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工程标准规范范文

时间:2023-06-11 08:35: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防工程标准规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防工程标准规范

篇1

关键词:海上平台;职业病危害;评价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174

某油田为了进一步增加海上原油产能,决定建设集采油、处理于一体的海上平台1座。

1 内容与方法

1.1 评价内容

本次评价以《某油田海上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报告”)中设计的建设内容为准,主要针对新建海上平台投产后运行期可能产生的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治内容进行评价。

1.2 评价方法

采用类比法[2]和检查表法进行分析和评价。

2 结果

2.1 生产工艺

所辖井区内的油井产出物汇集后,通过海底输油管线输送至新建平台,经过换热器加热后进入三相分离器处理,分离后的天然气进天然气洗涤器,除平台自用外,其余部分通过海底管道输送至陆地;分离后的低含水原油进入分离缓冲罐,经外输泵增压后通过海底管线输送至陆地进一步的处理。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表1)

2.3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评价

(1)防毒。该项目生产拟实行自动化、管道密闭化;储罐平台三相分离器和外输泵、井口、生产平台计量分离器等处拟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配电室拟设置轴流风机;生产平台三相分离器、天然气分离器、缓冲罐等设备均露天布置;该工程所设置的防毒设施合理,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有关要求。

(2)防噪。生产平台外输泵、注水泵、动力平台外输泵、消防平台空压机等噪声设备拟集中布置在底层平台;隔声控制室布拟置于顶层平台,与噪声场所分开设置,具有一定的防噪效果,但是天然气压缩机组布置在动力平台顶层,未采取隔、吸、消等措施,建议应补充完善防噪措施。

(3)防暑、防寒。该工程在换热器、热媒炉装置上均拟设保温防烫保护层。控制室、休息室等拟设置空调(或在冬季设置采暖设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高温、低温对工人的健康影响。

2.4 应急救援设施评价

该工程生活平台布置医务室1间,其室内均设应急药箱,并配备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兼职医生。各平台均设置指示清淅(具有夜间指示功能)的逃生通道,应急通信(应急无线示位标、无线电话、轨道卫星应急示位标、搜救雷达应答器、应急广播)、风向标、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并配备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刚性全封闭耐火机动救生艇、救生衣、保温救生服、救生圈。以上应急救援设施配备合理,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

2.5 人防护用品评价

拟为作业人员配备3M7502型防毒口罩、EAR312-1250型防噪耳塞、3M1621型护目镜、隔热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

3 建议

(1)加强对劳动者配戴个人防护用品的监督和培训,建立个体防护用品购买和发放台账,建议发放人员在每个防护用品上加贴报废期限和使用者姓名信息,提醒使用者及时更换。

(2)天然气压缩机区应采用隔声、消声、减震等综合措施,如:增设隔声屏、压缩机底座安装减震支架、减震垫层等。

参考文献:

[1]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

篇2

一、开展人防工程质量效益年活动的重要意义

人防工程是战时掩蔽人员、物资,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场所,是实施人民防空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质量是工程的生命,是工程建设的主题。特别是作为战时避难场所的人防工程,其建设质量是人防防护工程体系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发挥人民防空整体防护功能的基础和保障,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危。效益是建设人防工程的目的,充分发挥人防工程效益是战时应战、急时应急、平时服务的根本要求。积极开展人防工程质量效益年活动,是提高人防工程建设质量,发挥人防工程“三个效益”的重要举措,对提高人防工程建设的质量效益,加强人防工程建设与使用管理,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城市功能和服务改善民生,实现人防工程建设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指导思想和目的

开展“人防工程质量效益年”活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第次全国人防会议和全省、全市人防会议精神为契机,以人防工程建设标准和规范为依据,重点摸清人防工程质量状况和“三个效益”发挥情况,通过强化质量意识、落实质量标准、规范建设程序、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定额管理、搞好维护使用、深化开发利用等有效措施,解决人防工程建设质量与开发利用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人防工程建设质量和使用效益,切实推进人防工程建设的科学发展。

三、方法步骤和主要任务

时间安排:年5月10日-年1月15日。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5月10日至5月31日)

主要任务:1.统一思想认识。认真学习领会省市人防办关于开展“人防工程质量效益年活动”的文件精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增强责任感。2.科学制定方案。结合本地实际,搞好调查研究,找准存在问题,理清工作思路,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3.搞好宣传动员。要向党政军领导认真汇报开展“人防工程质量效益年”活动的背景、目的、意义和方法步骤,争取领导重视支持;要做好沟通协调,争取部门理解配合;要深入开展社会宣传,赢得群众、社会认可和赞同,通过广泛深入宣传动员,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舆论环境,通过宣传让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和人防工程建设单位了解掌握人防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法定要求和强制性标准,让人防全体干部职工思考并研究提高人防“三个效益”的途径和办法。

(二)分析检查(6月1日至8月15日)

主要任务:找准存在问题、分析问题根源。要按照《人防工程建设管理规定》、《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和国家、省关于人防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对人防工程建设和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进行逐项检查,找出影响质量效益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深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根源。

主要分析检查以下方面和环节存在的问题:

1、人防工程规划方面。人防工程规划编制滞后,人防工程规划前瞻性不强,编制质量偏低,落实不到位,工程种类不配套,布局不合理,建设比例不科学等问题;

2、人防工程建设审批方面。人防工程建设和易地建设费收缴审批不按规定程序办理;工程类别、防护等级、应建面积不按规定执行,存在随意降低防护等级,减少应建面积现象;易地建设条件不充分,资料不齐全不规范等;收费标准按政策执行不到位,有少缴、漏缴现象。

3、项目论证决策方面。人防工程研究论证和决策不够科学,建设方案不够优化,造价不够合理;人防工程应建未建,易地建设费违规减免,特别是一些政府投资项目不建人防工程或不按规定缴纳易地建设费等履行人防义务不力;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评标不公;对合同管理重视不够、阴阳合同、不按合同履约等问题;

4、建设单位方面。建设单位责任意识不强,对从业资质重视管理不够,定额使用不规范,质量意识淡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人为压低工程造价,缩短施工周期,违规发包工程等问题;

5、勘察、设计方面。勘察、设计单位不按资质等级范围承接勘察、设计业务,转包或违法分包承揽业务,注册执业人员不按规定在设计文件上签字,勘察结果不真实、不准确,接受无证单位挂靠,出卖图签、图章,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资质证书,落实人防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不够等问题;

6、施工图审查方面。施工图审查机构超越资质等级范围承接审查业务,专业审查人员和注册执业人员不具有相应技术职称或从业资格,不按有关规定报审,不认真履行审图责任等问题;

7、人防工程施工方面。转包、违法分包工程,不按标准规范施工,工程质量责任不明确,施工质量检验制度不落实,从业技术人员岗位培训不够,专业素质不高,重从业技术人员资格认定轻资格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落实等问题;

8、人防工程监理方面。转让监理业务,监理单位作为独立、公正质量监管者的意识不强,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准和职业操守有差距,不按工程监理规范要求实施监理等问题;

9、质量监督管理方面。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主管部门、实施部门履职不够,验收备案不及时,对工程建设质量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不力等问题;

10、防护工程体系完善方面。建设规模不适当,布局不合理,种类不配套,功能不优化,防护质量不高等问题;

11、防护设备方面。防护设备生产企业质量检测制度不落实,质量不合格,低价竞争,串标抬价,市场混乱,设备安装质量不高,售后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12、维护使用方面。工程维护管理人员、资金、物资、制度落实不够等问题;

13、平战转换方面。平战转换方案内容不实、措施不详,转换设施设备不到位,平战转换经费不落实等问题;

14、平战结合方面。人防工程平战结合实施管理顶层设计不够,制度不健全,投融资机制和开发利用经营模式单一,效益低下,三个效益不协调等问题;

(三)深入整改(8月16日至11月15日)

主要任务:针对排查出的问题,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并认真进行整改。深入整改要重点抓好以下方面:

1、严格工程建设程序管理;

2、执行工程建设法规要求和强制性标准;

3、规范项目决策行为;

4、强化人防工程建设过程管理;

5、落实平战转换措施;

6、加大平战结合力度;

7、实行人防工程挂牌管理制度;

8、建立联合查办工作机制;

9、健全落实质量标准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10、建立完善人防建设市场诚信体系。

通过科学有效整改,确保活动深入开展和取得实效。

(四)建章立制(11月16日至12月15日)

主要任务:重点在提升人防工程质量效益的做法、经验等方面进行总结,建立完善人才培养、工程建设程序、建设市场管理、工程质量监管、工程维护使用、防护设备质量检测等长效机制,切实把解决问题过程变为建章立制过程,形成提升人防工程建设质量效益的长效工作机制。

(五)检查验收(12月16日至年1月15日)

主要任务:对活动情况进行自查和总结。市人防办在各县市区场自查总结的基础上,对“人防工程质量效益年”活动进行检查验收和总结表彰。

四、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开展“人防工程质量效益年”活动,是全市人防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大事。各县、市、区、场要把开展质量效益年活动摆上重要日程,思想上高度重视、部署上具体严密、工作上落实责任、组织上提供保障,确保质量效益年活动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一)落实领导责任。为加强对“人防工程质量效益年”活动的组织领导,市政府决定成立全市人防工程质量效益年活动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各县、市、区、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抽调人员组建工作机构。

(二)突出工作重点。“人防工程质量效益年”活动开展涉及的工作和环节很多,活动中要注意把握重点,突出抓好查纠问题、建章立制等重点环节。

(三)积极探索创新。在坚持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管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把握新形势新阶段人防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新情况、新变化,针对不同特点和具体情况,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使活动更加扎实有效,富有特色。

(四)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宣传开展质量效益年活动的背景目的、根本要求和重大意义,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营造开展质量效益年活动的良好氛围。

篇3

【关键词】民用建筑;人防工程;电气设计;电气施工;防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TU24 文献标识码: A

一、民用建筑人防地下室工程及其分类

民用建筑人防地下室工程(以下简称民用建筑人防工程)是人防工程中的一种附建式防空地下室,它同其他人防工程一样,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战时掩蔽人员、物资,保护人民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地下建筑。

民用建筑人防工程按其战时用途分为:专业队队员掩蔽部、专业队装备掩蔽部、一等和二等人员掩蔽所、人防物资库、人防汽车库、固定电站和移动电站等几类;按防护类别分类,包括甲、乙两类。不论哪种分类的人防工程均必须满足战时对生化放武器的各项防护要求。

根据具体工程的重要性、区域危险性和战时对化学毒剂侵入的剂量限值,以及工程内部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限值要求,民用建筑人防地下室工程的防化等级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级别。其中,防空专业队工程、一等人员掩蔽所为防化乙级;二等人员掩蔽所、区域电站为丙级;人防物资库、人防汽车库为丁级。

二、民用建筑人防工程电气设计施工中的防化措施和内容

人防工程的防化功能主要是通过一定的防护措施保证外部生化放武器通过围护结构的微小孔隙侵入防护区内部的剂量不超过规定的安全限值,它是人防工程的最主要的防护功能之一,能够保障工程内部人员、设备和物资免受毒剂、生物战剂及放射性灰尘的伤害或污染。防化设计与施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防工程防化保障功能最终能否实现。

民用建筑人防工程电气设计施工中的防化技术措施主要有电气管线防护密闭措施、防护通风及滤毒配套措施、人员及口部洗消配套措施、防化报警及信号系统、空气自动监测配套措施等。电气防化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防化用电负荷分级与供电可靠性设计;通风方式信号报警系统设计,强弱电线路防护密闭设计,防化设施电气终端配套设计等几方面。与此相应的电气施工,除了应严格落实上述设计的意图外,还要注意在设备材料采购中认真落实人防产品相关国家标准,在施工安装过程中认真选用施工工艺标准和方法,满足工程防化功能验收和战时防化使用功能的要求。

三、民用建筑人防工程电气设计与施工中防化措施及其实施问题的分析

下面仅根据笔者参加民用建筑人防工程建设的体会,对民用建筑人防工程电气设计与施工中保证防化功能的一些基本技术措施及其在工程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1.关于防化设备的供电设计

