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发展分析范文
时间:2023-06-08 17:45: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经济发展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煤炭 资源枯竭 经济发展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阜新市位于老重工业基地的东北,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曾是我国重要能源基地之一,被称为“煤电之城”。但是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阜新市的经济也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产业结构也必须随之调整。尽管自2001年阜新市被国务院定为资源枯竭转型城市以来,阜新市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实践,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路不断清晰,方向不断明确,内容不断丰富。但是从阜新现如今的发展水平来看,依旧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将近几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对阜新当今的产业结构及经济转型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找出妨碍阜新经济发展及转型的根本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为促进阜新经济转型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已开始进行优化使用,但是作为一些重工业基地却依然出现了资源枯竭的现象,从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未来发展也成为了我国学者所研究的热点话题。
王世贤(2014)指出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不平衡,必须由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入手,使就业、创业与产业转型和承接互相促进,提升结构变动协同性,才有利于实现经济与就业的和谐增长。李海超(2013)通过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金融学、计量经济学等学科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了我国资源型城市现行的融资体制对融资的作用。宋喜斌(2014)认为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过程可分为以下三种:政府主导、产业政策转变、经济转型。王茵(2010)、邱松(2011)、陈德敏(2012)也对资源型城市将如何发展与经济如何转型进行了深入探究。苏楠楠(2014)指出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主要出现:经济发展缓慢、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从各个学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具有多种方式,却也普遍存在较大问题。本文对阜新的经济发展及转型进行了深入探究,提出相应的政策,使阜新在转型之路上少走些弯路。
二、阜新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生产总值(GDP)基数过低,增长较为缓慢
阜新是一座“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在建国伊始,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但是,伴随着煤炭资源的减少甚至即将枯竭,阜新经济也一落千丈,成为了辽宁省的最后一名。从阜新最近五年的GDP数据可以看出(表1),阜新GDP基数过低,且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与辽宁省的其他城市相比,阜新明显处于落后的地位。在2013年时,全省除阜新市和葫芦岛市以外,GDP均已过千亿元(虽只列举部分城市数据,但是对整个辽宁省均进行了调查),而最发达的沈阳和大连已超过七千亿元。而葫芦岛市建市不久,经济和文化底蕴皆没有阜新深厚,生产总值也超过阜新一百多亿元。由此完全可以看出阜新GDP基数过低,经济发展缓慢。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增长比值呈下降的趋势,且依照阜新现在的经济水平来看,这样的增长速度完全不能够支撑阜新的发展,阜新转型势在必行。
(二)对煤炭产业依赖过度,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
阜新素来有“煤电之城”的称号,煤炭产业也一直占据着阜新支柱产业的主导地位。但是,也正是由于对煤炭产业的过度依赖,而忽视了对其他产业的着重培养,使得阜新在煤炭资源枯竭之时,经济上也出现了极大的困境。甚至阜新经济转型至现在,其对煤炭产业依然有较大依赖。2010年,阜新被确定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而进行经济转型的第十个年头,阜新的原煤产量仍高达1828.31万吨、采矿业的生产总值达到111.83亿元,足足占了当年全市总值的三分之一。而2014年的数据显示,阜新的煤产量仍达到1517.01万吨、采矿业的生产总值达到71.38亿元,虽然所占比值有所下降,却依然占有较大比重。且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五年之后的产量下降并不明显,而产值却下降较多,这是因为我国如今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像煤炭这种非清洁型能源,一旦生产过多便会超出大众的需求,价格便随之下降,从而导致如今煤炭行业的产量多、产值少的局面。
(三)教育发展存在缺陷,就业与失业问题较突出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该地区的人力资源是分不开的,而这一因素又对就业与失业产生有着极大的影响。但是阜新的教育发展却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据统计,至2014年底,阜新在校研究生2939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13378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6945人、普通高中在校生31629人、初中在校生32544人及普通小学在校生84698人。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阜新市受高等教育人数较少、所占比重较低,这也就使得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数相对增加,使阜新整体的文化素质水平随之下降,这与政府的教育制度不完善和对教育资源投资较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阜新培养出的人才还有可能会由于阜新经济增长缓慢、发展机会少而选择去其他城市发展,如此一来,阜新的人力资源则更加匮乏。而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煤炭行业所需要的人数也就会随之减少,而阜新市截止2014年底矿业从业人员为35746人。倘若矿产资源枯竭、煤炭行业倒闭,则会出现大批失业者,且这些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再就业可能性较小,这也成为阜新未来发展的一大问题。
三、结论及对策
(一)结论
阜新作为我国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在转型过程中也遇到一系列的问题还有待解决。阜新市由于对煤炭产业依赖度过高,使得其经济随着资源的枯竭而衰落,而阜新的教育体制不够完善、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当地没有足够的人才来引领其进行高端产业的开发与研究。同样,由于其经济水平落后,更无法吸引大批的外来人力资源进入,这也是阜新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且随着煤炭资源的减少,从事于矿业的人数也会随之减少,就会使这些低文化水平者的失业率逐渐增加,给阜新经济的发展带来负向的影响,也为其进行经济转型增大了难度。
(二)对策
第一,降低对煤炭产业的依赖度。煤炭作为非清洁能源,已经逐渐被清洁能源所替代,使用量已大大减少,若产量过高,只能采取薄利多销的原则,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会随之降低。而它又是不可再生能源,现在也正面临着枯竭的危机,若阜新市继续着重依赖于煤炭产业,将会经济持续低迷下去。所以,必须降低对煤炭产业的依赖度。
第二,着重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支柱型产业。阜新市由于一直以来对煤炭产业的过度依赖,减少了对其他产业的着重培养,使其产业结构出现不合理的现象,所以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着重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支柱型产业。阜新旅游业一直都较为丰富,它的旅游总体形象定位是“观沙缘奇丽特色,看煤城变幻今昔,感东藏宗教民俗,悟华夏文化源地。”阜新市可以通过加大宣传、优化景区等方式,将海棠山、瑞应寺等景区打造成一级风景区,吸引大批外来游客,大力发展旅游业,同时通过旅游业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应加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大力发展清洁型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及相关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弥补煤炭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不足。充分发挥政府对这些产业的推动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同时也要加强对其的监管力度,使其能够快速地发展起来,也使阜新能够顺利地完成转型,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
第三,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优秀的人力资源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地完善教育体制、深化教育改革,并不断加大对教育项目的投资,才能为本地、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才能为未来经济快速的发展提供可能。同时,不仅要对基础和高等教育进行着重培养,还要加强各单位和社会的人才的培养,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只有推动育才聚才的人才体系建设,才能为转型振兴提供人才保障。甚至还会吸引外来的资源为本地进行建设,加速本地经济的发展进程。
