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风险评估范文

时间:2023-06-08 17:41: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产安全风险评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产安全风险评估

篇1

【关键词】生产安全;应急预案;风险评估

1.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变化及安全管理的发展,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政府部门在安全监管上对企业应急管理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3年10月1日,新的《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出台并开始实施,标志着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进入“从有到优”的新阶段,国家在对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方面已经将提升应急预案质量作为了工作重点。新《导则》针对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编制应急预案时缺少风险评估导致预案针对性、实用性不强这一问题,进一步规范了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明确将“风险评估”作为应急预案编制步骤之一。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2014年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应急综合[2014]4号)中进一步提出应急预案编制需深入开展危险因素辨识,注重将风险评估报告纳入备案内容。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更是明确提出将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风险评估报告作为应急预案备案审查的必要条件之一。由此可见,风险评估对应急预案编制的重要性。

目前,企业在编制应急预案时由于编制人员专业能力的限制,极少进行真正有效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在事故风险描述部分,均是凭主观经验对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行宽泛的概述,在具体的应急预案编制上存在两个极端:一是不分主次,对所有危险源均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二是与风险描述相脱节,仅编制一个综合应急预案。

企业编制的各种应急预案,最终均要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包括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编制之初,“要编制哪些预案”是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进行风险分析,盲目的对所有危险源均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没有重点和主次,导致预案缺乏针对性、很多专项预案只是作为文本被束之高阁,而真正有用的专项预案也不能得到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重视,从而预案也就丧失了其有效预防、降低事故影响的作用。

针对此问题,笔者在近期做应急预案咨询工作的基础上,以某地勘企业为例,阐述通过风险评估从而进行应急预案体系优化的过程,探讨风险评估对应急预案编制的重要意义。

2.应急预案体系优化

2.1风险评估前的应急预案体系及缺陷分析

地勘企业属高流动分散的行业,其工作条件多变,环境恶劣,涉及的事故风险较多。进行风险评估前,企业仅凭经验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了概述,包括火灾、人身伤害事故(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车辆伤害等)、野外作业事故(溺水、人员失踪等)、基坑坍塌、自然灾害等,并针对所有风险均编制了专项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体系如图1所示。

企业在专项预案中按照常规模板将火灾专项预案放在了第一位,在具体的预案中分析了办公室火灾、施工现场火灾等,但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并没有分情况进行编制,缺乏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而火灾事故对该企业来说并非多发事故;野外作业事故专项预案中分析了溺水和人员失踪,但是考虑到该企业的作业活动范围,人员失踪的可能性并不大;人身伤害事故专项预案力求涵盖所有可能发生的人身伤害类型,个体伤害类型和群体伤害等混在一起,没有分重点和主次,接下来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的编制很难较好的进行;自然灾害专项预案中包含了暴雨、洪水、泥石流、地震等,而关于自然灾害方面,企业的主要职责是在灾害来临前做好防灾工作。图1的应急预案体系,针对性较差,并不能一目了然的让企业确定自身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应急防范重点,具体实施起来很难起到很好的效果。

2.2风险评估

根据该地勘企业作业特点,选择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法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对该企业历年的事故情况分析及对同类企业事故情况进行调研,以“以往事故发生频率”(曾经发生过、未发生过、经常发生、其他单位曾经发生过)这一指标来辅助确定相应的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值,编制风险评估表(如表1所示),对企业主要生产活动(钻井施工作业、岩土施工作业、野外地质调查)进行风险评估,得出各类危险因素的风险度值,从而进行重要性排序。

2.3优化后的应急预案体系

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对原有应急预案体系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优化:

1)因野外地质调查作业各项危险因素的风险等级为“可能危险”,等级较低,因此无需单独编制专项预案。

2)企业钻井施工作业过程中,高处坠落和触电的危险等级最高,为“高度危险”,钻井施工中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因发生频率高,达到“显著危险”,其次是起重伤害、车辆伤害等,因此得出人身伤害事故是企业应高度关注的风险,因此将人身伤害专项预案放在了第一位,并且编制高处坠落和触电现场处置方案。

3)岩土施工作业过程中基坑边坡失稳坍塌的风险等级为“高度危险”,触电、机械伤害风险等级为“显著危险”,因此岩土施工专项预案明确为基坑坍塌专项预案,其他风险的应对在人身伤害专项预案中已经包含。

4)自然灾害方面,根据企业的作业范围和特点,其直接遭受地震、泥石流、洪水的可能性并不大,最其作业直接有影响的是大风和雷电天气,因为将自然灾害专项预案确定为“防风、防雷专项预案”,重点针对大风、雷电天气进行预防,编制事故发生前的防范措施。

优化后的应急预案体系如图2所示,优化后的应急预案体系体现了企业的生产作业特点,也使后续的具体应急预案内容编制更具针对性。

3.结论

通过风险评估进行于应急预案体系优化这一过程,总结其对应急预案编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解决了企业“要编制哪些预案”的问题,企业的应急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通过风险评估,对企业潜在的危险源进行梳理,评估出各类事故的风险等级,有针对性的对高风险的事故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才能最大的发挥应急预案降低事故损失的作用,针对性强了,企业的重视度就高了。

2)应急预案体系确定后,由于风险评估确定了各类危险源的具体风险等级或分志,企业在预案内容编制过程中,也能进一步突出主次和重点。

3)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使企业更清楚的了解到自身生产经营活动中潜在的各类事故风险,进而加强相应的安全管理,做到有的放矢。

4)风险评估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增强了员工安全防范知识的同时,也会在一定意义上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GB/T29639-2013.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2]樊运晓.应急预案编制实务――理论实践案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严晗,李明.建筑企业应急预案编制范围研究.建筑安全,2007年第8期:18-20.

篇2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从5月24日提请山西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初审的《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草案)》中获悉,为及时了解和准确把握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有效预防和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山西省将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风险评估。

条例(草案)要求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对可能影响本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潜在危害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及时报省政府有关部门,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条例(草案)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管理、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农产品的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及包装和标识管理等均做了要求,以确保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各个环节的安全。特别是对农产品产地的严格管理和建立产品准出、市场准入机制等成为该条例(草案)的亮点。

农产品产地是农产品生产的源头,产地的生产环境和条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直接影响。条例(草案)对农产品产地监管作了三方面重点规定:一是农业环境监测机构应当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对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价;二是鼓励、支持农产品生产者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申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三是保护农产品产地环境,防止产地环境污染。

农产品经营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广大群众消费安全的重要关口。条例(草案)特别要求农产品要实行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对实行这一制度的农产品名录、市场名录及实施时间,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报省政府公布。同时,列入名录的农产品,应当附具产地证明、相应的质量安全认证标识或合格证明,方可进入市场销售;对没有附具相关证明和标识的农产品,不得运出产地、进入市场。

