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的技术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3-06-08 17:40: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养猪的技术与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养猪的技术与管理

篇1

一、 育肥猪的良种化

冬季气候寒冷温度低,要想保持育肥猪的经济效益,首先要注意的是育肥猪的良种化。确保猪种具有良好的育肥性能和抗病性能。其中三元杂交猪是国内外公认的优良育肥猪种。

二、圈舍准备

育肥猪进圈前一周将圈舍打扫干净,用2%的火碱溶液消毒2天,并对猪舍进行检修和维护,保证猪舍无漏风现象。通过暖气或者煤炉使猪舍达到20~21℃,湿度以50%~55%为宜。

三、 隔离观察

育肥仔猪要体质健康,反应敏捷。新入场的仔猪先放置到经过严格消毒的隔离舍进行隔离观察,为期15天以上,期间做好疫病免疫。如果有猪病发生,应该及时治疗,确保育肥猪健壮生长。

四、 分群与去势

育肥仔猪品种、体重不统一,这就要求养殖户进行分群饲喂。方法是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就是把弱小的猪留在原圈,把较强的猪并进去,一般每群以10~20头为宜。公猪带有难闻的膻味会影响猪肉品质,通常需先去势后育肥,时间一般选择在25日龄,这时公猪流血少、恢复快;小母猪因为出栏早可以直接育肥。

五、 强度育肥

1. 直线育肥法:又叫一条龙育肥法,是指从仔猪断乳到育肥结束,全程采用较高的营养水平,实行均衡饲养的方式,一般在6~8月龄时,体重可达到90~100公斤。直线育肥法适用于规模化养殖场。该法将猪划分为30~60公斤、60~90公斤两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营养需要配制饲料。让猪自由采食饲料。30~60公斤时玉米35%、大麦10.5%、高粱5%、面粉8%、麸皮17%、糠麸11%、棉籽饼10%、鱼粉2%、碳酸钙1%、食盐0.5%;69~90公斤时玉米35.5%、大麦20%、麸皮20%、糠麸12%、豆粉10%、鱼粉1.5%、碳酸钙0.7%、食盐0.3%。

2. 吊架子育肥法:又叫分期育肥法,将猪分为小猪、架子猪和催肥猪三个阶段,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养猪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

(1)小猪阶段(20~35公斤),此期要充分饲喂,保证其骨骼和肌肉充分发育,每天饲喂3~4次,饲养时间为2~3个月。配方为玉米30%、麸皮15%、红薯干15%、细米糠30%、菜籽饼8%、鱼粉1.5%、食盐0.5%。

(2)中猪阶段(35~60公斤)为吊架字阶段,饲养时间约为4~5个月,此阶段为限制饲喂,应尽量限制精料的供给,大量供给青绿饲料和糠麸类,使猪充分养成粗大的身架。每天饲喂2~3次,育肥饲料配方为玉米20%、糠麸10%、薯干20%、细米糠35%、菜籽饼10%、鱼粉1%、豆饼4%。

(3)大猪阶段(60~90公斤)为催肥阶段,应增加精料的供给量,每天饲喂2~3次,并限制运动,一般2个月左右体重达80~90公斤即可出栏上市。配方为玉米25%、麸皮15%、薯干25%、细米糠27%、菜籽饼5%、鱼粉2%、食盐1%。

六、适时出栏

不同品种出栏时间不同,早熟品种80公斤、培育品种90公斤、杂交品种100公斤,个别大型杂交品种可到110公斤,超过120公斤体重的猪,日增重不超过400克,日消耗饲料在5公斤以上,经济效益不合算。

七、日常管理

冬季猪舍高温低湿是影响生猪生长的重要因素。

1. 提高舍温:通过采用暖气和煤炉等提高圈舍温度,也可适当提高饲养密度,靠猪群自身温度的散发来提高舍温。

2. 注意防潮去湿

(1)通风既能将污浊的湿气抽出换进新鲜空气,又能吹干地面,但要注意控制通风量,舍内风速不应超过每秒0.1~0.2米,并在通风前后做好加温工作。

篇2

关键词 农村散养猪;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28.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313-01养猪是一个物质转化的过程,不仅对维持农业生产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且其直接目的是要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在一个生产阶段内,能够提供可屠宰肉食猪的数量及比例越高,其饲养效果就越好;反之,经济效果就越差[1]。因此,为达到预期经济目的,养猪经营者必须应用现代科学饲养技术、生产经营方式,发挥生产潜力,以提高养猪生产效益。

1 农村散养猪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散养猪的品种差,以致饲料报酬低,饲养时间长,增加了饲养成本 。二是饲料搭配不合理,造成某些营养物质的不平衡,如蛋白质过多或缺乏,某些必需氨基酸比例失调、矿物质比例不当,某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缺乏等,降低了饲料的利用率,增加了饲料的消耗量。三是饲养方式落后,管理水平低,规模小、饲料浪费严重。经调查,饲料浪费量可达5%~15%。四是夏季防暑通风不畅,冬季保温条件差,体内外寄生虫危害严重(如蛔虫、肺丝虫、疥廯等);某些慢性传染病时有发生(如气喘病、慢性胃肠炎)等,造成生长发育缓慢,甚至死亡,因而直接增加了饲养成本[2]。

2 对策

2.1 降低饲料成本

饲料是发展养猪生产的物质基础,关系到饲养生猪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而饲料在养猪成本中占50%~60%的比重。因此,降低饲料成本,是提高养猪业生产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一是减少饲料消耗,即减少每增重1 kg活重所消耗的精料。比较发达的畜牧业生产地区,生长猪每增重1 kg活重,消耗混合精料2.50~3.20 kg,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在12%~18%的范围;而在当地的肉料比却是1∶3.70~5.20,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仅有7%~12%。因此,必须合理搭配饲料,在消化能和氨基酸都满足需要的条件下,提高蛋白质水平,缩短饲养时间,从而节约饲料和减少开支,提高生产效益。二是改善饲养环境,定期驱虫健胃,加强经营管理,防止疫病发生,实现减少饲料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2.2 采用先进技术

目前,我国商品肉猪的60%以上来自农村,农村养猪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传统养猪实行技术改造,增加物质投入,逐步扩大生产规模,推广配合饲料,采用添加剂喂猪,实行早期断奶技术,以及进行猪的各种性能测定,建立繁育体系和品种改良等现代综合配套技术,以不断提高养猪生产水平,逐步由千家万户散养,向规模化合作养猪、现代集约化养猪和工厂化养猪的三大层次养猪格局转变。

2.3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一个养猪场能否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高品质、低成本的产品,不仅取决于科学技术是否先进,而且取决于经营管理的好坏。因此,加强养猪场的计划管理,落实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等十分必要,管理水平主要表现在最终的生产效益上,同时也体现在管理制度的制定是否科学合理和是否真正得到落实[3]。如养猪场实行计划管理,则各项计划、规章制度和措施必须实事求是;主要生产经济技术指标(劳动生产率、产仔率、猪群结构、成活率、出栏率等)一定要科学合理;经济管理责任制必须明确和全面得到落实;要建立健全猪场的日常管理制度,以保证养猪生产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2.4 稳定产品销路

养猪生产是一种商品率较高,主要以销售为目的的生产。但养猪生产与其他产业又不同,具有宰前的吃食性和消费前的不易储存性等特点,这意味着要提高养猪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必须逐步以出售为主改变为销售为主[4]。所谓销售为主,就是着眼于市场的销售活动,从产品计划、价格、推销宣传直到选择销售渠道,把消费者的需求作为经营计划的出发点,即在生产周期的开始就要考虑到市场的销售。一是通过食品部门供销,一般有2种形式:①食品部门与养猪专业户(场)签订供销合同,规定供猪的数量、质量、价格及供应时间等,以获得稳定的收入;②由养猪专业户(场)临时向市场投售,价格随行就市,其利润虽不稳定,但不压栏。二是通过进出口贸易部门供销,由进出口贸易部门与有条件的养猪场、养猪大户或以场带户的场(户)建立商品猪基地,双方签订供销合同,规定品种、质量、交货时间,并给予仔猪、饲料、技术咨询等保障。这种形式是养猪场(户)的发展必经之路。三是建立生产—加工—销售系列一体化组织,包括养殖业、农业生产、饲料加工、农畜产品加工、销售渠道等多个部门。这种系列联营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3 参考文献

[1] 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畜牧生产技术手册[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 詹信良.浙江省青川县红光乡养猪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养殖与饲料,2009(8):63-64.