第四,重点解决就业、失业问题。一个地区就业、失业情况如何,既可以反映出当地百姓生活水平状况,也可以放映出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这一问题是困扰我们整个国家的一个长久性问题,但对于阜新这种资源枯竭型、欠发达城市而言,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阜新市应推动高质量的就业体系,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切实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援助各类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例如说,失业的煤炭工人,政府应出面给予帮助,否则如果大批的低水平失业人员不进行再就业,将会使阜新的经济发展陷入严重困境。同时,还应提高职业培训技能质量,以培训促进就业。这一方式可以增加专业人员的数量,还为失业人员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平台,为其未来的就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可以使当地严重的失业问题有所缓解。
阜新只有不断地进行探索与改进,直至找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顺利地完成经济转型,才能够使其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王世贤.阜新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同性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4(3):234-238.
[2]李海超.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融资问题研究――以阜新为例[D].博士学位论文,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3.
[3]宋喜斌.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内蒙古乌海市为例[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4.
[4]王茵.以城市转型促经济转型―辽源市加大城建投入记事[N].吉林日报,2010-04-10.
篇2
关键词:企业管理 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 网络
引言
在经济日益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网络经济、知识经济作用显得日益重要,企业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开放,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能抓住机遇,同时也要能接受挑战,对困难要能采取应对措施。要把握企业管理发展趋势与国外的管理思想相结合,设计出与自己的企业相契合的管理理念与方法,进而提高现代管理的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新的经济形势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全球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随着各行各业企业的增多,以及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导致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的增加,再一个就是由于处于市场经济大的背景下,企业的管理思想、企业文化以及管理制度都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还有网络的发展,企业将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与外界时刻发生联系的一个成分,因为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导致企业外部环境很开放,这也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压力,这些因素都在给企业带来压力,同时也在给企业的发展创造着机会,所以企业应该从这些方面来下手,将压力变为竞争优势,积极学习外国的管理经验,再与自己的企业进行结合,摸索出时候自己企业发展的一条途径,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企业管理面临知识管理的挑战
21世纪是知识较量的时代,知识作为无形智力资源已融入到我们的社会中,知识是第一生产力,因此知识的发展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因此在大的知识社会背景下,就要求企业管理从知识创新上打基础,主动去迎接挑战,而不是等挑战来找上门。其次,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途径,这就为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抓销售和生产的时候,也必须做到思维方式的转变,思维的转变就需要不断的学习,特别是企业里的干部们,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对当前形势和信息做到及时了解和应对,从企业的自身出发,创新理念,重新安排作业流程,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因此企业的管理创新要从知识的提高上去创新,来应对重大的变革。
(一) 知识经济会将企业管理的基础推向知识的变革
随着技术的发展,经济形态不断变化,使得管理方法也在随着不断变换,直到现在,企业管理经历了五代管理阶段,分别是;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行为管理阶段、现代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企业知识管理就是将知识当做管理的基础和核心,运用知识分析企业的运行状态及其规律,用知识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各类资产同时增值。企业分为内部和外部知识两种形态,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建立公司与外界的联系,进而建立递增收益网络,建立专业的知识储备仓库,建立专家访问制度,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由于知识是在不断创新的,知识所能创造的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正是各个企业所重点关注的,这就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对知识资源的管理是管理的核心。在知识管理中,必须将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知识化作为基础,将知识创新作为主线来发展。
(二)在知识经济管理时代,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越来越重要
在知识管理的领导下,人才是主要因素,只有人掌握了知识,才可能对知识进行应用,从而使企业在知识发展的时代利于不败之地。因此,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应该贯穿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将个人与企业联系为一个整体,更好的发挥人的力量。共同发展是企业管理的新理念,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如何研究和开发知识密集型产品,如何积累和应用知识,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
(三)知识经济将导致企业管理战略发生变化
表现在投资战略的改变和竞争战略和成长战略的改变,这两个战略要以知识为武器,将知名度和信誉提上来,完善个人形象,使企业永不落伍。
三、企业管理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去整合资源,将资源、人才以及资金有机的结合,树立自己的企业核心,在国际化的影响下,改变其价值观和文化观念,使其与国际接轨。
(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必须加强企业网络的建设
建设高效、便捷的网络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否则企业在信息上落后,就把握不了经济动态,就会是企业遭受很多的损失。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必须建立自己战略联盟
通过合作,使大家互相取长补短,创造优势劣势互补的竞争优势,这种双赢的发展战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显得日益重要,也是中国企业未来必须要走的道路。
(三)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必须重新给自己定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管理上也日益困难,企业的生产管理不再是国内的标准,而是要与国际化接轨,紧靠国内的资源已经不能维持企业发展的需要了,必须广泛的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来发展自己的企业。同时企业的发展也要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企业要给自己重新进行定位,不论是从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上,还是产品本身的质量的标准都必须进行重新的定位,一个正确的定位有利于企业的正常发展,一个企业的定位是否正确决定了企业的成败,因此在新的经济背景下,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并不断的将自己进行完善。
四、企业管理面临网络经济的挑战
网络全球化将世界连为一个整体,网络的发展使企业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变成一个透明的,不论在管理制度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是和外界随时发生联系的,网络的发展同时加速了信息的传播,信息具有时效性,因此企业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接收最新的信息决定了企业的成败,因此必须加强对企业内部网络人员的培养,提高网络意识,并且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的意识,这种变革将会对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内外兼顾
目前企业管理的重点已不是对内部进行控制,而是更好的去适应外部环境,一个好的企业环境固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但是一个企业能否在世界上长久存在,还得看其是否加强对外开发,因为一个企业的能力和资产毕竟是有限的,必须从外界引进资金,引进技术,来壮大自己。这样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世界经济一体化不仅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也使企业外部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能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变组织内部与企业的关系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二)人才竞争
