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隐患风险辨识范文

时间:2023-06-08 17:40: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隐患风险辨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隐患风险辨识

篇1

[关键词]轨道交通;车站;安全隐患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TG3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028-02

车站是轨道交通线网的关键运营节点,一个站点发生安全事故将严重影响其他站点甚至整个线网的运营,同时车站也是客流集散地,其安全状态是提供客运服务的基本要求,所以要确保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必须确保车站安全。在车站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车站各专业人员众多且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设备系统运行故障、环境灾害、管理漏洞等原因,车站存在各种安全隐患与风险,必须加强车站安全隐患与风险控制,提高车站安全管理水平。

1.车站危险源与安全隐患

安全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1]。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因素[2]。危险源的危险性是其自身的属性,具有不可消除性,危险源在特定条件下能够造成人员伤害、转化为事故;而安全隐患则是人的不当行为造成的,经过治理是可以完全消除的,所以车站安全隐患与风险控制必须找出潜在危险源,管理和控制危险源,消除安全隐患,才能达到车站运营安全的目的。

运用交通安全工程学方法,从人、机、环、管四方面分析车站的不安全因素,可以全面查找车站潜在的危险源和隐患:

1.1 “人”的不安全因素

“人”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工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人员误操作、不规范操作、习惯性违章操作,现场违章指挥,应急能力不足,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工作,工作时心理异常等;乘客的不安全行为,包括大客流拥挤、乘客携带违禁品进站、进入轨行区、抢上抢下等。

1.2 “机”的不安全因素

“机”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设备设施不符合运行要求,设备安装不符合规定,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设备防护设施不齐全,设备警示标识不齐全、清晰、正确,设置位置不合理等。

1.3 “环”的不安全因素

“环”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车站内部运营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如员工工作环境的照明、噪声、辐射、湿度、温度等因素;车站所处外部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如雨雪等恶劣天气。

1.4 “管”的不安全因素

“管”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组织机构不健全,机构职责不明晰;规章制度存在漏洞;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学习落实不到位;应急预案不完善、不合理;岗位职责不明,设置不合理等。

2.车站安全隐患与风险控制管理

2.1 控制方法

车站安全隐患与风险管理应使用动态方法进行控制,有利于管理者对控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重新评估,并及时调整或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实现车站安全运营的目的。

安全隐患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所以应加强隐患排查,已排查出的隐患立即采取整改措施整改,对隐患的状态进行分类(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重点监控并跟踪整改,而后进行新一轮的隐患排查与治理。

危险源因具有不可消除性,所以应加强危险源辨识与控制,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应对、监控应形成闭环,以确保危险源处于安全可控状态。

(1)危险源识别

危险源识别可根据上述不安全因素和车站事故资料的积累进行识别,识别的危险源应是较为全面的,防止未识别的危险源因未采取控制措施而造成事故的发生。

(2)危险源评价

危险源识别后应进行评价,以对危险源进行风险程度估计,为危险源应对措施提供依据。风险程度一般可以分为不可接受风险、中度风险、可承受风险、可忽视风险,风险高的危险源作为车站重要危险源重点控制。常用的危险源评价方法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D)、安全检查表法、概率安全评价法等。

(3)危险源应对

在危险源评价后,管理者对车站危险源有了一定了解,能针对不同风险程度的危险源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降低对应危险源的风险程度至可接受范围。

(4)危险源监控

管理者应及时或定期监控危险源状态,检查应对措施是否达到效果,并辨识新的风险因素。

2.2 管理措施

(1)须建立安全隐患与风险监控体系。从下至上逐级建立监控体系,即每个车站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本车站较为全面的安全隐患与风险监控表,然后直接管辖车站的组织机构形成安全隐患与风险监控表,最后建立公司级的重点安全隐患与风险监控表,同时按照控制方法实时更新、动态控制。

(2)落实整改措施和应对措施。整改措施和应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积极采取“人防”、“物防”、“技防”等基本手段,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危险源风险程度降低至可接收范围。

3.实例分析

武汉地铁光谷广场站自开通以来,客流持续增长,日最高客流的记录达到了近30万人次。在人流量大已成为车站常态的情况下,光谷广场站坚持合理运用风险控制方法,以预防、降低和消除客运服务的安全风险为目标,实现了车站的安全平稳运营。

3.1 危险源识别

首先对车站客运服务的危险源进行识别。根据车站实际情况,对车站生产过程中的人、机、环、管等要素进行风险识别,得出的危险源辨识表如下:

3.2 危险源评价

在危险源辨识后,通过危险源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各个危险源在整个车站的风险控制中的重要性,从而分重点采取应对措施进行控制。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3](LECD)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该方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分别是: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风险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即:

D=L×E×C

其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的赋值为: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的赋值为: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的赋值为:

根据经验,D值在20以下被认为是可忽视风险;如果D值在20-70之间,则被认为是可承受风险,在作业过程中需引起注意;如果D值在70-160之间,该危险源为中度风险,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采取整改或防护措施;如果D值在160以上,该危险源为不可接受风险,应立即采取整改措施或停止作业。

利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对上述危险源进行评价,得到下表结果:

3.3 危险源应对和监控

根据评价结果,不同的危险源实施不同的应对措施,并按风险级别分重点监控,定期检查危险源控制效果。

4.结束语

随着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车站安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轨道交通车站安全隐患与风险控制应是一个动态、持续改进的过程,在控制前需对车站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排查车站安全隐患,采取整改措施和应对措施,必须构建车站安全防范体系,强化控制方法和手段,车站工作才能安全平稳进行。

参考文献

[1] 刘清,徐开金. 交通运输安全[M].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3。

篇2

1.2管理不到位。在施工过程中,对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直接导致施工安全事故。通常情况下,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保证体系,没有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利用以包代管的方式对分包单位进行管理,制订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未能真正落实执行;二是未按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严重不足,进一步弱化了安全管理力量,安全巡查不到位,没有及时落实安全措施;三是把进度、质量等作为主要工作任务而忽视安全生产管理,特别是在赶工期期间,只注重经济利益,忽视安全生产管理,对违章违规的行为视而不见,见而不管,管而无效,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处罚和整改等落实均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及时的发现和消除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

1.3经费投入不到位。安全经费投入不足,是施工安全隐患治理的关键原因。施工单位对安全生产投入的不足,使得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同时,建设、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安全投入的管理不到位,对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投入的安全生产费用未使用计划未进行严格把关,导致安全生产费用未能专款专用,安全措施无法全部落实到位,安全隐患不能彻底整改。

1.4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虽然目前政府、交通主管等上级单位也非常重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但是由于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存在人员数量多、素质高低不一、流动频繁、工种工序多而杂等特点,导致对所有从业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工作难度加大。同时,由于高速公路桥梁施工,特别是一些特殊桥梁形式的施工,需要全体安全管理人员具有更加丰富的安全管理经验、管理水平和全面的业务知识,才能组织开展各种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否则,就会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2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辨识

2.1施工前期安全风险识别。在实际桥梁工程施工中,安全风险识别通常情况下,主要包括:客观的调查分析所有可能的安全风险事件的来源和结果,同时形成安全风险源清单。具体来说,可将安全风险识别过程分为5个小步骤:

①对桥梁工程项目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

②建立初步安全风险源清单;

③筛选安全风险因素;

④确定各种安全风险因素的可能事件或潜在结果;

⑤建立安全风险源清单。

组织开展安全风险识别工作是否全面、深刻,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后面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否则即使对安全风险进行了相应的评价和处理,也可能误列、漏列主要安全风险。在进行施工前,如果不能准确的识别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就会面临潜在的安全风险,进一步丧失处理风险的最佳时机,将无意识的被动地自留这些风险,因此,必须组织有多年从事桥梁施工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展风险源辨识工作,才能真正发挥桥梁风险源辨识的作用,所以做好桥梁施工前期安全风险识别工作是安全风险管理的核心步骤之一。

3安全对策及措施

3.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只有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才能有据可依;只有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和安全生产责任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才能权责分明。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可以细分为制度保障、措施保障、人员保障、经费保障等;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有的人员必须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才能对个人的安全管理行为进行监管、约束,安全管理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2重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其实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只要人人能够时刻保持清醒的安全意识,高度的安全防范意识,具有自我保护的安全能力,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就能够被及时的发现和消除,所以必须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桥梁施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一是根据桥梁的施工环境、施工条件、施工工艺、施工人员、施工设备等制定详细的安全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二是建立所有桥梁施工从业人员的花名册,全面掌握桥梁施工作业人员的数量、班组、工种、进退场等情况,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切实做到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覆盖率100%。三是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坚决杜绝麻痹大意的松懈思想,防止“三违”现象的发生。四是坚持安全教育培训持续开展,不走过场。

