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督的方式范文

时间:2023-06-11 08:35: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质量监督的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质量监督的方式

篇1

程质量好坏,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公共利益.本文对市政工程施工过程质量监督方式方法进行

了研究,对提高质量监督水平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近几年来,市政工程建设投入空前,建设任务巨大。如何保质保量的完成市政工程的监督任务,是我们监管部门必须认真考虑并对待的问题。

市政工程较之建筑工程而言,具有相当鲜明的特殊性:由于用地许可证、规划许可证的滞后,市政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往往难以及时办理, 工程地点主要处于城区范围,受交通管制压力、居民通行的压力大,决定了市政工程的建设期一般属于“短平快”项目,在日常施工中自然而然的会选择工期做为施工主要参考因素;市政工程完工后,投入使用一般在竣工验收之前,相应就少了许多约束手段,且备案工作相对较为被动.

一、提前介入质量监督工作

做为监管部门,对于没有办理报监手续的工程,我们应主动出击,不应拘谨于未报监就不介入的常规做法,而是先期介入,制定监督方案并及时召集工程参建各方进行监督交底,同时督促业主单位尽快办理报监手续。在监督交底会上,质量监督员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工程质量监督方案,同时在监

督交底会上明确哪些关键部位、重要工序为必查,哪些为抽查;明确主要原材料、构配件的检测频率等;明确监督程序及适应于本工程的规范、标准,力求市政工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二、强化对各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尤其是对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

做为市政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日常的监督检查中,应注重各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的监督。重点检查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完善情况,检查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和质量责任制的履行情况。包括工程质量控制程序是否正确、质量责任人的工作及签证是否及时,各类管理人员现场工作到位率是否符合要求,文件化的质量体系是否建立,人员资格是否满足要求,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质保体系是否有效运行。以及资料、文件反映质量措施实施情况及工程质量评定与实物质量是否相符。其中,对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是最关键的。对监理的监管,首先需要检查项目监理机构的组成及其人员资格的符合性以及监理人员的到位情况,其次再查两个方面,一是按照《监理规范》及《旁站规定》该做的都做了没有,有无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有无履行见证取样、巡查、平行检验、旁站监理责任,这是程序性的;二是做的结果如何,所做的结论与事实符不符,即监理单位有无弄虚作假、降低工程质量行为,有无将不合格的工程、材料按照合格签字的行为。这是实体性的,要通过实体质量的抽查来复核。

三、加大市政工程质量监督巡查工作力度,切实加强对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和抽测

实行市政工程质量监督巡查制度,是贯彻落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和违反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查处力度,规范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确保市政工程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巡查过程中,应加大对工程实体质量的质量通病的检查力度,确保

工程实体质量。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好的典型时,应通过组织工程质量观摩、经验介绍、特色讲评,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发现差的典型时,应一查到底,绝不手软。

四、坚持监督与帮促结合的原则

质量监督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而不是发现质量问题以及处罚受监的各质量责任主体,因此,在监督工作中要主动帮助和促进各责任主体改进工作,要抓住人的因素。各责任主体中的具体的个人的认识有了提高,就能主动配合监督人员去做好质量工作,才能提高工程质量水平,才能逐步上水平,上台阶。有必要通过监督告知、技术交底等方式方法,明确提出我们对工程的具体部位及关键工序的监督控制要求,明确提出带有共性和个性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进而充分调动各责任主体执行技术标准规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避免质量行为的错误和造成质量事故。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TS958.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设工程在工程管理上的要求也日益规范化、系统化。其工程成本、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也需要不断改革和深化。当前,如何保证工程的质量将成为每一个工程质量监督者所应认真加以研究的重要课题。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特点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而不断健全和发展。一是在组织体系上实行了政府监督、第三方认证、企业自控的管理体制, 并建立了相应的省、地市、县级管理机构; 二是在管理制度上建立和完善了以工程建设各责任主体的质量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法规和规章; 三是推行了建设监督制。改变了过去靠行政命令进行项目建设的管理方式, 实现了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投资目标的有效控制, 转变了政府在工程建设中的职能。

2.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准备工作

2.1 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注册登记

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工之前需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领取工程质量监督注册登记表,按照规定的内容逐项填写清楚,加盖单位公章后持有关文件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注册登记手续。监督机构对文件、资料真实完整的工程,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2.2 制定工程质量监督计划

在工程开工之前,项目监督负责人根据受监工程的规模和特点、投资形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的质量信誉及质量保证能力、设计图纸以及有关文件而制定,并根据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情况及时做出调整。监督计划的内容包括重点监督检查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的质量行为;工程实体质量重点监督检查的部位;工程竣工验收的重点监督内容三个方面。监督计划应由站长或技术负责人审定,项目监督负责人签发,监督计划应明确监督职责,将监督工作进行到底,切实保证工程质量。

3.对建筑工程责任主体的质量监督

建筑工程责任主体由原来的五大责任主体增加为现在的七大责任主体( 包括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 。对建筑工程责任主体监督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

3.1 对建设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

3.1.1 建设单位应当将工程发包给具备相应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不得将工程肢解发包给几个施工单位,不得迫使承包方以低于成本价格竞标,不得指定分包单位,不得收取质量保证金,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降低工程质量,不得要求施工单位以垫资或贷资为条件发包,不应压缩合理工期。

3.1.2 建设单位在开工前应当办理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程招投标、工程质量监督注册、施工许可等手续。根据工程特点建立项目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按照国家规定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并签订监理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图纸会审、设计标准、设计变更等工作。在收到工程竣工报告后,应当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及时办理工程竣工备案手续。

3.2对勘察、设计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

监督其依法承揽的工程勘察、设计任务要与本单位资质相符; 主要项目负责人执业资格证书与承担任务相符; 图纸及设计变更勘察、设计人员签字出图章手续齐全。

3.3对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

对施工单位所承担的任务与其资质相符, 项目经理与中标书中相一致,和有经过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 对建筑材料、构配件有能保持其质量的存放条件; 计量器具精度符合要求, 材料、构配件和商品混凝土按规定进行现场检查, 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时, 不得使用; 按规定对现场试验室、搅拌站进行管理, 做好分项工程、隐蔽工程项目检查评定记录; 整理工程质量保证资料要及时、真实、完整; 按有关规定进行各种检测, 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质量事故按有关文件要求及时如实上报和认真处理。

3.3.1 施工单位必须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接相应的施工任务;有施工承包手续及合同。

3.3.2施工单位建立项目管理机构,项目管理机构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检员等主要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3.3施工单位应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并经过审批后严格执行;施工单位应当审查分包单位的资质并进行管理。

