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事故调查范文

时间:2023-06-08 17:40: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事故调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事故调查

篇1

1现场勘验情况

经现场勘验(事故现场见图1),生产车间为敞开式三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车间大部分设备完好。车间三楼东侧2只尾气缓冲罐、连接管道及屋顶有明显火烧痕迹,临近的疏散楼梯间主要是烟熏痕迹;2台尾气缓冲罐底部连接管道均断裂,北侧一台尾气缓冲罐上部人孔炸飞;2台尾气缓冲罐附近的2只塑料水封桶基本烧毁,只剩桶底;玻璃管道炸裂碎片零散在楼面上,玻璃管道内表面有过火痕迹。

2起火部位和起火点的认定

根据调取的现场视频监控录像显示,11月17日10:18时许,该车间三楼东侧尾气缓冲罐的北侧中下部位在极短时间内先后发生两次闪爆,约1s后,尾气缓冲罐发生爆炸并起火燃烧。通过现场勘验和调查询问,尾气缓冲罐北侧楼面上只有液封桶,根据车间操作人员描述,水封桶内水封曾经发生过被冲破的现象,存在爆炸性混合气体氛围。现场勘验尾气缓冲罐北侧没有设备接口,综合分析,起火点即为水封桶部位。

3引火源的认定

3.1排除引发火灾的引火源

1)排除放火。根据车间监控视频录像,起火时起火点附近没有操作人员在现场。2)排除雷击。经气象部门提供数据,起火当日小雨,但未出现打雷、闪电现象。3)排除吸烟、违章动火作业。公司规定生产区不准吸烟,且车间员工不吸烟,起火点附近没有动火作业。4)排除物料自燃。事故时,天气阴冷并下着小雨,温度12℃左右,尾气缓冲罐内物料非自燃物质,可以排除自燃的可能性。5)排除电气火灾。现场勘验,起火点附近只有一只压力远传变送器,没有其它电气设施或线路,根据调取的DCS监控数据显示,该远传压力变送器在火灾爆炸后仍在运行,故排除电气火灾的可能性。

3.2确定引火源系静电火花的分析

1)事故时,正处于秋季,天气干燥,虽然下雨,相对湿度仍较低,易产生静电。2)现场勘验表明,尾气缓冲罐放空管道为石英玻璃材质,石英玻璃是由纯二氧化硅经高温熔融而成。常温下,比电阻1016Ω•cm,绝缘性能特别好,是良好的非导体。水封桶为PE塑料材质,PE是非极性结晶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体积电阻率大于1018Ω•cm。尾气缓冲罐及其连接管道材质均是玻璃钢材质,系统没有静电导除设施。3)尾气主要成分甲苯常温下为液态,相对水密度为0.87,相对空气密度3.14,闪点(闭杯)4.4℃,爆炸下限为1.2%,爆炸上限为7.0%,最小点火能2.5mJ,最大爆炸压力0.784MPa。4)尾气主要成分甲苯和氯化氢均为非导电性介质,物料流动产生的静电大量集聚在玻璃管道处。玻璃管道与PE桶盖摩擦,接触分离过程中,产生电势差,因玻璃和PE桶盖均为绝缘体,不可能一次性全部放电,但是多次间隙放电释放的能量,具备静电点火能的条件。综上分析,认定引火源为静电火花引起。尾气缓冲罐放空尾气中含有甲苯等易燃易爆物料,甲苯在水封桶内富集,不溶于水并分层,上层为甲苯层,桶内上部空间存在甲苯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混合气体,放空玻璃管与水封塑料桶盖板摩擦产生静电,引爆水封桶上部甲苯与空气爆炸性混合物产生第一次闪爆,第一次闪爆火焰引发玻璃管发生二次闪爆,二次闪爆火焰回火至尾气缓冲罐内,造成罐内甲苯等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化学性爆炸。

4事故调查的体会

1)玻璃管与塑料的摩擦,是本次事故产生静电引发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2)该起事故中尾气缓冲罐放空管道原设计没有水封,企业自主改造增加水封,未按照水封技术规范要求制造,采用简陋不可靠的水封桶。生产过程中,对于水封桶处存在爆炸性混合气体氛围这一常态安全隐患,没有及时得到排查并引起足够的重视。3)事故中,尾气缓冲罐及其连接管道均采用玻璃钢材质、放空管道采用玻璃材质、水封桶材质为PE,均为绝缘体,系统静电无法及时导除。化工企业设备管道材质选用中,一般优选钢质,对于有腐蚀工况,可选用钢衬材质,特殊工况必须选用塑料材质,也应选用可以良好导除静电的改性塑料。企业应当安装静电导除设施,且必须保证系统的静电导除设施处于完好状态。4)在认定起火部位以及引火源过程中,企业在车间安装的监控视频及DCS自动化远程控制系统,一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佐证依据,同时也避免了事故现场有人值守造成伤亡。可以说,在化工企业重点岗位、危险部位推广设置视频监控、DCS自动化远程控制系统是有必要的,可以极大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害。

5结语

篇2

当前,美国已成为现代石油化工大国和强国,但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恶性化学品事故仍然时有发生。2013年4月17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韦斯特化肥厂发生重大爆炸火灾事故,造成70人死亡(含10名消防员)、近200人受伤、70幢建筑被损毁(含2所学校和1家养老院)。

据美国地勘局测定,爆炸引发的震动相当于里氏2.1级地震,部分区域被夷为平地。初步调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事故企业违规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时隔两年之久,这起事故仍处于美国化工安全和危害调查委员会(简称CSB)的调查之中。美国化学品事故调查的体制机制有其自身的特色,管中窥豹,或可借鉴。

