加工龙头企业我县引进吃的健康食品有限公司,工程计划07年底完成征地200亩,建一个生猪白条肉屠宰加工厂、冷冻厂、暂养场各一个。

篇6

一、立足实际,理清思路

我县受传统农业格局和种粮比较效益低的影响,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增长还比较缓慢。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一直是县委、县政府潜心研究的问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我们认为畜牧业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收益高,适宜于千家万户。发展畜牧养殖业,既能转化丰富的粮食资源,又能带动饲料加工、交通运输、畜产品购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决定把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作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振兴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加大工作力度,推进畜牧养殖业上台阶。

二、正确引导,示范带动

为把发展思路变为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畜牧业的自觉行动,我们一是抓好宣传发动。为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发展畜牧养殖业的重要性,我们通过召开不同类型的会议和广播、电视、标语等形式,深入宣传农业结构调整的意义,宣传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格局,把发展养殖业的有利条件和经济效益等情况印成资料,发放到群众手中。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乡村组干部和农民代表先后到山东诸城、江台、河南中牟、唐河等地参观考察,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从而更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迅速在全县形成了“一户上、多户跟、多户带全村”的发展局面。

二是抓好干部带头。农村有句老话: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我们要求乡村组干部必须当好群众发家致富的带头人,凡是有条件的乡村组干部都要带头搞好养殖业。据统计,全县13000多名乡村组干部中,已有6000余名办起了各类养殖场。城郊乡郑小楼行政村村委会主任王兆明率先办起养鸡场后又与村民联办了现代化的自动给水养猪场。目前,该村13名村组干部全部搞起了养殖业。在干部的带动下,这个村百头以上的养殖户达到100家,年出栏商品猪2万多头,创产值2000多万元。张庄行政村马侯庄村民组长马建军与人联办良种肉牛育肥场,20*年出栏肉牛1000多头,创产值500多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张庄行政村已建成良种肉牛育肥场20多个,还有一批正在规划中。

三、更新观念,强化服务

一是环境服务。县政府成立了发展畜牧业领导组,使畜牧工作有人管,具体事情有人问。同时,对专业养殖大户优先办理土地使用证,实行奖励机制。为切实保障广大养殖户的生产安全,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轮流站岗放哨,抓好群防群治工作,严厉打击破坏畜牧业发展的犯罪活动,使广大养殖户有了切实的安全感。

二是资金服务。为解决发展畜牧业资金不足的“瓶颈”问题,县政府积极出面与金融部门协调,帮助养殖户贷款。同时组织农民群众积极自筹资金,联合办场,增加投入。三年来,组织群众自筹资金5亿多元,为养殖户争取贷款近1亿元。

三是技术服务。县政府聘请河南农大教授为发展畜牧业的常年顾问,县畜牧局抽调50名技术人员定期到乡进行技术指导。20*年9月前,全县共举办养殖培训班4000多场次,编印技术资料20万份,购买养殖技术光碟2000多张,把畜牧养殖技术送到每个养殖户手中,培训了一批养殖技术能手和农民自己的“土专家”。同时,县畜牧局组织专门力量,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信息咨询、饲料供应、良种普及、疫病防治服务,做到“技术跟得上,防疫到场舍,饲料送上门,销售不出村”。县政府还组织各乡镇成立了各类养殖协会,请专业养殖户介绍经验,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有效地解决了畜牧业发展中的技术问题。

篇7

为进一步加强对肉牛产业发展的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主管工业、农业副县长任副组长,农办、动监、农业、发改、经济、科技、财政、环保、金融、保险等各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肉牛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全县肉牛产业的发展,着重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各乡镇也相应成立领导机构,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主管乡镇长为直接责任人,切实把发展肉牛产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二、建立健全肉牛产业发展的政策机制

全方位、多种方式加大肉牛产业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策的作用,做大*肉牛产业经济。

