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相关知识范文
时间:2023-06-08 17:40: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通信工程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通信工程;施工项目;组织管理;有效策略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通信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规模在不断的扩大,相应的技术也在不断的升级。因此,在其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人们也对通信技术逇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及应用的安全性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这些要素效果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整个通信工程的效果和质量。为此,我们就需要加强对通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施工管理,从而更好的保证施工的质量。为此,我们就有必要对通信工程施工过程项目组织管理的相关策略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
1.通信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
我们在进行实际的通信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用户至上”,我们要能够充分的意识到通信工程项目与普通的工程项目之间的差异和区别,其对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更为密切的关系。为此,我们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能够更加充分的意识到为用户至上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要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工程的质量。其次,我们还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其通信工程项目的管理和建设的过程汇总,我们越好能够充分的发挥施工参与者的积极性,提高其道德责任意识和工作热情,在使用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样就能够保证工序的可续和合理性,进而有效的提高工程的质量。然后,我们还要做好预防工作,我们在要充分的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将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做好,加强对施工环节的有效控制,做好严格的检查和把关,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工程的质量。最后,我们还要对施工的过程进行严格的检测,相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建立完整的监管制度,对工程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并且要搜集相关的数据信息,这样也能够使得整个工程的施工更具有可靠性。
2.影响通信工程施工效果的主要因素
2.1施工参与者
在实际的通信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我们要意识到,通信工程的参与者对于施工效果和质量起着绝对性的作用,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化解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整个施工的最终效果。为此,我们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对施工参与者的教育和综合素质进行严格的把关,并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从而有效的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的素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帮助他们完成技术更为艰难的工作,这样就能够就能够更好的保护施工的质量。
2.2施工设备和材料
在实际的通信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除了施工参与者的能力和素质对施工的I效果造成影响之外,施工的设备和材料对于施工质量的效果也具有严重的影响。为此,我们在对通信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对器材的使用特点性能以及相应的技术参数给予严格的把关,针对于特殊的情况,我也要采取一系列合理的措施来加强对其的管理。
3.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组织管理的有效策略
3.1做好事前准备
我们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首先应该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在我们要充分的意识到这对于施工质量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首先,相关的人员要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查[1],对施工地点的施工环境进行充分和合理的考察,对相关的施工技术要求给予充分的分析,并且对工程施工的预算以及各种规章制度进行合理的保证。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准备好施工材料和施工机械,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保证各施工机械和施工器材的质量给予严格的把关,最后,在准备的工作过程中,我们还要集合所有的工作人员,要对其给予有效的技术培训,并且对相应的标准进行合理的规定,从而为通信工程的施工和开展提供重要的保证。
3.2做好事中的控制
我们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相关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管理人员应该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并且做好技术的有效交底,针对于组织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我们要做到及时的发现,及时的提出并且及时的解决,从而有效的保证相关工序的工作安全可靠[2],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对是工程的工序记性严格的严查,对于其中的说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以及图纸会审给予详细的记录,要加强对薄弱环节的重点质量控制,从而进一步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各个工序的质量。
3.3做好事后的检查
通信工程项目实施结束后,项目经理应该在最快的时间内对工程相关的质量和效果进行检查和验收,并且根据施工质量的评定标准以及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查,并且完成自我评定,最后还要将相关的资料交给小组进行验收[3],最后再交给使用的单位。
4.结语
综上所述,通信工程项目的过程项目组织管理在通信工程项目实施和建设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能够直接影响通信工程的最终质量,也对于企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造成很大的影响。为此,相关的人员也必须要对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要对其施工的工序和组织管理的方法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从而有效提高通信工程的施工质量,为我国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何磊.互联网背景下项目成本管理优化路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6.
[2]高钧.中国远程基础教育学校营销管理模式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5.
篇2
关键词: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家庭关系;自我损耗;闭合型;开放型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2.031
1引言
当今社会,即时通信工具的迅速发展和波及范围的快速膨胀改变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人际交往成为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一种最新、最r尚、最便捷、最多元化的方式,即时通信工具成为网民最常用的通信工具。互联网所带来的信息传播方式变革对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社会结构的重构,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必然相应地在结构、功能等方面发生变化。作为最早的社会关系之一,家庭关系其实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社会关系的变迁。研究即时通信工具对家庭关系的影响,为人们考察社会网络与社会关系的复杂联系提供了一个具体而独特的范例。
大多数学者集中于即时通信工具对家庭关系的负面影响上,王嘉晰(2015)认为网络媒介技术的广泛使用扩大了社会支持系统,由此可能使得子女更倾向于获来自社会关系网络的支持,减弱家庭关系的强度。在个体层面上,Kraut等(1998)发现互联网减少了个体与家庭成员间的交流,使用互联网意味着更少的身体活动和更少的面对面交流,进而减少了个体与家庭成员间的交往。但是也有学者经调查发现即时通信工具在青少年与家庭、朋友、学校的关系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少年和父母都认为网络增强了青少年的社交生活和学术成绩。
在深入分析即时通信工具使用和家庭关系的影响时,由于这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中介机制,填补这一空缺是重中之重。实际上,即时通信工具需要使用者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需要不断思考权衡,极易影响情绪。自我损耗理论常被用来解释自我控制领域的相关问题,但是在复杂的智力活动和人际交往中也常常得到应用。自我损耗后的人对自我的评价更为消极,对未来预期更为悲观,甚至于疲于应付交际活动。个体在使用即时通信工具后能否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控,不让消极情绪影响家庭关系,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此外,基于以上假设,本研究推测交际网络类型在上述理论框架中发挥着调节变量的作用。交际网络类型这一变量是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开放型网络指的是拥有较多弱联结(与一般朋友的交际)的人,闭合性网络指的是拥有较多强联结(与密友和家人的交际)的人,相比之下,Granovetter认为前者比后者需要消耗更多的精力来维护这种关系。考虑到个体间交际网络的类型存在差异,在消耗精力上的不同势必会导致个体在自我损耗上的不同。因此,我们猜测交际网络类型可以作为调节变量对理论模型进行补充完善。
本研究引入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这一变量,致力于探究其对家庭关系的影响,具体研究如下:(1)两者之间是否为正向关系;(2)探讨自我损耗在两者之间的中介效应,旨在揭示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和家庭关系之间的内在传导机制。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会导致自我损耗,高自我损耗的个体是否难以维持良好的家庭关系;(3)交际网络类型是否在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和自我损耗之间发挥调节作用,也就是探讨交际网络类型是否发挥了定义本研究理论的边际条件的作用。
本研究的贡献如下:(1)即时通信工具作为当前的热点话题和研究趋势,本研究基于自我损耗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对其产生的影响和造成这一影响的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详细阐述,拓展了即时通信工具研究领域的深度;(2)中介变量自我损耗的引入为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和家庭关系之间搭建了理论的桥梁,交际网络类型发挥了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和自我损耗之间的情境作用,为未来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角度。
2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2.1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和家庭关系