CSB成立背景及宗旨

CSB(U.S. Chemical Safety and Hazard Investigation Board)成立于1998年1月,是根据美国1990年的《空气清净法》(Clean Air Act Amendments, 简称CAAA)规定依法设立,是一个独立的政府部门,虽具有公权力,但并不具有执法权和监督权,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其5位核心委员由美国总统指定任命,并经美国参议院确认。每届委员任期5年,并设有若干专业调查员。

CSB成立的原因是:美国国会认为由美国环保署(简称EPA)和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简称OSHA)等政府执法部门进行化学品事故调查时,执法部门倾向于重点对事故企业违法情况进行调查,而无法全面系统地对化学品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因而成立了该调查委员会。

CSB的宗旨是保证化学品事故中员工、企业和社区的安全。其主要任务是调查涉及固定工业设施的化学品事故和危害,向国会、政府部门、相关工业行业、从业人员和美国大众提出防止化学品事故的安全建议和安全信息。CSB具有调动全美国的专家等各种资源的能力,包括公共健康方面的专家、律师等。

CSB组织架构及业绩

CSB目前下设国会-公众-董事会事务办公室、行政办公室、财务办公室、人力资源管理办公室、调查办公室、西部地区调查办公室、事故甄别和筛选办公室、对策建议办公室和法律顾问办公室等9个部门。

截至目前,CSB已经完成了85个事故调查,其中包括BP德克萨斯炼油厂爆炸事故。截至2015年10月底,正在进行的事故调查有6个,其中包括韦斯特化肥厂爆炸火灾事故,以及2010年4月20日,BP公司位于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的造成11名员工死亡、污染墨西哥湾广大海域的火灾爆炸事故。

通过CSB的事故调查,可以总结出美国自2002年以来,化学工业事故具有以下趋势:因设备复杂化、小型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低、反应性化学品危险性大、可燃性粉尘等方面发生的事故增多。

CSB作为美国的化工事故独立调查机构,其事故调查工作具有很多特点,值得一提的是,CSB基于事故调查而提出的建议和对策。当事故调查完成后,CSB会向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公众提出预防事故再次发生的建议对策。这些建议和对策没有强制性,完全依靠其自身的科学性、合理性、安全性,使之得到各方认可。

当CSB正式提出建议后,工作人员会对企业的反应进行评估,然后再根据评估情况对建议进行分类,用以明确建议的效用性。目前,CSB提出的建议和对策分为“开放”(Open)和“完成”(Close)两类,Open类表示建议和对策还未被完全采纳,Close类表示建议和对策已经得到有效采纳和落实。

据统计,截至目前,CSB根据事故调查提出的753条对策和建议中,属于Open类的对策建议有192条,占25%;Close类的对策建议561条,占75%。

进一步细分,对策和建议得到有效落实的有479条,占64%;对策和建议落实的效果超出预期的有13条,占2%;对策和建议不再适用的有40条,占5%;对策和建议被重新考虑或取代的有7条,占1%;对策和建议无法得到有效落实的有19条,占3%;对策和建议得到可接受反馈的有46条,占6%;对策和建议正在等待反馈的有125条,占17%,对策和建议得到不可接受反馈的有21条,占3%。

通过对对策和建议落实情况的细分,CSB和公众可以随时掌握企业改进的情况,同时形成了“事故调查明确问题提出建议进行整改情况反馈”的闭环管理模式,对于预防和减少化学品事故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

CSB事故筛选和调查程序

CSB从互联网、报刊媒体、国家应急响应中心等途径,收集化学品事故信息,每年从200~230起事故中,筛选出十余起重大事故进行调查。通过对事故应急人员进行调查,以及对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疏散人群、环境影响、事故物质性质、过程类型等方面进行评估,成立不同规模的调查组。一般由首席调查员带领2~3名调查员进行调查,对复杂的事故会调动更多的专家介入,组成多达15人的调查组。

当发生造成人员死亡、受伤严重,或对财物与环境有重大影响的事故时;发生涉及特定化学物质或工厂设施设备的事故时;事故对于应急处置人员和附近民众具有实际或潜在危害影响时,CSB主席会指派委员会的一名或多名委员,并召集相关调查员和专家,组成一个调查小组前往事故现场,执行事故调查任务。

CSB调查小组到达现场后,先进行初步评估,若认为事态严重则会启动详细调查程序。通过对事故企业员工、管理者和目击者等证人进行谈话、采集样品或残余设备,并送往其他专业独立的实验室进行检测检验,对企业的操作记录、安全规程等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全面、客观、公正的事故原因分析,并对政府、企业、社区提出建议。调查报告由首席调查员负责组织撰写,以保证报告的质量。调查结果与建议需经过委员会全体委员的投票,同意后,方可向公众。

CSB事故调查特点

CSB客观、公正、全面的化学品事故调查机制,保证了事故预防建议对策的有效落实,其化学品事故调查具有独立性、专业性、公开性。

事故调查的独立性

CSB开展事故调查具有相当的独立性,不受美国OSHA、EPA或其他政府部门所左右。事实上,美国国会将CSB独立出来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化工事故调查的程序与结果,评估现有OHSA或EPA相关法规的适用性,以作为法规修订的具体参考。CSB虽具有公权力,但并不具有执法权和监督权,主要是调查事故原因,特别是事故的根本原因(root causes),从而直接指出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的缺陷等深层次原因。