篇3

关键词:农村;猪场;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8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1-0048-01

作为一名基层畜牧兽医人员,通过近5年对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两个街道共105户养殖户的引种繁育、疫情防控、饲养管理等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初步的了解,现就我区农村中小型养猪场存在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 存在问题

(1)养猪场现状。我区农村的中小养猪饲养规模大都在年出栏育肥猪500头以内,主要集中在靠近村庄的养殖小区内,猪舍建造简易,粪尿依靠人工每天清理,没有实行净道、污道分开,臭味影响波及到附近周边区域,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2)管理者的养殖观念落后。目前大部分养猪场内用工不多,一般2~5人,多为夫妻俩或其亲戚协助,场主担任兽医,负责整个厂区的日常事务,无专门的养猪技术员。在日常的防疫过程中发现很多养殖户信息闭塞,对附近地区最近一段时间内的猪病流行情况不了解,出现问题后不及时就医,而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最后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破产;饲养管理技术与规模生产要求不相适应,仍然是凭经验养殖,没有接受系统的专业学习、培训,对生猪饲养管理技术缺乏全面的、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3)猪场使用设备。大部分中小型养猪场采用的都是人工饲喂法。即使有些猪场使用了一些设备,仍然是相对落后低端,如自制限位栏,水泥筑食槽,人工饲喂料车等原始设备。这些设备简单落后、不方便消毒,使得猪场卫生环境状况差,易诱发疫病。

(4)疫病防控和猪群保健。大部分养猪场没有将生产区和生活区隔离,出入口无消毒池,场内鸡狗混养,消毒制度不健全,随意性比较大,外来犬猫随意进出。各养殖厂一般都有固定的免疫程序,但很多养殖户的保健和免疫方案几乎都是经销商推荐;母猪的抗体水平没有进行实时监测;猪场使用的疫苗几乎全部来自兽医站或者是政府发放。

2 对策

(1)规划设计要科学、精细。猪场布局要合理,不论规模大小都要有区间分明,特别是生产区与生活管理区要有隔离屏障,舍内设计要根据养殖规模建设产房、保育舍、育肥舍。猪场净道与污道尽量分开,隔离舍远离饲养圈舍。猪舍的面积、结构要根据猪场养殖规模、猪各个生长阶段的生理特点建造,切不可盲目建设。根据养殖规模建设圈舍面积对减少固定资产投入、缓解资金压力、促进养殖健康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2)加强学习交流。规模化养殖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科学饲养管理理念、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勤劳朴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而目前我区养殖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不系统与外界交流少,基本上不去参加各类座谈会。树立科学的养殖理念,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是保证养猪业高效发展的前提。

篇4

中国的生猪产业在转型变迁的过程中,有人觉得这个时代非常兴奋、迷茫,有人觉得这是个好的时代,有人觉得这是个最坏、最黑暗的时代,今年的整个饲料产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但是我认为好与坏是相对的,如何从坏的环境(国家宏观经济调整过程中)中抓住机遇?近几年有些规模养猪做的非常好,效率非常高,有极少数顶尖猪场能够达到欧美国家的先进水平

首先来看生猪产业发展的态势,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生猪产业的亏损是比较严重的,但是跟家庭产业相比,生猪业又算比较幸运的,最近的生猪价格保持在7.3 元/ 斤,有的地方已经到了8.0 元/ 斤,那么也就是说供需平衡的问题以及生猪产业的亏损确实触动了很多人的心灵,现在全国很多地方对环保、限养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导致很多散养户退出这个市场速度非常快,所以生猪产业亏损比较严重,产业链上的利益分配非常不均匀,力量也不均衡,中大型的规模猪场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在发展速度快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中国去年引种达到18000 多头,是历史新高、育种体系的升级,但中国的土地、环保、水、空气的污染都是非常严重,中国政府在做很多调整以及资源优化。现在规模猪场到了新的时代,新的机遇也很多,产业链在优化、升级和转型的过程中,也就是说到了一个产业资本的新时代,很多资本企业加强对规模养猪业的支持,但是在支持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现实的问题。总结畜牧业发展的新问题,首先就是很多人都在谈的猪、禽的生产能力过剩,但是最近一周中国的家禽、生猪的整个价格都是上扬的。第二个就是中国的畜产品消费的结构与总量发生深刻的变化。第三是中国的牛羊肉价格升高,供需求矛盾较大,中国的很多大型企业都去国外去收购一些乳制品企业,这就是一个深刻的供需矛盾。第四是中国的畜产品如何进行有效的供给,如何保证畜产品质量的安全,在现象的背后要看到一个残酷的现实。另外一方面就是如何减少土地和水资源的制约,未来必须要将产业链升级,必须要充分整合利用资源,如何克服饲料资源供应紧张和成本上涨,如何解决畜牧业发展中的环保环节,如何减少畜产品价格的异常波动,如何加强疫病系统防控。

所以在生猪产业里有很多环节需要去解决,那么我们如何做好食品安全的生产,如何平衡我们的利益关系,如何让大家风雨同舟?现在很多养殖企业确实是最脆弱的,他所面临的风险最大,他所面临的挑战最多,他所受到的歧视最多,他却融资最困难,现在很多问题完全无法用技术来解决,但是反过来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如何提高我们的效率。在美国,由于PED(腹泻病)全面的暴发,具体的数据是影响着美国5% 的生猪出栏,美国的猪价上升最高已经达到80%,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养猪成本才5.0 元/ 斤左右,因为美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原料成本便宜。那么中国养猪业已经到了一个新的时代,就是类似美国90 年代初,规模化养殖在快速的转型、发展与升级,中国的散养散户一定会退出这个市场,但是中国的养殖业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过去的养殖业人畜高度混居,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养猪业越发达,人口越多的地方养猪业越发达,经济越发达的地方越有资本支持养猪业,越有消费市场,这个概念跟美国跟欧美是完全不一样的,欧美在现代化农业过程中,他的养殖业、种植业跟人的分布是分的非常均匀的。另外一方面在城镇化,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紧缺,现在环境政策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所以现在养殖业很多人的观念一定要改变为什么中国的养猪业大规模亏损?对比西方国家的养猪业总结最核心的六个盈利点是:1. 养殖成本最低化。2. 生产阶段细分化。3. 营养方案合理化。4. 健康管理流程化。.5 生产系统最优化。

6 经济效益最大化。我们现在已经到了一个新的时代,就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强调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社会化思维、流量思维、平和思维、大数据思维、跨界思维。