即时通信工具是指可以提供即时文件、文字、图像、语言、视频等多种格式的媒体数据的工具。即时通信工具的迅速发展和波及范围的快速膨胀改变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人际交往成了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一种最新、最时尚、最便捷、最多元化的方式,即时通信工具成为网民最常用的通信工具。在校大学生中最有影响力的即时通信工具有:腾讯QQ、微信、微博等。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是指使用者和即时通信工具之间存在的一种依恋的感情关系,具体表现为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频率、感情关系,具体表现为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频率、对其信任程度上。
国内外学者都意识到了即时通信工具使用对家庭关系的重要影响,但大多比较关注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Huang H等学者认为,使用即时通信工具成瘾的青少年较于同龄人表现出胆怯、疏离家庭、同龄人和学校的可能性和严重性更高。高水平即时通信工具成瘾的青少年和低水平的学业成绩显著相关。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即时通信工具在青少年与家庭、朋友、学校的关系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少年和父母都认为网络增强了青少年的社交生活和学术成绩。美国一项针对青少年和父母的调查显示,每天都上网的父母和孩子在相处时会有更强的关系改善感,经常使用网络孩子和父母倾向于表达积极的想法。青少年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造成了其家庭关系的差异。然而将视野不局限于青少年,即时通信工具通过打破空间距离,克服了地域限制,极大地方便了亲子之间的交流,尤其是那些远离父母忙于工作的人,相较之下,它在家庭关系上的负面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研究者提出了假设一:
假设一: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对家庭关系有显著的正向效果。
2.2自我损耗在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与家庭关系间的中介作用
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的行为有时和个体的心理自我损耗相关。Baumeister等人提出的自我损耗理论认为自我调控需要较大的能量来对抗本能、习惯等反应,该能量会因为连续使用而被暂时的消耗掉,个体先前的自我控制会造成个体随后的自我控制水平的下降。
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的增高为个体出现自我损耗提供了条件。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跨越了地域的障碍,但同时也使得个人的交际圈子扩大,接受的信息容量远远超过真实世界。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高的个体往往需要使用即时通信工具时处理来自家庭、公司、学校或者陌生人等不同人群的信息,需要较于以往成倍的自我能量来应对虚拟网络中复杂的关系。Fischer等学者认为自我损耗后的人倾向于浅层认知加工,自我损耗后的人倾向于认同与既有信念相一致的信息,忽略与之不一致的信息,因为调整自己的信念属于深层认知加工,而且不一致的信息会引起个体不愉悦感,这些都需要消耗更多的自我能量,从而深陷于自我损耗的状态中。即时通信工具使用的过程包括斟酌和考量言语,转换自己的真实身份和虚拟身份等等,这些深层认知加工的过程造成了自我能量的耗竭。高度依赖即时通信工具的个体处理的信息相较于低度依恋的个体更复杂,深层认知加工更频繁,自我损耗的速度也会更快。
即时通信工具渗透了家庭、工作、学习,而“工作狂”在21世纪的企业越来越常见,并逐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较于家庭,现在人们往往倾注更多心血在工作上。想象一下,一位使用即时通信工具(如微信、QQ)和客户整天周旋的销售经理是无暇想起家中的父母和孩子的,即便想起,也疲于再用手机进行问候,哪怕手机近在咫尺。因为先前的交际活动消耗了自我能量,使得个体处于自我损耗状态,而这种能量短期内是无法恢复的。研究表明感知到的对方自我控制能力和信任感直接相关,而是否处于自我损耗状态是个体自我控制能力的体现。在之后的交际活动中,个体其维持家庭关系的欲望和动力将会下降此外,注意力能力理论也表明当有限的个人资源需要满足多种工作需求时,认知资源的有限性约束了个人有效地对注意力做出分配以及投入工作的能力。也就是说,当个体感知到对方处于自我损耗状态时,对方可以感觉到态度的冷淡和疲惫,尤其是最了解自己的家人,这种感觉更易被感知,信任感极易得到降低。根据社会交换理论,人们给予别人的同时也希望获得相应的回报(互利互惠),人们从别人获益的同时也承受返还相应回报的压力。家人在长期的冷漠待遇下无法获得理想的回应和关心,长此以往,先前积累的信任感、原来的理解和支持仍会被瓦解。通过这样的心理过程,已经深陷自我损耗的个体在短期内无法恢复足够的自我能量来进行交际,而勉强应付的个体在加深自我损耗程度的同时还会与家人交恶,长期下来,家庭关系会越来越恶化。由此,我们提出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二: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对自我损耗有显著的正向效果。
假设三:自我损耗机制在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与家庭关系之间起中介作用。
2.3两类交际网络的调节作用
社会网络是一组行动者之间的特殊联系,社会网络中既可以是个人层面的,也可用于组织层面,甚至可以推广到民族和国家的集体性质的社会实体层面。
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有三种形式:强联结、弱联结和联结缺失。Granovetter认为强联结与弱联结的组合使社会成员团结在了一起。弱联结假说认为如果A同时与B和C有联系,则B和C之间很可能存在联系(其中,A-B和A-C为强联结,而B-C则为弱联结)。弱联结发挥着连接两个紧密联系的朋友圈子的关键桥梁的作用。Granovetter认为弱联结(相识)相较于强联结(密友和家人)在社会网络的内部更少见,而却只有弱联结才能连接两个由强联结形成的社会网络。拥有较多弱联结的个体相较于拥有较少弱联结的个体占据优势,因为前者与网络中的其他部分保持着联系。但同样的,拥有较多弱联结的人需要消耗更多的精力来维护这种关系。
在富有弱联结的开放式网络中的成员可以获得来自各种渠道的多样性信息,但同时这些信息也是难以解读,因为开放式网络提供解读信息的背景信息很少,且不够准确。理解这些信息往往需要深层认知加工,并且这个过程伴有的体验很有可能是让人厌烦的,这些加速了个体自我能量的耗竭。和开放型网络相反的是,伴有^少弱联结和较多强联结的闭合型网络易于获得解读详细的深层次信息,因为闭合型网络中的个体联系紧密,来往频繁。理解这些信息往往是浅层认知加工,较于开放型网络需要更少的自我能量,个体更不容易进入自我损耗状态。
本研究根据社会网络结构中三个维度―网络规模、网络密度和关系强度区为开放型和闭合型两类交际网络类型。网络规模是指社会网络中的人数,自我中心网络的规模是排除“自我”之外的人数。网络密度,亦称网络封闭性,是指所有网络成员的实际联系数量与最大联系数量的比率。在关系强度的相关研究当中,测量指标多用“亲密度”和“交往的频率”。
在开放型的交际网络类型下,人们要处理的人际关系(工作、家庭等)网络庞大复杂,接受的信息具有多样性、复杂性、难理解性等特征,需要消耗大量的自我能量和认知资源,使得人们减少家庭的联系,从而导致家庭之间沟通的质量、数量下降。长此以往,会影响到和谐家庭关系的构建。然而,在闭合型的交际网络类型下,人们所处的网络规模和网络密度小,交际关系简单,接受的信息具有单一性、易理解性的特点,自我调控过程中消耗的自我能量较少,不会或者较小程度地影响家庭之间的沟通质量和数量。
由此,本文提出了假设四:
假设四:交际网络类型在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对自我损耗的影响过程中起调节作用,即交际网络类型为开放型时,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对自我损耗的正向效应越强,反之越弱。
综上,本文构建了一个中介和调节效应模型来解释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与其家庭关系的内在机制和边界调节,模型如下:
3研究方法
3.1研究对象和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选取了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武汉5所高校。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武汉上述高校大学生和研究生,选择大学生作为本研究调查主体的原因如下:(1)大学生人际关系类型多样,按主体可以划分为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和家庭关系等,便于研究在多种人际关系下即时通信工具对家庭关系的影响;(2)大学生作为新兴事物的拥趸,据调查,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最大,高达25%,大学生作为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最l繁的群体,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问卷为线上发放,共发放问卷218份,有效问卷数为210份,有效率为96.33%。最终参与者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显示:在性别方面,男性占29.36%,女性占6697%;在年级方面,大一占36.24%,大二占2798%,大三占18.35%,大四占11.93%,研究生占229%。
3.2测量工具
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通过询问被试在常规的一天内花费在即时通信工具上的时间。我们根据使用时长在六小时以上、介于两小时到六小时、低于两小时将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划分为重度依恋、中度依恋和低度依恋。
家庭关系:采用陈艳鹤所使用的中学生家庭亲子关系量表,虽然量表是针对中学生编制,但问题并没有特别针对中学生,对大学生也适用。本量表共20个项目,如“父母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我会安慰他们”(1=非常不符合,5=非常符合)。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61。
自我损耗程度:为了评估损耗任务是否有效,考察被试的主观看法,在完成损耗或非损耗任务后,我们改编了Lewandowski的自我损耗测验的问题,采用问卷形式让被试回忆并报告自己在和父母联系时“过程中的自我舒适度”、“需要多大程度的努力”(1=非常不符合,5=非常符合)。本次测验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60。
交际网络类型:分三个维度―网络规模、网络密度和关系强度测量。网络规模以在校大学生所列举的人数来确定。大多数学者都将“核心讨论网”的规模限定在5人,因为回忆的偏差会随着成员数量的增加而提高。但部分学者如边燕杰认为,中国人的网络规模大于限定的3-5人,为28.46人。所以本研究正式采用的调查问卷中将网络规模设定为10人。
网络密度是网络内的连接数占最大连接数的比例。网络规模为N时,网络中最大连接数为N(N-1)2(如图,网络中的最大连接数为15,网络密度为715=046・)。网络密度低于平均值为开放型网络,高于平均值的为闭合型网络。
关系强度从在校大学生与网络中其他人的亲密度、交往频率两方面来测量,克服利用单一维度来测量关系强度。量表共两个条目,分别为“您与他/她的亲密程度”,“您与他/她的交往频率”(1=亲密程度非常高,5=亲密程度非常低)。
控制变量:本研究选择3个组织行为学中常见的人口统计学变量――性别、年龄、年级作为控制变量。它们的具体编码情况如下:在性别上,0为男性,1为女性;在年龄上从18岁到25岁不等;在年级上,由低到高依次是: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3.3统计方法和分析思路
本研究采用SPSS21.0进行所有的统计分析。运用SPSS21.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考察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自我损耗与家庭关系的关系,以及交际网络类型的调节作用。
4数据分析结果
4.1描述性统计分析
各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如表1所示。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与家庭关系(r=0.554,p
4.2假设检验
本研究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对前述的假设进行检验,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关于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对家庭关系的影响(假设1),以及自我损耗的中介作用(假设2和假设3),我们根据Baron等提出的检验中介变量的三个步骤来进行分析:首先,检验自变量(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与结果变量(家庭关系)的关系;然后,自变量(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对中介变量(自我损耗)的效应;最后,当控制了中介变量(自我损耗)对结果变量(家庭关系)的影响之后,检验自变量(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的效应是否有显著变化。
可以看出,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与家庭关系显著正相关(M2,β=0.498,p
关于交际网络类型对在校大学时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与自我损耗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本研究采取Baron等的程序: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之后,依次置入自变量和交互项来预测结果变量。为了避免自变量与交互效应项相关过高而产生共线性,本研究先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再计算交互效应项。从表3可以看出,交际网络类型对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与自我损耗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M7,β=0.257,p