事故调查的专业性

根据事故成因理论,化工事故的原因有很多,往往牵涉到设备失效(物的不安全状态)、人员错误(人的不安全行为)、非预期的化学反应或其他原因。因此,在CSB的调查人员中,包括许多来自政府单位或中介机构的专业人员,精通化学、机械等专业的工程师,工业安全专家或其他专业人士。调查人员的专业构成保证了调查结论的客观公正和调查建议的科学有效。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CSB的事故调查没有结案的时限压力,很多事故往往经过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例如CSB对2008年2月8日帝国糖业公司(Imperial Sugar Company)糖粉尘爆炸事故的调查报告,在2009年9月才最后形成。而且最终报告须经由全体委员会表决,确保事故调查报告的完整性与客观性。

事故调查的公开性

篇3

一、进一步完善“三车”道路交通事故查处机制

进一步规范“三车”道路交通事故报告和查处工作,明确“三车”道路交通事故报告内容、查处范围和案件移交程序,对1人死亡、且负有同等及以上责任的“三车”道路交通事故,由事故发生地县、区安监局牵头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对2人以上死亡、且负有同等及以上责任的“三车”道路交通事故,由市安监局牵头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处理。事故调查的对象主要包括:车辆所在企业及其所服务的建设、施工单位;车辆企业所在地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以及县、区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及其相关人员。对负有责任的有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园区管委会)、县区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及其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二、建立“三车”道路交通事故查处督办制度

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建立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制度,加强对“三车”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三车”事故案件移交、调查、责任追究不落实的,严肃追究有关单位、有关人员的责任。“三车”道路交通事故查处结案后,其责任追究落实情况,将通过媒体向社会,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三、推进“三车”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省、市政府《实施意见》精神,督促市城乡建委、市城管局和市交通运输局制订“三车”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在全市“三车”企业中开展以“企业达标升级”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2012年底前,全市所有“三车”企业全部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最低等级标准。对逾期不达标的,依法停产整顿,直至关闭。

篇4

论文关键词:工作过程;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教学设计;实训项目

《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是高职院校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是对多门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主要内容是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后的调查与处理,培养学生的事故预防和调查处理能力。为了体现高职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应根据专业岗位任务,对事故预防与调查处理技能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把理论知识分解到工作过程中,把无形的理论变成可见的工作任务。

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相关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因此,本课程按照生产事故调查处理的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及实训项目(如图1所示)。每个项目的教学都按以典型事故案例为载体设计的活动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

课程内容的选取与项目设置

以生产事故调查处理的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将课程内容设计为事故上报与调查组的组建、事故调查、事故分析、事故处理、编写事故调查报告、事故统计6个项目。每个项目又依据工作步骤拆分为若干个子任务,将事故调查与处理中运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串联起来,如表1~表6所示。

课程特色与创新

第一,坚持基于工作过程、以项目为导向进行课程设计和开发,坚持与企业合作,以企业事故调查任务的实际工作过程为案例,开发教学课件。

第二,坚持以任务为驱动,强化学生对职业的直接体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设计中,以生产事故调查处理的工作流程为主线进行课程设计,以真实的事故调查处理实践顺序来安排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特别强调实践,强调从实践中获取直接经验。这种直接经验,从教学角度看,就是学生对课程的自我解读、自我体验,这种学习不再仅限于知识积累的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职业素质等领域。学习过程不仅是能力形成的过程,也是学生感受将来所从事职业的过程。

第三,仿真模拟,全力培养学生职业应用技能。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模拟学生事故调查与处理的实际工作环境与背景,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技能。首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课件设计和运用,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实现教学课件和相关学习资料的共享;其次,向学生提供多个相关事故查询网址,使学生在缺少数据时,可以利用网络查询进行统计分析;再次,利用实训室模拟事故现场,让学生进行事故现场勘察,增强学生的现场观察能力和证据收集能力;最后,利用网络资源构建师生互动平台,促进师生间的交流。

第四,坚持工学结合,切实提高“教”与“学”的效果。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单位的环境和资源,让学生事故调查人员参加事故调查与处理,从而使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在实践环境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第五,采取团队式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根据课程任务需要组建团队,分别负责不同的调查任务,以完成相应事故调查任务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事故调查活动中承担具体任务,通过真实项目负责人的培训、指导和实际参与,达到岗位要求,将实践性与职业性进行有效融合。

篇5

关键词:火灾事故调查;问题;应对措施

Abstract: the fire accident investigation in public security fire control is very important, it not only to public security fire control work of law enforcement image have influence, and with the legal rights of the parties have relation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urrent fire accident investigation and the main questions existing in the work, and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law enforcement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improve the fire accident investigation of the technical level of the measures.

Keywords: fire accident investigation; Problem;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928.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火灾事故发生后,公安消防机构理应对火灾原因展开调查。火灾事故调查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做工作,找出引起火灾事故的原因,并做好预防工作。近年来,火灾调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像有的火灾事故发生后,调查根本没有按规定展开,因而出现火灾原因不清楚的现象,这严重侵害了当事人的权益。那么,当前火灾事故调查工作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接下来,将予以阐述。

一、当前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思想观念存在误区

在火灾事故调查工作中,有些工作人员不太重视这一工作,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甚至认为火灾事故调查并不太重要,不必太重视。加之火灾现场工作条件很差,调查人员存在应付了事、敷衍勘察的心理。这都严重制约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发展。

(二)靠经验办案, 缺乏证据支持

火灾事故调查属办案范畴,在办案过程中,证据是关键。火灾现场特点是火灾的复杂性、燃烧破坏性,火灾扑救的再破坏会使大量火灾证据灭失,给现场勘验带来很大困难。所以,在调查火灾时,很多火调人员在缺少人证和物证的情况下,靠平时经验主观定论,应该严格获取人证的未认真取证,应对物证进行技术鉴定的未进行技术鉴定,盲目下结论。

