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技师职业技能范文
时间:2023-06-11 08:35: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级技师职业技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高技能人才属于创新型人才,是在生产、服务等领域一线岗位的从业者中,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操作性难题的人员。高技能人才具有三大特征:
一是高超的动手能力。“技艺超群”、“技能精湛”是其最显著的职业形象特征。
二是突出的创造能力。高技能人才掌握精密技术、从事复杂劳动,其心智技能高、创新能力强。
三是极强的适应能力。高技能人才有在同专业(工种)和邻近专业(工种)工作岗位之间流动和迁移的能力。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是指医药行业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从业人员。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大致可分为院校培养、企业培养和校企合作培养三种[1]。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应以医药行业为主体,以医药高职院校为基础,通过院校教育、企业培养和校企合作紧密联系的模式开展。院校培养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之一,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院校培养模式是职业院校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和方法的总称,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范例[2]。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在培养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方面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培养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是医药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
民以食为天、药以安为先,药品安全关系着人民大众的身体健康。医药行业是民生行业,素有“黄金行业”之称,是典型高产出、高回报的高新技术产业,名符其实的朝阳产业,也是国家“十二五”期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正因为医药行业的特殊性,该行业就业实行准入制度,所有医药行业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随着新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在医药行业内逐步规范,急需大批具备专业知识、综合素质高的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而目前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远不能适应医药产业发展的需要。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系湖南省唯一一所药学类公办全日制高职院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和湖南省示范性职业学校。学院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技能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现已初步建成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技能在全国同类院校的技能竞赛中成绩优异、名列前茅。同时,学院与省内外300多家相关企业建立了人才供求关系,一大批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正在为湖南、广东、上海、浙江等地的医药卫生行业贡献聪明才智。
二、改革药学专业课程设置是培养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
课程设置是高职院校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载体,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所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而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大众化、趋向于普通高等院校化,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瓶颈”[3]。
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涉及到课程内容方面的知识技能结构问题、创造性智力技能的培养问题、保证药学专业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问题、适应药学专业特点的课程模式问题、构建药学专业课程体系需研究的一些具体环节问题等。
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应遵循三个原则:
一是知识技能结构应具有应变、综合和创新的特征性原则;
二是保证药学专业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原则;
三是课程体系的优化衔接、定向选择和有机整合原则。
药学专业授课内容的改革应着力于培养药学专业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科领域可以不是很大,但授课内容应该是精炼实用的、必须掌握的,应避免面面俱到和纯理论教学。药学专业应建立以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内容上,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突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逐步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教学环节应包括药学专业课的实习、实训课程设计、药学主要专业课的现场教学等。让学生学到有用并且较前沿的药学专业技术和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社会就业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上,广泛推行讨论式、案例式、边讲边练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手段上,采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同时,在培养药学专业技能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中,积极采用先进的教育手段并创新方法,逐步探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
近年升格成立的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是一所为食品药品这一特殊行业培养专门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目标直接瞄准食品药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这一市场需求。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学院紧紧依托行业优势,与医药食品生产企业、药品零售批发企业、食品药品检验部门、药物研发机构和医院等构建了深度合作模式,并建立了学生的实习基地、实训工厂,极大地保证了学生学习理论与动手实践的完美结合, 使学生在真正走向从业岗位前就已经获得了很好的实践训练。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保证
塑造一流的师资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建设一支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最根本问题是“双师型”师资队伍人才匮乏,现有的教师数量和素质远远不能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要解决这个供求矛盾,高职院校应采取引进外来教师和培训自有教师相结合的办法,重视并做好高职院校学科带头人及教学骨干队伍建设,加强与国内外相关院校的联系,聘请一批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专家、学者任教。这样,一方面能提高院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能充分调动院校自有教师的积极性。同时,要在教师任用、职称评聘、考核奖惩、培训进修、教学科研等方面制定一系列配套制度, 为既有较深理论造诣,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夯实牢固的基础[4]。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以升格为契机,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引进了十多名中高级专门人才。同时,分批组织教师深入药品生产企业一线顶岗进修,培养了一批药学专业学科带头人及教学骨干,选派了一批教师赴国外学习和学术交流。通过培养,现已形成了一支专业结构合理、教学技能过硬、师德品格高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关系到医药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也是医药高职院校面临的新课题,需要不断探索,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从经验中提升理论。医药高职院校最终会以其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社会、为行业输送大量优秀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海峰.浅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J].集团经济研究,2007,(6).