1、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招商引企。县招商局牵头,采取企业招商、以商招商、政府招商、全党全民招商的办法,积极引进来*县投资兴办肉牛产品加工和与发展肉牛产业相关的企业客商,除享受现有的招商引资待遇外,还在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更大的优惠、更好的服务,扶持其把产业做大做强。

2、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机遇争取项目。县发改局牵头,包装项目,选准项目、抓住机遇,跑“部”、进“省”,主动出击,争取立项,下工夫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助推*肉牛产业经济做大做强。

3、充分发挥现有龙头企业的潜力。县经济局牵头,积极扶持现有的肉牛加工企业辽宁绿源肉业有限公司的发展,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开发新产品,帮助培育优质品牌,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在企业加工能力上使真劲,在知名度上创新天地。

4、充分利用省扶持建设养殖小区政策。县动监局牵头,引导规模养殖户建设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大力推广养殖户联合建小区,分户养殖的经营模式,在小区建设补贴上给予更大的倾斜,每个标准化小区补贴10-15万元。乡镇优先、优惠提供养殖小区建设用地,实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

5、充分利用政府搭建的融资平台。金融部门加大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肉牛产业企业和养殖户的信贷扶持力度。目前共为肉牛养殖户贷款6000万元,户均贷款5万元。

三、建立健全肉牛产业发展的产业机制

调动一切因素和发挥一切积极性,把肉牛产业做成农业循环经济的范例。

1、建设优质饲料生产基地。按照三元种植结构(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要求,选种高产优质饲料作物,推广优质牧草种植,并逐步扩大种植面积。积极帮助养殖户新建、恢复、利用青贮窖,利用青黄贮秸秆养牛,降低养殖成本。同时,通过养牛实现秸秆过腹还田,提高地力,促进种养业良性循环发展。

2、发展饲料加工业。改造提升生产经营档次,创新生产工艺,生产适合肉牛喂养的精品饲料和绿色饲料。大力发展酿酒、养牛的生产模式,为肉牛养殖提供优质酒糟饲料。肉牛饲料必须符合生产无公害、绿色肉牛产品的质量标准,严禁使用添加剂。

3、建立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基地。按照建设“三区”,实现“三化”的发展思路,加快养殖小区建设,加强动物防检疫监督,实现无公害绿色生产,在标准化(符合屠宰要求)高品质上下功夫,每年以新增5万头肉牛的速度,到2015年后,每年提供优质肉牛源30万头。新兴镇、半拉门镇、英城子乡、新立屯镇、绕阳河镇、薛屯乡、大虎山镇等7个重点乡镇,每年建设年出栏肉牛500头以上的标准化养殖小区5个以上,其它乡镇(不含*镇)每年建设2个以上。肉牛养殖小区实行“六个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灭病、统一饲养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逐步建成肉牛产业发展的优质牛源基地。

4、建设完善的肉牛产品加工和销售体系。充分利用肉牛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肉食加工企业,在努力提高现有企业加工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招商引进新的肉牛屠宰深加工企业,实现产业集群化、产业园区化。在肉牛产品精深加工上下功夫,开发新产品。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加经济效益。规范现有肉牛交易市场,积极发展经纪人队伍,组建肉牛产品经营性专业合作社,建立大型肉牛及其产品物流中心。

5、建设生态型肉牛排泄物处理企业。扩大现有有机肥处理厂的规模和功能,加快肉牛排泄物处理企业建设。按照肉牛饲养集聚区的分布,建设新的肉牛粪便处理有机肥企业,实现肉牛产业废物的“零”排放。

四、建立健全肉牛产业发展的服务机制

发展肉牛产业,是发展壮大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产业,前景广阔,效益可观,*县努力创造良好环境,在强化服务上下功夫。

