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智能化案例范文

时间:2023-06-08 17:40: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智能化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智能化案例

篇1

智能化商业银行自上世纪90年代在国内提出以来,商业银行从业务到后台业务,对银行管理会计、客户管理、绩效、资产负债和信用风险管理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摸索,几乎涉及了银行主要的业务领域,但成效不太显著。

在经历了探索、困惑、返璞归真、脚踏实地等几个阶段后,对智能化商业银行的探索又回到了管理领域,如管理会计、客户信息分析、信贷分析等领域。但是,仍然比较鲜见中,后台业务贯通的全行级、某领域智能化应用案例的出现。原因在哪里?

一言以蔽之:问题还是出在业务管理方面。

症结在业务管理上

笔者在参与各商业银行业务咨询时,经常问总行业务主管:贵部门对该业务领域有什么设想?前台业务部门谈及最多的,是业务部门的支持,认为后台技术落实力度不够;而后台技术部门对前台业务创新无法在现有平台上加以解决,要另起炉灶,因此周期长见效慢,这就导致了前、中、后台之间的隔离。

较多银行的主要精力还忙于前台产品系统的完善和创新,使各部门在智能化商业银行的管理上无法到位,这也导致了高层管理的战略设想最终没有被反映在智能化银行的业务发展上。因此,前台业务部门如何在学习中摸索该业务板块的业务规律,与核算管理部门、后台的技术平台实现部门相结合,实现高管层的战略目标,这是智能化商业银行的关键。

信息智能化的变异

智能化商业银行的核心,就是银行的信息智能化,它包含战略管理决策信息、业务流程逻辑/业务关键指标信息以及信息实现平台。战略管理决策信息来源于高管层基于市场和股东价值的要求,按照各业务线的综合需求来制定,而理顺高管管理信息,将它变成信息需求,则是CIO领导的专职小组的工作。在现实中,高管管理信息往往受到操作层面业务、技术部门的较大影响。

业务流程逻辑是指根据市场环境和客户要求制定的、促进业务发展的流程。但在现实中,由于银行在市场信息归集和客户信息分析方面不到位,往往就以银行内部管理流程作为信息化需求,这导致了信息化需求的变异。比如,商业银行进行业务需求开发时,往往借助IT工具和技术人员的能力,有时会发现IT人员银行业务经验的不足,特别是市场经验和客户经验的不足,以及业务人员描述需求无能为力的状况。这种从需求出发开始,就出现难以弥补的偏差,最终使信息智能化受到损害。

另外,智能化商业银行所需要的核心内容或数据,以及操作规则等业务指标,其数据是否最终被IT系统实现,在现实中也取决于银行业务部门的决定,取决于业务操作效率和业务信息化水平。那种将所有业务数据装载在IT数据仓库系统的做法已不切实际。

因此,信息智能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务模型、从业人员的经验和银行业务的信息化能力,而非单纯是银行技术平台。

CIO需强化业务经验

银行上市前后,在管理信息化方面将出现重大调整,要求银行的风险管理、财务管理、业务流程重组和IT平台规划做出相应的回应。从智能化商业银行的角度看,这是国内银行对管理决策信息化提出的要求。

篇2

关键词:大数据网络智能化课程设计会计学专业

1大数据网络智能化背景下大学教育的时代特点

随着计算机、通信、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的教育内容、教学手段与教育方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数据(BigData)是海量数据及技术发展和创新的简称,通过智能终端、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来获取、储存、搜索、共享、分析、可视化地呈现等,实现‘量化世界’的数据化”。面临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这一变革促使财务体系中的管理手段必须跟上节奏。时代在变,对财务人才的要求也在与时俱进。财务人员在大数据变革中要改变固定思维、尽快实现角色转型的趋势却是不可否认的。本文主要结合会计学专业在面临大数据信息技术变革的背景下,探索会计学专业的课程设计改革路径。

2信息技术变革背景下会计学专业课程设计的导向——以学生发展能力为主导

大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而课程的设计则是在大学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信息技术变革背景下,会计学专业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在具体实施“如何改革”之前,更为关键的是改革的导向问题。最新调查显示,在未来十年内,有50%以上的会计工作将实现自动化。这对会计职业固然是一个风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会计行业将被人工智能取代。因为,有些工作是无法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包括做专业判断、决策,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正是会计师所擅长的。那么在会计学专业的教育过程中,仅仅将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已经不足以使学生具备“职业”的能力,因为简单重复的会计账务处理工作将可以交付给计算机处理;而对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提升、对财务大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对职业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显得格外重要。因而,通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课程设计,是会计学专业教育发展的改革方向。

3网络智能化会计学专业课程设计的路径探索

3.1BLOOM认知理论模型的构建

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B.S.Bloom)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教育目标应当包括认知能力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其中认知能力的目标按智力活动的复杂程度可以分为六个等级: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这些等级的认知能力划分是按智力活动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程度逐步递增的。识记和理解属于较简单的低级认知能力,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属于较复杂的认知能力。本文在Bloom认知理论的基础上,将“记忆”和“理解”作为会计专业教育的课程设计的第一阶段;“应用”和“分析”为第二阶段;“评价”和“创造”为第三阶段,如图1所示。在第一阶段,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的资源(如微课视频的教学资源),按会计学专业理论知识实行“项目式”课前学习,使得学生完成“记忆”和“理解”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点。从Bloom认知理论的模型看,所谓“记忆”——记忆或重复以前呈现过的信息的能力,也就是知识保持能力;“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所获得的信息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大数据信息的整理和分析,实时了解学习的行为数据(学习是否参与学习,学习的时间长短等);以及学生在前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以便于教师清楚地“发现问题”,有利于第二个阶段的教学活动的开展。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回归到传统的教学现场,教师在此阶段发挥重要的知识讲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即实现Bloom认知模型中提升“应用”——将知识(概念、原理或定律)应用于新情况的能力,以及“分析”——把复杂的知识分解为若干个彼此相关的组成部分的能力。在通过前一阶段线上学习会计专业知识“是什么”的基础上,教师在第二阶段将针对会计理论的逻辑进行深入地讲解,会计职业的实务操作问题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为什么”的探讨,教会学生能够利用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解决不同的会计职业问题。第三阶段,是Bloom认知模型中最后的能力应用阶段,即“评价”——根据已有知识或给定的标准对事物做出评价和鉴定的能力;“创造”——将有关的知识综合起来形成新知识块或新模式的能力。从课程的设计过程主要通过网络智能学习平台的实现,教师端将结合现实企业案例的会计处理问题交由学生来判断,从而考查学生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是否真正掌握了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能力。在这一阶段中,网络智能化的信息技术将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情况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效果评估、督学等有积极的反馈效应.

3.2会计学专业课程设计——虚实融合

大数据网络智能化带来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时对教学的课程授课方式要“满足个性化”需求的难度也在加大。课堂内外、线上线下、随时随地、时间空间都被打破,大学课堂的教学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对课堂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的大数据技术革新也迫使学校迎合“新一轮”的变革,努力构建“虚实融合”的教学新常态。结合前文分析在Bloom认知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会计学专业课程的设计需要体现出灵活、弹性、开放的特点。网络智能化学习平台的虚拟性,充分地实现了学生对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然而网络课程的灵活和弹性,须在教师端进行一定程度的“实时”督学,利用大数据信息处理的便利。许多大学在课程改革的探索中总结了较好的“虚实融合”的教学经验,比如某大学电子工程类课程在慕课翻转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中成功地利用信息技术,调动了学生的课前学习积极性和堂的参与度,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会计学专业的课程设计亦可以尝试此类教学方式,如第一阶段课前的线上学习作为零散的个体学习,第二阶段课堂的集中教学针对同专业的学生实施“大班教学”(讲座型教学),而第三阶段根据会计专业的岗位性质实施小组学习的“小班教学”。