据悉,根据规定,条例(草案)还将进一步征求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和补充完善,并提交省人大常委会议再次审议。

邹城技术服务助食用菌产业升级

近两年来,山东省邹城市大力实施食用菌优先发展战略,采取多项技术服务措施,提升产品品质和产业竞争力,使食用菌产业不断提档升级。目前,该市食用菌种植面积发展到626万m2,涌现出专业村100多个、专业户1万户,年产鲜菇10万多t,产值超10亿元,菇农年人均收入8 600元。该市先后荣获全国十大食用菌主产基地县、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单位、全国“小蘑菇新农村行动”十强县等荣誉称号。

邹城市充分利用标准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搜集《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有机食用菌产地环境要求》、《食用菌热风脱水加工技术规范》等30余项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建立标准体系,覆盖食用菌菌种、种植、栽培、加工等环节。并将标准技术发放到基地、种植户手中,用工业标准化理念指导农业生产经营。从菌种选育、栽培到加工、销售实现全过程标准化控制。

该市还积极支持企业创品牌产品,推动企业延长产业链。依据《食品标签通则》对企业产品包装、标签、标志进行设计,既合法合规,又彰显企业特色,利于消费者接受、欢迎。帮企业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积极开展产品、产地认证及绿色标志使用申报,创市、省名牌,提升企业形象和产品档次。派出技术人员向企业介绍热风干燥和脱水技术,帮助龙头企业搞好食用菌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延长产品适销期,提高附加值。

“潍县萝卜”享受“贴身”气象服务

走进青州市何官镇进潘蔬菜基地,入口处一个电子屏正在显示棚内即时温度、湿度、地温等数据。每一个路过的菜农都能根据这个提示进行细节管理。进到大棚,一个精巧的小型自动气象站立在大棚中央。这个气象站可以监测气温、地温、二氧化碳浓度、光辐射指数等多项指标,并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上级气象系统。有了自动气象站,菜农何时浇灌、何时增光、何时通风,简单又方便,蔬菜质量明显提高。

在昌乐将军堂大樱桃专业合作社,由于气象台在灾害性天气来临前,不断地把即时天气预报用手机短信等方式告知社员,在2010年4月中旬的倒春寒期间,社员们及时生火造烟,提高温度,全社26 hm2樱桃安然无恙,避免了 150多万元的损失。

据潍坊市气象局局长王孝卿介绍,潍坊设施农业发展较快,对气象服务需求旺盛。从2009年开始,潍坊气象与当地供销、农业部门合作,在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建立自动气象观测站场,开始进行大田内外的气象观测,为农民提供精细化的气象服务和农事生产建议。同时为农贸市场和运销大户开展“ 点对点服务”。

潍坊市气象局针对黄烟、大姜、萝卜、草莓等早春地膜覆盖或小拱棚种植生产服务需求,建立了能够提供基地农业气候条件分析的五要素自动气象站;对冬暖式大棚内的蔬菜、瓜果、花卉等各类经济作物,选择主要生产基地,建立了大棚内四要素自动气象站。在寿光蔬菜、 昌乐西瓜大棚内建立了小气候自动气象站,与寒亭河滩镇“潍县萝卜”种植基地、诸城辛兴镇黄烟种植基地、昌邑苗木基地等建立的棚外自动气象站,共同组成了现代农业气象综合观测网,基本覆盖了全市设施农业生产区域。

中国航天育种新品种达到60个

中国航天育种技术5月初取得重要进展: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培育的5个航天育种新品种,通过了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定。目前,中国航天育种新品种达到60个,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一亩地产辣椒5 000 kg,一根豇豆1 m长,一个茄子重1.5 kg……航天新品种有效提高了农作物产量。”航天育种专家包文生说,目前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的18个航天蔬菜新品种已经推广到国内25个省区,累计推广面积6.4万hm2,其产量较当地主栽品种提高了10 %~30 %,航天辣椒中的维生素C提高了30 %~183 %。包文生是甘肃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这家科研机构经过10年的培育,已培育出18个航天果茄类新品种。航天育种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高抗的特点,能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在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进行的“产量表现”鉴定会上,在2007年至2008年的多点试验中,航天育种新品种平均增产11 %~38 %。据中国农业部门统计,中国航天农作物新品种已经累计推广240万hm2,增产粮食13亿kg,创直接经济效益21亿元。包文生说,“航天育种是中国独有的育种方法之一,从已经推广的效果看,培育出的品种都是优良品种,目前需要进一步加大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加快航天育种的产业化步伐。”

农业大棚也发电

坐落在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沙溪镇的薄膜太阳能有机农业大棚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壮观。这是江西省首个集有机农业和环保能源发电一体化的薄膜太阳能农业大棚发电系统,预计年发电量15万千瓦时。

“家庭农场”引领蔬菜种植新风尚

在5月13日至14日召开的第五届中国肥城国际有机农产品博览会上,代表当今最新研制成果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领域的100多项新技术和200多种新产品集体亮相。

篇3

关键词:电力安全生产管理;风险管理;应用

在当前电力生产过程中,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在保证电力生产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及意义。在当前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通过对风险管理进行较好应用,可使管理水平及质量得以有效提升。所以,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对风险管理加强重视,并且对其进行合理应用,在此基础上保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得以更好开展。

1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流程

首先,目标规划。在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中,风险目标规划属于首要任务,其所指的就是电力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在综合分析外部环境及内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企业发展一定时期内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目标、重点及政策与措施等相关内容给出具体整体规划。对于完险管理目标规划而言,其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对企业内部及外部形势进行准确判断,对组织管理目标进行确定,目标实现的相关方针策略,管理实施中重点措施,还包括相关技术内容等。

其次,风险识别。在风险管理目标计划完成之后,便需实行风险识别,其在风险管理技术方面属于首要环节,在电气安全生产方面也属于基础环节。对风险识别而言,其功能主要包括在电力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能够可能存在的相关安全风险,并且对风险发生具体部位识别。

第三,风险等级排序。对于风险等级排序而言,其主要就是通过两个基本变量将风险值确定,而风险值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风险发生可能性以及风险发生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风险值越高,则表示风险就越高。在风险等级估算过程中,应当注意风险等级排序所具备价值需要通过比较才能够得到实证,需要通过等级估算所得到具体对象与常规安全生产检查活动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使风险等级排序的作用得以具体体现。

第四,风险评估。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方面,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就是综合性安全评估、风险专项调查以及现场核查等相关内容。利用定性及定量相结合形式确定评估结果,依据评估结果通过不同方式针对其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电力企业内管理单位进行提醒及预警,从而使其能够及时对风险进行处理[1-2]。