按照Zhao等提出的中介分析程序,本研究参照 Preacher等和Hayes提出的有调节的中介分析模型进行 Bootstrap 中介变量检验,样本量选择5000,结果如表4 所示:当交际网络类型的水平不同时,间接效应显著。具体来看,在95%的置信区间下,当交际网络类型为开放型网络时(均值减去1个标准差), 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通过自我损耗对家庭关系的影响不显著, 置信区间为(-0.0039,0.2927),该区间包含0;对于处于闭合型网络的大学生,自我损耗程度并不发挥中介作用,置信区间为(0.0847,0.5692),该区间包含0。此外,控制中介后,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对家庭关系的影响是显著的(b=0.4643,CI=[0.3305,0.5981])。
此外,研究者分别取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与交际网络类型的平均数加减一个标准差的值代入回归模型中,进行绘图。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当交际网络类型为开放型时,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和家庭关系之间的正向关联性较强;当交际网络类型为闭合型时,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与自我损耗之间的正向关联性较弱,因此假设4亦获得证实。
5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对家庭关系的影响效果,尤其是自我损耗程度的中介作用与交际网络类型的调节作用。概括而言,研究结果显示:(1)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对家庭关系有显著的正向效果;(2)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对自我损耗有显著的正向效果;(3)自我损耗机制在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与家庭关系之间起中介作用,交际网络越开放越高,二者之间的正向关系越强,但是增强到一定程度后会随着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的增强出现减弱或保持不变。
5.1理论意义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1)大多数着眼于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对人际关系造成的影响的研究,并未针对家庭关系进行研究。本研究针对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对家庭关系的影响,对当前即时通信工具的研究领域是一个非常有益的补充和拓展,该研究结果表明了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对家庭关系的重要意义,并应会启发未来更多的研究在考察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影响因素时,将自我损耗作为重要的中介变量加以深入探讨和分析。(2)本研究基于自我损耗理论,检验了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对家庭关系发挥影响的大学生的心理变化过程,证实了自我损耗机制在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与家庭关系之间起中介作用,此发现为解释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与家庭关系之g关系的内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
5.2实践启示
本文研究不仅有助于意识到即时通信工具对家庭关系造成的深刻影响,也为今后研究即时通信工具对人际关系甚至工作绩效等方面的影响提供了不同的视角。现在,很多人醉心事业、忙于维持和外界的关系,却忽视了家庭。但在他们获取成功后,在家庭上的缺失使得他们或是忙于离婚,或是和家人疏于联络,或是穷于应付来自于家庭内部的烦恼。家庭关系是人际关系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我们作为子女、父母的角色是不可逆的。我们能放弃一项职业,却不能放弃这些角色,相反,我们要设法完成这些角色”。实践启示具体如下:(1)即时通信工具使人们方便的同时,其使用的频率、时间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否则使用过度势必会造成各方面人际关系难以兼顾,成为维持家庭关系的动力而不是阻力。(2)有研究者认为,自我损耗的出现其实是被试的主观认知,若被试认为心理能量的是无限的,或者被告知心理能量是无限的,就不会出现自我损耗的效应。该理论虽然存在缺陷,夸大了自我认知的效果,但也从一方面肯定了个体的态度可以减轻自我损耗的后效,个体可以通过有效的心理建设和心理暗示减轻自我损耗,从而以积极心态构建和谐家庭关系。此外,个体应保持工作、家庭、学习等的平衡,将花费在人际关系中不必要环节的精力放在家庭关系上。
5.3局限与展望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之处:(1)研究设计方面。本研究属于横断面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还需验证。尽管横断面设计并不会损害调节效应分析的结果,但今后的研究最好能采用纵向研究多时点地来收集数据,以便对本研究中所探讨的问题和假设进行更为严格的考察和验证。此外,本文仅针对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对象单一,未来可以考虑在企业、政府等多种机构中进行调查。(2)中介机制方面。本研究基于自我损耗理论探究自我损耗的中介作用,实际上,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还有可能会通过其他方式或机制来影响家庭关系。例如,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亦能够通过促进大学生和家庭的联系从而提高来自家庭的支持和认同,进而影响家庭关系。可见,今后的研究可以从不同视角出发对即时通信工具依恋程度对家庭关系的中介机制做更广泛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庞怡,许洪光,姜媛.即时通讯工具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6):169170.
[2]张晨阳.互联网对现代家庭关系的影响――基于媒介情境论的思考[J].今传媒:学术版,2016,(12):162164.
[3]王嘉晰.家庭沟通中新媒介技术的应用对亲子关系的影响研究――以大陆在台学生为例[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5,(01).
[4]Kraut R,Patterson M,Lundmark V,et al.Internet paradox: A social technology that reduce social involvement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J].American Psychologist,1998,(53):101103.
[5]Hu Y,Wood J F,Smith V,et al.Friendships through IM: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ant Messaging and Intimacy[J].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2004,10(1):0000.
[6]谭树华,许燕,王芳等.自我损耗:理论、影响因素及研究走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2,20(5):715725.
[7]Fischer P,Greitemeyer T,Frey D.Ego depletion and positive illusions:does the construction of positivity require regulatory resources?[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07,33(9):1306.
[8]Granovetter M S.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3,(78):13601380.
[9]棠.现代网络社交工具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2.
[10]Hagger M S,Wood C,Stiff C,et al.Ego depletion and the strength model of self-control:A meta-analysis[J].Psychological Bulletin,2010,136(4):495.
[11]Fischer P,Greitemeyer T,Frey D.Self-regulation and selective exposure:the impact of depleted self-regulation resources on confirmatory information processing[J].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2008,94(94):382395.
[12]蔡宁伟.“工作狂”现象研究――一个文献综述和典型案例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1):5865.
[13]Gailliot M T,Baumeister R F,Dewall C N,et al.Self-control relies on glucose as a limited energy source: willpower is more than a metaphor[J].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2007,92(2):325336.
[14]Ahuja M K,Thatcher J B.Moving beyond Intentions and toward the Theory of Trying:Effects of Work Environment and Gender on Post-Adop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e[J].Mis Quarterly,2005,29(3):427459.
[15]Bartunek J M,Krim R M,Necochea R,et al.Sensemaking, sensegiving,and leadership in strategic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C].1999.
[16]Cook K S,Emerson R M.Power,Equity and Commitment in Exchange Networks[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78,43(5):721739.
[17]Shipilov A V,Li S X.Can You Have Your Cake and Eat It Too?Structural Holes Influence on Status Accumulation and Market Performance in Collaborative Network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8,53(1):73108.
[18]Singh J.Collaborative Networks as Determinants of Knowledge Diffusion Patterns[J].Management Science,2005,Sl(5):756.770.
[19]Junco R,Cotten S R.Perceived academic effects of instant messaging use[J].Computers & Education,2011,56(2):370378.
[20]陈艳鹤.中学生亲子关系量表的初步编制与应用[D].郑州:郑州大学,2012.
[21]Lewandowski G W,Ciarocco N J,Pettenato M,et al.Pick me up:Ego depletion and receptivity to relationship initiation[J].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2012,29(8):10711084.
[22]边燕杰,李煌.中国城市家庭的社会网络资本[J].清华社会学评论,2001,(2).
[23]Fleming L,Mingo S,Chen D.Collaborative Brokerage,Generative Creativity,and Creative Succes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7,52(3):443475.
[24]Baron R M,Kenny D A.The moderatorC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1986,51(6):117382.
[25]Aiken, L.S.,West,S. G.Multiple Regression: Testing and Interpreting Interactions[J].Newbury Park,CA:Sage,1991.
[26]Zhao X,Lynch J G,Chen Q.Reconsidering Baron and Kenny: Myths and Truths about Mediation Analysis[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10,37(2):197206.
[27]Preacher B K J,Hayes A F.Asymptotic and resampling strategies for assessing and comparing indirect effects in multiple mediator models. 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C].AND REACTIONS TO ETHICAL COMPROMISES,2010.