3.3.4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配置施工操作技术规程及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对进场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预拌混凝土进行检验、试验;对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单位(子单位)工程进行检验、评定;认真收集、整理施工技术资料。

3.4对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

3.4.1 监理单位必须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接相应的监理任务。项目监理机构应当健全,监理人员必须有相应的资格。在工程监理过程中,应当按照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进行监理,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实施旁站;应当对分包单位的资质进行核查;对材料、构配件、设备投入使用或安装前进行审查和检查;对施工单位的设备、仪器及特种作业人员上岗、持证情况进行检查。

3.4.2 监理单位应见证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及建筑材料的取样和送检;签发质量问题通知单及对整改结果的复查;应当组织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参与单位工程的质量验收;认真收集、整理监理资料。

3.5 对检测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

检测单位必须取得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应的资质证书。不准超越核准的类别、业务范围承接检测任务。检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且不得同时受聘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检测机构。检测单位的检测内容和检测方法必须符合规范;并认真负责出具检测报告。

3.6对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

工程实体质量监督是指监督机构依据施工图设计文件、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和实体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的活动。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内容主要有抽查资料, 重点抽查施工、监理等单位关于保证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的工程技术资料, 检查其同步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其次是抽查实体质量, 采用目测、检测仪器等对工程实体质量和施工作业面的施工质量进行随机检查, 检查是否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要求; 还包括对桩基子分部、主体分部和地基基础等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进行监督。对工程实体质量监督应设置质量控制点, 它是质监人员对涉及工程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等质量进行控制所设置的, 须由质监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的关键工序和重要部位。

4. 创新技术监管手段,改善监督方式方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现代化科技手段的强有力支持下,我们已由眼看、手摸、锤敲转变为运用现代科学仪器进行质量监管。我们要加快发展工程质量监督系统信息化建设,确保准确、及时、高效地提供信息服务,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强化工程质量信息和重大事项上报制度,是省建设厅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各地区的工程质量总体水平和质量发展趋势的重要途径。要逐步健全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实现全省联网,通过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信息共享。

5.结语

随着建设行政工作法制化的推进,质量监督人员应用法律和法规来处理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依照法律程序处理与建设主体之间的工作关系,做到依法监督、依法行政。目前,质量监督重点要做好从业人员的上岗培训和考试工作,争取在近期内取得执业资格,只有这样,才能合法地对各方主体执行监督职能。

参考文献:

[1] 师艳红,刘肖飞. 关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措施的分析[J]. 中国城市经济. 2010(11).

篇3

关键词:市政工程道路工程质量监督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

一、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的前期准备

但凡新建、改建、扩建的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在完成工程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工作后,建设单位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之前,应携带相关资料到当地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办理工程质量监督登记手续,填写质量监督登记表并按规定交纳工程质量监督费用。

制订市政基础设施道路质量监督管理根据受监工程的规模和特点、和有关机构的质量信誉及质量保证能力、投资方式、勘察成果报告、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合同,及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文件而制订,并对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情况及时做出调整。监督计划编制的目的:以事前监督控制为主,以监督各个质量责任主体行为为重点,保证实体工程质量。用样板引路的方法,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二、对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

(一)承接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的施工单位须依法取得相关资质等级证书,并须在证书许可范围内承接工程。

(二)施工单位应该严格依照经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审定的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设计图纸文件和国家相关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技术标准及合同进行施工。不可擅自更改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施工单位施工中发现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设计有偏差时,应当及时向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提出建议和意见

(三)依照合同规定由施工单位负责购置的市政工程材料、构件及产品、设备性能应当符合设计文件要求,质量应当符合国家相关产品质量管理法规和技术标准规定。

(四)施工单位应具有健全的量保证体系,切实落实施工责任制,确定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项目经理,抓好职工培训,健全教育培训制度, 确保考核不合格或者未经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可上岗作业;提高企业自身技术素质, 积极广泛的采用新技术,以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并对所承接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

(五)竣工后,施工单位必须对其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文件,符合施工合同要求及设计文件要求,并提交工程竣工报告。竣工报告应经技术负责人和项目经理审核签字,并加盖单位印章。

(六)施工单位应向建设单位提交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竣工报告、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各功能性试验记录、隐蔽工程记录、设施操作维护管理手册和施工质量保修书等竣工资料。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未通过当地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机构验收备案或者经验收不许备案的,不可交工。

(七)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保修期限应为设计使用年限,保修期从验收备案之日起计算,在保修期限和保修范围内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发生质量问题时,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合同规定及时负责修复。

三、加强施工进度管理

(一)要求现场监理人员对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进度目标进行逐一分解,单独控制,对自己控制管理的各分部分项工程做出相应的月进度、周进度控制图和形象进度表,以便更好的了解施工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之间的差距,并及时了解并分析原因,督促施工方采取相应补救措施,以便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同步。

(二)采用网络计划对工程进度进行控制和监督,因为网络计划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在编制时已经对各种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析归纳,因此,使用它就可以随时检查工程进度情况,和掌握关键线路改变情况,方便及时有效地调整、优化、指导施工计划。

(三)编制总体施工计划, 建立管理制度,依据合同要求,承包人的机械、人员、设备、驻地建设完成,经检查符合合同要求后,双方签订合同书,进度逐月考核,完不成进度要求时采取相应处罚,并警告其限期整改。

(四)业主方对计划的实施有很大的影响,主要是指资金和政策方面,因此监理工程师要协调好业主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为进度计划的落实提供有利条件

四、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中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同样是建设工程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工程建设项目控制的中心目标。施工是形成建设项目实体的重要阶段,也是形成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阶段。所以,工程建设必须依据国家和政府颁布的有关标准,规定、规程、规范,和工程建设的相关合同文件,分析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环节,各个阶段影响工程质量的主导因素并进行有效地控制,避免建设工程缺陷,才能达到使用单位对建设工程质量的要求,才能增加施工单位自身的经济效益。工程的每道工序完成后,须由施工单位自检自查,确认合格后填写工序质量报验表,经验收认可才能进入下道施工工序,这是质量控制的关键。同时,控制工程施工质量时要排除外界一切干扰,尤其是在工期紧迫时,工序质量的检验更不可放松,要切实把好施工工序、施工质量关。

参考文献:

[1]曹 鹏.市政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山西建筑,2007,33(13):211-212.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 监督 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我国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现状