3.3加大安全生产经费投入,落实安全生产措施。首先应制定下发安全生产经费投入和使用管理办法,明确安全生产经费的提取金额、程序和使用计划;其次是及时对安全生产经费进行计量支取,确保现场的安全防护用品、安全设施能够落实到位,而且安全防护用品、安全设施必须起到安全防护作用,坚决杜绝无效的安全防护用品和安全设施,因为无效的安全防护用品和安全设施反而增加了安全隐患。

3.4加强施工安全检查和隐患监控。定期和不定期的对桥梁施工现场进行日常安全巡查和月度、季度、年度的安全大检查,必须有项目安全分管领导等人员参加,并且根据桥梁工程的进展和施工工艺的不同,有针对性开展专项安全检查,特别针对危险性较大工程施工阶段,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还应该跟班作业。由于每个分部分项工程和施工工艺均已进行风险源辨识,因此,必须时刻按照风险源辨识和防范措施进行动态监控跟踪管理。每一次的安全检查必须有重点,先明确安全检查目标和具体检查内容,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检查完后及时下发安全检查通报,要求各施工单位或劳务队进行整改反馈,然后再进行整改复查,确保所有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得到治理。

3.5奖惩结合,形式多样。奖励和处罚都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实施,奖励方面,可以通过开展季度、年度安全评比;开展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等活动,对于安全工作做到好的施工单位、劳务队伍、施工班组和个人,都可以按照安全生产奖惩制度进行适当的奖励。处罚方面,可以通过安全违约金、集中开展安全学习教育并考试等手段,特别是建议采取集中安全学习教育的形式进行安全违规、违约的处罚,毕竟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和减少安全事故,不能“以罚代管”。

4结语

篇3

为全面辨识、管控矿井在生产过程中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榆安委办发[2018]9号文件(榆林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实施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通知)和米工贸字[2018]38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各业务科室是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

(一)成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

长:矿

常务副组长:安全副矿长

长:总工程师

生产副矿长

机电副矿长

员:

生产部部长

安质部部长

动力部部长

调度室主任

通风科科长

培训科科长

环保科科长

办公室主任

综采队队长

巷修队队长

运输队队长

财务科科长

应急救援科科长

职业病危害防治科科长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质部。

(二)领导组成员职责

1.矿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全面负责。

2.安全副矿长负责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的监督、管理、考核。

3.各副矿长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专业副总工程师及业务科室负责具体实施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

5.区队负责人负责本作业区域和工艺工序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6.班组长负责本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岗位人员负责本岗位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

(三)办公室职责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检查、督促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实施情况,具体职责如下:

1.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辨识程序、评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层级责任、考核奖惩等内容。

2.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

3.指导、督促各科室、区(队)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组织相关人员对全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5.承办上级部门和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辨识程序、评估方法

(一)综合辨识程序

1.年度辨识评估

每年由矿长亲自组织,制定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方案,抽调各系统技术人员和专家,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等要素,结合我矿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部位和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对辨识出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作业场所、受威胁人数、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2.月度辨识评估

每月由各分管副矿长牵头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一次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及隐患排查,各分管副矿长组织本系统骨干精英,召开本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会,结合本系统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以及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进行一次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

3.周辨识评估

区队负责人每周组织本单位人员,对本单位作业区域开展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由本单位技术主管根据辨识情况编写作业区域安全风险综合评估报告,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4.日辨识评估

上岗干部、班组长每班交接班前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重点工序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严格按照《班组、岗位安全管控现场检查考核表》现场监管,全面掌控作业现场班组、岗位人员的风险辨识情况;岗位员工上岗前严格按照《安全确认单》对上岗区域内的环境、设备、设施、劳动防护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发现安全风险后及时向当班上岗干部、班组长汇报,若发现存在不符合项应立即处理,处理不了的及时汇报本班班组长及跟班干部,由上岗干部组织人员处理并汇报单位值班室。值班人员在岗位工种值班日志中记录,本单位处理不了的报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

(二)专项辨识程序

1.全国其他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后或矿发生涉险事故、出现重大非伤亡事故隐患,由矿长组织分管副矿长、副总工程师和业务科室、区队,从汲取事故教训和消除事故隐患的角度,开展一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识别之前的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指导修订完善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

2.新水平、新采(盘)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由总工程师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重点对地质条件和隐蔽致灾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完善设计方案,指导生产工艺选择、生产系统布置、设备选型、劳动组织确定等。

3.在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隐蔽致灾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由分管副矿长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区队,点对作业环境、生产过程、隐蔽致灾因素和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重新编制或修订完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4.启封火区、排放瓦斯及石门揭煤等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新应用前的风险辨识,由分管副矿长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工程技术、设备设施、现场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作为安全技术措施编制依据。

(三)风险辨识评估方法

1.安全风险等级标准

由矿长牵头组织,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辨识标准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规范以及集团公司煤矿专业委员会确定的重大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标准,结合我矿实际,制定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标准,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其中:

重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较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但不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一般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但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低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2.安全风险评估

(1)矿各专业系统每次风险辨识结束后,分别由矿长、各分管副矿长组织,针对各系统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按照矿制定的安全风险等级评定标准,建立一整套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汇总造册。要完善本系统安全风险档案,明确级别、管理状况、责任人、管控能力等基本情况,实行“一风险一档案”,并按照风险等级,用红、橙、黄、蓝等色彩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对现场辨识出现的不同类别安全风险,必须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经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区域作业或停止设备运行,撤出危险区域人员,督促责任单位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重新进行评估并进行实时监控。

(2)矿各专业系统每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定级结束后,要组织编写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书,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1.根据安全风险评估,针对安全风险类型和等级,从高到低,分为“矿、区队、班组、岗位”四级,逐级分解落实到每级岗位和管理、作业员工身上,确保每一项风险都有人管理,有人监控,有人负责。

2.矿长亲自组织实施,针对重大、较大安全风险,采取设计、替代、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管理手段,制定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人员、资金要有保障,并在划定的重大、较大安全风险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

3.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月对评估出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检查分析,识别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季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下一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

4.分管副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周各专业系统针对本系统存在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制度、管理、措施、装备、应急、责任、考核等方面逐一落实管控措施,组织对月度安全风险重点管控区域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落实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不断完善改进管控措施。

5.安全副矿长牵头,“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严格对照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抓好日常监督检查,确保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6.矿领导带班上岗过程中,严格按照“三走到、三必到”原则,跟踪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7.各业务部门要突出管控重点,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系统、生产区域、岗位实行重点管控,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等日常管控工作。

8.实时动态调整,高度关注生产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险等级和管控措施,实时分析风险的管控能力变化,准确掌握实际存在的风险状况等级,并随着风险变化而随时升降等级,防止出现评级“终身制”,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五、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及培训

1.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全矿要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安监站负责做好日常监督检查。

2.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培训科每半年至少组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人员进行辨识评估专项培训;每年对全矿所有入井人员进行以年度、综合、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为主的教育培训,确保每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风险的基本特征及防范、应急措施。

3.各业务部门要探索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监测和预警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由安监站及时将安全风险区域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受风险危害的相邻作业区域区队、班组、岗位。

六、考核办法

1.未按规定进行安全风险辨识活动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500元;风险辨识不认真,辨识内容不清晰的,罚主要责任人300元。

2.各系统针对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未按规定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并汇总造册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各500元;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合格的,罚单位主要责任人200元。

3.各系统未按规定编写系统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书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500元;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合格的,罚单位主要责任人200元。

4.本单位作业区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编制不认真或弄虚作假的,罚单位主要负责人500元,罚主要责任人200元。

5.上岗干部、班组长每班交接班前未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重点工序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或未严格按照《班组、岗位安全管控现场检查考核表》现场监管的,罚跟班干部、班组长各200元。

6.岗位员工上岗前未严格按照《安全确认单》对上岗区域进行安全风险辨识的,罚责任人100元;凡发现安全风险未及时处理并汇报的,罚责任人100元。

7.岗位员工汇报的安全风险值班人员未在岗位工种值班日志中记录的罚当班值班干部100元。

8.各业务部门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结果未按要求进行跟踪落实闭合管理的,罚责任单位正职各500元。

9.各相关单位未按规定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的,罚责任单位负债人200元。

xxxxxxxxxxx矿井

二〇一八年六月一日

篇4

关键词:安全隐患;类推排查;挂牌督办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35-0086-03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福建省电力公司南平电业局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自2010年开始,针对隐患排查整改重复低效的问题,总结摸索,开创性的建立了“挂牌督办、类推排查”这一安全隐患管理新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 “挂牌督办、类推排查”隐患管理机制的创建