(三)调查人员数量少

火调工作的复杂性、专业性和技术性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员,然而目前全国真正具备且能担当起专职火灾调任的专业人员并不多。以云南省为例,全省公安消防现役部队配备专职火灾调查干部24人,却要承办起全省2000多起火灾调查任务。如此大的工作量,使火调干部不堪重负,由于人员缺乏,有时甚至出现了一人办案的情形。

(四)未按法律程序办案

在火灾事故调查中,有的工作人员在调查处理过程中不按法律程序办案。如有些工作人员为避免麻烦不出具或者久拖出具《火灾事故认定书》;出具的《火灾事故认定书》中应下发的当事人对象不明,造成该发的未发,不该发的错发;有些工作人员甚至对火灾采取漠然处之,出现了不作为的情况。此外,有的缺少告知程序,有的违反法律时效,不按规定时间认定和复核,有的不健全火灾档案,在火灾损失统计中严重失真等问题。这些违规操作行为必将引讼并在诉讼过程中处于被动局面。

(五)内部协调不统一

虽然公安机关有对消防和刑侦协作有相关规定,但消防部门与刑侦部门往往沟通不畅,因而造成久案未决。出现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仅主管认同,实际上,对证据的提取十分困难。这就造成了证据不足,而刑侦部门一般是不会接手这种案子的,所以纵火案件得不到及时侦破。

二、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火灾事故调查技术水平

(一)加强领导转变观念

各级领导应在思想观念上充分认识到,火灾事故调查乃消防工作灵魂之一。只有搞好此项工作,才能积极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促进其它工作发展,并且实现火灾事故调查的最终目的——预防火灾再次发生。所以各级领导在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火灾事故调查工作重要性同时,还应深入实际,积极参与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切身体会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严格按程序进行, 提高办案质量

火灾调查是一项涉及面广、时效性强、要求严谨的工作,它不仅涉及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还涉及法律法规和消防技术规范等方面。工作人员应认真执行公安部相关规定,严格按照火灾事故调查“4431”程序进行,不能疏漏每一环节。为提高办案的技术含量,各省应加快建立省级火灾物证技术鉴定机构的进程,在不降低鉴定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前提下使鉴定周期和费用都有所减少,并有效利用科研院所技术设备优势,随时为基层送检物证提供鉴定服务,保证火灾事故调查的顺利进行,切实做到认定有据,否定有理。

(三)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人员素质

为做好火灾事故调查工作,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公安消防部门在加强火灾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应建立相关机构,培养大量专业人员,为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长效保障。要提高这些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技术等级制度,合理开展培训、学习、考核工作,实行合格上岗制。另外,应广泛吸纳各类人才,及时纠正缺点,提高人员办案水平。

(四)增强法制观念, 依法办案

火灾调查工作与法律紧密相连《,火灾事故调查规定》中明确了火灾调查人员的权利、义务与职责。要加强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必须切实增强办案人员的法制观念,熟悉法律法规、消防技术规范以及案件处理程序,严格按程序进行,提高办事效率和办案技能。

(五)加强沟通配合, 确保协调统一

刑侦和消防都属于公安机关领导,应严格按照公安部相关规定加强协作,分工不分家,加强彼此的沟通,信息共享,优势互补。消防部门可引进刑侦人才,刑侦部门可吸收消防人才,可以采取互派学习、互相讲课等方法提高彼此水平。

三、结语

火灾事故调查工作涉及到政治、经济等内容。为了做好这一工作,我们要提高责任心,增强法律意识,以服务的心态开展工作,并实际工作中,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与此同时,要积极改进事故调查工作中的证据提取、技术坚定和认定等制度,加强法制建设,科学调查火灾事故原因,在公安消防工作良好的职业形象,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维护社会的稳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宋晓疆.浅谈火灾事故证据的收集与火灾事故调查工作[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1(31).

[2]李志峰,余明高.对一起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原因的调查和思考[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1(12).

篇6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本省境内的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私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资企业参照执行本规程。

第三条  本规程所称职工因工伤亡事故(以下简称事故),是指企业职工在生产过程中人身伤亡,急性中毒,包括:

(一)从事生产或工作时发生的伤亡事故;

(二)在生产时间、生产区域内,虽未从事生产或工作,但由于企业的设备、设施、劳动条件、工作环境不良而造成的伤亡事故;

(三)在生产区域内(包括厂区、矿区、货场、建筑工地等),因车辆伤害造成的伤亡事故。

(四)其它伤亡事故。

第四条  企业发生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必须在十二小时内将事故概况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当地劳动部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工会组织,急性中毒事故还要报告当地卫生部门。

第五条  对一次死亡一至二人或重伤三人以上的事故,县(区)劳动部门在接到企业的报告后,应在二十四小时内报告地(市)劳动部门,地(市)劳动部门转报省劳动部门。

一次死亡三人以上的事故,地(市)劳动部门必须在事故发生后的二十四小时内报告省劳动部门,省劳动部门立即上报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劳动部。

第六条  事故发生后,企业应立即组织抢救受伤人员,保护事故现场。如因组织抢救需变动现场时,必须事先做好标记、拍照或者绘制事故现场图。事故现场必须经事故调查组勘查完毕后方可清理。

第七条  事故发生后,应按第九条规定的权限和程序,立即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提出《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以下简称(《调查报告书》)。

《调查报告书》的基本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经过、伤亡情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原因、事故性质的分析和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及整改措施等第八条  发生事故单位的有关人员,应积极支持调查组的工作,如实反映情况,提供证据,不得隐瞒真情,不得提供假情况。