[2]王波.比较与思考:高技能人才的院校培养模式[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篇2
我们所说的“实际能力”,指的是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实际具有的能力。这种能力是要与社会所需要的能力相匹配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当代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特别是会计专业的学生,由于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财会操作技能、快速的应变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中职会计学生的实际能力是学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效统一。一方面,提高中职会计学生的实际能力是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各个领域的专业深度越来越大,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应聘者如何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站稳脚跟,需要有一定的处理问题能力、社交能力、应变能力、合作能力等。另一方面,提高中职会计学生的实际能力是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途径。学生在学习交流、培养兴趣、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这些平台所带来的快乐与充实,能留下自己美好的回忆。因而,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能力迫在眉睫。
二、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实际能力的方法
学生是学校有目的、系统化教学活动的服务对象,与之对应的是学校、教师和教学体系;学生是社会最小细胞———家庭中的一员,家庭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学生也是政府管理、服务的对象,包括教育部门在内的政府机构有责任、有义务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些条件。下面我们就从学校、家庭、政府、学生个人四个方面来谈谈提高学生实际能力的方法。
1.学校方面。学校是培养人才、传授知识的地方。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学校应该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在管理制度方面,学校在建立和实施制度时,应该以系统论为支撑,形成完整的制度管理体系。我们应当正确处理结构与功能、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在学校教育教学、后勤保障等各领域建立协调、全面、系统的制度管理体系,有效地提高学校管理效益和教育质量。在办学理念方面,更新教学观念、强化以能力为本的办学理念[1],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都要改变;要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技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对实践性教学的管理,改变过去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语权”。多媒体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等辅助设备在学校里已经越来越普遍,多媒体的使用不仅丰富了课程教学,教会老师和学生使用多媒体的能力,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用投影、动画、录像等多种形式呈现经济业务的流程图,使学生与社会的差距不断缩小。
2.家庭方面。家庭是学生第一个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要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能力,父母除了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主动思考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奇思妙想能力之外,还要关注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例如,鼓励孩子坦然面对琐碎的事情,培养他们细致耐心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理财观念,把家当做一个公司,让孩子自主动手操作,从填写记账凭证、汇编总记账凭证到登记各种明细账、总账、会计报表和附表等整个会计环节,都让学生自己完成,把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时,给他们信心,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不怕困难的精神,同时教会孩子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3.政府方面:(1)增加投入,加大关注度。当下,社会需要的是各式各样的高素质的人才,而不仅仅是几个优等生,所以政府也有责任帮助学生成长。政府能够管理公共事务,联合学校举办各式各样能展示会计专业学生实际能力的比赛,建设公共图书馆,增加专业仪器设备等公共物品,比如多建会计模拟实验室[2],特别是对于条件比较落后的地方学校,政府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在模拟实验室中,会计专业学生模拟实习既要模拟会计核算过程,又要模拟企业的经营运作过程,使他们在仿真的环境中,了解经营活动的来龙去脉和岗位的职责、工作内容。(2)政府与企业联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首先,在学生入学之初,允许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的会计部门,让学生初步认识企业,了解专业的基本情况;其次,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寒暑假鼓励学生到企业见习,让学生逐步熟悉企业的管理要求,并且理论联系实际;再次,政府可采用招聘会等形式,通过与用人单位面对面的接触,让学生明确自身存在的差距,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动力;最后,利用毕业实习机会,让学生更全面地接触企业,在适应单位工作环境的同时,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4.个人方面。学生如何提高自身实际能力呢?笔者认为,第一,学生要有很清晰的认识,并且认同新教育模式下的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模拟实习、上课方式等的变化,只有正确地认识这些改变,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再好的专业或老师,如果学生不好好学习,没有足够的兴趣,那么很多努力都是徒劳的,因此,学生要用发现的眼光探寻这个专业,配合老师做好会计职业规划,然后再制定更小的计划,一步步地完成,做好迎接困难的准备;第三,学生应该主动申请自我展示的机会,得到越多的锻炼,自己的人格就越完善,能力也会更加符合社会的要求;第四,学生要提高自身身体素质[3],事实表明,参与有规律的锻炼会使人身体棒、感觉爽,精力充沛地完成各项工作和任务。体育锻炼的最大作用在于全面增进人的健康。
篇3
关键词:职业高中;计算机实践能力;课程设计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计算机早已脱去其神秘的外衣和高科技的头衔,成为人们最常使用的工具之一。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普及化、社会化、网络化、功能化。如今社会的每一项工作几乎都离不开计算机。正因为如此,各个学校都相继地开设了计算机的专业教育,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同样也不例外。
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衡量一个职业高中其计算机教学质量的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检验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采用实践性教学,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实践性教学要求实践既要落实到教学中,又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
要想做到样样通样样精是不可能的,为了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学校应该合理地设置其专业。人才培养受到人才需求的制导。专业的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其就业导向。一个好的职业高中的培养计划和目标应该紧随当前和今后的市场需求的步伐。就目前的市场需求来看,计算机方面的培养方向主要有:
(1)高水平的科研和创新人才
(2)高水平的软件设计人才
(3)高水平的系统设计人才
(4)高水平的网络管理人才
(5)专业的办公自动化操作员
(6)动态网页、动画的制作人员
(7)平面、立体图的绘制人才
(8)初级的程序设计人才
(9)小型网络的管理人员(如网吧和小型的企业单位等)
显然,职业高中的人才培养方向应该定位到(5)-(9)这5 个方面。因此,其专业设置则相应地应该定位到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技术等方面。