目前企业的竞争已不是设备的竞争,而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知识的竞争,因此知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关键,设计合理的知识治理机制,对企业文化的形成有很大的好处。以知识为载体有利于科学的提高效率。
(三)资本增值
现在企业已不是单一的经营一种产品,而是对资本的经营,这有利于资本增值,当今企业已经深深被网络影响了,这就预示着了虚拟的经济和实物经济的交融的规模制胜的分配原则的失效。
五、结语
企业为提高竞争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实施供应链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优化组织设计,提高反应速度;加强客户管理,提升顾客满意度,将其应用于企业市场营销、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等企业外部资源整合领域。最后要加强知识管理,积聚知识资本等方法。总之,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企业的发展趋势,把国外的管理思想引到国内,与本国的国情进行结合,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知识资源,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其竞争力。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企业发展的道路,提高企业的现代管理水平,缩小与国外的差距,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朱宏轩,唐瑶瑶. 论新经济形势下产品设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J]. 包装工程. 2011(18): 90-92.
[2] 何雄浪,杨继瑞. 企业异质、产业集聚与区域发展差异――新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解释与拓展[J]. 学术月刊. 2012(07): 82-89.
[3] 邱湘煜. 探讨新经济下企业标准化管理[J]. 科学之友. 2011(06): 82-83.
[4] 夏铭翊. 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分析[J]. 经营管理者. 2011(18): 170.
篇3
Abstract: Through the input-output model, the paper counts the direct consumption coefficient, influence coefficient and sensitivity coefficient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in Jiangsu Province, reaches following conclusions: first, information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basic role in Jiangsu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econd, the use level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is still low in Jiangsu; third,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unbalanced in Jiangsu information industry.
关键词: 信息产业;投入产出;区域经济;江苏
Key words: information industry;input-output;regional economy;Jiangsu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5-0003-02
0 引言
信息产业具有集聚创新资源与要素的特征,是创新经济中最活跃、带动性最强、渗透性最广的产业领域。2009年以来,江苏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四年全国排名第一,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不断加速成长,带动区域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调整。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刻画江苏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为制定信息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1 模型与数据
1.1 数据来源与整理 本文以江苏省投入产出144部门基本流量表为基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02)规定,采用“分离法”将投入产出表划分为第二和第三产业,然后从这两个产业中将有关信息行业分离出来。先列相相加,得出信息产业的总和,然后分别将属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产业叠加起来算出总和,从而形成四部门的投入产出表。
1.2 模型构建
1.2.1 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是指生产单位产品对某一产业产品的直接消耗量。如果用aij表示生存产单位j产业产品所消耗的i产业产品的数量,那么aij=Xij/Xj(i,j=1,2,…n)。直接消耗系数又称为投入系数或技术系数,可以反映列名产业对行名产业的直接依赖关系。
1.2.2 里昂惕夫逆系数矩阵 里昂惕夫逆系数它表示单位部门j每生产一个最终产品需要部门i生产的总产量。可以反映出总产出与最终需求的关系,可以用于总产出与最终产品的相互推导,进行产业感应度和带动度的分析及波及效果分析等。
1.2.3 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感应度表示国民经济系统各个部门的最终需求每增加一个单位,第i部门相应要增加的总产出量,它反映了国民经济系统中各部门对第i部门产品或服务需求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Ei=■ (i,j=1,2,…,n)
其中bij表示第j部门对第i部门的完全需要系数,且■为矩阵(I-A)-1的元素。
当感应度系数Ei>1时,表示第i部门所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感应度水平;当感应度系数Ei=1时,表示第i部门所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等于社会平均感应度水平;当感应度系数Ei
影响力系数是反映某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后向关联程度的重要经济参数,其反映某产业每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济其他各个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是衡量某产业后向联系广度和深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Fj= ■ (i,j=1,2,…,n)
其中,■为矩阵(I-A)-1的元素。
当影响力系数Fj>1时,表示第j部门的生产对其它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超过社会平均波及影响水平;当影响力系数Fj=1时,表示第j部门的生产对其它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等于社会平均波及影响水平;当影响力系数Fj
2 计算结果分析
2.1 直接消耗系数分析(表2、表3)
表2显示,信息产业每生产(提供)1万元的信息产品(服务),需要直接消耗第一产业产品0.08元、第二产业产品2656元、第三产业产品812元、自身产品4082元。由此可见:①江苏信息产业产品的生产(服务的提供)对自身产品的直接依存程度最高;②在非信息产业中,信息产业对第二产业的直接依存度最高,对第三产业的比直接依存度次之,对第一产业直接依存程度最低。这说明江苏信息产业结构还不十分合理,信息产业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信息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能够带动信息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从信息产品的直接消耗来看:信息产业生产(提供)1万元的产品(服务),需要直接消耗的信息产品为(服务)4082元,说明信息产业的生产对其自身具有较高的依存程度;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每生产(提供)1万元的产品(服务)需要直接消耗的信息产品分别为242元、372元,说明目前江苏信息产业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度不高;第一产业每生产(提供)1万元的产品(服务)需要直接消耗的信息产品为47元,说明农村和农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很低。
2.2 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分析(表4、表5)
从表4知:感应度方面系数最大的部门是第二产业部门,感应度系数为2.054737。说明江苏省国民经济的发展还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的发展。信息产业部门感应度系数排名第二,为0.723856,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这反映了江苏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对信息产业的需求程度较弱,第一二三产业和信息产业的融合度不高。这与江苏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目标不相一致。因此,要加快江苏信息产业的发展,避免信息产业发展滞后导致经济发展的瓶颈。
江苏信息产业的影响力系数最高,影响力系数为1.246741,高于第二产业和社会平均影响力系数,这意味着信息产业每增加1个单位产品,对其他产业部门产品需求大于1。因此,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有利于诱导其他产业加大生产投入,以满足信息产业部门的产品需求。
3 结论与对策建议
3.1 基本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江苏省信息产业发展结构失衡,信息设备及产品制造业发展能力不足;第二,江苏省信息产业的发展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程度不高,受到第三产业信息化产品消费和工业信息化程度的影响;第三,信息产业感应度系数远低于第二产业,江苏信息产业的发展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第四,江苏信息产业影响力系数最高,信息产业对其它部门的拉动作用最大,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很强的影响作用。