1、进一步强化肉牛产业科技队伍建设。巩固和提高县乡村三级肉牛产业科研、推广和管理等服务机构,不断完善、不断拓宽服务功能,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2、进一步强化肉牛产业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县“辽育白牛”品种审定步伐,不断扩大种群数量;加大“夏洛来”、“西门塔尔”黄牛的改良力度,逐步形成优良肉牛养殖品种的多元化;采取“放母还犊”或“借腹生犊”等形式加快母牛的繁育速度,确保*县能繁母牛存栏达到20万头以上;加快肉牛改良站的建设力度,积极推广肉牛繁育冷配新技术,提高肉牛优良品种比例。

3、进一步强化肉牛防检疫体系建设。坚持“以监促检、以检促免、以免保养”的工作机制,采取重大疫病强制免疫和随进随免相结合的的方法,做到口蹄疫等重大疫病免疫率、挂标率、发卡率和建档率实现100%;肉牛布病、结核病检疫率实现100%;运输和屠宰检疫率实现100%;“三证”及耳标回收率实现100%;检出的病害肉牛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率实现100%,确保肉牛生产安全。

4、建立健全肉牛产业发展风险防范机制。设立风险防范基金,由参与联动的肉食品加工企业建立养殖风险防范资金,用于支付肉牛养殖保险补贴及市场风险价格补贴,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保险。对参与肉牛产业联动的养殖户的肉牛,全部纳入养殖保险。保险金由政府补贴、基金补贴和养殖户各承担1/3。保险公司按合同规定及时进行赔付。

篇8

我走村串户了解民情,与农民谈心,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给他们讲解种植、养殖技术,如果农民有困难找到我,我都会想方设法地去帮助他们。平时我协助村“两委”做好各种工作,与村支书一起下组解决纠纷,处理问题,经过努力,大石门村的农民渐渐地熟悉了我,并把我当成了自己人!但这始终不能改变农民贫穷的命运,为了带领农民脱贫致富,2008年我通过刻苦学习,自主创业发展肉兔养殖项目,达到种兔500只、存栏6000只的规模,并于2009年11月底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荣县墨林乡欣益养兔专业合作社,为社员免费提供包括饲养管理培训、技术扶助、产品销售的全套服务。合作社共有社员5户,带动农户50户,辐射范围到旭阳、双古等乡镇,年销售收入80万元。从2011年8月至今,我从原来的养兔项目转向了更有发展前景的肉牛养殖项目,年出栏肉牛270余头。在我的带动下,有10多户农民也养起了肉牛,这将为农民带来每头牛2000元左右的纯利润。现在每天到我的养牛场参观、学习的人很多,我为他们作技术培训并出谋划策,争取通过各种途径让农民富裕起来,做好带头作用。

知识改变命运,阅读点亮人生。2008年,在大石门村“两委”的积极争取和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石门村建成了20平方米的农家书屋,配备了电脑、电视,联通了互联网,现有各类图书藏书5000余册,报刊100余种,音像制品100余件,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如今,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已经大大改观,现在他们不仅可以在农家书屋读书,还可以在社区图书室、乡镇文化站图书馆读书,既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提升了技能。

全村不少村民通过在农家书屋学习,积极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知识培训,学到了技术,学会了管理。通过阅读书籍农民打开了致富大门:七组村民刘雁,学习技术后进行肉兔、土鸭养殖;一组村民李菊芝苦心钻研种植技术,已成为大石门村的科技示范户……还有很多老百姓通过自己努力学习,靠书籍实现了自己的财富梦想。

篇9

[关键词] 张掖市;肉牛;调研

张掖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下辖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一区五县,耕地面积380万亩,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交通要冲,具有承东启西、南拓北展的区位优势。地形南北依山,地域东西狭长,南枕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脉,北望内蒙古高原的巴丹吉林沙漠,形成一个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地带,是天然的动植物疫病隔离区。农业生产条件优势明显,发展以肉牛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历史悠久,优势明显,是西北肉牛主产区之一。

肉牛业是繁殖系数低、生产环节多、产业链长、干扰因素多、牛肉及副产品产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生态效应好、关联产业产品众多的节粮型畜牧业。各种肉类产品中,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味道鲜美,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牛肉的需求量将会上升。然而目前我国肉牛养殖业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牛肉产品的消费量(人均5.2kg)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10.5kg)的一半。