好的专业设置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和时间范围内很好地定位自己的目标,确定学习任务和方向。而要最终实现这个目标,则必须有相应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来实现该专业的培养。课程的设置是为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的,然而,任何一个专业都不可能独立存在,因此,课程的设置必然需要有专业之间的交叉,这就使得课程与课程之间必须要明白主次。
就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来说,其课程应该以计算机基础应用和简单的程序设计为主,人才能力的培养则应该将重点放在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如今的计算机应用早已经脱离不开网络,因此,应该增加有关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基础性导论性的课程。
而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来说,则应该以网络操作系统为主,主要目标是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显然,为了今后工作的需要,还应该设置网络规划组建方面的基础知识,而互联网的相关知识则是必不可少的。
其他专业的课程设置这里不再赘述。不管专业及课程如何,其最根本的原则是不变的,那就是,课程必须为专业技能训练服务。
在科学合理的专业规划和课程设置的前提下,教师通过案例演示等实践性教学可以使教学过程具体化、直观化,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生动具体地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新颖感、惊奇感、直观感和尝试欲。
要想会使用某一工具,你就必须去使用它。学生自己上机实践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重要也是必要的环节。在比较系统全面地了解了其专业理论知识的体系后,只有通过大量的专业的上机实践训练,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掌握其必须要掌握的技能技巧。就课程授课时间上来说,职业高中与本科学校必须要有显著的不同:职业高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相应的理论知识是为了其实践能力而服务的,因此,必须合理地分配理论与实践课时的比例,做到重理论强实践。
实践过程应该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能只限于学生自己的实践。实践的环节在教师授课的时候就应该得到重视,教师在授课时就应该注意过程演示。
实践环节分为基础实践和专业技能技巧实践。其中,基础实践是每一个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完成的相同的实践任务,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最基本的使用,比如键盘鼠标的使用、打字以及各种常用的工具(如Office)的使用。从最基本的必须的技能技巧开始,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和足够的训练。比如,从最开始的打字训练开始,就一定要确保学生最基本的技能要过关,要求他们训练出标准正确的动作和指法,在保证盲打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地要求其打字速度。
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应该采用任务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操作技能。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真实系统地了解到解决一个案例的所有相关知识和方法。任务驱动方式则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应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探索自己想知道的知识,这种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能够推动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专业技能训练的上机实践环节应该多采用课程设计的方式来进行。课程设计是一种最有效的“案例引导,任务分解”的培养模式。
课程设计以任务方式来进行设置,每3-4 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任务的完成以小组的团队方式来实施。任务由简到难,并且,任务不应该只与某一门单独的课程相关,而应该从专业的角度来统筹合理地设计任务的内容和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每一个设计都针对本专业的某一实用的完整的实例来设置其内容,将需要掌握的知识隐含在一个一个具体的任务当中。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又能产生新的任务。这种阶段性的成就感能够让学生像沉迷于游戏过关一样沉迷于学习的整个过程。而走出课程的局限,以培养专业素质和能力为目标,将多门相关课程结合在一起进行的课程设计的内容安排和设置。学生面对课程设计中提出的问题,必然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方法去完成任务。使得学生在完成某一特定应用任务的同时,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在训练专业技能和技巧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就需要围绕问题去展开各项工作:分析问题、收集查阅资料、进行各种试探尝试……;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就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协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余勇.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文汇,2009,(29):36-36
[2]赖凡,余建桥.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70-172
篇4
【关键词】职业高中计算机平面设计;基本能力;提高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与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平面设计日益发展,逐步变为一种新兴行业。所谓计算机平面设计,即借助计算机展开美术设计工作,换而言之,是计算机技术与美术艺术的结合体。在进行计算机平面设计时,设计者不但要掌握基本的电脑操作,学会熟练运用多种电脑软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与设计基本能力,比如审美与创意、色彩与构图、设计后期的制作等等。反之,若缺乏美术基础,忽略美术对计算机平面设计的重要性,只把握有关设计软件,那么所设计的作品也只是杂乱拼凑,无法形成高质的设计作品。可见,若要提高计算机平面设计质量,美术基础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在当前职业高中计算机平面设计学习中,不少学生注重计算机应用,而忽视美术基础,缺乏审美素质与艺术修养,因而所设计的作品缺乏新意,过于平庸。因此,在职业高中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中,除了计算机技术教学之外,教师还需要认识到美术基础的重要性,结合专业特点,融入美术技巧教学,让职业高中学生既把握计算机技术,灵活运用平面设计软件,也把握所需的美术技巧,如设计理念、色彩、素描等,从而创造出更具美感与艺术性的平面设计,进而提高职业高中学生平面设计基本能力(计算机基本能力、计算机平面设计能力、三维室内设计能力、网页美术设计能力等等),使其能够独立进行各种美术设计项目以及平面(网站)设计、规划、制作与管理等操作,从而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计算机平面设计人才。
一、提高学生美术修养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创意设计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设计的优劣通常在于作品所蕴含的艺术性、功能性与文化品位。而设计者若要达到一定的艺术品位,则需要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与美术技能,从而使设计作品中富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尽显艺术价值。同时,若将创意设计运用到一定的商品中,则可以创造出一种新文化时尚、新文化潮流。可见,若要成为优秀设计者,强化自身美术修养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职业高中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美术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美术修养,促进学生设计能力的提高,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设计人才。
二、培养学生色彩运用能力
由职业高中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来看,学生既要学习与掌握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动画制作、网页与平面设计等知识,还需要掌握有关艺术设计的基本造型手段,如数字色彩、色彩画与素描等。因此,在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色彩运用能力的培养,让职业高中学生既把握色彩构成与色彩搭配原则,也提高色彩感知力,认识到色彩所蕴含的情感倾向与心理效应,学会正确鉴赏作品基调,学会灵活运用不同的色彩来营造不同的情感心理与情绪,有效表达作品思想,从而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
