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初级范文

时间:2023-06-08 17:41: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设工程初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设工程初级

篇1

【关键词】施工设计计算机参与

笔者所谈的施工设计,既不是施工组织设计,也不是施工措施的设计,而是贯穿于整个施工方案,并决定施工措施能否的正确实施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的支持性“软件”。

建筑施工的设计,不仅具有专业技术性密度高的特点,他还具有特殊性、复杂性、严肃性和不可修改性。对于某些高科技还具有保密性。所谓特殊性,他是将过去施工措施中技术性较高的施工结构性部分单独的提出来进行分析研究和确定,避免了原施工措施中层次不明晰、重点不突出的缺陷。所谓复杂性,是因为我们在施工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建筑结构形式、荷载的变化大小及位置、气象及土层的水文地质情况,还要对周围建筑的影响加以考虑,这是一个全面协调的设计过程。所谓严肃性和不可修改性,就已经确定的施工设计,则相应的施工措施方案的参数也就确定,这样就不允许随意改动,否则原施工方案也就不能成立,行之有效的施工措施也就不能实施,甚至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这一点实际工程中是常常可看到的。所谓保密性,是针对尊重他人知识成果,保护知识产权而言的,勿用多说!

建筑施工设计是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的桥梁和纽带,他们相互依托,相互作用,并在施工措施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就不难看出。例如在某一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中,采取怎么样的土方开挖方案和基础施工方案,我们就要对该建筑物所处的水文地址情况及对周围建筑环境的影响;以及各方案的经济指数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确定。若采用“逆筑法”施工,就要运用相关科学知识,对原结构进行反算,以满足施工措施和施工工艺流程的需求。如果原结构不能满足我们的施工要求,就必须对原结构增加施工配筋或提高砼强度,或者采取其它加固措施,这一过程也就是施工设计的过程。

目前,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计算机也直接参与了施工的整个过程。这里面也就存在着一个施工程序和计算机运用协调的设计过程。例如在施工设计中,运用计算机对土方开挖的过程进行监控,则每开挖一步,计算机就会把各节点的压力情况,支护墙的弯矩、支撑力、支护墙的横向变形值、指定控制处的地面沉降值等统统很直观地描述(或打印)出来。如果将之运用于“逆筑法”施工中,由于施工设计的支持,计算机就可以把各自施工段的荷载的变化情况随时报告出来。显然,计算机的运用就是施工设计控制的过程。上海东方明珠的施工方案就是典型的运用计算机控制技术所进行的施工设计实例。

此外,施工设计还是原图纸设计的延伸和补充。原图纸设计是依靠勘察提供的第一手资料和有关要求进行设计的。由于种种原因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时在施工过程才发现原提供的资料或设计与现场实际情况有出入,有时甚至完全不同。这就需要请设计单位通过施工单位提资修改原设计。但有些问题就需要设计单位来补充和完善,以满足施工的正常进行。例如,笔者在某电厂大型水泵房排架柱预制前进行吊装验算的施工设计过程中,发现原结构在70%强度条件下进行翻身起吊构件会出现裂缝的问题,随即告诉原设计人员,经核算所有排架柱均加配了2Ф20的钢筋后,才避免了将会发生的不良后果。又如某电厂工程的主厂房的楼面施工中,因脚手管周转不开,为节约脚手管的使用量,有关人员随意拉大了脚手架立柱的距离,致使板跨中下陷最大值约15cm,这样为保持楼面的平整,不仅浪费了砼和人工处理费,严重地是影响了施工质量和施工声誉。在同一工程辅助楼的施工中,浇筑砼的时候叶发现了楼面下沉的现象,随即用千斤顶撑起后加了支撑,才避免了不良的施工后果。这几个施工实例告诉我们,施工设计不仅是原图纸设计的延伸和补充,更重要的是施工设计具有它的严肃性和不可修改性,凡是不按严谨的态度去注重施工的技术性,不按施工设计的要求去办事,终归要对此付出代价!

现在我们的建筑机制尚不健全,缺乏完整的监控体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措施的过程中,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不做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只是掌握一些表面现象,按所谓的理想方案编制。基层施工人员拿到这样与现实情况不符合的东西,往往难以执行,干脆想怎么样干就怎么样干,捅了漏子在搞什么补救措施。不然就欺上瞒下,蒙哄过关。有的为追求形式应付开工,编制时就没有打算认真执行,仅仅时摆摆样子,以获取批准开工为目的。有的搞烦琐理论,不管工程大小,结构如何,一律表格很多、文字冗长,既突出不了重点,结果也成效甚微。有的是下面的施工人员对此不重视,下发的施工措施等高高搁置,等出了问题才想起施工措施等技术文件。有的是编制的形式是五花八门,没有统一格式,不知道到底哪个是重点。总之,要正确的指导施工,杜绝不负责任的现象发生,就要突出重点,理顺施工中的相互关系,把施工设计放到是重要的位置上来。

为此,笔者提出,要把建筑施工设计从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措施中独立的分离出来,作为重要的施工技术文件单独罗列。它不是简单的施工操作与施工理论的分离;不仅是建筑施工结构体系层次的改革,也是施工技术向专业化、技术化、大梯度、高层次的升华。建筑施工设计不是摆花架子,做书面文章,而是以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以数据和图表或图象的形式(或通过计算机进行施工的数据处理,或者进行施工模拟的多维显示),把整个施工过程直观地表达出来。并反过来指导和监控施工。通过建筑施工设计,可以对原拟定的一个或几个施工方案和措施进行验算和筛选,以求在可行性方面有最佳的选择,使之真正成为指导施工,辅助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工具。

施工措施是指导直接施工的行为性技术文件,而施工设计是施工行为的指导性理论依据。就其应用范围来讲主要用于土建施工、结构制安、工艺流程控制、工程质量技术控制等方面,并综合其它因素,从理论上分析解决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互协调等有关技术问题。关于如何建立施工设计的问题,笔者在这粗略谈下不成熟的意见。一、简述工程概况,主要是将工程的地质条件,及对周围影响的因素清楚的罗列出来,为地下基础的施工设计提供依据;二将原设计的情况按施工层(段)罗列出来,为基础以上的施工设计提供有关数据;三、按初步拟定的施工措施,建立总体协调的施工设计。前两条是施工设计的条件,第三条是实际施工设计的过程和结果。设计的结果应具有计算过程及相关结构的支撑图、吊装图、工艺流程图及其它有关图表或数据,并作为实际施工中质量监控和技术指导的依据。对于某些专利性技术,企业可以在内部掌控,作者可以酌情展示,但必须有相关的控制数据供操作人员在作业时监控。