1.1防化用电设备负荷分级及其供电要求

根据现行《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民用建筑人防工程中防化用电设备主要包括:战时进风机、排风机、循环风机、污水泵、洗消电热水器、防化电源插座箱、电动防护密闭门、电动密闭门和电动密闭阀门、通风方式信号控制箱及信号箱、呼换按钮等。

上述设备均属于战时二级电力负荷,应有两个电源供电,其中一个电源应引接区域电源或内部自备电源,另一路为电力系统电源;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工程战时风机、洗消电热水器等战时二级负荷只设一路战时移动电源;由于专用战时电源平时一般不安装到位,如果不设平时电力系统电源,将难以进行平时的调试和全面维护。

内部自备电源主要指柴油发电机或蓄电池组。规范规定,建筑面积之和大于5000m2的防空专业队工程、人员掩蔽工程、人防物资库和汽车库,应在工程内部设置柴油电站。而有的工程人防建筑面积之和虽然大于5000m2,但由于某些原因,却没有按规定就地设置柴油发电机组和预留其建设条件。这种情况所带来的问题是,战时须要从外部接引战时专用电源,因其远离负荷中心,供电距离、电能损耗都会明显增大,可能影响部分设备的正常工作,供电的可靠性降低,甚至无法发挥原定的防化功能。

2.关于电气设计与施工中的密闭措施

通过密闭措施保证外部生化放武器通过人防墙体(包括人防外墙、临空墙、防护密闭隔墙、密闭隔墙等,下同)的微小孔隙侵入防护区内的剂量不超过规定限值,是人防工程防化功能的核心目标之一,电气设计与施工中的密闭措施一方面包括限定配电箱(盒)的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另一方面包括限定穿越人防墙体的电气管线材质规格数量、敷设方式及密闭做法等。

2.1电箱(盒)设计安装要求

人防规范规定防空地下室内的各种配电箱(包括弱电箱)宜设置在清洁区内,并不得在人防墙体上嵌墙暗装,若必须设置时,应采取挂墙式明装;当人防墙体上预埋电气接线盒(不包括86系列接线盒)时,必须保证扣除接线盒厚度后的实际墙体厚度不小于200mm。

笔者在实际工程中也曾遇到人防墙体内暗装接线盒导致实际墙体厚度不够200mm的情况,尤其是在人防外墙和电气竖井部位更容易发生。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往往多方,既有建设单位片面扩大使用面积而忽视电气设备安装使用空间的因素,也有设计单位设计深度不够,人防墙体标示不清以及专业设计配合不到位的因素,还有设备采购安装单位不当订货的因素。实际墙体厚度达不到防止生化毒剂渗透所要求的厚度,会损害工程密闭效果,以致降低甚至破坏战时防化功能的实现。

2.2强弱电管线穿人防墙体、人防顶板及底板的要求

2.2.1管线选择及敷设:

(1)除了多根弱电线缆或通道照明线缆外,进、出人防工程的强弱电线路,在穿过人防工程的外墙(指人防围护结构的外墙,非建筑物外墙。以下同)时,应采用电缆或护套线。

(2)各种电气线缆穿越人防墙体、人防顶板及底板处,应进行防护密闭或密闭处理。密闭封堵方式的选择与线缆类别、线缆根数及敷设方式有关,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

单根电缆或护套线穿管明敷设时应穿单根保护管进行密闭封堵;多根电缆或护套线穿管明敷设时应按一缆穿一管的原则穿多根保护管进行密闭封堵;必须采用多根线缆穿一根保护管时,保护管外径不应大于50mm,并两边加接线盒进行进行密闭封堵。

单根电缆或护套线穿管暗敷设时应采用单根保护管加密闭盒的方式进行密闭封堵;必须多根电缆或护套线穿管暗敷设时应按一缆(线)一管加密闭盒方式进行密闭封堵。

多根弱电线缆或通道照明线缆穿管暗敷设时,可采用单根保护管加密闭盒的方式进行密闭处理,但保护管径不应大于25mm,配用75系列接线盒。当特殊情况下须干线穿管时,保护管外径不应大于50mm;当干线回路线缆较多,选用管径50mm的保护管不满足施工和使用需要时。可采用多根保护管加密闭盒的方式进行密闭处理,但是单根保护管外径仍不应大于50mm。

选用的暗装接线盒规格大于86系列时,暗装接线盒底板后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得小于200mm。

在实际民用建筑人防工程设计施工中,应注意进出人防工程的强弱电线路在穿过人防工程外墙时,应采用电缆或护套线的规定。因为不是强条,容易被忽视。因而引发的问题是当穿过人防外墙的导线较多时,战时难以进行有效的密闭封堵,防护密闭不严密,会造成漏气漏毒,从而损害预定的防化密闭功能,甚至滤毒通风时室内形成不了超压。

有的设计施工单位只强调人防区域内清洁区和染毒区之间人防墙体的防护密闭,却忽视清洁区与半染毒区之间或半染毒区与染毒区之间人防墙体的防护密闭要求,实施施工中如忽视上述防护密闭措施,会造成对防护通风及洗消措施的功能严重损害甚至使之完全失效。,影响到人防内的人身安全

(3)在防护密闭门与最里面密闭门之间的染毒区房间、通道中暗埋的各类用途的电气管、盒的材质均应采用热镀锌钢材。

这一规定在实际工程中也容易被忽视。各类暗装电气管盒采用非热镀锌钢材,可能会造成相应部位的钢管在整个结构寿命期内,因潮湿环境和长期持续的弱腐蚀作用而过早出现离析,从而引起密闭性能提前劣化甚至破坏。

2.3电气防护密闭套管的制作

(1)民用建筑人防规范规定,防护密闭套管制作时,应采用壁厚不小于2.5mm的热镀锌钢管,其密闭肋采用厚度不小于3.0mm的热镀锌钢板,并应与热镀锌钢管双面满焊,同时与结构钢筋焊牢;密闭接线盒应采用厚度不小于1.5mm热镀锌钢板,防护盖板应采用厚度不小于3.0mm的热镀锌钢板。

实际设计施工中曾经发现,有的电气线缆暗敷设穿过人防墙体时,墙体两侧未设置专用密闭接线盒,而是就近利用电器预埋盒(包括灯头盒、开关盒、插座盒等)兼做密闭盒,这种做法其实违反了施工验收规范中“电缆、电线暗配管穿越防护密闭隔墙或密闭隔墙时,应在墙两侧设置过线盒,盒内不得有接线头”的强制性条文,其后果一是盒内有接线头,降低甚至破坏后期封堵的密闭效果,二是战时须在外侧盒口安装防护盖板,会破坏电气使用功能。

3.关于通风方式信号装置

根据人防规范,设有清洁式、滤毒式、隔绝式三种通风方式的防空地下室,应在每个防护单元内均设置一套三种通风方式信号装置。通风方式控制箱应设置在值班室或防化通信值班室内;在每个防护单元战时人员主要出人口防护密闭门外侧,应设置有防护能力的音响信号按钮。

实际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是,有防护能力的音响信号按钮须设在防护单元战时人员主要出人口防护密闭门外侧的防护密闭墙上,而不应设在人防区域外的非人防墙上,否则战时非人防墙体因遭受攻击而破坏时,音响信号按钮也会受到破坏,造成通风方式信号装置无法正常工作。

另外,有防护能力的音响信号按钮盒应在钢筋施工阶段准确安装到位,与人防墙体内的钢筋有效连接,并随人防墙体同步浇筑预埋。实际施工中有时容易忽视这一问题,结果发生后期补救,可能降低实际的防护密闭效果。

4.关于防化设施电气终端配套设计

这里电气终端配套设施主要包括防化用电设备电源插座,防化用电设备就地电控箱,防化报警装置控制信号箱等。

4.1电源插座设置

(1)根据人防规范,防护通风系统应在滤毒室内每个过滤吸收器风口取样点附近距地面1.5m处,设置AC220V,1OA单相三孔插座1个,在电动密闭阀门附近设置AC380V16A三相四孔电源插座1个;人员及口部洗消应在洗消间脱衣室和检查穿衣室内各设AC220V,10A单相三孔带二孔防溅式插座2个;防化器材储藏室应设置AC220V10A单相三孔插座1个。

实际工程设计中有时会因电气专业与设备专业之间不配套,出现设备专业虽然设置了电动密闭阀门,但电气专业并未提供相应的电源插座,或提供的电源插座仅为单相插座,不满足设备专业需要的情况,这会造成战时人防防护通风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另外,上述房间的插座多数在染毒区或半染毒区,其电源往往须要从清洁区穿密闭墙体引来,但实际工程中也有管线穿人防墙体时未按规范要求防护密闭处理的情况,会造成对防化密闭功能的破坏。

(2)防化值班室核化报警。

根据民用建筑人防规范,民用建筑人防工程防化级别为乙级、丙级时,其防化值班室内应设置电源插座箱。其配置应满足:二等人员掩蔽所应设置AC380V,16A三相四孔插座和三相断路器各1个,AC220V10A单相三孔插座5个;其他乙级和丙级工程应设置AC380V16A三相四孔插座和三相断路器各1个,AC220V10A单相三孔插座7个。

实际工程设计中由于标准图集所提供方案深度不够,一些设计师根据个人的理解进行深化,有的工程减少了插座出线回路数量;有的工程将三相出线断路器改成单相断路器,等等。这些调整应慎重,如果不当,可能会不满足战时供电负荷使用需要。

4.2规范要求当民用建筑人防工程内的各种电气设备采用集中控制或自动控制时,必须设置就地控制装置,可就地解除集中控制和自动控制的装置。

在实际工程中容易在配电箱订货技术条件确认环节出现疏漏,忽略就地解除集中控制和自动控制的功能要求,造成系统丧失就地解除远控功能,安装使用中可能对检修调试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四、对现行设计施工规范及其执行问题的看法

前面列举了民用建筑人防工程电气设计施工中与防化措施相关的一些基本要求和需要注意的问题。由于人防工程是关系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社会公益事业,所以有理由认为,政府政策法规的引导和监督是根本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环节,而进一步完善现行相关标准规范体系,加强相关规范之间协调配套,又是关键环节中的基础工作。这不但影响电气专业防化设计施工的质量,而且也与其他各个专业乃至民用建筑人防工程的设计施工的整体质量密切相关。

1.人防设计规范与施工验收规范需要协调配套

随着我国人防建设重点的调整,国家于2003年了《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修订稿,并于2005年更新,先后又和更行了《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防空地下室》分册和一系列人防工程设计规范标准图集,也包括一批人防非民用领域人防工程的设计施工规范标准的修订和更新;而《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于2004年更新后,一直沿用至今,其中的一些条文甚至是强制性条文已经与现行设计规范体系文件的规定不相协调。例如: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以下简称2004施工规范)第10.1.2条强制性条文规定,电缆电线等的密闭穿墙短管,应采用壁厚大于3mm的钢管。而《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以下简称2005设计规范)第7.4.3条规定,穿过人防墙体的各种强弱电电缆管线和预留备用管,应进行防护密闭或密闭处理,应选用管壁厚度不小于2.5mm的热镀锌钢管。二者之间的不一致,这使得民用建筑人防工程中2004施工规范的强制性条文有时处于实际失效状态。

2004施工规范中第10.1.8条强制性条文规定,密闭穿墙短管应在朝向核爆冲击波端加装防护抗力片。抗力片宜采用厚度大于6mm的钢板制作。而2009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防空地下室》分册第6.4.7条中规定,核5级、常5级人防地下室工程单片抗力片厚度为3mm, 由于施工设计图中一般对此不做说明,二者之间的不一致,使得施工及监理单位在具体工程中难以选择。

2.设计规范个别规定有待进一步完善。

例如, 2005设计规范第7.5.12条规定,二等人员掩蔽所的防化通信值班室内应设置AC380V16A三相四孔插座、断路器各1个和AC220V10A单相三孔插座5个。而且05SFD10《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图示、07FD02《防空地下室电气设备安装》图集和《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防空地下室分册》中均对该条款进行了详细说明并提供了标准方案系统图。三个系统图均为现行有效版本,可以有以下理解:

插座箱进线开关应为三相漏电开关,出线开关应为5个单相开关和2个三相开关。其中5个单向开关各带1个AC220V10A单相三孔插座,1个三相开关带1个三相四孔插座,另1个三相开关备用。

通常情况下,单相插座应配套选用带漏电保护可切同时断零线的二极(含1P+N)断路器;三相四孔插座一般均应配套选用带漏电保护可同时切断零线的四极断路器(含3P+N)。而上述四个规范图集中均未对出线开关是否应带漏电保护以及漏电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间进行标示或说明。

另外,对总进线开关是否设漏电保护,以及如何实现与上下级开关的保护选择性配合的问题,笔者认为值得商榷,理由如下:

①由于出线总负载难以做到三相平衡,为了避免不平衡电流不能穿过漏电互感器引起误跳闸,总进线漏电开关应选用三相四极。

②当带漏电保护的出线回路出线接地短路故障时,如果接地故障电流足够大(大于总进线开关漏电保护动作电流),此时总进线开关漏电保护将会与出线开关同时动作跳闸,从而断开对插座箱所有负荷的供电,扩大了事故影响范围;

③备用16A三相出线开关不带漏电保护功能,但是带载后一旦发生接地短路或漏电,往往会使带漏电保护的插座箱总进线开关漏电保护动作跳闸,从而断开对插座箱所有负荷的的供电,也会出现扩大事故影响范围的问题。

④要避免扩大事故影响范围,实现总进线漏电开关与下级漏电开关的保护选择性配合,可以要求总进线开关漏电保护跳闸时间比出线开关增大一至两级,通过动作时间的选择性避免非选择性跳闸断电。但是这样往往就不能选用微型断路器了(微断目前没有这种功能),因此笔者认为采用带漏电保护的三相四极开关作为插座箱总进线开关并不合理,会增加设备投资,减低性价比。

就插座箱自身供电可靠性讲,笔者认为也不宜采用不带漏电保护的三相开关作为进线总开关。因为插座箱进线开关与出线开关电气距离非常短,总进线开关出口相间短路与出线开关出口相间短路的短路电流十分接近,往往会引起总进线断路器非选择性跳闸,如前所述这种情况下如采用其他类型的断路器,通过带动作延时级差来保证选择性十分不经济,而且会加大整个配电系统短路保护级间配合的难度。

因此笔者认为,采用三相隔离负荷开关作为插座箱的进线总开关,是能够平衡上述技术可靠性和经济性的优化方案。

五、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简要分析当前我国民用建筑人防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电气防化措施一些基本要求和规范执行中的一些问题,得出了现行人防设计施工规范需要进一步协调配套的观点,同时对设计规范中个别规定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具体设想。进而对提高民用建筑人防工程包括电气防化设计施工质量在内的整体建设质量提出以下建议:

1.建议将民用建筑中人防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和标准有机结合,对设计规范中已经更新或适用条件发生变化的强制性条文,只要是适用于施工的,可以在设计规范总则中予以明确调整或废止原先不适用的施工规范条文。

2.对于可由民用部门承担设计施工的人防工程,建议其设计施工规范与人防专业部门的规范进一步明确接口设计。由人防主管部门满足施工需要深度的标准图,由民用部门的设计施工人员直接选用而均无权擅自更改,以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发生不恰当的更改。

3.建议继续加大政府政策引导和监督力度,继续强化民用建筑人防工程相关规划审批、图纸审查、设计施工交底、检查督导,验收评价措施。运用经济与法律手段,督促广大设计施工人员和参建各方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相关规范,切实履行社会义务。

【参考文献】

1.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防空地下室》分册(2009年版);

2. 《人民防空工程防化设计规范》 RFJ013-2010;

3.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4.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图示——电气专业》05SFD10;

5.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

6. 《防空地下室电气设备安装》图集07FD02;

7. 《防空地下室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及图样》08FJ06

篇4

【关键词】 绳索救援技术改革 标准体系 绳索技术标准 装备标准 装备配备标准

中国消防2000年左右引进日本螺旋绳技术,至今已有10余年没有学习、更新绳索救援技术了,国内消防绳索救援技术的缺陷日益明显,尤其在高空救援当中已经不能适应实战需要。螺旋绳技术与当前国际主流绳索救援技术相比,属于严重落后的绳索救援技术,开展绳索救援技术改革已刻不容缓。目前,国内一些消防部队已经开始学习引进北美、欧洲的绳索救援技术,一场大规模的消防绳索救援技术改革正在全国消防部队酝酿,改革历来都是一场攻坚战,这场国内消防绳索救援技术改革也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国内消防现役兵役体制、传统消防思维观念、战训工作发展模式、螺旋绳技术固有习惯、绳索救援技术与装备标准等等。广义的绳索救援技术体系包括绳索救援技术及其装备配备、绳索救援技术与装备标准,绳索救援技术改进牵一发而动全身,甚至还涉及到绳索技术装备制造工业及其产品认证,引入全新的绳索救援技术,一定会打破过时的绳索救援技术与装备标准体系,对其造成巨大的影响与冲击。为了让更多的消防人员认识了解国内消防绳索救援技术与装备标准体系现状,推动国内消防绳索救援技术改革,本文对中国、北美、欧洲绳索救援技术与装备标准体系进行了粗略的比较研究,以期提供参考借鉴,抛砖引玉,引发此类标准体系的讨论与改革。

1 绳索技术装备标准

1.1 欧洲绳索技术装备标准

在欧洲CE标准体系之下,有完备绳索及其装备标准,其最大特点与优势是绳索(小直径辅绳除外)与装备都有独立的具体标准,这一点远远胜于北美。欧洲CE绳索技术装备系列标准为欧盟各国通用,既有运动标准,又有工业标准,消防救援装备执行工业标准。欧洲CE绳索技术装备标准,具体详细,专业性强,技术性能优越全面。除了负荷强度要求之外,更重视其专业性能与功能要求。个人防坠落装备标准有:动力绳EN 892、静力绳EN 1891、下降器EN 341、挽索EN 354、势能吸收器EN 355、工作用腰带与定位挽索EN 358、移动止坠器(arrester)EN 360、全身安全吊带EN 361、安全钩EN 362、锚点装置的要求与测试EN 795、坐式安全带EN 813、绳索行进系统绳索调节装置EN 12841等等。除以上所列绳索和防坠落标准之外,还有其他数量众多的PPE装备标准。国际ISO个人防坠落装备标准均参照欧洲CE标准制定,足见CE装备标准的优越性,如:全身吊带ISO10333-1:2000、全身吊带修改件ISO 10333-1 AMD1:2002、挽锁和势能吸收器ISO10333-2:2000、自动回缩式救生索ISO10333-3:2000、垂直导轨和装有滑动式防坠器垂直生命线ISO10333-4:2002、带自闭与自锁阀门的安全钩ISO10333-5:2001、系统性能测试ISO10333-6:2004、单点锚固装置ISO 14567:1999、下降器ISO 22159-2007。

欧洲标准委员会对所有在功能上有关高空作业安全保护装备统称为高空防坠落个人保护装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Against Falls From a Height),或个人坠落防护装备(Personal Fall Protection Equipment),防坠落装备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主动防坠落装备,如限制工作范围和工作定位装备;另一方面是被动防坠落装备,即坠落制停装备(Fall Arrest Equipment)。防坠落更倾向于对坠落发生后的保护、制停,而不是强调对坠落的防止,即相关措施与装备根本没有防止坠落的作用,不是预先主动的防止坠落发生,而是当坠落不慎发生后,使用缓冲设备使人员缓缓制停而不至于坠落地面,从而达到避免或尽可能降低人员所受坠落冲击力伤害的目的。防坠落是一种具有最终意义的被动保护措施,就像汽车的安全气囊一样,车辆事故发生后,安全气囊被动打开保护司乘人员。

1.2 北美绳索技术装备标准

北美的绳索技术装备标准是NFPA1983[1],即《安全救生绳和紧急服务装备标准》,也称为《消防作业用安全绳索、安全带和五金件标准》,该标准在北美消防绳索救援技术体系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整个技术体系装备发展的基础。北美没有个别独立的装备标准,NFPA1983标准是统一的、整体的装备标准,以负荷强度要求为主。NFPA标准要求1至3年更新一次,该标准近些年来往往连续几年都在更新,能够与时俱进,符合北美绳索救援技术与装备发展要求。

1.3 国内消防绳索技术装备标准

1.3.1 国内消防绳索技术装备标准严重过时落后

《消防用防坠落装备标准》(GA 494-2004)是国内消防绳索技术装备标准,规定了消防用安全绳、安全腰带、安全吊带、安全钩、上升器、抓绳器、下降器、滑轮装置、便携式固定装置等九类绳索技术装备的技术性能和认证检测标准。该标准定义不准,应为绳索技术装备标准,或绳索救援个人防护装备(PPE)标准,绳索技术装备不都是防坠落装备,把整个绳索技术装备都当成了防坠落装备,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如滑轮和一类安全吊带不属于防坠落装备。对防坠落装备的定义存在偏差,把防坠落装备解释为防止人员坠落的装备,偏重于主动防坠落,忽视了更重要的被动防坠落坠落制停,使GA494标准存在严重缺陷,导致用于消防训练与救援实战当中的很多“防坠落装备”并不防坠落,使消防员高空救援犯险作业比比皆是,严重制约了国内消防绳索救援技术尤其是高空救援技术的发展进步。

该标准装备技术性能主要是工作负荷和极限负荷,缺乏具体的、重要的技术性能要求。对安全绳性能要求只有最低破断负荷、延伸率、耐高温性能等3项技术指标,CE标准静力绳的技术指标超过10项,如静拉力、8字结结点拉力、坠落系数为0.3时首次冲击力、坠落系数为1时坠落次数(100kg)、皮滑动率、延展率(50-100kg拉力)、外皮百分率、内芯百分率、缩水率、每米重量、材质等,可见我们的标准存在很大差距。下降器没有最基本、最主要的防慌乱功能,即自动制停功能,没有这种功能的下降器不是标准的下降保护器,在欧洲绳索救援技术当中是禁止使用的。止坠器有反齿式和挤压式两种,这两种止坠器的性能要求也是有区别的,而我们的标准没有体现。对安全吊带尤其是作为高空防坠落装备的全身安全吊带,缺乏承重挂点负荷能力要求。缺少与止坠器配套使用的势能吸收器或相关挽锁,没有该装备,高空救援防坠落就是空谈。没有扁带、锚点装备等绳索技术装备。该标准已经10年没有更新,严重过时落后,《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标准》(GA 621-2013)和《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当中的绳索技术装备采购、配备和应用都以该标准为原始依据,造成了国内消防绳索技术装备配备的落后。

1.3.2 装备技术性能指标简单落后,造成了一系列严重后果

标准是软科学,是生产力,GA 494-2004标准生产力作用并不明显,造成了国产绳索技术装备的技术性能落后,该标准下绳索技术装备被称为国产低端装备,用于绳索救援尤其高空救援是不健全、不可靠的,只能在国内自产自销,而且主要针对消防部队。现在欧洲CE标准装备早已覆盖中国市场,国内装备毫无市场竞争力,将来学习引进欧洲绳索救援技术,必然是普及欧洲CE认证装备,对国产装备及装备制造产业将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近些年来,由于欧洲CE认证的品牌装备越来越受到国内用户的欢迎和信赖,于是仿制盛行,国内绳索技术装备市场假冒伪劣产品泛滥,使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自残了民族产业的发展。这些国产仿货假冒CE认证,从外观上难辨真假,但是质量毫无保证,其故障率和损坏率很高,如果一旦用于高空救援训练与实战,难免出现安全事故。大量假冒伪劣装备畅通无阻,无节制地流入全国消防部队,消防部队缺乏防坠落装备知识和检验鉴别技术,无法识别真伪,又没有相应的监管措施,导致消防部队埋藏了巨大的安全隐患。2014年5月15日,四川广安消防绳索救援训练架设斜渡救援系统时,使用电动绞盘紧绳,致使锚点处安全钩断裂飞出,击中一名消防员头部,造成该消防员当场死亡,这个事故案例深刻地说明了国内消防绳索救援技术落后,绳索技术装备安全问题突出,以血的教训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消防部队配备的防坠落装备已经整体上失去了可信度,消防部队引进欧洲绳索救援技术,或进行IRATA[2]绳索技术培训,教练一律要求使用欧洲CE认证装备,否则拒绝培训。很多基层单位的防坠落装备包里面装的都是国产低端和假冒伪劣产品,以后引进普及欧洲绳索技术,务必要开展全国防坠落装备大清查,甚至要清零直接从国际品牌商采购国际知名品牌防坠落装备。