3.2 对策建议 第一,促使优势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大力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产业新增长点,促使集成电路、新型平板显示、现代通信和网络、计算机、新型元器件产业等优势产业向高端化发展。第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物联网、应用电子、电子装备等新兴产业为重点,加快培育产业龙头企业,加强国际研发合作,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化进程,完善产业链,推动信息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发展壮大。第三,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投入。政府通过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财税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等领域的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第四,加快信息产业人才集聚。积极开展各种层次、各种类别的人才培训,引进信息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制订和落实优惠政策,吸引有技术、资本以及管理才能的信息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第五,推动信息产业集约集聚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园区为载体,加大对具有行业特色、产业优势的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转移和转化,发挥信息产业的聚集、辐射与带动效应。
参考文献:
[1]汪浩.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投入产出分析-以福建省为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5).
[2]王欣,王刚,彭录海.吉林省信息产业投入产出分析[J].情报杂志,2008(1).
[3]吴先锋,吴伟.重庆信息经济影响的投入产出分析[J].情报杂志,2006(12).
[4]徐丽梅.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我国信息产业经济效应分析[J].图书情报,2010(6).
篇4
[关键词]新形势;农业经济;有效途径
纵观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发现农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升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就必须及时解决当前农业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加强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引导和规范,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从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1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1.1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总的来说,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农业经济的基础比较薄弱,导致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缺乏驱动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业基础设施普遍较为落后,大部分地区的农业设施仍然是在沿用几十年之前的,这些设施往往结构老旧、设计过时、工作效率比较低,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使用效果不佳,无法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第二,农业投入相对不足,地方对农业经济发展不够重视,导致农业经济在运行的过程中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出现设备落后、应变设施缺乏、抗灾能力弱等问题,制约着农业经济发展成效的提升;第三,部分地区的农业工程设施使用年限过长,功能老化,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下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1.2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不高
由于农村整体教育水平比较低,加之在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中,中老年人所占比重较大,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在农业领域也缺乏创新意识和动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同时,由于在农业经济的领域投入比较少,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领域的高科技技术还远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这就使得我国整体农业科技含量比较低,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都不高。
1.3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方式比较落后,农业生产比较分散,规模化经营水平比较低,农业生产率不高。一方面,这是因为我国目前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科技投入不足,农业的巨大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农民的生产经营观念落后,对土地的利用还停留在生产和加工初级农产品的阶段,在市场中的缺乏竞争力,导致农业经济发展比较缓慢。
2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
针对以上分析,可以对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限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若想切实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就必须脚踏实地,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问题。
2.1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的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直接影响农业经济的稳定长远发展,若想改善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不佳的状况,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建立健全当前农业经济领域的各项基础设施。首先,要逐步改善农村经济的投资环境,促进招商引资,寻求外部的资金支持;其次,应该改善当前的农业科技体制,加大科研投入,加强对农业领域的科技研究,促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逐步提升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深化发展;最后,要进一步加快对老旧设备的更新换代,引入更加先进的农业工程建筑和设施,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创建一个平稳有序的环境。
2.2加大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投入
要想在新形势下实现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时解决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应该予以农业经济更多的关注,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投入,逐步改善农业经济发展的环境。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需要摆正在经济运行中的位置,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及时给予农业经济各项政策支持。同时,政府应该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补助力度,使农民敢于利用土地资源大胆经营,创新经营方式,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对农业经济投入的加大还可以促进农业基础设施的健全和完善,改善农业经济发展的环境,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3逐步提升农民素质
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制约着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民是在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过程中最可控的因素。若想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应该逐步改善农村的教育质量,逐步提升农民的思想水平,改变农民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
2.4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多数还停留在生产和加工初级农产品上,这严重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在新形势下,农业发展应该结合我国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促进农业与其他产业的结合,延长农业的产业链,实现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带动和发展,逐步提升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经济的深化发展。
3小结
经过上述分析,可以认识到在我国当前的农业经济的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应当及时采取各项措施,逐步提升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促进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宁强,张萌,崔文艳等.论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5).