第九条  事故发生后,按照下列权限和程序处理。

(一)一次轻伤一至二人的事故,由车间提出处理意见,本企业审批结案;一次轻伤三人以上的事故,由企业提出处理意见,报企业主管部门审批结案;

(二)一次死亡一人或重伤一至二人的事故,由企业或企业主管部门组织调查组,县(区)劳动部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工会组织派员参加,《调查报告书》应在十五天内提出,由县(区)劳动部门代县(区)人民政府审批结案;

(三)一次死亡二至九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的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组织调查组,地(市)和当地劳动部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及工会组织派员参加,《调查报告书》应在一个月内提出,由地(市)劳动部门代地(市)行政公署(人民政府)审批结案;

(四)一次死亡十人以上的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组织调查组,省、地(市)和当地劳动部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及工会组织派员参加,《调查报告书》应在两个月内提出,由省劳动部门代省政府审批结案。

第十条  各级劳动部门在接到企业或者企业主管部门报来的《调查报告书》后,应在一个月内批复结案,并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劳动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在事故调查中,有关部门、单位对事故的分析和事故责任者的处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由劳动部门提出结论性意见,交企业或者企业主管部门办理。如果仍有不同意见,可提交上一级劳动部门处理。

第十二条  在事故调查中,上一级劳动部门认为有必要,可参加下级劳动部门组织的事故调查。对下级劳动部门已结案的伤亡事故,上级劳动部门认为有必要时,可组织有关部门复查。

第十三条  对事故单位和责任者给予经济处罚的,按照《陕西省对违反劳动安全条例者经济处罚实施办法》中有关规定办理;对事故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的,按干部、工人管理权限,由有权处理的部门进行处理;对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事故责任者,由司法机关依法惩处。

第十四条  事故结案后,由事故单位所在地的地(市)劳动部门按规定办理并发给重伤者《职工因工重伤证》和死亡者家属《职工因工死亡证》,伤亡证必须盖有省劳动厅劳动安全卫生监察专用章,方可按国家规定享受劳保福利等有关待遇。

第十五条  企业和企业主管部门应设专(兼)职人员负责事故统计工作,填写《职工伤亡事故综合月报表》,报送当地劳动,统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企业应建立完整的事故档案。

第十六条  各级劳动部门负责本地区事故的综合统计工作,并逐级上报。县(市、区)劳动部门当月报表,要在下月五日前报地(市)劳动部门:地(市)劳动部门在十日前汇总上报省劳动部门;省劳动部门在二十日前汇总上报国家劳动部。

各级劳动部门在逐级上报的同时,应抄送同级政府及统计部门、检察机关、工会组织。

第十七条  企业及主管部门必须对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及统计的正确性和时限性负责。

第十八条  在事故调查过程中,需要组织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事故分析或进行技术检测、鉴定时,所需经费按规定的标准开支,由事故单位承担。

第十九条  本规程所称企业职工包括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合同工、临时工、计划外用工。

第二十条  各级劳动部门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篇7

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适用本条例;环境污染事故、核设施事故、国防科研生产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

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四条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严格履行职责,及时、准确地完成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事故发生地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支持、配合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的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并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

参加事故调查处理的部门和单位应当互相配合,提高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效率。

第六条工会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处理,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报告和依法调查处理。

第八条对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中的违法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监察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第二章事故报告

第九条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一)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二)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三)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依照前款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

必要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第十一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第十二条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三)事故的简要经过;

(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五)已经采取的措施;

(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第十三条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第十四条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十五条事故发生地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其负责人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救援。

第十六条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第十七条事故发生地公安机关根据事故的情况,对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立案侦查,采取强制措施和侦查措施。犯罪嫌疑人逃匿的,公安机关应当迅速追捕归案。

第十八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值班制度,并向社会公布值班电话,受理事故报告和举报。

第三章事故调查

第十九条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第二十条上级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调查由下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事故。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因事故伤亡人数变化导致事故等级发生变化,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由上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上级人民政府可以另行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第二十一条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事故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不在同一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

第二十二条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

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第二十三条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第二十四条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事故调查组组长主持事故调查组的工作。

第二十五条事故调查组履行下列职责:

(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二)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三)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四)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五)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第二十六条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并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事故调查中发现涉嫌犯罪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或者其复印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七条事故调查中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单位进行技术鉴定。必要时,事故调查组可以直接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技术鉴定所需时间不计入事故调查期限。

第二十八条事故调查组成员在事故调查工作中应当诚信公正、恪尽职守,遵守事故调查组的纪律,保守事故调查的秘密。

未经事故调查组组长允许,事故调查组成员不得擅自有关事故的信息。

第二十九条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

第三十条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四)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五)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故调查报告上签名。

第三十一条事故调查报告报送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后,事故调查工作即告结束。事故调查的有关资料应当归档保存。

第四章事故处理

第三十二条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做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

有关机关应当按照人民政府的批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

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的批复,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

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应当接受工会和职工的监督。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应当对事故发生单位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四条事故处理的情况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有关部门、机构向社会公布,依法应当保密的除外。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至8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

(二)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

(三)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

第三十六条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事故发生单位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60%至10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

(二)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

(三)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

(四)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

(五)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

(六)事故发生后逃匿的。

第三十七条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50万元以上*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30%的罚款;

(二)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的罚款;

(三)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60%的罚款;

(四)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80%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

(二)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

(三)阻碍、干涉事故调查工作的;

(四)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

第四十条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由有关部门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其有关证照;对事故发生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有关人员,依法暂停或者撤销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执业资格、岗位证书;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为发生事故的单位提供虚假证明的中介机构,由有关部门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其有关证照及其相关人员的执业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参与事故调查的人员在事故调查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事故调查工作不负责任,致使事故调查工作有重大疏漏的;

