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健康风险评估范文

时间:2023-06-08 17:40: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血压健康风险评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血压健康风险评估

篇1

关键词:个体化;健康评估;营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004-03

孕妇作为一个特殊人群,其营养状况不仅影响自身健康,还与胎儿的生长发育、出生后的健康、以及成人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由于妊娠期孕产妇和胎儿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孕产妇的体质因素和遗传因素以及对一些营养物质的需求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因此,需要对不同的孕产妇进行个体化的医学营养管理,使之达到最佳营养状态,改善围产期结局,以确保母婴安全,本研究通过对不同个体孕妇的健康风险评估及医学营养管理,达到了降低围产期并发症的目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期间在岳阳市妇幼保健院进行规范产前检查、孕前无基础疾病、并在我院分娩、各项资料记录齐全的孕产妇1913例,年龄在19~41岁之间,平均年龄(26.80±4.31)岁,其中,初产妇1374例,占71.7%,经产妇541例,占28.3%,孕前平均体重在(50.34±6.96Kg)之间,结合身高计算平均体重指数在20.20±2.76,按中国成年体重指数(BMI)标准,BMI

篇2

关键词:高血压前期;治未病;健康管理;生活质量;血脂;血液流变学

高血压前期的概念最早是在2003年美国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全国联合委员会第7次会议提出[1]。高血压前期病人由于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其两年内进展为高血压的概率是理想血压人群的3~6倍[24]。高血压前期不再是单纯血压升高,而是升高到临床高血压之前的状态,由于机体出现血管结构、心肌重构、代谢障碍等改变,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5]。中医学“未病”理念与现代健康管理所主张的预防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治未病与健康管理”是以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有效维护和增进健康为宗旨[6]。本研究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健康体检的高血压前期人群进行调查,探讨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干预高血压前期的临床疗效,为构建高血压前期健康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高血压前期14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前期分级诊断标准[7],即收缩压120mmHg~139mmHg和/或舒张压80mmHg~90mmHg,无严重并发症,能够理解调查内容并配合调查,具备正常的认知能力,预期可访视满1年。排除标准:患肝、肾、肺脑等重要脏器严重病变以及病情危重病人;精神疾患和理解障碍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男39例,女31例;年龄45岁~80岁(57.21岁±11.34岁);血压异常时间1个月~18个月(8.52个月±4.53个月)。对照组男37例,女33例;年龄46岁~79岁(57.02岁±11.17岁);血压异常时间1个月~18个月(8.43个月±4.47个月)。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体检方式,依照正常流程,按顺序依次进行检查。体检后常规指导体检者相关注意事项。观察组采用中医治未病特色进行体检,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建立疾病风险评估,实施风险干预并进行体检健康管理。

1.2.1中医体质辨识采用王琦教授的体质九分法,九种基本体质分别为: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血瘀质、痰湿质、气郁质、特禀质,采用中医四诊仪(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结合体质量表,进行体质判定。

1.2.2建立疾病风险评估通过各类辅助检查和中医四诊仪检测,进行信息录入,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根据中医体质,结合健康风险评估,对个体的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心理因素等危险因素进行评价,提交中医评估报告。

1.2.3风险干预为改善个人的生活方式、健康意识和个人行为进行下列风险干预。

1.2.3.1体重干预包括节制饮食,加强运动,以减轻体重,减小腰围,并对多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改善吸烟、喝酒、高盐高脂等不良生活方式,适当增加运动等,并定期监测血压。

1.2.3.2体质干预[8]包括起居调养,食疗药膳、情志调节、中药膏方、养生导引、足浴等指导,并进行简单易学中医物理治疗方法,包括穴位按摩方法、开设太极拳和八段锦培训等全方位的中医养生调护方案。阴虚病人多食银耳、百合、苹果、蜂蜜等食性平和、养阴润燥的食物,养生可食黄精粥和枸杞红枣乌鸡汤,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冲饮生地茶或白茶等,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保持心情愉快,气机调畅。湿热病人多食黄瓜、荸荠、苦瓜、冬瓜、梨子、藕等清热利湿的食物,养生可食金针菜粥,绿豆百合粥,少食辛辣燥烈、大热大补之品,并戒烟酒,以免助湿生热,日常可冲饮荷叶茶。血瘀者多食慈姑、茄子,烹煮慈姑时可多加生姜,养生可食益母草粥、木耳汤,少食生冷、寒凉、酸涩等易凝滞血脉的食物,日常可冲饮丹参玫瑰花茶。气虚病人多食小米、扁豆、鸡肉、红枣等健脾养胃的食物,日常可冲泡西洋参、绞股蓝茶等。住宅保持干燥、通风,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被。可以掌根顺时针按揉中脘穴,或艾灸气海,循经拍打手少阴心经,还可用香芪汤或五味养气汤泡脚。痰湿病人多食山药、白萝卜、冬瓜等健脾化湿,利水消肿的食物,养生可食桂花粥和海带冬瓜苡仁汤,日常可冲饮桔梗茶,同时少食油腻食物。避雨避寒,量力进行下蹲运动锻炼,轻柔按摩太阳穴、水分穴和脾俞,循经拍打手太阴肺经,还可用平胃祛痰汤或苍附汤泡脚。

1.2.4评价1年后本组人员再次体检时,进行同样项目检查,了解受检者健康改善状况,包括血压情况、生活质量、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等。

1.3观察指标

采用欧姆龙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进行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测量,病人仰卧位安静休息15min后由专人测量,同步记录并分析报告,取左右两侧高值进行统计。采用生存质量量表(QLQ)进行评价,量表包括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每项100分,分值高说明生存质量较高。采用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检测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指标,采用血黏度分析仪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两组干预前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

2.2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2.3血脂比较

干预前两组病人TG、TC、HDLC及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TG、TC及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2.4血液流变学比较干预前两组病人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2.5可信度和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病人可信度、满意度以及个性化调养方案的可操作性及症状改善效果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医认为身体健康是指人体处于阴阳平衡状态,疾病是人体阴阳于失衡状态。“未病”是一种隐性状态,显性状态为“已病”,中医“治未病”是指为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临床上,将中医“治未病”思想或理念的以未病先防用于高血压前期干预管理,是一级预防,旨在改善病人症状和生活质量,减少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逆转靶器官损害,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独特优势,降低高血压的发生率[89]。中医认为高血压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肝肾阴阳失调为主要病理机制,目前,国内研究者证明了高血压病发生与体质密切相关。研究表明中医体质可随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变化[10]。因此,通过改善偏颇体质从而有助于血压、体重的调节。