很多供电企业组织的隐患排查、安全检查工作中,均存在着一个普遍而又似乎无法解决的通病,就是相类似安全问题重复的被指出。经常参加安全检查的人员常有同感:为什么同样的问题甲单位都通报过了,乙单位一样还会存在?这说明我们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尚未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大量的安全检查、督查处于重复低效状态。安监人员不可能对所有的单位都检查到位,很多共性的问题是大量共存的,没有一种强有力的机制,这样的重复将会不断上演。

2007年12月,国内某单位110 kV变电站发生一起人身触电事件。当事人不熟悉开关柜内部结构,当打开35 kVⅠ段母线PT开关柜(KYN61-40.5型)后柜门、接近与35 kV母线直接连接且带电的母线避雷器时,发生高压触电。此柜与多数同型开关柜不同之处在于母线避雷器是直接与母线连接,既使是前柜门的PT小车拉出柜外,后柜门内的设备仍然带电,容易对工作人员产生误导。

无独有偶,2008年10月国内另一单位在110 kV变电站10kV I段母线PT、BL小修、预试及带电显示器安装工作中发生电弧灼伤事件(kYN28-12型开关柜),原因是当事人同样不了解开关柜内母线避雷器的上引铝排是直接与母线相连。

南平电业局安监人员在2010年5月份对建瓯供电公司110 kV北门变的例行安全督查中,发现该站KYN28型手车式10 kVⅡ段母线PT及避雷器柜的柜型较为特殊,中柜为PT手车、下柜为避雷器手车。母线从后柜下引铝排至避雷器手车室,从后柜观察窗可见带电母线铝排,打开后柜门前必须先将母线转为检修状态。当PT及避雷器转检修时,柜后铝排由于是引自于母线,仍然带电(见图1)。此柜型与上述2008年10月灼伤事件所在PT柜完全相同。而检查当时,该站尚未辨识出此柜存在重大安全风险。随即现场采取了相应的整治、防范措施。

由此联想到,在系统内,同类问题导致同类事故时有发生。根源是在事后剖析更深层次原因时做得不够,缺少举一反三、同类隐患同步整改的管理思想与措施。

2010年8月,国内又一单位在更换变电站10 kV I段母线PT过程中,工作班成员触碰到开关柜内带电的避雷器上部接线桩头,造成人身触电事件(见图2)。事件PT柜柜型与前述两起事件所在变电站及建瓯北门变电站的PT柜如出一辙,发生原因就是工作票许可双方当事人不清楚后柜有从母线直接下引至避雷器的铝排。

像这样PT手车柜后的母线避雷器直接连接在母线上的特殊柜内结构,系统内数量并不多,但由于被忽视而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若能系统内挂牌预警,及时组织大范围排查整改,予以重点防范,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应该是可以避免的。

又如在日本丰田汽车的生产线上,工作人员只要发现生产线上存在导致质量事故的重大问题,即可报告有关管理人员,由其确认后拉动生产线上的系有铃铛的安东绳索。听到安东铃声后,生产线立即会停顿下来,相关人员集中研究并整改。解决后,将此问题及消除方法反映至总部,由总部立即通知全球相同生产线进行同步整改。

“一个人不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我们也可以学习借鉴丰田公司的管理思想,推行我们电力安全生产的“安东机制”——即“挂牌督办、类推排查”隐患管理机制,其核心思想是“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其中“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是方法,“挂牌督办、限期整改”是保障。对待安全生产上存在的重大问题,要树立“发现一个问题即消灭一类问题”、“发现即消灭”的思想理念,把上级督查与基层自查相结合,从而使基层单位的隐患排查工作变被动为主动。

2 “挂牌督办、类推排查”隐患管理机制的阐述

2.1 应用范围

只要可能发生人身伤亡、可能出现各种安全事故的单位、工作场所、管理措施、人员行为,都应纳入事故隐患管理机制作用的范围。

2.2 管理目标

通过“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创新实施安全隐患管理机制,实现“发现一个问题即消灭一类问题”、“发现即消灭”的工作目标。通过对检查中已暴露出的重大安全隐患,要求管辖范围内同步类推,排查整治,以务实、高效为原则,及时、全面的彻底消除了一些严重威胁人身与电网安全且具有重复性、相似性的安全隐患,确保不再重复发生同类安全隐患所造成的事故。

2.3 管理创新点

①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在当前实际安全管理工作中,要求基层单位针对其他单位暴露出的问题,完成“举一反三”,难以实现。原因就是目前“举一反三”还只是停留在一般的工作要求上,真正做到往往需要人强烈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并自觉去主动完成。而采取“挂牌督办、类推排查”安全隐患管理机制,可以从管理制度上,将“举一反三”的工作从自觉行动变成强制要求,真正使一起事故所暴露出的重大隐患,在管理机制覆盖的地域范围、统一限期内全部得以消灭。将“举一反三、以点带面”用制度予以固化,变成一种常态的工作,从而百倍提高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效率。

②强化“类推排查”安全责任。“挂牌督办、类推排查”隐患管理机制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对单一某个隐患点的挂牌督办,而是要对“以点带面”进行挂牌督办。即在这个面上,要求不能再出现有同类的问题。从制度上,要求单位负责人必须对所负责的区域隐患排查到位、确保已无同类隐患或所有同类隐患均已全部排查出来进行承诺。从而明确并强化这个单位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促使必须尽快督促落实隐患类推排查治理工作。

2.4 主要做法

2.4.1 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组织保障和制度支持

任何一项新制度的成功实施需要坚强的组织保障、公正客观的评价、严格的监督考核与持续的改进修正。我局制订了安全隐患“挂牌督办、类推排查”管理制度,从隐患的发现收集、评估分析、挂牌行文、责任划分、组织排查、督促整改、复查验收、考核奖惩、隐患销号等各环节予以明确具体规定,把事故隐患类推排查整治工作作为企业经营活动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

2.4.2 “发现收集、评估分析”阶段

列入“挂牌督办、类推排查”管理机制的事故隐患,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种途径:

①事故、不安全事件通报。通过对事故通报的深入挖掘与剖析,除已列暴露问题外,还可通过多角度的设想分析,结合本单位实际,进一步找出本单位可能存在的同类问题。别人生病我预防,通过剖析分析事故根源,将事故中暴露出的隐患,迅速列入类推排查整改机制,真正做到引以为鉴。

②职工报告的重大安全隐患。企业职工在日常工作中,凡自认为发现了危及人身、电网的重大隐患,均可随时向安监部门反映。安监部门在接到报告后认真研究、核实,若经确认,一是向企业安全生产考核委员会推荐予以重奖;二是若认为具有普遍存在的可能性,就列入类推排查机制,进行挂牌督办。这样可激励职工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成就感,充分发挥职工在隐患排查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③安全督查活动中发现的隐患。在上级或本企业组织的各类安全督查活动中,会发现大量的安全问题。由安监部门直接从中筛选、挖掘出严重威胁人身与电网的重大、共性的隐患。经核实后,列入类推排查机制,进行挂牌督办。

④基层单位自查中发现的隐患。基层部门、班组在日常开展隐患排查、安全自查中发现了危及人身、电网的重大隐患,可以由部门安全员、基层单位安监部门通过自查总结材料、专项报告等向局安监部汇报。安监部门在认真核实、筛选后,符合条件的同样列入类推排查机制,进行挂牌督办。

2.4.3 “类推排查、限期整改”阶段

①安监部门根据已筛选出并经核实确认的,严重威胁人身与电网安全的重大、共患,列入挂牌督办隐患库。给每条隐患进行编号、同时附上隐患名称、隐患说明、整改要求、整改期限。“隐患编号”使每条隐患有了唯一编号,方便于检索查询;“隐患名称”是用精简的语言概述给隐患命名,便于记忆。“隐患说明”是为了对隐患进行详细的描述,指出存在的具体风险,帮助基层人员更好的理解领会;“整改要求”是把能够真正彻底控制或消除安全隐患的措施,予以详细指出,避免基层单位在落实整改措施上五花八门、没有针对性与有效性、消而未除、整而未改;而“整改期限”是从考虑隐患整改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及隐患危急程度,定出合理的最后整改期限。

②安监部门分批次下达列入“挂牌督办、类推排查”管理机制的隐患督办通知文件。根据“整改要求”严格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整改期限后,本单位同类隐患已全部辨识出来,风险得以消除、隐患有效控制。已全面完成排查整改的单位(若有部分暂无法整改的,要求列出具体情况、原因及防范措施),由单位相关负责人签发后以正式便函形式报局安监部门。

