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优化方案范文
时间:2023-06-08 17:40: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应商优化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商务发展核心,以优化企业服务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认真落实商务惠企政策,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积极促进自主开放进程,落实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努力推动投资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增强吸收利用外资的竞争力。力争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指标实现新突破。
二、工作措施
(一)认真落实扩大外资市场准入工作。贯彻落实《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按照国家统一安排,落实全面清理取消在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以外领域针对外资设置的准入限制,实现市场准入内外资标准一致,落实以在线备案为主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
(二)做好“外商服务大使”工作。实施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大使制度,围绕当前外资工作的难点、热点和影响外资持续稳定发展的痛点、堵点等问题,建立健全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机制、信息传导机制及咨询和问题解决机制,对外商投资企业开展全覆盖、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贴心服务。
(三)深入调研,与企业开展面对面交流。扎实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深入外资企业、外贸企业,宣传解读国家省市政策,收集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涉外单位层面能够解决的,协调相关单位解决;需市级层面协调解决的,提请市商务局研究;需省级层面解决的,积极争取省商务厅帮助协调解决。
(四)持续做好涉外政策推送宣讲工作。按照“放管服”改革标准化要求,对于服务对象面广量大的工作,建立有效的制度供给,全面梳理汇编中央和省、市涉外政策,加强涉外扶持政策推送,会同涉外单位分片分期开展政策宣讲培训,政策资金类做到公平、透明、简便、可查询;政策服务类做到推送全覆盖,切实帮助企业学好用好各级各类涉外扶持政策。
(五)加强对外商投资重大项目的调度。对重点外资项目、外资企业实行专项台账管理,分别建立静态和动态管理台账,建立外企项目、外资企业沟通联络“直通车”,强化对重点外资项目的调度督导,力促签约项目升级落地、在建项目外资到账。
(六)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投诉的化解。健全外商投诉争端调处机制,对外商投诉认真对待,妥善处理。属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纠纷,厘清责任,勇于担责;属于企业之间的纠纷,努力协调,妥善化解。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压实工作责任。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各相关业务科室具体实施。成立商务局优化营商环境迎评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党组书记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外资科、外贸科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同时,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常态工作,要求各科室要深刻认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大意义,结合工作实际,落实具体的惠企优企举措。
(二)加强学习,增强本领。在派出招商骨干人员赴浙江省桐庐县学习的基础上,组织业务人员到上级部门和先进地区学习招商引资利用外资、促进营商环境建设好的经验和做法,全面对标全国发达省份和地区,寻找差距,更新理念,总结经验,全面提升了改善营商环境的标准和水平。
篇2
[关键词]集中采购;物资;招标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8-0089-02
1物资类集中采购的特点
“集中采购”顾名思义,就是整合各种同类的需求,改传统的“随需而购”即“分散采购”为一次性的、集中采购。集中采购的产品应是在各种历年分散采购的数据基础上,统筹归纳出来的产物。“通用性”是集采对象的重要属性之一。
一般的,考虑到采购成本,集中采购合同有效期跨度为2~3年,因此产品技术性能的稳定性尤为重要。更迭迅速或技术尚待完善的产品,暂不适宜纳入集中采购的范围。
2制定招标方案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在现有的各种采购方式中,公开招标由于最具有竞争性,因此最容易采购到高性价比的产品。集采产品的“通用性”和“技术高成熟度”与公开招标相呼应,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供应商间的竞争,帮助买方选择出最合适的供货商。因此,公开招标是集中采购常用的采购方式。在招标方案的制订中,有以下需要注意的关键细节:
2.1标包的划分
标包划分的目的是优化采购结果,减少采购风险。因此,划分标包时应根据买卖双方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举例如下:
由于集采产品量大,供货批次多且某些供货需求存在一定的突发性,为缓解供应商的供货压力,可以结合供应商常规平均产量,将整体的采购需求量按照数量的多少,划分为多个标包,最终形成多厂家同时为某集采产品供货的局面。这种供货方式不仅能有效规避因为单个供货商的技术缺陷而大面积影响公司该类产品性能的风险,还能通过适当的奖惩机制,将竞争延续至采购执行阶段,为后续的供应商管理埋下伏笔。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在使用集采产品时,对其性能指标必有不同要求。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空气湿度大,含盐量高,对产品防潮,防酸雾性能要求更高。此时,按区域地理环境划分标包将更科学。
2.2资格预审、资格后审的选择
集采类物资的通用性和技术高成熟度显然在市场上具备很多潜在供应商。因此,为降低评标阶段的工作量,缩短评标时间,集中采购的公开招标常选用有限数量制的资格预审。
2.3获得真实的产品性能数据
为公平地凸显各投标产品的品质差异,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让各投标人统一提供投标样品,在统一的第三方检测单位,按照资格预审文件中已约定的检测方案开展第三方的质量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作为投标文件的一部分,供评委参考评分。
完成检测的样品,可以同角度拍照产品的关键组成部分并分别录制成音像制品,最后将中标人的录制资料分发给各集采产品的使用人,保证投标样品和实际供货产品的一致性。
2.4评标方法的选择
常用的评标方法分为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和综合评估法两类。不同的评标办法,给投标人传递的含义不同。
为防止投标人打价格战,缩减生产成本,降低供货产品质量。综合评估法可以把价格、商务、技术全部折算为货币、分数或比例系数后统一比较,选出最大限度满足招标文件各项要求的投标人中标。
在招标方案中,可以事先制定明确的技术商务打分表,评委根据厂家的技术、商务点对点应答逐一评判打分;厂家的有效报价则按事先约定的计算公式自动计算得出价格得分。考虑到集采产品的通用性强、技术成熟度高,常用的价格计算公式有三种。
2.5价格联动
原材料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当原材料价格波动时,其生产成本必然发生变化。为保证买卖双方的利益,可以在招标方案中制定对应的价格联动方法并写入合同。当原材料价格波动超过事先约定的阀值时,供货价格按照约定的算法更新。
3采购实施与闭环管理
完整的采购工作不仅包括第一阶段的集中采购招标等商务活动,还包括第二阶段的采购执行及执行过程中相关问题的分析及处理。
传统分散采购时,需求部门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设计采购方案、完成采购、签署合同并负责合同的履行。最后,采购方案设计者还可以根据合同履行中碰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优化来年的采购方案,形成闭环的采购管理。
集中采购以后,企业为缩减库存成本,一般选择“集中采购、分散执行”。即:招标完成后招标人先与中标人统一签署供货合同,但是分批供货、分批付款。由于前期招标方案制作人不可能全程参与后期采购执行,因此,公司内部各层级间相互配合的顺利完成采购执行,是集中采购成功的另一关键因素,也是不断优化采购方案,实现集中采购闭环管理不可或缺的基础。
3.1信息双向共享
集中采购以后,由于集采产品的应用范围广、实地应用环境复杂、涉及人员多,采购方案设计者往往并不在合同履行分歧发生的现场,无法真实、全面的获得第一手信息,因此难以公允的处理矛盾纠纷。合同的顺利执行,只能依赖于供应商与实际产品应用者的自行沟通。因此,信息共享尤为重要。
信息共享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招标人需及时全面的向企业内部所有潜在集采产品的使用者共享合同签署情况,介绍产品的使用范围、条件、售后服务内容等;另一方面,是集采产品的使用者应及时记录并向集采招标方案制作者反馈供应商在合同履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协助不断完善集中采购的招标方案。
3.2供应商管理
根据供应商提供的产品类型,一般可以把供应商分为“战略型”“瓶颈型”“杠杆型”“一般型”四类。实践证明,在此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供应商评价,并采取不同的奖惩措施,是激励供应商积极履行合同的有效方法;同时,在前期招标时若需要用到综合评估法进行评标,拟选择的不同级别供应商可以为评标时技术、商务、价格提供参考依据。
3.3供应商管理的实现