篇3
关键词:通信工程建设;监理模式;创新和展望
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已达到无法想象的地步,倘若没有手机、电脑等通讯工具以及无处不在的WIFI,就等同于世界末日,不仅生活会失去滋味,就连工作都无法高效率的完成,这足见通信工程的重要性。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网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通信工程也要加强改革,不断创新,以迎合人们对网络的需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想要达到上述目的并不容易,因为目前通信工程仍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国家和相关企业对通信工程的重视不够,从事通信工程的相关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企业竞争环境恶劣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改进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使通信工程趋于完善。
1 概述通信工程建设的含义及其监理工作的内容
所谓的通信工程就是以网络传播为前提,以科技发展为基础,将网络与科技相融合并应用到通信中去。简单介绍其过程就是在信号传播的过程中,能及时接收信号并处理信号使其不失真,再将信号传输到客户接收端,利用技术来确保客户接收端能接收到信号并能正确辨识信息。虽然过程看似简单,但所运用的技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加之网络本身存在诸多缺陷,其中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在通讯过程中一旦信息泄露,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企业乃至国家,都会造成无法想象的后果。因此,为了更好的进行通信工程建设,减少通信工程存在的问题,监理这种模式应运而生。
何为监理模式,简而言之就是对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模式。企业在进行通信工程建设之前,要招聘监理单位,目的是对企业的通信工程建设进行全方位的监理。由于通信工程建设需要很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这就要求监理单位也要具备这样的技能,才能更好地监督、协调和管理企业的通信工程建设,这足见监理模式的重要性。
2 通信工程建设监理实际状况剖析
2.1 忽视通信工程建设的监理工作
正如上文所述,监理工作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但是目前看来,很少有能达到以上要求的监理单位。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监理单位对自身要求不高,没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严于律己的精神,对于相关知识缺乏刻苦努力的钻研。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监理工作恰恰缺少实践,没有经验又没有高水准严要求,可想而知,这都归结于监理单位忽视本职工作的重要性。然而,由于监理单位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就无法高效率的完成监督管理的工作,这就为那些利欲熏心的企业提供了机会,他们钻监理和法律的漏洞,对于通信工程建设采取低成本,低要求,快速完成立即投入使用的策略,这种做法只会导致通信效果不佳,无法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
2.2 监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自古以来就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诗句,人才自古以来都是供不应求的,对于现代社会更是如此。对于企业监理这个行业,由于社会并不重视监理工作,监理单位对自身要求也不高,这就导致了监理这个行业人才的缺失,以及监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普遍低下。尽管在监理单位有很多年纪大、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但毕竟他们的年纪大了,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大不如从前,无法跟紧时代的步伐,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相关的专业知识也在做着相应的改变,老员工就显得会力不从心,无法带领大家向前迈进,那就需要年轻人拥有舍我其谁的精神来继续引领大家向前迈进。然而,现在大多数学校都是重知识轻实践,但课本上的知识已然落后于社会生产力,与时代脱节,知识与实践不能完美的结合,在这种大学培养出来的年轻人,不仅专业水平不高,能力不够,加之监理单位培训程度不够,只会使监理工作更加滞后,不利于通信工程建设的发展。
2.3 恶性竞争的企业环境
提及“竞争”一词,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句话,听上去虽然很残酷,但这就是生存的法则。在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不变的利益,这才是企业的生存发展。然而,在通信这个行业中,企业竞争尤为激烈,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企业常常会偷工减料,求速度不求质量。由于企业对监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减少对监理工作的投资也是情有可原。没有资金的支持,监理单位就更难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员工待遇,这样一来监理人员的积极性就更不容易被调到起来,员工的专业水平也不会得到提高,这才是制约监理工作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再者,企业之间为抢占市场而不择手段,比如企业竞标的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用重金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收买对方的相关人员,导致企业机要文件泄露,从而导致公司破产等等。
3 通信工程建设监理的创新和展望
3.1 对通信工程建设监理制度的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都纷纷加入到抢占市场份额的行列中去,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也迎来了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了企业自身的发展,都在千方百计的加快通信工程建设,忽视监理工作的重要性,这样非常不利于对监理制度的完善。想要完善监理制度,首先要提高对监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这不仅要求企业对监理工作提高重视,更重要的是国家也要对监理工作提高重视。有了重视程度,就有了完善制度的动力。对于监理单位,需要在实践中寻找监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完善制度。对于国家而言,整体把握监理制度存在的不足和相关法律上的缺陷,了解企业间的竞争环境,根据监理制度的不足和竞争环境的恶劣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的强制性来制约企业,从而完善监理体制。
3.2 对通信工程建设监理师的培训力度加强
面对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企业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若想在经济的大潮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不断地发展、壮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对于监理单位,应该对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在实习期间,对监理所需的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对监理所需的专业技能进行实践培训,对监理单位的在职员工定期提供岗位培训,选拔出优秀的职员出国深造。不仅如此,还要在培训中加入竞争制度,让员工之间进行良性竞争,这对人才的培养十分有利。
3.3 对“自建+外协”的监理模式的创新采用
对于通信工程建设的监理模式,不仅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还需要对其进行创新。所谓的创新,就是要求监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进行自我培养,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积累丰富的经验,简称“自建”;对于企业,要根据当地的工作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从而节约成本,简称“外协”。“自建+外协”的双重作用有利于企业通信工程建设进度的加快同时还能提高通信工程的质量。
4 结语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通信工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想要提高通信工程的水平,就要改善监理工作,完善监理制度。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比较明显,解决的方法就是从企业自身和国家政策这两个角度出发,建立比较完善的监理体系,从而提高通信工程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电子通信工程;电子干扰;抗干扰接地;解决措施
随着我国电子通信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通信设备被运用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对于电子通信工程的重视度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相对的,在电子通信工程运行中,一系列的问题也凸显了出来。在电子通信工程中,电子设备的安全运行决定着相关技术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电子通信工程中的电子干扰问题必须得到人们的重视,只有有效的解决电子通信工程中的电子干扰问题,才能够保证技术工作者的人身安全,才能够使电子通信设备安全,稳定的高效率工作。
1 电子通信工程
电子通信工程只要是利用电子信息处理的相关知识,运用电子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实际的操作技术,在际工作中解决通信工程中有关于电路和电子元件的例如集成电路、电子控制等的技术问题,应用到的相关的理论知识主要有电子信息的检测、交换、传输等等[1]。
2 电子通信工程中的电子干扰因素
电子通信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电子干扰因素,这些电子干扰对于电子通信设备的运行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对于电子通信工程的相关技术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常见的电子干扰因素有:
2.1 设备杂波的干扰
设备杂波的干扰主要是指根据①运行参数显示出的不达标的通信设备,在其运行的过程载波的过程中,会产生杂波或者谐波。②当通信设备的调制器和变频器在输出电较大的时候,通信设备的频谱在扩散方面就会出现不规律的情况。③当通信设备的变频器及功放在工作点的设置上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时,也会产生载波噪声。
2.2 电磁干扰
随着电子通信产业的高速发展,电子通信工程中存在着较多种类的电磁波,例如微波、雷电、调频广播、设备电噪声和无线电视等。这些电磁波都是通过各种干扰源来完成和用户站的连接,然后通过通信链来进行信息的快速传递。在整个通信过程中,会对通信设备做出相对应的干扰接收。而且,在接收过程中,就链路电平来说,如果没有根据通信工程在运行方面的相关要求来设置,就会在电缆线路的插头位置出现较大的电阻,这都会使得电子通信工程无法安全和稳定的运行。
2.3 相邻信道的干扰
一般情况下,电子通信工程在具体的信号频带方面与用户端的载波频率会出现重叠状况,也就是说,用户所使用的信号频率受到的来自相邻频率的信号的干扰,由于宽带的限制,无法满足载波频率所需求的要求,从而形成副瓣,产生高分贝的噪声。除此之外,如果两种信号频率所使用的转发器的规格相同或者相似时,若是多载波传输,则会出现信号频率间的交调干扰情况。若两种信号频率中存在上行功率较大的一个,对于相邻的另一个来说会产生邻信道间的相应干扰作用,导致信号误发。
2.4 人为干扰
人为干扰主要是指有人为造成的对于电子通信设备的信号频率的干扰,多应用在军事方面。这种干扰主要是通过电子通信手段来在战争中进行通信干扰,有着重要的作用。最常见的人为干扰方式有:全频段或部分频段干扰、单频或多频干扰、相关干扰等等[2]。
3 电子通讯工程中抗干扰的解决措施
在电子通讯工程中存在这一系列的电子干扰,对于电子通信设备的安全、稳定的运行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消除这些安全隐患,我们可以通过抗干扰接地的方式来实现。
3.1 抗干扰接地的方式
1.设置合理的路线。电子通信工程中所选用的接地设备与其他的通电设备在接地方式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电子通信工程的接地设备对于接地线的技术要求上也有着更为严格的标准,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精确的数据支持,要进行不断地修改调试,采取大量的反复测试以达到最为合理科学的效果。
2.降低自身的阻抗。自然界中存在的任何导体都是具有阻抗的,抗干扰接地设备中的地线也是如此,地线的阻抗主要包括电感和电阻两部分,其中,电感主要作用于较高频率的运行设备,电阻则被作用于低频率的运行设备中。电阻的大小会受到地线自身性质和横截面长度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低频率的电路中,可以根据电阻的这种性质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其阻抗。高频率的电路中,主要是由长度来决定阻抗的大小,所以在高频率的电路系统当中,可以选用多点接地的方式来降低电路的阻抗,最终降低其本身对于电子通信设备造成的不利干扰。
3.减轻地环路的干扰。利用多点接地的方式虽然能够有效的降低地线本身的阻抗,但是这种方式极其容易产生地环线路,电流在通过地线的时候则会产生大量的电压,最终形成感应电压,同样会使得整个的电子通信工程受到影响。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验表明,采用光电耦合器及共模扼流圈等设备能够有效的避免地环线路的产生,实现地环线路的限制和切断。最终达到降低电子通信工程的电子干扰的目的[3]。
3.2 抗干扰接地的注意事项
在抗干扰接地的过程中中,要注意以下三点:①为了使得线路受到干扰的几率变大,我们在操作的过程中需要适当的将模拟信号增大,以优化抗干扰接地方式。②做好必要的防绝缘的措施,在功能不同的线路之间要保持合适的距离,使得各个电路之间的磁场不会相互干扰。③为了确保通信工程的安全、稳定的运行,需要从接地电网的规格、地线的分布形式等方面入手,用以加大干扰电流的导通量[4]。
4 结束语
电子通信工程在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电子通信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的非常重要的地位,有效的解决电子通信工程中电子干扰的难题是保证电子通信设备安全、高效的运行的重要因素。其中,应用抗干扰接地的方法能够有效的解决在电子通信工程中出现的电子干扰问题,使得电子通信设备不具有安全隐患,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在抗干扰接地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来设计接地方式,以保证抗干扰设备的有效运行,以免发生不必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雅颂.电子通信工程中电子干扰的解决方法.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J],2016(21).