三、培养学生光影运用能力
在计算机平面设计过程中,不管是设计内容表达,还是设计作品的立体感与空间感,若要展现出立体感觉,则需要借助一定的光影设计。所以,在职业高中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强化美术基础教学,渗透光影内容,让学生掌握光影技术的运用,认识到光影技术对平面设计的重要性,学会以三维立体形式来表现平面媒体,完善平面设计,提高职业高中学生计算机平面设计能力。
四、注重学生实际应用
在现代平面设计教学教育中,若要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设计人才,我们则需要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让学生懂得基本的软件操作。同时,由色彩感觉、光影运用、平面构图等方面切入,逐步训练职业高中生的艺术修养,为计算机平面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计一定的综合性课题,让学生活用所学的计算机软件与美术技巧进行方案设计,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此外,在职业高中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教育内容之一。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视觉表达能力以及艺术感悟力,并指导他们注重多学科知识的积累,如自然科学、美学、哲学、心理学等,从而促进学生审美素质以及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进而促进职业高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让他们能够设计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总之,在职业高中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中,若要提高学生计算机平面设计基本能力,教师需要认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强化美术基础训练,让学生在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知识及操作技能之外,还把握一定的美术要素与技巧,从而提高学生基本设计能力与创意能力,学会灵活运用色彩进行创造性设计与规划。
【参考文献】
[1]李丁.职高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基本能力培养初探[J].科技信息,2009,(10)
篇5
【摘 要】职业能力是从事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核心要求。在我国,职业音乐表演教育发展规模小、起步晚,在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等方面,与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形成类似,虽然部分学校进行了改革创新,但音乐表演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仍略显模糊。培养高职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应该紧贴市场,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181-01一、高职音乐表演专业“职业能力”的重要意义教育部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职业学院应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音乐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音乐活动不再只是高雅艺术殿堂里的奢侈品,大量的音乐活动走向社区,走向文化广场,通过互联网、新媒体迅速传播。因此,构建一个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系,成为高职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改革探索的热门。近年来,通过多种调查形式,我们不难发现,高职音乐表演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与扎实的实训课程掌握从事音乐产业所需的基本技能。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是一所综合性民办高职院校,研究学生的“职业能力”对开拓音乐表演专业的职业教育发展与探究意义深远,对音乐表演专业培养德智体综合发展,拥有较好职业道德,掌握音乐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适应社会音乐市场能力要求,具备从事音乐表演,组织群众文艺活动及中小学、幼儿园音乐教学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模式具有指导意义。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关乎其毕业后是否能够顺利走向相关工作岗位。音乐表演专业培养模式中的“职业能力”拓展部分,也能帮助毕业生适应在文博馆、社会团体、文化市场等单位从事宣传、策划、表演和管理工作,以及在文化艺术产品生产、新闻出版等企业从事营销、管理、文化传播等工作等。二、产业转型升级及区域经济发展对音乐表演专业人才需求的影响(一)专业发展的趋势。近几年来,我国艺术教育逐年发展,教育理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原本只为少数人服务到每个人都有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艺术教育走进了千家万户。随着社会城镇化转型加速,社区文化、乡镇文化随之发展起来,迫切需要更多从事基层音乐传播工作的专业人才,这为我们高职音乐表演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就业新需求。广东省内开设音乐专业的高职院校大多数集中在广州及珠三角地区,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导致了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失衡。但随着广东省经济发展改革,省内二三线城市市政建设、交通建设、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环境、工资待遇、经济建设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基层音乐活动及就业岗位应运而生。我校生源大多来自于粤东、粤西地区,学生越来越亲睐回到家乡就业、创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职音乐专业就业市场的明朗。(三)音乐表演人才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对音乐表演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提出了新的变化,音乐不再是高精尖的少数人独享的精神产品,音乐产业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互联网+”在我国逐步流行起来,网络的介入必定导致音乐发展空间继续扩大,音乐的欣赏和传播将会突破传统模式,无线音乐门户公司可以通过无线数据获取盈利。个性微电影的音效制作、庆祝活动音乐DJ、数字音乐版权管理、版权经营等越来越多的新兴就业市场向高职音乐专业毕业生抛出了橄榄枝,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培养目标,正好符合当下社会发展需求,给我们教学培养计划的制定提出了很大的改革空间和挑战。(四)高职音乐表演专业就业岗位。核心岗位:1.歌舞表演团体、合唱团体、专业文艺团体演员、基础音乐教师;2.广播电视局、地方文体局、部队文工团;3.文化娱乐传播公司、演艺经纪公司,从事音乐表演、传播、教育、培训等工作。拓展岗位:1.宣传、教育、文化、公安等国家机构;2.广告公司、文化传播公司电视台、广播电视、音乐环境工程设计、策划宣传人员、数字音乐版权管理、版权经营、编务、唱片公司的电子音乐制作、MV制作、节目创作、数字影视制作、媒体研究、画画合成等;3.舞台音响导演、声学工程师、音乐录音制作工程师、网络电台音乐制作工程师、电影电视片尾曲插曲编辑工程师。从事音乐传播及音乐行政管理、传媒、音乐编辑、录音等工作。自主创业:1.个人音乐工作室、录音棚;2.MIDI音乐制作人;3.琴行、独立艺术培训机构;4.自由职业艺人。三、结语伴随着国家城镇化脚步的加快,我国对基础音乐教育的需求不断加大,互联网+多媒体音乐传播对具备专业技能的音乐人才也是求贤若渴。如何抓住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一批优秀的音乐专业新型人才,都将是高职音乐表演专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作者简介:龙 轩,男,汉族,湖南人,助教,音乐学专业学士学位,研究方向:竹笛演奏。
篇6
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以国家政策为指导,在职业标准规范下,以检测生产技能人员素质为目的水平考试,要客观准确评价参考者的能力水平,必须不断规范鉴定流程,统一鉴定标准,创新鉴定模式,优化鉴定服务,本文就技能鉴定各方面的做法进行一些探讨。
1 做好年初的鉴定报名宣传、资格审查和鉴定计划
每年要通过鉴定工作会议对基层负责报名组织工作的各单位培训专责人员进行有关政策、文件精神及公司的具体要求等方面的培训,使大家能够解答一线员工的各种疑虑,增强职工报名的积极性和准确性,同时鉴定办公室充分利用鉴定管理系统进行报名条件、工种介绍、复习资料等方面的宣传,使职工报名后随即进入自己的复习准备阶段,各单位也可根据生产情况安排适当培训,确保以鉴定考核引领培训的实效性,提高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资格审查环节使职工明确自己在专业领域内的不足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2 通过政策引领职工参加鉴定取证的积极性