供应商管理可以借助供应商评估的手段实现。包括:“绩效评估”和“合作关系评估”两方面。
绩效评估由“项目评估”和“年度评估”构成。“项目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供应商在日常合作中的表现,主要关注产品质量和服务。评估的实施人员为具体集采产品的使用者;“年度评估”是站在全年的角度,整体评价供应商的全年的合作表现,包括:技术、交付、质量、服务、供应商全年的发展情况如:主企业实力、社会影响等。评估的实施人员可选择年度采购量大的产品使用者承担。
“合作关系评估”包括两部分。其一:我方企业与供应商双方彼此的依赖程度。即:供应商不可替代独家供货额比例、供应商的交货提前期、历史合作状态等。其二:供应商对我方企业的重要性。即:采购金额、产品重要性、高层互访、战略匹配、产品分布情况等。由于“合作关系评估”与具体产品执行的关联度较低,此部分工作可以由前期采购方案的制订者完成。
3.4采购闭环管理
篇3
[关键词]第四方物流 信息化 标准化
一、第四方物流的产生
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把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即所谓的第三方物流。尽管第三方物流(3PL)方式具有明显优点,但其预期效益常难以实现,尤其难以整合整个地区、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所有的物流资源,难以解决当今物流瓶颈,达到最大效率问题。
物流管理的日益复杂和信息技术的爆炸性发展,使供应链管理越来越需要一爪“超级经理”以监控制造企业或分销企业的供应链运作,并在客户、企业及供应商之间充当唯一“联系人”的角色。当前在国外悄然兴起的第四方物流(Fourth Party Logistics,4PL)运作方式对中国企业开展4PL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第四方物流的概念和特征
1、第四方物流概念
美国著名管理咨询机构埃森哲公司最早提出了4PL的概念:“4PL供应商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4PL主要是对制造企业或分销企业的供应链进行监控,在解决企业物流的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解决物流信息充分共享、社会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的问题。4PL对物流过程进行功能整合,对物流作业有了更大的自。它以整合供应链为己任,向企业提供完整的物流解决方案,能控制和管理整个物流过程,并对整个过程提出策划方案,再通过电子商务把这个过程集成起来,以实现快速、高质量、低成本的物流服务。
2、4PL两个明显特征
1)它提供的是一套完善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2)4PL通过影响整个供应链来增加价值。
4PL通过提供一个全方位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来满足企业所面临的广泛而又复杂的需求。在综合的供应链系统中,4PL主要通过四个途径来实现增值:增加收入;减低运营成本;减少流动资金;减少固定资产投入。
三、中国发展4PL的思路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独特的机遇,中国极有可能出现一些大型的4PL公司。全国范围内复杂的物流设施和各地迥异的交通状况以及差异化极强的地区性物流标准和立法,都为出现几个大的4PL来有效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提供了条件。中国发展4PL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政府应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物流产业发展政策。
4PL发展的前提是先进的物流基础设施,因而政府应统筹规划,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并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力量涉足物流业的投资建设,促进我国物流业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为有准备地引导和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政府还应制定规范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总体目标,以形成良好的制度环境。政策的制定应着重考虑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以物流服务需求为依托,最大限度地降低全社会的物流总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2、加快物流产业标准化、规范化进程。
要实现4PL,首先要实现物流的标准化、规范化。对物流行业来说,首先需要用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式将物流环节有机链接起来。如果没有相适应的物流接口标准,很难想象其链接的难度和成本;其次还应对有关细节做出明确规定,如物流用语、计量标准、包装标准、装卸标准等。对物流企业来说,标准化是提高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对消费者而言,享受标准化的物流服务是消费者权益的体现。为适应国际贸易的需要,网上信息传输也应采取国际通用的标准。
3、大力发展3PL企业,为4PL发展作铺垫。
中国目前供应链管理技术尚未发育成熟,供应链/物流管理专长稀缺,企业组织变革管理的能力较差,同时整个物流的基础设施落后,通常客户规模较小。因此,4PL的发展必须在3PL行业高度发达和企业供应链业务外包极为流行的基础上才能够发展起来。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分散,既有改制后的大型物资集团,又有生产企业延伸供应链而形成分管专业化物流公司,还有外商和民营企业,为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大力发展3PL,培育大型企业集团,这样既可以在不增加资本投入情况下,提高物流业的效益,同时为4PL发展作为铺垫。
4、建立全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4PL。
4PL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不是物流的利益方、能实现信息共享、有能力整合所有的物流资源。而真正满足这些条件的只有一种虚拟的物流网络平台,这就是全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它能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提高我国物流产业的综合协同能力。建立在Internet上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可让所有用户输入的资料都直接进入数据库以便进行各种各样的数据处理。所有的数据可以永久储存,所有的用户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互动式经营。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合了社会资源,解决了物流信息充分共享、社会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的问题。它作为客户间的连接点,通过合作或联盟提供快速、优质、高效、低耗的多样化服务。它作为新的生产方式所产生的时空概念,可以大大缩短物流时间,为企业带来盈利和利润的新增长点。目前日本、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宏观上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并且在企业运作过程中也能提供网络化服务,我国应尽快建立这种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重点培育已经具有4PL雏形及有一定物流基础的物流信息平台,促使我国的物流产业真正成为“第三利润源泉”。
5、大力开发通用4PL决策信息系统
在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中,4PL决策信息系统开发是决定成败的关键。通过对大量国内外4PL企业的调查分析,结合国内物流企业的实际特点,设计出了通用的4PL决策信息系统的总体功能模块。4PL决策信息系统是在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共享的基础上,对3PL供应商进行评价,对物流业务的解决方案进行优化与决策,以行业最佳为目标,更好地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
1)物流基本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地理交通信息、港口信息的基本管理。
2)3PL供应商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①网上注册:为3PL供应商提供网上注册的功能:信息维护:为3PL供应商提供信息维护的功能。信息主要包括运营业务范围、提供的运营工具、可提供的运营路径及可提供物流服务的大致运营时间等。可用资源管理:是提供给3PL供应商的网络信息维护功能。这里的信息主要是指3PL供应商可以提供的物流系统的资源,即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可以提供的运输载体及数量,以及可以提供的仓储能力等,需要3PL供应商实时更新维护。
3)客户、供应商交互信息管理模块主要有以下三个功能:①客户物流服务咨询与反馈:客户通过网络提交自己的物流服务的具体需求。4PL服务商通过3PL供应商能力和自身能力的综合,给用户一个反馈信息,主要包括是否有能力承接此项物流业务,以及解
决物流业务的具体方案。②3PL供应商物流指令执行状态功能模块:3PL供应商可以通过此模块在网上实时修改相关物流业务的执行情况。③客户物流业务执行情况查询:客户可以通过此功能来查询自己相关物流业务的执行情况,包括是否已经执行或已经执行到什么地步等。
4)物流解决方案优化决策模块可实现下列功能:①优化方案:根据合同要求,分析货物从送货地点到目的地的可选路径,以及仓储及配送的策略,并做出选择。②运输载体选择:根据货物的具体尺寸、体积和质量等,分析可以选用的运输载体,并做出选择。
5)3PL供应商评价模块:通过建立对3PL的评价体系,对众多的3PL供应商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3PL供应商选择时的一个参考因素:同时,这个评价结果随物流业务的进行,根据各个3PL供应商的表现不断修正。