③安监部门将已下达的挂牌隐患,长期挂在安监信息网专栏上,让全体员工随时可以看到这些已是明令消灭、期限过后不能再继续存在的隐患。无形中给员工增加了消除这些重大安全隐患的紧迫感,也教育职工平时要注意类似的隐患,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④基层单位根据下达的挂牌督办、类推排查要求,将每条挂牌隐患下达到所有相关部门、班组,要求必须在整改期限内排查到位,并按整改要求采取有效控制或消除措施。基层单位的安监、生技部门再组织复查,确保不留死角。排查结束,班组向部门承诺、部门向单位领导承诺,强化责任,落实到人。最后单位负责人签发向局安监部门提交的承诺函,以确认排查到位,并均已整改或采取控制措施,再无同类问题存在。

2.4.4 “办结归档、验收销号”阶段

①由安监部门对各单位上报的隐患排查结果进行汇总、审核。评估排查成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②排查整改汇总情况。

③组织复查或抽查,了解基层单位落实、执行情况。

④整改期限过后,根据排查、整改完成情况考虑对隐患挂牌督办流程进行办结,对排查整治的结果进行归档、备查。销除隐患编号,排查结果导入安监管理信息网长期保存。

2.4.5 绩效考核与控制

在制度中明确整改期限过后,若安全复查中再发现有未排查到位或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将予以通报或安全约谈;对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予以考核。若因同类问题导致不安全事件,将从重追究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

3 评估与改进

3.1 机制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果

2010年5月份南平电业局挂牌督办排查整治“第一批重大安全隐患(第201001号、第201002号)”的通知发出后,短短两周时间内,全区共发现了37条同类重大问题,大大出乎事前预料;此后根据现场发现的重大共性问题,多批次下达挂牌督办隐患排查整改通知,均取得良好的整改成效。反思,如果没有采取这种形式,这些安全隐患分布在下属多个单位,数量众多、地理分散的变(配)电站,由安监人员或基层管理人员全部走到位并将同类重大隐患全部排查出来,是无法想象的。

在已实施挂牌督办的重大安全隐患中,如“PT柜后有T接于母线的铝排”,“与停电PT同构架或安全距离不足的带电设备”等,都是非常危急、严重威胁到检修人员生命安全的重大隐患。由于实施了“挂牌督办、类推排查”隐患管理机制,这些严重的事故隐患、安全风险能够很快的被辨识出来,举一反三、快速的全面同步整治,确保不留死角,可显著降低企业潜在的安全风险,提高现场风险管控水平与员工安全意识。前述2010年8月事件中所暴露出的隐患,在南平电业局安排的第一批隐患排查整改时,已提前得到统一的根本消除,验证了“挂牌督办、类推排查”隐患管理机制的有效性与先进性。

3.2 今后的改进方向和对策

①加强提高员工安全风险辨识能力的培训工作。虽然在隐患说明中已对隐患进行详细的阐述,指出存在的具体风险,但仍然需要基层一线人员在充分理解后,将本单位存在的同类问题全部辨识出来。这就要求基层人员具备对同类风险举一反三辨识能力。在基层班组辨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管理人员需要更多的深入现场开展排查工作,防止死角产生。

②加强绩效考核、加强闭环管理。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闭环管理,仅靠基层单位的自觉性,是肯定无法达到“发现一个、消灭一类”的目标。这就需要,对在发现整改期限后仍然存在未排查到位或整改不到位的单位与个人,进行严肃考核,以保证挂牌督办制度得到严格的执行与落实。

4 结 语

“挂牌督办、类推排查”机制的创新之处就在于“类推”,要求把同类的问题举一反三全部排查出来,再通过督办制度来强制开展“举一反三”。以点带面,对于一些重大、典型的事故隐患整治工作,其工作效率可以呈几何级数倍增,是一种省力高效的有效管理模式,在各行业隐患排查工作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这种管理理念还可以应用在技术监督、经营管理方面,实现企业各项工作的优化高效。

篇5

[关键词]化工企业 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Q0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088-01

引言

安全风险是指与安全有关的一切不确定因素,安全是相对的,风险是绝对的。安全风险管理与常规安全管理相比,不是“反应性”管理,而是“前瞻性”管理,区别在于是“事前”还是“事后”;安全风险管理,就是实施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风险分析(是否纳入风险管理)、风险评估(风险分级)、风险控制(降低或消除风险的对策),逐步建立基于闭环、重视过程管理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所有的事故发生之前都有一系列的事故链条,而且事故链上有一个事件失去控制,就有可能引发事故。如果要阻止事故的发生,就必须要制止这一连串隐患和违章中的任意一个事件,截断“事故链”。化工企业工艺流程复杂,易燃、易爆因素多,事故链条更为复杂,只有变传统的单一事后事故管理为现代的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事后的事故管理相结合,把人、机因素进行过程风险综合分析与控制,才能推动企业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1 建立安全风险管控制度

立足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实际,系统收集梳理企业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经验教训,修订完善企业过程风险评估管理制度,推进生产安全评估工作常态化、规范化管理。管理生产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修订要注重和安全作业管理、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隐患排查治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机结合,涵盖生产装置、设备、设施、贮存、运输的风险评价与控制,既包括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也包括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拆除各阶段的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信息更新的管理,明确了全风险评估职责分工和实施步骤,要求全员参与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工作。对安全风险实施分级管理,从直接作业、岗位操作到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都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同时根据生产安全评估的内容和结果,按危险级别和可能导致事故的严重程度、解决难易度进行等级划分,进入隐患治理程序,全过程跟踪监控,实现安全评估闭环管理。

2 建立安全风险管控体系

化工企业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包括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拆除各阶段都要进行安全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对各环节可能存在或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都要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和控制。化工企业依据自身企业实际合理划分企业安全管理过程的风险管控体系,明确职责、任务。公司层面要着重从建立风险评估管理机制、工作规划入手,提供组织、制度、文化和财、物保障,做好系统评价和管理评审。业务部门要根据安全生产职责和专业分工,组织策划各自专业范围内的危险因素辨识、评价和控制策划、监督检查、效果评价工作;组织编制专业范围内各类安全风险评估表样表,做好公司重大风险分析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及时做好协调、指导和检查督导工作。车间要组织制定各工序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考核实施细则,对评估出的较高风险,及时按隐患排查程序上报业务主管部门,同时制订、落实好相关防范措施。班组岗位要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规程措施,组织好班组重点工序和岗位扎实开展“工前安全预知”活动,以交接班程序为抓手,从“人员、工具、环境、对象、票证”等方面积极推进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工作。

3 安全风险管控实施

3.1 把生产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引入日常安全生产管理。

结合《化学品生产单位安全作业规范》、安全确认制度,把安全评估工作可率先引入动火、高处、受限空间、盲板抽堵、吊装、检修、动土、断路等安全作业和工艺交接班等一些常规安全管理环节强化风险管控。可在安全作业中明确危险辨识、措施制订、安全确认和安全验收等几个环节,强化安全作业风险评估闭环管理。在工艺交接班中,可围绕“人员、工具、环境、对象”四要素,合理设定相关细节,实施百分制打分,通过定期检查和抽查进行打分考核。对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过程的安全风险管控,可结合工艺管理过程落实相关风险管控措施,指定专人负责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建档及日常管理工作,可按月或是季度进行安全评估,促进生产安全风险管控到位。

3.2 把生产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机结合。

可以按照“岗位、班组、车间、部门、公司”五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模式,采取专家诊断式、专业对标式、系统解剖式与职工自主查隐患相结合的方式,使用工作危害分析的方法实施生产安全风险评估,提前辨识安全风险、实施过程控制和闭环管理。对列入隐患的项目按照隐患治理程序实施定项目、定资金、定措施、定完成时限、定责任人等要求进行跟踪监控,直到隐患彻底消除为止。

3.3 对于国家重点监控的危险化品、危险工艺和重大危险源实施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对于国家安监总局公布的重点监控的危险工艺、危险化学品以及辨识评估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系统装置,可以引入中介机构进行hazop分析或是由专家团队带领企业人员系统推进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工作。

3.4 生产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开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预警系统,利用集中控制、视频监控、检测报警等一系列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完成生产现场安全信息的收集、反馈、动态跟踪与闭环控制,实现安全生产工作动态管理,更好地服务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各级管理人员根据管理权限可随时查阅现场安全生产运行状况,及时采取相关应对措施,使生产安全风险管控更加便捷。

4 安全风险管控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生产安全风险管控应注意划分清楚风险辨识、分析评估的范及各级管理组织的职责。

(2)制订明确的风险评估准则、时机和频次,根据风险分析、评价。

(3)风险评估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

(4)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及企业的经营运行情况;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控制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人体防护措施等。

(5)安全评估查出的安全隐患,必须跟踪进行治理,直到治理完毕后组织验收。

(6)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风险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价方法、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等,增强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其认识到所在岗位的风险,并掌握控制风险。