篇2

 

水利工程建设前期准备阶段,设计单位承担着施工设计工作,为水利工程建设顺利开展做出巨大贡献,但由于受到设计水平的限制,设计单位给出的设计若存在问题,则对于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非常不利。

 

1 水利工程概述

 

水利工程是一项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效保护水资源而开展的建设活动,水利工程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自然灾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水利工程竣工后,通常被用作防洪防旱、浇灌农田,还会被作为航道、开发为港口等,水利工程建设与其他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不同,水利工程的影响面更广。水利工程的修建会影响到周边环境,以及人们的生产活动,为了将水利工程维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在修建水利工程过程中,尤其是最初的设计环节,一定要从人文角度出发,在保证环保的基础上,将成本控制到最低,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 水利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设计人员素质问题

 

设计人员的素质是目前水利工程设计众多问题当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水利工程设计缺少专业素质高的设计人才。设计人员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对基本资料掌握得不够全面,没有对水利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水文情况进行实地勘察,以至于无法全面掌握水利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会直接造成设计环节不断出现问题。此外,设计人员在水利工程设计前未能全面了解大纲内容,导致水利工程设计方案与编制大纲有较为明显的偏差,这使得水利工程设计缺乏科学性保障,失去了实际意义。

 

2.2 设计内容问题

 

水利工程设计内容包含水利工程建设规模、施工方法、施工流程等一切信息在内的工作内容。如果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出现设计内容问题,就会对水利工程建设效果产生最直接的影响。从目前来看,水利工程设计内容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图纸设计分析不合理和工程单价分析不合理两个环节。其中,在对图纸设计分析不合理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尺寸标注不清、不规范等,如选择机械型号、确定施工工艺等,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实际的施工操作,并会对水利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在对水利工程单价进行分析时,缺少全面的数据,加之对当前市场形式没有仔细分析,在这种情况下便确定工程项目单价,直接使用早期工程项目单价,这会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项目的正常施工,造成水利工程项目单价过低或过高,使得水利工程项目概算失真,影响水利工程投资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其建设效益。

 

3 完善水利工程设计的有效策略

 

3.1 培养专业设计人员

 

水利工程设计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设计,因此要提升水利工程设计水平。一是要提升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在聘请水利工程人员工作中,设计人员作为水利工程设计的主要行为人,其专业素质水平对水利工程设计结果的影响非常直接,想要提高水利工程设计水平,就必须要培养专业的设计人员。在这一环节当中,相关单位一方面要全面核查其工作资质,保证每一个设计人员都是持证上岗,确保他们的基本设计素质;二是要通过测试设计人员的实际设计水平,确保聘用的每位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都达标;三是要做好对水利设计人员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确保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能够满足水利工程设计的实际需求,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3.2 提升设计规范性

 

提升设计的规范性是确保水利工程设计科学性的重要措施。在实际工作当中,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做好对水利工程的实地勘察,保证设计人员能够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水利工程设计提供最准确的数据资料支持;二是保证设计人员对设计规范的充分了解,保证设计行为能够符合设计规范要求,保证水利工程设计行为的科学性;三是做好对设计图纸当中各项尺寸、标准的说明,保证设计内容的通俗易懂,为工程设计的有效实施提供重要支持。

 

3.3 确保设计审核的科学性

 

对水利工程的合理性、科学性进行综合评定的过程称之为设计审核,要提升水利工程设计水平,就要确保设计审核工作的科学性。因此,水利工程审核单位应当是独立的,避免施工单位对审核结果进行影响或控制。另外,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专业能力有待提升,确保设计审核工作的真实性、客观性。水利工程项目使用年限较长,这要求水利审核工作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审核内容、工具、要求等要及时更新,确保水利审核内容的全面性、科学性,避免已经通过审核后再出现问题,使审核部门丧失自身职能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设计作为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最基础的工作内容,其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将会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结果产生关键影响。为此,必须通过多方面工作的把控,来提高水利工程设计质量,从根本上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支持,在确保水利工程有效建设的同时,也为水利工程建设效益的发挥打下基础。

篇3

关键词:城市建设;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准备;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排水管道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环。排水系统能否高效顺畅运行,直接关系到城市生产、人民生活等社会活动的正常开展。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工程都涉及排水管道施工,使得城市排水管道工程量大幅增加,而近年来雨季多有城市发生内涝,更是给排水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排水管道施工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严格把关每一个环节,切实控制施工质量,才能保证工程整体性能、质量,保障排水设施在使用期限内的正常使用。

一、做好排水管道工程施工的重要意义

城市作为人群聚集生活、工作的场所,人口规模大,密度高,社会活动频繁,每天都有大量生活、生产污水产生,雨季还有大量雨水进入排水系统。如果这些废水不能及时排出、处理,不但会影响城市生产、生活活动的正常开展,还有可能引发疾病,给城市人口人身安全带来威胁。此外,排水管道作为市政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与其他市政工程之间联系紧密。排水管道建设不当,除了影响城市排水功能外,还会给市政道路、度汛防涝、地下水和土壤质量带来负面影响。城市在进行市政规划建设时必须把排水管道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予以高度重视,科学规划,统筹安排,认真组织实施,逐步推进,切实保障工程质量。

二、施工准备阶段相关技术要点

(一)施工设计 。施工图纸是建筑工程施工的蓝图。排水管道工程最开始要进行的就是工程施工设计。设计图纸要由专业的设计单位负责。设计单位要全面了解工程具体要求及施工现场周边相关自然、社会情况。特别是要细致掌握地层以及地下水分布相关情况。在此基础上,施工单位依照排水系统需要达到的性能指标确定排水管道各项参数。相关数据必须保持足够的精确度,以满足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

(二)技术交底 。在工程开始前,施工单位要组织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召开交底会。相关人员要详细阅读施工设计图纸,弄清施工目的和要求,了解工程技术要点、难点,掌握施工要求,制定应急方案,妥善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困难。

(三)认真检查施工材料质量 。施工材料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关键性决定因素。对于排水管道施工来说,管材是最重要的施工材料。施工单位必须切实做好管材检验、检查工作。要认真检查、核对进场管材的规格、数量、等级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要详细检验管材质量,检验内容包括外观以及抗渗、抗压等重要性能指标,避免因为质量不过关导致的管道漏水或变形、破裂等问题的发生。对于发现存在质量缺陷的管材要单独存放,严禁使用。三、城市排水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一)挖方作业。从实际施工条件考虑,排水管道通常位于地面以下2m的深度。施工时,对于2m深度以内采用机械开挖方式,超过2m的部分采用人工和机械配合的施工方式。这样即可保障施工效率,又可以避免挖方施工对原有地下设备、设施的破坏。