6)运输路线及3PL的选择模块能实现下列功能:①3PL供应商选择:根据上述选择,在3PL供应商评价的基础上,分析物流成本、物流时间和物流质量等,最后对3PL供应商做出综合选择。②路径选择:一方面,使用一定的方法对提出的模型进行优化,提出可供选择的各种方案;另一方面,对上述的路径选择结果和运输载体选择结果做出一定的调整。③下达3PL物流业务指令:根据以上优化、决策的结果,与3PL供应商联系,签订协议,下达相关物流业务的指令。
6、加强对物流配送模型的研究。
目前在物流配送模型的研究,大多注重配送顺序的设计,优化目标为使车辆路径最短,但较少考虑实际道路交通网络因拥挤与阻塞导致的时间延误给车辆配送过程带来的不便和不准时。国外有关车辆配送的模型从最初的Salesman问题和0-1背包问题逐渐发展到分析简单的车辆路径问题与一个配送中心多个配送点的配送策略问题上,也有一些研究致力于较复杂的实际配送问题、随机库存问题或对这些相关问题的整合。随着物流需求的急剧增长及物流成本节省给企业的利润增长,基于零库存与准时配送制(JIT)要求考虑,对配送的时间要求越来越严格,限时配送成为配送的最大约束。另外,由于各种配送车辆的容量限制不同,车辆装载能力成为车辆配送与配载模型中的重要约束。我们除了继续静态模型的研究外,还要组织力量加强对动态的车辆路径问题的研究。
7、建立第四方物流合作的绩效分析体系。
SWOT是西方企业常用的进行经营管理战略分析方法,同样也适合于第四方物流企业的合作绩效分析。4PL使用SWOT分析就是4PL企业根据自己所面临的内部优劣势和外部环境的机遇与威胁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并综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从而实现4PL内部及企业之间的高效合作的分析过程。在具体应用中,4PL企业不仅要考虑所选方案最优,而且还要使该方案对4PL的整体合作为最优。
篇4
1. 供应管理的概念
从结构的角度看,供应链指组织采购,制造和交货期间与贸易伙伴共同维持的复杂关系网。供应链包括取得,运输,存储和销售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的设施。它们由运输线连接起来,材料和产品沿着运输线流动。理想情况下,供应链由多个公司组成,他们的运作像单个公司一样有效,信息和责任充分透明。也可以说供应链是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在所参与企业之间的协调。
企业集成是供应链管理的必然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各企业在完成组织内部的过程重组以提高效率后,相应地还要重新考虑他们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其顾客的关系。集成要求优化过程,即通过降低库存,运输和处理的成本,使定货交付过程的总成本最小化。传统的优化方案可能最小化某个成本,但是不能处理现实中经常发生的复杂的相互依赖关系。而且,制造,分销,运输和零售商业应用重点在于控制本企业直接控制下的成本,而不是控制完整动作的综合成本。
网络时代电子商务以及各种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多个环节的同时优化,新一代的供应优化工具提供了集成方案,使需求预测,库存存储和运输决策能一起进行。在供应链管理中,新一代的应用程序不仅优化了成本,还优化了可以强烈影响顾客满意程度的质量和时间因素。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商业框架,有多个应用环节组成,可分为两个阵营:规划和执行。规划过程集中需求预测,库存仿真,经销,运输,制造计划与调度。规划软件是为提高预测的精确度,优化产品的调度,减少库存成本,缩短订购周期时间,降低运输成本,改善顾客服务而设计的;执行过程处理贯穿价值链的产品釆购,生产和批发。供应链执行应用是为管理经过销售中心和库房的产品流而设计的,重点放在库房和运输操作的有效管理以及其与规划系统和其他企业软件应用的集成需求。供应链执行由订购、生产、补充预测、各种计划、采购和销售模块组成。
2. 区别情况采纳不同的供应链结构
不同的战略目标激励着公司采用不同的供应链结构。如集成的“按库存的生产”方式,流通领域集成方式,按定单生产方式等。
(1) 集成的库存生产方式。传统的供应链称为按库存生产模型,在大众产品环境下特别有用。生产量和日期由预测决定,不考虑个别顾客要求,顾客得到的是从库存运来的货物。利用现代技术可更好的协调完整过程,诸如从采购、生产、库存、打包到分销的垂直集成。分销可有多个渠道*供应链操作支持所有渠道,起到平衡作用。产品的多渠道经销需要及时跟踪并精确报告库存情况,分销能力和动态安全存货的维护。为了管理资源分配,下层部门每天都把销售和库存信息集中送到总部,经分析整理得出预测结果。带来的好处:关键资源的分配更合理?计划和集成采购的性能很高,使上市时间缩短,控制了生产过程中完整的原料流程。
(2) 流通领域集成方式。经销商不仅提供物流,还为供应商和顾客提供新信息服务和市场援助。供应链集成有助于销售商从拉式促销转向推式促销,销售部经理能够利用商店销售点数据清单更有效地计划和促销。与经销商的集成,将天天减少每次促销规划和存储所需的时间。经销商通过供应链可监控批发商,补充库存以达到一致的服务水平,顾客得到的好处是降低流通成本,交付更及时,更有效的购物和服务。而这一些需要宏观的企业过程集成和完善的应用程序才能实现。
(3)按定单生产方式。以戴尔公司为例,看按订单迅速生产和发送低价位高质量的机器。为了在残酷的个人计算机和台式服务市场上竞争,戴尔有一条非常灵活,机动的供应链。上连计算机各部件的生产厂家,如CPU生产商Internet?硬盘制造商Maxtor主破_制造商^electron,下连顾参。生产车间按照订单生产每一台PC,驱动器,主板,芯片都按照顾客的要求添加在—起,在流水线上完成。公司没有成品库存,定制的计算机使用最先进的部件,直接与顾客接触,快速发货,提供一流的服务,该公司就是用这样良好的供应链战略取得了成功。
3.如何建立电子供应链
要在顾客,经销商,供应商和外购伙伴之间塑造电子供应链,可采取如下7个歩骤。
(1) 明确供应链目标。供应链管理是整个商业设计的基本元素,公司必须明确自身供应链管理战略,选择合适的供应链方式。
(2) 审核供应链就绪情况。审核供应链是否为顾客需求?为全球化即将到来的信息时代需求做好准备,如何促进公司内部和公司与外部伙伴的协调?性能衡量是不是最新的?与行业内部和行业外部的其他公司比较起来如何?这样的评估能够为供应链开发提供一个与公司有关的特定方向。
(3) 为供应链的集成指定商业方案,方案必须在战略与实践两个层面上制定*并结合对方向的清晰判断,以及成功的事例。
(4) 建立供应链实施小组,在公司建立一支战斗力强但人员编制紧凑的供应链管理队伍。目标就是领导公司提供解决方案的分析,设计和实施,把公司上下和公司与外部伙伴的服务和成本收益提高到新的高度。这次队伍将作为公司顾问,提供一流的管理支持,降低成本,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序。设计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让他们了解从采购到生产到顾客服务的供应链的各方面;最新的决策支持工作;与合作伙伴建立双赢合作关系的最佳方式;协作团体工作基本的辅助设计。
(5) 开始供应商集成。说服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和顾客参与,公司需要合作者支持新的虚拟组织。
(6) 制定性能度量方法。实施供应链之前一定要和与你合作的供应商达到共识供应链性能如何衡量?并制定业绩奖惩制
(7)学习,培训,教育。商业过程的优化,需要在职工,供应商和供应链其他成员的教育上有所投人。任何人,队伍,公司的知识是永远要补充的。承担起全公司的义务.创造和管理一个能够应付全球商业问题的更复杂的组织。组织必须在不断的培训,指导,教育和反馈系统上加大投资。让公司职工武装最新的思想。
篇5
关键词:交通工程机械;进口服务备件;物流网络优化;方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52.1 文献标识码:A
交通工程机械出现故障将导致工程中断,物流部门能否及时供应服务备件至关重要,因此服务备件物流是售后维修服务的重要保障[1],优化服务备件物流网络有助于直接提升企业售后服务水平。机械行业多数产品的服务备件由国内生产供应,然而交通工程机械不同,较长时间以来,由于国内技术水平等因素,多数服务备件尤其是核心备件依赖进口,相比其他机械产品的国内服务备件物流网络,交通工程机械的进口服务备件物流网络更复杂,其物流网络的优化活动存在明显的特殊性。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各类铁路、公路等交通工程项目大规模开工建设,国内对交通工程机械的需求显著增长,众多交通工程机械企业业务规模不断扩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售后服务成为企业展开差异化竞争的新手段,对提高客户满意度非常重要[1-2];为增强竞争优势,提升售后服务水平,交通工程机械企业对进口服务备件物流网络进行优化具有重大意义。
1 文献回顾
服务备件物流网络优化是服务备件物流管理的核心活动,国内外学术界对相关问题作了一些研究。在国内,崔益明等(2004)探讨了在备件库之间以信息化为联系纽带建立两层备件网络[1],陈娟等(2008)提出了根据服务备件物流服务水平的目标进行网络配送中心的规划[2],戴勇(2010)则探讨了成本优化、客户满意优化与服务备件物流网络结构的关系[3],马汉武等(2011)使用双层规划建立了服务备件二级物流网络的设施选址、运输路线安排、库存控制模型[4]。在国外,Liu等(2003)基于备件单级物流网络,设计了一种解决选址、车辆路线安排的两阶段启发式方法[5],Cohn(2006)针对低需求、高成本的服务备件库存存储和选址问题提出了基于复合变量的物流网络优化设计方法[6],Mehmet(2007)围绕一定的库存成本预算下实现整个网络较高的服务水平,研究了服务备件物流网络的库存设施选址[7],Lonardo(2008)以库存成本节约为核心设计了服务备件物流网络的优化模型[8],国外研究以库存问题为核心提出了服务备件物流网络优化的若干方法。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是鲜有文献对进口服务备件物流网络优化进行探讨,针对进口服务备件物流网络优化的特殊性的分析极为罕见,围绕进口服务备件物流关键需求优化物流网络的研究很少。本文从进口服务备件的视角,阐述了进口服务备件物流网络优化的特殊性、优化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以某大型交通工程机械企业为例(出于法律方面的考虑,本文以A公司代替该企业的真实名字),分析了其进口服务备件物流网络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全面提出了物流网络优化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为机械行业各类企业优化设计进口服务备件物流网络、提高售后服务水平提供理论借鉴和决策支持。
2 进口服务备件物流网络优化分析