现在到了互联网时代,大家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等很多途径学习技术、了解行情,我们要改变观念、顺应潮流、适应社会的变化,格式化自己的思想,给自己洗脑,重新树立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要有更多的开放与协作心态,生存的理由就是给客户创造价值、提高效益。

养猪事业的成功,除了细节意外,就是坚持与耐心,就是专业与聚焦,另外一个就是开放性协作。如何深度的转型为规模化猪场?首先要明白养猪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服务,第二如何提供给养猪场服务,第三如何帮养猪场提高效率,第四如何做长久的服务。规模养猪企业的十大真实需求:1. 强烈的企业发展;2. 系统的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3. 高价值的联合育种体系建设;4. 大数据时代生产管理体系建设;5 标准规范的财务信息管理体系建设;6 全方位的疾病诊断和防控能力;7. 高效率、覆盖面宽的营销网络体系建设;8. 性价比高、安全有保证的饲料和动保产品;9. 全方位风险管控能力(资金、市场、疾病、人才);10. 最合理养殖成本管理能力。

中国的市场非常巨大,中国的产业在深度的变化,我们到了一个新的转型升级的时代,转型升级就是畜牧业工业化的大发展,就是集约化、工业化、进行技术体系的提升,中国养猪业到了新时代,也就是产业化的经营、规模化的养殖、专业化的生产、信息化的管理、社会化的运作、资本化的服务。

养猪在不断的升级,在发展变迁过程中,企业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明确到底需要哪些管理。养殖要成功,企业运作到了一个商业时代,资本、资源和资讯的整合,生产养猪企业到了一个商品时代——性能、效率和效应。要把养猪利润最大化,就要让猪健康、安全的出栏,所以就要讲究生产效率、对料分析以及影响经济效益的关键生产指标,在管理过程中有没有很好的监控这些指标。养猪模式也在发生很多的变迁,未来如何变成屠宰、加工一条龙,所以养猪有大体系,包括品牌、技术、生产管理、人力、服务、合作、流程、融资,规模养猪是企业化的经营行为,具有专业化的管理、非常透明的财务、非常好的目标远景、严格的生产性能鉴定、严格的成本管控模式,在养猪业发展的过程中,健康管理有五个方面:1. 环境管理;2. 饲料和营养;3. 畜禽的健康管理;4. 设备与设施;5. 系统管理能力。

篇5

按养殖规模分类按照《中国畜牧业年鉴》对生猪养殖规模的规定,生猪养殖模式主要分为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等4种养殖模式。其中,散养年出栏生猪1~49头;小规模养殖年出栏生猪50~499头;中规模养殖年出栏生猪500~9999头;大规模养殖年出栏生猪10000头以上。从稳定生猪生产、改善猪肉质量安全状况的角度看,小规模养殖和中规模养殖的优缺点具有相似性。因此,本文将从农户散养模式、中小规模养殖模式和大规模养殖模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农户散养模式农户散养模式是指以农户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的生猪分户饲养模式,主要存在于全国各地的广大农村地区。近年来,随着生猪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生猪散养户数量及其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总量的比例逐年减少。2002至2010年期间,全国生猪散养户数由10433万户减少到5909万户,散养生猪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总量的比例由62.6%下降到35.5%。与规模化养殖相比,生猪散养模式具有如下主要优势:能够充分利用秸秆、菜叶等农副产品,生猪饲养的饲料成本低;能充分利用农村闲散劳动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资金、设施、技术等投入少,易规避养殖风险和市场风险。但生猪散养模式也存在许多明显的劣势,主要是:精力投入不够,饲养管理不规范,疫病防控程序不完善;饲养方式传统粗放,饲料利用率低;地域分布较分散,信息传递、技术服务和监管难度大。中小规模养殖模式中小规模养殖模式是指专业化水平较高、生猪养殖数量较大、商品率较高、年出栏生猪在50~9999头之间的生猪养殖模式。2002至2010年期间,全国生猪中小规模养殖户数由103.40万户增加到264.47万户,中小规模养殖模式的生猪出栏量比例由54.09%增加到57.87%。其中,年出栏生猪在500~2999头之间的中小规模养殖户数由2.75万户增加到19.91万户,年均增长率28.08%,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量的比例由2.94%增加到19.14%,年均递增率26.39%。这说明中小规模养殖模式是我国主要的生猪养殖模式,年出栏生猪在500~2999头之间的中小规模养殖模式是未来发展的主导模式。与散养模式相比,中小规模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采用新的饲养技术,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实行专业化生产方式,提高了生猪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但中小规模养殖模式也存在许多明显的劣势,主要是:面临各种各样的疫病风险和各种潜在的市场风险,抗风险能力较差;由于饲养规模较大,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粪尿污水,环境污染较严重。大规模养殖模式大规模养殖模式是指饲养的数量达到一定的规模,一般指年度商品猪出栏量在10000头以上,生产经营趋向于集约化、专业化,以高投入求得高效益的生猪养殖模式。2002至2010年期间,全国生猪大规模养殖户数由890户增加到3679户,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总量的比例由1.49%增加到6.63%。这说明大规模养殖模式在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与中小规模养殖模式和散养模式相比,大规模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实行集约化养殖,生产效率高;规模大,不会轻易退出,而且大规模养猪户对市场波动有较好的把握,有利于稳定生猪的生产;采用标准化的养殖方式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手段,提高了商品猪的质量安全水平。但中大规模养殖模式也存在许多劣势,主要是:养殖规模较大,而且养殖相对集中,面临各种各样的疫病风险和各种潜在的市场风险,风险水平高;产生的污染物多,环境维护难,据有关数据统计,万头养猪场日排放污水60~90t,粪便8~10t[1]。1.2按养殖阶段分类依据生猪养殖的不同阶段,生猪养殖模式主要分为专业仔猪养殖模式、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专业种猪养殖模式、全程饲养养殖模式。专业仔猪养殖模式专业仔猪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饲养母猪生产仔猪,仔猪断奶后饲养到一定体重时销售给育肥猪饲养户饲养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母猪主要从附近的大型规模猪场或种猪场购得,或从自家母猪所繁殖的母猪中挑选,所生产的仔猪主要提供给周围的专业育肥猪养殖户。与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相比,专业仔猪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种猪群确定后,只需购买所需的兽药和饲料,流动资金需求较少;种猪群一旦固定,就很少到场外购猪,从外界带入疫病的机会减少,疫病发生的机率小。但专业仔猪养殖模式也存在许多劣势,主要是:不但要建造怀孕母猪舍、哺乳母猪舍、仔猪保育舍,而且猪舍结构要求高,需较高固定资金投入;种猪的饲养和仔猪的培育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对饲养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到仔猪专业市场或专业生产仔猪的猪场购买断奶后的仔猪进行育肥,直到90~100千克时出栏销售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采用该模式的养猪户大多数分布在我国粮食主产区,是目前我国生猪生产结构中的主要力量。与专业仔猪养殖模式相比,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饲养周期短,从仔猪投入到商品猪出栏一般只需3~4个月;经营方式简单,猪群全进全出,猪舍结构相对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固定资金投入少;市场风险较小,可根据市场行情的波动随时调节饲养数量。但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也存在许多劣势,主要是:从仔猪专业市场或专业生产仔猪的猪场购买断奶后的仔猪,仔猪的质量得不到充分保障;由于饲养周期短,养猪户要不断购买新的仔猪,需要流动资金较大;仔猪的购买和商品猪的销售都要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收益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专业种猪养殖模式专业种猪养殖模式是一种专业生产种猪出售给其他需要种猪的养猪户特殊的饲养模式。专业种猪养殖模式是一种非常专业的饲养模式,它不仅要求饲养者掌握较高水平的育肥技术,而且还要求饲养者对种猪系谱有较好的把握[2]。与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相比,专业种猪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利润水平较高,种猪售价一般没有统一的标准,往往是商品猪价格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质量有保障,种猪群一旦固定,就很少到场外购猪,保障了猪场安全卫生。但专业种猪养殖模式也存在明显的劣势,主要是:固定的猪群会导致猪场缺少杂种优势,出售种猪的总数量可能较少,同时在选种、育种、系谱保存和性能记录等方面要花费饲养者很多的时间和精力。1.2.4全程饲养养殖模式全程饲养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历经从仔猪生产、仔猪培育、肉猪育肥直到90~100千克时出栏销售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是专业育肥猪养殖模式和专业仔猪养殖模式的综合。与其他养殖模式相比,全程饲养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收益水平高,可获得仔猪培育和肉猪育肥两部分的收益;卫生防疫有保障,采用自繁自养的生产方式,减少外购猪带入疾病的机会。但全程饲养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猪舍的建设和仔猪、种猪的饲养,需要大量的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投入;生猪生产各个环节的饲养管理,需要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饲养人员。