篇6

关键词:SMS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风险控制 案例分析

机场油库肩负着为机场油料的收发、储存、加注和管理工作,“及时供、安全供、供好油”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在复杂形势下提高机场油库的安全管理水平,如何实现“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零差错、零延误”的行业和系统安全服务目标,将是我们长期的任务。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建立健全SMS安全管理体系,结合油库工作的整体状态,实现“系统安全、本质安全、持续安全”

1.1 介绍SMS安全管理体系

1.1.1 国际民航组织关于安全管理体系的定义

定义一:用系统管理的概念和方式,对飞行运行所有相关活动中的风险进行管理,以便在最短时间内,用最小的代价将风险控制在能够接受的程度。

定义二:安全管理体系(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MS)是一种管理安全的系统方法,包括所需的组织结构、职责、政策和程序。

1.1.2 为什么机场油库需建立SMS安全管理体系

从2001年11月,国际民航组织就要求成员国在所有空中交通服务单位使用安全管理系统。

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SMS安全管理体系已经在所有国际民航组织缔约国广泛采用,并推广至安全相关领域。

1.2 如何建立健全SMS安全管理体系,实现全面覆盖,标准统一,程序规范,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1.2.1 安全政策是安全管理体系第一要素,需注重

1.2.2 目标管理

不断地细化和量化安全目标,并区分层次、逐渐细化到每个员工,具有明确的责任界定、可操作性和激励导向作用,确保下一级的目标满足上一级的目标,层层签订安全服务责任书。

1.2.3 设备设施管理

依靠可靠的装备,实现本质安全。可靠的设备要靠检查、维护、保养、及时的隐患治理来实现,要形成良性发展的循环,不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发现隐患、处理隐患,做到设备的本质安全。在设备管理上,要根据季节特点进行处置。

1.2.4 信息管理

通过构建畅通的信息渠道,收集安全信息,为不安全事件调查、安全监督与审核、风险管理和安全目标等安全活动提供依据,实现信息共享,促进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避免和减少事故、事故症候和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建立信息收集、存储、分析、、反馈等程序。

1.2.5 安全教育与培训

针对不同员工和不同情况,油库需开展以下安全教育工作,全年安全教育不少于24小时:(1)岗前安全教育。(2)日常安全教育。(3)特殊情况下安全教育

1.2.6 积极的应急响应体系

应制定有效的突发事件响应预案体系。预案应完备并具有可操作性,应至少涵盖所有突发事件的各种类型。

突发事件响应包括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以及应急预案体系的不断修改与跟进。

1.2.7 安全监督与审核

准确掌握安全生产运行情况,检查安全工作的开展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民航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的要求,是否有效运行并促进实现安全目标。通过监督审核反馈的信息,评估安全绩效,肯定成绩、激励士气、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信心,同时及时发现薄弱环节,据此做好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应制定合理的安全绩效指标作为安全监督预审核的依据和评价标准。

1.2.8 不安全事件调查

油料的不安全事件主要包括:跑冒滴漏的管理、运行指挥管理、信息安全管理、施工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和危险品运输管理等方面发生的不安全事件。

重点是查清事件原因,特别是系统及组织上的缺陷,研究对策,落实整改措施,识别危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完善文件制度体系。注重实现不安全事件的闭环处理。

1.3 理解油库安全工作的特点和重要性,建立重大作业和关键岗位的领导管理到位制度

要达到全年安全生产目标,油库工作要特别注意做好“五个确保”:一是要确保收发油安全。随着业务量的增多,员工极易出现安全疲劳和麻痹松懈思想,要从人性化的管理角度,科学做好排班安排,为一线作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切实提高安全供油水平。二是确保消防安全。特别夏季是做好防雷、防洪和防火工作。三是要确保供电安全。四是要确保油罐及输油管网安全。这其中包括长输管线和库区管线。五是要确保反恐防恐安全和员工队伍稳定,完善落实安防制度,切实保障好资产和人员的安全。

抓好重大作业和关键岗位的管理工作是基层单位管理的重头戏,油库领导要有安全敏感性,建立相应重大作业领导到位制度,油库的收发油作业、倒罐作业、洗罐作业等领导干部要亲自过问、管理到岗到位。重大作业的流程标准化、制度化、责任化。油库要认真落实国家最新法律法规,加大对输油管线的巡视检查,利用自控系统数据和计量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输油管线的故障,确保供油过程的安全。重要队室如控制室是油库安全工作的灵魂,建设打造一支优良而训练有素的控制室队伍极其重要,旨在日常安全生产中实现精确制导,有的放矢。

2、如何建立全面的油库安全风险控制

安全管理就是风险的管理,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以下从五个方面介绍如何打造油库立体全方位的风险控制体系:风险识别、评价与管控、安全隐患治理、严查“三违”、变更管理、制定风险管控手册,从而有效控制安全风险。

2.1 风险识别、评价与管控

2.1.1 危险源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目的是通过预先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提高作业安全性。以防止人身事故和人为责任事故为主线,以基层班组、一线员工和作业现场为重点,组织开展作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工作。每年至少更新一次。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范围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管理的缺陷、影响环境的有害因素。

2.1.2 风险评价(评估)

在对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基础上,通过定性或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预测危险、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概率、频率)和损失严重程度,确定风险是否需要控制和控制程度,分级记录评价(评估)结果。

风险评价(评估)的类别:(1)综合评价(评估)。综合评价(评估)是定期对本单位所有工作任务和流程、作业操作过程、作业现场、作业条件,进行的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现状总体评价,形成月度、年度安全评估报告。(2)专项评价(评估)。在下述情况下(不限于),进行的专项的安全评价(评估):1)重大作业、特殊作业、大型维修作业开展前;2)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设立和竣工验收前;3)新设备、新设施、新工艺使用前;4)新业务开展前;5)组织机构、作业流程、施工方案变更后等;6)其他情况。

2.1.3 风险评价(评估)的方法

常用的风险评价(评估)方法:(1)安全检查表法(SCA);(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3)环境因素评价法;(4)危险预先分析法(PHA);(5)故障树分析(FTA);(6)事件树分析(ETA);(7)因果分析图(鱼刺图);(8)头脑风暴法;(9)其他方法。

2.1.4 风险评价(评估)的分级

根据风险评价(评估)的结果,安全风险一般可分为低度风险(可接受风险)、中度风险、高度风险三级。(1)低度风险指发生概率低、危害(损失)程度小可接受的安全风险;(2)中度风险指有可能发生、危害(损失)程度中等或较大的安全风险;(3)高度风险指不可接受的安全风险。

2.1.5 风险控制

根据风险评价(评估)的结果,通过采取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个人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将安全风险控制在降低可接受范围内。

风险控制的原则:(1)对低度风险应保持现有的控制和监控措施。(2)对中度风险必须确保现有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监控风险,确保不加大风险的程度。在技术和财务允许的条件下,力所能及的采取措施,尽可能的降低风险。(3)对高度风险必须立即采取新的措施降低风险。在采取措施前,对于正在进行的作业,必须采取应急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的过程包括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计划、方案等)、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和落实、风险控制措施效果的跟踪和验证三个步骤。

2.2 安全隐患排查

(1)本单位按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管理规定》的要求,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按照要求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2)应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工作,排查的主要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是否违反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要求。2)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是否存在缺陷和漏洞。3)是否按要求对各类安全生产风险及危险源进行了有效的辩识、评价和控制。4)周边单位、外协单位的活动是否可能造成本单位的安全生产隐患。5)主要安全生产设备设施、安全保障设备设施、安全防卫设备设施、劳动保护设备设施是否存在技术缺陷,或存在未经检测、违规操作、超期或超负荷运转、带故障运行等情况。6)各岗位人员是否持证上岗,人员配备及业务素质是否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7)生产作业过程是否存在违章指挥,违反作业程序、作业指导书、规章制度等违章现象。9)自然灾害等其他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不安全因素。

(3)本单位的一般和较大隐患,自行负责治理。如需由上级单位组织治理的,应及时报上级主管部门,由上级单位协调组织治理。

2.3 “三违”治理

(1)杜绝“三违”是单位建立的年度安全工作目标之一,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并建立本单位杜绝“三违”的相关专项管理制度。(2)按照相关要求,对出现的“三违”情况及时上报,及时处理。(3)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杜绝“三违”的发生,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自觉意识。

2.4 变更管理

2.4.1 什么是变更管理

为有效识别和管理涉及安全生产的系统、组织、人员、制度、流程、设施、设备、材料、经营范围等临时或永久变更带来的风险,在上述变更发生前或不可预知的变更发生后能及时进行响应,使变更带来的直接或潜在的风险保持在安全生产可接受的范围内。