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建立二十年多来,各级监督机构和广大质量监督人员忠实履行监督职能,为促进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遏制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许多弊端开始逐渐显露,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状况可以用“总体受控、问题频现、基本稳定、形势严峻”几个词来描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建筑企业诚信机制滞后。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都应该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信用体系。大部分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的建筑业信用体系已非常发达,而我国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建设工程参与主体各方的诚信机制还未健全,信用危机矛盾突出,再加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矛盾加剧。目前已有部分地区开始制定施工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并得初步成果,社会反响较好,但由于还不适合全国施行,无法形成有足够影响力的机制运作。

(2)工程咨询服务业管理有待加强。总体来说,我国现有的第三方工程咨询服务机构普遍只有监理单位和施工图审查机构。在这些工程咨询服务行业中由于其自身素质不高、自律性不强,加上行业过度竞争,市场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建设不够健全,政府管理不到位等种种原因,导致国内现有的工程咨询服务业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未能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

(3)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不适应。在过去几年中,我国以惊人的速度进行城市扩张与基础建设,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改革迟缓之间的不适应带来的矛盾越来越剧烈。设计施工一体化、超大的建筑工程集团的出现带来了工程质量监督形式的不适应;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宏观监督和微观监督与受委托执法带来了工程质量监督地位的不适应。

(4)政府监管力量相对萎缩。由于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事业单位性质,各地监督人员的数量一直保持在编委批准的“常数”内,而且在取消监督费后,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收入减少,带来了人员流失、高素质人才难以引进的局面。监督人员减少与承担监督任务的剧增存在巨大的落差,给监督工作带来更大的负担。

2. 加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

我国工程质量监督制度的执行已有 28年的历程,但是对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始终仍处于一个探索和发展的过程。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质量监督体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参与建造的人员要切实提高质量意识,特别是监管人员,要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各负其责,各尽所能,本着为人民生命财产负责的态度监督好每一个建筑产品。同样,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也必须与时俱进,及时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监督管理模式,朝着依法监督、科学管理、保证质量的方向不断努力。

2.1提高监督人员素质和监督工作水平

作为政府委派进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工作人员,其职业道德是从事好监督工作的首要条件。作为监督人员要能正确处理与建设各方主体的关系,以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到坚持原则、公正廉洁,不参与有损质量监督公正性和客观性的业务行为,不,以维护政府监督的形象。同时,监督人员还须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较高的业务素质,不但要熟悉设计文件,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还要不断学习,以了解不断更新的技术和规范要求。

监督人员除了要熟练掌握建设工程有关法律、法规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熟练掌握基本建设程序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程序,了解和掌握建设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之外,还应不断学习检测手段和方法,监督与管理抽样检查方法,了解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

建立和健全对监督员监督工作能力和绩效考核、考评制度,不断完善考核、考评的指标体系,把监督员监督工作能力和监督绩效同其工资、奖励待遇结合起来,以考促管。建立良好有效的用人机制,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相结合,建立健全质量监督机构人事管理激励机制。

2.2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借鉴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经验,其建筑业管理体制和机制是建立在严格、健全的法制基础上的。因此,应在国家政策导向下,积极探索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完善建设工程质量法律法规体系。

1. 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监督工作指南》、《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导则》、《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

2. 针对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完善地方建筑工程的法规、制度。要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新出台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制定详细的、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重点在于明确监督机构的地位、性质、职责和义务等;要制定明确各方主体质量责任,落实市场主体质量责任的有关规定;要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罚则的内容,结合个地方现状制定合法、可操作性强的处罚实施细则;要利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修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相关部门规章的契机,进一步调查研究,不断改进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

2.3规范建筑市场

要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严格落实各方主体的质量责任,强化责任追究机制。要明确企业是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把建设工程的质量责任还给企业。新出台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把检测机构也纳入了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范围,可以认为检测机构作为新的责任主体的身份已经确认。《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均对责任主体的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结合这有关规定及本人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拟定各责任主体在工程中的质量责任,为监督人员加强建设工程现场质量管理提供详细的依据。

2.4加强检测手段,为质量监督作技术支撑

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工程规模复杂程度不断提高,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检测技术对工程质量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质量监督管理也应由原先落后的“眼看、手摸、锤敲”发展为通过新进的设备、仪器进行准确、数字化的现场检测。在工程实体监督、使用功能系统模拟试运行测试中,通过现场实测,以具体的数据为依据,改变原来仅靠观感判断工程质量的传统模式。

3.结论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要想得到加强,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根据新时期提出的要求建立新的质量监督管理模式,规范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这样才能提高建筑单位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才能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最终也才能让用户用得放心,企业才能获得更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成灿.强化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监控[J].建筑经济, 2001,(09) .

篇5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质量监督;质量管理;

0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沿海地区改革开发的不断的深入,国家更是加大了水利建设的投资规模,水利工程质量总体水平虽有提高,但质量问题仍然不少。工程质量水平起伏波动,提高不快,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一些质量隐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暴露出来,影响着人民生命财产和水利事业发展。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水利工程的生命线,水利工程质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热点,工程质量责任重于泰山。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是水利建设永恒的主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是当前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针对当前水利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措施和建议,供参考。

一、水利工程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1.项目法人行为丞待规范

当前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及项目法人行为尚不规范。就项目法人方面讲:(1)行政干预,违反建设程序,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影响工程质量。(2)质量意识薄弱,管理松懈,项目法人责任制不够落实。(3)资金不到位,资金运作有问题、压价,要求承包方垫资,拖欠工程款,造成盲目压缩质量成本和质量投入。(4)招投标工作不够规范,违规操作,虚假招标或直接发包工程导致低资质、无资质设计、施工、监理队伍参与工程建设。

2.设计水平不高,质量“先天不足”

(1)前期工作不充分,工程仓促上马。(2)设计人员水平低,设计因素考虑不周,结构布局不合理,设计深度不合理,设计深度不够,方案比较不充分,设计人员不熟悉规范,未执行强制性标准。(3)设计质量不高,图纸粗糙,施工时随意变更图纸。(4)设计质量缺乏有效监督。

3.施工不按规程,出现“豆腐渣”工程

(1)工程多次转分包,层层收管理费、资金流失,经济利益驱使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很难避免。(2)大量民工及农村施工队伍涌入建筑市场,施工人员业务素质差,技术水平、经验不足。(3)施工不按规范,质量控制手段落后,管理粗放,质量体系有健全,质量把关不严。

4.监理市场不规范,监理工作不到位

(1)临理队伍少,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部分人员无证上岗,工作责任心不强。(2)监理市场不规范监理单位存在“一条龙”、“同体监理”、“自行监理”现象,监理成“兼理”。(3)监理工作不到位,工作深度和广度不够,质量能力不强,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5.质量监督缺乏力度,作用难发挥