一、张掖市肉牛产业的发展优势

1.群体数量庞大,区位优势明显

张掖畜牧业历史悠久,养牛业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张掖市把草畜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特别是2008年以来,强力推进“张掖百万头肉牛基地”工程建设,使肉牛产业步入了跨越发展的快车道。产业因牛而兴、企业因牛而活、农民因牛而富,肉牛产业已成为全市农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增收潜力最大的特色优势产业和经济增长的“新名片”。自70年代起,张掖对本地西门达尔进行不间断的杂交改良,培育出了38.5万头的西门达尔高代杂种基础母牛群,体现除了独特的种群优势,这对张掖肉牛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历史机遇。张掖市肉牛量的扩张尤为显著(见图1)

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张掖市牛饲养量和出栏量近几年来稳步增长。2012年,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100.3万头,年出栏突破26.1万头,牛业产值达到18.48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养牛的收入达71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7310元的9.7%。人均养牛收入在农民增收中的份额逐年增加,作用日趋明显。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态势。

2.发展模式独特,示范带动能力强

以建设西北肉牛产业第一大市和优质国毛基地为目标,按照“政府抓良种、农户抓繁育、小区吊架子、大户抓育肥、协会抓流通、企业抓加工、站所抓防疫”的肉牛发展模式,狠抓“十百千”肉牛示范点建设,建成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乡10个,示范村100个,示范户1000户,大力培育母牛专业村、养牛专业大户和规模化养殖小区,扩充养殖总量。肉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在示范乡、村、户的带动下,全市肉牛养殖小区299 个,其中:全市千头以上肉牛养殖场(小区)25个、百头以上肉牛养殖场(小区)养牛大户 150 户,1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2500户、5头以上肉牛养殖户3500户。

3.良繁体系健全,品种改良力度大

我市五县一区相继被列入全省牛羊产业大县,我市利用省上下达的扶持资金,把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作为提高养殖效益、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在品种改良、养殖技术引进、新品种推广等方面狠下功夫。为强化基地建设,形成肉牛规模优势,我市采取了“五统一分”(统一圈舍标准、统一引进良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疫病防制、统一组织销售,分户经营管理)的方式,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全市累计建成肉牛人工授精点248个,在甘、临、高三县区建立了以西门塔尔为主的基础母牛群,引进以西门塔尔、弗兰维赫、荷斯坦、安格斯等为主的优质奶肉牛冻精进行改良授配,优质肉牛良种率由2008年的88%提高到95%。

4.产业链不断完善,增值效果明显

按照种植带动养殖、养殖催生加工、加工反哺种植的思路,大力推广种养结合、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的生态立体农业循环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增值空间。我们算了一笔账:张掖市肉牛饲养量达到百万头后,每年出栏30万头,按照每头1万元计算,效益可达到30亿元;通过对30万头出栏肉牛进行深加工,生产皮革制品,开展生物制药,每头可增值6万元,效益可增加180亿元;秸秆饲料化利用率从15%提高到60%以后,按全市年利用300万吨饲草料计算,相当于节省了135万吨饲料费用;按每吨2200元计算,节省30亿元。巨大的经济效益,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深度开发。

5.政府扶持力度大,龙头企业带动强劲

长期以来,张掖市委、市政府将肉牛为主的草食畜牧产业确定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以政府扶持、农户参与、企业主体的方式打造“张掖肉牛”品牌,目前“张掖肉牛”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目前张掖市共建成肉牛加工型龙头企业8家,近年来,重点扶持和壮大了甘州牧沅、高台博峰、肃南草原惠成、山丹高原龙肉牛屠宰加工等现有的肉牛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组建企业集团,争创知名品牌,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积极支持甘州牧沅、高台博峰、雨润3户企业申办甘肃知名商标。