篇3

【关键词】物联网 智能物流 供应链 信息技术

物流业是我国乃至全球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和重要动脉。201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25万亿元,是“十五”末期的1.26倍,“十一五”期间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21%,而且物流业产值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将会为国民增加10余万的工作岗位。但是根据世界银行的计算,目前我国社会物流成本相当于GDP的18%,而美国在20世纪的时候就已经低于10%。如果该比例每下降一个百分点,那么我国每年物流成本可降低1000亿以上。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物流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物联网背景下的智能物流

(一)什么是物联网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最早由麻省理工学院提出,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射频识别装置、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它是新的信息技术变革,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简单来说,物联网的技术核心仍然以现在的互联网为基础,只不过做了相应的扩展与延伸:是把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扩展到了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信息传递,且不需人为干涉。

(二)什么是智能物流

智能物流,是基于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深化应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采集、处理、管理、流通,智能分析等技术,智能化地完成包装、运输、配送、装卸、仓储等多项环节,而起可以实时反馈物品流动状态,强化货物流动监控,使货物能够高效快速地送到需求者手中,从而为供应方降低成本、提供最大利润,为需求方提供最快捷服务,而起还能大大降低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

(三)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模式的构建

物联网的核心是物联、互联、智能。所以智能物流系统应当是能够准确的采集物流车辆、运送路线、仓储等信息,又能与相关的网络资源相互联通,能够智能地分析客户的需求、规划物流方案、优化运送方式等,同时又能辅助实现物流服务的网络化、电子化交易等。因此,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体系智能物流系统应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智能物流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物流电子商务系统。

二、智能物流的关键技术与应用前景

(一)智能物流的关键技术

供应链管理技术: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展开的,是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管理。供应链管理,它驱动着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和信息技术等过程和活动。

RFID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

作者简介:黄博(1989-),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2008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研究方向:物流管理术,其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与现在普遍使用的条码技术相比,RFID具有读写距离长、存储数据量大、使用寿命长、保密性强、适用恶劣环境等优点。几乎所有的物理对象都可以用RFID来追踪和管理,它是物流管理、追踪等领域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提高物流的智能化水平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智能运输技术:如何降低货物运输成本、缩短货物送达时间、货物在途中的状态,是整个物流运输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就催生了智能运输系统(ITs)的诞生。它是通过应用现代网络、通信、信息、电子等技术,建立一个高效运输系统。包括:先进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车辆控制系统、交通管理系统,营运货车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等。

ITS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物流配送管理和车辆集中动态控制方面,如:提供道路交通信息、线路诱导信息来优化决策运输方案;通过对车辆的实时跟踪来提供车辆准确的到达时间;为物流中心的仓库存货战略、配送计划提供依据;实现物流网络各节点和总部之间,以及各网络节点之间的信息共享,从而实现整个物流运输系统的高效运转。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就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射频识别装置、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通过这个网络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二)智能物流的应用

目前,智能物流在快递、零售行业方面应用的比较广泛,主要体现在物流的实时跟踪、运输系统的智能调度等方面。

美国联邦快递公司FedEx所提供准时送达服务(Just In TimeDelivery,JIT-D),就是运用智能物流系统。FedEx每天要处理全球211个国家的近250万件包裹,通过利用物流实时跟踪系统,准时送达率达到了99%。

作为国际大型零售业巨头,美国沃尔玛在智能化物流方面投入十分巨大。它拥有全美最大的送货车队(6000多辆大型货运卡车、3万多个大型集装箱挂车),24小时昼夜不停地工作。车辆全部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调度中心可实时掌握车辆及货物的情况,比如车辆在什么地方,离目的地还有多远,还有多长时间能够运到。沃尔玛为每家分店的供货次数通常是一天一次,做到始终能够及时补货,所以才能领先于竞争对手。一般来说,物流成本占整个销售额的10%左右,有些食品行业甚至达20%或者30%。但是,在采用智能物流系统调度后,沃尔玛的配送成本仅占它销售额的2%。拥有如此灵活高效的物流调度,才使得沃尔玛在竞争激烈的零售业中保持领先。

篇4

校企合作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和发展趋势,西方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逐渐推行并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无论是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型”、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还是日本的“企业教育”,均为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案例。做好校企“双元”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对于现代高职会计信息管理专业具有重要意义。西方国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较为成熟,多元主体参与其中[1]。我国在探索现代学徒制时以政府、企业、学校一方牵头多方协同及校企“双元”培养模式为主。财会类专业难以找到特定的服务行业,各企业财会类人员岗位占比较少、人员需求量不高,导致专业就业相对分散[2]。在实施现代学徒制时,应积极探索以学校为主导,面向行业和企业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

二、构建科学有效的校企“双元”育人机制

校企“双元”育人现代学徒制模式实施中的一大困境是尚未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校企双方应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共合作、共育人、共管理”全面合作机制。1.校企共合作。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建立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研判,与合作企业签订现代学徒制专项项目。为有效促进深度产教融合,实现企业服务学校人才培养、产出成果促进企业发展,校企双方应整合资源、挖掘共赢点、搭建平台,形成长效合作机制[3]。一是整合资源建设“校中厂”“厂中校”,学校购入所需平台、设备等,建设现代化企业办公区域;企业师资和“师傅”入驻,进行工作制度和企业文化建设,实现员工在学校办公学习、学生在工作中实践学习。二是搭建平台建设产业学院,充分发挥企业重要教育主体作用,将企业需求融入高职财会类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人才培养延伸至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企业服务、学生创业、员工培训等方面。2.校企共育人。校企“双元”育人应体现教育性和职业性。构建“工学贯通”“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能力和素养,有效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同时,通过高等职业教育,为想要提升学历的学生进行教育保障。结合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岗位适应性和综合能力。聚焦新技术新要求,校企共建双师教师实践基地,培育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强化师资技能培训、社会培训、技术应用创新与成果转化,支撑新兴技术技能人才培养。3.校企共管理。在校企“双元”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实践中,通过签订专项协议、三方协议、师徒协议、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等,在工学结合的教学组织中,以学校为主导单位,企业全力配合各项管理工作。这种管理方式有利于划分校企双方的责权利,彼此分工明确,提升管理效率。学校作为主导的管理方式,在以企业的生产实际引领教学的“双元”育人模式中,有利于保障人才培养的连贯性、统一性和有效性,激发校企双方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4]。