1.3.3 绳索技术装备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GA494-2004标准技术层次不够

以往国内消防对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PPE)的重要性和安全性重视不够,只有一种装备空气呼吸器属于强制性认证(CCC)装备,致使包括防坠落装备在内的其他所有消防员PPE长期以来都不是CCC认证装备,此类装备从2015年9月1日起才开始施行CCC证。由于GA494-2004的专业性、技术层次远远达不到PPE防坠落装备类所应具备的安全和健康的级别标准,与CE标准相差巨大,如果该标准不做实质性修订,不学习、引进国际一流水平的欧洲CE标准体系,那么国产PPE防坠落装备仍然不符合消防绳索救援防坠落装备所应具备的技术与安全性能,不建议作为国内消防绳索救援尤其是高空救援防坠落装备应用的首选。

2 绳索技术装备配备标准

2.1 欧美均无绳索装备配备标准

在欧美,绳索装备的配备都是常识性的知识,无需上升到标准层次进行专门的规定,只是在相关标准当中以参考建议的方式体现,都没有专门的绳索装备配备标准。欧美专业化、实战化的绳索救援技术能够使技术人员熟练掌握完整系统的装备配备要求,可以根据不同的救援对象配备相应种类和数量的绳索技术装备。欧洲《IRATA国际工业绳索技术作业守则》(IRATA ICOP)为装备的选择配备提供了科学的建议,北美NFPA1006《技术救援人员职业资格标准》以附件形式列举了“技术救援人员的工具箱”,而且明确说明“该附件不是此NFPA文件要求的一部分,仅作参考。”欧美对于绳索装备配备的这种做法是合理的、科学的,鼓励因地制宜配备绳索技术装备,不禁锢头脑、僵化思维,留有充分发展和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

2.2 国内消防绳索技术装备配备标准

国内消防绳索技术装备配备没有单独的标准,统一在《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标准》(GA 621-2013)和《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当中进行规定,称为防坠落装备,后者依据前者而来。GA 621标准首次于2006年,在当时技术、装备落后,经济欠发达的的消防社会救援条件下,规定了绳索救援装备配备的标准,有力地推动了消防部队抢险救援绳索技术装备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世界范围内绳索技术与装备的发展以及国内消防绳索救援工作现实需要,该标准中绳索技术装备配备内容已经过时了,虽然2013年进行了标准修订,然而绳索技术装备配备部分并未做实质性修改,还是2006年以前的水平。该标准初始制定本身就存在诸多技术与观念的局限性,现在看来该标准的绳索技术装备配备是不标准的、落后的、笼统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直接导致了绳索技术装备尤其是防坠落装备采购配备的随意、混乱和错误,造成了指导僵化,极大地限制了绳索救援技术与装备的发展,影响了国内消防绳索救援尤其是高空救援的安全。

2.2.1 僵化的绳索技术装备配备标准弱化了消防高空救援能力

GA 621-2013标准是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标准,在绳索技术装备配备方面却是有名无实,没有达到每人一套的个人装备配备要求,不是消防员个人装备配备标准,也不是班组装备配备标准。该标准规定绳索技术装备在配备数量上以班为单位进行配备,三种安全吊带和通用安全绳普通消防站每班2套/根,特勤消防站每班4套/根,防坠落部件都是每班2套。相当于一个班8-10人只有2个人或4个人的战斗力,绳索的不足又使战斗力折损,作战效能大大降低或丧失。防坠落装备配备数量不足,绳索尤其不足,绳索的配备绝对不能统一一个标准,而应根据当地实际救援环境(高度、深度、宽度等)需要自行配备,水域、山岳、洞穴、索道、城市高空等救援实战都需要大量的绳索。例如香港消防高空拯救专队的绳索配备数量为200米10根,100米10多根,50米10多根,25米10多根。个人装备随身穿着、佩戴,绳索和其他装备随车配备,救援人员根据现场情况取用随车装备与绳索。针对索道救援,在索道公司车站专设的救援装备仓库及附近的消防站要存放大量的索道救援装备及绳索,绳索长度与数量根据索道系统救援预案设置。标准对绳索技术装备的配备没有区分个人(单兵)、小组、班和中队的配备标准,同时也未区分训练与作战的配备标准。如果仅有个人(单兵)装备,没有班组或中队(团队)装备是不能够完成很多救援系统架设并且正常开展救援工作的。

2.2.2 安全吊带的配备标准增加了高空救援的高危险性

GA 621-2013标准规定一类安全吊带可以选配,二类、三类安全吊带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配备其中的一种或两种,这种规定看似灵活,实际上是一种危险的缺乏常识性的误导。一类安全吊带属于运动类装备,适用于紧急逃生,不能作为绳索救援装备,也不应列入防坠落装备标准及相关配备标准,作为选配装备,“选配”二字就意味着可以配备、默许配备。一类安全吊带当中的探洞安全吊带也可以用于高山或洞穴救援,但是从结构上与通用的一类安全吊带有所不同,属于极限运动的特殊情况;警察常常使用单纯的一类安全吊带,主要用于楼层突击作战,与绳索救援无关。二、三类安全吊带适用于救援,属于防坠落装备,二者均应配备,而不应规定“选择配备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一般性绳索救援二者可以选用,只要救援环境存在救援人员(高空)坠落的可能,就必须使用具有胸部和背部防坠落保护挂点的三类安全吊带。在NFPA 1006标准中,建议配备二类安全吊带和三类安全吊带,未提及一类安全吊带。实际上,二类安全吊带主要用于脚面有支撑的环境,在欧洲绳索救援技术系统当中几乎不用于高空救援,其设计本身不适合于长时间高空悬挂穿着,而三类安全吊带适合于高空悬挂作业与救援。在GA 494-2004标准、GA 621-2013标准和《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的指导下,国内消防高空救援使用的安全吊带主要是二类安全吊带和简易三类安全吊带,绳索救援类消防操法和比武操法,加剧了这种不规范装备的固化和普及,加剧了消防高空救援的高危险性。

2.2.3 将8字环列入装备标准是个常识性错误

GA 621-2013标准将8字环列入了防坠落辅助部件,在《消防应急救援技术训练指南》(GB/T 29175-2012)标准中,也将8字环列为绳索救援技术训练装备,这与《消防用防坠落装备标准》(GA494-2004)标准是矛盾的,属于GA 621-2013标准的错误,也是国内消防绳索技术与装备体系的矛盾,导致消防防坠落装备采购配备当中8字环成了必配装备。在国内消防训练与救援当中,都将8字环、安全钩作为下降器来使用,这是螺旋绳技术的显著特点和最大缺陷之一。8字环属于运动装备,是没有相关技术标准的边缘装备,不属于个人防护装备(PPE),更不属于防坠落装备,在北美绳索救援当中,当前已经很少使用这类装备进行自主下降,在欧洲绳索救援全部使用自动制停下降器,8字环等非自动制停下降器严禁使用。安全钩不是下降器,通过使用意大利半扣或者下降结等绳结在安全钩上进行缠绕,增加摩擦力,从而控制下降速度,它与8字环一样,严重依赖于右手的操作,对操作者本身来说都存在极大危险,高空救援毫无可靠性,二者均严重违反了突然死亡原则[3]。

3 绳索技术标准

3.1 欧洲绳索技术标准

欧洲的绳索救援技术标准以IRATA工业技术标准体系《IRATA ICOP》和《IRATA总体要求》为代表,体现了当前国际最先进的绳索作业与救援技术,英国和国际ISO的同类标准标准均参照IRATA标准制定。《IRATA ICOP》的内容包括:项目、行动管理规程,人员培训与监督要求,器材选择、保养、检查要求,风险评估及作业方案要求,应急程序要求,质量与安全控制要求。《IRATA总体要求》,集中说明培训、考试、认证等要求。英国标准为《工业绳索技术作业守则》(BS 7985:2002)、《高空作业与救援教育培训守则》(BS8454:2006),ISO标准为《个人防坠落保护装备之绳索技术系统第一部份:作业系统基本原则》(ISO 22846-1)、《个人防坠落保护装备之绳索技术系统第二部份:作业守则》(ISO 22846-2)。

3.2 北美绳索技术标准

北美的绳索救援技术标准包含在NFPA1006[1]《救援技术专业资格标准》和NFPA1670《事故技术搜救操作与培训标准》当中,这两个救援技术标准规范了绳索、结构性倒塌、车辆与机械、水域、野外、狭小空间、沟渠等七种救援技术的操作、教育培训、专业资格评定等内容于要求,其中绳索救援技术属于基础性、通用性的救援技术,其他事故救援都会用到绳索救援技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两个标准规范和促进了北美绳索救援技术以及其他救援技术的发展,任何美国消防队员都必须通过基础绳索救援技术培训,绳索救援技术的培训往往需要伴随其它科目的训练。

3.3 国内消防绳索技术标准

国内消防还没有健全绳索救援技术标准,在这方面还是空白,与欧美相比,存在巨大差距。2012年12月31日颁布、2013年10月1日施行的《消防应急救援》系列国家标准,表明国内消防已经开始了救援技术标准化的进程,但是该系列标准未将绳索救援技术列入事故救援技术体系,弱化了绳索救援技术训练,导致国内消防绳索救援技术标准化进程发生历史系倒退。

3.3.1 事故救援技术分类忽略了绳索救援技术是应急救援系列标准的重大失误

消防应急救援系列国家标准存在诸多争议,其中《消防应急救援 通则》(GB/T 29176-2012)的争议是最多的,事故灾害类型沿用《抢险救援勤务规程》并略有改动,事故救援技术分类参照并引用了NFPA1006标准和NFPA1670标准的分类方法,将救援技术分为危险化学品、机械设备、建(构)筑物倒塌、水域、野外、受限空间、沟渠等七种,所不同的是用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技术替换了绳索救援技术,将车辆与机械救援技术改为机械设备救援技术,而作为救援技术体系基础的绳索救援技术被忽略、删除,犯了常识性错误。没有绳索救援技术,以绳索救援技术为基础的其他救援技术也就失去了支撑,使《消防应急救援 通则》乃至《消防应急救援》系列国家标准失去根基。虽然《消防应急救援 技术训练指南》(GB/T 29175-2012)当中作为基础训练提出了绳索救援技术,但是于事无补,那些依托训练塔的基础绳索救援训练内容,根本无法对水域、野外、受限空间、沟渠、高空等救援技术提供足够的绳索救援技术支撑。当前急需加强绳索救援技术尤其是高空救援技术,却未受到应有的认识与足够的重视,这正是该系列标准的严重不足和重大失误。不管这个标准执行情况如何,其对国内消防绳索救援技术的发展都是当头一棒,模糊了人们对绳索救援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为绳索救援技术及其标准化的发展设置了障碍,削弱了消防绳索救援技术专业化、实战化训练,将导致消防绳索救援尤其是高空救援能力的退化。

3.3.2 救援技术类型与灾害事故类型主要对应关系存在明显错误

《消防应急救援 通则》规定了救援技术类型与灾害事故类型主要对应关系,规定水域事故对应水域救援技术,山地事故对于应野外救援技术,井下事故对应受限空间和沟渠救援技术,实际上以上三种事故还应对应绳索救援技术,因为以上几种技术必都要使用绳索救援技术。同时,由于绳索救援技术的缺失,导致了高空事故(事件)救援没有对应的救援技术,于是让高空事故对应机械设备和受限空间救援技术,作为国家标准出现这样明显而低级的错误,是不应该的。NAFP标准中的高空救援技术叫高角度救援技术(High-angle Rescue Techniques),属于绳索救援技术的范围,删除了绳索救援技术,自然也就删除了高空救援技术。国家标准不重视绳索救援技术和高空救援技术,以致整个消防应急救援标准体系出现重大错误,标准本身自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失去指导和规范意义。