要大力宣传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比如对高级技师的相关待遇,使有一定基础的职工通过努力学习和经验积累向这一方面迈进;各基层单位在技能上岗等方面提出明确的技能等级要求,使职工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有条件的公司也可通过技能等级晋升相应提高一定的技能工资,鼓励员工掌握技能,改善待遇,提高鉴定证书在职工中的认可度,变被动考核为职工的主动需求,形成一个良性的考核取证市场。
3 加强考评员的业务培训和队伍管理,确保各项制度得到贯彻落实
技能鉴定考评是一项技术性、责任性要求很高的严肃认真的工作,但各鉴定站都没有专职考评员队伍,基本采用从生产一线聘用技术骨干作为兼职考评工作,如何调动这些人员工作积极性,能够认真执行鉴定各项规定,公平公正开展考评工作,需要鉴定中心出台相应的考核激励制度,比如对派出考评员单位给以一定的绩效考核奖励积分,鼓励单位选派优秀技术骨干参与考评工作;另一方面对于参加鉴定工作的考评员个人每次的考评经历,由鉴定站从技术水平、责任心、职业道德等方面做出客观公正评价,作为其技术职称晋升、专家评审等方面的重要业绩指标,使从事鉴定工作的考评员有足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增强其工作的责任心。
4 加强考核环节管理,提高鉴定质量,树立技能鉴定的权威性。
为全面提升鉴定质量,鉴定站主要从试卷命题质量、理论考试、操作考核、潜能答辩、业绩材料报送、评审等重要环节严抓严管。
第一,严把理论试卷的命题和技能操作项目的设定及评分标准的制订。尤其对没有国家题库的工种,组织本工种的专家根据公司的生产实际和国家职业规范要求,建立、完善、充实题库,使鉴定内容符合生产实际,甚至一些典型操作项目成为日常工作必备的训练,职工通过鉴定既规范日常工作,又取得相应证书,充分认识到鉴定工作的真正意义是帮组大家提高技能水平。
第二,严把理论考试关。所有理论考试都实行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统一监控、统一程序。每次考前,制定工作方案,成立考务工作小组,落实工作职责。召开监考及考务工作人员会议。考试过程中,公司人力资源部委派督导员全程督导,监考采用专职教师任主考,现场考评员为监考,有经验的部门主任为领队,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同时尽快使用网络理论考试系统,一是方便职工复习时模拟训练,随时掌握自己的能力水平,找出差距,查漏补缺;二是考试过程公平公正,基本杜绝考场作弊现象,由于采用的是都是客观题,避免死记硬背,更有利于具备工作经验的职工发挥更好的水平,考试结果能够准确反映实际水平,能够受到广大考生的欢迎。
第三,严把操作考核关。严格按照技能鉴定操作考核工作流程和标准化作业要求,考核过程实行“三对一”考核,考评组长负责制,考核记录详细、评分严格准确、操作考核期间,鉴定站领队随时到考核现场进行检查、督导,及时排除各种干扰,净化考场环境,确保鉴定权威。
篇7
关键字:职业技能大赛;高职教师;职业技能;实践经验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作用的研究”(项目编号:XZY2013JG0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康丽娟(1972-),女,陕西西安人,西安职业技术学院财政金融系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
一、前言
职业技能是教师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所谓教师职业技能就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最终完成在教育教学上的相关任务的种种行为方式。国外一致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职业教师应当具备以下四项技能:基础技能、教育技能、科研技能、教学技能。我国对于职业教师技能的要求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组织和领导室内外活动、操作教学多媒体、科学研究这五大项。高职教师要想在职业技能竞赛中成绩得到提高就必须从基础做起,通过锻炼自身的各项技能,提升自己的实践以及教学经验来不断充实自己,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我国的高职教师的职业技能现状
2.1高职教师的基本技能不够扎实。
当前,我国的现有的高职教师中有很大一部分都不是专业师范学校毕业的教师,在基础课程上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师技能的培训,对于专业课程而言,如果老师不够专业,必然不能带出好的学生,学生也不能学到这些最基础的知识,高职教师没有通过系统的教师岗前的专业训练,特别是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没有这些必要的知识,这样就造成了高职教师中很多老师都缺乏最基本的技能。时下,多媒体教学盛行,对于一些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而言,要将某些非常专业的知识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示出来,并且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是很困难的,有的教师操作多媒体就像给学生放电影一样,没有知识的分析,对于教师的示范性以及情感性就无法得到体现,组织教学的能力太低。这样就导致了教学的效果以及教育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使得学生学而无获的状态。
2.2高职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很多的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就进入到了教师这个岗位,从来没有得到锻炼,对于高职教师而言,教给学生的是一些可操作性强,动手较多的实践性课程,如果连教师都从来没有实践操作过,那样的效果只是照本宣科,达不到真正教学的效果。而高职教育要求其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及实践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操作和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践能力的缺失是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大障碍。
2.3兼职的高职教师的作用不明显。
兼职教师,因为管理的需要和教学的需求,当学校教师不够的时候学校将会采取外聘的手段,对于这些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水平就有待考证了,这是高职教育的特质要求。虽然这些兼职教师在实践经验上有足够的优势,但是在专业上,缺乏理论的知识,在教育和教学能力上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就是所谓的有东西教不出来,这样就不能有效的实现教育规律和发挥好自己的专长。
三、如何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提升高职教师的职业技能
3.1以赛促教,增加对高职教师技能的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
对高职教师的职业技能的培训是提高高职教师的职业技能的最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在参与到职业技能大赛辅导与培训中。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在竞赛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技能培训,而且要不断的加大培训的要求和力度。在培训的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将专业分类,除了基础学科的教师以外,专业性较强的任课教师必须进行对口的赛前培训,重点是培训高职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的技能。切实保障高职教师在竞赛辅导前就有一些经验,以便更好的适应竞赛工作。
3.2以赛促学,拓宽渠道,以各种形式和方法来提升高职教师的职业技能,重点是将实践经验传输到学生身上。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通过建立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的形式的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所培养的学生要能够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要将教学课程与企业的生产相结合,部分高职学校建立了校中厂、厂中校的学习实习场地。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触到生产性的实训,毕业前能够到单位参加顶岗实习,进而增加高职生的实践机会和提升实践经验。最终能够带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要不断的拓宽教师提高职业技能提升的渠道,将实践经验化做教学理论,从而传达到学生手上。
3.3以赛促改,实现在竞争中提高教师职业技能。
学校可以开展和组织一些教师的技能大赛,设立奖励机制。因为一些学校没有科学的和较严谨的考评标准,造成不公平现象的出现,从而打击了部分教师的职业技能提升的积极性。只有不断完善竞争机制才为教师职业技能的提升搭建好一个平台。
四、结束语
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对于高职教师职业技能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教师通过参与到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的指导和自身的职业技能竞技中,一是不断提升了自身的教学技能,通过钻研教育和教学的各种技能,进而来提高自己的优势;二是加强了专业素质的培养,立足于某一个专业,将理论和实践经验相结合,既提高了教师理论教学水平,又提升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盼盼. 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3.