三、以行业企业发展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

(一)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的对应性

数字经济下,会计职能由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技术由传统财务向智能财务转型[5],导致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不利于现代学徒制的有效运行。学校应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分析学生就业方向,专业建设对接行业企业需求、课程体系对接职业岗位、教学过程对接业务流程、教学内容对接工作任务,形成“行业企业—岗位—业务—教育”四链闭环衔接,通过教学组织、课程建设与开发、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思政育人、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内容,打造会计信息管理专业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当下,财会行业企业全面升级转型,企业财务呈现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财务自动化体现为利用设备和机器,预先编制好流程及程序,在人工干预较少的情况下,自动地完成部分或全部财务操作。财务实时化主要体现在企业共享所有信息资源的基础上,财务数据及时、动态、对称同步。财务数字化是财务信息化的进阶,业务转化为数字,利用智能化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管理。财务智能化是人工智能在财务领域的延伸应用,包括可视化、机器学习、语言处理等技术。会计信息管理源于会计,专业人才具有很多的岗位选择,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呈现“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可持续发展”。专业人才就业首岗面向传统会计核算和大数据业务财务技术人员,向会计信息系统运用、维护、销售岗位迁移。未来向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发展,其中目标岗位包含会计信息主管、会计主管和ERP工程师,发展岗位包含首席财务官、信息技术总监和财务经理。数字经济下,企业财务业务大致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应用四个环节。第一,基于企业内外部会计业务和经济业务信息,以及其他数据源通道,通过业务分析、会计核算等进行信息采集。第二,通过数据清洗确保数据的有效性,通过数据挖掘等方式发现存在的问题,根据业务发展与数据情况建立业务数据算法和模型。第三,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化工具进行问题分析,并呈现可视化数据分析结果。第四,撰写如企业投资分析报告、财务报告等相关数据分析报告,为企业的风险管控、预算编制、纳税规划等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二)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新形势下,会计信息管理专业需要培养懂业务、擅分析、能设计、助管理的人才。首先,要熟悉经济业务和会计业务的流程与发展过程,并能厘清业务与数据的关系,搭建数据分析框架。其次,要掌握数据分析技术,根据实际问题运用有效的数据分析方法对数据展开分析,针对分析结论提出指导性意见。然后,要具有信息系统设计和数据可视化设计的思维,使信息的传达明确、有效。最终,要服务管理决策,能够依据相应的数据分析结果,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三)会计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基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的设置需要如下三个层面的支持[6]。1.会计学课程。会计信息管理不能脱离财务会计,要熟悉企业经济业务和会计业务的流程及处理,能够完成账务处理、财务报表生成和企业纳税申报等业务工作。此类课程的基础课程主要有财务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经济法基础等,核心课程主要有企业财务会计、智慧化税费申报与管理等,专业拓展课程主要有智能出纳业务操作、云财务会计岗位技能训练等。2.数据管理技术课程。对数据的管理体现在两个层次,一是能够使用工具对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二是掌握信息系统的操作、维护与信息安全管理。此类课程的基础课程主要有统计基础、数据库基础、财务大数据基础等,核心课程主要有财务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业财一体化设计、会计信息系统应用、大数据技术在财务中的应用等,专业拓展课程主要有财务机器人应用与开发、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信息安全与管理等。3.决策管理能力课程。面对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的升级转型,会计信息管理人员更多的要向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服务,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要求具备一定的决策能力。此类课程的基础课程主要有管理会计基础等,核心课程主要有管理会计实务、企业内部控制等,专业拓展课程主要有智能化成本核算与管理、ERP管理会计岗位技能训练、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实训等。

(四)会计信息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校企“双元”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下,校企双方深化产教融合,共建共享专业教学资源。校企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及教材,企业挖掘工作岗位任务与技能,有机融入课程体系,教师编写课程讲义、开发相关配套教学资源,满足教学需求。同时,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建立数智化实践教学基地,打造“校中厂”“厂中校”和产业学院,增强实践教育应用。

(五)会计信息管理专业师资队伍打造

校企共同进行师资团队建设,利用各自优势,增强师资建设的产教契合度,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协商校企共同制定双师师资管理办法,完善双导师制,明确职责和培养任务,规范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办法。有计划引聘校外行业名师、企业兼职教师,优化“双师型”教学团队结构。依托双师教师实践基地等平台,校企教师双向交流培养,综合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四、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校企“双元”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的特点为学校、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双重教育和管理,校企共同组建学工团队,建设“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分阶段实施教学[7],实现教学现场化和“教、学、做”一体化。第一阶段为第一学年,企业与学校联合招生,签订学生、企业、学校的三方人才培养和招工招生协议,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学校学生”的“双重身份”。学生主要学习基础理论和技能课程,包括财务会计基础、管理会计基础等职业基本能力课程,高职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综合素养能力和技能课程,思想道德与法制等思想政治素养课程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创新创业能力课程。企业师傅入驻学校,进行学生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企业参观、个人发展规划等途径,帮助学生体验核算处理、财务分析等岗位工作要求,推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帮助学生适应下一阶段的学习。第二阶段为第三学期到第五学期,依托“校中厂”“厂中校”和产业学院,进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基于典型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把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的实际工作活动作为课程核心,将工作任务与知识学习相结合,校企共同开发、教授工作技能指导课程。以企业师傅入校或学生入企业的形式,积极探索校企轮换弹性学习模式,由学校教师主要承担企业财务会计、财务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由企业师傅主要承担智能出纳业务实操、云财务会计岗位技能训练等技能实训课程教学,学生半工半读,学练结合,为过渡到工作岗位做准备。第三阶段为第六学期,学生进入学徒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通过轮岗培养掌握岗位所需的技能,由企业考核,双向选择就业。校企共同落实好实训工资、津贴、学费、社保、安保等工作,打通用工、就业渠道,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的良性机制。学徒期结束时,学生应修满毕业规定的最低总学分,并取得如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初级)、大数据财务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职业资格证书。结语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受到高度关注与认同,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对会计信息管理等财会类专业有着重要意义,学校应探索建立校企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校企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具备“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校企双方还应共同制定双元考核与评价方案;制定适用于现代学徒制的学分制管理机制,职业资格证书互通认证,科学合理设置学校修读、校企交替与企业轮岗等课程的学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提高学徒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水平,全面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高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赵永胜.破解现代学徒制开展困境的新思考[J].成人教育,2019(04):60–66.

[2]于晓平.高职会计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17):109–110.

[3]王玉龙,郭福春.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现实样态与路径选择[J].职教论坛,2021(02):40–45.

[4]张函.校企合作不合伙——“单主导”模式破解现代学徒制“两冷”难题[J].科技视界,2020(23):76–78.

[5]区永亮.人工智能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J].纳税,2021(35):74–76.

[6]赵彩霞,吴杜,雷国琼.大数据时代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考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5):34–36.

篇5

本文主要介绍了NFC在智慧城市建设,智能化发展中的应用。NFC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可以在短距离内与兼容设备进行识别和数据交换,其技术终端可以实现随时交付、信息查询,甚至可以变身为门钥匙,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赋予城市信息交互共享的智慧。NFC技术的形成体现了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对智慧城市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NFC;物联网;智慧城市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NFC英文全称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最早是由飞利浦公司和索尼公司共同开发的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NFC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联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在单一芯片上结合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的功能,能在短距离内与兼容设备进行识别和数据交换,可以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PC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传输,这项技术最初只是RFID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简单合并,现在已经演变成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发展态势相当迅速。

2.NFC的技术优势

与RFID一样,NFC信息也是通过频谱中无线频率部分的电磁感应耦合方式传递,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首先,NFC是一种提供轻松、安全、迅速通信的无线连接技术,其传输范围比RFID小,RFID的传输范围可以达到几米、甚至几十米,但由于NFC采取了独特的信号衰减技术,相对于RFID来说NFC具有距离近、带宽高、能耗低等特点。 其次,NFC与现有非接触智能卡技术兼容,目前已经成为得到越来越多主要厂商支持的正式标准。再次,NFC还是一种近距离连接协议,提供各种设备间轻松、安全、迅速而自动的通信。与无线世界中的其他连接方式相比,NFC是一种近距离的私密通信方式。最后,RFID更多的被应用在生产、物流、跟踪、资产管理上,而NFC则在门禁、公交、手机支付等领域内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同时,NFC还优于红外和蓝牙传输方式。作为一种面向消费者的交易机制,NFC比红外更快、更可靠而且简单得多。与蓝牙相比,NFC面向近距离交易,适用于交换财务信息或敏感的个人信息等重要数据;蓝牙能够弥补NFC通信距离不足的缺点,适用于较长距离数据通信。因此,NFC和蓝牙互为补充,共同存在。事实上,快捷轻型的NFC协议可以用于引导两台设备之间的蓝牙配对过程,促进了蓝牙的使用。

3.NFC在智能领域的应用

3.1 NFC在门禁系统中的应用

门禁应用大大展现了NFC技术在这方面的便捷和安全。手机钥匙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用品,不用担心包包太小,放不下一串串沉重的钥匙,再也不用站在门前,在诸多钥匙中试哪把钥匙才能把门打开。更关键的是,以现在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出门忘了带什么,一般也不会忘了带手机,而且手机钥匙能耗低,即使手机没电了,在NFC技术的支持下,还是可以开门,其便捷安全的特性对门禁系统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利用安全网络连接和移动网的 NFC 智能手机可以说是一把理想的钥匙。

三星手机就在伦敦奥运期间针对 NFC 提供了新型的服务。它推出了一个为 Holiday Inn 的伦敦 Statford 分店设计的酒店服务解决方案,通过 Galaxy S III 手机的特殊 app,房客就可以实现 check-in 和退房,并可使用手机的 NFC 功能打开房间门。