相比机械行业其他产品的国内服务备件物流网络,交通工程机械企业的进口服务备件物流网络更复杂,物流网络的优化存在特殊性;需首先分析交通工程机械进口服务备件及需求的特点、物流网络优化的特殊性及其特殊要求,然后在此基础上设立物流网络优化的原则及目标,确定物流网络优化的内容与步骤,选择物流网络优化的方法与工具等[7-8]。
2.1 交通工程机械进口服务备件及需求的特点
交通工程机械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挖掘机械、铲土运输机械、路面施工与养护机械、混凝土机械、压实机械、桩工机械、凿岩机械、起重机械、隧道施工机械、其它专用机械等[9]。一方面,由于我国交通工程机械行业零部件生产商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另一方面生产商对配套零部件的研发重视不够,大部分企业聚焦在主机上,造成国内零部件技术水平不高,多数零部件依赖进口。在售后维修服务中用于替换原有进口零部件的服务备件,由于国内尚无较好的替代产品,为保证机械整体性能,同样依赖进口;核心及关键服务备件对进口的依赖更是全面性的,包括液压元器件、发动机、控制元器件和传动系统等,液压件的进口依赖问题最为突出,进口比例在70%~80%,其中国外品牌占据国内挖掘机液压油缸70%以上的市场份额[10]。
交通工程机械企业进口服务备件的需求特点与进口零部件不同,进口零部件的需求主要由产成品生产计划拉动,但是进口服务备件的需求取决于机械故障产生的具体状况,需求时间、需求量和需求种类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不可预测性,这种备件物流网络面对的是时间、数量、种类均不确定的备件需求,与进口零部件物流网络在结构、结点、路线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本文以提升交通工程机械企业售后服务水平为主要出发点,集中于进口服务备件(而非零部件)物流网络优化的研究。
2.2 进口服务备件物流网络优化的特殊性
交通工程机械企业进口服务备件与机械行业其他产品的国内服务备件物流网络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包括运输、物流中心选址、通关及关税、库存等方面。这些差异构成了进口服务备件物流网络优化的特殊性,详见表1。
以上特殊性分析表明,进口服务备件物流网络优化需满足几个方面的特殊要求:国际干线运输路径最短化、区域物流中心与进口口岸位置可重合、口岸通关效率高、关税政策有利、物流中心库房具备保税与非保税双重功能等。
2.3 服务备件物流网络优化的原则与目标
物流网络优化必须事先确定需要遵循的原则[11]。首先必须充分考虑进口服务备件物流网络优化的特殊性,才有优化目标达成的现实性;其次应满足客户需求,即客户对订单响应时间、订单满足率等方面的关键需求须得到满足;再次必须考虑企业(包括合作经销商)的服务成本和收益;因此,在满足外部客户需求、企业内部需求之间取得平衡,是服务备件物流网络优化需遵循的总则[12]。基于这个总则,优化活动的主要目标包括:(1)缩短客户订单响应时间:从机械产生故障发出服务备件订单的时间算起,限定普通补货订单和紧急补货订单响应的最低速度,确定两种订均响应时间的具体目标;(2)提高补货订单满足率:须限定普通补货订单和紧急补货订单最低满足率,确定两种订均满足率的具体目标;(3)确定服务备件运输成本与库存成本节约控制的具体目标。
2.4 服务备件物流网络优化内容与步骤
根据物流网络优化的主要理论,一般物流网络优化的内容主要包括物流网络结构优化、物流设施选址优化、运输模式优化、运输路线优化等[5];紧密结合A公司进口服务备件物流网络现状(下文3.1部分将具体分析),本案例物流网络优化的内容主要包括物流中心选址、物流中心库型、物流网络结构、运输路线、运输供应商遴选等方面,其中物流中心选址及物流网络结构优化最重要[6],因为只有在这两者确定后,企业才能根据周围环境、外部资源和企业自身能力进行库型优化、运输路线优化、运输供应商遴选等工作;总体而言,前两者与后几方面的关系恰如战略与战术的关系。物流网络优化的一般步骤如下:(1)确定优化目标及优化方法;(2)分析优化需求;(3)采集业务数据;(4)应用专业软件工具进行模拟计算,得出优化理论方案;(5)根据实际情况评估修正理论方案;(6)提交最终优化方案[7-8]。
2.5 服务备件物流网络优化方法与工具
影响服务备件物流网络优化的静态和动态因素非常多,在实际工作中需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紧密结合的方法。一方面,需在技术层面上对物流网络设计深入开展定量研究,现实工作中,单纯应用数学工具、建立模型优化物流网络难以符合实际需要,应用专门的软件工具优化效果及效率更佳[5-6];目前主要采用CAST和T-Mod两种专门软件。CAST(Computer Aided Strategy & Tactics,计算机辅助战略和战术设计)是Radical公司开发的物流网络优化设计软件,使用时将企业内外部各种业务数据包括客户、经销商、供应商、物流基础设施等环境信息输入系统,主要功能是给出物流中心设施选址建议、提供物流网络结构优化方案等。T-Mod是i2公司推出的一个运输模型分析软件,它可以通过模拟运行,设计出一个优化的运输路线方案,适用于从物流中心到客户群体的运输方案制定,是战术层面优化设计运输网络的有力工具;另一方面,还需紧密结合进口服务备件物流网络优化的特殊性,对物流网络优化活动具有重大影响的外部环境因素展开全面的定性研究[7-8];前面关于进口服务备件物流网络优化特殊性的分析提出了几方面特殊要求:国际干线运输路径最短化、区域物流中心与进口口岸位置可重合、口岸通关效率高、关税政策有利、物流中心库房具备保税与非保税双重功能等;主要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政府、海关政策、物流基础设施水平、运输供应商服务及成本等方面。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紧密结合的方法,物流网络的优化方案才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有效性[11-12]。
3 交通工程机械企业进口服务备件物流网络优化——以A公司为例
紧密结合考虑进口服务备件物流网络优化的特殊性,以大型交通工程机械企业A公司为例,深入分析其进口服务备件物流网络现状,围绕内外部需求制定物流网络优化目标,遵循优化内容和步骤要求,借助专业软件工具、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制定解决方案,优化区域物流中心选址与库型选择,优化物流网络结构、配送运输路线以及运输供应商遴选,并对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3.1 进口服务备件物流网络现状与问题
A公司多年来业务规模位居国内交通工程机械行业前列,不但是国内市场产品销售品种最齐全、最大型的交通工程机械企业之一,其产品还出口到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出口创汇超过10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15.8%。A公司在交通工程机械的主机方面优势明显,但产品中很多核心及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成本约占出口价格的30%;在售后维修服务中用于替换原有进口零部件的服务备件同样依赖进口,尤其是液压元器件、发动机、控制元器件和传动系统等核心、关键备件,形成了与机械产品营销网络配套的进口服务备件物流网络;同时A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产品营销体系及售后服务备件物流网络。一方面,近年来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交通工程机械市场之一,行业竞争加剧,售后服务作为新的竞争优势被提高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随着A公司国内业务规模持续扩张,原进口服务备件物流网络缺陷日益明显,逐渐不能满足客户对售后服务的更高要求,因此,对物流网络进行优化成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如图1所示,A公司运行多层的进口服务备件物流网络,备件供应路径为:国外供应商备件区域物流中心(新加坡)进口口岸中国四家经销商总公司库房经销商各分公司库房。
区域物流中心(新加坡)通过国际运输从四个报关口岸向中国供应备件;普通补货与紧急补货的运输方式分别为海运和空运;补货先运至指定的四个口岸,普通补货不能直接运抵各经销商分公司库房,而是先运到总公司备件库房,再进行二次甚至三次转运;紧急补货则由各口岸直接转运到经销商分公司备件库房。因此,原物流网络的运行绩效相当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补货订单响应时间长。根据客户需求与交通工程机械行业售后服务标准,普通补货订单响应时间不超过7天,紧急补货订单响应时间不超过48小时。A公司进口服务备件物流网络的绩效现状为:普通补货订均响应时间为15.1天,紧急补货订均响应时间为4.2天,远未达到客户需求和行业标准,势必导致售后服务的客户满意度低下、产品综合竞争力减弱。
(2)补货订单满足率低。交通工程机械的服务备件需求种类多、数量大,由于A公司的补货订单响应速度慢,补货提前期(lead-time)过长,导致各经销商各级库房难以保障各类备件的订单获得较高的满足率,缺货机率较大,普通补货订单满足率只有86.1%,紧急补货订单满足率仅为91.4%;然而根据客户需求与行业标准,普通补货订单满足率为95.0%,紧急补货订单满足率则须达到99.7%。
(3)运输和库存成本高。由于区域物流中心设在新加坡,运输路径并非最短,最短路径应该是由国外供应商直接运往中国,原网络多余的转运大幅增加了运输费用;国内各经销商指定不同的进口口岸,明显提高了区域物流中心的运输管理难度与费用和进口口岸的操作成本;由于补货提前期过长,为确保备件供应,各经销商库房不得不持有大量备件库存,库存成本居高不下,削弱了产品价格竞争力及盈利。
综上所述,原物流网络的区域物流中心位置、物流网络的结构、物流运输路线等方面亟待优化;服务备件补货订单响应时间长和订单满足率低导致售后服务水平低,同时备件运输和库存成本居高不下,这些问题已经成为A公司持续发展、赢得竞争的瓶颈,对原有物流网络进行优化势在必行。
3.2 进口服务备件物流网络优化的总目标
基于进口服务备件物流网络优化的特殊性,在满足外部客户需求、企业内部需求之间获得平衡,是进口服务备件物流网络优化需遵循的总则。基于这个总则,A公司设定了“立足并超越行业售后服务标准”的方针,深入分析客户需求,确定优化活动的主要目标为:(1)大力缩短客户补货订单响应时间:从工程机械产生故障发出服务备件订单起,普通补货订单和紧急补货订单响应的最低速度分别限定在7天和48小时内,两种订均响应时间目标分别为5天和36小时;(2)显著提高补货订单满足率:普通补货订单和紧急补货订单最低满足率分别限定在95.0%和99.7%,两种订均满足率目标分别为96.0%和99.8%;(3)进口服务备件运输成本与库存成本降低30.0%。
3.3 区域物流中心选址优化
