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析概念范文

时间:2023-06-08 17:40: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险分析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风险分析概念

篇1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职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一、财务风险管理及其特征

关于财务风险的概念界定有很多,本文所指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财务活动中未来现实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包括企业财务活动本身各方面所具有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活动和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中未来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

财务管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指筹资引起的企业财务活动、基于投资的相关财务活动、企业经营管理引起的财务活动和企业分配引起的财务活动。从一定角度看,在企业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财务关系,也是财务管理基本内容的范畴。财务风险管理是一切管理活动中毫无疑问处于核心战略地位的管理工作,相比于企业其它管理工作,有如下特点:

1.综合性强

从反映经济活动的形式看,财务风险管理主要是运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经营全过程的各种财务风险实施管理。企业各个方面所存在不同类别的风险,最终是对企业资产及其资金运动的风险,都要通过资金来综合表现,最终综合反映在与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等相关的财务指标上。

2.涉及面较广

从工作范围看,财务风险管理的涉及面广。在企业里,无论是销各环节的经营活动,还是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活动,只要涉及到资金运动都属于财务风险管理的范围。企业财务风险发生在企业资金运动所涉及到的各环节、各部门,并且一个环节上的风险可能会波及另一个环节上的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的范围包括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各个环节,企业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也要在合理使用资金,提高风险管理效益方面接受财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和约束。

3.灵敏度高

站在管理效果上看,风险预测是否准确,风险决策是否恰当,经营管理是否有序,风险的预防和控制是否有效,风险管理能力是否提高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反映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上来。因此,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处于关键位置,是企业搞好风险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必须予以重视的环节。

二、财务风险管理的职能

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完备的职能体系,主要是由财务风险预测、财务风险决策、财务风险控制、财务风险管理效果评价以及财务风险损益处理五项职能组成,它们同时共同构成了实施风险基础管理的五个管理阶段和五方面的管理内容。

1.财务风险预测

在财务风险发生前,分析各种技术经济条件,综观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的发展活动以及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运用识别、估量等方法,对尚未发生但又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从财务角度进行系统的分析、全面的识别和恰当的估量,系统、连续地发现风险和不确定性,可以预测风险事项的发生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后果。风险预测分为识别和估量两个步骤。

2.财务风险决策

在预测的基础上,有必要将风险收益与控制风险所需成本进行纵向和横向上的比较,确定企业应对风险的级别,明确财务目标和经营目标,围绕目标制定相关政策,从而是现场降低企业风险管理成本,提高风险管理效益的目的。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必须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损失的大小进行优化组合,才能选出最佳决策方案。

3.财务风险控制

基于财务风险决策的结果,要求财务管理部门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方案计划,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降低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减少损失。财务风险控制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几个环节,在不同的环节,企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控制风险。在风险预控中,财务部门一方面要对企业其它职能部门的风险预防控制工作实行财务监督,另一方面也要对财务收支结算、筹资、投资和换汇等直接由财务部门负责的业务进行预防和控制。

4.财务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为了控制财务风险管理绩效,必须依据绩效评价标准对财务风险管理责任部门所采取的各项管理措施的适用性和效益性进行考察、分析、检查和评估,明确绩效的责任归属,并据以不断修正和调整计划,以适应变化中的情况并达到最佳管理效果。财务风险管理效果评价职能能否客观、公正地发挥,直接关系到财务风险管理责任的落实和评价,关系到各责任主体利益的分配,关系到能否调动有关责任部门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问题。因此,企业首先应建立财务风险管理评价标准,其次应衡量实际绩效与评估标准的差异程度,然后是调整差异程度。

5.财务风险损益处理

企业对风险结果进行财务处理,包括对风险损失的补偿和风险收益的合理配置两个层次。根据风险事件发生是否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结果就有两种可能性,一是风险事件不发生,企业除了获得期望收益外,甚至还可能获得更大的额外收益;二是风险事件发生,企业不能获得风险收益。为配合企业风险管理效果的考核,必须科学组织风险损益的核算,及时补偿风险损失,合理分配风险收益。

参考文献:

[1]张敦力.财务风险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杨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思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1(09).

[3]陈小玲.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08).

篇2

风险分析管理部门

新西兰农林部(MAF)是新西兰风险分析的主要管理部门,风险分析一般由MAF或MAF所管理的外部咨询机构来承担。在风险分析实施过程中,新西兰成立专门的风险分析项目管理组负责,该小组由项目管理者、项目团队组成。项目管理者在风险分析中的职责是:进行内部联络、公布利益相关者对风险分析的咨询、收集利益相关者提交的反馈意见、出具风险分析报告;由项目团队具体实施风险分析工作等。风险分析报告的初稿完成后,需要争取公众和利益相关方的评议,评议的时间一般是6周,之后也要对所有提出的评议意见进行分析。完整的风险分析报告通过项目组、工作组以及外部顾问的认可,并考虑了各个利害关系方的意见后公开风险分析结果,具有高度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风险分析范围

新西兰的风险分析主要集中在有机体或病害、物品或商品、传播途径、运输工具等。对进口货物的风险分析主要是指对进入到新西兰的有关物品、运输工具等所携带的有机体、病害进行分析。物品可能是一系列的商品或单一商品;有害生物可能是一种或多种。

风险分析框架

新西兰风险分析框架是依据现有的国际标准OIE(国际兽疫局)和IPPC(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组织)框架制定的,并在某些方面对这些标准进行了扩展。风险分析框架包括:危害确定(Hazard Identification)、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风险交流和记录(Risk Communication and Documentation)。

危害确定是风险评估之前必须的首要步骤,确定可能或潜在可能传入新西兰的、与传播途径有关的商品、有机体或病害所造成的风险。在确定危害之前,需要收集和记录大量正确的信息。危害确定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与特定有机体或病害传入的风险分析;与传播途径的风险;审议或修订了措施和政策的风险分析。

在风险评估步骤中,风险分析专家对新西兰境内潜在危害的进入、暴露和定殖可能性以及对环境、经济和人类造成的健康影响进行评估,目的是确定代表不可接受的风险水平的危害。风险评估包括四个步骤:进入可能性评估、暴露和定殖可能性的评估、结果的评估、风险估计。

风险管理是指有效地管理商品或有机体所带来的风险,将风险降低至可以接受的水平。

风险交流是在风险分析过程中将风险信息和风险结果双向、多边交换和传达,主要是指有关贸易部门与贸易部门的交流。

风险分析的方法

新西兰的风险分析所采用的方法是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实际中还会用到半定量方法。定性分析中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常常会加入专家的一些观点。半定量方法是指对定性的程度给予部分量化,但所给出的数字与可能性或结果的实际状况不一定能构成准确的关系。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会有一定的主观性,必须记录所有的信息、数据、假设、未知因素、方法和结果,所有的讨论和结论必须合理和合乎逻辑。

篇3

关键词:地铁隧道工程;决策模型;安全风险分析;可靠性

随着我国地铁工程建设高峰的到来,地铁工程建设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尤其是全国各城市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事故均呈上升趋势。为保证地铁建设的顺利进行,切实贯彻“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地铁隧道区间施工过程中必须系统全面的考虑安全风险因素。但是目前我国地铁工程建设中,普遍采取主观经验判断施工安全风险的方法进行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决策,未系统客观的开展安全风险评价工作;即使进行了安全风险分析的地铁工程,也没有将安全风险分析工作及其成果有机的结合到施工决策过程中,从而容易引发地铁隧道区间施工的决策失误,本质上致使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对基于主观经验的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决策模型的分析和调整,引入信息(知识)价值与安全风险分析可靠度概念,构建基于安全风险分析的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决策模型。通过决策结果的比较,讨论了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效益及其影响因素;同时进行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效益的可靠性分析,量化安全风险分析结果对地铁隧道施工决策的影响,为科学、安全的进行地铁隧道施工提供决策支持和重要保障。

1 基于主观经验的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决策模型

1.1 决策单元的划分与变量空间的构成

设整条地铁线路由若干段隧道区间组成,每段隧道区间构成一个独立的决策单元。考虑安全风险的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决策问题由以下变量空间构成:

(1)风险状态空间R={R1…Ri…Rn…}由n个施工安全风险等级组成。施工安全风险等级由隧道区间的地质水文环境、工程周边(既有建筑物、地下管线)环境、区间长度、计划工期、施工管理等因素共同决定;

(2)施工方法空间S={S1…Sk…Sl…}由l种隧道区间施工方法组成。目前隧道区间的施工方法主要有明挖法、盖挖法、暗挖法、盾构法;具体工程中这些方法又可以细分为多种不同的施工工法,如暗挖法可分为全断面法、台阶法、CRD法等;

(3)成本空间C=(Cki)l×n由安全建造成本矩阵构成,其中Cki由Sk∈S和Ri∈R决定,表示在某种安全风险等级的情况下,采用某种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时,考虑施工过程中必要的安全生产投入和预期损失值后的建造成本。

1.2 风险状态空间的概率表达

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决策是以风险状态空间的概率信息为基础的,工程实际中风险状态空间的概率通常根据决策者的主观经验判断设定。因此,某段隧道区间的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可用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先验概率矩阵P表示为:

P=[p1…pi…pn]

其中pi表示该段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等级为i级的先验概率。

1.3 决策结果

以第m段隧道区间为例,通过主观经验设定的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先验概率矩阵P,进行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决策的结果应为:

(1)

这时选择的施工方法所对应的安全建造成本期望值最小。

2 基于安全风险分析的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决策模型

以上决策过程是在未进行系统安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决策信息的来源主要是决策者的经验知识,容易导致决策结果带有过多的主观性和任意性,为地铁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本质上的隐患。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在决策阶段进行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充分收集获取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的信息,以提高决策信息的真实度、完整度、可信度,从而修正上述决策模型中状态变量空间的概率信息,支持决策者做出科学决策。为了将安全风险分析工作及其成果有机的结合到施工决策过程中,在上述决策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基于安全风险分析的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决策模型。

2.1 变量空间的调整

除上述模型中的三个变量空间外,本模型引入以下变量空间:

(1)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成本变量CRA。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成本CRA是指一系列安全风险分析工作的总费用,包括工程详勘、建筑物管线调研、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预评价、RAMS咨询等。

(2)安全风险分析可靠性空间SAR。安全风险分析可靠性反映安全风险分析结果真实、有效、可信的状态属性,用安全风险分析可靠性矩阵SAR=(pSARi|Rj)n×n表示,其中pSARi|Rj(0≤pSARi|Rj≤1)由安全信息(知识)价值变量ε决定,表示工程实际中安全风险等级为j级的隧道区间,经过安全风险分析后得出安全风险等级为i级的概率。

2.2 风险状态空间的概率表达

进行成本为CRA的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后,决策者便可以在收集获取的安全信息(知识)基础上进行决策,通过安全风险分析可靠性矩阵对风险状态空间的概率信息进行修正,得出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等级的后验概率。

(1)安全风险分析可靠性空间的概率表达

为进行安全风险分析可靠性空间的概率表达,引入安全信息(知识)价值变量(0≤ε≤1)。这里,决策者所掌握的安全信息(知识)即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决策时所掌握的安全风险分析成果;而完全信息(知识)条件是一种理想状态,表示决策者在决策时拥有关于风险状态的完全确定性信息(知识)。

由安全风险分析可靠性及其矩阵定义可知,pSARi|Rj是信息(知识)价值变量ε的函数,即pSARi|Rj=fij(ε)。因此,安全风险分析可靠度矩阵可表示为SAR=[fij(ε)]n×n,其中,0≤fij(ε)≤1;每列之和;当ε=1时,即完全信息(知识)条件下有且。

(2)风险状态空间的后验概率表达

设某段隧道区间经过安全风险分析后得出安全风险等级为i,则其实际安全风险等级为j的后验概率PRj|SARi可用贝叶斯公式计算得出:,其中PSARi是该段隧道区间经过安全风险分析得出安全风险等级为i的全概率,即。

2.3 决策结果

以第m段隧道区间为例,在经过安全风险分析得出该段隧道区间安全风险等级为i级且采用施工方法k时的安全施工成本期望值为。因此,第m段隧道区间基于安全风险分析进行施工决策的结果应为:

(2)

考虑理想状态下,即完全安全信息(知识)条件下,有且,则第m段隧道区间基于安全风险分析进行施工决策的结果应为:

(3)

3 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效益及其可靠性

3.1 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效益

相比于基于主观经验的决策结果,完全安全信息(知识)条件下的决策收益为EVPA=E[CPerfect Analyse]-E[CNo Analyse]。由于完全安全信息(知识)条件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工程中不可能保证,故EVPA没有实践意义。

相比于基于主观经验的决策结果,基于成本为CRA的安全风险分析所获得的决策收益EVPA=E[CGeneral Analys]-E[CNo Analyse]。因此,成本为CRA的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效益EVRA=EVGA-CRA。

对于特定地铁工程而言,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等级概率矩阵P、安全建造成本矩阵C可视为已知条件(常量),因此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效益EVRA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1)安全风险分析成本CRA。一般的,随着安全风险分析成本CRA的提高,基于安全风险分析所获得的决策收益EVGA逐渐增加,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效益EVRA先逐渐增加;到达峰值后逐渐减少。CRA、EVGA、EVRA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效益的影响因素示意图

(2)安全风险分析可靠性矩阵SAR。进行成本为CRA的安全风险分析后,SAR主要通过安全信息(知识)价值变量ε影响EVRA,表现为CRA所对应EVRA曲线上某点的垂直偏移量,如图1所示。

3.2 EVRA的可靠性分析

上述安全风险分析可靠性矩阵SAR对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效益EVRA的影响,可以通过可靠度理论进行以下分析:

(1)EVRA的极限状态方程。设某段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先验概率矩阵P、安全建造成本矩阵C已知,进行成本为CRA的安全风险分析后,令安全风险分析可靠度矩阵SAR=[fij(ε)]n×n为随机变量空间,则EVRA极限状态方程为EVGA=CRA, 有:

当EVGA-CRA>0时,EVRA为可靠状态,可靠概率为P(EVRA>0);

当EVGA-CRA

当EVGA-CRA=0时,EVRA处于临界状态。

(2)EVRA的可靠性指标。可靠性指标β是根据随机变量空间SAR的不确定性用来衡量EVRA失效概率的指标。在本文中,随机变量空间定义为X={f11(ε),...,fnn(ε)},且fij(ε)服从正态分布,利用一次二阶矩理论,可靠性指标为:

(4)

其中EX为随机向量X的均值向量,∑-1X表示随机向量X的协方差矩阵∑X的逆矩阵,X∈Ω表示随机向量空间X={f11(ε),...,fnn(ε)}在失效面EVGA

(3)EVRA的可靠概率

根据可靠性指标β的定义,可以求出EVRA的可靠概率为:

(5)

因此,通过可靠度理论分析SAR对EVRA的影响,可以建立安全信息(知识)价值变量ε与EVRA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效益EVRA为正的概率,量化安全风险分析结果对地铁隧道施工决策的影响。

4 算例

某城市地铁工程隧道全长18821.2米,可划分为18个区间。根据地质水文环境、工程周边建筑物、管线环境、区间长度、计划工期、施工管理等因素,对安全风险的后果、人体暴露于风险环境的频繁程度以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综合考虑后,该城市地铁工程共设定五种安全风险等级,如表1所示。

表1 某地铁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等级表

安全风险级别 风险的后果 暴露于风险的频繁程度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Ⅴ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连续暴露 完全可能预料

Ⅳ 灾难,数人死亡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相当可能

Ⅲ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每周一次暴露 可能,但不经常

Ⅱ 严重,重伤 每月一次暴露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Ⅰ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每年几次暴露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该城市地铁工程考虑安全风险后进行施工方法征集和编制,拟采用以下五种施工方案(含辅助施工方法),不同安全风险等级下采用不同施工方法时平均每米的安全建造成本矩阵C如表2所示。

表2 某地铁隧道工程平均每米的安全建造成本矩阵

地铁隧道区间施工方法 不同安全风险等级下平均每米安全建造成本(元)