按养殖特征分类从养猪户的养殖特征来分类,生猪养殖模式主要有传统养殖模式、过渡养殖模式、现代养殖模式、生态养殖模式和健康养殖模式。传统养殖模式传统养殖模式是指养猪户以世代相传的直接养殖经验为技术基础,单纯依靠有机物质循环,在庭院内从事生猪养殖活动的一种“小而全”、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的养殖模式[3]。传统养殖模式是在原始养殖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以兼业形式存在,以农户为生产单元,养殖目的一般是满足家庭需要,主要存在于偏远落后的山区。与现代养殖模式相比,传统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养殖所需劳动力来源于农户家庭自身,土地为农户自有土地,饲料主要来源于农户家庭的种植业所得,降低了生猪的生产成本;养殖规模为1~3头,养殖规模远远低于环境承载量,对生态环境影响小。但传统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技术主要来源于农户自身的长期摸索和积累,技术水平较低;在庭院内从事生猪养殖活动,人居环境较差。过渡养殖模式过渡养殖模式是养猪户部分采用现代养殖的相关技术和投入品,把直接经验和现代养殖技术相结合,专业化程度明显高于传统养殖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3]。过渡养殖模式是在传统养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养殖目的是获取商品收益,养殖收入是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过渡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规模较大,而且部分采用了现代养殖的技术和投入品,大大提高了饲料的转化率;自我积累、滚动投入的资金投入方式,每次投入较少,而且对外部市场的变化反应灵敏,市场风险较小。但过渡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能够迅速应对市场变化,改变饲养数量,不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过渡养殖模式的粪污部分作为养殖集中区域种植业的肥料,其余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对周边环境污染较大。现代养殖模式现代养殖模式是养猪户通过大量接受农业生产以外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依靠现代工业装备来完成由人力操作到机械化、电气化甚至自动化操作的转变,加快物质和能量的循环速度,提高商品猪生产效率的一种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生猪养殖模式[3]。现代养殖模式以企业为生产单元,养殖目的是获取商品收益。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现代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以工业化方式开展生猪生产,技术水平高,饲料转化率高,提高了生猪的生产率;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疫病防控体系健全,生猪产品质量比较稳定。但是现代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饲养人员、设备等的专用化程度较高,使得养猪户的进入、退出壁垒较高;所产生粪污中的大部分需要单独处理,容易造成养殖集中区域的环境污染。生态养殖模式生态养殖模式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将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畜牧技术精华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适度集约化经营管理的、具有生态合理性和良性循环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4]。生态养殖模式以企业、合作社或专业养殖户为生产单元,养殖目的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与现代养殖模式相比,生态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能充分利用秸秆、菜叶等农作物废弃物,而且养殖产生的粪污经处理后成为有机肥,作为养殖集中区域种植业的投入品,形成种养结合的良性循环;采用适度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方式,注重生态效益,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人畜分离,生猪很少发生疫病,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较高。但生态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采用适度集约化的经营管理模式,生产率相对较低;生产技术以外部引进为主,主要为生物技术,对饲养人员要求较高。健康养殖模式健康养殖模式是以动物生理学、营养学、生态学、系统学以及供应链管理为依据,采用有利于生猪健康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集成技术、材料、方法、装备、设施和工艺,为生猪提供良好的、有利于快速生长的生态环境和安全营养饲料,使其生长发育期间最大限度的减少疾病发生,最终生产出无公害的生猪产品的一种具有较高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的生猪养殖模式[3]。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健康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充分利用现代养殖高效率的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生猪的生产效率;人畜分离,通过采用精确的环境调控技术和良性可循环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高了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但健康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养殖规模较大,而且采用各种先进的饲养装备、设施和工艺,因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技术、设施、工艺等先进,对饲养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按经营方式分类依据养猪户的经营方式,生猪养殖模式主要有自主经营模式、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和产业化经营模式。

自主经营模式自主经营模式是指养猪户能够独立自主地对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做出决策和进行经营管理的一种养殖模式。其特征是养猪户自负盈亏,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统一。目前,从事自主经营模式的养猪户在中国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养猪户数量庞大,规模不等,不仅包含专业仔猪养殖户、专业育肥猪养殖户、专业种猪养殖户等专业养殖户,还包含自繁自养养殖户。与产业化经营模式相比,自主经营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独立做出决策和行使经营管理的权利,减少了决策时间;根据其养殖对象的特点,具有相应的养殖优势。但自主经营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谈判能力较低,交易费用较高,降低了规模收益的水平;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比较低,受市场变动的影响较大。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集团经营模式)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是指由一个公司独立开展生猪养殖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育种(提供种猪)、仔猪生产、育肥、屠宰、猪肉销售、饲料生产与供应、信息和技术服务、生产经营管理等内容,独立分享养猪的利润和承担各种风险[5]。该模式多被大型养猪企业所采用,与产业化经营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主要优势:管理高度集中,有利于保证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仔猪、饲料等原料的采购活动和商品猪的销售活动都发生在公司内部,降低了交易费用;从业人员素质水平普遍较高,而且规模较大,有利于优良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但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独立开展生猪养殖过程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不仅资金需求量大,而且不利于培育核心竞争力;单独面对生猪养殖各个环节的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风险水平较高。产业化经营模式产业化经营模式是指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生猪的生产和经营,以国内外生猪及其制品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围绕生猪产品,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6]。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包括“公司+养猪户”模式、“公司+基地+养猪户”模式、合作社模式及在此基础上的各种衍生形式。与自主经营模式和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相比,产业化经营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合作分工,从事最擅长的核心业务,有利于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实施“五统一”管理(统一供应良种、统一供应兽药和饲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饲养模式、统一组织销售),不仅降低了养猪户所面临的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而且有利于保证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但产业化经营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构成主体多而复杂、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监管成本高;利益协调难度大,关系不稳定,违约现象较多。按经营范围分类依据生猪养殖的相关产业链经营范围,生猪养殖模式主要有多元化养殖模式和专业化养殖模式。专业化养殖模式专业化养殖模式与多元化养猪模式相对应,是指只从事生猪养殖产业,而不经营其他产业的一种养殖模式。无论规模大小,绝大多数的养猪场都采用这种模式。只有少数人、财、物等资源雄厚的大集团或公司采用多元化养殖模式。与多元化养殖模式相比,专业化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于生猪养殖业,有利于生猪养殖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只涉及生猪养殖产业,所需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但专业化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专业化养殖模式由于只涉及生猪的养殖环节,综合竞争与盈利能力较差;由于无法通过相关产业分摊生猪养殖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抗风险能力较差。多元化养殖模式多元化养殖模式是指以养猪业为主,兼营饲料、兽药、屠宰、销售等相关产业,有种猪、仔猪和商品猪,实行自繁自养的一种生猪养殖模式[7]。该模式不仅要求公司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而且要求公司具有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因此该模式比较适合于有实力的大集团公司。与专业化养殖模式相比,多元化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主要优势:包含生猪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盈利能力强;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具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但多元化养殖模式也存在一些劣势,主要是:涉及生猪养殖的整个产业链,资金需求量大;生产和管理过程复杂,对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要求高。其他养殖模式除了以上几种养殖模式外,现实中还存在着许多其他养殖模式,例如:150标准化养猪模式、生猪“4450”养殖模式、三级闭环养猪模式、六马精细标准养猪模式等。