2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有效应用

2.1系统全面地实施风险管理

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应当使风险管理在各个领域内贯穿,使风险管理的系统性及全面性得到较好保证,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使有效预防得以较好实现。在风险管理中应当积极实现全员参与,避免停留于形式层面,风险评估小组内成员能够代表每个专业、行业及阶层,避免出现片面情况,风险管理手段应当保证全面,对于不同级别风险应当选择不同管理手段。此外,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当注重其系统性,对于各个领域及环节风险管理均应当保证实行各个方面相关操作,避免由于缺乏统一计划而导致管理措施无法实行情况出现,最终对管理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此外,为能够使风险管理系统性得到更好保证,还应当使风险管理及生产管理进行有效结合,使两者形成统一整体,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电力生产中风险的有效控制。

2.2转变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理念

在电力生产安全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属于管理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在当前电力生产安全管理过程中,很多电力企业领导及管理人员对于风险管理仍缺乏充分重视,风险管理理念仍旧比较落后。所以,在实际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当对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加强认识,与电力生产实际情况相结合,对风险管理理念不断进行更新,从而使其能够符合时展,在全面控制安全生产及系统培训员工的基础上,使员工职业素质得以提升,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积极构建系统性监控平台。另外,在实际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当依据实际管理情况准确评估风险管理水平,对于错误风险管理方法应当积极改进,在此基础上使风险管理的预防监控作用得以更好发挥,使电力安全生产能够得到更好保障。

2.3在风险管理中需结合实际生产情况

在电力生产安全管理过程中,为能够使风险管理效果得以更好发挥,不但要注意遵循系统性原则及全面性原则,还应当使风险管理及实际电力生产情况进行密切结合,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保证风险管理理论及经验在实际生产中得以更好应用,才能够使风险管理效果得以最大程度发挥。另外,在实际风险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应当与一线员工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对于一线员工诉求应当认真倾听,对于员工意见及建议应当积极听取,从而保证风险管理与事故类型积极作业方式实行有效结合,从而保证风险管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挥最理想效果。此外,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还应当依据实际工作情况及工作进度适当调险管理内容,从而使风险管理能够满足实际发展需求,使风险管理得以持续改善,为安全生产提供更好保障[2-3]。

3结语

在当前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较好应用风险管理模式也就十分必要。在实际管理工作过程中,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在掌握风险管理流程的基础上,通过有效方式对风险管理进行合理应用,从而使其作用得以更好发挥,使其能够得到理想理想的成果,保证电力生产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学军.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6(20):129-130.

[2]杨昌能.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通讯世界,2015(15):105-106.

篇4

1.1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源即煤矿的生产运行过程中,能够对职工生命财产造成威胁、能够对生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不稳定因素的基本来源;煤矿企业生产管理过程当中,造成安全事故的起因即危险源,危险源在煤矿企业的建设、生产、改造等环节中均存在。因此,在煤矿企业的风险预控管理中,对危险源进行辨识是最主要的内容。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工作时,要对煤矿的特点进行全面的考虑,同时做好危险源的分类工作,并且参照危险源的特点,依靠人力资源、机械设备等因素的支持对危险源进行检测[1]。

1.2安全风险的评估

完成风险源的辨别工作后,就需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根据相关的风险评估结果对风险的可发生性及会造成的损失进行评定,并对风险的等级进行划分。考虑到管理对象及风险等级,可将管理的措施及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编制,进而完成风险管理的规划。煤矿企业需将编制完成的管理规划向风险管理部门进行上报,之后由各科室的管理人员及现场的操作人员对管理规划进行改进、补充及完善,以双向反馈、审核、修改的方式对管理规划进行查缺补漏。需注意的是在实际的生产运行过程中,一些生产活动会根据实际情况出现变化,因此,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等工作均需要根据实际生产状况进行实时调整,以此保证管理工作呈现螺旋上升趋势,并将PDCA管理模式很好地体现在生产运行的过程中[2]。

1.3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

完成危险源识别的工作之后,就能很好的确定管理对象,之后根据管理对象和的特征,对相关的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进行规划,以此对生产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危险源进行有效的控制或者消除,进而避免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在制定管理标准的过程当中,需以国家及煤矿行业的相关安全生产标准为基础,根据不同煤矿的特定制定不同的管理标准,管理标准不能一概而论,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以满足煤矿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需求。

2煤矿中风险预控管理模式的实施要素

2.1提升设备水平,淘汰落后的采煤方式

煤矿企业需对传统的采煤方式进行改革更新,积极推广高档普采、轻型综采等先进采煤方式,尽量选择安全性及可靠性均较高的设备来进行煤矿的采集和生产,以此为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2.2落实责任制度,优化组织结构

我国大部分煤矿企业的组织结构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并且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因此,监管部门需对煤矿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强化组织结构建设及监管,建立健全煤矿企业的运输、采集、挖掘等部门,同时配置相关的施工技术及管理人员,有效落实责任制度,以此为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3]。

2.3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加强安全生产培训

我国大部分煤矿企业均存在安全教育及岗位培训不到位的情况,相关的监督部门需对煤矿企业的生产及经营过程予以充分的考虑,构建科学、合理且符合煤矿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员工培训体系,有效落实企业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安全管理培训工作,以此有针对性的避免煤矿生产运行过程中不安全行为及安全事故的发生。

2.4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加强信息平台的建设

煤矿企业的信息平台建设可以加入产量的计量系统、安全监测及监控系统、员工定位系统等具有针对性的先进信息系统,以此实现信息间的查询、调用、支持,进而提升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的管理效率。

3结语

篇5

2019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在局、室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局安管处的指导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守“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各项工作措施,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从维护全局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力度,强化安全措施,努力消除日常工作中的未遂和异常,有效预防了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全室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实现了“零事故、零伤亡”目标,确保了我室全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完成和目标任务的实现。现将本年度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各项工作措施。