Ⅰ Ⅱ Ⅲ Ⅳ Ⅴ

明挖法 94500 135000 171000 216000 265500

浅埋暗挖全断面法 123750 105750 159750 220500 270000

盾构法 130500 146250 139500 191250 244140

浅埋暗挖台阶法 139500 135000 162000 188550 236250

浅埋暗挖CRD法 132750 137250 155250 193500 198000

该城市地铁工程的18个隧道区间,根据决策者主观经验,结合本地铁工程实际,得出每一隧道区间所对应的施工安全风险等级概率矩阵P,如表3所示。

表3 某地铁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概率矩阵

序号 区间名称 长度(m) 安全风险等级先验概率

Ⅰ Ⅱ Ⅲ Ⅳ Ⅴ

1 A-B站 294.5 0.51 0.49 0.00 0.00 0.00

2 B站-C站 1275.8 0.15 0.47 0.38 0.00 0.00

3 C站-D站 1222.6 0.15 0.47 0.38 0.00 0.00

4 D站E站 970.8 0.00 0.00 0.47 0.53 0.00

5 E站-F站 1646.6 0.00 0.29 0.64 0.07 0.00

6 F站-G站 694.3 0.15 0.25 0.53 0.07 0.00

7 G站-H站 936.9 0.14 0.25 0.56 0.06 0.00

8 H站-I站 1224.8 0.47 0.43 0.10 0.00 0.00

9 I站-J站 1609.1 0.48 0.45 0.07 0.00 0.00

10 J站-K站 602.4 0.49 0.51 0.00 0.00 0.00

11 K站-L站 967.6 0.51 0.49 0.00 0.00 0.00

12 L站-M站 1153.8 0.50 0.50 0.00 0.00 0.00

13 M站-N站 889.2 0.78 0.22 0.00 0.00 0.00

14 N站-O站 992.8 0.10 0.83 0.07 0.00 0.00

15 O站-P站 1019.6 0.19 0.81 0.00 0.00 0.00

16 P站-Q站 1215.1 0.67 0.33 0.00 0.00 0.00

17 Q站-R站 953.1 0.86 0.14 0.00 0.00 0.00

18 R站-S站 1152.2 0.13 0.32 0.54 0.00 0.00

针对上述5个等级的安全风险,进行成本为CRA=1500元/米的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其安全风险分析的可靠性矩阵SAR如表4所示。

表4 安全风险分析的可靠性矩阵

经安全风险分析得出的安全风险等级i 工程实际安全风险等级j

Ⅰ Ⅱ Ⅲ Ⅳ Ⅴ

Ⅰ 0.9 0.1 0 0 0

Ⅱ 0.1 0.9 0.1 0 0

Ⅲ 0 0 0.8 0.1 0

Ⅳ 0 0 0.1 0.8 0.1

Ⅴ 0 0 0 0.1 0.9

利用公式1~3,经过计算可知:进行成本为CRA=1500元/米的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后,该城市地铁隧道工程的安全建造成本为2175796793元,相比于基于主观经验的决策结果所获得的决策收益EVGA为161708401,该城市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效益EVRA为133476601元,节约安全建造成本6.13%。其中隧道区间7的安全风险分析效益EVRA最高,为11409.06元/米。该城市地铁各隧道区间的不同决策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某城市地铁各隧道区间的不同决策结果比较分析图

下面以N站-O站区间为例,进行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效益EVRA的可靠性分析验算,为简化验算模型,设该段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等级概率为P(Ⅰ级风险分布概率为0.4,Ⅱ级风险分布概率为0.6)、安全建造成本为C(浅埋暗挖全断面法针对Ⅰ级风险平均每米安全建造成本为126000元,针对Ⅱ级风险平均每米安全建造成本为129000元;明挖法针对Ⅰ级风险平均每米安全建造成本为75000元,针对Ⅱ级风险平均每米安全建造成本为168000元)。

进行成本为CRA=1500元/米的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令其安全风险分析的可靠性矩阵SAR随机变量空间为(ε1,ε2),如表5所示。

表5 安全风险分析的可靠性矩阵变量空间

经安全风险分析得出的安全风险等级i 工程实际安全风险等级j

Ⅰ Ⅱ

Ⅰ ε1 1-ε2

Ⅱ 1-ε1 ε2

利用公式1~3,经过计算可知:N站-O站区间工程进行成本为CRA=1500元/米的安全风险分析后,该段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效益EVRA=20400ε1+23400ε2-24900(0≤ε1,2≤1)。因此,安全风险分析的可靠性矩阵SAR对于EVRA的影响如图2所示。

根据可靠性指标定义,EVRA失效面方程为20400ε1+23400ε2

其中ρ为随机变量ε1,ε2的相关系数,利用公式5,可求出该段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效益EVRA的可靠概率,如图3所示。

图2 安全风险分析可靠性矩阵与效益间的关系

图3 相关变量的可靠性指标与可靠概率

5 结论

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是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决策的一项重要前提工作,其成果是科学、安全的进行地铁隧道施工的重要依据和保障。因此,将安全风险分析工作及其成果有机的结合到施工决策过程中,在实际工程中运用基于安全风险分析的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决策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引入信息(知识)价值与安全风险分析可靠度概念,构建基于安全风险分析的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决策模型,并进行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效益的影响因素和可靠性量化分析。算例表明,基于安全风险分析的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决策模型为科学、安全的进行地铁隧道施工提供了决策支持。需要指出的是,在地铁隧道区间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成本一定的条件下,如何提高施工安全风险分析所获取的安全信息(知识)价值是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兵.地铁车站施工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6.

[2] 宫志群.地铁盾构区间隧道施工风险分析及评价[D].天津:天津大学,2006.

[3] 周诚.地铁工程建设安全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4] 赵恒峰,邱菀华,韩丽敏.不确定性决策中完全信息获得的事前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12:20-24.

[5] 郭卫平,朱山立.不确定性决策分析中的概率问题[J].统计与决策,2004,179(11):9-10.

[6] 边慎.决策理论研究及不确定性决策模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7] 董明钢.盾构隧道施工安全的若干问题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 2005.

[8] Karim S. Karam,Jad S. Karam,Herbert H. Einstein. Decision Analysis Applied to Tunnel Exploration Planning I: Principles and Case Study[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7,5:344-353.

篇4

风险度是表示风险大小的主要指标。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主要是通过风险度的大小,从经济效益角度评价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可能遭受的各种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将分析结果提供给农业决策者,可降低决策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是农业风险决策和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其核心是建立风险评价模型,通过模型可计算出各条风险链和风险体系的风险度。本文建立的风险评价模型以改进的农业生态地区法为基础,考虑了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干物质积累以及对产量的影响,是一种适宜于以籽粒或果实为收获部分的农作物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

2模型综述

建立一个实用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模型需经过三个层次逐级放大:(1)概念模型,(2)过渡模型,(3)实用模型,各层次的具体关系如所示,下文将对层次结构作进一步阐述。

3模型的层次结构

3.1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1]的结构如所示,风险分析的重要环节是建立灾害模型、价值模型和抗灾性能模型。

3.1.1建立灾害模型

灾害模型描述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以及危害程度,并包括一些与灾害有关的信息。灾害模型主要反映自然灾害系统的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成灾规律、承灾体以及灾情的特征,包括如下主要内容:(1)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形式、天气特点、致害的主要气象指标、灾害的表现;(2)农业气象灾害的分级说明以及各级灾害的指标;(3)根据历史气象资料和灾情资料统计出的各级灾害发生的概率;(4)灾害强度和受灾程度的定量关系。