不同生猪养殖模式对生猪生产稳定性和猪肉质量安全的作用机制

不同的生猪养殖模式对生猪生产稳定性和猪肉质量安全的保障作用不同,下面分别从养殖规模、养殖阶段、养殖特征、经营方式和养猪相关产业链经营范围五个方面来分析不同的生猪养殖模式对生猪生产稳定性和猪肉质量安全的保障作用。1)养殖规模越大,越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大规模养猪户具有较高的退出壁垒,对其退出生猪养殖业有很大的制约作用,而且大规模养猪户对市场波动有较好的把握,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大规模养猪户具有其他养殖模式养猪户所不具有的健全的基础设施、科学的疫病防疫程序和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而且采用标准化的养殖方式,无论是饲料、疫苗的采购还是饲养环境和过程的控制都有严格的质量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猪肉的质量安全。2)养殖阶段越全,越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全程饲养养殖模式的养猪户从事生猪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对于仔猪生产、仔猪培育和肉猪育肥各个阶段都有很好的把握,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全程饲养养殖模式包含了从仔猪生产、仔猪培育、肉猪育肥直到90~100千克时出栏销售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相对于其它阶段性的养殖模式来说,能够保证生猪饲养的各个阶段的质量安全水平,而且能够减少由于外购猪所带来的疫病风险。3)健康养殖模式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健康养殖模式以供应链管理、系统学为依据,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健康养殖模式从动物生理学、营养学和生态学的角度出发,不仅为生猪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安全的营养饲料,而且保护了人类身体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有利于保障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4)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公司对市场需求信息有较好地把握,能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公司一体化经营模式包含生猪养殖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育种(提供种猪)、仔猪生产、育肥、屠宰、猪肉销售、饲料生产与供应、信息和技术服务、生产经营管理等内容,不仅保障了生猪养殖各个阶段的质量安全,而且通过对屠宰加工和猪肉销售环节的质量控制,保证了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5)多元化养殖模式有利于保障生猪生产的稳定性和猪肉的质量安全水平。多元化养殖模式由于涉及多个产业,能够根据其他产业的市场情况调节生猪的生产,有利于生猪的稳定生产。同时,多元化养殖模式兼营饲料、兽药、屠宰、销售等相关产业,不仅保障了生猪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环节投入品的质量安全,而且保障了生猪在屠宰加工和最终猪肉销售环节的质量安全。

篇6

关键词:RFID;识别;电子标签;

1引言

射频识别技术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被列为新世纪十大重要技术项目之一[1]。不过直到上世纪80年代,射频识别技术及产品才真正进入商业领域。90年代后,射频识别技术标准化问题日益得到重视,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射频识别产品开始广泛应用,已经进入到金融、电信、交通、医疗、身份证等各种领域[2]。

近几年来,我国规模化养猪业蓬勃发展。与此同时,猪病的发生,特别是传染性疾病,成为严重影响我国规模化养猪业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威胁[3]。农业部第1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于2006年7月1日开始施行了。该办法的出台,对进一步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加强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建立畜禽及畜禽产品可追溯制度,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有重要意义[4]。管理规定畜禽标识实行一畜一标,编码具有唯一性。因此畜禽标识编码工作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走在各项工作的前面[5]。RFID技术的引入是一种必然趋势,将会给养猪业带来进一步的提高,具有很广阔的前景。

2RFID的工作原理

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

ion,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偶合(电感或电磁偶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1]。射频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6]。

一般说,射频识别系统包含电子标签、数据管理系统和阅读器三部分。系统的工作原理是:标签进入磁场后,如果接收到阅读器发出的特殊射频信号,就能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阅读器可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存的电子数据,从而达到自动识别物体的目的。阅读器通过天线发送出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标签进入磁场时产生感应电流从而获得能量,发送出自身编码等信息,被读取器读取并解码后送至电脑主机进行有关处理[7]。

3RFID在动物识别中的应用

所谓动物识别与跟踪,就是在动物身上安装电子标签,并根据动物电子标签中的唯一的ID码与该动物一一对应,可以随时对动物的相关属性进行跟踪与管理的一项技术。当动物进入RFID阅读器的识别范围,或者工人拿着手持阅读器靠近动物时,阅读器就会自动将动物的数据信息识别出来[8]。

国际标准ISO11784和ISO11785规定了对动物用RFID进行识别的代码结构和技术标准。ISO11784规定动物识别代码总共由64位(8个字节)组成[9]。ISO11785则规定了电子标签数据的传输方法以及阅读器的规范[10]。

动物安装电子标签的基本方法有:颈圈式、耳标式、可注射式和药丸式电子标签[1]。

耳标式电子标签适合于有油污、雨水的恶劣环境,阅读器与电子标签相距最远数米都可以把数据读出来。2005年阿里.桑托斯等人,为老鼠制造了一个高自动化的居住系统,并成功的将射频电子标签安在老鼠耳朵上,在RFID控制下测试研究老鼠的天然生活习性[11]。

按照国际标准ISO11784,射频标签能够被人类造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例如有一种可以移植入动物体内的直径微小,长度仅12-32毫米的玻璃胶囊标签。另外的类型还有针对牲畜的电子追踪标签,就是所谓的能够被牛和羊吞咽并保留在胃肠道里面的药丸式电子标签[9]。

利用可注射式电子标签进行身份识别是一种很有希望改善目前的动物识别系统。这种应用在动物体内的方式可以减少动物丢失的风险。换句话说注射式标签运用于实践,必须满足很高的标准。主要方面包括生物兼容性,注射的可行性,在静力学和动力学条件下的技术实施性,最后在贸易屠宰中的恢复程序,尽量避免人类在食物链中的任何风险[12]。

由于ISO的国际标准,现在很有可能识别来自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任何动物,仅仅靠一个ISO国际标准的读卡机[9]。

4RFID在养猪业中的应用

为了构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猪肉安全质量监控的可追溯系统,江苏农业大学陆昌华等在“十五”国家“863”计划项目资助下,综合应用动物个体标识、二维条码、RFID射频电子标识和一维条码标签技术,将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与传统的养猪业和屠宰加工业结合,构建了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猪肉监控的可追索系统。