6.科技培训成效显著,技术服务到位

结合张掖市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和“四送一训”科普惠农活动,大力开展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承办了农业部在我市召开的德系西门塔尔牛区域试验示范推广项目管理与技术培训班,争取市外专局引智项目,实施优质肉羊、细毛羊胚胎移植试验推广项目;与全国畜牧总站、省畜牧管理总站联合举办了家畜繁殖员职业技能资格认证培训班。我市共举办培训班335场次,培训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群众3.5万人次;开办科技讲座175次,培训2.1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6.2万份。

二、张掖市肉牛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市肉牛业正处在传统生产向现代养牛业生产的转变,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挑战,也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1.规模养殖份额小,饲养管理方式落后

规模养殖起步较晚,规模化养牛比重在20%左右,养殖集约化程度低,多数生产者仍然沿袭传统的经验养殖,单产水平低,经济效益不高,致使产品流量小且不均衡,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2.基础母牛养殖薄弱,自给保障能力不足

基础母牛养殖是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要根基和后劲支撑,母牛养殖周期长、效益低,养殖户养殖母牛的积极性不高,造成全市肉牛自繁自育能力不足。

3.饲草料资源开发跟不上,利用率低

多年来大力推广的青贮、氨化等秸秆加工利用技术受群众饲养条件和饲养规模的限制,在零散饲养户中难以普及应用。秸秆资源浪费严重,养畜转化的秸秆不足50%,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也是潜在的火灾隐患。

4.疫病仍存在隐患,质量安全不容忽视

目前,我省以及周边地区的动物疫情比较复杂,禽流感等一些重大动物疫情时有发生,由活畜流通引发重大动物疫病的风险不断加大。一些基层兽医站基础设施较差,动物防疫队伍青黄不接,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将对畜牧业生产和流通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

5.产业链短,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较弱。龙头带动作用不强,尚未形成产业链条

“龙头+基地+农户”是养殖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模式,但目前全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带动力、支撑力还比较弱,产业关联度较差,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够密切。全区肉牛生产仍以饲养出售活牛为主,企业与农户之间大多是单纯的买卖关系,尚未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滞后,加工、营销环节薄弱,缺乏具有较强的内联农户、外联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带动肉牛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尤其是缺乏精、深加工产品,使千家万户分散的养殖户进入大市场缺乏稳定的支撑载体,还处于低层次生产阶段,其基础性主导地位尚不牢固,农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三、对策和建议

1.坚持规模化发展,在扩大养殖总量上实现新突破

通过实施“十乡百村千户”肉牛示范工程,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力度,明确肉牛杂交改良技术路线,保护和发展基础母牛,在充分发挥现有养殖小区(场)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到“十二五”末,全市养殖小区(场)翻一番,达到160个,其中万头以上的5个、千头以上的30个、百头以上的125个,十头以上养殖户达到3万户以上,确保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135万头,其中优质肉牛达到30万头,形成高档肉牛、中档肉牛和普通肉牛三分天下的局面,推动肉牛产业发展成为张掖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区域经济的强力发动机、全省肉牛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参与国际畜牧业竞争的先锋主力。

2.坚持标准化生产,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上实现新突破

结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总结完善张掖地方标准,提高我市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以创建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场为载体,全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使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占到养殖总量的70%以上。将肉牛产业作为道德工业、良心工业,构建肉牛产品加工标准体系框架,健全质量可追溯体系。引导养殖、加工企业加快养殖小区建设,促进生产方式转变;加快科技进步,促进经营方式转变;加快建立良种繁育体系,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增强科技对现代肉牛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3.实施品牌化战略,在增强市场竞争力上实现新突破