而这把电子钥匙的功能绝不仅限于开关门。一旦进入房间,同一台手机还可以作为预订洗衣服务和其他酒店设施的工具。还有就是在奥运会期间,这把钥匙还会为房客提供本地化的内容,并包括比赛结果等奥运会信息。不仅如此,通过手机钥匙可以控制酒店里的电视、灯光、空调等电器,并提供基于客人位置的优惠信息。

从这个酒店服务系统想开去,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可以用手机开车门,用手机确认个人身份进入夜间的 ATM 自动银行,并用手机打开自家的前门。在移动支付让我们不用带钱包的同时,NFC 或许可以让我们连钥匙都不用带了。

3.2 NFC在“电子图书馆”中的应用

根据 Mashable 的报道,迈阿密广告学院的学生最近提出了一项新的全民阅读计划,在地铁车厢建立“电子图书馆”。

虽然纽约市很多公共场所都有 WiFi,地铁里面却难以连接到互联网。在地铁车厢内安装一个支持 NFC 的“电子图书馆”,用户只需要在电子图书馆中挑选读物,通过 NFC 就可以传送到手机上。每本读物只能阅读前十页,不过也足够在地铁里面短时间阅读了。当用户走出地铁之后,还会有一份地图自动推送到手机,告诉用户刚刚他看的书在哪几个图书馆能够免费借阅。

3.3 NFC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智慧城市概念横空出世以来,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不断推向前进,但随着智慧城市的迅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力逐渐遇到瓶颈,智慧城市的发展迫切需要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藉此,NFC应运而生。

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 这一理念,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 2009年,迪比克市与IBM合作,第一运用NFC技术,建立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在一个有六万居民的社区里将各种城市公用资源连接起来,监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以做出智能化的响应,更好的服务市民。

2010年,丹麦启动“智慧城市哥本哈根计划”运用NFC技术将哥本哈根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一流的国际化城市,在电子政务、服务民生及泛在互联方面,丹麦成绩引人注目。其中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各种传感数据、运营信息及丰富的用户交互体验,为市民出行提供实时、适当的交通信息 ,也解决了NFC技术在智慧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在普华永道2012年智慧城市报告中,哥本哈根名列第四,分项排名中智能资本与创新、安全健康与安保均为第一,人口宜居程度、可持续能力也是名列前茅。哥本哈根无疑是智慧城市建设中成功的典范和NFC技术应用中鲜活的例子――正是包括哥本哈根在内不断涌现的成功案例,让NFC逐渐摆脱质疑,赢得信任。

结语

NFC作为增强人机交互的技术,速率更高,功耗更低,更关键是极大简化了用户学习和使用成本,体验更好。而智慧城市是基于极速宽带、智能传感、融合服务、节能环保、人性体验为一体的城市演进方向,代表了和谐、自然、友好的发展诉求。NFC的加速推广有利于智慧城市从最基础的智慧互动做起,有效减少人们日常生活的手工操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性和舒适性。

参考文献

[1] 张少军. 短距离低功耗无线网络技术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应用[J ]. 电气应用,2010(23):60-63.

[2] 建山. 近距离无线通信(NFC)技术浅述[J ]. 技术浅述数码世界,2005,4(6A):16.

篇6

关键词:企业;成本控制;方法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国内企业面临市场需求层次升级、行业内部竞争日益激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等多方面的压力。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战胜对手、取得市场领先地位,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的必修课题。借鉴国外诸多知名企业的成功经验,笔者所在公司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针对本公司的成本控制实施管理:一是制度化:成本中心责任制,以成本控制为出发点建立有针对性的考核和激励措施;二是精细化:工序成本最优化,即生产线结构设计以及人员、设备、物流效率的最优化;三是智能化:通过大功率用电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实现科学的能耗成本控制。

二、成本中心责任制

在面对企业内部诸多浪费现象时,企业的领导们时常会抱怨。笔者认为,在我国现有国情下,所有责任心的问题都与所有制结构和考核、分配机制不到位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对于成本浪费现象不必怨天尤人,要激发全体员工尤其是各级管理人员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主人翁意识,实现全员成本控制。笔者所在公司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步骤完善成本绩效考核机制:

(一)成本中心的划分。

成本中心是对企业成本相关的各项费用进行控制、考核的中心,是进行费用归集、分配和对成本加以控制、考核的单位。通过成本中心的设定与职责划分,企业可以将总成本分割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可控制的成本单元,每个独立成本单元的成本控制由对其产生具有全部或主要责任的部门或个人进行管控,从而做到综合成本控制管理的有的放矢、有据可依、责任到人(部门)。企业部门成本中心是其责任者对各项成本负责的基本考核单位,在划分成本中心时,应力求做到只要有成本费用发生的地方,都归集到某个成本中心,从而在企业形成逐级控制、层层负责的成本控制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的所有部门均与成本发生关系,就制造企业而言,成本控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原材料采购、制造过程、销售及售后过程等。各成本中心的成本控制负责人只对可控成本承担责任,公司只针对责任成本进行考核和控制。可控成本应具备可预测、可测量和可控制的特点。

(二)确定成本考核主体、考核指标和激励措施

1、确定考核主体及被考核对象。成本中心的责任划分应以公司的组织架构为基础,按照部门、个人的具体职责分工将其归结到一个或多个成本中心,并确定各成本中心成本控制的主要负责人、关联负责人及其所承担的权重。

2、考核指标的设定。每个成本中心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一个或多个成本控制(考核)指标,成本考核指标必须是可实现、可测量的,各成本中心考核指标目标值设定的依据主要包括:

(1)企业成本总控制目标的分解;

(2)企业成本中心的历史经验数据;

(3)行业的该项成本项目的平均控制水平或主要竞争对手该项成本的控制水平。

3、激励措施的设定。针对被考核对象的激励措施是否科学、有效,是影响成本控制目标实现程度的关键因素之一,激励措施的设定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1)符合总成本控制目标的需要;

(2)成本考核的正激励、负激励措施需要具有足够的激发力量,以促使被考核对象采取组织所期望的适当行为或达到组织预期的结果;

(3)激励措施必须按照约定期限考核、反馈。以上条件若不能满足,成本考核将失去实际的意义或偏离企业总体成本目标。

(三)确定统计方法、评价方式、反馈方案等。

成本考核指标的统计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规模和条件,通过ERP系统软件和人工统计两种方式搜集日常的数据,各成本中心预算项目的统计方法由被考核人与公司主管领导、财务部门负责人共同合议确定。考核一般分为设定考核项目及指标、确定统计方法、分配预算、数据统计、实绩对比与评价、结果反馈、奖惩实施、改进措施等阶段,评价一般采取客观评价结合主观评价加权平均的方式,客观评价以数据统计为基础,主观评价一般由公司主管领导及财务、企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考核小组负责,通常制定年度计划并按月或季度分阶段考核。

(四)考核的实施。

根据预先设定的考核指标和统计方法,由指定的部门(人员)进行统计、评价。考核结果经过企业内部流程的审定后,必须及时、有效的对被考核人进行反馈。反馈包括成本控制绩效回顾、奖励与处罚措施等环节。公司主管领导应根据绩效完成情况,选择先进或后进人员进行面谈以进行鼓励或诫勉。

三、精细化的工序成本控制

企业要降低成本,产品制造过程的工序成本是不可回避的主要环节,是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的重点。

(一)精细化的生产线结构设计。

由于生产设备产能不均及工序节拍不协调而产生的待工成本浪费是在从事生产制造的企业中都不同程度存在的。企业的每种生产设备、各个工序的节拍要保持相互匹配、产能实现平衡,可以借鉴Cel(l单元)式生产的理念进行生产线规划。这种起源于日本索尼公司的生产模式,将生产线的各个工序分解成若干个简单机动、柔性的小单元,根据市场订单量可以随意调整目标生产量,具有调整方便、切换迅捷、设备投资少等特点。其主要特点如下:

1、单件流动。出口与入口保持一致,价值链内人流(操作流)与物流分开,保证物流的精确控制以及操作流的工作质量确认清晰可测量;

2、生产节拍的同步化。主辅线生产节拍同步,设备与人的作业同步,不同工位的作业节拍同步;

3、作业员多技能化,以便根据生产需要柔性化地进行人员分配和操作内容调整;

4、小型、灵活、廉价的自动化设备;

5、高度的作业标准化,强大的生产计划、生产支援能力的支持。

(二)通过自动化降低工序人工成本。

随着我国制造产业结构升级压力的加大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人力成本压力不断加大,以关节机器人、自动抓手系统、AGV搬运系统基本单元为代表的自动化技术在可靠性、生产效率等方面的优势日渐凸显。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广泛采用并不断升级的自动化替代人工模式对制造业未来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例如,日本制造在自动化投资与使用人工的选择时,通用的规则是:某个工序的自动化投资若不超过1,200万日元,可节省一个人工的话,则选择自动化投资,若超过1,200万日元,则使用人工。自动化在可靠性、制造成本方面的优势在高端制造尤其是某些关键工序上十分明显。由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原因,我国制造业所使用装配的自动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巨大,究其原因,决策者、管理者的思路是最大障碍。

(三)一线作业人员效率的优化。

在中小企业广泛使用计件工资手段提高一线作业人员效率,其优点是最大限度激发一线作业者的工作主动性,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可逐步降低制造人工成本和综合成本。计件工资计算的主要依据是计件单价,即工人完成每一件产品的工资额。一般按各该等级工人的日(小时)工资率除日(小时)产量来确定,计算公式如下:计件单价=某等级工人的日(小时)工资标准÷日(小时)产量定额若按工时定额计算计件单价,计算公式为:计件单价=某等级工人的日(小时)工资标准×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为避免计件工资将员工导向盲目追求产量的误区,应在实施计件工资的同时,在工资结构中加入相关考核项目,例如质量考核、现场环境考核及安全考核等,适当加以平衡,实现综合成本的下降。计件工资虽然可以激励员工多劳多得、提高生产效率,但其存在的缺点是一线作业者容易一味追求产量,忽视质量、其他消耗成本及其他管理要求。同时,标准工时的核定困难,随着生产效率的逐步提高,容易产生劳资矛盾。因此,在计件工资手段实施的同时,必须通过必要的质量、环境、安全等考核手段加以完善。笔者所在公司通过计件工资的实施,大大激发了一线员工的劳动积极性,2012~2014年三年时间,劳动生产率平均以每年50%的速度递增,计件员工工资收入也随之增加,员工离职率明显降低。

四、大功率用电设备的智能化改造

对大多数制造企业而言,用电成本是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下结合笔者实践经验举例介绍用电成本控制的一种方法和理念。

(一)大功率用电设备能耗分析。

根据每个企业设备能耗状况,企业的大功率用电设备有不同的划分标准。因此,可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及成本控制的需要,将对企业能耗成本产生主要影响的单一设备或一组设备列入大功率用电设备清单,对于每台或每类设备按照以一定时间段为单位进行用电统计和分析。例如,车间内一盏照明灯不足以列入大功率用电设备管理,但车间内200盏照明灯(600W)可作为一组设备列入大功率用电设备管理。统计分析的项目包括设备额定功率、使用要求、理论能耗、实际能耗、使用效率等,从中发现进行可以提高电能利用效率的空间。例如,A空压机额定功率为120KW,供某车间设备用压缩空气及工件清洁用气枪使用。白班生产时车间为满负荷工作,用气点约150个,此时A空压机满负荷运行方可满足车间正常供气。夜间生产时,车间用气点仅为白班用气点用气量的一半,此时A空压机间歇启动即可满足车间正常供气,但由于A空压机自身不具备变频功能,夜班生产时存在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单位产值的能耗高于白班。基于上述情况,可针对该空压机设备的使用需求、设备能力、能耗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

(二)智能化节电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根据以上案例分析的结果,可明确得出A空压机不适合车间夜班生产需求的结论,即夜间生产可采用更合适的空压机设备。因此,针对该车间的使用要求,可提出如下两个节电方案:方案一:根据对夜间生产对空压条件的测算,选取一台功率为75KW的B空压机,A、B空压机可根据使用需要进行人工切换或分时段自动切换;方案二:技术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将A空压机进行变频改造或替换,使之随着下游用气量的不同进行变频工作,以达到节能的目的,这种方案最大的好处是节能效果理想且对未来用气需求的变化实现了柔性化的解决方案。

(三)智能化用电的系统方案。

按照上述例子的方式对主要用电设备逐一分析后,将企业全部主要用电设备按上述方法进行归类、分析,根据电网分时段计价的特点,以及企业生产与用电设备之间、各用电设备之间、用电总量与时段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系统分析。综上所述,要实现成本控制的理想效果,可以从通过绩效措施激发各个岗位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工序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大功率用电设备的智能化措施等几个方面入手,结合企业自身条件及外部环境,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方案。

主要参考文献:

[1]孙茂竹.成本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何瑛.战略成本管理研究综述.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篇7

阿尔法狗接连打败李世石、柯洁,无人驾驶汽车从科幻慢慢变为现实,人工智能正在全世界如火如荼地“跑马圈地”。我们正在被一个前所未有的以智能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新型社会裹挟着前行。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要积极探索,紧跟前沿,才能在这波智能化浪潮中不致被淘汰。本书通过丰富鲜活的企业案例,帮助我们梳理分析人工智能及其相关的机器学习、超级计算、云端服务、网络安全等前沿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方向,总结这些企业在智能时代下的应对之策及成功经验,为之后企业的发展转型等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借鉴。

作者简介

余来文,江西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创业导师、野文投资董事长、文字传媒董事长,《商业智慧评论》和《创业管理评论》出品人,并任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理工大学、香港公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亚洲城市大学等外聘MBA课程教授或创业导师。曾在海王集团、远望谷股份、飞尚集团等公司工作,历任副总经理、总经理等职务,为大洁王集团、南华西集团、铜川矿务局、陕西煤业集团等公司提供管理咨询。先后在《管理科学》《北大商业评论》《销售与管理》《中国经营报》《CHINA DAILY》以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等杂志报纸200余篇。出版《智能革命:人工智能、万物互联与数据应用》《分享经济:网红、社群与共享》《共享经济:下一个风口》《互联网:商业模式颠覆与重塑》《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思维2.0: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企业商业模式:互联网思维的颠覆与重塑》等30多本图书。林晓伟,江西财经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为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福建省“新世纪”人才。先后在《系统管理学报》《经济管理》《国际贸易》《当代财经》《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央财经大学学报》《现代管理科学》等国内核心刊物2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与编写《智能时代:人工智能、超级计算与网络安全》《电子商务:分享、跨界与电商的融合》《互联网思维2.0: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企业商业模式运营与管理》《物流学》《财务管理》和《会计学》等图书。主持福建省级课题4项,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9项,参与诏安县农业和扶贫“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产业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

1 第1章 智能时代

2 开章案例

6 1.1开启智能时代

7 1.1.1 Mr Smart——我的智能生活

13 1.1.2智能时代之认知颠覆

18 1.1.3人工智能——工作“终结者”

19 1.1.4新产业的催生——“智”家帮的兴起

25 1.2迎接崭新的智能社会

25 1.2.1“数字化”——智能社会的“快引擎”

26 1.2.2“信息化”——智能社会的“大动脉”

27 1.2.3“网络化”——智能社会的“高速路”

28 1.2.4“集成化”——智能社会的“点金石”

29 1.2.5“公共化”——智能社会的“新时代”