3.1.2建立价值模型

价值模型必须反映出不同等级农业气象灾害下的最终产值。为计算风险度的大小,还应研究灾前、灾中以及灾后作物价值的变化规律和农业生产的投入价值。由于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价值模型要体现如下特点:首先,农作物的价值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是动态变化的。农业生产过程始于一定的基础投入价值之上,在干物质积累的同时不断提高农作物的价值,最终形成产出价值,但是由于作物在不同生育期的干物质累积对最终产值的贡献不同,所以作物价值的变化与干物质累积并不同步。其次,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是以投入价值和最终产值作为风险分析的基础,而干物质的积累到最终产值的形成需要有良好的转化途径,对以籽粒或果实为收获部分的农作物而言,这个转化途径就是作物能顺利地由营养生长过渡到生殖生长。从中可看出,进行风险分析时,仅研究干物质的积累尚不够,还必须研究最终产值的形成过程。再次,由于作物是活的有机体,对灾害有一定的适应和防御等调节能力,并且能够通过后期生长来弥补灾害带来的损失。所以当灾害发生后,作物价值的变化与受灾程度和抗灾能力紧密相关,而且灾后价值的变化又受作物恢复能力的影响。

3.1.3建立抗灾性能模型

抗灾性能模型的主要功能是根据作物种植环境以及作物本身特征来确定作物的抗灾性能指数。影响作物抗灾性能的因素很多,与作物有关的因素有品种、发育期、作物长势等等,与环境有关的因素有地形、地势、海拔高度、土壤状况等等。理想的抗灾性能模型应能较好地回答如下问题:(1)抗灾性能与哪些因子有关;(2)抗灾性能与这些相关因子的定量关系如何;(3)如何综合这些相关因子对抗灾性能的影响。

3.2过渡模型

3.2.1对农业生态地区法[2]的几点改进

过渡模型的结构如所示,为适应农业气象灾害价值模型的特点,将农业生态地区法作了如下改进:(1)假设作物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的干物质分别为Mn和Mr,而籽粒或果实的干物质(Mf)来源于Mn和Mr的一部分,可表示为:Mf=Mn•Tnf+Mr•d(1)式中,Tnf表示营养生长期总干物质输送到籽粒或果实中的比例;d表示生殖生长期总干物质被籽粒或果实利用的比例。(2)在实际做风险分析时要求以天为步长考察作物干物质的变化,这是由灾害发生的随机性和作物内在的调解机制决定的。(3)农业生态地区法得到的产量是一种对气候适应,无限制条件下种植的高产品种的潜在产量,所以有必要考虑除气象条件以外其他因素对产量的胁迫作用,为此引入了实际最大产量(Ypc)的概念,它是指在当前平均生产水平下,由气候条件决定的单位面积植物经济学产量,其计算可依据当地实际产量资料,其值等于代表当前平均生产及管理水平的趋势产量和最大气象产量之和,这里最大气象产量和当地最适气象条件对应。在缺乏实际产量资料时,可由环境相似地区的实际最大产量订正求得。(4)引入了表征除气象条件外其它环境条件对农业生产胁迫作用的系数K,K=1-Ypc•(1-W)Ymp(2)其中:Ymp为由农业生态地区法求得的潜在产量;W为籽粒或果实的水分含量,K值越大,表明除气象条件以外的其它环境条件的胁迫作用越大;反之亦然。(5)为反映果实干物质和最终产值之间的联系,在大面积生产上,暂不考虑产后风险,假定都能及时采收上市、保证品质的条件下,可以认为最终产值主要取决于干物质产量,因此引入从果实干物质到最终产值的转换系数T,其计算式如下:T=YpcPMf(1-K)(3)其中:T表示在最适气候条件及当前生产状况下,每公斤果实干物质在当前市场状况下能获得的最终产值,单位为元/kg;P为当前平均价格。T随当前市场价格的变化,可反映市场条件对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的影响。

3.2.2实际最终产值的计算

为计算风险度必须求得实际最终产值,而实际最终产值又与果实的干物重密切相关,文中以Mfp表示实际果实干物重,可按下式计算:Mfp=(Mnp•Tnfp+Mrp•dp)•Fp(4)其中:Mnp为实际状态下营养生长阶段积累的干物质;Mrp为实际状态下生殖生长阶段积累的干物质;Tnfp,dp分别为实际状态下营养及生殖生长期干物质的利用比例;Fp为实际状态下受开花受粉状态影响的果实转化系数。前文已有介绍,籽粒和果实的形成需要有良好的干物质转化途径,这种转化途径的好坏主要受花芽分化期以及开花受粉期气象条件的制约,Fp正反映了该时段气象条件的优劣程度。各变量的计算式如下:Mnp=∑mi=1Md(5)Md=M•(1-K)•f1(d)•R(6)Mrp=∑ni=1M′d(7)M′d=M•(1-K)•f2(d)•R(8)Tnfp=TnfE1(9)dp=d•E2(10)Fp=F•f3(d)(11)其中:Md和M′d为实际状态下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每天干物质积累;M为最适气象条件下每天的干物质生产量;R为在抗灾性能模型中确定的抗灾性能指数;f1(d),f2(d),f3(d),E1,E2分别描述灾害对营养生长期每天干物质、生殖生长期每天干物质、开花受粉情况、Tnf和d的影响;d为当天的受灾程度;d为花芽分化期或开花受粉期的平均受灾程度;F为理想状态下的转化系数,其值恒为1。受灾程度是对作物受灾等级的定量描述,其取值范围在[0,1]之间,在取值范围内,随着受灾等级增加,受灾程度逐渐增大。E1和E2的确定可根据营养生长期及生殖生长期的平均受灾程度。

3.3实用模型

针对具体的灾害类型,根据各种灾害的实际资料,可确定上述5个灾害影响函数的具体形式,代入相应计算式中即得到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实用模型。

4以华南荔枝生产为例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

4.1资料来源华南荔枝生产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依据广西玉林地区农业气象实验站多年调研和实验研究的成果,同时参考了有关文献[3,4]。气象资料取自广东珠江三角洲代表台站,包括从化(1959-1993)、高要(1955-1993)、广州(1951-1993)、惠阳(1953-1993)、台山(1954-1993)、珠海(1962-1993)、深圳(1953-1993),同时以广西玉林(1954-1993)和陆川(1962-1993)作为对比。选取了与各农业气象灾害指标有关的气象要素,包括从11月至次年5月逐日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日照时数和降水量。荔枝价格假定为15元/kg,并以15万元/hm2作为目标产值。

4.2荔枝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影响函数

华南荔枝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有:(1)越冬期冻害、(2)花芽分化期暖害和(3)开花期低温阴雨天气。越冬期冻害指标如下:当极端最低气温≤0℃时,幼苗开始受冻,下降到-2.0—-3.0℃时,成龄树中等受害,当出现-4.0℃的低温时,冻害严重[5]。荔枝的花芽分化需要一定时间的低温诱导,如果花芽分化期气温持续偏高,则难以形成果枝[6],构成“暖害”。荔枝暖害有两种指标形式:一是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一般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在4.0—5.0℃时,为轻暖害;5.1—7.0℃时为中度暖害;≥7.1℃时为严重暖害。二是最冷月平均气温,一般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3.0至14.0℃时为轻暖害,14.1至15.0℃时为中度暖害,≥15.1℃时为重度暖害。荔枝开花期的气象条件以低温阴雨日数表示:一般以日平均气温≤17.0℃或极端最低气温≤12.0℃,且雨量≥0.1mm或日照≤1.0h为低温阴雨天气,若盛花期连续低温阴雨天气≤2d为小害,3—4d为中害,≥5d为重害[7]。根据以上分析,华南荔枝生产的风险体系如所示。荔枝冻害可发生在营养生长期或生殖生长期,并能影响Tnfp和d,而暖害和低温阴雨均表现为对转化途径的影响,考虑到低结实率下籽粒重(或单果重)的补偿效应,其函数选用幂函数形式。具体函数如所示。

4.3计算结果分析

风险曲线描述了风险度和目标产值之间的关系,珠江三角洲代表台站以及广西玉林地区荔枝生产的花芽分化期暖害风险曲线如所示,其余灾害有相似的形式。同时在表3中列出了对指定目标产值的各条风险链和风险体系的风险度。从风险曲线可以看出,风险度和风险曲线都有较好的指数关系,即:随着目标产值的上升,风险度呈指数上升。同时从可看出:(1)华南地区荔枝越冬期冻害对生产影响不大,其风险度均小于0.1,而荔枝花芽分化期暖害和开花期低温阴雨天气所造成的风险要大得多,所以该地区荔枝生产的灾害防御应以防御上述两种灾害为主。(2)冻害和暖害的风险程度存在较明显的纬向分布特征:往北越冬期冻害严重,往南花芽分化期暖害逐渐加强,从风险体系的风险度可看出,华南地区荔枝生产的最适区域在北纬23度附近。