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引进经济实力强、国际知名度高的企业落户张掖,加快肉牛产品的深度加工、转化和增值,提高优质、特色肉牛产品的比重。在政策上重点倾斜扶持,鼓励企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着力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建立肉牛产品深加工基地、新技术示范基地和畜产品出口基地。争创“金张掖肉牛”等知名品牌,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加快与美国邦斯美集团在加工领域的合作步伐,接轨国际国内标准和市场,瞄准国内外高档消费群体,生产优质高档、高附加值的牛肉,打造核心竞争力。以国内大中型城市、中东地区穆斯林国家为重点,发展以批发市场为重点的多种新型业态和市场主体,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实现销售窗口全覆盖,全面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扩大“张掖肉牛”的社会影响力。

4.坚持产业化经营,在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上实现新突破

畜牧产业化经营是城市和工业优质资源进入畜牧业的有效载体。在巩固提升甘州牧沅、高台博峰、临泽祁连、山丹高原龙等现有肉牛加工龙头企业的同时,采取招商引资、引强入张、整合资源、调整重组等有效方式,依托张掖市欣牧牛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组建“张掖肉牛”产业集团,加快培育立足张掖、带动河西、辐射全省的肉牛产业上市公司。着力培育、扶持、壮大肉牛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一体化运作,农工商无缝对接,带动上游的粮食、秸秆加工、兽药、饲料加工业,激活中游的屠宰加工、熟食品、小食品加工、食品包装业,辐射下游的皮革、牛骨等副产品加工、生物制药、有机肥生产,提高附加值,平衡市场供求,形成具有较强自主性的肉牛产业发展体系,有效化解市场冲击和风险。

5.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型、环境友好型增长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循环的发展道路,以科技进步为主要动力,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手段,打破资源环境的制约,走技术集约、资源循环利用、环境友好型的内涵式增长道路,实现循环发展。继续制定积极的发展肉牛产业优惠政策,拓宽投融资渠道,增加财政补贴,扩大信贷规模,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力量,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推动科技创新,实现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队伍多元化、行为社会化、形式多样化。加快肉牛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机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经济地位。多渠道开展肉牛经济技术合作,争取利用外资项目,鼓励国内外企业、个人来张投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姜会明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的思考.吉林畜牧兽医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把畜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若干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省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实施好科技兴牧战略,以提升产业效益为中心,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推进畜牧科技与资源的有效整合,以肉牛产业为重点,统筹良种、饲料、防疫、市场等各项工作,扩大养畜规模,创建特色畜禽优势产区,加快产业化进程,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二、工作思路

围绕畜牧业提质增效,加强良种、饲料、防疫、市场四大服务体系建设,在品种改良、示范工程建设、综合科技推广、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四个方面有新的突破;积极探索肉牛产业发展效益最大化,做好肉乳兼用型牛养殖和挤奶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抓好农业血防综合治理工作,积极争取项目,建立畜产品优势产区,延伸产业链;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社会公益,创新管理机制,拓展服务领域,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三、目标和任务

(一)发展目标

1.存栏:大牲畜11万头。其中,肉牛10万头,能繁母牛4.8万头,生猪15万头,羊8万只。

2.出栏:肉牛7万头,肥猪15万头,肉羊14万只,禽220万只。

3.产量:完成肉类总产量28800吨,禽蛋产量1580吨。

4.产值:完成畜牧业产值28820万元。

(二)发展任务

1.抓好示范建设,推动肉牛产业发展。发挥典型引路的积极作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发展优质肉牛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肉牛产业的发展。一是巩固提高已建87个示范村1657户示范户,使养殖规模与饲草储备、养殖水平相适应,进入良性循环发展阶段;二是适度向面上扩展,依托示范村建立3个肉乳兼用牛挤奶示范点,2个肉乳兼用基础母牛培育点,扶持发展100户肉乳兼用母牛养殖和挤奶示范户,培育基础牛群,提高肉牛产业附加值,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建立优势产区、发展基础牛群和延伸产业链上来;三是抓好优质肉牛基地建设项目和农业血防家畜圈养项目,完成项目建设各项指标,搞好检查验收。