3.3.3 绳索救援技术训练内容陈旧过时,训练指导发生历史性倒退

在《消防应急救援 技术训练指南》中,将绳索救援技术训练列为基础技术训练科目,而且与训练塔结合绑定,依托训练塔训练,没有实战训练,该标准强化和固化了落后的螺旋绳技术,这是非常明显的不足和倒退,基础技术训练中的绳索救援技术训练内容和应用技术训练中的野外山岳救援技术训练内容,陈旧过时,这部分内容不具有任何指导意义,将导致国内消防绳索救援技术训练再一次弱化、退化,训练与实战需求严重脱节,把国内消防绳索救援技术打回到十几年前的起点。

4 国内消防绳索救援技术与装备标准体系落后的根源

4.1 国内消防绳索救援技术落后,导致技术与装备标准体系落后

我们现用螺旋绳技术是欧美几十年前就已经淘汰的绳索技术,该技术是基于本能的逃生自救与救人方法,技术简单,装备原始,适合作为消防基础训练科目,而不适合于高空救援,当前这种严重过时落后的螺旋绳技术早已不能满足绳索救援尤其是高空救援实战需要。基于这种落后的绳索救援技术制定绳索救援技术与装备标准,必然缺乏标准必须具备的先进性和指导性。由上文分析可知,国内消防绳索救援技术标准、装备标准和装备配备标准之所以存在明显的问题与错误,其根源就是绳索救援技术落后。落后的技术产生落后的标准,落后的标准又咬住落后的技术,阻碍技术的发展,形成“蛇吞尾”式的恶性循环。因此,只有进行绳索救援技术改革才能建立健全绳索救援技术与装备标准,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4.2 标准的制定脱离实践基础,导致标准质量不高,专业性不强

欧洲CE标准的起草是受到严格监管的,一个专家委员会授命编写适用于PPE范畴的健康和安全标准,这些专家要由欧盟成员国任命,都来自独立实验室或制造商,代表各国、各领域。而国内消防救援技术与装备标准的制定,主要由消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依托部门、研究机构的消标委制定,没有社会参与,也很少考虑制造商的利益和产业的发展。参与制定的专家、学者当中缺乏绳索救援技术本职专业技术人员,多数从事传统灭火救援工作研究的专家、学者本身不懂绳索救援技术,尤其对国际最新绳索救援技术与装备缺乏了解,标准制定的参与面太少,缺乏基层、社会广泛意见与实践基础。标准的制定是源自实践并指导实践,而我们标准的制定环境相对机械封闭,与实践严重脱节,这种环境下制定的标准难免出现观念陈旧、技术过时、装备落后,指导偏颇等问题,甚至出现明显的错误,使标准的指导意义和规范价值大打折扣。

4.3 标准的修订机制不健全,导致长期使用过时标准,延误技术与装备的发展

我们的标准往往是一经制定完成便万事大吉,作为成果束之高阁,置之不理;或者一批人员完成标准制定,因工作岗位变动调整,失去对所参与制定标准的持续关注。消防绳索救援技术与装备标准的应用方尤其是广大基层消防官兵,很少有人去关注标准本身并且对标准提出疑义。除非这个标准实在是不能将就了,才会通过行政方式提出,考虑修订,修订之后又不知何年何月再修订了,使得国内消防标准缺乏健全的标准负责制和标准修订维护机制,很多标准的修订完善跟不上,导致标准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和实战要求,过时的标准会直接阻碍和制约救援技术和装备的发展。NFPA标准要求1至3年修订一次,由于技术发展较快,实际上有的标准连续几年都会更新。而我们的《消防用防坠落装备标准》(GA 494-2004)已经10年没有更新,《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配备标准》(GA 621-2013)当中的防坠落装备部分已有9年没有更新。10年的时间,国际绳索技术与装备的发展是很大的,而我们相当于画地为牢,把国内消防绳索救援技术与装备限定在原地徘徊。

4.4 绳索救援技术专业外语人才缺乏,导致标准的学习引进缺乏专业外语基础

一直以来,国内消防忽略了对绳索救援技术、装备及相关标准的重视与研究,也忽略了对绳索救援技术专业外语(主要是英语)人才的培养,使国内消防严重缺乏绳索救援技术专业外语人才,对欧美先进的绳索救援技术、装备及相关标准的学习引进极其乏力,导致国内消防绳索救援技术、装备及相关标准发展缓慢,长期处于一种封闭落后甚至是闭门造车的发展状态,陷入当前绳索救援技术体系与标准体系双重落后的泥潭。当前国内消防非常需要既懂绳索救援技术、装备及其标准,又精通外语,了解欧美救援技术与标准,能够进行技术和标准翻译的消防绳索救援技术专业人才,而这样的人才在全国也是凤毛麟角。以前我们制定的救援技术与装备标准之所以达不到国际水平的高度,就是标准制定的参与者当中没有这样的人才,而我们又没有面向社会征集这样的人才。消防部队外语人才不难找,而绳索救援技术专业外语人才最为稀缺。在2008年,中国消防协会曾经雇用一批外国语大学的学生翻译过20部NFPA标准,其中的NFPA 1983标准由于翻译缺乏专业性,最终无法将翻译稿拿出来示人,这就是一个十分鲜明的例子。如果不引进欧洲基于IRATA技术的绳索救援技术和欧洲CE装备标准体系,不培养和利用绳索救援技术专业外语人才,那么我们想在绳索救援技术与装备标准领域赶上国际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

4.5 标准的制定缺乏一致性与整体性,导致技术与装备双轨走路,低效发展

在欧美,绳索救援技术体系与技术、装备标准体系都是高度一致、不可分割的,二者是一个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整体。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国内消防绳索救援技术体系与技术、装备标准体系却缺乏一致性与整体性,是一个制约技术、装备发展的问题矛盾体。同一消防研究机构前后制定的绳索技术装备及其配备标准与绳索救援技术(训练)标准不一致,前者取法NFPA1983标准制定了防坠落装备标准,配备了欧系装备;后者却取消了绳索救援技术作为一门救援技术类型的存在,将绳索救援技术弱化为基础训练内容,固化了日本螺旋绳技术,使绳索救援技术退回十几年前引进日本螺旋绳技术之初的水平,使用最为简单原始的螺旋绳装备。

各级装备采购部门为消防基层单位采购配备欧系防坠落装备,而各级战训部门却一直主导过时落后的日本螺旋绳技术训练,使用日本螺旋绳及其配套装备,装备的产业化发展、认证认可及采购配备与绳索救援技术训练、实战是走两条路线,各行其是。欧系装备与日系技术互不兼容,螺旋绳技术用不上欧系防坠落装备,导致装备利用率很低,大量装备陈放在库房里锈蚀,白白浪费;绳索救援技术一直在基础性、低层次停滞不前,消防绳索救援与高空救援实战能力非常原始落后,这早已是有目共睹的社会共识。技术、装备、标准互不兼容,互不支持,国内消防绳索救援技术体系与技术、装备标准体系既不如北美那样系统完整,更不像欧洲那样博大精深,相差巨大,值得相关部门深刻反思。

5 结语

通过对中、美、欧绳索救援技术与装备标准体系的比较研究,可知国内消防在这一领域的巨大差距和落后程度,取法乎上,学习引进欧洲绳索救援技术与装备标准已刻不容缓。标准体系的先进程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应了绳索救援技术水平的高低,与世界主流绳索技术、标准、装备不相容的绳索救援技术体系必将被同化或淘汰,欧洲基于IRATA技术的绳索救援技术、装备及其标准体系是全球的发展趋势。国内消防进行绳索救援技术改革,不仅仅是绳索救援技术本身的改革,而是包括标准与装备在内的系统、全面、彻底的绳索救援技术体系改革。引进欧洲绳索救援技术,需采用欧洲CE体系认证装备,同时一定要引进、转化欧洲绳索技术与装备标准,与欧洲CE标准体系接轨,建立健全中国消防绳索救援技术与装备标准体系,这样才能保证绳索救援技术改革的顺利进行和最终成功。

香港消防在短短几年内就完成了绳索救援技术改革,全面学习引进了欧洲IRATA技术体系的绳索救援技术,创建了香港消防高空拯救专队,已成为大中国地区乃至亚洲地区,唯一一个全队员具有IRATA国际资质的技术最系统、专业性最强的高空救援队,为内地消防提供了一种极具参考价值的经典模式,其成功经验值得内地消防学习借鉴。其中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方面,就是香港消防没有任何现成的绳索救援技术标准、装备标准以及装备配备标准,也就没有这些标准的束缚,所以绳索救援技术改革进行的顺利、彻底。香港消防的经验启示我们,进行绳索救援技术改革,要突破现有技术标准、装备标准以及装备配备标准,标准的制定与执行部门要为绳索救援技术改革让行,并且积极引进、制定适应最新绳索救援技术的相关标准。

注释:

[1]NFPA:即美国消防协会(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又称国家防火委员会,成立于1896年,旨在促进防火科学的发展,改进消防技术,组织情报交流,健全防护装备,减少由于火灾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该协会是一个国际性的技术与教育组织,拥有150个学会、协会等组织的集体会员,75,000名个人会员,此外,还有80多其他国家的会员,负责制订防火规范、标准、推荐操作规程、手册、指南及标准法规等。NFPA这里指“美国消防规范”,它包括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灭火救援训练、器材相关规范(如1006、1670、1983)等,属于美国的消防行业标准,即全国防火规范体系(National Fire Code:NFC),现已得到广泛承认,并有许多标准被纳入美国国家标准(ANSI)。

篇5

关键词:施工图会审原则要点建筑给排水

施工图会审是施工管理工作中施工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技术工作。是建设的基本要求。目的是减少施工图的差错。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顺利进行。降低建设资金。有关各专业技术人员在接到施工图以后。应认真学习图纸。熟悉图纸的内容、要点和特点,弄清设计意图。掌握工程情况。了解建筑结构。以便采取有效的施工方法和可行的技术措施。在审核图纸时。尽量全面地发现图纸中的问题。以便设计人员对审图时所提出问题做出修改和补充。审图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工作。需要考虑的事项千头万绪。挂一漏万在所难免。在审图时若有一份清单对照检查就可以帮助审图者避免重大的疏漏。以下是笔者在审图实践中总结拟定的一份清单仅供参考。

1建筑给排水专业与有关方面的关系

1.1专业设计相互之间的关系

(1)各用电设备的位置与供水(电)及控制位置、容量是否匹配。零配件及控制设备能否满足要求。

(2)电气线路、管道、通风、空调的敷设位置和走向相互有无干扰。埋地管道或管道沟与电缆沟之间有无矛盾。

(3)连接设备的电气线路、控制线路、管(水、油气)路与设备的进线接管位置是否相符。

(4)水、电、气、风管道或线路在安装施工中的衔接部位和施工顺序是否明确。

(5)管道井的内部布置是否合理,进出管路有无矛盾。

(6)各种工种安装、调试、试车、试压的配合关系是否明确,有无互相影响。

1.2给排水管道安装与建筑结构的关系

(1)预留、预埋位置与安装实际需要是否相符。

(2)设备基础位置、尺寸、标高是否满足管道敷设的需要。

(3)管道沟位置、尺寸、标高是否满足管道敷设的需要。

(4)建筑标高基准点和放线基准位置是否明确。

(5)给排水、消防管道敷设位置与建筑、结构标高、位置尺寸等有无矛盾。

(6)有关建筑设计。如主体结构、墙体结构门窗位置、吊顶结构、内外装修材料等与安装有无矛盾。

2施工图审查要点

现将建筑给排水、消防、人防工程供水系统审图的几个大原则和按图纸目录分述的要点介绍如下。

2.1审图的原则

(1)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政策和标准规范及《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

(2)图纸资料是否齐全。能否满足施工需要。

(3)设计是否合理。有无遗漏。图纸中的标注有无错误。有关管道编号、设备型号是否完整无误。有关部位的标高、坡度、坐标位置是否正确。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是否正确完整。