据2006年05年23日华西都市报报道,5月22日,“国家金卡工程”电子标签应用试点项目、“四川牲畜、食品产业链电子标识管理系统”在四川省邛崃市正式启动[13]。四川省生猪食品加工企业春源集团与四川鼎天电子标识技术系统有限公司合作采用RFID电子标签技术,为首批1万头生猪安装电子芯片,建立生猪产业链“信息库”。这是我国首次将RFID技术应用于生猪养殖。

养猪业的蓬勃发展,养猪技术趋于自动化,自动化系统核心组成部分有:自动喂料计量系统、自动称重系统、电子识别系统和电脑处理系统[14]。

一个妊娠母猪的自由采食喂养系统专利已经被艾奥华洲立大学的Rhodes研究农场开发。这个系统结合了母猪电子识别系统和电脑分析动物称重来收集数据。将母猪的平均日益增重与期望的平均日益增重进行比较计算来确定母猪获取两种饲料配合中的一种。计算机通过系统监测来控制母猪的走动路线[15]。

在种猪的饲养方面,我国已经引入法国ACEMO公司的种猪性能测定自动化系统ACEMA64,如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北京市顺义种猪性能测定站、深圳农牧公司、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等[16]。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当带有“耳钉”(RFID卡)的猪进入读写器的射频场后,由其天线获得的感应电流经升压电路升压后作为芯片的电源,同时将带信息的感应电流通过射频前端电路检得数字信号送入逻辑控制电路进行信息处理;所需回复的信息则从存储器中获取经由逻辑控制电路送回射频前端电路,最后通过天线发回给读写器。计算机网络通过接口获取养殖场里猪的信息,并集养猪场日常管理需要的基本功能为一体,将养猪场日常管理所涉及的各种记录、统计、报表等原来用手工完成的工作全部实现计算机管理。系统基本满足了养猪场目前生产管理的需要,从宏观决策上提供信息,便于管理者及时、准确地了解养猪场的管理状况,提高了现代化管理水平[17]。

养猪企业本身的发展趋势是规模越来越大,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因而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使养猪企业管理更科学、更精确,并能有效提高养猪企业的效益。

5RFID技术在养猪业的应用前景

目前,我国猪肉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性不能达到进口国的要求。导致这一问题的最大原因是疾病问题,一些劣性传染病,如猪瘟、口蹄疫等尚未消灭,我国畜产品在检疫方面至今尚未加入国际防疫组织,欧盟就因检疫问题对我国关闭市场[18]。我们把RFID电子耳标用于生猪养殖,建立电子标识系统,进行实时、动态、可追溯的信息管理。一旦发生疫情,可以及时确定污染链,进行有效控制和科学决策,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损失。RFID技术用于生猪养殖不仅仅是为了疫情溯源,还可以实现饲养过程的自动化,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但是我国在养猪业界推广应用RFID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RFID技术标准尚在研制之中,还不够成熟。RFID行业标准涉及频段划分、编码规则等问题。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全球化标准。市场呈现多种标准并存的局面。二是资金问题,RFID相关设备是很昂贵的。如法国ACEMOMF24母猪多功能自动饲喂系统。三是管理模式,RFID自推行之初一直是应用端为主要的推动力而作为产业链的上游的制造商已经分销商们而言[19]。RFID增加了他们的成本。这也是阻碍RFID普及的一个因素。

从长远来看,当应用量大了之后,成本自然会下降。目前应用市场规模尚未形成的时候,就要考虑用在什么样的产品上面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另外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应用量的扩大,RFID技术用于生猪养殖成本只是一个相对的问题。随着RFID技术的成熟,将很好的推动猪业自动化喂养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游站清,李苏剑.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理论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231

[2]贺利芳,范俊波.非接触IC卡技术及其发展和应用.通信与信息技术,2003,(6):75-77

[3]赵连生,李琍,梁鸿斌,刘剑锋.猪病的现状和控制策略.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10):115-116

[4]刘刚.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科学养殖,2006,(9):5

[5]姚源锋.浅谈《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的实施.中国动物检疫,2006,23[9]:3-4

[6]张厚生,王启云.图书馆服务的无线技术—RFID的应用,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22[1]56-59

[7]孙海霞,薛茹.RFID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科技,2005,[9]:59-60

[8]陈一天.RFID及其在动物识别与跟踪中的应用.金卡工程,2005,(7):39-42

[9]MansB.Jansen,putersandElectronicsinAgriculture,1999,24(1-2):109-117

[10]F.W.H.Kampers,W.Rossing,putersandElectronicsinAgriculture,1999,24(1-2):27–43

[11]ArianeSantoso,AlexanderKaiserandYorkWinter.Individuallydosedoraldrugadministrationtosocially-livingtransponder-taggedmicebyawaterdispenserunderRFIDcontrol.JournalofNeuroscienceMethods,2006,153(2):208-213

[12]M.Klindtworth,G.Wendl,K.Klindtworth,putersandElectronicsinAgriculture,1999,24(1-2):65-79

[13](作者:佚名).中国首批“电子猪”落户邛崃市.成都日报,2006./newssc/meiti

/cbrb/yw/userobject10ai990176.htm

[14]甘玲.猪用自动饲喂记录系统的研究及应用.牲畜养殖,2003,(4):34-36

[15]Fernandoperez-Munoz,StevenJ.Hoff,ToddVanHal.Aquasiad-putersandElectronicsinAgriculture,1998,19(3):277-288

[16](作者:佚名)养猪产业技术进步的基本趋势.2004./cms/code/business/include/php/142704.htm

[17]文汉云,金升藻.基于RFID技术的动物识别与跟踪管理系统研究.计算机系统应用,2006,(3):73-75

篇7

关键词:猪;饲养;技术;农村

中图分类号:S8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3158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农村的养猪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就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改善了我国农民的生活,改变了农村单纯的种植经济作物的农业发展模式,形成了农牧业相结合的综合型的农牧产业。促进了农村的由温饱走向了小康的生活状态。但是,由于有些地区比较偏僻,不能对养猪的技术有很好的认识,只是凭借经验或者是不正确的方法进行猪的饲养,这就降低了养猪的效率,加大了养猪的成本,阻碍了养猪事业的发展。

1 猪的饲养品种、场所以及饲料的选择

1.1 猪的饲养品种的选择

饲养猪的成功的关键,就是要选择优良的、适合的饲养品种,在我国的大多数地区,在选择所要饲养的猪的品种的时候会首先选择优良的杂种猪进行饲养,而且一般是2元或3元的杂种猪,不仅是因为这种猪的成长速度快、体质健壮、饲料利用率高,还因为这种猪的成本就一般的猪的成本要低一些,这就可以节约养猪的成本。因为这种杂种猪不仅仅可以通过购买的渠道获得,还可以在养殖场的内部进行繁殖,也就是所谓的自育自养的饲养模式,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成本,还可以保证饲养品种的安全,不必担心其是否携带了不知名的病菌。但是这种自育自养的饲养模式,在初期对种猪和母猪的选择时存在着难度,要求必须选择适合繁殖的品种进行饲养。因此,在猪的饲养中,做好猪的饲养品种的选择是很重要的[1]。

1.2 猪的饲养场所的选择

猪的饲养场所的选择应遵循“冬暖夏凉,饲养方便,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2]。具体来说就是要把猪舍建立在地势高、干燥向阳、避风、有一定的坡度且交通便利的地方。同时,还要远离市区,避开闹市区,最好距离公路干线500m以上,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饲养猪所需要的饲料等资源的及时与快速的运输,还可以方便对于传染病的控制。另外,在猪舍内配还要配有水槽和料槽等猪所需要的基本设施,还要给猪舍设置棚膜,冬天是用来抵御严寒的,夏秋季节则是用来遮荫挡雨的。只有给猪提供了舒适的成长环境,猪才能健康、快速的成长。