本研究通过对观察组人员进行体质辨识发现,高血压前期人员多以痰湿质、阴虚质、湿热质、血瘀和气虚质为主。采用随机对照的方式根据各高血压前期病人不同体质,开展治未病中医特色健康管理模式进行干预,结果发现,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的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TG、TC及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可信度、满意度以及个性化调养方案的可操作性及症状改善效果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合理饮食、减轻体重、适当锻炼改变高血压前期人群不良生活方式,可控制血压,减少其他慢性疾病[1112]。因此,采用治未病中医特色健康管理模式对高血压前期进行干预,根据中医体质综合干预健康管理过程,以西医体检及中医评估为依据,有效结合中西医健康管理模式和方法,针对体质制定不同干预方案,包括辨证施药膳、中药药茶处方、情志调摄等,同时配合运用气功导引、针灸、穴位贴敷、磁疗、足浴等中医特色治疗,并定期随访进行调整,达到阴阳平衡,稳定血压,减少高血压前期进展为高血压的目的[1315]。综上所述,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能有效控制高血压前期病人的血压,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参考文献:

[1]楚洁,王临虹,徐爱强,等.山东省成年人高血压与高血压前期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1):1217.

[2]俞蔚,严静,章一丰,等.浙江三市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患病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6):668671.

[3]刘巍,熊兴江,王阶,等.高血压前期的中医认识及治疗[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4):24162420.

[4]费方荣,叶真,丛黎明,等.浙江省成年居民高血压前期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4):311315.

[5]周辉,曹霞,王雅琴,等.长沙市社区高血压前期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1(7):750756.

[6]田坤明,王瑞,由天辉,等.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和干预[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8):13571359.

[7]陶国高,刘桂岚.高血压前期分级诊断及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1):158163.

[8]陶丽丽,钟赟,罗承锋,等.广州市社区高血压前期患者心脏代谢异常的风险因素[J].广东医学,2014,35(15):24152418.

[9]贾成林,陈瑜,张腾,等.中医药对高血压前期干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3,30(3):156160.

[10]祖建,陈光辉,钟骏慧,等.高血压前期中医体质特点初步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8):13281329;1344.

[11]俞蔚,杨丽,严静,等.浙江省三市社区居民高血压前期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11):10591062.

[12]陶国高,刘桂岚.高血压前期的临床意义[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8):31783180.

[13]王利然.中医体质综合干预对社区高血压前期患者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3):8485.

[14]陈彩芳,王瑞.高血压前期患者对疾病认知及其生活方式的调查[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7):25872589.

篇3

1、建立完整的电子健康档案: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信息、随访监测管理、医疗服务记录、定期更新管理。

2、制定健康体检方案:根据年龄、性别、职业、病史、家族史制定个性化的疾病风险筛查体检方案。

3、健康状况综合评估:

a.高血压、糖尿病危险程度及并发症;重要脏器损害诊断评估

b.脑卒中、冠心病10年发病风险评估

c.损害健康的危险因素评估

4.量身定制全面的健康管理计划:

a.疾病管理:疾病诊疗方案

b.护理计划和管理目标

c.健康管理:和您共同定制饮食、运动、心理等综合管理目标和护理计划

5.健康指导随访:面对面访视、基本体检、健康指导

6.连续性的、全程的医疗照护和监测: 

a.通过微信平台、电话、门诊监测随访血压、体重、腰臀围等以及损害健康危害因素,异常指标和计划执行情况 

b.根据随访情况、调整管理和治疗方案,控制危险因素 

c.减少和控制发生糖尿病、高血压的并发症,减少和延缓对心、脑、肾脏等重要器官的损害,提高生活质量。 

7.健康促进: 

a.运动分析与指导、膳食分析与指导 

b.患者家庭健康教育门诊

c.健康沙龙 

8.门诊诊疗绿色通道 

a.签约服务区挂号、收费、门诊、检查、专人专区协同服务 

b.全科门诊预约服务 

c.特殊疾病报账服务 

d.一对一家庭医生团队咨询服务

9.上级医院协同诊疗绿色通道: 

a.根据需求协同转诊(转诊建议、转诊单) 

b.根据需求预约上级医院门诊 

c.和医联体医院在线疾病周期性评估,对疾病的管理方案进行会诊、审定 

d.协助上级医院检查绿色通道 

二、初级包: 

可享受家庭巡诊1次(上门探望),2次血常规检查,胸透1次,心电图1次,健康评估1次。

三、中级包: 

1、中级包(儿童型):可享受小儿捏脊5次,血常规2次,微量元素的检查1次。儿童营养状况的评估1次,婴幼儿提供1次黄疸检测。 

2、中级包(高血压型):可享受血脂检查1次, 肾功能检查1次;心电图检查1次。4次面对面随访,提供健康咨询及用药指导;

3、中级包(糖尿病型)可享受:血糖检测8次;肾功能检查1次;心电图检查1次。提供健康咨询及用药指导; 

4、中级包(慢阻肺)可享受:雾化吸入4次;心电图检查1次;摄影(胸部)1次;胶片1次。提供健康咨询及用药指导; 

5、中级包(老人型)可享受:家庭巡诊(上门探望)6次;发送健康信息12次;彩色多普勒(彩超)检查1次,心电图检查2次,中医健康指导1次。 

6、中级包(复合3型,老年人、高血压病)可享受:彩色多普勒(彩超)检查1次;家庭巡诊(上门探望)10次;心电图检查2次,发送健康信息12次。提供健康咨询及用药指导;提供1次针灸、拔罐中医技术的服务。  

7、中级包(复合1型,高血压、糖尿病)可享受:血糖检测8次;肾功能1次;血脂检查1次;心电图检查1次。提供健康咨询及用药指导; 

8、中级包(复合2型,老年人、糖尿病)可享受:血糖检测8次,彩色多普勒(彩超)检查1次;家庭巡诊(上门探望)10次;发送健康信息12次。提供健康咨询及用药指导。提供1次针灸、拔罐中医技术的服务。

篇4

【关键词】 高龄孕妇 孕前孕期 保健

【中图分类号】R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329-02

1 高龄妇女孕前保健

1.1 孕前健康教育:孕前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出生缺陷预防意识,树立“健康饮食、健康行为、健康环境、健康父母、健康婴儿”的预防观念。