(4)设计说明及设计图中的技术要求是否明确。设计是否符合企业施工技术装备条件。如需要采用特殊措施时。技术上有无困难。能否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5)设计意图、工程特点、设备设施及其控制工艺流程。工艺要求是否明确。各部分设计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工艺流程和施工工艺要求。

(6)管道安装位置是否美观和使用方便。

(7)管道、组件、设备的技术特性,如工作压力、温度、介质是否清楚。

(8)对固定、防振、保温、防腐、隔热部位及采用的方法、材料、施工技术要求及漆色规定是否明确。

(9)需要采用特殊施工方法、施工手段、施工机具的部位要求和作法是否明确。

(10)有无特殊材料要求,其规格、品种、数量能否满足要求,有无材料代用的可能性。

2.2审图要点

2.2.1总说明

(1)设计说明应包括设计依据、设计范围,给排水、消防各个系统扼要的叙述,管材及接口、阀门及阀件、管道敷设、管道试压、防腐汕漆、管道及设备保温等内容。

(2)主要设备、材料表中的水泵、水处理设备、水加热设备、冷却塔、消防设施、卫生器具等的造型是否安全合理。

(3)管道、设备的防隔振、消声、防水锤、防膨胀、防伸缩沉降、防污染、防露、防冻、放气泄水、固定、保温、检查、维护等是否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

(4)是否按消防规范的要求设置了相应的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气体灭火、水喷雾灭火、灭火器等系统和设施,消防水量计算是否合理。

(5)是否选用了淘汰产品。

2.2.2给排水平而图

(1)生活水池、水箱是否为独立的结构型式。

(2)给水管道与水加热设备及可能引起回流的卫生设备的连接是否有防止回流污染的措施。

(3)生活给水泵房的位置是否避开了有防振或有安静要求的房间。水泵机组,吸、压水管支架及机房墙体顶板是否采取了隔振或消声措施。

(4)有无厕所。盥洗室布置在餐厅、食品加工、仪器储存及变配电等有严格卫生要求用房的上层。

(5)地下污水泵井是否设置密封井盖和通气管。

(6)选用的水加热设备及其布置、敷设是否考虑了检修要求。

(7)管道的布置、敷设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2.2.3水消防、人防部分平面图

(1)建筑物内不同用房或公共场所灭火设施的选择是否恰当,有无遗漏的地方。

(2)消防水池、高位水箱及消防水泵房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3)消火栓及自动喷洒头、水泵接合器的布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4)需要水幕分区或配合防火卷帘分区处是否按规范要求设置了相应的水幕设施。

(5)消防电梯是否设置了排水设施。

(6)寒冷地区。无采暖地下车库有结冻可能的水消防管道是否有合理可行的防冻措施。

(7)灭火器的造型与布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8)当有人或防空地下室时。给排水设计应符合人防设计有关规范及当地人防主管部门的要求。

2.2.4总平面图

(1)消防专用或生活共用的室外给水管是否按规范要求连成环状管网。室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的布置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

(2)入市政污,雨水管接合井的管径、标高是否合适。

(3)化粪池、污水池等与埋地生活用水储水池的距离是否不小于10m.当不满足时。是否采取了防止污染生活用水储水池水质的有效措施。

2.2.5系统图

2.2.5.1给水系统

(1)高层、低层建筑的给水区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最不利用水处的水压能否得到保证。

(2)给水管道的连接是否存在回流污染问题。

(3)水池、水箱至生活饮用水点的供水管上是否按规定采取了安全可靠的一次防污染措施。

(4)按规定需设中水的项日,是否设置了中水处理与供水系统,中水水量是否平衡。

2.2.5.2热水系统

(1)热水供水分区是否与给水分区一致,热水供水压力能否与冷水压力平衡,(单独使用冷水或热水者除外)。

(2)其中热水供应系统是否设置了有效的循环系统,高层建筑的热水系统采用减压阀分区时能否保证各区循环系统的正常工作。

(3)公共浴室是否设有水温稳定和节水措施。

(4)系统上是否设有防膨胀泄压用的安全阀,膨胀管(或膨胀罐),伸缩节,固定支架等附件。是否设有防止和减缓管道和设备结垢、锈蚀的装置。

2.2.5.3排水系统

(1)排水系统是否采用了雨、污分流;雨水斗及其布置是否符合要求。

(2)污水立管底部的排水横管的连接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或采取单独出户的措施。

(3)水管是否按规范要求设置通气管及检查口、清扫口。

2.2.5.4消防系统

(1)消防水池和屋顶消防水箱的储水容积是否符合规定。当消防、生活合用水池、水箱时。有无保证消防水量不被动用的措施。

(2)消防满足规范要求。系统上是否有减压、泄压等安全使用和保证灭火效果的措施。有无消防水泵的自检措施。

(3)消防水泵及增压设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4)室内消火栓管网是否按规范要求连成环状。环状管网的引入管是否不少少两根。管网上阀门的布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5)屋顶是否设试验用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各层末端是否设有终端放水试验装置。

(6)消火栓与自动喷水灭水系统管径是否合理。

(7)寒冷地区、地卜不采暖车库是否采用干式或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8)消防水泵接合器的设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3施工图审图注意事项

(1)看设计总图时要审核总设计用水量是否配合。以及当地的平均水压与选用的管径是否合适。以及水质的洁净程度。要考虑水垢积聚减小管道流量的发生。所以进水总管应在总用水量基础上加大一级管道。要核对管道与其他管道或建筑物有无影响和妨碍施工。是否需要改道。

(2)在看单位工程的施工图时。主要是看给水系统透视图。在审核中主要应检查管道设置是否合理。水表设置的位置是否便于查看和检修。要进行局部检修时是否有了控制的阀门。配置的卫生器具是否经济合理。

(3)对于大型公共建筑、高层建筑给水施工图。要审核有无单独的消防用水系统。而它不能混在一般用水管道中它应有中一独的阀门井中,单独管道,单用阀门。放置阀门井的位置是否便少启闭。便少检修。周围有无障碍物。以确保消防时紧急使用。

(4)对设计所选用的排水管、材料、排水系统相配合的卫生器具。审图时可以对所用材料的利弊提出问题或建议。可供设计或使用单位参考。

(5)根据使用情况可审核管径大小是否合适。如一些公共卫生间由于目前使用条件及人员的复杂。其污水总立管管径不能按通常几个蹲位来计算。有时设计DN100的管径。往往需要加大到DN150.使用上才比较方便。不易被堵塞。

(6)对排水室外部分进行审核。主要是管道坡度是否注明。坡度是否足够。污水管汇流弯处是否设置检查井。其深度是否足够。还应注意检查井的位置。是否会污染环境及影响易受污染的地下物。

(7)土建图与给排水施工图互相校核的内容主要是标高。上下层房间使用功能相同。防止上部房间为厨卫。下部为住房。这样损去了房间的完美。一旦以上部厨卫间漏水。就会严重影响下部房间的使用。同时也要防止将外立管设置于阳台处。既不便与安装更重要是影响美观。

(8)给排水管穿梁时在某些部位会影响结构。因为排水管穿过梁时要占用一个管道位置。使梁的截而减少。削弱了梁的强度。特别是阳台外悬臂挑梁的根部。不允许有排水管穿过。否则无法保证悬臂的强度。留下安全隐患。

篇6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施工技术,质量控制要点

1前言

在长期施工实践中,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方式可以概括为自主控制与监督控制、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动态跟踪与纠偏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及其综合应用。施工单位应通过全过程、全面的施工质量自控,保证最后交付满意工程。工程质量问题经常由施工和管理不当造成,例如:图纸不熟悉,准备不足盲目施工,不按图施工、不按有关规范及规定施工,操作人员素养不足,过程控制不严频繁返工,造成严重后果。笔者认为高层住宅建筑结构施工的质量控制应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2、施工准备充分,技术措施到位,队伍配置合理

2.1确立质量控制目标,落实质量责任制,任务层层分解到组织结构的每一个人。

2.2施工部署严密,人员、机械、材料等各类资源组织得力,制定与质量目标相适应的总控进度计划和资金成本计划,实行分段控制、动态控制,在项目实施过程及时修正、调整。

2.3加强对工程所需材料的质量控制,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加强对工程施工用机械、设备的审查;加强对施工方法、方案和工艺进行审查。

2.4组织技术人员精读图纸,对图纸进行会审、优化,并下达各部位的质量标准,通过各技术措施使操作工人贯彻执行。对某些共性和疑难问题,要统一认识,统一口径,避免提出不同要求,对标准规范中不明确的技术问题,及时向规范管理部门咨询,求得合理解决。

2.5经过招投标或议标,在“听、看、查、访”基础上综合比较,选择标价合理、工期短、质量优、信誉高、素质好的施工队伍,绝不能靠拉关系,走后门。加强各方面人员的管理,层层落实到位。特别是有责任心、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是项目质量控制的基础,对工程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加强事中控制,过程动态管理,抓好关键部位

3.1加强高层建筑“三线”控制,轴线、标高线、垂直度类似于建筑物的经络,对高层建筑来说,由于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经常会发生位移或不准的现象,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或者埋下安全隐患,因而必须确保万无一失,使工程实体的质量与使用功能要求得以顺利实现。

3.2高层建筑由于层数多,体量大,建筑地基必须达到足够的强度才能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因此高层建筑基础多为深基础,持力层一般应嵌入微风化岩层。建筑功能方面要满足人防面积、停车位数量等要求,同时还要解决结构抗浮等问题,这就要求采用深基坑建造多层地下室,深基坑的建设必然涉及基坑围护、防水等较为复杂的具有不确定性问题的影响。必须加强桩基、深基坑的质量管理,选择有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按规范要求、按程序施工。

3.3加强钢筋分项质量控制。每批钢筋原材进场,应提供质量证明书及标志牌,进行外观验收,再按要求现场取样送检复试合格后方能用于工程;钢筋加工集中下料,以提高工效、节约材料,翻样前认真熟悉施工图纸,计算好下料长度,画出大样图。钢筋的弯钩及其长度应符合图纸、规范和抗震设防要求;钢筋连接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一般来说直径不小于16的钢筋宜优先采用机械连接;加强钢筋绑扎质量检查与监督,严格“三检”制度,按交底要求绑扎牢固,同时注意检查定位卡、马凳筋和保护层垫块的布置情况以确保钢筋定位准确。

3.4加强模板分项质量控制。根据施工计划及施工工艺,合理配备、选用模板材料和支撑工具,加强模板刚度,以增加周转次数,提高模板的使用率。在常温条件下,墙体、梁侧模的拆除应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方可拆摸,一般在24小时以后。梁板底模拆除前必须有同条件养护试块的抗压强度报告为依据,并填写模板拆除申请,应在砼强度达到规定强度后方可拆除。

3.5加强砼分项质量控制。工程开工前到有资质的试验室配制符合设计要求的砼配比,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严格养护制度,覆盖浇水养护应在砼浇筑完毕后12h内进行,一般不少于7d;加强砼的强度评定工作,按照规范要求留置砼试块、试压;砼浇筑过程中发现砼均匀性、稠度发生变化应及时处理,坍落度每车测量;泵送砼浇筑应根据工程结构特点、砼供应和泵送设备能力、劳动力和管理能力等条件,预先划分好砼浇筑区域,按既定的浇筑顺序、布料方法浇筑,同时将砼充分振捣密实;对施工缝、后浇带、加强带等的处理要求应严格按设计、规范相关要求执行;“放”、“抗”措施相结合,控制好高层建筑裂缝。

3.6厕浴防漏施工及质量控制。要严格把控好高层住宅建筑厕浴防漏及防水工作,保证水电施工水平及质量,强化此方面的技术力量,确保建筑工程厕浴工程质量,避免出现厕浴漏水或渗水等问题;严格把控好厕浴施工各个工序,即预留孔洞、砌筑抹灰、吊模堵塞、防水等的质量关;除此之外,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应定期组织例会向工人时刻灌输厕浴防水、防渗问题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重点及难点。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高层住宅建筑也取得相应发展,此时更需要严格把控好施工质量关,作为建筑施工项目关键性内容,项目施工质量是一项涉及面广的复杂环节,对工程投资的成败具有重大影响。在实践中,应切实增强质量责任意识,树立质量重于泰山的思想,牢固地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从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落实质量责任,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法,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坚决把提高工程质量作为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从而为推动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胡世琴.高层建筑施工过程砼质量控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2] 田景富,郑实.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控制要素[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