1.3 猪的饲养饲料选择

猪的饲养饲料的选择是饲养猪的重中之重的工作。因此,在选择饲料时,要选择适合所选的猪的品种的饲料,而且饲料的种类要尽可能的多样化,这样可以实现饲料之间的互补,从而提高猪需要靠食物所要获得的营养,加快猪的成长。在选择猪的饲料添加剂时,要选用有国家相应部门认证的药物和饲料添加剂,不得随意采用非法渠道获得的境外饲料和添加剂。也不可采用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淘汰或者是禁止使用的添加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饲养出来的猪是健康的,才可以保证我国居民可以放心地食用猪肉[3]。

在选择给猪所用的兽药时,一定要对猪会生什么样的病具有充分的了解,选择适合、安全的疫苗对其进行注射,不可以使用未经国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疫苗物品或者是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淘汰的疫苗。

2 猪的防疫灭病措施

2.1 定期检疫消毒

在购买饲养猪的品种时,除了要选好品种之外,还要观察要买的猪是否是健康的幼崽,查看相关部门提供的证明。在新猪入栏时,还要对其进行疫苗的注射与消毒工作,并且进行隔离观察,直到得到兽医的许可方可入舍。

而且要定期的对猪舍进行消毒工作,及时地清理猪的粪便,确保猪舍内部的环境卫生,使猪生长在一个比较干净舒适的环境中。做好对死猪的消毒和无害化处理,避免遗留病毒对其它健康猪的侵害。在疫情爆发时期,可根据养殖场的具体情况用火碱和生石灰对猪舍进行定期的消毒,以期达到杀灭细菌,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的目的。同时,还要做好猪舍内的通风工作,如果猪舍自身的通风效果不是很好的话,可以考虑在猪舍内安装必要的通风换气设备,以此来保持猪舍内的空气清新和适宜的温度,使猪能更加健康的成长。

2.2 定期防疫驱虫

要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把好免疫关。不可以让狗、猫、鸡等其它家禽在猪舍里乱串,避免不同种类的家禽之间的相互交叉感染。除此之外,还要对饲养的猪进行体检,查看猪的体内是否有寄生虫的存在,通常要在猪3个月的时候要一次性的将体内的寄生虫清除,要对猪进行寄生虫清除时,顺便把排出的粪便及时的进行清理,并且要将其进行发酵,将寄生虫彻底杀死,防止二次感染。

在现代物质生活极度膨胀的形式下,猪饲养业者要想抓住这个机会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话。不仅要严格按照国家养猪规定和相关部门制定的猪饲养标准进行饲养,还要掌握饲养猪的基本技术,只有这样才会提升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宏建,朱学军.商品瘦肉猪综合饲养技术[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5(03):87-90.

篇8

关键词:规模化养猪;新思维新动力;经济回报

1 目前规模化养殖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部分养殖户盲目发展规模 这个问题是目前规模化养殖场最为普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在建场之前没有进行认真的测算和论证,又没有得到权威人士的技术支持,因此从建设上就开始出了问题。最为普遍的问题就是圈舍结构不合理、舍内的硬件设施不齐备、生物安全措施无法保障、又缺乏合适的管理人员。虽然圈舍是新的,也只不过是将传统的土圈改成更为高档一点的圈舍而已,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转变。一旦把猪引进来问题就会随之产生,严重制约了养殖户的养殖效益。

1.2思维方式进入了误区 这个问题在一些规模养殖场的老板中普遍存在。“腰缠万贯,带毛不算”的思维误区长期存在。这些老板虽然也指望养猪能够带来经济效益,但是却没有将重点放在养猪事业上,因此对于猪场的生产漠不关心或者是粗枝大叶,把猪场损失看成是运气不佳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因素,是很自然的损失。这就导致了思维方式长期滞后,最终导致了恶性循环,造成的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悲剧的发生。

还有一些老板曾有过小规模养猪的成功经验,根本不学习先进的养猪技术,固步自封。这些人普遍的特点就是经验论者,凭借以前小规模养猪的经验操纵大规模猪场的运作,对于专业性的建议置之不理,最终也会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

1.3技术力量薄弱 在没有技术人员指导的情况下进行规模化养殖,养殖人员素质普遍落后,甚至对猪的基本养殖常识都不具备,这也将导致一些新的理念无法传达甚至根本就没有一些新的理念,生产成绩长期搞不上去,处在亏损的状态,最终老板失去信心,导致猪场无法运行而关闭。

1.4饲料营养问题 一些规模化养殖场尽管养了数量较多的猪,但是却是不去关心猪的营养问题,对猪的生长习性也置之不理,最终导致猪严重的营养不良,生产性能低下,效率低下,失去了市场竞争优势。

1.5疫病防疫压力较大 目前制约中国养猪业最大的问题还是疾病问题,普遍存在千日打柴一日烧的状况,这与前面所提及的因素都密切相关,是前面所提及到的问题的一个综合的体现。目前由于疾病种类繁多,混合感染长期存在,疫病防治意识较弱,防大于治的理念无法执行。疫病监测在我国刚刚起步,还得不到广大养殖人士的认可。这些因素都制约了规模化养殖的发展,最终使我国的规模化长期处在低级的水平。

2 发展规模化养猪的新动力

2.1政策扶持 民以食为天。食品问题是定国安邦的最重要因素,尤其是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国家目前的惠农政策对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对于我国的养猪事业从传统的散养向规模化养殖提供了发展契机。

2.2大规模的养殖公司迅速崛起 一些大规模的养殖公司,例如正大集团、温氏集团等养殖公司的迅速崛起,积累了大量的规模化养殖的技术,促进了养殖向中等规模的过度。

2.3高水平的行业人才走向一线 在我国制约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缺乏高素质的人才。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大批的高素质的人才开始走向生产第一线,这对于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和生气至关重要。有了人才的保证,先进的理念得以贯彻落实,先进的技术得以实践,先进的管理得以实现。这都极大推动了我国养殖业的迅速升级,也为规模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

2.4“四良配套”落到实处 四良配套主要包括良料、良种、良舍和良法。目前我国饲料企业上千家,但是高品质的饲料生产厂家就几十家,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的90%以上的饲料将集中在这几十家高品质的饲料企业中。这几十家企业是国内行业中最为优质的饲料,在未来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高的环境下,选用优质的饲料是唯一的选择。

良种也是影响着规模化发展的重大因素。许多高品质的企业为了繁育自己的优良猪种,不惜花费最高的价格在外国引进性能最为优良的种猪,在国内搞良种繁育,掌握核心技术。这将极大鼓舞我国养猪人士的信心,同时也将种猪繁育落到实处。

良舍既是良好的养猪硬件设施。一些优秀企业例如正大集团在这方面积累了十几年的经验,同时又吸收了东南亚、欧洲和北美的猪舍建筑特点,结合中国的现有国情,开创了标准化圈舍养殖的先河,并进一步掀起了规模化养殖的热潮。

篇9

1.建立示范园区,实现“五个统一”

在县、乡镇畜牧部门帮助下,合作社按照《内江市畜禽养殖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及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建立了生猪养殖科技示范园区。