1.2 孕前健康检查:孕前进行医学检查和咨询,了解其身体、心里、营养、社会、坏境等状况,以及家族史、生育史、疾病史、用药史。在常规孕前体检基础上更重要的是针对高龄妇女夫妻双方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1)生育能力的评估:包括性激素水平的测定、排卵监测、超声检查,必要时进行宫腔镜检查。(2)针对孕育史情况的检查:存在有不良妊娠结局的情况时,应当对每一次不良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确定需要进行的检查。(3)针对疾病史的检查:对高龄孕妇所患的慢性疾病在专科进行检查和评估,确定疾病本身对健康和生命的影响,是否能够承受妊娠以及可能对胎儿造成的影响。(4)针对接触不良环境因素的检查:如果高龄妇女夫妻双方在职业环境和生活环境中接触不良环境因素时,应当进行相关的检查。比如,长期化妆应当建议进行尿铅检查(5)其他相关检查:经治医生通过对高龄妇女夫妻的咨询、病史收集、医学检查等方面,发现有其他高风险因素存在的情况,应当建议进行相关的针对性检查并提出具体的检查项目。

1.3 孕前风险评估:通过孕前健康检查,对所获得的夫妻双方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医学影像学检查等所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识别、判断和评估存在的可能导致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遗传、环境、心里、身体和行为等方面的风险因素,形成评估结论并提出医学指导意见,供计划怀孕夫妻知情选择。高龄妇女风险评估的要点如下。

1.3.1 预产期年龄:女方预产期年龄大于或等于35周岁应评估为高风险人群。

1.3.2 家族史:夫妻双方任何一方存在有遗传病家族史的情况,评估为高风险人群。

1.3.3 既往生育史:发生过任何一种不良妊娠结局的情况均应评估为高风险人群。如反复性早期自然流产、死胎、死产、治疗性引产、新生儿死亡、出生缺陷儿等。

1.3.4 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结缔组织疾病等评估为高风险人群。

1.3.5 患病用药史:女方长期使用药物但在孕前可以停止药物至少3个月以上,评估为一般人群;如果在孕前不能停止使用药物且孕期也不能停止使用,评估为高风险人群。 男方长期使用药物但在孕前可以停止使用药物至少三个月以上,评估为一般人群;如果孕前不能停止使用药物,评估为高风险人群。短期用药如果能够停止使用药物后怀孕,则评估为一般人群,但必须确定药物是否在体内已经完全排除。

1.3.6 感染性疾病:女方在感染期间应评估为高风险人群,男方感染期间,女方不具有免疫力应评估为高风险人群。

1.3.7 工作和生活环境风险:能够在怀孕前4-6个月脱离生活环境和职业环境高风险因素,并经相关检查没有对身体造成伤害的,则评估为高风险人群。虽然已经脱离这些环境。但这些不良环境因素 已经对身体造成伤害的评估为高风险人群如:职业接触高铅环境已经造成高铅血症或铅中毒者。

1.3.8不良生活习惯:有不良生活方式且不能改变或不能避免,或经检查已经表明对身体造成危害庆评估为高风险人群。如经常化妆、染发等,检查出体内铅汞超过正常标准。

1.3.9营养:夫妻营养不足及营养过剩评估为高风险人群。

2 高龄孕妇孕期保健

高龄孕妇在妊娠期间的检点在于孕妇孕前的合并症的控制,针对妊娠期出现并发症的早识别、早发现、早治疗,以及高龄合并的胎儿非整倍体异常风险增高。对于未做孕前评估的高龄孕妇,可在早孕期尽早进行风险评估,并对发现的搞风险因素进行咨询指导。

2.1 高龄孕妇合并妊娠并发症增加:目前,有些关于高龄初产妇妊娠结局没有考虑到年龄以外的影响因素,例如一般健康情况、吸烟习惯以及孕产史(包括流产史、不孕症病史)。在20世纪90年代,Bekowitz等报道,尽管在高龄孕妇中妊娠并发症更加常见,新生儿结局不良的风险并没有明显增加。但是他们所研究的高龄孕妇都是社会经济环境好、非吸烟者,而且是在三级医疗中心分娩的单胎。因此,他们研究的人群不能代表所有的高龄孕妇。孕妇高龄是许多妊娠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自然流产、异位妊娠、死胎、染色体异常、双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等。前次剖宫产再次妊娠的孕妇还存在瘢痕子宫,高龄初产孕妇发生因产程延长、头盆不称手术分娩几率增加。

针对这些高龄孕妇可能发生的风险,只能在孕期检查中发现和治疗,对于出现合并症的孕妇,要个性化进行咨询和产科检查。然而,可预知的风险远远不及突然发生的并发症更危险,在孕期保健的同时,要做好知情告知,在必要的情况下随时就诊。

篇5

患者男性,72岁,因“间断痰中带血,发热3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发现痰中带血丝,偶有血块,量不多,伴发热,体温38℃,时有饮水呛咳。否认盗汗、胸痛、呼吸困难。1周前就诊我院呼吸内科门诊,为进一步诊治被收入病房。

既往史

高血压病史13年,最高血压160/90 mmHg,用药血压控制满意;1年前脑卒中。无药物过敏史。

入院查体

心率 82次/分,呼吸频率 18次/分,血压 122/62 mmHg,体质指数(BMI) 16.4 kg/cm2。助行入室,右下肢活动不利,右口角歪斜,言语含糊。心肺腹检查无异常发现。双下肢无水肿,足背动脉搏动存在,双上肢肌力正常,双下肢肌力Ⅳ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巴宾斯基(Babinski)征(-)。

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WBC) 4.19×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49.5%,血红蛋白(HGB) 97 g/L,红细胞(RBC) 3.5×1012/L ,血小板(PLT) 264×109/L。胸部CT:右中叶及右下肺条片状实变影,炎症可能,纵隔内数个淋巴结。

用药记录

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 qd,肠溶阿司匹林0.1 qd,艾司唑仑1 mg qn。

老年综合评估

视力可用老花镜纠正,听力可;睡眠障碍,早醒;记忆正常。

功能状态(2周前):可自行进食、如厕、穿衣,洗澡须帮助,不能爬楼梯,行走需拐杖助行;工具性或社会性生活功能状态(IADLs):可打电话和服药,其他不能(2分);半年内跌倒5次,无严重后果,跌倒时无意识丧失和便失禁,在家中和小区行走时、起夜时均有发生;老年抑郁量表(GDS)9分;夜尿3~4次,便秘,3~4天1次硬便;社会环境:住一层,家中空间狭小,过道杂物堆置,无夜灯,座椅、座便器位置过低,无扶手;在家穿拖鞋;小区环境良好。

肌力平衡检查

平衡能力:双足并拢闭目站立试验(Side-by-SideTest)正常,半足距和一足距闭目站立困难,双臂抱胸坐立仅完成3次,用时20秒。步态和运动能力:起立-行走试验(the Get-up and Go Test)无法独立完成,需拐杖帮助。

印象

吸入性肺炎,脑卒中后遗症,抑郁状态,轻度贫血,良性前列腺增生,营养不良,跌倒高风险。

思考问题

对于这种没有造成骨折等严重损伤的跌倒是否需要处理?