(二)包庇、袒护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或者借机打击报复的。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故意拖延或者拒绝落实经批复的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意见的,由监察机关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三条本条例规定的罚款的行政处罚,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

法律、行政法规对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和决定机关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四条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是社会影响恶劣的事故,国务院或者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认为需要调查处理的,依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发生的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参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篇8

1.1编制目的

正确、有效和快速地处理*县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大面积停电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维护全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河北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河北省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邯郸市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1)本预案适用于*县应对和处理因电力生产重特大事故、电力设施大范围破坏、严重自然灾害、电力供应持续危机等引起的对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构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威胁的大面积停电事件。

(2)本预案用于规范在电网发生大面积停电事件下,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组织开展社会救援、事故抢险与处置、电力供应恢复等工作。

(3)本预案中大面积停电是指:电力生产受严重自然灾害影响或发生重特大事故、电力设施遭受大范围破坏、电力供应持续危机,引起连锁反应,造成全县电网减供负荷而引起的大面积停电事件。

1.4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电力安全管理,落实事故预防和隐患控制措施,有效防止重特大电力生产事故发生;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工作和行政执法力度,提高公众保护电力设施的意识;开展停电救援和紧急处置演习,提高对大面积停电事件处理和应急救援综合处置能力。

(2)统一指挥。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指挥下,通过应急指挥机构和电力企业,组织开展事故处理、事故抢险、电网恢复、应急救援、维护社会稳定、恢复生产等各项应急工作。

(3)分工负责。按照统一领导、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的原则建立事故应急处理体系。县供电公司按照电网结构和调度管辖范围,制订和完善电网应急处理和恢复预案,保证电网尽快恢复供电。电力用户根据重要程度,自备必要的保安措施,避免在突然停电情况下发生次生灾害。县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组织做好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准备和处置工作。

(4)保证重点。在电网事故处理和控制中,将保证电网的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各种必要手段,防止事故范围进一步扩大。在电网恢复中,优先保证主干网架、重要输变电设备恢复,提高整个系统恢复速度。在供电恢复中,优先考虑对县城等重点区域、重要用户及居民生活恢复供电,尽快恢复社会正常秩序。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县应急机构与职责

2.1.1县电网大面积停电应急领导小组及职责

县成立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主管副主任、县发改局局长、县安监局局长、县电力局局长为副组长,县公安局局长、县财政局局长、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县卫生局局长、县交通局局长等为成员的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县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指挥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统一领导大面积停电应急处理、事故抢险、电网恢复等各项应急工作;

②协调各相关乡镇、各有关部门应急指挥机构之间的关系,指挥社会应急救援工作;

③研究重大应急决策和部署;

④决定实施和终止应急预案,宣布进入电网I级停电事件状态,具体应急指令;宣布解除电网I级停电事件状态。

2.1.2县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职责

县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发改局,负责日常工作。

办公室主要职责:

①落实县应急领导小组部署的各项任务;

②执行县应急领导小组下达的应急指令;

③组织制订应急预案,并监督执行情况;

④掌握应急处理和供电恢复情况;

⑤负责信息。

2.1.3相关部门(应急机构)及职责

县发改、公安、宣传、财政、交通、安监、医疗卫生等部门按照县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和各自职责配合做好大面积停电应急工作。

各相关部门在应急处理中的主要职责:

县发改局:负责协调做好社会应急措施落实的综合工作,以及有关应急物资的紧急生产及调运;负责协调电力企业应急工作。

县公安局:负责组织、指导地方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交通秩序,做好消防工作。

县委宣传部:负责全县大面积停电后的新闻宣传,避免由于大面积停电造成人民恐慌。

县财政局:负责应急救援与抢险、电网大面积停电后恢复等有关经费保障。

县交通局:负责保障抢险救援物资、必要生活资料等运输。

县安监局:协调有关事故应急工作,并监督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

县卫生局:负责事故当中伤员的抢救工作。

2.2电力企业、重要用户职责

2.2.1电力企业职责

县供电公司是电网事故处理的指挥中心,值班调度员是电网事故处理的指挥员,统一指挥调度管辖范围内的电网事故处理。

县供电公司的主要职责:

①服从县应急领导小组指挥,按照上一级调度命令,指挥电网事故处理;

②启动供电公司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控制事故范围,保证主网安全,恢复电网供电;

③及时将大面积停电有关情况向上级电网企业应急指挥机构汇报;

④及时将大面积停电有关情况向县应急指挥机构汇报;

⑤大面积停电之后,除按照政府部门要求配合进行事故调查外,公司应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事故调查应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客观、公正、准确、及时地查清事故原因、发生过程、恢复情况、事故损失、事故责任等,提出防范措施和事故责任处理意见。

2.2.2重要用户职责

负责本单位事故抢险和应急处理。

3事件分级

按照电网停电范围和事故严重程度,将大面积停电分为I级停电事件和II级停电事件两个状态等级。

3.1I级停电事件

发生下列情况,电网进入I级停电事件状态:

发生电力生产事故,或因严重自然灾害等引起电力设施大范围破坏,造成县城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的60%及以上或造成县域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的70%及以上。

3.2II级停电事件

发生下列情况,电网进入II级停电事件状态:

发生电力生产事故,或因严重自然灾害等引起电力设施大范围破坏,造成县城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的50%及以上、60%以下,或造成县域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的60%及以上、70%以下。

4应急响应

4.1事件报告

(1)发生I级、II级停电事件时,电力企业应急指挥机构应将停电范围、停电负荷、发展趋势等有关情况立即报告县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同时上报市供电公司。县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市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2)县应急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就有关重大应急问题作出决策和部署,并将有关情况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同时宣布启动县应急预案。

