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的风险范文

时间:2023-06-08 17:40: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应链金融的风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

篇1

金融工具是现代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因素,在金融市场中,这些金融工具都是可以被交易的。在金融市场逐渐完善的今天,金融工具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大,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股票,期权和期货等都是一些常见的金融工具,同时也被称作是有价证券或者是金融资产。在经济活动中,这些有价证券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比如资金的融通、风险的规避以及套期保值等,它们又被称作是金融工具。要想在日渐发达的金融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不同的金融工具。

二、供应链金融

银行将一些企业作为自己的核心企业,并将他们视为中心,把资金注入到这些企业的相关企业中,在信息流和资金流上通过核心企业进行整体上的控制。这种供应链金融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银行在进行授信评估时,所针对的对象不再是单一的企业,而是这些企业的整个产业链。于企业而言,他们就会更容易地向银行获得贷款;而对于银行,对风险的控制能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宏观上进行把握。

(一)主要业务模式

1、处于采购阶段,称为预付款融资

在银行核心企业承诺回购的前提之下,选取作为第三方的物流企业作为担保方,中小企业通过被指定的货单向银行提出申请贷款,在这个过程中,融资企业的提货权实际上是由金融机构所控制的。

2、处于运用阶段,称为存货质押融资

这种模式也被称作是动产质押融资,申请融资的企业通过以其存货作为融资的质押,并且以存货取得的收益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对贷款的偿付。由于这种模式的运用比较简单、可靠、安全性比较高,所以在实际经济业务中也是运用得最为常见的。对于企业而言,可以较容易地利用存货取得银行的授信,能够有效地解决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于银行而言,有这些存货作为担保,贷款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3、销售阶段的供应链金融,即是应收账款融资

对于中上游的中小企业而言,难以将应收账款较快地变现是他们面临的一个较大问题,这也是造成中小企业资金缺口的原因之一。应收账款融资则可以较好地应对这个问题。在此过程中,中小企业以买卖双方签订的合同为基础,向银行提出融资申请,并将应收账款作为第一还款来源。以核心企业作为担保,银行所面临的风险较小,从而也就愿意给中小企业融资。

(二)存在的风险

1、信用风险

在现代的银行业中,是他们在贷款业务中首先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解决中上游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贷款对象,面太广,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就越大。

2、操作风险

供应链金融在各个主要业务中,都不可避免地引入了第三方物流和核心企业。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手续就会相对复杂,各个环节的关系也更为紧密。具体来说,操作员必须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大量的贷后操作的环节。所以,商业银行也就面临了操作风险。

3、法律风险

由于供应链企业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其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也还不够完善,在这种大的环境下很容易产生一些不确定性的法律风险。

三、金融工具在供应链中的运用

(一)期权的引入

期权,是指期权的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的期权费用后而获得的一种权利,而这种权利包括了购买或者是销售双方约定的一定数量的某种资产。期权具有的特点是买方可以自由在规定的时间内行使权利,也可以放弃这种权利。但是,损失却是很小,只是购买期权的费用。

根据期权的这个特点,可以将它运用到上游和下游的企业中。上游和下游企业可以通过购买期权来对信息不对称的风险进行规避。比如,生产商可以向供应商提供一定数量商品购买的期权,这样一来,供应商将拥有在一定时间内选择自由商品购买的权利,增强了合同处理的灵活性,避免了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损失,降低费用。

(二)期货的引入

期货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套期保值,它是指买卖双方在未来的某一时间以约定好的价格来进行商品的买卖。对于供应链金融中引入的期货,也主要是通过它来控制成本。比如在质押性质的贷款中,质押物很可能会随着市场经济的波动而产生特价的波动而产生一定的损失。商业银行可以在收到了质押物后,在期货市场上进行一笔数量相同,方向相反的期货交易,这样就保证质押的价格。

(三)信用衍生品的引入

由于中小企业的特点,他们的信用问题一直是不能够容易获得贷款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能解决银行面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将会大大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而信用衍生品作为金融工具的一种,它就能够有效地解决信用问题。其主要的动作模式是通过各种不同的金融工具将风险进行打包处理,然后转移到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手中,这种金融行为在有效地分散风险的同时还能促进金融市场的活跃程度。

篇2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 风险缓释 质押融资

一、概述

我国注册的中小企业有约4千万家,但其平均寿命只有2.9年。?譺?訛而中小企业“短,频,急”的资金需求特点,也使银行信贷产品设计困难。因此,为中小型企业开发新的信贷产品,提高银行的创新能力成为另一个银行发展的困境。

中小型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外源性融资,尤其是依靠银行贷款。而对于中国的商业银行,其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存贷利差。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贷款时,将由于许多因素而“惜贷”,因此,存在着一个较大的企业需求资金和银行供给资金的差距,从而导致中小企业普遍融资难的困境。

随着中国的金融系统改革和金融创新深化,银行加快研究和发展金融产品,尤其重点着力于整个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现金流和物流,建立供应链金融模式,对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金融创新产品的推出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但由于供应链金融涉及大量的参与主体、灵活的融资方式,融资过程中容易产生风险,因此需要有效的控制。

中小企业没有固定资产抵押贷款,财务体系不健全,所以银行很难充分了解中小企业的业务情况,更不用说预计企业的未来发展情况。先前多数银行的风险控制都是基于微观层面考察企业的情况,而供应链金融能从宏观的角度把握行业的发展趋势。银行通过与现有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可以了解企业已有的经营状况,从而对整个供应链和行业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通过这种方式,银行能获得更多更全更真实的信息。

二、以质押为手段的风险缓释

在质押物质押与处置两个阶段,质押物的价值与地位大不相同。

(一)在质押物资产质押阶段

1.在资产评估时,质押物产权清晰,市场信息对称。基于持续经营假设,质押物有未来现金流入作为保障,评估的价值较高。

2.评级机构有高估的动机,因为质押物所属企业希望高估质押物价值以获取更高的授信额度,而评估机构为获取较丰厚的评估报酬,亦有高估的冲动。

3.在质押物的市场地位方面,质押时,资产所有人拥有良好的持续经营的资信,不会因为资产被质押而影响其经营。同时质押权人不会因为拥有质押物的质押权而干预资产所有人的经营。

(二)在质押物资产处置阶段

1.在资产评估时,持续经营假设被破坏,质押物无未来现金流作为保障,并且囿于强制变现的压力,以清算价格法来计算,评估的价值较低。

2.质押物所有者为了快速处置,可能更多考虑资产的不利因素,故意低估价值;而评估机构受买方的影响,亦可能低估资产的价值。

3.在质押物的市场地位方面,资产处置时,资产所有人必定是处于自身经营困境,偿还贷款都困难,更不用说对质押物进行再投资;同时债权人出于资产快速变现的压力,也不能进行投资。所以,资产所有人与债权人在资产处置的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

鉴于以上情况,在质押物资产质押与资产处置阶段,质押物的价值有着天壤之别,所以,若能选择合理的质押物,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个差异,减少损失。

新巴塞尔协议框架下的风险信用缓释工具中,抵押非常重要,合格的抵押既可降低借款人的违约概率,亦可降低违约损失。抵押与质押都是担保物权的形式,所以,供应链金融中涉及的质押形式亦是一种较好的手段。

存货质押的风险相比应收账款融资方式的更大,因为某些存货贬值或过期较快,或者因为二次出售导致价值快速缩水。而在实际中,银行更倾向于接收大宗商品作为抵押物,因为其有易变现、不易变质、价值变化不大的特点。从风险控制角度看,这类商品价格相对稳定,相比其他货品获得银行贷款的可能性大。为控制风险,银行发放贷款的数额会因为质押物的性质不同而不同。通常国外银行的贷款价值比在50~80%,而在我国,贷款价值比约为50~60%。?譻?訛所以选择合理质押物至关重要。

在供应链金融中,应收账款、存货、预付款项及其他信贷支持资产是中小企业的重要还款来源。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质押物的所有权在各机构与企业之间流动,可能有所有权纠纷,因此需要完善的相关法律文本域契约条款,明确各自的义务和职责,规范各方的行为,以减少法律风险。商业银行在选择质押物时应根据市场对质押物的价值进行正确评价,应选择价值易确定、流动性好、质量稳定的质押物,设置合理的质押率,以规避市场风险。即使企业无法实现还款,银行也能够通过拍卖来实现质押物的价值以减少损失。