定义

跌倒(falls)是指意外摔倒或滑坐在平地或低处,不伴有意识丧失,并除外由严重的身体疾患(如癫痫、卒中及晕厥)或非常环境所致的摔倒。

跌倒是最常见的老年综合征,对老年人造成严重的伤害包括骨折、硬膜下血肿、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因害怕跌倒而不敢活动而引起躯体功能下降和行为退缩。下肢或腰椎骨折患者若未及时接受治疗,则可能引发肺部或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肌量减弱、压疮等并发症,导致伤残、失能和死亡。跌倒已成为老年人意外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

另外,跌倒相关损害带来的医疗花费难以估量,消耗更多的急诊医疗资源和人力照料资源,因此,跌倒比稳定的慢性疾病更加严重。

风险评估与预防

尽管在老年人群中跌倒发生率很高,但患者在跌倒未引起严重损伤时,常常不予以重视,将跌倒当作衰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不主动向医生提及发生过跌倒的情况,也很少因为跌倒而去就诊。另一方面,专科医生可能忽略询问跌倒史。值得重视的是,跌倒可以通过干预预防。因此,临床医师应充分重视跌倒史询问和跌倒风险评估。

跌倒常常是多因素造成的,不局限于某个专科,需要老年科医生综合评估后甄别。临床医师应首先评估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并对其风险程度做出判断;然后进行干预,消除可逆性原因;对于部分躯体或感觉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辅助方法防止跌倒。跌倒诊治流程见上图。

对老年患者进行跌倒评估和处理,因居住环境(居家、住院/护理院)的不同而异。对于功能状态尚好且居住社区的老年人,跌倒筛查和预防工作最为重要,通过评估发现高危患者进行有效干预。而住院或护理院的老年人则是跌倒的高风险人群,应采取全面预防,而不是依赖个体化评估。对有跌倒史或高风险老年患者,需要针对跌倒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干预措施

跌倒干预措施包括:① 肌肉力量和平衡训练;② 居家环境危险因素的处理;③ 认知-行为干预法;④ 停用或调整跌倒相关的药物;⑤ 补充营养或维生素(如钙剂和VitD);⑥ 纠正视觉缺陷。

干预过程应由多学科医护人员参与,并对环境的危险因素进行整改,预防高危的老年患者再次发生跌倒。

总之,跌倒是发生率较高的老年综合征之一,可引起灾难性后果,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关注跌倒,对高危患者进行积极预防和干预,是对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重要保障,可减少跌倒相关致残率和致死率,亦可减少跌倒损伤所致的医疗花费,进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本例患者干预方案

本例患者因反复呛咳而出现吸入性肺炎入院,经老年综合评估发现患者存在跌倒高风险,内因包括脑梗塞后遗症,肢体活动能力下降;夜尿频、抑郁状态、睡眠差(催眠药易导致跌倒);轻度贫血(可引起性低血压)。外因包括居家环境不良,患者鞋子不符合硬薄底要求。

篇6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参照卫生部(现卫计委)《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防治指导规范匀012版》脑卒中风险初筛评估对象为既往有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守TA )病史者或40岁以上、脑卒中风险评估多3分者的高危人群。脑卒中风险初筛评估包括以下8项:高血压病史(多140/90 m m H g)(lm m H g=0.133 kPa)或正在服用降压药;房颤和心脏瓣膜病;吸烟;血脂异常或未知;糖尿病;很少进行体育活动;明显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妇MD6kg脑卒中家族史。共筛查出77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其中男377例,女393例,年龄39 75岁,平均年龄68岁。

1. 2干预方法由专职护士进行筛查和健康干预。初筛的患者,了解其既往病史及小良习惯和生活方式,给予建立健康档案。体检相关指数,测量双上肢血压、体重、腰围等,检查血糖、血脂等。连续3个月健康指导后,再测相关指数。利用患者就诊时问向其了解并宣教脑卒中的防治知识。发放防治脑卒中的健康处方,供免费阅读。定期电话回访或家庭访视。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 2. 1心理指导告知患者及家属,只要注意控制脑卒中可调控的高危因素,是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的,使其消除恐惧和紧张心理。

1.2.2服药指导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都是可调控的高危因素,都是需要遵医嘱服药并定时体检监测的,向其仔细讲解遵医嘱服药和定时复查的重要性,教会其监测血糖、血压并记录的方法,并小定时电话随访服药情况。有效控制高危因素。告知患者和家属应尽量避免因血压、血糖、血脂波动的危险因素所诱发的脑卒中。

1.2.3运动指导适宜的运动可以加强全身血液循环,保持脑力和体力协调,控制体重,预防、消除疲劳。指导患者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及爱好,选择步行、骑车、跑步、跳操等活动,把握中等强度,每次运动30min左右,每周运动3~5 d。以有轻度心跳加快、轻微出汗为度,待适应后再适当延长,以运动后小感到疲劳为度。

1.2.4合理膳食指导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合理进食。脑卒中高危人群大多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所以合理饮食至关重要。进食低盐低脂、高纤维素、优质蛋白质饮食,少食或小食动物脂肪、内脏、蛋黄等高脂饮食,多食蔬菜水果。进食要适量,切忌暴饮暴食。每日钠盐摄入量控制在59以下。

1.2.5健康指导吸烟、大量饮酒、起居无常、缺乏运动等小良的生活行为习惯,是诱发脑卒中的高危因素,指导并促进脑卒中高危人群改变自身行为,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按时作息,适量运动,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还应该注意季节的变化,冬季防寒夏季防暑,适量补水。告知患者和家属突发脑卒中的征兆,如突然的一侧肢体麻木和无力、说话困难、肢体失去平衡或小协调、严重头痛等都可能是发生了脑卒中,要及时去医院救治,使脑卒中的危害降到最低。

1. 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X士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前后高危人群掌握预防脑卒中相关知识比较:实施前有98例(12.73%)高危人群大体了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实施后有715例白2.86%的高危人群掌握了脑卒中相关知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篇7