[2]杜志芬.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J].农业与技术,2015(16).
篇5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发展机遇;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8.145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192-01
2014年,首次以新常态来描述中国经济后,经济新常态这个概念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总体向好,但过去30多年经济快速增长积累的风险开始慢慢地凸显和释放,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不断放缓,人们放弃了追求高速的增长,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本质。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并未发生改变,反而会触发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力,使社会民生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1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
“新常态”本来是一个经济术语,起源于美国,用以描述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恢复的缓慢过程。后来中国学者用“新常态”来形容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于是“新常态”在中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主要有以下3点。
1.1 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但经济总量仍相当可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年平均增长率达9.5%,其中,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增长率平均高达11.2%。进入“十二五”以来,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愈发的明显,2011年的经济增长率为9.3%,2012年、2013年均为7.7%,2014年经济增长率下降到7.4%,为1990年来的最低增速,但2014年经济总量达到63万亿元,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
1.2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逐年增加,消费成为需求结构的主体。2011年,我国工业占GDP比重为46.8%,第三产业43.1%;到了2014年,工业占GDP比重下降为42.6%,服务业比重却上升到48.2%。服务业总产值不单从比重上超过了工业,而且增长速度上超过了工业,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需求结构上看,投资率明显下降,消费率明显上升,2014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51.2%,成为需求层面上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1.3 中国经济从粗放型增长向创新型驱动转变,经济增长更具有可持续性
基于人们对“碧水蓝天”的渴望和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那些依靠资源和环境发展的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已不再适应社会的潮流,必将由节能环保、高劳动生产率、高科技创新的企业所替代。
2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为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应努力抓住以下几点机遇。
2.1 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机遇
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和服务业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均逐年增加,成了中国第一大就业体,已经代替制造业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同时,互联网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春天,2014年11月11日,阿里巴巴“双十一”交易额达到571.12亿元比2013年的362亿元增长了57.7%。可见,许多新兴产业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中小企业要抓住这个机遇,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
2.2 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扩大市场空间的机遇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为54.77%,仍有6亿多人生活在农村,与美国81.28%、日本92.49%的城镇化率相差甚大。根据以往的经验,城镇化每提高1%,可拉动投资增长约3.7%,拉动消费增长约1.8%。所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潜力和空间是巨大的,新型城镇化应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一起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2.3 加快产品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机遇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过去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已不能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一些国外制造业纷纷从中国市场转移,也反过来督促了中国企业提高效率,而提高效率唯一的出路就是充分利用现在的科学技术和“人才红利”,不断改革创新,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增强企业在经济新常态时代下的市场竞争力。
2.4 促进对外出口贸易发展的机遇
进入2014以来,人民币汇率一反前些年来一直稳步升值的趋势,出现了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人民币贬值使我国出口产品价格具有优势,竞争力也增强,所以利润率也会上升,这有助于提高中国外贸企业的出口量,缓解多年来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我国出口企业带来的冲击,由拉动外需进而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光远.读懂中国经济新常态[J].商界评论,2014(6).
篇6
【关键词】市场经济 政府信用 关系分析
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以政府信用为基石构建的一种信用经济和契约型经济,是社会法治与德治共同作用的统一和谐的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赖于政府信用的完善,而政府信用的完善和健全更会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
一、市场经济与政府信用的内涵
市场经济的内涵。市场经济是相对自由的不是以计划管理为前提的,所以它又被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者是自由企业经济,它是一种产品和服务生产、销售完全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体系,它的内涵特征表现为:自主经济、货币经济、竞争经济、法制经济,是一种开放型的按要素贡献分配的经济。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商品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政府信用的内涵。政府信用是社会公众对一个政府守约重诺的意愿、能力和行为的评价,是在政治委托一关系中产生的人信用,反映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政府信用的主体是政府,因此,就其主体本身而言,政府信用就是指政府及其部门作为公共权力机构或公共权力的者信守规则、遵守诺言、实践践约。政府信用具有公共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示范意识,这些意识反映了政府信用具有公共性、规则性、责任性和示范性的特点。
政府信用包括各级政府机构在行政、司法、守法等各个方面的信用承诺。政府诚信的基本要素是要尊重事实,公平公正,以客观发展规律为前提,以诚实守信的态度为根本。重信于民,施信于民。政府诚信能展示政府良好的社会形象,是凝聚民心、号召民众、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
二、政府信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人无信不立,市无信不兴”,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国民经济发展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构建社会诚信的基本要素和机制保障。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政府是社会经济活动规则的主导者和约束者,同时还是市场经济当中的参与者,所以市场发展的前提取决于政府信用的建立和完善,是各经济主体市场进行竞争的制度保障,也是社会公信力体现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政府信用对市场经济发展有决定作用。政府信用的高低对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都起着决定作用。市场经济同时是一种法制经济,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拓建了良好的信用环境,建立了信用保障机制,避免了信用危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仅凭市场的自身调控,很难保证经济的和谐有效发展,这就需要以政府职能的发挥和政府信用的建立为基础,在自由发展的市场中建立有规则的市场经济发展机制和有效干预手段。打造出一个公平、合理、积极竞争、有序发展的经营环境和信用制度。
发展有序的市场经济有赖于政府诚信的保障。市场经济要想正常的发展推进,需要良好市场环境的建立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而这一切的保障来源于政府信用的效力执行。政府信用的效力发挥决定着市场机制的稳定和经济效益的多少。如果政府信用缺失就会产生市经济的缺陷和经济秩序的混乱,出现有失公允的不良经济现象,冲击到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稳定,产生不公平的商业交易和职权侵占,造成比市场问题更加严重的后果。