基于以上分析,在国内建立区域物流中心是物流网络优化的首要任务。充分考虑进口服务备件网络优化的特殊性,确定优化目标,采取正确的优化方法和工具,区域物流中心选址遵循前述6个步骤:
(1)确定优化目标和优化方法。物流中心选址决策因素较多,一般性因素以运输效率(满足客户需求)和运输成本(满足自身及经销商需求)为主;特殊性因素则要求与国际运输高效衔接,充分研究物流中心与进口口岸的位置重合可行性。物流中心选址的目标是综合考虑上述两方面因素,科学合理地进行区域物流中心再选址,达成前文所述的客户订单响应时间、订单满足率及成本节约总目标。优化方法一是技术层面的定量分析,主要应用Radical公司的CAST软件和数据表分析手段,二是对外部条件即候选城市的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的定性分析。
(2)优化需求分析。由于区域物流中心再选址是进口服务备件物流网络优化成败的关键,其优化需求必须与前文所述的物流网络优化总目标保持一致,在此不再赘述;需要强调的是,选址既要满足客户的订单响应时间、订单满足率等关键需求,也必须达成企业自身及经销商的物流成本控制目标。
(3)采集业务数据。业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直接关系到技术分析结果的合理性。数据采集途径主要是信息系统记录、客户及经销商直接提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经销商所有备件库房地址,供应商及客户群分布状况,上一年的订单详细数据(包括重量、配送频率、运输成本等),当前的运输市场运价水平等。
(4)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借助CAST进行模拟计算,得出优化理论方案。基于进口服务备件物流网络的特殊性,综合考虑国际运输、区域物流中心位置、进口口岸通关及保税操作、库存管理等方面的特殊要求,物流中心候选城市必须符合的前提条件是:既是沿海大型国际港口城市也是国际航空枢纽中心;由于经销商的备件库房分布在全国各地,根据沿海城市的发展现状,确定天津、上海和广州为候选城市,他们分别是中国北方、东部和南方最具代表性的口岸城市;将采集到的业务数据输入CAST系统,得出各候选城市为物流中心的进口服务备件运输成本模拟数据,见表2。
结果显示,以上海为区域物流中心的普通、紧急补货订单运输成本均最低,广州次之,天津最高,因此先把天津排除,进一步比较上海和广州其它方面的情况再决定。
(5)进一步评估理论方案。全面展开两个城市的环境分析:针对普通补货订单,从业务规模现状和发展潜力比较两地的港口和机场条件,以及两地到各经销商备件库房的卡车运输时间;针对紧急补货订单,关键是评估两个城市的空运航班资源,从出发航班的频率、数量和最晚起飞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然后结合进口服务备件物流网络优化的特殊要求,重点比较两地在国际运输、进口口岸通关及保税操作等方面的条件。综合评估的结果是:上海最优。
(6)提交最终报告。基于技术分析和实际环境综合评估,上海作为A公司中国区域进口服务备件物流中心的所在地,在客户服务水平提升和成本控制方面都最具优势。
3.4 区域物流中心库型优化
为了达到客户订单满足率目标,A公司在区域物流中心持有库存种类繁多、价值高,如果所有库存进口到中国时就缴清关税,数额巨大,公司将面临沉重的现金压力;同时,由于公司产品出口销售到世界各地,根据集团的服务备件全球共享政策,当国外其他区域的备件物流中心或用户有特殊需要时,中国区域物流中心必须调拨备件到国外,因此如果备件在中国进口时就已缴付高额关税,则使备件成本显著增加,库存共享能力势必严重下降;因此,中国区域物流中心选择保税型库房是唯一选择。
保税型库房主要有保税区库房、保税物流园库房、区外保税库房三种,各类库房的运作条件各有优劣,但同时还必须满足备件物流服务的两个重要要求:(1)保税库房内可设置非保税区域,因除保税功能外,区域物流中心还需接收从国内生产、采购的部分服务备件和经销商返回的多余备件库存,因此库内非保税区域必不可缺。(2)备件出库可采取快速的集中报关模式,以及时完成备件配送。在此情况下,只有第三种库房符合条件,因此中国区域物流中心必须选择区外保税库房。
3.5 物流网络结构优化
物流网络结构由物流结点和运输路线组成[10]。一方面,优化活动重点调整了关键结点的位置,将区域物流中心由新加坡改为上海,将进口口岸结点进行“四合一”,上海作为接收国外供应商补货的唯一口岸,优化活动通过撤并高层结点精简了网络结构;考虑到当前底层结点(各经销商总、分公司库房)存在与布局的合理性,现阶段不进行撤销或合并;另一方面,备件的配送运输不再经由经销商总公司库房转运,原则上从上海运至各备件库房,关于运输路线的优化将在后面具体阐述。通过物流结点和运输路线调整,优化后的物流网络得以瘦身,新的物流网络结构呈扁平化,减少了结点层次,缩短了运输路径,简化了配送渠道,如图2所示。
根据物流网络优化设计理论,在调整物流设施布局数量时,要在客户服务水平和服务成本(主要包括物流中心运作成本、库存成本、运输成本等)之间寻求平衡[7-8]。为支撑全球范围内的全方位产品营销,多年来A公司构建了全球服务备件物流网络;优化中国区域进口服务备件物流网络结构将缩短客户订单响应时间、提高订单满足率、降低运输成本,然而随着中国区域物流中心的建立,A公司全球网络的区域物流中心由4个增加到5个,势必增加物流中心的运作成本及其库存成本,那么物流网络总成本的变化如何?从成本角度出发,物流网络优化的合理性怎样?分析A公司中国物流网络优化后的全球物流中心总数量与全球物流网络总成本变化的关系,经过全面的业务数据统计后得出,如图3所示。
分析A公司全球物流网络总成本曲线,当区域物流中心总数量在4~6个时,总成本最优。A公司优化中国物流网络后的全球物流中心总数量为5个,全物流网络总成本控制仍处于最低水平。
3.6 物流网络运输路线优化
A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紧急补货订单与普通补货订单业务量比例约为3∶1;紧急补货的配送运输路线相对单一,由于时效要求高,从物流中心到经销商各库房采取点对点空运配送的方式,一定时期内不需优化;普通补货订单量比重大,时效要求较低,普遍采用公路运输配送,则需针对原配送运输路线(4个口岸4个总公司库房各分公司库房)的速度慢、成本高等问题进行重点优化。
应用T-Mod专业软件进行分析,根据各备件库房上一年订单的详细记录,研究在规定的运输时间要求内采用更少车辆进行集中运输的可行性。该模式的关键是采取“送牛奶车模式”,即在一定的时间内,利用有限的卡车装载送往不同目的地的货物。应用T-Mod工具时,首先必须明确现实限制条件,包括承诺客户的配送时间、物流中心和客户的工作时间、各地不同路段的平均运输速度、装卸所需时间、允许司机连续驾驶的时间、车辆载重量和容积限制等;然后输入业务数据,包括物流中心、备件库房及客户的地址、运费表、货物信息、现有运输方案等。应用T-Mod优化前后的配送运输路线如图4所示。
3.7 物流网络运输供应商遴选优化
物流网络运输供应商遴选也是优化活动的重要决策,选择资质良好的运输供应商是物流网络高效运作的保证。遴选供应商的步骤一般包括确定候选供应商名单、问卷综合调查、财务能力审核、现场访问、完整询价、资质综合评估及谈判签约。其中资质综合评估是关键环节,在此作重点分析。候选供应商资质评估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为SCORE CARD计分法,是按评估项目对供应商的得分高低进行取舍。另一种为PUGH MATRIX对照法,是按评估的项目在供应商之间进行比较,选择资质最佳者;由于评估项目难以量化,第一种方法的分数易有偏差,第二种方法采取竞争者之间的资质对比,更能作出直观准确的判断,因此本案例中A公司采取PUGH MATRIX对照法评估遴选运输供应商,见表3。
评估时首先依据物流网络运输要求制定评估项目,按照各项目的重要性确定权重值;然后选择一家熟悉的供应商YS作为基准,各评估项目如果优于基准则为“+”,反之为“-”,相同为“S”;最后统计优劣项目个数、权重值和各供应商的总评差值,若差值为正则说明该供应商资质优于基准供应商,差值越大优势越大,如表3所示DL和SK两家供应商最优。
4 优化方案综合评价
优化方案综合评价的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绩效指标)为优化活动的各项目标,涵盖了客户服务改进和成本控制两个方面,具体包括客户订单响应时间、客户订单满足率、运输成本与库存成本的绩效。方案提交后进入方案实施阶段,根据实施成效开展方案定期评价活动QBR(quarterly business review,季度业务评价),根据一年共4次QBR的综合评价,A公司进口服务备件物流网络优化后KPI改进状况见表4。
综合评价总结如下:(1)优化后的新网络与原网络相比,各项关键绩效得到提高,其中普通补货订单的响应时间明显缩短了10.3天、订单满足率提高了10.1%,紧急补货订单满足率提高了8.4%,年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降幅超过30%;(2)新网络绩效与行业标准相比,各项KPI均有一定幅度的超标表现,其中普通补货订单响应时间超标2.2天;(3)新网络绩效与目标绩效相比,除了紧急补货订单满足率刚好达标,各项关键绩效均超过预定目标,其中年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降幅分别超标5.8%和6.2%。总体而言,优化活动显著提升了服务质量,降低了服务成本,充分体现了“立足并超越行业售后服务标准”的企业宗旨。
5 结 论
进口服务备件物流网络的优化是一系列决策分析的过程,需要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优化方法。交通工程机械企业进口服务备件物流网络的优化涉及国际运输及进口通关等复杂因素,应充分考虑进口服务备件物流网络优化的特殊性,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设定优化原则及目标,遵循优化的主要内容及步骤要求,借助专业软件工具、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优化方法。区域物流中心再选址需兼顾物流中心与国际、国内运输的高效衔接,分析物流中心与进口口岸位置的可重合性,并综合考虑物流基础设施水平、运输成本、进口通关和保税操作的便利性;为达到缓解关税压力、全球共享库存、保税与非保税双重功能、快速报关出库等目标,区域物流中心须采用区外保税型库房;在此基础上优化物流网络结构,撤并进口口岸削减中转环节,可使物流网络扁平化;采取“牛奶车模式”可有效优化配送运输路线,应用PUGH MATRIX对照法可有效优化物流网络运输供应商遴选。
研究结果表明:(1)交通工程机械企业通过对进口服务备件物流网络的重新规划,优化区域物流中心选址与库型选择,优化物流网络结构、配送运输路线以及运输供应商遴选,可缩短服务备件订单响应时间,提高补货订单满足率,从而提升售后服务水平、增强竞争优势;(2)优化活动有效降低了服务备件运输与库存成本,由此在提升客户服务质量的同时也实现了企业成本控制的目标,使企业在满足内外部需求之间获得平衡。
参考文献:
[1] 崔益明,朱道立. 服务备件物流研究[J]. 物流技术,2004(3):14-16.
[2] 陈娟,肖国建. 工程机械服务备件物流管理的探讨[J]. 物流科技,2008(3):51-52.
[3] 戴勇. 服务备件物流绩效:基于管理技术影响的实证分析[J]. 经济管理,2010(2):152-158.