【关键词】老年人;脑卒中;筛查;预防

【中图分类号】R45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221-01

脑卒中对老年人的健康威胁较为严重,外加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等各方面因素存在较多的问题,从而使得这种疾病导致的死亡率在单病种的死亡中居于首位。传统的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治疗和发病风险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健康教育来改变人们不好的生活习惯。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脑卒中高危个体的筛查和预防。2009年国家卫生部启动了脑卒中的筛查工程,主要目的是对脑卒中的高危个体进行筛查,通过筛查和预防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的脑卒中的预防和控制中,社区脑卒中的预防模式没有一定的明确性。为此,我们开展了相关探索,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中心对黄渡地区绿苑新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进行脑卒中高危个体筛选,其中男性老年人有231例,女性老年人有269例,年龄在65~85岁,平均年龄(76.54±6.47)岁。将本社区的老年人分为三个年龄段,分别是65~69岁,70~74岁,75~79岁,80~85岁。这些老年人中,患有高血压50例,心血管病20例,糖尿病100例,血脂异常150例,体质肥胖超重80例。

1.2研究方法

1.2.1筛查方法

通过颈动脉彩超及听诊对老年人的脑卒中发生情况进行筛查,采用PHILIPS IU22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受检查者平卧位,头略偏向对侧,线阵探头(7 ~12 MHz)依次检查颈总动脉中段和远端至球部、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起始部管壁厚度,斑块及血流情况。凸阵探头(2 ~5 MHz)进一步补充观察颈内动脉远段的血流情况。二维超声检测:观察其管壁及管腔情况,测量IMT,确定斑块的位置及回声,斑块的形态及大小范围,管壁硬化斑,溃疡壁龛,有无狭窄或阻塞。多普勒超声检测,用彩色多普勒观察有否充盈缺损及湍流,确定狭窄或阻塞部位。用频谱多普勒测狭窄血流速度,记录有关血流参数,收缩期最大流速(PSV)、舒张期末最低流速(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使用双向颈动脉的最大流速、最小流速、平均流速、外周阻力和动态阻力等各项指标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查。筛查后通过脑CT证实患者是否患有脑卒中。

1.2.2预防措施

根据筛查结果,对没有脑卒中但有高危因素的老人开展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基础调查,提出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并且根据危险因素制定血压、血糖、血脂、血粘度控制时间量表、进度表、目标值,制定膳食结构图及锻炼计划表,开展生活方式干预。此外开展社区心理健康辅导,帮助老人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对已经有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老人进行降脂、抗凝(如:阿司匹林、他汀类等)的基础药物预防。

1.2.3定期复查措施

为了有效提高脑卒中高危个体的风险水平,对其进行定期的随访,每2个月随访一次,6个月复查一次颈动脉彩超。根据随访结果及时调整干预措施或治疗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用 ±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疗效比较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选用Z统计量,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所有数据经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

2结果

500例老年人中,通过颈动脉彩超发现异常的有247例,经脑CT检查发现其中的47例有脑卒中。200例无脑卒中但颈动脉彩超异常的老人中,男性82例,女性118例,有高血压的有50例、高血脂的有150例、糖尿病的有100例,具体患病情况(见表1)。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测量指标显示,通过干预后,200例高危对象在内膜中层增厚、单发斑块、多发斑块、狭窄这四方面与干预前比较,结果无明显变化(见表2)。但是,通过干预,经过脑CT证实发现脑卒中的老人仅有12例,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且老年人在脑卒中方面的知晓率有了明显提高(见表3)。此外,通过干预,老人在脑卒中高危因素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控制(见表4)。颈动脉彩超对筛查脑卒中有积极的意义,尤其是显示多发斑块的情况,脑卒中发生率较高(见表5)。

3讨论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可以预测老年人发病的可能性,通过对老年人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和预防,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脑血管疾病在隐性期容易被忽视,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也会逐渐上升,对高危人群中脑卒中的识别和筛查的有效手段是卒中风险评估。本次研究通过建立简便可行的脑卒中风险评估模型,确定脑卒中的重点预防对象,可以较早的采取干预政策,从而更好的提高脑卒中的预防。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慢性疾病,颈动脉是连接心脑两个重要器官的主要动脉,是最易累及的大血管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影响颅内动脉循环,能较准确的反映脑动脉病变的程度。颈动脉位置表浅,受外界干扰小,彩色多普勒超声的高频探头可清晰显示其IMT、管腔狭窄程度及粥样斑块,具有直接、无创、可重复性好等特点。颈动脉粥样硬化在超声显像下最主要及最直接的表现就是IMT 增厚及斑块形成。通过颈部血管彩超测量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IMT) 是目前公认的评估颈部血管动脉硬化程度的方法。因此,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IMT 及斑块情况对脑卒中预防、治疗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证实,通过颈动脉彩超进行筛查,可以有效提示脑卒中的发生,尤其是颈动脉彩超显示多发斑块的情况,发生脑卒中的几率较其他情况高很多。

对引起脑卒中的不良生活方式进行调查,包括对老年人生活中的每日摄盐量和锻炼时间、锻炼方式进行调查,以及对他们的饮食情况和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调查,能帮助确定脑卒中的发病几率。本次研究通过对老年人开展关于脑卒中预防方面的健康教育,并且根据病人病情的危险因素制定合理血压、血糖、血脂、血粘度控制时间测量表、进度表和目标值,再根据危险因素分层制定合理膳食结构图和锻炼计划表,根据病患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社区心理辅导;对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基础的药物对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可以降低血脂,提高血粘度的凝聚力。通过对脑卒中的预防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的血压、血糖和血脂,可以使得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关系知晓率提高,能够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提高高危人群的治疗率,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所以,社区的医务人员应该加强对引起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的宣传,对脑卒中进行严格的筛选和预防,对脑卒中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加强人们对脑卒中的认识,对存在的脑卒中高危病情及时采取各种方式进行预防。

综上所述,脑卒中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不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很可能导致发病严重,给社会以及患者家人带来沉重的压力和负担。本研究所采用预防的措施是减少脑卒中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对一些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采取早期干预政策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此外,预防脑卒中还有待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对社区的基础服务建设进行加强,建立健全的社区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其次是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按照老年人的年龄段和发病的危险性将社区的老年人分成不同的层次和阶段,对影响脑卒中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实施重点干预。最后应该从多个渠道开展健康教育方式,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让社区的老年人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保健活动中,通过活动进而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张玉生,徐安定.重视心房颤动筛查 优化心源性卒中预防[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2,06(1):5-8.

[2] 马秋平,周琦,钟美容等.广西重阳老年公寓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6):737-739.

[3] 钟宇,李兰,刘婷婷等.社区脑卒中高危个体筛查与干预管理模式探讨[J].重庆医学,2012,41(27):2903-2904.

[4] 王春芳,邹宝红.中关村地区特殊老年人自理能力评估及主要影响疾病的三级预防[J].中外医疗,2011,30(11):45,47.