结合**安全工作特点,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体制,①明确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调整安委会、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下发了《**关于调整安委会成员、兼职安全员和明确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通知》,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责任,明确各二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责任人和班组兼职安全员对本单位、班组在日常工作中的安全监管责任。②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室年度工作目标。制定了《**2019年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关于开展2019年“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地矿行”活动的通知》等文件。③年初室与室属各行政管理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均签订2019年度《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各部门(单位)安全生产总目标、责任伤亡和经济损失控制目标、职责任务目标。④针对生产部门和行政机关分别制定了两套考评办法和考评表,做到考核有针对性,切实抓好安全管理。⑤按照局安委会相关专项方案精神要求,制定并执行“两会”“汛期”“安全生产月”“危化物品”“冬春安全风险防范”等专项实施方案,并按要求监督完成好隐患排查整改。⑥完成了对局转发省安委会文件及局发、室发安全生产相关文件的宣传贯彻及开展相关配套工作。通过各项措施的开展,在全室范围内强化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增强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升了安全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二、关心职工工作环境,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因为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时刻把职工工作环境作为重要工作抓,围绕室职代会提出的民生问题,安保科组织施工队彻底干净的职工关心的问题解决,一是与xxx签订灭鼠合同,并监督好每月两次的定期检查,从根源上解决单位常年鼠患;二是针对单位陈年老旧的厕所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厕所革命”,将所有的厕所进行了升级改造,改造后的厕所更加人性化,此外还配备了厕纸和干手纸,体现了对职工关心的同时又提升了单位的整体形象,为打造全省一流的**奠定了环境基础;三是在汛期安全大检查时发现单位周边环境和单位大门口积水严重,对此单位高度重视,不惜投入数万元对周边环境及排水沟渠进行了清理,对单位大门空地进行翻新整改,即解决了积水问题,又规划了客户停车位,一举两得得到了职工和客户的阵阵好评;四是在一年一度的科普活动周来临前,对测试大楼主通道的扶手进行更换,确保参观师生的安全;五是组织人员将常年堆放杂物的消防通道清理干净,确保消防安全;六是投入数万元对单位被腐蚀的电梯轿厢及厅门进行更换,确保特种设备在帮组生产部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安全正常的运行;七是检查并更换新增实验测试大楼、珠宝检测中心、食堂及机关办公区的全部灭火器。七是请有资质的单位定期对测试大楼的避雷设施进行检查,并针对不符合项进行整改,确保防雷设施起到实际效果。八是组织各生产部门职工到贵州省职业病防治院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对各生产部门购买的劳保用品进行质量监督,确保职工职业健康。

三、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加强全室干部职工和新进人员安全教育培训,①在“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之前,提前组织开展消防安全知识的理论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防火、自救能力。②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将安全“三级”培训做扎实,确保新进人员、实习生上岗前规范操作规程,知晓安全风险和应急处理办法。③持续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势头,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上墙。④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通过领导深入基层话安全,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提高了全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推进双控体系建设工作,进行学习讨论,对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剖析,吸取事故教训,强化安全责任意识,促进安全生产。⑤组织开展消防理论知识学习和灭火应急演习以及电梯应急事故救援演习。⑥室总工xxx为全体职工开展了一期“危化物品知识专题讲座”,通过结合自己原来的工作经验,从专业技术操作规范的角度,为广大职工讲授“危化物品”注意事项和重要风险点,让职工加深了对危化物品安全防范知识的了解,同时也提升了操作规范的能力。⑦邀请治安大队副大队长到我室开展“危化物品”专项培训,通过危化物品的典型事故案例、管理责任、应急方法等5方面深入浅出的授课,进一步强化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危化物品使用和管理方面的意识,此外通过安警官的实地指导,解答了我室在危化物品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难点,同时也警示了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风险点。

四、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力度。

认真开展安全检查、专项安全大检查及汛期安全检查,做到安全检查有方向、有目的。重点监控新增仪器设备与内部线路匹配运行状况,危化物品购买、使用及存储情况,会同总工办及二级生产部门对照《涉及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的行业品种目录》进行清点,并梳理库存量,建立台账,按时上报局安委会,此外进一步严格按照要求分类存放和管理,建立完善领用管理制度。积极配合局第三督导组到我室进行检查和督导。截止12月10日我室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专项检查、危化物品专项隐患排查等15余次,对查出的5项安全隐患及时进行了整改,对其他存在的安全隐患因整改资金较大,正在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今年目前投入安措经费20余万元。有效消除了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我室安全生产隐患整改的落实。

五、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

2019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室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下发了《**关于开展2019年“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地矿行”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全室各单位积极行动起来,紧紧围绕“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活动主题,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遏制生产安全事故为目标,不断增强职工安全生产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通过开展有声势又有实效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安全生产水平提升和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不断增强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把“安康杯”竞赛活动和“安全生产月”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把危化物品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发展改革方向及安全知识应知应会,强化各级干部、安全管理人员、全体职工的安全知识和责任意识,努力提升全员的安全素质。

六、扎实开展风险评估,积极推进“双控”体系建设。

我室“双控”体系的建设是围绕“危化物品”的管理使用,以车间为单位,按照重大项目开展周期为评估节点的模式,采用生产部门先自评估,技术部门后核实,并通过技防、人防等方式方法降低风险,从而给予最终的风险评估等级,并严格按照风险等级对应开展班组检查、部门检查及室级重点检查,确保危化物品的使用风险处于可控范围,通过不断的风险评估和隐患的排查治理,持续保持生产安全不松懈的良好氛围。全年我室开展风险评估2次,近期车间风险评估情况为:9个黄色等级的车间,11个蓝色等级的车间,6个不定等级的车间,此外还统一更新和规范各车间的风险告知卡。

七、加强交通运输车辆及驾驶人员管理力度。

认真落实局、室交通运输车辆管理规定,切实加强**交通运输车辆的安全管理,①、对全室在用机动车辆实行统一集中管理、调度、维护维修保养、油卡加油等措施,全室3辆在用机动车辆本年度安全行驶4万公里,无任何责任交通事故的发生。②、加强对驾驶人员日常道路交通安全法、贵州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国家、局室有关车辆运输安全管理相关规定学习贯彻,对车辆安全检查6次,查出车辆隐患3项,全部完成整改。③、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杜绝违法违规行车,严禁超员、超速、疲劳驾驶,严禁公车私用,私车公用,严格派车制度,严禁非职业驾驶员驾驶公车,实现交通运输安全目标。

八、存在的问题

1.在安全宣传教育方面力度仍需强化。

2.安全制度更新不够及时,并且执行力度上距离目标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3.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治理的时效性和持久性有待提高。

九、下一步工作计划

篇6

记者(以下简称“记”):高主任您好,2015年7月23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请问这一通知的具有怎样的意义?我国目前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现状是怎样的?企业和属地政府的应急预案普遍存在哪些问题?

高双喜(以下简称“高”):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落实企业和地方政府应急管理责任的重要抓手,对科学有效处置生产安全事故事件、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都对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近年来,通过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共同努力,应急预案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先后颁布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7号),推动31个省级单位印发了实施细则;颁布了国家标准GB/T 29639―201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印发了《安全监管部门应急预案框架指南》等规范性文件,推动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从无到有,初步建立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截至2014年底,全国各级各类企业共编制应急预案595.4万个,重点行业企业、中等规模以上企业做到了应急预案全覆盖。

但是,当前应急预案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差,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等工作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对应急预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树立“应急预案、演练和培训不到位就是隐患”的理念,只重视“有”不注重“用”,重预案编制、轻预案实施;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导致应急预案编制前的危险因素辨识、风险评估工作不到位,特别是对可能造成的次生、衍生事故分析不到位,不同层级、不同种类应急预案内容存在重复;日常监督指导不到位,对应急预案衔接要求不明确,导致政企之间在信息报告、响应分级、指挥权移交、警戒疏散等环节的处置工作存在脱节;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不到位,应急处置不当事故时有发生;执法检查不够,各类安全生产大检查、督查没有把预案工作作为重要内容,专项督导、检查少,对应急预案、演练、培训工作督促推动、处罚力度不够,未能形成震慑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深入落实新修订《安全生产法》对应急预案的相关规定,使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政府预案与企业预案的有机衔接,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从落实责任、优化预案、加强预案实施、强化执法等环节着手,起草了《通知》。

记:《通知》中对于应急预案管理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为什么要提出这些要求?有哪些需要重点注意的地方?