2.加大改良力度,提高养殖效益。继续抓好公牛工作,加强和完善肉牛冻精改良网络建设,完成肉牛冻精改良2万头。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扩大生猪良种覆盖率,完成猪杂交改良1.8万窝,其中,人工授精0.6万窝。抓住生猪市场回升机遇,实现县内优良仔猪生产供给平衡,适量外销。

3.强化疫病防治,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认真落实防疫工作责任制,提高防疫密度和防疫质量。做好畜禽及其产品贩运户的培训和管理,加强市场检疫,依法做好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全面提高动物疫病防治队伍的素质,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达到100%;牲畜“W”病强制免疫耳标佩戴率达到100%;产地检疫率达到100%。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实施好血吸虫病防治农业综合治理项目,争取年内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4.开发饲料资源,扩大养殖规模。大力推广种草和秸秆青贮技术。一是实施以连片种草为重点的肉牛生产配套技术推广,发动养牛户扩大青贮玉米、高丹草和黑麦草种植面积,示范户户均种植不少于2亩,示范村的一般农户种植不少于1亩,全县达到利用良田好地种植速生高产饲草1.8万亩;二是开发饲料资源,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技术,完成秸秆青贮2万吨。

5.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养畜水平。大力宣传肉牛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利用干部下乡、培训会和组织参观等形式,扩大宣传面,激发广大群众发展优质肉牛和挤奶牛的积极性。把养殖技术培训从农村延伸到学校,举办科学养畜、母牛挤奶、乳品初加工、冻精改良、秸秆青贮氨化和牧草种植等培训500期3万人次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目标责任制。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领导,实行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把畜牧业生产纳入“四个建设”考核内容,确保各项工作有领导、有计划、有管理、有落实,保障畜牧业生产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推进示范工程建设,建立优势畜产品产区。巩固已建的肉牛生产示范村,在交通沿线依托示范村积极发展饲养3头以上西本高代杂交母牛的养殖户,建立新的肉乳兼用牛养殖示范村,每个示范村的示范户不少于5户,户均饲养西本杂交母牛不少于2头,全面推广科学养牛配套技术,发动群众,力争实现村村养、户户养。通过示范建立大户,政策扶持大户,建立群体优势,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生产模式,分步建立相对集中的畜产品优势产区。

(三)积极探索肉乳兼用牛规范化饲养技术,充分挖掘生产母牛的潜力。抓住国家实施奶业振兴计划的有利契机,对肉乳兼用牛挤奶示范户进行重点扶持,推广配套技术,提高杂交牛产奶量。按照《**县西本高代杂交牛挤奶试验示范实施方案》,在交通方便和杂交牛群集中的地区建立挤奶实验点,鼓励和支持农户、个体工商户从事鲜奶收购和加工,建立消毒奶、保鲜奶和酸奶等销售网络;在杂交牛较多的村组,发动群众利用鲜奶加工乳扇,组织养牛户采取分散或合作方式进行加工,政府给予适当扶持,延长产业链,从而实现我县肉牛产业的提质增效。

(四)加强良种、饲料、防疫和市场四大服务体系建设。良种繁育体系主要抓好肉牛冻精改良网络建设,对改良区内的公牛进行强制性,政府奖励政策不变。推广生猪杂交改良技术,扩大猪人工授精覆盖面,做好黑山羊异地换种工作。饲料生产体系主要抓好良田种草、作物秸秆开发利用,成品饲料的监管工作。加强防疫体系建设,改善防疫硬件设施,层层建立动物防疫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培育畜禽产品市场,完善县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宝华和无量牲畜交易市场建设,做好市场服务,促进市场流通。

(五)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深化畜牧服务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兽医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管理体制,细划工作职能,拓展公益领域,完善社会公益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畜牧兽医科技队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县、乡、村三级畜牧兽医科技服务体系,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把科技人员充实到示范村,实行定岗、定责、定任务指标,提升科技贡献率,建立起严谨、高效、务实的管理运行机制。充分挖掘农村技术人才,聘用农民技术员,构筑起县、乡、村三级强有力的技术服务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