[2]程曦.电子通信工程中的设备抗干扰措施探讨.电脑迷[J],2016(07).
篇5
通信技术实践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电子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对高职通信技术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众所周知,高职通信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依据本科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重理论和量化分析,缺乏系统实践性,加上高职生源质量不高,尤其是一些专业理论性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严重障碍。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征决定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难于在高职教学中难于通行,而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具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教育内容必须充分反映当今社会、企业生产实际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学为所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就业能力和发展需求为目标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一、通信技术专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院通信技术专业为省重点建设专业。该专业毕业生也受到各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是学校着力发展的骨干专业。经过前几年的模块式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工作,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教学体系,基本建成实践教学体系。
但是,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加上近几年来高校扩招带来的学生状况的变化,师资的频繁流动,以及通信技术本身的发展进步,致使教学的效果与我们预期的目标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差距。现有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状,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必须同时转变教师和学生的教育思想观念,必须真正树立起“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为关键”的指导思想,通信产业需要技术型的专业人才,关键在“一线应用”,这在专业培养目标中已明确,但实际的教学和管理未能全面体现。
2.沿袭的是传统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上没有形成独立的运转模式以适应通信工程行业相关单位的用人需求。
3.教学评价机制有问题。拘于高校的教学评价标准,教师一般都注重工作量的完成,而忽视了通信专业的应用性和操作性,从而造成了理论强、动手能力差的局面。学生经过多年的理论学习,在进入单位后面对专业工程时,却无从下手。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阻碍了整个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造成了学生学习精力和学习时间的极大浪费,为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困难。因此,需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并在教学内容、手段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
二、通信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1.根据行业发展状况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合理规划专业课教学在制定专业课的教学规划之前,必须深入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只有做好了充分的调研工作、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才能有的放矢。所以,进行人才需求调研是合理安排各门专业课的课时、调整各科实验室建设比重的前提。在规划教学时,要注重拓宽学生交换机相关知识的广度而不是深度。
2.注重理论知识点与企业工程实况的结合教学
为了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就必须在专业课教学时让学生做到了解工程、掌握一定的技术水平。把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课堂理论教学非常重要。课堂教学,虽以理论教学为主,但决不意味着仅限于照本宣科。教师本身在进行理论教学前,首先要过实践关。教师只有在具备了实践经验和一定的技术水平之后,才能找出书本理论知识与专业工程实况的差别。
3.多途径构建实践教学环境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的内容和知识点较多,理论较抽象。从近年的教学情况看,学生普遍认为课程内容较难且乏味,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少,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困难较多。诸多因素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部分同学产生了畏惧和排斥心理。这些现象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采取多途径构建实践教学环境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佳方法。
(1)构建实训平台
传统的课堂教学,课堂上除了教师的口述讲解,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公式推导都是通过板书完成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易让教学过程显得枯燥乏味,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通信原理、把多门专业知识有机集合到一个通信网中、了解现代通信网络结构、掌握通信设备的操作维护方法、做到学以致用,必须建立能够独立开展多项通信业务的通信网实训基地。
(2)与用人单位合作,加强工程实践
通信技术行业发展迅速,设备及网络更新很快。单方面靠校内实验室的建设,由于资金有限、网络规模较小等客观原因的限制,往往不能满足学生提高技术水平的要求。校企合作,是增强实践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种途径。
4.调整教学模式
为了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实践实习必须渗入专业课教学中。但如何更改传统的教学方式,怎样才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是不少专业课教师正在积极探索的内容之一。
(1)实验室现场教学
实验室现场教学,就是把教室搬到实验室,采取现场授课的方式。教材上有些和工程结合比较紧密的重点难点,单纯靠传统的课堂讲授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可以采取现场教学的方式进行。
(2)开设课程设计和实践实习课
开展课程设计或者实践实习,需要事先制定一套创新型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模式。
①配备责任心强、创新意识强、实践能力强的实习带队教师队伍。
②实习内容由教师和实习单位工程师共同协商确定。
③实习教学以工程师讲解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④鼓励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自行组队、自行安排实习时间,实行小规模、多批次、分层次实习组织模式。
⑤提倡学生在实习中进行研发和设计类项目,为实习单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也为学生见习和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三、结束语
通过对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探索,使学生能运用学科理论知识,对实际通信网络进行操作、管理与实训,能够掌握现代通信网的组建、运维。新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摆脱了传统的被动性、验证性实验的束缚。在做到学以致用的同时,满足了社会用人单位对复合型通信技术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雷箐.关于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2)
篇6
【关键词】电力通信;工程;建设
一、电力通信工程建设管理作用
电力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使电力通信建设项目获得最佳的投资收益。电力通信工程建设公司对工程实施管理的目标就是确保工程质量优良,理性控制项目投资,根据制定的电力通信工程计划任务,组织工程建设,以便最终获得最理想的收益。电力通信施工单位管理目标的基本前提是确保工程的安全与优质,通过科学计划工期,尽可能的节约成本,在配置的产品符合质量要求的同时,最大化的实现公司利润。施工部门实现最大化利润的主要方式包括两种,一种是尽量获得工程外部的最大化利润合约,电力通信工程建设的索赔也是利润实现的重要措施;另外一种是内部利润的开发,按照施工基本条件,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与时间计划,严格处理成本、进度、安全之间的关系。电力通信工程项目监理的目标就是有效控制建设工程项目投资质量与进度,协调处理工程建设有关的各个方面,促使工程能够按照计划保质保量的完成竣工,使得电力通信工程投资方能够收获较好的投资利润,同时也能够使电力通信工程的施工方获得合理的企业利润。
二、电力通信工程建设管理的具体内容
(一)构建工程负责人机制
根据多年总结的建设管理实践表明,假如电力通信工程建设缺乏责任人,就很难控制项目的实施进度,对于事后追究的工作责任也无法顺利实现,因此只有建立项目责任人制度,才能防止管理出现空缺,避免问题出现时需承担的责任被互相推卸。项目建设责任人机制并不代表其他工作人员不加入,而是通过项目建设责任人开展相应的组织工作,实践结果也表明项目建设责任人能够有效实现工程整体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电力通信工程建设管理进度安排
电力通信工程建设管理的关键内容就是对工程进度的管理,主要应从下面几点进行。
1.工程建设整体进度计划的制定。在工程建设项目开始以前,责任人需要编制一个可实施的计划安排。在制定工程建设计划时需要考虑其科学合理性,计划的推进一定紧密联系施工现场情况,按照实际需求制定电力通信工程建设计划。
2.制定各个环节详细计划。为了能够按时完成工程建设的所有工作,可以制定分阶段的工作计划,按照计划总进度编制年度计划、月度计划,计划制定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预留余地,避免施工进行中因各个因素造成的影响进而造成不能准时交接工程。
3.实施动态建设管理。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应当按照实际的具体情况,在总计划进度不会被影响的情况下,及时调整、纠正工程计划安排中的问题,促使计划整体能够在既定的时间内根据合约的具体工程要求顺利实施,并且对项目建设实施必要的调节。在工期比较紧迫时,我们要制定关键环节的倒排计划,以便能够保证按时完成计划节点。
(三)电力通信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1.施工的安排控制。我们首先要从工程建设的初期实施控制。审查工程初期施工阶段的内容,如发现缺乏科学合理的内容应积极更正。为施工阶段的工作奠定基础。其次要审核施工关键环节设计。
内容不应当过分形式化,要清楚表述工程建设施工的具体内容,还应当对一些工程建设重点环节进行详细的安排并且与施工操作人员做好交底工作,提出工程建设环节中一些需要特别重视的设计工作。除此之外,还要重视施工中设备材料的管理。必须详细检查施工现场的设备材料。关键材料需要附有出厂合格证明。