三、供应链金融的资金管理创新

只用传统方法进行现金管理会限制公司全面管理流动资金的能力。有效管理流动资金的关键之一,是将资金管理的战略应用到企业的所有业务领域。

而在供应链方面,公司决策人员可以寻求获得更多可见的业务营运资本。了解公司的供应链流程以及如何在供应链内做出决定,可以给公司决策人员所需要的影响营运资金的信息。

公司负责人应该理解企业的资金成本与供应商的资金成本。例如,无担保条款比信用证交易可能需要承担更少的费用,但是无担保条款限制了卖方的营运资本融资并增加了营运资本的成本。?譼?訛卖方延长付款期限而产生的成本可能又导致了商品的成本的增加。

在许多情况下,较长的付款期限对卖方而言是更大的经济负担,而较短的付款期限对买方而言是负担。财务人员和采购人员应确定哪一方拥有较低的融资成本和更容易获得资金。付款期限应考虑到这种差异。

对于提早支付的买方,可以协商给予折扣。通常当一个公司决定延长付款期限是与供应链金融项目结合在一起的。供应商欢迎立即支付,哪怕打一个折扣,尤其当这个折扣率比供应商的借贷成本更具有吸引力的时候。另一种选择是买方加速付款的自筹资金方案。

四、创新模式——反向保理

对于大多数金融专业人士而言,提到的“供应链金融”,他们会立刻想到“保理”或“发票融资”。然而,在国内外各大银行,一种供应链金融的替代方法正慢慢地出现。“反向保理”有潜力显著减少发票融资成本并且加快大型采购组织对供应商的付款。在“现金为王”的经济环境下这个尤为重要。

一个标准的保理和发票融资服务要求供应商“卖”发票,以换取其融资供应商提前付款。为了方便较早的收到的现金,在大多数情况下,供应商需支付资金成本的费用和以佣金费用形式支付的服务费。这两种费用都从发票最终结算中扣除。因此,供应商在24小时内收到的预付款通常在发票的票面价值的85%左右,当采买机构付款给商时发票才结算平衡。

保理和发票融资,无疑给大量的小型供应商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生命线,但它也有弊端。

首先,在一个正常的保理安排下,给供应商的付款有“追索权”。这意味着,如果买方不能向商付款,该商有权要求追回给供应商的垫付资金。这实际上令垫付资金变成了贷款(供应商的资产负债表中的银行债项),并且在最后结算前,会限制供应商将这笔垫付资金用于其他用处。

其次,商计算风险水平时,仅基于它与供应商的关系,因为它对采购组织了解甚少。出于这个原因,资金的成本和服务费用可能都会很高。

从历史上看,保理被顾客看作是一个供应商财政困难的明确的信号。所以我们可以很自然的得出结论,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方法是非常低效的,因为在供应链中有最高的借贷成本的那一方正是给供应链金融的一方。反向保理目的是要解决这种分歧。

(一)国外反向保理业务

在国外,Abbey公司的被称为“供应商付款”的反向保理品牌在大约20年前由Abbey的母公司(西班牙的桑坦德银行)建立。?譽?訛反向保理业务与保理或发票融资服务在本质上类似,但它有两个根本的差异。首先,银行利用与大型采购组织的关系对不付款的风险进行评估。第二,银行仅对买方已核准付款的发票提供融资。

为什么这很重要?因为通过利用与采购组织的关系进行杠杆化,和仅对买方已核准付款的发票提供融资来降低交易风险,银行可以向供应商提供比以前更低的融资利率。

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一旦商品或服务已经提供给其客户,供应商就提交发票。然后,采购组织将通过其内部的审批流程——在大多数情况下将发票与原始采购订单及货物接收票据匹配。如果发票通过这些检查,采购组织就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合法的商品或服务所要求的发票,并且可以知道它已经收到详细的商品或服务。在这一点上,发票是良好的、可以支付的。在这一点上,银行可以进行协助。

随着反向保理的进行,采购组织向它的银行提交发票的细节。该银行将做以下两件事情之一:

1.发出通知给供应商,有一个付款等待完成。然后供应商可以决定希望哪个发票尽早被支付。根据解决方案的复杂程度,供应商可以归还同意函给银行,也可以利用银行的门户网站接受要约清偿发票(有时也被称为“开放模式”)。

2.自动清偿任何采购组织呈交给供应商的发票(有时也被称为“封闭模式”)。

“开放模式”是一个更普遍可用的解决方案,因为它允许供应商选择合适接受预付账款或发票。然而,这种模式增加了供应商和银行的管理开销,因为供应商的承兑需要通过双方的程序。这也意味着服务成本的增加。

“封闭模式”越来越流行,无论是对于采购组织还是他们的供应商,它最大限度的减少管理,降低服务成本,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双方的利益。

在两种模型中,值得注意的是,给供应商上的付款是在“无追索权”的基础上。这意味着一旦给供应商付款,银行则无法索回。因此这种付款可以被视为供应商的一个完全并最终的清偿。

对于供应商而言,这种方案的优点是很清楚的。他们受益于:立刻能提前获得发票价值的100%(减去折扣)、“无追索权”付款、较低的借贷成本、减少风险、改善现金流。

总而言之,反向保理给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大型采购组织和他们的供应商提供真正的可兑现利益,这将有助于经济衰退中的许多供应商的生存。反向保理能释放现在被困在供应链中的价值,进而将能彻底改变发票融资。

(二)国外反向保理业务

观之国内,平安银行于近年提供了反向保理业务,并获得良好的市场反响。

平安银行反向保理业务,是帮助核心企业及其供应商加快资金周转、把握发展机遇的新型融资业务。该业务操作过程简单,只需由核心企业牵头对供应商进行集合授信,即可实现双方共赢。

当在供应链上处于强势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与平安银行建立起供应商推荐、应收账款信息提供、直接回款等方面的合作关系后,平安银行可降低核心企业供应商的授信准入门槛,简化内部审批流程,为供应商提供更为简介便利的保理服务。

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保理中供应商凭借单个企业的资信实力申请保理业务时门槛高、价格高、融资难的弊端。

由此,平安银行反向保理产品对于核心企业而言的优点有:

第一,通过帮助供应商获得快速、低成本的融资,巩固、增强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关系。

第二,优化应付款账期,更好地运用资金,改善现金流和报表。

第三,应付账款管理整体外包,降低现金管理和处理成本。

第四,可通过平安银行先进的电子信息系统掌握监控各种信息,增强整个供应链的可视性。

平安银行反向保理产品对于上游供应商而言的优点有:

第一,授信易:享受更低的授信准入门槛,提供更简单的报审材料,体验更简化的流程。

第二,利率低:借助核心企业对银行的谈判地位,获得更高的融资比例和更低的融资利率。

第三,竞争强:借助银行的融资支持,可给予核心企业更长的账期和更宽松的付款条件,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第四,操作快:平安银行先进的电子信息系统使得操作方便快捷,减少文件传递,实现信息共享。

总而言之,反向保理产品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核心企业与供应商联动发展。

五、总结

目前企业的资金链日趋紧张,企业存在很大的融资需求,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的潜在市场很大。不可否认,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渠道来解决融资问题,但是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现在仍处在起步阶段,发展前景与风险并存。金融机构应结合市场情况,并按照自身风险控制能力来设计相关的风险管理办法与金融产品,以避免风险敞口过大,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通过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分析,既能使银行通过提供这一新型融资模式服务而扩大业务范围并控制风险,又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中小企业服务。

注释

①本文作者系复旦大学—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工作室研究人员,本文研究得到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课题支持。感谢复旦大学—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工作室刘红忠教授、牛晓健副教授、许友传博士和平安银行梁超杰、章登锋和王帅的中肯建议,当然文责自负。

②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转型与创新的调查与建议[R].民建中央专题调研组,2010.12。

③段伟常,胡挺.供应链金融的法律风险分析[J].中国储运,2010.(2)。

④Jonathan,Heuser. Beyond Finance:The Treasurer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Global Finance;Sep2007,Vol.21 Issue 8,Special section p2-3。

⑤Crowe,Tom.Supply chain financing Full speed in reverse[J].Credit Management;Jan2009,p16-17。

参考文献

[1]Jonathan,Heuser.Beyond Finance:The Treasurer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Global Finance;Sep2007,Vol.21 Issue 8.