政府信用可提升市场经济主体的诚信水平。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单位,是进行经济活动的单元。它的经营和盈利的根本是企业诚信的建立和维护,企业信用作为社会信用的一种,是企业的无形财富和创造效益的有力工具。企业与政府的信用关系包括企业在政策规章方面的执行和遵守,依法纳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维护质量安全等等。政府信用通过一系列改革和整顿,提升和强化,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信用水平,规范了企业经营的信用环境,营造了企业经营的守信作风,从整体上提升了市场经济主体的信用水平。
三、市场经济是完善政府信用建立的有效促进力量
市场经济更新行政观念推进政府信用执行。市场经济赋予政府的行政职责、行政方式发生了变化,政府的行政观念也要相应转变。随着市场经济的向前发展,政府行政观念和信用执行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依据当下的市场经济情况,以科学的经济发展观念和长远观念来促进行政的法制观念,以改革发展为基础,适应市场经济的制度要求,树立公允高效的政府信用形象,更新职能观念,实现职能转变,做好市场调节,充分发挥法制和行政职能,建立体现政府信用。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政府信用机制改革。在市场经济的改革发展过程当中,政府信用机制的改革执行带有明显的滞后性,其信用职能的发挥跟不上经济改革的步伐,因此在信用执行过程中也就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诸如,地沟油的横行、瘦肉精的泛滥、毒胶囊的生产等等,都是市场经济中信用缺乏的有力佐证。而面对这些问题,政府的监管和控制的滞后,食品安全、药品检测的政府公信力令人质疑。另外,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政府官员贪污受贿、职务侵占等诸多问题也影响着政府信用的威严和信用。当前我国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作为诚信主体,应从制定政策和制度入手,增进政府诚信,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有序进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信用理应立信于民,保障和维护市场经济体系,剖析政府信用所存在的问题,只有从根本上予以解决和防范,才能有效保障社会诚信的建设,才能有力维护市场经济改革的成果。所以针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变革,政府信用的改革和强化势在必行。
市场经济发展有待于政府信用的充实和强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的经济主体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企业类型向市场经济企业类型转变,越来越多的大型国有企业、合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个体企业等多种企业类型竞相发展,使市场内多种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存在、共同竞争、共同发展。这样的变化和发展推进就对政府信用的执行有了更多和更高标准的要求,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分别对待,协调和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其均衡发展,不厚此薄彼,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信用监管和约束保护机制,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市场经济给政府信用带来了变革的机遇,同时也使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四、结语
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市无信不兴。”政府信用的效力直接影响着政府为市场经济服务的效果,与此同时,经济的促进和发展也推进着政府信用的强化和提升,两相相辅相随、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立青.政府诚信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3).
[2]于淑艳,于艳华.构建政府信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J].经济师,2003,(12).
篇7
关键词:经济学;管理学;市场经济;企业;创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自主经营,自谋发展,相比计划经济时期,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企业管理者必须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来促使企业发展进步。
一、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关系
经济学主要是研究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优化和有效利用。管理学就是企业管理者如何实现将有限资源优化配置,最大化利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水平。简单地说,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关系是:怎么让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下的员工为企业努力干活,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盈利。
二、市场经济和企业的关系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资源的主要配置者,以市场为经济活动的主要调节者,以比较健全的市场体系为经济过程重要枢纽的经济运行体制。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合法自主经营,顽强生存,同时接受机遇和风险的挑战。
三、企业管理创新要遵循的原则
1、系统原则
当代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广阔,相互交往越来越密切,一切活动都形成了系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在企业战略转化上,企业管理者应时刻关注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使企业在国家经济政策的正确引导下持续健康发展;要使企业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度增强,从而努力工作,为企业创造利润;要使客户对企业产品的质量满意度最大化,使企业产品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广阔市场的占有率最大化。
2、价值原则
价值原则就是指企业管理者创新管理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要使创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最大化。
3、以人为本原则
人是企业的一种战略性资源,支撑着企业的经营战略。要致力于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相吻合,从而让员工在满足个人需求的同时又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业绩。
四、企业如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创新管理
1、创新品牌
在市场经济时代,品牌的建设关系到企业的形象。品牌的竞争就是企业实力的竞争。谁拥有优秀的自主品牌,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企业应抓好品牌的创建和创新。在进行这些工作时,要找准品牌的市场定位。要敢于开发当前市场上没有的特色产品,并努力使该品牌迅速占领市场;要积极树立品牌保护意识,尽快实现品牌的商标注册,从而保护品牌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2、打造资源节约型企业
企业要减少对资源的不必要消耗,努力提高有限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要合理使用可回收资源,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最终实现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管理者应对员工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员工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要努力使“环保节能”的理念深入人心,并将其打造成企业文化,从而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
3、建立完善的流程管理
要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避免资本闲置和利用率低(比如机器、设备等开工不足,原材料利用低),防止因大量的资源无法充分利用,从而影响其发挥功能;要对企业中的具体事务进行合理规划,以确保企业各方面工作的开展都能获得充足的资源支持,保证企业经营的正常运转。
4、创新管理模式
现代企业的管理以制度化管理为主,但过于严格的制度会造成企业员工工作压力过大,工作积极性不高。企业管理应坚持以激励为主的管理原则,侧重于使企业员工的人格受到尊重,经济利益得到维护,自我价值实现满足;企业应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通过加强绩效考核和建立行之有效的奖罚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保障员工有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权利,大力实行民主化,鼓励员工积极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对员工有建设性的意见要采纳,使其充分意识到作为企业员工为企业做贡献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企业的管理要适当地引进一些“情感”关系,以体现企业管理的“人性化”。企业管理者要把每一个员工都当做真心朋友看待,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积极进取,从而增强企业内部人员的凝聚力;企业管理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继而围绕着企业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展开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
5、加强企业间的合作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企业的管理者不能“闭门造车”,要善于与更大更强的企业合作,借鸡生蛋,借船出海,扬长避短。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扩大企业配置资源的范围,同时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领域,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企业之间通过取长补短、配套协作来形成企业更强的竞争力。
五、结束语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管理者必须有高度的战略眼光。企业的管理要有创新意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卢若梅.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创新问题探究[J].现代商业.2014(05).