(二)排水管道安装。由于管道埋设地面以下,不同地段土层结构和分布情况、力学指标、地下水情况乃至其他地下建筑情况都不一眼。在铺设管道时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证管道强度满足设计标准。管顶最小覆土厚度以及管道的连接都是管道施工中的重要环节。要严格执行对应标准。管道安装完成后要进行闭水试验检测,确保管道使用正常。

(三)竖井施工。竖井是城市排水系统中的重要设施,也是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在进行竖井施工时,施工单位要依照规范切实做好井口和井深的测量工作。为降低后续管道拼接施工的难度,在测量井深时应根据具体设计要求,选择多竖井等高或者同等梯度的方式实施。而井口测量则要求井口和完工后的路面保持平齐,以免影响后续回填和路面铺设施工。

(四)路面恢复。排水管道通常位于路面以下,与市政道路平行铺设。如果道路工程在排水管道施工之前,那么排水管道施工必然会对路面造成损坏。因此,当排水管道铺设完工后,需要对破损的路面进行恢复处理。目前路面多为沥青路面形式。在修复沥青路面时,应先对熨平板进行15~20分钟的预热,使其接缝处原路面的温度达65℃以上再新开始铺筑路段。熨平板要与路面横坡保持高度平齐,并通过填放木块的方法保证熨平板稳定。沥青混料铺设完成后要经过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的碾压方可成型。之后要有专业人员对路面平整度进行检测,如果平整度不达标,要趁路面温度下降前及时进行处理。

结语

城市排水管道工程规模大,造价高,设计使用年限长久,切实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利国利民。施工单位要高度重视工程施工质量,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定和技术标准,切实做好施工前期准备,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制定应急方案,妥善解决各类技术问题。由于排水管道工程多与其他市政工程同时或交叉作业,在施工时要注意做好与其他工程间的协调和沟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市政管理部门要担负起行政管理职责,引导、规范施工单位依法科学施工。各单位通力配合,为排水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计算机 化工 设计

1.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在今后的《计算机辅助化工设计》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意把最新教学研究成果和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环节;要以现代的眼光审视、选择和组合好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和先进性关系要处理得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提高教书育人效果。

2.项目建设目标

2.1总体目标: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计算机辅助化工设计课程新的教学体系,力求将课程质量和教学质量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2.2阶段目标: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化工过程进行数学建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编制、调试计算机程序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应用和开发化工模拟软件Aspen Plus[1]、Pro II[2]、ChemCAD[3]等的技能和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使用化工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DCS)[4]仿真软件的能力。

2.3预期成果:课程理论、实验教学内容更新完成,开设网络课堂;完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习题集、试卷库、上机实验指导书。

课程建设完成后,不仅可以为化工专业学生服务,也可以为其他相关专业:如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和应化专业服务,还可以为社会用户提供工厂流程仿真软件的培训服务。

2.4建设内容

2.4.1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部分是计算数学的部分内容,包括方程求根、线性方程组求解、插值法、曲线拟合法、数值微分、数值积分等,另一部分包括各单元操作(如流体输送、传热、精馏、吸收与分离等)、化学反应器的计算机编程设计和计算。第三部分是化工专业软件介绍。第三部分需要新编讲义和课件。

2.4.2实验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matlab语言[5]程序上机实验。结合理论教学的内容,在实验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正确掌握matlab语言程序上机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学生对计算机辅助化工设计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动手编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上机实验作风。二是化工模拟软件Aspen Plus、Pro II、ChemCAD等的使用技能上机训练。结合理论教学的内容,加强综合性、探索性的模拟软件流程的上机实验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使学生了解化工领域更多的最新研究成果。三是化工厂的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DCS)仿真操作训练。在学生掌握Aspen Plus软件的稳态流程使用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上机使用动态化工流程的计算机仿真软件技能,培养学生操纵化工厂集散控制系统(DCS)计算机界面能力,提高学生实时处置复杂动态流程的技能。

2.4.3改善革新教学方式是本课程建设的重点。a.教学过程不只是一个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还要加强师生思想沟通、感情交流,做到教学相长。b.完善现有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实现课程上网,尽快实现网络互动教学。c.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更注重通过综合性、探索性实验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

2.4.4本课程建设的特色如下:1)建立了全新的课程体系。本课程系根据我院工科院校的性质,针对各专业的特点,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优化了教学内容,完善了课程体系,提高了教学效果。2)教学指导思想明确,教学力量较强。紧密结合专业需求,针对性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3)教学手段和方法多种化。初步建立计算机辅助化工设计立体教学体系,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4)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呼应,强化上机实验教学对理论教学的促进作用。

3.总结

在今后的《计算机辅助化工设计》课程教学工作中,还需要不断完善普通化学实验室的软硬件设施和条件,提高任课教师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克服扩招后专职实验人员数量相对短缺的问题。

教师要注意把最新教学研究成果和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环节;要以现代的眼光审视、选择和组合好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和先进性关系要处理得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提高教书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治山,杨超龙.Aspen Plus在化工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2,39(3):77-78

[2]屈一新,《化工过程数值模拟及软件》[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5

[3]汪申,《ChemCAD典型应用实例(上)―基础应用与动态控制》[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5

[4]凌志浩,《DCS与现场总线控制系统》[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9

篇5

关 键 词:工业设计 课程群 网络教学

一、引言

由于国家近几年加快了各级精品课程以及课程群建设的步伐,积极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等领域的研究探索。在积极响应新课改号召的背景下,目前全国范围内的高等院校纷纷进入了课程群建设的高峰期。

我国高校课程以多门课程组合的形式进行建 设,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历史。1990年,北京理工大 学基于“在课程建设中应当以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 为目标”,提出要注重“课群”(课程群的早期称谓) 的研究与建设[1]。

在课程群内涵认知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一,课程群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对教学计划中具有相互影响、互动、有序、相互间可构成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的相关课程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构建的整合性课程的有机集成[2];其二,课程群是以一门以上的单门课程为基础,由三门以上的性质相关或相近的单门课程组成的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课程间相互连接、相互配合、相互照应的连环式的课程群体[3];其三,课程群是指若干门彼此独立而相互密切联系的课程[4];其四,课程群应是在内容上具有密切相关、相承、渗透、互补性的几门系列课程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并配备相应的教学素质,按大课程框架进行课程建设,进而获得整体优势[5];其五,课程群应该是指从属于某个学科、相互之间有着合理分工、能满足不同专业教学要求的系统化的课程群体[6]。