[2]Crowe,Tom.Supply chain financing Full speed in reverse[J].Credit Management,Jan2009.

[3]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转型与创新的调查与建议[R].民建中央专题调研组,2010.12.

[4]银监会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泰隆介绍三品三表信贷技术[Z].浙江泰隆商业银行网站,新闻中心板块,2009.3.20.

篇3

一、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类型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为市场出现意外或者特殊情况,造成企业不能很据预先的方案实现产品的销售,资金回收出现问题,而无法如期还款给商业银行,造成了一定的风险。市场风险出现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首先是同期的市场上出现了较为新型的替代产品,使得企业的销售方案无法按照计划实施,或者资金回收出现问题,资金链条出现断档的情况。

2.信用风险

中小企业在进行贷款的过程各种,需要一定的信用,而信用缺失则是国内商业银行贷款活动无法实现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也是供应链金融风险的主要来源。出现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中小企业的管理力度不足、管理效果不佳,技术水平不足,资产较为有限,忽视了信用管理等,其也逐步成为了现代商业银行中针对中小信贷业务发展困难的主要因素。

3.政策风险

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国家会与之俱进的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者修正、完善原有的规范,实施各种经济政策,其法规及政策的变动也会对供应链的各种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包括资金的筹集、投资方向或者其他方面的经营活动等,提高了供应链经营环节中的风险隐患,如国家宏观调控中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即会制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或者行政措施,为企业的投资起到指导作用,或者约束其各项产业行为,限制其某些活动,保障市场的稳定性及经济发展方向的正确性,而供应链企业原本的投资方向可能会受到政策的限制及管理,或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也会出现较多的风险。

4.信息交流环节风险

供应链是企业自发的联盟,包括数量不等、类型不同的企业,各个企业在经营及管理上均有自己的独特的模式。经济不断发展,供应链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张,机构逐渐的复杂化,其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在该过程中会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信息沟通的不及时、不畅通,或者信息的传递出现误差,造成操作人员的理解错等,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对于企业情况的评估,使得风险增加。

二、风险防范措施

1.审核准入条件

产业链中的相关企业的融资行为需要核心企业为进行担保,而核心企业在经营出现的风险同样会影响到供应链上其他企业,关系到供应链业务整体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准入条件的审核。银行需要制定核心企业的准入条件,具体分为以下几点:①对核心企业的经营情况及综合实力进行评估,包括主要经营范围、股权结构、收益情况、税收政策等,根据过去的采购成本或者营销效益设定一定的比例限额,授予其一定的供应链信用额度;②评估核心企业对银行的协助情况,核心企业适口能够凭借其管理客户关系的能力,帮助银行提升供应链金融的违约成本;③核心企业管理各个类型客户的状态 核心企业管理各个类型客户关系的内容是十分丰富,包括其对于供应商及经销商准入及退出管理、排他性有利政策的分析、激励机制及约束规范等。

2.完善操作规范

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之前需要先进行全面的调查。由于该业务在信息方面的要求相较一般企业授信流程更多、更加复杂,银行应先构建专门的专业组、审查模板及相关的指引,调查人员可以根据模板的结构,收集相关信息,避免调查人员的主观因素对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开展授信业务的过程中,需要在和授信主体或者上下游企业之间签订合同协议的过程及规范更加细化,抓好各项细节工作,包括神恶化印章、各类票据、文书的传达等,明确职责,操作规则及相应规范。在进行出账及贷后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明确各项操作的要点、要求流程,包括资金支付、质物动态监督、货款回收等,操作人员的行为受到一定的约束,使之能够更加规范,缩小了自由裁量权的范围,减少风险。

3.做好信息化建设

狠抓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保障各种信息交流活动的无偏差,使得供应链金融中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更加有效的协调,包括物流管理、资金流管理等,音粗需要提高信息管理硬件的资金及人才投入。下拨专门的款项构建相应的信息设备,包括性能良好的电脑,ERP系统平台,引进EDI 等信息处理技术,构建物资与资金数据共享平台,并组织人员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有效的组织其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强化各个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使之联系更加紧密,避免信息传递中出现的风险隐患。

4.抵质押物权的选择

抵质押资产是银行授信的物质保障,变现能力直接关系到授信的安全性。银行需要联合专业的资产评估机构、物流企业等,准确的评估抵质押的各类资产,并根据各类资产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需要对存货有一定的要求,包括数量足够、质量合格、容易保存、易于流动、货权明确等。针对应收账款的选择,需要注意作为应收账款依托的基础合同的真实性、时效性等。预付款则需要上游企业货源较为充足,具有足够的违约赔偿能力,并考察出现违约后企业对于回购意志及实际的购买能力。

篇4

唐山开滦德诚洁净能源有限公司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在煤炭行业整体低迷的形势下,资金缺口成为煤炭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煤炭企业在办理融资活动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被银行排除在可融资范围之外,影响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影响了银行与煤炭企业的合作。为缓解这一矛盾,供应链金融业务应运而生,为保障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顺利开展,构建包括资信、资产、能力等多种要素在内的风险评价体系很有必要。

关键词 :融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

1 概述

煤炭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是否能以健康的形式持续发展。在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尤其在市场下行通道,融资缺口一直是困扰企业的首要问题,银行在为煤炭企业融资过程中,对于煤炭企业的规模、经营状况、可抵资产数目、企业的信用评估等多种因素进行考虑后,往往会将部分具有发展潜力的煤炭企业排出可贷款范围内,导致煤炭企业资金短缺而无法发展壮大,无形中增加了煤炭企业的困难和倒闭风险;而对于银行来说,这也极大的限制了银行与煤炭企业的合作,导致银行信贷资源过于集中和配给。供应链金融中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不仅能缓解煤炭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还能为银行和煤炭企业的合作双赢打下良好的基础。

2 煤炭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地位

供应链是在竞争、合作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为实现某一目标而贡献自己的核心力量,以达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目的。煤炭企业的供应链不仅涉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物资流动,同时还涉及上下游产业的延伸。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流程生产特性,这就决定了煤炭企业在供应链中居特殊位置,煤炭企业依靠采掘、运输为社会提供一次性能源,是火电厂、钢铁厂、炼焦厂等企业运转及发展的原材料和能源的提供者;同时,煤炭企业也需要消耗一定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及能源的支持,因此,在供应链中也具有用户的身份。而对于运输行业来说,煤炭运输是其主要的运输任务,是运输部门利益的主要来源。

3 供应链金融中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

3.1 供应链金融中信用风险的形成

煤炭企业在供应链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供货风险、煤炭物流配送过程中风险、信息风险及财务风险等。对于能源企业来说,则可具体到能源的生产、运输、信息及企业各项管理中存在的可能风险。煤炭供应链中可能存在的煤炭产量不足、发货延迟、能源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均会对供应链中其他环节的正常运行,产生阻碍作用,影响企业的信用;煤炭配送环节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引起供应链中断,影响企业的运营;信息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供应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传输的通畅性、准确性、及时性等都会对企业的生存运营产生重大的影响;财务是企业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商业活动之一,资金的运作及管理,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生产活动,还可能影响整条供应链的通顺性。

3.2 供应链金融中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

淤资信。煤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与企业的经济实力、职业道德和企业形象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于煤炭企业而言,诚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企业在经济交易中是否具有良好道德的具体表现为是否按时、按质发送煤炭、是否按时还款、有无欠债等不良行为,这是企业信用度的主要衡量依据。于资本。资本对于煤炭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是煤炭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资金来源。资本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煤炭企业的还款能力及未来发展,是煤炭企业建立信用的物质基础。盂能力。能力是煤炭企业拥有的实力,是煤炭企业稳步发展、不断前进、树立良好信用的保障。煤炭企业的能力可通过企业的生产情况、经营情况、盈利情况及发展情况表现,对煤炭企业未来的信用贷款具有重要的影响。