2.4.2 变更的评价方法

运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预先危险性分析等安全评估方法与手段,系统地从工程、设计、运行等过程对变更因素进行科学分析,评价出变更因素可能导致的各种结果,并进行汇总归类。

2.4.3 变更的流程

变更管理工作按流程步骤分为变更的识别、申请、审核、批准、实施和验收等阶段

2.4.4 变更的分类

变更按照所属类型分为以下几类:(1)技术变更;(2)组织或人员变更;(3)法律法规及程序变化与更新;(4)客户、承包商或业务变更;(5)安全生产管理类变更。

变更管理是“预防为主”思想在安全管理体系运用的具体体现。

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因素等三个要素是动态的,操作人员的行为变化、设备运行状态的改变或运行环境的改变,这种改变有可能导致安全状态的失控,所以油库认真开展变更管理,借助变更管理的手段,确保过程安全,才能持续有效控制安全风险。

2.4.5 风险管控手册

开展各项风险识别与评价工作,形成风险管控体系文件。将风险管控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找准风险点,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有制度,操作有流程。制定《风险管控手册》对重点流程、重点设施进行关键风险点控制,严格执行风险管控指引和风险管控体系文件,实现安全风险管控总体目标。

3、冰山理论充分地揭示:每一次事故背后都存在着大量的不安全事件和违章操作,认真研究本单位及行业内不安全事件的案例,可以给日常管理带来警醒作用

案例分析:2010年6月10日凌晨,某油库接收管输油品,作业计划为:1号罐负责管输收油作业,备用收油罐为3号罐。当1号罐收到13.5米时显示屏弹出“管输收满即将换罐”的确认对话框,控制室值班员点击确定后,观察3号罐管输入口电阀并未开启,此时1号罐管输入口电阀已经开始关闭,而5号罐管输入口电阀正在开启中。随即,作业人员进行5号罐管输入口电阀关闭操作,然后开启3号罐管输入口电阀,此时管线压力出现明显升高情况。该值班员立即停止关闭5号罐动作,待3号罐全开到位后,彻底关闭5号罐管输入口电阀,系统显示管输压力恢复正常。

由于该油库之前对3号罐阀门进行了维修,自控系统已将3号油罐从收油队列中删除,进油油罐自动切换为5号罐,但作业人员对此没有准备,慌乱中发生误操作。由于双关断阀的特性(当开启行程显示80%时,阀门相当于开启通径的四分之一,当关闭行程显示20%时,已相当于关闭通径的80%),致使当5号罐已部分关闭时,3号罐管输入口电阀还未完全打开,导致系统憋压。

管线憋压是严重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如果我们能认真分析学习,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把开关阀门和熟悉阀门特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教育,狠反“三违”,就可以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认真研究行业内油库发生的不安全事件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整治员工违章操作的有效性,逐步完善业务流程和相应预案。曾经的教训都是宝贵的经验财富,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4、结语

本文首先从健全SMS安全管理体系开始,详细描述油库安全管理体系的要素和油库工作特点,介绍安全政策、目标管理、安全教育和培训、设备设施管理等方面内容,以及建立重大作业和重要岗位的领导到位机制。由于安全管理就是风险的管理,所以本文着力从五个方面阐述如何打造立体全方位的安全风险控制模式:风险识别、评价与管控、安全隐患治理、三违治理、变更管理、风险管控手册。本文最后进行了案例分析,强调了研究事故和不安全事件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名词解释:

[1]三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2]“五个零”安全服务目标:“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零差错、零延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篇7

关键词:电网建设;施工安全;违章;原因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一、电网建设安全中经常出现的习惯性违章作业问题

由于电网建设项目年年递增较快,再加上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化,电网建设的网格密度也不断加大,跨越区域的建设工程和地下地下工程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还有大量增长的改、扩建设电网项目,使得电网建设有越来越多的风险点出现,安全风险也越来越大,凸显了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仍有许多不按照安全管理作业的习惯性违章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现场的安全措施贯彻落实力度不够

目前,有部分安全管理人员对于电网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流于形式,并没有将安全管理工作做细做实,不能认真贯彻国家相关安全管理规定和流程,所有安全管理都是照本宣科走流程做样子,用来应付工作中的检查工作;还有一部分安全管理人员自身安全意识淡薄,在日常的施工现场没有仔细检查和监督,即不认真收集施工现场相关信息资料,也不深入研究和总结目前的安全防范管理是否有缺漏或是需要改进的地方,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安全隐患存在等,使得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习惯性的走入流程和流于形式,导致安全措施落实力度不够。

2.施工人员复杂,施工人员素质偏低

由于电网建设项目量大,电力建设团队人员数量不能满足建设需求,所以在日常的电网建设工程中,会大量使用一些合同工和农民工等临时工作人员,这些人员普遍素质不高,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较低,由于自身安全教育缺乏导致这些临时人员在电网建设工程施工中缺乏安全意识,这些人员都是日常施工中最常见危险的形成原因。

3.工器具及防护用品的使用管理存在漏洞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设备的保护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施工设备的正常使用才是施工进度的保证,如果施工设备保养维护不用心,会出现设备老化和器件损坏的问题。目前有部分施工人员在操作这些器械时大多以自己的习惯进行,不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特别是一些安全工具及个人防护服务器的使用中,如果没有在使用前进行仔细检测,如果使不合格的安全用具和用品应用到施工现场中,会给施工安全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二、电网建设安全工程习惯性违章作业的根源

目前我国的电网建设安全管理与发达国家的管理水平仍然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有社会性和体制性的原因,也包括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的原因。以下为笔者总结的习惯性违章作业的原因:

1.部分企业领导安全管理意识低

目前,国内许多电力公司对过分重视生产效率,对于安全管理未得到充分重视。不能按“安全措施、文明施工”的要求进行专款专用来投资安全管理,他们认为电力工程的经济效益远比安全生产来得重要,使得电力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2.工程建设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

在当前电力工程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大多存在安全意识不高的问题。这个问题是由于安全知识培训缺乏,以及员工自我意识造成的,导致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工作中,没有认识到不安全的施工环节对于自己人身安全的威胁。

3.不合理的工期压缩带来的安全隐患

目前各级电力建设公司的项目开展的热火朝天,有部分电力建设工程为了经济利益一再压缩工期,这样就造成施工单位为了完成工期而加速作业的现象,为日后的安全隐患埋下了种子。

三、电网建设安全习惯性违章作业的改进对策

1.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首先,要加强施工人员的相关安全和知识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在电力建设过程中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技能,科学地掌握施工现场设备操作流程,避免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其次,公司应通过日常安全教育监督和学习来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使生产员工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使员工有“安全施工”的意识,使他们掌握安全操作技能,避免违章作业情况发生;最后,应提高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让他们自觉按照安全生产相关制度和规定进行日常施工安全管理,通过有效收集信息和多研究现场安全措施,做到有效预防安全隐患和辨识危险源等工作。

2.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

电力施工单位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等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使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减少,避免出现安全管理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问题。

3.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为了有效提升安全管理有效性,电力建设公司应贯彻执行上级部门的相关规定与要求,设计出适合自己安全生产的制度和规定体系,层层下放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然后细分到各部门和员工手中,明确和清晰安全生产责任的进一步标准化,实现动态检查,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每月评估,对检查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这样才能使安全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纠正和预防这些危险隐患问题,进行整顿的过程中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4.落实安全措施,确保现场安全

安全管理人员必须要落实日常安全管理措施,将安全管理工作现场做细做实,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公司安全管理规范体系,贯彻落实安全规程和技术安全要求,来促进现场安全管理发展。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要做到防微杜渐、勤下现场,做到对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和缺漏都心中有数,通过监督和指导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发挥其身为安全管理人员应有的安全监护责任。

5.做好安全隐患和风险管控工作

目前,在我国电力企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企业实施电气工程项目是一种粗放式的管理,通常认为项目管理就是把工作任务分发给各部门间或相关人员,然后设想他们将取得预期的进展,结果导致许多项目的拖延;或者是有一个目标和大致的计划,但没有具体的执行方法。部分电力企业,还停留在那种项目管理无序的状态,企业硬软件管理不规范、器具材料的现场摆放严重杂乱,更谈不上用计算机来进行项目的全过程管理。笔者建议安全隐患及风险的识别和控制基本原则如下。