以上观点皆从不同角度对课程群做出了诠释,总体来看,课程群具有两大属性:一是关联性。课程群内的课程在知识、方法、问题等存在一定的逻辑联系,才能够形成课程群;二是整合性。课程群建设通过对每门课程的重新规划、设计,填补原课程间的空白,删除原课程间的重复,体现群内一门课程对另一门课程的意义,并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一门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整个课程群的关系,从而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益[7]。所以,课程群不是简单几门课程的相加,而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有机体。

二、课程群的建设意义与建设内容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人才的培养也朝着“厚基础、宽口径”的方向发展,在课程体系与学时数的设置上,更是将学时数进行了大幅度的压缩,而总课程数基本保持不变或略有删减。基于此,课程群建设首先通过融合和规划相关课程群体性的信息, 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得最大化理论和实践知识,以此为基础构建起来的平台使整个课程体系更加有机灵活,学生可以通过一个个课程群实现不同知识结构的累计,并利用较之过去更加丰富的实践环节来进行锻炼与检验,使学生的素质、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其次,通过课程群的建设,将各个课程的授课教师紧密联系在一起开展教改研究,强化课程群地位,丰富其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完善课程群体系,在此平台上带动整体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而在课程群的建设内容上,则主要包含课程内容的整合、门数的归并、课时的调整、顺序的安排、教师的选派、设备的使用、经费的分配等繁杂的工作[8]。这些庞杂的工作需要全体任课教师的共同参与,当然也需分工明确、主次有序,使课程群负责人、骨干教师、其他任课教师各司其责、各尽所能;如负责人主要承担课程群建设的总体规划、人员调配、经费使用等宏观工作,与骨干教师一起拟定每门课程的建设任务,一般任课教师应了解课程群内的所有课程,并能胜任一到两门课程的教学。

三、因地制宜建设有特色的课程群及课程体系

课程群建设甚至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应结合自身特色来进行,尤其鼓励跨学科、跨专业课程群的建设,在课程群建设多元化的同时,更好地完善大学生的认知结构。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合校之后,工业设计系根据自身特色,与清华大学汽车系共建交通工具造型设计专业,使得该专业在国内首屈一指。与美院其它相关专业和清华大学相关学科单位合作建立的信息设计专业方向,则培养横跨工业设计、传播学、数字媒体等学科的专门设计人材。

我系工业设计在教学体系设置上,经过几次大的调整与改革,本着“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条件允许的方式组织资源,并以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工业设计教育的本质思想,基本形成了以“工业设计造型基础”、“工业设计表现”、“工业设计工程”和“工业设计理论”、“产品设计模块”等五大课程群。并结合我系自身的特色,处于机械学科大类招生的背景之下,以及市场对工业设计人员的需求层次考虑,我系还设立了产品结构设计专业方向,经过统一的基础课程训练之后从大三开始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学习。

具体课程群设置如下所示:

1、工业设计造型基础课程群

其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和解决造型观念问题。处理从平面形式到三维形态,综合考虑形态、色彩、材料、功能等因素的相互关系。

2、工业设计表现课程群

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表达技能和学会如何利用资源为表达目的服务。

3、工业设计理论课程群

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设计的根源和发展脉络,并能从相关理论和交叉理论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

4、工业设计工程课程群

其目的是解决基本科学原理和制造技术基础知识的问题。尤其在工科背景下,这一课程群显得尤为重要。

5、产品设计课程群

其目的为不同阶段的课程提供实践机会,采用课题教学为主的多种教学方式,每门课程解决不同层次的设计问题,使得整个课程体系形成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课程环。

6、产品结构设计课程群

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并结合自身特色而设置的新专业方向,加强了结构、制造技术方面的理论。

7、产品造型设计课程群

传统的专业方向,强调了设计管理方面的理论,也是对该方向课程的一些补充。

四、结语

每一个学科和专业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学活动必须结合其特点来组织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工业设计教学中,与市场的密切结合更是让理论体系充满着未知的变数,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随时进行调整,课程群的建设也需要密切关注这种变化并做出及时灵活的改变。

参考文献

[1] 王嘉才等.课群及其质量检查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增刊):71.7

[2] 王嘉才等.课群及其质量检查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增刊):71.73.

[3] 吴开亮.关于高师院校课程群建设的探讨[J].江苏高教,1999,(6):69.

[4] 张瑞民.系统科学理论与课程群整体改革的几点思考[J].衡水师专学报,2002,(4):63.

[5] 陈文山.组建课程群打造学科优势[J].琼州大学学报,2003,(5):72.

[6] 范守信.试析高校课程群建设[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3).

篇6

关键词:公路施工;常见问题;分析;措施;基础设施建设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公路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公路施工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程,其不但需要丰富的知识,还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对工人的要求特别严格,又因为其投入大、维护成本高,所以如何在施工中保证公路的质量对于今后的维护有着重要的作用,质量高的公路维护成本就相对低,质量差的公路不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员、资金来维护,而且还存在着巨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因此总结公路施工经验,把握施工规律,对常见的问题的认识是十分重要。

1、裂缝

产生路面裂缝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温度裂缝、横向裂缝、纵向裂缝以及龟裂和网裂。

温度裂缝,指的就是其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而发生的裂纹,这主要是因为沥青的导热性能不是很好,经过白天长时间的日光照射,路面的温度明显升高,而到了夜间,温度下降,其他路面材料的温度都降了下来,而沥青发生的温度变化却很小,在这种不断的温度应力的作用下,沥青表面就会产生裂纹,并且一旦产生裂纹,你产生裂缝的速度将会越来越快,沥青收到的温度应力的影响也就会越来越大,最终造成了裂缝,而这种裂缝的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上宽下窄。

横向裂缝,主要是因为基层的填料具有半刚性的特征,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性,在载料以及自身材料的重力应力下,在公路的不断使用中就会横向的裂缝。

纵向裂缝,这种裂缝的产生原因主要就是路基的强度以及稳定性不高,可能是因为路基填料不均匀或者是压实工作存在问题才导致的,在这样的情形下,车辆不断行驶就会造成一定的纵向裂缝,而裂缝由于是纵向的,其很容易收到雨水、温度等作用的多重影响,进而产生较大的裂缝。