3.3 供应链金融中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

淤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指标设置原则。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是一套能衡量供应链金融中信用风险的、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指标群体。根据复杂系统理论,可根据如下原则进行指标确定:首先,指标的覆盖面要广,尽可能完整的反映煤炭企业本身的运作情况,又要反映煤炭企业的信誉、质物抵押等多方面的情况。其次,可操作性强。为保障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应对其进行量化设计,即评价指标应具有一定的可计算性和进行计算时所需要数据的可行性;定量与定性指标可对煤炭企业的内涵及本质特性进行客观、科学的反映。于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指标的设置。首先,诚信因素。诚信因素指标包括煤炭企业以往合作信用度和核心企业信用度两方面,具体可设置煤炭企业历史违约记录、信用额度使用率和授信审批通过率三个指标。其次,资本因素。资本是煤炭企业融资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下主要包括动产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和保兑仓融资等模式。煤炭企业应注意质押物的货权风险、质押物价格稳定性、变现能力及损坏程度等一切因素的影响;应收账款融资时,期限应限制在应收账款账龄内,部分处于供应链上游的企业可享受灵活多变的融资方式。最后,能力因素。能力因素包括煤炭企业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及发展能力。其中营运能力主要依靠固定资产情况及业务开展情况反映,可设立资产产值率、资产收益率和资产周转率三个指标评价;盈利能力则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收益数额的多少,对于一般煤炭企业来说,盈利能力主要指标可设为营业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和成本费用利润率三项;偿债能力是企业对到期债务的偿还能力,这需要从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进行合理性和变化性的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可通过企业资产负债率体现,而短期偿债能力可通过资产流动比例获得;发展能力,是面对未来的债务偿还,煤炭企业发展前景是否良好,这需要分析煤炭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情况、自身的发展情况及业务重点,需要设立销售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和资产增长率三项指标。

4 结语

煤炭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融资活动,为促进煤炭企业与银行的合作,推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在煤炭企业中实行包括资信、资产、能力在内的各项可量化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可为银行提供煤炭企业外在及内在的一些潜在数据,同时为煤炭企业赢取更好的融资条件,从而实现银行和企业的共赢,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长彬,盛鑫.供应链金融中信用风险的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79-86.

篇5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Logistic模型;信用风险

一、logistic模型描述

Logistic模型,又叫作Logistic regression(逻辑回归)是概率型非线性回归模型,Logistic模型是最早的离散选择模型,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模型。Logistic模型是Luce(1959)根据IIA特性首次导出的,是研究分类观察结果与一些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多变量分析方法,其目的就是得到因变量与自变量的纯属关系。

本文以融资企业的信用风险为因变量,以基本指标变量为自变量,构建因果分析模型,由于因变量为二值变量,可以选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用 1 和 0表示,1 表示事件不发生,0表示事件发生。

(一)模型样本数据选取及描述

由于没有上市的中小企业的财务数据不规范而且不容易搜集,因此本文选取的是中小企业上市的公司数据,本文为了更加切合研究,选取的是制造行业,因为制造行业有着清晰且规范的供应链系统,各个节点的企业角色明确,而且供应链主要集中在上游,本文选择了10家企业作为样本,其中有7家优秀企业,3家由于证券违法违规而被证监会停牌调查的不良企业。

本文的财务指标数据选取为证恢星提供的,选取2015年9月30日季度财务报表数据作为基本数据,选取的数据基本是都是比值的形式。

(二)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

利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下表表示:

a.在步骤 1 中输入的变量: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率, 毛利率, 营业利润率, 应收账款周期律率, 存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 每股收益, 现金流动负债比,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

表2中10个主要指标的变量检验统计量的显著性水平,10个主成分以及常量的P值都是小于0.05,所以可以看出融资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获利能力都是影响融资企业信用风险的重要指标。上述公式所求到的P值表示了中小融资企业的违约概率,将中小企业数据带入模型预测信用状况,得出P值。P值越接近于1,则中小企业信用越好,P值越接近于0,则中小企业信用越差。logistic回归模型以0.5为分界值。

二、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对策和建议

供应链金融业务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银行信贷业务的新兴的融资方式,该模式的出现,不但稳定整个供应链节点上相关的贸易往来关系,而且还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途径,同时也为银行挖掘潜在客源、提高业务收入打开了新的局面。但是由于我国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故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中小融资企业的选择和管理

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时,银行要与核心企业做好沟通,选取在供应链节点上贸易往来关系稳定与信用状况良好的中小企业,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过程中,要根据三种不同的融资模式,对中小企业进行不同的侧重点审查。例如在开展应收账款类业务过程中,银行要对中小企业的运营能力和偿债能力进行重点审查。对于融通仓和保兑仓来说,银行应该重点考察中小融资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行业特征等。

(二)核心企业的选择和管理

首先,对于核心企业的基本要求就是核心企业自身的信用状况。银行要提高信用评价标准,如果核心企业无法满足银行的授信审核,那么核心企业也为中小企业承担词用风险。其次,还要对核心企业的地位进行考察。如果核心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处于重要位置,那么久说明核心企业是可以支配上下游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处于领先位置。最后,银行也要对核心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审查。因为核心企业本身处于整个供应链的重要位置,其运营政策关系着整个供应链的稳定发展,再加上核心企业处于行业竞争的领先地位,所以更要加大对核心企业运营状况的监督审查,充分了解核心企业的基本生产运营状况。

(三)供应链的选择和管理

因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是建立在整个供应链基础上的,所以银行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过程中,加大对供应链整体实力的审核,例如整个供应链节点上相关企业的贸易往来关系,供应链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等。整个供应链节点上相关企业的贸易往来直接影响着彼此之间的合作意愿。银行应该要理智选择发展前景较为良好的行业,例如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对于一些夕阳企业,例如钢铁、煤炭产业,以及房地产产业等受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影响较大的产业,银行要谨慎选择开展业务。

(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选择和管理

在整个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的过程中,第三方物流企业一直扮演着“监督者”的角色,在物流、监管等方面比银行更专业,所以银行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选择和管理也是极其重要的。

近几年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也催生了很多新型物流企业,因此在整个物流行业中也存在物流企业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银行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合作时,会优先考虑物流企业的基本素质,这一要素,通过对物流行业和相关物流企业的调查就可以得到。除此之外,银行还要考虑的是物流企业的基本运营能力和专业水平,这一要点,则需要银行对其企业规模、运营状况、信用状况以及对货物的保存、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估。(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弯红地.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模型分析研究[J].经济问题, 2008(11):109-112

[2] 陈李宏,彭芳春.供应链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23(6):81-83

[3] 楼栋,钱志新.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分析及其风险防范[J].网络财富――经济纵横,2008(9):103-104

[4] 高珉,余思勤,袁象.供应链融资的信用风险控制[J].航运金融.2009,31(7):33-35

篇6

(1)自然环境风险

自然环境风险主要表现于在无法预计何时发生的地震、火灾,不可避免的战争等不可抗原因下,公司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而这些损失又影响了供应链中其他的某一个环节所处公司,从而影响整个供应链的平稳性,供应链中互相关联的公司在账目流动中受到了妨碍或着破裂,对生产经营过程造成损失。原本创建的运营目的和资本目标不能达到,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影响。

(2)政策风险

当国家对于金融的政策有新的变化时,通常会在供应链的投资、筹资融资和其他管理活动上造成很大的不利因素,使得供应链管理的风险顺势增多。比如,在生产框架调整的时候,国家往往是做出对生产框架的调整等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对一部分公司采取鼓励的方式,让公司投资的方向更为明确;或对某些公司则使其受到限制,造成供应链上本来存在的公司投资承担蒙受损失的风险。

(3)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本质是说因为贸易这个大环境发生了意外,而使公司不能按照原来就制定好的计划出售产品从而给商业银行造成无钱还账的风险,让这种风险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两点,第一点是在预计上出现误差,第二点是出现了新的可代替品,使公司原本的出售计划破灭,资金链条骤然崩断。

(4)信用风险

信用方面的不足是中小型公司在市场销售与从银行贷款上的重要问题。主要是因为中小型公司在管理上不能达到规范化,技艺上的落后,资金规模小,资金信用上有所欠缺,而且缺少对自己信用加以管理。信用缺失已成为最重要限制商业银行中小型公司信用贷款业务发展的因素。