(1)通过历年的安全事故统计,但通过分析发现事故发生主要是由于工作环境中仍存在危险的能量、危险物质、人员违章操作、管理人员指挥失误,即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在控制上要树立任何风险都可以防范的意识。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有效地安全管理活动,危险点是可以辨识和预知的;通过有效地控制危险点,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2)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对事故的超前防范,基础是对是施工作业过程中的危险点进行辨识、分析、评价,关键是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实。对于一般性危险源通过各单位在施工中采取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下发安全技术交底,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来加以控制。对于重大风险控制,各单位对辨识出的重大危险因素应体现在施工组织设计与安全专项方案中,编制相应的专项措施(方案),对重大危险因素进行控制,与重大危险因素有关的部门、应制定管理方案和安全管理制度,使施组(方案)中的安全措施切实落实到实处。

(3)危险点的辨识和分析,主要依据是《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等各项规章制度,紧密联系本单位反违章(行为性违章、装置性违章、管理性违章)的实际,并结合系统内外各类事故教训进行,各级专(兼)职安全员负责对本职责范围内的重大危险因素的控制进行监督,以确保其及时有效地实施;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确保一切重大危险因素均处于受控状态中。对于重大危险源及时向上级部门进行申报登记,本单位统一建档,制定专项的控制措施,时刻对危险源进行监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危险源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减少事故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必要保障,活动的开展应充分发动一线作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在危险点的辨识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危险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危险点控制措施。

(5)危险点控制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各工程项目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务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因此基建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要组织编制了本措施,以进一步指导和规范输变电工程施工危险点辩识及预控工作,各工程项目应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预控措施。

参考文献

[1]欧阳雄方.浅谈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管理[J].广东科技,2009(2)31-32.

[2]谭焕亮.对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探讨[J].机械与电气,2008(3):26-28.

篇8

[关键词]风险管理;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管理技术;风险管理效果

有这样一个故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认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小故事能够折射出大道理: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1元的事前预防=5元的事后投资,这是指导安全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告诉我们: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远远大于事故整改的“产出比”。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也应加强风险排查、管理,而不是等风险发展成事故了才去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补救。

1电力安全风险的类型

根据诱发事故原因的不同,电力安全风险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人的不安全行为。如现场工作不戴安全帽,挂接地线前不验电,登高作业不系安全带,带接地线合隔离开,作业人员擅自穿、跨越安全围栏或超越安全警戒线,不按规定使用操作票进行倒闸操作,不按规定使用工作票,进行工作工作票、操作票、作业卡不按规定签名等。 2)物的不安全状态。如设备超期服役、带病运行(如开关卡涩、线路过负荷等)、变压器有渗漏现象,电气设备外壳无接地等。 3)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如电缆沟盖板不全,危险场所缺少安全标志,高低压线路对地、对建筑物等安全距离不够,线路接地电阻不合格或架空地线未对地导通等。 4)管理失控。如对违章不制止、不考核;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未制定整改计划或未落实整改治理措施;未按要求进行现场勘察或勘察不认真、无勘察记录;违章指挥或干预值班调度、运行人员操作;安排或默许无票作业、无票操作;大型施工或危险性较大作业期间管理人员未到岗到位等。

其中第一种和第四种都与人的行为、思想意识有关,属于电网的“动态风险”,第二种和第三种属于电网的“静态风险”。

2安全风险管理

俗话说“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全意味着不危险,不安全就是危险。安全的对立面是风险。电力安全生产应关口前移,号召企业全体员工及时的发现电网中潜在风险,排查一切不安全的隐患,而不是等隐患发展成了严重的电网事故后如何去处理。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一切意外,控制一切风险。对于电网中存在的不同类型风险,电力企业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风险管理。

安全风险管理的步骤包括风险培训―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管理技术―风险管理效果评估五个环节。其中风险培训、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管理技术是核心内容。

2.1风险培训

风险培训主要是对电力企业员工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风险排查中来。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1)安全思想教育。是安全教育的核心和基础,也是最根本的安全教育。 (2)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包括一般生产技术知识;基本安全技术知识;岗位安全技术知识。 (3)事故案例教育。与经验相对的是教训,教训往往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而它的教育意义也就十分深刻。 (4)安全法制教育。对于做好生产工作、合理规避法律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5)新入厂工人三级安全教育。 (6)变换工种时进行安全教育。

2.2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风险管理的第二步,它是指对企业家庭或个人面临的和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对风险性质进行鉴定的过程。也就是对尚未发生的、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系统地连续地进行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风险事故的原因。风险辨识主要包括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方面内容。风险在一定时期和某一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以及损害发生的可能性等都是风险辨识阶段应解决的问题。

2.3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就是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安全因素、管理失控这四大要素着手,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系统风险进行度量和预测,通过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认系统发生危险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必要措施,以寻求最低事故、最小事故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风险评价有仅使风险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且使风险分析定量化,可以为风险管理者进行风险决策、选择最佳管理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风险评价的基本程序包括企业自评价和专家评价两个方面。

2.险管理技术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为实现风险管理目标,选择最佳风险管理技术是风险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风险管理技术分为控制型和财务型两类。前者的目的是降低损失频率和缩小损失范围,重点在于改变引起意外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后者的目的是以提供基金的方式,对无法控制的风险做财务上的安排。

2.5风险管理效果评估

评估风险管理的效果是指对风险管理技术适用性及收益性情况的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风险管理效益的大小,即是否能以最小风险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障,同时,在实务中还要考虑风险管理与整体管理目标是否一致,是否具有具体实施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风险处理对策是否最佳,可通过评估风险管理的效益来判断。

篇9

关键词:地铁工程;安全风险;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U231文献标识码: A

一、地铁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风险

(一)地铁车站基坑工程风险事故

由风险源产生的基坑工程的主要风险事故包括:开挖时,边坡出现塌方、滑坡,底部出现沉陷、流砂、冻胀、以及造成轴线移位、基础倾斜、上部结构变形,对周围附近建筑物或设施以及地下管线产生影响,造成第三者的损害。

(二)结构工程风险事故

混凝土的纵向变形:结构混凝土的干缩、温差及纵向不均匀沉降导致混凝土纵向变形。混凝土开裂:由混凝土干缩、温差引起的结构纵向拉应力以及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结构弯曲拉应力都可能导致混凝土的开裂,这就可能导致结构工程的失稳。

(三)火灾风险

施工现场空间狭窄,各系统设备安装、装饰装修等交叉作业频繁。土建的模板、设备的包装、装饰装修材料、油漆等易燃物品随处可见,临时用电的管理不规范、加工场地管理不规范等都是导致火灾事故的重要安全隐患,若不加强管理,在狭小的空间里发生火灾事故,救援和抢险都是相当困难的,稍有不慎还可能导致更大的事故。

(四)触电伤害

触电伤害主要有以下方面:工程外侧边缘距外电压线路未达到安全距离,用电设备未做接零或接地保护,保护设备性能失效,违规使用和操作电气设备,对人身造成伤害或损害。

二、地铁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

(一)强化风险管理职责意识

地铁工程主要部门要加强施工风险管理意识,充分了解建设、设计、施工、监测等方面在地铁隧道工程风险管理中的主体职责。同时有力促进地铁隧道风险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准确化。要明确人员分配、现场维护、过程检测在工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法,重视其对风险管理的作用,全面促进当前地铁施工管理的标准化和现代化。

(二)加强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在规划阶段、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有效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管控工程安全风险,将各阶段风险有效化解或降低至可以接受的程度,尤其是在规划和初设计阶段,尽量将风险控制在源头。主要辨识与评估内容如下:

(1)评估和预测隧道穿越地质复杂地层,如断层、软硬夹层、溶洞、厚淤泥层、卵砾石层等的安全风险。

(2)对环境条件复杂的工程安全风险部位进行识别与评估,如对既有线路、周边建(构)筑物和管线的影响进行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3)对明挖深基坑、区间隧道设计安全风险因素和受力条件复杂的安全风险部位进行识别,核查设计方案的安全性。对于可能产生重大安全隐患和社会影响的工程,进行分析与计算验证;从安全风险技术管理角度为业主提供咨询和提出建议。

(4)对施工工艺及设备中的安全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对地质因素、环境因素、施工工艺及设备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施工工艺参数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估施工方案的安全性;

(5)对重大土建安全风险工点、环境安全风险源的专项方案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6)对施工组织管理中的安全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对施工组织设计的有效性、合理性进行分析和评估。

(三)做好施工量测与信息化监控

依据审批完成的施工监测方案,根据施工进展进行监测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及时、真实、准确地提供现场监测数据,全面、详细地进行数据分析,对监测点进行有效的标示和保护。应聘请具有专门技术等级要求的技术人员,对大型设施吊装、主要模板工程、施工主体变形、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变化、建筑物沉 降进行严密观测,并根据观测数据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周边建筑物安全。