[2]彭月慧. 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以广东省高职英语专业为例[J].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06:31-36.
[3]丁斌.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载体提升高职教师实训指导能力――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27-29.
篇8
论文关键词:电力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
企业高技能人才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他们工作在生产、营销等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企业高技能人才是企业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大力倡导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之下,大到国家繁荣富强,小至企业生存发展,高技能人才都是不可或缺的珍贵财富。因此,加快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调动员工学习技术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一、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现状分析
以国家电网四川德阳电业局变电运行中心为例,分析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情况。
变电运行中心是德阳电业局下属的一个变电运行专业化生产车间,专门负责该局所辖69座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工作。该中心现有员工185人,其中生产人员166人,占总人数的89.7%。目前,中心生产人员中有高级工53人,技师24人,高级技师3人,高技能人才占生产人员总人数的48.2%。同时,该中心生产人员中,专业技术职称为助理工程师的有105人,占生产人员总人数的63.2%。
在目前取得的最高学历方面,该中心仅有19名员工未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工龄4年及以上的人员有161人,占中心总人数的87%。
从人员的技能等级上看,作为一个专业化生产中心,变电运行中心高技能人才比例不及生产人员总人数的一半,这个比例是比较低的。作为绝大多数人员的学历均在大专及以上的车间,高学历低技能现象的发生,一方面说明人员自身重学历轻技能,对职业发展缺乏规划,另一方面也说明企业对于高技能队伍的培养需要明确目标,加大力度。
按照电力行业技师职业技能鉴定的相关规定,技师的申报条件为:取得高级工证书或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在本专业(工种)连续工作3年以上的人员。变电运行中心成立于2008年9月,自中心成立后,2009年申报技师职鉴53人,当年参加技师职鉴并获得技师证书的有10人;2010年申报技师职鉴21人,当年参加技师职鉴并获得技师证书的仅有4人。无论是申报率还是通过率都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这无疑是在对“技师职鉴培养”敲响警钟。另据统计,变电运行中心2011年满足技师职业技能鉴定条件,可以申报技师的生产人员有74人。大量的人员滞留在初级职业技能等级阶段,迟迟未能迈上“中级”台阶,以至于“高级”更是寥寥无几(注:初级工、中级工及高级工属于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技师属于中级职业技能等级,高级技师属于高级职业技能等级),严重影响了该中心人员学习技术、提高技能的积极性,制约了该中心高技能人才队伍发展的步伐。
如何提高技师职鉴通过率,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改善被动局面?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制度意义重大。
二、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的作用和意义
1.有利于提高员工整体的技术技能水平,保障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
电力作为一个专业技术密集型、安全风险较大的特殊能源行业,无论是从保障日常安全生产、建立坚强电网的角度,还是从提高供电质量、优质服务的角度出发,都必须拥有一支技能过硬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同时,当前电力企业所需要的专业员工队伍主要依赖于本行业、本企业自身的培养,人员流动性很小,能从外界引进输入的人才少之又少。随着“三集五大”管理体系的构建,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是日趋明显。
高技能人才队伍能够带动员工整体技能水平的提高,只有不断提高企业自身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增强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2.有利于激发员工在岗学习的热情,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技能学习氛围
有研究表明,根据企业生产和劳动组织工作的实际,生产技能岗位员工队伍结构应为橄榄型分布,即以高技能人才为核心,以技能人才为主体。按照电力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建议把高级技师、技师作为企业内高技能人才,高级工作为企业内技能人才进行管理。
提到岗位培训,很多班组会有这样的现象:老员工对于本岗位、本专业的技能学习没有热情、应付了事,“新技术不想学,老技术学不精”;新员工想学习却找不到人给予系统地指导,摸不清学习的途径和方向,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错过了学习技术的黄金时光。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就要解决这一问题,企业为员工提供专业学习的平台,激发员工的求知欲、岗位成才梦想,从而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技能学习氛围。
3.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技能人才梯队,促进企业员工队伍的快速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企业高技能人才主要靠自然成长,周期长、效果差,企业高技能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瓶颈。
从目前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鉴定的申报条件来看,一名大专学历的员工从进入企业到获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技能等级,至少需要4-7年的技术学习和实践积累。同时,即使已经成为高技能人才,也还需要一定的工作经历才能够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掌握关键技术,才能具备处理解决高难度技术或工艺难题的能力。由此看来,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从企业层面建立起一套长期有效的培养和管理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办法。
建立合理的技能人才梯队,从初级到高级再到专家,通过这些人才的“传、帮、带”效应,一步一步稳固建立企业的技能人才队伍,促进企业员工队伍整体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方法探索与实践
1.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要建立有效的实施办法和管理制度
要使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常态化、规范化,建立与之配套的实施办法和管理制度必不可少。要总结、分析本单位各专业员工的技能水平现状,详细列举各等级高技能人才的申报条件,并对每年满足职业技能鉴定申报条件人员的报名、培训、管理、考核做出详细规定。各单位最好在每年年初统一公布参培人员名单,列出培训大纲,做到人员和班组“早通知、早组织、早准备”。
变电运行中心在2011年年初就出台了“中心生产岗位人员参加高级技师、技师技能鉴定培训管理规定”,该规定在详细列举了上述内容外,还对参培人员及该人员所在班组提出了具体的奖惩要求:未通过职鉴考核的人员和通过率未达标的班组均要受到绩效考核。这一做法大大增强了员工尽力参培、顽强拼搏的决心,同时也提高了人员的团队意识和班组对员工培训的促进作用。
2.领导的高度重视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的前提条件