高:《通知》是第一次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文件的形式的关于应急预案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应急预案工作的总体要求,细化和完善了应急预案管理责任体系,突出了应急预案优化修订的程序和方法,注重了应急预案的实施,强化了应急预案责任追究。

关于总体目标,《通知》明确提出了“预案不完善就是隐患”的理念,有利于解决应急预案编制、实施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存在的不重视、不投入、不落实等问题,并提出了应急预案“专业化、简明化、卡片化”的制修订目标。

关于应急预案管理责任体系,《通知》进一步强调了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各级政府安委会、各级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在应急预案工作方面的责任。这些要求的提出,是贯彻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贯彻落实新修订《安全生产法》的有力举措,是解决企业当前应急预案工作相对弱化、预案质量较差、预案实施不到位的有效途径。

关于应急预案的优化修订,《通知》明确提出了应急预案制修订必须基于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必须科学确定应急响应分级标准并确保相互衔接,实现应急预案的专业化。同时,为推动应急预案的简明化和卡片化,《通知》还要求企业可根据本单位的风险特点科学建立应急预案体系,简化内容,并编制重点岗位应急处置卡。这些要求是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要求,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应急预案普遍存在的“厚、虚”等问题。

关于预案实施,《通知》明确了应急预案宣传教育和培训的具体方法、途径,提出了宣传教育要“五进”(进机关、进基层、进社区、进工厂、进学校),培训要纳入“三级安全教育”和全员安全培训;细化了应急预案演练的频次,强化了政府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的演练。这些要求是针对当前应急预案“束之高阁”、不学、不练、不用而提出的,是确保应急预案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举措。

关于应急预案监督检查,《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应急预案备案的“分级属地”原则,强化了执法检查和责任追究,特别是强调了要在应急处置评估中加强对应急预案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估。

记:企业和属地管理部门在现有的应急预案基础上应如何改进,以实现应急预案的简明化和实用化?

高:《通知》从5个方面对应急预案的简明化和实用化进行了要求。

一是简化预案文本。考虑到目前应急预案中存在大量重复性和指导性内容,《通知》明确了应急预案要以应急处置流程为主线,对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通用措施等指导性内容尽量整合简化。为此,企业可根据本单位风险特点,确定是否编制专项预案,小微型企业可以仅编制现场处置方案,大大简化了预案文本。

二是科学建立应急预案体系。《通知》明确企业发生任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责任人必须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所属的应急组织机构。

三是明确预案编制程序。针对当前部分企业应急预案简单照搬照抄等问题,《通知》明确要求预案编制必须建立在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必须结合本单位、本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种类和特点,切实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

四是强化应急预案的衔接。新修订《安全生产法》明确了地方政府和企业应急预案应当相互衔接,为此,《通知》明确要求地方政府和企业应急预案增加预案衔接的内容,强化了企业与地方政府应急预案的衔接。

五是优化应急响应标准。改变过去按照事故死亡人数与损失程度而确定的预案分级响应标准,实施按照事故危害程度是否超出企业厂区范围、企业应急能力能否满足应急处置需要这两个条件来确定响应级别,切实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

记: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应如何强化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高:应急预案的宣教、培训和演练,关系到企业和政府相关人员对应急预案的掌握、应用程度。为此,《通知》要求企业和有关部门,要制作通俗易懂、好记管用的宣传资料,要借助微博、微信等媒体广泛宣传。同时,要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等重大活动开展应急预案宣传。

属地管理部门应当将应急预案的培训纳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重点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工作。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把培训纳入“三级安全教育”和全员安全培训,确保预案涉及的人员熟知预案核心内容。

要建立应急预案演练相关制度,制定应急演练规划或计划,建立资金保障,确保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至少每3年进行1次应急演练,企业应急预案每年至少进行1次应急演练,各类现场处置方案每半年至少组织1次应急演练。同时,要强化对应急演练效果的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记:加强应急预案的备案、监管与执法,将采取哪些新措施?

高:应急预案工作涉及多个行业,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努力,落实责任,加强管理。《通知》要求建立应急预案属地监管机制。督促各级政府将应急预案工作纳入本级安委会工作内容,定期要求,不断督促,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

理顺应急预案备案工作机制。在正在修订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中,将进一步细化关于企业应急预案备案的要求,确立应急预案的分级属地备案原则,明确各类企业应急预案的备案受理主体,并将应急预案备案作为明年工作重点进一步推动。

完善预案监管制度。在正在修订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中,将进一步明确应急预案工作的处罚条件、金额等内容,使应急预案执法有法可依。同时,推动地方安监部门将应急预案执法检查纳入执法计划,扩大处罚范围,加大处罚力度,督促企业从重预案编制到重预案实施。

建立应急预案评估制度。加快研究应急预案评估方面的标准,开展应急预案定期评估试点工作,推动企业全面落实应急预案评估制度;完善事故后应急预案执行情况的总结评估机制,明确对因预案工作不到位导致应急处置不当的要严肃处理,并有针对性地对典型事故开展应急预案执行情况评估工作,形成震慑力。

记:下一步,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将开展哪些工作,落实《通知》中的要求?

高:首先,抓好宣贯落实。通过互联网、报刊等多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将《通知》迅速传达贯彻到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所有企业及职工,使“应急预案不到位是重大安全隐患”的意识进一步深入人心。

其次,做好示范引导。继续推广神华神东公司、中石化天津分公司应急预案优化试点经验,在煤矿、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全面推广。继续开展好油气管网领域应急预案优化工作试点,并适时在非煤矿山、冶金等行业试点,全面带动地方应急预案优化工作。加快修订《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和9个安全监管总局部门预案,为地方政府应急预案编制提供指导。

篇7

关键词:口服固体制剂 成产过程 风险监测 对策分析

药品作为一种极其特殊的商品,安全与否与每个人都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所以它所受的关注度也可想而知了。在2010年的时候,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一份2010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在这规范中增加了一个最新的概念,就是风险管理,明文规定了制药企业应当引入药品生产的质量风险管理机制,规定企业要根据一定的规范和根据对药品的整个产生过程的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以期能够保证药品的质量。要求对药品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风险监测和评估,目的就是为了企业能够将这些风险规避到,同时相关部门也能够在药品的生产安全上起到一定的把关作用。在实际的探讨中,本文就以口服固体制剂为例,分析口服固体制剂在整个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以及如何检测和发现这些问题,旨在找到合理有效的监测措施,以此来降低口服固体制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保障药品口服固体制剂的生产安全。