篇5

关键词:医院 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165-01

近年来,医院的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迅速发展,关于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相关文献层出不穷,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方面势态发展良好。但另一方面,我国医院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着弊端,对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还不够深入。因此,在医疗器械管理中加强对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医院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现状

医院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贯穿于医疗器械寿命周期的全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持续跟踪和循环往复的管理工作,在我国,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虽有一定的发展,但风险管理并不深入,医疗器械风险管理问题突出:医疗器械管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薄弱,风险管理的专业水平不达标,风险管理的方法仅停留在经验层面,没有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系统的风险管理方法预防和控制风险;另外,医院的医疗器械管理人员并未意识到医疗器械生命周期全过程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其风险管理仅停留在概念性层面上。医院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还比较缓慢,医疗器械管理各责任主体的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基于此,加大对我国医院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力度,具有重要意义。

2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风险无处不在,在医院中,风险是指因医疗技术的使用不当而造成对病人或者使用人员的伤害。造成医疗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由医疗器械损伤或电击造成损伤的物理风险;二是医疗技术应用不当,医疗机械操作不合理引起的临床风险;三是医疗器械性能指标下降或测量错误等而造成的技术风险。医疗器械存在的风险不仅仅因为本身存在质量问题,还体现在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风险。

医疗器械随着科技的发展被大量运用于医院的诊疗过程中,但由于其管理不当就会给病人以及使用人员造成各种风险。医疗器械在医院诊疗过程中是否安全可靠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同时对医院的信誉以及医疗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加强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测,风险分析、评估预建档,并制定切实可靠的风险管理措施,保障医疗设备安全可靠,降低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是保障病人生命安全与医院的医疗质量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医疗器械管理的基础。

3 风险管理在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结合某三等甲级医院的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应用实际,风险管理应贯穿于医疗器械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即在其使用、维修维护以及回收报废的整个环节都要加强风险管理;同时要加强医疗器械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此外还要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风险分析、检测、评估与防范,加强对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才能保障医疗器械安全可靠。

3.1 强化风险意识,健全风险管理机构

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不仅仅依赖于医疗器械的治疗保证,或使用人员在使用过程中降低风险,它是一个系统的管理工作,需要对其风险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强化风险意识,并建立风险管理机构,对风险管理进行分工协作。该三等甲级医院从各个部门中组织人员,成立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委员会的职责进行完善与分工,在原有的医疗器械购置论证的职能上,增加了医疗器械质量控制、风险评估与检测等职能,强化委员会的风险管理意识。

3.2 加强医疗器械风险评估与分析

该医院将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划分为三个板块:风险分析、风险评估与风险监控。风险监控对风险分析与评估进行反馈,根据反馈信息进行及时调整。同时,该医院对医疗器械的风险分析与评估主要在医疗仪器使用前和在不同的使用环境条件下进行风险分析评估。

(1)医疗仪器使用前的风险分析与评估。在医疗设备投入使用前,根据仪器的各种警示内容,如防护设施、安装设备以及配套条件等,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如高频电离辐射或多台设备联合使用可能对病人造成的危害干扰等各种风险因素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

(2)医疗仪器在不同使用环境下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医疗器械的使用环境如温度、湿度以及有害或有毒气体对医疗器械的危害等,或者由于使用者的错误使用,以及医疗仪器存在故障的环境下使用等,进行风险分析评估。

3.3 加强医疗器械预防性维修及日常维护

对医疗器械进行预防性维修是该院在风险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与日常维护相结合,消除医疗器械的潜在风险以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风险管理人员主要对医疗器械的工作状态、使用环境及情况、医疗器械的电源系统、软件测试系统、光学系统、随机附件等进行风险评估与检测,根据评估情况进行医疗器械的日常维护与维修,并做好归档工作。

3.4 加强医疗器械的质量检测与管理

医院医疗器械的质量检测往往容易被忽视,尤其是在对医疗设备进行较大的维修之后,风险管理人员的质量观念不强,不会进行进一步质量检测,风险意识薄弱,造成医疗器械的使用性能极不稳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严格把关医疗器械的质量问题,加强维修后的质量检测与管理,使医疗器械的质量具有可靠性及稳定性,是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重要步骤。

本文在分析我国医院的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现状的基础之上,阐述了风险管理对于医疗器械管理的重要性,并结合具体医院风险管理实例,介绍风险管理在医疗器械管理中的运用。经分析,加强对医疗器械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以及做好医疗设备风险分析、评估、监控是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将风险管理运用于医院医疗器械的各环节之中,不但提高了医疗设备的安全性,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还能使医疗器械的风险降到最低,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与信誉。

参考文献

[1] 李伟,王澜.医疗器械风险管理中风险分析的方法[J].现代医院,2012(7):6-8.

[2] 王帆.关于我国医疗器械在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

篇6

关键词:在险价值 BOT项目 风险分析 净现值

一、引言

BOT(Build-Operate-Transfer)是一种项目融资管理模式。BOT项目是指私营财团的项目公司(包括内资和外资)与东道国政府以契约方式签订特许权协议,由项目公司筹资和建设传统上由政府部门或国内单位承担的重大公共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公司在特许期内对项目拥有所属权、经营权、收益权。通过提品或收取服务费用。回收投资、偿还贷款并获取合理利润。特许期满后,则将该项目无偿转让给当地政府。BOT方式作为一种减少国家借款和吸引外资直接投资的有效手段,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因其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众多私营财团也愿意将资金用此方式投资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去。然而,BOT具有规模较大、资金需要量大、技术要求高、使用期限长的特点,决定了BOT项目面临的风险因素多,风险高,并且存在极大不确定性。所以,研究BOT项目风险分析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二、VaR简介

VaR(Value at Risk)也被称为在险价值或受险价值,它是指按某一确定的置信度,对某一给定的时间期限内不利的市场变动可能造成投资组合的最大损失的一种估计。设资产的收益为(v,预期收益为一定值EIV),置信度为x%,则VaR可以由下式定义:

P(V

P(V

其中,VaR取损失的绝对值。

绝对损失和相对损失的区别在于考察损失的参考标准不同。绝对损失的参照物是期初的资产原值或投资额:而相对损失的参照物时期末的预期价值。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一般取绝对损失为准。

VaR是上世纪90年代才被引入的一种度量金融风险的新标准。1994年10月,JP Morgan公开了一个名为Risk Metrics的系统,该系统就是建立在VaR基础之上的。VaR是一种对可能给银行造成困难的坏结果的风险概念,而传统的波动率: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三种风险度量是无法做到的。因此VaR迅速成为风靡全球度量市场风险的工具。1996年美国财政部货币监管署、美联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联合作出决定:从1998年1月1日起。美国所有银行必须实施VaR风险分析方法,并定期报告评估结果。VaR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是由它的特点决定的。

1、它用一个单一的数字捕捉了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VaR直接度量损失的数值,比标准差、损失概率等风险度量指标更加直观。

2、它容易理解,应用广泛。VaR是损失的数值。不同风险因素的影响可以直接相加,询问简单的问题:“情况到底有多糟”。故而容易理解,应用广泛。稍作修正就能应用于其它风险分析系统中。

3、不依赖特等的概率分布假定。VaR的定义不要求研究的情况必须是正态分布。虽然最初JP Morgan的Risk Metrics系统是以正态分布为前提的。所以VaR可以将不对称分布期权纳入其中。