[4] 马汉武,朱晖. 基于JITD的服务备件二级分销网络集成研究[J]. 工业工程,2011(6):76-80.
[5] Liu S C, Lee S B. A Two-phase Heuristic Method for the Multi-depot Location Routing Problem Taking Inventory Control Decisions Into Consider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03,22(11):941-950.
[6] Amy Mainville Cohn. Composite-Variable Modeling for Service Parts Logistics[R]. Science Business Media, LLC, 2006.
[7] Mehmet Ferhat Candas, Erhan Kutanoglu. Benefits of Considering Inventory in Service Parts Logistics Network Design Problems with Time-Based Service Constraints[J]. IIE Transactions, 2007(39):159-176.
[8] Lonardo P, Anghinolfi D, Paolucci M. A Stochastic Linear Programming Approach for Service Parts Optimization[J]. CIRP Annals-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08(57):441-444.
[9] 卜昭海. 工程机械[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168.
[10] 黄政平. 核心零部件受制国外多年[N]. 中华建筑报,2013-01-18(11).
篇6
Infor是全球三大企业应用软件之一,年收入超过23亿美元,企业员工9200多人;在完成收购SSA(SSA之前收购了Baan、EXE)等著名企业之后,实现了在行业的快速扩张和发展。Infor在中国的发展也反映出中国快速发展的行业经济。在工业设备和机械、高科技和电子、汽车、金融服务、纺织、第三方物流以及其它垂直行业的制造、分销和服务方面都有强大的客户增长。与上一个财年相比,Infor中国在过去的一年里新客户增加了30%,其中在制造业,典型的客户有香港成衣制造商SmartShirts、生产SUV和卡车的中兴汽车、生产童车及婴儿床的好孩子百瑞康等。
金鸣,现任Infor汽车行业总监。在制造行业尤其是汽车领域有十多年实践经验,是国内制造业知名的信息化专家。金先生在百忙之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非常健谈的他,就Infor专业的物流信息化产品及行业状况做了细致的介绍。
请结合Infor公司的发展史,简单分析国内制造业物流信息化的应用概况。
金鸣:就物流信息化而言,市场上软件产品在十几年以前侧重于库存管理,关注入库、出库、库房的效率以及如何减低库存的问题。主要目的是做到:依靠大规模的运载工具实现集中式的运输,降低运输成本;最大限度地利用仓库面积;实现在仓库中快速地搬运装卸;在物流区域合理地设置中心仓库。
在发达国家,大约20年多前开始使用WMS软件,中国在十五年前开始有应用案例。上海外联发是较早使用我们的WMS软件企业之一。当时WMS软件很少,选用了当时最著名的EXE品牌的WMS软件。在优秀的仓库管理系统的支持下,现在它为索尼、德尔福等制造企业提供物流服务,非常周到及时。发展到今天,物流行业可应采用的软件产品更加丰富,包括WMs(仓储管理)、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SRM(供应商关系管理)、APS(高级计划与排程)以及TMS(运输管理)、DP(需求计划)、FM(财务系统)、PM(绩效管理)、EAM(设备资产管理)等。
针对制造行业,贵公司能提供哪些产品和服务?有哪些特点和功能?请举例说明。
金鸣:Infor软件产品很多,我们说ERP是制造企业管理的基础应用,除了ERP,还有SCM,管理上下游的SRM和CRM,有PLM和APS,还有QC(质量控制)、EAM和PM。这些软件应用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优化供应链。不断优化供应链是制造企业持续降低产品制造和物流成本、增强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也是Infor不断在制造物流软件业开疆辟土,迎合客户行业化需要的利器之一。
我们以Infor汽车行业方案为例进行说明。比较典型的是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上游是它的供应商,下游是它的客户。适合管理它客户端的就是Infor 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管理它零部件或原材料供应商的叫Infor SRM(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一般说来,上下游关联企业的ERP不一样。在处理与下游客户相关信息时,有用E-mail、传真传递信息的,有用Infor软件或其他友商ERP处理企业产供销信息的,不一而足。在“一仆多主”的前提下,需要用一个软件进行管理,客户(“主人”)有什么吩咐都能尽快地应答,在汽车行业Infor的软件产品之一就是Infor CRM-ACM(汽车客户管理)。
Infor ACM帮助汽车零部件企业整合从客户订单到库存、到发运以及对帐完整业务流程。该系统提供全方位的客户需求预测和要货指令的跟踪,以实时信息为基础,实现一致、连续的客户对话,提供涉及汽车零部件物流包装容器、条码管理、各类交易通讯协议(EDI)以及与主机厂客户计划采购系统进行电子交互的软件工具。通过这一套先进的解决方案,能够使汽车零部件厂与汽车零部件供应的多客户、多供货方式以及多物流参与方的每次供需交流都保证及时正确,并能对客户总装或生产计划的变化调整作出灵活的反应。从而真正改善零部件厂的按订单生产备货流程,进一步降低成品库存,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在当今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获得先机。
汽车总装厂的上游是它的零部件(原材料)供应厂商。把它的许多供应商管理起来,要用到SRM(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汽车行业是最典型的供应链协同。入厂物流形式非常丰富:有的采用厂商直供到厂,有的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送达,还有需方通过第三方物流采用Milkrun方式循环取货等。计划和预测方式和送货协同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假如主机厂需要A型零部件,最好把供需信息通过EDI(电子数据交换)直接与相关的供应商沟通,没有EDI也希望能把信息放到WEB上,做到供需双方信息共享,包装条码、发货通知、质量考评以及对帐信息通过网络来交流。若了解到上游供应商没有1000个A型零部件,只有800个。那么先交800个以后再交200个,或者改变送货时间是否可以?Infor SRM产品SupplyWEB中的PPO(建议采购单)功能就派上用场了。它可以使供需双方在WEB上双向谈判。通过网上谈判。达成供需协同,进而转成商务条款。一般的ERP只能处理PO(采购订单)或Schedule/Release(采购排程)。大的汽车主机厂通常有成百上千个供应商。应用InforSupplyw印,您可以通过Kanban(看板)、VMI(供应商管理仓库)、电子采购订单、采购排程、需求预测、PPO等汽车行业常用的协同手段,取消发传真,大大减少发邮件和打电话等不可靠无记录的交流次数。直接在Internet上即时有序地进行供需协同,并且条码应用和质量跟踪也方便的得以实现。从而达到提高效率,减少差错,降低通讯成本的目的。Infor SRM SupplyWEB主要针对B2B(企业对企业)的应用类型,而且它与市场上大部分主流ERP通过标准的协议可以通讯。
制造企业物流信息化系统使用了哪些技术?未来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金鸣: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和制造业的CEO、CIO们进行交流,对他们的需求有充分的了解,有什么样的需求就有什么样的技术和产品出现。从我们多年的经验看,基础架构的标准化是制造业物流信息化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SOA将在制造业物流信息系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出于降低实施风险、保护现有投资的考虑,即插即用和独立升级的技术也将得到广泛采用。
除上述信息架构技术外,在业务方面,未来的物流信息系统将更加强调与商业的整合,构建整合的物流信息平台,以加强协同性,和上下游企业以及物流服务商做好协同。这方面Infor供应链方案和
软件无疑是具有优势的,我们的产品能满足企业或客户需求预测的收集、库存的高效运作和优化、以及收发货协同和运输路径优化的需求。
制造业对APS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您是如何理解的?贵公司能提供怎样的APS解决方案?
金鸣:APS(高级计划与排程)被誉为供应链优化引擎。它对所有资源具有同步的、实时的,具有约束能力和模拟能力。无论物料、机器设备、人员、供应、客户需求,还是运输等影响计划的因素。它对长期的或短期的计划具有优化、对比和可执行性。由于采用基于内存的计算结构,计算处理可以持续的进行计算,从而彻底改变了批处理的计算模式。它可以并发考虑所有供应链约束。当每一次改变出现时,APS就会同时检查能力约束,原料约束。需求约束。运输约束,资金约束。这就保证了供应链计划在任何时候都有效。
一般来说,我们的内部供应链的高级排程APS使内部供应链畅通,解决生产订单瓶颈问题。它的特点和ERP不同,ERP大多不能做到有限能力排程。有限能力排程考虑关键零部件或原材料的实际可获得、关键瓶颈设备生产能力的有限性和其他约束条件,物料在每个加工中心都会得到一个平衡的排程。系统提供多种生产排程预案,通过计划员参与决策,能快速找到满足多个订单的最佳计划调度方案。物流被誉为企业“第三利润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Infor如何帮助制造业客户进行物流优化?
金鸣:物流优化涉及到非常多的方面。国内大部分物流软件停留在库存管理,运输信息查询,提供一些简单的数据输出报表。Infor软件特点和优势是许多软件应用了多种排序算法。对物流数据进行了可视化和情境分析处理。物流企业可以根据现有应用水平和需要提高的领域侧重不同,选用Infor供应链网络设计和优化、路径设计、需求计划管理、有限能力排程、供应链可视化、供应商协同管理、资产设备管理、事件管理器或绩效管理等软件工具。
针对制造业,尤其是汽车行业,物流信息化产品需求市场如何?贵公司面临的机会和挑战有哪些?