2.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对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不合理操作实施处理,利用变更设计、二次施工等方法充分控制施工各个环节的质量,并且同时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完成。首先管理施工过程,必须按照设计安排施工,通过审查的设计图纸是施工安排的重要根据,在施工开展中不能随意更改。工程中的操作人员在施工环节中产生相关问题,应与施工负责人员及时沟通以便及时了解有关情况,待问题解决之后才能开始操作。其次,工程建设环节应严格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与操作方案及相关的技术要求,按照具体标准规范安排施工。工程建设负责人应当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对各个现场的施工质量实施检查,同时应及时做好详细的检查记录,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应及时提出并且监督工程建设单位组织解决。
3.工程建设质量事后进行检查。假如工程施工质量出现了一些问题,就应当及时有效的进行纠正,防止因为处理不当或者不及时而产生更大的质量问题。对于工程项目验收与检查工作中产生的纰漏,工程建设负责人应当及时做好统计,确定问题出现的具体情况,并且针对类似问题开展其他检查工作。
三、电力通信工程建设管理的合理化建议
(一)熟悉电力通信工程建设管理规范
电力通信工程建设管理人员通常具备了较高的专业水平。建议管理人员对项目工程的内容结构、建设组织等相关知识进行一个比较详细的分析。例如工程估算投资是指什么、造价概算与预算具体包括内容等。弄清楚这些与工程建设施工相关内容能够帮助我们有效提升工作质量与效率。
(二)勇于创新
不需要局限在目前存在的框架中,可以联系电力通信工程建设所具有的特征,对当前的工作程序实施优化处理,使其变得更加科学与合理,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每个电力通信工程建设项目单项与单位工程应当分别制定预算计划。严格来说,电力通信工程建设极少会出现单个单项施工,因为电力通信工程竣工之后很少能够发挥独立的生产作用。针对电力通信工程建设特点应当按照通信专业存在的差异,设计多个单项建设工程的标准。针对单项比较复杂的内容,应当按照实际情况通过设计单位进行规划。
(三)严格要求工程监理人员
为了能够确保电力通信工程建设的质量、工期和投资工作的管理,可以对监理工作人员组织必要的资格考试。经过组织这样的资格考试,更加有利于电力通信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工程招标时因为高水平监理人员的存在能够充分确保工作完成的质量。提升了监理工作的效率,电力通信工程建设管理负责人就能够集中更多的时间做好宏观管理工作,保证工作最终的理想效果。
结束语
电力通信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有赖于高效和规范的施工质量管理、施工进度管理和施工安全管理,更加优质的项目工程建设,对电力通信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7
一、MOOC介绍
MOOC即慕课[1][2],英文全称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在线课程模式。慕课具有大规模的、开放课程、网络课程等主要特点。
MOOC是指由参与者的课程,典型的慕课课程是大型的或者大规模的。MOOC课程必须是开放的并且不是面对面的课程。课程材料散布于互联网上。上课地点和时间不受局限,只要有一台网络联接的电脑,你就可以花最少的钱享受国内的或者世界顶尖大学的一流课程。现在的MOOC一般都是大学课程,优化后搬到网上,内容和分类都以大学的知识构架为基准。开课日期模仿大学时间表,每周上一次课,一次讲一至两学时,布置课后作业,开课期间安排答疑,体现了交互性。
MOOC的基本组成结构:课程视频,随堂测试、作业、考试以及在线助教、讨论。课程视频为微视频组成的课程串,每个微视频大约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微视频里会插入小测试,看完就需要答题,然后电脑进行评分。期末要提交作业或进行考试,因为学生人数很多,作业和考试一般采用互评打分的方法。一般每门课都有自己的论坛,里面会有助教加入,对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而且还有讨论区,还可以找在线的同学互相讨论。慕课一般是免费的,这个免费主要指的是听课免费,如果想要证书就需要交费。现在有很多大学将一些很多学生都选修的课程作为慕课课程,这样既节约教师和教学资源,又可以让学生在某一时间段内自主学习。
二、数字通信原理作为慕课课程的必要性
数字通信原理是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系统性、理论性强,同时又强调实践性的课程。通过数字通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系统所涉及的基础理论,重点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构成、基本原理、主要性能指标的计算、分析方法、通信信号和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通信系统的基本框架及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从而对现代通信工程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许多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类大学都开设了数字通信原理这门课程,同时通信和网络行业从业人员也需要掌握数字通信原理相关知识,所以将数字通信原理作为一门慕课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三、数字通信原理课程的MOOC教学方法
数字通信原理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课程通过对通信基本模型、通信信道、模拟通信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频带传输系统、同步等内容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通信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工作原理。希望学生通过学习,具有进行现代通信技术研究、开发和通信工程设计与调测能力。
本文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字通信原理[3]为例,该书由毛京丽主编。本课程的先行课程有:电路、概率论、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技术等。学生需要了解通信发展史及信息概念。掌握常用的模拟信号数字化的编码方法。掌握数字信号的基带、频带传输原理,最佳接收原理。掌握同步技术。掌握差错控制编码。
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和主要内容有:第一部分:绪论,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定义和特点;熟悉数字通信的特点和主要性能指标。第二部分:语音信号数字化编码,要求掌握:语声信号数字化的基本过程,抽样定理,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的区别以及非均匀量化的实现方式,编码的基本概念及解码的基本原理,A律13折线编解码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编解码的信号比较及产生过程,了解DPCM、ADPCM、子带编码、线形预测编码的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第三部分:时分多路复用及PCM30/32路系统,要求掌握:TDM的基本概念及系统构成原理、帧同步概念及工作原理、PCM30/32路帧结构,了解位同步的概念及工作原理、PCM30\32路系统帧同步的工作原理。第四部分:准同步数字体系和同步数字体系,要求掌握:同步复接的方法及工作原理、异步复接PCM二次群帧结构、SDH的基本概念,了解PCM复用原理和数字复接方法、SDH传送网的基本结构、SDH网的自愈功能实现方法、SDH网的同步方式。第五部分:数字信号的传输,要求掌握: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的基本理论,了解基带传输的线路码型、数字信号频带传输的概念及PCM信号频带传输系统的构成。
视频共计32讲、64段。每章第1讲最初几分钟说明了本章的基本问题,它们作为主线,引导后续各讲展开。各章讲、练适度分离,以便按需独立学习。讲解力求:1.简单易懂:让初学者轻松入门;2.融合贯通:再次学习可深化理解。导学图帮助学生梳理各部分知识,建立全局观。
学习方法可以是:1.先看视频,再读教材,促进思考;2.先读教材,再看视频,深化理解;3.其他各种安排。深入学习者,可以从各讲的相关知识点出发,阅读参考书籍,积极参加讨论。基本学习的人,可以按需裁剪章、节内容,或只观看部分视频讲座。浅尝即止的话,可以只学习第一章与少数几讲视频。
本课程总计100分,成绩构成如下:平时成绩(测试与作业、讨论与交流等综合评定)40%,期末考试占60%,完成课程学习并考核成绩60-84分为合格,成绩85-100分为优秀。
四、小结
本文介绍了将数字通信原理作为慕课课程的必要性,并且对该课程的教学做了相应的规划。通过一学期小范围的试运行,发现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能较好的掌握这门课程,并且通过几次课的学习,能基本适应慕课这种教学形式。
篇8
关键词:通信网络工程技术;管理;创新
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当中,通信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企业当中占据着非常高的位置。通信网络工程技术除了能够使得传递信息得到有效实现之外,而且还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最主要的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之内获取得到市场信息。所以,在当前时代之下,要是可以科学有效的运用通信技术,那么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将会非常大。因此,企业必须全方位提高对于通信技术管理的重视程度,对通信技术进一步进行创新。
1通信网络工程建设遵循的原则
首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这样用户才能够满意,当然对通信网络工程未来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后,以人为本的原则,既要让员工对工作充满热情,而且还要让他们定期培训,使得个人素质得到有所提升。最后就是以防为主原则。说的简单点儿严格把关质量检查,对工作质量与工作程序进行严格检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2通信网络工程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通信网络工程技术管理方面缺乏创新型人才
当前时代之下,对于人才的要求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只是要求相关人员对于通信技术与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与掌握就可以了,但是现在还要求其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创新能力,在进行实践的过程当中充分运用当前所具有的技术来使得管理创新得到实现,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去进行适应市场趋势和当前的管理需求。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企业在通信网络工程技术方面所遇到的大多数问题往往都是因为缺乏创新型人才。
2.2通信网络工程技术管理理念相对来说比较落后
由于企业对于通信网络工程技术管理活动的重视程度不是非常高,往往只是一味地注重对于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却把对通信技术科学合理的进行管理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所忽略掉了。因此,在实践的整个过程当中,并没有安排专业管理人士与专门的部门,所以没有办法让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2.3通信网络工程技术创新和现行管理之间不是非常适应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因为企业个别员工对通信技术还没有真正的进行了解,因此在落实管理的一系列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现行管理与技术创新俩者之间相互不能够进行适应的问题。这样不仅对企业进行协调与组织整体管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不利影响,与此同时还给技术推广带来了影响。如果想要改变当前这种情况,那么就需要把以下这四点做好:第一,应当在企业管理当中进行纳入技术管理,让各个不同的部门之间相互进行对接,打造企业管理整体观。第二,把企业未来的整体发展规划与要求这俩者有效结合在一起,然后在具体的实践过程当中使得企业与各个部门的发展需求真正的得到落实。第三,在进行通信网络工程技术管理的时候,除了需要进行技术创新之外,而且还需要创新自身管理活动,从而才可以进一步去适应现代通信网络工程技术发展的相关要求。第四,成立专门的队伍,让人才积极踊跃的加入进来,这样不仅提高了通信网络工程技术的管理水平,而且还提高了创新能力。
3如何对通信网络工程技术进行创新