三、BOT项目风险分析应用VaR的必要性

VaR虽然广泛应用于金融风险分析,但数学上简单明了的性质同样可以应用于其它分析领域。BOT项目由于周期长、投资大,市场因素很难把握,而目前项目风险分析的方法相对陈旧,还没有专门针对BOT项目风险分析方法。在项目可行性分析中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三足鼎立。但是,各自又有诸多不足。盈亏平衡分析,产品价格不变、只生产一种产品假设过于简单,不能充分体现项目面临的风险。犹如应力测试的敏感性分析,只允许一种风险因素发生变化,其它因素不变。没有考虑因素相关性的存在和事件发生的概率。而这些恰恰是现实项目中普遍存在的。概率分析虽然引入了事件发生的概率,但并没有对概率以外其他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如此,完全有必要将金融风险分析中的VaR引入到BOT项目风险分析中。

四、计算VaR的方法与步骤

1、确定收益指标

项目经济评价中一般有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两个指标,VaR计算的是BOT项目中预期最大损失,故应使用NPV指标。

2、风险因素分析

BOT项目风险众多,按类别可分为政治风险、建造风险、运营风险、市场和收益风险、资金风险、法律风险等。但并不是所有的风险都能从NPV中显示出来。从这点来讲,采用NPV指标也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但较上述的三种分析方法还是有很大进步。

影响NPV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市场和收益风险以及资金风险。具体来讲包括通货膨胀、利率、汇率、折现率、原材料价格、产品价格、人均工资等。

(1)由于通货膨胀因素的存在,BOT项目的预期收益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项目的资金风险。具体表现为因通货膨胀,银根紧缩,利率上升。致使资金成本加大;同时,价格上升,致使原材料的成本增加,带来资金风险。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3)蒙特卡罗模拟(SMC)

该方法是使用取自正态分布的随机数来建立将来情景的一个分布。对于这种情景的每一个分布,运用某种定价疗法计算投资组合的价值,然后直接估计它的VaR值。SMC是计算VaR最有效的方法。能说明广泛的风险,唯一的缺点就是成本太高。

(4)历史模拟(History Simulation)

该方法对收益率的分布几乎不做任何假定,但假设在样本周期内。收益率分布是不变的。具体应用到BOT项目分析中,历史模拟需要一个足够长且充足的历史数据库。然后。假定项目在该段时间中的某一任意时刻开始,并在该段时间内结束。就算出项目的虚拟收益。重复抽样得到虚拟收益的分布并由此得到Vail值。该方法完全基于历史数据,所以不是最好的办法。

五、VaR在BOT项目分析中的应用领域

NPV和IRR收益指标虽也有风险分析,但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风险指标,更没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建立一个经过风险调整的收益指标,这是不利用项目决策的。而VaR做到了这一点。在此借鉴基于CAMP模型建立的投资基金业绩评价体系来构建新的评价指标,如下:

SP=(NPV)/(VaR(NPV))

这一指标是在对Sharpe比率修正的基础上建立的,从上式可以看出SP是一个无量纲的量。在决定BOT项目项目是否可行时,可由项目公司设定一个基准B,当SP≥B时,该项目可以接受;SP

篇7

关键词:风险导向;企业审计;实施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现代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对较长的历史,首先在国际社会上,审计的概念与原则发生了改变与进一步的发展,以便满足不同财务信息需求者的实际需求。在20实际初期,美国企业发展中,由于企业从银行进行了大量的贷款,银行为了保护自身利益,确保企业具备偿还能力,开始对企业进行审计工作,对传统审计方式进行了突破,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果与效率。在1957年,风险这个概念首先与审计工作进行了融合,风险概念的提出,使得审计工作进行了转变,使得企业的全面经济状况得到关注,成为了审计中的重要意识。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社会环境对于审计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审计业务领域需要不断的扩大,并且各种咨询业务、鉴证服务等的需求不断增加。审计工作要寻求自身的发展,就必须在风险评估之上,来进行审计性质、范围与时间的确定,形成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审计模式,而这种模式就是风险导向审计。而风险导向审计也经历一段时间的发展,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思路是由下向上,通过风险评测,来确定所审计企业的实际经济水平,对相关报表以及账户进行确定。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对审计方法进行改革,形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一、现代风险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主要区别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经营风险的评价,来确定相关性质、时间与范围的方法,是一种战略性的系统思想。进行风险导向审计工作中,对于企业所处行业的具体情况、战略目标以及其他方面来进行综合的评价,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两者的性质不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主要是基于系统性的理论来进行发展,传统风险审计方式主要基于传统审计制度来发展的,先打与传统风险审计的出发点有很大的不同,两者的性质也完全不同。其次,两种审计方式对于风险的认识也存在很大不同。现代方式的审计工作对于企业的经营所有风险来进行评估,传统审计对于企业风险的认同方式较为单一,仅仅将固有风险以及控制风险来进行评估。再次,两者具有不同的导向,传统审计方式以内部控制为导向,并且将内部控制作为评估结果。现代审计方式则以被审计企业所面临整体经营风险为导向。最后,两种审计方式的切入点有很大的不同。传统审计方式以具体的业务交易为审计基础,来判断风险水平,采用由下到上的审计思路。现代审计工作则是关注企业整体经营风险,采用由上到下的风险分析过程。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实施框架

(一)风险导向分析框架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基础是对于企业战略经营的风险进行分析,现代风险分析是一种新的分析工具,重视对整体风险的分析,并且在分析中,以由上往下的分析方式,对于经营与审计中的风险进行分析。现代风险导向分析审计方法首先要对于企业的整体外部环境进行分析与了解,对于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与经济环境的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确定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风险。通过对企业整体环境的分析,得出企业所面临整体形式特点与整体风险。审计人员对企业的风险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对企业的业绩与风险进行综合的计算与评估,并且对其风险控制的措施进行评价。其次,对于企业经营管理中,风险分析人员需要对企业经营的内在风险进行评估,并且与企业的经营工作相结合,分析风险与企业经营的内在关系。最后,对于风险的分析上,剩余风险也是风险审计中的重要内容,审计人员要根据审计情况进行追加分析,确定重点审计环节。

(二)风险导向实施框架

以往的审计工作中,传统的风险想到审计工作中,缺乏系统的方法对于审计资源进行良好的配置,审计对象与审计目的不明确,审计结果难以达到应有的目的。现代风险审计工作的目的,是要对企业整体风险进行最大程度的降低,并且在规划期内,对于风险控制手段的优先性进行安排。在风险设计工作中,要对于传统风险审计难以达到的问题进行改进,并且避免以往风险想到审计工作中,对于企业整体风险分析的不足。一般来说,审计过程中,审计项目主要包括计划内项目、特殊情况项目、被审计单位所要求的审计项目。计划项目是审计部门对于风险审计工作中所规划的审计内容,并且作为审计工作的基础。对于计划项目进行分析时,要进行审计项目的审计顺序安排,并且对于风险与收益进行科学的评估,注重对高风险项目的审计。特殊审计项目是国家相关行政部门所要求的项目与急需处理的项目,是审计工作中较为重点的内容。被审计单位在审计工作中,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提出审计要求,从而更好的发挥审计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让企业更好地做出经营与战略决策。企业提出的审计要求可以更好的对企业内部的问题进行暴露,从而更加顺利的对于审计中的问题进行提出,避免了问题的遗漏,有利于发挥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

三、结束语

总体来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审计方法具有独特的审计视角,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关注角度更为宽广,并且具有很好的前瞻性。目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工作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传统模式的风险审计工作对于被审计对象整体风险评估水平有所不足,需要进行积极的改进。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模式,可以更好的提高整体审计效果。现代风险审计工作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对于风险认识从局部到整体的发展过程,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实践,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袁毅,马静.风险评估:贯穿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主线[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08).