金鸣:现在中国制造业领域企业大部分已经安装使用了财务、库存和办公自动化软件,部分还实施了ERP系统。绝大部分企业对财务和库存软件应用还是比较满意,但对于生产制造和上下游供应链上的软件应用满意度不高。而当前企业间的竞争不仅限于品牌和价格,冰山水下更深部分――企业核心竞争力涉及的供应链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这无疑给企业应用软件供应商提供了拓展和深入推广ERP周边软件的应用,特别是供应链上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
篇7
关键词:物资采购 管理 成本投入
1.物资采购管理中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物资采购管理中,成本投入优化控制尤为重要。当前,一些企业由于在物资采购环节中没有依据实际发展需求状况进行数量明确,造成了浪费现象。一些企业则为了进一步扩充资金容量,进行物资的肆意采购,令费用资金过度占用,并形成了物资不良挤压现象。同时由于物资采购价格水平较高,实际渠道有限,进一步令其成本控制受到了不良影响。虽然较多企业制定了要求规范,企业所需的较多物资均由指定厂商处实施采购,然而一些材料厂商的价格定位却包含虚高现象,对采购企业经济效益形成了不良影响。从采购人员层面来讲,由于其专业素养有限、技能水平不足,对采购认识不到位,无法快速熟悉企业需要的各项创新技术、综合产品属性,对产品水平等级则欠缺综合鉴赏识别能力,进一步形成了采购资金费用的不良浪费现象,无法达到良好的成本控制效果。
2.强化物资采购管理,减少采购成本投入
2.1实施全过程采购管理,适宜选择物资供应商,减少采购成本
为促进采购成本的有效降低,应实施全过程采购管理,满足企业实践经营核心需求,充分了解其所需要的重要物资特征,并做好供应商选择。应通过采购合同完善签订,明确物资采购费用标准,合理选取物资运送途径方式,确保物资的持续有效供应。同时应结合企业自身运输管理状况与库存水平,基于物资属性制定适宜的采购方案,进而合理减少采购成本投入,实现良好效益目标。在供应商选择阶段中,应良好的把握物流起点,衡量企业采购额度、信息状况、投入费用、技术标准影响因素,并做好供应商筛选,明晰双方客观关系以及相关利益标准,促进两方的同步发展与共进提升。应杜绝供应商选择中的片面主观意识,做好内部监督控制,预防行为,实现价格、质量、成本目标的有效平衡,做好采购成本优化控制。
2.2优化选择适宜采购模式,控制采购成本
优质的企业物资采购应以最低标准成本费用,符合企业经营发展实践需求。因此在采购物流管理中,应科学选择适宜采购方式,令该方案有利于控制各项费用投入,例如储存运输费用等。可应用采购量集成、批量汇总采购、价值分析手段优化采购管理效果。同时应完善明确采购费用价格,通过公共、透明招标、双方商务谈判合理定价等方式,全面遵循我国采购相关管理标准,灵活运用招标管理方式。例如引入邀请招标、公开竞价、竞争谈判、综合询价等丰富采购管理方式,真正促进采购成本投入降低。基于企业采购物资批量有限,时间期限较短,对于物资质量与相关服务提出个性化要求的状况,可在满足招标条件的状况下合理选择邀请招标方式。为明确价格标准,适宜降低物资采购成本投入,可通过多方供应商主动报价、询价对比、合理竞争采购方式进行综合管理,该方式适用于企业采购资料规模有限、品种较多且生产实践迫切需要的现实状况。倘若企业对某项物资非常急需、他类产品不可取代,为了经营发展预防物资供应链断裂现象,且产品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能够生产的厂商不多,则可通过竞争谈判方式进行物资采购。实践阶段中应对产品丰富信息内容全面了解熟悉,并应用不同阶段单独谈判方式,有效预防供应厂商形成价格联盟。
2.3完善监督控制管理,扩充物资供应渠道
针对企业物资采购全过程应实施科学监督控制管理,秉承全方位、多视角理念。对于采购事项效果、全面整体性、综合目标、价格标准、整体竞争水平、影响质量状况,应做好事前评估与事中事后管理。对于不合理现象应做好全面总结,并及时优化更新不完善流程、实践操作方案。应通过完善监督控制管理,杜绝表面合理,实际结果不符合企业经营发展需求的不良物资采购状况。同时应强化事前控制,做好供应商综合评估,衡量真实客观性。对竞争谈判、物资询价采购等实践方式应进行契合招标条件核查,做好流程操作管控。同时应确保询价、邀请竞标的合理整体,提升明确价格审批科学合理性,做好全面预防管理。采购人员应注重自身技能素养的优化提升、知识结构的良好更新,提升实践采购管理水平。应科学引入市场发展竞争模式,合理扩充物资供应途径渠道,不应过分依赖供应厂家,这样只会对良性市场竞争产生不良影响。尤其对仅有少数供应厂商的采购物资事项,应进一步促进采购供应渠道的全面拓宽,进而有利于提升产品供应等级,综合物资服务质量,进而推进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形成良性循环,真正减少采购成本投入。
3.结语
总之,针对各行业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中成本控制包含的问题,我们只有制定有效的采购物资实践管理策略,促进成本费用投入的逐步下降,强化监督管控、扩充物资供应渠道,选择适宜采购模式,才能真正促进企业发展经营水平的全面提升,实现综合效益目标。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招投标;高校;经济效益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1. 018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1- 0036- 03
0 引 言
随着高校在人才培养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养成训练,使得各校近年来的实训室建设招投标工作显得频繁。尽管实训室招投标项目属于财政拨款,专款专用,但作为高校层面仍需要注重其中的经济效益问题。这里的经济效益可以从三个环节来进行认识,供应商搜索阶段、招投标实施阶段、实训室设备使用阶段。高校若是在招投标工作中重视的经济效益,那么实训室建设项目所带来的“产出/投入”比值也应该是较为理想的。这里的“理想”主要是从学生参与实训的频率,以及相关专业因共享实训设施而获得的规模经济效益中来得到体现。可见,高校在依规实施招投标工作时,还需要从校本要求下来全方位审视其中所产生的交易成本、机会成本问题,而不能仅仅局限在显性的会计成本范畴。为此,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 对高校招投标经济效益内涵的认识
结合上文所提到的三个阶段,这里分别对此进行内涵认识:
1.1 供应商搜索阶段的经济效益内涵
供应商的诚信度和供货能力在本文存而不论,而供应商对本校实训项目需求的理解程度则是本文所关心的。从经济学角度出发,高频率的合作将能增强供应商服务的匹配程度,这种基于学习效应所释放出的红利,将能提高实训室建设与本校教学之间的契合度,进而由于降低了事后调整和整改来产生了经济效益(节约效应)。特别对于高校实训室建设项目而言,针对特定教学设备的引进事宜,往往需要对现有教室进行优化改造,若存在着供应商无法充分理解本校教学实际需要的情形,则将为高校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失。
1.2 招投标实施阶段的经济效益内涵
有关围标、串标的失范行为在本文存而不论,本文关注的则是招投标在合规基础上的实施问题。从现有程序来看,主要以竞价、建设方案为考察客体来进行供应商选择。根据上文所提到的“学习效应”,通过强调建设方案和售后服务方式,便能在规避出现系统性风险而降低日后使用中的交易成本,从而经济效益得到了体现。这里也暗含着一种价值判断,即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应发挥其向社会提供公益性专业技术服务的职能,所以在招投标中还应关注社会效益目标。
1.3 实训设备使用阶段经济效益内涵
实训设备使用阶段的师资培训和试运行等环节,仍属于招投标的工作范畴。通过供应商提供师资培训服务,首先节约了本校的师资培养费用,同时在“以点带面”的传帮带机制下又能提高本校实训师资的人力资本存量。从经济学原理中可知,上述机制本质上实现了知识外溢效应,从而使得人力资本提升价格变得便宜。从这一点来看,其存在着经济效益。
2 提升高校招投标经济效益的路径思考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路径思考:
2.1 强调供应商的学习效应
在防止供应商采取寻租行为而获得项目建设资格的同时,还应强调供应商的学习效应。供应商学习效应的获得,主要建立在与高校合作次数和沟通频率的基础之上。为此,高校可以分专业、分学科筛选出优质供应商资源,进而在招投标前积极与之进行联系。这里还需回答一个问题,即供应商为何有意愿主动获取学习效应呢。从厂商理论中可以知晓,供应商追求稳定的利润预期,进而在稳定的利润预期激励下则能够使他们有意愿主动“学习”高校的教学需求。因此,在我方强调供应商学习效应的同时,还需要建立起供应商在合作时稳定的预期。
2.2 优化招投标的考察客体
事实上,在招投标中高校所关注的供应商指标,将对供应商产生相应的激励。如,高校更为关注造价指标,那么供应商在方案设计中便会突出自己在这一方面的优势,但却可能会技术弱化其他方面的功能。因此从长远考虑,高校应聚焦于实训设施的方案与本校教学、专业共享之间的契合度。那么在招投标实施过程中的事前控制上,还需要针对专业共享、系室共建问题进行现场调研,只有这样才能在招标中将高校的教学意图向供应商表达清楚,进而降低在项目施工中的信息沟通成本。
2.3 提高实训师资培训绩效
借助供应商的教育资源来培训本校实训师资,这本身就节约了高校额外的培训支出,若是在传帮带机制下形成规模效应,则能使得高校获得类似于“经济租”的额外收入。因此,需要提高供应商对于实训师资的培训绩效。对于培训绩效的考核,不但需要从供应商的培训表现来展开,还需要对受训师资的现场操作中来考察,同时根据实训师资操作情况来综合评价培训绩效。
3 实施策略
根据上文所述,实施策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3.1 拓展对招投标成本的理解