(1)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执法不力,质量监督处罚可操作性不强。(2)无检测手段,质量评定缺乏权威性。(3)质监机构为事业或企业编制,收费标准低,财力、人力所限,工作难以深入到位。(4)质监员专业知识水平有限,监督起来力不从心。(5)质量管理职能交叉,责任不明,质量问题难整改,质量监督机构作用难发挥。

二、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对策和措施建议

1.大力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秩序

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意义深远。保证水利工程质量需要一个良好的水利建筑市场环境。①要加强建筑法制建设,强化法制意识,认真贯彻执行、《招标投标法》、《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同时继续制定完善工程质量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技术规范,提高依法行政自觉性。②要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依法培育和管理建筑市场,加快健全和完善有形建筑市场,规范建筑活动。加强对招投标市场的临管,加强对项目法人行为的约束和监督,加强对施工分包和转包的监督检查,规范监理市场。③要强化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严格建筑活动主体资格管理体制和承发包管理、项目管理。查处无证设计、无证施工、无证监理,借证卖照、资质挂靠等到违法违纪行为。④要加强建材市场材料、产品、设备监督,杜绝以次充好,防止不合格进入施工现场。⑤要健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2.规范建设单位市场行为,落实项目法人职责

项目法人是项目建设的责任文体,对工程质量负总责。①要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杜绝“三边”工程。②要依法组织招标,并签订有关合同。③要严格挑选施工队伍,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禁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④要负责按有关验收规程组织或参与验收工作。⑤要按工程实际需要把建设资金落实到位。⑥要鼓励质量创优,实行优质优价,严禁盲目压价。⑦要保证有合理的设计、施工工期,防止盲目抢进度、赶工期的现象。⑧要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制,扭转部分领导重效益、轻管理,重进度、轻质量的倾向。⑨要保证监理单位责、权、利统一,充分发挥监理单位作用。

3.精心勘察设计,提高设计质量

勘察设计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质量的首要环节。①要遵守《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条例》,依法进行勘察设计,严格贯彻实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②要推行设计招标发偶然性工作,促使其提高设计资质和技术水平,将设计单位推向市场,靠竞争、信誉求发展。③要推行设计监理工作,杜绝由于设计质量低劣发生的工程质量事故。④要严格建设审批制度,工程项目开工前必须有批准的初步设计。⑤要建立、健全施工图审查制度。实施工程设计质量第三方有效的约束和监督,防止不合格设计图纸进入施工现场。

4.强化施工管理,保证施工质量

施工是形成工程褓质量的决定性环节。施工单位质量管理和控制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和基础。①要完善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严格实行质量”三检制”,并使该体系正常、有效运转。②要从操作人员、建筑材料、施工机械、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环境五个方面做好施工工序质量控制。③要对工程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动态控制,做到施工前主动控制,施工中认真检查、施工后严格把关的质量控制措施。④要加强施工单位内部管理,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施工规程、规范、技术标准精心施工。⑤项目经理、质检员、特种作业人员要达到全部持证上岗。

5.完善监理制,提高监理工作水平

工程监理能促进承包企业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对工程质量、工期、投资目标进行有效控制,防范偷工减料、粗制滥造问题发生。但由于监理制度推行时间不长,需在实践中完善。①要规范监理资管理,加强对监理持证上岗的监管。②要加强监理人员培训,提高监理队伍素质,解决少数监理人员素质差,监控能力不强,难于胜任临理任务的问题。③要培育监理市场。监理必须是社会化、专业化的企业单位,不应挂靠在部门或行业之下。④要逐步通过招标选择合适的监理单位,防止和抵制“同体监理”。⑤监理要综合采取现场旁站、巡视、测量、试验、指令文件、工作程序规定、计量支付签证控制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做好质量监控。⑥监理人员要严格履行职责,执行监理规范,真正做到对项目质量、投资,进度全方位、全过程监理。

6.发挥质监机构作用,做好政府质监工作

监督机构代表政府从工程质量角度对参与建设主体各方进行强制性监督是解决工程质量问题的保证。①质量监督机构要在改革中稳定加强并给予扶持,充实力量。②质监人员要提高素质,使工程质量监督由掌握规范准确,督促执行规范得力,责任心强,坚持原则、脚踏实地工作的人员组成。③要加强质量监督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业务培训,衽考核上岗制度,提高质监队伍整体素质。④质量监督要与施工许可制度、竣工验收备案制度、施工图审查等制度有机结合,形式应多方位、多形式,效果应能督促各方建立各自的质量体系,规范质量行为,超前控制,督促及时整改。⑤要配备必须的检测设备,搞好检测,加大到施工现场随机抽检、见证取样的次数和重要隐蔽工程及关键部位质监频率。⑥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贯彻情况的监督检查。⑦要扩大质监范围,在做好质监工作前提下收好质监费,促使质监工作开展费用列支的需要。⑧为实行严格、公正、有效监督,领导重视,赋予水利质监机构职能是前提,因此要争取行政主管部门领导重视和支持以及参建单位的配合。⑨质量监督模式、内容、方法、手段亟待改革完善。质量监督必须由单纯施工阶段监督、微观监督向综合性宏观监督转变。必须由注重定性质量评定向定量判断转变。为创更多优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任重道远。

7.推广新技术,加强质量管理

提高工程质量一靠技术,二靠管理。①要大力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施工工艺及新材料、新产品。②要增强质量意识和质量法制观念,依法强化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和监督。③要改革和完善质量管理体制,建立以四项制度为基础,以建设程序为纽带,以确保质量为目标的建设管理运行机制,逐步建立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相结合的质量控制体制,完善项目法人负责、监理控制、设计、施工保证、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④设计、施工等单位要推行水利工程质量体系认证,按 IS0900族标准要求建立健全质量体系 ,并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使工程质量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篇6

关键词:纺织品;检测技术;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趋势

中图分类号:TS190.2 文献标志码:A

New Trend on Concentrating Limits of Hazadous Substances in Textiles and Related Test Methods

Abstract: The laws, regulations and administrative provisions on concentration limits of toxic and harmful substances in textiles launched by developed countries since the 21st century ar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in this paper, as well as its test methods and standards. It points out that more and more chemical substances will be put on the restriction lis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upgrading of technical trade barriers. Domestic textile and related industries must show high concern over this trend.