32 1.3智能生态——智能时代的终极奥义

32 1.3.1传统工业逻辑的颠覆式创新

36 1.3.2人人创造,智能时代新分子

37 1.3.3用户“双力”:参与力创造力

38 1.3.4“智”之大器之智能整合

39 1.3.5未来人工智能生态圈

42 1.4智能时代的内核

42 1.4.1人工智能之先发“智”人

45 1.4.2超级计算之千手“算”音

46 1.4.3云端服务之无上“云”法

47 1.4.4网络安全之“安全”卫士

51 章末案例

56 第2章 人工智能

57 开章案例

62 2.1人工智能:让机器更聪明

62 2.1.1人机大战:阿尔法狗与柯洁

64 2.1.2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

67 2.1.3机械思维向左,智能思维向右

68 2.1.4人机融合:超人类智能时代

72 2.2人工智能新认知

75 2.2.1解密人工智能

76 2.2.2重要的是数据,而非程序

77 2.2.3淘汰的不仅是工作,更是技能

80 2.2.4超人工智能时代

82 2.3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82 2.3.1数据驱动智能革命

85 2.3.2数据挖掘:从大数据中找规律

86 2.3.3大数据的本质:数据化

89 2.3.4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永恒动力

90 2.4人机融合:连接未来

93 2.4.1人工智能之“星际迷航”

95 2.4.2机器学习与人工神经网络

96 2.4.3超越未来:人工智能之深度学习

101 2.4.4 人工智能之前世今生

102 2.4.5 人机融合:未来ING

104 章末案例

109 第3章 超级计算

110 开章案例

114 3.1大话超级计算机

114 3.1.1 超级计算知多少

115 3.1.2 从数据到超级计算的飞跃

117 3.1.3 大千世界,“数”在掌握

119 3.1.4 数据流——“超算流体”

122 3.2时代新宠——超级计算机

123 3.2.1 超级计算,未来国之重器

124 3.2.2 超算之不得不懂

126 3.2.3 大国超算之超常发展

132 3.3超级管理

132 3.3.1 数据收集——“超管”之“核基础”

132 3.3.2 数据存储——“超管”之“核聚变”

133 3.3.3 数据处理——“超管”之“核爆炸”

136 3.3.4 超级计算安全

137 3.4表演时间:超算之应用舞台

137 3.4.1 互联网应用:“互联”的二次方

140 3.4.2 电子政务应用:政务“超算”跨时代

141 3.4.3 精准医疗应用:超算医疗,快,准,狠

145 3.4.4 智能交通应用:数据出行,悠哉,享哉

146 3.4.5 金融投资应用:“超算”致富经

149 3.4.6 新零售应用:“超”未来,“算”零售

153 章末案例

159 第4章 云端服务

160 开章案例

164 4.1云服务——“云”上境界

164 4.1.1 走进“云”化时代

168 4.1.2 享受云生活

172 4.1.3 幕后英雄——云计算推动“团队”

173 4.2直击云计算

174 4.2.1 云计算为何物

178 4.2.2 云计算从哪里来

179 4.2.3 虚拟化,一切皆有可能

181 4.2.4 云计算未来规模

183 4.3双重界:云计算与虚拟网络

183 4.3.1 云计算与虚拟网络关系

184 4.3.2 云服务之“虚化”技术

189 4.3.3 虚拟服务器——“虚化”技术承载终端

193 4.3.4 多云大融通——云存储设备

195 4.3.5 有备无患——云资源备份

198 4.4“三云”家族: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

199 4.4.1 公有云——“云”家必争之地

201 4.4.2 私有云——私享“云端”之上

203 4.4.3 混合云:公私合并——“云端”最强音

207 4.5云应用——“云端”的机智强大

207 4.5.1 云应用:极致“云”风暴

210 4.5.2 云应用、云服务与云计算

211 4.5.3 AI云运用=“云端”最强音

212 章末案例

218 第5章 网络安全

219 开章案例

223 5.1直击网络安全

223 5.1.1 计算机安全——21世纪的重点“安全区”

224 5.1.2 网络安全:居安思危,严阵以待

227 5.1.3 安全攻击之“四面”埋伏

228 5.2不得不知的网络安全

229 5.2.1 网络安全之认知“大充电”

232 5.2.2 网络安全风险之危机四伏

236 5.2.3 网络安全的“威胁危邪”

241 5.2.4 安全管理“六板斧”

242 5.3网络“歪脑筋”:犯罪与黑客

243 5.3.1 网络犯罪——犯罪“新境界”

246 5.3.2 黑客攻击:高智商罪犯的攻击

247 5.3.3 黑客攻击“六”手段:智、快、狠

250 5.4无处不在的安全管家——网络安全管理

250 5.4.1 网络安全“密匙”:加密安全

254 5.4.2 保密系统:守口如瓶,从一而终

256 5.4.3 智能防火墙——安全防护之智能乾坤

260 5.4.4 网络安全未来式:量子通信

264 章末案例

270 参考文献

篇8

会计控制系统是指会计在企业各个管理层次上发挥控制职能的系统。会计控制系统应具有系统性、目标性、层次性以及与环境的相互适应性等特点。随着会计理论的成熟以及管理实践的发展,企业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设计科学有效的会计控制系统,以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会计控制系统的设计应在工作效率、可靠性、工作质量、可变性和经济性原则的指导下,自上而下地按照业务处理顺序将整个系统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再根据需要进一步分解子系统,一直到满足需要为止。划分子系统时要使各子系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应力求简捷,尽量做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冗余。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的平台设计,包括系统的软、硬件选择,确定计算机处理方式和网络系统方案,以及选择数据库管理系统;接下来要进行代码设计、输入及输出设计、人机对话接口等步骤。另外,企业内控制度的设计不能脱离环境而独立存在,在不同的控制环境中,会计控制作用的具体形式有很大不同。由于会计控制涉及的范围广且具有不确定性,要探求会计控制的一般规律,就必须在一个相对确定的环境下进行,以免会计控制和环境交互作用,使问题复杂化。在此假设前提下,根据上述设计,我们认为作用于企业经营和业务过程的会计控制应主要包括三个子系统:责任会计、预算控制和控制评价、报告以及决策支持系统。通过这三个子系统,将系统对业务活动的控制与企业的目标联系起来,经过系统的层层反馈控制实现会计控制目标。

具体设计企业会计控制系统时一般包括三个基本步骤:(1)确立控制标准。确立控制标准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确定控制标准通常有三种方法:统计方法、工程方法和经验方法;(2)评定控制成效,即将实际运行结果同控制标准相比较;(3)纠正错误手段,即消除偏离标准和计划的情况。

二、企业会计控制系统的三个子系统

(一)预算控制子系统。在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预算控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预算控制要达到预定目标必须遵循灵活性、全局性、全面性等原则。预算控制包括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两个基本环节。预算编制是预算控制的第一个阶段,也是预算控制的前提和基础。编制企业总预算将涉及到价格、产品类型、资本支出、研究和开发、人事安排和其他重要决定,整个过程比较繁复,技术性较强。

我们认为,设计企业预算控制子系统应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1设计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应制定工作时间表,根据具体预算目标确定工作程序和预算组成员并分配工作任务;2调研阶段。调研的重点包括企业管理决策层以及投资、财务、审计、法律、人力、行政等管理部门;3设计阶段。企业预算控制制度的设计应包括总则、企业组织结构、预算控制的原则、编制程序、编制方法与依据、预算监控以及预算执行情况的考评等。在预算实施以前还应经各方充分讨论并征求修改意见;4完善与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应定期向员工及管理层征求执行情况的反馈意见,并结合经营环境及国家政策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预算期结束提交总结报告。

(二)责任会计控制子系统。责任会计控制子系统是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适应经济责任制的要求、以组织分权化为基础、责任中心为核心,在企业内部建立不同的责任中心,通过有关信息的处理和反馈,把核算与各责任中心的工作实绩联系起来,从而对各责任中心责任范围内的经济活动进行严密控制与考核的一种会计控制系统。责任会计控制系统把责任控制与生产和业务系统充分集成,将企业的总体目标分解转化为各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各责任中心再根据总体目标协调和调整自己的目标使之与总体目标一致,保证企业计划的实施和目标的落实。因此,责任会计控制系统仍然是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和增强竞争力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控制系统。该系统的特点是面向业务流程,强调过程控制。