(5)信息传递风险

因为每个公司在运作和操控上来讲都是独自的经济实体,供应链从本质上是一个没有确立合同的散乱公司联合体,伴随着供应链的影响程度逐渐变大,结构上也越来越繁杂,供应链上可能导致错误产生的概率逐渐增多。信息的发散推迟会令上下游公司交流上不足,对造出的产品和用户的需求产生理解上的差异,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这样的情况会对商业银行送出错误或有偏差的报告,使商业银行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而造成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成因

(1)不可抗力和政策的调整无法预知

所谓不可抗力,其不可抗意为无法抗拒,自然其无法预知,所以无法预知性是不可抗力的自带属性,无法预知就无法提早做出预案,进而很难解决。在现在这种大的政治环境下,政策的调整说变就变,而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单从经济上说是无法预计的。供应链金融其牵扯的环节众多而且密切相关,对于政策的突变,是很难立即做出相应的改动,这样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与风险。

(2)中小企业管理不规范以及技术力量薄弱与资产规模较小

现有的中小型企业在管理上的疏忽与不规范会导致信用上的丧失,从而产生信用风险。科技的落后与技术上的支持力度不够,会影响到信用上来,所以成为信用风险的成因之一。信用是一种无实体的东西,可是却相当重要,资产规模小,将直接导致信用的降低,而产生出信用风险。而且现在一些企业对自身信用管理不够重视,资信不足,进而使得信用降低,进一步发展为恶性循环,信用风险随之诞生。

(3)预测失误与出现新的替代品

预测上的失误是市场风险的成因之一,因为预测是不能对最终结果做出完全正确的判断,而预测上的失误就会导致风险的产生。市场的多样化现在看来相当普遍,如果一个产品投入进去,不产生新的变化,出现了另一种商品替代了其所发挥的作用,那么将会对原产品产生很大的冲击,而使得风险的诞生。

(4)供应链实质是一种未签订协议的松散的企业联盟

篇7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风险评估

1引言

供应链金融的概念最早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随着供应链管理与金融学的融合以及实践的发展,供应链金融作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一种方式,聚焦了理论界越来越多的目光。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估是银行贷款的核心内容,这也预示着供应链金融中风险管理研究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活跃的理论研究前沿。Sunil(2004)从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的角度,提出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多元性和复杂性。Diercks(2004)具体分析了资产支持类融资业务风险识别和管理的策略,认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参与风险控制很有必要。Barsky(2005)指出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理念应该由传统的考查单个借款者主体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向控制整个供应链交易过程转变,并构建了包含业务流程、宏观环境、信息控制、人力以及基本结构这5类因素在内的风险评价模型。杨晏忠(2007)较为全面地描述了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面临的自然环境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信息传递风险和行为风险等表现形式,对如何防范供应链金融风险提出了诸如建立社会协调机制、业务外包等具体的方法及应对措施。周纯敏(2009)按照风险管理流程对供应链融资中存在的信用风险进行了分析。李毅学(2011)将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分为宏观与行业系统风险和供应链系统风险,将供应链金融的非系统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和操作风险,展示了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评估过程。牛晓健(2012)运用CreditMetrics模型,计算供应链融资的风险转移矩阵,量化测度了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风险,揭示了供应链融资的风险程度。顾振伟(2012)从信用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3个角度出发,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进行了分析,针对不同风险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白世贞(2013)建立了具有较好一致性和稳定性的风险指标体系,运用matlab的BP神经网络工具构建了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模型。从已有的研究来看,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文献大多从风险识别的角度讨论,且多集中在信用风险评价方面,较少涉及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其他风险。关于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对策方面的讨论也较少,缺乏系统的风险管理研究。本文按照风险管理流程,对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存在的企业文化差异风险、自然环境风险、市场风险和产业风险等供应链层次的风险,以及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确保将风险控制在与商业银行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

2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

根据广泛、持续不断地收集商业银行与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相关的内部和外部信息,按照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全面进行风险评估。

2.1供应链金融风险辨识

供应链金融业务是商业银行重要的一项增值业务。供应链条的稳固与顺畅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和供应链企业互利共存、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了解并识别可能存在的内部和外部风险因素,对商业银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2.1.1企业文化差异风险。具有潜伏性和持续性的员工队伍多元化及企业文化变革使得供应链中企业文化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与决策方式不断面临冲击、更新与交替,进而引发多种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可能造成供应链的混乱。2.1.2自然环境风险。自然环境风险近几年赢得了广泛关注。供应链中的某一企业遭受火灾、污染或其他不可抗因素影响,都可能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流畅,使供应链中资金流阻断,生产经营过程无以为继,继而影响商业银行业务目标的实现,将银行暴露在风险中。

2.1.3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是由市场的变化引起的。比如抵质押资产是否缺失、价格是否波动较大、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容易变现;或抵质押资产是否因价格或替代品因素发生退货;或抵质押资产因能源、材料充足性和稳定性变化发生虚假交易等。这些市场因素都会给商业银行带来还款风险。

2.1.4产业风险。产业风险主要是特定产业中与经营相关的风险。不同产业的供应链具有不同的特征,比如建筑业、软件业波动性较大。处在不同的产业生命周期具有不同的产业风险。商业银行在选择提供供应链金融业务时会因不同的产业而面临不同程度的还款风险。

2.1.5信用风险。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最大问题就是信用缺失,而供应链金融的本质就是信用———引致型金融创新。商业银行基于核心企业信用对上下游中小企业开展授信业务,因此,核心企业一旦出现信用问题,必然会迅速扩散,影响到整个供应链金融的安全。同时,中小企业自身原因固有的信用风险和供应链背景下的综合风险,都可能导致商业银行不能按期收回账款。

2.1.6法律风险。供应链金融涉及供应链上各成员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商业银行。各企业之间关系、产品契约方式存在一定的法律隐患与漏洞,可能对供应链运转产生负面效应,诱发经营风险,危及商业银行权益。

2.1.7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员工、过程、技术、舞弊、外包带来的风险。供应链金融业务操作流程的严密性、规范性和完善性直接关系到还款效力,并可能造成信用风险的位移。并且,银行与第三方物流监管方的信息系统技术也会影响到银行对抵质押物信息的动态了解。总之,从本质上来说,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已经识别出的大多风险都是操作方面的。

2.2供应链金融风险分析

从已识别出的风险来看,企业文化差异风险、自然环境风险、市场风险和产业风险都属于供应链层次的风险,这和供应链本身的风险密切相关。商业银行在选择供应链提供金融业务时就应采取风险承担、风险规避或风险补偿策略。法律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操作风险可能导致法律风险和信用风险,同时,法律风险和信用风险也可能转化为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可适时采取风险对冲、风险补偿或风险控制等策略。

2.3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价

商业银行需要对潜在的已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价,评估风险的价值和风险对银行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可组织有关职能部门或聘请有资质、信誉好、风险管理专业能力强的中介机构协助实施。将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统一制定各风险的度量单位和风险度量模型,对供应链、供应链交易状态以及银行操作方面的风险进行度量。分析风险与收益的匹配度,分析各项不同风险,初步确定银行对各项风险的管理优先顺序和策略。

3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策略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银行要对不同的风险选择适宜的风险管理策略。对于供应链层次的企业文化差异风险、自然环境风险、市场风险和产业风险,银行可采用风险承担、风险规避或风险补偿策略。对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产业链上相关授信主体综合准入和交易质量进行整体性评审,选择优质供应链或在银行风险承受度内的供应链提供服务;建立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对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财务或人力补偿。对于信用风险,银行可采用风险对冲和风险规避策略。对供应链金融中各金融产品进行组合和捆绑销售;对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不属于银行核心业务的实物流、信息流管理工作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建立包括信用额度稽核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在内的内部控制制度,将风险屏蔽在银行之外。对于操作风险,银行可采用风险控制和风险补偿策略。对供应链金融业务操作流程进行重新设计,明确操作规范要求,细化操作环节要点,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员工有恰当能力并愿意执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确保银行与第三方物流公司之间关于抵质押物的信息技术系统有效。对于法律风险,银行可采用风险控制策略,明确供应链金融业务各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尽可能完善各种契约合同文本。