Key words: textiles; test methods; hazadous substances; content; trend

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前几年,人们对纺织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界定往往局限于人体健康安全的角度,例如广为人知的可分解芳香胺染料、致癌染料、致敏染料、甲醛、重金属等。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全世界范围内消费者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纺织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范畴有了很大的扩展,除了传统的、危害人体健康的类别外,人们对于那些具有持久性、生物积累或对环境产生危害的有毒有害物质也给予了更多关注。

近几年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不断制定或更新了一系列有毒有害物质法规或控制清单,本文将讨论近几年被禁用的、和纺织行业有关的几种有毒有害物质及其相应的检测技术。有助企业及时认识并控制。

1 新限制的有毒有害物质

1.1 富马酸二甲酯(DMF)

富马酸二甲酯具有良好的防霉效果,常作为防霉剂,用于家具、皮革、服装和鞋类的包装中。DMF易水解生成甲醇,对人体肠道、内脏产生腐蚀性损害,对皮肤产生过敏性伤害,其危害极大。

富马酸二甲酯通过衣服渗透到消费者的皮肤上,引起接触性皮炎痛楚,包括发痒、刺激、发红和灼伤,皮炎特别难以治疗;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出现急性呼吸障碍。因此,富马酸二甲酯的存在成为一种严重的危害。

2009年1 — 5月,欧盟非食品类快速通报预警系统(RAPEX)共通报召回55批因富马酸二甲酯超标的鞋类。其中原产地涉及中国的有40批。

基于此,欧盟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并推出了2009/251/ EC,要求各成员国确保不将含有DMF的产品投放市场或不可从市场获得此类产品。

美国AAFA在其第 4 版RSL中将DMF列为禁用物质。

目前测定DMF的主要方法有薄层层析法、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等,其中又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使用最多。SN/T 2450—2010《纺织品中富马酸二甲酯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是我国国内首个应用于纺织品中DMF检测的方法标准。

1.2 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

1.5 邻苯二甲酸酯

邻苯二甲酸酯主要用作塑料增塑剂,在纺织品生产中也可用作染色载体,对纤维起增塑作用,可使分散染料染色在常压下进行,同时被广泛应用于织物涂层、印花、人造革的生产中。

邻苯二甲酸酯在人体和动物体内会干扰内分泌物质,相当于一种雌性激素,严重影响男性生殖能力,可能引发癌等生殖疾病;对于女性则可能引起体内荷尔蒙分泌失调,引发乳腺癌。因此,以欧盟、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出台了限用邻苯二甲酸酯的强制性规定。

欧盟于2008年10月公布的首批SVHC中包括了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EHP),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等 3 种邻苯二甲酸酯,2010年1月又在其第 2 批SVHC清单中增加了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

美国在其2008年8月14日生效的CPSIA法案中明确规定,在儿童玩具和儿童护理用品中禁用DEHP、DBP、BBP,暂时性禁用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NOP)。

就邻苯二甲酸的检测而言,目前主要的测试手段仍是采用气相色谱法(GC)、或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无论是美国ASTM D 3421—1975、ASTM D 7083—2004等,Oeko-tex? 200:2010或是中国的GB/T 20388 — 2006都是采用类似的检测设备和检测原理。

2 结论与建议

纺织品在生产过程中,尤其是印染后整理过程中,可能引入各种各样的有害物质,本文讨论了最近几年以法规形式被禁用的、国内外反响较大的几类有毒有害物质。从中可以发现:

(1)国内外对纺织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关注范围和力度在不断扩大,已从传统的、注重防止危害人体健康的角度扩大到关注该类物质的生物毒性、持久稳定性、累积毒性和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程度等方面。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升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化学物质被立法禁用或列入限用物质目录。Oeko-tex?100及200标准每年更新一次,美国、欧盟不断出台的法规和指令都充分说明了这一趋势。整个纺织行业和相关产业均应高度关注此类法规和相应的标准变化,以便及时应对,未雨绸缪。

(3)由于纺织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来源于印染及后整理过程,因此对纺织印染行业的上游关联行业如化工、助剂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产品设计和开发中,制造商在关注产品功能性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其生态安全性能。对于产品生产中必须的被禁用物质,开发低毒、高效的替代品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Commission decision of 17 march 2009, Requiring member states to ensure that products containing the biocide dimethylfumarate are not placed or made available on the market(2009/251/EC)[J].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2009(3):20.

篇7

[关键词]: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cod;冷却温度;放置时间

[abstract]: a group of samples according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in water quality and fast digestion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hj/t 399-2007) test, in the sample was cooled to 60 ℃, 50 ℃, 40 ℃, 35 ℃ and 25 ℃ and the sample is cooled to room temperature after placing 1 to test 6 an hour later, analysis of sample cooling temperature and storage time on the determination results and trends.

[keyword]: fast digestion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cod; cooling temperature; storage time

中图分类号:g35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前言

化学需氧量是监控水源水有机污染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采用重铬酸盐容量法测定化学需氧量,技术成熟,结果可靠,但其耗时长,操作复杂,消耗试剂多,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且不适应大批量样品的分析要求。2007年12月7日,国家环保部(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了《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hj/t 399-2007)并与2008年3月1日实施,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具有检验速度快、操作简单、节省试剂、有毒废液少等显著优点。但密闭消化比色法的精确度、可靠性较重铬酸盐容量法低,在某些关键环节需要特别注意。现将该方法冷却温度和放置时间环节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该方法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效率和质量提供参考。

2.仪器、试剂

2.1仪器:德国wtw - photolab s6 多功能水质测定仪(光电比色计) ,wtw -cr3200加热消解器,加热管(比色管¢16mm) 。

2.2试剂:

2.2.1标准样品溶液:采用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的水质化学需氧量标准样品。取原标准样品10.00ml,用蒸馏水稀释至250ml,摇匀。(标准溶液真值为:60.0 ±4.3mg/ l) 。

2.2.2测试试剂:本方法使用的测试试剂根据《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hj/t 399-2007)中比色管分光光度法低量程(15~150)所规定试剂配制,主要试剂有:

2.2.2.1重铬酸钾标准溶液c(1/6k2cr2o7)=0.120mol/l。

将重铬酸钾(优级纯)在120℃±2℃下干燥至恒重后,称取5.8337g置于烧杯中,加入600ml睡,搅拌下慢慢加入10ml硫酸(ρ(h2so4)=1.84g/ml),溶解冷却后,转移此溶液于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2.2.2.2硫酸银-硫酸溶液:ρ(ag2so4)=10g/l。