一、口服固体制剂成产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一)厂房和设备的风险

能够满足药品批量生产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有一个合理干净不被污染的厂房和设备。如果口服固体制剂的生产厂房选址或者建造的不合理,那么厂房的光照度、通风情况以及温度都不可能得到合理的满足,这也必将会给药品的生产埋下安全隐患。机器设备的匹配度以及质量和卫生也会对药品的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不合理的厂房再加上一个不够条件的生产设备,这就很容易造成口服固体制剂之间的交叉污染和差错。许多药品企业的老厂房并不能够满足国家的GMP标准,所以如果厂房和设备缺乏全面的风险监测和评估也不采取纠正措施,这就很难保证药品的产生真的能够顺利的进行。

(二)原材料的风险

生产口服固体制剂多种多样的物料,不同的口服固体制剂还存在着极大的差别,物料在运输贮藏以及使用时候,需要的注意内容也十分的多,所以如果物料的质量标准制定的不准确不合理,那么这些物料是否能够真正在药品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也很难保证。虽然生产口服固体制剂的品种十分的多,许多企业都可能同时在生产着好几十种的口服固体制剂,这就需要大量的原材料,但是许多药品企业却习惯在同一家供应商那里采购原材料,这种情况下,如果原材料恰巧出现问题,那就会给药品生产带来极大的风险。只有原材料的质量安全过关了,才能说已经有了能够生产出合格药品的前提和基础。

(三)药品生产过程中的风险

按照质量要求,口服固体制剂生产的整个过程都应当在安全监控中,药品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生产过程中的参数和特性进行实时监测,虽然口服固体制剂在我国的生产历史已经非常悠久,但是国内的众多药品生产企业基本上还停留在生产可以实现,质量标准可以符合的阶段,企业内部基本上没有一个完善的药品生产工艺监测体系,自然也就不可能实时的掌握药品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药品生产过程中缺失完善的质量安全监测,这自然也就会给药品的生产安全造成重大的安全隐患。

二、口服固体制剂生产风险控制策略

(一)加强企业安全观念,落实企业安全责任

一切事情,只有在思想观念上重视了,才有可能会真正的付诸行动。口服固体制剂之所有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最大的原因就是生产企业在观念上就没有真正的重视起药品的安全问题。所以一定要在观念上纠正企业的这种错误观念,时刻将药品的安全性问题放在心里。另外一方面,对于那些主观故意忽视药品生产安全的企业,相关部门应当完善药品安全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一旦出现有药品安全质量问题,一定要进行从严从重处罚。

(二)鼓励和帮助药品企业进行硬件改造

口服固体制剂在我国的生产历史已经十分的悠久,很有药品企业也是多年的老牌子,自然他们很多的厂房或者设备早已过了相当多的年限,在正常生产中已经很难保证药品的生产环境符合GMP标准,那就应当对其进行升级改造,对厂房进行建新或者进行改造,对于一些不能满足的生产需要的设备改造或者重新购买,确保生产环境能够符合药品的生产要求。但是不管是厂房还是机器设备,这些对于药品生产企业来说都是最大投入的东西,所以相关部门应当在硬件的升级改造上给予药品生产企业一定的帮助和鼓励。

(三)加强原材料的跟踪检查,扩大来源

药品企业自身一定要有一套完善的对药品原材料进行跟踪检查的体系,要能够熟悉物料的来源环境以及相关背景,对于一些污染严重地区的原材料是一定不能要的。同时药品生产企业不能够为了图方便,永远都在一个地方进原材料,一定要多找几家供货商,一旦一家的原材料出现问题的时可以更换供货商,将原材料对药品生产造成的影响减到最低。

(四)加强药品生产过程中的监督

药品在企业厂房的整个生产过程是保证药品安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我们通过对药品企业的口服固体制剂的生产风险评估分析可以知道。由于许多药品企业的厂房内同时在进行多条药品线的生产,很多实时数据和参数包括一些辅助设备如空调系统都是共用的。这就增加了不同药品之间交叉感染的风险。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尽量避免在同一时段进行多条药品线的生产,在一种药品生产完成以后,要对生产线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以确保无本次药品的残留,保证下一批次药品生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S].卫生部令第79 号,2010.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欧盟药品GMP指南:计算机系统[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

[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质量管理体系[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篇8

【关键词】化工工艺;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X820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目前,风险性的评估被广泛的应用在化工工艺流程中。化工工艺的质量要求也就越来越严格。加强化工工艺风险识别可以有效地判断出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消除这类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对化工工艺风险性评估的探讨,对化工工艺流程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化工工艺

1、化工工艺的概念

化工工艺是指:把原材料经过化学反应,转变成产品的方法以及过程,它包括完成这一变化的全部措施。其生产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原材料的处理:为了使原料符合进行化学反应所要求的状态和规格,根据具体情况,不同的原料需要经过净化、提浓、混合、乳化或粉碎(对固体原料)等多种不同的预处理。

(2)进行化学反应;这是生产的关键步骤。经过预处理的原料,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进行反应,以达到所要求的反应转化率和收率。反应类型是多样的,可以是氧化、还原、复分解、磺化、异构化、聚合、焙烧等。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目的产物或其混合物。

(3)对产品进行精致。将由化学反应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除去副产物或杂质,以获得符合组成规格的产品。以上每一步都需在特定的设备中.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完成所要求的化学的和物理的转变。

2、危险化工工艺

危险化工工艺是指:在化学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引起火灾、中毒、爆炸等事敌的工艺。根据我国安全监管总局编制的《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它包括:电解工艺、氯化工艺、合成氨工艺、加氢工艺、硝化工艺、裂解工艺、氧化工艺等15类工艺,并且每种工艺都有其典型的工艺。

三、化工工艺评估方法

目前国内化工生产工艺风险评估大多只是停留在定性阶段,只能针对关键的风险因素进行探究,缺乏全面的评估观念,评估结果很难令人满意。当前比较成熟的化工工艺风险评估体系如道尔化学评估标准与蒙德风险评估理论仍然有很大局限性,上述两种评估标准主要针对化工生产中的易燃易爆以及化学药品中毒风险进行评估,缺乏普遍性;而且只是针对化工生产过程中实质进行评估,忽略安全生产监管与风险应急处理办法,因此与实际化工工艺风险评估要求有很大偏差。科学的化工工艺风险评估系统不仅需要针对实际化工生产过程进行定性分析,还要结合化工原料、化学反应设备、生产工艺技术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因此需要结合现代模糊概率的数学理念,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诸多风险因素与评估结果之间建立合理的几何数学模型,再利用现代智能计算机的仿真模拟技术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得出具有科学指导意义的化工工艺风险评估结果。