[2]张文娟.试分析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与优化策略[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5(05).
[3]黄如金.市场经济发展与管理学创新[J].经济管理,2009(11).
[4]张平.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创新问题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5).
篇8
关键词:养老地产;物业;+PTR;模式
社会购房需求2014年中央经济会议中第一次就中国经济新常态作出了诠释,所谓经济新常态主要指中国将面临结构产业调整,产业分工需要细致,中国经济增长将由高速转入中高速。新常态表明中国经济进入诸多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红利加速消失、经济增长的硬约束变得更强、结构转变压力加大的时期。[1]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第二产业对于国家GDP贡献率的统计数据中不难看出自2010年至2014年第二产业贡献率已经出现连续四年下滑。作为第二产业的标志性产业房地产业也无可避免受到了冲击。中国房地产业正面临着一二线城市房价奇高,而三四线城市出现大量的鬼城、烂尾楼的事实。因此,如何在经济转型期重新寻找房地产业的发展机遇显得尤为重要。依据国内外产业发展经验,未来房地产业的长足发展依然离不开国家政策以及社会需求。通过分析国内外房地产模式发展现状,结合中国经济新常态政策,得出发展养老地产、建立PTR模式、满足中产阶级购房需求将成为总过房地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1养老地产的兴起
随着人口结构不断变化,中国面临的老龄化问题将越来越严重,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预测,中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20年老龄化人口将达到20%,从业主消费特点角度分析,老年人相比其他住户而言对卫生医疗设施要求更高、休闲娱乐设施需求并不突出,中国传统的三代同堂、互相照料的居住模式在购房压力巨大的城市已逐渐消失,因此,养老地产的发展将有利于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关于养老地产,国外已经有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以美国为例。首先从地产类型划分来,美国采取独立式老年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老年社区等形式。而在融资模式来说,美国地产的类型一般根据老年群体需要护理的程度划分有形成了完善的融资体系,开发养老地产既可以通过向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保险公司供给,也可以通过证券化等方式筹资。盈利模式除了通过直接销售和出租地产外,更多的是通过对养老产业进行专业化、多层次、多角度的细分,为养老人员提供相关的咨询、照顾、护理等服务赚取利润,并提供大量的增值服务,诸如保险、理财等。而就中国目前的养老地产发展而言,主要面临融资渠道和地产类型单一、盈利模式模糊、投资成本高而回收期长等问题。因此,为减少建造成本,中国养老地产可采取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即在原有小区基础上分层次构建养老社区。此模式客户群体广泛,群众基础好,其核心问题在于解决与原住户的关系,确保影响原住户的生活质量。这种模式在位于上海万科城市花园小区内已有成功案例。其次针对持有模式资本回收周期长问题,可采取社区销售+持有模式,同时应拓宽融资渠道,与政府、保险、医疗行业建立长期合作,减少企业用地成本等前期投资,通过保险、医疗等增值服务帮助企业快速回笼资金,从而促进养老地产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缓解社会养老压力。
2PTR模式-地产企业新出路
近期万科股权事件愈演愈烈,而万科计划引入深圳地铁则引发了关于物业加轨道交通的新一轮猜想。在房地产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未来的房地产行业加大同轨道交通业的融合将有助于房地产企业寻找新的盈利点,继续提高品牌影响力。而PTR模式的有效运用恰恰能够为房地产企业同轨道交通产业的融合带来显著帮助与收益。PTR模式即PPP、TOD、R+P三种模式的融合。[2]不同于PPP模式单个项目的政府与私人企业的融合,PTR模式更强调轨道交通业务、房地产业务、物业管理的多方面融合,即轨道交通同周边土地综合开发。PTR模式最早出现在香港地铁项目中,PTR模式的成功实践也使得香港地铁成为了全球为数不多的盈利的地铁公司之一。虽然PPP模式在我国可行性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但是单纯的PPP模式并不能有效的整合资源,相比之下,PTR模式可以加大企业同政府、轨道交通业的合作,企业与政府通过股权划分一方面可以转移单纯的轨道交通面临的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的风险,同时可以提高轨道交通周边房产开发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也更有利于开展周边服务,通过物业管理来提高整体效益。
3目标人群精准化-适应中产阶级需求
中产阶级是社会的生产力引擎,根据瑞士信贷银行最近的《全球财富报告2015》,中国中产阶级人数达到1.09亿人,虽然只占全国成年人口的11%,但却超越美国的9200万人,成为全球中产阶级人数最多的国家。据推测中产阶级一生中将多次换房,中年以后拥有第二住宅,进行房地产投资将成为普遍的现象。[3]目前,中国社会结构呈现为金字塔形,未来将向橄榄球型社会过渡。因此把握中产阶级的购房需求将是未来房地产业的一大机遇。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中产阶级已经不在局限于生存需求,越来越多的中产阶层开始注重生活品质,更多的时间远离城市前往乡村休闲度假,作为休闲度假等城市周边乡村的特色房产将会吸引中产阶层的目光。因此作为房地产企业在近几年兴起的旅游地产中也可加大对适合休闲娱乐的乡村的投入力度。
4结语
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制度改革将会直接影响到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房地产企业应该逐步减少对传统模式的依赖,着眼于未来市场需求,加强自身结构调整,提前布局养老产业,拓宽同政府的合作渠道,同时精准化提供服务,从而实现长足发展。
作者:张瑞俏 谷文强 单位: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齐建国,王红,彭绪庶,刘生龙.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形成机制[J].经济纵横,2015(3).