篇7

施工图会审是施工管理工作中施工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技术工作.是建设的基本要求。目的是减少施工图的差错.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顺利进行.降低建设资金。有关各专业技术人员在接到施工图以后.应认真学习图纸.熟悉图纸的内容、要点和特点,弄清设计意图.掌握工程情况.了解建筑结构.以便采取有效的施工方法和可行的技术措施。在审核图纸时.尽量全面地发现图纸中的问题.以便设计人员对审图时所提出问题做出修改和补充。审图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工作.需要考虑的事项千头万绪.挂一漏万在所难免。在审图时若有一份清单对照检查就可以帮助审图者避免重大的疏漏.以下是笔者在审图实践中总结拟定的一份清单仅供参考。

1 建筑给排水专业与有关方面的关系1. 1 专业设计相互之间的关系

(1)各用电设备的位置与供水(电)及控制位置、容量是否匹配.零配件及控制设备能否满足要求。

(2)电气线路、管道、通风、空调的敷设位置和走向相互有无干扰.埋地管道或管道沟与电缆沟之间有无矛盾。

(3)连接设备的电气线路、控制线路、管(水、油气)路与设备的进线接管位置是否相符。

1. 2 给排水管道安装与建筑结构的关系

(1)预留、预埋位置与安装实际需要是否相符。

(2)设备基础位置、尺寸、标高是否满足管道敷设的需要。

(3)管道沟位置、尺寸、标高是否满足管道敷设的需要。

(4)建筑标高基准点和放线基准位置是否明确。

2 施工图审查要点

现将建筑给排水、消防、人防工程供水系统审图的几个大原则和按图纸目录分述的要点介绍如下。

2. 1 审图的原则

(1)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政策和标准规范及《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

(2)图纸资料是否齐全.能否满足施工需要。

(3)设计是否合理.有无遗漏。图纸中的标注有无错误。有关管道编号、设备型号是否完整无误。有关部位的标高、坡度、坐标位置是否正确。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是否正确完整。

(4)设计说明及设计图中的技术要求是否明确。设计是否符合企业施工技术装备条件。如需要采用特殊措施时.技术上有无困难.能否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5)设计意图、工程特点、设备设施及其控制工艺流程.工艺要求是否明确。各部分设计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工艺流程和施工工艺要求。

(6)管道安装位置是否美观和使用方便。

2. 2 审图要点

2. 2.1 总说明

(1)设计说明应包括设计依据、设计范围,给排水、消防各个系统扼要的叙述,管材及接口、阀门及阀件、管道敷设、管道试压、防腐汕漆、管道及设备保温等内容。

(2)主要设备、材料表中的水泵、水处理设备、水加热设备、冷却塔、消防设施、卫生器具等的造型是否安全合理。

(3)管道、设备的防隔振、消声、防水锤、防膨胀、防伸缩沉降、防污染、防露、防冻、放气泄水、固定、保温、检查、维护等是否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

(4)是否按消防规范的要求设置了相应的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气体灭火、水喷雾灭火、灭火器等系统和设施,消防水量计算是否合理。

(5)是否选用了淘汰产品。

2. 2. 2 给排水平而图

(1)生活水池、水箱是否为独立的结构型式。

(2)给水管道与水加热设备及可能引起回流的卫生设备的连接是否有防止回流污染的措施。

(3)生活给水泵房的位置是否避开了有防振或有安静要求的房间。水泵机组,吸、压水管支架及机房墙体顶板是否采取了隔振或消声措施。

2. 2. 3 水消防、人防部分平面图

(1)建筑物内不同用房或公共场所灭火设施的选择是否恰当,有无遗漏的地方。

(2)消防水池、高位水箱及消防水泵房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3)消火栓及自动喷洒头、水泵接合器的布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4)需要水幕分区或配合防火卷帘分区处是否按规范要求设置了相应的水幕设施。

2. 2. 4 总平面图

(1)消防专用或生活共用的室外给水管是否按规范要求连成环状管网.室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的布置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

(2)入市政污,雨水管接合井的管径、标高是否合适。

(3)化粪池、污水池等与埋地生活用水储水池的距离是否不小于10m.当不满足时.是否采取了防止污染生活用水储水池水质的有效措施。

2. 2. 5 系统图

2. 2. 5. 1 给水系统

(1)高层、低层建筑的给水区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最不利用水处的水压能否得到保证。

(2)给水管道的连接是否存在回流污染问题。

(3)水池、水箱至生活饮用水点的供水管上是否按规定采取了安全可*的一次防污染措施。

(4)按规定需设中水的项日,是否设置了中水处理与供水系统,中水水量是否平衡。

2.2.5.2 热水系统

(1)热水供水分区是否与给水分区一致,热水供水压力能否与冷水压力平衡,(单独使用冷水或热水者除外)。

(2)其中热水供应系统是否设置了有效的循环系统,高层建筑的热水系统采用减压阀分区时能否保证各区循环系统的正常工作。

(3)公共浴室是否设有水温稳定和节水措施。

(4)系统上是否设有防膨胀泄压用的安全阀,膨胀管(或膨胀罐),伸缩节,固定支架等附件。是否设有防止和减缓管道和设备结垢、锈蚀的装置。

2.2.5.3 排水系统

(1)排水系统是否采用了雨、污分流;雨水斗及其布置是否符合要求。

(2)污水立管底部的排水横管的连接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或采取单独出户的措施。

(3)水管是否按规范要求设置通气管及检查口、清扫口。

2.2.5.4 消防系统

(1)消防水池和屋顶消防水箱的储水容积是否符合规定.当消防、生活合用水池、水箱时.有无保证消防水量不被动用的措施。

(2)消防满足规范要求.系统上是否有减压、泄压等安全使用和保证灭火效果的措施.有无消防水泵的自检措施。

(3)消防水泵及增压设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4)室内消火栓管网是否按规范要求连成环状.环状管网的引入管是否不少少两根.管网上阀门的布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5)屋顶是否设试验用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各层末端是否设有终端放水试验装置。

(6)消火栓与自动喷水灭水系统管径是否合理。

(7)寒冷地区、地卜不采暖车库是否采用干式或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8)消防水泵接合器的设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3 施工图审图注意事项

(1)看设计总图时要审核总设计用水量是否配合.以及当地的平均水压与选用的管径是否合适。以及水质的洁净程度.要考虑水垢积聚减小管道流量的发生.所以进水总管应在总用水量基础上加大一级管道。要核对管道与其他管道或建筑物有无影响和妨碍施工.是否需要改道。

(2)在看单位工程的施工图时.主要是看给水系统透视图。在审核中主要应检查管道设置是否合理.水表设置的位置是否便于查看和检修.要进行局部检修时是否有了控制的阀门.配置的卫生器具是否经济合理。

篇8

关键词 防雷检测;雷击隐患;认识;误区

中图分类号TN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58-0020-02

0 引言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其造成的建筑、设备损毁、人畜伤亡等事故损失惨重。白山市地处长白山山脉,平均海拔1 000m以上,雷电活动频繁,属我国气候脆弱区,年平均雷暴日数35d,最多年份可达50d,6月份~7月份平均7d就会发生一次雷暴天气,超出全国平均数。近年来,白山市经济发展迅速,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各类电子设备和通讯器材以及家用电器的广泛普及,导致诱发雷电灾害的因素越来越多,重大雷电灾害的危险性也不断攀升,实施防雷保护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由于防雷产品和防雷工程市场监管力度较差,加之防雷装置设计不规范或安装不科学等,使得防雷装置的检测工作成为雷电灾害防御体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白山市气象部门在多年防雷检测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但一些岗位人员在从事防雷检测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片面理解,制约着工作的有效开展。本文结合多年防雷检测工作实际过程,对防雷检测工作中的几点认识误区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一些个人建议作为参考。

1 防雷检测工作中的几点认识误区

1.1 对防雷检测概念的误解

遵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及《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等国家和行业防雷技术规范的规定和要求,防雷检测不仅要对现存防雷装置进行检测,还要对检测单位或民用的防雷设施是否完整配套作出全面评估。而通常情况下,防雷检测技术人员只是把对避雷针、避雷带和防静电接地等防雷设施的检测称为防雷安全检测,忽略了防雷技术措施的安全,可见,对防雷检测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保障防雷安全。

1.2 对防雷检测依据的误解

由于雷电防护涉及面广,针对各行业的防雷规范存在也较多,不同规范之间的技术规定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有时还会相互冲突,而且防雷规范中有限的内容不能满足多样化的防雷安全服务现实情况,有关技术实施要求的不具体性造成了部分防雷检测依据的模糊。这就导致了检测技术人员在实际检测工作中,不能完全依据规范来评估检测结果,如果实际操作经验不足的新手检测人员,仅按规范标准进行评判检测,尽管判断有理有据,仍难以避免出错。

1.3 对防雷检测工作性质的误解

防雷检测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技术工作,要求检测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科学素质与工作态度向单位或用户提供防雷安全技术服务,属于工作量大、工作辛苦的有偿服务。一些防雷检测项目都有明确的收费标准,但也有一部分依照防雷规范要求应检测的项目却没有收费标准。在某些时候,检测员就会只重视检测有收费标准的项目,而推后或干脆不进行无收费标准的防雷项目,这样一些雷击隐患就保存下来,一旦漏检项目发生雷灾,防雷检测单位和人员就要负不可推卸的责任。

1.4 对防雷检测工作目的的误解

防雷检测工作目的是对检测过程进行全面控制,在保证检测工作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为被检测方出具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和有效的检测报告。在防雷检测工作中,检测员往往找到几点不符规范处,就急于下雷击隐患整改通知书,要求被检单位或个人采取整改措施。这种做法是对真正意义上的防雷安全工作目的的误解,要想维护被检单位或个人防雷安全,就要全面排查被检单位或个人的所有雷击隐患,并提出详细的系统整改方案,督促其尽快改善。

1.5 对防雷检测项目的误解

按照防雷规范要求,防雷检测的重点为检测雷电防护对象抗雷能力的强弱,通过对被检单位雷电保护对象及其雷电磁环境和抗雷能力的观察了解,确定保护对象有无防雷装置,最后再对这些防雷装置安全性能进行检测,这样才能达到保护被检单位人员和财产安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防雷检测人员却习惯于先对现有防雷装置进行检测,把防雷装置的防雷性能的好坏作为判断其保护对象抗雷能力的依据,这属于对防雷检测项目的误解,是不能完全体现被检单位整体的防雷安全状况。

1.6 对防雷检测内容认识不足的误解

对于一些年年检测的被检单位和个人,在年检过程中总有不少单位和个人提出防雷装置不是易损品没必要年年检测,检测人员也就容易养成了当年照搬上一年检测内容的习惯,这样很容易造成新增项目的漏检。当前,科技发展更新速度很快,很多单位设备设施不断扩展,若只是按照上年固定内容去检测,遗漏下雷击隐患,一旦发生雷灾,防雷检测单位难以推卸责任。

2 正确认识防雷检测工作中的重点问题

中国气象局颁布的《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防雷检测应每年进行一次。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主要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中列入国家防雷规范内的三类建筑物检测工作,还需将防雷原理和实际操作经验贯穿于防雷技术标准规范中灵活运用,工作集中于防直击雷的避雷装置和不断加强的各类机房检测和LEMP检测,不仅做到检查是否具备防雷装置,还要检测防雷设施的接地电阻、方式,以及全部防雷装置的设计施工状况,实现真正的防雷安全检测概念。

防雷技术服务是气象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国家赋予气象部门的一项社会行政管理职能,因此,在开展防雷检测工作时,务必要把服务摆在第一位,认真对待所有规范内的检测项目,切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把创收置于服务之上,只讲效益不顾责任,出了雷灾事故,不但造成大的损失,还导致检测单位失去威望和信誉。尽可能的避免灾害发生,确保单位和个人的防雷安全。