四、我国化工工艺的安全评估

1、化工设备安全评估

(1)实验装置设备的安全性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重点强调的是对于物料各个工序的分析,而在这个过程中构成物料的了化工设备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试验中的装备反映容器内不仅进行着化学反映,还有流体的流动、传热等过程,。它们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影响,所以反映设备是化工设备的核心,它的选择对化工设备的安全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实验过程,必须要重视发生反应过程的装备,这样可以保障由于连续过程产生的反应拥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由于其自身的优势,在使用过程中,也可以提高实验的效率,使得实验过程拥有更高的灵活性。但是不同的工艺有着不同的特点,与之相比,间歇工艺的工程更为简单、操作的弹性较大,进行设计时,可以使用精确度较低的数据,其通用也很强。

(2)化学材料选取的安全性

通常一种反映会具有几条工艺路线,我们要选择使用可以消除或者减少危险物质用量的那条路线。因此,在选择材料过程中,就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利用专业知识,来挑选实验材料,尽可能的避免或者代替那些危险材料,从而将实验的安全系数降到最低。例如:使用催化剂来稀释危险物料,以此来缓解反应的剧烈程度;使用新科技、新技术减少危险介质的藏量;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减少生产废料,尽量做到过程用料、辅助剂的回收循环利用,减少其对于环境的污染。

(3)实验防护工具的安全性。

化工设备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可能会出现偏离正常运转状态的情况,从而引起超温、超压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认为所难以掌控的,因此对于这些类似排泄阀、防爆板、通风管、安全阀等装置一定要谨慎使用。因为她们的安全性会影响到整个化工生产的安全性。对于一些非常危险的操作,要使用全自动控制系统,或者程序控制装置,一旦有爆炸、火灾等事故的发生,能够起到防止事态扩大,减小事故损失的作用。这些在设置的时候要从人性化的设计角度出发,将人身安全作为第一步考虑,例如考虑设置安全救护设施,如设立洗眼区和安全淋雨区等。

2、研究方法选择

(1)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

风险评估是对于多学科内容练习结合的一种方法,它自身包含着多数理论模型的建立,但是拥有一定的假设条件。因此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是解决危险化工工艺评估研究的一个主要方法。定性分析可以指明事物发展的方向,但是在深入材料实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通过对于定量分析法的假如,刚好使得两者相互所长,从而为研究事物建立一个合理的运作机理。因此,数学建模是风险评估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

(2)查阅文献与访问调查相合

对于危险化工工艺过程中整体风险评估,除了对风险进行定性分析描述外,还有少数的定量风险评估方法,但是定量的评估只是对工艺本身的本质安全进行评估,几乎很少对工艺进行整体的危险性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

(3)模糊数学方法

由于危化品生产过程中运行环境的复杂多变,影响化工工艺安全的各因素又是相互联系的,且各因素间的关联关系随时间、地点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加之其中很多因素是模糊因素,因此各种风险影响因素不能被精确的定量。为了能准确地描述危险化工工艺安全运行的各个影响因素,应使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危险化工工艺风险等级进评估。

五、加强化工工艺风险识别的相关措施

要将化工工艺中存在的若干风险控制在一个安全的范围之内,就必须要加强其风险识别的工作,对爆炸、中毒、火灾等灾害做定量的分析,更加准确地判断出化工工艺中存在的若干事故隐患,并针对这类隐患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从化工工艺的生产设备角度进行风险识别加强措施分析的话,主要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化工生产设备的风险识别

化工生产过程中所使用到的设备大多数都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通常这类设备也是化工工艺风险识别的重点检测对象。从化工原材料的运输、干燥到生产中的过滤、混合都要进行严格的安全质量把关,将危险程度控制在一个较为稳定的范围之内。并且大多数化工工艺的生产过程中最好能够保持设备工作的连续性,因为连续性的生产流程通常具有生产效率高、安全性能好等特点,是降低化工工艺风险的良好措施。

2、加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风险识别

化工工艺最核心的生产环节就是化学原材料之间的反应过程,不仅关系着化工生产的质量以及效率,更关系着化工工艺的安全性能。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风险识别检测,尽量不选用反应效果剧烈,有剧毒,或者容易爆炸等材料,如果必须要使用到比较危险的材料,则要做好反应环境与外界的隔离,避免外界受到反应物的波及。在现代工艺中,一般是将反应物浓度稀释之后采用催化剂的方法来达到化工生产的目的,在保证了正常生产量的基础上也提高了化工工艺的安全性,降低了生产成本。

3、加强安全防护系统的风险识别

在任何化工工艺生产流程中,都配有一定的安全防护系统,来防止可能发生的一些生产事故。而化工工艺风险识别的最终措施就是要从安全防护的角度入手,检测生产流程中的保护设备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并分析其保护性能,根据安全防护系统的保护能力来判断化工工艺生产的危险程度。通常纳入检测范围的有防爆板、通风管、安全阀等装置,加强这类装置的使用性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整个化工工艺生产设备的安全性。

总之,针对化工工艺技术特征、生产危险性进行必要的风险识别与安全评估尤为重要。我们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明确化工生产安全状况,掌握危险管控点,方能提升管理效益,营造安全可靠的化工生产与工艺应用环境,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六、结束语

化工工艺的风险可以说关系到整个化工产品的生产,该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必须要严肃对化工工艺风险性的评估,确保化工工艺流程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瑞娟.浅析化工工艺的风险识别与安全评价[J].科技致富向导,2013(11):244.

篇9

根据上级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汛防台风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现对乡内单位做好防汛防台风工作要求如下:

一、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单位负责人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认真做好防汛防台风工作,做到早谋划、早准备、早行动、早预防。结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对本单位可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明确重点防范区域,制定有效防范应对方案和措施。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凡是工作不到位或有重大险情不立即停产撤人而引发重特大伤亡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二、切实做好重点行业重点部位安全检查工作,确保安全无隐患。认真做好建筑施工、电力设备、危险化学品和仓库等重点行业重点部位安全检查工作,加强对车间、职工宿舍、食堂、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检查,特别要做好防渍涝、防雷电以及各类消防设施器材完备有效和疏散通道畅通。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要做好危险化学品生产区和储存区(仓库)的防水、防霉工作,对遇湿容易分解出易燃、有毒气体的原材料和产品,要采取严格的防水、防潮措施,严防发生各类爆炸、泄露、中毒等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