将5.0g硫酸银加入到500ml硫酸中,静置1~2d,搅拌,使其溶解。

2.2.2.3硫酸汞溶液:ρ(hgso4)=0.24g/ml。

将48.0g硫酸汞分次加入200ml(1+9)硫酸溶液中,搅拌溶解。

3.实验步骤

按照《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hj/t 399-2007)中规定的低量程(15~150)准确加入各种试剂混合均匀,在六只加热管中加入蒸馏水做空白试验,另六只加热管中加入标准样品溶液,加盖拧紧、摇匀,放入加热消解器中,在165±2℃加热消解15分钟,取出冷却,60℃左右再次摇匀,继续冷却至室温,通过wtw - photolab s6多功能水质测定仪(光电比色计)在445nm波长处比色测定,将吸光度值代入公式:ρ(cod)=0.0035×(ab-as-0.004)

式中:ρ(cod)—水样的化学需氧量浓度值;ab—空白试验测定的吸光度值;as—试样测定的吸光度值。

4.结果与讨论

4.1消解后冷却的温度对测定的影响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hj/t 399-2007)中规定:在实验过程中,用加热器加热比色管到165℃,计时加热15分钟。取出比色管并放置在空气中自然冷却,60℃左右时手执管盖颠倒摇动比色管几次,继续冷却至室温,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某些化验员会不等样品完全冷却至室温就急于分析,这将导致样品测定结果出现偏离。笔者将样品分别冷却至60℃、50℃、40℃、35℃和25℃时进行分析,

吸光度值和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样品测定结果随冷却温度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试验结果明确显示在溶液未冷却到室温时的测定结果明显偏高,且随着冷却温度的降低逐步减小。主要原因一是温度不同测试溶液本身颜色会产生变化影响吸光度值,二是由于热溶液使比色管内壁产生雾气,因为是比色测定,雾气使溶液透光率下降,造成测定结果偏高。

表1不同的冷却温度对应的测定结果(室温:25 ±2℃)

图1:样品测定结果随冷却温度变化趋势图

4.2溶液放置的时间对测定的影响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hj/t 399-2007)中对待测溶液放置冷却至室温后多长时间内测定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各化验员的放置时间也比较随意,甚至有过夜后比色的情况。为探索测溶液放置冷却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笔者在既定的实验条件下,将同一组溶液在冷却到室温后,继续放置不同时间段进行比色测定,测定的结果如表2所示,测定结果随放置时间变化趋势图如图2所示。

表2放置的时间对测定结果影响的比较

图2:测定结果随放置时间变化趋势图

从表2和图2可以看出,溶液冷却到室温后两小时左右, 测试结果、相对偏差和相对误差能达到相对稳定。超过两小时后cod的浓度开始有明显的缓慢地下降过程,相对偏差和相对误差也随之升高,因此待测溶液不宜放置时间过长,溶液冷却到室温后应及时测定,最好不超过2个小时,否则会使测定结果偏低。

综上所述:采用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测定化学需氧量中, 待测溶液冷却温度对测定有影响,一定要冷却至室温后再比色,温度过高,测定结果偏高。另外,溶液冷却到室温后应及时测定,若消解后放置过夜或放置时间过长都会影响测定结果,放置时间超出两小时,测定结果会明显偏低。

参考文献:

[1] hj/t 399-2007.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s].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城市化步伐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建设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着对国家,对人民生产生活以及财产安全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切实提高和促进建筑行业质量管理的发展水平。

1、我国工程质量监督制度的简要回顾

我国从1984年起建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制度,按照政府职能在监督管理中的作用和位置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全面监督阶段、被动监督阶段和主动监督阶段。

1.1(1984―2000年):全面监督阶段

1984年国务院《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国发[1984]123号)明确提出:改革工程质量监督办法。随后,建设部印发《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暂行规定》等规范性文件,规定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工作范围、监督程序、监督性质、监督费用和机构人员编制、监督与检测的关系。该制度还是较好的符合我国当时的社会形势,对遏制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该制度本身的问题越发明显,尤其是八十年代末期监理制度被引入我国后,监督机构与监理企业的关系问题,引发了人们的议论。甚至有人认为,应当将监督机构改为企业,推向社会,采取社会监管方式。

1.2(2000―2010年):被动监督阶段

2000年1月30日颁布实施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工程竣工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随后,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建设部令第78号),对工程质量监督方式由核验制改为备案制,这一制度是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的第二次重大变革。2003年,建设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导则》,重新明确了质量监督的基本概念、监督范围、监督内容和工作要求。随着情况的变化,制度运行中也逐渐暴露一些带有普遍性的、新的问题如:一是沿用多年的“三到位”的监督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能适应工作任务的需要,预约式的“三到位”检查,达不到了解掌握“正常施工状况下工程质量”的目的。二是长期形成的“重实体轻行为”的监督习惯以及监督人员执法意识不强等多种因素影响,监督机构以行政执法为核心的工作机制尚未建立。

1.3(2010年9月―至今):主动监督阶段

2010年9月1日《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令第5号)(以下简称5号令)的颁布施行和《工程质量监督导则》的废止,这是我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的第三次重大转变。部令有以下特点:

一是明确了监督机构性质。这是我国政府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肯定了监督机构的行政执法机构性质。是对监督站行政执法机构性质的确认,是认定监督机构性质的最直接的法律依据。

二是对质量监督方式作出重大调整,将监督方式改为以抽查为主。除了对工程竣工验收需要到位监督以外,部令明确将对工程实体质量、质量行为和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质量的监督方式规定为抽查,大大地减少了《工程质量监督导则》规定的过多的“应当”检查即“必查”的内容,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明确了质量监督的内容和程序。

2、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措施

2.1、转变监督工作模式

目前大部分监督站仍然延续沿袭了十几年的单一实体质量监督、预约通知式的监督检查方式等传统监督模式。根据近年来工程建设呈现体量大、技术难度高等特征。监督机构应实现从单一实体监督的模式而转变为对工程各方责任主体行为的监督。监督人员在日常质量监督工作中不应只检查工程实体质量,更应该透过工程实体质量转为对各方责任主体的管理行为、质保体系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和现场施工人员的到位履职情况等。把对工程实体的监督作为工程质量监督的切入点,以检查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行为为最终目的。把对工程实体的监管转变为对“人”的监管,施工质保体系人员要到位,到位人员要真实,现场人员要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把对参建各方放在工程质量责任第一要位。实现由实体质量监督向质量行为监督发生转变。