龟裂与网状裂纹,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比较多,主要的就是因为路面的强度不够,可能是因为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或是压实阶段出现了相关问题,没有按照规定的操作规范来进行操作,从而影响了路面的强度,这样就容易使其产生龟裂活网状裂纹。另外,这种裂纹也可能由其他的集中裂缝转变而来,这也告诉我们公路的防护也是减少公路问题的重要方面。

2、边坡冲刷严重

在很多的公路施工中常会导致这样的情形发生,就是路边坡出现了溜塌、冲刷、深沟等情况,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在施工的时候,没有掌握好路基的宽度,使得路坡的路基压实工作不是很好,很容易收到雨水的冲刷,另一方面可能就是,在公路施工中没有严格按照必要的守则,而是一味的追求工程的工期,没有建立必要的排水设施,从而造成了公路无法张排水,这样就造成路坡的积水,唉积水的长期水涵作用下,路面的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其还有可能对路基造成大的影响,使道路陷入瘫痪,带来更大的损失。

3、坑槽

其主要表现是在公路上出现坑洞或者是低洼的地带,这些坑槽在交通运行中有着重大的危害,尤其是在夜间行车的时候,如是驾车人没有及时注意到这些坑洞的话,很容易酿成交通事情,威胁驾驶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主要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其一,就是坑,这主要是沥青粘结不紧实,造成了在行车作用下,沙砾碎石玻璃的现象,并且随着雨水等情况的交互影响,使地面出现坑洞等情况,其二,就是在公路表面形成槽状结构,这主要是因为公路的基层调料不均匀,从而造成结构不稳定,公路的整体性比较差,另一方面可能在压实的情况下并没有遵照相应的工序从而造成了压实度不够,槽状结构如果不能进行必要的修复的话将造成公路整体结构的破裂,造成路基发生断裂等问题。

二、常见问题的处理

1、裂缝问题的解决

针对温度裂缝的问题,在施工阶段应该选择温度稳定性比较好的沥青材料,或者选择变形沥青,在选料阶段对这种可能发生的裂纹进行先期预防;对于横向裂纹的解决,由于这些填料的半刚性对于公路的强度非常有好处,解决这样的裂缝问题主要还是要加大路基的紧实度,这样才能够使基层路基能够承受住荷载以及自身材料的重力应力,使结构更加具有整体性;解决纵向裂缝问题要通过对路基填料的质量把握以及工艺上面的执行,只有选择强度比较高的填料,并且能够在压实工作上完全按照要求来进行的话,避免由于强度不符合要求,或是填料不均匀出现的公路整体性能差的问题;龟裂与网状裂痕的一方面是工艺上面,没有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来操作,另一个方面就是养护方面,缺少对公路必要的养护才会造成公路的由裂纹发展成均龟裂或者是网状裂纹。

对于裂缝问题的解决,最好的办法就是预防为主,随着公路施工建设经验的不断积累,一定要从经验中学到东西,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当然问题不能完全避免,必要的处理措施也是非常必要的,对于这些裂纹必要的养护是必要的,要对这些裂缝进行及时的修补,公路属于基础设施建设,如果不能最快的处理这些问题,一来是影响运输以及经济发展,二来也为后续的维护带来更大的维护成本,所以在预防基础上对裂缝进行及时修补,双管齐下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2、边坡冲刷问题的解决

由于边坡的冲刷的问题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寻求解决,一方面边坡冲刷问题的发生可能是因为对路基宽度预计不合理,是设计施工技术上存在的问题,这个方面就需要相关部门能够因地制宜,能够最好提前的预防准备,把路基有效宽度加大,这样在最后的实际施工中才会避免边坡压实度不够,侧应力不强的这个缺点,如果压实度不够,可以采用小夯锤多次夯实的办法来解决,完善设计施工工艺技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另一个方面就是人为因素,施工队伍没有按照相关的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对边坡发生问题所导致的公路的整体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因此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公路建设知识培训,以及建设并完善相关的问责机制,这样就能有效的预防某些施工人员不负责任,只注重速度而忽视质量的行为。

从这两方面入手对于边坡问题的解决有很大效用。

3、坑槽问题的解决

公路的建设定要符合一定的重量,所以公路对于强度是有一定的要求的,这些坑槽问题很多部分都是因为强度不够,或者是由于其他问题的次生问题才导致了坑槽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考虑:一来就是对公路强度的保证,在符合公路建设工艺的基础上,选用强度较高的填料,并且在压实方面能够严格遵守流程,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来进行相关操作,增加了强度这些问题相应的就会减少许多;另一个方面就是其他问题的次生问题,诸如裂缝问题也会演化成坑槽问题,所以这种坑槽还是要以预防为主,要求公路有严密的公路养护体系。

三、总结

公路交通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是促进我国公路施工工程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不断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加以思索,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国的公路施工等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够提高质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传德.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易文举,李栋.浅谈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3).

[3]杨文艺.浅谈如何抓好公路工程质量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7).

篇7

【关键词】工程建设;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作为工程建设的第一步重要工序,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是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同时也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而当前我国的工程施工特别是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施工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被很好的解决。总体而言,我国工程建设中地基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任重而道远,只有加强了工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管理,才能切实的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

一、地基基础建设的施工技术

工程建设的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与所在地区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想保证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就需要在综合考虑影响地基基础建设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全面的分析来找出最合理的旎工方案。除此之外,要想保证地基基础建设的质量,技术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地基基础施工有如下几点技术规范。

1、桩基施工技术

在现代工程项目的建设中,桩基础施工技术不断的得到改善和进步,在地基建设施工中,桩基是应用最广的一种基础形式,分为现浇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和钢桩三种基本的形式。

在这三种基本的桩基建设形式中,现浇灌注桩因为其具有承载力大、适应范围广、施工对环境影响小等技术优势而得到建筑施工单位的青睐,在工程建设的实际应用中现浇灌注桩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其成桩工艺主要是采用带有护壁套筒的钻机,在实际的施工中由泥浆护壁,通过水下来浇灌混凝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推广和应用桩基技术,可以有效的克服桩底虚土和缩颈的缺陷。

相比较而言,混凝土预制桩技术因为存在着振动、噪声和挤土效应等缺点,其在具体的施工中使用量已经逐步减少,并且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普通的混凝土桩已经开始逐步的被预应力管桩所取代。而钢桩的造价非常高,绝非一般的工程建筑所需要的,只能在特殊情况下使用。为检验桩基承载力,除静载试验外,用计算机控制的桩基动测技术已在工程中应用。