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培训机制,需要得到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领导的重视不仅体现在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方方面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能为参加培训的员工增添信心和底气。变电运行中心最初筛选出来满足技师职鉴申报条件,却一直没有通过技师职鉴的人员有74人之多,不可能“一口气吃个大胖子”,该中心通过自愿报名、班组推荐、人员目前岗位、年龄等几个条件挨个的筛选、做思想工作,最后确定了46人的2011年职鉴人员名单。
名单一经确定,马上在该中心网站上予以公示,一方面是为了让参加的人员和其所在的班组早做准备,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运行中心领导的重视和决心。培训期间,中心领导多次到培训现场与员工交流学习情况,为员工鼓劲打气,帮助员工树立信心。
3.高质量的鉴定考核前培训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的有力支撑
保质保量的职鉴考核前培训,能让参培人员尽快进入角色,熟悉设备、总结经验、沉淀知识、理清思路,以最佳姿态参加职鉴考核。因此,培训部门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把培训计划、授课内训师、学员组织等相关的组织措施细化到点、到人。
2011年,变电运行中心根据省公司技师职业技能鉴定时间计划,结合中心班组的实际工作情况,将年初计划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46人分为6期,为保证培训质量和避免工学矛盾,每期6至10人,每期15天左右。培训期间,参培人员分别要参加运行中心组织的集中授课培训和省公司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整个培训过程,运行中心都安排刚获得省公司“2010年度优秀技能人才”的经验丰富的内训师担任指导教师,统一安排理论培训和上机实训地点,并对培训过程实行全封闭式管理,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培训课程与授课方式等细节都是中心领导与授课内训师一起确定,统一执行的。特别是所有参培人员的培训期次(时间)都是由中心领导与班组提前商定,一经确定,不得随意请假、缺课、调期,如需请假必须经中心培训分管领导许可。
由企业统一组织的职鉴考核前培训,将员工职鉴的个人行为,提升为集体行为,既能够更好地把控和提高培训质量,还能够帮助员工解决“工学矛盾”的后顾之忧,让员工全身心投入学习。
4.做实日常技能培训的“基本功”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的坚强保障
技能培训没有投机取巧,只有靠踏踏实实的学习,一点一滴的积累。高技能人才所具备的处理解决高难度技术或工艺难题的能力,不是靠“临时抱佛脚”突击出来的,只有做实班组的日常技能培训,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多学勤练,才能在关键时刻厚积薄发。
自变电运行中心成立以来,如何体现专业化管理优势,将培训工作做细、做实、做精,一直是该中心领导最为关心的问题。中心领导多次提出:培训工作要“分层次、分类别、重过程、抓质量”,做到培训的“计划、实施、管理、考核、反馈”闭环管理。除了要求班组要将常规技能培训的重点放在现场,运行中心每年还重点组织开展了生产人员技能弱项培训、中心优秀技能人才竞赛及培训、求知大讲堂等培训。2010年,运行中心有6名生产人员获得“四川省电力公司优秀技能人才”称号,这些优秀技能人才又在中心担任重点培训的内训师及考评员,利用优秀师资带动和提高整个中心的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工作。
5.充分发挥人员自身的学习力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的重中之重
企业对培训工作的重视和组织,只是从外因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只有员工自身学习能动性的发挥,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内因加上外因,才能够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
运行人员的日常工作相对而言比较枯燥、单调,倒班制的上班方式使人员集中起来培训也较为困难。培训要想吸引更多的人员参加,必须得从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上下功夫。变电运行中心从培训需求调查、培训计划制定、班组培训内训师选拔、培训效果评估等多方面着手,倾听员工的想法,激发员工参与培训的热情。同时,在培训考核方面,从运行中心成立以来,员工每个季度的培训成绩,都会作为该员工的“成长类”得分,按比例计入其季度绩效得分,与员工的绩效工资和岗位晋升挂钩,激励员工“立足岗位成才,不断学习进取”。
篇9
关键词: 职业技能鉴定; 技能人才; 培训; 考评
中图分类号: C9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7-0064-01
职业技能鉴定是指按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认定的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规范的评价与认证的活动。它是劳动者求职和企业用人的依据,是劳动管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规范教育培训、促进就业、维护就业正常秩序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延长石油集团也在逐步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使在一线岗位中的职工形成重视技能、学习技能的良好氛围,同时也能使一些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从而为延长石油的发展壮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先就如何提升企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水平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充分认识技能人才培训和鉴定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归根结底是要提高制造者的技能水平。从此角度看,企业的竞争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中国制造”要走出国门,扩大市场份额,仅仅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已难以实现,高科技含量的产品需要高素质劳动者特别是大批高技能人才的支持;同时做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在生产和服务一线的广大劳动者中营造“人人都可以成才”的氛围,对实现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认真制定配套措施,围绕高技能人才培训和技能鉴定的目标任务,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结合实际,讲求实效,具有可操作性。建立健全工作体制,明确负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责任,整合内部资源。要鼓励职工学业务、学技术,提倡职工一专多能,一技多长。使职工自觉申请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鼓励职工积极参加国家和部门举办的技术比武活动。对技术过硬、手艺高超的职工应予奖励,以便带动全体职工学习的积极性。
二、坚持为企业服务、为职工服务的理念
一要通过轮训等方式提高鉴定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二要完善制度,建立对考评人员的培训、考核、聘用、资格认证等管理办法,进 一步搞好专家队伍建设;三要加强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建设并不断扩大其规模,加大对鉴定机构人、财、物的投入。有场地、设备、仪器,用先进的科学手段进行技能鉴定工作;四要把真正懂专业技术又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会管理的人员充实到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队伍中来。
目前由于有的鉴定机构设备仪器不完善,资金不足,人员缺少,使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急于上岗的心理制造假证件,严重影响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了部分职工对技能鉴定工作的误解。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行业的整顿,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得到了遏制。面临这种情况,我们更应该强化职业技能鉴定队伍的建设,开展有效工作,树立良好形象。
三、创新鉴定模式,建立和完善技能人才的评价体系