4.2事件通告

(1)发生I级、II级停电事件后,县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召集有关部门,就事故影响范围、发展过程、抢险进度、预计恢复时间等内容及时通报,使有关部门和公众对停电情况有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在I级、II级停电事件应急状态宣布解除后,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公众通报信息。

(2)发生可能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敏感事件或涉外事件,由县政府进行事件通告。

(3)在大面积停电期间,要加强信息和舆论宣传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力量,发动群众,坚决打击造谣惑众、散布谣言、哄抬物价、偷盗抢劫等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减少公众恐慌情绪,维护社会稳定。

4.3应急处置

(1)电网与供电恢复:发生I级、II级停电事件后,电力企业要尽快恢复电网运行和电力供应。

——电力企业迅速组织力量开展事故抢险救灾,修复被损电力设施,恢复灾区电力供应工作。

——在电网恢复过程,电力企业负责协调电网、用户之间的电气操作、用电恢复,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留有必要裕度。在条件具备时,优先恢复县城等重点区域、重要用户的电力供应。

(2)社会应急:发生I级、II级停电事件后,受影响或受波及的乡镇及有关部门、各类电力用户要按职责分工立即行动,组织开展社会停电应急救援与处置工作。

——对停电后易造成重大政治影响、重大生命财产损失的党政机关、武装部、医院、金融、通讯中心、新闻媒体、体育场(馆)、高层建筑、化工、导航站等电力用户,按照有关技术要求迅速启动保安电源,避免造成更大影响和损失。

——高层建筑、商场、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各类人员聚集场所的电力用户,停电后应迅速启用应急照明,组织人员有组织、有秩序地集中或疏散,确保所有人员人身安全。

——公安、武警等部门在发生停电的区域要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重点单位的安全保卫工作,加强社会巡逻防范工作,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消防部门做好各项灭火救援应急准备工作,及时扑灭大面积停电期间发生的各类火灾。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组织力量,加强停电区域道路交通指挥和疏导,缓解交通堵塞,避免出现交通混乱,保障各项应急工作的正常进行。

——宣传部门组织人员力量,对居民进行宣传解释工作,避免出现恐慌现象,保障各项应急工作的正常进行。

——物资供应部门要迅速组织有关应急物资的加工、生产、运输和销售,保证居民在停电期间的基本生活资料供给。

——停电区域各类电力用户要及时启动相应停电预案,有效防止各种次生灾害的发生。

4.4应急结束

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下,县应急领导小组经研究决定宣布解除I级、II级停电事件状态:

(1)电网主干网架基本恢复正常接线方式,电网运行参数保持在稳定限额之内;

(2)停电负荷恢复80%以上;

(3)无其他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正常电力供应存在的重大影响或严重威胁的事件。

5应急保障

5.1技术保障

全面加强技术支持部门的应急基础保障工作。电力企业应认真分析电网大面积停电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和损失,增加技术投入,不断完善电网大面积停电应急技术保障体系。电力用户应根据可能发生的突发停电事件带来的影响、损失或危害,制定外部电源突然中断情况下的应急保安措施,完善自备保安电源。

5.2装备保障

各相关乡镇、各有关部门以及电力企业在积极利用现有装备的基础上,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建立和完善救援装备数据库和调用制度,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各应急指挥机构应掌握各专业的应急救援装备的储备情况,并保证救援装备始终处在随时可正常使用的状态。

5.3人员保障

加强电力企业的电力调度、运行值班、抢修维护、生产管理、事故救援队伍建设。县有关部门也应通过日常技能培训和模拟演练等手段提高各类人员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出现大面积停电后,各有关部门必须保证人员及时到位,以便事故能够得到及时处理。

6宣传、培训和演习

6.1宣传

电力企业、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以及重要电力用户应对全体工作人员加强防范事故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应急救援教育,并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向全社会宣传出现大面积停电的紧急情况下如何采取正确措施处置,增强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6.2培训

电力企业、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以及重要电力用户应认真组织工作人员对应急预案的学习和演练,并通过专业人员的技术交流和研讨,提高应急救援的业务知识水平。

6.3演习

县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至少协调组织一次应急联合演习,加强和完善各企业之间的协调配合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以及重要电力用户应根据自身特点,定期组织本单位的应急救援演习。

7信息

县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事故信息统一对外,并负责拟定信息方案,及时采用适当方式信息,组织报道。

新闻宣传部门应配合县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主要新闻媒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做好信息工作。

8后期处置

8.1事故调查

大面积停电之后,由县有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各相关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认真配合调查组的工作,客观、公正、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发生过程、恢复情况、事故损失等。

事故调查应与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有机结合。事故调查组到达现场后应认真听取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情况介绍,并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协调,参与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事故调查工作包括:调查组的组成,应急救援情况的调查,事故现场调查,技术分析,事故原因的判定,事故性质和责任的查明,编写事故调查报告,提出安全预防措施建议。

8.2改进措施

(1)大面积停电之后,电力企业应及时组织生产、运行等部门分析事故发展过程,汲取事故教训,提出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电力应急预案。

(2)各相关乡镇、各有关部门应及时总结社会应急救援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救援、事故抢险与紧急处置体系。

9附则

9.1预案管理与更新

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以及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或出现的情况,县发改局负责及时组织修订完善本预案,上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

9.2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县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篇9