3.1对通信工程技术进行创新需要从根本上使得市场的需要与要求得到满足
当前形势之下,虽然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形式在不断地缩小,可是技术壁垒却没有下降,反而在进行持续上升。标准战略与专利战略这俩种战略对于通信技术在市场当中的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2对通信工程技术进行创新需要立足于国际科技发展的尖端
在发展的这些年中,我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也具备了能够进行探讨发展的能力。在这个条件下,必须全方位提高对于通信网络工程技术的开发创新,尤其是对整个产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科研成果的研发力度,在此基础上应当采取科学有效措施,积极鼓励企业加入到那些风险高且回报高的科研项目当中去,这样就能够对于通信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进行完善与健全。
3.3对通信工程技术进行创新需要依靠科学管理
在最近几年当中,我国通信工程技术发展所具备的一个最为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在优势与劣势这俩个方面都体现的相对来说比较突出。所以,通过对于通信技术自身所具备的特点进行研究之后,充分运用其自身的优势,然后通往“开放式科研”、合作的这条科学之路,这样我国就可以不用从头开始,就可以直接切入到国际相对来说比较高的层次轨道上继续谋求发展地位。和国际企业之间进行合作,不仅能够开拓我们的视野,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探索概念和管理的实践经验,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我国进入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篇9
专业导论课主要是为了使刚刚入学的大学生和了解所学专业内涵特点、专业涉及的主要学科和课程等等,帮助学生形成较系统的专业认识,满足大家了解相关专业内涵和发展趋势的要求而开设。通过上专业导论课,学生可以对自己所修的专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就业或考研出国深造有进一步的打算。因此我们老师总是希望学生每次上完专业导论课后对学习就充满动力,充满热情。感觉这门课就像是在自己松懈时的警钟,告诉大家在大学里应该更加有意义地度过,怎样过一个成功的大学生活。通信导论对于我们通信与信息工程系的学生来说就是这样一门课程。于是如何上好这门课程,达到导论课的目的就成了摆在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二、通信工程导论课程的现状
通信工程导论课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大部分理论课一样,老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在这样一个传统模式下,主动的施教者是老师,学生则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多媒体资源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灌输的内容是书本知识。由于导论课涉及面广内容丰富,要把每个知识点都讲解清楚是不可能的,并且这也不是导论课的目的,尤其对于大一新生而言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时会越发的觉得课程难度很大,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导论课上使用传统教学方式是很被动的。
三、剧本式教学模式
剧本式教学模式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进行的尝试。剧本式教学属于模拟教学法,隶属于现在国际流行的行为导向教学模式范畴。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这三个关键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实际应用中对学生快速的掌握技能有非常大的帮助。那什么是行为导向法呢?首先,行为导向的特点是以学生行为的积极改变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通过各种自主型的教学样式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样式塑造学生认知、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多维人格。总的来说,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四、剧本式的课程改革方案
4.1 教学内容
这门课程是从系统总体的角度去介绍整个通信工程专业,由浅入深的介绍当前主流的各种电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课程的教学设计基于CDIO的思想,以项目设计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采用专题项目制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专业概论课和四个专业方向专题,共5个部分。
4.2 教学过程
除专业概论课外,每个专业方向专题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教师授课。教师从一个本专题典型项目着手,由浅入深的展开专题介绍,让学生对本专题的主要原理、技术和应用有初步认识。
第二部分:专题任务设置。在学生对本专题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将一个或几个专题项目以任务形式分解到各个小组,一个专题任务将由多个小组共同协调完成。
第三部分:任务的构思(Conceive)和设计(Design)。学生通过阅读教师提供的部分资料、课外的自主资料查询、小组讨论等方式,提交初步的设计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加以引导纠正,最终以学生为主完成任务的初步构思和设计。
第四部分:任务的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通过组员间的分工协作、小组之间的协调合作,完成专题任务,展示任务成果,成果评定。
4.3 教学形式
具体说“剧本式”的导论课程设置就是在现有的知识环节上,把以前各部分内容,如计算机通信网、移动通信、固化交换设置成相对应的几个专题,教师在专题开始简单介绍专题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设计好的专题任务的剧本。让学生模拟剧本中的一个角色,最终通过学生的各项表现来进行评价。
剧本式实训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把相关的专业知识融入剧本的设计。剧本要求设计出特定的环境,用生活中的实际体验来贯穿这种环境,这样学生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不觉得单调枯燥,在此基础上把相关知识糅合进去。这些剧本要让每个学生担任不同的分工和角色,在实践的过程中除了加深对知识的了解还可以锻炼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然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和讲解,方便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办法。让学生在编写剧本的过程中去主动去了解掌握知识,在表演的过程中去消化知识,在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同时培养对专业的兴趣,甚至找到自己以后发展的方向。
下面对剧本式模式举出一个简单的例子,权且是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剧本名称:GSM系统呼叫建立的基本过程
宗旨: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网络结构
环境:两部手机A、B处于不同的小区,A呼叫B,演示呼叫过程中手机信号的流向。
人员:学生。
场景一:手机B空闲 场景二:手机B通话中 场景三:手机B已关机
4.4 教学评定
百分制,60分合格。学生初始分数为0,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加分。
职业规划书一份,20分。学期末第16周每人上交一份《职业规划书》(电子档和纸质档各一份),根据各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初步规划自己期望的1~3个就业方向,列出该方向就业单位的基本要求,并据此完成四年的学习规划(课程的选择、课外的安排等)。
专题任务四个,每个20分。本学期四个专业方向专题将设置四个专题任务每个任务20分。任务评分将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定,评分内容包括资料查询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表现能力、最终成果评分等多项目内容,评分表如下。
篇10
关键词:新型人才培养;现代交换技术;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随着我校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实施,针对信息通信工程合训学员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如何对主干课程《现代交换技术》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如何从创新指挥军官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切实提高合训学员的工程素养,实现合训学员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是摆在课程教学组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课程组多年来承担通信网与交换类课程教学任务的体会,对《现代交换技术》课程的建设思路和教学模式改革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课程的定位与特点
"交换"是通信网的核心,"现代交换技术"是构建下一代网络和栅格化信息网的关键技术。本课程是我校传统优势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经典必修课程,内涵丰富、应用广泛,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是构建学员通信专业背景的主干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课程是揭示了通信网组网原理和信息传递控制过程的技术基础,融通信、电子、计算机和网络等相关知识于一体,概念抽象、逻辑性强,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系统性和实用性强。由于40学时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点面结合、重点突出,既要有充足的授课信息量,又要引导学员耐心细致地研读典型范例和主要技术细节。此外,还要积极拓展知识面的宽度和关联度,适当增加学科前沿内容,引导学员主动关注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资源和网络平台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和授课效果。
二、以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单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以往的教学过于重视教员对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经常采用偏重于叙述性为主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后的主动性、积极性。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概念空洞、原理抽象、算法复杂、难以理解、记忆和形成知识体系,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影响了教学效果。事实上,网络的强大功能和广泛应用已经使学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员的挑战在于如何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激发并正确引导学员的学习热情。
(二)课程内容陈旧,知识结构缺乏主线