(三)评价、报告和决策支持系统。会计控制系统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子系统是评价、报告和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既负责整个系统控制信息的输出,又作为未来会计控制系统的输入而发挥作用。

1、评价系统。为确保会计控制系统有效发挥作用,必须建立能够提供可计量业绩指标的评价系统。该系统应能提供可计量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并能根据可控性和例外管理原则定期编制业绩报告。

2、报告系统。报告系统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规划和控制企业的资产和收益。报告系统必须具有以下特点:信息的相关性、可行性和可比性;格式的灵活性和报告的及时性;以网络作为报告的基本媒介;以分析报告的形式予以报告。

3、决策支持系统。由于企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决策环境,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成了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亟须解决的主要问题。这类问题一般没有明确的目标,不存在固定的决策模型和程序,先前从未或很少出现过,无规律可言,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力、经验和行事风格对决策过程和效果的影响很大。决策支持系统就是利用数据和模型,支持企业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问题的人机交互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以下功能:1具有广泛的数据库,能够收集、存储、提供并能及时整理、修缮与决策有关的内外部高度集成的数据,包括当前信息、历史信息和未来信息;2存有并能及时提供有关的决策分析工具和模型以及决策所需的各类综合信息,帮助预测、评价和决策;3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管理者可通过对话或沟通直接获取所需信息,对全局作出正确的决策;4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系统能够适应变化的情况;5具有一定的智能性,能模拟决策者的思维过程并能跟踪问题的求解过程,增加决策模型的可信度。

实现上述功能的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应包含以下六个组成部分:1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结构化、综合化、共享度高和冗余度小的用于决策的各种财务和非财务的内外部信息,并具有支持数据库查询、检索和维护等功能;2模型库及模型库管理系统。该子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迅速生成所需模型,包括已有模型和须生成的模型;能启动运行模型;能与人机对话系统进行通讯,并能将求解过程和结果输出至用户;3知识库及知识库管理系统。系统面临的很多问题没有固定的求解模式,这就需要决策支持系统能模仿人工智能的推理判断能力,充分利用知识库中的实际环境的知识、模型知识、推理出来的知识和语言系统和语法方面的知识,收集知识信息,理解问题和建立模型,解析模型,最终描述问题的解;4方法库和方法库管理系统。基本功能是对各种模型的求解分析提供必要的算法,在方法库中,以标准模块存储各种算法,通过格式化接口与数据库、模型库和人机对话模块进行联系,完成对已构成的模块进行分析求解,并通过方法库管理系统对库内算法模块进行必要的处理;5人机对话子系统。人机对话子系统是用户与决策支持系统的通讯窗口,用户通过该系统向决策支持系统提出问题和目标并得到系统的求解。判定人机对话子系统的有效性或界面是否友好,一般有以下三点:使用该系统是否需要专门的计算机知识;系统使用是否需要专业编程或需要运用复杂的操作命令;界面是否采用分层次的“菜单”式操作命令把有关操作命令全部显示在显示屏上,以供用户方便地选择所需的操作命令。

上述三个子模块的关系为:控制评价是报告和决策的基础,只有控制有效的数据才能进入报告及决策支持;报告系统是连接评价和决策支持的纽带,将经过控制评价的数据按照决策支持系统的要求予以分析、整理,提供给决策支持系统。

总之,通过预算控制子系统,能够保证企业计划目标的落实和实现;通过责任会计控制子系统,能够监控各部分执行和完成责任预算的情况,并通过有效及时的信息反馈调整和协调各部分行为过程和结果,以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决策支持系统为企业提供及时、相关的企业内外部信息和科学的决策方法。

三、企业会计控制系统发展展望

会计控制作为经济中一只“最得力的手”,在松下、杜邦等一些世界先进的大企业有过非常成功的案例。但由于社会、技术等各种条件的限制,会计控制的作用却总是若隐若现。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系统化会计控制成为企业竞争的现实选择,也确立了会计在企业中不可替代的控制地位。可以预见,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深入,以及会计控制方法和体系的不断成熟和完善,会计控制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1、会计控制将从企业实体转向虚拟企业。虚拟企业是指为完成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等任务而由多个企业相互联合所形成的一种合作组织形式。通过信息技术把这些企业连成一个网络来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经营,以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来完成单个企业不能承担的市场功能。在它的作用下,供应链的概念也由狭窄的企业内部的供应链拓展至全行业或跨行业的供应链。供应链上的产品可实现及时生产、及时交付、及时配送、及时到达消费者手中,既减少了企业的库存和资金占用,又及时获得最终消费者的需求信息,使整个供应链紧跟市场变化。这是信息时代竞争与工业时代竞争的最大不同,是全球化竞争环境下企业管理理念的又一次革命和企业竞争与合作的必然走向。

2、会计控制从自动化转为智能化。智能化的会计控制系统不但具有处理会计业务和反馈控制等功能,还具有会计及其他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具有学习、联想、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并且具有智能化的视、听、说等多媒体能力。只有实现了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将会计控制系统从面向事务处理的管理模式向面向智能、优化管理模式的方向发展,才算真正达到了系统支持决策功能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

3、会计控制从微观走向宏观。与企业、国家间竞争的加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相适应,会计控制也必然要从企业的舞台走上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更大的控制。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制定国家行业发展计划、带动科技发展和促使管理规范化等方面,会计控制必将大有作为。

篇9

数据采集需从数据源头下手

面对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作为以生产高端扫描仪和提供高效数据科学解决方案的柯达乐芮影像信息管理部(以下简称柯达乐芮),致力于从企业数据信息的源头上提供掌控数据的新型科学、技术和生态伙伴系统,打造硬件、软件与服务一体的解决方案。

柯达乐芮影像信息管理部全球总裁兼总经理瑞克・科斯坦佐(Rick Costanzo)表示:“云技术在当下炙手可热,柯达乐芮要借力云技术,抢占云端的先导地位。柯达乐芮融合硬件、软件、云服务,为客户提供专有的、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这三者的结合是柯达乐芮实施的‘卓越共赢’策略的独特优势所在,它能帮助客户更便捷地实现数据采集,挖掘信息中的价值金库,同时简化企业业务流程的复杂性。”

瑞克・科斯坦佐表示:“柯达乐芮发挥扫描仪硬件的优势,将它融入不同软件采集解决方案中,最大化地助力客户进行数据高效采集,实现数据的智能存储、分享和整合。”

具体而言,在软件上提供三种解决方案,分别是针对生产级的Capture Pro、Info Input和Info Express,分别适用于高等级、中等和入门级。高等级软件解决方案适用于大型、集中的生产级数据采集,中低级软件解决方案适用于分布式采集。

除此之外,柯达乐芮最看重的是云服务,提供三种云平台服务,在数据识别、数据验证、数据认证这三个方面实现有效优化并改善大数据采集方案。

瑞克・科斯坦佐表示:“过去,数据扫描至数据库后才采用Hadoop等数据处理软件平台进行分析归档。现在,如果你知道数据源类型,比如‘采购订单’或者‘索赔表格’,柯达乐芮能在前期扫描中对数据进行标签分类,把扫描流程融入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中,而不再是先扫描,后分类。如此一来,企业不仅能对标签加速搜索,还能更高效地利用数据。”

瑞克・科斯坦佐e了例子:柯达乐芮在对一份采购订单进行扫描时,会将采购订单数据扫描到企业的数据管理库,或者扫描到财务流程中。如果把这次扫描融入财务流程,就可以有效简化业务流程、降低成本,这就是识别服务。另外,扫描到财务流程可以迅速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这其实是双向连接,客户可以验证数据内容,并与内部的数据库进行关联。客户信用良好,再进一步处理采购订单;客户信用欠佳,可以立刻进行标注,把它归到另一个业务流程进行审查。如此一来,不仅省钱,也省时。这就是数据识别、验证和认证三者结合的解决方案。”瑞克・科斯坦佐表示。