4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商业银行应根据已制定好的风险管理策略,在风险事件发生的前、中、后组织人员依据风险解决的具体目标对相关业务流程采取应对措施。

4.1风险管理的组织

建立上下协调、机动灵活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风险 管理工作的首要步骤。制定再好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组织去实施,也是徒劳的。商业银行在全员参与风险管理的基础上,针对风险值较大的单项业务,比如供应链金融业务,应建立一个包括风险管理负责人、一般专业管理人、非专业风险管理人和具体业务操作人等规范化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兼顾成本效益原则,具体业务具体分析。在大多数商业银行都建有风险管理部门,同时,结合内部审计部门、法律事务部门和具体业务执行部门,协调运作,共同做好供应链金融这一新兴业务。

4.2关键风险管理指标

关键风险管理指标可以管理单项风险的多个关键成因,也可以管理影响企业主要目标的多个主要风险。商业银行对传统业务建有一系列的包括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在内的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对于供应链金融业务来说,商业银行应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评价指标。首先,分析并找出关键风险成因,如前所述,影响商业银行盈利的关键风险,信用风险代表性的风险原因是到期不能还款;操作风险代表性的风险原因是员工操作失误。其次,将关键成因定量化,确定该成因导致风险发生的具体数值,得出信用风险的不良资产率、坏账损失率以及操作风险损失率等,以表现风险信息为目的,得出预警值。然后,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对关键成因指标确定不同风险状态的界限值和预测分析系统。最后,当出现风险预警信息时,由专门风险管理组织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4.3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4.3.1建立风险管理文化。全面风险管理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将风险融合到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一个企业的风险文化将决定企业如何成功地进行风险管理,努力营造风险管理文化,将风险和风险管理看做是商业银行日常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业银行内部,从下到上各个层面营造风险管理文化氛围,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加强法律素质教育,培育风险管理氛围。

4.3.2建立风险考评制度。全面风险管理建设将商业银行薪酬制度建设和人事制度建设归纳进来,建立风险薪酬制度,不单纯以业绩为考核指标,兼顾风险,奖励风险意识强的员工。以风险管理成本与效益为原则,防止片面追求业绩、忽视风险行为的发生。聘任有风险意识的员工,尤其是各级管理人员任用制度,要充分考虑风险意识这一指标。

4.3.3建立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结合的制度。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结合,对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设计相应的政策、制度和程序,控制影响流程目标的各种风险。建立内控报告和批准制度,明确相关当事人主体以及报告和批准程序;建立内控考核制度,将风险管理执行情况与绩效薪酬、奖励挂钩;建立内控审计制度,按照内控原则和风险管理流程,采用压力测试、穿行测试等对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及时发现缺陷并改进;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大力加强商业银行法律风险防范制度建设。

5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监督与改进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或者审计部门定期对风险管理工作及其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根据供应链金融业务对银行利润的贡献率将供应链金融业务单独进行风险管理或与其他业务综合进行风险管理。

6总结

供应链金融最大的创新点就是商业银行围绕供应链中资质良好的上下游企业进行产品设计,对供应链整体进行评级准入管理,既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又能切实保证供应链整体资金顺畅。商业银行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时,应对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提高经营效率。

参考文献:

1鲁其辉,曾利飞.供应链金融的研究现状与评述[J].软科学,2014,4.

2DiercksL.A.IdentifyingandManagingTroubledBorrowersinAsset-BasedLendingScenarios[J].CommercialLendingReview,2004,3.

3BarskyN.P.,CatanachA.H.,Evaluationbusinessrisksinthecommerciallendingdecision[J].CommercialLendingReview,2005,3.

4杨晏忠.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J].金融论坛,2007,10.

5周纯敏.商业银行对供应链融资的风险管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2.

6李毅学.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10.

7牛晓健,郭东博,裘翔,张延.供应链融资的风险测度与管理———基于中国银行交易数据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2,11.

8顾振伟.基于银行视角的供应链金融风险分析[J].商业时代,2012,25.

9白世贞,黎双.基于BP神经网络的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研究[J].商业研究,2013,1.

10杨林.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J].中国金融,2012,19.

11代湘荣.供应链金融企业的风险控制策略[J].经济导刊,2011,8.

12刘士宁.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与风险防范[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7.

13陈才东.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的防范[J].银行家,2012,10.

篇8

目前,除银行外,一些电子商务公司或P2P公司纷纷介入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也经历多轮进化来到3.0时代,即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时代。当此之际,研究供应链金融的起源、模式与发展,是构建适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供应链金融体系和风险管控的应急之需。 供应链金融起源

供应链金融是银行等金融企业围绕供应链核心企业,由此进行担保或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存货、应收款等抵押或质押,对核心企业的上、下游提供贷款,并通过对供应链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管理或服务,降低贷款风险的间接资金融通。供应链金融本质上是贷款服务,对供应链的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管理或服务目的是为了降低贷款风险,确保贷款本息能够回收。

供应链金融源起于银行在争夺优势企业贷款资源进入饱和状态后,为了继续扩大银行贷款规模与企业专业化分工合作,供应链核心企业为建立稳固的供应链关系,协助解决供应链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型企业融资,向银行申请或银行创造的基于供应链管理与风险控制的贷款模式。供应链理论发展及20世纪70年代中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发展与80年代末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信息技术发展,使供应链管理与控制成为可能,供应链金融才得以大力发展。截止到2008年,全球最大的50家银行中有46家向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

供应链金融模式,按照提供抵押物的不同,分为动产质押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及保税仓融资模式(也称“厂商银”)。按照提供贷款主体方不同,分为物流商主导、综合企业集团主导及银行主导三种模式。物流商主导与企业集团主导都是由物流商或企业集团控股的金融部门实施。 中国供应链金融的进化

中国供应链金融的起步自银行始。2003年平安银行率先提出“1+N”模式,形成供应链金融最原始的1.0时代。“1+N”模式中的“1”是指供应链核心企业,“N”是指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之后,多家银行相继跟进,并推出各自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如中国银行的“融货达”、“融信达”、“TSU”、“供应商融资项目”,兴业银行“金芝麻”供应链金融服务等。

2012年,平安银行又了其供应链金融2.0版本,媒体称之为供应链金融2.0时代,即银行利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提供线上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较之线下供应链融资方案,供应链金融2.0的核心优势是银行、核心企业以及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三者之间的互动、协同与多方信息的可视化。

2014年7月10日,平安银行在深圳推出橙e平台,将线上供应链金融全面升级为“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集成服务,媒体称之为供应链金融3.0时代,即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时代,也称“N+N”模式(N个核心企业与N个供应链上下游企业)。

除银行外,其他企业从2013年开始也纷纷突入供应链金融领域。其中,有电子商务企业,如京东白条、阿里巴巴的小额贷款;有P2P企业转型;有行业门户网站转型,如上海钢联、365网;有部分上市公司及部分供应链管理软件提供商等。除了京东、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企业供应链金融发展较好外,其他企业仍在尝试,处于概念或起步阶段,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起步较晚,除了银行、电子商务企业做了部分供应链金融业务外,由于我国信用环境、供应链稳定性、供应链信息系统管理、供应链金融参与各方利益诉求不同及银行偏好不动产抵押的风险控制意识,供应链金融发展并不理想,未能真正实现通过供应链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2.0版本及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的对电子商务平台商家或消费者提供的贷款,都是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预示着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开始出现,但从某种意义上讲,仍属间接融资,与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无实质差别。

笔者将这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定义为狭义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即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供应链提供间接融资,并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控制风险的金融业务。与传统的供应链金融相比,狭义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更注重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创建供应链或将成熟的供应链引入到电子商务平台;风险控制强调大数据、云计算,不关注仓单、存货或应收、预收款抵押。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

长期以来,传统供应链金融在风险控制中强调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核心企业及担保。如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即制造商实力不强,销售或资产规模不大,财务状况不良好,即使有核心企业或核心企业愿意提供担保,传统供应链金融提供方都不会提供融资。