三、切实增强生产安全事故防范能力,保障广大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各单位要大力开展防汛防台风安全生产检查活动,查隐患抓整改,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知识水平和自我防护能力,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结合防范工作重点和安全风险评估,修订和补充重点行业企业和重点工作岗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通过应急预案审查、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确保应急预案有效管用。利用现代监控技术,对重点防范部位实行重点监控,随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处置。

篇10

【关键词】风险管理;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应用

1引言

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企业的实际生产效果,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生产安全管理的质量影响。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都采用了风险管理方式,对电力生产环节进行了安全管理,但从整体效果来看,仍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因此对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电力企业风险管理的含义

电力企业风险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及个人等管理主体应用先进科学合理的技术及相关的经济手段,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识别、分析研究以及处理的过程。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管理主体的安全保障,保证企业生产的安全运营。目前,风险管理已经在很多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根据相关规定将企业的风险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①根据管理主体的性质可以分为政府、事业单位,企业以及个人等方面的风险管理。②根据企业风险管理的原则大致可分为火灾、技术、地震及意外事故等方面的风险管理。③根据事故实际的受损内容可将其分为人身、财产、成本、利润以及职责等方面的风险管理。

3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流程

3.1目标规划

风险目标规划是企业管理部门在对外部环境及内部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企业在一定发展时期内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阶段重点、政策方针、实施措施等方面作出的具体实施系统的全局谋划。电力企业一个完整的风险目标规划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准确判断企业内外部形势,确定组织管理目标,实现的方针策略以及实施的重点措施,相关技术等。

3.2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企业风险管理技术层面的第一个环节,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环节,其主要功能是发现电力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电力安全风险的领域并识别风险发生的具体部位。

3.3风险等级排序

风险等级排序是通过两个基本变量确定风险值。其中,风险值的相关因素主要是以下几种:风险事项发生的概率(可能性),风险事项发生的负面后果。风险值=事件概率×后果,数据值与风险成正相关,数值越高则风险越高。风险等级估算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风险等级排序的价值需要在比较中得到实证,需要用经过等级估算选出的具体对象,与随机的、没有针对性的、任意地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活动比较,来具体体现等级排序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3.险评估

在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风险评估的方法包括综合性的安全评估,如安全性评价、隐患排查、年度方式分析等。除此之外,还有风险专项调查、现场核查等定期或非定期检查。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的形式进行评估结果的确定,然后根据不同的方式对评估结论中存在突出问题部门或单位进行必要的提醒、预警以及亮牌。

3.5风险应对处理

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来讲,风险处理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①评估结果的反馈;②对反馈的响应。其中,针对评估结果存在不同的反馈,例如对综合风险的评定,其反馈是根据6个月的目标管理进行排序和点评。对反馈的响应是个互动环节,例如各单位对主管部门的各项反馈意见做出响应,并根据具体的意见对相关的风险内容进行必要的整顿,同时及时向相关人员或部门报告整改的情况以及最终的效果,从而供评估部门随时复查。

4现阶段电力生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4.1电力安全生产状况

据国家能源网统计2016年2月份全国发生电力人身伤亡事故4起,死亡9人,同比起数增加2起,死亡人数增加7人。其中,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3起,死亡5人,同比起数增加2起,死亡人数增加4人;电力建设人身伤亡事故1起,死亡4人,同比起数相同,死亡人数增加3人。未发生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电力设备事故,同比起数减少1起。未发生电力安全事件,同比起数减少1起。

4.2电力人身伤亡事故

2月2日,上海东日建设有限公司1名工作人员在上海申能星火热电有限责任公司6千伏母线清擦作业结束后,误碰带电母线触电,经抢救无效死亡。2月25日,大唐吉林发电有限公司所属大唐长山热电厂进行1号锅炉C磨煤机内部检查时,热一次风插板门突然开启,造成正在风道内进行作业的3名工作人员死亡。2月26日,河南省防腐保温有限公司在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所属贵州黔桂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进行1号炉脱硫吸收塔内底部玻璃鳞片修复工作时,从脱硫吸收塔内上部掉落的一块脱硫石膏砸中1名施工人员,经抢救无效死亡。2月26日,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一期工程地下厂房主变洞中导洞施工时发生坍塌,造成2人当场死亡,另有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4.3存在的问题分析

4.3.1预防为主的管理意识不足

现阶段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仍停留在排查风险、解决问题层面上,电力企业管理层与基层风险管理部门没有形成预防为主的管理意识,没有制定系统的安全隐患预防措施,电力生产风险管理工作主要以传统工作经验为依据,难以有效指导实际管理工作。预防为主的管理意识不足导致电力生产风险管理难以对安全隐患进行评估与超前控制,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盲点,难以在事故发生前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未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

4.3.2风险评估系统存在片面性

电力企业的电力生产、电力输送以及电力销售等环节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力产品营销体系,因此,在对电力生产进行风险管理时不能仅仅着眼于电力生产环节,应当从电力生产全生命周期出发,制定动态性的风险管理制度,对电力产品营销系统进行安全管理。现阶段电力企业的电力生产评估系统缺乏固定的管理人员从事风险评估工作,临时性质的风险控制小组没有明确管理人员的权责分工,导致电力生产风险评估工作缺乏科学性,只能将工作重点集中于电力生产环节,难以有效排除电力安全生产的安全隐患。

5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5.1要开展系统性的风险管理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周期性的管理活动,对其风险管理应当具备全面性以及系统性,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生命周期,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整体性的风险管控,从而尽可能地排除管理纰漏,提高风险管控的预防目的。在系统性的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做到全员参与,切实围绕安全生产过程中多样化风险因素对安全生产风险进行准确评估,避免出现敷衍工作的现象。同时,要注重风险评估的全面性,在评估过程中对事故预防、关键环节管控、日常监控等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并综合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两种方式,提高风险评估的合理性。与此同时,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还应当加强对风险反馈结构的科学处理,根据不同的风险级别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从而实现电力安全生产管理。

5.2风险管理应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在电力安全生产的风险管理过程中,除了要遵循全面性系统性的原则,发挥出风险管理的效能外,还应当将风险管理与实际生产情况综合分析,利用安全理论指导电力实际生产工作,并通过不断的生产实践验证安全理论的科学性,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风险管理同生产实际相结合可以使风险管理作用最大化,从而及时解决电力安全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在实际风险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人员应当深入生产基层,加强同基层员工的沟通与交流,注重采纳基层员工的生意见与反馈,从而将风险管理与生产现场的管理与安全事故类型进行总结性分析,提升风险管理的实际效果。

5.3更新管理观念

在电力安全生产的统筹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人员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还应具备医学、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

6结束语

总而言之,风险管理是电力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能够充分的将电力企业风险管理的作用发挥出来,并推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顺利实施,务必要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中风险管理的应用,建立健全风险控制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并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完善企业风险管理的监督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李建国.论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2011,20(18):159~160.

[2]刘彬.浅析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5(33):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