瑞克・科斯坦说:“这三个云平台服务与三个软件解决方案可以很好结合,企业开发者可以利用云服务平台来开发自身所需的应用。与此同时,柯达乐芮也可以单独提供软件和云服务解决方案,让它们与现有的硬件(扫描仪)进行结合。而这些软件解决方案与硬件和云服务存在一种天然互补性,对我们的硬件服务而言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拓展。这种可以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是柯达乐芮未来前进的方向。”

硬件、软件和云服务这三者的结合过程,也是柯达乐芮建立生态系统的过程。建立生态系统的核心是数据采集,在这个过程中,柯达乐芮并不把技术放在首位,而是把定制化解决方案放在首位,最大程度满足客户的业务流程需求,其中包括优化格式处理流程、客户信息录入流程、邮箱自动化、记录管理流程和应收账户等。从文档前期准备到文档扫描,硬件、软件和服务三者“卓越共赢”战略不仅能解决数据采集难题,还能优化整体业务流程,减少成本开支,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垂直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金融行业被视为数字化转型的引爆点。在金融领域,柯达乐芮一直占有优势地位,比如在费用报销系统、财务共享系统和前台业务系统的影像化采集。费用报销系统主要采用柯达乐芮的分布式应用,以A4扫描仪为主,应用在企业的各个财务网点,用于扫描发票,上传影像做财务审批和审计。目前的案例主要集中在央企、集团公司的费用报销项目,有上千台A4扫描仪的需求。财务共享系统采用柯达乐芮的集中式应用,以A3扫描仪为主,应用在企业的财务共享中心,用于扫描合同、发票、支票等会计凭证,便于财务影像的信息化。目前的案例主要集中在央企财务共享系统,以及各大汽车金融中心的单证中心。而前台业务系统的影像化采集则采用分布式应用,目前的案例主要集中在国家电网前台柜面业务数字化营销系统。

当下数字化转型最重要的是要拓展至更广阔的非金融领域。在教育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中,大量教学过程中的大数据丢失,比如,学生学业数据没有被数字化存储和分析,老师的手工量化统计的班级作业和考试中的错题情况没有被统计,这些数据本可以用来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

过去,系统集成商提供给学校使用的扫描仪硬件从应用层面看与学校之间的信息连接是割裂的,是一个个的信息孤岛。柯达乐芮提供的高速扫描仪主要服务于网上阅卷系统,可以通过对日常试卷进行扫描,将每个学生答题的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学生进度的综合测评。这种解决方案采用了智学网的教育平台入口模式,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技术,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与教育管理公共服务于一体,横向融合教学、学习、教研、评价、考试、管理等多个环节,纵向贯穿各级平台应用,满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群体的常态化教育教学和管理需要。

2016年“双十一”天猫总交易额达1207亿元,这促进了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巨大商机。在物流行业,标准订单需要进行大量数字化扫描和存档。柯达乐芮的解决方案是从物流公司利用大数据的起始点出发,比如,通过高速扫描仪帮助物流公司扫描快递运单、识别条码,把运单图像和识别条码校验后,上传至后台FTP服务器。柯达乐芮不再是先扫描后分类,而是在前期扫描中对数据进行标签分类。如此一来,物流公司不仅能对标签加速搜索,还能更高效地利用数据。

未来,政府、银行、保险、医疗保健、教育、电信、物流等行业将是柯达乐芮的发展重点。政府正努力实现更大程度的数字化办公,如纸质文档电子化和业务流程数字化。银行需要海量文档扫描存储,需要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以提高信息的风险控制。而在保险业,保险政策陆续出台,保险公司的文档管理压力不断加大,柯达乐芮的扫描解决方案对政策检索、验证、索赔结算等环节至关重要。另外,越来越多垂直行业正在实行纸质文档电子化。比如说,医疗改革推动电子病历落实,纸质病历电子化将是关键举措。

柯达乐芮在垂直行业的成绩已十分亮眼。未来,柯达乐芮将部署新兴市场和中小型企业。五年内,柯达乐芮计划增加超过1万个终端客户。

中国扫描市场

数字化转型的机遇

中国市场是柯达乐芮最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之一。柯达乐芮影像信息管理部大中华区销售总监黄丽怡(Candy Wong)谈道:“现如今,政府和企业正努力实现业务流程智能化,中国信息影像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柯达乐芮也在把握高速增长的影像市场商机。”过去3年,柯达乐芮中国正从具有传统优势的金融领域向更广阔的非金融领域扩展,特别是政府、保险、医疗、教育、物流等领域。目前,已经有超过十万台柯达乐芮扫描仪为政府部门、专业机构和企业部门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瑞克・科斯坦佐表示:“中国市场对于柯达乐芮至关重要。柯达乐芮并不是中国市场的新来者,我们已扎根中国20多年,在中国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口碑和业绩。柯达乐芮中国制定了一系列关键增长策略。首先,将继续扩张渠道和市场,将渠道覆盖全中国;其次,进一步拓展合作伙伴,支持并协助其业务增长。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差异化的中国市场,柯达乐芮雇用本土工程师进行定制化的产品开发和产品设计,满足中国本土市场需求。同时,打造本土技术团队,发掘中国客户需求,开发全新产品。未来,柯达乐芮将深挖非金融领域商机,并针对不同行业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大客户管理上,将加大关注战略性重点客户,同时刺激终端消费者购买需求。”

篇10

关键词:创新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

现阶段,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固有的问题,影响了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需要医院财务管理部门进一步优化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技术,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方式的不断转变,才能切实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能,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为医院各项事务提供保障。

一、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效能低下

目前,财务管理逐渐向电算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但是,就现阶段医院的财务管理来看,很多医院的财务管理中信息化管理水平低,财务管理的自动化、电算化发展不足,很多财务管理工作依然需要大量的人工作业,没有体现智能高效,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内容比较复杂,工作量也不比较大,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无法实现财务管理的有效目标,不利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效能的提升。

(二)缺乏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财务人员工作能力提升缺乏机会

目前,医院财务部门工作比较繁忙,财务管理人员也十分忙碌,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要实现信息化、电算化管理,需要一定的周期,相关财务人员也不符合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长期从事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很难在工作中提升信息化管理能力,无法得到显著提升,而医院聘用具备一定信息化管理基础的财务人员,又无法为他们提供信息化工作环境。在开展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上,很多医院也不积极,财务管理满足于眼前现状,提升困难。

二、新时期医院创新财务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重视信息化建设,促进管理方式转变

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要注重保持与时俱进,积极完善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纵深推进和医疗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探索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改革创新之路,持续推动医院财务会计职能转型,完善财务管控体系,是当下医院财务管理人员亟待探讨的重点问题。新时代的财务人员要善于协调产业发展和资本运作的关系,善于平衡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互动。医院要就加强精细化管理,助力智慧医院建设进行探究,从财务管理视角看HRP建设出发,构建HRP系统建设,对其顶层设计和实操秘籍,预算管理、物资管理、资产管理、薪资管理、合同管理、成本核算和经济运行分析平台等阶段性成果进行学习,促进HRP平台在整合资源、支持医院整体运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二)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培训,提升创新管理能力

随着国家新医改的推进,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如何针对医院的人、财、物等核心资源开展精细化的运营管理是落实新医改方案的重要支撑;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全行业渗透的时代,新的技术、新的运行模式也给医院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利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坚实的助力是每一位医院职工需要去密切关注、深入学习、努力实践的重要内容。为做好医院新院区信息化建设,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医院要积极组织相关财务管理人员难的信息化建设培训。针对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的核心理念、整体框架、信息化规划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并具体针对医院在财务、成本、物流、预算、绩效等管理方面遇到的难点及困惑,结合案例提出合理化的建议。通过相关培训交流学习,提升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对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的各环节更深刻的认识,对解决实际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运用新思路,对管理和信息化的结合加深体会起到积极作用,促进医院财务管理效能不断提升。

三、结束语

目前,医院运营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医院进一步创新管理,强化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促进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不断更新、不断充实,为医院发展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