转变监督方式变监督工作被动通知向主动抽查的转变。由提前通知式监督形式向随机抽查、巡查等形式的转变。《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第三十条明确“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的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作好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记录。隐蔽工程在隐蔽前,施工单位应当通知建设单位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此条已经明确了施工单位的职责,在工程施工完毕隐蔽之前应该通知工程所在地的监督机构。监督人员接到施工单位通知开展抽查工作,应当在监理单位检查合格基础上进行的随机抽查,这种检查相对被动。因此监督人员在不被告知时也可主动出击检查,变被动检查为主动抽查,随机检查现场施工质量和人员的工作状态和到岗履职情况。

因此,监督人员在监督工作中要采取通知检查、随机检查和工程质量巡查等相结合的检查方式,建立主动检查、随时检查、随机检查和“扫大街”检查的新型机制,以确保建设工程质量为主要目的,以保证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竣工验收等阶段的质量监督检查为主要内容,采取对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为主要方式,以竣工验收备案制为主要手段,改变原来通知式的监督检查方式,强化随机抽查和巡查联动机制,现场核查工程质量控制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保证检查内容和部位能够真实地反映施工的质量状况。

2.2、提高监督人员素质

在我国,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是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来实施的,这些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部门或机构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首先,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认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保证建筑建成之后的有效运行,管理人员不仅要认识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性,还应该认识到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必须保证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符合建筑设计及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其次,加强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工程建设的强制性标准的认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是一种行政执法行为,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是在法律的指导下进行的,而且还要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顺利进行。同时,这种行为也将不断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最后,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工作的有效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和目标,调动监督机构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部门或机构的工作效率。

2.3、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

监督管理体制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一项工作顺利开展的要保障。因此,一定要健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强化监督执法力度。5号令为现阶段我国的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提供了新的依据。部令明确质量监督机构的职责和定位,规范监督程序和内容,转变监管方式、强化监督巡查和抽查。严格监督机构和人员的考核。加强继续教育,提高监督人员执法水平,提高监管效能。根据建筑市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出质量监管制度,并要认真落实,促使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程序化、规范化,从而提高工程质量监督执法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加强日常监督,重点工程重点监察,可以采取定期全面检查或者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加强对建设过程中各方责任主体质量行为以及质量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经常组织开展专项、综合、联合执法检查,确保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实效性。

2.4、强化监理单位监督管理

建设工程监理单位的工作对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一定要强化监理单位的监管工作。对于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的质量生产职责做出明确规定,监理单位需要细化和真正落实质量生产监理责任;监理单位要全面梳理工程情况,明确监理的部位和监理的重点内容并完全纳入到监理规划之中,重点对对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的资质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施工单位的质量生产保证体系、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对施工现场人员进行培训情况等进行严格检查。在督促施工单位加强质量问题防护等方面,要明确建设单位在施工准备、施工及工程竣工等阶段监理单位监理工作的程序和措施,要充分发挥出监理单位的监督作用。

2.5、重视施工前的质量监管

严格监督质量责任主体各方注册审查与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工程建设项目在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注册时,必须认真审查责任主体提供的资料,表现为各方主体的质量责任、质保体系和人员资格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检查责任主体的质量责任、人员资格是否落实到位;监督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竣工验收过程中的组织形式、验收程序、人员到位等情况。强化质量责任,采取人员到位签名制度,并存入监督档案。审查施工单位竣工报告、建设单位竣工验收报告、监理单位质量评估报告、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检查报告是否客观真实,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2.6、创新工程质量监督手段

近年来,我国工程建设每年保持在20%左右的增长速度增长,而监督人员的数量却一直保持不变,面对着监督工作紧、任务重的重大问题,传统的监督模式面临巨大挑战。5号令出台后,对监督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监督机构迫切需要一种科学的监督方式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充分利用标准化、信息化和现代科技技术,重点研究和推进质量监管手段的改进,严格工程质量监督执法程序和内容,规范各方质量责任主体行为,做到各方主体质量行为相互制约,质量责任清晰可辨,质量管理痕迹有据可查,执法过程逐步规范,监管手段先进有效。采用统一的监督模式和制式,要求监督人员采用统一监督做法,实现监督工作标准化,可以规范各方责任主体统一质量行为,改变现场管理的随意性和客观性,改变百个工地百张面孔的局面。

3、结束语

结通过全文的简单分析,我们发现了目前建筑工程中的质量监管问题核心所在,也适当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实践和应用逐渐找到更合适的解决方法,让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监管效率不断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为建筑行业开辟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董新.如何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措施的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4,02:50.

[2]王世雄.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措施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7:247.

[3]陈巍.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探讨[J].江西建材,2013,04:289-290.

篇9

【关键词】工程质量监督;现状;问题;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为我国的工程质量监督体系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其更加完善。但是在现实的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的矛盾和问题,对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 当前工程质量监督的管理模式

(1)由建设单位在监督机构办理质量监督申报手续。(2)监督机构对受监工程各方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履行质量责任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3)监督机构对工程实体质量进行抽查,查处工程各方责任主体违反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行为。(4)监督机构参加工程的地基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和竣工验收监督,在此验收过程中,质量监督机构虽然应该履行的是监督验收的职责,事实上却成了工程验收的参与方。(5)监督机构参加工程竣工验收,竣工验收7日内提交工程质量监督报告。(6)竣工验收备案机关依据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及其他文件资料办理竣工验收备案。

2 工程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

2.1 单一的监督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目前大部分都是单一的实物质量监督,无法实现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建设参与各方质量行为的全面监控。建筑工程有着工期长、多专业、多工种和材料设备多品种的特点,决定了传统单一的实物质量监督方式已远远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单纯依赖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是不行的。建筑工程有着工期长,使监督的全面性受到约束,造成无法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准确的核验、评定和有效控制。

2.2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素质,影响其工作的有效性

从1984年9月,国务院颁发《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决定在全国实行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的发展史了。在此期间,监督机构的人员素质、设备、监督理论和经验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并不绝对,还有少量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依然存在着人员素质不高、设备相对滞后以及自我廉政、勤政约束机构不健全等问题,这些势必影响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和深度,直接削弱了政府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亟待改进和完善。

2.3 社会对质量监督机构的职能存在着误解

社会各界容易把质量监督机构定位于一般质量责任主体。工程质量一旦出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找质量监督机构问责,而且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存在着“谁核定,谁负责”的现象,政府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变相成为工程质量的责任者,而直接参加工程建设的各方责任主体,反而“袖手旁观”,进而颠倒了市场经济活动中产品的制造者对产品直接负责的规律,而质量监督机构的行为是政府授权的,质量监督是政府管理行为的延伸,政府同样也成为工程质量的责任者。客观上造成了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与现行三部到位等级核定的工程质量监督运行方式的矛盾与不和谐。