我国的工程地基建设与国外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也在不断的缩小,随着我国的桩基动力检测技术软、硬件系统的不断完善,我国正在这方面的技术上努力的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当前我国已经编制完善了“锤击贯入试桩法规程”、“高应变动力试桩法规程”和“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等相关的技术标准,这对于提高和控制地基建设的质量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地基加固技术

在过去的工程地基建设中,我国传统的地基加固由于技术单一而存在很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套完善的地基加固技术系统。首先就是压密固结加固法,该种方法适用于土质松软的工地上,通过采取强夯、降水压密、真空预压、堆截预压、吹填早地等等措施来加固地基。其次就是加筋体复合地基处理,这种处理方法存在普遍性,对于各种地质条件都可以进行一定的处理,这种加固处理的方法可以通过砂桩、碎石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水泥土搅拌桩等方法来实现。最后就是换填垫层法,通过砂石垫层、灰土垫层等措施来实现,但是其使用的范围比较小,不适宜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3、深基础施工

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完善,深基础施工逐步得到发展。所谓深基坑技术,就是通过其侧向支撑由桩墙和内撑组成复合的桩撑体系,这种深基础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地基的施工质量。

二、地基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

地基基础施工中,较常出现的质最问题有:基础轴线位移、基础标高误差和基础防潮层失效。这些质量问题直接影响上部结构质量和使用要求。

1、基础轴线位移的原因及控制措施。基础轴线位移是指基础由大放脚砌至室内标高(±0.00)处,其轴线与上部墙体轴线发生错位。基础的轴线位移多发生在建筑工程的内横墙,这将使上部墙体和基础产生偏心压,影响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

原因:由于大放脚收分寸掌握不准确,砌至大放脚顶处时,已产生偏差,再砌基础直墙部位就容易发生轴线位移。施工中,横端基础轴线,一般应在槽边打中心柱,部分施工员在实际放线时仪在山墙处有控制桩,横端轴线由山端一端排尺控制。由于基础一般是先砌外纵墙和山墙部位,待砌横墙基础时,基础槽中线被封在纵墙基础外侧,无法吊线找中,轴线容易产生更大偏差,有的槽边控制桩保护不好,被施工人员或车辆碰撞发生移位,产生轴线位移。

控制措施:定位放线时,外墙角处必须设置龙门板,并有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槽边堆土和进行其他作业时碰撞而发生移动。龙门板下设永久性中心桃(打入与地面齐平,四周用混凝土封固),龙门板拉通线时,应先与中心桩核对。横墙轴线不宜采用基槽内排尺法控制,应设置中心桩。横墙中心桩应打到与地面齐平,为便于排尺和拉中心线,中心桩之间不宜堆土和放料。挖榴时应用砖覆盖,以便于清土寻找,在槽墙基础拉中线时,可复核相邻轴线距离,以验证中心桩是否有移位情况。为防止因砌筑基础大放脚部分不均匀而造成的轴线位移,应在基础收分部分砌完后,拉通线重新核对,并以新定出的轴线为准,然后砌筑基础直墙部分。

2、基础标高偏差的原因及控制措施。当基础砌至室内地平(±0.00)处,常出现标高不在同一水平面。基础标高相关较大时,会影响上层墙体标高的控制。

原因:基础下部的基层(沙土、混凝土)标高相差较大,影响基础砌筑时对标高的控制。由于基础大放脚宽大,基础皮数杆不能贴近,难以观察所砌每一基础与皮数杆的标高差。砖基础大放脚填芯砖采用大面积铺灰的砌筑方法,由于铺灰厚度不均匀或铺灰面太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因歇停过久挤浆困难,灰缝不易压薄而出现冒高现象。

控制措施:应加强对基础层标高的控制,尽早控制在允许偏差之内。砌筑基础前,应对基层标高普查一遍,局部低凹处可用细石混凝土垫平。基础皮数杆可采用小断面(2×2)cm方术或钢筋制作。使用时,将皮数杆直接夹砌在基础中心位置。采用基础外侧在皮数杆检查标高时,应配以水准尺校对水平。宽大基础放大脚的砌筑,应采用双面挂线,保持横向水平。砌筑填芯砖应采取小面积铺灰,随铺随砌,顶面不应高于外侧跟线砖的高度。

3、基础防潮层失效原因及控制措施。防潮层开裂或抹灰不密实,不能有效地阻止地下水分沿基础向上渗透,造成墙体潮湿。外墙受潮后,经盐碱和冻融作用,砖墙表面逐层酥松剥落,影响居住环境美观和结构强度。

原因:施工中浆混用,将砌基础剩余的砂浆作为防潮砂浆使用。在防潮层施工前,基面上不作清理,不浇水或浇水不够,影响防潮层砂浆与基面的粘结,操作时表面摸灰不实,养护不好,使防潮层因早期脱水,强度和密实度达不到要求而出现裂缝。冬季施工防潮层因受冻而失效。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 灌注桩基础 设计 施工 分析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剧与城市化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的推动作用之下,建筑工程建设事业在整个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发展中所占据的低位日益关键。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清醒的认识到一个方面的问题:城市化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直接导致城市可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人均土地占有率指标在近几年以来呈现出了较为显著的下降趋势。为最大限度的缓解城市人口持续增加与城市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持续下降之间的矛盾,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在针对老城区进行改造工作的同时,积极展开了高层建筑项目工程的施工作业,以此达到建设土地利用率的提升目的。高层建筑广泛应用于城市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当中。由于这类建筑工程对于地基基础变形能力以及承载能力的要求比较高,灌注桩特别是冲孔灌注桩作为建筑工程中的最关键构成部分,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与应用。对于建筑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实际而言,依照建设工程所处建设区域差异性的地质情况,针对冲孔灌注桩基础进行差异性的设计与施工能够确保建筑股工程施工质量的高效性。那么,在建筑工程灌注桩基础施工作业当中,设计与施工环节应当对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予以特别关注呢?笔者现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建筑工程冲孔灌注桩基础设计分析