高校招标团队应拓展对招投标成本的理解,即不能仅仅限于对会计成本的核算,还需要将视野拓展到沉淀成本、交易成本中来。若是实训室建设方案在设计中未能考虑到专业共享问题,则将加大实训设施设备的沉淀成本,进而可能导致高校在未来会额外再次投资建设新的实训室。交易成本主要发生在对供应商的搜索、谈判、事后协商等环节,这将严重影响实训室的建设进度。而且,由于高校招投标需要纳入到公开采购环节,这就势必会在高校科层结构下延长审批时间,这种情况不仅增大了招投标实施的时间成本,也与供应商所处的市场规则不相适应。
3.2 建立优质供应商资源档案
高校在实训室或其他职业教育场地建设中,需要重视建立优势供应商资源档案。通过发挥这些供应商的学习效应,来降低高校在招投标中的交易成本,并能在充分领会专业使用要求下,增强实训项目与实训要求之间的契合度。当然,在这里需要注意规避供应商的寻租和高校方的设租问题。对于高校重大招投标工作,还需要对意向供应商进行实地考核与调研,从而避免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的发生。在调研过程中主要考察这样几点:第一,供应商的安装能力;第二,供应商的售后服务能力。
3.3 重视投标方案技术性指标
高校在招投标中应重视投标方案的技术性指标,这样就能激励供应商将主要精力用于解决高校实训室建设中的实际问题,而且也能相应思考日后的技术支持和耗材供应问题。从长远来看,高校通过降低故障维修率,以及将实训室快速、稳定的转换为教学资源,所有这些都将显著优越于因重视造价控制而可能导致的日后维修成本过高,或者实训室使用突然中断所带来的不足。但这里也需要指出,高校在实训室建设上应本着技术指标达标和够用的原则,若是按照“企业级”来进行技术指标设计,这不仅将增大造价成本还将造成实训教学中设备资源的浪费状况。
3.4 合约管理下提升培训绩效
在与入围供应商签订合约时,需要强调实训师资培训条款,并通过量化的指标来规定供应商在培训中所需承担的职责。高校应在加强合约管理的基础上,来提升实训师资的培训绩效。事实上,通过增大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频率,将能激励供应商按质按量完成合约所规定的条款。与师资培训相联系的供应商售后服务,也需要在强化合约的管理下来展开。由于师资培训所获得的人力资本增进效果属于内隐性信息,所以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将其外显化。正如本文前面所提到的,对师资进行现场考核则成为了较好的外显化途径。
不难知晓,在高校招投标工作中引入经济效益目标,这在当前还无法引起管理层的足够重视,其可归因于委托问题使然。但随着高校财政拨款体制的逐步调整,在未来的招投标工作中则需要强化对经济效益内涵的理解。
4 结 语
本文认为,高校招投标经济效益可以从三个环节来进行认识,供应商搜索阶段、招投标实施阶段、实训室设备使用阶段。高校若是在招投标工作中重视的经济效益,那么实训室建设项目所带来的“产出/投入”比值也应该是较为理想的。高校招标团队需要从校本要求下来全方位审视其中所产生的交易成本、机会成本问题。具体的做法为:拓展对招投标成本的理解、建立优质供应商资源档案、重视投标方案技术性指标、合约管理下提升培训绩效。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家玫. 招标投标机制与高校投资效益[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2,19(1):128-132.
[2]周建华. 谈高校建设工程的招标工作[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z1):94-95.
篇9
JDA服务团队专注于用户的成功,通过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建立JDA与用户之间的合作关系。当用户未来的业务创新需要进行下列事宜时,JDA希望用户首先想到的是 JDA 软件:实施和升级服务,业务和技术优化,教育、运营和产品支持。
每一个JDA 产品都提供功能强大的独特功能,以满足零售和供应链客户的实际需求。但如果业务和技术实施的方法途径不一致,这都将成为一种挑战。
JDA 理解所有成功的实施均遵循类似的路径。JDA 咨询服务集团(CSG)建立了一套称作“最优路径(Optimum Pathways)”的稳健成熟的方法,跨越整个 JDA 解决方案提供这种一致性。该核心流程使 CSG 团队能够专注于产品特色的基础,以确保实现用户的企业愿景。每个客户团队均由经过验证的流程、产品和项目资源组成,它们利用 Optimum Pathways 通过已定义的流程引导实施.。
JDA采取的项目方法和操作确保JDA能够针对用户的优先顺序、时间框架和资源定制实施。JDA的方法对于完整的企业解决方案和单一产品实施均适用。此方法诚然功能非常强大,不过它能够在数以百计的客户环境中取得成功的关键之处在于它的灵活性。JDA可围绕用户业务、组织结构和(或)技术框架的特点来对方法进行修改调整。JDA的项目经理可帮助用户区分哪些是最紧迫的需求,然后再根据需求或用户的预算许可整合其他系统成分。
JDA 将一路支持用户企业不断成长。JDA的服务目标就是尽最大努力满足用户的各方面需求。JDA明白,JDA的成功将基于用户的成功。因此JDA将不仅仅满足于作为用户的软件供应商,更希望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用户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
JDA 实施核心解决方案:项目计划和管理、 业务流程分析、配置和安装、质量保障和集成测试、应用集成支持、集成后审计和支持。
JDA 业务优化战略解决方案:战略计划、 商品计划、业务流程优化、 变更管理、风险管理、 商务智能。
JDA 基础架构计划和技术支持解决方案:修改开发、界面开发、数据转换、数据库管理、技术架构分析、技术基准设置。
JDA 支持企业愿景的教育解决方案:功能和技术培训、客户化课程、 客户化流程手册、基于电脑的培训、eLearning。
JDA 企业业务和企业自给全球支持:Passport 支持、自定义 Passport 支持、白金级支持、涵盖 全年7 ×24小时、延长工时。
JDA 外包和硬件解决方案:应用服务供应商、IT 管理、硬件销售和采购、硬件安装、硬件维护。
篇10
(1)异地办公阻碍采购活动
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扩大,采购部门着眼于企业发展和经营的要求,使得企业采购人员必须通过出差、异地办公等方式全面、详细了解产品信息,完成采购任务。但由于手段缺失,很难满足这种异地办公的需要,在客观上大大降低了采购管理的连续性和及时性,导致很多业务不能及时开展和完成,增加了采购管理的风险。
(2)无法形成大数据研判优势
采购行为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经常性活动,企业长远累月采购活动所形成的大量采购数据,只能成为纸面上的数字和符号,成为摆在企业文档室内的无用档案。实际上,这些经年积累的数据如若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将可成为企业战略发展、经营决策,采购研判,产品选择,价格分析的有用数据,但传统的数据管理模式早已无法满足企业对于数据价值的应用。
(3)供应商管理薄弱
由于缺乏有效的手段,采购部门对供应商的管理也出现诸多盲点,供应商管理处于无序、散乱和短期合作状态。缺乏对主要供应商的管控能力,当供应商流失或变更时不能主动应变,从而导致未能建立双赢机制。
(4)缺乏采购绩效考评机制
原有采购行为由于管理手段和工作流程的落后,采购管理人员的绩效和能力无法通过长期的数据研判体现,针对采购管理部门的绩效考核往往流于形式,不能真正的反映采购人员的能力和水平,贡献和成绩,也就无法形成真正有效的,能促进企业采购人员发挥更大价值的绩效评估机制。
二、信息化在采购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以某大型家电零售企业信息化采购管理应用为例进行探讨。该企业在国内拥有上千家直营门店,巨大的体量规模使得采购系统异常复杂,供应商数量多难以有效管理、采购物品成千上万管理难度高、由于采购周期过长,无法有效掌控市场信息,导致采购成本过高、由于组织庞大,主体分散导致采购部门各自为政,无法将采购的规模优势转变为价格优势,且重复采购现象十分普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集团决定利用信息化构建更加高效的采购管理模式。
2.1主要方案
针对存在的问题,实施集中采购,统一采购,创建自己的供销模式,实现ERP管理,建立物流信息系统,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梳理采购流程,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业务流程,以此为依据开发采购管理软件系统,进行电子采购。预期效果分析:
(1)通过集中统一采购,获得批量采购优势,降低采购单价;
(2)通过信息化采购系统建设优化业务流程,降低人力和管理成本,提高采购效率;
(3)通过实施ERP系统,实现供应链管理,加强与供应商的战略协同合作;
2.2取得效益
通过一系列信息化改造和流程再造,该集团采购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具体成果表现为:
(1)供应商得到大幅优化。由于采用信息化手段,企业将供应商实现了分级评估管理,将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全部纳入信息化系统,实现对供应商的全盘考核和评估,并建立起高、中、低三个级别的供应商体系,从而实现根据企业情况适时选择最佳供应商的决策体系。
(2)采购成本明显降低。当“集中采购和统一采购”系统实施后,通过企业集中大批量采购,议价能力大大提升。将各分散的采购主体重新统一管理,避免了重复采购。由于构建了物流信息系统,物流成本大幅降低,通过物流信息系统还进一步优化了采购的物流路线,降低了整个采购链的成本。
(3)采购效率大大提高。在优化供应商的基础上,基于电子采购的实施,公司降低了采购的复杂程度,采购订单的处理时间降低到1天,合同的平均长度减少了5页,内部的员工满意度提升了50%,“独立采购”也减少到8%。电子采购在企业内部产生了效率的飞跃。
- 上一篇:工地调研方案
- 下一篇:市政工程与建筑工程的区别