二是动产抵押或应收/预付款质押。传统供应链金融强调,取得供应链融资的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必须提供传统供应链金融资金提供方接受的仓单、存货、应收款或预付款抵押或质押,否则,即使该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实力强大,在该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都不会获得融资。2015年10月8日,华为、中兴一级供应商深圳福昌电子因欠款人民币2.7亿元宣布破产即是此情况。

三是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跟踪。即使供应链各企业采用了ERP软件,但传统供应链金融资金提供方管理信息系统与供应链企业ERP系统及物流公司的管理系统未联网,因此,在向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资金后,传统供应链金融提供方派人了解与跟踪该供应链的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以确保不出现异常,确保融出的资金安全。

与传统供应链金融不同,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必须通过以下方式实施风险管控:

首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替代抵押或质押。京东为什么能为它的平台购物的消费者提供贷款(或赊销),原因就是它的后台可统计、分析该消费者消费行为习惯与还款能力。

篇9

(一)行为风险

行为风险是指,供应链金融在实际办理过程中无意间的过失,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这种供应链金融风险在实际应用中属于很难避免的风险模式。在当下国内商业银行的业务办理中,供应链金融的行为风险是金融业务管理人员所面临的核心管理问题。

(二)文化差异风险

文化差异风险是指,在构成供应链金融的同时,不同企业由于其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理念存在差异性,从而导致金融工作发生错乱。这种差异性往往会导致金融供应链出现混乱,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

(三)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在发生变化的时候,企业没有随之进行销售计划的变动,从而造成的商业银行还贷风险,这种风险广泛存在于国内供应链金融中,为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带来不可预测的经营风险。

(四)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当前国内中小型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供应链金融风险。由于这些中小型企业处于发展初期,其自身管理不够规范、技术力量薄弱,缺乏相应的信用管理机制,从而造成了信用风险的发生,为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后果,严重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

二、商业银行供应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环境的错综复杂

当下,国内的物流发展水品仍旧处于十分落后的阶段,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在我国物流市场长期占有主导地位的往往都是生产性企业自营物流和联合物流,这种情况导致了规模较小、技术落后、缺乏物流管理标准的中小型企业很难获得相应的物权保障,在物流过程中无法对产品进行有效管理,使得银行对于这类物品的流通也丧失了控制权,风险管理无法正常运作,直接导致了供应链金融存在严重的风险。

(二)信用环境混乱

就我国目前的金融贸易信用环境来说,常规的贸易交往往往都是通过票据进行结算,这种缺乏有效法律机制的信用模式,对于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极其不利。今年来,人民银行针对这一情况曾进行过严厉的管理措施,但由于国内缺少相关的管理规范,使得我国贸易与国外贸易在信用环境上存在极大差别。这一问题成为当下供应链金融中的主要矛盾因素。

(三)企业资金管理不明确

由于国内缺乏专业的集团企业资金管理体系,使得国内企业在进行资金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缺乏专业管理人才、资金管理部门混乱缺乏实际作用、投资部门复杂化没有统一的管理机制等情况,在企业实际生产运营的过程中,很多企业都无法清楚的区分资金管理部门和投资部门。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当下国内企业资金管理缺乏相应管理体系,以至于很多企业在资金的风险性管理上存在不明确、不重视的情况,直接危害到了企业的经济发展。

三、商业银行供应链风险防范措施

(一)商业银行应正确选择合作对象

在供应链金融的构建过程中,商业银行应该正确选择合作对象,首先,经营状况与银行合作度成为选择合作对象的首要衡量条件,选择生产经营状况稳定、银行合作程度较高的企业,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供应链金融中存在的风险,这类企业包括钢铁、石化、电信、汽车等产业链。通过与这类企业进行合作,在获得合作经验的同时还可以帮助银行有效扩大服务范围。同时,银行也可以通过对供应链成员企业的详细资料进行调查,从而实现在供应链企业中的筛选,对于存在经营风险和不合规操作的企业要及时予以淘汰,以此,保证了企业供应链金融的正常发展。

(二)加强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要求,是当下供应链金融中衡量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标准。全方面风险管理指的是,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工作在可控制范围内与其他企业或者零售业务进行统一风险管理的过程,这一过程中需要依据各类业务的相关规定对企业间全部的资产组合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真正实现了供应链金融的全面风险管理。

(三)将供应链金融与商业银行进行统一的风险管理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在风险管理能力、人力资源、资本和其他相关资源的范围之内,其管理需要处于供应链金融的承受能力以内,只有这样才能稳妥的管理供应链已经承担的风险,将风险与收益做到维系平衡,使得风险调整后获得收益最大化。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必须与供应链的目标与原则相兼容,并且能着重评论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由于供应链金融中不同的产品其风险管理成本特征差别极大,在产品具体推出之前,预先对风险管理的成本及收益进行对比,有效预防供应链风险。二是对供应链金融与相关业务进行边际收益对比,通过数据比对来决定是否推行该业务,这一方式有效预防了供应链金融风险,做到了对企业及供应链的有效管理。

(四)加强对客户资信质押货物的管理

商业银行与物流企业都应该针对性的对相关业务进行严格的操作规范和管理程序,通过这些措施有效杜绝因企业内部漏洞而产生的风险。例如,商业银行为提高对质物的管理能力,需要不断完善内部操作管理规范,防止银行操作中的风险状况;物流企业为提高自身质物管理能力,需要不断提高仓库管理水平,同时实现仓库管理信息化,制定完善的办理质物入库、发货方案,在源头上对物流运作进行管理,实现企业运作风险的有效管理。

四、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体系;小微企业;贷款风险

1引言

在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小微企业是社会经济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了较大的帮助,但是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问题。小微企业在运行中,一部分企业管理模式并不适合企业发展,经营期间也会存在着资金短缺的问题。小微企业在我国信贷市场中,一般情况下都是向其他中小微企业进行借款来获取资金支持。小微企业一般存在着企业和个人资产不明确、财务账目混乱的问题,为保障供应链能够稳定发展,必然需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风险的问题,进而保证供应链金融发展效果。

2供应链简述

站在商品从生产到销售整个过程的角度上来说,供应链就是某个商品从材料采购,再到半成品、成品,最后借助网络平台销售出去,经过物流的运输到达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也就是说,供应链是将商品材料供应企业、商品制作企业、商品分销企业、商品零售企业以及消费者集中起来形成一个链。在整个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竞争能力比较强,一般规模比较大,也正是因为核心企业地位的强大,它们一般都会在商品交货方面或者是价格等条件上占据一定优势,通常情况下会对上下游企业提出较高的条件,而这些条件最终会为其他企业的盈利带来一定的压力。而承受这些压力的正是上下游企业,多数是小型微利企业,这一类企业在银行融资方面优势并不高,在得不到金融资金支持下,很容易导致企业资金运转紧张的局面,进而导致供应链平衡问题,这些是供应链金融体系产生的一个内在因素,许多金融机构针对这个需求点,结合各种资源为这一类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形成了一个供应链内提供金融资源,供应链外提供服务的局面。一般在小型微利企业经营中应用供应链金融体系比较多,在供应链中,小微企业可以与核心企业直接合作,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小微企业贷款困难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为企业节省贷款成本。在供应链中,金融机构是以一个合作受益者身份存在的,因此,金融机构若是想获取更多利益就需要保证供应链中核心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尽可能地将供应链中单个企业面临的问题,转化成整个供应链能够控制的问题,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贷款风险几率。

3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

就小微企业而言,银保监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方式,在整个供应链中,银行保险机构应当充分融入核心企业当中,整合供应链各个企业合作过程的相关信息,对物流和资金信息进行深入分析,为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将现金管理、结算、融资等集中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小型微利企业融入供应链金融中,促使供应链金融发展快速增长,但同时也为供应链金融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和管理问题。例如,企业以虚假交易活动信息、不真实的债务协议等,骗取融资资格,导致供应链金融风险增加。

4供应链金融体系内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类型

4.1操作带来的风险

一般情况下,操作风险有2方面,分别是商品监管不力产生的风险和内部操作、管理产生的风险。所谓的商品监管风险就是银行掌握的商品信息与商品在仓库的实际信息不相符,这种情况一般是信息滞后产生的,这种过错无论出现在哪一方,都会对另外一方产生影响,由此导致质押商品监管问题。内部操作风险指的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风险存在,而管理风险通常是因为管理不到位产生的影响,实际上,发生这样的问题主要是管理层对企业内控意识不高导致的,久而久之,供应链金融体系在企业正常运作时,就会存在诸多风险。