[5] 刘颖,丁立东,柯开富等.代谢综合征与老年人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0,29(5):406-407.

[6] 思娓.换季温差大严防脑卒中[J].工会博览,2013,(30):56-57.

篇8

[关键词] 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超体质量;肥胖;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6-0054-03

超体质量、肥胖及糖尿病在临床较为常见,胰岛素抵抗(IR)为其相同的病理基础,均能使患者心脑血管及代谢综合征等疾病发生的几率显著增加[1]。血浆载脂蛋白A1(ApoA1)可以代表抗动脉硬化的脂蛋白颗粒数,而载脂蛋白B(ApoB)则可以代表致动脉硬化的脂蛋白颗粒数,血浆中抗动脉粥样硬化和促动脉粥样硬化因素的平衡状态可以通过对ApoA1和ApoB两项指标的比值得到全面的反映[2]。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ApoB/ApoA1比值作为预测指标用来预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效果更好。此外,在IR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ApoB/ApoA1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独立危险因子[3]。笔者收集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研究对象,以其BMI及糖调节状况将其进行分组,对超体质量、肥胖及糖尿病患者中ApoB/ApoA1比值的变化情况进行探讨,以进一步明确其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2年7月~2013年4月 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受检者181例,男 101例,女 80例,年龄最大21岁,最小79岁,平均(41.7±9.3)岁。所有的患者均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2型糖尿病确诊患者除外)。所有研究对象的身高及体质量均由专人进行测量、记录,根据测量值计算其体质量指数(BMI),患者身高与体质量平方的比值即为BMI(kg/m2)。以研究对象的BMI及糖调节状况为依据将其分为A、B、C、D组,其中A组[n=38(20/18)],该组患者具有正常的糖调节与体质量,B组[n=41(24/17)],该组研究对象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并且具有正常的体质量,C组[n=54(31/23)],该组患者为超体质量/肥胖且具有正常的糖调节,D组[n=48(26/22)],该组患者为超体质量/肥胖的2型糖尿病。四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结果表明,四组患者的年龄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C、D两组与A、B两组比较BMI明显较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

1.2 研究方法

1.2.1 各项生化指标的检测 所有研究对象均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将其血清分离后分为两份,其中一份放置于-20℃冰箱内保存待测,另一份用于以下各项指标的测定: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采用HK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使用酶法进行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测定使用直接一步法;载脂蛋白(ApoA1;ApoB)使用透射比浊法进行测定,以上指标的检测使用的仪器均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东芝TBA120FR)。收集标本,当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在室温条件下将保存于-20℃条件下的血清复溶对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使用化学发光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测定使用免疫散射比浊法,使用的仪器为特定蛋白分析仪(DADE BEHRING BNII)。

1.2.2 诊断标准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999)、WHO肥胖诊断标准(1998)为糖尿病患者及肥胖患者疾病的诊断依据,高血压患者的诊断依据为收缩压(SBP)不低于140 mm Hg或舒张压(DBP)不低于90 mm Hg,或近两周内使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的具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代谢综合征疾病诊断依据为以下条件具备3项及以上的患者:BMI不低于25 kg/m2;FPG不低于6.1 mmol/L(或)餐后2 h血糖不低于7.8 mmol/L及(或)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的确诊的糖尿病患者;SBP不低于140 mm Hg及(或)DBP不低于90 mm Hg及(或)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的确诊的高血压患者;空腹血TG不低于1.7 mmol/L及(或)男性患者的空腹血HDL-C低于0.9 mmol/L或女性患者的空腹血HDL-C低于1.0 mmol/L[4]。

1.2.3 IR的评价 IR程度的评价使用胰岛素敏感性简易参数(稳态模式评估法),FPG与FINS的乘积与22.5的比值即为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1.3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处理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采用均数±标准差(x±s) 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对多组间的差异进行比较,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率的形式,采用卡方检验对各组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因素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逐步回归,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各项指标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P

2 结果

2.1 四组患者的生化指标比较

TG、TC、LDL-C、ApoB/ApoA1、hs-CRP、HOMA-IR在超体质量、肥胖及糖尿病患者中均具有较高的检测值;TG、TC、LDL-C、ApoB/ApoA1、hs-CRP、HOMA-IR检测值在超体质量或肥胖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更高;Apo A1水平出现明显降低,而Apo B水平出现明显升高。见表2。

2.2 血ApoB/ApoA1与其他各项指标的相关性

ApoB/ApoA1的独立相关因素为年龄、BMI、TG、HDL-C、LDL-C、HOMA-IR(P

2.3 高ApoB/ApoA1组与低ApoB/ApoA1组各项指标的比较

将被调查的人群以ApoB/ApoA1的比值为依据分为两组,其中高ApoB/ApoA1组患者46例,低ApoB/ApoA1组患者135例。高ApoB/ApoA1组患者与低ApoB/ApoA1组患者比较,年龄、BMI、FPG、TG、TC、LDL-C、hs-CRP、HOMA-IR检测值均明显较高,高ApoB/ApoA1组患者具有较高的高血压患病率、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但是HDL-C检测值明显较低,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

2.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高血压及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中ApoB/ApoA1为其独立危险因子(P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而21世纪超体质量及肥胖等成为其最严重的社会问题,而肥胖、高血糖及高血脂等疾病又互相影响,其共同的基础即为IR。脂代谢异常在超体质量、肥胖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而IR及胰岛素分泌降低的一个主要原因为脂毒性,导致患者发生糖尿病是其一项主要的危害[5,6]。血浆脂蛋白的产生及不能正常的清除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常有发生,而动脉粥样硬化为糖尿病血脂异常的主要危害。所以,2型糖尿病中脂代谢紊乱可能是其启动因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过程中脂代谢紊乱为重要因素[7]。人体内致动脉粥样硬化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颗粒的数量与平衡状态可以通过ApoB/ApoA1比值得到反映。有报道表明,在IR疾病的发生过程中ApoB/ApoA1比值具有重要的作用,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能够用于评估冠心病发病风险;此外,ApoB/ApoA1比值不仅可以用于诊断代谢综合征,而且在疾病的预后判断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8,9]。由于超体质量、肥胖及糖代谢异常在冠心病、代谢综合征等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并且其病理基础也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所以在代谢综合征前期的超体质量、肥胖及糖尿病患者中ApoB/ApoA1比值也同样可以作为其风险评估的指标。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TG、TC、LDL-C、ApoB/ApoA1比值在糖尿病、超体质量或者肥胖患者中的检测值明显较高,而TG、TC、LDL-C、ApoB/ApoA1比值在超体质量或肥胖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检测值更高,而ApoA1检测值则出现明显降低。此外,慢性炎症及IR在糖尿病、超体质量或肥胖患者中均有存在,但是所处的程度各不相同,hs-CRP及HOMA-IR具有明显较高的检测值为其具体的表现[10]。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超体质量或肥胖、脂代谢异常、IR等均为比较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危险因子,均与ApoB/ApoA1比值具有密切的关系。将所有的研究对象分为高ApoB/ApoA1比值组及低ApoB/ApoA1比值组,并对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低ApoB/Apo A1比值组比较,高ApoB/ApoA1比值组年龄、BMI、FPG、TG、TC、LDL-C、hs-CRP、HOMA-IR检测值均明显较高,具有较高的高血压患病率、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但是HDL-C检测值明显较低,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