防雷装置性能好坏仅是判断雷电防护对象防雷安全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进行防雷检测时,要把防雷装置、防护对象特点及其处于的雷电磁环境都列为防雷检测的项目,由保护对象自身特点、雷电磁环境和其配置的防雷装置性能等防雷技术是否到位的几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后得出的结论才是准确完整的结论。随着建筑物规模扩大和设备设施的维修、改造、更新等,原有的防雷设施可能已无法适应新的要求或需要增添新的装置,防雷检测人员应密切关注被检单位雷电防护对象的变动、增加情况,以防漏检和误判,只有坚持认真负责的检测态度和做法,才能杜绝雷击隐患的漏网,赢得社会各界的信任,使被检测方真正认识到年年接受防雷检测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 质量监督 要点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151-01

引言

目前,我国已经逐步开始相应的研究,并且开始逐步建立建筑技术的标准规范,不断推广新的技术,而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配套的技术设备的不断涌现,让建筑质量不断提升。但是,与此同时,现代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有一些无法避免的问题。因而,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问题受到了建筑工程界的广泛关注。

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意义

1、维护市场秩序,形成行业规范

由于现有的大多数建筑企业是私营公司,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且契约概念不强烈,这便容易对建筑工程质量有所影响。而实施合理有效的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不仅能够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建筑企业的工作效率,还能对建筑企业的行为进行规范,从而规范整个建筑行业市场,维护市场秩序。

2、维护生命财产安全

建筑工程监督贯穿于整个建筑建设环节,从材料的选购,到建筑的完成,建筑工程的有效监督都保障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良好的工程监督不仅能节约资源,使资源达到有效合理配置,实现节省成本的目的,还能通过保障工程的质量减少后续发生的损失,增强安全性,维护生命财产安全。

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监管力度不够

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政府作为监督管理的主体未能有效发挥监督管理的作用,监督管理力度不够,观念不足,监督管理的意识淡薄。严重影响了政府对建筑工程的控制和管理,影响了政府作为主体的执行力。一些建筑工程中,没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未经严格审查进入工程的施工环节,施工设计单位的资质也较为低下,未经过合理审查,这些都是政府监督力度缺失的表现。一旦这些施工和设计单位进入建筑行业,就会影响建筑业的整体发展,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工程监理单位自身的缺陷

首先,工程质量监督单位的监督人员少、培训不够,及监管不到位,对应该进行抽检的部位和次数不够,监管的方式和内容不明确,对新知识的更新方面也有欠缺。其次,工程质量监理人员整体素质较低,尽管近年来政府部门对工程质量监管工作进行了一定的政治与管理,工程质量监管的人员与设备都得到了良性发展,监督工作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但是,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工程质量监管问题的,尤其是人员素质问题,不仅会影响到监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更会对建筑工程质量构成严重的威胁。

3、监管人员素质不高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主体是人,所以在监督管理过程中,监管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而当下,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缺乏专业有效的队伍进行监督管理,监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素质有待提高,监管过程中未能做好严格的监督和审查。由于建筑工程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就有必要对从业人员做好控制和挑选,当下的市场方面缺乏必要的竞争机制,使得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危机意识。除此之外,部分监督管理人员缺乏丰富的经验,一些新进人员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有明显偏差,这就导致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使得工程监督管理出现问题。

4、建筑工程监理机构的经费筹集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的多数工程监理机构都主要依靠自收自支的形式来进行经费问题的解决。建设单位通常将监理费用直接付给工程质量监理公司,为了能够有效节约成本,建设单位往往会要求监理单位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当优惠的比例比较大时,监理公司就无法正常进行专业监理,相关监理人员与监理设备的配备便出现了问题。同时,还有的建设单位对于应该给予监理公司的监理费用严重拖欠,导致工程质量监理公司的周转经费不足,甚至连员工的工资都无法保障,因此监理工作的进行更是无法正常,最终导致工程质量受到损害。

5、工程质量监督责任不明确

现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实质上形成了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局面。多头管理是指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铁路、交通、水利等按专业将建设工程分开进行分头管理,且现又成立了人防质量监督站,地下部分人防监督站也参与监督。这必然形成纵横交错的复杂体系,容易政出多门,界限不清,职责范围不明,不利于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的统一管理,更容易造成工程质量发展的总体失衡和失控,不利于建筑市场良性循环运作,不利于监督管理系统的协调发展。

三、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有效措施

1、完善政府强制监督作用

在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过程中,要完善政府作为监督主体的作用,要提高政府执法的力度,对一些不合规单位进行审查,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质量。政府要强制介入工程的质量控制过程中,依靠其强制力量规范建筑工程质量,审查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淘汰不合规的企业参与建筑工程的施工和管理

2、提高监督管理人员素质

针对我国建筑工程监督管理人员,要做好人才选拔机制,符合任用条件的人员优先选择、优胜劣汰,在人才选择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学历来进行挑选,而更要注重人才的实际经验。除此之外,对质量监督管理人员要进行相应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准,使其熟悉相关的监督规则和手段,提升其处理质量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提高质量监督管理人员意识,使其从根本上重视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防止其在工作中的不负责态度,充分发挥监督管理的效用。对待监督管理人员,还要设置必要的奖惩措施,要落实个人负责制,调动监督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使其从自身主动为建筑工程质量做好管理人员。

3、严格执行质量检查验收制度

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时,工程的项目部质量监督部门应当落实进行施工质量的验收工作,验收合格后,签字许可作业。对于需要拆除以及变动的施工设计必须经项目负责人审批签字与验收合格后,才能实施,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

4、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进行加强

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机构应当加大对建筑工程全过程的质量监管,尤其是加大对违法与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在监督过程中,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一定要依法严肃处理,切实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培养监督管理人才

我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的监督管理人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只有加强先进管理技术和专业技术的各类人才的培养,建筑企业才能取得人才上的优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才能适应建筑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

结语

要保证工程质量,维护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制定和执行严格的质量监督程序,监管单位充分利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对于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不断探索和实践新型的、适合时展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新模式,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滕福.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常用手段[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7:72-73.

篇10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以改善中心城市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为目标,坚持危旧片区改造与推动住房保障相结合、与历史文化街区修复相衔接、与和谐社区建设相促进,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危旧片区改造工程,不断提升中心城市配套功能和承载能力。

二、总体目标

到2012年底,基本完成市区危旧片区改造工作。新建拆迁安置房(含四区城郊结合部)不低于500万平方米。市政府根据总体目标制定并下达年度改造和安置计划。

三、改造对象

(一)城市危旧区。指建成区范围内非成套住房密度大、建设使用年限长、存在较多质量问题、环境卫生脏乱差、基础设施不完善,教育、文化、医疗、公共绿地、停车场等设施不配套,存在严重防汛排涝、社会治安、防火防灾等安全隐患的集中居住区。

(二)其它片区。指群众改造意愿强烈、基本符合危旧片区条件的集中居住区。

四、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市政府负责统筹、协调、政策制定、土地招拍挂工作。各区政府(管委会)作为责任主体,具体承担辖区内危旧片区改造的拆迁安置、资金运作、规划设计及工程推进等工作(老城区和市府新区由市政府牵头组织实施)。危旧片区改造工作邀请片区居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界人士及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全过程监督,拆迁安置政策、规划设计方案等实行公示制度,充分听取片区群众的意见。

(二)先建后改、先安后拆。在对危旧片区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集中安置的思路,根据城区土地开发利用现状,就近选择安置房源建设地块,先启动安置房源规划设计与开发建设,然后再实施片区拆迁改造和历史街区修复工作。

(三)以人为本、让利于民。对选定用于安置的新建小区地块原则上由国有投资公司进行开发建设,住宅部分按核定的成本价专项用于危旧片区改造拆迁居民安置。安置地块按照综合配套、一步到位的要求,规划建设市政、公建、公用等配套设施,减免相关规费,配置优质教育、卫生等社会资源,建设商业、服务设施,做到惠民利民便民。

(四)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危旧片区改造的重点是基础设施不配套、居住环境差、危旧房面积大、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历史街区需要修复建设或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的地块。按照先急后缓、分步推进的思路,选择符合改造条件且群众反映强烈、改造意愿基本一致的1—2个危旧片区先行实施,然后逐步推进,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让危旧片区的居民真正享受现代人居环境的便利与实惠。

五、配套政策

(一)土地政策

用于危旧片区改造的新建小区建设用地,采取成本价方式供应。土地市场价与成本价之间的差额部分作为政府对新建小区建设及其周边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助。

(二)规费政策

市区危旧片区改造项目享受下列政策优惠:

1.免收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配套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城市垃圾(渣土)处理费。

2.减半征收土地登记费、环保排污费、商品房初始登记费、防雷审查及检测费、建筑施工安全监督费、城市规划技术服务费、城建档案服务费、建设工程交易服务费、商品房成本认证费。

3.按照下限标准的50%收取白蚁防治费、施工图审查费、人防图纸审查费、规划放线与验收测量费、房屋面积测量费。

4.电力线路动迁安装等费用由供电部门纳入城网改造年度计划。

(三)拆迁安置政策

列入拆迁的居民住房,选择产权调换的,根据其老住房拆迁评估确认价和所选新住房的价格不同,实行差别置换;选择货币补偿的,根据拆迁补偿政策经评估确认后计发补偿金。对危旧片区低收入住房困难被拆迁家庭,符合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条件的,按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政策予以安置。对拆迁补偿低于13万元的低收入家庭,按共有产权安置(私有占比应大于50%),5年内安置对象可以按原价购买公有产权部分;5年后无力购买的,公有面积按廉租房收取租金。

危旧片区改造被拆迁的营业性用房,原则上实行货币补偿。

(四)审批政策

对危旧片区改造项目,实行限时办结、过期默认制度,建立绿色审批通道,采取“一站式”审批程序,加快审批手续办理。

(五)基础设施配套政策

对危旧片区改造项目红线外的道路、给排水、供电、供气等市政基础设施,列入年度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计划并优先组织实施。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市区危旧片区改造工作指挥部,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总指挥。指挥部下设危旧片区改造工程建设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危旧片区改造工作意见、配套政策、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由分管市长任主任。办公室成立综合组、拆迁安置组、规划建设组、资金运作组、工程监督组等机构,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实施。市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工作职责,积极帮助各区解决危旧片区改造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规划局负责市区危旧片区改造的规划服务和管理工作;市建设局负责市区危旧片区认定、改造工作的综合协调,负责老城区、市府新区改造项目的开发建设、统筹管理工作;市发改委负责项目可研的核准备案,向国家和省有关部门争取改造的优惠政策及资金支持;市财政局和各区融资主体负责项目建设资金的筹集;市国土局(土地储备中心)负责危旧片区改造项目土地供应工作,协调落实腾退土地出让及出让金收缴工作,负责项目拆迁报批和资金筹措;市城管局负责危旧片区违章建筑清理和周边环境维护,配合做好拆迁工作;市民政局负责危旧片区内低保户、低收入家庭核查认定工作;市监察局、审计局负责改造资金使用的监督;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办)负责危旧片区改造的宣传工作;市局负责做好矛盾纠纷协调化解工作;市法制办、司法局负责改造项目拆迁、建设中涉及有关法律问题的协调处理工作。各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将危旧片区改造工作列入年度目标任务,进行考核管理。

(二)科学制定方案。按照属地负责的原则,由各区政府(管委会)组织力量对辖区内危旧片区的居民住房、人口、经济状况、从业情况、户型、面积、补偿安置意向进行全面排查摸底,在此基础上周密谋划、精心制定实施方案,报经市指挥部审批后,组织力量全力实施。

(三)尊重群众意愿。符合危旧片区标准、片区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可由当地街道办(居委会)向区政府(管委会)申报,办理地块改造前期手续。市危旧片区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正式批准改造项目前,要对拆迁补偿安置方案进行现场公示。危旧片区改造规划设计方案、推进步骤、政策措施等事关被拆迁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项要及时张榜公布,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四)加强舆论宣传。各新闻媒体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危旧片区改造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引导广大居民积极支持危旧片区改造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各地改造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努力营造文明拆迁、和谐改造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