在针对建筑工程冲孔灌注桩设计之前,工作人员需要依照施工区域的实际施工经验以及可供选取的基础形式,在确定灌注桩基础设计施工方案的基础上,明确冲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具体而言,可以换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筑工程冲孔灌注桩基础设计分析。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在于:在针对建筑工程进行冲孔灌注桩基础设计的作业之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针对项目建设区域的实际地质情况进行系统勘探,在此基础之上对桩基的选用作出合理确定。在这一过程当别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对于建筑工程建筑物实体变形量以及载荷作用力有着严格要求以及实际地址勘探情况较差的工程实例而言,作业应当以多类型灌注桩的复合型使用来确保建筑质量的稳定性。我们应当依照冲孔灌注桩所确定的作业位置以及根数对桩长以及单桩极限承载力参数加以合理计算,在这一过程当中兼顾对各分项系数的处理。我们应当特别关注一点问题:对于建筑工程,特别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而言,为确保冲孔灌注桩基础质量的稳定性,现场作业人员应当按照1%且不小于3根(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总灌注桩数小于50根的情况之下,以抽取2根样本桩基为标准)的比例在灌注桩总数桩当中抽取灌注桩样本进行试验分析,在确定桩静载检测试验各项指标均正常的情况之下将其应用于施工桩基作业当中。

(二)建筑工程冲孔灌注桩设计质量控制基本要求分析。首先,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应当造孔质量进行合理控制。选取包括冲孔孔位偏差值、孔径偏差值、孔深测定值以及桩孔垂直方向偏差值在内的多项指标同相关规范标准中的既定指标参数进行核对,并在整个施工作业过程当中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其次,作业人员应当特别关注清孔质量的处理问题。具体而言,当钻孔抵达设计深度参数且未灌注混凝土的情况之下,端承桩位置冲孔孔底沉渣厚度应当控制在50mm范围之内,摩擦桩位置冲孔孔底沉渣厚度应当控制在300mm范围之内。为确保实际测定数据能够满足以上要求,在冲孔灌注桩的清孔施工作业当中,现场施作人员应当不间断的对泥浆进行置换处理,孔底500mm深度以内的泥浆比重应当在1.25范围之内,并且泥浆当中的含砂率应当始终小于8%。

二、建筑工程冲孔灌注桩基础施工分析

结合上文有关建筑工程冲孔灌注桩基础设计的要点分析,笔者现依照冲孔灌注桩基础施工的作业流程,针对施工作业过程当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做详细分析与说明。具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测量放线施工分析。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应当利用经纬仪装置放出灌注桩桩位,将一钢筋布置在桩位中心位置,在得到建筑工程业主方以及监理方复合合格之后方可投入施工项目的实际施工环节当中。

(二)护筒埋深施工分析。选用厚度参数为4mm~8mm的钢板加工制成灌注桩基础施工护筒,护筒高度参数一般来说以1.5m为宜,施工作业人员应当于护筒上部位置增设不超过2个的溢浆孔,在对桩位中心所确定位置进行复合无误之后以粘土对护筒进行回填及夯实作业。

(三)冲击成孔施工分析。这一施工步骤是整个建筑工程冲孔灌注桩基础施工的重中之重,应当引起相关工作人员足够的关注与重视。有关冲击成孔的操作应当选择冲孔灌注桩基础施工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进行,严把质量关口。

(四)清孔施工分析。在冲击成孔施工作业完成,钢筋笼还未下方的期间当中,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应当选用橡胶管对已完成冲孔做清空处理。涉及到一次清孔与二次清孔两大施工步骤。对于一次清孔施工而言,施工目的在于合理降低泥浆比重,确保二次清孔不会因孔内沉淤过厚而无法进行;对于二次清空施工而言,其施工目的在确保钢筋笼下放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将泥浆比重严格控制在1.25一下,泥浆内含砂率严格控制在8%以内。

(五)钢筋笼安装施工分析。为确保主筋保护层的厚度一定,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应当按照2m的间隔距离标准在钢筋外侧位置焊接70厚钢筋垫圈,并以边沉边放的方式完成整个钢筋笼的安装施工作业。

(六)水下混凝土浇灌施工分析。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应当对水下混凝土的整个浇灌施工作业质量加以合理控制,以系统的质量管理杜绝包括断桩以及裹泥在内的多种质量缺陷,确保整个冲孔灌注桩基础施工的完整性与稳定性。

三、结束语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与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日益完善,社会大众持续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对新时期的建筑施工事业提出了更为全面与系统的发展要求。建筑工程作为建设施工的最关键载体,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日益关键。现代科学技术的多元化应用使得建筑工程的建设发展有着无限多种可能。高层化、规模化、智能化以及系统化已成为新时期建筑工程的必然选择与发展趋势。在这一背景作用之下,有关建筑施工工程质量问题也受到了建筑工程各方参与者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本文针对建筑工程灌注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这一中心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参考文献:

[1] 吕大为.刘东霞.洛栾高速公路堂洼大桥旋挖钻孔灌注桩基础的施工技术. [J].铁道建筑.2011.(01).86-87.

[2] 杨旺.复杂地质条件下高层建筑灌注桩基础持力层的确定. [C].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2003.888-893.

[3] 吴永红.郑刚.闫澍旺等.多支盘钻孔灌注桩基础沉降计算理论与方法. [J].岩土工程学报.2000.22.(05).528-531.

篇9

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

一、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计划概述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计划,是指针对建设工程的规模、结构、技术、环境特点、危险源与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控制策划结果、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管理要求、资源配置等因素进行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计划。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计划的依据:国家和地方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环境保护、消防等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国家和地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和其他依据等。安全计划的原则包括:目标导向原则;预控原则;系统原则;全过程、全方位原则;动态管理和控制原则;可行性、可操作性与针对性原则;实效的最优化原则;持续改进原则。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1)施工安全计划是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策划活动结果的一部分,反映的是建设工程合同安全目标;(2)施工安全计划的对象是某一具体工程项目,具有专一性和特殊性;(3)施工安全计划的内容是对特定工程项目的安全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所做的专门规定;(4)施工安全计划应与安全管理手册规定的要求一致,通常可以参照、引用安全管理手册中适用与特定情况的部分;(5)施工安全计划以文件化的形式来体现。

二、导致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

1.建设工程的特点导致施工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建设工程规模大、周期长、劳动强度高,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是否齐全配套,采用的工艺技术是否合理以及照明、通风情况等都会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2.缺少以人为本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机制。业主作为项目的投资方往往只重视投资、质量和进度而忽视生产过程的合理性和安全性。部分工程承包商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现场施工人员得不到应有的安全培训。由于对监理单位要不要对安全生产承担责任、承担多大的责任一直存在着争议,造成现场监理机构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状况缺乏有力的监管。

3.施工人员素质不高。众所诸知,目前施工企业雇用的劳务人员基本上都是一些没有组织的散工,而且多是刚洗脚上田的民工,上岗前系统的安全培训教育不够,时间短,效果差。造成劳务人员安全意识差,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时有发生。据统计,建筑行业70%以上的事故都是因"三违"造成的。