近年来,通信网交换技术发生了深刻而复杂变化,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新系统、新体系不断涌现,面对技术发展带来的海量知识和军事教育转型的教学需求,以往教学内容的选取已显陈旧,重点也不突出,难以达到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要求。这种内容的陈旧不但体现在知识点上,更多的体现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对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通信网交换技术,如果只对现有的各种交换技术进行罗列式陈述,不对通信网发展演进的规律进行揭示,不对各种交换技术之间的共性与个性进行总结分析,不对各种技术的产生背景、最佳应用场合,以及技术间的关联性进行阐述,则很难帮助学员从全程全网的角度对信息交换过程乃至通信网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理解。
(三)课程衔接不畅,教学重点不突出
目前,我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历教育合训专业先后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和《现代交换技术》课程。在以往的课程标准和教学中,没有很好地理顺这两门课程的衔接关系,虽然两门课程均有各自的侧重点,也都各成体系,但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存在很多重叠部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代交换技术》课程着重描述电路交换、分组交换、ATM交换、IP交换技术等网络交换技术,但在协议体系结构、广域网等章节和知识点与《计算机网络》课程有重叠。由于通信网发展的历史原因,传统电信网采用的交换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采用的路由技术相互割裂。这种割裂现实也反映在课程教学上,先修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没有充分考虑后续课程的需要,而后续课程缺乏与先修课程相关知识的呼应和联系,这使得学员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出现困难,无法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
(一)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
在教学内容方面,课程根据交换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以军事和民用通信网为应用背景,以信令和协议为纽带,以信息传递控制过程为主线,揭示各类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同时,注重把握基本概念的理解和重要概念间的联系,以建立交换系统和交换式通信网的整体概念;通过典型的范例分析,加深理解交换与传输、交换与路由、交换与网络的关系;注重培养全程全网的思维意识和从组网角度组织运用通信系统的能力。通过对各类交换技术的理解和对比分析,使学员对通信网的认识由点、线、面的平面视图,进一步升华到分层的立体视图。同时,注重充实具有军事特色的教学内容,利用交换技术理论和方法分析和探讨军事通信网的控制和应用问题。
在教学方法手段方面,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阐述教学内容,揭示和还原知识的产生过程。如利用多媒体动画、仿真实验系统,介绍交换和协议的工作原理,呼叫控制的工作过程,使其更为形象、直观,以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强化教员与学员的互动互学,深入开展问题引导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进一步强化"五个结合",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辅导答疑相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共性教学与个性教学相结合、正面教学与反面教学相结合。积极搭建实践训练平台,鼓励学员开展创新课题研究,增强自主学习兴趣;利用校园网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及时解答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了解学员的学习状态,建立不受时空限制的课外教学互动。
在课程考核评价方面建立综合考核评价体系,重视教学过程各环节,特别是讨论交流环节中的表现。课程的最终评价成绩包括闭卷考试成绩、小论文成绩、平时成绩三个部分。因此,教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观察记录学生的表现,包括记录课堂听课情况、发言提问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撰写报告论文、参加创新实践等方面的情况。
(二)教学模式的探索
1.激发学员学习兴趣,调动学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员不再只为考试而死记硬背,而是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时,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第一次课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本课程的简介引导学员将专业课程与岗位任职联系起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例如,结合学员对通信和网络的初步认识和日常应用体会,以问题引导的方式提出"什么是交换?为什么要在通信网中要引入交换?交换技术在实际网络中有哪些应用和发展?"引起学员的强烈关注,然后结合交换技术的发展和在军事以及民用通信网的广泛应用,介绍交换的基本概念和交换技术的产生、发展历程,从而完成相关知识的讲授,同时使学员清楚地认识到所学内容的应用价值和课程的重要性,树立学好该课程的坚定信念,同时也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
2.把握课程内容,注重基础理论
教学内容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正确把握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率的前提。正确把握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紧跟通信网与交换技术的发展动态,了解学科技术发展前沿,处理好教材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把当前的新技术、新知识和交换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及时充实到教学中;同时加强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使学员更好地掌握交换技术原理和知识主线。
现代交换技术包括电路交换、分组交换、ATM交换、IP交换等多种技术,虽然它们的原理和技术特点各不相同,看似各成体系、不易掌握,然而了解和掌握了它们各自的产生背景和基本原理、抓住其交换的本质所在,就容易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因此,教学中我们把重点放在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理解上,然后通过对各种技术的对比分析,总结各种交换技术的特点,理解交换技术发展的技术推动力,了解交换技术的发展动态,突出重点,注重主、次,着力把课程标准要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讲清讲透。
3.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实践中,教员围绕着技术背景、知识点及联系、知识拓展及应用等三个层面展开。简言之,首先引入技术产生的背景来启发新知,继而深化所学相关的知识点,最后了解在实际中的应用,并将应用中的问题和成果作为新知,并为下一环节的教学进行铺垫。显然,这个教学方法遵循了教育认知和实践探索的自然规律,且层层深入,循序渐进,适合学员对多种交换技术的学习。
对于每种交换技术的教学,首先采用"问题引导式"的导课方法,教员根据教学内容的背景和目标,站在学员的角度提出问题。问题主要来源于三方面,一是以旧带新引入,立足于已学知识,从课堂提问或知识回顾中发现新问题;二是从提供给学员的大量课外学习资料作为课堂内容的铺垫和延伸;三是从课堂教学未涵盖或粗略了解的内容中,提出新问题,成为学习的新目标。
在课程的讲授阶段,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比如,对于要求课前预习的教学内容部分,采用"问题引导式"法,以设问方式贯穿课堂始终。对于问题的提出教员应注意技巧,哪些问题由学生自愿回答,哪些问题点名回答,哪些问题集体回答,预先要做好精心设计,才能有效地检查学员的预习情况,使整个课堂气氛即紧张,又愉快,充满了互动性。学员在同教员的对话中学到了知识,运用了知识,并锻炼了自己。对于叙述性较强的理论教学内容,为避免平铺直叙,可采用先"问题引导",开门见山提出要讲解的几个问题,指出听课的思路,讲解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互动。
在拓展提高阶段,主要以"讨论式"教学方法为主,教员在总结了相关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后,有意识地组织课堂讨论与交流,拓宽每一次课的知识面,通过适当的提问和提示,建立新旧知识之间联系,使学员在教员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使讨论朝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一步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不断诱导学员自已去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升华认识。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贯穿于始终,使学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4.加强理论与实际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将书本知识与实际通信网密切联系起来,引导学员从生活实际中感受交换技术发展对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员运用课程理论知识来解释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在讲述到电路交换接续过程时,交换机检测到用户摘机要向用户发送拨号音,此时学员对拨号音的理解并不深刻,接着提问"固定电话拨打不通,是否一定是电话机坏了,应该如何处理?",此时学员会积极思考,他们会关注到原来每次拨打电话是在收到拨号音后才能拨号,这时对拨号音的作用理解更深刻,对呼叫处理过程也更清楚。另一方面,教学中引导学员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启发他们对此问题做深入分析,从而引出新的教学内容,例如,提出案例,在打电话时有时会听到自己的声音,你有没有这种经历?它会影响你的通话过程吗?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分析此案例引出对模拟用户接口电路的介绍,打电话时听到自己的声音正是通信中的回波现象,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是回波抵消器。这样学员不仅认识了模拟用户接口电路的功能,也知道如何运用交换理论去解释生活现象,学习热情也有了极大提高。《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员理论联系实际,从中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
四、结束语
在近3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依据《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重点对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具体做法主要是从激发学员兴趣、把握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加强理论与实际结合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从"知识传授"为主向"知识获取"为主转变,使教员角色从教学的"主演者"向激发学员探索创新的"主导者"转变。同时,创造有利于学员自主学习的氛围和条件,使学员学习从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从单一课堂教学向课内、外多渠道教学转变,从而形成了一套适合军校学员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但我们坚信:只要坚持教育以人为本,通过教学双方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够获得良好的教改成效,为实现科技强军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
参考文献:
[1]邹逢兴等.《关于学历合训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学报[J].长沙.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