综上所述,评估高血压及代谢综合征在糖尿病、超体质量或肥胖人群中发生风险的过程中ApoB/ApoA1比值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评估中ApoB/ApoA1比值明显优于LDL-C。所以,在糖尿病、超体质量或肥胖患者中提高ApoB/ApoA1比值变化的关注力度能够更好的观察患者血脂异常的发生情况、评估患者的调脂治疗效果等,对其风险的评估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怡,陈思娇,李红燕,等. 超重及肥胖对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及代谢指标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B):478-481.

[2] 张卫良,童乐. 高密度脂蛋白与载脂蛋白A1、低密度脂蛋白与载脂蛋白B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4):93-94.

[3] 金冠,孙晋生,焦旸. 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的影响[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10):1872-1873.

[4] 柳红芳,陶飞宝. 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与血压、肥胖、并发症相关性的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3):7-8,15.

[5] 梁学军,侯冬青,巩纯秀,等. 超体质量、肥胖及黑棘皮病与空腹指血血糖相关性调查[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7,28(3):292-295.

[6] 林昶,李郑芳,于南南.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与肥胖及脂代谢关系[J]. 实用糖尿病杂志,2007,3(5):13-15.

[7] 刘晓华,王镱达,赖庆旭. 糖尿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变化与血脂分析的临床意义[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33):105-106.

[8] 李慧敏,李龙斌,彭新义. 载脂蛋白A1及载脂蛋白B在脑梗死复发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 农垦医学,2012,34(3):251-252.

[9] 尹倩倩,陈晓莉,杨冬梓.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的相关性[J]. 广东医学,2013,34(1):14-17.

篇9

关键词:心内科会诊;特征;疾病种类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168-01

本文详细回顾了我校附属医院心内科医生在三年中会诊的所有病例,望能给内科住院医生如何处理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提供有益建议。

1 详细资料和方法

(1)资料2009年-2011年共为我校附属医院非心内科科室150例病人作了会诊。男性患者81例,女性患者69例,年龄15岁到90岁。会诊在病人床边进行,用4 天完成全部常规会诊,患者收到信息以后10分钟内到医院进行急症会诊。

(2)方法 病例统计:所有会诊病例要详实登记。病人全部资料运用统计分析软件作详尽分析。

2 结果

(1)会诊不同类型 急症会诊38例,常规会诊112例。病人所属手术科室为92例,非手术科室58例。

(2)会诊不同科室妇产科11例,普通外科39例,呼吸科12例,骨科18例,耳鼻喉科16例,神经内科19例,别的科室35例。

(3)疾病种类 高发的心脏病排序是:胸闷5例,高血压31例,冠心病33例,心功能不全13例,心电图 ST- T改变25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心律失常30例,超声心动图有异常发现4例,其他7例。

(4)急症会诊病人组成 心律失常的病人为最多,有15例,占总数的39%,第二是原发性高血压8例,占总数的20%。

(5)常规会诊病人的组成情况:冠心病28例(25%),高血压28例(25%), ST- T改变24例(20%),心功能不全8例(7.4%),胸闷心悸4例(3.5%),超声发现异常3例(3%),其他2例(1.9%)。心律失常53例,在常规会诊总人数中占48.1%。

妇科与外科由于手术前准备进行心内科常规会诊50例,占该二科会诊病人总数的64%,其主要就是对围术期心内科疾病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与防治,其中高血压患者31人,心电图不正常:ST-T改变25例,心律失常30例,陈性心肌旧梗死8例,心脏支架置入与冠状动脉搭桥3例,还有其他1例等。其中1例由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手术无法进行。

3 讨论

医学临床过程中会诊较为常见,运用会诊把病人的疾病进行专科评估,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医学诊治可能出现的风险。且还能够提升诊治的效果和病床来回周转几率,防止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的出现。本研究展示心血管和人体各个系统关联紧密,心内科会诊的科室包括所有临床科室,牵涉的病非常多,因此可以证明心血管疾病可以表现在别的系统疾病里面。进行心内科会诊的病人以普外科数量为最多(21.2%),然后是神经内科(11.8%)。手术之前的心脏危险性评价是预防手术病人围术期心脏并发症的出现,来区分哪些病人可以进一步的诊治,比如冠状动脉成形术、内科药物治疗与别的危险因素诊治中获得好处,此种评估的运用来达到使病人围术期情况得到改变,以降低并发症出现的几率。术前风险评估涵盖心血管病危险与手术操作自身的危险,心血管病危险分层可依据相关文献资料来预测重、中、轻度危险因子进行评估,实际措施可根据手术之前心脏评估和诊治流程来开展。应用的措施有对围术期间高危病人取消手术转而干预来降低围术期间风险的出现。

有关医生在手术科室会诊过程中,不但要有综合评判处理合并心脏危险性的手术病人的综合水平;还有不断学习与持续提升此方面的知识与临床治疗经验,来减少病人心脏并发症的出现。同时在预估合并心脏病病人的手术危险情况的时侯,要兼顾外科疾病与心脏病的各种危险,若手术科室急病的危险比心脏病的危险大的时侯,往往是努力尽可能尽快做手术,不要被合并心脏病手术危险情况的可能出现所约束。本人在会诊的时候发现,医生常常对心电图ST-T变化认知肤浅,往往与心肌缺血相联系,甚至麻醉医生常常只是由于心电图ST-T变化而让心内科会诊。事实上,ST-T变化自身并没有诊治的特异性,导致ST-T变化的情况是多元的。所以临床层面要提升对心电图变化的认知。

切实了解心血管和人体疾病的关联程度,综合对人体各个系统的病情进行评价,进而制定出适合病人的科学诊治方案,让病人进行有效诊治。医院非心内科医生要强化对心血管疾病知识的了解,最终推进临床医学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旭东,白燕.综合医院内精神科会诊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精神病学杂志,1998,31(4):231-233