篇9
【关键词】 光纤通信 发展现状 前景
一、光纤通信的内涵
光纤通信是指使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介,把光作为信息载体的一种现代通信方式。光纤通信的原理是基于光纤、光源以及光检测的组成。其中光纤的的绝缘性质良好,是采用玻璃材质制成的光导纤维,不会引发接地回路的问题。光纤与光纤之间产生串线的情况的几率基本为零,信息传输的保密性能和安全性能非常高。光纤的内芯非常细,所以所占用的传输系统空间特别小,大大的节约的空间。光纤通信系统里的频带非常宽,故而光纤通信的容量巨大。在光纤通信中,光波频率高,损耗小,不需要中继设备,可以进行长距离的信息传输。抗各种电磁干扰的能力非常强大。因此,光纤通信对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或是军事上都有重要作用。光纤通信的急速发展,使光纤通信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成为了现代通信的重要方式,也对整个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我国光纤通信的发展现状
1、使用于广播电视网。近年来,我国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越来越成熟,应用的领域逐渐扩大。在电视广播领域里,广播电视信号以光纤作为传输的载体,网络建设是以光纤网络为中心的大局势已经形成。光纤通信传输信息系统具有传输频带极宽,通信容量大,光纤损耗小,串线几率低,抗干电磁扰能力强等优势,传输过程中不会存在因为中继设备而产生的噪音或杂声,而干扰信息信号的质量,更加不会因为拖延接收信号的时间而受到轻易影响。,光纤通信传输信息系统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现在已经成为城市中最普遍的的数字传输和数字电视的链路,也实现电视传送方式中电视直播或者两地传输的基本方法。
2、使用于电力通信网。随着光纤通信在通信网络范围中的广泛采用,我国大部分城市的电力专门使用通信网络也大体上实现了由主干线的接入网向光纤通信网络的转向过渡。当前,以光纤通信网为基础的电力通信网已经成为我国较为完善的,较大规模的电力专用通信网。电力通信系统需要传输的各项音频、数据、宽带等各项电信业务以及电力生产产业的业务基本上都是光纤通信负责传输和承载。
三、对我国光纤通信前景的分析
1、通信容量巨大。目前,我国的电子通信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好时机,尤其是是光纤通信的发展前途不可估量。长距离信号传输技术和容量大是当下最受青睐的光纤通信的优势特点。受到了各方的极大关注。光纤通信具有以下优势,信息传输频带大,光纤的损耗少,光纤具有超大容量和体积小等等。正是因为上述各种优点,光纤通信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目前的波分复用技术可以可以实现提高光纤的信息信号传输,这种技术也能够实现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光信号在同一条光纤中完成各自的传输,互相之间不会产生干扰影响。在研究中,科研人员发现在某种程度上,光时分复用技术也可以实现增加光纤中信号的传输的信号数量,以期实现扩大信号传输容量的目标。
篇10
一、工业经济增长及污染排放的差距
“九五”时期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8.98%、9.45%、9.24%和5.95%。在工业经济增长速度上,东部快于中部,中部快于西部。2000年与1995年相比,东部、中部地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份额分别上升1.41%和0.28%,而西部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份额下降1.68%。东部地区各项工业污染占全国工业污染的份额低于所实现的工业总产值份额,而中、西部地区各项工业污染占全国工业污染的份额均高于所实现的工业总产值份额,尤其是西部地区工业污染占全国工业污染的份额是所实现工业总产值份额的2倍以上。中、西部工业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但是工业污染却明显高于东部。西部不仅工业经济发展最慢,而且工业污染最严重。在环境污染程度上,东部低于中部,中部低于西部。进一步分析可看出,东部除工业废气外,其它污染的份额不仅没有随工业总产值份额的增加而上升,反而出现下降,说明东部地区工业污染治理的效果显著。中部地区除工业废气外,其它污染的份额随工业总产值份额的增加而增加;西部地区除工业粉尘、固体废弃物外,其它污染的份额在工业总产值份额减少的情况下反而增加。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西部发展的必然选择
以上研究表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不仅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而且污染治理效益也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为:在工业经济增长速度上,东部快于中部,中部快于西部;在造成环境污染程度上,东部低于中部,中部低于西部;在工业经济增长质量上,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追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东部地区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较早,产业集中程度高,内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能力强,具有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优势,在市场培育、科技创新、管理效率等方面都比中、西部地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西部地区工业产业结构的现状和变动与国民经济的重大战略布局和制度变迁密切相关。在长期以来形成的国内分工格局中,西部地区的工业是以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为主,包括煤炭、电力、石油化工、天然气、有色金属、盐化工、造纸工业和化肥工业,大都是耗水耗能大户、污染密集型产业,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形成了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的经济结构,加之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落后,污染治理水平又低下,使得西部地区不仅工业经济发展缓慢,而且工业污染的状况比较严重。根据分析,“九五”时期西部地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份额下降但污染总量占全国污染总量的份额上升,虽然西部地区的工业污染总量占全国工业污染总量的份额并不大,但单位工业总产值的污染强度是全国水平的二到三倍,是东部地区的三到五倍,是中部地区的二倍。反映出西部工业经济增长和污染治理效益与东部地区的差距继续拉大。
- 上一篇:关爱空巢老人的活动方案
- 下一篇:财务监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