然而,这起事故的受害者之一――来自乌兰察布市的农民工孟会明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赔偿,迫使他走上了漫长的维权之路。2009年2月6日,孟会明以雇员人身损害赔偿为由依法将负有事故责任的4家企业即发包方包头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转包方甘肃省第二安装工程公司、转包方甘肃冰川制冷空调工程有限公司、承包方包头市致兴彩钢钢构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推上了被告席。2009年5月20日上午,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依法开庭审理了此案。7月1日,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依法下达了(2009)包开民初字第87号民事调解书,除甘肃省第二安装工程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外,其余被告方共赔付孟会明56000元,至此农民工孟会明历经8个月的维权之路终于告一段落,为自己讨回了一个“说法”。

非法转包酿出命案

在此案中,作为第一被告的包头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发包的保温库轻钢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对该中标项目缺乏有效的监管,中标者又将到手的招投标项目非法进行了转包,最终承包给一个既无施工资质,又无安全生产条件的私营企业,从而导致了这起“一死三伤”责任事故的发生。2009年1月20日,事故调查组下发了包安监事故调查字(2009)10号文件,对此起事故的发生及相关责任者进行了通报。

事故调查报告认为:2008年9月,甘肃省第二安装工程公司委托梁继远为人,在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液态奶事业部招标办公室通过投标方式取得包头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保温库轻钢工程建设施工项目。梁继远未经包头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同意,擅自以甘肃冰川制冷空调工程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总经理的身份,将此项目非法转包给无钢结构安装资质的包头市致兴彩钢钢构工程有限公司,并于2008年10月22日与其签订了施工合同。包头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负责人刘炳政没有认真审查施工方资质,在没有签订正式合同的情况下,于2008年11月1日允许施工方进入现场开始施工。2008年11月11日,刘炳政补签合同时发现合同单位并非中标单位且无钢结构安装资质后,并没有阻止施工单位施工。2008年11月17日,包头市致兴彩钢钢构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现场负责人王金矿通过冯锋雇佣十名作业人员使用该公司租用的3组简易可移动脚手架,往11米高的保温库顶架设彩钢保温板。17时20分许,被雇佣的农民工张向飞、刘文生、杨志义、孟会明4人分别站在两组较长的脚手架上安装保温板,下方6名作业人员在两侧移动另一组脚手架时,脚手架忽然失去平衡,向东侧倾倒,并将另两组脚手架砸倒,架上4人从8.5米高处坠落,农民工张向飞当场死亡,刘文生、杨志义、孟会明被送往医院抢救,目前已经脱离生命危险。

事故原因已经查明

事故发生后,社会各界给予了广泛关注。包头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两级事故调查组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事故现场进行了认真勘察,对事故发生单位有关人员进行了仔细询问。调查组对各种证据进行认真审查后认定:该起事故的发生既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其中,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违反有关操作规程,使用不具备安全条件的简易可移动脚手架,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事故的间接原因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包头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未对项目施工方资质进行认真审查,未使用中标单位进行施工,且安全管理存在严重漏洞,对作业现场没有认真检查,没有及时发现和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二是甘肃冰川制冷工程有限公司本身不具备相关资质而承揽工程项目,又非法将工程项目转包给同样不具备资质的生产经营单位并从中渔利;三是包头市致兴彩钢钢构工程有限公司非法承揽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不善,对临时雇用人员安全教育不够、安全交底不清、安全监护不利,使用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脚手架。

最后,经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分析后认定,包头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保温库工程“11.17”张向飞高处坠落死亡事故为一起责任事故。事后,有关部门已对相关责任者分别给予了行政处罚,并由包头市安监局依法监督执行。

致残农民工依法告倒侵权者

这起“一死三伤”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从发生到现在已将近6个多月,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本应早该结束。但受害人孟会明至今仍躺在家里忍受着伤痛带给他的折磨。负有事故责任的4家企业相互推诿,谁都不愿担责,除了发包方包头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承包方包头市致兴彩钢钢构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为孟会明支付了住院期间的医疗费外,孟会明没有得到分文赔偿。经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司法鉴定所鉴定,孟会明为九级伤残。2009年1月23日,该所为他出具了【2009】临鉴字第SC-14号人体伤残程度鉴定书。为了要回自己应得的赔偿金,他多次找到事故责任者,但均遭到对方的拒绝。无奈之余,2009年2月6日,孟会明一纸诉状将发包方包头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转包方甘肃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转包方甘肃冰川制冷空调工程有限公司、承包方包头市致兴彩钢钢构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告至法院。请求法院依法判令四被告共同赔偿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陪护费、误工费、一次性伤残赔偿金、精神抚慰金、交通费、伤残等级鉴定费等共计69152元。同时,请求法院依法判令四被告承担他今后的治疗费。

篇10

建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按照《安全生产法》规定,公司及项目经理部应编制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处理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应急救援人员、应急救援器材、设备要定期组织演练。使企业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企业员工提供更好地安全环境,保证各种应急反应资源处于良好的战备状态。

(2)发生安全事故应及时上报,应保护好现场,及时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按照应急救援预案的规定和要求,以及事故现场的特性,根据状态发展要求,以及事故现场的特性,根据状态发展要求,充分使用应急救援资源和社会救援公共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减少人员伤亡。

(3)发生安全伤亡事故应及时如实上报公司, 24 小时内报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工会,必要时应向检查、公安部门报告,现场施工人员在组织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召集现场目击者或当事人询问情况,做好记录,并将初步调查情况写成报告。

(4)发生死亡、重伤事故应及时处理结案,填报《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上报有关部门。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制度使劳动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坚持伤亡事故报告制度,有利于上级部门查明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拟定改进措施,有效地防止同类事故的发生。

推荐阅读:重大事故应急预案预防档案馆突发重大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夏令营学生食物中毒重大事故应急预案专项应急救援的预案灾害性天气预警的应急救援预案煤矿火灾应急救援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