篇8

风险管理是指对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和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1930年,风险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最早产生于美国。风险管理自产生以来,在短短的时间内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世界各国中,以美国风险管理研究最为活跃,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美国不断加大对风险管理研究。如:1931年,美国成立风险管理协会保险部,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研究风险管理和保险问题的部门;1932年,美国成立纽约经纪人协会,该协会的成立标志着风险管理的正式兴起;1950年,以Mowbray为首的多名学者率先在Insurance一书中对风险管理的概念做出详细阐述;1960年,美国风险管理协会保险部纽约分社和亚普沙那大学正式开始为期12周的风险管理课程;1961年,印第安纳大学成立ASIM的“风险及保险课程概念”特别委员会,表明:美国对风险管理的研究进一步深入;1963年,美国学者Mehr和Hedges共同编制了《Risk Management in Business Enterprise》,该书成为历史上第一部关于风险管理文献,对日后其他各国开展风险管理研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1975年,美国将ASIM更名为风险与保险管理协会,标志着美国风险管理由用保险方式处置风险逐渐向用风险管理方式处置风险转变;1983年,美国确定将“101风险管理准则”作为风险管理准则,并对明确其内容:风险管理一般准则、分析控制准则、风险财务处理准则、风险识别与衡量准则、退休年金准则、索赔管理准则、行政事务处理准则、国际风险管理准则以及管理哲学准则等。

对于英国来说,其在风险管理研究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色,首先,英国C.B.Chapman教授在《Risk Analysis for Large Projects:Models,Methods and Cases》中明确了“风险管理”的概念,之后,英国其他相关学者在C.B.Chapman教授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并构建起健全的风险管理理论体系。同时,还将风险管理研究相关成果正式引入项目中,不仅大大降低了项目成本,而且还提高了项目的安全系数,对项目的顺利开展起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国际工程建设市场密切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进入稳定阶段,各国纷纷致力于兴建大型宇航、水电、能源以及交通项目以求刺激自身经济的尽快复苏,大量的投资使得项目势必将带来一系列风险,以此,使得项目投资者越来越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诸多项目投资者相继组织高端人才,并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资源加大对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各国学术界逐渐对项目风险管理形成统一的看法,即风险管理的概念:如何在一个肯定的有风险的环境中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的管理过程,该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以及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目的:降低风险、规避风险,将风险所造成的损失降低在最低限度。风险管理方法: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

2 国内高速公路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国内近几年对高速公路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价的研究主要有:

朱珊在《国际工程承包中的风险管理》[13]中针对于国际工程承包中的风险管理进行的全面论述,之后,朱珊提出高速公路项目企业需采取失败模式影响分析法度量工程风险,以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损失为依据计算风险概率数,以此得出高的风险概率数。

卢有杰在《项目风险管理》[14]中,以国民经济各部门项目活动中的风险为研究对象,致力于风险后果、风险来源、风险影响范围、风险是否可管理以及风险后果承担者的基础之上对工程风险进行分类,并对项目风险的识别、量化、评估和控制的原则、方法、技术和程度做出全面概述。最后结合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新形势,把握高速公路项目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陈立文在《项目投资风险理论分析与方法》[15]中,以系统和过程为出发点,对项目投资风险的收益分析、概率分析、变权分析、模糊分析、回归分析、决策分析、区间分析、可靠分析、系统分析、模拟分析等理论和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赵振宇在《故障树引入高速公路项目风险管理研究》[16]中,将可靠性工程研究中的故障树分析法引入工程风险管理。之后,赵振宇采用图形演绎法构建起高速公路项目风险故障树,并对高速公路项目风险识别模式和风险因素量化进行全面论述,最后依据二态系统和概率理论对项目成功度和判定项目风险成本最小化的风险源问题进行定量分析。

3 国内高速公路工程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仇一颗,李伯勋,欧莉,张胜军(2006)针对影响高速公路特许经营投资的风险进行分析,在模糊数学原理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证明了综合评价法在风险评价中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田艳(2008)通过实证分析结合公路招投标的特点,运用风险矩阵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风险因素的计算方法。

吴竹青(2009)合理的选择20个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项目投资风险评价指标;然后把握支持向量机的运行原理,运用以向支持量机开展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项目投资风险评价的方法,构建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项目投资风险评价模型;最后以所构建模型为依据,运用LibSVM软件开展数据计算和风险估算活动,之后得出估算结果,以此,进一步验证SVM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篇9

一、风险管理的意义

正式的风险管理过程可以给项目管理带来许多明显的好处,如果要实现风险管理过程的最佳效果,就需要认识到这些好处。许多不熟悉正式风险管理过程的人认为:风险管理过程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风险测量。风险测量就是回答“这样做是不是风险太大了”这个问题。银行的信贷人员在审批贷款时通常会问这个问题。这种理解没有明显不当之处,但如果认为这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唯一理由,那风险管理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被浪费了,而且也不一定能够有效地回答这个问题。

风险管理过程的重要作用在于风险效率。这也是不该把风险管理看做是“附加内容”或“辅助内容”,不该把重点放在“实施风险管理是不是值得”这个问题上的主要原因。风险管理应该被看作是与项目管理融为一体的“内在内容”,是对基本项目计划过程的扩大和完善。实施风险管理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以何种方式正式实施多少风险管理才最合适?

风险效率的定义是:在给定的具有风险率计划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增加风险才能降低预期成本;只有通过增加预期成本才能降低风险。对于一组可行的项目计划而言,风险效率是指:当预期成本的水平一定时,以威胁强度表示的风险水平最低;当以威胁强度表示的风险水平一定时,预期成本最低。

在进行风险管理时,所选择的风险分析方式必须与寻求改善风险效率的机会相适应。通常要识别出应该把额外的资金或资源用在何处将会降低今后的风险和总预期成本。判别能够改善风险效率的基准计划或应急计划中潜在的变更是有效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目

的。

二、风险管理在项目生命周期中的应用。

项目生命周期是实现项目一般结构的一种概念化方式,通常划分为四个阶段:概念形成、计划编制、实施和终止阶段。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八个阶段。

为了做到完全有效,风险管理应该针对整个项目生命周期而不是项目管理的某个阶段。通过将风险管理纳入到项目整体管理中,就可以利用风险分析指导并丰富管理过程的所有阶段。

在项目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可以应用风险分析技术,而每次应用风险分析技术都会包括:定义、集中、识别、结构、所有权、估计、评价、计划和管理九个阶段。

三、实施风险管理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风险管理过程的成本

与风险管理过程相关的成本会出现在资金或时间方面,但是机会成本可能更重要,而且机会成本在进行长期决策时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需要在固定的资源约束范围内工作,关键人员的时间会变得极其宝贵。用经济学术语来讲,风险管理过程涉及的所有人员(而不仅仅是风险管理过程的专业人员)每增加一个小时的边际成本,应该用花费这些时间完成其他工作所实现的最大价值来衡量。在项目运行的某一关键点上,所涉及人员的时间非常宝贵,可能是他们工资总成本的2倍、3倍甚至10倍,因此对这些人和时间的有效利用至关重要。风险管理过程本身即是一个高风险的项目。如果在基本执行过程中已经出现危机,此时试图增加风险管理过程的资源(包括对人员的更多支持,不只限于风险管理过程的专业人员)并非上策。给一个失控的项目增加人员如同“火上浇油”。

2.风险管理的正式程度

正式性不仅是指要编制许多正式文件,它的关键内涵是结构,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有效利用时间。风险管理过程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提出正确问题的能力,而正式性、规范化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提出来的。

3.风险管理的组织

篇10

通过对风险管理实践活动中常见问题的分析,论述了管理者认知程度对风险管理工作造成的影响,指出管理者在进行风险管理实践的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风险的定义特点。同时,认为风险的定义为“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对风险的结构化表述通常包括风险源、事件、原因和后果4个要素,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可预测性、主观性、客观性和可变性特点。对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错误行为提出了警示。

关键词:

风险;管理;常见问题

当前,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视,但由于不同管理者对“风险”的认知角度和认知水平各有不同,风险管理还存在着各种问题。笔者从风险管理实践活动中的常见问题出发,通过对风险的定义及特点进行分析,将出现的问题与对风险概念的认知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剖析,指出管理者必须准确全面地理解风险的定义和特点。

1风险管理实践活动中的常见问题

1.1试图完全消除风险

一部分管理者试图完全消除风险,全面预测到未来存在的各种可能性。这些管理者对风险管理的重视是值得肯定的,但在实践中却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超出其对未来的预测。而他们往往又会归咎于风险管理人员的经验、能力或态度问题,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包括招聘具有经验的人员、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组织大量的培训等措施,结果依然不能完全消除风险。