[3] Lindenauer PK,Pekow P,Wang K,et al.Perioperative beta-blockertherapy and mortality after major noncardiac surgery[J].N Engl J Med,2005,353(4):349-361

篇10

关键词:高危压疮;护理;管理

骨科患者因牵引固定或手术或疾病自身原因需要长期卧床成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防治压疮是基础护理的重点,也是棘手的问题[1]。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是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护理质量的成效,本文就骨科高危压疮患者的护理管理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了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骨科住院申报高危压疮的患者154例,髋部骨折78例,胸腰椎骨折伴截瘫35例,多发骨折30例,其中合并糖尿病54例,合并高血压68例。男64例,女108例,年龄20~100岁,平均年龄86.88岁,平均住院天数25.19 d,Braden评分8~12分。

1.2方法 进行压疮危险因素的探查并采取相应措施是目前护理界正在采用的方法,常用的有Braden压疮评分法其评分内容包括感觉、潮湿、活动、移动、营养、摩擦力和剪切力6部分,总分为6~23分,得分越低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18分为压疮发生危险的诊断界值。15~18分提示轻度危险,13~14分提示中度危险,10~12分提示高度危险,9分以下提示极高度危险。

1.2.1评估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目前一致认为积极评估患者情况是预防压疮关键的一步。高危人群的拟定是根据英国皮肤及伤口护理中心和美国国家压疮顾问委员会提供的资料并结合我国临床实际共同拟定的[2]。

1.2.1.1入院评估 要求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务必在2 h内将患者进行入院评估,不仅进行Braden评分,同时进行其他护理风险评估,将评估结果进行汇总记录在护理记录上。

1.2.1.2住院期间评估 对于压疮高危患者责任护士班班交接,各班护士加强告知、指导、评估工作,了解患者及家属对预防压疮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依从性。每周三对高危患者进行Braden评分,了解患者是否继续高危。

1.2.1.3手术前后的评估 患者入手术室前当班护士务必检查患者受压皮肤情况,记录在护理记录与《患者交接记录单》上,同时与手术室人员交接,必要时与手术室负责的巡回护士交接。患者手术完毕返回病房时,病房护士测量生命体征、观察引流、切口敷料,同时必须检查患者的受压皮肤及骨突出处皮肤是否完整。

1.2.1.4转科前后的评估 患者在转科前当班护士必须进行病情总结,护理风险评估。患者由他科转入时护士按新入院患者进行检查、评估、记录。

1.2.1.5病情变化评估 当患者发生病情不稳定、需要抢救等情况时,当班护士负责观察,及时进行护理风险评估。

1.2.2预防措施的落实

1.2.2.1基础护理 加强患者床单元的管理,床单保持清洁干燥,浸湿后及时更换,保持患者衣裤干燥清洁[3]。

1.2.2.2告知 患者在入院时护士根据评估情况与病情轻重,及时告知患者或家属患者皮肤情况。压疮高危患者护士务必作好登记、上报、知情告知书的签字以及健康教育评估单入院时的告知签字。

1.2.2.3减压 评分

1.2.2.4警示 对于评估达到高危的患者,床头悬挂醒目的警示标识。同时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是高危压疮患者,护士会及时给予更换,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交替进行,护患共同努力预防压疮的发生。

1.2.2.5交接班 骨科患者大都为卧床患者,皮肤是否完整作为骨科患者床旁交接班的重点内容,每个班的护士务必认真交接,交班护士也务必将患者是否高危及时告知下一班护士,让每班护士对高危患者的情况都心中有数。科室自制了护理风险高危患者交接登记表,进行每班交接登记。

1.2.2.6记录 护理记录是护士临床活动真实依据,可为医疗护理提供最直接的客观资料。护士必须认真、客观、公正、及时进行护理记录。对于骨科压疮高危患者护士及时记录评估情况,动态了解患者在住院期间皮肤发展变化情况。

1.2.3高危压疮持续质量监控、持续质量改进 整个程序循环进行,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1.2.3.1护士间质控 责任护士在每日接班过程中发现患者有皮肤异常变化及时与交班者核实,是否有压疮发生的预警。及时检查护理措施落实情况,采取进一步的预防措施,如加强翻身、减压贴的使用、气垫床的使用、重点交接班等。

1.2.3.2病区质控 科室成立质控小组,小组组长是科室护士长,成员由科室的带教师资承担。每月有计划的进行质控项目检查,压疮检查是每月必完成的项目,通过结构面、过程面、结果面进行检查压疮预防落实情况。尤其是过程面,包括风险评估、压疮预防、压疮处理等,要求患者入院有压疮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病情、用药变化进行动态评估,风险评估分值与患者实际病情相符,高风险患者有警示标识,高风险患者有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有效落实,高风险患者及时上报,有监管记录,告知患者家属压疮预防相关知识并记录。

1.2.3.3片区质控 片区护士长也根据《住院患者压疮管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检查,片区每季度至少检查1次,让各科室护士认真落实,防止压疮的发生。

1.2.3.4护理部质控 护理部派出质控人员到各科室进行护理部的质控检查。根据以上标准检查落实情况,检查的情况将直接影响科室的整个质控分值。

2结果与讨论

本组154例压疮高危患者有1例发生预期性压疮,该患者经过使用压疮减压敷贴,经过动态评估、监控,在3 d后痊愈。预见性护理是压疮预防的中重要一环,在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的基础上,找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最优方案,及时发现潜在性压疮的部位,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把压疮消化在萌芽状态;尽可能使患者感到舒适,避免痛苦,使压疮护理走向制度化、程序化、人性化、科学化。通过个人、科室、片区、护理部层层监控,本组1例发生预期性压疮,科室通过讨论分析,总结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时纠正后未再出现预期与非预期压疮。

3体会

压疮一直是护理学领域最棘手的问题[7]。压疮的形成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疾病的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尤其压疮高危患者一经形成压疮将难以愈合,因此高危压疮的预防就成为骨科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目前我科对压疮防治工作已经形成了从入院、手术、出院、转科几个重点环节的主动评估、监控、总结,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动态评估,认真执行各项预防措施,严格进行网上记录监控。科室护士长随时听取合理化建议,采取及早发现、及早上报、及早预防,通过中期评估监控,及时修正干预措施,避免护理人员仅凭经验判断压疮危险程度,通过动态评估,及时发现与预防压疮的发生,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对压疮高危患者的重视程度,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压疮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彭雪花.1例Ⅳ期压疮患者应用中药马勃的护理[J].中国使用护理杂志,2008,24(9):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