4.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真正落实。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真正落实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建筑施工现场物的不安全因素在减少,但人的不安全行为却没有得到有效的监控。工地上虽都配备了一定比例的专职安全员,但有的安全员责任心不强,没有真正履行职责,起不到巡查纠错的作用。另外,由于劳务人员的流动性大,往往一个民工同时在几个工地干活,没有相对的稳定,造成管理上的困难。

5.成本因素导致承包人减少安全防护措施。在目前竞争十分激烈的工程承包市场中,各工程承包企业为了拿到项目,竞相压低报价,有的甚至以低于成本价投标;工程施工工程中实行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由于总承包商和中间承包商层层分包,层层收取管理费,大大压缩了一线施工队伍的利润空间;无论政府或私人业主拖欠承包商款项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以上情况的出现,导致承包商不得不拼命压缩成本,也必然会减少安全生产措施的投入。

三、现阶段施工安全监理的必要性

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要求增强施工安全管理力量。由于我国建设工程规模不断加大,施工阶段安全事故数和伤亡人数一直居高不下,个别地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情况仍然十分严峻,安全事故时常发生,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在《安全条例》出台和实施之前,对建设工程施工阶段安全生产的管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另一种是施工企业的内部安全管理。但由于长期以来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以及施工企业重效益轻安全、市场行为不规范、内部管理不健全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施工安全生产的形势一直没有好转.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必须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和施工企业内部的管理,增强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的管理力量,明确建设工程参与各方主体的安全管理责任。

2.实施安全监理,是实现建设工程目标系统和工程投资效益最大化的需要。任何建设工程都有投资、进度、质量和安全四大目标,这四大目标构成了建设工程的目标系统。虽然《监理规范》中明确工程监理的责任就是对工程的投资、进度和质量进行控制,但这三个目标的控制与实现,和安全目标密不可分。

3.实施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理,对规范工程建设参与各方主体的安全生产行为有重要作用。在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理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可采用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实施动态监督管理,有效规范各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行为,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当安全生产行为的发生。即使出现不当安全生产行为,也可以及时制止,最大限度地减小其不良后果.此外,从近几年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情况来看,建设单位行为的不规范成为了建筑市场秩序混乱、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根源之一。工程监理单位作为建设单位委托对工程项目进行监督管理的主体,对工程施工安全生产进行监管,可以及时发现建设单位影响到安全生产的不规范行为,并提出建议或进行制止,从而有利于规范建设单位的安全生产行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进行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策划,施工安全策划的最终结果是编制施工安全计划,由施工现场项目经理报企业上级机构审批后组织实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1998~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05-02-28].stats.省略.

篇10

[关键词]测量 工程背景 非尺寸加工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4-0243-01

一、思考

“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门捷列夫

测量技术是工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贯穿产品生命全周期的重要内容。掌握工业测量技术对于工科学生真正掌握工业生产的方法与手段,真正领悟工业生产的本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工程训练教学的现实中,有一种现象是具有普遍性的,也是从事这一工作的教学指导人员深深忧虑的,就是有些指导人员与同学在实习教学活动中的“非尺寸加工”的观念,认为通过实习掌握了基本的工艺手段与方法就可以了,不重视零件和产品的尺寸与精度的要求。东北金工协会会长吴鹏老师与吉林大学机械学院博士导师于俊一老师来中心调研时特别强调了必须改变这一观念的意见。我们认为,这主要是长期以来工程训练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点和技能点教学,忽略了对产品生命全周期的工程意识培养与教育有关,特别是与忽视产品生命全周期中的重要环节——测量技术的教学紧密相关的。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决定建设《工业测量基础》工程训练教学模块。

二、创新与建设

(一)真实工业环境下的测量

首先,我们将这一教学模块命名为《工业测量基础》,是因为我们认为在这一教学模块中应该主要让学生掌握工业生产实际中常用量具的使用,并使用这些量具对零件进行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等的检测。在内容设计上我们的创新是提供一个真实的工程背景,没有选择实验室常用的双管显微镜、光学测长仪等设备,所使用的测量方法都是在工业生产中实际常用的,所使用的量具也都是在工厂车间常见的,我们使用了多种形式的游标卡尺、千分尺、心轴、量块、粗照度样板、丝准样板等。我们强调真实工业环境下的实际工件的测量,不进行验证型的实验,有利于学生工程意识的工程能力的培养。

(二)整合工业检测技术教学内容

通过开设《工业测量基础》教学模块,我们可以将原来在各工种教学中分别涉及的量具的使用及工件的检测等内容集中整合,系统、完整地把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能够全面了解互换性基础知识及工业检测技术。

(三)结合教学设计组合测量件

我们设计了多种组合测量件,同时将长春市技能竞赛的作品拿来供实习学生测量,其中每个零件都包含有多个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的检测项目,有助于让实习学生理解真实产品的要求,理解相互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掌握工艺定位的知识与辩证法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四)培养学生的精度意识、质量意识

通过开设《工业测量基础》教学模块,我们可以将同学在其他教学模块自己加工的零件进行检测,并按照图纸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标注要求进行比对,这有助于改变有些指导人员与同学金工实习教学中“非尺寸加工”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精度意识、质量意识,理解互换性的意义,真正理解工业生产的内涵。

职业教育是职业生涯的开始,学习期间有关工业测量的训练,将有助于我们的毕业生毕业后尽快进入角色,取得更好的发展。

(五)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了解现代工业测量技术

我们在设计《工业测量基础》教学模块的内容时,将“量具与测量的发展”内容放在最后,我们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数显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在通用量具电子化方面的发展与应用。尽管三坐标测量仪等测量设备我们目前还没有,但多媒体课件同样可以给学生介绍和演示台式、手持式、照相式三坐标等反求设备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这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更好地了解现代工业测量技术。

三、效果

就我们现在了解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的工程训练中心都没有开设这一训练模块,有的学校有测量室,却没有相关教学内容;有的学校开设了“形位公差的测量”课程,但定义为实验。因此,吉林大学这一模块的建设是一次创新,是一次探索,同时填补了一个空白。

开设以来,《工业测量基础》模块受到了同学们和相关学院的欢迎,教学效果非常好。在吉林省首席技师比赛前,市劳动技能鉴定中心领导邀请这一模块的主讲教师——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广军给竞赛选手讲课。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2012年3月参观了这一教学模块,对工程训练中心的实践教学给予了肯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