1.2认为风险管理是浪费资源

在风险管理实践活动中,由于成功的不利后果的规避往往是不可见的,而对消极不利后果的规避往往归因于风险管理人员的失职,久而久之使一部分管理者认为风险管理工作没有成效。

1.3以危险源辨识代替风险识别

一部分管理者认为风险识别就是危险源辨识。这种行为很少会明显显示为风险管理失败,但这样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并不能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作用。

1.4认为风险管理是一次性工作

有的管理者试图以一次轰轰烈烈的风险分析活动一劳永逸地控制住风险,而结果往往以失败告终。

1.5风险管理工作形式化

有的管理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流程和所采用的工具上,认为只要工作流程标准化、工具先进就可以妥善控制项目风险。结果往往是使风险管理逐渐成为了一项机械性劳动,最终流于形式。

1.6过分追求风险源数量

有的管理者认为识别出的风险源越多,越能说明风险识别工作进行得深入细致。结果风险源识别的结果中充斥着大量重复的或者互为因果的条目,给后续的风险分析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也大大增加大了风险管理的投入,却未能产生相应的成效。

2风险的定义及特点

在笔者看来,上述问题的产生或多或少与管理者对风险概念的认知有关,下面将对风险的定义以及特点进行分析。

2.1“风险”一词的起源

英语词汇“risk”来自近代早期的航海贸易和保险业,[1]表示在早期资本主义航海﹑探险和海外贸易等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危险,特别是用来表示冒险者进入他以前所未知的水域时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形。后来,保险、投资、借贷等业务兴起,就用“风险”这一概念描述未来某一时段内可能出现的经济波动和可能所遭受的损失。中文词汇“风险”大约出现于近代。茅盾《子夜》中有这样的句子:“你看这件事有没有风险?”而在《辞海》[2]中并没有收录“风险”这一词条。就此而言,虽然在人类存在伊始,风险意识就客观存在,中国自古就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说法,但作为严格意义的“风险”概念是一个现代性范畴,它发端于15世纪资本主义航海与殖民探险活动时期。

2.2对“风险”的定义

由于对风险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不同,或对风险的研究角度不同,对风险概念的定义并不统一。目前在我国影响力较大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风险”词条的解释为:“可能存在的危险”。[3]作为一本通用的权威性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对风险的定义最大程度地与大家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习惯相符合。但“危险”是不确定性的影响结果,而我们分析风险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风险,许多情况下控制措施需要作用于原因而不是结果,显然这种定义不适合在风险管理领域直接使用。在风险管理领域,我国沿用了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ISO)相同的定义:“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4]这一定义是准确、全面的,因此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组织的认可,例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nstituteofInternalAuditors,IIA)在2004年提出风险管理概念的同时把风险定义为:“可能对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而在2012年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考试大纲中已经接受了风险是指“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这一概念。而这一概念的问题在于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利于对风险进行表示和区分,因此需要通过风险源、事件、原因和后果4要素对风险描述[4]进行再次定义。此外,正是因为其定义的全面性和抽象性加大了理解的难度,由于管理者的主观认知能力和认知条件的不同,在实践活动中引发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ManagementInstitute,PMI)将风险定义为:“一旦发生,会对一个或多个项目目标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的不确定事件或条件”。[5]PMI的定义可以看作是对ISO定义的范围进行了限制,不但将“不确定性”限定为“事件或条件”,同时将“目标”限定为“项目目标”。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中认为:“风险指的是损失的不确定性,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而言,风险是指可能出现的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不确定因素”。[6]这里可以产生两种理解:①风险就是一种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有造成损失的可能;②当对损失的发生条件、损失的大小或损失是否会发生等情况不能确定时就构成了风险。至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部分可以看作是对PMI定义的不同描述。上述几种概念的共同点是都涉及到了不确定性,因此可以认为不确定性是风险概念的核心,而分歧在于不确定性与风险的关系。[7]风险管理的基础是风险的可预测性,虽然具体到特定的个别风险事件,其发生是偶然的,但通过大量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性,即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而对特定事件是否可预测或者可预测的程度不完全由事件本身的性质决定,很大程度上也要取决于决策者的认知能力和所拥有的信息量。因此一个不确定性是否会形成风险往往需要建立在决策者的主观认知能力和认知条件的基础上,具有明显的主观色彩。综上所述,风险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描述的是风险源、事件、原因和后果构成的统一体,不确定性是风险构成要素之间发生作用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特性,不具有不确定性就不构成风险。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具体体现为风险源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或改变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事件发生的后果会对目标造成影响。

2.3风险的特点

一般来说,风险具备以下特点:[7]

2.3.1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是风险的根本特点,不具备不确定性就不能构成风险。

2.3.2可预测性

个别风险的发生是偶然的、杂乱无序的。但通过大量风险事件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其存在的规律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因此风险具有可预测性。

2.3.3主观性

对特定事件是否可预测或者可预测的程度不完全由事件本身的性质决定,很大程度上也要取决于个体对风险的认知能力和所拥有的信息量。

2.3.4客观性

风险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们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程度,但总体来说,风险不可能彻底消除。

2.3.5可变性

风险的可变性是指风险性质、风险发生的频率、收益或损失大小会发生变化甚至出现新的风险。

3项目风险管理实践活动中常见问题的再思考

3.1试图完全消除风险

风险的根本特点就是不确定性,完全消除风险需要完全消除不确定性。显然,在目前以及可预见的未来这都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是对风险的不确定性的忽视。同时,风险的客观性也决定了风险不可能彻底消除。

3.2认为项目风险管理是浪费资源

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客观性决定了多数情况下风险控制措施可以降低发生消极后果的可能性或损失程度,不能因为未发生不利后果就否认风险管理的作用。笔者认为风险管理是一个以长期的必然性低成本投入换来降低偶然性高成本支出发生几率的过程,也是一个变个人经验为企业底蕴的过程。而问题在于如何评定风险管理带来的收益,这也一直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3.3以危险源辨识代替风险识别

这些管理者混淆了“危险源”与“风险源”这两个概念。“危险源”的概念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8]而“风险源”的概念是指“可能单独或共同引发风险的内在要素”。[4]这两个概念易被混淆,尤其是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9]中同时提到了“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情况下。事实上很明显,“危险源”概念涉及的范畴远小于“风险源”概念,这在风险管理实践活动中需要特别注意。

3.4认为风险管理是一次性工作

风险具有可变性,每个项目都有其特殊性,不同项目的风险源以及事件发生概率都不尽相同。此外即使在一个特定的项目中,风险同样具有可变性,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不论企业层面还是项目层面均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风险问题。

3.5风险管理工作形式化

风险具有主观性,对特定事件是否可预测或者可预测的程度不完全由事件本身的性质决定,很大程度上也要取决于对风险的认知能力和所拥有的信息量。仅仅依靠机械的文案工作难以实现足够的预见性和适用性,往往会在风险识别与风险分析阶段以后知后觉或废话连篇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在风险管理实践活动中需要重视风险的主观性,要在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充分利用管理者、项目组成员甚至是企业各级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3.6过分追求风险源数量

根据对“风险描述”[4]的定义可知,风险描述包括“风险源”、“事件”、“原因”和“后果”4个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需要风险管理人员认真细致地进行分析、归纳。过多的风险源数量往往代表着对同一个风险分别从风险源、事件、原因、后果4要素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角度进行的重复描述,给后续的风险分析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4结语

综上所述,风险的定义是“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对风险的结构化表述通常包括风险源、事件、原因和后果4个要素。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可预测性、主观性、客观性以及可变性特点。对风险以及风险特点的认知水平会对风险管理工作的过程以及结果造成深远影响。因此管理者必须结合风险管理的实践活动准确把握风险的定义和特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作用,利用风险管理手段降低风险造成消极后果的概率,提高导致积极后果的概率,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作者:高桢 李宏斌 孙宝国 范勇强 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高峰.现代性话语体系下的风险与风险控制[J].河南社会科学,13(2):99-102.

[2]夏征农,陈至立.辞海[K].6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K].3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4]GB/T23694—2013/ISOGuide73:2009.风险管理术语[S].

[5]ProjectManagementInstitute.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指南)[M].5版,许江林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570.

[6]缪长江.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