在地铁施工工地安装安全风险远程监控系统。在所有的地铁施工工地尤其是在各风险点都安装摄像头,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工地进行24小时监控,并设立四级风险警报,一旦发现问题,信息会立刻反馈到控制平台,便于及时有效发现安全隐患。项目经理部、子(分)公司或集团公司,通过网络实行远程监控。若地铁施工工地围档不规范对交通造成影响、施工组织不当、施工存在安全隐患、工地发生事故或者在工地发生治安事件,相关管理人员在办公室内就可以实时掌握现场情况,能够立即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措施整改解决。

某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又建立的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平台,包括GIS系统、网络传输、监测及安全巡视信息管理系统、盾构施工实时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这些系统可进行信息报送、信息查询、资料管理(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监测等文件)、预警、监控、事务处理,协助工程各级管理部门及参建各方及时掌控地铁土建施工的安全状况,进行快捷、有效的信息管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为更好地把握现场的作业情况,该体系要求地铁在建丁程原则上应在矿山法暗挖工程的每个掌子面、主体结构明挖基坑对角线处及周边环境复杂的附属结构明挖基坑工程角部、施工竖井提升设备的大梁等处,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平台与视频系统具备接口,通过接口即可进入视频管理系统;且该系统具有使摄像头旋转、变焦等远程控制功能,大大方便了远程管理。

(四)加强风险管理人员培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在已发生的地铁施工事故中,部分原因是:施工人员的思想麻痹和操作不当,或没有经验,虽然发现事故前兆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设计人员设计失误,或是在施工过程中擅自改变设计方案;监理人员未严格按照时间和标准进行监测而导致地铁施工事故的发生,而这些事故是能够避免的。为了避免相关地铁施工事故,应该加强风险管理人员(包括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监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风险预测和应对风险的能力。比如,定期开办培训班,学习专业经验。聘用具有丰富的经验、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技术人员,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地铁工程各环节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讲授最新的理论研究结果,更好地指导工作人员的实践;还有,要提高思想认识,严格按计划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对工作人员进行思想认识教育,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格按施工计划施工,排除一切人为的风险因素。

(五)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空间狭窄,各系统设备安装、装饰装修等交叉作业频繁。土建的模板、设备的包装、装饰装修材料、油漆等易燃物品随处可见,临时用电的管理不规范、加工场地管理不规范等等都是导致火灾事故的重要安全隐患,若不加强管理在狭小的空间里发生火灾事故,救援和抢险都是相当困难的,稍有不慎还可能导致更大的事故。因此,必须要搞好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首先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的动火管理,凡在现场进行动火作业如焊接、切割等,必须申请相关管理部门批准,明确动火人,必须配备消防器材并且在清理完作业点四周的易燃物品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业。此外,还必须建立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演练和应急物资储备。另外,要搞好狭小空间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还必须加强临电线路管理和施工现场严禁烟火的管理,切实从源头上控制好火灾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安全生产;风险防范;对策

1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的重要意义

安全风险是指安全事故或意外出现的可能性以及产生严重后果的组合。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管理是指通过辨识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运用定性或定量的辨识、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其风险严重程度,进而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目标的过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安全生产风险也随之增加,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一旦失效,形成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不及时,势必会引发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建立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为基础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推行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清单,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责任,实现风险和隐患的受控管理,对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企业安全生产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2.1企业员工安全风险意识薄弱

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绝大多数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的生产环境以及管理上的缺陷造成的。这往往与企业员工安全风险意识淡薄、对事故预防存在侥幸心理、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有关。比如,车间门口醒目位置明显设有“禁止明火”标语,在角落还能发现员工丢弃的烟头;吊车司机对行吊钢丝绳磨损严重、吊钩缺少防脱钩装置视而不见,对违规操作现象更是习以为常。企业不注重安全生产,员工风险意识淡薄,事故隐患整改不力,影响企业的安全稳定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努力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风险意识,从根源上杜绝人为事故的发生。

2.2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不健全

通常大中型企业规模大、资金力量雄厚,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基本能达到安全生产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管理,实现安全风险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双重预防体系的良好运行。但是,为数众多的小微企业,规模小,资金有限,设备人员少,安全投入不足,没有形成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内部安全管理混乱,安全风险防控制度不健全,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或者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能力不足,企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不会辨识岗位安全风险或者风险辨识不全面,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形同虚设,事故隐患排查不出来或对隐患视而不见,查而不改,纠而复发,岗位责任制度难以有效落实。此外,员工遇到突发事件不会进行应急处置,自救逃生能力差。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

2.3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

风险管控措施一旦失效,就会形成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就会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因此,企业预防事故发生必须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然而,企业在实际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隐患排查不全面,更注重排查物的危险状态,比如,灭火器是否完好有效,粉尘涉爆场所是否使用防爆灯具等,却忽视人的不安全行为,比如,不正确佩戴安全帽,违章操作等。(2)不重视隐患治理。部分企业以生产经营困难、资金不足等为借口,不及时治理隐患,或者隐患治理敷衍了事,达不到治理要求。(3)过度依赖专家查隐患、政府监管执法。现阶段,“专家查隐患,执法促整改”的安全管理新模式,对于发现事故隐患,指导隐患整改,执法整改验收,形成隐患闭环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但是,有些企业过多依赖专家排查隐患,被动接受政府执法检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忽视了发动员工发现事故隐患的重要作用,导致岗位现有事故隐患不能被及时发现和治理。

3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防范对策

3.1合理应用技术手段,实现企业本质安全

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技术保障,要以技术作为重要基础手段,利用先进技术,检测出安全隐患和危险源,从而起到预防效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控制能量设计。对于部分企业而言,本身就属于高危行业,安全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和能量大小有着密切联系,可以利用控制能量的方法来降低故障概率。比如,可以尽量用36V安全电压来代替220V交流电,降低事故后果。(2)危险最小化设计。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如果从业人员专业技术不过硬,或是工作态度主观随意,就很容易出现事故,如何将事故带来的危险性降到最低,也是安全生产风险防范中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比如,采用平滑设计,尽量避免硬件设备中出现较为突出的棱角、尖端等,避免人员磕碰或者划伤。在软件设计方面,建立风险报警机制,以及各项设备运行的规范,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及时发出警报。(3)隔离、锁闭设计。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无法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就需要将危险区域和安全区域隔离开来,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比如,可以将易燃易爆物品放入防爆箱中,降低爆炸产生的冲击力;闭锁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避免人员或动物进入危险区域。(4)冗余设计,在保证设备运行正常的基础上,增添新的功能或是部件,当某个设备发生运行故障时,其他设备可以及时关闭,可有效降低联锁事故的出现。

3.2强化宣传教育培训,提升全员风险意识

企业要提升全员的安全风险意识,构建完善的安全风险防控责任体系,就必须实现分层风险管理教育培训。一是要对企业高层管理层实施专业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树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才会加大安全资金投入,配备专业人员管理,为企业有序地实施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工作提供支持。二是加强员工安全风险知识教育培训。明确岗位存在何种风险,如何进行风险防控,遇到突发事故如何应对,通过事故案例警示、宣传教育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风险意识和能力。三是增设安全风险管理的模拟训练。组织员工参加安全体验课程,邀请专家分享风险应对经验,定期组织应急预案实战演练,全面提升员工的风险防范能力。

3.3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推动岗位责任落实

企业组织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各部门岗位员工,或者聘请专家指导等对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作业活动、生产环境等方面进行有效的风险因素识别,通过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制定出相应的管控措施,构建风险分级防控体系,并将风险分级管控责任分解到岗位和个人,完善风险防控考核奖惩机制,强力推动企业落实全员岗位责任,引导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确保企业安全有序发展。

3.4做好隐患排查治理,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企业要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因为隐患是事故的前奏。要遏制事故,关键在于消灭隐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是企业。因此,企业要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组织相关人员按照规定的时间、内容、频次,将可能引发事故的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排查出来,建立隐患排查台账,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实施隐患闭环管理,坚决避免出现对事故隐患“视而不见”“查而不治”“纠而复发”等现象。政府监管部门也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督促企业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对于企业拒不整改或者隐患整改不彻底,依法依规实施行政处罚,通过行政执法手段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及时消除事故隐患,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4结语

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的大事,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合理应用技术手段,努力实现企业本质安全,建立完善的企业风险防控体系,强化全员宣传教育培训,提高企业风险防控意识,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价,制定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岗位安全责任落实到位,避免防控失效形成事故隐患,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实施隐患闭环跟踪管理,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孙元凯.浅谈县级供电企业安全生产法律风险防范[J].农电管理,2021(03):69-70.

[2]宫程程.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研究[D].青岛大学,2020.

[3]徐晓丹.物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防控措施研究[J].山西农经,2019(11):121-122.

[4]杨佳伟.HG煤矿技术改造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

[5]赵锋.电力建设工程企业安全生产法律风险及防范[J].企业管理,2018(S2):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