4.2市场带来的风险

在我国,金融市场波动比较大,导致金融汇率不断变化,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企业质押物价格在某个时间内呈现出较大的波动,因此,金融机构在确定企业质押商品的同时应当对商品价格波动进行分析,对于价格上下浮动较大的商品,以及一些处理起来比较难的商品并不适合作为质押物,金融机构应当明确这一点。如果金融机构强行处理这些商品就会出现风险问题。例如,不合适做质押物的商品在进行质押期间,由于市场波动导致质押物价格下降,这样就导致了质押物与贷款额不相符的情况,若是企业不肯再提供质押物,那么就会出现金融风险。

4.3企业信用带来的风险

小微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其自身经营和管理能力与其还贷能力有直接关系,因此存在着一定风险。例如,企业商品不是由正规渠道得来的,就很容易被没收,进而导致企业产生损失,由此引发金融风险。再如,企业并不具备商品的使用或者质押权利,那么商品自身就有非法性质,这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也可以说是企业的交易信用不良,日常经营中就会存在诸多问题,导致风险增加。

4.4法律带来的风险

现阶段,供应链金融体系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法律法规的制定就比较滞后,跟不上当前的发展趋势,为此,供应链金融体系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法律上的风险。就以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而言,实施目标主要是动产质押,在《担保法》中形成了明确的规范,但是在实际执行上,存在着部分条款和规范概念模糊、过于原则化,并且执行效果不理想、强制性不高等问题。另外,合同条款不明确也会导致风险发生,还有商品的所有权问题也会产生风险,由于法律不健全,对风险的法律保障就不存在了,长期以往,只能促使风险不断增加。

5小微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体系内风险管理的对策

5.1对市场准入标准加以明确

为有效减少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信贷机构需要对自身在信贷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找到产生的因素,结合自身经营状况,建设有效的信贷市场准入体系。首先,对小微企业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根据审查结果评定其企业信贷等级,建设科学的准入资格,促使小微企业能够符合贷款机构的放贷要求。其次,应当保证供应链上的企业能够相互联系,将核心企业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此来引导其他企业,进而实现提升管理效果的目的。最后,信贷主体企业需要保证自身市场竞争力,以此保证具备还款能力,保持自身良好的信贷信用。整个供应链核心内容就是核心企业,同时也是制定和执行制度的一方,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具有担保的作用。为此,有关机构应当加强对核心企业的关注力度,在交易的基础上,加强对质押物风险防范的措施。另外,作为商业银行来说,在选择抵质押物方面,应当选择一些市场量比较大的资产,且该资产的价额变动不大。此外,在验收资产时,应当严格审查资产的来源是否合法、真实,进而降低信贷风险发生率。

5.2优化管理现金流的方式

贷款机构内部都应当设立现金流管理控制制度,与贷款企业签订明确的贷款协议,贷款过程中,除了要严格按照规整制度流程进行信贷业务,还需要跟进企业经营动态,在提升现金流管理的基础上,确定资金流动方向。为了能够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发生,金融机构可在企业同意后,对企业内部资金动态进行监督,对资金实际使用和流向进行动态管理,进一步提升监督效果,保证企业还款信用。此外,金融机构还需要深入分析企业财务信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检视财务报表,进而保证企业还贷能力在可控制范围内,综合评价小微企业信贷资质,将贷款风险降到最低,为贷款机构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5.3建设线上金融业务

为促使供应链上的各方企业能够有效连接,金融机构应当适当采用对策,将核心企业以及上下游企业相连接起来。金融机构可以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来保证供货企业、生产企业、销售企业都能够顺利运行。金融机构在取得信息资源后,还需要对其进行统一管理,最终进行分类管理。企业在日常运行过程中,还需要简化工作流程,保证供应链能够融入企业经营中,进而减少融资成本,实现规模效应。另外,供应链金融要想在企业中得以实现,就需要借助科学的力量,建设互联网平台,在供应链资金流、商品流、信息流的基础上融入网络平台,对买卖双方进行有效的协调,提高信息作用。在保证供应链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做好风险识别和警示工作,保证供应链运行效果。

5.4有效规避信用风险

就目前而言,很多金融机构的业务已经逐渐朝小微企业方向发展,导致供应链金融模式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为有效避免金融银行信贷风险,可以对产品进行多品种设计,可以设立以下几种业务:第一,资产证券化,所谓的资产证券化指的是金融机构为转移风险,可以将企业中的应收账款作为信贷抵押担保财产,需要注意的是,证券的发行销售应当公开化。第二,设置衍生产品,这种业务是防范商品风险的一种方式,通过购买产品的期权,从而降低供应链金融风险,在购买时需要注意看跌期权,以此防止由于价格上下浮动而产生的信用风险问题。第三,保险商品,是为了防止商品发生意外而出现风险的方式,也是转移风险的一种手段,金融机构可以要求企业为信贷抵押物品提供相关保险,并且获取商品转让后的损坏赔偿权。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商品在运输或者库存期间发生意外,都有保险公司承担损失,而这个损失则由金融银行收取,进而保证金融机构的资产安全。第四,金融机构可以采用外包非核心业务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竞争优势,金融银行可以与物流公司进行合作,通过物流公司对商品的运输和保管能力提高商品安全性。另外,金融银行也可以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线上业务办理功能,利用网络技术的科学严谨性,对信贷风险进行科学防范。

5.5信贷合作后的风险防范

在信贷中,企业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就信贷问题建立起风险管理意识,达成协议后,信贷机构需要对风险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对企业经营过程进行监督。信贷业务完成以后,贷后风险管理主要是对企业发展开展跟踪和监督工作,其中包括商品物流、资金使用流向、质押商品有效性等,现实中,企业与信贷机构之间会形成合理的合同关系,合同中将会明确显示各方权利义务,为企业自身经营情况提供保障,同时信贷机构还应当积极去监督、分析资金使用情况。此外,信贷机构还需要对企业质押物提高重视,密切关注其价格和安全性,建设一套健全的市场价格信息方案,若是质押商品的价格过低,信贷机构可以要求企业增加质押商品,这一点应当自签订合同时加以明确。另外,信贷机构还应当对物流公司实施监督工作,进一步降低信贷风险发生率。

5.6加强法律层面的管理

企业风险管控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建立在企业整体管理体系中,供应链金融管控属于特殊风险管理,因此不仅仅是要融入企业管理中,还需要制定特殊的管理体系,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基础在于供应链金融体系运作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现阶段,供应链金融体系中具有较多的银行、企业参与,一旦发生纠纷问题,就为调查取证带来了一定难度,所以银行保险机构应当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保证各项业务的开展都合法,同时强化内部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就政府而言,应当对供应链金融整个交易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审查交易是否真实、合理,并对此进行分析。另外,银行保险机构也应当积极与各个相关部门进行交流、沟通,实现信息数据共享。此外,应当重点把握供应链数据分析,保证网络良好,为小微企业信贷提供便利,可以在供应链金融体系中融入物联网技术,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区块链技术。

6结论

综上所述,对中小微企业来说,供应链金融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获得融资机会,同时也能够有效缓解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采用供应链金融体系进行信贷业务,不仅能够降低金融机构在贷款中存在的风险,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收益,但是在供应链金融体系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了各种各样的风险问题。为此,需要提高防范风险意识,采取动态监管方式找到供应链金融体系中的风险隐患,采取一系列手段进行及时处理,提前做好预防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损失度,促进供应链金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尹丽艳.后疫情时期汕头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21(05):29-32.

【2】解义鹏.苏宁易购供应链金融发展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20.

【3】郭浩,陈晴.龙江银行农业供应链金融体系的发展障碍及对策[J].现代商业,2020(17):121-123.

【4】郭莹,郑志来.区块链金融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的模式与路径创新[J].当代经济管理,2020,42(09):79-85.

【5】李建鹏,徐博杨,韩丛香.探讨从供应链金融视角突破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困境[J].中国市场,2019(2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