3 建立新的质量监督模式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高质量监督工作的效能,完善各种法律法规,必须建立新的工程质量监督模式。针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角色和职能的变化,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理念,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健全执法运行机制,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新模式。

3.1 明确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地位

监督机构承担着政府对建设工程的质量的监督职能,执行的职责是行政执法的性质,监督机构应定位于准行政机构,应参照公务员管理或者说全额财政拨款。只有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为全额拨款机构,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序列,才能真正履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职责,才能真正理顺政府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到影响到工程量执法的公正、公平、公开,保证政府执法的威慑力,保证建设工程质量。 在明确了监督机构的法律地位后,加紧对监督机构进行改革,使之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3.2 建立集体监督机制

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监督执法。应改变现有的监督方法,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一个项目配备两名以上监督人员,并规定要持证上岗。同时规定不同级别的监督文书按权限签发,保证执法检查和处罚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3.3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度,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

工程建设各方从建设工程活动一开始,就应享有知情权,了解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以便充分调动工程建设、监理和施工等受监单位自查自纠、自我约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规范质量行为,减少和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3.4 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针对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过程过程和事后控制三大环节。在做好过程监督和工程违规行为的严肃查处的同时,加强工程质量的事前监督,提高监督工作的预见性、服务性。当工程质量出现下降的趋势或工程施工到难点部位、易出现质量通病的部位时,监督人员应及时到现场提示和指导,以此扭转滞后监督、被动应对的局面。

3.5 建立多种监督并重的监督运行机制

改变以前单一的实物监督模式,实现从单一实物监督向工程建设各方质量行为监督的延伸。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行为以及其结果,即工程产品质量,均列为监督对象,将工程建设参建各方推向工程质量责任第一线,通过日常监督、监督巡查与结构工程季度大检查相结合的监督形式,对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全要素实现全覆盖的监督。对于在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工程”,除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外,还要建立和推行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公告制度,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定期向社会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和公告,提高全社会的质量意识。

3.6 建立随机检查的监督方式

改变以日常监督为主的监督方式,将随机检查作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主要方式。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应采取巡查和抽检相结合的监督方式,以保证建设工程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为主要目的;以保证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环境质量和与此相关的工程建设各方的质量行为为主要内容;以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制为主要手段,改变原来的预约式、通知式的监督检查方式,加强巡回检查和随机抽查,保证检查内容和部位能够真实反映施工的质量状况。

3.7 提高监督队伍的素质和监督工作水平

没有高素质的质监队伍,就很难建立与质量监督职能相适应的权威。因此,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必须加强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的学习,提高监督队伍的业务素质。还应不断完善质量监督手段,增加检测设备,改变传统的“敲、打、看、摸”等落后的检查方法,加大科技含量,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的工作水平。

篇10

关键词:产品质量监督 抽样检验标准 使用

我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的实施已经走过了25个年头,在这25年间,我国产品质量监督抽样检验标准以及相关制度规范得到了逐渐的完善。其在公正、科学的基础上,为规范市场秩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产品质量监督抽样检验工作的开展为我国应对突发展品质量安全事件、用权威公证质量监测数据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是我国政府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作为质量监督管理指导制度,产品抽样检验标准的使用对质量监督的科学性、公正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下就产品质量监督中抽样检验标准的科学使用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一、关于抽样检验标准的分析

抽样检验即是从产品的群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产品,并对该部分产品进行检验,将其结果与判定基准进行比较,利用统计的方法判断群体合格或不合格的检验过程。其抽样标准的制定与使用决定了检验工作的效果,是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指导文件。科学的使用抽样检验标准需要抽样检验人员以抽样检验标准为基础,依据相关标准进行检验工作,以此保障检验工作的公正性,促进我国产品质量监督质量的提高。

二、产品质量监督中抽样检验标准的使用

2.1熟练掌握抽样检验标准,促进其在产品质量监督中的合理使用

熟练掌握抽样检验标准是促进抽样检验标准在产品质量监督中科学使用的基础,是保障产品质量监督中能够按照科学的方式进行抽样检验、保障检验工作公平公正的关键。现代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加强自身抽样检验标准的熟练掌握,通过对一线抽样检验人员的培训与培养,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促进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开展的质量。以培训工作的科学开展提高质量监督工作人员抽样检验标准的熟练程度,使其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数量的应用抽样检验标准,提高抽样检验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促进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

2.2以抽样检验工作的规范化促进质量监督工作质量的提高

抽样检验工作质量的提高需要以抽样检验标准为基础,进行抽样检验工作程序及重点的规范化,并以此为基础提高质量监督工作质量。运用抽样检验标准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抽样检验过程中的工作规范与管理重点,并通过抽样检验标准中的综合分析与运用,为后期的质量监督奠定基础。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应以规范化的工作管理有效保障质量监督工作质量,并通过抽样检验工作的规范化保障检验工作质量,为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检验信息与分析报告。

2.3按照产品分类使用相应的抽样检验标准进行检验

在进行产品监督检验中,抽样检验人员应按照产品的不同特性选择适宜的抽样标准。例如:食品、服装等不同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其抽样方式,这需要抽样检验人员加强抽样检验标准的熟悉与掌握,根据抽样检验标准要求的抽样方式进行取样,并根据标准采用相应的检验方式进行检验,以此保障抽样检验方式能够切实保障检验工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三、以抽样检验标准的科学使用促进产品质量监督工作质量的提高

抽样检验标准的科学使用是促进产品质量监督工作质量提高的关键,在实际的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中,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根据抽样检验标准对市面流通产品进行相应的抽样检查,以此确保对产品的质量监督力度,有效保障市面流通产品质量的监管。同时通过质量监督工作督促产品生产企业对自身产品质量检验工作进行提升,有效保障产品出厂质量。通过抽样检验标准的科学使用及其抽烟检验过程中的严格执行实现公平、公正的抽样检验,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规范化监督管理行为。

四、结论

综上所述,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抽样检验标准的科学使用是保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公平公正的关键,是保障监督管理工作质量的重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通过自身抽样检验标准的培训工作提高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抽样检验标准的科学使用提高质量监督工作质量,促进市面流通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刘新春,朱颖.关于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开展的分析[J].现代质监技术发展信息,2009,10.

[2]赵勇.以抽样检验标准的科学实施为基础促进产品质量监督工作质量的提高[J].行业管理与应用,2009,12.

[3]郑雨哲,陈鑫.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抽样检验标准的实施分析[J].内蒙古质监信息,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