为了保证生猪质量和社员利润最大化,合作社要求社员做到“五个统一”:统一生猪品种。会员都饲养优质二杂母猪、优质三杂肉猪,具体作法是:合作社将种猪赊销给社员,所产仔猪社员可自养,或以不低于20元/千克的保护价卖给合作社;统一使用投入品。凡社员购买合作社配送中心的饲料、兽药,均实行优惠,每包饲料(40千克)优惠10~20元;统一饲养管理技术。对社员一律实行免费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合作社求得政府重视和支持,为社员积极争取政策,对社员生猪圈舍进行改换;统一防疫消毒。社员饲养的生猪都要按免疫操作规程进行防疫,猪圈定期消毒;统一生猪收购。合作社出面寻找市场,直接把生猪销售到肉联厂或屠宰场。合作社组织生猪外运,不收取社员任何费用,再加上年终结算后对社员实行二次返利,如此一来,社员养一头生猪可多赚90~100元。

2.规范生猪生产技术规程

在“中加小农项目”的支持下,合作社在中国-加拿大农业合作社项目的帮助下,创建了全国第一所养猪农民田间学校,对社员进行养猪培训。根椐养猪社员的需求,采用农户参与式培训方法,切实解决在养猪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两年来,举办了培训班50期,培训2580余人次。

合作社在县、镇畜牧部门的配合下,一是制定了生猪养殖技术操作规程,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程,预防、消毒、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和禁、限药品清单,分发给社员,并要求社员严格执行。二是统一印制了配种、产仔、饲料、用药、预防、消毒等9个表格,发给社员,要求他们对生猪生产全过程实行记录记载。三是对养猪大户社员还要求设立专门的兽医室、消毒室、无害化处理区、隔离室等设施,以确保养殖安全。合作社还聘请了乡镇畜牧站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实行承诺制服务。

3.探索合作模式,延伸产业链

合作社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施标准化、规模化、良种化、市场化生产;在内江福润、资中福元等肉联厂设有销售户头,将肉猪直接销售到肉联厂,实现了优质优价。据测算,出栏一头土二杂猪社员可获纯利200~400元,出栏一头三杂瘦肉型猪社员可获纯利500元左右。

4.积极开展服务活动,强化社会监督

合作社向广大社员作如下郑重承诺:一是社员所需饲料,由合作社统一组织,享受厂价优惠,其过程受县工商局、县畜牧食品局、公民镇党委、公民镇政府等部门的全程监督;二是社员饲养的商品肉猪交合作社统一外销,社员不出运费;三是合作社为社员服务不收任何费用。合作社为了促进养猪事业发展,促进社员增收,调动广大社员的养猪积极性,利用去年市场猪价强势的有利时机,特举办养猪竞赛活动,对前20名实行现金和物质奖励,派前5名外出考察学习。

2008年,合作社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成绩突出,社员户均在养猪业上增收8321元左右,合作社被内江市委、市政府评为“内江市优秀农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称号。

篇10

[关键词] 现代化养猪 现状 发展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184-01

养猪业是我国农业中的重要产业,是中国肉食品的主要产品,近年来,我国的养猪业逐渐向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养殖规模、养殖方式、区域分布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生产规模由过去的小规模、分散化,转变为现在的大规模、集约化,养殖方式也由原来的专业化转变到产业化,分布区域也由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到西部的欠发达地区。由于我国的养猪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猪肉产品的质量,造成多次安全问题,导致消费大大减少。今年以来,为了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和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猪肉的生产正在向质量型靠拢。

一、我国养猪业发展现状

消费者对于猪肉的要求就是保证质量,不欺瞒消费者。只有保证猪肉的质量,才能创造更高的经济利益,质量得到保证,消费者才能放心的食用,有了固定的消费者,肉的销量就能得到保证。目前我国养猪业正朝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个体散养的方式不再适应未来的发展,散养户不能适应猪肉价格的起伏,退出市场不可逆转。养殖户只有将养猪业规模化、集约化,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这样不仅能提高生产率还能解放大量的生产力,还能解决制约养猪业发展的三大因素:品种、营养和管理。养猪模式专业化,培养专业化人才,使用专业设备,运用专业技术,在大规模的养猪范围内使用专业的方式进行产业化养殖。

二、养猪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养猪生产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首先,粮价过高,人畜争粮矛盾;其次,猪场建设技术跟不上,兽医防病治病技术落后,猪病过多;再次,劳动力成本增加,饲养规模小,生产设备落后;最后,环境污染。

1.粮价过高

我国虽是农业大国,但人口众多,可耕种面积又少,供不应求,粮价过高,使人畜使用粮食的矛盾紧张。

2.技术落后

我国和发达国家相比技术力量薄弱,在控制、防治疾病方面欠缺专业力量,致使恶性传染病不断爆发。没有统一的专业设备、技术团体进行指导。猪场建设不合理,为了节约资金,猪场建设不适合猪的生长环境,设施落后。这也是猪病流行的原因。

3.劳动力成本增加

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成本也在上升,由于缺少先进的技术设备,不得不使用大量的劳动力,猪场的规模又比较小,要想使经营获利,就只能重数量不重质量,导致出现安全问题,恶性循环,使猪场经营困难。

4.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养殖生猪的一大问题,我国养猪场的规模较小,建设的猪场不适应其生长。冬天为了保暖采取封闭式取暖,这样虽保证了温度,但空气不流通,使疾病的传染率增大。养猪还会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猪产生的粪便不仅造成周围空气的污染,堆放在地上的粪便还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

三、养猪生产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解决养猪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政府要给与资金与技术上的支持,政府对规模化的养殖专业场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和政策上的帮扶,国家要不断加大培育一批有文化、有专业素质的人才,为养猪提供专业化的指导。

2.形成规模化的养殖。在现代化养殖业的引领下,规模化养殖是不可扭转的趋势。我国种猪品种多,质量参差不齐,规模化统一生产,可加快猪品种的改良,促进养猪产业的发展。规模化的生产还可以建立健全养猪组织,通过养猪组织,每年可以不断的进行学术、技术、生产方面的交流,推动我国养猪产业的发展。

3.提高养猪的技术水平,发挥科技的作用。在规模化发展的基础上,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快捷、方便,提高猪的单产和整体的生产力水平。提高养猪业的技术水平,增强养殖人员的专业素质,充分发挥养猪产业的生产性能,减少疾病发生率,提高生产效益。另外,改善养猪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考虑猪的生活习性,尽量根据猪的生活需求合理饲养,保证市场猪肉的健康。

4.环境问题。对于环境污染问题,应尽快解决,不能只采取表面措施,治标不治本,寻求和推广应用新型、实用配套型技术,减少养猪业粪便对空气和水的污染。随着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发展,粪便污染、药物残留、疾病传播成为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养猪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环境污染也越来越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四、结语

我国的养猪业历史悠久,但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养猪业存在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多,制约着我国养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民也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食品安全被人重视起来。但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很多生产厂家不顾质量,只追求数量,使国内的猪肉质量受到消费者的怀疑,猪肉价格起伏不定,致使很多养殖户经受不住市场的起伏,逐渐退出市场。我国养猪业要想健康发展,必须经受住价格的起伏、市场的竞争,必须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保质保量,适应市场,促进养猪产业健康发展。

参看文献

[1]高振楠.中国养猪业产业化发展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0)

[2]孙宗炎.中国养猪业的现状与展望(连载一)[J].湖南畜牧兽医.2010(01)

[3]陈清明.“长期高位运行猪市还能挺多久”开篇语[J].农村养殖技术.2010(14)

[4]陈焕生,张蕙杰,李哲敏,王瑜洁.世界养猪业的发展趋势对我国养猪业的启迪[J].猪业科学.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