在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的同时逐步建立健全以职业技能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评价,应在现有考核模式上,突出对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的考核要求;对知识技能型人才的评价,应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求,突出其职业内容以及运用能力的要求;对复合型人才的评价,应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需要,强化综合性业务和多项技能的考核。建立从不同鉴定主体和需求出发,突出特色,分类实施的技能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培训一批技术能手,储备技术骨干,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岗位技能,为企业员工聘用管理提供了依据,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为都市型现代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四、维护《职业资格证书》的严肃性
随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深入实施,职业资格与岗位待遇相联系的激励机制的不断健全,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职业资格证书的作用逐步显现,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人数日益增多,如何提高职业技能鉴定服务能力和质量,满足社会成员的鉴定需求,有效打击假冒职业资格证书,维护职业资格证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是新形势下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职业资格证书》是职工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证明,上岗的通行证。因此,我们要切实采取措施,维护证件的严肃性。从规章制度、约束机制和操作程序上严把质量关。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和规章制度,严格执行鉴定的工作规范、技术标准和管理规程。严格实行统一标准、材、统一试题鉴定程序,严禁违规操作,杜绝弄虚作假,使真正的合格人才得到认证。
五、落实技能人才的待遇,鼓励技能人才成长
落实技能人才的待遇对技能人才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目前,许多民营企业为了吸引高技能人才,“不惜血本”,靠着高薪的激励,从同行业或国有企业吸引技术骨干。面对民企抛出的高薪,国有企业顿时哑然。国企不仅人才紧缺,还要面临培养了数年的人才因敌不过民企高薪的吸引,纷纷跳槽的困境。虽然国有企业开始意识到技能人才的重要性,但很多企业仍尚未形成鼓励技能劳动者提高技术业务水平的机制,“干部”和“工人”之间的身份差别依然存在,技能人才与管理、技术人员之间收入悬殊的情况比较普遍。地位不高、待遇偏低,严重影响了高技能人才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篇10
同普通教育有着一定的差别,普通教育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在学生学习阶段,考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考核督促手段,而职业教育则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在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中,职业技能大赛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激励作用。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近几年来提出的评价教育教学建设及发展的思路,并在开展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职业技能大赛带动教学方法改革
一般来讲,学生未来就业的方向是高职高专技能大赛开展的主题依据,毕竟学校培养的专业人才,未来都是要从事相应的工作。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可以进一步提高学校培养人才的专业能力和实用技能。并且职业技能大赛,还带动了相关教学任务的变革,任务导向型教学、项目教学逐渐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学生的认可。对于传统培养方案,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创新,通过组织技能比赛,将专业的核心知识融入比赛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亲自参与,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交流协作组织能力,为学生掌握实际职业技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职业技能大赛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而职业学校教师则是这一目标的具体实现者。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高低,关系到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高低。多数职业院校中的教师是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职业院校从教的“从学校到学校”的“理论型”教师。通过参加技能大赛,接受大赛的锤炼,使“理论型”教师成为了解最新科技、懂得市场规律、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的“双师”。在赛前训练时,可以按照企业的操作规范、评分标准进行指导;在企业强化训练时,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沟通。“双师型”结构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参赛质量、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参加技能大赛可有效地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整个竞赛过程中,教师能够对教材的把握更加的精准、有的放矢。
3 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3.1 技能大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让学生人人都能参与进来,人人都能进行实际操作。可将职业技能大赛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技能培养和考核,根据大赛成绩替代课程的考核,使职业技能大赛能够涵盖石油工程类所有专业。并将此作为学生评优、考核、就业推荐的重要依据之一,让技能大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和重要经历。
3.2 职业技能大赛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意识
另外,学生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能够具有职业竞争意识。好成绩的取得与日常扎实的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综合素质等密不可分。在比赛过程中能够控制好比赛节奏、认真有序完成操作步骤不但能培养学生认真工作的态度还能让学生形成顽强拼搏的精神与竞争意识。
3.3 技能大赛能够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加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备受企业的青睐。现在用人单位希望聘请掌握专业知识、拥有自身能力、能够服务于企业、实现“零距离”上岗的优秀毕业生。
4 职业技能大赛对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的影响
4.1 技能大赛能够深化校企合作
根据学生技能大赛的成果,企业尤其需要技术型技能型专业人才。行业、企业会主动联系职业院校,从企业实际出发提出合作培养意向,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选拔优秀毕业生,以此来建立合作关系。
4.2 技能大赛能够加速实训基地的建设
技能大赛的题目往往是企业实际的生产过程。在技能大赛训练过程中,实训基地是技能训练的最佳场所,为取得好成绩,各参赛学校都购进了先进的设备,这加快了实训基地设备的更新换代。反过来,实训基地建设的加快又促进了教师、学生技能的提高,因此技能大赛和职业学校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